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化县桐村镇初中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评比汇报材料
开化县桐村镇初中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评比汇报材料
桐村镇初级中学
开化县桐村镇初级中学(原名开化县桐村公社中心小学,1968年更名为桐村镇初级中学),她座落于桐村镇西南方向的平龙山岗,与江西省玉山县毗邻,地处华白线公路旁,交通极为便利。
逝水流年中,全体教师风雨同行,日夜兼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艰难而又充满激情的发展之路。几十年来,我们始终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始终坚持“示范加特色”和“五个一流”的办学目标,发扬“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奋进创新、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办学精神,始终把争创高质量的一流名校作为奋斗目标,不但重视教学质量,而且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受社会认可,受高一级学校欢迎的基础性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12年的奋斗拼搏,学校政通人和,环境优雅美丽,教学秩序井然,管理规范有序,教师敬业爱生,学生乐学上进,已经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向上”的校风,“勤奋、朴实、和谐、创新”的教风,“勤学、刻苦、求实、奋进”的学风。
学校先后获得“市级先进学校”、“市级文明学校”、“市级卫生达标学校”、“县首批校本教研先进集体”、“县绿色学校”、“县群体师德创优达标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教职工34名,教学班10个,学生540人,有开化县骨干教师2人,县名师1人,校骨干教师6人,各级优质课获得者5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只有教师发展了,才有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我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校比较扎实的校本教研。
1、领导重视、制度落实,确保我校校本教研有效开展
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是学校建立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分管校本教研工作,是学校组织校本教研的具体负责人,教务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整合教务处、学生处、教研组、备课组、总务处的力量,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性。我们非常强调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要求班子成员在教学上做到“五个一”,即“上好一门专业课;每周至少听1—2节课;参加一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蹲点联系一个教研组;至少参与一个课题研究”。这样,班子成员用无声的语言打动教师,用实际行动感化教师,用事实成果信服教师。
同时,我们制订了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制度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为上的目标,推行人性化管理。(1)方案为先导。先后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桐村中学校本教研实施细则》、《桐村中学名师工程试行方案》、《教学质量管理方案》等方案,为校本教研起到导航作用。(2)制度为责。学校靠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让各个部门、各位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先后制定了《办公制度》、《例会制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教研组档案制度》、《教师专业化发展档案制度》等制度。(3)奖赏为利。《桐村中学教师参加教科研奖励办法》、《各类先进奖励办法》、《名师补贴条例》等一系列条例的制定,体现了人本为上的理念,尊重了教师的利益分配,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2、教育科研引领我校的校本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科研是学校工作的发动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但要使科研真正走近和走进教师,需要氛围创设,需要过程等待,需要管理者引领。综观学校科研发展历程,我们践履了三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科研引领第一步,要求教师从学写教学反思性文章做起。自素质教育改革以来,我们就要求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性文章,我们要求教师切忌“假、大、空”,切忌抄袭没有自己影子和思想的他人文章,要求教师诚心诚意反思本职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一起抓,三年下来,绝大多数教师科研意识增强了,科研能力提高了。科研引领第二步,学校于2008年成立教科室,并出台了《桐村中学教师教科研奖励办法》,强化科研的组织保障和科研文化建设。提倡教师读书学习,我们从有限的经费中切出一部分,用于每个教师购买专业理论读物、订购专业杂志,“逼迫”教师读书学习,使教师读书从行政干预、学校介入逐渐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每学期安排每人100元的活动经费,组织各教研组去市外同类学校学习取经;县教研室安排的档次较高的大型活动,我们总是向教研员积极争取参加的名额;县教研室安排到我校的全市教研活动,虽然需要克服组织、接待等困难,我校总是大力支持。另外还承担了开化县教研室组织的开化县内省示范初中数学教研组长会,开化县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两次开化县高级教师带徒活动(数学、英语),开化县中学数学高级研修班研修活动,邀请严生明、占全德等特级教师、名教师来校上课、讲学。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大量的经费,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经费支出值得,是真正地把钱化在刀口上。同时学校积极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投入资金与《现代教育报》、《教育科研》等有关报刊联姻,帮助教师发表科研文章,让教师尝试成功,促使教师从科研被动型向科研自觉型转变。科研引领第三步,开展课题研究,以学校核心课题为龙头,鼓励教师以学科研究为主线,向个人课题要质量。《研究型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探索与研究》两个课题于2001年、2002年相继在开化县立项,并分别在04年05年顺利结题,且都获了奖。开化县新课程实验重点研究项目《初中青年教师群体专业成长途径的研究》的研究,至今仍在实验之中。特别是《研究型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总课题的开展,促使每个教研组自觉承担相应子课题,从学校领导到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大家分工协作、齐头并进,许多教师既是课题研究者,又是被研究的对象,他们不但为理论研究提供科研素材,又用习得的理论指导和推动教学实践,教学科研相得益彰。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5年短短五年间,我校教师在县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和获奖的论文达105篇。
校本科研也有力地推进了教研组建设。以数学组7位教师为例,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有两位教师被评为开化县骨干教师,一位教师获开化县优质课二等奖,一位教师评上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数学组被评为开化县规范教研组。语文、社会两个教研组更是被评为开化县示范教研组。
3、扎实开展我校校本教研的“123工程”
“1”是指校本教研有一个基本模式——以“课例”为载体。各教研组每学期必须推出两个公开课例,且符合以下要求:
a.要具有“示范性”或“探讨性”。
b.要有理论支撑,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c.要有主题,要充分发掘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d.要遵照程序:确定主题----个体(或集体)备课----交互说课----上课评课----反思修正----达成共识(观点)----组内推广----建立档案
