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感悟(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3:4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感悟》。

第一篇: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感悟

“365易”带给我的创业感悟

陈军,硕士,辽宁广发科技公司总经理,是心怀慈善的残疾人创业带头人,荣获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十大自强明星、沈阳市“十一五”期间扶老助残十佳个人等殊荣。他带领科研人员研发的“ ‘365易’便民助残服务系统”,获得了国家版权局知识产权证书、辽宁省科技成果奖、沈阳市十大科研成果转化奖。“365易”作为东三省唯一参展世博会的项目和政府的民生工程,以其科技服务民生的优势和载体,相继在沈阳设置625个服务网点,安置残疾人就业418人.....实现居民生活缴费不出社区;百姓出行购票不出百米;空巢、病弱老人接受服务不出家门;残疾人居家、就近就业,让老百姓365天的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更幸福,科技价值、社会价值显著,被百姓盛赞:是 “一站式”“民生服务站”……

面对媒体这样的报道,我深知“365易”承载的诸多荣誉、百姓的赞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给予的最高褒奖,也是对所有自强自立的残疾人给予的鼓舞勉励。身为残疾人创业者我更懂得感恩,因为在我成长的路上得到了太多的关怀与帮助。搭建一个爱心平台,去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365易”不仅寄托了我这一心愿,更帮助我达成了这一心愿。

“365易”研发伊始,就以扶老、助残、便民为使命,其简单、便捷、易操作,不受场地、年龄、文化程度局限的项目优势和人性化的设计,适应所有择业意向的人员。尤其 “365易”打造的助残平台,不仅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困扰,更是对残疾人的扶持由输血变造血,让残疾人感受到融入社会的价值。

每每提及“365易”的成功,我感慨:因为被关爱,才不甘平庸,因为被关注,才历经磨砺,因为被期待,才应运而生,因为被支持,才得以成长。行慈善之举,积仁厚之德,扬人道之情,留真爱之心,靠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更多的弱者走出了生活的困境,我深受“365易”带给我的这份幸福、感动和欣慰。融入一份真情的慈善,不仅用心去感悟生活,更懂得会用心给予生活,这是我自始至终的愿望,愿“365易”在传承积善中惠及更多的百姓。

陈军

2013-1-16

第二篇:创业带头人

打工铺就人生路 创业铺就致富路

---宁县良平乡贾家村村民贾正运返乡创业事迹

十多年前提起宁县良平乡,人们就会感叹那里的贫穷和落后。如今走进良平乡,举目望去,家家门前都有一排排新建的暖棚猪舍,户户都用上了沼气,外来拉运肥猪的车辆不时从身边掠过,还有正在装猪的车辆热闹非凡,猪叫声不断,使人感受到这里的生猪产业春光无限,欣欣向荣。这一切都源于这里有一批出色的猪产业创业带头人,贾正运就是其中之一。

不断探索,寻找致富之路

贾正运,男,宁县良平乡贾家村农民,现年47岁,高中文化程度。1985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他放弃了求学生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目睹过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苦守那几亩黄土地的辛酸。22岁的贾正运想干一番事业,想早日脱贫致富。1986年,他终于下定决心,想出去走走看看,见见外面的世界,长长自己的本领。独身一人来到兰州,正逢兰州正大公司养殖场招收员工,当时工资并不高,但这里的工作却引起了这个年轻人的注意,当时他在养殖场只负责一些杂活,包括清理场区环境卫生。他一边打工一边反复思考,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打工可以赚钱,可是很难致富,只有运用打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创业才是最好的出路。

他平时注意观察养殖场养牛、养猪的所有流程和关键环节,每当养殖场经常有外来客商观摩学习,现场交流经验的时候,他都找机会到现场认真听讲,从不放过学习的机会,随身带的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后来他越来越觉得养殖是一个致富的好门路。六年后即1992年他返回了这个生他养他的小山村,他决心要为家乡的发展做点贡献,开始在早胜牛产业上做起了文章,同时得到了乡政府的支持。2002年他被选任为县政协委员,在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大力开发早胜牛产业、开拓国外市场的提案,就早胜牛的品种改良、强化技术推广、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向县委县政府做了很好的意见,2003年他的提案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扶持他创办了宁县兴旺牧业集团正运牧业有限公司,发展牛产业,他的艰辛探索终于有了收获,至2006年宁县兴旺牧业集团正运牧业有限公司获利160万元。2005年他被宁县政协委员会评为政协宁县第六届委员会优秀委员。宁县兴旺牧业集团正运牧业有限公司被宁县人民政府评为私营经济先进集体。2004年他饲养的肉牛荣获宁县首届赛牛会“明星牛”称号。

追求科学养殖,重赴务工学习之路

虽然在牛产业上取得了收获,但是经过几年实践,贾正运很快发现科学养殖是养殖业的灵魂,不讲求科学、不学习技术就会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被淘汰。他认为一定要全面掌握科学养殖技术,虽说自己以前也有一些养殖经验和一定的技术,但还远远不够。2006年他再次决定重赴兰州去学习,给自己“充电”。这次当他来到兰州正大集团让他耳目一新,正大集团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从前的养殖场,已经成了分公司遍布各地的大集团,而且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以培训、指导等服务为主,养殖都分配到各地基层。由于有养殖经验加之还有以前的几个老同事帮忙,正大集团总经理同意贾正运留下来上班,他先后系统学习了生猪养殖、肉猪加工、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

