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课论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校也在为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而不断努力。安徽中医学院在51年的办学历史中,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我校51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构建富有历史内涵、时代风格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实现建设国内一流水平中医药大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全校师生共同发展的思想保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更是全体安中人共同的事业。
一、指导思想
安徽中医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目标,突出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学校中心工作,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促进广大青年按照“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健康成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至精至诚、惟是惟新”的校训理念和“北华佗·南新安”的医学传统,进一步坚定中医信念,弘扬中医精神,继续走“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特色弘校、文化塑校、和谐融校”之路。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依托各级团学组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通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实践育人工程”、“青年文化工程”、“凝聚力工程”等,把青年培养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安徽中医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服从、服务于学校发展总体战略, 突出特色,争创一流。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进一步突出办学理念,凝炼安中精神,形成具有优良的教风学风、浓厚的学术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安中大学文化。特别是要加强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把弘扬和培育学校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凝聚力。打造安中品牌文化,以文化的渗透力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展现形象。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
1.师生员工高度认同的学校办学理念;
2.历史传承的安中精神;
3.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4.营造学术氛围浓厚、崇尚创新和实践、服务中医药事业的优良学术环境;
5.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 6.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7.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校园环境;
三、主要建设内容
安徽中医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形象文化建设三个层面进行。
1.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风、校训等内容。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 而大学精神则是对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 它们与校风、校训等都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而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 是学校文化的精髓与灵魂。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上的崇高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把弘扬和培育学校精神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凝聚力,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与愿景目标。
2.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建设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是我校面临的迫切任务。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学术为先, 强调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 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要从制度上保证学校各项重大原则、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学术民主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工作制度,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3.形象文化建设
大学的形象文化包含品牌形象和校园环境等学校的对外整体形象展示。校园环境既包括学校物质环境等硬环境,也包括校园氛围等软环境。校园环境设计和建设要形象鲜明、造型优美,校园建筑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建筑中要设置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景观、橱窗以及学术沙龙、学术园地等配套设施,使之既能展示学校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校园的绿化和美化 , 维护好校园的树木和绿地 , 保证校园三季有花、四季长青。要整体、系统地规划校园人文景观, 建设主题雕塑、文化走廊和文化景点等, 使校园人文景点建设主题突出 , 特色鲜明。充分挖掘学校精神、校史展览、优秀师生和优秀校友事迹以及校园内一楼一宇一草一木等各种教育载体的育人功能。注重网络宣传教育优势的发挥,创建网上校史展览馆。
重视学校形象宣传与品牌形象的推广,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扩大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计划
1.用先进的政治思想武装师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师生。根据形势的发展介绍最新的政治理论、形势政策、教育观念和学校工作。
2.在加强对校史资料挖掘整理的基础上,继续编写宣传我校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的图书,提倡各院系组织力量搜集、研究和编写院(系)史资料,不断丰富校史展的资料,改进展出形式,建设“网上校史馆”,使之成为新生入学后进行校史教育的制度化基础。
3.对学校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及时组织采写报道,进行广泛宣传。
4.重视与学校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活动,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确定为学校重大活动,由学校统筹组织,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将其办成学校最隆重、最热烈、最有影响力的活动。将学位授予、奖学金颁发、表彰大会等仪式类活动办成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
5.重视对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为老教授录制有关音像资料。
6.加强与校友的联系,积极宣传取得较大成就的校友的先进事迹。
(二)实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计划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
2.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为养成中的功能。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加强对依法治校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工作的监督。
(三)实施学风建设计划
1.以学生会为统揽,统一协调职能部门、院系、团学组织和学生自律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每年举行一次总结表彰。2.实施学生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和每月深入学生公寓检查制度,加强学生上课考勤,整肃考风考纪,加强校园不文明行为的纠察和引导,定期通报学生违纪情况,强化学生遵纪守法和道德实践意识。
3.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每年举办一次以“创优美环境,树优良学风”为主题的爱校周活动,开展一次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
1.通过大学生文明修身承诺活动、志愿者活动、“爱校周”活动、教师节慰问服务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尊师、爱校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
2.重视实践教学,继续加强品牌实验室建设,巩固教学实践基地。注重各层面、各环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3.建立校院分层次管理体系,调整学生社团布局结构,落实每个社团有一位指导教师,有一个挂靠单位,有一项特色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的学生社团“四个一”建设要求,每年推出一批学生社团特色活动。
(五)实施校园环境建设计划
1.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加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
2.美化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开展学生公寓环境建设活动。
3.开展环境道德建设活动,组织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承诺活动、爱校教育活动(爱校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要在环境道德教育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4.增强师生对校园环境的新认识,激发师生爱校意识,组织校园建筑与道路的命名征集活动,完善校园标识。举办“美丽校园”摄影作品征集和展览活动。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1.学校党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正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确保学校文化的先进性,确保学校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培养人、教育人的中心任务,沿着健康的路线前进。要发挥党委的决策核心作用,统揽全局,科学决策,促进办学理念的发展,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推进学校制度的创新,建立与现代大学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要定期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积极解决问题,保障师生的权益,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要从政策和制度上激励学生党员、团员、学生干部和教职员工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学生党员、团员、学生干部、教师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表率作用。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并把党员干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表现情况,纳入检查、考核、评议干部的重要内容。3.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计划,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要从每年的经费预算中给予适当支持。同时,要广开筹资渠道,加强产学研合作,采取多种合法的方式从社会上筹措经费。
第二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同时也是微观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表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巩固已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成就,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视野和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 校园文化 建设