e.公开课例包括“集体备课—公开上课—公开说课—撰写教学总结”等环节。(1)集体备课。教师除了领会课改精神,深入钻研教材,制订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外,还要充分借助新课程学科指导小组和其他同行的力量,共同备好研修课,经指导小组确定后,教案方能写进《课堂教学报告表》,最后,必须经组长审核签字;(2)公开上课。要求研修课教师必须面向新课程指导小组和校内同科教师进行公开教学,听课人员一般还要求有一名校外业务专家,同时,听课人员必须记好听课笔记;(3)公开说课。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后,说课内容写进《课堂教学报告表》;(4)公开评课,要求新课程指导小组成员及其他听课教师本着友善的态度,本着帮助教师成长的目的,由衷地肯定成功的环节,诚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意见,填写在听课记录表上,并签上自己的姓名。(5)撰写教学总结。要求研修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评课情况对本节研修课进行教学反思,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评课人员的建议,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写进《课堂教学报告表》,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再次实践。
“2”是指以“名师工程”和“中高级职称评审”为依托,搭设平台,创造条件,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学校制定了《桐村中学“8282”工程配套细则》,出台了《桐村中学学科骨干教师培养方案》,从制度上保证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为优秀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给骨干教师进修提供经费保障。同时我们也要求骨干教师、名师、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校本研修过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而且做好“传、帮、带”工作,积极参与“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的研究和指导,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使他们自己的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今天,周孟波、周波儿、胡盛雅、应静辉、金晓芬等几位青年教师已崭露头角,有的获奖开化县优质课,有的已经成为开化县名师跨区带徒学员。学校众多教师还能积极为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开设高质量的公开课,且好评如潮。
我们鼓励符合中学中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的教师积极参加评审,评审前我们邀请有经验的教师从填表、评课、说课到考试进行详细的辅导,并且对评课、说课环节进行预演,受邀的教师既是评委,又是学习者,此举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为此,历年来,我校在中高级职称评审中都保持了较高的通过率。
“3”是指《教研组档案制度》、《教师专业化发展档案制度》、《新课程评价制度》(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和学生评教)三个制度。
学校对开展的校本教研和其他培训活动以及教师参加该类活动的各种资料都做好档案工作,将教师课程理念、教学观、学生观方面的认识和变化、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作为教师成长过程的资料积累。学校还积极在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方面做文章,对教师的评价不仅限于学校教学行政部门的评价,更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2000年开始实施了“学生评价教师”制度,有力地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学期期中检查后,校长室统一指挥,教务处具体负责,组织学生对全校课任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安排、教学效果、语言表达、板书、教态、作业量、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进行评价,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场合反馈给任课教师,达到双赢的目的。通过学生评价教师活动,每个教师都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让教师自觉改进提高,从而更好地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几年来,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成效显著,我校的教研工作已由行政行为转变为学术行为,一种良好的研修文化已悄然形成。升学考中,学生平均分、合格率连续两年获全市第一,学生在省、市各级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获奖人次位居全县同类初中前茅,学校被评为开化县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被开化县教研室推荐为“轻负担,高质量”先进学校,参加县经验交流研讨会。
各位领导、专家,在去年我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学校今后一段时间的总体发展目标:在重点高中升学率、全体毕业生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和正确把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正确处理好传授基础知识与发展学生能力的关系,寻求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平衡点;适当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和作业量,让更多学生有更多自主思考的时间和个性发展的空间,重视培养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素质蛮好,质量蛮高,负担蛮轻)面对这样的发展目标,面对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过热的择校,择师,择班),面对中考这根指挥棒,我们感觉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相信在上级教育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我们将以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来做好校本教研工作,特别是在校本教研的系列化、主题化、课题化上下功夫,力争办出特色。最后,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申报汇报材料
一、领导重视,创造条件,开辟资源是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保障
我们学校行政一班人,十分重视校本研修工作,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认为这是办好学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定期研究校本研修工作,建立校本研修的保障机制。
1、提高认识——树立校本研修的理念。面对当前教育,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校本研修是学校的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是以学校为研修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研修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既是一种并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学校成立由专职副校长、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组成的校本研修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制订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2、创造条件——做到四落实
经费落实。学校制订了财务支出有关制度和校本研修有关奖励制度。学校对教师全员培训、教师学历培训、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取经等必要的经费支出给予保证。XX年年11.01万元,2010年15.35万元。
师资落实。校本研修师资在校内依靠如下人员:学校有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34人,余姚市教坛新秀3人。精心挑选好各学科教研组长、级段学科组长、级段骨干班主任等。在校外主要依靠市教师进修学校、市教研室、并与宁波东恩中学等单位挂钩,充实师训师资。
书籍落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教师学习的需要,学校订有34种教育期刊,19种报纸,并每年给每个教师人手订阅一份杂志和购买二本专著。学校还专门购置了一批教育专著书供教师借阅。
设备落实。学校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校园网等设备齐全,网络畅通,运行环境良好。
3、开发资源——运行多渠道
上级资源 全员培训选用省、市组编的教师全员培训基本教材。07、10年学校开展的《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指南》。
师资资源 校内以高级教师、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任课组长等为培训辅导员,效果较好。另外用外聘教师来充实培训师资队伍。
网络资源 能充分利用“浙江教师研修网”、“宁波教师教育网”、“教育在线”等网络资源,建立以学科为单位的区域性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和讨论。
