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十四孝事迹展解读
二十四孝事迹展
张竹清 52岁 退休工人
推荐方:朋友张女士
获选理由:“守护生病的母亲”,这是一个简单明白的承诺,张竹清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几乎放弃了自己的家庭。两年来,他顾不上关心自己的妻子女儿,全身心地照顾病痛缠身的母亲。他不一定是女儿眼中的好爸爸,却是母亲心里的好儿子。
事迹:两年前,张竹清办理了退休手续,从自己的家中搬来与行动不便的母亲伏凤英同住。为了治疗母亲的病,他花光了工作30多年的积蓄。一天一天过去,伏凤英老人的腿越来越不灵便,可老人并不害怕站不起来的那一天,她说:“因为我有一个孝顺的儿子,他会照顾我。” 刘嬉玲 53岁 退休工人
推荐方:朋友
获选理由:母亲瘫痪20年,刘嬉玲贴心地陪护着母亲,周到的照顾让母亲从未生过褥疮。母亲感言:“我有世上最孝顺的孩子。”
事迹:老人中风瘫痪后,老人的房间也成了刘嬉玲的房间,照顾母亲是她的生活重心。老人醒着时,刘嬉玲就为老人讲故事逗乐。老人瘫痪在床7年,体重一直保持在50多公斤,正常的三餐要吃一中碗的饭。老人一颗牙也没了,刘嬉玲就用剪刀把做好的菜剪碎和饭拌在一起喂给老人。汪 霞 10岁 学生
推荐方:父亲病友
获选理由:父亲在工地上发生意外住进医院后,10岁的小女儿毅然承担起照顾昏迷父亲的重任。她超出同龄孩子的勇敢与对父亲真挚的爱令人感动。
事迹:小小年纪的汪霞一个人在病床边死心塌地照顾爸爸,甚至放弃了学业。病房里,她帮爸爸做雾化、擦洗身子,喂爸爸吃流质食物,小汪霞每天重复做着这些事。夜晚,为了帮父亲揩痰,小汪霞要起来五六次。小汪霞说:“我长大了一定会对爸爸好,他走不动了,我会买东西给他吃!” 师必学 72岁 医师
推荐方:青云街社区居委会
获选理由:尽管他现在也已步入暮年,可他始终不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30多年来一直精心照顾着年迈的母亲,这种老养老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事迹:师必学的母亲99岁,师必学也已年过7旬。有人私下劝过他:“何必自己受苦,把老人送到福利院也是一样。”对此,师必学从不认同。他说:“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为老人做个全职保姆,亲历亲为,心里踏实些。”师必学把母亲当成家里的“宝”好好照顾着,甚至吃饭时都是先喂母亲吃饱后自己才吃。许宝华 51岁 退休工人
推荐方:北门社区居委会
推荐词:几十年如一日,一刻不离地照顾母亲,从没惹老人生过气。
事迹:母亲年纪大了,身边随时都需要人照顾,于是在1998年下岗后,许宝华就搬过来和母亲一起住,也把老公和儿子也带回了“娘家”。许宝华和丈夫靠打工为生,经济远远称不上宽裕,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个家庭的温暖和谐。现在,许宝华每周都不忘带母亲去社区医院测血压,半个月测一次血糖。每天早上,还会带着母亲去翠湖、圆通寺散步。林淑珍 71岁 退休干部
推荐方:社区居委会
获选理由:14年来,她悉心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从未骂过婆婆,她是中国孝顺儿媳的典型。
事迹:今年71岁的林淑珍14年来精心照料着如今已94岁高龄的婆婆王金秀。她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给婆婆倒掉便桶,做好早点,打好洗脸水,给婆婆穿好衣服,扶婆婆下床吃饭。尽管婆婆时常把大小便弄在衣服裤子上,她也从没有嫌弃过,或有过一句怨言,把婆婆收拾得干干净净。王加能 36岁 公务员
自荐
获选理由:无论身在何方,他时刻心系母亲,母亲的快乐是他最大的慰藉。这份孝心平凡、真实。
事迹:从学校毕业,刚被分配到呈贡的部队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老家把母亲接到身边,把母亲安置在家属宿舍。每天到午饭、晚饭时间,王加能都会抽空从军营到家属宿舍,为母亲做饭,陪母亲聊天。
去年,母亲生了场重病,3天之内失明,王加能一边带着母亲求医问药,一边在极短的时间内筹钱买了一套二手房,让母亲能和家人住到一起。他现在的愿望是:拥有稳定的生活,陪着母亲慢慢变老。吴明霞 37岁 公司职员
推荐方:同事陈先生
获选理由:她每天除了要照顾自己年过七旬的父亲、前夫的母亲、现在丈夫的母亲外,儿子和丈夫也离不开她的关怀。她给予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使家庭充满了无限温馨。
事迹:当她刚为人母,沉浸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时,丈夫却因一场车祸离开了她,但内心同样经受着痛苦折磨的她始终坚强地安慰着婆婆,鼓励婆婆坚强地生活。经历了家庭变故后,吴明霞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接纳了现在的丈夫,重新组建起另一个幸福的家庭。不论对两个婆婆,还是现在的继母,都关爱备至。她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使这个家充满了无限温馨。沈桦秀 53岁 退休职工
推荐方:母亲
