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时间:2019-05-13 03:4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的致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第一篇: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同志们,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获奖的优秀大学生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向全国2900多万大学生致以亲切的问候。

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我感到非常振奋,特别是刚才看了视频,介绍同学们的事迹,听了主持人对十位同学的访谈和同学代表的发言,确实很受鼓舞、振奋,也很感动。所以,我觉得在同学们身上所展示出的中国当代大学生这种崇高的追求、脚踏实地的努力,确实使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完全可以信赖的一代,是我们祖国可以依靠的一代,有了这样的青年,我们国家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

今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年的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向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三个紧密结合”的希望和要求。5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第1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中,又提出了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群众学习的要求,希望青年学生要努力成为担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总书记的讲话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也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进步指明了方向。

在全国的高校和大学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回信精神的浓厚氛围中,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举办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我觉得有着特别的意义。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青年一代的成长,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和部署。2004年,中央专门下发了16号文件,2005年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去年又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座谈会,李长春同志全程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从这些年的回顾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说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开创了新的局面。

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精神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教育部最新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大学生的党员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从2004年的7.1%上升到去年的11%左右。目前,我们每年发展的大学生党员数量占全国发展党员数量的1/3。

近年来,广大的同学们在国家办好大事喜事、应对急事难事中,用自己的责任、勇敢和担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参与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53000名大学生参加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服务,十多万名学生参与了上海世博会的志愿服务工作,20多万学生参与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

同时,在这里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扶危济贫大学生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在两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分别有9位和3位大学生当选为全国的道德模范,在“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有2位大学生入选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的人物。

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的英雄群体当选为“2009年感动中国集体”,因此,这些事情都表明,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追求,展示出投身实践、奉献社会的火热激情。

今天所表彰的十位大学生,还有一些已经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特别奖的一些同学们和入围的同学们,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追求。

大学生们的优异表现,充分表明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做出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表明了党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也充分表明了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能够经受住重大的考验,也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为同学们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为当代大学生感到骄傲。

我想,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和广大的人民,坚定地相信,当代大学生是充满理想、大有作为、值得信赖、堪当重任的新一代。

同学们、同志们,当前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成为一个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当代大学生真是赶上了一个历史难得的好时代,今年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迫切需要大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党和人民对青年学寄予厚望,时代赋予崇高的使命向青年学生发出了强烈的召唤,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所以,我希望当代的大学生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三个紧密结合”的要求,把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作为你们终身矢志不渝的目标和追求,要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担的栋梁之材。

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立志成才,深入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为国奉献、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地奋斗。

第二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2011年12月28日在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

(2011年12月28日)

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北京,共同出席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首先,我对本次年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央领导同志对此次年会高度重视,长春同志作出重要批示,云山同志为大会发来贺信。长春同志在批示中强调,要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环境,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对新闻媒体发挥更大作用提出了殷切希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更好地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十一五”以来,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先后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教育三个规划纲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我们取得了一批世界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问鼎世界,到“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突破5000米深海大关;从“嫦娥”探月工程捷报频传,到“神八”飞船与“天宫一号”在太空完美对接,我国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一次次令世人惊叹,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我们的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研发人员总数已位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研发经费投入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世界第三。国家新建了一批重大科学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为实现未来更大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

——我们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服务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广州亚运等国家重大活动,还是应对甲型流感等传染病疫情,抗击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科技创新都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这些成就的取得,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智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

1共同努力。正是有了各方面创新力量的汇聚和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激发,创新型国家建设才能不断积淀丰厚的土壤,结出丰硕的果实。在这里,我向所有为之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创新成为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经济复苏之路艰难曲折。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走出危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科技、依靠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进而引发经济结构的升级调整,提供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为此,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提升到战略层面,全球正进入一个创新空前活跃的时代。从国内来看,我国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也要看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越发明显,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科学谋划明年经济工作,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紧跟国际科技和产业发展新动向,准确把握全球需求变动新趋势,加快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使经济发展更多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中央精神,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继续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任务,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攻方向,以科技惠及民生为本质要求,大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和强大支撑。

第一,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整体效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各类创新主体的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需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

活力,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理顺创新主体关系,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努力形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要立足国情,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强化统筹协调,把协同创新贯穿于创新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推动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协同创新,形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合力。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实施和成果应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骨干和引领作用,提高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水平,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要建立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联合攻克技术难关,培养创新人才。

