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前言】
小额信贷在国际上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最初的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它致力于为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存在的贫困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8亿多农村人口、将反贫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小额信贷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小额信贷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非政府组织、政府扶贫机构、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多家机构都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小额信贷在中国发展十几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比较,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情况,也更加便于提出对目前存在问题的见解。
【关键词】
小额信贷 可持续 制约因素 可行性建议
【正文】
一﹑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
1、小额信贷概念
我国学者姚先斌、程恩江(1998 年)认为小额信贷是指贷款和存款两方面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起服务对象是城乡低收入阶层;林志斌、王海民(1999 年)认为小额信贷有别于一般的商业性信贷,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它是以信贷作为手段来实现扶贫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其原则安排不仅种种放款、收款本身,更强调对贷款资金使用的技术支持;杜晓(2004年)将小额信贷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在特殊制度的安排下,根据特定的目标向贫困户提供贷款、资金以及综合技术的服务的一种特殊信贷方式。
国际流行观点认为,小额信贷是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以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合适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服务,是小额信贷项目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常规服务以及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特征;而这类为特定目标客户提供特殊金融项目产品服务的项目或机构,追求自身财务自立和持续性目标,也构成它与一般政府或捐助机构长期补贴的发展项目和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差异。
可见国际观点是从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和提供服务的项目和机构两个方面来定义的,我国国内的学者大多是抓住“小额”“中低收入”“信贷” 这些关键词几个方面来定义小额信贷的。两者的对小额信贷的定义,都要求了为中低收入的人提供服务和信贷活动。
2、小额信贷可持续涵义
国际上主流的观点认为,狭义的小额信贷可持续的概念是指机构本身提供的信贷服务所产生的收入能够覆盖其运营操作成本和资金成本,以保证其收入大于支出,即小额信贷机构的商业可持续。广义的小额信贷可持续的概念包括财务可持续与组织可持续两个方面
二、小额信贷的类型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杜晓山(2004 年)根据项目的宗旨和目标、资金来源和组织机构将小额信贷划分为三个类型:其一,以探索我国小额信贷服务和小额信贷扶贫的可行性、操作模式及政策建议为宗旨,主要依靠国际机构捐助货软贷款资金,以民间或半官半民组织形式为运作机构的小额信贷实验项目;其二,借助小额信贷服务这一金融工具,以实现扶贫攻坚任务为宗旨,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资金呢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农业银行)为运作机构的政策性小额信贷贷款扶贫项目;其三,农村信用社根据中央银行信贷扶持“三农”的要求,由农村信用社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开展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何闽峰(2006 年)将小额信贷功能与城乡金融机构功能定位有机结合起来,将其分为城乡商业性金融开办“纯商型”小额信贷、政府性金融开办“政策性”小额信贷、合作金融机构开办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办“政策性、商业结合型”小额信贷。有的学者指出这种分类没有把小额信贷公司等非正规小额信贷组织开展的小额信贷包括在内。
三、小额信贷的特征
关于小额信贷的基本特征在理论界已达成了共识,主要包括如下几点:首先是按照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借款人易于接近并使其交易成本最小化;其次是方便借款人根据自己的财务能力和现金流按时归还贷款;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贷款中,将贷款轮流发放)等激励机制促使还款;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要以某种形式予以分配。信贷官员与扶贫官员在下放贷款到农户的过程中常面临地方压力,并且具有将贷款分配偏离国家当局目标的动机。
河北省农村小额信用贷款课题组(2004 年)认为目前中国小额信贷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动力不足,多数项目处于需要外来资金注入或需要部分补贴的阶段。而中国小额信贷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扶贫资金,其他诸如公开吸收储蓄、基金储蓄、代扣罚金和吸收入股等国际上常见的储蓄形式中国都没有。由于没有组织的资源存款,因而缺少稳定资金来源渠道。
吴晓灵(2009 年)认为,当前小额信贷公司还处于试点阶段,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小额信贷公司可以向两家金融机构融资,但要受资本金的限制,等政策放开、试点结束以后,可以以一个普通贷款者的身份想即溶机构以资本金的1倍、2倍、3倍进行融资,从而培育真正的贷款零售商,而不是为了拿金融牌照,吸收公众存款,这样是能够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的。
2、小额信贷的利率
汤敏(2007 年)认为,如果小额信贷的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小额信贷组织缺乏扩大信贷的积极性,同时导致颜色红的“寻租”问题,急需自己的农民难以获得资金,相对于高利率而言,资金的可得性对农民更为重要。因此,按照利率覆盖风险的原则,小额信贷的利率应达到市场利率水平,在保证农民获得资金的同时,有利于小额信贷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激励器扩大资金供应。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周宇、梁菲(2007 年)认为在小额贷款的范围内,一般借贷人可承受的利率要高于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关键是要看是否能顺利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小额资金。小额贷款实行市场化利率与为低收入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宗旨并不矛盾。实行市场化利率虽然给低收入阶层带来高利息负担,但能够持续不断的提供信贷资金,帮助低收入阶层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
陈浪南、谢清河(2002 年)指出我国的小额信贷利率比国际上的利率要低,实行严格的国家控制。小额信贷的主体是穷人,他们贷款的额度小,没有抵押,贷款交易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必须要有较高的利率才能弥补成本。低利率同时也导致高违约率,放贷上方都认为小额信贷是“白送”的,认为是可以不归还的便导致了低还贷率;低利率无法激励借贷人产生经营动力。我国的小额信贷又冠以扶贫的名号,所以以政府为主的小额信贷都是以慈善事业的面目出现,使得机构难以维持和可持续。
3、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
周忠明(2003 年)认为小额贷款的回收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一方面小额贷款的回收依赖于承贷农户通过贷款的使用而产生的收益。如果项目选择不当,贷款项目的实施不力,市场发生重大变化,都可能造成小额贷款回收困难;另一方面,小额贷款的回收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来源于自然灾害。由于小额贷款在扶贫中大多用于种植业、养殖,以及其他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小规模生产经营,这些类型的项目都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有时甚至受到自然灾害毁灭性的打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击。