获选理由:从10岁起,她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照顾家中的老人。从外婆、父亲,直到现在的母亲,从来没有间断过,而且做到无微不至、毫无怨言。
事迹:母亲身体不好,1967年后就连年生病动手术,有时甚至不能走动,就连喝水都要人喂,全部由女儿照顾。沈桦秀为了母亲,连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都顾不上。
“女儿以前帮我们照顾外婆,后来照顾她父亲,现在又是我。她对长辈的照顾总是无微不至,而且从无怨言,我应该跟她说声谢谢!”母亲对女儿也充满感激。
周普仙 51岁 退休工人
推荐方:母亲
获选理由:照顾一个瘫痪病人需要耐心。但照顾一个瘫痪病人30年如一日,则非常人能及。30年中,周普仙对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份持久的爱值得称道!
事迹:周普仙还是个20岁的姑娘时,由于父亲过世早,照顾母亲的重担全压在她这个独生女儿肩上。30多年来,给母亲穿衣服、洗澡、剪指甲、喂饭、倒便盆,周普仙每一件事情都亲历亲为,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老母亲卧病在床30多年,从来没长过疮,浑身上下随时都干干净净。
病床上的母亲周玉芝这样感叹,“我从头到脚都被她照顾得周周到到,这么多年了,她从不嫌我,生了这样一个好女儿,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 张凤琼(张家姐弟代表)51岁 退休工人 推荐方:母亲
获选理由:张家5姐弟的孝心支持着母亲与命运和病魔抗争了24年。她们的孝顺和点滴关爱,也给母亲生活中增添了不少幸福的颜色。
事迹:从老伴1981年因病猝然离世起,张家姐弟们的母亲黄秀英老人的身体就垮了。接二连三的病痛折磨让黄秀英几近绝望,是孩子们忍住泪水,以最贴心的照顾把母亲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现在,老人已80高龄,虽然无法自由行动,但精神不错。老人现在居住在二姐张凤琼家中,每天早上,张凤琼都会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推到阳台,因为那里有孩子们为老人种下的五颜六色的花朵,那也是被儿女们孝心包围的老人幸福生活的颜色。
陈劲松 39岁 会计
推荐方:母亲
获选理由:她在生活中细心照顾母亲,母亲的心愿她尽力满足,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学会了孝敬老人。
事迹:陈劲松用实际行动孝敬着母亲,母亲喜欢书法、诗词、篆刻,她就开车接送母亲上老年大学。为了让母亲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她就亲手布置书房。在母亲70岁生日那天,她还专门买了国内的名砚送给母亲。平时经常花钱给母亲买衣服,一买就是成百上千元,女儿的心里总想着母亲。13岁的儿子也在她言传身教下,学会了孝敬老人。张 毅 29岁 驾驶员
推荐方:女友
获选理由:为了照顾患绝症的病母,他把和女友的约会的地方选在母亲病房,谈恋爱也是在母亲病房,就为在老人剩下的日子多陪陪她,为她减轻些病痛带来的折磨。孝顺儿子的关爱让母亲的生命多延续了3年。
事迹:张毅认识女友纪梅是在母亲因患癌症已住院3年的时候。两人相爱后几乎没有单独相处的时间,张毅工作外的所有时间都陪在母亲身边。为了让母亲24小时身边都有人照顾,张毅向单位申请上夜班,与父亲轮班守护母亲。2002年5月份母亲李宝玉被确诊为子宫癌晚期,医生说只能再活3个月。从那时起,张毅就认为,除了多陪在母亲身边,为她减轻些压力,让她感受到温暖,别的已做不了什么。母亲很喜欢旅游,生病后不能出远门,但只要身体稍好,张毅就会带着她去农家乐坐坐,吃吃农家菜,散散心。这样细心体贴的照顾一直持续到2005年年底他母亲去世。马丽辉 46岁 市卫生局公务员
推荐方:婆婆王琳
获选理由:儿媳对公公婆婆的照顾体贴入微,她的细致与贴心在当今社会非常难得。
事迹:2004年10月13日,与王琳相守52年的老伴过世后,坚强的王奶奶打点好行囊,打算搬到老年公寓去住。让王奶奶没想到的是,老伴去世当天夜里,儿子和媳妇就从原本三室两厅的房子里搬来和她同住,从那时起,儿子和媳妇代替父亲,给了母亲家的温暖,这一住就是两年。杨英咏 15岁 学生
推荐方:市民
获选理由:人生百道,孝为先。当“老养老”的孝顺被我们传颂时,阳光少年杨英咏用稚嫩的肩膀撑起家庭,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毅力感动了整个中国。
事迹:杨英咏的妈妈涂焕英患严重的眼疾,由于涂焕英本来就患有内风湿疾病,她失明后,家庭就只能靠丈夫一个人来维持。2003年9月,丈夫以出门打工为由,不顾妻儿挽留一走了之,从此杳无音信。12岁的杨英咏没有向现实低头,他找来几块木板,做了一个擦皮鞋的小木箱,每逢周末,便背着鞋箱上街给人擦皮鞋。平日里他就到垃圾箱捡一些别人扔弃的塑料瓶等废品,卖给废品收购站,贴补家用。
从12岁那年开始,杨英咏每天早早地起床,先给妈妈准备好饭菜后再去上学,一日三餐,他都亲手端到妈妈手中。晚上回家后,还要为妈妈擦身子、洗脚。涂焕英病重的日子,他背着她上医院,把作业搬到了病房。涂焕英经常淌着泪说,“我全靠这个娃娃了,没有他我根本就无法活下去。”