实施科学养殖,大力发展良平猪产业

2008年他信心十足的回到家乡,回来后他主动找乡政府主要领导结合良平实际谈起了自己的养殖理想—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猪产业的科技含量,并精心疏通销售渠道,启动民资,诚招客商,建基地与办龙头企业齐头并进,拉长产业链条,形成良平猪产业:良种繁殖--肉猪育肥—生猪外销---屠宰加工的“良平模式”。他要建办自己的良种猪繁育公司。他的设想得到良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村里成为了第一个带头创业之人。他利用在外务工所积累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多年打工的积蓄,2009年3月他在良平贾家村建办了宁县良平牧青园良种猪繁育公司,该公司占地10亩,计划总投资310万元,新建标准化猪舍5栋1200平方米,引进良种猪300头,二元母猪500头,建成后年可出栏良种仔猪10000头,育肥猪3000头,实现产值750万元,获利润150万元。同时,贾正运邀请正大集团讲师,先后在良平举办养猪培训班10场次,为良平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并大力推广了猪粪生产蘑菇,建户用沼气等环保措施,带动猪场附近100多户群众建起了沼气池,用上了沼气。永不服输的他终于寻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成功之路。现在由于政府扶持和服务质量好,他的公司不断壮大,经过半年的运作,现在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280万元,安排本乡内农民工80多人,根据岗位不同,月工资在1000-2000元不等,年带动农民人均增收可达230元左右。

如今的良平乡,全乡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多头,远销兰州、西安、西宁、延安、河南等市场,养猪每年为农民带来人均近千元的收入,猪产业真正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渠道。

第三篇:创业带头人

鄂州是“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推动妇女创业

“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小额贷款”

鄂州今年创造出“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模式,小额贷款余额在全省名列前茅,有效推动了全民创业。

数据显示,鄂州市小额担保贷款余额仅次于武汉、宜昌和荆州。“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模式是今年初提出来的,由人行、就业部门、财政部门等合作推动。

该模式主要是将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并对创业带头人提高贷款额度进行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小额贷款的带动作用,提高小额贷款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这种模式增强了小额担保贷款的安全性,降低了银行的成本和风险,同时放大了小额贷款的使用效果,创业者更容易成功。

目前,鄂州市小额贷款的到期未还款总共只有17.4万元,逾期率仅6%。到今年9月末,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21万元,共扶持1187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

一是为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小额贷款等等一系列的服务。二是要支持农民工个人或者是技术进行自主创业,包括要培养创业带头人,带动更多农民工就业。三要为集体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捆绑式小额贷款的担保。在申请贷款中,农民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来申请到贷款或者是借款。一是申请工会的小额担保贷款。我们计划在全国10个以上的地级城市先开展工会的小额贷款担保试点,由工会提供担保基金。二是申请政府政策性的小额担保贷款。现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下已经达成了一个协议,在全国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都开设一个专门的窗口,开展政策性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这一块主要是地方财政筹集担保基金,由中央财政给予贴息。三是工会拿出专项资金为农民工提供无息的小额贷款。四是工会协助政府劳动部门将返乡农民工纳入本地创业政策的扶持范围,由政府主管部门在贷款发放,包括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这些农民工可以在所在地工会职工帮扶中心专门窗口予以办理。

李守镇说,我们实行的是一条龙服务,也可以在工会的培训机构、工会指定的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办理。除了提供资金以外,还将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包括创业项目的审核和有关创业等等指导方面的服务。总之,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农民工通过创业力争实现创业成功。

四是强化创业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要与小额贷款、企业开业指导、企业发展服务等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创业培训成功率。

积极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分层次、有计划地对各类具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创业环境,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必备知识,掌握申办各类经济组织的方法,提高创业能力,激发创业热情,培养造就一批创业带头

人。各类创业培训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尽量满足各类创业人员的培训需求。要把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企业开业指导、企业发展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创业培训成功率。

各地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军队退役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帮助他们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激发创业热情,逐步实现自主创业,培养造就一批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带头人。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创业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将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企业开业指导、企业发展服务等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创业培训成功率。各地可参照退役士兵参加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补贴办法,对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培训给予适当补贴。要按照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的原则,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手续,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制度。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服务窗口,免费推介适合军队退役人员的创业项目,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为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开通“绿色通道”。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园区等资源建设的创业孵化基地,要主动对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开放,及时安排生产经营场地,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六、努力为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要把促进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考核,有效推进;按照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要求,不断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对城乡创业主体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取消歧视性的身份限制、行业限制,营造公平创业的环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工作的合力。军队转业退役安置部门要切实承担起退役军人创业培训工作的协调工作,积极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军队退役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扶持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当地促进城乡创业带动就业整体计划,协调相关方面统一安排、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要认真做好相关政策细化和落实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要发挥自身优势,扶持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促进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力表彰和宣传军队退役人员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关于印发《吉林省总工会“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方案》的通知(吉会总字〔2005〕7号)

各市、州总工会,省直机关工会,省各产业工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去年全国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全国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和全省全民创业促就业会议精神,结合几年来我省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的实际和“一清五送两监督”活动,更好地发挥工会在全省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省总制定了《吉林省总工会“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方案》,并决定把“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列为今年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将《吉林省总工会“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再就业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吉林省总工会“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方案》

吉林省总工会

2005年2月16日

主题词:创业再就业 活动 通知

抄报:全总保障工作部、省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吉林省总工会办公室 2005年2月16日印发

(共印35份)

附件:

吉林省总工会

“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方案

为更好地贯彻全国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国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工会在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中的作用,配合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进一步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各级工会要在继续搞好“一清五送两监督”促进再就业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对下岗失业人员“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

