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红娟事迹介绍 -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时间:2019-05-13 03:0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兰红娟事迹介绍 -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兰红娟事迹介绍 -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第一篇:兰红娟事迹介绍 -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兰红娟同志事迹材料

兰红娟,1971年12月出生,2004年7月入党,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村党总支书记兼主任,先后被评为全省村庄环境整治先进个人、江苏省“吴仁宝式”书记、常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范带头人、区“十佳村干部”、区优秀共产党员等;所在村获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优秀示范村、江苏省绿化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常州市最美乡村、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东南村,因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东南方向而得名,是西夏墅镇唯一保持传统农业耕种的村,并成立了新北区唯一一家有机稻米种植的合作社。走在村里平坦笔直的水泥路上四望,满眼的碧绿,微风吹来,稻田就像海浪一样一起一伏,充溢在鼻尖的是那一股股水稻的清香。在田间劳动的村民,虽然皮肤黝黑,但脸上每一个褶子里都洋溢着快乐和自豪。村民们都说,是兰红娟书记让他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农民的尊严和激情,让他们种出了“江苏最好吃的大米”。

勇于创新,探索“村社合一”模式,发展有机稻米产业。东南村是西夏墅镇唯一保持传统农业耕种的村,经济十分薄弱。在为村里经济寻求发展道路的时候,兰红娟书记意识到,农村的根本立足点就是生态环境和现代农业,农业要想走的远和稳,要从以往解决吃饱问题的观念转变为追求绿色安全健康的食品思路。她说:“农村,有的就是土地和农民,我们有地就要种,不仅如此,还要种好!”于是,在反复的调研和两委班子的商讨下,坚持“支部带动、产业促动、村社联动”的工作思路,从生态、生产、生活三维度立体化地考虑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本村基本农田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创新“村社合一”发展模式,开辟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和新路子。2013年,成立了合作社,流转了16个村民小组650个农户近2000亩土地,将农户零星种植转换成适度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将农民卖稻谷转变成卖产品,把农业做成产业。生产的有机、绿色、生态系列软米在全省创出了自己的“夏墅”品牌,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荣获了常州市“知名商标”、常州市“名优农产品”和获江苏省“名优产品”等称号。近几年,依托“村社合一”的新模式,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增强了造血功能,提升了农村农业水平,也吸纳很多农村闲散劳动力进合作社,成为水稻种植管理、生产加工人员,既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农业技能优势,又为他们二次就业和增收创造机会。至2016年,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带动村民增收850元/年。

勇于开拓,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干最真,为民最美,兰红娟书记始终坚持“生态+产业+文化”的发展理念,把发展产业作为工作主线,围绕美丽乡村规划,加大美丽田园建设力度,彰显农业发展的活力,建设形象展示区、稻米产业示范区、蔬香村色体验区、稻田公园区、特色林果采摘区,衍生休闲观光业,发展东南稻田游,弘扬农耕文化,挖掘原生态系列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夏墅”牌有机软米知名度,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切实有效增加村级收入,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让东南村真正成为离生态很近、距幸福不远的幸福村。目前,东南村美丽乡村建设一期工程9个标段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水美乡村”建设工程也于4月下旬正式启动,2000亩国家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工程也将在年内完成。

勇于担当,做好廉洁自律表率。“干干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是兰红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作为一名农村战线上的共产党人,长期以来她都恪守着“追求永无止境”的人生格言。在工作作风上,她每逢重大事项,召开会议集体研究,不独断专行,不搞强迫命令。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把各项工作做好。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方面,始中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的古训。作为领导,要求其他同志做到的,首先她自己做到,在工作、生活中,能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从不利用职权谋私利,自觉做好表率。

兰红娟扎根基层的二十年,她心系百姓、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在工作岗位上她始终如一,严谨务实、踏实苦干,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在兰红娟的带领下,东南村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全覆盖,硬是将一个地处偏僻的贫困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精美乡村,近几年东南村陆续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绿化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常州市最美乡村、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兰红娟用她的人格魅力,带领着整个团队,用她对农村事业的执着,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她身上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但是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她用开阔的思路带领群众逐步走向富裕;她用那无私的情怀给每一名需要关心的群众带来温暖和慰籍。

第二篇:刘长贵同志事迹介绍 -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刘长贵同志事迹材料

刘长贵,1974年11月出生,江苏省高邮市甘垛镇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5年毕业于高邮市中等专业学校畜牧专业。毕业后的刘长贵带着一股农民的朴实,回到家乡,在骨粉饲料加工企业边工作、边学习,并逐步参与管理,2001年,刘长贵受聘于扬州市华兴乳业有限公司负责乳品销售,2012年成立高邮市华业奶牛专业合作社,会员15人。合作社占地面积220亩,其中牛舍占地面积120亩,现有存栏奶牛620头,员工30人,2016年实现产销2000万元。

高邮市华业奶牛专业合作社从一个50头的奶牛养殖场,发展到现在成为扬州市初具规模的集饲料种植、奶牛养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国家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刘长贵同志倾注了常人无法估量的汗水和心血。

一、发展地方畜牧事业的带头人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注重畜牧业的发展,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对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了投资力度,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刘长贵正是看准了这一发展契机,在当时乃至现在都不被人看好的奶牛养殖行业,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2010年他辞去了华兴乳业公司销售副总的高薪职位,到偏僻的农村开始奶牛养殖,他既

牛、一标、一证、一档”制度化,使牛只防疫、灭病工作达到规范化。

三是人事、后勤实行规范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搞好一个养殖场,必须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建场初期,他就根据奶牛场实际,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用于规范职工行为,提高职工素质。

三、带领农民致富的热心人

刘长贵自己摸爬打拼,获得了成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是他并没有忘记乡亲百姓,一心一意带领他们走上致富路。2012年,他牵头组建了高邮市华业奶牛合作社,现有养殖户成员 15 个,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奶业生产合作社,为带动农户致富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合作社成立后带动农户每年增收120万元。他还租赁周边农田800多亩,常年承包给农户种植青玉米,合作社负责向农户收购青玉米,既保证的养殖饲料,又提高了农户收入,每年可带动农户增收100万元。

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践行人

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刘长贵同志积极配合,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向有关科研院校请教、请专家教授现场指导等方式,结合养殖场实际,研究出一套合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方案。在他的决策下,养殖场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500多万元,用于养殖场的污染防治,形成了“秸秆养牛—牛粪沼气发酵—沼气发电供养殖自用和部分沼气供给农户做燃料—沼液进入农田和养鱼、沼渣压块制作生物质燃料”的生态循环养殖利用模式,

第三篇: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

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

李兰娟深知,一个想要拥有健康的民族,一个想要跻身世界医学之林的国家,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优势,必须拥有一大批医学名家大师。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第一篇

她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她深入临床一线,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 H7N9 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她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传染病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她用挺拔又柔弱的身躯与死神对抗,抢回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有人说她,其心若兰,心济苍生。她就是我国著名传染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历经数十载艰苦攻关 愿肝衰竭患者不再绝望

“要突破一个科学难题,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李兰娟在谈及科研成果背后故事时这样说道。2013 年,由李兰娟领衔,100 多位科研人员参与的“李氏人工肝系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

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则是李兰娟及其团队成员 14 年的辛勤付出。

重型肝炎肝衰竭是肝病领域难以翻越的一座高山,李兰娟在从医生涯中见过很多位因肝衰竭而英年早逝的患者。无法挽救患者生命的遗憾和无奈一直在她心中,也“逼着”她不断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一次偶然的血液净化治疗给李兰娟带来了灵感:一位肝昏迷患者因为无尿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后不久患者苏醒了。是不是可以通过血浆置换和血液吸附技术,有效吸附和清除血液中的炎症物质和毒物,使肝脏得以休养生息,改善肝功能呢?李兰娟被这一病例所启发。

1986 年,李兰娟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攻关。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她和团队克服了诸多技术难点,成功创立了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打破了重症肝病的死亡魔咒。

此后的多年间,李兰娟不忘救治患者的初心,将此技术毫无保留地向全国推广,力求全国各地重症肝病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救治。目前,全国已有 30 多个省区市的 300

余家医院熟练应用人工肝技术,几十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同时,李兰娟还牵头制定了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指南、组织开展人工肝技术培训班,帮助全国同道正确掌握人工肝技术,推动了中国人工肝技术的健康发展。

李兰娟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仅有大家熟知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她还揭示了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在抗击“非典”中,提出了系列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SARS”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首创“四抗二平衡”疗法救治人感染 H7N9 重症患者,显著降低了病死率……直至今日,李兰娟依然活跃在学术舞台上,孜孜不倦地在医工交叉、人工智能等领域钻研,创造着医学发展的未来。

涉足社会办医领域 满足不同层次老百姓的医疗卫生需求

“陈竺部长在一次座谈会上说过,现今人们对健康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医疗改革不仅要政府把公立医院办好,还必须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李兰娟表示:“作为医学界的‘名人’,我们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是推进社会办医的战略决策,也是医疗改革的探索和创新。”树兰医院就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题词“树兰医疗”那一刻,注定成为社会办医大浪中的“弄潮儿”。