杨英咏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全国人民深受感动与震撼,很多市民纷纷为杨英咏一家捐款捐物。杨英咏时刻铭记着母亲的教导,唯有好好读书,才能回报给予他关爱的社会和那些好心人。杨敏克 51岁 工厂干部 推荐方:家人
获选理由:“我能给外婆更好的生活。”20年前,杨敏克用这句话说服父母,把外婆接到自己家中居住,20年过去了,她用行动履行了当初的承诺,她是一个言而有信的孝儿。
事迹:杨敏克精心地给外婆营造了一个晚年生活的安乐窝,90平方米的家中,阳光最好、空气最通畅的房间留给沈庆华老人。照顾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小脚老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连洗澡这样的小事,也需要无比的耐心和细心。20年里,杨敏克没有缺少过家人支持和帮助,孝顺让一家人更团结、更亲密。代替父母履行赡养外婆的责任,在她看来,不需要任何理由。雷 鹰 35岁 警察
推荐方: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
获选理由:女儿、妻子、母亲、警察、派出所所长,这些都是她要扮演的角色。她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将这些角色都一一扮演好,在父母眼中,她是一个爱岗敬老的好女儿。
事迹:在父母眼中,雷鹰是一个乖巧的女儿。她刚刚报名到文山参军,母亲就患上美尼尔氏综合症,经常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她便为了妈妈自学医术。平日,雷鹰总不忘给父母打上几个电话,出门在外仍对父母嘘寒问暖。打开家里的衣柜,印花的、刺绣的、绿色、棕色、黑色的,女儿为老人买的各种款式和面料的衣服挂得满满当当。每次出差或是逛街,看到好看的衣服,不论多贵她都会给老人买。周末休息,她还会带着全家去逛公园,只要知道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也会抽空带着父母去,有好东西首先想到的还是父母。
她也是一个极富爱心的好警察,从不吝惜自己的爱心,曾经资助受骗母女。过去在看守所工作时,她也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服刑人员。周敏锐 39岁 工人 推荐方:前女友
获选理由:抛开自己的婚姻大事,不想连累别人,全心全意照顾母亲的孝顺儿子。
事迹:周敏锐60多岁的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几乎瘫在床上,是周敏锐一直坚持着,把母亲和家里的事安排得很好。在母亲生病这些年,他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从未有异味。妈妈睡觉的床单和被单也是白白净净,一点污渍都没有。每天周敏瑞除了忙工作之外,就是全心全意照顾母亲的生活、饮食,一个月还要花上几百块钱带母亲看病。至今,周敏锐都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婚姻大事,朋友给他介绍女朋友,他怕连累别人,都婉言谢绝,35岁还没有结婚。马逢俊 43岁 警察
推荐方:市公安局禁毒支队
获选理由:身为一名出生入死的缉毒警察,虽然他不能常在父母身边嘘寒问暖,但他工作尽心尽职,获得了无数荣誉,成了父母心中最孝顺的好孩子。
事迹:儿子的荣誉证书父亲用塑料薄膜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心地收藏好,“孩子受过嘉奖8次,评为优秀公务员2次,荣获三等功三次……”掰着指头说儿子的成绩时,父亲眼里满是骄傲。“就算他不经常回家,但我们能理解,尽孝的方式不止一种,家庭观念在他心中从不淡薄。”
儿子出差一定会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让老两口不要记挂,而老人每次都会给儿子同样的祝福,还要嘱咐,千万别给我们买东西了。父亲说:“人民警察的工作需要的就是牺牲小家顾大家,只要他工作尽心尽职,就是我最孝顺的好孩子。” 杨树华 56岁 退休警察 推荐方:妻子
获选理由:当得知陕西农村的老丈母无人赡养时,他主动向妻子提出把年过八旬的老人接到昆明颐养天年,并承诺为老人养老送终。两年多来,他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尝尽人情冷暖的老人重新展露笑容,重拾对亲情的信任。
事迹:2004年,杨树华和妻子李群英把老丈母从陕西老家接到昆明。在女婿家,多年来被亲生儿子互相推诿、虐待的老人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耳朵不好,杨树华耐心地用各种手势和她沟通。每天很早,他便为老人买来热腾腾的包子馒头,老人在杨家连碗都没洗过一个。杨树华自己一件衣服穿了10多年,可给老丈母买东西从来都大方,知道老人靠女婿生活心里不安,他从来都不告诉老人各种营养品的真实价格。
夫妻俩细心的照顾让老人身体没出现过大毛病。有空的时候,杨树华还带着老人去翠湖游玩,让老人一点点熟悉这座城市。慢慢地,老人已经习惯了女婿的搀扶,并时常念叨,“我女婿好,比儿子都好!” 栾婉华 47岁 社区主任 推荐方:社区居民
获选理由:栾婉华是社区主任,她除了把日常工作做到位外,还把社区里的所有老人都当自己亲爹娘来照顾。社区居民都说,有太多要感谢她的话,因此想借这次推她参选孝顺儿女的活动,让所有昆明人都知道她的事迹,并向她学习。
