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先争优与学习宣传党史互动探索
创先争优与学习宣传党史互动探索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中国共产党从争取执政地位,到建设和发展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历史,已成为全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如何使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每个党员的心灵,成为每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自觉行动,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市级史志部门,我们认为,以学习宣传党史为载体,使之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学习宣传党史,发挥以史鉴今功能,为创先争优活动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进行过多次集中教育活动,有的非常成功,意义十分重大。如:延安整风运动,为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实现了全党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83年的全面整党,使全党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来,为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把全党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思想上的保证,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本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在探索新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
党在历史上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基本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干部,是搞好集中学习教育活
动的根本保证。二是既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又要以民主集中的原则整顿好党组织,是搞好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保证。三是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围绕党的历史任务,是搞好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四是以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搞好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基本方针。五是充分发动群众,接受群众批评与监督,开门搞教育,是搞好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六是注重思想教育成果与实践成果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搞好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的具体体现。学习宣传我们党历史上形成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会给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明方向,为如何“创”与“争”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二、学习宣传党史,切实加强党员党性修养,不断夯实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
党性修养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这六个方面的统一,构成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必须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广大基层党员站在时代的前列,肩负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组织建设的重任,要
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搞好创先争优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坚强的党性,创先争优活动就难以深入推进。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纵观我党90周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就高度重视党性修养,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创建了丰富的党性修养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增添了新内容。学习宣传党的历史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好途径。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要把学习宣传党史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广大党员中持之以恒地开展党史教育,一是要学习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并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伟大胜利的历史,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二是要学习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提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要学习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刻认识党的历史就是以人民为自己的父母、以人民为力量的源泉、以人民为依靠的力量、以人民为服务的对象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生存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当成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主旋律,做到为人民执政,执政为人民。四是要学习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党性修养,夯实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积极主动投身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去。
三、学习宣传党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促进创先争优“五好”、“五带头”目标落到实处
毛泽东同志在60年前,概括了我们党在伟大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我们党依靠它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有了它,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纵观建党90周年来的光辉历程,不难看出,从延安整风、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三讲”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均把作风建设问题列为首要问题。纵观历次活动,作风建设至关重要,凡是重视了作风建设,其活动就有实效,延安整风,我们党就抓住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这三大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取得了成功。
当前,党的作风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少数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少数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少数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因此,在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要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尤为重要,这就结合到了党史宣传方面的问题。党史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这方面的资料准备,为各级领导当好参谋,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宣传融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把创先争优中提出的“五好”、“五带头”目标落到实处,才能使党永葆先进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四、学习宣传党史,大力弘扬先进典型,调动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激情
创先争优重在一个“争”字。但由于受市场经济和一些不健康思潮的影响,目前在广大党员中,不同程度存在“争先”意识淡化问题,要想让广大党员全部参与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形成人人创先,个个争优,共同奋发向上的强大合力,必须探索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我们认为,学习宣传党史中的英模人物,再现革命战争年代那些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场面,大力弘扬和平年代那些先进人物舍自己为公、艰苦奋斗的光辉事迹,对激发人们向上的激情和斗志,将会比空洞的说教有效百倍。建国以来,我们党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了舍生取义的夏明翰,宁死不屈的江姐,“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舍身炸雕堡的董