一、指导原则

各级工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对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要把开展“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活动作为工会促进再就业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突出活动特点,通过扶持一批创业带头人,安置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要制订出帮扶计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创业培训、创业资金、创业项目和创业点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帮助和服务,并真正抓实、抓出成效来。

二、活动内容

1、各市、州、县(市、区)工会,省直机关工会、省各产业工会及基层工会要通过帮助、扶持一批下岗职工创业带头人,安置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形成帮扶创业同促进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有机的联动。

2、强化创业培训

各地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SYB培训计划,采取自办或联办的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下岗职工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要把开展帮扶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或小额借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城市促进就业新模式。

3、搞好跟踪服务

要帮助创业带头人寻找和选定创业项目,选定的创业项目要着眼于有发展前景并且能够多安置下岗职工,同时要对创业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包括在政策、信息、培训、资金、场地等方面提供的帮助和服务。

三、活动要求

1、选定培养的创业带头人必须是那些有创业愿望的并创业成功后积极安排下岗职工的下岗失业人员或已再就业的人员,创业带头人的培养要力求时间短、见效快。对所帮扶的创业带头人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创业带头人和其安排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档案,帮扶的创业带头人要“实名制”。

2、各地要把此项活动列入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总将对创业培训进行指导,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察,包括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

3、要注意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注意发现和总结“帮

创新放贷方式,以创业造岗位、带动就业。针对本区实际,将小额贴息贷款和创业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的良性循环之路。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做到差别竞争,优势取胜。通过对创业人员足额快捷的放贷,激发其创业热情,改善了创业环境。

就业是妇女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和重要需求。全市各部门要针对广大下岗失业妇女处于弱势群体中的贫困阶层、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完善、大力实施各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免费培训、实施社会保险救助等就业援助措施,帮助妇女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同时,加大对女性创业带头人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女性创业带头人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创业服务。

实施“助你创业工程”,培养一批社区创业带头人。开展创业培训、扶持、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后续支持服务等项目,扶持一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使更多的人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就业再就业之路。今年共培训各类人员52人,有37人成功创办了企业,带动就业86人,取得了较好效果。

红山区今年首期创业培训班正在第一职业中专举办,将培训创业带头人300人,通过“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扶持——创业成功”的模式,让更多有志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培训一个创业者,就能安置一批就业者。”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就业局局长高翔举了赤峰开源国际 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目标和当地产业特色,建立起一批具备一定规模、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技能培训基地。各级工会把扶持创业带头人工作作为重点,大力推行 SIYB 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创业孵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创业模式,重点搞好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职工的培训。创业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的创业能力。今年前10个月,全市对808名有创业愿望和开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创业培训和开业指导,培训后有455人成功创办了小企业或自谋职业,创业成功率达61%,新创造就业岗位628个。今年9月,我市引进国际劳工组织SYB(创办你的企业)先进培训模式,创建了绥化市首家SYB创业培训基地。基地将按照培训标准,建立起集项目开发、专家指导、创业培训、、后续支持服务等一系列创业培训模式,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和致富小老板,从而带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现第一期近50名学员正在接受培训。

—在城镇,各级妇联与劳动保障部门合作,加大失业妇女的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巾帼创新业带头人”SIYB(中国项目)培训班,提升了妇女的创业就业技能、企业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了项目带动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益。

至今,市妇联已连续举办“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巾帼创新业带头人”班各7期,女带头人1062名,培树了马婕妤、赵翠华、马睿、易艳梅、杨雪梅、陈鲭羽等一大批成功创业的妇女典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实施,提高了妇女的创业能力

为有创业愿望的妇女提供了创业条件,解决了资金的燃眉之急;开发了妇女的创业潜能,培养了妇女的现代就业意识和经营理念,提高理财和经营能力;通过实施项目,妇女有了生产和经营中的决策权、发言权、支配权,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她们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四自”精神,使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更加坚定了创业致富的信心;通过实施项目,培育了“亲亲母婴护理”、“阿惠家政”、“舒媛家政”、“隔壁邻居酱菜”、“阳光宝贝婴儿护理”、“巴拉巴拉童装连锁店”等一大批“巾帼创新业示

范基地”,促进了小企业的繁育,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提升了款的倍增效益。

(四)实施,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

妇联干部全程参与项目的宣传、动员、入户调查、征求意见、、立项、实施、贷后跟踪回访、评估、回收等工作,提高了妇联干部组织协调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锻炼了妇联干部的社会化工作能力。妇联组织通过运作项目,改变了过去行政化的工作模式,工作由虚变实,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了妇联组织贴近基层、贴近妇女、贴近家庭的优势,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妇联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全市各级妇联的共同努力,昆明市妇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昆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与其他地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2009年的工作中,我们要牢牢把握各级党委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一系列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加强与市农村信用联社的合作,利用市财政提供的 1650 万元担保基金,放大贷款规模,9月底前全面完成近1.6 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和“贷、免、扶、补”发放任务,帮助 3000 余名城乡失业人员创业,带动近万名妇女创业就业。同时,要加大妇女创业就业培训、指导,培育“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和“巾帼创新业带头人”,带动全社会广大妇女实现创业和就业,为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

第四篇:残疾人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残疾人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用来形容X再合适不过了。今年X岁的X是X区X镇X村村民,X年前,他因重伤致残,一时间完全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在区、镇、村三级对口帮扶干部的帮助下,X的生活发了很大的变化。凭着扶贫好政策,他搬进了新房,发展起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家庭收入稳步增长,一举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帮扶干部扶我上马,我也得靠勤劳的双手将马儿赶得更远才是。”X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X年来,他不怕苦,不怕累,用汗水和智慧实现了脱贫梦,为家人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一家人因病致贫镇村干部助力发展养殖业。X年X月,在工地干活的X从高高的堡坎上摔下来,当场昏迷,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马尾神经受损。医生告诉X,可能要做好一辈子坐轮椅的打算。

