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遍荷乡》第34期解说词——三农“服务生”(定稿)
《走遍荷乡》第34期解说词
——三农“服务生”
【导视】
岗位可以变,但敬业、奉献、担当的精神不变
怀着满腔的热情去接受、去适应; 要细心,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好高骛远
以客户为中心、以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为根本,不断提高满意度 时刻践行农行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服务三农、服务基层; 一个是要做个有心人,二个就是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情 对接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金融创新
“金穗惠农”系列产品是我们农行为三农服务的突破口; 提升他们的收入,促进小官庄农村经济的发展
《走遍荷乡》带你看宝应农行优秀员工魏征和刘晴如何扎根基层,服务三农。
【主持人】
魏征和刘晴都曾做过三年的大学生村官,如今都在宝应农行基层网点从事三农服务的金融工作。他们结合民生、民情实际,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理念,兢兢业业,苦干实干,取得了优异的业绩。
【出片名】三农“服务生” 【解说】
他叫魏征,宝应农行氾水支行行长。2011年进入农行工作至今,从普通柜员成长为一名对公大客户经理,再从对公大客户 经理成长为网点负责人。
【采访】宝应农行氾水支行行长 魏征
我来自连云港的一个小县城,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呢,是农民的儿子,我的人生轨迹与农村、农民息息相关。2008年从南京晓庄学院毕业之后到宝应县泾河镇泾农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开始了与农民打交道的历程。2011年进入农行柳堡分理处工作,担任一名柜员,还是从事的为农户服务的工作。2012年,因为工作需要呢,我调任到公司业务部,继续为乡镇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2015年,担任氾水支行负责人,为我的三农服务工作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解说】
2012年,魏征调入支行公司业务部担任支行对公大客户经理。
【采访】宝应农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 苗培相
魏征同志在我们公司业务部绝对的业务骨干,他在我们公司业务部期间,经手发放的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就有3.8个亿、人民币贸易融资贷款3.2个亿、此外还有非融资性保函2.2个亿、美元融资性保函500万美元。【采访】宝应农行氾水支行行长 魏征
从大学生村官转岗初到农业银行工作,一切相当于从零开始。我时刻从思想上告诫自己,作为年轻人,一定要重视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解说】
2014年魏征被扬州市金融办评为“市金融顾问服务中小微企业专项活动先进个人”。2015年,魏征调任宝应农行氾水支行网点负责人。氾水支行地处宝应县南端,所处镇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金融机构也比其他乡镇要多,同业竞争更加激烈。【采访】宝应农行氾水支行行长 魏征
为改变所在网点发展不温不火的情况,我们对网点情况以及镇区经济环境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涉及业务问题的,就在每日晨会上进行各项产品的培训;涉及到服务问题的,就在每周的例会以及网点支部会议上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我们总结出“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新发展目标,切实提升每一位员工的服务态度以及义务技能。【解说】
他们还以客户基础建设为抓手、以金穗惠农产品为突破口,以农机具抵押为创新担保方式等措施,通过积极主动的推进农户贷款的客户建档工作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营销拓展工作,做大做强氾水支行的农户金融业务。【采访】宝应农行副行长 梁晓辉
2017年以来,氾水支行在魏征的带领下,加大了三农投放力度。农户贷款余额1226万元,比年初增加526万元,增量占我们全行新增投放的17%。2017年首季开门红综合营销活动中,各项重点产品指标均完成了上级行的任务,千分制考核位列我们 支行第一名。【解说】
与魏征一样优秀的农行基层员工很多,小官庄支行客户经理刘晴就是其中一位。
2012年,四川大学毕业后的刘晴来到高邮界首,做了三年大学生村官,村官的经历让他更多的了解了基层的实际情况。2015年,他进入宝应农行工作。他很快适应了工作的转变。【采访】宝应农行小官庄支行客户经理 刘晴
我做客户经理嘛,我就会经常一有时间如果这边没事,我就会到村里去,或者到种粮大户家里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只有静下心来多走下去,多跟他们聊,多跟他们沟通,从跟他们聊的过程中,你就可能发现他自己的一些资金需求,或者未来的对种粮方面的打算。趁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适当地把我们农行的一些惠农政策啊,我们助农的一些贷款推荐给他们。【解说】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将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产品和精神传达给普通农户。
【采访】宝应农行小官庄支行客户经理 刘晴
开始我们去做这个农户贷款的时候,其实好多人也是有一种抵触的心理,因为他觉得我们农行的贷款可能门槛高,不好做,但是你多跑几次,给他把这个政策给他说透,给他说清,其实他仔细考虑这些情况也是可以做我们这个贷款的。
【采访】扬州盛雅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长波
我们的刘经理对我们这边的工作还是蛮支持的。这边平时我们在有些业务上不是很熟悉的地方,问他,都是会及时的跟我们去解答的。【解说】
为了解决企业转账结算的难题,他经常不分上班或下班时间奔赴企业,帮助指导企业财务人员使用企业网银进行账务处理,所以企业财务人员遇到问题第一个就想到了他。【采访】宝成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财务 周玉珍
