第一篇:勤劳节俭的曾国藩演讲稿(精选)
勤劳节俭的曾国藩
小朋友,你有没有零用钱呢?你的零用钱是不是买东西吃光了呢?还是买玩具了呢?告诉你哦,冉冉的零用钱啊,都存起来了,存起来做什么呢?嗯,嗯,我先不告诉你,因为啊,我要把零用钱用在有用的地方。猜这是谁教我的呢?嘿嘿,告诉你也没有关系,是文武双全的大将军曾国藩哦,像曾国藩这样的人啊,冉冉最敬佩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勤劳节俭的曾国藩的故事吧。
说到曾国藩啊,冉冉可要竖起大拇指了。因为他可是历史上响叮当的人物哦,他不但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武将,而且呢,他很有学问,品格又端正,这些啊,都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
当曾国藩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要他离开家,到外地去求学,可是他的母亲非常的舍不得。“哎,这么小的孩子,就让他在外地念书,又没有人照顾他,叫我怎么放心得下呢?”“哎,这就是你不懂的地方了,孩子年纪虽小,将来总会长大的,再怎么说,总不能一辈子依靠父母啊,嗯,与其以后让他后悔没有成就,不如利用现在年纪还小的时候,就要训练他独立的性格,不是很好吗?”“话是不错,可是,孩子还这么小,你就不能等他再长大一点吗?我,我实在是舍不得呀!”曾国藩的母亲很是舍不得,后来呢,曾国藩的祖父知道了这件事,他就说:“让孙子从小出去学习独立生活,实在是很有道理哟,做母亲的,现在如果舍不得,不等于是害了他吗?如果啊,你真的疼他,更应该让他去吃点苦,这才是对的。”曾国藩的母亲听了,只好忍住哀伤,看着曾国藩出去,可是,曾国藩反而安慰他的母亲说:“妈,您别难过,我会照顾好我自己的,您放心,一有空,我就会写信回家的。”“这孩子,这么懂事,真叫人心疼。”于是,曾国藩就开始他出外求学的生活了。
有一回,他又要出门的时候,他的祖父把他叫到跟前,给他一百文钱说:“孩子啊,这些钱给你当零用钱,我要看看,你要怎么样运用这一笔钱。”于是,曾国藩就领了钱出去了。
又过了几个月,曾国藩回家来了。一进门,他就先去拜见他的祖父。“祖父,我给您请安来了。”“哦,孩子,你回来了。哎,对了,上回我给你的一百文钱呢?”“哦,在这里。”曾国藩拿出钱来数了一数,结果只用掉一文钱,“哝,还有九十九文钱呢,祖父。”“哎,这就奇怪了,好几个月了,你怎么只用掉一文钱呢?”“哦,是这样子的,祖父,我每天都在学校里,学校里有吃的,有住的,嗯,根本就用不到零用钱啊。”“哦,那,这一文钱又用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一文钱,是有一回,我走到学校外面的时候,正好看见一个乞丐,我觉得他实在很可怜,就把一文钱给了乞丐。”“呵,这孩子,你呢,勤劳又节俭,将来啊,一定会有出息的。”
小朋友,曾国藩他是不是太笨了呢?怎么连钱都不会用了呢?呵呵,你们千万不可以有这种想法哦,勤俭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好习惯,只要你们跟曾国藩一样,有这种勤俭的好习惯啊,冉冉相信,将来你们也会跟曾国藩一样伟大的。
第二篇: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
一、源流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春秋左传》中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记载。大意是说: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早在3000 年前成书的《周易》中则说:“甘节,吉”。意思是说,甘于节俭,乐于俭朴,美好;“不节,则嗟。”意思说,不能节俭,结果必定招致祸患,落到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地步。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各个历史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无不以勤俭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
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与品格。作为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所谓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个人生活欲望的态度,它要求人们节制自己的生活欲望,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节约生活,节约财用,合理消费,正确理财。
勤劳和节俭是相互联系的。勤劳是源泉,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节俭是节流,节约社会财富,以利积累财富、再生产和合理消费。如果只勤劳不节俭,犹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勤劳,就没有财富的创造;没有节俭,就没有财富聚积,两者有机统一,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警句名言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戒子篇>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漠》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9、“黎明即起,洒扫庭院”