第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服务民生改善。要抓住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点,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技术研发,让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

第三,着力培育大批创新人才,奠定自主创新的坚实人才基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难以实现。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举荐人才、造就人才,真正使有志于献身科学事业、有创新潜质的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发现和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特别要为年轻人施展才干搭建平台。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第四,大力弘扬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创新传统与时代精神,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用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以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要鼓励自由探索,注重诚信治学,提倡学术争鸣,树立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形成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风尚。要广

泛宣传我国科技创新成就,大力褒扬创新先进人物,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自主创新奠定深厚的社会基础。

第五,积极扩大开放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扩大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依靠科技创新增进人类福祉的现实需要。要拓展科技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合作体系,提高统筹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的能力。要围绕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环保、疾病防治、防灾减灾等全球性问题,加强国际联合研究,携手应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要深化政府间科技合作,鼓励和支持我国科技机构和企业“走出去”,加快提高我国在世界科技舞台的地位。

同志们,朋友们:

在国际科技大格局中,我国正在由全面的“追赶者”向部分领域的“同行者”前进,并在某些领域加速向“领跑者”靠近,围绕创新能力的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真正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努力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有力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建立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要加快完善产业、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时代的大潮把科技创新推向了新的高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再过几天,新的一年就要到来,借此机会,谨向全体会议代表,并通过你们向所有关心科技发展、致力自主创新的各界人士致以新年问候和美好祝福!

祝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三篇: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坚定信心 乘势而上 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月6日)

刘延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也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做好今年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去年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下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也是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形势喜人的一年。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重视教育工作达到新的高度。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先后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和六中全会、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教师节等重要讲话中,就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发展学前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国务院还召开了纲要贯彻落实座谈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部署会等专题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这些都为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支持。

一年来,教育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作出新的贡献。教育系统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突出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和职业对接,使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结合更加紧密;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学科22个、专业133个;调整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增至39种,招生人数占硕士招生总数的32%。去年,高校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的数量占总数的68.9%。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大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力度,有94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等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7所高校;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北京等15个省(市)面向中西部8省(区)扩大招生15万人,使8省(区)高考录取率比2009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去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7.8%,连续9年保持在70%以上。教育系统20多年保持和谐稳定局面,为社会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来,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不动摇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德育为先的要求,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和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启动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工作,着力构建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体系。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进师生解难题、办实事,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引导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育人。广大师生在建党90周年、深圳大运会等大事喜事和抗震救灾等急事难事中,在维护社会和谐中,充分展现出良好素质和精神风貌,得到社会的赞扬和肯定。

一年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取得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各地党委、政府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一些领导同志还深入学校蹲点、调研或作报告。各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了推进纲要实施的部门协调、任务分解、专家咨询、督促检查等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了涉及教育改革、发展、保障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100多个文件,各省(区、市)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370多个文件,初步构建了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规划配套政策体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多次组织代表、委员考察教育工作,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意见建议。由20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10个检查组分赴各地进行专项检查,64名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多次到各地调研、指导。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广大人民群众,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都积极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纲要颁布以来,宣传和新闻单位鼎力支持,仅中央主要媒体就刊发6500多篇报道及专家评论、访谈等600多篇,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总之,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教育规划纲要的思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优先发展教育正在逐步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二是一些薄弱环节得到切实加强。在学前教育方面,针对“入园难”,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出台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2011年全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万多所,新增在园规模260多万人,比2010年增长10%。在义务教育方面,去年年底,31个省(区、市)全部完成“两基”国家验收,我国取得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有学上”的历史性成就。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与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备忘录,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地采取学区管理、校长和教师校际交流、招生指标合理分配等多种措施,努力化解“择校热”。在职业教育方面,围绕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吸引力,中央投入156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加强行业指导,建立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对话机制,组建了近500个职教集团,有5600多家企业参与,涉及43个行业,覆盖30%的中职、80%的高职院校。加强职业教育基础制度建设,出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专业设置等政策措施,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职高职协调发展。在高等教育方面,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各类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系统设计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高校探索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合作育人的新模式。17所高校启动试点学院综合改革,进行招生制度、培养模式、管理方式、教师聘任等方面的整体改革探索。在继续教育方面,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整合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成果,建立了涵盖103所高校的学习资源开放项目联盟、50个高校示范基地、15个终身学习示范基地,积极筹建开放大学,扎实推进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