“树兰”这两个字最早被提出,是 2012 年郑树森、李兰娟从名字中各取一字,作为夫妇二人发起的医学人才基金名字。2015 年,借着社会办医的东风,以此为名,由院士团队发起的树兰(杭州)医院成立。医院秉承着“尚学、开放、勇敢、效率”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办院宗旨,致力于打造“中国社会办医标杆”,探索医改新模式。

李兰娟讲述了她的办院心经:“我们始终坚持‘三高、四化、三满意’的办院理念。三高就是高水平的专家、高质量的医疗、高品质的服务;四化就是国际化、智能化、标准化和人文化,通过这样‘三高、四化’的努力来达到‘三满意’,即患者满意、员工满意、政府满意。”

树兰医院汇聚了多名院士专家和上千名全国的知名专家,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院内有一面院士墙,上面除了李兰娟外,还有呼吸内科领域专家钟南山、普外科领域专家黎介寿、泌尿外科领域专家郭应禄等几十位院士,可谓星光熠熠。通过 4 年多的努力,树兰医院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尤其是疑难病患者就诊,逐渐发展成为疑难病诊治中心之一,综合医疗水平位居浙江省前列,医院信用

评价达到 AAA 级,能力评价五星,患者综合满意度在 98%以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树兰医院取得的丰硕成果得到了陈竺副委员长的充分肯定:“我深受鼓舞和振奋,这再一次证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是符合实际的,社会办医已经取得了扎实的进步,涌现出了像树兰医院这样的标杆。”

面对这极高的评价,李兰娟说道:“我们不过是在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老百姓医疗卫生需求方面做了一点工作。相信未来,我国不但会有非常好的公立医疗机构来保障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还会有一批优秀的社会办医能满足老百姓不同层次的需求。相信党和政府提出的让人民拥有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的目标,必然能够得到实现。”

承自前辈的十六字箴言 践行医学科学家、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使命

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会议室里挂着这样一副字——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民。“一名医生的宗旨、使命、责任,就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也是身为医生最大的幸福和安慰。”李兰娟说,这副字表达的思想与医者仁心一脉相承,也是所有医学科学家、临床医护人员共同的追求。

李兰娟对这十六字箴言作出了解释:“第一要严谨求实,医学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抢救任何一名患者,都必须要有严谨求实的精神。第二要开拓创新,医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人类没有解决的难题还很多,要用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发展医学,像人工肝等技术都是在这种精神下发展起来的。第三要勇攀高峰,鼓励年轻医生们不要为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满足,要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勇攀科学的高峰。最后是造福人民,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个人,也不是为了某个组织,而是为了保障人民健康,让人民远离病痛。”正是因为有造福人民的追求,才有传染病学家们的坚持,才有攻克科研难题的动力。随着一个个病毒防治被攻克,人类得以免于传染病的困扰,人民的健康才有了保障。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第二篇

今日网上传遍了李兰娟院士的语录,其中一段不知真假,但颇为赞同:“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年青人为什么崇拜演艺明星?来钱快,来钱多。这次疫情,实业界、科技界以亿为单位捐赠,演艺界除了韩红,演艺明星们并未踊跃捐赠,体育明星也没见几个捐款的!已经成名的、捞够的,都移民了。而国家的兴衰要

靠教育、科技、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敬仰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

看完这段文字,热血沸腾。首先庆幸我不是一个追星族,而且从来不是,也从来没有崇拜过演艺界的明星。从每年参加艺考学生的增长速度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来看,教育一定也是引起这一现象的根源之一。切身体会,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可能都是“文化课不行就走艺术类”。更有甚者,直接抛弃文化课,改走文体类路线,因为当今社会,文体类学生走向社会的收入水平貌似比文理类学生更高,灵活性更强,实在不行还可以自己开店、开直播经营。因此,个人觉得教育上的改革很重要,有效措施不用我多说,比比皆是。

其实,文体类学生想要出人头地,也是吃尽苦头,这里并非褒贬任何。这里仅说说崇拜这回事。影视文体既然只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项目,那就永远让它们只停留在娱乐上面。娱乐救不了国,救不了民,充其量只是精神放松的一种慰藉。当今,有盲目追星族为了追一个明星,他去哪里就飞哪个城市,他说什么做什么都觉得是对的,甚至敢为他生敢为他死,这些已经超出理性范畴的崇拜,都是心理幼稚的表现。毕竟凡事过犹不及,玩物丧志。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第三篇

上世纪 80 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达 80%。李兰娟一心想要救人,苦于治疗方法有限,只能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李兰娟说,“当初,我们工作的 314 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样,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经过 10 余年的反复探索、实验,1996 年,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Li-ALS)”,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 11.9%上升到 78.9%,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成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从 2001 年起,李兰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的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才是的结果。”如今,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 31 个省市,她还多次举办全国暨国际人工肝会议,被誉为“国际上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第四篇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 2003 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 3 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 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关于李兰娟事迹简介作文第五篇月 1 日,国家卫健委授命浙江省派专家组驰援武汉。晚上 9 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领衔,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等 10 位专家组成的浙江高级别专家组,从杭州出发奔赴武汉。

此次医疗组的队员均来自浙大一院和树兰(杭州)医院,包括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的医护骨干。

作为树兰医疗集团的发起人,当天中午,李兰娟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树兰(杭州)医院举行的出征仪式上。她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进入关键期,危重症病人抢救更为紧迫!浙江在抗击 H7N9 时,创建了一个‘四抗二平衡’的浙江经验,这次我们将把这个经验用到武汉的危重病人抢救中去,希望能够救治更多的病患!”

回忆起当天的出征仪式,树兰医疗集团党委书记吴章穆说:“那天,李院士的双眼略显浮肿,她每天都在长时间地工作。”

接到上级指令后,树兰(杭州)医院叶再元院长亲自指挥调度,仅用 2 个小时就组建了一支紧急医疗队并配齐随行各类物资,整装待发。除李兰娟院士之外,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成员还包括:感染科专家、副院长汤灵玲,人工肝专家、感染科副主任朱梦飞,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张园园,人工肝专科护士刘元春等。

吴章穆告诉记者,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出征的医护人员于 2 月 1 日中午 12 点多才接到紧急通知。此次驰援武汉的目的是为了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

中午 12 点多,李兰娟匆忙回了一趟家,简单收拾了一些随身行李。下午 2 点 15 分,她回到医院,和队员们汇合,准备出发。

吴章穆是诸暨市东白湖镇陈蔡村人。他们反复嘱咐李兰娟等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成员,注意自身安全,顺利打赢战“疫”,等你们凯旋。

“在李兰娟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尽心尽责和满腔热情。”吴章穆对记者说,平时,李兰娟院士周一要在浙大一院坐诊,周三要在树兰(杭州)医院坐诊,她把很多时间给了工作,给了病人。在出征仪式前,上午李兰娟院士还在病区开会,讨论病人救治方案等,中午就准备前往武汉了。月 2 日凌晨 4 点 40 分,由上海南开往重庆北的列车停靠武昌站,李兰娟院士带领的医疗团队抵达武汉。稍作休整后,李兰娟院士就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始对接工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是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病人的定点医院。李兰娟带领她的团队,与来自浙江、四川、辽宁等地的援汉医疗队医护人员一起,共同商讨诊疗方案。

“李兰娟院士说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场战役不成功,我们就不撤兵!”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李兰娟两鬓微霜,目光坚定地说:“我现在做好了长期在武汉奋战的准备,与医务人员共同奋斗,把病人救治工作做好,至于什么时候回来,我还没考虑过。”

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汤灵玲说,李兰娟院士忘我工作,每天只睡 3 小时。网友纷纷点赞说:“李奶奶辛苦了!”汤灵玲劝李兰娟院士千万别逞强,李院士却说:“我的身体还行!”

“我们真的很挂念李院士,发微信去问候她,她都没时间回我们。”吴章穆说。

第四篇:三区三八红旗手兰红事迹

三八红旗手典型事迹材料

用奉献的爱书写平凡

——记第三作业区兰红事迹

这是红星农场最边缘的一个作业站,背靠巍巍兴安岭,面朝茫茫黑土地。就在这个不足一百三十户的小村庄中,有这样一个家庭,她和邻居大妈亲如一家,和父老乡亲更是密如兄弟,群众的事儿他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对待“穷”姐妹,她更是关爱有加,雪中送炭。她只是第十二作业站里普普通通的一名女工,却用着自己平凡的爱书写着奉献的诗歌。

她叫兰红,今年45岁,乐观、率直的性格显得年轻了许多,冬月十五出生的她和冬月初一出生的丈夫兰红过着恩爱幸福的生活,不论是初一还是十五,夫妻俩总是笑里来,笑里去,勤劳的双手让小两口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起来。家里种植了267公顷耕地,购买了维美德7830和180型作业机械,从种到收的配套农具齐全,带头兴办了家庭农场,几年下来,还购买了皮卡轿车,和谐美满的生活让本站的年轻人竖起了大拇指。

