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石化能效倍增计划
能效倍增计划
中国石化于2014年6月26日宣布启动的一项庞大的绿色低碳计划——“能效倍增”计划。将采取6大措施,到2025年能效提高100%,实现能效倍增。
1计划宣布
2014年6月26日,在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的第二届“生态文明·美丽家园”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宣布,正式启动一项庞大的绿色低碳计划——“能效倍增”计划,将采取6大措施,到2025年能效提高100%,实现能效倍增。2能效含义
能效,是指能源产出效率,即每吨标煤产生的万元产值。随着我国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美国的2.3倍、日本的3.2倍,而且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据悉,国际大石油公司都把提高能效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各自提出了降低能耗9%-20%的目标。欧盟提出2020年能源效率提高20%的目标。我国也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的目标。
傅成玉表示,如果把我国能源效率在现有水平上提高30%,就可以支撑GDP再翻番。
3三步走
中石化“能效倍增”计划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到2015年
中石化能效水平提高20%,累计节约标煤1400万吨;
到2020年
实现累计节煤3200万吨,能效提高65%,基本上实现增产不增能;
到2025年
达到能效提高100%,累计节标煤达到4200万吨。标煤万元产值达到2.8万。
4六大措施
中国石化“能效倍增”计划将采取管理节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合同能源管理等6大措施,逐步提升能效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升企业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管理节能
加强日常精细管理,减少原油加工损失;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和体系,构建长效节能机制;定期开展节能监测与能源审计,挖掘节能潜力;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制度。
结构节能
坚持结构调整,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多元化发展,培育地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效益做“加法”的发展之路。
技术节能
推广十大成熟先进节能技术,研发十大关键节能技术为未来节能做好技术储备。
节能工程
组织实施余热余压利用等七大工程,降低电厂供电标煤耗、炼油综合能耗、乙烯燃动能耗,提高油田机采系统效率、注水系统效率和集输系统效率。
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经济试点,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相结合,因地制宜、示范引领、推广普及相结合。
开展合同能源管理
重点在余热余压回收等五个方面, 大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1]
5效果展望 该计划2014年计划投资40亿元左右,实施800多个项目,2015年还将投资近百亿元。
中国石化启动“能效倍增”计划 称2025年能效提高100% 在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的第二届“生态文明?美丽家园”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宣布,正式启动一项庞大的绿色低碳计划——“能效倍增”计划,将采取6大措施,到2025年能效提高100%,实现能效倍增。
能效,是指能源产出效率,即每吨标煤产生的万元产值。随着我国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美国的2.3倍、日本的3.2倍,而且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据悉,国际大石油公司都把提高能效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各自提出了降低能耗9%-20%的目标。欧盟提出2020年能源效率提高20%的目标。我国也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的目标。
傅成玉表示,如果把我国能源效率在现有水平上提高30%,就可以支撑GDP再翻番。中国石化“能效倍增”计划将分三步走,滚动提升能源效率:一是到2015年,中国石化的能效将提高20%;二是到2020年,能效提高65%,实现增产不增能;三是到2025年,中国石化将达到能效提高100%,实现能效倍增。
中国石化“能效倍增”计划将采取管理节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合同能源管理等6大措施,逐步提升能效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升企业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在管理节能方面,加强日常精细管理,减少原油加工损失;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和体系,构建长效节能机制;定期开展节能监测与能源审计,挖掘节能潜力;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制度。
在结构节能方面,坚持结构调整,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多元化发展,培育地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效益做“加法”的发展之路。
在技术节能方面,推广十大成熟先进节能技术,研发十大关键节能技术为未来节能做好技术储备。
在节能工程方面,组织实施余热余压利用等七大工程,降低电厂供电标煤耗、炼油综合能耗、乙烯燃动能耗,提高油田机采系统效率、注水系统效率和集输系统效率。
在循环经济方面,建立循环经济试点,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相结合,因地制宜、示范引领、推广普及相结合。
在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方面,重点在余热余压回收等五个方面, 大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傅成玉表示,中国石化“能效倍增”计划实现后,将累计节约标煤4200万吨,相当于植树9.4亿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00万吨,相当于2292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同时,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0万吨。
今明两年将投入百亿元 中国石化率先启动“能效倍增”计划
在第二届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会上宣布,正式启动中石化“能效倍增”计划,将采取6大措施,10年达到能效提高100%。该计划2014年计划投资40亿元左右,实施800多个项目,2015年还将投资近百亿元。
中石化“能效倍增”计划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2015年,中石化能效水平提高20%,累计节约标煤1400万吨;第二阶段是2020年,实现累计节煤3200万吨,能效提高65%,基本上实现增产不增能;第三阶段到远期2025年,达到能效提高100%,累计节标煤达到4200万吨。
中石化将采取六个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管理节能。中石化将建立一个覆盖上游油田、炼油、化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一个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二是结构节能。使中石化在能源构成上形成多元化,减少一次能源煤炭在整个中石化消费的比例。增加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比例,比如说增加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增加天然气开发。同时大力开发地热、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三是技术节能。准备推广十大节能技术,推广十大成熟先进节能技术;实施七个方面的节能工程。如电机能效提升工程、余热利用工程、绿色照明工程等;五是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的试点,开展城市污水回用等;六是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重点在余热余压回收等五个方面,大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
2013年中石化曾推出”碧水蓝天”环保行动,计划3年投入228.7亿元,实施803个环保综合整治项目。截至2014年5月底,已投资40.2亿元,实施项目280个。
第二篇: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酒泉市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2012-2016年)》的通知 索取号
产生日期 GSF001-C04000-2013-007 2013-3-13 发布机构 公开属性