——《朱子治家格言》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二、经典故事
(一)陶侃爱惜物力
陶侃是东晋的名臣,他曾担任侍中、太尉、大将军等握有政务及军事权力的高官。虽身居高位、重权在握,但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因此对于不珍惜资源的人,很不以为然。有一次,他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穗,就问他稻穗那里来的,那人回答是随手采的。陶侃听了之后很生气,当场训斥道:“你不但自己不种庄稼,还要糟蹋别人的粮食。”那人被责备后,顿时不知所措。任荆州刺史期间,有一回地方上造船,他叫人把造船剩下的竹竿和木屑收藏起来。大家对于陶侃此举都议论纷纷,不明白他保存这些废物有什么用?到了冬天下起大雪,路面又湿又滑,很不好走,陶侃叫人把木屑拿出来铺在地上,有效地解决了人车通行的问题。
后来国家发生战争,要造战船,可是没有足够的钉子可用。陶侃拿出收藏的竹竿,劈成竹钉,解决了造船的困难;陶侃去世后,东晋大将桓温要伐蜀,发现缺少装船用的竹钉,于是陶侃生前保存的竹头又派上了用场。至此,人们才明白陶侃爱惜物力的用心。
在他的节俭的影响下,荆州地区的人民都养成了勤俭的风尚,从而使农业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的富庶之地。
(二)苏东坡节俭自律
苏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名字叫苏轼,号东坡。他曾做过宋哲宗的侍读。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讲述皇帝成功治理天下必须注意的六件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件是:讲节俭,简约朴素,不伤民财。
有一次宋神宗要大办元宵节,购买“浙灯”四千盏。苏东坡反对这样铺张浪费、劳民伤财,就大胆写了《谏买浙灯状》。神宗认为他的意见是对的,决定不再购买“浙灯”。
苏东坡21岁中进士,做了40年官,有得意之时,也有被贬的不幸遭遇。不管是处于逆境还是顺境,他都节俭自律,极力反对奢侈。他认为奢侈腐化、大吃大喝不仅有害风气,也有害身体。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他写道:“口体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约,亦是惜福延寿之道。”意思是说,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注意节约,对身体和事业都有好处。
他曾经被贬官降职来到偏远地区时,由于俸禄工资大大减少,生活出现困难。为了度过困境,他将大大降低了的薪俸,精打细算,计划开支。这个办法是:将收入分为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又分成30小份,每日用一小份。他把分好的这些钱装在口袋里挂在房梁上,以后每日清晨取下一包。取下这包钱,再计划一下,先买急需的,能省就省。一日下来,决不超支。每日剩下的钱,他又装入另备的一只竹筒里,以备紧急事件时再用。
就这样,由于他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再运用精打细算的理财方法,确保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能正确使用,度过了困难的时候。
当他顺利时,身居高官也不忘节约俭朴。他给自己规定:每顿饭只能是一饭一菜。若来了客人,也只许加两个菜。如果亲朋请他去作客,他也事先告知对方,不要铺张,不然他就拒绝入席。
一次,他的一位好友从远地来,多年不见,分外亲热。好友请他去叙旧,苏东坡推辞不过,再三叮嘱他按老规矩,不可铺张。友人连连答应。
第二天,苏东坡按约赴宴。当他来到友人家中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友人觉得多年不见,今日宴请苏东坡,理应丰盛一些,而在苏东坡看来,却是过于奢华排场了。
苏东坡皱皱眉头,说:“有约在先,怎么还这样铺张。”友人一再解释说:“按我原意,比这还要丰盛,已经按兄长之意减去了一半。”
苏东坡摇摇头,说:“你还是不了解我呀,我不是仅嘴上说说而已,而是从心眼儿里反对浪费的。请你撤去多余菜饭,够我二人食用即可,不然,我就要告辞了。”那友人点点头,心里顿时升起敬佩之情,说:“好,按你的意思办。”仆人撤去了一大半,仅剩下四个盘子一壶酒。苏东坡笑着说:“这不是很好嘛!”他和友人举起酒杯,热情地叙谈起来。
(三)陈嘉庚勤俭办学
陈嘉庚(1874—1961年),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874年 他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9岁入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此后事业顺利。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人大规模工业生产。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他集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1913年他创办集美小学,以后又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1919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到1937年,厦大已发展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