资料积累 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教学年级组长等学校教学骨干教师,均建有学科教学数据库,内有新课标学习资料、备课资料、教学课件、试卷练习题库、教学经典案例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
自编教材 积极开发教师教育校本课程,有自编校本研修教材。学校编有《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班主任全员培训讲义》等,作为学校中教师政治业务培训教材。
外部引入 学校与余姚市教研室、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宁波教育学院余姚学院)、宁波东恩中学等机构和学校保持联系,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开辟“梁中讲堂”邀请外单位的教育教学专家,分专题来校讲座。
二、制定计划制度,加强总结考核,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1、制定计划——启动校本研修工作
学校制有教师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不断提出阶段性实施意见和改进措施。学校每学年制定校本研修的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实施。对各项专题内容,又制定专项计划来开展各项工作。如2010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指导意见,2010学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十个一”活动方案等。
2、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
在阶段性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做法,完善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如每学年有师训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个专项内容又有计划和总结。XX年年、2010年的主要专题有《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言语表达》等都有单项计划和总结。
3、形成制度——把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
在校本研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把习惯的做法,行之有效的措施总结出来形成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几年来我校形成的校本研修制度有:青年教师综合考评量表、教师师德考核互评表、梁辉中学年级组考核表、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学质量评估及奖励办法、校级先进奖励办法、集体备课要求、梁辉中学教学工作常规、梁辉中学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分细则、梁辉中学晋升一级教师量化评审方案等。
4、民主参与——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每个青年教师都制定自我成长计划及教学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自我奋斗目标,争取3-5年内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
5、保证时间——使校本研修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隔周一次师德政治学习,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内容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按计划布置教师个人自学内容。读专著内容有:《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教师需要什么》、《强化爱与责任,彰显师德辉》等。保证平均每周1小时以上。
6、记录过程——使校本研修工作留有痕迹
校本研修的每次活动过程有记录,人员出勤有点录,必要时拍照留念,完成后有小结和报道。如教研组工作记录册、教师成长记录册都能按要求记好,“梁中讲堂”请专家来校为教师讲座、《教师言语表达》理论考试都能拍照存档。
7、加强考核——是开展校本研修的推动力07、08学年教师全员培训《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都按上级要求精心组织,抓住辅导、讲座、自学、作业、考试等培训环节,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参训率100%。在班主任培训中,采用论坛评优、征文评奖等措施,推动了培训工用的扎实开展。
8、完善档案——反映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档案工作有:学分记入,培训工作资料等,能分类装订成册。每学年装订一次,内容有:整体师训工作档案、学分管理档案(包括学分粘贴到教师个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一人一档)等。
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各线做好归档工作,以全面反映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三、落实内容,确定形式,认真实施校本研修工作
1、内容广泛丰富
全员培训内容 07、08学年主要有《新课程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等。
自主培训内容 有“六个一”活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二年来,校本研修内容丰富,效果显著。
师德培训内容 根据上级要求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寒暑假对教师的政治学习都作出安排。学校还编制校本教材《梁辉中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每学期一本),安排理论学习时间,扎实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
读教育专著活动 在教师中开展读教育专著活动,平时建立教师学习用书借阅制度,要求每个教师每学年读二本教育专著,同时开展读书心得写作和演讲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水平。
新课标新课程内容 对新课程教学采取集体备课,级段任课组长引领,定期开展小组研讨,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由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备课组长带头,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建立学科课件教学库、试题练习库、备课资料库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
教育科研内容 学校成立教科室,结合教学科研课题的开展,进行教育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2、形式多样活泼
案例研讨、写反思文章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能运用案例进行研讨,写案例文章,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文章,三年来在余姚市级以上获奖6人次。在班主任培训中开展班主任工作论坛活动;在青年教师培训中,于2010年4月举行了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主题论坛活动。,通过论坛形式开展交流活动,促进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 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采用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听课评课,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教学会诊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其中两年来,就派教师去东恩中学参加异校教研活动8次,计40余人次。每学期举行校内教研活动各学科7-8次、街道教研活动1-2次、余姚市级教研活动1-2次。教师参与面达100%。
“师徒结对”活动 实行导师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分配来我校的新教师,学校都安排师徒结对。近几年校内师徒结对有:黄佳娜与吴伟龙、黄芬芳与方燕莉、王琪与徐一新等。校外结对教师有黄陆亚与鲁国权、陈雪梅与周建波、吴钏与江益新、龚文君与叶潮等;2010年余姚市第二届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跨校带徒活动中又有五位教师结成对子(黄芬芳与邵利群、楼秋林与苏可儿、翁燕飞与邬代红、吴钏与江益新、黄佳娜与马颂行)。黄芬芳老师还与宁波东恩中学毛静娣老师结成对子。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黄佳娜、黄芬芳老师荣获余姚市青年教师比武一等奖。
教育科研活动 课题《“自主规划,同伴互助"式青年教师成长模式的探索》在宁波市立项,目前正在实行中。此课题学校成立课题组,由学校教学骨干与10多位青年教师共同参与。
专家引领,开
第三篇: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申报汇报材料