吕德宏,杨成,靳涛(2011 年)指出农村地区的信用制度供给严重滞后,特别是实际中的公共金融陷阱以及正式制度的缺失、非正式制度的扭曲,增加了信用过程的交易费用,降低了小额信贷机构的绩效。在农户信用评定过程中如果忽视规范化要求,把关不严,就会增加贷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规范信用评级,建立完善系统的农户信用体系包括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贷款评价和风险管理体系、农户信用动态追踪和修改机制等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在小额信贷的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
4、国家法律对小额信贷的限制
根据对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小额信贷组织是否吸收存款、是否具有金融牌照、是否享受国家政策补贴的分类标准,本内容根据这一分类,对小额信贷组织的合法性和监管问题进行以下综述: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出一定比例用于小额信贷。
汪三贵(2000年)认为财务可持续是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实践证明,财务上完全可持续的小额信贷能够吸引商业资本的加入,这有利于小额信贷机构扩大规模,提高覆盖面。首先,应拓展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可以吸收民间闲散资金,培育小额信贷组织,促进资金的回流;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农业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进入小额信贷领域,为小额信贷提供雄厚的资金来源。此外,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人标准,也可促使小额信贷机构向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转化,从而有利于改变目前只贷不存的局面,使小额信贷机构实现商业化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小额信贷课题组认为,对于小额信贷公司的融资需要明确两点:(1)必须坚持“小额信贷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的原则,对放开吸储限制的呼声应该保持冷静;(2)可以考虑逐步放开“小额信贷公司只能从两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批发资金的”规定,可考虑将含有“正向激励”原则的融资规定,写入拟议中的《放贷人条例》之中。
2、关于小额信贷的利率政策
(吴晓灵,2004;焦瑾璞,2005;汤敏、孙同权、白澄宇,2007),提出如果小额信贷的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小额信贷组织缺乏扩大信贷的积极性,同时导致严重的“寻租”问题,急需资金的农民难以获得资金,相对于高利率而言,资金的可得性对农民更为重要。因此,按照利率覆盖风险的原则,小额信贷的利率应达到市场利率水平,在保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证农民获得资金的同时,有利于小额信贷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激励其扩大资金供应。如果借款人承受不了这个利率就只能通过财政来解决。
中国人民银行小额信贷专题组(2005)认为,小额信贷实现较高的利率可以弥补成本,并最终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发展;小额信贷机构的目标客户可以支付较高的贷款利率;较高的贷款市场利率有助于提高低收入者对于贷款的可获得性。并认为,指导意见有关“小额信贷公司的贷款利率不得超过央行基准利率的4倍”的规定,虽然不及某些特殊情况下地下钱庄的利率水平,但考虑到地下钱庄的“非法性风险溢价”因素,这并不能说明小额信贷公司对民间融资缺乏吸引力,并进一步认为,指导意见中的利率政策是适当的。
曹子娟(2010年)认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要求自身的经营收人能覆盖操作成本.而这必须要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实现。目前,国际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所收取的利率比正规金融机构高出许多,有效地实现了可持续性目标。例如世界著名的小额信贷机构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Bri—ud)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BancoSo1),实际利率分别为12%、25%、46%。因此,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和农村资金市场需求状况的基础上,对小额贷款利率逐步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小额贷款利率按照市场需求而定。
3、关于小额信贷组织的合法性和监管问题
吴晓灵(2009)认为,对小额信贷组织应该实行双层监管体系,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由银监会监管,不吸收公众存款的非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银行类小额信贷组织(小额信贷公司)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小额信贷专题组(2008年)认为,对小额信贷公司在试点期间采取此类形式具有合理性,而随着试点的进一步发展,试点小额信贷公司的前置审批和日常监管责任,也可能向某个“常设”机构转移。指导意见实际上将这一问题交由试点地区地方政府负责,因为对“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公司的监管实际上采取的非审慎态度。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非正规小额信贷组织的监管问题也已引起业界和监管部门的重视,根据是否吸收存款进行分类和非审慎监管成为主流。
六、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方向
1、国际趋势
理论界对国际范围内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判断;二是小额信贷的制度主义趋向;三是小额信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王群琳(2003)认为,从发展进程看,国际小额信贷主要分成三个层次,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区的小额信贷发展最大的威胁就是机构运作的高成本,以及脱离对捐赠的依赖。
焦瑾璞、杨骏(2006)认为,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基于农村经济增长和扶贫目标对各类小额信贷机构抱有越来越多的期待,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变得清晰:一是从小额信贷到微型金融;二是从福利主义到制度主义;三是关于小额信贷机构行业监管原则的一致意见正在形成;四是逐步放松有关小额信贷的利率管制;五是小额信贷应该发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作用。
2、中国趋势
国内关于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研究,大约始于1996年,特别是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山西、陕西、贵州、四川和内蒙设立七个小额信贷公司试点以后,我国小额信贷的研究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在发展趋势方面,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长,没有说明农村信用社是否能成为小额信贷的主力军,但却肯定了非正规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前景。本文认为,非正规小额信贷组织在中国的小额信贷市场中,不可能成为主要力量,只能充当补充和完善的角色,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代表的正规金融机构在中国政府的引导下,以后仍然是我国小额信贷市场的主要供给力量,而且供给成本、供给效率和供给技术是非正规小额信贷组织无法比拟的。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4]汪三贵.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00,(12)
[5]何闽峰.从制度学的视角看农业金融支持的弱化[J].金融与经济,2006,(6).[6]Tsai, Kellee S.: Imperfect Substitutes: The Local Political Economy of Informal Finance and Microfinance in Rural China and India, World Development, Vol.32,2004.[7] 汤敏.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8]吴晓灵.中国小额信贷商业化与商业化合作机制探讨[J].市场论坛, 2009,(01)[9] 马彩彩.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贷市场供求主体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10] 程恩江.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8,(06)[11] 蔡浩,屈志光,江喜林.小额信贷的经济分析——基于贵州的实证研究 [J].贵州财经学院院报, 2008,(05)[12] 焦瑾璞、杨骏.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法律规制[J].法制与社会, 2007,(01)