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种鱼。他有一把从南洋带回来的布伞,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的,唯有陈嘉庚。正因为如此,黄炎培先生曾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他办学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四)勤俭的传说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
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五)季文子勤俭生活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六)朱德的扁担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与当地军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谣。
1928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井冈山根据地军民困死、饿死。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毛委员和朱德军长向根据地的军民发出了这样的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那时候,部队吃粮,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宁冈去挑,于是红军发动了一个挑粮运动。毛委员和朱军长同战士们一样,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斗笠,翻山越岭,亲自参加挑粮。当时,朱德同志已经40多岁了。战士们见他为革命日夜操劳,在百忙之中还和大家走山路过小河挑粮,生怕他累坏了身体,战士们都劝说:“朱军长,你那么忙,就不要挑了。”朱德感谢同志们的关心,仍然坚持要挑粮。战士们见劝说不起作用,就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以为这样朱德同志没扁担就挑不成粮了。谁知朱德同志又用竹子削了一根扁担,第二天又照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见朱德同志又有了扁担,晚上又把它藏起来,没有想到,第三天他又照样出现在挑粮的队伍里,而且他在新削的扁担上,特地刻上了“朱德记”三个字。朱德军长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谁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朱德同志的一席话说得战士们都笑了。今天,这条扁担珍藏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内。
从此,“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井冈山,也传遍了全中国,激发了全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斗志。
解放后,彭德怀同志问他的警卫员,你学习了《朱德的扁担》,懂得什么意思吗?警卫员说这一课“简单”。彭总说,这一课才不简单哩!这条扁担说明了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干什么的,说明了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干部和旧社会官老爷的区别,一个共产党员,不论地位多高,官职多大,都是人民中的一分子,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和人民同甘共苦,按人民的意思办事情。人民靠扁担挑粮吃的时候,我们不能坐着吃现成的,人民的肩膀还压着扁担的时候,我们不能自己躲到一边图清闲、享清福,而应想着如何通过自己勤奋劳动换来劳动人民生活的改善。
三、知行规范
1.懂得勤劳节俭的意义。通过学习历史故事懂得以下道理:
(1)“成由节俭,败由奢”是治国安邦的大道。春秋战国时期,齐桓、晋文、秦穆等都极力提倡俭朴而摒弃奢华,从而达到了富国强兵、称雄列国的目的。西汉文帝躬修节俭,思安百姓,选贤治国,大度安邦,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使当时出现了社会安定、人给家足的繁荣景象,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之一“文景之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等开国明君,也都以勤俭治国,而使国富民强,社会繁荣的。
(2)“克勤克俭,开源节流”是治家之法宝。“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节,则物力必屈。”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家庭也如此,即一方面要辛勤劳作,创造财富,一方面要善于理财,合理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样才能使家庭富裕。
(3)懂得“勤以立志,俭可养德”是做人之美德。俭是德的全面体现,是道德的根本;侈是万恶之首,也是万恶之源。只有倡俭尚廉,鄙弃奢侈,才能克己奉公,为人景仰。
2、立志继承勤劳节俭传统美德,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美德。
1)向优秀人物和身边的榜样学习。搜集阅读有关美德故事,撰写读书笔记或学习体会。