存瑞,奋身堵枪眼的黄继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孔繁森等等先进模范人物,几十年来,这些英雄人物的壮举对一代又一代人的茁壮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他们的英雄事迹催人奋进,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各自岗位奋勇当先,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当然,对于党史人物的学习宣传,切忌生搬硬套,可以形式多样,可以组织读党史人物传记、观看红色电影和电视剧、观看展览、组织报告会,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红色旅游,同时还可以组织讨论,让党史英模人物事迹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学习宣传党史,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以党史学习宣传为载体,积极开展党史学习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在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中,理应把党史宣传纳入其中,如何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学习宣传党史,我们认为应当做好从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在制定“创先争优”方案时要纳入党史学习宣传内容,要作为一个阶段性内容。要在方案中对党史学习宣传的认识、内容等提出详尽的要求,并纳入考核范围。二是在“
创先争优”的宣传教育过程中要将党史作为重要教育内容,要编写宣讲资料,请资深党史专家或健在的老革命前辈讲课。在宣传内容中纳入党史宣传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三是在“创先争优”活动实施进程中对党史学习宣传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做到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四是党史学习宣传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仅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行,而且要建立长效机制,长期开展;不仅要在党员中进行,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展开。开展党史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实现党史宣传全方位覆盖。要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应用现代传播媒体和传播手段,创新载体和形式,拓展途径和渠道进行宣传。广泛运用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通过宣讲报告、演讲比赛、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党、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增强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第二篇:创先争优互动经验交流材料
曲江公司团委积极配合党委创先争优工作,今年八月份以来,曲江公司上下开展了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曲江公司团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作风,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紧紧围绕公司党政中心工作,坚持率先突破发展、青年争当先锋的工作思路,把实现省煤炭集团公司经济总量三年翻一番、六年翻两番作为奋斗目标,深入开展五好五带头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在青年思想引领、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上下功夫,曲江公司的共青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公司团委还在2010年被授予省煤炭集团公司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结合煤矿工作实际,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思想,强观念,提高对创先争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既是组织发动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在促进企业发展、服务青年、加强基层组织在实践中建功立业,更是加强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青团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项重要措施,是推动基层党、团组织和党、团员立足本职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根本基础。有利于鼓励先进,提高中间,鞭策后进,激发团干部的进取精神,掀起比,学,赶、帮的竞赛热潮,有利于启动党、团员的内部动力,有利于提高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抓管理,重制度,选树团干良好新形象
一是加强基层团建。为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工作,增强基层团支部活力,团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原来因团员人数不足而未建立团支部的区队,建立了团支部。目前曲江公司团委下设27个团支部,团员总人数128人,青年675人。27名团支部书记均由各单位党支部推荐及民主选举产生,70%以上是由各单位青年生产骨干或技术员担任,为团组织输送了新鲜的血液。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由团委牵头广泛开展各类技能竞赛、理论知识竞赛;从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入手,建立考核、奖励等配套制度;建立竞争机制,将团干部的学习成果、工作业绩纳入考核、评先评优;对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作风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业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宣传。
三是注重培养典型。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宣传,引导青年适应企业发展要求,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楷模的基础上,树立学习典范。曲江公司洗煤厂团支部书记黄圣,自参加工作以来,带领机修人员完成了重介旋流器、浮选机和tbs粗泥煤分选装置多台大型设备的安装和改造,不仅提高了洗煤厂的处理量及精煤回收率,还为曲江公司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他还曾荣获安股技术比武首席技术能手、萍乡市第二届创业杯优秀奖、曲江公司劳动模范、萍乡市十佳岗位标兵、安股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机修厂团支部书记刘普华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勤奋工作,学有所长,并擅长管理的机修厂副厂长,他带头为公司设计制做的矿车轮对拆卸机、卷板机、卧式弯拱机、调直机、达标型管卡油压机等多项技术革新共计33项,为公司创造了360多万元的经济价值,并获得曲江公司第二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安股十佳青年岗位操作能手等荣誉。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年工人作出了榜样,为团组织争得了荣誉。2010年9月黄圣和刘普华被曲江公司团委推荐为省属国有企业青年成长成才典型人物。
四是工作思路清晰。公司团委按照123总体思路,开展四强四优活动。围绕一个主题高举团旗跟党走;打造两个一流建一流团组织、树一流团干形象;开展三项活动扎实开展以团员青年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青年安全监督岗、青年文明号活动。在公司团员青年中掀起学业务、练技能、比服务、做贡献的热潮,推动公司党的建设和共青团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抓创新,促实效,不断创新创先争优活动的载体。
一是做到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新思路。公司各级团组织根据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结合实际中不断创新。曲江公司团委首开先河,在新浪博客建立了曲矿共青团网站,将公司安全生产及团委动态及时发布更新;将先进和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还将《中国共青团团章》定期上传,提高了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的认识;同时,团委还在生产区队、洗煤厂、机修厂等单位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让技术好的工人言传身教向新工人传授技术,在广大青年职工中进一步掀起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潮。