三是教育改革有序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展开,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增强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比如,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开展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去年高职单独录取考生约66万人。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政策,调减加分项目和分值。围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论证。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方面,发布《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研究制定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校科学民主管理机制。在促进办学体制改革方面,为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对不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予以清理和纠正;有的省份出台了具体政策措施,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支持高水平民办学校发展,首次批准5所民办高校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在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加强教育督导问责,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强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建立部部合作、省部合作新机制,逐步推进向地方放权、向学校放权。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方面,深化中俄、中美人文交流机制,推进中欧、中英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批准合作成立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等。积极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新建36所孔子学院和13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四是教育公平迈出新的步伐。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扩大资助范围,增设资助项目,提高资助标准,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较为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中央财政安排160多亿元,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680个县、约2600万学生。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79.2%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2010年增长了12.7%。切实关心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积极构建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多方联动的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服务网络。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中央安排41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001所。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中央安排近210亿元改善民族教育办学条件、资助困难学生。稳步推进双语教育。举办西藏、新疆内地中职班,培养技能人才近万人。目前,内地各级各类教育民族班在校生达9.6万人。

五是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国务院制定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出台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等政策,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落实4%作出全面部署。各地通过多种措施,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据统计,2011年1月—11月,全国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达到12332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25.8%。2011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预计达到3254.9亿元,比2010年增长27.8%。财政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部门、各单位协同推进的结果,是各地党委、政府全力落实的结果,凝聚着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和汗水。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对贯彻落实纲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一是必须坚持高举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必须坚持服务中心,自觉把教育改革发展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服务和贡献求发展。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标准,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区情和校情,加强分类指导,增强政策的指导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五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注重顶层设计、试点先行,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不断深化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六是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努力营造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七是必须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提升素质,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这些认识和体会弥足珍贵,对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具有重要意义,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完善。

二、深刻认识和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学判断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客观分析前进道路上的挑战和机遇,是我们赢得主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前提。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为深入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国际局势的变化也给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世界许多国家为了自身发展和尽快走出金融危机阴影,都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性、战略性举措。当前,尽管经济不景气,财政紧缩,但很多国家仍然坚持教育先行,更加重视提高教育质量,重视教育与科技创新更紧密的结合,重视教育信息化,国际范围内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和人才竞争,能不能抓住机遇,迎头赶上,缩小与其他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差距,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考验。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看到,新形势新任务也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迫切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保持社会和谐需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把促进社会公平特别是机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迫切需要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三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赋予了教育工作新的使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引领文化的重要力量、创新文化的重要源泉、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迫切需要教育系统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文化人才,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从教育工作自身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面临着诸多机遇。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与国际竞争的形势相比,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在认识上,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还未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二是在工作力度上,各地各部门各学校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还不平衡,有的缺乏阶段性目标和有效抓手,质量意识不强,深化改革的动力不足。三是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应试教育”倾向、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高考改革等问题,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仍然强烈。四是在体制机制上,配套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跟进,多部门协调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在保障政策措施上,落实4%目标任务艰巨,还有许多薄弱环节有待加强,一些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抓紧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三、改革创新、狠抓落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今年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相当繁重。教育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里,我着重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今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是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一是要坚决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教育系统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上来,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坚持德育为先,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分考虑大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成长需求,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推动学雷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三是要认真做好广大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形势发展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师生理性客观地看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要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开展“科学发展、辉煌成就”主题教育,深入宣传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反映党和国家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要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积极探索教育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要确保校园和谐稳定。要严格落实稳定是硬任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要加强对影响教育系统稳定因素的分析和把握,加强前瞻性研判和部署,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要继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学校安全防范水平,确保校园安全与和谐稳定。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支持毕业生创业,对就业困难和家庭贫困的毕业生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切实保就业、促和谐、促稳定。