酒政办发〔2013〕50号 酒泉市政府办公室 主动公开
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驻酒各单位:
《酒泉市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酒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13日
酒泉市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要求,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特制定全市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一、基础条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做精第一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9645元,比2011年的8158元增加1487元,增长18.2%,较2005年4465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农民生活逐步殷实,进一步增加收入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立足现有基础,因势利导,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完全可行的。
(一)农业基础的不断强化,为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渠、路、林、田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不稳定的问题有了很大改观,为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的稳步推进,为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坚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专业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突出发展蔬菜、名优果品、现代制种、特色中药材、草食畜等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或全省占有重要份额的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三)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拓宽了有效空间。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仅扩大了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拓展了农业功能,更重要的是为农村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为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提供了政策支持。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的政策性转移收入还会持续增加,这对农民增收也是有力的保障。
二、目标任务
当前,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阶段,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必须立足实际,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人口城镇化有机统一起来,深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较大突破。
(一)总体目标
1.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城郊型农业快速发展,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逐步增加,农村水电路房建设全面推进。
2.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高效节水技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技术等综合集成适用技术基本普及,大力提升农业产品加工技术,积极推进优势产业的机械化进程。
3.优势产业的现代化经营体系基本建立。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努力促进市场流通,着力建成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配套、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紧密结合、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4.农业人口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通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进城就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多种有力措施,争取使城镇人口比重逐年提高。
5.农业支持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进一步完善农业各类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释放政策的保障支持效应。
6.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二)具体目标:到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即从8158元增加到16554元,年均增长15.2%;移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三、增收来源
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菜篮子产品充足供应和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面向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瓜果蔬菜、名优果品、现代制种、特色中药材、草食畜和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以及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再加上财产性和惠农政策等方面的收入,从而确保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全面实现。
(一)着力发展瓜菜产业。蔬菜面积达到65万亩,较2011年增加17万亩,农民人均来自蔬菜的纯收入2671元,增加1672元。其中:新增2.7万亩日光温室,达到8万亩,农民人均来自日光温室的纯收入913元,增加538元;新增钢架大棚
7.5万亩,达到12万亩,农民人均来自大棚蔬菜的881元,增加649元。瓜类达到20万亩,增加8万亩,农民人均来自瓜类的纯收入758元,增加467元。
(二)做大林果及中药材产业。面积达到85万亩,较2011年增加33.4万亩,其中:名优果品45万亩,增加14.4万亩;中药材40万亩,增加19万亩。农民人均来自林果产业及中药材的纯收入2236元,增加1205元。
(三)提高制种产业效益。依靠科技和管理提升种业效益,面积达到40万亩,较2011年增加7.68万亩,其中瓜菜花卉等高效制种面积达到22万亩,比重超过50%,农民人均来自高效制种的纯收入1403元,增加719元。
(四)持续发展牛羊产业。加快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养殖场户发展、良种扩繁、秸秆饲料化利用步伐,在移民区加大人工种草力度,促进以肉羊、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
发展。其中:羊出栏达到340万只,增加80万只;牛出栏达到17万头,新增7.5万头。农民人均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达到2105元,较2011年增加1263元。
(五)着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创收能力,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农民向市民转变,使劳务经济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力争新增输转劳动力3万人,到2016年输转规模达到2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劳务输转的收入达到4375元,增加2650元。
(六)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坚持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增强吸纳农民就业的能力。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农村各类流通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村经纪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与农产品销售。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和休闲农业,使更多农民通过农村服务业实现就业和增收。农民从二三产业得到的收入,将由2011年的797元增加到1144元,增加347元。