邻居大妈张桂荣老人今年已经63岁,家里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小两口怕老人寂寞,时常带着孩子到张大妈家里尽孝心、献孝道,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老人有个发烧感冒的,兰红二话不说,开车就往医院送,老人现在逢人就夸兰红孝顺,和自己的亲闺女一样。老人身体还算硬朗,看着孩子这么有心,也闲不住了,兰红承包了一百多垧地,农忙时活儿多,老人干脆做好了饭菜等着兰红回来吃,小两口日子过好了,就经常买些水果蔬菜给老人,总不忘逢年过节给老人换身像样的衣服。别人看了羡慕不已,都说老人又多了两个孝顺的儿女。

兰红不但是个勤快人,还是爱管“闲”事的人。区里站里有个大事小情她和丈夫也都问一问,遇到不合理的现象也总要管一管、说一说,张家的机动车坏了,丈夫当修理工,她就帮助打下手;李家的柴草垛堆到家门口了,怕发生火灾,她也要劝人家挪一挪。种植户刘某有75亩地不愿意承包,她和丈夫商量,从自家让出地来给人家种。按老百姓的话,农药残留的地茬口再好,也不保本呀,她却笑着说:“咱家庭农场地多,这点风险算不了什么,他家地少,还没有车管理,代耕的活我家也包了,产量保证比我家的高一些”。年终刘某挣了钱,给她家送代耕费时,她还少要了二百元。有的人就问:“你这不是有钱不挣吗?亏本的事儿也干。”她又是笑呵呵的说:“咱不缺那两个钱,最起码人家还记得咱个好呢”。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点燃了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

兰红在作业站是个挺有人缘的“姐们儿”,有时看起来更像个不服输的“爷们儿”,四轮机车她都敢开一开,家里家外都靠她帮助丈夫拾掇,邻里有困难求她,她也能热心去帮助人家。能办到马上办,办不了的想法办。缺钱少钱度个难关的找到她,只要兜里有,从不吝啬。乡里乡亲的困难户,更是她帮济的对象。甄佰山是个五保户,每到收秋就犯愁拉烧柴,兰红得知后,就和丈夫说,老甄家没有小四轮,还是个五保户,雇个四轮帮他家把柴草拉回去,丈夫看着妻子既心疼又高兴,心疼的是家里活本来就多,还没忘了帮助别人,高兴的是妻子的热心肠让他个大老爷们都有些感动。

丈夫外出到蒙古等地作业,家中的活都落到了兰红一个人身上,她没有叫一声累,用她那种执着的奉献精神凝练着新时代女性的高尚情怀,用奉献的爱书写着平凡的生活。

第五篇: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介绍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介绍

备注:以下为受表彰人员事迹介绍(所有同志事迹均由所在院校党委提供),按住“ctrl”键点击人名可直接链接到相应同志事迹,按住“ctrl”+“home”键可返回文件起始页。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尹建康、李爱民 张学泳、贺丽君 蒋彦龙、朱如鹏 周长省、李千目 范新南、陶桂兰 沈明霞、章

镇 邵

蓉、纪乃旺 秦华礼、李晓飞 张金池、高晓琴 申双和、赵海燕 佴

康、何冰芳

胡建华 何干强、朱琴华 万林忠、王守林 谈献和、杨 进 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江苏警官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三江学院 江苏教育学院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江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徐州医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曹惠琴、杨 政 黄 旭、顾善全 孟洪生、熊 嫕 熊志卿、张 强

陶勑恒 谭荣铨、王守忠 陈冠亚、戴鼎震 郭

红、叶传标 江锡铨、朱

捷 谢冬冰、刘国良

张晓明 张佳奇、郭艾嘉 魏取福、符惠明 杜培军、张兴永 方

忠、牛德仲 唐采白、王德广 陈宏伟、徐晓刚 孙志祥、周亚平高

尚、唐文献 扬州大学 南通大学 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盐城工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工学院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常州工学院 淮海工学院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诚、史宏灿 吉云兰、朱 俐 杨惠林、左保齐 于安林、夏

健 倪春虎、张浩逊 杨吉平、陈洪全 崔

刚、王

陈春雷 丁红燕、马从兵 贝绍轶、钱志文 胡爱萍、席海涛

庄燕滨 童志伟、孟学平

圭 余

菁 米永胜 施

健 仇有望 杜庆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赵 健 王永祥 马祥兴 钱吉奎 祝欣蓉 韦

伟 陈

康 孙

洁 殷

忠 刘淑芬 孙

萍 肖

君 陆 敏 过建幸 高新华 冯

萍 陈艳艳 孙秋波 冯贵福 石

玲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职业大学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市职业大学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沙洲职业工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丰 周余华 葛

洪 唐桂芬 蒋建美 王

建 龚少军 张曙光 苏海林 赵政华 吴

隽 刘天欣 张筱云 华景清 丁旭红 刘丽芳 何亚光 王

竝 王

隽 李甜甜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宿迁学院

宇 胡伟丽 瞿才新 陈国忠 庄海军 谢

亮 张轶群 翟龙余 李海东 周燕弟 秦益霖 陶丽珍 陈保国 王加龙 许朝山 侯玉杰 陈宜刚 丁广明 杨俊林 程芳银、周德廉

尹建康同志事迹

尹建康同志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稳定意识。狠抓内部管理和服务规范,认真履行服务保障职能,切实提高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认真抓好后勤服务集团干部和职工这两支队伍的建设。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充分调动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把党风廉政建设细化到岗,落实到人。经常深入一线,及时掌握情况。在勤政廉洁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领导和师生的好评。

一、讲政治,重管理

尹建康同志政治理想坚定,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纵然总经理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总能抽出时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在新时期的建设理论,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并且利用各种机会向集团近2000名职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措施。正是由于他坚持深入基层,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洞察新的形势,才使集团的各项工作稳步快速发展,后勤全体职工爱岗敬业。

后勤服务集团担负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保障的工作,直接面对全校师生员工,服务面广、工作量大,尹建康同志作为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带领后勤集团全体员工紧密围绕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心工作,按照“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服务人性化、环境优美化”的满意后勤标准,狠抓内部管理和服务规范,认真履行服务保障职能,切实提高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自1999年成立后勤服务集团以来,伴随学校事业发展,集团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都有所增加,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带好后勤集团这支队伍,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是摆在尹建康同志面前重要课题。担任集团总经理以来他始终把加强学习,不断提升集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作为最重要的工作。针对我校后勤服务集团的特点,尹建康同志在集团内部根据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分为服务保障和服务经营两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和分配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几年持续不懈的努力,后勤集团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后勤经营工作成绩显著,后勤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后勤社会化改革大踏步推进。

二、抓干部,带队伍

尹建康同志在工作中注意充分发挥集团领导班子和集团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认真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按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处理集团的各项工作,强调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几年来集团的领导班子团结,集团各级管理人员融洽、进取向上,集团职工情绪稳定,工作态度积极,后勤服务集团的各项工作安全稳定,集团的总体氛围和谐。他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带动后勤集团干部职工队伍的作风建设。他要求集团的干部职工干工作就一定要干好,干部要率先垂范。

根据集团职工文化素质不高的现状,他狠抓理论学习与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业务技能培训与知识培训相结合,在集团倡导“主动服务”、“以人为本的服务”、“个性化服务”理念,使干部职工能主动从同学老师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手段。

后勤集团现有员工近2000人,其中聘用人员1500余人,他们已经成为后勤工作的生力军。为了稳定这支队伍,尹建康同志带领集团广大干部一方面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从工作上关心他们的成长,每学期举办计算机、文化知识、岗位技能、职业道德等多种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服务意识和对集团的忠诚度,同时通过每年开展技能比赛,努力营造一个“比、学、赶、帮”的氛围,在提升员工服务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集团的总体服务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立制度,抓廉政

尹建康同志就任集团总经理以来在集团内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和民主决策。他始终将制度建设作为集团一项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来抓。5年来从集团实际出发,全面梳理内部规章制度,制定了《后勤集团校园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后勤集团领导廉政纪律》、《后勤服务集团安全管理条例》、《后勤服务集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后勤服务集团校园巡视制度检查的有关规定》、《员工手册》、《后勤集团采购制度》和《优质服务七要素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完善了承诺制、违诺追究制、岗位责任制,实施了首接负责制,并出台了《后勤服务集团中心主任、副主任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干部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在集团开展学习和贯彻活动,使集团的大部分工作做到了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同时自2003年起在集团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花大力气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全面展开对员工服务规范与服务提供规范的培训,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及服务意识,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内部检查来推动集团的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几年来后勤服务集团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操作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集团的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在后勤工作,免不了和财、物打交道,他常要求所有后勤干部职工要时时处处注意和维护个人与集团的形象,要求集团干部职工先做人后做事,每个人对自己和单位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作为集团总经理,他能根据形势不断完善集团内部的廉政制度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细化到岗,落实到人。

