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政工作制度[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3:5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民政工作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民政工作制度》。

第一篇:社区民政工作制度

社区民政工作制度

1、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低保工和的方针、政策。

2、准确掌握政策法规,善于研究和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宣传解释工作。

3、对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居民及时审批,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不得为不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低保待遇。

4、严格执行大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严格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程序。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公示、公告等方式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不得弄虚作假。

5、坚持公开透明平等、民主的原则,做到保障对象、保障资金和保障标准三公开,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6、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自谋职业、自食其力,逐步改善生活状况。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保障对象给予必要扶持。

7、充分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互助互济传统美德,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

8、组织社区各单位及家庭敬老认亲、扶贫认亲、联络济困、对口帮扶、包户扶贫等形式与保障家庭结对子,帮助解决各种困难提供生活与精神援助。

9、认真落实低保对象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暖气费、大病救助等方面的社会救助等政策。

10、杜绝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

11、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低保对象档案。

12、对社区内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定期检查,并提出调整保障待遇意见。

13、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完善各项制度组织社区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性或低偿性劳动。

第二篇:社区民政工作制度

社区民政工作制度/r/n

1、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低保工和的方针、政策。/r/n

2、准确掌握政策法规,善于研究和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宣传解释工作。/r/n

3、对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居民及时审批,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一人;不得为不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低保待遇。/r/n

4、严格执行大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严格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程序。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公示、公告等方式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不得弄虚作假。/r/n

5、坚持公开透明平等、民主的原则,做到保障对象、保障资金和保障标准三公开,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r/n

6、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自谋职业、自食其力,逐步改善生活状况。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保障对象给予必要扶持。/r/n

7、充分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互助互济传统美德,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r/n

8、组织社区各单位及家庭敬老认亲、扶贫认亲、联络济困、对口帮扶、包户扶贫等形式与保障家庭结对子,帮助解决各种困难提供生活与精神援助。/r/n

9、认真落实低保对象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暖气费、大病救助等方面的社会救助等政策。/r/n

10、杜绝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r/n

11、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低保对象档案。/r/n

12、对社区内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定期检查,并提出调整保障待遇意见。/r/n

13、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完善各项制度组织社区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性或低偿性劳动。/r/n

【相关文章】民政工作制度/r/n

一、民政办工作职责/r/n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r/n

(二)负责救灾救济,依法保护老年人、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配合有关部门打击邪教,负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维护好低保户、伤残户的权益,帮助解决示范区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问题。/r/n

(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残疾人工作法律、法规,负责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工作。/r/n

(三)负责辖区社会福利事业工作,承担孤寡老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保护工作。/r/n

(四)负责辖区老龄工作,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承担辖区老龄日常工作。/r/n

二、服务项目/r/n

(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r/n

(二)五保收养服务。/r/n

(三)优待抚恤服务。/r/n

三、办事程序和条件/r/n

(一)最低生活保障服务/r/n

1、本辖区常住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属救助对象。/r/n

2、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区管委会批准后公布执行。/r/n

3、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须以书面形式说明申请救助事由,并如实填报个人和家庭有关情况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经分场委员会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社会事务管理局。/r/n

4、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对领取救助金的对象,月人均收入变动时,将根据情况调整保障金额,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予以取消。/r/n

5、低保金发放坚持对象公开、标准公开、金额公开的原则,低保对象由社会事务管理局通过分场委员会采取适当形式以户为单位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r/n

(二)五保户收养服务/r/n

1、本辖区福利事业单位可收养本街道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扶养、无生活来源的“三无”孤寡老人。/r/n

2、五保户收养服务程序:本辖区常住城镇居民由本人提出申请并由所在社区居委会调查审核后,报街道办事处,再由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区民政局审批,然后,通知敬老院或福利院以收养,并办理入院手续。/r/n

(三)优待抚恤服务/r/n

1、本街道辖区内的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待对象,优待金发放服务程序:根据市定标准由区民政局通过街道向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优待金。优待金在每年年末或次年年初兑现。/r/n

2、对符合规定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定期发放抚恤金、补助金。

第三篇:民政工作制度

古城镇民政工作制度职责

民政工作服务范围

1、调查灾情,统计数据,准确及时上报。

2、认真做好各种救灾款物发放工作。

3、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组织协调工作。

4、切实做好优抚优待工作,关注重点优抚对象的生产和生活。

5、做好城乡特困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

6、认真做好城乡低保的调查、审核、上报以及补助资金的发放工作。

7、认真做好五保供养工作,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五保供养工作制度

五保供养享受对象的范围:

1、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生活来源的。

2、五保供养对象审批程序:由村民本人申请(不能申请的由所在村民小组代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入户调查初审,由镇人民政府审核合格后,上报区民政局核实批准,3、五保供养对象的停止情形:有了法定扶养义务人,且法定扶养义务人具有扶养能力的;重新获得生活来源的。

4、五保供养的形式: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

5、认真落实对五保供养对象的审核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在工作过程中严禁优亲厚友,放宽政策,不按规矩办事。

城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办理流程

以户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申请材料送交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员会,并出具户口本,填写《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村(居)委会调查核实后,张榜公布,进行民主评议和征求群众意见,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人民政府审核。镇人民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后,上报

县民政部门审批。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制度

1、救助范围: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其他特困群众等当年内患文件规定的14种大病的。

2、救助标准:城市医疗救助一年最高救助不超过8000元;农村医疗救助一年救助不超过8000元;其他救助标准按文件规定执行。

3、救助程序:本户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申请,村(居)委会在规定时间内入户调查核实,召开相关会议开展民主评议,并张榜公布,群众无异议后,上报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核结束后,报区民政局审批,救助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民政工作勤政廉政管理制度

1、民政办工作人员要始终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事事从工作大局出发,坚持工作原则,严格按照政策办事。

2、所有民政资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坚持做到民政落实救助人员名单和救助款物数量,财政部门负责打卡发放,并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以上。

3、严格收支两条线制度,杜绝坐收坐支或者接受救灾物资随意发放现象。

4、上报特困群众救助,实行部门审核、会议研究决定的方式进行。

5、依法行政,严禁不作为、少作为或者乱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现象发生。

第四篇:民政工作制度

民政工作制度

一、民政办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救灾救济,依法保护老年人、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配合有关部门打击邪教,负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维护好低保户、伤残户的权益,帮助解决示范区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问题。

(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残疾人工作法律、法规,负责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工作。

(三)负责辖区社会福利事业工作,承担孤寡老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保护工作。

(四)负责辖区老龄工作,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承担辖区老龄日常工作。

二、服务项目

(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

(二)五保收养服务。

(三)优待抚恤服务。

三、办事程序和条件

(一)最低生活保障服务

1、本辖区常住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属救助对象。

2、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区管委会批准后公布执行。

3、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须以书面形式说明申请救助事由,并如实填报个人和家庭有关情况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经分场委员会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社会事务管理局。

4、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对领取救助金的对象,月人均收入变动时,将根据情况调整保障金额,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予以取消。

5、低保金发放坚持对象公开、标准公开、金额公开的原则,低保对象由社会事务管理局通过分场委员会采取适当形式以户为单位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五保户收养服务

1、本辖区福利事业单位可收养本街道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扶养、无生活来源的“三无”孤寡老人。

2、五保户收养服务程序:本辖区常住城镇居民由本人提出申请并由所在社区居委会调查审核后,报街道办事处,再由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区民政局审批,然后,通知敬老院或福利院以收养,并办理入院手续。

(三)优待抚恤服务

1、本街道辖区内的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待对象,优待金发放服务程序:根据市定标准由区民政局通过街道向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优待金。优待金在每年年末或次年年初兑现。

2、对符合规定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定期发放抚恤金、补助金。

第五篇:民政各项工作制度

救灾救济管理制度

一、救灾款物接收、发放工作

(一)救灾款:是指上级下达的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各级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区民政部门接收后下拨到各街道、农委的捐赠款。

(二)救灾物资:是指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为解决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和基本生活,购置下拨的物资,区民政部门接收下拨的捐赠物资和街道、农委自行接收的捐赠物资。

(三)救灾款物使用的原则:坚持公开、专人负责、专帐管理、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

(四)救灾款物使用范围: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灾民倒房重建;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

(五)救灾款物使用的重点:重灾区和重灾户。指五保户和无主要劳动力、无经济来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严重困难户及因灾造成重大损失、家庭非常困难的困难户。

(六)救灾款物的接收和发放工作:街道、农委民政部门办负责分配指标的提出、发放对象和金额的审核、发放工作的组织落实、账目的整理归档和核报等工作。区民政部门负责分配指标的审定和发放对象和金额的审批。

