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联2011年无障碍进家庭工作总结
残联2011年无障碍进家庭工作总结
“康复进家庭,家居无障碍”是帮助残疾人补偿功能,改善其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试点工作是荷塘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试点工作概况
2010年7月9日荷塘区残联贫困重度肢体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此次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涵盖了进出门坡道改造、无障碍卫浴设施改造、床头、卫生间等处安装抓杆、扶手、吊环、家庭助行辅助用品、无障碍厨房低位操作台和洗脸盆、简单家庭康复设施等方面,目前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并通过了区残联检查验收。
此次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共投入10万元完成了40户的无障碍改造任务,共铺设轮椅坡道70余米、浴椅、座便器(座厕椅)等无障碍卫浴用品设施30余台、扶手100余米、吊环20余付、轮椅及助行器30余台。
二、扎实工作,确保实效
(1)组织筹备,宣传发动。
2010年5月22日,荷塘区残联下发了《关于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办残联、社区、村残协按照《通知》要求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进一步营造无障碍进家庭试点工作氛围,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进家庭重要意义的认识。7月9日,区残联在区政府举行了改造试点工作启动仪式,改造试点工作正式开始。
(2)调查摸底,确定对象。
各乡镇、办组织社区专职委员按照《通知》要求入户进行调查摸底,确定改造对象,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改造申请项目填报有关表格并上报区残联,区残联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审核并做出初步评估预算。通过严格审查上报项目初步确定了全区40名残疾人家庭改造计划。
(3)公示。
在区残联审核确认的基础上,由社区通过张榜形式,向群众公示将要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的残疾人家庭。
(4)组织实施,建立档案。
公示无异议后,由区残联组织人员按审批项目内容实施改造。并建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档案。
(5)保障实施经费。经费由区残联筹措,在确定了改造任务后,区残联组织人员对不同残疾人家庭量身打造的不同改造项目进行认真讨论,确定了每户项目改造标准,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经费由区残联筹措。
(6)开展实地检查验收,努力提高改造水平。从7月底开始,区残联组织人员对工程数量和质量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和验收,并针对发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使改造试点工作逐步完善。
三、示范户引路,打造亮点
此次无障碍进家庭试点工作是根据残疾人实际情况贴身打造无障碍设计方案,重点对厨房、卫生间、进门通道等部位设置低位操作台、低位开关、轮椅坡道、安全抓杆等无障碍设施,尽最大程度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要,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真正使无障碍设施落到实处,为今后继续开展好此项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1、家住袁家湾社区的一级肢残人唐波,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只能依靠轮椅代步,由于居住环境没有无障碍,造成常年行动不便,进出门困难,洗澡、上厕所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区残联在进行入户调查后,为她量体裁衣制定了合适的改造方案:在门口修建了一条低于15度的轮椅专用坡道,在坡道旁加装了栏杆和低位晾衣架,居室所有的门都改造成适合轮椅进出的宽度,所有房间安装了低位开关,在卫生间安置了折叠浴凳和坐便器并加装了扶手,在厨房设计了低位案台和洗脸盆。改造完成后唐波及其家人非常激动,现在她不仅减轻了家人照料还基本完全实现了独立自理生活。
2、住湘华社区的一级肢残人谭警雷,南岳岭社区二级肢残人易倩倩,都是因病致残,区残联根据他们填报的改造项目入户进行实地考察后按照他们的居室条件贴身为他们安装了坐便器、抓杆、扶手、坡道、助行器、助行栏杆等无障碍设施和家庭简易的康复器械,极大的方便了他们居家生活和日常康复训练。
四、总体特点
此次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试点工作体现了下述特点:
(1)改造项目设计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居家条件为残疾人贴身打造,灵活变通,建造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无障碍设施。
(2)施工时更加以人为本,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要予以适当改造,不光是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还安装便于家庭康复的简易康复设施,体现出服务的多元化。
(3)区残联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发动,三个月改造经验的积累,探索出一条系统化、规范化的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路子,已基本掌握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和建设的项目和标准,居家无障碍理念的知晓程度明显扩大、要求进行改造的残疾人家庭数量明显增加、实用的个性化改造规范化程度和改造质量明显提高,全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的总体水平正在逐步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区残联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为营造完善的无障碍居家环境和残疾人居家康复、提高自理能力、融入社会生活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第二篇:浔阳区残联2010年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浔残字[2010] 21 号
浔阳区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和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中联(2010)135号《关于印发<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九江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制定我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
一、改造目的
本次改造主要是对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化改造,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改造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条件,逐步实现和谐家庭、和谐城市、和谐社会。通过对1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无障碍改造,为今后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十二五”期间在中国残联指导下全面开展这项工作提供经验和示范。
二、改造内容
根据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因人而异,视情而定,以帮助残疾人消除家庭生活中的障碍,尽可能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重度肢残家庭:
1、住宅门口修建坡道;
2、室内地面平整化,房门改造,轮椅在客厅、房间、卫生间、浴室、厨房、阳台等场所无障碍通行;
3、卫生间、浴室安装座便器、浴櫈、抓杆、扶手;
4、卧室床铺低位,视情配发移乘板;
5、厨房灶台低位。
聋人家庭:视情发放闪光水壶、手写板、振动闹钟、安装闪光门铃等。
盲人家庭:视情安装音响门铃、语音电话,发放盲杖、报警水壶、报警电饭煲等。
三、改造对象
具有浔阳区户籍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有家庭无障碍改造意愿的肢体、聋哑、视力三类残疾人。
四、改造实施的原则
1、解决贫困残疾人家庭急需。
2、兼顾残疾人个性化需求。
3、公开、公正、透明。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0年7月)
根据现有的残疾人数据库相关资料,认真筛查,对辖区内持有残疾人证的肢体残疾人家庭、聋人家庭、盲人家庭进行入户摸底调查、勘察设计,选取12户残疾人家庭为这次家庭无障碍改造对象。
(二)设计施工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底)
针对残疾人家庭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个家庭的无障碍改造设计方案,组织施工。
(三)验收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上旬)
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领导小组组织进行自查,同时市建设局、市残联进行验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六、主要措施
根据2010年九江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安排,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要落实以下主要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浔阳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区残联理事长、分管副理事长为副组长,负责对全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建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机制,指导改造工作,落实改造专项资金,对改造情况进行宣传、督办。各街道残联要相应成立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小组,加强对本辖区内残疾人家庭无 障碍改造工作的领导,协调改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责任分工
区残联负责落实改造家庭的筛选工作,组织相关的宣传,开展社会监督,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并会同各街道残联协调解决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街道残联负责配合区残联对本辖区内的残疾人家庭进行筛选,确定改造家庭名单,与改造家庭沟通了解改造需求,协调改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加强宣传
做好对残疾人家庭、邻里的宣传,取得理解和支持;对改造工程中出现的感人事迹、好人好事、典型事例要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平稳推进我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切实做到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
二0一0年八月十八日
第三篇:省残联无障碍改造内容
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主要工作内容
各市残联:
为便于开展工作,现将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主要工作内容整理如下,供参考。请各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各类残疾人的需求组织实施。
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安全、可用、可达、便利是无障碍设施应当依据的基本原则,另外也要考虑无障碍设施与环境和谐统一,达到美观实用。小区环境改造以小区出入门口,小区内道路,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卫生服务站和有残疾人及其他需求人群居住的楼口、楼道为重点。家庭无障碍以门口、卫生间、厨房、卧室、生活辅助设施为重点。无障碍改造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参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出版的《无障碍建设指南》执行。
二、社区无障碍工作内容
(一)缘石坡道:室外活动场、人行道、车行道间须设置缘石坡道或坡道,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坡口宽度必须大于1.2m,坡口高度应小于10mm。
(二)盲道:有盲人出入的活动场所重点位置应设提示盲道。
(三)无障碍出入口: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和居住建筑的出入口宜设无障碍出入口,不能够坡化的位置,应设轮椅坡道;
出入口的门宽净宽不应小于0.80m。
(四)无障碍通道:社区公共建筑内应设无障碍通道,人行通道应平整、防滑、不松动和不积水。当过道小于1.50m时,过道末端要设有1.50m×1.50m的轮椅回旋空间,以便掉头继续行驶。
(五)扶手:坡道;走道、过道;楼梯;三级以上台阶;电梯桥厢;升降平台;其他有特殊需要的部位需设扶手。离地高为0.90m,设在有轮椅通道的非水平位置的扶手应设上下二层,下层高为0.65m。扶手应保持连贯,起点和终点应延伸300mm,未端再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100mm,扶手内侧与墙面距离40~50mm,扶手起点水平段应安装盲文标志牌,走道两侧墙面应设高0.35m的护墙板。
(六)低位电话:如设有公用电话的,高度是从拨话器到地面的高度为0.90~1m,电话前留有1m×1m的空地面积。
(七)社区公共绿地的休息坐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
(八)无障碍标志: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纳入建筑物的信息导向标志系统。
三、家庭无障碍工作内容
(一)视力障碍
家庭门口安装音响或对讲门铃;易造成触摸伤害的房间内的外阳角和生活设施的边缘做圆化处理;配发盲杖等用具。
(二)听力障碍
家庭门口安装闪光门铃或闪光震动门铃,配发手写板、助听器等用品。
(三)肢体障碍
卫生间、浴室改造:门口方便出入;门宽≥0.80m;因门受房屋面积和造价影响,可选用折叠门、平开门;地面应防滑和不积水,宽度不应小于1.50m;室内可设有坐便器、低位洗手盆;坐便器两侧可设高0.70m水平抓杆,在墙面一侧可加设高1.40m的垂直抓杆;洗手盆两侧和前缘50mm处可设置安全抓杆;安全抓杆直径应为30~40 mm,安全抓杆内侧应距墙面40 mm,安装坚固;浴室可配有热水器,浴凳等设施。
厨房:门口方便出入;门宽≥800 mm;地面应防滑和不积水,可设低位灶台,升降橱柜,低位水盆等。
卧室:门口方便出入;门宽≥800 mm;床高为0.45m;可配升降壁柜、升降或低位晾衣架等生活设施。
四、工作要求
一是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和解决残疾人需求的设备,应以简单,实用,方便,安全为基本要求。例如,残疾人家庭确实无法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可以为其提供安全的、活动的坐便椅或其它方便其生活的用品用具。
二是无障碍进社区和家庭工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残疾
人需求来制定改造计划。例如,住宅楼一层的台阶改坡,或因现场实际情况不能按要求改造,可加大坡度,加装扶手或采取活动式搭板等方法解决轮椅出行问题。
三是非贫困残疾人以自身投入为主,对他们的需求,可为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帮助。
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进家庭、进社区工作总结