四、严要求,做表率

后勤工作具体而繁杂,时效要求高,要做到快速反应,就必须深入一线及时掌握情况,因此在很多工作的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04年和06年鼓楼、浦口两校区食堂大楼分别投入使用,正如学校领导所指出的这是南大历史上条件最好的食堂,如何办好伙食,更好的为师生提供饮食服务,负责膳食的同志都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尹建康同志与食堂经理一道从最初餐厅布置开始,明确各餐厅不同的特色和供应模式,增加特色并不断创新菜肴品种,使新食堂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开业任务。而在鼓楼新食堂开业初,由于同学们对新环境不适应,又恰逢物价上涨,同学们在校园bbs上对伙食工作提出了很多意见,尹建康同志又和大家一道,在每天晚上把当天同学们的意见收集起来,想对策,能解决的一定当天解决,第二天又有新面貌呈现给同学,很快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针对近几年来市场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尹建康同志和膳食中心一帮人千方百计找对策想办法,通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联合在宁高校集中采购、控制毛利率、稳定给各食堂的供货价、以外补内等措施,有效地稳定了我校伙食价格和质量,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肯定。

尹建康同志以身作则,自觉坚持廉政自律,正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从不插手、干预集团各部门的用人、招标、采购等事项,能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总之,尹建康同志就任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以来,以其清醒的政治头脑、清晰的工作思路、稳重果断的工作魄力,身先士卒,带领广大后勤干部职工,战胜许多困难,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开创了后勤工作的新局面,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李爱民同志事迹

李爱民,男,汉族,1963年3月生,江苏盐城人,199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6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原扬州师院化学系),同年8月参加工作,1989年9月获南开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12月获南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南京大学任教。

李爱民同志历任盐城师院化学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兼副主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现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学院党委委员,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兼任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环保产业协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与蓝藻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李爱民同志严于律己、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南京大学工作五年期间,思想学习与时俱进、科技创新永不满足、产学研结合开拓进取、教书育人硕果累累,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思想学习与时俱进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思想理论学习也就成为了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李爱民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紧密结合实践,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议,积极参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环境学院党委委员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该同志在工作中能坚持舆论的正确导向,自觉维护院党、政领导班子的集体威信,顾全大局,心系院系建设与实验室发展,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实验室管理、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该同志也毫不放松在专业方面的学习提高,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真正做到了思想先进、专业拔尖,起到了楷模的作用。基于该同志的优异表现,2007年6月,李爱民同志被评为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二、科技创新永不满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爱民同志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年产生废水近50亿吨,其中农药、染料、医药及其中间体的生产废水因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色度高、酸碱性强、含盐量高、难以生物降解,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难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李爱民同志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树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2002年师从南京大学张全兴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并提前毕业后,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接张全兴院士领导的技术团队及其开发的树脂吸附法工艺,以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发为核心,不断拓展新领域,在复合功能树脂的研制、离子交换树脂合成工艺改进、树脂清洁生产、特种树脂的开发以及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五年来,李爱民同志围绕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等研究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资源与环境”专题、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5项;在Chemosphere、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5篇(引用200余次,他引7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2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科技部重点推广项目1项;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筹建了江苏省有机毒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该同志于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梯队培养对象,成为江苏省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面向未来,李爱民同志并不盲目乐观,而是充满了深深的忧患意识,他紧紧围绕当前国家的科技政策和困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性难题,结合自身优势,在团队原有工作基础上,不断开辟研究新领域,积极扩展树脂吸附法的应用范围,提升团队的科研实力和竞争力。目前,团队的研究方向已从化工废水点源处理拓展到化工园区废水综合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与资源化、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有毒有机废气治理与资源化、除油、重金属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受到了主管部门的较高评价。2007年5月,李爱民同志临危受命,受江苏省环保厅委托担任江苏省高校协作组组长,与省内4所高校和省环科院等单位的30余名教授和专家一起为吴邦国委员长亲自批示、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江苏省人民政府挂牌督办的苏北化工园区污染整治提供技术支撑与指导,第一时间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改造和企业的点源现状调研,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制定整改方案,仅用半年多时间就使3个园区通过了省环保厅的验收,2000万吨/年化工废水得到有效治理,其形成的整治经验正由环保厅在全省园区进行推广,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赞誉。

三、产学研结合开拓进取

高等学校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作为学科带头人,李爱民同志深知自己肩头的重任。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在科技部与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建议下,他与导师张全兴教授一道,利用“树脂吸附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及其资源化研究”项目,于2002年4月以技术入股方式组建了江苏南大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江苏环保产业的新军,走出了环境学院科技创业的第一步,这也同时为南京大学开辟了科学家持技术入股领衔科技创业,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的一条新路,2004年又以公司为依托成立了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8年4月,依托公司和省级中心打造的“国家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已经顺利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可行性论证。

作为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江苏南大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李爱民同志努力探索从基础研究到成果孵化再到成果推广的科技创新之路,不断把国家目标导向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为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创建了良好的平台。到目前为止,以该同志为主要负责人的科研团队已在全国11个省市中30多家企业建成了40多套装置,有效地处理了几十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南京化工厂、苏州林通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和“扬农集团”等知名企业在采用相关技术后,不仅实现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的达标排放,减少COD的排放一万余吨,并且从废水中回收得到几千吨有机化工原料和几万吨无机化工原料,有力地推进了这些企业步上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保护长江、太湖、淮河、大运河和黄浦江等水体的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服务社会同时,该同志还注意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南京大学以及环境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撑。2007年1月,李爱民同志获得了南京大学2005~2006发展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四、教书育人硕果累累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李爱民同志虽然在科研方面不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始终不忘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多年来,他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他主讲的《新型工业分离技术》课程深受学生的好评,已成为南京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培育课程;他已指导博士后1人,博士生16人,硕士生17人,本科生多人,已毕业博士生7人,硕士生11人,其中1名博士生获“高庭耀奖学金”,1名博士生获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标兵称号,1名博士生获南京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12万),1名硕士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名本科生获南京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重点资助,努力培养环境工程领域的青年才俊。他十分重视学术团队的建设与学术梯队的培养,为团队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有独立开展一个完整项目的经历,以提高他们作为科研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李爱民同志平日十分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他的学生在校期间经济上一般都能自立,有的甚至还可以孝敬父母、补贴家用,在导师的影响下,学生们学习和工作都非常勤奋努力。李爱民同志不仅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还通过各种方式教导他们如何做人,他平时的作风十分严谨,认为浮躁和急功近利是做学问的大忌,要求学生亲历亲为,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循循诱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果的重要性。无论是白天夜晚还是节假日,在实验室都可以看到他的学生埋头苦干的身影,这已成为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学生们经过几年的磨练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带着丰硕的成果离开学校,铭刻在他们心中的还有对导师的尊敬和感激。此外,该同志在完成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投身于广大学生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先后担任暑期社会实践校极重点团队和“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团队的指导教师,两支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分别获得了暑期社会实践省级先进集体和省级创业计划大赛三等奖等优异成绩,而李爱民同志也于2007年11月获得了南京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李爱民同志为人正派,原则性强,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为集体着想;公私分明,廉洁奉公,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工作勤恳,态度认真,能对自我工作进行深刻反思,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建议;为人随和,待人真诚,热心帮助老师同学解决实际困难,在群众中拥有较高的威信。

公正无私 铁面有情 张学泳同志事迹

在2007年3月份召开的东南大学十二届纪委六次会议上,东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树林同志动情的对与会同志说,“张学泳同志将要退居二线了,多年来,他在纪检战线上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为学校纪检监察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是我的得力助手,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感谢他,我个人也非常感谢他。”

杨树林同志的一席话,既是对张学泳同志的肯定,更是张学泳同志勤政廉政的真实写照。

不辜负党的信任

1992年,张学泳同志走上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一干就是10多年。纪检工作,在外人看来既严肃又单调,但在张学泳同志的心里,却意味着崇高的职责,神圣的使命。10多年来,张学泳同志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全部倾注到了他所热爱的纪检监察事业中,恪尽职守,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2002年,张学泳同志担任东南大学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后,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张学泳同志负责纪委、监察处日常工作期间,善于从宏观上谋划纪检监察工作。他带领学校纪检监察队伍,坚持纪检监察工作围绕学校中心,服务大局,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他坚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抓思想道德教育,建立纪检、宣传、组织、人事联动的“大宣教”工作机制;抓制度建设,近三年来,组织协调完成30多项制度建设任务,逐步构建和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在他的带领下,经过纪检监察处的同事共同努力工作,东南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信访件和案发数呈下降趋势,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有了增强,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已初步形成。东南大学纪检监察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纪委监察处于2004年、2006年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江苏省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受到教育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铁面无私亦有情

10多年来,张学泳同志几乎主持了东南大学每一件信访、每一个案件的调查和处理。仅2006年以来,就受理来信来访200余件,其中立案8件,涉及10人,给予党纪处分的3人次,政纪处分9人次。

查办案件,不仅需要娴熟的业务水平和办案技巧,更需要坚持原则、秉公执纪。2007年年初,东南大学某学院违规办班,给学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校领导要求纪委、监察处尽快调查清楚,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张学泳同志带领工作人员,在较短的时间里,先后与有关人员进行了22人次的谈话,形成了9份笔录,取得了确凿的证据,清晰地界定了有关当事人的责任,有6位处级领导干受到了责任追究。