1、调查摸底。

2、张榜公示。

3、救灾款物发放。

4、建立救灾款物发放工作台帐。(七)应急救灾款物发放

应急期间指遭遇较大或特大自然灾害期间,对紧急转移安置的群众实施紧急救助。

1.直接下拨到区民政部门的救灾物资:收据由接收区民政部门领导1人、验收人员2人以上签名并盖章。

2.下拨到街道、农委的救灾物资:收据由接收街道、农委领导1人、民政部门工作人员1人、验收人员2人以上签名并盖章。

二、冬春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

(一)每年9月上旬开始,社区(村)应着手分别汇总本行政区域内的本冬季和下一年春季灾民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的情况,入户调查因灾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口的情况,填写《冬春因灾生活困难救济人口台帐》,并汇总数据,于9月下旬上报至街道、农委。街道、农委在接到社区(村)级报表后,应及时核定本地区情况、汇总数据,于10月上旬前报区民政局。

(二)进一步规范救济款物的发放标准和发放程序,确定救助对象后,救助群众凭《灾民救助卡》领取救济款物,各级民政部门有救灾救济工作台账,救助人员名单和救助款物数额要公开,救助对象要严格按照“户报、村评、街审、区定”四个程序确定,保证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确保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彻底杜绝挤占、挪用和贪污等违法违规现象。

救助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归档,建立健全工作台帐。

三、灾情信息报告

初报:发生自然灾害时,社区(村)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街道、农委,街道、农委在接到灾情报告后半小时内汇总上报到区民政部门,区民政部门要在灾情发生后2个小时内上报市民政部门。

续报:在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需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即:灾情发生后,每24小时必须上报一次灾情,即使灾情没有变化也必须上报,直至灾害过程结束。社区(村)每天8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小时的灾情上报街道、农委,街道、农委在每天8时30分之前汇总上报到区民政部门。区民政部门在每天9点之前汇总上报地市民政部门。

核报:灾情稳定后,社区(村)应在1天内核定灾情,上报街道、农委,街道、农委在1日内汇总上报到区民政部门。区民政部门在2日内核定灾情上报市级民政部门。

优抚工作管理制度

(一)享受定期定量抚恤、补助条件:

1、在乡复员军人: 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农村户籍或城镇户籍无工作且生活困难的人员。

2、三属:(1)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2)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3)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

3、伤残军人:(1)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退出现役的军人,在服役期间因病评定了残疾等级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2)因战因公负伤时为行政编制的人民警察;(3)因战因公负伤时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因参战、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致残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5)为维护社会治安同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致残的人员;(6)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致残的人员;(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民政部门负责伤残抚恤的其他人员。

4、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在服役期间患有能够直接造成《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试行)》中列举残情的慢性疾病,尚未达到评定残疾等级条件,从部队退伍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

5、参战参核退役人员:城镇无工作且生活困难及农村的,1954年10月31日以后入伍,直接参加过自卫还击作战、防御作战、对逃离大陆的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出国支援作战、平息地区性武装叛乱作战,以及军委、总部认定的其他作战的人员和作战指挥员、作战保障员。

(二)一次性抚恤(死亡抚恤)条件:

1、革命烈士:(1)对敌作战牺牲或对敌作战负伤后因伤死亡的;(2)对敌作战致成残废后不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3)在作战前线担任向导、修建工事、救护伤员、执行运输等战勤任务牺牲,或者在战区守卫重点目标牺牲;(4)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敌人俘虏、逮捕后坚贞不屈遭敌人杀害或受折磨致死的;(5)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壮烈牺牲的。

2、现役军人、人民警察、机关工作人员因公牺牲的范围是:(1)在执行工作任务中,遇到非本人所能抗拒的意外事故死亡;(2)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3)因患职业病死亡的(职业病范围参照卫生部关于职业病的规定:(4)在执行工作任务中,因突然发病死亡;(5)因医疗事故死亡的;(6)在上、下班途中,非因本人责任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的;

3、病故的现役军人。

五、受理

自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出具受理凭证;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内容;

(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于3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不予受理通知书,并注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六、所需申报材料

(一)在乡复员军人、三属、残疾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核退役人员持能证明本人所属身份的档案材料、户籍证件及申请到所在社区或街道民政部门上报到区民政部门。

(二)烈士、因公牺牲人员、病故现役军人由所在单位或服役部队持相关证明材料申请。

七、办理程序

申请人、已故人员单位和家属带齐所需材料申报到区民政部门,待材料初审符合条件后,由区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到省民政厅优抚处审批,确认身份后从第二年一月份起发放抚恤补助。