事迹:在碧鸡社区,只要向居民们问起47岁的栾婉华,所有人都会告诉你,这名普通的中年妇女是社区居委会主任,同时照顾着社区内286名老人。对于这些老人来说,栾主任就是他们的女儿。
在社区工作的2年时间里,栾婉华把所有的老人当作了自己的爹娘,在她付出辛劳的同时,她还收获着老人们的爱戴和社区居民的尊重。在看到本报举行的评选昆明十大孝顺儿女活动后,社区8名老人联名推荐了这位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女儿、给予社区老人们太多关爱的居委会主任。张羽云 57岁 退休医师
推荐方:朋友
获选理由:她把别人给予过的帮助记在心底,再努力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甚至认养了一位98岁的流浪汉,带给老人一个无忧无虑的幸福晚年。
事迹:当得知有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高益双在塘双路露宿街头长达4年,靠好心人的施舍和捡垃圾度日时,善良的张羽云把这个流浪老汉认为干爹,并把老人送到了养老院。光阴飞转,老人在万福园养老院颐养天年快一年了。张羽云每月为老人花费700元左右,其中包括每月给敬老院的500元开支、给老人100元的零花钱,还有买去的营养品。除了金钱,张羽云给老人更多的是亲情的付出,只要有空,她就去看望老人,有时还会带上子女和小孙女。
李树鹃 42岁 个体经营者
推荐方:村民
获选理由:别人孝顺的是父母双亲,李树鹃孝顺的可是70多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花甲老人!6年的时间里,她每年的重阳节都会在自己的饭店里为当地老人们庆祝节日,或为行动不方便的老人送礼上门,道一声节日问候。
事迹:从2000年起到现在,每逢敬老节李树鹃都会组织邻村的花甲老人到自己开的饭店过节。如果下雨,她会按惯例把备好的礼物给老人送上门,为老人送上一声节日的慰问。她还说:“大家尽心孝敬老人,才能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树立孝顺美德。”
另外,李树鹃还资助了当地多名贫困学生圆上学梦,受助者中现在年龄最大的已经是云南大学大四的学生了;此外,她还自己出钱购买石料为当地村民铺路等。赵 勇 23岁 军人
推荐方:某武警部队
获选理由:在部队里赵勇是一个好兵,在生活中赵勇是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好孩子。除部队外,赵勇的孝顺事迹还在当地村民中传开,军民都乐于传颂他尊老敬老的故事。
事迹:驻守宜良县汤池镇某地的武警战士赵勇,在2001年春天一次返回的部队的途中,偶然遇见摔伤的60多岁孤寡老人李清秀。从此,赵勇对李奶奶开始了漫长的救助。为了更好地接济这位老奶奶,让她安度晚年,小赵戒烟、向战友借钱,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
第二篇:二十四孝故事解读 校本教材
前言
孝心教育是我校开展的德育特色教育,“孝心”是为人立身之本;“孝心”是巩固家庭亲情关系之本;“孝心”是人类延续之本;“孝心”是发展个人和国家亲和关系之本;“孝心”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无论是一句温馨的问候,还是与父母坦诚的沟通;无论是一张小小的祝福卡,还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无论是给父母说声对不起,还是犯错误后的道歉;无论是一张优秀的试卷,还是一本干净的作业。无论是一束鲜花,还是一杯热开水;无论是耐心的倾听,还是虚心的接受意见;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去打工体验生活;无论是给父母捶捶背,还是给父母打一盆洗脚水;无论是过年时给父母深深的鞠躬,还是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们”;无论是有节制的玩耍,还是合理安排寒假的学习和生活„„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确实对含辛茹苦的父母最大的安慰。
我现在开展孝心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亲身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富饶,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
目录
第一单元:孝心给长辈
-1-扇枕温衾„„„„„„„„„„„„„„„„„„„„„„3-2-拾葚异器„„„„„„„„„„„„„„„„„„„„„„4-3-涌泉跃鲤„„„„„„„„„„„„„„„„„„„„„„5-4-闻雷泣墓„„„„„„„„„„„„„„„„„„„„„„6-5-乳姑不怠„„„„„„„„„„„„„„„„„„„„„„7-6-卧冰求鲤„„„„„„„„„„„„„„„„„„„„„„8-7-恣蚊饱血„„„„„„„„„„„„„„„„„„„„„„9-8-扼虎救父„„„„„„„„„„„„„„„„„„„„„„10-9-哭竹生笋„„„„„„„„„„„„„„„„„„„„„„11-10-尝粪忧心„„„„„„„„„„„„„„„„„„„„„„12-11-弃官寻母„„„„„„„„„„„„„„„„„„„„„„13-12-涤亲溺器„„„„„„„„„„„„„„„„„„„„„„14 第二单元 走进易县