(二)实现和用好4%,把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民生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确保实现4%,充分体现了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一是要全面落实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落实4%要靠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各地认真落实加大投入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向教育倾斜,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扎实成效。但有的地方工作进展相对缓慢,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如期实现4%目标,做好2012年年初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足额安排到位至关重要。中央财政已按实现4%目标编制本级预算,地方财政也要作出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要发挥好监测手段的监督约束作用,督促各地全面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要对各地2011—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形成报告报国务院。推动各级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专项报告教育经费预决算情况,并接受人大审议。各地教育部门要跟踪了解进展情况,及时与财政等部门做好沟通,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精心设计好资金使用项目。二是要把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教育经费大幅度提高之后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总的原则是紧紧围绕“育人为本”这个核心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多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多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倾斜,多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多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真正做到“雪中送炭”,把钱花在刀刃上。要把增加投入与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以新制度新模式推动新发展。纲要确定本届政府要实施的十大发展项目,已进一步细化明确为37个子项目,目前已启动实施35个,剩下的2个要尽快启动。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把这些项目组织好、实施好。三是要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切实防止腐败行为发生。尽快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加强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建设。推进高校总会计师委派制度,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使教育经费发挥最大效益。要制定各级各类学校财务公开制度,使经费使用始终处于社会监督之下,在阳光下运行。

(三)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的第一个文件,就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总体方案。国务院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行系统部署。去年年初,分布在全国各地、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425个试点单位,都制定了详细的试点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全部启动实施,有的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改革的深入,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如何保护好改革的积极性,把改革引向深入。二是如何取得实质性进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教育改革的成果。今年,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时不我待,要不断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确保改革有新突破、新成效。首先,要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效。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系统梳理已经做了什么,还需要做什么、突破什么。比如,在考试招生制度方面,要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并制定改革方案,研究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升学政策,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改革,指导高校试点学院和条件成熟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探索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要以加强高校章程、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和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为抓手,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让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中来。在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方面,要尽快出台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为民办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转变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把该放开的放开后,也要把该管好的坚决管好。要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基本标准,做到用标准保障投入、用标准加强问责。要完善教育督导制度,推动《教育督导条例》尽快发布实施,建立健全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在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协同创新等方面,也要取得突破。其次,要确保改革有序有效、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步入“深水区”,能否形成继续推进改革的强大思想动力和实践动力,决定着新一轮改革深度和进度。一要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国家和各省级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教育咨询委员要与试点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各级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要深入试点单位,认真听取、及时研究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供相关的理论、政策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指导,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顺利推进。二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组织力量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进行评估检查,对那些措施不实、保障不力、群众不满意特别是方向不对头的试点,要及时调整。同时,把改革突破大、成效明显的及时补充到试点中来。三要建立政策调整机制。对教育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共性问题,要充分发挥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平台作用,群策群力研究推进,建立完善促进发展的科学体制,不断优化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环境。四要重视总结推广经验。各地要加强对好做法、好案例的总结推广工作,试点成功的要扩大覆盖面,发挥成功经验的示范作用。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好经验,要及时上升为政策措施。今年,要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学校,召开各级各类教育改革试点现场经验交流会,促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五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要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统筹协调,充分论证,确保扎实有效。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政策的宣传工作,拓宽听取广大师生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的渠道,做好教育热点问题的解疑释惑工作和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四)切实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当前,社会各界对教育有批评、有建议,更有期盼。这一方面表明人民群众关注教育、期待教育,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完全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性质不一样,产生的原因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的工作重点不尽相同。一是已经有了解决办法并且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要加大力度,坚定不移地执行好、落实好。比如,要实施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跟踪指导和检查,向社会发布进展情况评估报告,有效缓解“入园难”。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各项工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将更多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多学校,有效缓解“择校热”。要认真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政策,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对以接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给予更大支持。要加强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高度重视、真心关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成长。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保学生吃得营养、健康安全,真正把营养改善计划办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阳光工程。二是对一些还没有找到根本解决办法的问题,要常抓不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推进。比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改革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制度,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系统推进的合力,切实做到减负。同时,对乱收费、乱办班、教辅材料散滥等问题,要强化规范管理。要实施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严格招生信息公开等制度,维护高考公平公正。要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惩防结合等方法,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切实维护高校作为学术殿堂的尊严。要根据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人口流动状况,科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慎重对待学校的撤并,充分考虑学生上下学方便、交通安全、寄宿学校条件等多种因素,注意防止学校撤并出现新的“上学难”问题。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如果群众和孩子确有需求,一些教学点就要坚持办,而且要办好。对那些问题比较复杂、不能马上见到明显成效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最近,校车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相关部署将陆续出台。各地要认真贯彻即将出台的《校车安全条例》和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保证孩子们上下学安全。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制度。