二是做到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新标准。党中央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确定了新的标准。创建先进基层团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团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青年反映好。争做优秀共青团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青年、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共青团员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理想信念好、思想作风好、岗位业绩好、服务青年好、履行义务好。
三是做到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新举措。一是团建工作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公司上下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二是亮出团员身份,接受监督。设立团员先锋岗,根据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办法,每年考核一次。三是树立服务青年、服务企业的形象。在公司团员、青年中实施五好五带头,接受青年监督,做到团员身份亮出来,平时工作看出来,危难时刻上得来,生死关头豁出来,树立共青团员的良好形象。
四、抓统筹,带兼顾,围绕主题作贡献
公司团委紧紧围绕高举团旗跟党走坚持统筹兼顾开展活动,做到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注重与安全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团员青年为主体,青年志愿者服务、青年安全生产监督岗、青年文明号为载体,以服务企业、服务青年为宗旨,广泛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团委坚持每月开展一至两次 拾黄金活动,10月份共清理回收锚杆390根、铁丝网、梯子梁、网片、v型卡、刮板等废旧物资5车;11月份回收废铁四千多斤;活动的开展既让企业增收节支,又丰富了共青团活动阵地的内容。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党建带团建就是要以党建为车头,实现党建的模范带头和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团建跑得快,实现共同创先争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积极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培养先进树立典型,为实现公司安全生产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党史宣传
党史宣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6月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名称由来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历任主要领导人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选举产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5年1月,中共四大推选)
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7年4月至5月,中共五大推选)
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1928年6月至7月,中共六大选举产生)(注:1931
中共中央总书记:博古(秦邦宪)(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洛甫)(1935年1月,遵义会议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69年4月,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追认)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7年9月,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3]
历次党代会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上海→南湖。
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设置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宣言(1920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纲领(俄文译稿)
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
中央局通告——关于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等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
广州共产党的报告
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
陈独秀致中共一大代表信
中共二大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上海。
主要内容
中共二大选出新的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
中国共产党章程(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
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
关于议会行动的决案
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
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
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
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
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
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
中共十四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北京。主要内容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纪委向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中顾委向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关于中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关于中顾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1992年10月18日通过)
中共十六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北京 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组成情况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纪委向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国共产党章程(2002年11月14日通过)十六大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十六大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十六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中共十七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北京。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组成情况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中纪委向党的十七大的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章程(2007年10月21日通过)十七大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十七大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十七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第四篇:西吉县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互动探索
西吉县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互动探索
中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偏远山区人口素质,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最为现实有力的途径,是偏远山区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欧美和我国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已经高度社会化,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地区产业的交构与融合,地区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在西部偏远山,虽具有较为明显的人力资源,环境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潜力较大,但却存在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跟不上,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人和才培养与当地优势产业以及人才需求结构出现了脱节,阻碍了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实现经济社会地跨越发展。