一、领导重视,创造条件,开辟资源是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保障 我们学校行政一班人,十分重视校本研修工作,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认为这是办好学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定期研究校本研修工作,建立校本研修的保障机制。
1、提高认识——树立校本研修的理念。面对当前教育,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校本研修是学校的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是以学校为研修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研修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既是一种并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学校成立由专职副校长、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组成的校本研修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制订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2、创造条件——做到四落实 经费落实。学校制订了财务支出有关制度和校本研修有关奖励制度。学校对教师全员培训、教师学历培训、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取经等必要的经费支出给予保证。XX年年11.01万元,2010年15.35万元。师资落实。校本研修师资在校内依靠如下人员:学校有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34人,余姚市教坛新秀3人。精心挑选好各学科教研组长、级段学科组长、级段骨干班主任等。在校外主要依靠市教师进修学校、市教研室、并与宁波东恩中学等单位挂钩,充实师训师资。书籍落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教师学习的需要,学校订有34种教育期刊,19种报纸,并每年给每个教师人手订阅一份杂志和购买二本专著。学校还专门购置了一批教育专著书供教师借阅。设备落实。学校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校园网等设备齐全,网络畅通,运行环境良好。
3、开发资源——运行多渠道 上级资源 全员培训选用省、市组编的教师全员培训基本教材。07、10年学校开展的《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指南》。师资资源 校内以高级教师、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任课组长等为培训辅导员,效果较好。另外用外聘教师来充实培训师资队伍。网络资源 能充分利用“浙江教师研修网”、“宁波教师教育网”、“教育在线”等网络资源,建立以学科为单位的区域性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和讨论。资料积累 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教学年级组长等学校教学骨干教师,均建有学科教学数据库,内有新课标学习资料、备课资料、教学课件、试卷练习题库、教学经典案例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自编教材 积极开发教师教育校本课程,有自编校本研修教材。学校编有《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班主任全员培训讲义》等,作为学校中教师政治业务培训教材。外部引入 学校与余姚市教研室、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宁波教育学院余姚学院)、宁波东恩中学等机构和学校保持联系,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开辟“梁中讲堂”邀请外单位的教育教学专家,分专题来校讲座。
二、制定计划制度,加强总结考核,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1、制定计划——启动校本研修工作 学校制有教师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不断提出阶段性实施意见和改进措施。学校每学年制定校本研修的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实施。对各项专题内容,又制定专项计划来开展各项工作。如2010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指导意见,2010学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十个一”活动方案等。
2、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 在阶段性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做法,完善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如每学年有师训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个专项内容又有计划和总结。XX年年、2010年的主要专题有《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言语表达》等都有单项计划和总结。
3、形成制度——把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 在校本研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把习惯的做法,行之有效的措施总结出来形成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几年来我校形成的校本研修制度有:青年教师综合考评量表、教师师德考核互评表、梁辉中学年级组考核表、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学质量评估及奖励办法、校级先进奖励办法、集体备课要求、梁辉中学教学工作常规、梁辉中学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分细则、梁辉中学晋升一级教师量化评审方案等。
4、民主参与——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每个青年教师都制定自我成长计划及教学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自我奋斗目标,争取3-5年内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
5、保证时间——使校本研修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隔周一次师德政治学习,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内容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按计划布置教师个人自学内容。读专著内容有:《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教师需要什么》、《强化爱与责任,彰显师德辉》等。保证平均每周1小时以上。
6、记录过程——使校本研修工作留有痕迹 校本研修的每次活动过程有记录,人员出勤有点录,必要时拍照留念,完成后有小结和报道。如教研组工作记录册、教师成长记录册都能按要求记好,“梁中讲堂”请专家来校为教师讲座、《教师言语表达》理论考试都能拍照存档。
7、加强考核——是开展校本研修的推动力07、08学年教师全员培训《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都按上级要求精心组织,抓住辅导、讲座、自学、作业、考试等培训环节,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参训率100%。在班主任培训中,采用论坛评优、征文评奖等措施,推动了培训工用的扎实开展。
8、完善档案——反映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档案工作有:学分记入,培训工作资料等,能分类装订成册。每学年装订一次,内容有:整体师训工作档案、学分管理档案(包括学分粘贴到教师个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一人一档)等。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各线做好归档工作,以全面反映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第四篇:德阳市校本研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定稿)
“德阳市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天河小学)
校本研修“一二三四五” 和雅教师幸福职业路
我校成立于2006年金秋,是应绵竹市教育资源整合而成立的一所城乡结合小学。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保障。因此,我校建校至今,始终如一把“立足校本研修
追求和雅幸福职业”作为打造教师职业素养、确保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石。