2)知道“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及建设年代的“雷锋精神”、“好八连精神”,使无产阶级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3.以实际行动继承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1)知道各种适度的科学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并能自觉在生活中实践。
2)珍视有限资源,爱惜劳动成果,节约用电、用水、用粮,养成勤俭习惯。
3)不讲吃穿,不乱花钱,不摆阔气,不与同学攀比。
4)学会根据量入而出的原则理财,合理规划自己的零用钱开支并做好记录。
四、教育链接
1、中学生必备的10种素质2、21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
3、青少年道德修养综合手册
4、中国历代圣贤家训
5、中华传世家训经典
6、论语
第三篇: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
初二、一邓云雷
我是一个爱劳动的小男孩,平常帮父母做一些家务,父母都夸我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在平常时,看见父母那么累,心里不禁酸痛,因此我下定决心,在以后,一定要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让他们不再那样累。
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只能靠打工赚钱,母亲常常教育我,长大一定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不要向他们那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地,晚上天全黑了才下山,一年到头收入不了多少。我知道钱来之不易,所以平常我从不乱花一分钱,别的小孩每天都拿着零花钱出进于小商店,每一次都是大口大口的吃着买来的小吃,但是在我眼里都没有一点羡慕的意思。因为,我知道,他们其中那个有一多半的人的零花钱全都是父母的汗水钱。而都让他们这样随手一挥,就没有了。
我没有他们那样大方,父母辛勤劳作换来的钱我是绝对不会乱花的。我不向他们那样奢侈,因为我不会糟蹋父母的汗水,我已经长大了,该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了。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也是为人子对父母的一种回报,沉溺在爱河中的“皇上”“小公主”们,希望你们多替父母想一想,应该做一个勤劳节俭的好孩子。
勤劳节俭之星事迹材料
初二、二
王美娟
以前爸爸妈妈总说我是“小败家子”因为我太浪费了,一块好端端的橡皮我可以让他随时让他粉身碎骨,一个崭新的本子,我很快就可以把它扯得稀巴烂,一块甜甜的糖我随时就吐掉,像球一样一脚踢开······什么好东西在我的眼里都不当回事。因此,爸爸妈妈叫我“小败家子”。
不过自从开展了美德教育,我大有改变,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现在我已经不再浪费了,平时我把节省下来的钱大部分买了学习用品,一块橡皮,一支铅笔我都可以用很长时间。在上学时父母给我带的零用钱我也从不乱花,放假时妈妈来接我要给我买一些大家都很愿意吃的东西,我总是不让妈妈买,说那些是垃圾食品。看见别人穿好看的衣服,也不会吵着让父母给买总是不与别人攀比。在家中,我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因为我的行动带动了身边的许多人。有了这些优良品质,所以父母和老师同学都夸我是一个勤劳节俭的好学生。我还用我的实际行动带动了我身边的许多人。
我重现在开始做一个勤劳节俭好学生。
勤劳节俭之星事迹材料
初二、二
张实美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少年应该知道勤劳节俭的重要含义,养成勤劳节俭的良好品德。
在原来,没有开展这个美德教育是时,我在家里什么也不做,就算是父母让我做我也只是装一下,不好好干,东一下找抹布西一把找笤帚,干一次还不如不干,自己的房间我也不收拾早晨起床也不叠被子,自己的衣服也不洗,也不叠,总之什么家务也不做,都是由父母做。
我经常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买完用完了我就会扔掉或大卸八块。不用的我也买买完最后就没有了。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支铅笔一下午就销没有了,买一盒铅笔铅,刚买回来就让我弄断了,爸爸妈妈经常说我,“什么东西到你手里就会没有了。”我总是什么也不在乎。
可是自从开展这次活动,我不再那么懒,我在家里有什么活都主动去帮父母,学校大扫除我也不偷懒,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我也不经常想父母要钱了,即使买东西也是买些文具,我也不会把它们弄坏,我都会用很长时间,我也不与同学攀比,我的变化使父母很高兴。
同学们,胡锦涛书记曾经说过:“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勤劳节俭的好学生。
第四篇:《勤劳节俭》说课
说课吧
《勤劳节俭》说课
一、说教材
1、《勤劳节俭》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十一册的第九课,它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与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小学六年级“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中的“勤劳节俭”这一德目编写的。