(七)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执行惠农政策各项规定,加强服务和管理,保证各项惠农政策和社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给农民。全市农民以政策性补贴收入为主的转移性纯收入将由2011年的人均256元增加到2016年的608元,增加356元。另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地、农户林权、草原承包权的流转,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将由2011年的212元增加到324元,增加112元。
(八)着力增加移民收入。认真落实新阶段移民扶贫开发规划,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大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改善移民区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设施养殖业、二三产业和劳务输转等“三业一转”,认真落实基础项目到村、产业项目到户、培训转移到人、帮扶责任到单位的“四到”措施,全力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确保移民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始终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更好地统筹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使各项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完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考核制度,健全完善农民增收目标责任制,将目标逐级分解到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实行严格的检查考评、责任追究和表彰激励机制,对完成增收任务的县(市、区)给予奖励,确保倍增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增加农业投入。严格落实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的政策,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全部用于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坚定不移地增强农业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搭建农业融资平台,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加大贴息贷款力度,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总量,鼓励引导金融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引导和支持力度,扩大农业保险面,规避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农民收入水平的稳定和增长。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中央继续加大对“三农”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不断增加投入,着力加强渠、路、林、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组织设施高标准农田、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农田防护林、农村能源等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四)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推进肃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敦煌市省级现代农
业示范区建设,继续扶持建设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支持创建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到2016年,农业良种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形成以科研推广优秀人才为核心的创新推广团队1000人,培养技术过硬、服务有效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1万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着力在深松整地、播种、收获、加工等环节加快机械化步伐。到2016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50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100%、90%和50%,有力地提升农业装备水平。
(五)抓好农业生态安全。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产地准出、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9%以上。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深入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和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农牧业安全。加强绿色通道、农田防护林、风沙口治理等人工造林力度,建成完整的农田防护林网,形成有效的农业生态保护屏障。落实草原奖励补助政策,切实保护草原生态。推进农作物秸秆、废旧塑料农膜、生活垃圾、污水、粪便等资源再利用,抓好尾菜处理,实现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减排达标排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
(六)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进程,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研究制定农民进城的保障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地、农户林权、草原承包权的流转,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适度集中,力争到2016年流转土地占到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0%以上。促进农业优势主导产业集约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培育形成规模产业基地。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发展林业经济。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管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水价综合改革,增强水利支持能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推进农产品的农超对接,积极推行订单生产,超市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到50%以上。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到2016年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的综合服务体系,有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第三篇:浅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作者:吴柏军 孙丽红 陈攀宇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以我国十八大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从该计划提出的背景,实现收入倍增的途径和实现国民收入倍增倍增的意义,浅析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作用和时代意义。关键词: 国民收入 收入倍增
一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背景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与多年来GDP保持两位数增长相比,居民收入增速无疑相对滞后,而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缺陷更是让中国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成为世界上贫富分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冲击,过去被高速发展所掩盖的收入分配结构严重失调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能否实现居民收入有效增长,无疑将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成败。在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别提出“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和“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愿景后,十八大明确提出国民收入倍增的量化目标,彰显了决策层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