经过X年多的住院治疗,X奇迹般地站起来了,但再也没办法干重体力活。X回到X村,梦想着要从头再来,不料由于年久失修,X多年的老屋垮了--家,没了。房子没了,田地荒了,全家没有生活来源。那时,X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绝望。

在得知X的情况后,X镇X村村干部及时上门为X解决困难。X年底,X村将X列为建卡贫困户,为其一家三口办理了低保,并按照政策划拨X万多元为他修建新房。

建新房为X解决了住的问题,扶贫干部还有针对性地为X脱贫致富找政策、想办法。考虑到X虽然肢体残疾,但还能干一些轻巧的农活,村里建议他发展养殖业,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

政策帮扶摘掉“贫困帽”贫困户逆袭成脱贫典型。X年X月,X搬进了新房。看着敞亮的三室一厅,X心里说不出的激动。之后,村里为X修建了猪圈,扶贫干部还将X只鸡苗、X只鸭苗以及两头X斤的小猪全部免费送到他家中。X自身的干劲也很大,到年底一算账,当年靠养殖纯收入就达到了X元,他也因此摘掉了“贫困帽”。

X年,尝到甜头的X更加勤奋。他挖建了面积X.X亩的鱼塘,又种植了X亩秋桃。X年,X向镇政府申请了X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准备养牛。

与此同时,一直“单身”的X在朋友的介绍下,又重新收获了爱情。两个人相互扶持,一起为更美好的未来奋斗,把家里经营得井井有条。去年春节,沉寂了好几年的梅家热闹非凡。大年三十那天,X在自家新房的院子里摆了X桌饭菜,请亲朋好友一起团年,分享自己的喜悦。就这样,几年前还穷得响叮当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村里的脱贫先进典型,X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产业道”变“小康路”美好未来指日可待。X年,X受邀参加村里开展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课,并从中受到启发,把投资目标转向团鱼和泥鳅养殖。在X看来,家门前的堰塘是现成的,养殖团鱼和泥鳅有着天然优势,这是再好不过的增收致富机会。

学习了技术,X又向朋友取了经,最终购买了X只团鱼苗和X斤泥鳅苗。这一年,X卖掉了家里的X头牛,获得了X万元的纯收益,同时,卖掉猪、鸡、鸭也带来一定效益,加上X在外兼职的工资收入,他的家庭总收入达到X.X万余元,比往年的收益翻了一番。

今年,X栽种的X亩秋桃挂果了,看着池塘里的鸭群和满山跑的母鸡,X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X的生活过得满足而充实,口袋也渐渐鼓了起来。他说,这些成果里既有自己的辛勤汗水,也饱含政府部门、村里能人和帮扶干部对自己的鼓励、指导。

“要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远更好,还得继续加油。我也要像别人帮助我一样,帮助还没有脱贫的人。政府帮扶咱努力,脱贫肯定没问题!”在X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只要自己多努力、肯吃苦,认真工作,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第五篇:脱贫带头人事迹(残疾人)

脱贫带头人事迹(残疾人)合集7篇

【篇一】

3岁时,因高烧不退,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因病残疾,加上家庭经济压力,原本学习优异的他,无奈选择就读中专技校,打工14年,他勤奋肯干,后来注册**野马洗染有限公司,积极吸纳适龄就业的残疾人到公司上班,为残疾人提供近20个工作岗位。他叫**,****镇人。

**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排行老大,为了减轻父母压力和照顾妹妹,他1996年中专毕业后,通过技校分配到**五金公司上班。

**年从**五金公司下岗,成为失业人群中的一员。**因肢体残疾,招聘工作屡屡碰壁,7年时间里,在广告公司打过杂、在工地当过门卫、摆过地摊、当过洗衣工......工作都辛苦,但**觉得只要不放弃,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多年求职生涯,让**看到了残疾人找工作的不易,在当洗衣工的时候,他发现**缺少专门的洗染公司,酒店行业的洗涤被套床单等需求量大,创业的念头在**脑里日益高涨。

**年,**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兴办微型企业。当年11月,**向亲朋好友借、向银行贷,投资近200万元创办了**野马洗染经营部,是一家以经营连锁干洗店和专业布草洗涤业务为主,集干洗中心和水洗中心于一体的专业洗染公司,并吸纳37名下岗工和残疾人就业。

在经营布草洗涤过程中,**不断学习、改进洗涤技术,针对一些比较脏、油渍、污垢、颜料等难洗的物件,通过一些洗涤原料的配比和试验,成功发明了“强力草布去污去油洗涤液”专利。

“我的专利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的。目前,不仅本公司用的是我发明并加工的洗涤液,而且垫江、**等周边县的洗染公司也是用的我们加工的洗涤液。”**自信地说。

**年,**野马洗染经营部注册,改为**野马洗染发展有限公司,并获得**诚信企业;**年代表**市残疾人企业参加全国中残联企业评比,获得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奖”称号。

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朋友就业,**积极吸纳适龄残疾人就业,目前公司员工有67人,其中包含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退伍军人等,且都为他们购买了保险,为其完善就业保障。

“今后,我们公司不只是洗涤服装和布草,还将形成洗涤液规模化生产线,向规模以上企业迈进。”今年42岁的**希望自己的野马洗染事业发展能越来越好,同时,自己将结合更多资源参与社会公益,去帮助更多残疾人和需要帮助的人。