以“和而不同 各雅其雅”为核心办学理念的的天河小学,矢志不渝的把“和雅教师、和雅团队、和雅课堂、和雅教研”的打造作为校本研修的主要项目,并围绕这些项目在研修内容、研修组织、研修形式、研修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创新,现已经基本形成一条“天河土壤、和雅特色”的校本研修之路。其核心内容是校本研修“一二三四五”,其中的“一”是指一个愿景:“关注每个天河人的生命成长、打造幸福的职业生活”;“二”是指“两个专题”,其一是打造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其二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三个坚持”是指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坚持专家引领、坚持团队互助、坚持个人反思;“四”是过去四年校本研修年年有侧重;“五”是指学校五个部门统筹安排、协调开展。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围绕“一个愿景”,修炼幸福之师
“关注每个天河人的生命成长、追求幸福的职业生活。”这是天河小学的教师培训理念,也是学校2009——2014校本研修五年规划的一种愿景。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该是包括自己心情、兴趣、爱好等个体全方面的一个发展,所以学校的校本培训也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只要是对教师生命成长有用的,对教师身心健康有利的,校本培训都应该去关注与实施。天河小学在在校本研修中始终围绕这一理念开展工作。其中,“天河教师社团活动”无疑是凝聚人心、淬炼幸福最温暖幸福的一站。
“和雅登山队”每周相约周六,攀麓堂山、登跑马岭,戏山泉,采野花,其乐无穷;其他诸如“书法沙龙”“太极社团”“健美操队”“教职工球类协会”活
动时间为每周二下午5:00—8:00,学校还为会员们提供美味营养的晚餐。
各雅其雅的天河教工民间社团,有益身心,也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让生命多姿多彩,不仅是本校老师最爱,同时还吸引了很多家属、亲属参与。
这些活动,“和而不同,各雅其雅”,还原了一个个本色的教师,满足了他们精神成长的需要,也无形中使天河小学的和雅之师更具亲和力和凝聚力;大家由衷地感受到职业生活的幸福。
二、关注“两个主题”,培养协作之师
一支战斗力极强的的教师队伍,自身专业素养与团队意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天河小学在近几年的校本研修过程之中,着力于教师团队意识的培养与专业素养的提升。这将是一只“身正学高 德才兼备”的教师团队,一支心存幸福、阳光平和的教师队伍,一支谈吐文明、举止高雅的教师队伍,一支以爱育爱、术有专攻的教师队伍;学校的未来的发展最终取决于这支教师队伍的成长。
优秀团队创评
这样的团队有时以年级组存在、有时以学科部存在、有时以办公室存在、有时以工会小组存在。不管以哪种存在方式,我们都始终贯彻团队进取理念,以团队发展为首要任务。每年都开展各式各样的团队创评活动。如:和雅年级、和雅办公室、和雅学科部的争创与评选,和雅管理团队的打造(几年的拓展培训)、和雅社团的稳步发展。通过几年的打造,现在学校教师之间的团队意识日益增强,战斗力越来越强,可以说做到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境界。
校本开发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还针对“文化绵竹”丰厚的本土资源,以学校形象娃娃“天天”为教材主角,组织不同的教师团队开发了一批校本教材,如数学组的《天天数学》、体育组的《天天爱体育》、安全办公室的《天天平安》、红十字办公室的《红十字伴我行》等绘本„„通过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发展,实现地方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和雅”,提升教师专业品质,服务孩子终身发展。
班主任团队 学校非常重视班主任及副班主任这一团队的打造,通过开展优秀班主任与青年教师班主任结对子、专项送培活动、班主任经验介绍会、外出拓展培训等活动增强班主任团队意识,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与素养。
教研团队
天河小学每一年都要组织大量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如教研活动中的常规教研活动、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结对子活动、本部与分校的结对子活动、上级安排的赛课活动、“专题研修活动”、“专家引领教研活动”,在这些活动
中,教研团队发挥着巨大作用。参加赛课的老师,上公开课、交流课、示范课的老师,作专题发言的老师都拥有自己的磨课团队,磨课团队与执教者对课堂、学生、文本反复研讨,共同提升。
在上一学年,我校所有骨干教师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磨课、研课活动,大多数老师都参加各项磨课活动。有8名骨干教师承担了市级教研或献课活动,四十余人次在县级及以上承担了公开课或是讲座;全年共举办省级以上的活动3次,县级以上的教研活动15次。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其中,收获很大。极大地历练了学校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三、落实“三个”坚持,打造专业之师
我们在平时的校本研修工作之中,提倡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保持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同伴互助),并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专业引领)。三者的整合,构成教师“专业成长”中心内容。
(一)坚持专家引领
“天河讲坛 ” 在专家引领方面,主要以“天河讲坛”为平台,邀请各级各类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把他们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卓越的研究成果、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与我校老师分享,使我校老师享受一场又一场的精神大餐。
绵竹市教师培训中心周尚富主任带来的《准备着:开创教育美好的明天——《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点亮你的佛光》、《平等的芬兰教育》、《浅说谦卦》多视角让我们触摸到了生命的本源、教育的本真,感受到作为教育人的幸福;罗大文主任的《社会事件的教育担当》让老师们认识到作为一个教育人,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台湾儿福联盟周蓉主任《生命影响生命》让老师们进一步感知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北京师范大学锁朋老师与她的讲座《在和雅氛围中快乐工作》从心理角度解读和雅氛围里的天河人应该怎样快乐的工作;绵竹市书画家丁小虎先生《我写<和雅颂>》从艺术、人生的角度诠释了个体存在于社会的幸福;教师培训中心何剑青老师的《意趣生雅》、洪军老师《九种性格》、董萍老师《普通话的魅力》、邓昌军老师《润泽生命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境界》„„这些清新、别致、意义深远的讲座把老师们领向各个领域,拓展了人生的宽度。
“天河讲坛”从2009年下半年开讲,到现在已近四个年头,每学期学校都要制定详尽计划,落实主讲人,到现在已举行近六十余场讲座。“天河讲坛”不仅仅只是专家的讲坛,在专家的引领下,我校各个部门、各学科的佼佼者,优秀
团队,热爱生活的老师,关爱学校、关心孩子的家长陆续登临“天河讲坛”主讲;所有的教师既是“天河讲坛”的忠实听众,又是优秀的主讲者。我们认为这一校本培训模式,既有专家引领,又有同伴互动、还有教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大家交流;不仅解决了教师队伍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教师生活中的心灵困惑,专业发展中的业务迷雾、职业中的倦怠情感,体现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实现了专业、精神双引领。
名师工作站
加强与名师、名校的交流,弥补教师专业发展的短板是专家引领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整体提升。
2010年4月19日,心系“灾区”教育,满怀爱心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及其工作室一行来到我校,倾情爱心献课。学校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与黄爱华团队真诚沟通,最后“特级教师黄爱华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站”喜落天河小学。我们倍感这一机缘来之不易,我们保持和黄老师的联系,利用网络请他指导我们。2011年9月18日黄爱华及其工作室再度把教育教学的前沿思想、智慧课堂带到了绵竹,走进了天河小学。充满趣味、洋溢着生活味、浓浓数学味的智慧课堂,朴实精彩的讲座,诸如:“快节奏加慢镜头”;“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这些前瞻性、操作性极强的建议,令老师们受益匪浅。2012年5月我校工作站应“黄爱华工作室”邀请,部分老师到深圳参加他们的“以大问题为导向”、“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的“辩课进校园”专题活动。
“特级教师黄爱华数学教学与研究天河小学工作站”自成立,共有十余人的课堂得到黄老师的亲自指导,十六名工作站成员均承担过县级以上教研任务,效果非常好。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工作站的老师教育教学技能得到提升,其他老师也受益匪浅。