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所谓的收入倍增计划。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明确纳入党的报告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表明我国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我国即将开启新一轮利益格局和制度红利的调整分配。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其根源在于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内需不足导致产能过剩问题制约了可持续发展;加上社会财富高度集中于少部分人手中导致社会矛盾扩大,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近年来急剧增加。因此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中央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收入分配等领域的深层次改革,寻求经济增长与福利增长、财富增长与财富分配之间的平衡,具有极为现实的战略意义。
二 国民收入倍增的途径
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
首先,要在2020年实现收入倍增计划,若人均收入匀速增长,则人均收入每年需要增长约7%。虽然从绝对速度来看,7%并不算是一个特别高的增速。但考虑到2000年至2010年间,我国名义GDP增速超过300%,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仅在200%左右,这意味着,如果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改变,则未来数年里,名义GDP增速仍要保持一个两位数的高增长,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其次,收入倍增最主要的来源无疑是工资收入的上涨,但工资收入的增长实际是在增加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盈利和资本支出,而因工资收入带来的消费增加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对于GDP增速而言,这一变化则将带来下行压力。从日本经验看,1962年和1965年这两个工资大涨的年份,对应也是GDP增速的低谷。这也证明,如果简单以压缩企业利润来换取居民收入倍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未必是正面的。事实上,当年日本的国民倍增计划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出口大幅增长从而抵消了工资上涨对企业利润的不利影响。
最后,当前我国企业的结构性分化也将影响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我国存在相当规模的垄断企业,这些企业员工平均收入水平已经远远超出居民人均收入,未来如果这部分群体的工资继续上调,无疑将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这部分企业也是吸纳中低收入就业者的主力,但从实际情况看,前几年出台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效果并不明显,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合理增长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毫无疑问,要实现收入倍增的目标,首先要进一步做大国民经济的蛋糕,但更关键的是要理顺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好蛋糕。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也要花更大力气进行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寻找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为中国经济下一个十年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国民收入倍增的意义
首先,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全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要达此目的,必须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收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从而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其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稳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基尼系数达到0.438,超过警戒线,已经影响社会稳定,阻碍消费增长和内需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更加迫切。再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是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受到环境、资源的限制,也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限制,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要把这种发展转变转变到主要依靠国内需求拉动的发展上来,因此,必须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总之,“收入倍增”是富民强国路径,因为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将直接带动我国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双飞跃。消费总量的飞跃与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直接正相关,而伴随着收入分配改革
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中低收入群体在社会消费总额中的比重必将越来越大。按照边际效应,收入增长后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意意更高,消费行为的变化也更加明显,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更强劲。无论总量还是结构,消费的新飞跃将为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为投资带来更多机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循着“收入倍增”这个富民强国路径,迈入新的成长周期。
作者简介:吴柏军,承德医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
孙丽红,承德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陈攀宇,承德医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
第四篇:2014倍增计划0
林改办倍增计划完成情况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倍增计划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积极筹建林业产权管理信息服务中心
林业产权管理信息服务中心是以中央林改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主要履行林权登记、变更、流转管理等职能,为全县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林业产权管理信息服务中心编制5人,主要承担全县林权管理、流通、交易、确权发证等业务。目前,县林业产权管理信息服务中心已经市、县编委研究通过,做到了有编制、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保障,服务中心运转规范有序,有力地服务了林改工作,为全县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
2、依法推进林权合理流转
随着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鼓励林木、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合理流转的系列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向林业,森林资源流转日趋活跃。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方面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村产权综合改革,起草了《**县农村集体林权流转实施细则》、《**县林权抵押登记管理办法》。通过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规范了林权流转行为,维护了林权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上半年,全县共办理集体林流转3宗,流转面积2224亩。13、稳步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积极与金融部门沟通交流,认真贯彻县林业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全力做好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工作,鼓励林权小额循环贷款、林农联保贷款等多种形式的林权抵押贷款,为林农和林业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发展。随着配套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林农和林业企业依托林权抵押贷款的意识逐渐增强。半年来,全县已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申请登记2起,融资1995万元。