2、本课是个人品质教育,更是传统教育,更是国情教育。课文主要讲了爱国华侨陈嘉庚是勤劳节俭的楷模,并通过正反事例说明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勤劳节俭的意识在部分人的头脑中已经越来越淡薄,尤其是独生子女,认为劳动是大人的事。在节俭方面,有些学生吃穿用消费要求都很高,讲排场,讲名牌,有的甚至相互攀比,所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勤劳节俭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根据以上三点,我确定了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知道在当今社会仍然需要发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不攀比,以勤劳节俭为荣的情感。
行为目标:要求学生不攀比,花钱得当,学会储蓄,爱惜物品,物尽其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劳,不懒惰。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了解陈嘉庚是勤劳节俭的楷模,知道勤劳可以创造财富,节俭可以积累财富。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勤劳节俭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说教学程序
这里也包括了说教法和说学法。本课一共有六个教学环节
1、谈话导入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从“说说你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话题入手,从而引出“勤劳节俭”这个课题是比较自然的。
2、在线调查
学生在勤劳节俭方面做得怎样,学习此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到底有多大。这是我在上这篇课文之前务必了解到的情况。我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制作了一张勤劳节俭的调查表,比如说能否做的力所能及家务事,压岁钱怎么花等,在思想上、情感上尊重信任每个学生,个人调查结果不公开、不评价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填写,我给每个选项设定了分值,并根据分值设定了三类评语,学生选好后系统就会给出相应的评语。学生就可以及时知道调查结果。教师根据平台所给出的一张总的反馈表就可以及时地全面了解情况。这个雷达图越是接近外面的这个圆,就说明调查的情况越理想。大家可以看到其中的第六项,也就是衣着方面的调查,明显的缩进去了,说明学生在衣着方面的追求是很高的,这就要求我在接下去的教学安排中进行及时地调整,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这种能根据调查情况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的特点,是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的,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优势,也体现了这个匿名在线调查的人性化,同时尊重学生作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勤劳节俭》教学设计
《我是勤俭节约小标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应具备的品质。2.知道当今我们仍然要勤劳节俭的原因。3.懂得要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情感:
1.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2.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人。行为:
1.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
2.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3.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教学重点:讲清勤劳节俭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做到勤劳节俭。课前准备:
1、学生各人准备自己喜欢的古诗一首,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2、收集勤劳节俭方面的故事。
教具准备:电脑、大屏幕投影、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背诗吗? 生:喜欢。
师:好现在请你们来背背自己喜欢的诗歌,再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指名背)生背诗。
师:刚才同学们背了自己喜欢的诗,现在老师也想起了小时学的一首诗《悯农》,你们学过吗?还记得吗?那咱们就一起来吟这首诗。今天,当你再次背起这首诗,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吗?