名校交流 同时学校还非常荣幸地与全国知名小学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全国红十字模范学校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以及江苏省泰州师范附属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常年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如: 1、2008年年底学校与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结对后到2012年年底,一共开展了6次教学交流活动。南京3次、天河3次,双方受益匪浅; 2、2011年4月6日,泰州师专附小赴四川绵竹天河小学教学交流访问,两校老师共上了9节研究课,分别展示了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 3、2011年10月18日——20日天河小学王琴、李琴、黎孝江等5位老师前往泰州进行语文课的教学交流,王琴校长作“和雅为魂,励精图治”的报告。4、2012年10月26日,天河小学一行7人在江苏省红十字领导的带领下,到南京市、南通市、扬州市各地红十字模范学校参观学习;
5、2013年4月16日,天河小学8位教师来到江苏南京,观摩由长江路小学承办的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6、2013年5月16日,应学校结对学校江苏省泰州市智堡实学校的邀请,天河小学8位老师在王琴校长的带领下参加“泰州智堡实验学校——天河小学”友好交流活动。教学交流中,分别由智堡实验学校提供书法写字课、音乐课各一节,天河小学提供写字课、体育课、心理拓展课各一节。同时,两校还进行了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交流。
„„
在多渠道、多层面的交流活动中,我们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大家教学相长,取长补短,不仅加深了学校间的友谊,而且进一步提升双方的办学软实力。
“辩课进校园”
2012年12月18日,《小学数学教师》“辩课进校园”首次走进西部,来到绵竹市天河小学。主题为“以大问题为导向
优化„以学定教‟”。活动中南京、深圳两位青年专家型教师关注课堂的“话语系统”的建立,关注课堂对话,给我们做了良好的示范效益。《小学数学教师》的资深编辑陈洪杰做了《辩课的“情”与“理”》的精彩发言。参加这些活动的老师沐浴在“以生为本”的课堂环境之中,为他们精湛的教育技能所折服,更感受到这些先进的教育方法丰富的生命力。我们也已经开始尝试在三—五年级部分班级推行这样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课堂模式,让“和雅”课堂更加“以生为本”,到现在成效斐然。
(二)坚持同伴互助
“5113”研修模式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以前的教研活动基本上是“一人讲、众人听”的模式。听后的评课,几乎是“散打式”的随意评课,泛泛而谈的说几句恭维话,当然也不乏“沉默是金”者,教者、听者个个如匆匆过客走走过场,收获很小。基于此,我们借鉴绵竹市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罗大文老师撰写的《有效教学实践与改进策略》、四川省教师培训中心王大伟教授所著《校本研修面对面》,结合绵竹市师培中心提出的“三课”研究,积极探索,锐意改革研修形式,提炼总结出了“5113”课堂教学校本研修模式。简介如下:
1、学校教研组的划分
成立语文、数学、英语、艺体、社科五个学科部。其中语文、数学部以年级为单位。其余以学科部为单位。
2、教研活动的参与形式
语数学科:年级组为教研活动的承办单位,实施分段参与的原则; 英语、艺体、社科以学科部为教研活动的承办单位,各学科部全员参与的原则。
3、“5113”教研组的含义和分工
5——五个教师组成一个教研团队(学校每个年级都是5个班); 1——一人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一般由语数备课组长或英语、艺体、社科部长担任);
1——一人为教研活动的授课老师(为教研活动提供课堂现场,展示研究成果);
3——三位老师为课堂教学的评价者(一人从理论层面进行评课;一人从教师教的层面评课;一人从学生学的层面评课)。
这样以来,5个教师都是教研活动的主体,谁也不能置身事外,确保了教研活动的参与面。同时,每个教师都有相对不同的教研任务,“和而不同,各雅其雅”,有合作、有分工。谁也不能代替谁,就能确保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教研流程:
选题:教研团队根据教学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或针对想要突破探索的问题确定教研主题。选题要坚持小、实、新的原则。
定课:以选定的课为载体,在教研过程中解决问题或展示研究成果 试讲:针对所选课题进行至少2次的试验性试讲,在试讲中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尝试解决问题。
展示: 以所选的课为载体,在年级段或全校进行展示。
评课:从不同的层面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研究成果。(以评价指标为蓝本,可以增加)
成果小结:总结出本次教研主题的阶段成果,并提出运用设想。
5、具体的展示程序:
①主持人介绍课题及产生背景;
②执教老师上课; ③执教老师说课; ④执教老师进行课后反思;
⑤一名组员就本堂课的理论层面评课; ⑥一名组员就教师教的层面进行评课; ⑦一名组员就学生学的层面进行评课; ⑧参加教研活动的其他教师结合课题散点点评; ⑨主持人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及运用思考; ⑩教研活动结束,组织老师负责收集相关资料。
例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学习数学中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差,我们就选择了四年级上册画高来研究(这是学生使用尺规作图的起始点)。确定这一主题为《智慧在学生的操作中生成》,五个老师反复对《课标》、教材、学生进行分析,多次试讲,最终形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同伴之间互通有无。像这样的专题研究已研究了近十个,在整个过程中,团队反复研修与反思,效果非常好。
在研修活动中,5个老师就像一个拳头,手指打开,各有分工、手指并拢,合作后的主题成果就可以完整呈现.每个老师都觉得有事做、每件事都有人做,每个老师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研究的方向永远围绕在主持人的中心议题下,不会偏离航道。这正是我们学校“和而不同、各雅其雅”教育宏观理念的生动诠释。
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学校骨干教师多这一资源,开展骨干教师、名师、经验丰富教师与青年教师、新进教师、分校教师结对子活动,以此推动教师整体发展。
(三)坚持个人反思
1、假期读书工程
“与人待以君子礼,为和;与己养以诗书心,为雅。”是我校教师自我修炼的素养之一。学校启动“假期读书工程”,一起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积淀教育人的心路和智慧;共同咀嚼姜戎的“旷世奇书”——《狼图腾》;还有《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抱怨的世界》《我们的荆轲》《大声的自由》等,用淡淡的书香打开我们心灵的枷锁,清理我们被尘世蒙垢的心灵。并通过学校QQ群和学校网站的教师博客,交流读书心得且评奖表彰。
2、骨干教师成长反思
对于骨干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学校非常落实。我们
自己设计装帧了精美的《天河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记录》:要求每月撰写1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与对子教师互听一节课,撰写一篇文章登载在校园网教师博客内、每期与一名新进教师或青年教师、置换教师、分校教师结成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成长,每期参与研磨或自上一节校级以上的公开课,每期至少订阅一种教学杂志,向学校提供一条自己的建议,安排参与至少一项以上的科研工作,每月五号准时对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履职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好察导记录,每期完向全校老师公示,收集老师对骨干教师履职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各种形式向骨干教师转达。由于措施得力、落实到位,骨干教师履职情况优秀,并且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3、编撰研修专辑
在专家引领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教师的行动、教师的反思,并集集成书,全校表彰宣传。如2008年有《感动天河》;2009年有《天河通海 和雅育才》;2010年有《天河小学》;2011年有《锻造卓越管理团队—教师拓展培训专刊》《铭记2011—感谢有您》;2012年暑期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后把教师心得、习作、经验汇集成《暑期教师培训专刊》;在与黄爱华工作室交流过程中,我们编写了《走近智慧课堂》(十来篇文章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师》这本核心期刊上);在承办《小学数学教师》“辩课进校园”活动后,我们提出了研究“数学课堂对话”这一小课题,在网站上开展了《追寻有效教学 落实“和雅”课堂》的专题探讨;在“5113”研修模式得到专家的肯定后,编撰了《天河小学校本研修专辑》(《绵竹教育培训与研究》,2012年第7期完整刊发以宣传推广)„„今年,学校把行政领导、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编成小组,开展实实在在的推门听课活动,检查、学习“生本课堂”;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运用“5113”校本研修模式,辐射、引导广大教师实施“生本课堂”。
4、网站互动交流