4、大力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和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
林改确立了农民在林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林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使林地资源变成资本,让山林活起来、林农富起来。林改一系列好政策,激发了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和林下产品加工等林业经济产业,初步形成了元坝、碑坝、南海山区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产业;黄官、濂水、两河丘陵山区的油茶产业;胡家营、圣水苗木花卉产业;汉山、青树、黎坪等镇的森林旅游、“农家乐”产业;平川的食用菌产业,有力地带动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有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全县涉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立46家,主要涉及苗木花卉、干杂果、中药材、野生动物养殖、森林旅游等多个方面。许多林业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已发展成了初具规模,远近闻名的本地企业,打造出了小有名气的乡土品牌。法镇绿野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广泛积极参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独有品牌。该专业合作社正在被我局推荐申报省、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第五篇:“能效管理”工作方案
“能效管理”实施初步方案
相关定义
(1)公司
系指船舶所有人或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诸如船舶经营者,他们已从船舶所有人处接受了 船舶营运的责任。(2)分支机构
系指隶属于相同能效管理体系,受公司控制并构成公司一部分的机构。(3)能效
能源利用效率,即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能源之间的关系。(4)能效因素
在船舶运输/作业服务中,影响船舶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和CO2排放的因素。(5)能效管理体系
公司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于建立能效方针、目标和管理能效因素,并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 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集合,包括公司结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6)能效方针
由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船舶能效管理的宗旨和方向。(7)能效目标
公司所要实现的降低船舶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CO2排放的总体要求。(8)能效指标 由能效目标产生的,为实现能效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公司或其局部(包括船舶)。(9)能效数据
能效数据是指计算能耗、能效和CO2排放的所有相关数据。(10)能效管理基准
公司针对船舶/船队能效管理情况,确定作为比较基础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及CO2排放 的水平。
(11)能效管理标杆
公司参照船舶同类可比活动所确定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和CO2排放的水平。(12)能效设计指数1 是衡量新船CO2效能的一个指标,即根据船舶在设计最大载货状态下以一定航速航行所需推 进功率以及相关辅助功率所消耗的燃油计算出的CO2排放量。(13)能效营运指数2 为船舶单位运输作业所排放的CO2量,即消耗燃油所排放的CO2与货物/人的数量和运输距离 的比值,用来衡量阶段时期内船舶能效的高低。(14)能耗强度指标3 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的能耗。(1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4 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的CO2排放量。
目标任务:
IMO提出的能效管理控制措施于2011年7月15日在IMO(MECP62)通过,成为MARPOL 附则VI修正案内容,于2013年1月1日生效。我们的目标任务是确保公司2013年1月1日前所有船舶顺利通过能效管理认证,取得相关证书;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实施步骤和进度要求
一、成立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能效管理认证”领导小组,由安全机务副总任组长兼管理者代表;安监部经理潘共平任副组长兼“能效管理认证”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能效管理认证”具体工作;成员包括船技部、海务部、航运部、发展部、财务部、监察室负责人以及航运部燃油主管、船技部船舶主管、节能主管。(2012年3月1日)
二、组织学习
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船舶能效管理认真规范》、《船舶能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船舶能效最佳操作指南》。
三、工作任务和进度
1、制定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办法,确立2005年数据基准,建立数据库(3月1-10日)由发展部牵头,组织船技部、财务部制定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办法,统计、分析2005年以来的数据,找出公司能耗基准。
2、能效因素识别,标识优化空间和难易程度(3月1-30日)
安监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能效因素进行识别,标识可优化空间和难易程度;形成能效因素列表。
3、完成效能指标(包括基准、方针、指标)的制定(4月1-15日)
领导小组牵头,制定能效方针、基准、指标和节能减排计划表。
4、编写公司能效管理计划(4月15-30日)
安监部牵头,参照认真规范、指南编写公司能效管理计划。
5、根据公司能效管理计划编写单船能效管理计划(5月1-31日)
船技部负责,航运部等协助根据公司能效管理计划编写单船能效管理计划
6、评估现有体系文件与能效管理的差距并完善现有体系文件(6月1-30日)
安监部牵头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落实。
7、评估单船操作手册与船舶能效管理的差距并完善现有单船操作手册文件 船技部、海务部分别负责评估、完善本部门相关操作规程。(6月1-30日)
8、发布《能效管理计划》和完善的体系文件并落实培训和实施指导(7月)
9、试运行2-3个月,适时走访船舶检查运行情况对船长问题落实分析改进(8-9月)
10、进行试运行评价并形成试运行报告(安监部负责组织,10月)
11、申请认证、取得证书(安监部负责,11月)
12、对外发布(管理者代表负责,12月)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对能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能效管理作为加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作为公司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按照公司“一岗双责”规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强有力措施,周密部署、统筹推进。
2、加强协调配合。开展能效管理认证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广大员工的参与和推进。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互通信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深入推进能效管理活动,你先管理认证的顺利通过。
3、强化责任落实。推进能效管理认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工作方案,抓好工作方案的落实、检查、跟踪,加快推进进度,如期完成阶段目标。安监部要做好监控,对落实不力、进展缓慢的部门,将在季度安全生产例会上予以通报;对未能及时完成的部门,在安全考核中予以“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