假如(企业)刷卡机坏掉了,我们随时打电话,他就随时去帮我们维护好了吧。等到我们满意了,会了之后,他才走呢。【解说】
在厅堂服务上他是一位营销能手,总是能将客户需要与农行的产品对接,帮助客户快捷高效的获取便利的金融服务。【采访】宝应农行小官庄支行行长 张爱玉
刘晴老家在四川,但是自从进入农行这个大家庭,他一直以行为家,爱岗敬业,获得了客户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解说】
五年的历练让他能快速的融入基层群众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由一名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变成了成熟的青年业务骨干。【主持人】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像魏征、刘晴这样的农行优秀员工还 有许多。他们依靠创新、担当、热忱和无私去激励他人、带领团队奋勇拼搏、不断前行,将“负重奋进、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实干兴行”的扬州农行精神不断传承。
第二篇:电视专题片《走遍荷乡》解说词——烙
《走遍荷乡》第26期——烙
【导视】
一个木匠,三十年如一日创作烙画一千多幅
我准备创造我的自己的作品。
十五米长卷《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让人赞叹
我用了两年将近零一个月的时间,才把它烙好。不抛弃不放弃,没有回报,依然坚持。
对这个比较热爱,热爱这个烙画,当然也放弃不掉。【主持人】
以笔墨作画,习以为常,然而以烙铁作画,则鲜而有之。木匠张树春以烙铁为笔,以烙痕为墨,黑白分明,浓淡相济,层次参差,错落有致。所烙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都生动灵性,仿佛破壁欲出,呼之欲来。【出片名】烙 【解说】
4月2号,小官庄镇弘陶艺术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画展。张树春以他42幅不同题材的烙画作品博得了人们的青睐。【采访】李士华 弘陶艺术馆馆长:
几年前,我无意间看到中央电视台正在播一档节目,介绍烙铁画。哎,看着看着我发现,这个烙铁画的烙画大师居然是我们的同乡宝应县小官庄人,叫张树春。哎呀,我为我们家乡有这样的艺术家感到非常的震撼。弘陶艺术馆建立以后,我几经周折,终于呢,从安徽萧县把我们的这位农民艺术家张树春请了回来。【采访】唐芹 小官庄中学美术教师:
他的作品,我就发现表现的领域呢非常广泛。从我们中国的人物、山水,以及到花鸟,到西方的静物,风景无不涉及到。特别是对人物肖像的这种细致的处理。像他的这个《父亲》跟《母亲》这两幅作品,应该来说给我们大家的感触是非常深刻的,他把父亲母亲脸上那种历经沧桑的感情呢非常生动的刻画了出来。【解说】
除了《父亲》,《母亲》,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5米长烙画《清明上河图》了。【采访】木匠张树春:
我烙画三十多年,现在我最满意的作品就是我这《清明上河图》。【解说】
《清明上河图》内容丰富。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小到车船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商品。画中人物众多。还有各种牲畜、木船、房屋楼阁、推车乘轿等等。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采访】木匠张树春:
那天我在网上看见人家用那个十字绣绣的一幅那个《清明上河图》,我当时就想了,能不能用那个烙画能把这个《清明上河图》能烙外来。当时我就有了这个想法。【解说】
张树春常年在徐州萧县做木工。每天收工之后,烙画成为他必做的功课。烙画创作的初衷,也是源于一次偶然。【采访】木匠张树春:
有一天,我在徐州新华书店,我发现了一本烙画的书,当时我对它很感兴趣,回来我就买了这本书,买了一些烙铁工具,以后我就开始有时间就开始来练习烙 2 画了。【解说】
才开始创作烙画的时候,条件差,难度大,失败过好多次。【采访】木匠张树春:
我在外面租的房子,也没有桌子凳子,我只有在地上烙,板子放在地上烙。有时冬天冷了,没有办法了,就坐在被窝里烙。【解说】
他用板子不停地练习,怎样能把画中细节表现出来。临摹的画作有的人物造型,动态看不清,只有通过自己的想象,慢慢地画出来。【采访】木匠张树春:
遇到难处的时候,也放弃过。但是呢,(我)想,作品既然搞到这个程度了,又不想又没有放弃,到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解说】
一把烙铁,一块木板,竟能创作出如此神奇的作品。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祖全村张树春的家中一探究竟。
这是一幢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二层楼房,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宽敞明亮,别具一格。特别是挂在卧室里的一幅人物肖像图吸引了我们。【采访】张树春妻子刘正梅
在徐州啊(打工),那天不得事啊,代我弄啊。
他说的,老婆啊,我代你烙一幅画呐,和你的人同不同啊?我说的,同呢,相当像!我说的。【解说】
张树春家的客厅正中挂着一幅浮雕画——雨过荷塘鱼频跃,以木板、石膏雕刻而成,立体感很强。【采访】张树春妻子刘正梅
在徐州那边雕的不少刻呢,家家装修了都请他雕一幅画外来。【解说】
刘正梅心直口快,提起张树春的烙画,连珠炮似的说个不停。【采访】张树春妻子刘正梅
他就欢喜画画,从我嫁把他那时候,他就欢喜烙画反正。
我们家邻居都说呐,一天到晚看不到你家老公呗,我说的他一天到晚躬在家里烙画。
夏天,那个都是三十几度,三十八九度,热的要死,又没得空调什么的,就一个电风扇刮刮,我说的我外去玩玩,他一下子也不玩。经常烙到十一二点,有时候点把钟。【解说】
张树春家除了家俱,楼上楼下,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甚至楼梯口,都挂满了他的烙画作品。【同期声】
这个葫芦呢,是我用的那个我们家长的麦秸呢,麦秸剪的,剪的做那个花叶子,后来在上头烫的。
这是用布呢,硬纸盒子把它剪成这个形状,后来里头贴上花布,回来一块块拼起来的。布艺,以前我也搞过。【解说】
三十年,张树春烙画作品一千多幅,大多是临摹。在烙画当中,他大胆地融合中西绘画的技法,既能做到豪迈奔放,又使物象表情精微细致。特别是他利用烙铁笔温度高低的变化,将大自然复杂多变的虚与实,明与暗表现出来,显示出中国画线条的流畅优美,西洋画布局的明暗关系,层次分明,立体感很强。【同期声】
就这么一蹲,蹲得习惯了。现在叫我坐那块,我还不习惯呢。一般烙画温度不要高,调个抵挡。这一块要烙好的话,最起码要5,6天吧。【解说】