学校网站是展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成长之路的又一重要平台。在平时我们要求教师每月撰写一篇原创文章、每期撰写一篇相关专业的教师论文、随笔、故事散记等发表于网站上“教师博客”内。“教学园地”“书海拾遗”“网上资源库”成了点击率相当高的栏目,大家在这里分享经验,交流方法,积累充电。通过这种正能量传递方式,不觉中抵消了“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在行动、研究和思考中,把沉睡在教师心中的关于教育的美好梦想和激情激发出来。
学校还要求每个一线教师都要进行第二次备课,撰写随堂教学反思和故事,教导处每月督察。也因为此,我校教师反思能力、文章的撰写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每一年我们教校教师参加各级文章评选获奖或是发表都在120篇以上。
如果说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那么同伴互助,则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则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在长期的对专业成长执着探索中,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中,我们做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品质的大幅度提升。
四、贯彻“四个”侧重,历练和雅之师
在过去的四年校本研修的过程中,针对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每年有一项侧重的培训或研究内容。
2009 心灵抚慰
为让广大教师能迅速的从震后的阴影中走出来。我们安排了近50位班主任参加嘉里集团的心灵辅导培训,30余位骨干教师参加的各项培训,还成立了天河小学心理辅导室,不定时的开展心理辅导。通过一年的各种辅导,所有的老师都能以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心理教育也走在绵竹市的前列,2012年全省的心理教育现场会在我校顺利召开。
2010
均衡发展
我校有一本部一分部一幼儿园,2010年,借绵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我校确立了“全面融合、联袂发展”的发展格局。在外部投入资源的均衡和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均一致推进:两个校区和雅理念统一实行,和雅环境文化同步推进,和雅教育教学活动统一开展,实现人、财、事、物高度均衡。学校得益于华师京城和绵竹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率先实现了两个校区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整体安装和“班班通工程”,走在全国数字化教育前沿。通过电子录播系统本部、分校异地同时互动上课,真正实现了和雅师资统一调配、资源共享的水乳交融,是绵竹均衡教育的成功典范。与此同步,学校从各个层面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培训,让每个上课教师都能顺畅使用这些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目前,学校两个校区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数字化示范学校”。
2011 团队建设
与郫县阿克斯培训中心结成友好对子,利用暑假组织学校的管理团队、班主任团队参加拓展培训。两个假期中,我校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开展了3次野外拓展培训,每次主题特色鲜明——“激发能量 同心同行”、“炫动夏日激情 感动你我同行”、“感悟责任 携手同行”;活动丰富多彩:紧急救援、火线穿越、孤岛求生、野外露营、天使行动„„挑战智慧,磨砺意志,升华精神,更点燃了老师们对生活、对团队的热爱,大家的职业幸福感也与日俱增。
我们采用各种方式评选学校的和雅办公室、和雅年级组、和雅社团等。如在教师节的庆典上,全体老师观看了登山队的视频,分享了20多位队员登山的激情与快乐,接着学校为登山社团、教师铜管乐队、体育组等十一个和雅团队隆重颁奖,150多名天河老师收获了十多项温馨幸福的奖项。活动过程中,老师们的才艺展示更是将活动推上了高潮,穿插的抽奖活动也给大家带去了一次又一次意外的小惊喜。
这样的校本研修模式影响深远,不仅凝聚人心,增强团队战斗力,更重要的是触及到了教师内心深处,激励其前进。
2012 课程培训
暑假期间我们邀请了德阳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绵竹市数学教研员对语数教师进行为期三天的课标解读、文本解读的培训。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文方面有冯学敏老师的精彩讲座,有全体老师对课堂转型的微型研究。在冯老师的引领下,大家听写了课文中常见的词语,探讨了词语教学的基本途径,还体验了学生常用的联想写话。最让老师受益的是现场观察作文,老师们接受任务后,任意观察一处景点,挥笔写下“下水作文”,亲身的体验方知学生写作文的难点,精彩的点评让大家学到评讲作文的要旨„„
数学方面的培训共分3个板块,分别是:名师理念分享学习汇报、教材研读培训、学科初步构想。在名师理念分享学习汇报中,老师们一同观看了黄爱华老师、刘文明老师上课及“全国第七站”辩课视频,知晓了这种新的说课评课方式;接着,倾听了赴深圳学习的老师们得学习汇报;绵竹市师培中心数学教研员秦贵茂老师对1-6年级小学教材的四个板块向老师们做了详尽解读;为大家在教学中如何做好与前面知识的衔接,如何向后续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数学组长张建玲老师就新学期数学教研谈了初步构想,并且,分年级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进一步确定了下期课堂改革实验的总体思路和初步实施策略,坚定了课堂改革实验的信心。同时也确定了其他学科专业培训的时间与内容。
2013年,我们又侧重于教师心态与学习力的修炼,侧重于青年教师的培训。成立“青年教师发展委员会”,对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业务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力争在三年之内学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的中流砥柱。2014年,我们将以绵竹市成立“名师工作室”为契机,打造一批德阳市、绵竹市、学校名师。
五、“五部门” 通力配合,实现和雅共进
校本研修,涉及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个体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情感关怀等诸多方面。所以我们学校的校本研修通过“整体谋划、分部实施、部门协作”,拟达到全体教师“和雅共进”。
所谓整体谋划,就是站在学校这一层面对教师教育方式、目标、途径、保障给予思考,分部实施就是按照学校各部门的分工,分部门实施校本培训;部门协作就是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各部门要相互沟通、协调安排、整体推进。这其中涉及的部门就是学校的办公室、教导处、学生处、工会和后勤这五大部门。
学校办公室每年总是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安排“天河讲坛”、“每周一读”、“美文欣赏”、“团队培训”、“团队评选”等活动,开展全员性、学校团队培训,提升所有教师的职业道德、个人修养,增强团队凝聚力。
教导处开展诸如“5113”、“群文阅读”、“计算教学”、“先学后教”、“以大问题为导向”、“每天一反思”、“每月一博文”等各种不同方式的专业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素养提升。
学生处开展“户外拓展”、“自救自护”、“才艺展示”等多样活动增强班主任及副班主任的能力与责任心。
工会成立“民间社团”、创新“宝贝节”(三八、六
一、教师、重阳节)庆祝方式,成立各种教师社团,如:和雅登山队、健美操队、天和太极、书法沙龙„„,各社团坚持经常性活动,让广大教师感受到从教的乐趣,从而提升职业幸福感。
后勤精打细算保障我校每年的校本研修经费都在公用经费的百分之十以上,且大大超过上级规定所占的比例,为校本研修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五大部门通力合作、协调开展让广大教职工在专业成长的同时,感受到了职业的幸福。总结:立足校本,创新研修,提升品质
通过近几年开展校本研修,我校的教师队伍成长迅速,无论是教师管理队伍还是专业队伍都形成了强有力的梯队,步入了良性循环。目前,我校绵竹市级及以上的骨干教师有28人,居绵竹市第一位;在去年绵竹市开展的“三课”竞赛活动中我校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学科获得一等奖,语文学科也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多名学科代表绵竹市在德阳参赛;每年都有100余篇论文、随笔等在各级评选中获奖或是发表;绵竹市校本研修现场会在我校召开,“5113”校本教研模式在全市交流,校本研修工作连续四年获绵竹市级及以上优秀;先后迎
接了德阳市、广汉市校本研修专家来校参观、指导,并作经验交流;学校督导评估近四年中三年进入前五;学校的“名师引领”、“天河讲坛”、“5113”等校本研修模式被许多学校借鉴;“教师社团”活动在全市教育界刮起一道旋风。
在校本研修的探索之路发展之路上,天河人勤于躬耕,不断创新。“研修文化”已日渐为绵竹教育的典范,来自家长和社会的良好口碑,来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更是对我们不懈追求的最大肯定。
当然,我们深知,校本研修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要打造“身正学高 德才兼备”这一教师团队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长期磨砺。基于此,学校向管理者、教师提出了努力目标——《天河小学和雅管理九修炼》、《和雅之师九修炼》,都旨在外修与内省并重,不断锻造骨干力量、管理团队,从而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素养。向着这一教育理想,我们将不断奋进!