第二篇:浅析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中文摘要:小额信贷是指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额度较小的,以改善贫困,促进发展为基本宗旨的信贷服务。它逐渐改变了扶贫方式,通过给穷人发放小额贷款,发挥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穷人的积极性,实现对穷人的救助。小额贷款的兴起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成本高、风险大、制度不健全等,阻碍了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同时也间接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更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小额信贷;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
Abstract:Small credit is a credit service which is provided by low income people, the amount is small, in order to improve poverty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as the basic purpose.It has gradually changed the way to help the poor, through the issuance of small loans to the poor, to play a financial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poor, to achieve the rescue of the poor.The emergence of small loan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high cost, high risk, the system is not perfect, which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loan industry, but also indirectly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must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Key words: micro credit;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
小额信贷是一种金融制度的创新,自出现以来一直为低收入阶层提供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服务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就业率。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小额信贷的作用是缓解贫困、促进就业的有效方式。中国小额信贷的历史只有十几年时间,发展迅速,在发展农村金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小额信贷还不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问题不利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解决农村的问题。因此,研究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小额信贷的操作和完善农村小额信贷的规范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第 1 页(共 1 页)
(二)、研究的意义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和突破的绊脚石。首先,农村要改善生活水平,摆脱贫困,从事农业生产、种养殖业等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每笔金额可能不大,但现实却存在严重资金供求矛盾。其次,对于我国金融体制完善和提升而言,关键还是在于农村金融的发展。改变信贷要素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是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唯一路径。要想解决好“三农”资金缺乏问题,必须首先将农村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基础,这样才能推动深层次问题改善。
小额信贷是服务于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小规模金融更是一种使农村脱贫的重要方式,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最好方法。它是金融产品创新,它能满足广大农户小额贷款需求,增加农村收入,减少城乡贫富差距,还能利用小额信贷融通资金,弥补政府财政资金不足,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改善农村信贷市场条件,补充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金融缺陷,从而解决整个农业发展资金问题。因此,一旦小额信贷风险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将会极大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所以,研究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小额信贷的概述
(一)、小额信贷的概念
小额信贷是对低收入的人群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小额的存款、贷款、汇款、小额保险及其他金融服务,农村和城市的小额信贷服务。小额信贷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各种模式均包含两个层次的基本含义:一是为大量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即一定规模的展开和服务于目标群体;二是保证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即机构持续性。两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完善或规范的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将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的信贷活动与扶贫到户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小额信贷的特征
小额信贷的短期贷款和分期还贷制度,这样做的优势一方面符合贫困用户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小贷款还贷风险。大部分的小额信贷采用连续放贷操作,如果客户能按期还贷,保持良好的信誉,金融机构还能适度的增加后续贷款额度,以激励其按时还款。
小额信贷主要以穷人为服务对象,有些贷款项目特别规定了只向贫困户中的妇女发放,这种具有特定发放目标群体,是与小额信贷的特定服务目标相对应的。
贷款利率持平或略高于商业银行的同期贷款利率,主要与小额信贷的操作成本比一
第 2 页(共 2 页)般贷款高有关,而且高利率对非贫困户起到自动过滤的作用。
农村小额贷款需要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的运行环境,在这样的宏观条件下才能实现在操作和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营。只有真正做到财务上的自负盈亏,没有政府的强制干预才能持久为穷人服务,小额信贷是金融项目的创新,在制度上消除了政府贴息贷款的所带来的弊端。
贷款条件相对灵活,因为主要是对许多贫困人口的无需担保和抵押的小额信贷,所以放款手续相对简便,贫困者易于接受。正是传统的信贷抵押和担保的门槛过高才将贫困者拒于正规金融服务之外,小额信贷作为正规金融服务的补充。
小额贷款季候除传统的金融服务外,主要以扶贫为目的的小额信贷,以中心会议等方式对目标群体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资金使用的能力。
完全公开状态下选择贷款项目、发放与回收贷款。贷款人可以自主选择生产经营项目,信贷机构可以提供信息和服务进行专业的引导,但不强制干预贷款人对所选项目的自主权。
(三)、小额信贷的起源和发展
小额信贷最早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当时主要是给穷人提供信贷,只有穷人才能获得小额信贷,而且额度很小,无需抵押。从创立至今,小额信贷受到了穷人的广泛欢迎,并迅速传播到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
小额信贷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70年代的农户小额贷款,第二阶段是80年代微型企业的小额贷款,第三阶段是90年代以贷款覆盖率和商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小额贷款,第四阶段是多元化模式的小额信贷,这种模式正逐步融入金融体系。
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出现的问题(一)、目标群体的定位不明确