烙画创作,难在纯用线条,烙烫轻重体现,必须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娴熟准确的操作技巧。否则重者焦糊,轻者无痕,非恰当把握,难以成画。【同期声】
这个地方我先颜色深一点吧,手的运动呢,(通过)力度掌握它深浅吧,好比颜色深了,我把这个(烙铁)呢,走慢些个,力度呢重些个,这个就深了。叫它变成浅颜色呢,我速度就快些个,力度轻些个,它的颜色就变浅了。
好比(这里)要加个色彩的话,我只有用擦的方法。怎么擦呢,就这样,它也可以表现出它的深浅。【解说】
要创作出一流的烙画除了完美的创意,严谨的态度,当数烙画工具了。张树春特制的烙铁如今也已更新换代到3.0了。【同期声】
一开始用的这一个,大的。这个烙呢有什么好处呢,它这个烙的呢线条就是粗,没有我那个做的小烙铁细。(不好看)
这个除非烙那个大面积,后来我就改成小的了,自己做的。【解说】
2009年,张树春尝试临摹油画《蒙娜丽莎》。但是烙画的效果一般,他很不满意。
【采访】木匠张树春:
它上头线条呢显得粗,没得那么细腻,就包括我(画)这个猴子,看上去,没有那么细腻,画面。还有一个画的层次感没有表现得外来。【解说】
2016年,张树春改进烙画工具后,又开始临摹网上相片《老人》,却甚是欣赏。【同期声】
画的地方比较细腻,看上去有点更自然。
现在烙画呢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古典的风格,也可以体现出西洋写实的烙画的效果。【解说】
成功总是伴随着失败,张树春的烙画创作也不例外。2008年,他刚刚开始尝试临摹《清明上河图》时就以失败告终。【采访】木匠张树春:
失败呢有多种原因。这个呢,一个板材不好,二一个呢,我复印的时候线条处理的不干净。看上去就是达不到那种我想要的那种效果。所以说我就后来一直 6 放弃了,就没有搞。就是15年那一年,我就想了,我是不是能重新再搞一幅《清明上河图》。
有时灵感上来,夜里能爬起来,把这个想法怎么搞怎么搞,爬起来继续做。但是随着时间一长,烙画的技法越来越熟练,回来以后就轻松多了。那回来就搞得越来越好。回来从我烙的第一幅第二幅,相比之下,一个比一个好。回来那我就充满信心了。【解说】
烙画只需要烙铁,木板,更没有场地要求。这给张树春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采访】
这几十年以来,我一直以打工养画。说句实话,也投资了,前后加起来也有几十万进去了。【解说】
我们去采访的那天,正好张树春的大姐从外地回来,说起她的这个弟弟,话里话外是满满的喜欢。【同期声】张树春大姐 张树萤
我说的,我们姊妹几个只有我是个大笨猪哦,我一行不会哦。我家二舅舅到聪明哩呢,啊,虽说上个初一,高中又没上,又学个木匠,又学个烙画。【解说】
临别时,大姐还不断关照我们,多宣传张树春的画。【采访】木匠张树春:
以后我再走这个路的话,我准备创造我的自己的作品。
【主持人】
张树春三十年如一日一边打工一边烙画。刘正梅经常数落他,你光投入没有回报,图的是什么呢?张树春回答,因为热爱。
是啊,三十年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痴心不改。他是想在木板上烙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吗?
第三篇:《走遍荷乡》第25期解说词——工匠
《走遍荷乡》第25期——工匠
【导视】
他是一名工人,却拥有10项国家专利 要勤恳,要有刻苦精神
他做的产品误差在0.01毫米内,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搞技术革新,技术改革
他没有进过高校,却靠着自身努力,成了高级技师 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守和孜孜不倦 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秦书宏。【主持人】
观众朋友们好,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说起劳动者,就不能不提到秦书宏,他可是宝应的知名人物啊。如今身为江苏朗顺电工电气有限公司机械动力部部长,不但掌握一套精湛的电器和设备维修技术,还承担了多项设备工艺改进任务和企业管理等职责。20多年如一日,他用自己的劳动践行着中国工匠精神!【出片名】工匠 【解说】
3月15号是朗顺电工电气有限公司最新生产线安装完毕调试的日子。这一天,秦书宏一大早就从家里开车到公司了。【同期声】
秦书宏:
睡不着觉哦,毕竟一条生产线100多万哪,它是我们公司的未来啊!(秦书宏与宁波师傅交流画面)
上海宇廷电工系统化有限公司工程师 胡小民
目前呢,这条生产线呢是国内唯一的一条。也是(我们为)朗顺公司单独定制的。现在进行的是多轴绕包机的高精度的节距调整,预计两天后完成。
(秦书宏在换位导线生产车间工作画面)【解说】
2011年初,做了十多年电工的秦书宏来到朗顺公司。
【采访】秦书宏:
我毕业之后一心想学一门技术,也闯荡过江湖,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解说】
当时企业刚组建,几十台套的设备都是新购置的,安装任务比较紧。面对陌生的设备,复杂的线路图,他丝毫没有退缩。【采访】秦书宏:
我喜欢搞一些小革新,小发明。有的时候欢喜把一些设备破解下来,破解开来以后,能把这个设备改成更先进更可靠。【解说】
如今秦书宏通过看、听、闻等方式,可以及时地诊断出设备存在的问题。设备出了问题,只要他一到场就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并很快修好。【采访】换位导线生产车间副主任 刘玉宝:
我们公司有68台套生产设备,秦部长对这些设备是了如指掌,何时检修,何时更换零部件他是一清二楚。我记得上一次上夜班的时候,夜里下大雪。2点多钟生产设备坏掉了,我们及时联系秦部长,他及时赶到公司之后,利用很(短)的一段时间,把生产设备维修好,保证了我们的生产。
【采访】秦书宏爱人 张丽萍:
同事经常打电话给他,夜里叫他来修机啊之类的,电话一打,他就起来,就来了吧,经常被他吵得觉睡不着。但是现在已经习惯了。【解说】
秦书宏干工作很辛苦,但他能把苦干与巧干相结合。经常冥思苦想,在技术改进上如何创新,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他的十项专利就是平时劳动中点滴灵感的成果。【同期声】秦书宏:
这台换位设备啊以前我们才进家来的时候是24个头,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客户跟我们提出了要求,要求我们满足36根到48根的要求。我们在这个设备上花了很多的功夫,自行研制了一种双向导轮装置,使原来的1个头改成2个头,以前这边24孔,我们改成48孔。现在生产出来的导线可以开到48根,完全满足了客户的需求。【采访】江苏朗顺电工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于逸翔:
该项目已经获批扬州市职工十大创新项目,同时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将成为我们公司下一步重点发展的拳头产品。【解说】