张学泳同志的严肃认真、铁面无私令人望而生畏,其实,这种“铁面”并非无情。在他的心里,查办案件是维护党纪的尊严,而他更愿意做的,是“治病救人”,在发现违纪违法的苗头时,及时提醒、劝告当事人悬崖勒马。2005年在全省高校开展教材图书采购自查自纠工作中,张学泳先后多次到教材图书采购部门,分析形势,宣讲政策。在他的感召下,继续教育学院医学部教材采购人员主动上交了10多万元的回扣。就在他们交款的次日,得到线索的检察院工作人员就到学校了解情况。因为张学泳同志苦口婆心的劝告,使他们争取了主动而免于刑事追究,至今他们都心怀感激。在2006年开始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张学泳同志先后4次召集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人员开会,要求他们提高认识,主动自查自纠。在他的引导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务人员在校内廉政账户主动上交回扣100多万,挽救了很多人。

严于律己做表率

身为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张学泳同志对自己总是高标准、严要求,时时以身作则,勤政廉政,克己奉公,用实际行动为广大师生及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张学泳同志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爱人多年前就已下岗在家,但他从不利用自己的关系,安排爱人工作。他生活简朴,一辆自行车骑了10多年还舍不得换。任纪委副书记以来,无论是公务往来的馈赠,还是私人赠送的礼品,张学泳同志都及时上交,由组织处理。有位考生,因为监察处的监督,得以公正录取。他的家长十分感激,特地从外地赶到南京,将装有1万元的信封放在张学泳的桌子上,被张学泳坚决推辞。第二天,这位家长又送来了一套价值1000多元的西装,实在无法推辞,张学泳同志不得已收了下来并立即上交了组织。

张学泳同志热爱纪检监察工作,对工作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的日程里,忙碌是主旋律。他长期身体不适,经检查心肺功能较差,医生一再叮嘱多休息,可张学泳同志从未休息一天。80多岁的老父亲病重住院,他因工作繁忙,难得抽出时间到病床前陪伴。老父亲去世,他从简办理了丧事,同事们事后才知道。退居二线以来,张学泳同志身退心未退,一如既往地投身纪检监察工作。这两年,东南大学纪委监察处补充了年轻同志,张学泳在理论上教导,在实践中传帮带,将他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志。大家都说,有老书记带着,工作更有把握了。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张学泳同志忠实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了对党的誓言,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情系患者

守护生命--贺丽君同志事迹

贺丽君,女,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79年10月生,现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副护士长。江苏省首批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医疗救援队队员,2008年5月27日晚从四川灾区凯旋归来。贺丽君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医疗队员前往灾区救护,而她的爱人张爱勇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作为江苏省武警消防总队救援队队员也参加了四川灾区救援工作,夫妻俩共同在四川抗震救灾不仅是江苏救援队的唯一,贺丽君同时也是早期卫生部派出的医疗队中的唯一特例。

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灾情震惊了全中国,造成数万人遇难,数十万人受伤。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5月13日清晨7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副护士长贺丽君接到医院派她前往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电话,她顾不上和家人多交代什么,顾不上再看一眼睡梦中4岁的女儿悠悠,把女儿托付给了年迈的双亲,贺丽君带着简单的行李,匆匆赶到了医院,飞赴四川。

从5月13日深夜起,贺丽君就开始在绵阳404医院开展救护工作,先后在绵阳404医院急诊、ICU、骨科工作,在灾区缺水缺药、条件简陋且随时发生余震的恶劣环境下,履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医护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到达地震灾区,根据需要,她不断地变换着在急诊、ICU、骨科病房等多个岗位从事护理救护工作,做好伤病员的各项治疗护理,包括输液、清创换药、病员的转运、危重病人的监护、心理疏导等等。在前线的十多天里,她每天都在病房来回奔波着,每天都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虽然工作任务复杂而繁重,虽然灾区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虽然余震不断,但她没有任何怨言,更没有退缩和胆怯,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她的关爱、用她的技术、用她的责任去驱除伤员体内的病魔,把死神从我们同胞的身边赶走。

由贺丽君护士长担任队长的中大医院赴四川地震灾区护理小分队,不仅积极做好正常的护理救护工作,在业余时间还主动当起了病人心理疏导员,因为遭到特大地震重创的灾民患者太需要心理抚慰了,看到当地灾民遭受躯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她们不知道流下了多少泪水。尤其在护理北川中学一批高中生时,贺丽君等人不仅给予躯体、心理创伤的抚慰,而且从生活等多方面关心这些坚强的孩子,她和护理小分队的其他三人先后为北川中学的刘敏、段志秀捐款3000多元。

贺丽君作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病房的副护士长,在普普通通的护理岗位上,工作了11年整,多年来在护理实践中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心系病人,时刻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上,经常帮助有困难的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工作认真负责,服务周到细致,态度热情主动,经常为了抢救病人,而加班加点工作,只要是工作需要,无论是白天黑夜、无论是节假日休息天都会随叫随到,毫无怨言,有时为了抢救病人,会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主动承担有风险和重大医疗救助工作。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她不顾自身还有病在身,主动请缨参加“抗非”工作,后成为支援香港的一线备用护理人员。

ICU是集中了全院最危重病人的病房,大手术、大抢救的病人较多,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考验,翻身、扣背、人工气道的护理、鼻饲、喂药、预防褥疮的发生,一系列的护理工作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工作中稍有马虎和不负责任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或生命的危险,这就要求每一名护士不但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有非常严谨的工作作风。作为护士长,贺丽君带领护士姐妹们,日夜战斗在护理第一线,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深入病房及时了解和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反馈意见,与主管医生沟通、研究、探讨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正确指导专业护士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定期组织护理业务查房,坚持每日晨晚间床头交接班,自觉接受病人及家属的监督,按时召开公休座谈会。由于工作认真仔细周到,ICU护理组的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也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全年没有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没有医德医风不良事件,2007年被医院评为优秀护理单元。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带头人,要想带好人,首先要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思想品德,还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工作中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护士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无论是在遵守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方面,还是在业务知识、技术水平上都要严于律己,争做表率。医院组织的各种读书报告会、学术讲座、操作示教她都带头积极参加,她带领全科护士苦练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从无菌技术、静脉输液到心肺复苏术,她一遍又一遍的耐心细致的指导每名护士,点滴之处严要求,一丝不苟,在每季度的操作考核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她的带领下,科内的学习氛围也越来越浓。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多年来她先后代表医院参加了省、市的各种知识、技能比赛均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2000年,参加南京市护理学会举办的“留置针比赛”获得二等奖;2001年,参加南京市“可来福杯新技术、新知识竞赛”获得二等奖,同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新技术、新知识竞赛”也获得团体二等奖;2007年,与另外两名护理人员参加江苏省卫生厅举办的护士岗位技能竞赛也获得了团体第一、个人第六的好成绩。她以忘我的精神,踏实的工作赢得了人们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团员”、“优秀带教老师”、“优秀护士”称号,2007年被医院评为“行风先进个人”,2008年被江苏省卫生厅评为“岗位技能标兵”。

蒋彦龙事迹材料

有一种人格彰显魅力,有一种力量凝聚精神,有一种精神体现品质,有一种品质叫做真诚。“真心做事,诚心待人”;“真心教好书,诚心育好人”;“真心治学立论,诚心修身立人”,这就是蒋彦龙老师——一个南航人最真诚的心声。

作为航空宇航学院的一名年轻有为的系主任,蒋彦龙老师同时担任0105301班的班主任。在每天的忙碌中,蒋老师以他那踏实的工作态度、真诚的师表风范,在南航美丽的校园中谱写着一个为师者心中永不变更的“真诚”。真诚是一种责任,它激励着人们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古人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蒋老师深深地知道,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不应该是脸谱化的布道人,而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心灵导师。“教书”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前辈和同辈中有不少楷模,为他树立了精神的支柱,其核心就是爱。蒋老师认为,惟其心中有爱,教师才能成为育人之人,教育才能成为育人之事。“教师可以爱科学爱文艺爱他的专业研究,但他对自己的学生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课堂上,他真诚如友,以理服人;课堂下,他亲切至诚,关怀倍至。每学期,他都要和本班的同学相聚几次,与他们谈心探讨,所说的话题无所不包,学习、政治、生活、未来……任何能给与学生激励或帮助的机会,蒋老师都会好好把握,指导他的学生,为他们服务。

在2007年的3月份,他所管理的0105301班发生了一件大事,班里的朱建国同学被检查出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症深重且紧急,班里的同学无不为此心急如焚,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班主任蒋彦龙老师。蒋老师在此之前就很关注这个多病孱弱的同学,在同学告知他检验结果时,他立马赶到了江宁校区,与同学们策划了一系列的救助活动。同学们在他的多方帮助下,和辅导员、院系各位老师共同开展了“让春天更加温暖,救助重病同窗”活动。蒋老师也多次到医院看望朱建国,给他信心与希望。医院催缴医疗费时,蒋老师将身上带有的几千块钱全部拿出来,回到学校又用自己的钱垫付押金领取医疗保险的钱款,并亲自送到朱同学父母的手上。在整个救助活动中,蒋老师自始至终没有离开他的学生们。活动引起了广泛反响,得到学校和社会多方的支持,筹得善款近7万元,此活动获得了南航“最佳团日”活动的称号。为救助朱建国同学,蒋老师还在人机与环境工程系教职工中发起募捐的号召,他的行动在学校和学院中受到好评,此活动也获得了“最佳党日”活动的称号。虽然最终朱建国同学因病离开了大家,但蒋老师和他的学生都受到了爱的洗礼,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同学们和老师的感情更加地亲近了。