生: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我们不要浪费,要珍惜。
生:是的,他说的对,我们平时就要做到爱惜粮食,我发现有的同学午饭总是剩很多,然后倒掉。
生:农民伯伯种粮食真的很辛苦,不然就不会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们真的不要浪费。
生:嗯,说的真好,我们要爱惜粮食,粮食来之不易。师: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在生活中,除了吃的,还有用的、穿的,都是人民辛勤劳动得来的,我们可要珍惜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勤劳节俭》。板书课题:勤劳节俭
二、讲讲勤劳节俭的故事
师: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勤劳节俭,古往今来,勤劳节俭的人比比皆是。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我们比较熟悉的勤劳节俭方面的故事,谁愿意简单地讲给大家听听的?(学生自由讲收集的故事)
生1:孔繁森生活极其节俭。经常吃的是白饭就榨菜,工作一忙,开水泡馒头和方便面也是经常有的事。他不仅自己吃得这么粗淡,对孩子教育也要节俭。一次他回家探亲,他发现儿子孔杰把吃剩下的菜倒了,心理压不住火,冲儿子喊起来,他要孩子想想还有人没饭吃,还有人买不到这些东西吃。他穿的许多内衣打着补丁,平常连块香皂都舍不得买,每次去拉萨办事,他总要买上一些价格低廉的生活日用品,因为有地方差价,这样可以省点钱。孔繁森对自己这样节俭,而对他人,对藏族同胞却是那么慷慨大方。孔繁森同志家里并不富裕,生活条件很差,全家五口人只有简陋的七间房子,上有年过九旬的老母亲,下有三个孩子,还有做过手术,体弱多病的妻子。他在西藏工作近十年时间,几乎没有往家寄过钱,省下的工资,大部分用在贫困的藏族群众身上。
生2:周恩来和邓颖超始终过着俭朴的生活。他们积蓄下来的钱,一部分用来帮助身边家庭困难的工作人员,一部分交了党费。他们一心为公,处处为别人,很少考虑自己。周恩来的一套睡衣、睡裤,穿破了就补,再破再补,白底蓝格的绒布慢慢磨成了无绒无格的白布了。夏天,每逢周恩来彻夜工作到晨曦初露,凉意扑来时,就披着这件睡衣,继续工作。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要给他添置新衣,他总是和颜悦色地说:“旧的还可以穿嘛!”并教育工作人员:“艰苦朴素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他的一件衬衣,已经很破旧了,换一换领子,袖口,仍穿着到外地视察,接待外宾。
生3:于成龙,清朝顺治十八年起,历任知县、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为官30多年,为政清廉,勤劳务实,生活俭朴,拒贿倡俭,被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他一生勤劳节俭,终年布衣素食,甚至不如老百姓,但他处理政务却尽心竭力,经常通宵达旦。为官30年,从来没有携带家属到任所,直到年已高达65岁时,才不得不带小儿子在身边照顾他。早在他任福建按察使,临走前,让人买了数百斤萝卜放在船上,人们不明白他的意思,问买这么多有什么用?他回答说:“路上当菜,全靠它了!”他任两江总督之初,适逢当年遭灾,于成龙十分惦念灾民,将自己的俸禄赈济老弱病残者,而自己却粗茶淡饭,每当青黄不接时,还以糠菜当食充饥。
生4:同学们都知道雷锋吧,雷锋的祙子可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上面全是补丁,他也舍不得买新的。衣服和裤子就更不用说了,他把平时攒下的钱捐了出去。当时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故事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这方面的楷模,他就是——陈嘉庚(出示他的图像)并板书。
三、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勤劳节俭的意义。
师:昨天,我已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讲讲他的故事? 生1:爱国华侨陈喜庚,一生献给„„赢得了巨利。师:谁还想补充吗?
生2:我来补充,虽然他很有钱,但是他个人的生活却十分节俭,„„被毛主席亲切的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3、听了他们的讲述,陈嘉庚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陈嘉庚的印象)。
4、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生1:我觉得陈嘉庚很了不起,虽然很有钱,但是不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劳节俭。
生2:他真是值得我们尊敬。尤其是他那句: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惜,不应花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要浪费。
生3:从课文中介绍来看,陈嘉庚的钱挣的也很不容易,但是他生活很节俭,从他的居室陈设就可以看出。却把省下来的钱捐给祖国人民。
师:陈嘉庚的勤劳节俭使他成为亿万富翁,而生活中的他却很节俭,你觉得他小气吗?他的钱用到哪儿去了?这样做不是很浪费吗? 生:我们觉得他不是小气,像招待总理时买糖,事实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嘛,总理能吃几块糖,多买也是浪费,而省下来的钱,积少成多,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像捐资助学。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他的勤劳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收获?节俭呢? 生:勤劳让他收获财富,节俭让他积累了财富。
师:陈嘉庚勤奋工作创造了数以万计的财富,但他在生活上非常节俭,将节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上,并且取得了成功。所以说,勤劳可以创造财富,节俭积累财富 师:与之相反,也有一些人不知辛勤劳作,只知坐享其成,挥霍浪费劳动成果,这样的人,只能是害人害己。像南北朝时期的陈国皇帝陈叔宝,整日沉迷于荒淫奢侈的腐朽生活之中,通宵达旦吃喝玩乐、饮酒赋诗,不务正业,最后导致了陈国的灭亡。这能说明什么呢?