在朗顺公司工作六年,秦书宏已经成功研制出压方绝缘铝绞线、螺旋式空芯高频烧结装置、丝团长度可控的并丝机等产品和装置10多项,并且全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公司改造了设备10多台套,为企业节约改造资金100多万元,还有9个项目正在申报国家专利。【采访】秦书宏:
听到人家说,有的设备可以生产多少多少,一分钟能生产多少米,多少米。但根据我们厂里公司的实际情况,这些设备远远达不了他们先进的要求。所以说自己就在动头脑,有的时候就翻一些书籍,跟设备厂家不断的沟通,对原有的设备,多套设备,进行了多次的改造,3 效果比较好。【解说】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成功的喜悦。去年秦书宏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扬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宝应县最美安全员,当选为扬州市党代表。入选第二批宝应县名师工程计划,公司也专门成立了秦书宏劳模创新工作室,让他带领更多的同事加入到科技创新当中。【采访】维修工 范端清:
我跟秦部长已经相识共事5年,他的技术相当高明,我跟他学了不少经验。相当于是我师傅一样,手把手教我。他能把技术搞得很高,对产品质量控制在“一丝”之内,也就是0.01毫米,很不容易。【解说】
秦书宏的巧干还体现在他很会总结。他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的“书宏工作法”荣获了县总工会2016创新成果奖。“提升专业水平有‘三力’、优化工作作风有‘三重’、推进创新驱动有‘三争’”。这样的工作法给企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采访】秦书宏:
说实在话,技术这一块等于就是我的命脉。我搞到这一块,就相当于是我自己的娱乐。我很喜欢这一行。干一行,爱这行。爱这一行,就精一行。精这一行,我就要把这一行做好。【采访】江苏朗顺电工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文有:
秦书宏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了周边的同事,使越来越多的员工加入到科技创新的队伍中,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公司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江苏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等荣誉称号。
【主持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报告时说:“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 4 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养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我们相信宝应会涌现出更多的像秦书宏一样的工匠之星和实用型的“土专家”,打造更靓丽的荷乡名片。
第四篇:走遍荷乡专题片解说词:我是歌手
我是歌手(走遍荷乡片花)
(主持人):
柳堡故事多,柳堡出名人。歌手张爱民就是其中之一。张爱民,艺名张大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荣获江苏省青年文化节青年歌手大奖赛金奖。2010年3月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张爱民独唱专辑《今日宝应》,专辑里收录了《母亲》、《九九艳阳天》等16首歌曲。宝应“阎维文”由此得名。(片花):(配音):
张爱民的办公室在县文化馆四楼,不到10个平方。说是办公室,更确切地说是他的创作室。推开门,只见他正在电脑前忙着订第二天去北京的高铁票,他说,1月17号的宝应“春晚”还有许多细节要与北京的团队进行沟通。我们的谈话在这里展开。(采访)歌手张爱民:
我1到7岁吧,整个都是在船上度过的,我家就是跑船,父母亲常年在外跑船,我就跟着他们在船上长大。我爸爸他们喜欢听淮剧,叔叔他们喜欢听邓丽君的歌曲。我自然而然好像受到这些音乐的启蒙。然后上学的时候呢,老师他们也很惊奇,这个小男孩挺会唱歌的。学校里面有活动,开会呀就叫我唱歌。我走在放学的路上也唱,上学的路上也唱。那时候有什么海灯传奇啊,好一个少林僧,还有,那个时候不是有霍元甲这些歌嘛,昏睡百年。我们就喜欢唱这些歌。哎,还唱得很好。那时候我就比同龄的孩子就会唱。(采访)张爱民初中班主任;小官庄镇中心初中教研室主任胥善东:
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个很淘气又讨喜的小男孩,对音乐有天赋,喜欢唱歌,平时就喜欢在课堂上在课间的时候哼哼唱唱跳跳,当时就这样我一直记得很清楚。(采访)歌手张爱民:
上了初中之后啊,我也挺喜欢唱歌的。那时候有(香港)四大天王的歌曲,我那时候还不太会唱这些民族类的歌曲。有一次学校比赛的时候,我还参加了,那时候还不行呢上初中的时候,我记得拿了一个三等奖。只拿了三等奖。一等奖被另外一个小伙子拿走了,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当但唱的歌我记住呢。叫,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哎呀,我就觉得他唱得比我好,确实唱得比我好,他的歌又深入人心。那个时候开运动会,就放这些歌曲。
在鲁垛上高中的,组织学校艺术节,那时候班里面要报名嘛,就把我报上去了,我深切地记得那一次穿得像个农民,我唱的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采访):张爱民高中老师;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广银:
当时全班的学生都为之欢呼,我们老师站在旁边听的时候也发现这个小孩音域非常的宽广,音色也非常的优美,在音乐这个专业上有他独到的特长。所以我推荐他到当时的宝应中学一个专门的音乐老师那里接受专门系统的音乐培训。(采访)歌手张爱民:
(在宝中)那时候我没有好好学。也学了,农村的孩子一下子到县城了,眼前看到的是新鲜的事物啊,外面的世界,大城市宝应啊,什么概念,贪玩了,三年考大学没考上。第三年,我就考到了南京师范大学(当时叫)江苏教育学院本科班,我是专业倒数第二名进去的,我毕业的时候声乐专业我是第一名毕业的。我在02年12月29号,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办了一场独唱音乐会,也就是在江苏的维也纳金色大厅。