-13-美丽的易县„„„„„„„„„„„„„„„„„„„„„15 第一单元:孝心给长辈
第一课 扇枕温衾(qin)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
译文: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十分孝顺。炎热的夏季,他用扇子给父亲把枕头凉席扇凉;寒冷的冬天,他用身
黄香少年时就精通经典,文采非常好,在京师广泛流传一句话叫做“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时他任职魏郡太守,魏郡遭受到水灾时,黄香尽自己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书籍《九宫赋》、《天子冠颂》。
思考:九岁的黄香是如何对待父亲的? 做一做:模仿黄香,看谁能做到。
第二课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是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译文:蔡顺,汉代汝南人,少年时父亲去世,对母亲及其孝顺。当时正在王莽战乱时期,又遇到饥荒,柴米非常贵,母子俩只能是用桑葚来充饥。一天,他们恰巧遇到赤眉军,该军士兵大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母亲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很可怜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大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来表示敬意。
思考:赤眉军是如何对待尽孝的蔡顺的?
第三课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接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译文: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作为自己的妻子。夫妻俩人孝顺父母,他家距离长江有六七里路,庞氏常常到江边去取婆婆喜欢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俩就常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一个人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为风大,庞氏取水回来晚了,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把她赶出家门。庞氏临时住在邻居家里,一天到晚辛苦的纺纱织布,把所得到的积蓄托邻居送回家里孝
敬婆婆。之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赶出家门的事,让姜诗把她接回来了。庞氏回家这一天,院子里忽然喷涌出泉水,味道和长江水一样,每天还有两天鲤鱼跳出来。从此,庞氏就用这些孝敬婆婆,不用走很远去江边了。
思考:姜诗的妻子庞氏是如何孝敬老人的? 做一做:善于发现母亲对待长辈的孝心。
闻雷泣墓
王裒(pou),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lu)莪(e)》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母亲。
译文: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人,学识渊博,能力非凡。他的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后,他隐居起来,教书来生活,一辈子都不面向西边坐,表示永远不做晋朝的臣子。他的母亲在世时特别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刮风下雨,听到雷声时,他就跑到母亲的坟前,跪下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的时候,每次读到《蓼(lu)莪(e)》篇,他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母亲。
思考:父母过世后,王裒做了些什么?
做一做:阅读一篇思念父母的文章。
第五课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译文:崔山南,唐代博陵人,做官到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纪已高,牙齿掉了,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洗漱后,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这样持续了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咐的一样,孝敬祖母唐夫人。
思考:古人尽孝的做法如何传承下来?