【篇二】

“有了新牛棚,刚出生的牛崽终于找到住处了!”家住****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镇**村**树组建卡贫困户**欣慰地说。今年,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成功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追贷了1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产业。如今,新建的牛棚顺利完工,他养殖的28头黄牛也搬进了“新家”。

**是**村建卡贫困户。**年,他在杭州一工厂务工,双眼意外被氨水烧伤,虽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但眼睛还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视物模糊。十余年来,没有公司愿意聘用他,只能在家务农维持生活。“那段时间,日子过得很苦,一年干到头依然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年,通过他人介绍,**与妻子**重组成立新的家庭。自己务农,妻子务工,尽管收入不多,但**心想,两个人一起奋斗日子总会好起来。天有不测风云,**年,妻子**在外出务工时,突发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从此不能从事重体力活,一家人的生活再次坠入低谷。

**年,**村驻村工作队了解**的情况后,为其申办了残疾证明。同时,为解决他和妻子的基本生活问题,又为其成功申办了低保和大病医疗保险。**年4月,**其中一只眼睛病情恶化,几乎失明,不得不前往**主城区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我能做这次手术,必须感谢**党委和政府!”**感叹道。原来,这次手术医疗费用近7万元,而手术前,他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钱和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的现金加在一起也才5万多元。此时,**村驻村第一书记邹波知道后,在**镇政府发起了募捐。通过此次募捐终于为**凑足了手术所需医疗费用。

“考虑到**的情况比较特殊,要想帮助他脱贫致富,不能只依靠到村里产业基地务工。”邹波道,术后,**的眼睛病情得到控制,为了助其增收,村里便鼓励他从事一些相对简单的生态养殖业。

“那我就养牛嘛,这个我会。”在家人和扶贫干部的鼓励下,**做起了祖祖辈辈干的老传统——养牛。**年9月,他用扶贫小额信贷申请的3万元资金,买了10头小母牛崽,开始搞养殖业。

“白天把牛放到山坡上去吃草,晚上再牵回牛棚喂饲料。”**说,**村**树组附近山坡较多,由于村民大量外出务工,部分山坡土地里已是杂草丛生,十分适宜养殖草食牲畜。得益于这一天然优势,他养的牛长势十分良好,到**年下半年,最初的10头小母牛崽成功长大,并产了10余头牛崽。

“牛的数量越来越多,原来养牛的木棚就不够用了,想着修一个大一点的牛棚来养牛,但还缺少一点资金。”**把这情况反映给了村里的扶贫干部。养牛走上致富路

得知**的情况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十分关注,他着实被**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发展产业的精神感动。“**年10月,经过多次沟通联系,我们为**争取到了1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产业发展追加贷款。”**说。

**年底,10万元资金到账,**在原木制牛棚土地上新建了一座钢架牛棚。“新牛棚建好了,我对未来发展养殖更有信心了!”建完牛棚,**手里还剩下些钱,他准备利用这笔资金再进购些杂交品种的牛来喂养,扩大养殖规模,成为养牛大户,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在佘镇长的牵线搭桥下,去年试卖了两头公牛,共卖了18000多元。”目前,**养的牛已发展到28头,他计划在今年年底的时候,卖掉6、7头牛用来偿还部分贷款和补贴家用。按当前市价来看,他的牛平均一头能卖8000元,预计可以给他带来5万元左右的收入。

日子一天天有了起色,生活也有了盼头,**却又把心思用在了帮助乡亲上。今年,他打算捐出两头牛给同村的两户残疾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改变了我的贫困生活,我不能一个人独享这份幸福果实,要把这份幸福果实传递下去,和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篇三】

“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这是**时常勉励自己的话。

**,是**市**区**镇**村的一名村民。13年前,一场大病令他卧床3年,欠下一身外债,也因此成了一名肢体残疾人和低保户。记者近日从****了解到,如今的他已主动退出低保户行列,通过艰苦创业,不仅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还带动周边上百户村民增收致富。

身残志坚

主动退出低保户下定创业决心

**年,当时22岁的**与妻子**一起到浙江打工,不幸的是,没过多久他就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和股骨头坏死。妻子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20多万元的外债。因为生活困难,**一家被评定为低保户。

“在病床上躺了3年,生活不能自理,差点瘫痪。”说起往事,**显得有些伤感。**年12月,被鉴定为肢体残疾的他与妻子回到家乡。年迈的父母负责在家照顾**的生活起居,妻子**只能在附近打短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看着千疮百孔的家、忧虑沧桑的父母,**下定决心一定要战胜灰暗和颓废。

“那时我就想,病魔没有要我命就说明苍天要我活着,我活就要活出个人样来。”**一心想着,要挣钱解除穷困,不能成为家庭的累赘、父母的负担、社会的包袱。

不久后,刚能坐起来的他就开始干些手工活补贴家用:挑杂粮、糊鞋垫、织毛衣、做小工艺品……当时劳动力相当廉价,挑拣一袋大米得耗费四五天,才能挣十元钱;糊一付鞋垫,共粘五层才能赚一毛钱。尽管这样,他拿着微薄的收入,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说,靠自己的双手挣口饭吃,没有比这更鼓舞人心的了。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逐渐好转,加上自己通过电视、网络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他开始尝试着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创业之路。

“我虽然干不了重体力活,但手脚还能动。我们这个地方山多地广,适合发展种养殖业,我考虑了很久,打算养鸡增加家庭收入。相信我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年,**和妻子商量自己创业的想法,得到家人支持后,夫妻俩找亲戚借来2万元,买了400只鸡苗,办起了家庭养殖场。