上了大学以后,我们学校当时有个老师叫乔军老师,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文工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当时他是江苏教育学院的老师,我就跟着他学习。就跟着他,到我现在讲话的时候,这么多年,我在一步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采访)张爱民大学老师;二炮文工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乔军:
(配音):
2002年12月29日,江苏教育学院音乐系,即将毕业的学生张爱民在南京举办“回报我的父母”个人独唱演唱会。他把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和打工挣来的1万元钱拿了出来,在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从宝应老家请来培养了自己20年的父母、培养自己成才的老师以及大学的同学,感受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对父母的真情回报。(采访)歌手张爱民:
因为我身上有很多的故事。我家里跑船,我妹妹在我6岁的时候,她4、5岁,她就掉到河里面淹死了。多少年之后,我30岁,我父母亲也在船上,那时候我成家了,我已经在文化馆工作了,我母亲也掉下河去世了。就是这么一个沉痛的打击给我太大了。我怎么样对母亲抒发思念呢,进香磕头都可以,我,会唱歌,我去通过我的歌声去抒发对母亲的怀念。
(资料):
张爱民驾船和去柳堡老家为母亲上坟片段(采访)歌手张爱民:
其实现在我有成绩了,我觉得,一个人独享,好像与亲人哪,生我的父母,母亲尤其没有看得到,这是人世间的一种遗憾,我成功越大,心灵上的伤痛越大。真的,(你)不是很了解。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当她失去的时候,我们才后悔莫及。钱不钱,那真是,我觉得够花够用(就行了)。其实我现在没钱,但我很快乐。我在这为理想奔跑的途中我很快乐。母亲在天之灵她会看见,她会很欣慰。
(配音):
张志成,泾河镇普通农民,平凡不忘行善。2013年10月29日,张志成跳入3米深的泾安河,救起落水农妇。而他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河中。他用宝贵的生命为全社会树起一座精神丰碑,被追授为江苏省见义勇为英雄、中国好人。
(采访):
前年张志成去世以后,我邀请我老师马不停蹄地赶到宝应来,然后为张志成写了一首«贫民英雄»。
(演唱片段)你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危机中尽自己的所能。风雨中展现你大爱的精神,清贫中你坚守感恩做人。
我们要宣传这种正能量,宣传为我们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配音):
张爱民一直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和音乐教育事业。用他的歌声,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采访):
萤火虫志愿者协会我是他们的爱心大使。我到了西安丰敬老院,重阳节那天噢,我一直到12点才赶回家吃饭。我们给他们包饺子啊,洗菜啊做饭啊,我给他们唱歌啊这些都有。(配音):
2013年以来,张爱民活跃在国内的歌唱舞台,参加了许多国家和省市县的重大活动,他的演唱之路也越走越宽。
2014年参加扬州城市荣誉表彰晚会,2014年3月参加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晚会。2014年11月在北京参加感动中国十周年演出,演唱《担当之歌》。2015年3月应邀在北京参加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爱在路上,孝行天下”的演出,演唱《母亲》。2014年7月参加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以一曲《拉住妈妈的手》感动全场观众而名扬全国,后相继参加了江苏电视台《周末好运到》中秋晚会,河南电视台群星璀璨,星耀亚龙方城演唱会,央视
《黄金100秒》《向幸福出发》也已录制待播。(同期声):
张爱民参加演出片段(采访):歌手张爱民
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唱歌
我将来的愿望就是像刘大成、朱之文、草帽姐一样在全国各地唱歌,为老百姓唱歌,为人民唱歌。
每个人如果发一点点光啊,那就会照亮一片天了。(片尾):
出张爱民演出歌曲片段,渐隐(主持人):
张爱民的演唱事业渐入佳境。经过三个月的奔波筹划,本月17号晚,宝应“春晚”隆重举行。他与大衣哥朱之文,乔军,周炜,金波,苗博,张华敏,刘仁喜等亮相宝应“春晚”,为宝应人民送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放眼未来,做好当下。我们祝愿张爱民能早日圆梦,祝愿他的歌声能够传得更远!
好,感谢您收看我们的«走遍荷乡»节目,下次节目再见!
第五篇:电视专题片《走遍荷乡》第14期——乡村玫瑰解说词
《走遍荷乡》第14期——乡村玫瑰
【导视】
她自己摸索,在淘宝网创立农产品销售品牌
“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开一个网店,在网上把我们这个农产品卖出去呢?” 从单打独斗,到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
不仅是卖我自己的东西,也可以将农户家里面的农产品,什么米类啊,油类啊,鸡蛋这些东西,通过我的网站帮他销售出去。
从代购代销,到建立全村互联网服务站 让村民感受到互联网就是一个“小村务”。
她,就是宝应农村淘宝第一人——孙玫。
我觉得我在农村应该也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走遍荷乡》,首先带您走近孙玫和她的“乡村玫瑰”。【主持人】
观众朋友们好,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
在夏集镇蒋庄村,提起搞互联网,孙玫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开始开淘宝小店卖鸡蛋,到后来成立互联网服务站为村民代购、代销、代服务。她以独特的经历向世人证明:“一穷二白”并不可怕,只要抓住本地特色,善于创新,不怕失败,就能在农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路。
【出片名】乡村玫瑰 【解说】
三月底,桃花陆续开放,我们来到夏集镇蒋庄村孙玫的养鸡场采访。今年,孙玫和村里的4个村干部合伙投资近10万元,在养鸡场的西边新建了6个水果种植大棚。【现场同期声
夏集镇蒋庄村互联网服务站负责人 孙玫】
郭总哎,郭总歇下子哦!