一、从校园文化建设看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日渐式微,其原因主要在于办学导向的偏差、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文教育的空泛化和边缘化。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师文化素质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大学人的精神家园,它具有规范大学人行为,凝聚大学人精神与理想的作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校园文化体现在高校的方方面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结底都是文化育人。然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大学主体主动地对本校的文化进行提炼和总结,并有意识地进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中,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涵盖人文精神、人文科学和人文教育,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学科是载体,人文教育是过程。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以人文学科为载体,通过人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应作为高等教育份内之责,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应有之义。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上,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部门的工作而与教学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无关或相关性不大。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将思想局限在校园文化仅仅是搞搞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导向、塑造、调适等功能,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目前,我国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太重实用,强调做一些能拿出来作为资历和政绩的工作。这导致许多学校只重视物质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塑造,大学校园内忽视人文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有些高校虽然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但却产生认识偏差,将校园文化活动停留在一些浅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上,从而使高层次的精神建设陷入困境。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管理和导向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大部分高校重视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对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却显得无力。表现在校园文化的研究不够,文化活动内容单调贫乏,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不足以吸引学生,更谈不上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
4.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不新,学校特色不突出
我国许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高校文化建设中从众、跟风现象比较严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统一”路线,缺乏学校特色。不同的大学因其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不同,校园文化应保持学校的个性特色而不是趋同。学校个性特色的塑造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要求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给学校的形象准确定位,借助于各种物质和精神载体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独特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关注。
三、主要建设内容
1.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风、校训等内容。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 而大学精神则是对办学理念的进一步升华, 它们与校风、校训等都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而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 是学校文化的精髓与灵魂。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上的崇高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把弘扬和培育学校精神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凝聚力,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与愿景目标。
2.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建设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是我校面临的迫切任务。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学术为先, 强调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 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要从制度上保证学校各项重大原则、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学术民主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工作制度,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3.形象文化建设
大学的形象文化包含品牌形象和校园环境等学校的对外整体形象展示。校园环境既包括学校物质环境等硬环境,也包括校园氛围等软环境。校园环境设计和建设要形象鲜明、造型优美,校园建筑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建筑中要设置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景观、橱窗以及学术沙龙、学术园地等配套设施,使之既能展示学校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校园的绿化和美化 , 维护好校园的树木和绿地 , 保证校园三季有花、四季长青。要整体、系统地规划校园人文景观, 建设主题雕塑、文化走廊和文化景点等, 使校园人文景点建设主题突出 , 特色鲜明。充分挖掘学校精神、校史展览、优秀师生和优秀校友事迹以及校园内一楼一宇一草一木等各种教育载体的育人功能。注重网络宣传教育优势的发挥,创建网上校史展览馆。
重视学校形象宣传与品牌形象的推广,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扩大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
四、结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应把其纳入校园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提高文化意识,树立起强烈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科学化管理,创建高雅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加强、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
第三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我认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它能提高大学生的活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并且极为丰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种优良的适合学生要求的文化氛围,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不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都是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旗帜,以新课程教育改革为中心,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育质量为抓手,以教育法规为保证,以加强校园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打造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空间,以教师学生参与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校园文化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心路之途,是铸塑校园精神的建构之本,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的陶冶之源。我们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更为活跃高雅,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发挥,个性爱好也得到发展。一所大学,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校园文化活动妥善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生活得更为和谐轻松。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情操,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大学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总是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校园文化在貌似轰轰烈烈的表面下渐渐显露出偏离其真正的意义。这要表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封闭状态明显而开放不足。
那么应该如何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呢?我觉得,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综合性的工程。它应该囊括人类的智慧与文化的精华,历史与现世的文学艺术的精华,哲学的美学的历史学的以及各种学术与科技的成就,文化与教育方面的种种设施,体育与娱乐中的项目,衣食住行及工艺美术活动等,都属校园文化活动的范畴。文化的渊源是绝对不能割断的,传统的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应成为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工程,也体现在教学及各种文化学术活动中,体现在各种生活技能的培养之中。至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中的内容,也是极好的文化教育项目。日常服饰、家具、食品、烹饪、茶、酒、刺绣及各种装饰品等,都可造成一种文化氛围,造就高雅的文化气氛。
上述种种文化活动中,一类是属于精神方面造就人的文化活动,使受教育者的精神趋于崇高自信坚毅,以天下为己任,以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懂得世界之复杂及如何改造生存的环境,不为挫折与失败所征服。另一类是属于物质性的,通过物质的活动孕育精神的成长,也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这两者是一致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功不可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种优良的适合学生要求的文化氛围,作为思想教育的手段与补充,不可或缺。
我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学院的一员,必须牢记我校校训:“崇德 尚用 求真 创新”,时刻以它为指导去更好的学习,生活,做一个脱离低趣味,有责任感的人,祖国的实际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付之于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团结同学,努力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我相信,未来的科院会更精彩!