(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改革和努力都要服务这个根本。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健康素质和人文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与各地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学生艺术教育的水平,加快推进艺术教育信息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二是要强化能力培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化实践育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推动社会资源向中小学免费开放。要推进协同培养,支持有条件的中学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尽快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要以即将启动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已经启动实施的各类拔尖、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依托,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探索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大胆提问、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三是要改革和完善评价制度。评价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探索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要加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的办学情况、政府的管理情况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去年,39所高校公布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这是落实高校质量评估主体地位、强化质量自觉意识的有效举措,也是传统教学评估评价方式的重要转向,要进一步总结推广。四是要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很大挑战和更高要求。要把师德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大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特别是要通过“国培计划”等多种途径,让更多的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参加培训。要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和模式,扩大教师对培训机构、课程和时段的选择权。要把党和政府尊师重教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给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四、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当前,我们迎来了教育改革发展前所未有的好时期,能不能把有利条件转化为工作实效,关键取决于我们工作的推进力度和落实程度,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当前,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需要更多的投入,需要社会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但更需要教育系统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魄力。要坚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工作激情。有些事情,抓紧了,几天、几个月就能办成,抓不紧,几年也办不成。在当前贯彻落实纲要的关键时期,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只争朝夕,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抓出明显成效,为到2020年全面实现纲要的各项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对一些关系教育改革发展的系统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比如人口结构变化和流动、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化等对教育的影响,要超前研究部署,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要认真考虑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注重从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上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各地各校情况千差万别,形势任务各不相同,无论是在目标任务、发展模式,还是在工作进度上,都要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干成事、有实效和群众满意为衡量标准,确保教育改革发展顺利推进。

(三)完善机制,协调配合。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完善合作机制,提高执行力。要完善检查评估机制和督查工作办法,重点督查改革举措是否落实到位、发展项目是否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规范有效、工程质量是否安全合格。对问题要及时了解、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要高度重视教育立法、普法、执法工作,加大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决策的力度,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保障。各地要逐步建立健全向本级人大报告教育工作的制度。要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贯彻纲要的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四)求真务实,奋发有为。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事关学生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心无旁骛,履职尽责,定下来的事情要一抓到底,没有完成的任务要抓紧完成。要精简会议文件,摆脱文山会海,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教育改革试点和教育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和解决师生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各级教育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转变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和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工作效能。

2012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国务委员刘延东2012年5月19日在2012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2012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的讲话

国务委员 刘延东(2012年5月19日)

同志们、同学们:

在这生机勃勃的初夏时节,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首先,谨对本届科技活动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的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同学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热心支持科普活动的社会各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

党和国家在大力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深入推进科技普及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们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普及法,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制定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未来一个时期科普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科普能力日益增强,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 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了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

科技活动周作为展示科技魅力、推动科技普及的重要平台,举办11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贴近社会公众实际需求和日常生活,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精彩纷呈、富有成效的科普活动,直接参与活动人员超过6亿人次,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已经成为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范围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科普品牌。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本届科技活动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以“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为重点内容,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精心组织、突出特色、务求实效,使本届科技活动周更加丰富多彩、深入人心。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创新浪潮纷涌迭起,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更富活力的全球创新环境正在形成,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时代的主旋律。伴随着科技创新的步伐,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全球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正在经历着深刻调整。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研发投入,调整创新力量布局,力图依靠科技的力量提升核心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这些既为我国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迎头赶上创造了重大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从国内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科技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寄予殷切期望,对科技支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科技工作必须走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温家宝总理指出,科技工作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主线,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引领未来的发展。这为新时期科技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抢抓机遇、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完善创新制度,培育创新文化,夯实创新基础,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为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要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培育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科学精神是创新文化的精髓和核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坚持学术民主、鼓励探索、宽容失败,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氛围。要广泛宣传我国科技发展伟大成就,大力宣扬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技兴趣和创新热情,让“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二,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国际科技竞争的新要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大幅度 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大力推动科技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让广大群众吃得更健康、住得更适宜、出行更便捷,生活更幸福。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基础。要以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十周年为契机,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优化科普事业发展的法制和政策环境。要深入实施国家科普“十二五”规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十二五”实施方案,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促进科普与教育、科技、文化等有机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科普服务。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百姓生活需求,积极开展低碳生活、身心健康、应急避险等科普活动,促进广大公众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广大青少年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希望同学们从小养成勤思考、勤观察、勤动手的好习惯,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本领,努力成长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希望之星。

创新成就未来,科普传播文明。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最后,预祝2012年科技活动周圆满成功!