在当年年底,**主动申请退出低保户行列,以示下定创业的决心。

脚踏实地

开办养殖场成为乡村致富领头人

同年,**的妻子被聘任为村里的专职干部,因为工作繁忙,经常早出晚归,**一边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边打理自己的养殖场。

“每天最多睡四五个小时,忙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说,他一直坚持采取散养、放养的方式来饲养乌骨鸡,这样产的鸡蛋品质好,销路也不愁。饲养的第一年,他就有了近2万元的纯收入。

尝到甜头后,**决定扩大养殖规模。通过滚动式发展,到**年,他的家庭养殖场内的乌骨鸡数量达到了4000多只,鸡蛋远销浙江、**等地,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外债,家庭经济条件也逐渐好了起来。

看着**通过发展养殖业过上了幸福生活,村民也纷纷上门“取经”。见大家热情高涨,**决定用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他将自己的鸡苗按成本价提供给有养殖意愿的农户,遇上经济有困难的贫困户,**还让其先赊账,等鸡蛋出售后再还本钱。

“当年我困难的时候,乡里人也没少帮助我,现在我找到商机了,要分享给大家。”**感慨,做人要知道感恩,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

**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乡卡卡乌骨鸡养殖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帮助村民增收。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养殖行业中,截至目前,**村共有148户村民加入合作社,乌骨鸡养殖总量达1万多只,年产蛋量10万公斤,每年为村民带来超过40万元的收入。不仅如此,**还流转了160亩土地发展烤烟,每年仅土地流转费和务工就能给周边上百户村民增加收入30多万元。

“生活困难的时候,有国家低保兜底;发展养殖业的时候,有政府提供贴息贷款和技术支持。”**笑着说,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自来水引进了水缸里,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大家只要好好干,就能过上好生活。

【篇四】

“别看我今年六十多岁了,又是残疾人,但我会在这个好时代,努力向前跑。双脚残疾了,但我能用自己的双手,实现勤劳致富奔小康。”19日下午,脱贫户**开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来到屋后的大山上,采摘一种叫通花的药材。

在**市**土家族自治县**乡**村**组,残疾人**远近闻名。一辆车,两根拐杖和一个塑料板凳,是他勤奋劳动的标配,也是人们敬仰他的地方……

为修乡村公路负公伤

时间回溯到**年秋,**乡党委、政府整修老厂坪公路,时年44岁的**和乡亲们一起踊跃参与。

一天早上,他们在运送碎石时,路过一个叫洗脚溪的小地方,因为公路狭窄、弯道很急,爬坡的货车突然失控翻下山沟,坐在车上的**也因此受伤。

乡干部闻讯后,立即将伤员们送到**县城中医院进行抢救。在这场事故中,**肋骨断了7根、胰脏受损、断了一只手的大拇指,更严重的是右腿不得不截肢,左腿经紧急救治后,坏肉被全部割除,显得比常人的腿瘦小许多。伤好后,**不得不拄着双拐才能走动。

板凳成了他的“标配”

尽管受了伤,成了残疾人,但**很乐观,也很坚强。“虽然我是残疾人,但绝不能等吃等救济。为了孩子们,我必须好好劳动,不能成为累赘。”他暗暗地发誓。

出院回家的第二天,**就尝试锻炼自己,坚持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他先让家人把板凳带到附近不远的地里,自己拄着双拐慢慢走路,在板凳上坐下,然后挥舞锄头参加劳动。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学会了坐着劳动,不仅会挖地,还会种收庄稼,给庄稼浇粪、施肥。

“即使慢了点,但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每到黄昏时,家人和许多乡亲看到我忙不过来,就会前来帮忙,将我挖的、摘的东西背回家去。”**说。

就这样,**和妻子**相依为命,抚养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并已出嫁。目前,最小的儿子已在**中学读初三。

努力回报绝不拖后腿

“党的政策真是好!十九年前,是乡干部救了我们一命。现在,又是全靠党的好政策,我才实现了脱贫。”**告诉记者。

**年12月,**因残疾和家庭情况,被评为贫困户。经群众评议,包括妻儿在内的一家三人吃上了低保,每月可领取低保金1141元。

不久,**又花费7万多元修建了新房,在享受异地扶贫资助金3万元后,县残联又为他申请了残疾人危房改造补助1.2万元,建设银行**支行也援助了结对帮扶资金1.9万元。“最终,我家个人只出资1万多元,就建起了这座新房子。”**说,“从此,再也不会像原来的老房子那样漏雨了。”

如今,在乡党委书记向朝虎、乡长谭定燕和结对帮扶的乡社保所所长邹薇等干部的精准帮扶下,依托党的好政策,**决定更加努力地向前跑。

给儿子创造更好条件

**的妻子**,现在于**主城一家建筑工地打零工,每年收入近一万元。为了让妻子放心出去打工,儿子放心在校学习,**在三年前买下一辆电动三轮摩托车,不仅方便去地里种蔬菜,还能利用空闲时间到山上去采摘药材。

**告诉记者,在采摘药材时,先要拄着拐杖往上蹦跳,到了山顶,采了药材后装在口袋后,便往下滑,一边滑,一边将口袋往下边扔。“这样做,虽然裤子容易磨烂,但比从山下往山上采轻松得多。”**高兴地说,“这是我总结出来的小窍门。”

“我们两口子还有一个小心思,就是让儿子今后能过上好日子,绝不给他拖后腿。”**还打趣道,“凭借种菜和采药材,我每年至少可挣三四千块钱。如果不是残疾,像我和妻子这么吃苦肯干,我家肯定可以在**县城买房子了。”