这个雨哦,今个就要(把它)插下去才好呢。还有这么多呢,(一二三,加油干,上午半天这个全部结束)
不是准备就把这个棚子留下来,搞那个矮棚子的嘛,把最矮的棚子放在最北边哪。(大棚长的是)草莓,圣女果两个主打品种。
不播种了,直接栽小苗,大概两个多月吧,到孩子放暑假的时候上市。【解说】
孙玫,夏集镇蒋庄村人,中专毕业。先后做过企业财务,村委会工作,2 0 1 2年担任蒋庄村妇代会主任。孙玫是家里的独生女,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老公长年在外务工,有两个孩子,她是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采访】
因为我本人比较喜欢在淘宝上购物,在多年前我就有这个爱好。每次浏览网页的时候,我也能看到网上有农产品。后来我想,我们这个宝应地区嘛也有很多农产品是吧,每次有乡贤回来的时候,他会将我们本地的大米、草鸡蛋这些东西带到城里面去,后来我就想,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开一个网店,在网上把我们这个农产品卖出去呢?慢慢地我就想,考虑了很久,注册了一个淘宝店铺开始买卖我自己的东西。【解说】
刚开始孙玫开的店铺叫“潼河人家”,因为蒋庄村有个“潼河人家合作社”。万事开头难。孙玫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别人的帮助,网店里的每一项内容都需要她自己在网上摸索比较,自己做。【采访】
比如这个草鸡啊,鸡蛋呢怎么拍摄,怎么包装都是在网上买人家的产品,买回来自己看,多买几家嘛,相互比较一下,然后选择一个比较适合我自己的包装方式,然后再卖出去。图片方面也就是自己蹲鸡窝慢慢拍嘛。慢慢找感觉。【解说】
半年后,有客户跟孙玫说,现在城市居民都比较喜欢农户一家一户自己生产的原汁原味的农产品。有的甚至还自己在城市郊区租地种菜。孙玫想,这不是很好的商机吗? 【采访】
然后我就开了一个“乡村玫瑰”农家店。主要产品是收购农户家里(出产)的一家一户的东西。比如说这个农家里有几只草鸡,然后生产出来的鸡蛋,我把它收购过来,在网上销售给城市居民。他们对这一块农产品比较喜欢。
在我这个网店开起来开始,到一个星期以内,我都没有收到一个旺旺信息,更不要谈什么订单了。但是我每天自己在上面琢磨,那段时间呢,我还把这个网页,把我自己所卖的这个产品描述,要一次一次地让它自己修缮的更好,客户能看起来有购买欲。【解说】
经过对国内其它同类网站调研,孙玫对自己的网店销售的10多种农产品价格进行重新定位。比如草鸡蛋每只卖1块68,一只宰杀好的草鸡卖108,宝应大米每斤3块8,价格比在本地卖高出许多,生意却很红火。【采访】
农户家的鸡蛋也很好。但是它今天生两只放在那里面,明天拿三个放在里面。它这个生产日期他自己都不明白,不知道这一只鸡蛋是哪一天生的。有可能保质期就没法保证。后来我就想通过我自己养这个草鸡,我很好地控制品质。【解说】
2012年,孙玫承包了村里20亩的林地,购进了近2000只土鸡苗,在本村第一个建起了生态散养草鸡养殖场,真正踏上了创业的道路。如今她的养鸡场已经有1200只草鸡,源源不断为她的网店供应产品。【采访】
有一个上海的客户,他在问我,跟我询价,问我这个产品,这个鸡蛋到底怎么回事,是哪里来的。然后我就抓住了这个机会,跟他详细地描述了我这个鸡蛋是正宗的,我们苏北农家自己生产的。在外面散放的这些老母鸡生的鸡蛋,不同于什么规模养殖场啊,圈养的,甚至手工养殖的鸡蛋。后来在我的介绍下嘛,在我这边一次买了30只鸡蛋。然后我给他精心包装,选了特别新鲜的,当天生产的鸡蛋给他发过去。他现在发展为(在我网店)买大米,他现在每天吃的米基本上都是我家的。他现在是我的一个长期客户,我今天要发的50斤米就是他的。【解说】
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让孙玫又欢喜又紧张。她一面加大了对淘宝店的推广宣传,希望吸引更多的客户、一面多方求师学艺,尽快掌握管理经营等技能。为了保证发货鸡蛋的新鲜度,她还细心地标注了收蛋的日期。【采访】
这个失败的经历也就是坚定我养鸡的决心的事例。也是一个上海的客户,他也是刚开始在我家买鸡蛋的嘛。春季,比如像这个季节,卖出去的鸡蛋一般没什么问题,后来,五一劳动节以后,春季温度高了,我给他发过去鸡蛋,因为这个鸡蛋我是从农户家里收来的嘛,那一次我收了大概有4,50个鸡蛋,他需要我就给他发过去了,但是那个时候温度高了,鸡蛋可能当时就变质了。他然后跟我讲说,我这次收的你给我发来的鸡蛋是坏的是不新鲜的,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我肯定是说无条件的,我重新给他发过去,然后我是给他发过去新鲜的鸡蛋,我挑了很好的鸡蛋给他发过去,但是他对我的信任度就没了,以后无论我怎么跟他联系,他一直都没在我家购过东西。【解说】
这件事让孙玫经常反思,要想把淘宝店做好,必须在产品源头上有保证。有了正确的经营理念,孙玫的“乡村玫瑰”店“粉丝”越来越多,风生水起。这时,村里许多不懂互联网的农户也找她代销农产品。【采访】
我自己搞网店到2015年大概也有两三年了吧,然后在2015年,去年5,6月份的时候,就想在我们村里建一个叫电子商务服务站。当时的初衷就是想通过我这个网店,不仅是卖我自己的东西,也可以将农户家里面的农产品,什么米类啊,油类啊,鸡蛋这些东西,通过我的网站帮他销售出去。【解说】