一、西吉县概况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是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中国马铃薯之乡”、也是经济和财政穷县。面积3144平方公里,总人口48.8万人,其中回族27.1万人,占56%,总辖3镇16乡,306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1912个村民小组。特殊的资源和区位条件决定了它具有巨大产业升级潜力。从实质的自然、经济以及人口素质等因素出发,探究出地方经济发展与兴办中等职业教育的互动机制,对西吉县释放后发潜力,实现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合理转换,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08年以来,西吉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多举措助推西吉职业教育的龙头平台——西吉县职业中学跨越式发展,为西吉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西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办学定位
近年来,西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发展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创新,努力实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36所,在校中小学生10.7万人,在职教职工4943人。现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中学)、兴隆回族女子职教中心、固原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白城分校各1所,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06个,以职业中学为龙头,统筹全县职业技术教育。职业中学是集职业高中教育、技术培训、职工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职教中心,在校学生 3626人,年招生数1500人;开设汽车应用与维修、太阳能光伏应用、商贸阿语、学前教育、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旅游餐饮等七大类18个专业,学生毕业时都能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近3年来,已为社会输送了近40000实用
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重视和加强职教建设工作,职教规模持续发展
近年来,县委、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中普职比保持1∶1。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快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政府及县教育体育局的宏观调控和全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回归理性的趋势之下,西吉县职业中学招生明显升温,2008年招生780人,2009年招生1500人,2010年招生2000人,在校生人数由2005年的436人扩大到3626人,实现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1∶0.78,呈现出高中段教育普职健康协调发展态势。
2、办学模式有一定突破
近几年,西吉县职业高级中学以服务经济、促进就业为宗旨,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探索多种合作办学途径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实行订单培养。与江苏华硕电脑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公司签订协议,每年各定向培养100人;二是校企联合,与世界恐龙谷,昆明连云宾馆进行校企联合;三是校际联合,与楚雄技校,杭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
4、办学特色日趋明显
随着布局结构调整,职业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学校建成了和一批与当地支柱产业紧密结合的示范专业、示范基地。2007年,县职高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中职学校,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学校。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样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中职学校学分制和分层次教学,开展了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并结合实际,开发了一大批校本教材,使得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贴近当地经济发展。
5、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和培训对象要求,把培训与产业调整、市场需求、个体需求、就业推荐相结合,创造了“订单型”、“定向推荐型”、“劳务输出型”、“创业型”、“服务型”等多种培训就业的有效机制。积极参与县委、政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阳光工程”、“下岗工人素质培训工程”和“教师履职晋级培训工程”等,参与各类就业、再就业和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2009年,全县技能培训达5000余人次,职业学校的办学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宽。
二、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助互进,密不可分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地方经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物质保证,职业教育则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两者互促互进,密不可分。
1、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近年来,西吉县把工业经济上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的前提和基础,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着力推进龙头企业提速增效,加大工业园区发展力度,搞好电力生产,铁路运输协调工作,以招商引资、项目引进、重大项目建设、企业节能技改为突破口,全力构建县域企业技术中心体系。2009年,全县龙头、骨干企业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拉动GDP增长的主导力量,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48555万元,同比增长0.31%,实现工业增加值25363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1%。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特别是为地方建设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出成绩”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职业教育为打破城乡分割二元化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帮助农村,城乡互动和谐发展,带动城市经济良性循环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西吉县围绕“强农、兴工、扩城、活商、固基、和谐”六项重点工作,特别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农村人口面临着城市化就业的严峻问题。这一新型就业群体由于没有受过更多教育,难以适应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极其需要通过职业教育使他们转化为实用型人才。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劳
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科学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生产中发挥作用”。城郊结合部的广大农民只有在短时间内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才能在新环境下具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适应能力,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将在这个过程中承担起提高地方人文素质和实用劳动技能的主导功能。
3、西吉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拓宽了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服务与被服务、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当经济增长速度达到4%~5%时,才能有效创造就业机会,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就业机会的创造能力也等比增长。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增长速度,有利于于刺激就业机会,拓宽劳动力就业空间。
三、加快西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考
职业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责任,是西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此,各级党政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优化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
1、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增强统筹协调力度。