说这话时,**坐在矮板凳上,双手不停药材,远远望去,只见他背后云雾环绕,笑容正站放在蓝天白云之间……

【篇五】

50岁的**是**镇**村3社的村民,6年前,因工作弄伤左腿回家养伤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如今,自己不仅走出残疾的阴影,还找到了致富新路子,并给两位残疾的邻居创造了工作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5月16日上午,**选了两只自己养殖的山羊牵下山。当天,山下的美心红酒小镇景区“脱贫攻坚集市”将如期开市,他将和周边许多村民一样,在集市上售卖自家最拿得出手的农产品。

6年前,因工作致残的**无法外出务工,当时家境也处于贫困状态,他和妻子在农村老家开始养山羊。但**住在海拔600多米的山上,交通不便,一开始销路并不怎么样。最后,通过当地政府与红酒小镇共同打造的“脱贫攻坚集市”,**的销路慢慢扩大。

“我给景区留了电话,他们要山羊,我就送过去。”**说,近年来,为了让自己销路扩大,景区还牵线搭桥,帮他搭建起网上销售平台,推销他的山羊和其他农副产品。

**说,现在,他一共养殖了160只山羊,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卖出一只羊,他净赚500元。从去年到现在,因为养殖山羊且销路不错,他家的纯收入增加了不少,还雇佣了两位邻居帮忙。

邻居**天生腿部有残疾,父母去世后,由弟弟帮忙照顾,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就雇**看羊、放羊,按照天算,每天工作下来给**70元的工钱。“一个月可能要请他干个15天,这样算下来,他一个月就有1050的收入,对他一个人来说,够用了。”**说。除了邻居**,**还雇佣了同样残疾的邻居彭齐树,带动了两人脱贫致富。

【篇六】

17年前,他从健康强壮的青年,变成了失去了双臂和右耳的残疾人。生活的打击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如今,他付出比平常人多百倍辛勤和汗水,终于在养殖业上闯出一片新天地——白手起家建起两个大型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达到4000余头,养猪场还为贫困户和残疾人提供近20个工作岗位。他叫**,**区**镇人。

1996年夏,初中毕业的**辗转南北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年的一天,灾难突然降临在**的头上。在一次地勘作业时,机器突然失控,将**的双臂绞断,经过三天三夜的紧急抢救终于保住了性命,但**却永远地失去了双臂。“当时的一瞬间我脑袋一片空白,心想完了,全完了。”**现在回忆当时的场景,仍几度哽咽。

在亲人的鼓励和安慰下,**逐渐冷静下来,开始理智地面对自己失去双臂的事实。“后来我也想通了,只要不轻易言败,身体上的缺陷是压不倒我的,我要证明一点,残疾人也能闯出一片天!”**说。于是,**开始思索一条自主创业的新路,通过对国家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方针的了解,他发现了养殖业的巨大发展前景,毅然选择了回家乡养猪这条路。

起初,**养猪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亲戚朋友们都很不理解,都说连手都没有的人,每个月拿点国家救助过一辈子就好了嘛,为什么还要搞出这么多花样来?”但执拗的**还是顶住了压力,决心将这条创业之路走下去。**年秋,**通过借钱、贷款再加上几年打工的积蓄,凑了20多万元,风风火火地办起了平桥猪场。

对于养殖这个陌生的行业,**不懂技术,没有经验,一切都需要从头学起。“从管理、疫病防治到清洁处理饲料配备,都是通过跟人请教,边学习边摸索。”**还自学了经营管理知识,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经营问题,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由于没有双臂,**不得不付出超出常人百倍的心血,但**的付出很快便得到了回报,他的养殖事业一天天红火起来。

可尽管他十分努力,干得也十分投入和辛苦,但最后还是以亏损告终。第一次创业就遭遇“重创”,他几乎有些绝望。正当他准备放弃时,区畜牧局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关心,并多方协调帮助他解决了几万元的贷款问题,鼓励他重头再来。

有了资金,不服输的**更加努力,他总结了上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快速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方法,在一年的时间里使猪场转亏为盈。

就这样,**在发展生猪养殖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明亮,到如今建设有两个大型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达到4000余头。

随着养猪场的不断壮大,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多,**想到帮助更多贫困户或者残疾人,让他们能够增收。目前,养猪场里已为贫困户和残疾人提供近20个工作岗位。

说起**的帮助,一直在养猪场工作的许元志心里十分感激。因为前些年收割稻谷时,许元志的手指被收割机割去,落下残疾,外出务工却没人愿意收。这时,**找到许元志,让他到自己的养猪场工作,负责打扫圈舍,每月给他发固定工资。有了工作,许元志不仅性格变得开朗了,对生活也更有信心。

目前,**再次扩大自己的生猪养殖场,还在旁边的撂荒地上种起100亩花椒。当问起,为何要种植花椒时,他说:“花椒需要的人工多,技术低,又能为残疾人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我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残疾人。”

【篇七】

5月22日,**县**镇**小学1—5年级共11名学生,早早地在课桌上坐着,特别开心地迎来了由**县小雨伞商贸公司送来的三套衣服,一套西装含衬衣,两套夏装。

**镇**小学,地处偏远,教学条件极差。该学校仅有一名校长和一名女教师,学生11名。这里的孩子,家庭贫困,从来没有穿过校服,渴望拥有自己的一套校服。从**年开始,**县小雨伞商贸公司每年坚持为**小学赠送校服和夏冬装。

“要让孩子们穿着我们的校服上学,让我们一起努力创建更美好的明天。”**,**县小雨伞商贸公司执行董事,他希望能为孩子们送去一份温暖,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外出闯荡打拼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县**镇人,出生于1975年6月,在家里三兄妹中排行老二。因为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后,他只身到千里之外的**无锡打工。“当时没吃没穿,一双鞋都是洞,每天睡桥底。”卖水果、当推销员、做搬运工,为了生存,**干过很多行业。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浙江台州的师傅,跟着这个师傅,**开始接触建筑行业,慢慢赚了钱。