作为一名党员,蒋老师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党性修养,关心国内外大事,自觉学习党的有关文件、纲领和政策,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与抱负,并在工作中自觉践行先进性的要求。

在教学上,作为院、系的教学骨干,蒋老师承担了6门本科生课程和1门研究课程的教学工作,多次带领本科生进行下厂实习。在教学过程中,牢记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为人师表,关心和爱护学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理论研究,探索教学新途径,在传授课程基础理论的同时,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注重对课程知识的更新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科研上,蒋老师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基金类项目,研究领域主要有低温制冷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飞行器环境控制等,在科研工作中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勇于创新,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5项。

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础上,作为青年教师的一员,蒋老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与其他青年教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并能够积极主动帮助一些老师进行论文、专利写作和修改,促进提高。对于新引进的年轻教师,主动给予各方面的指导、帮助,尤其在教学上能根据督导组提出的教学建议,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给予具体改进意见,以使他们更快的进步。

此外,作为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和系主任,蒋老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时刻关心系所发展,积极投身专业、学科建设工作,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日活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所在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蒋老师平时密切关心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时常参加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知识讲座。近两年来,多次参加了本科生、研究生党员支部的组织活动,通过与党员学生的交流,引导他们自觉树立先进性意识,鼓励和帮助他们成长为“品质高尚、作风务实、工作表率”的新时期知识青年。2007年5月和2008年5月,两次组织了所在系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南京市世代服务中心参加“崇尚科学,珍爱生命”的专题科普活动,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心理困惑,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青春期科学健康知识,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蒋老师迅速在教工中组织开展了爱心募捐活动,并及时组织支部党员缴纳“特殊党费”,同时,立即对系里所有四川学生进行情况排查,当获知2007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杨晓静来自汶川灾区后,立即和班主任曹业玲老师前往江宁校区探望慰问,帮助她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并表示将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全力支持与帮助。

2008年6月,由于各方面的突出成绩,蒋彦龙老师被学校破格晋升为教授。

在与蒋彦龙老师交谈时,我们请蒋老师用一句话评价一下自己。他想了想,说:“普普通通、踏踏实实、真心工作,诚心树人。”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被同行们认为“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的人,一个被学生们认为“可信、可亲、可学、可敬”的人,却用短短16个字概括了自己的人生信条。

也许,在旁人眼中,蒋老师不过是大学校园里万千老师中平凡的一员,但是在爱他、敬他、念他的学生眼里,他是他们心中永远的不平凡!

朱如鹏同志事迹

朱如鹏教授于1988年留校任教,现为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教学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在工作岗位上他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较好的完成各项教学科研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教学科研、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好评,主要事迹如下:

第一,坚持理论学习,政治素质高

朱如鹏同志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特别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去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新时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注意在实践中改正自己的缺点。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向周围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向其他同志学习,尤其是向其他优秀党员学习。

2007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和要求,参加了组织部安排的“中层干部菜单式学习”。学习端正态度,课内认真听教师讲解,课外带着问题自学。在教学科研工作比较繁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双休日和晚上的时间,学习各类政治理论资料,结合工作实际,写了《关于校、院、系三级管理改革的认识》和《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牵引,促进机电学院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两篇读书报告。同时用PowerPoint认真准备演讲稿,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受到教师和学员们的好评。其中《关于校、院、系三级管理改革的认识》被评为优秀,获得了奖励。

第二,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成绩显著

朱如鹏同志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年,承担“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等本科生课程和“机械工程有限元法”、“现代设计方法学”、“齿轮啮合原理”、“弹性力学”等研究生课程。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钻研教材,结合自身和科学研究备课和讲解,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上讲课时,既结构严谨又生动活泼,大胆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并在教学上将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尽管学院行政工作繁忙,但他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投入到教学第一线,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做了大量地尝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教学改革活动中。曾负责过“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的建设,作为第一完成人,这两门课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主编出版部级规划教材《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机械原理》教材被列为江苏省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第三,科学研究勇于创新,学术水平较高

朱如鹏教授主要从事航空动力传动系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项、航空科学基金资助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项,国防预研8项,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完成的航空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齿轮传动的研究,为设计高速重载动力传动装置提供了基础;参与主持完成的航空发动机减速器轴类零件设计准则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和相应的计算机软件;主持完成的直升机传动系统零部件疲劳设计方法及其软件开发的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疲劳强度设计和疲劳寿命评定方法及其相应的软件;主持完成的航空电器接插件的电接触微动磨损的研究,为设计高可靠性和长寿命接插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参与主持完成的航空发动机榫联接抗微动损伤修形与涂层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榫联接的微动疲劳寿命;参与主持完成的叠加有高周横向振动载荷的榫联接微动疲劳寿命预测的研究,为榫联接的疲劳设计提供了有效方法。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第四,专业建设改革有效,成果突出

朱如鹏教授负责机电学院专业建设工作多年,为专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机电学院的3个专业发展较快。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03年申请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2005年通过验收成为品牌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2006年被评选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目前建设顺利;新专业工业设计已具有江苏省特色专业水平,2008年正在申报江苏省特色专业(在评审中)。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改革。主持2项江苏省教育改革项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已结题验收)”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7年,进行中)。”通过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1)以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和突出创新意识培养为突破口,创建了由六大类模块组成的模块化、多层次、开放式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学生知识架构均衡发展与人才个性化培养的和谐统一。该人才培养方案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实施效果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2)创建了“四大模块、三个层次、两类训练、一项活动”的实验教学体系。“四大模块”打破了按课程设置实验的传统体系;“三个层次”实现了知识应用的递进式教育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两类训练”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学术研究素养;“一项活动”为学生自主开展面向问题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开放式平台。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在全国高校具有很好的示范性。获得2项江苏省教学改革成果奖:21世纪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04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名列第三)和“模块化、多层次、开放式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2007年江苏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名列第一)。”作为“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带领个关教师创新建设,积极筹划,使中心的水平处于国内前列。该中心于2007年以评审成绩列机械类第一的好成绩入选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周长省同志事迹(略)

李千目同志事迹

李千目同志1979年生,1997保送进入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学习,2001年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破格提前留校任教,2005年进入南京大学软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6年破格聘为硕士生导师,2007年评为副教授。

近年来,他先后参与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14个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4篇,被SCI、EI收录26篇。先后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奖二等资助(2006年)、江苏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三等奖(2007年)、中兵总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6)、CISCO网络方案公开赛第六名(2005年)、江苏省朗讯杯程序设计大赛三等奖(2006年),他连续四年被学生选为南京理工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也是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先进工作者、南理工董事会基金奖获得者、南理工青年学者基金获得者、南理工科研发展基金获得者、南理工十佳青年标兵、南理工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南理工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南理工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2006年被微软亚洲研究院聘为高校微软技术顾问。

科研方面,李千目同志先后参与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防科工委应用基础课题等14个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4篇,被SCI、EI收录26篇。推荐人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成功研制了: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通信网络故障诊断与动态重构系统(通过国防科工委鉴定,鉴定意见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与国际同类技术相比达到先进水平”。)。XX指挥自动化网智能故障诊断与安全防护系统(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网络均衡负载与检测系统(国防科工委鉴定)。城域网络视频传输与处理设备(通过国家软件测评中心的测试)。移动通信一体化管理平台(交付给日本移动通信公司,支撑节点超过30万)。同时,他还主持了中国空间技术创新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兵器支撑基金等项目,继续为军民两用技术研究做出贡献。

除此之外,李千目同志还非常注重产学研结合,竭力推动地方建设。李千目同志发挥自身科研优势,为地方单位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2001年参与研制南京润和信息系统有限公司“WEBPUMP网络快速开发平台”该产品成为该公司的重要产品,“十五”期间产值超过伍佰万元。2004年推荐者参与研制“长城宽带网络远程管理与防护”和“统一集团无锡分公司网络管理与仓储处理系统”。2007年,推荐者为南京理工大学组织部开发党务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为党务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千目同志大力发展智能信息系统,为社会发展作贡献。2004年参与南京广播电视总局的合作,研制城域网远程视频信息处理系统,这一系统将可以进一步应用于数字电视管理,远程信息点播,网络电视管理等,为江苏省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1年与香港星兴公司合作,推荐者参与为日本JVC公司研制JVC视频处理器,2002年通过了国家软件测试中心的测试,现已在新疆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运行。

教学方面,李千目同志推荐者积极投身教改,教学方法生动新颖,承担我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多门课程教学,获得“南京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连续四年被学生评为南京理工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获得2006校教改成果一等奖。目前主持江苏省教学改革项目重大项目一项,参与江苏省软科学重大项目一项、江苏省十一五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项。

他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先后做过多场公益性技术讲座,还积极邀请到微软研究院陈宏刚博士、刘念臻博士,Hope run总裁周宏伟先生来校做讲座,受到师生好评。近年来,他先后被计算机系多个学生科技社团、工作室聘为指导教师,并指导过4支本科生研发队伍,均在“创新杯”中获奖;2004年成功组织了首届紫金学院程序设计大赛,参赛人数逾百人。