第五篇:市委书记在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市委书记在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何加正总裁,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东江水暖春已到,西子湖畔迎贵宾。今天,人民网在美丽的惠州市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周年30个最受关注的城市、乡镇”颁奖典礼。来自全国30个城市、乡镇的领导在百忙之中出席颁奖庆典,作为这次活动的承办城市,我们深感欣喜和荣幸。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惠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和387万惠州人民,对各位领导和嘉宾莅临惠州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三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与全国各地一样,勤劳勇敢、开明开放的惠州人民,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重大发展机遇,以前所未有的创业激情、创业勇气和创业智慧,开拓创新、务实奋进,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惠州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惠民富民为目标,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惠州生产总值129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8.7亿元,外贸出口179.9亿美元,顺利进入全国一类重点城市行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最具投资价值中国城市17强,被新浪网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第一名,一举夺得中国生态小康建设“十大政府创新奖”,还被党中央列为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23个试点单位之一。这次被“人民网”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最受关注的30个城市”第六名。自2000年以来,惠州先后获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2008年,以地级市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摘取全国文明城市金牌。如今惠州,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经济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城市特色和优越的发展环境,正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投资热土,日益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石化、数码产业基地之一,成为华南地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惠州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向全国一类重点城市跨越的三十年;是惠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向宜居宜业城市跨越的三十年;是惠州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向文明之城跨越的三十年;是惠州人民生活快速改善,向幸福城市跨越的三十年;是惠州人民安居乐业,向平安和谐城市跨越的三十年。

历史昭示未来,实践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要求,更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当前,惠州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实施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惠州是一座历史名城、生态之城、石化之城、IT之城、惠民之城,在贯彻落实《纲要》、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有独特优势和光明前景。惠州正抓住实施《纲要》的机遇,全力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省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粤港澳地区休闲度假基地和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基地等五大基地。我们相信,在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久的将来,一个“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富裕安康、处处和谐秀美”的科学发展“惠民之州”将在大亚湾畔崛起。惠州必将成为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最后,衷心感谢人民网和香港旭日集团有限公司与我们共同举办这次活动!预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30个最受关注的城市、乡镇”颁奖典礼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

下载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的致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的致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委书记在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市委书记在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市委书记在颁奖典礼上的致辞尊敬的何加正总裁,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东江水暖春已到,西子湖畔迎贵宾。今天,人民在美丽......

    在颁奖典礼上的致辞5篇

    今天全球华人网聚在天涯社区-传媒江湖这个小小的传媒人家园共同庆祝首届“最受网友欢迎的媒体、记者”活动的颁奖晚会。首先恭喜获奖的6名记者以及6家媒体单位,记者是简光州......

    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

    《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舞台还是那个舞台,但是今天在这个舞台上,耀眼的不是那些明星,而 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观看了今年的中央电视台2013感动中国十......

    刘延东在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刘延东(2010年11月13日)各位校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第十六届亚运会隆重举办之际,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共商亚洲......

    副市长在庆三八颁奖典礼上的致辞(汇编)

    同志们: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全市各界妇女代表欢聚在这里,隆重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99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出席会议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

    核 在摄影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规划杯摄影作品征集大赛颁奖典礼致辞 (2013年12月14日)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在这美好的初冬时节,我们隆重举行2013年郴州市规划杯摄影作品征集大赛颁奖典礼。这是我......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9月5日)

    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 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2012年9月5日) 刘延东 同志们: 在全党全国喜迎党的十八大之际,我们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口径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很......

    唐家璇国务委员在第三届东亚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唐家璇国务委员在第三届东亚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Remarks by State Councilor Tang Jiaxuan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3rd East Asia Forum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