孙玫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支持。【采访】孙玫的父亲孙祯宽:
我帮她鸡子饲养,喂食喂水,消毒清粪。她呢,是忙她的网站,帮助销售。因为她这个人比较有头脑,肯吃苦。帮她村淘的话服务蒋庄村的百姓,在这方面我是一直支持她的。【解说】
村里一班人也支持孙玫。经过村支部研究,决定以村级便民服务站为载体,以孙玫的个人网店为平台,成立蒋庄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帮助村民在网上,销售地产大米,菜籽油,大闸蟹等土特农产品。今年元月7日,蒋庄村互联网服务站正式开业。【同期声】
我作为农村淘宝合伙人,将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发扬热情周到,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家乡父老乡亲提供更周到,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解说】
蒋庄的老百姓对互联网这个新鲜事物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仅开业当天,服务站就为全村老百姓代购商品12万多元。【采访】
再后来阿里巴巴集团开始入住宝应了,当时我们开那个服务站的时候,阿里还没有入住进来,跟我们宝应没有合作关系。那个时候服务站纯粹就是我们村里自发(建)的一个服务站。然后我们肯定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他那个“村淘”的,因为他那个影响力比较大嘛,他那个电商平台肯定在中国老百姓的那个知晓度很高。然后就跟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
【解说】
如今,孙玫的名片上还印着“农村淘宝官方授权BY001号”的字样,宝应农村淘宝第一人的名号也由此传开。【采访】
平时市场上或超市里没有的东西,他想家里(需要)一个什么配件啊,这些很冷门的东西,不是日常用品的话,在我们网店都能买的到。【同期声】(夏集蒋庄互联网服务站
左邦丰)
(左邦丰)签收人呢?2016年3月29日,可以了,是吧。
(快递员)把张单子把你。(左邦丰)好,谢谢!
(村民)他们两个人抬晓得啦,重呢,抬不动(孙玫)是有点儿重呢,(重呢,呵呵)
(孙玫)咦,重,跟着我你跟着我抬着撒。是要抬呢,上一次我就是抬的。有一点重呢。
(孙玫开三轮车送货镜头)
东西从哪里走呢,不好走哎,他这里浇着水泥路。(村民)我来拿我来拿(孙玫)有一点重呢。
(双塘村村民 朱奶奶)小玫子,几号买的啊,(孙玫)有个把礼拜了
(朱奶奶)个把星期了。在网上买的,蛮好的,质量蛮好的。【采访】
代购代销之外还有一个,我们主要打造的是便民服务。帮他们代办证件,代缴一些费用啊,代收发快递,包括给村民提供通过我们这个视频,给他们提供亲情联络。【采访】夏集蒋庄互联网服务站 左邦丰:
互联网服务站,我自己初步的认识就是要怎样方便于周围的群众,然后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采访】孙玫:
(互联网服务站)在信息服务这一块还是可以帮村民做一些东西的。比如通过我们这个互联网服务站啊,向村民提供村务方面的信息,惠农政策啊,可以在我们这边推广出去。让村民感受到互联网就是一个“小村务”。【解说】
今年一季度,蒋庄村互联网服务站为村民代购近千笔,35万多元。孙玫自己的网店销售草鸡蛋近5000斤,宝应大米3000斤,草鸡百余只,食用油1千多斤。互联网真正让蒋庄村民得到了实惠。【采访】
高邮他有咸鸭蛋,他也可能就是全国各地的人知道你高邮。那我们宝应也有我们很多特色的农产品。但我们现在这个品牌效应还不是太强,你提到宝应的话,我现在自己很有感触哦。我卖的这个宝应大米,只要是吃过我这个宝应大米的,他都会成为回头客。【解说】
蒋庄村不仅盛产各类有机农产品,它还是一个千年老村,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生态村”,有果园,荷藕园,蔬菜基地,垂钓中心,旅游资源丰富。【采访】
我们的农产品不仅是要销售出去,我们还可以将游客啊或者客户带进来。能让家家户户都有一定的产业。比如你家种大棚,我家种西瓜,他家种草莓。这样,大家形成一个产业链,从最初的农产品,到你加工以后的深加工的东西,形成我们全村的整个一个大的品牌。比如说,我们就用这个“潼河人家”这个品牌,我们的“潼河人家”走出去,不光就是说有农产品能卖出去,大家能买到。再有就是我们有自己的生态园,大家走进来,能够有吃的喝的玩的地方。让外面回乡的人包括想要到我们这边旅游的人,能站得住脚,能不能在我们这儿停留一天两天。【解说】
孙玫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作用,先自己一点一点地搞起来,最终呢,能让整个村,甚至于整个镇能形成一个旅游产业。【采访】
我觉得我在农村应该也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我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过得不会比城里人差,也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让我们家乡周边能够更好!