近年来,参与编写了《Java语言程序设计》(排名4,国家重点规划教材,2006年)、《Java程序设计及应用》(排名3,2005年)、《软件体系结构》(排名1,2008年)、《软件设计师题解教程》(排名1,2005年)等书籍。作为学院党委委员,李千目同志积极实践“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曾参与策划和组织了首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节、风采杯南京市高校英语演讲大赛、心与心南京高校大学生征文、首届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论坛、首届校研究生科技成果展、江苏省易网杯学术论坛,为软癌患者严燕同学募捐活动等。

非典肆虐期间,他率先在全校发出“从我做起,抗击非典”的倡议,联系各院系研究生,组织了15支防非小分队活跃在校园中,仅仅卫生检查一项工作,就在短短52天里,进行了369批次,在危急的时刻,把大家的心紧紧地凝聚到一起,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任。

2003年,他协助研究生院以办学术讲座、举行论坛为突破口,使得我校博士生论坛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融学术、社会、科技生活于一体,填补了研究生学术活动的空白。2005年被评为南京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范新南同志事迹

范新南同志,男,1965年12月出生,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现担任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常州)院长。范新南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他以勤奋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学院广大师生,紧紧围绕学校、校区、学院的中心工作,尽心尽职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河海大学先进单位、河海大学文明单位、河海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2006年范新南同志被评为“常州市师德模范”,2007年被评为“河海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一、立场坚定 永葆本色

范新南同志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平时能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加强理论修养;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理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观念强,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校党委、行政的指示决定,顾全大局,令行禁止。

范新南同志能以时代的眼光、发展的观点、改革的意识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在实现学校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中出现的问题,工作崇尚实干、谋实招、求实效,克服和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等不良习气,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状态。十分注重与广大教职工的思想交流工作,具有务实求真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身为兼职管理干部,但还是毫无保留地将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管理工作之中,很好地把握了学院事业发展的方向,管理改革工作也井然有序。能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工作与生活作风严谨朴实,讲求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乐于默默奉献。

二、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范新南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关爱师生,脚踏实地、勤奋工作。该同志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来,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在教学上,他承担了《微机原理与接口》等多门主干课程的教学,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总是独辟蹊径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总是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触类旁通,总是言传身教地感召学生治学严谨,积极探索并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由其主持的“全方位构建和实施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四大体系”项目获2006年河海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07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范新南同志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能结合所教各学科专业的特点,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寓思想教育于专业知识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们能从他身上感受并学到敬业乐业、刻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学生不管有什么问题,他总是耐心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从思想品德、学习方法、人生目标、到祖国未来,无所不谈,学生们从他身上感受到并且学到了敬业乐业、刻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三、立足本职 成绩显著

范新南同志为学院改革和事业发展以及学院各项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主持完成了江苏省普通高校基础教学实验室评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建与验收等重要工作。在其主导、主持和直接参与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分别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每年均有多篇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在内的各类科技竞赛成绩显著,自02年以来,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项30余项,其中在0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嵌入式专题竞赛中获得江苏高校唯一的全国一等奖,并在07年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学院在学生实践创新教育方面的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主持制定了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经常与学校相关学院研讨和协调学科和专业建设,由其负责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并为申报博士点做了大量工作。努力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研究生人数从21人增加到148人。想方设法为学术骨干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学术环境,积极组织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教职工发表论文数从20篇/年增加到100多篇/年。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多次到人才市场和其他高校招聘人才,近年来共计引进了25位新教师;选送19名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关心青年人才成长,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解决在常家属的后顾之忧,使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明显的成效,学成博士纷纷返校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教师队伍极不稳定的情况下,不仅数量上不断增加,在职称和学历结构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为了开创科研工作的新局面,经常带领科研骨干加强对外联络,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申报学科建设项目和各类科研立项申报工作,使得教职工参与项目申报和科研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科研能力和实力也得到极大增强。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5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或纵向课题和10多项横向协作项目,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5项,其中有2项获得授权;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多次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其研究成果多次被同行所引用。

范新南同志注重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求真务实的优良院风和人文环境,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学院连续获得河海大学文明单位、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常州校区文明标兵单位、先进集体等荣誉。

陶桂兰同志事迹

陶桂兰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勤奋工作。98年以来一直担任河海大学交通学院水港系系主任工作,为水港系的发展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发展,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近三年考核连续被评为优秀。在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学科、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承担了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水港系教师较少的情况下,克服身体不好的困难,坚持承担了大量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工作中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负责的“渠化工程学”课程在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2000年获学校徐芝伦教学奖二等奖。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为了保证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专业人才能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法,深入到用人单位调研,了解工程设计单位的用人需求,科学设置课程教学体系。负责了99、2003、2007版“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根据近几年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河海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本专业就业率位于学校前列。负责水利学科基地改革班“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及文天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主编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教学一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专业课程内容简介等多本教学文件,在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中,认真负责做好各项相关教学工作,2006年荣获河海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先进个人”。其负责的教改项目“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资料建设”获04河海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多年连续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单位。

积极参加教材建设,参加了全国统编教材“航道工程学Ⅱ”、“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道路工程导论”、“中国水利百科全书——航道与港口分册”等书的编写,负责主编了新版的全国统编教材“渠化工程学”教材,目前正负责主编“港口航道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用书”、“港口航道专业课程设计指导用书”、“港口航道专业教学实验指导用书”等教材。

负责申报交通运输与规划本科专业的申报,积极参加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省重点学科的申报,2001年被学校授于重点学科建设先进个人及河海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认真负责“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建设工作,该专业2002年被列为首批河海大学的四个品牌专业之一。负责申报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江苏省的品牌专业,并获得江苏省教委的批准,首批成为江苏省的品牌专业,并负责品牌专业的建设工作,取得优良的成绩,在品牌专业验收时获得专家的好评和肯定。今年又负责申报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的申报,并获得批准,成为我国水利学科国家十个特色专业之一。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申报了教育部经费资助的港航专业教学实验室的建设项目并获得教育部经费的支持,并负责建设港航专业教学实验室。负责建设了港工教学实验模型和航道水流实验模型,目前该实验室已对学生开放,完成了专业教学实验,同时,2007、2008年两年还连续承担了东南大学港航专业学生的教学实验工作。在211项目建设工作中,负责了港工土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从图纸设计到工程招标、施工,设备购置、到组织专家论证,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目前该实验室已建成,并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承担大量教学、学科建设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近三年来所负责的项目达100多万元。其主要参加的项目“土基上船闸坞式结构的抗震试验研究”通过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2002的河海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其负责的“宿迁港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评审。还承担了大量研究生教学工作,已培养研究生20多名,目前在读的研究生,包括工程硕士达20多名。

在专业研究及学习方面,始终不放弃自己的业务学习,95年即考取了在职博士研究生,由于教学、科研及专业建设方面的工作繁忙,此外身体一直不好,耽误了博士论文的撰写,但始终没有放弃,坚持完成了博士毕业论文工作。

沈明霞同志事迹

沈明霞同志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成绩显著,认真完成学校各项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一名优秀党员和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具体事迹如下:

一、注重加强政治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时参加党支部各项活动,在学院各项工作中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在工作和生活中本着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信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积极贡献。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密保守党、国家和学校的秘密,认真执行党的决定,努力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服从组织分配,出色完成党的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努力学习荣辱观理论,深刻理解荣辱观内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二、认真钻研业务理论,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一)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沈明霞同志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重,把提高工作能力,为学生服务作为工作的宗旨,不断学习教学知识,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并把这些宝贵的财富综合、吸收融入到工作中,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奠定基础,为进一步加强业务能力提供了保障。沈明霞同志认真履行了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好评和学生的赞誉。

(二)沈明霞同志身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深感教书育人任务的艰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个人理论素质和思想修养,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考勤制度,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备课、上课。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了用真情感动人、用行为影响人、用知识武装人、用品德塑造人。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使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指导大学生开展科研训练,成就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产生了许多辉煌的成果。在指导学生SRT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发表论文五篇。指导学生参加GIS大赛,连续两年获全国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首次参加就获得全国三等奖。

三、利用科研促进教学,把培养人才作为第一要务

沈明霞同志通过科学研究,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沈明霞同志近年来申请了包括国家“863”计划课题等在内的多个研究课题,通过结合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积极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把研究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及时补充到教学过程中。沈明霞同志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带进课堂介绍给学生,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沈明霞同志知识面广泛,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系统,讲课内容会富于启发性,引起学生的讨论、争辩,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一直以来,沈明霞同志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踏实做事、勤奋工作,对学生的教育充满爱心,对科学研究工作一丝不苟,日常工作中做到了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并且通过努力取得了双丰收。

沈明霞同志用科学研究这个平台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她把大学教学看作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过程,注重培养,因材施教,增强研究生的科学和创新精神。沈明霞同志注重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言传身教,感染、教育和熏陶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兴趣和素质。

四、密切联系群众,促进本单位员工团结

身为一名党员,沈明霞同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沈明霞教授同志在任系副主任以来,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地把党的正确决定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认真恪守职业道德,用自身的形象去影响群众,使群众了解学校情况,理解领导意图,在促进群众与领导的交流与沟通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了群众的力量,带动群众积极完成党和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威望,得到了领导和同志的一致好评。