第六课 卧冰求鲤
王祥,琅(lang)琊(la)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伺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译文:王祥,琅(lang)琊(la)人,亲生母亲早年就去世了,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生病了,他悉心伺候,继母想吃活鲤鱼,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吃后,果然病好了。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来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思考:从王祥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做一做:做一份尽孝的计划。
第七课 恣(zi)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译文: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心入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光着身子坐在父亲床前,任凭蚊虫叮咬也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思考:吴猛的孝心与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做一做:用自己的智慧为父母做一些事情。
第八课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译文: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跟随父亲到田里割稻子,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后叼走了,杨香手无寸铁,为了救父亲,全然不急忙跳上前去,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思考:杨香舍己救夫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做一做:寻找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第九课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译文: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亲去世,母亲年纪大,生病非常严重,医生嘱咐用鲜竹笋做汤。正是严冬季节,没有鲜笋,孟宗没有什么办法,独自一个人跑到竹林里,扶着竹子哭泣。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看见地上长出几个嫩笋。孟宗非常高兴,采回来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好了。后来他官至司空。
思考:为了母亲的病能够得到治疗,孟宗怎么做的?
第十课 尝粪忧心
庾(yu)黔(qian)娄,南齐高士,任孱(chan)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译文:庾黔娄,南齐高士,任职孱(chan)陵县令。到任不到十天,忽然感觉心里惊慌出虚汗,预感这家里有事,就立马辞去了官职返回到家乡。回到家里,才知道父亲已经病重两天了。医生嘱咐说:“要想知道病情的轻重,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就行了,味道苦就是好的。”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道甜,心里十分担心,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用自己的身体代替父亲去死,黔娄安葬了父亲以后,并守制了三年。
思考:庾黔娄是如何尽孝心的?
做一做:写一篇自己爱父母的作文。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译文: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亲生母亲刘氏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给别人,五十年中母子互相没有消息。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堂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四处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发誓不见到母亲永远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堂,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思考:为了寻找生母,朱寿昌放弃了什么?
做一做:采访一下长辈,他们是如何看待“孝”的?
第十二课 涤亲溺(niao)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译文:黄庭坚,北宋分宁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然身居高位,但侍奉母亲却竭尽孝心和诚意,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思考: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是如何尽孝的?
做一做:讨论一下,我们小学生,在新时代中如何把孝的内涵理解好,做好并传承下去。第二单元 走进易县
第十三课 美丽的易县
易县在中国河北省中部偏西,是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拒马河和易水的上游,因易水得名。易县,古称易州,她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中平原,位于河北省中西部,保定市西北部。易县距北京120公里,天津160 公里,保定60公里,处于京津保金三角地带,区位十分优越。县境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易县是河北省环京津都市圈35个县份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全国首批14个千年古县之一,是河北省文化名城、河北省唯一一个上榜的全国50个最美小城之一,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易州森林公园),是国家林业局颁布的中国绿色名县。
易县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神奇的大自然为易县创造了众多的秀丽河山,悠久的历史为易县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于县内星罗棋布。仅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58处,其中清西陵、燕下都、紫荆关、老子道德经幢、荆轲塔、北福地史前遗址、战国丛葬墓群、双塔庵双塔8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要旅游景点有:清西陵、狼牙山、燕下都、荆轲塔、易水湖(保定南湖)、紫荆关、道德经幢、龙湖、洪崖山、云蒙山、满族风情村、战国文化城等。
除上述景观外,还有双塔庵的双塔、造型新颖的千佛宝塔、为燕太子丹而建的太子塔、云蒙叠翠的云蒙山、孔山望月等等。
第三篇:教学成果展解读
本次活动概况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简介 教学成果简介
为了交流,为了了解,为了成长,我们举办了这次展览。教信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教信人的作品也同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创新精神。
这次教学成果展就充分体现了他们将娱乐、实用、严谨、创新、生动于一体的创作特点。
这次展品主要包括妙趣横生的《儿童乐园》、《打老鼠》、《小当家》、《星座夜话》;和我们的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学技能案例集》、《操作篇、观摩篇、素材篇》;还有极为
实用的《宝钢排行系统》等。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创建于1978年,是我国最早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和本科学生的系科之一。