小额信贷是一种小额贷款形式,既然是贷款,就要求有贷有还,这区别于社会救助性质的补贴式扶贫项目。目标群体定位的不明确还可能造成贫困和低收入人群认为小额信贷是国家的扶贫救济款,缺乏有贷有还的意识,直接影响了小额信贷的还款率。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区弱势群体有很大差距。东部沿海地区的中低收入农户和中西部地区的中低收入农户差别很大。同样小额信贷项目由于项目所在区域不同、目标群体的实际经济状况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模式。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自立能力弱
第 3 页(共 3 页)国内现有的小额信贷机构主要是非政府组织开办的小额信贷机构、政府主导的带有扶贫性质的小额信贷机构及商业性的小额信贷机构。尽管小额信贷机构在短期内对提高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水平有所帮助,但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自立能力较弱,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政府主导型机构,多为实现政府扶贫任务,没有考虑确立项目和机构长期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其次,在现有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中,能达到可持续性运营的机构(即剔除补贴后,利息和其他收入可以补偿操作成本、呆账损失和带有补贴性质的资金成本)为数不多;最后,金融监管部门推动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发展也都面临资金制约,部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困难。
(三)、缺乏资金来源
1、资金来源的持续性无法保证
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单一,一些小额信贷项目的资金是国外机构捐助的,一旦项目到期、国外赞助资金不再捐助,小额信贷项目往往无法持续。项目所服务的农户一方面担心无法持续地通过小额信贷筹集资金,从一开始就降低了农户参与小额借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旦农户认为项目无法持续,可能出现不归还贷款的现象,加剧了小额信贷无法持续经营的困境。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加快,小额信贷买方市场过大。“三农”对小额信贷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部分小额信贷项目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只能依靠外部资金注入,缺乏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影响小额信贷的资金供给,使农村小额信贷资金的供求失衡,形成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
2、利率上限的存在
小额信贷利率上限的存在没有考虑到小额信贷业务运行的特殊环境。小额信贷业务风险大、成本高,运行环境的特殊要求要有比较高的利率做补偿。根据世界银行估计,小额信贷利率一般在年利率25%才可以实现盈亏平衡。小额信贷贷款额度小、频率大,相比商业银行需要更多的管理成本,以保证自身的可持续经营和独立性。小额信贷的客户通常是没有担保或者信用评级的,他们风险很高,因此需要更高的利率来弥补潜在的损失。国家对进行财政补贴的小额信贷通常控制其贷款利率,一旦这些项目或机构缺少国家财政资金补贴,商业可持续目标无法实现、自负盈亏难以保证、发展难以为继。
四、阻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一)政策性障碍因素
1、监管责任不明消弱执行力
第 4 页(共 4 页)监管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在银行类金融机构不明显,银行金融机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委会来监督管理,但对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来说,谁来监管意味着监管的缺位,监管的缺位限制了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上的拓展和可持续发展。
2、利率管制造成的效率低
在我国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的管制,并且完全由国家对人民币存款利率进行制定,虽然我国放开贷款利率的上限,但司法部门对贷款利率的上限进行了一定的限制,而下限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执行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小额信贷经营机构依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上下限的具体范围浮动幅度。不过小额信贷服务群体比较特殊,主体是农村的农民,他们贷款的资金量一般是额度较小,并且没有任何抵押品或质押品,交易风险和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必需收取较高的利率才能弥补成本,所以小额贷款机构要成为可持续的机构就必须具有自主确定利率的权力,否则就需要外部提供必要的机构补贴,以维持机构的运行。
3、资金来源的持续性无法保证
对于一个以扶贫为主的金融组织,生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成功的放贷以确保足够的利润;二是顺利的筹资以确保雄厚的本钱,其中,吸储可能是最为常用的制度安排之一,而且也基本被各国小额信贷组织认同。还有一部分小额信贷机构是政策性组织,资金来源靠国外、国际组织的资助和国家的部分扶贫贷款,没有后续的发展潜力。“只贷不存”的政策条件以及单一的融资渠道使资金来源的紧张,因此小额信贷机构的规模扩张和发展受到限制。
不仅仅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经营农户小额信贷上面临资金实力问题,正规金融机构即使能够吸收存款也存在这个问题。正规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吸收存款,通过上级机构使得资金外流,通过其他方式又很难筹集资金,比如村镇银行不能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只是依靠自有资本和存款开展业务;农信社农村小额贷款项目资金是由人民银行再贷款支持。
(二)、经营性障碍因素
目前,部分地区农村信用体系较差,严重影响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在个人业务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与之配套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没有很好的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全国商业银行建设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项目于 2004 年初启动并于 2006 年 1 月正式运行,系统中部分信贷客户资料不完整,而且这个数据库收集到的信息主要集中在高端客户上,影响信贷人员对客户诚信度的评判,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区域社会信用主体的真实信用信息,不利于金融业监测和防范信贷风险。
第 5 页(共 5 页)
(三)、操作性障碍因素
在小额信贷具体操作上,由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其他的民间组织都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致使小额信贷供给机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我国现行的制度下,对农村小额信贷各个经营机构的市场定位并没有明确的划分,容易造成抢夺客户资源的竞争。各小额信贷经营机构也缺乏相关的约束制度来防止经营的重复性,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每个机构都派出相关信贷人员做贷前调查,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农户小额信贷缺乏相应的担保机制,有的地区主要是靠熟人关系和一些农户的信用来发放贷款,这种机制与农业这种高风险的贷款对象不匹配,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者难以预料的市场波动,都会导致贷款难以到期收回。所以在防范小额信贷贷款风险上,贷后的监督和检查尤为重要。目前的这种由乡村银行工作人员每周直接与每一贷款者接触的形式,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比较合适,而对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成本太高。因此,对当地的信贷市场和农户的实际需求及还贷能力的充分理解是设计合理的信贷产品的关键。
五、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金融监管,促进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在监管上,小额信贷公司接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银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四重监管。对于村镇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监管,要更加审慎,由于其刚刚起步,有一部分又是小额信贷公司升级的产物,其抗风险能力较商业银行更弱,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提高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等标准,加强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人行、银监会、工商管理局等部门应尽快联合出台《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资金运用以及业务营运都纳入监管之中。加快农村金融法制建设,依法确立小额信贷经营机构在服务“三农”等方面的法律地位。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破除小额信贷发展瓶颈