生:这说明,是否具有勤劳节俭的好品质,关系到一个人工作、事业的成功与否。生:对,正如唐朝诗人李商隐所说:成由勤俭败由奢。教师板书:成由勤俭败由奢
四、讨论明理
生1:老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知道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但我觉得,以前的人比较穷,所以需要勤劳节俭,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应该享受了。你们说对吗? 生2:不对。
生1: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得勤劳节俭,是吗?那我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我们现代社会为什么还要发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呢? 师出示投影
生1: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包括多数农村家庭,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向小康过渡,但是同世界上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收入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还应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
生2:说的对,即使将来经济发展了,赶上或是超过经济发达国家,我们也要保持勤劳节俭这一优良传统,并一代一代传下去。
生3:因为勤劳节俭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德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我们要坚持。
师:说的不错,不过,也许有的同学不理解,那么我们就来算一笔帐:(投影出示)
师:假如我们学校只有600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毛钱,一天可以节约—60元,如果这60元给你,你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呢? 生1:假如给我60元,我就可以买喜欢的图书了。
生2:我可以给我们班多买些体育用品,让大家锻炼身体。
生3:我可以用这60元,买些学习用品,发给学校里家庭困难的同学。生4:我可以用这60元,买些吃的,送给敬老院的老人。„„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假如我们中国只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也都节约一毛钱,一天可以节约——1.3亿,这1.3亿元,对一个国家来讲,可以做哪些事? 生1:那不是可以盖很多所学校。
生2:还可以建很多老人院,供养老人。
生3:用这钱支持我们国家的国防建设,别的国家就不敢欺负我们了。生4:这么多钱,还可以建很多住宅楼,让没有房子住的人搬进去。„„
师:这一天节约下来的钱就能够做这么多的事,算了这一笔帐后,你有何感想?
生1:从刚才的统计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小的一毛钱竟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其实一滴水、一粒米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生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也只有勤劳节俭。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勤劳节俭呢?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讨论汇报
生1:要树立以勤为荣,以奢为耻的观念;
生2:我们要身体力行,自觉自愿、愉快地参加各种劳动,要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劳动观念。爱惜劳动成果,养成节俭的好习惯,爱惜物品,修旧利废,不轻易丢弃; 生3:我们在吃穿、用等方面不攀比,不乱花钱,把节约下来的钱,存入银行,支援国家建设。
五、辨析导行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名同学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生1:我家有钱,想买啥就买啥,用不着节俭 投影出示明辨是非1 生:王新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自家有钱是小家的事情,但是从大处着眼,全省全国还有许许多多的贫困地区,经济落后需要我们的支援,所以有钱也不能随便花,想买啥就买啥也不正确,在正常必需的消费基础上,余下的钱应该用在正地方,支援国家建设。生:王新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这样做的话,就不会做到勤劳节俭。生:我也同意他的说法。
生2:勤劳节俭是大人的事,与我们无关。
答:陈红的说法是不对的。勤劳节俭不仅仅是大人的事,也是全体国民的事,这就包括了我们小孩子,也就是说勤劳节俭是整个社会中每个成员都应做到的。小学生只有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长大才有可能在勤劳节俭方面做一个模范。生:我们都同意他的说法。
师:那么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1:我们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品德 教师板书: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品德 生2:我们要做到不攀比,讲节约 教师板书:不攀比
讲节约 生3:我们要勤劳,不懒惰 教师板书:要勤劳
不懒惰
六、归纳总结
师:勤劳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发扬这一传统,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不比吃穿,不乱花钱,让这一美德在我们新世纪少年身上永远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