进家庭、进社区工作总结
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是单一的影响因素的,而是受着学校、家庭、社区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这三个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有可能危害学生品质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同社区、家庭取得全方位的联系,充分做好与社区、家庭的教育合作工作,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学校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利用学校教育环境优势,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1、组织学生学习“开学第一课”,通过行为养成月等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言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将教育范围逐步由校内向家庭向社会延伸,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做一个文明的好公民。
2、通过主题班会、讲座、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健康知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7、全面铺开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互相欣赏、互相包容。同时,结合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二、家校结合,促进品质发展。
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家校结合就显得更为重要。
1、成立家长委员会。为了得到广大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班级引导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监督、建议的作用。组织家长和学校共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并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的要求、内容和具体措施;建议家长协助学校开展好校外德育活动;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就是在这个真诚服务的过程中逐渐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2、组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家长是否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对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学校”正是学校为家长提升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效果而特地开设的教育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家长更好的了解教育知识,科学的配合学校的工作。“家长学校”的开办,使家长能更有效的教育孩子。事实证明,家长们都能积极参与,珍惜学校提供的这个平台。
3、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对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的交流、对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和谐地相处、对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和关注学校工作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家长会上,学校可以向家长提出德育方面的建议和要求,通报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请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还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
4、利用“校讯通”、微信家长群、QQ家长群等多种途径和家长进行通讯联络。“校讯通”、微信和QQ等使家校联系落实得更加具体、有效。家长、学校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沟通。学校能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日常表现、学校重大活动、学校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家长也能及时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
三、三位一体,落实品质教育。
学生平时不只是在学校里生活,他还在家庭、社区里生活,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家庭、社区的任何一方是不够的。要形成教育合力,一定要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只有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才能真正形成综合一致的整体性教育网络,营造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
1、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锻炼能力。每学期末,学校都要给学生发“告家长书”,除把本学期学生的品德、学习、体育等方面的情况向家长一一告知,还鼓励学生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带到社区,积极参加各项社区活动、公益活动,学做并参与家务劳动。
2、联系社区、家长,合力推动教育。对于社区及时反馈的学生校外情况,学校及时教育并联系家长,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同时,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为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提供了平台,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了一个和谐、科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内容
改造内容:
1、肢体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内容
(1)对居住在一楼且无楼梯扶手的残疾人住户,为其安装楼梯扶手;在住宅楼、庭院及单元门的外围处,修建无障碍坡道;使残疾人在自家庭院和居住室内实现无障碍通行。
(2)为卫生间(浴室)内安装抓杆、扶手。(3)为浴室内安装浴凳或配置沐浴椅、防滑垫。(4)为有需求和符合安装条件的肢体残疾人家庭,为其配置座便椅或改装座便器。
(5)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配备拐杖和轮椅。
2、听力、言语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内容(1)安装闪光门铃或可视门铃。(2)配置闪光报警水壶。
(3)为有需求的听力残疾人配置助听器。(4)为有需求的言语残疾人配置交流版。
(5)对有需求和符合安装条件的听力、言语残疾人家庭,为其改装座便器。
(6)为听力、言语残疾人家庭配置专用电磁炉、电压力锅、电饭煲。
3、视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内容
(1)在楼梯口、单元门口铺设盲人或提示盲道。(2)为卫生间(浴室)安装抓杆、扶手。(3)安装语言对讲门铃。
(4)为浴室内安装浴凳或配置沐浴椅、防滑垫。(5)配置多功能语言报时钟、语言电子盲表、盲人专用电话和语言电子计算器。
(6)为有需求和符合安装条件的视力残疾人家庭,为其配置座便椅或改装座便器。
(7)为视力残疾人家庭配置专用电磁炉、电压力锅、电饭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