一个机构要吸收存款就应成为受银监会合法监督的银行,可以自负盈亏,达到能够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程度。而中国的小额贷款项目达不到标准,因此机构的非合法性使得小额信贷机构的储蓄变得很难。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小额信贷公司“只贷不存”的本意是为了控制风险,孟加拉乡村银行也经历过不短的只贷不存的阶段,直到它的管理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才开始吸储,为了突破只存不贷的禁区,小额信贷机构要加强自律,提高自
第 6 页(共 6 页)身的管理水平。在中央银行的再贷款、货币市场融资等负债资金来源方面给予其灵活的政策, 国家应适当放宽小额信贷公司股东人数的限制,并考虑吸引外资进入,来源可以是央行的支农再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邮政储蓄机构的资金、商业性银行的贷款等。
(三)、评价个体农户信用,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
良好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基本的保证。需要对农户的整体信用进行定位和分级,在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上,为保证客观公正,建议由基层信贷员、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组成信用评定小组,他们评估的结果作为发放和管理小额信贷的参考。该小组在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前要深入调查,上门了解具体情况。
加强舆论宣传,培养农户的个人信用观念,在全县、村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选取贷款对象方面,将选准目标客户作为防范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实用的农户小额贷款贷后管理责任制,将贷后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坚持贷款期限与农产品生产周期相吻合,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生产期限来制定小额信贷的发放计划,使小额信贷的每笔款项都能发挥资金效率,并到期按时收回,真正使小额信贷做到良性循环和周转使用;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贷款”,严格控制贷款用途,派专人做贷后的指导和管理。对农户贷款的管理和回收制定具体考核目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分清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对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惩罚标准和解救措施。在舆论上利用道德维护农村小额信贷的信用体系,在制度上利用银行相关机制保证信用的有效性,双管旗下,共同打造良好信用系统严防信用风险。
(四)、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作为扶住贫困群体脱贫,缩短社会贫富差距的金融产品创新,小额信贷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的性质。通过立法以及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不仅可以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还可以达成一系列意义深远的社会目标。目前,中国还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保护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而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是小额信贷机构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小额信贷机构需要法律来证明它的合法性。
小额信贷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时,基本上还不能实现资金自足,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减免各种税费、贴息等政策鼓励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同时鼓励其他机构和个人提供资助以建立更多的小额信贷机构。
参考文献
[1] 田琳.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 2010
第 7 页(共 7 页)[2] 张璐.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本源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3 [3] 马俊雅.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 2011 [4] 罗刚.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中北大学 2010 [5] 关平.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6] 祁悦.经济转型下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14 [7] 孙海华.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系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11 [8] 荆艳茹.我国农业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4 [9] 李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 2014 [10] 吴晓灵.为小额信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J].银行家.2006(05)[11] 罗佳.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2] 齐良念.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制约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13] 胥泽宇.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0 [14] 梁森.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15] 任达.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 2010
第 8 页(共 8 页)
第三篇: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与对策探讨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 要:通过对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模式介绍,探讨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风险、积极作用以及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以及对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借鉴,提出了等相关对策,以更好地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农户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180-02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政府政策变化和要求,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试验的初期阶段(1993年-1996年9月)。本阶段小额信贷试点主要是由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利用来源于国外捐助和软贷款,以及自筹的资金进行小范围试验,资金来源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介入。相关的政府政策和法律依据也不完善,主要以国家整体的扶贫政策和国际相关经验为参考。
第二,项目扩展阶段(1996年9月-2000年)。这一阶段在国外援助和自筹资金继续试验的同时,由政府和指定银行(农发行/农行)操作的国内扶贫资金也加入进来并逐渐占到主导地位,在较大范围的贫困地区推广,两大类型的项目并行发展。
第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和各类项目可能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2000年-2005年)。在央行的推动下,正规金融机构开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2000年起,农村信用社开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试点并逐渐成为主力军。且在该阶段中央政府和央行都研究出台了促其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第四,中央管理部门鼓励民营和海外资本进入,试行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活动(2005年至今)。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与积极作用