第四篇: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论文docx
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
班级视觉传达(1)班
姓名吕作捷
学号 2011334407126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同时也是微观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表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巩固已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成就,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视野和新路径。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 校园文化 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和产品,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是高等院校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行为主体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校园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大学精神的综合反映。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作为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由于历史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动的马克思主义个别结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因此,校园文化既不能以个别结论的变动为借口去否定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要性,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神秘化、僵死化,要在学习运用、发展、创新上做出扎扎实实的努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作为中国的主流思想我们要以马克思理论为主。我们要认识马克思主意的优越性,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实践,开展各类优秀的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从而也避免了大学生宅在寝室的情况。有利于大学生的活跃度促进大学校园的生命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习专业知识的关系。学习专业知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十分必要,只有努力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科学的管理等专业知识,才能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但不能因此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否则,就很难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就必须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又不能囿于传统的理论框架;既要立足于现实,又不能满足于对现实的简单反映;要敢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善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要敢于提出新概念、新思想,要加大理论创新的力度,但是不能盲目要立足与社会实践,避免空想主意。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要在三个方面上下工夫:在准确性全面性上下工夫,切忌简单、片面,切忌脱离实际;在校园文化建设出精品力作上下工夫,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品牌栏目、节目、优秀作品和著作,促进大学里学风的建设;在努力营造理论宣传的氛围上下工夫,克服当前存在的那种不敢、不愿、不善于进行理论宣传的被动局面,切实营造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氛围。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精神实质、科学体系;要把学习和宣传科学发展观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与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营造学习气氛,取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成绩,使学校在别的大学中脱颖而出,使大学成为学习天堂。
二、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突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
“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的经典阐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长期道德实践所形成的行为方式、道德心理、道德习惯铸就了中国社会特有的荣辱观,成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生命之魂,对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的升华与弘扬。在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里特别强调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新世纪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教育思想方面一次新的阐述,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他们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等教育是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应该在强化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突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
1、要让学生明是非知荣辱。古人云:“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然而,近年来,由于受物质利益的驱动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的荣辱观出现了扭曲,把本以为荣的东西当成不可取的,把本以为可耻的东西当成值得炫耀的,比如有人把投机取巧、捞取不当名利,当成是有本事;把一掷千金铺张浪费,当成是“有现代意识”。这些都时刻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夯实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
2、要充分利用校园网、黑板报、广播稿、演讲比赛等途径积极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教育学生在举止之间辨善恶美丑,在点滴之中明辨是非,把荣辱观教育活动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的始终,把荣辱观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入眼、入耳、入心、入脑”,开展“八荣八耻树新风,从我做起见行动”等活动。
3、要让学生树立荣辱观的意识。荣辱观是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崇尚科学是学生永恒的价值追求。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以报效祖国为己任,把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与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刻提醒自身要承担重要使命,这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最好的价值体现。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成长进步,对社会的全面了解,步步都要把确立荣辱观意识放在第一位。当今社会,各种不良思潮相互激荡,容易发生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至是以荣为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现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立足新形势,着眼新特点,为人们提供了一条评判荣辱是非的正确标准。在校园中进行知耻教育,理应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灌输作为解决当前部分学生荣辱难分、是非难辨的核心,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涉及学生思想观念、道德情感、行为规范的荣和辱分清楚、讲明白。
第五篇:浅谈如何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内容摘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培养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青年人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青年人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
作用
问题
对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和窗口,而校园文化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水准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和窗口,而校园文化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水准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那么怎样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呢?
一、校园文化目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大学校园文化更应具有以上的优点。那么优秀的校园文化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1.提升素质
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2.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
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 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营造积极向上 的文化氛围
3.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4.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从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来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
(一)校园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多元文化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校园文化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不能作出及时的、恰当的应对,导致教师在更多的场合考虑的不是怎样有利于教学、怎样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是眼前利益和效果。因此,高校应找到一个契合点,既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交融下保持自身的特色,又能培育更适合大学生长远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部分高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组织领导,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普遍处于松散无序状态。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自觉地建设和正确导向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从高校内部抓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领导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高校要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工作,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任何一部分出问题都会对高校整体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模糊不清
各个高校的发展特色不尽相同,每个学校都会有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校园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果面面俱到或者放任自流都是不可取的。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本校校园文化的定位不够清晰,没有鲜明地体现出要提倡什么,展示出学校特色文化,如诚信教育、责任意识培养等方面,因此高校内部要从整体考虑,达成统一的认识,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充分考虑到大学本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保持自身发展特色。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加强领导,注重实效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纳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注意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共青团、党组织、职代会、学生会及校园文化社团组织的作用,齐抓共管;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考核评价,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所以,要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的代表组成,要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学会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善于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新精神。
(三)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针对我们的校园绿化美化建设,我建议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要从我们学校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
(四)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用一固定的模式、手段来完成,要使高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想在新时期有所作为,取得更大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508978.htm 2.http://wenku.baidu.com/view/356cb8bb1a37f111f1855b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