现在该系设有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三个硕士学位点,一个本科专业。目前它由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和电化教育中心组成。
多年来,该系与国内外许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教师队伍中均有数名出国学习(包括攻读博士学位)和学术交流。每年还接收数名来自国内不同大专院校的进修教师、在职硕士研究生和高级访问学者。该系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实体。
打老鼠(VB)
星座夜话(VB)小当家(VB)教学技能案例集
宝钢废水排放系统数据库(VB)操作篇、观摩篇、素材篇(VB)
以卡通形象、标准普通话讲述各个儿童故事,并附有小型游戏。面向对象:小
学生以下儿童。
本课件面向中小学生。
在同时出现的一组数字中,以打老鼠的方式选择并击中最大的数字。由难易程度决定题
目的数量。最后评分。
本课件面向对厨艺、烹饪有兴趣的用户。内有系统的烹调方法、菜肴介绍,用户可以自己动手按照菜谱做菜,并接受评选。该课件还有
网上查询、定购功能。
质,老少皆宜。其中有各星座性格介绍、星座神话,以及各星座间的缘分配对。并附以小游戏,娱乐气
氛。
该课件用大量的视频向用户介绍了教学中的各种技能,生
动形象。容易操作。
本课件用于宝钢工业废水排放数据的记录、修改和统计。功能强大、数据库系统完善,是个十分有实际意义的VB
课件。
CAI学习者,操作篇介绍了CAI学习者需要掌握的VB基本技能;观摩篇推荐了一些典型的CAI课件,给学习者直观的借鉴;素材篇提供了许多声音、图像、动画等素材,供用户下载,用户也可以根据需
要加入素材。
谢谢观看
第四篇:毕业设计展致辞解读[定稿]
尊敬的蔡部长,尊敬的各位导师, 各位同学、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一个令人激动而欣喜的日子,我们研究生院全体师生及各位嘉宾齐聚一堂,隆重举行2010届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此,我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向三年来潜心向学、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并最终学有所成的各位博士、硕士研究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对多年来默默耕耘在科研和教学一线,以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浇灌学术之花的导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文化部对于我院研究生院的教育十分关心和重视,今天,蔡武部长亲临学位授予仪式和毕业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和为博士研究生颁授学位。今天,还有教育部、国家外专局、北京市高招办、文化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许多著名学者、艺术家们前来参加此次典礼仪式,在此,我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向蔡部长和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几年,我院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招生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师资队伍集聚了院内外各学科高端人才,现在每年招收在读学生将近500人,真正地实
现了规模化教学,而且,我们也形成了集博士后、博士、硕士、专业硕士以及面向港澳台招生和招收海外留学生的最为完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现已成为国内首家艺术学领域学科专业最齐全、招生门类最完备的高等艺术教育学府。与此同时,随着我院众多优秀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他们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优异才能和专业素质得到了所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使更多有志于在艺术学领域求学的学子报考我院。截止2010年,在北京市整体研究生报名人数下滑的情况下,我院已连续6年实现博士、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快速增长,报考人数在北京市百余所科研机构中名列前位。
我院研究生院的艺术教育,一直是以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所蕴含的强大学术实力和丰厚的艺术资源为依托的。正是在她五十多年来发展的基
础上,近六七年来我们提出新的发展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那就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艺术、学术科研为中心,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促进形成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正是在已经形成的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的推动下,近年来我院不断推出的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出版政府奖、文化部文化艺术创新奖、教育部艺术教材奖和其他一些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科研成果,一大批获得国家级奖项的艺术创新作品和高品格的艺术展览,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重要贡献和理论贡献。以及《文艺研究》、《美术观察》、《中国文化》、《艺术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学术刊物和出版的一系列学术著作的社会影响,为研究生院的教学育人提供了深厚的学术氛围。同时,近年来我院开展与法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美国、德国、奥地利、韩国、伊朗、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土耳其、埃及等国学术机构和艺术创作机构及艺术院校的广泛交流,并开始连续举办中韩暨亚洲观察员国家文化论坛、中欧文化论坛、中国艺术研究院与法兰西艺术院年会,承办中美文化论坛以及举办和承办国际儒学大会等几十个文化艺术高端论坛,与台、港、澳地区的多项文化。艺术及学术交流,特别是研究生院师生与美国、土耳其、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大学的互动交流,聘请许多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来院考察讲学,这都极大地开阔了我院学术交流的天地,也在很大程度上宣扬了当代中国的艺术价值观。无疑,这些对研究生院教学的思路带来了具有国际意义的前沿性, 对我院研究生院教育的国际化视野是很大的促进。
我院十分重视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发展支柱的研究生教育,从确定办学思路、方向、目标和创造办学环境,到研究生院班子的配备,都放在工作的重要地位,全院各部门和研究生院的师生、工作人员都把发展我院的研究生教育,看作我院整体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我院汇集的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共同在学术理念和治学方法上形成了我院的学术传统,也完整地建构起研究
生教育思想的框架,形成了以科研带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艺并重,以德为先,教学中不同学科交流互动,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倡专业精深,兼容博采,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特点。