2.1 风险
作为一种金融活动,农村小额信贷具有的风险为以下几点:
(1)外部环境风险,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者农户投资的产品的市场突然出现某些外部因素使得农户偿贷能力下降而带来的风险,以及由于自然灾害而导致大量农户同时违约的风险。包括宏观经济风险、产品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等。
(2)银行管理风险,有时由于信用档案资料更新不够及时,评级带有主观盲目性;信用评价人为因素多方干扰,使得数据虚报;信用评级单一性等造成评级不准确,贷款额度核定不科学等,给小额信贷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3)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申请小额信用贷款最积极的往往可能是最不具偿还能力的农户。由于受小额信贷无抵押的影响,农户产生依赖思想,还款意识薄弱。
2.2 积极作用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实施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是也为扶贫攻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
(1)调动了低收入农户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刺激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潜能。把资金直接贷给贫困农户,为农户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机会和条件通过小额信贷,农户就有了起步资金,而且在还贷的压力下,农户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逐步培养起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
(2)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扶贫资金利用率低,还贷率低的状况。由于低收入农户取得贷款后一般都是从事符合自身特长的项目,从实践来看即使某一家暂时还不起,小组其他成员也必须帮助其还贷,从人性的角度讲,当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直接相关时,小组成员之间都会相互监督,督促其还款。因此小额信贷还贷率很高,高还贷率就保证了扶贫资金的不流失,还贷次数多则保证了资金有效利用律和周转率,使得农户收益逐年增多,资金规模越来越大,收益面越来越宽。
(3)弥补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足它能很好的解决农户在商业银行贷款中提供严格担保和抵押困难的问题,只要农信社在提供小额贷款时能提供相宜的技术和信息证明其有法提高生产能力保证按期还款,就可以获得贷款。为农信社拓宽信贷渠道,开发农村低收入阶层在金融服务市场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4)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家扶贫压力。农信社发放的农户小额信贷,使得农户有了初始资金来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创造收益,这就为国家减轻了扶贫负担。
(5)促进金融体制创新。农户小额信贷改进和新建立了一套适合农户的金融制度。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的问题
3.1 政策性约束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最初是作为一项扶贫手段推广开来的,因此其首先考虑的是政策性目标而非赢利性目的。目前我国农信社小额信贷余额占整个小额信贷余额的67%,居于主体。但农信社大都承担着扶贫的政策性任务,在发放小额信贷的过程中,执行低利率,承担经济损失。而从国外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看,盈利性是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商业化运作是大势所趋。所以我国小额信贷的政策约束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
3.2 政府干预过多
我国金融机构都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的过多干预使得我国小农信贷金融机构的市场商业化运作受到严重损害,权、责、利关系模糊。
3.3 农村小额信贷资金总量不足,受益农户范围窄
在资金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很多银行都不愿意直接对农户发放信用贷款,而将业务重点转向获利高的行业。这样农村小额信贷资金供应渠道狭窄、总量不足。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市场竞争,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农户强烈的资金需求,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支农资金在总量上难以满足农户所需。
3.4 风险控制
由于小额信贷本身存在的外部因素风险,银行管理风险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且这些风险还具有系统性特点,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单一农户,而是波及整个地区,再加上贷款对象点多面广,贷款机构信贷违约风险剧增,联保机制形同虚设。
3.5 小额信贷投放方式过于呆板,贷款种类单一且期限过于固定
一方面是贷款投向单一。目前农村小额信贷的投放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极少投放在个体工商业。二是贷款额度小,难以支持农户在高效农业等方面的大额资金需求。三是借款期限短,由于期限规定过于呆板.一些农户贷款到期可能尚未产生效益,无力偿还贷款。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经验与借鉴
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是福利主义小额信贷的代表。20世纪70年代,默罕默德•尤里斯教授以自己的资金作为担保让银行贷款给贫困农民,以使他们可以生产自救。在该实验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以后,孟加拉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共同出资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扶贫模式——“乡村银行”。
GB主要向贫困农民提供存、贷、保险等综合性服务,实行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程管理。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贫困者(即贷款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相互帮助选择项目,相互监督项目实施,相互承担还贷责任;在小组基础上建立中心,作为进行贷款交易和技术培训的场所从事无抵押、短期的小额信贷。贷款人分期还款,并定期参加中心活动。对于遵守银行纪律、在项目成功基础上按时还款的农户,实行连续放款政策。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路径选择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动我国小额信贷的积极发展:
5.1 逐步推进小额信贷的商业化运作
小额信贷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推进商业化运作。将其从单一的扶贫政策中解放出来,按照现代金融活动的原则创建可持续的资金运营模式。
5.2 加强信用风险控制,完善担保机制,建立资信
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信用评级制度,杜绝多方关系的人为干扰,保证程序、管理、风险控制到位。借鉴GB模式中的小组联保提高还贷率。
5.3 实行外部风险补偿机制
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可以在农村推行农业保险,使得农业风险能够转移,提高贷款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保险公司和农信社共同承担。
5.4 多元化资金来源途径
农信社除依靠自身的存款和央行的再贷款外,还可以发展同业拆借,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能相互融通,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再者适当允许小额信贷公司向金融机构批发资金,或适时通过资本市场发行短期融债券,股票等形式进行融资,解决可持续经营问题。
5.5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但是这一点必须十分注意政府支持的界限,不能把支持变成了过多的干预控制,应注意是宏观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支持。
5.6 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管理、严格监督
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就得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监督管理,防范内部风险,使得农村金融机构自身不断完善,满足农村小额信贷逐步扩大的要求。