绵竹市天河小学
2013年5月21日
第五篇:创建绵阳市校本研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三秀小学创建绵阳市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示范学校
汇 报 材 料
一、领导重视,创造条件,开辟资源是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保障。
我校行政一班人,十分重视校本研修工作,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认为这是办好学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定期研究校本研修工作,建立校本研修的保障机制。
1、提高认识——树立校本研修的理念。面对当前教育,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校本研修是学校的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是以学校为研修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研修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既是一种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组成的校本研修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制订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2、创造条件——做到四落实。
经费落实:学校制订了财务支出有关制度和校本研修有关奖励制度。学校对教师全员培训、教师学历培训、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取经等必要的经费支出给予保证。2011-2012年0.6万元,2012-2013年0.65万元。
师资落实:校本研修师资在校内依靠如下人员:学校有小学高级教师7人,小学一级教师12人,绵阳市骨干教师4人,三台县骨干教师4人。精心挑选好各学科教研组长、级段学科组长、级段骨干班主任等。在校外主要依靠学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等单位挂钩,培训教师。
书籍落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教师学习的需要,学校订有多种教育期刊,2种报纸,并在每年教师节给每个教师购买一本教育专著。学校还专门购置了一批教育专著书供教师借阅。
设备落实:学校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校园网等,设备齐全,网络畅通,运行环境良好。
3、开发资源——运行多渠道。
上级资源:全员培训选用上级组编的教师全员培训基本教材。开展的《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新课标解读2011版》、《梓州教苑》、《师培简报》等。
师资资源:校内以高级教师、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任课组长等为培训辅导员,效果较好。另外用外聘教师来充实培训师资队伍。
网络资源:能充分利用“四川教师研修网”、“绵阳教师教育网”、“三台县教师进修校网站”等网络资源,建立以学科为单位的区域性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和讨论。
资料积累: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教学年级组长等学校教学骨干教师,均建有学科教学数据库,内有新课标学习资料、备课资料、教学课件、试卷练习题库、教学经典案例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1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500M多。
外部引入:学校与县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金石学区等机构和学校保持联系,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请县教师进修校专家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
二、制定计划制度,加强总结考核,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1、制定计划——启动校本研修工作。
学校制有教师五年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不断提出阶段性实施意见和改进措施。学校每学年制定校本研修的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实施。对各项专题内容,又制定专项计划来开展各项工作。如2012秋年三秀小学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方案,2012学年三秀小学教师教育方案、青年教师发展规划等。
2、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
在阶段性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做法,完善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如每学年有师训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个专项内容又有计划和总结。
3、形成制度——把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
在校本研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把习惯的做法,行之有效的措施总结出来形成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几年来我校形成的校本研修制度有:青年教师综合考评量表、教师师德考核互评表、三秀小学年级组考核表、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学质量评估及奖励办法、校级先进奖励办法、集体备课要求、三秀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三秀小学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分细则、三秀小学晋升一级教师量化评审方案等。
4、民主参与——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每个青年教师都制定自我成长计划及教学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自我奋斗目标,争取3-5年内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
5、保证时间——使校本研修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隔周一次师德政治学习,间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内容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按计划布置教师个人自学内容。读专著内容有:《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教师需要什么》、《强化爱与责任,彰显师德辉》等,保证平均每周1小时以上。
6、记录过程——使校本研修工作留有痕迹。
校本研修的每次活动过程有记录,人员出勤有考勤,必要时拍照留念,完成后有小结和通报。如教研组工作记录册、教师成长记录册都能按要求记好,请进修校专家来校为教师讲座、能拍照存档。
7、加强考核——是开展校本研修的推动力。
安排教师逐步参加绵阳市《新课标2011版》培训、《 国培》、《新上岗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班主任培训》等培训,都按上级要求精心组织,抓住辅导、讲座、自学、作业、考试等培训环节,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参训率100%。
8、完善档案——反映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档案工作有: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培训安排表、培训记录、培训总结、成绩对比分析等,分类装订成册。每学年装订一次,内容有:整体师训工作档案、学分管理档案(包括学分粘贴到教师个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一人一档)等。
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各线做好归档工作,以全面反映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三、落实内容,确定形式,认真实施校本研修工作。
1、内容广泛丰富
全员培训内容:主要有《新课程教学评价》、教育发展动态、《梓州教苑》、《教研简报》《师培简报》、《县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等。
自主培训内容:《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新课标解析2011版》、教师基本功。三年来,校本研修内容丰富,效果显著。
师德培训内容:根据上级要求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寒暑假对教师的政治学习都作出安排。学校还编制校本教材《三秀小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每学期一本),安排理论学习时间,扎实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
新课标新课程内容:对新课程教学采取集体备课,级段任课组长引领,定期开展小组研讨,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由学科教研组长带头,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整理和完善各学科的教学音频、视频、PPT、资料库、试题库。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大面积使用网络资源。
2、形式多样,提升效益,彰显特色.总结理论,升华实践:在新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一般理论,并撰写经验论文。三年来,在各级论文大赛中,获省级1人次,市级4人次,县级10余人次、学区20人次。
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 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采用备课、专题研讨、听课评课,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教学交流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其中三年来,就派教师参加异校教研活动8次,计40余人次。每学期初都要开展人人上公开课,供大家研究学习。安排各种课型的研究,对各种课型的要求都做统一的规定,承担学区校本研修活动1-2次,县级教研活动1次。教师参与面达100%。
“师徒结对”活动: 实行帮扶制,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对分配来我校的新教师,学校都安排新老教师结对,开展帮扶活动。近几年校内新老教师结对有:吕海彬与李微、钟慧琼与刘晓清、戴芝辉与尹雅梅、董翔与魏欢等。新老教师的结对帮扶促进了新老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学校的后续发展积蓄了能量。董翔、尹雅梅、谢小慧、贾斌等大批青年老师在学区赛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在校本研修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校本研修是一个无止境的工程,我校将秉着务求实效的思想,继续进行校本研修的探索与实践,争当校本研修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