我院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和取得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离不开有关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支持,中央不少领导同志都曾视察我院,近几年来李岚清同志、刘延东同志都对我院全面发展和艺术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刘延东同志亲自帮助解决我院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问题。蔡武部长到任后即出席我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并对我院研究生教育给予重要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这与文化部、教育
部、财政部、北京市高招办等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密不可分。在这里,我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对领导同志和各部门长期对我院研究生院的指导、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今后我院在不断完善和提升研究生院的教学,主要是进一步提高质量,提高品格,形成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的同时,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今年,在原有教学配套设施的基础上,要创建多个艺术工作室,配置全套教学设备,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绘画临摹、摄影制作、影视后期、平面设计等实践教学空间。
同时要创办联办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们在基础设施优良、学术和艺术发展趋于前沿的学术和艺术机构及企业从事学习实践。并且,今年起建立起奖学金、助学金,在已通过补贴改善学生就餐的基础上,逐渐减少或免除学费,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免除学费。当然,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只是保障,而拥有专业精深、有人格风范、有学术高度而又甘于付出的导师才是研究生教育取得突出成绩的重要条件。
今天,我们拥有一支这样的导师队伍,他们是我院研究
生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长时间以来,在梅兰芳、张庚、郭 汉城、王朝闻等老一辈学者奠定的学术传统影响下,我院老 中青三代学者、艺术家以踏实、严谨的学术作风投入到教学、科研和创作工作中。特别是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通过院
内外 导师们的共同努力,我院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 提高,这在历年院学位委员会的论文审查工作和毕业创作展 览中都得以很好地体现。可以说,没有我们的导师,就没有 我院研究生教育取得的进步与成绩。在此,我提议,所有毕 业生和在读的同学们,以你们最热烈的掌声,向各位导师的 辛勤努力和默默付出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今天,我很高兴地看到 40 位博士、113 位硕士和 19 位 同等学力硕士同学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学位并即将走向各自 的工作岗位。你们是国之栋梁,是国家文化艺术建设的生力 军。今天学业上的成功只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起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博 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道,我相信,为了祖国的发 展,为了人民的福祉,你们一定会以自己的努力作出应有的 贡献。我相信,历经磨砺,明天的你们将成为母校的骄傲。最后,预祝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取得更大成 绩!
第五篇:钱学森事迹 展观后感(范文模版)
钱学森事迹展观后感
2009年10月31日早上,一代科学巨擘钱学森在北京去世,当晚秋雨突降,次日大雪纷飞,可谓天人共泣,举国同悲。
寿终而寝,本是正常不过的事,但是钱老的离去却让我们格外地不舍、格外地痛惜,原因简单而明确:钱学森是一位对祖国有大贡献的人。
2011年12月6号早上,在党委的组织下,我们集体来到了广州大学城科技中心参观钱学森事迹展,这一路走来看着,庄严的环境,身边的相片,仿佛让我看到了那时的情景,钱学森同志的事迹在我脑海里重现。
在祖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20世纪30年代,钱学森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赴美留学生。暂别祖国的时刻,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亲爱的祖国,今天我去美国学习,他日归来后我要为您的复兴而效劳。”处于学习阶段的钱学森,已经表现出非凡的科学天赋,完成了美国首个军用远程火箭的设计。到40年代,他已经成为颇具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在美国居住了20年的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后来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退休用。而我一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他对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人民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走过罗湖口岸,终于回到了祖国。从此,钱学森投身于伟大祖国的科技事业,以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奋发努力和杰出成就,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最重要的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几十年里,他参与或领导的科技项目,涉及力学、控制论、系统论、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技术、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许多领域。一位老科学家说:“在新中国科学界,钱学森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如果没有他,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会延迟若干年。”钱学森的贡献之大,由此可见。
总结钱学森的一生,他是一位“高人”,其“高”在于两处:一是科学天赋之高,二是爱国境界之高。进而言之,他的一生干了两件事:一件是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一件是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全心全意地报效祖国。这样的人生,说起来并不复杂,但钱学森为之付出的心血与汗水、遭受的挫折与困难,恐怕只有钱学森自己知道。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祖国和人民因为他的努力和付出而获益良多,这是我们身为中国人民,身为党积极份子应该学习的。
自尊者人尊之,爱国者人爱之。人民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和无尽缅怀又一次启示我们:一个人,如果坚定地确立了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那么他就会藐视一切艰难困苦,以惊人的毅力将个人潜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奉献出去;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和人民,那么他的价值将在祖国的发展中得以放大,他的声誉将在人民的缅怀中得到永恒。这样的理想,是最有价值的理想;这样的人生,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社会给党给祖国!
09土木1班 王嘉雄 2011年12月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