第四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农村小额信贷在国际上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开始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采取小额信贷这种直接的扶贫方式,对我国的扶贫计划和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农村小额信贷仍处于很不成熟的初级阶段。
【关键词】农村 小额信贷 可持续发展
国际小额贷款起源于孟加拉吉大港大学经济学教授尤里斯的一个研究项目:“如果能提供给贫困户一些贷款,他们能否组织生产自救?”该课题从1976年开始试验,到1983年9月正式成立了只给穷人提供贷款的小额信贷银行。截止目前,孟加拉小额信贷银行已经发展成为总资产数十亿美元的全国性大银行,而且创造了另其他商业银行难以企及的高达97%的贷款回收率佳绩。孟加拉小额信贷扶贫的成功经验,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作为向发展中国家发放扶贫贷款的首选方式。我国农村的小额信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款贷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农村信用社适时开办小额信贷,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从2002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遍推行农户小额信贷。
与其它国家小额信贷相比,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贷款对象为社区内的农户;二是实行信用放款,不需要抵押、担保,手续比较简便;三是贷款利率优惠。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金融制度安排,有效地解决了正规金融体系长期难以辐射的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多年存在的投入不足问题。但是,随着小额信贷的不断发展,其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逐渐的凸显出来。
一、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含义是指在没有或剔除任何补贴的前提下,机构的经营收人能覆盖其成本,保证小额信贷机构各方面包括管理、技术和财务的独立生存和发展,以实现其持续有效为穷人服务的根本目标和宗旨。
我认为,小额信贷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必须在组织上具备可持续性。小额信贷从发展初期,就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考虑,建立合法的专门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作为一项服务于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活动,需要一个具有独立性和长远目标的组织机构来运作,一个从一开始就没有独立性和长远打算的小额信贷机构是不可能发展出可持续的小额信贷的。同时,只有得到国家法律制度的许可,小额信贷机构才能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进而才能大规模地开展业务活动。
其次,必须在经营收入上具备可持续性。这点对小额信贷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虽然小额信贷是作为一种提供给穷人的金融服务,但是它反映的是一种正常信贷关系。这决定了小额信贷机构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扶贫机构,它的业务也应该是一种正常的金融业务。尽管小额信贷的发放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不应低于商业银行平均利率,才能弥补其各项成本,使机构正常经营下去。
再次,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信贷队伍。小额信贷机构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农村客户,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薪水待遇也比较低,这就对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业务熟练,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反之,则会影响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小额信贷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金融机构准入的严格控制。众所周之,在我国只有经过中央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才能合法从事各种金融业务。现阶段在农村地区成立和注册新的小额信贷机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从基础上影响着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2.资金来源上受到限制,过于狭窄。由于小额信贷机构没有取得合法的金融机构的地位,资金在来源上就受到严格的限制。我国目前的小额信贷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依靠央行的再贷款支持,二是政府扶贫资金,三是国外和国际组织的资助。央行的再贷款数量非常有限,很难满足小额信贷市场的需求;政府扶贫资金容易受到政府的左右,用途窄;靠国外的捐赠和贷款更是永远不可能发展出可持续性的小额信贷机构。
3.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低利率政策。考虑到广大低收入农户的承受能力,我国政府大规摸推行小额信贷的目标定位于消除贫困。这样,具有“扶贫”性质的小额信贷利率在我国受到严格的限制。该利率往往低于正常商业贷款的市场利率,相反,小额信贷的管理成本和呆坏账处理成本是高于商业银行的,这就造成了低利率和高成本的矛盾缺口,而这个缺口只能由农村信用社承担。长期以来,小额信贷的运作成本难以得到补偿。
4.农村信用社自身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硬件来说,农村信用社处于最基层,设施环境条件差,缺乏良好的办公环境;从软件来说,员工的素质千差万别,任务重,信用社管理水平和防范金融风险、创新金融产品、满足金融需求的能力层次都比较低,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管理成本。
三、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完善外部环境建设
小额信贷是一项新的金融服务,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培育。在我国农村主要是由农村信用社来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因此必须给予小额信贷机构以合法的金融机构地位,使其可以在吸收存款方面合法化。必须加快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使其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成为产权明晰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控风险、自求发展的市场主体。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2.使小额信贷利率逐步市场化
我们知道,一个合理的贷款利率能够激励贷款人按时还款又能使信贷机构实现自负盈亏。小额信贷资金来源成本和贷后管理成本都普遍高于大型商业银行,而且小额信贷在农村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可以在充分考虑资金来源成本、贷款管理成本、农民承受能力和农村资金市场需求状况的基础上,对小额贷款利率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首先,在小额信贷推广初期,实行优惠利率政策,鼓励农民贷款,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小额贷款的积极作用。在成熟之后,小额信贷利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之上向上浮动。在小额信贷形式被广大农民接受之后,可以根据农村市场资金需求状况,将小额信贷利率逐步由浮动过渡到市场化。
3.对小额信贷对象进行培训
这里的“培训”既指贷前培训,又指贷后培训。多国的实践证明,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是小额信贷成功的关键所在。农村的市场基础薄弱,农民也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在项目的选择上,无法对迅速变化的市场灵敏的做出应对,很可能选择了已经处于衰退阶段的落后技术;其次,对新技术了解渠道狭窄,操作困难。这就需要小额信贷机构对贷款户进行业务培训。首先应为农户提供有前途的项目和技术以供选择,在农户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要加以指导,教农户学会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当然,这不是单独由农村信用社的力量能够做到的,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农业科技部门共同努力。通过这样的培训,大大提高贷款的成功率,减少小额信贷的风险,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小额信贷运作及原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何广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绩效、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2,(11).