基层政权管理制度

一、制订全区基层政权建设、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建设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提出加强和改进全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三、组织指导对街道、农委从事基层政权建设的人员,社区(村)居委会干部的培训工作。

四、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先进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居委会评比表彰活动。

五、依法指导社区(村)居委会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动居(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六、组织协调社区(村)建设,指导社区(村)服务管理工作。

区划地名管理制度

一、工作程序

(一)行政区划管理

行政区划变更、界域线调整和政府驻地迁移

1、申报:(1)程序:政府行文,逐级上报;(2)内容:变更的理由范围、隶属关系,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人口数和变更前后的区域面积(平方公里);(3)区划变更:调整前的行政区划图,明确标注政府原驻地,迁往何处。

2、核查:对申报的内容,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内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报批:经考察后代政府拟文,报上一级政府批准。

4、公布:经上一级政府批准后,及时代政府拟文发出通知,并经过新闻媒体公布。

(二)地名管理

地名的命名、更名和注销。

1、申报:(1)程序:由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申请;(2)内容:拟命名,更名和注销的理由,名城的来历含义,四至(起止)点,长宽度,大型建筑物,居民住宅区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平方米)和楼层高度(米)等;(3)附图:经规划部门批准的建筑平面图。

2、核查:经核查后,按照分级审批的权限,报政府批准,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

二、服务承诺

(一)、行政区划变更和撤乡设镇及政府驻地迁移,自接到政府交办通知后,15日内完成实地考察,论证和资料整理,代政府拟文工作。

(二)、地名命名,更名和注销,自接到申报后20日内完成考察论证和征求意见等项工作,报上级政府批准。

(三)、有关行政区划,地名日常管理的问题,属于职权范围内,及时答复处理,超越职权的,待请示领导后,7日内答复处理。

老龄工作管理制度

一、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各项区内各项老龄工作,促进全区老龄工作有序、顺利地开展。

二、研究拟定我区老龄工作发展的规定和规划,并组织贯彻实施。

三、办理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决定的事项,督促、检查决定事项的落实。

四、负责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协调、督促和检查职责的落实工作。

五、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老龄工作的有关情况和信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六、协调指导为老人服务,开展敬老、助老评比表彰活动,推动全区老龄工作的发展。

七、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各街道、农委各部门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做好维护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工作。

八、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各街道、农委各部门的老龄工作。

九、开展老龄事务的对外交流,参加有关老龄问题的研讨活动及专业会议,组织、协调有关老龄事务在我区的各种活动。

农村五保管理制度 一、五保资格认定条件:老年、残疾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可申请五保。

二、申请五保供养程序。由本人提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通过,并公示七日无异议后,由村委会报乡镇(街办)审核,经县级民政部门批准后,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五保对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村委会报乡镇(街办)审核,县级民政部门批准,停止对其五保供养,收回《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1、有了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且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具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2、重新获得生活来源的;

3、已满16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的。

下载社区民政工作制度[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民政工作制度[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政办工作制度

    民政办工作制度一、要全面掌握农村低保政策,民政办工作制度。二、要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农村低保政策。三、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低保工作调查研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四、接访......

    民政廉政建设工作制度

    三门峡市民政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度 目标管理制度 为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全局......

    民政办工作制度

    丙谷镇民政办工作制度征求意见一、服务态度: 民政办工作人员要始终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事事从工作大局出发,坚持工作原则,严格按照政策办事。要求做到主动热情、态......

    乡镇民政工作制度

    乡镇民政工作制度一、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切实关注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着力抓好以提高“三个群体”(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

    民政信访工作制度(最终版)

    民政信访工作制度 民政信访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处理好民政信访问题,对于促进民政事业的深化改革,发挥民政工作社会稳定机制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

    社区民政工作总结

    201*年**社区民政工作总结社区民政工作,在街道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有关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慈善援助活动,努力做好民政各项工作安排和实施,切实为辖区困难家庭、低保户办实事,解决......

    社区民政工作总结

    2007年友好社区民政工作总结友好社区管辖范围广,人口多,残疾人多,低保户较多,人员情况复杂,其中不乏两劳释放人员、夫妻双失业、一家多残、单亲家庭。我深感压力大,担子重,只有紧密......

    社区民政工作总结

    ***社区2010年民政工作总结 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时刻装着老百姓,以特别的爱心、特别的热心、特别的耐心和特别的责任心,扎扎实实的工作,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