按照“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理念。建立政府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健全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走“学校+企业+社会”的新型职业教育化新路。
2、强化措施,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近年来,西吉县不断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教育发展力度,在实现“普九”教育的基础上,为满足每年近5000名初中毕业生就读的需要,县一中及时进行了教学楼改扩建工程,每年普高
招生增加到2000余名。按省、州政府关于普高生和职教生的比例应为1:1的要求,三年后,西吉县职教在校生应达4000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紧扣国家重点扶持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的机遇,增强做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紧迫感,在原有基础上再征地50亩,夯实教学基础设施,拓宽招生数量,实现在校生人数从2000人的基础上翻一翻,达到4000人以上的办学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依托扩建后的西吉县职业高级中学,及时成立职业教育中心,主动承担起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任务,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岗位培训为一体;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和“企业下岗工作再就业培训工程”,使其成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扶贫开发,职业技术培养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
3、壮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配齐配强师资队伍,必须从职业教育的特殊需要出发,从生产第一线引进和吸收有生产实践经验、适合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职业学校师资力量,造就适应新型社会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拓展筹资渠道,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教育。必须依法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 2.5%提取”的规定;企业新上项目应按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安排新技术培训费,职工教育经费的70%以上应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增加财政专项经费,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提高职业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例,保证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生员经费和生员公用经费相应增长。特别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支持技能性紧缺人才示范基地建设和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投资。
5、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办学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结合经济结构和就业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加快培
养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人才,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体制机制,引进外地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逐步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积极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实现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6、加强劳动监察,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严格按照从事职业和工种必须有职业学校学历证书,用工单位不准录用未经职业学校培训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强就业准入制度的执行和监管。
7、建立职教扶贫专项资金,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西吉有农村人口35.08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1%,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任务十分艰巨。建立职业教育扶贫助学专项资金,在全县范围推行“职业教育扶贫助学券”制度,把“职业教育扶贫助学券”直接发给经济困难并自愿上中职学校就读的初中毕业生,助推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使广大青壮年农民和已经接受义务教育,不能继续上学深造的农村子女,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一至两项自我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才能充实农村发展后劲,改变全县农村经济发展软实力,通过有专业技能的农村致富“领头羊”,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第五篇:互动学习
互动学习班组的创建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个企业无论采用何种组织结构,实施多少管理层级,都离不开班组,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等最终都要通过班组来实现。学习型班组,即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班组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班组。这种班组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积极探索和创新安全技术培训的形式和方法,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是从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统一思想,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心态
于2014年4月24日听了公司邀请的齐胜利老师的讲座,感受很深,他将员工大致分为四类:心态好、能力佳,心态好、能力不佳,心态差、能力佳,心态差、能力不佳。当时他提问假设我们是公司领导人,我们希望聘用哪一类员工。当然第一种人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希望。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无完人。更实际些,我觉得第二种人不失为合适的选择。态度决定高度,只要学习的心还在,就没有学不到的知识、掌握不了的技能。车间组织的安全学习,除了学习安全技能,通过讨论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团结互动,培养素质、摆正心态的教育。
坚持开展全员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今天,学习并非朝夕之事,要自觉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伴随每一天,伴随到一生。坚持把学习视为日常必修课,时时抓、处处抓、天天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同时,要重视把学习考核纳入班组日常管理考核中,贯穿到单位生产经营中,每天每月跟踪管理、跟踪落实、跟踪考核,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优质、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促进创建学习型班组不断取得新进展新实效。笼统的来说,我认为一个车间可以说就是一个班组,具体的来说,一个岗位是一个班组。电仪车间自电气和仪表两个专业合并以来,主管重视仪表和电气员工的互相学习,每周六组织学习课程。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仅仅让我们体会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掌握到了更多的技能知识,也让我们明白了专业间的关联性,学无止境的道理。
实施管理结合启发原则,鼓动班组成员的自主性
班组是一个整体,班组取得好的成绩离不开每位班员的努力。作为班长不仅要对公司、车间负责,也要对班组负责,为班员着想。尊重班员的个人行为和意识,并通过自身的言行进行积极引导,充分调动班员的主动性。把严格规范规管理和情感操作结合起来,循序渐进,使班组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使班员把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变成自觉行为。班组和职工由被动工作改变为主动工作,各岗位工作到了班长在与不在一个样,有检查与没检查一个样,把自主完成任务、自主协调岗位间的工作、自主点检维护设备当成自己的事,无需他人监督。
鼓励灵活创新原则,培养积极主动性
班组建设需要创新精神,拿别人的东西用,那叫刻舟求剑。在别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班组的特点去改进,这是互动的学习型班组创建与运作过程中有效的创新形式之一。电仪车间配合工艺要求实施自动化改造,过程是不易的,结果是欣喜的。在完成改造任务的同时,我们对于工艺有了认识,对于自身专业技能有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