我们就需要一个大的向外推广的渠道,一个宣传渠道,让大家,让更多的人,更远的地方能够知道有我们宝应,有我们宝应的农产品。【解说】
结束采访的时候,我们看到孙玫养鸡场周围桃花竞相开放,加上潼河两岸油菜花随风摇曳,它们和盛开的“乡村玫瑰”组成了阳春三月蒋庄村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走遍荷乡片花】 【导视】
她开个小小裁缝店,通过互联网把生意做到全国
“然后就试试吧,试试的话,然后网店做起来生意还挺好的。” “(客户)就是上海、浙江还有我们江苏的也挺多的,主要是江浙沪。” 她刻苦钻研,在淘宝网创立自己的店铺品牌
叫“扬州艾绣”。因为扬州名气比较大,起了一个叫“艾绣”,跟绣花有关的嘛,就叫“艾绣”了。
她精业求精,通过互联网收获了累累硕果
“互联网上面空间很大。现在,对。都可以试一下,应该会收到惊喜的,我觉得。” 杜鹃和她的“扬州艾绣”正在讲述 【主持人】
欢迎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
夏集孙玫的“乡村玫瑰”可圈可点,柳堡杜鹃的“扬州艾绣”也是特色鲜明。她们都是因地制宜通过互联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出片名】扬州艾绣 【解说】
在柳堡镇中心的团结路21号,有一家叫“春桃百货”的小店。别看它不起眼,正是在这里,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杜娟,在互联网上开店,做起了全国各地的衣服织补绣生
意。【采访】
当初那时候,我就在家里换拉链补衣服,生意也不是很忙嘛,因为生意也少,然后(镇里)河南那边有一个成(人学)校,成校老师来说,有那个电脑,学电脑课的,学会了可以在网上购物,网上销售什么的嘛。就专门教这一块的,然后,我就报名去(学习)了。【解说】
在柳堡镇上,缝缝补补的生意毕竟有限。杜鹃就想怎么能把生意做大一点。但是到宝应县城又没有房子,孩子老公都在乡下,也不方便去。【采访】
然后我老公就说,要不在网上试试,网上也有(生意)。那时候很少,两年前的话,也就几家吧,十家差不多全国。然后就试试吧,试试的话,然后网店做起来生意还挺好的。
(网店名字)叫“扬州艾绣”。因为扬州名气比较大,起了一个叫“艾绣”,跟绣花有关的嘛,就叫“艾绣”了。(在淘宝网上)搜一个“织补”,或者搜一个“绣补”,或者搜一个关键词“补衣服”都可以搜到的。【解说】
第一笔订单总是让做生意的人记忆犹新。“扬州艾绣”创始人杜鹃当然也不例外。【采访】
是高邮的吧,第一笔订单。是那个叫什么名字的,他的衣服坏的特别大,我那个时候刚开始做,反正来了订单就赶紧接,就想把它接下来嘛,然后给他绣了一个大的牡丹花在上面,他也挺满意的,挺高兴的。叫“渺渺”,他的网名叫“渺渺”。【解说】
随着每天订单日渐增多,完全靠手工已经不能满足需要。2015年杜鹃与丈夫商量决定投资3万多元购买一台电脑绣花机,提高工作效率。【采访】
(客户)就是上海、浙江还有我们江苏的也挺多的,主要是江浙沪。现在人要求高啊,一件衣服就坏了有的新衣服烫了一个洞,或者刮了一点。也是好衣服,也不是说我们农村几十块钱衣服是吧,他要求也高,所以要绣得好,补得漂亮,人家才满意是吧? 【解说】
网上做织补绣生意信息量多、信息范围广。电脑绣花织补方便、快捷、价格高、效果好,顾客的满意度也高。【采访】
一天5个单子差不多,正常的话6000块钱,我觉得还可以,挺满意的。【解说】
通过电脑、手机在网上做生意非常方便。杜鹃可以跟顾客在网上视频交流衣服破洞的大小、位置;织补的花样、颜色;价格的多少;邮费的处理等。顾客直接提供花样的,就用顾客的花样来织补,不提供花样的她就到网上收索,总能找到适合的花样。【同期声】(杜鹃在淘宝网上与客户谈生意片段):
就是两件最简单的衣服,破损不大的,比较小的那个。一般一件起步价都是30元,然
后他拍了两件就是60元。把那个地址核对一下,这个客户是镇江句容的。他付款了,我就可以看到他家地址了。现在这个客户他就是要求我给他绣一个“K”嘛,英文字母K,我说可以的。【采访】
生意做大了,收入也多了现在。比在门口做的要轻松得多。在门口那个时候,我换拉链,剪裤脚,织补绣100多块钱,天天加班到10点。现在都不用加班,正常的8点多,孩子放学回来,我就下班了,对。我可以多休息一下,原来因为很累嘛!【解说】
互联网的便利快捷及时让杜鹃在全国做起了织补绣生意,她老公现在也通过淘宝个人网店代卖柳堡本地生产的电子元器件。他俩的互联网夫妻店是越开越红火。【采访】
现在年轻人都在网上啊,是吧,没有网都不能活了感觉。很方便,是吧,又不要出去跑,又快又好。现在,你看没有互联网,我们两个到哪里去打工,家也顾不上。现在就是这样我觉得挺好的。
互联网上面空间很大。现在,对。都可以试一下,应该会收到惊喜的,我觉得。【主持人】
当互联网时代深刻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时候,如何让更多农民踏上“互联网+”快车,是一个摆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面前的现实课题。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很多农民不了解,不会用。当然,也存在农产品流通的效率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培养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要把农民培育起来,使他们成为互联网的驾驭者。
相信孙玫、杜鹃的创业经历会带给您有益的启示。好,感谢收看«走遍荷乡»,我们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