五、积极参加党内活动,带动党员群众共同提高

沈明霞同志积极参加党内的各项活动,从无缺席、迟到、早退现象,认真作好每次活动记录,总结不足,及时改正不正确的思想及行为。努力学习党性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使自己不至于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迷失方向。不断增强党性,廉洁奉公,在工作中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认真地履行了一位优秀党员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普通党员,沈明霞同志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警觉,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党员,党员在工作面前怎样去想,怎样去说,怎样去做,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力、义务,在本职工作中吃苦在先,教育和影响周围的群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遵章、守纪,廉洁自律,时刻保持自身的纯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章镇同志事迹

章镇同志于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工作26年来,始终坚持工作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并多年担任学院基层组织和科研机构的负责人,能够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表率核心作用,不仅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通过努力在教学、科研、行政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章镇同志在担任学院党委书记期间,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院师生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党员自身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与老师同学们在一起,了解他们的难处,多做思想工作,实实在在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些就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最好体现,因为发自内心的关怀也许比任何其他的行政命令都要有用,正因为如此,他在学院的师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他的带领下,学院各级党组织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获校“五个一工程”表彰、学院连续6年被评为校级年终考核优秀单位、个人连续6年评为优秀并获得了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他分管学院教学工作期间,主持了园艺学科的教改工作,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新的园艺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将原来的果树、蔬菜、观赏园艺和药用植物四个本科专业调整为现在的园艺、园林、中药学三个本科专业,拓宽了专业口径,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主编出版了面向21世纪教材《园艺学总论》和《园艺学各论》(南方本)2本。园艺专业被评为省特色专业和校品牌专业,《园艺学总论》被评为省精品课程,先后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同时积极承担教学工作,主讲2门本科生课程和2门研究生课程,每学期教学效果评价均为优秀,深受学生的欢迎,并获得了淮阴正大奖教金、校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各1次。年均指导指导硕士研究生5~6名,博士研究生4-5名,其中1篇硕士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论文。

该同志现为我校省级重点学科—果树学科学术带头人,在科研工作方面,近几年来主要从事果树种质资源和果树基因工程研究,主持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榜刊物发表论文78 篇,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各1项。同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也作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作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宜兴茗岭经济林示范园和省级重点农业园区----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的首席专家,其成绩得到了充分肯定,曾获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

作为一名教师,他始终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与章老师接触过的学生多觉得他学识渊博、为人正值、宽厚、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多少个节假日和夜晚,章老师多是与他的学生们一起度过,或是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或是与学生促膝长谈;或是应邀参加学生的文娱活动。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总是千方百计的给予鼓励和帮助,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对他指导的研究生是这样,对素不相识的本科生亦是如此。2003年,一名中药专业的本科新生,入学前检查即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入学后病情恶化,因家庭困难,无钱医治,生命危在旦夕。章老师在得知情况后,多次向学校反应,争取学校支持,并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募捐活动,为该生共募集到手术经费近四万元,使该学生顺利进行手术,恢复了健康,重新回到了校园。在该生住院期间,章老师多次前往医院看望,了解病情,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慰问。这样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的事例还很多很多。他曾带头参加义务献血,他每次给学生或灾区捐款多是学院最多和最踊跃的老师之一。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思维开阔、治学态度严谨、求真务实、大胆创新,高瞻远瞩,率领他的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学术同行们的认可、赞誉和尊敬。目前兼任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兼果树专业委员会主任、《果树学报》杂志编委、《中国南方果树》杂志编委等多个学术机构的领导职务和行业高水平学术刊物的编委。他不仅自己不断在科研上取得突出成绩,也始终注意团结一切教师,尤其注重带好年轻教师,鼓励他们进修学习,帮助他们不断进步,从而带出了一支团结勤奋、学术氛围活跃的学术队伍。

作为一名曾经下乡插队,有过艰苦岁月的老党员,长期积极投身江苏省农业科技扶贫推广工作,把先进的技术传授到生产一线,为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众多的县乡村镇和基层老百姓心中树立了良好的高校党员干部形象,也为学院教师积极到基层锻炼参加支边工作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曾获得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农业部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南京市科技兴农标兵等荣誉称号。

邵蓉同志事迹

邵蓉同志任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审评专家等。多年来,邵蓉同志始终坚持以党员先进性标准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科研和管理领域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深受广大师生的赞誉和好评,较好地发挥了共产党员模范带头和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近三年来,在中层干部年终考核中两次被评为优秀。

邵蓉同志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头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清正廉洁,讲求奉献,任劳任怨,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完成上级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全心全意为全院师生服务,深受群众爱戴。

作为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邵蓉同志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政共同负责制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与党委书记紧密团结、密切配合,充分依靠全体教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学院和学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药事法规”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2008年市场营销、经济学新专业均以高分通过了省教育厅的评估。她充分依托药学优势,结合本学院特点,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成绩斐然。国际医药商学院每年举办一场全国性学术论坛和不定期区域性学术论坛。成功举办了《现代药事管理研究与论坛》,邀请了医药界社会名流参加论坛并作大会报告;在泰州举行的《保障药品安全,和谐医药发展》论坛,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先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邵明立局长、国务院有关部委司局领导等都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或报告等。并成功召开了全国医药类高等院校关于“我国医药经济管理类学科发展现状研讨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20多所医药高等院校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为我国医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开拓了新的思路。

作为一名教师,邵蓉同志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独立担任1门博士生课程,1门硕士生课程和2门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研究生18名,连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她注重学生社会实践锻炼和综合素质培养,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每年都选派一定比例的研究生、本科生到数十家各级各类医药管理部门、医药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从2005年11月起,在其直接关心和悉心指导下,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论坛,吸引了大量校内外研究生参与,扩大了我校研究生会的影响力,有力推动了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她经常牺牲休息时间,为本科生、研究生作讲座,参加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交流,深受学生喜爱。

邵蓉同志主要从事药事管理政策与法规教学与科研,主编参编10余部教材、著作;主持部省级及企业研究课题十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社会活动,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在医药界享有良好的口碑,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邵蓉同志除了在各级各类专业委员会任职以外,还是《亚洲社会药学》杂志助理编辑、《中国药房》常务编委、《中国药事》、《中国药师》、《中国处方药》、《中国现代中药》、《世界临床药物》等十多家杂志编委、《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等职,同时还担任多家医药企业的顾问,积极参与医药管理部门、医药企业、医院等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为社会上各医药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邵蓉同志还非常关心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在她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南京药监局、江宁科学园方山社区的支持下,商学院部分本科学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共同开展的“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系列党日活动,走进社区、走进新街口万达广场,得到了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现代快报等南京各大媒体的积极关注和宣传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

邵蓉同志具有全局观念和奉献精神,坚持按原则办事,团结同事,注重以自身的人品以及对人生的态度去影响、教育学生,取得较显著的工作效果,赢得师生的广泛赞誉。

纪乃旺同志事迹

纪乃旺同志1965年10月出生于江苏淮阴,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1990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现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7月至今在中国药科大学社科部从教,2002年晋升副教授,2006年晋升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社科部副主任兼直属党支部书记、部门工会主席、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等职。多次受派参加有关培训和进修,2005年4-5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赴美国的德育培训,2007年暑假参加教育部在北京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在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等学术团体担任理事等职。

多年来,纪乃旺同志始终坚持以党员先进性标准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地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和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在学校考核中,该同志曾经6次获得优秀,并获得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和其他奖项。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努力追求真学、真信、真教马克思主义理论;近年来,带头认真学习、实践、宣传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自身党性修养,并积极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中的“三进”;日常工作中,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衷心拥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各项决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从课内外、各方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受到学生好评;管理工作中,讲求奉献,任劳任怨,以工作、集体、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模范履行党员义务,认真完成上级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切实为大家服务,受到领导和教师肯定。遵守党的纪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工作中弘扬正气,抵制不良风气,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并重,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社科部营造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良好部风。

2、认真履行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工作以来,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每年均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认真备课授课,教学效果优良,多次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讲课竞赛奖等教学奖项。为了深化教学,重视科研,主持和参与校内外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论著二十余篇(部),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得校内优秀论文一等奖3次,省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1次,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颁发全国优秀畅销书奖1次,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作为教研室主任,严格教研室内部管理,规范教研室教学档案,加强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所负责的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在社科部各教研室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所承担的主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今年被评为校级二类精品课程,在学校根据教育部、教育厅部署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测评中获得的学生满意度评价为四门新课程中最高。

3、认真组织开展教学与行政管理工作。作为分管教学和日常行政管理的社科部副主任,在学校党政正确领导下,与部主任紧密团结、密切配合,充分依靠全体教师,认真组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教学与行政管理工作,为社科部和学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坚持以“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为基本指导思想,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保证各项教学任务的完成;建设制度,强化管理,确保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转;深化改革,注重实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特别是顺利组织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从“98方案”到“05方案”的过渡;周密计划,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本科教学迎评工作;针对学校文科基础薄弱的特点,组织开设了多门文科类选修课,并组织开展专家讲座等其它形式的活动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等工作;成功组织申报了思想政治教育硕士

下载兰红娟事迹介绍 -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兰红娟事迹介绍 -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