1995年,**认识了同在无锡打工的妻子廖燕,婚后不久,两人便有了孩子,家庭的组建也让漂泊无依的**有了些归属感。**年,**带着妻儿回到**,并于当年6月份动工盖新房。到了年底,房子主体基本完工,一家人也准备热热闹闹过个年。正在这个时候,一场意外降临到**身上。

一场灾难降临人生跌到谷底

**年底,为了抓紧把房子修好,让工人早点回家过春节,**就主动参与到房子的修建中,当时他爬到屋顶上帮忙,没想到脚下的跳板没有固定好,他就从三楼顶摔了下来,经过诊断,**是腰椎粉碎性骨折,虽然保住了命,但是下半身瘫痪了。

三十岁,人生最辉煌的年华,而**却只能靠轮椅度日。这对于一个堂堂男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出院回到**,**在家静养了很长时间。因为不甘心一辈子靠轮椅度日,他每天坚持腿部、腰部锻炼。几个月后,奇迹出现了,他可以靠着拐杖下地走路了。然而,修房子和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让**负债累累。身体刚有了好转,如何养活一家人就成了**的心病。

自强不息重整行装再出发

“不能就这样消沉下去,虽然身体残疾了,但自己还是要努力做一番事业,减轻家庭负担,不让别人看不起。”**年,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重新做起了生意。他先后做过锰矿、煤炭、水泥生意,也包过工程,为了生意,**经常拄着拐杖在**、湖南、贵州几个地方来回跑。也许是能吃苦耐劳,也许是运气好,开始两年,**靠着锰矿和水泥生意赚到了一百多万,他又把钱投到湖南去开矿。然而,这一次,因为对行业把握不准,他亏得血本无归。生意失利后,他回到家休息了一年多。

那段时间,**一边在考虑生存之路,一边参与到各种爱心活动中去,身为残疾人的他,因此结识了不少的残疾人朋友。从摔伤致残后,他明白残疾人的不易,他希望有机会能为残疾人做点事。

**年,**到物流园区**服饰有限公司当管理员,看到**服饰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他立即找到**服饰老板谈合作,**年10月,他注册了小雨伞商贸有限公司,一家百货商贸,产品以设计、生产、销售服装加工为一体的集团贸易公司。

创建一把小雨伞

为残疾朋友撑起一片天

**了解残疾人的就业难,在成立之初,他就立下一条规矩:凡是到小雨伞来求职的残疾人,小雨伞都优先接纳。“如同一把小雨伞,为残疾人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公司取名为“小雨伞”。

“这里的工资是多劳多得,一般**-5000不等,大家为了多赚一些工资,常自发的加班工作。”杨双红(脑瘫),从**年工作至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经济,提升了家庭生活品质。

小雨伞商贸有限公司由最初的200平米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工业园区拥有两层楼的大工厂。目前,**的公司在工业园区有标准厂房3400余平米,厂内专业生产人员198人,其中残疾人20余人,拥有各类先进的生产设备、配套设备200多台(套),年生产能力为60万件(条)服饰,生产的专业厂房3400多平米;生产线5条,其中4条生产线为制衣线,1条生产线为丝印线。在**的经营下,小雨伞商贸有限公司像一把“小雨伞”,不但为自己撑起一片天,还为残疾人们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下载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感悟(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感悟(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返乡创业带头人

    自强不息,开创再就业之路——记前进社区返乡创业带头人孙铁利同志孙铁利,今年四十九岁,家住双塔区前进街道前进社区。原是朝阳市五金公司的一名下岗工人,2001年10月,由于企业转制......

    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

    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方式,深邃的观察力和前瞻力使他非常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企业稳稳占据广东制冷行业的科技制高点,成......

    创业路上带头人

    王刚创业事迹材料 我是白河林业局两江林场的一名苗圃技术员,1988年毕业于吉林省林业学校营林专业。1996年入党,毕业后就一直在两江林场苗圃从事技术员工作。可以说跟苗木打交......

    创业致富带头人

    曹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刘文轩创业致富先进事迹 刘文轩,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9月24日出生,山东曹县梁堤头镇中刘村人。高中文凭,现担任山东东奥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企业法人。菏......

    创业带头人事迹材料

    xxxx年以来,xxx同志扎实围绕培训技能,增强就业、转移农民、富民强县的工作目标,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去年他受到了国家阳光办和农业部领导的好评,主要工作做法:一、积极向上争取技......

    巾帼创业带头人

    魏淑芳同志推荐材料 --记葛崾岘无职党员魏淑芳 魏淑芳,汉族,女,现年54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庆城县葛崾岘办事处葛崾岘村农民,作为一名女党员,多年来,她一直从事养羊事业,是葛......

    残疾人创业

    第一、供货推广收益,就是说,你如果自己有什么好的产品,你可以把你自己的产品申请放到我们这个网站上来销售,只要产品质量合格,证件齐全,价格有优势都可以,可以不花一分钱做全球广告......

    残疾人创业 [推荐]

    破茧成蝶只有靠自己 美丽的蝴蝶在迎风飞舞之前,需要经历蜕变的痛苦和挣扎。创客崔万志是一位残疾人,在行走不便、语言不流畅、求职遇坎坷的情况下,借助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