第五篇: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李凤莲
佳大附中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及综合国力、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GDP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我们迫切希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人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那些同样影响人们长期生存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有关健康、安全、教育、公平、就业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的追求。其次,发展应该是协调的。不仅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内部要协调,系统之间也要协调。第三,发展应是可持续的。人类应该努力维持自然资源的水平并使之得到逐步改进,使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实质就是承认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发展中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贯彻发展的思想。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吗?当前,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一、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严峻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依然过快,其中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等依然存在失衡,问题突出。过快的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造成各种压力,环境承载量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平衡并导致恶性循环,进而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中国人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日前,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40%以上的受访者指出,非常
担心环境问题,特别是由此而导致的后果。80%以上的中国人认为,受到污染的食品,同水合空气受到污染一样,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1)大气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对60 个国家10~15 年的监测发现,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 个城市,中国占8 个。垃圾围城。全国垃圾历年堆存量60 多亿吨。侵占土地5 亿平方米。666 座城市中陷入垃圾包围的有200 座。(2)水资源污染严重。中国有82%的人饮用的浅井和江河水水质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细菌污染超过卫生标准的75%,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饮水人口约1.6 亿。由于污染,水质达不到饮用标准的城市占1/4。80%以上的污水未经过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全国有监测的1200 多条河流中,850 条受到污染。
3、资源问题
(1)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相对紧缺。在我国,关系到人类基本生存的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原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32%、14%和32%左右,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则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1.16亩。由于人为因素和水土流失,我国耕地每年以3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这直接威胁到近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人均林地1.8亩,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1/9。我国人均淡水资源的占有量每年不到2600立方米,全球人均淡水为7180立方米。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10%和5%。
(2)资源利用率较低,后备资源不足。我国对于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利用很少。由于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开发利用资源上浪费相当严重,一些地方的矿产采选回收率低,有的铁矿采先回收率仅有60%,煤矿只有40%左右。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源耗费、资源耗费却是发达国家的数倍。
(3)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我国南方地区水多耕地少,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1%,而耕地资源只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5.9%,且能源资源普遍短缺。北方地区水少耕地多,耕地资源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4.1%,而水资源只占全国总量的19%,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煤碳资源的90%,铁矿的60%和石油资源的全部几乎在北方。
4、极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当今世界依然动荡,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中国亦是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举目共睹。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如影随形,其中有十大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这十大问题就是:食品安全、房价、物价、腐败、教
育、看病难、恶性车祸、强拆、社会分配不公和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造成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
1.行政人员及企业家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和长远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可持续发展面临主要问题的原因在于行政人员、企业家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和长远发展战略,为了获得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采用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模式,而我们要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没有高效的行政管理,没有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那么只能阻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必将给环境赞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2.法律体系不健全及执法不力法律上对腐败或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组织及个人的所应承担的成本与其造成的损失不成正比,或是有法不依,执法不力。腐败分子将不法得利在其被发现之前进行转移,导致发现后不能有效地追回其不当得利,而法律上其承担的处罚与其不当得利不成正比,导致许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其所作所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同样,许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对此却只承担很少的责任,或者不承担责任,无形中纵容其只考虑企业自身利益,而置社会、国家、长远利益于不顾。
3.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初期,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发展战略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片面追求当前经济利益和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发展战略,造成了今天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国家的政策调控,贫富差距过大及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三、保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要强化和提高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承,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念已深入人心。由于可持续发展直到2012年才提出,人们对其了解不深,因此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广泛的宣传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应该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普遍地、积极地参与到可持续发展中去。
2、加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立法和实施工作。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立法和实施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同时还要采取措
施加强执法力度,必须把执法和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通过立法来惩治腐败,将对腐败分子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从而减少腐败,净化经济发展环境。
3、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增加贫困地区的投入,构建和谐社会
让社会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为此,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要求政府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从经济上给弱势群体以帮助,增加他们的实际收入;从政策上给弱势群体以扶助,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缩小个体之间的贫困差距;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的投入和资金扶持,加大对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减少人才流失,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从而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加对废弃物的再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
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
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
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让我们团结起来“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共赢绿色未来
总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我们需要在总结经验和借鉴外国成果的同时,努力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开创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