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要点(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3:4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科学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科学要点》。

第一篇:三年级科学要点

三年级科学要点

一、天然材料

1、定义:

相对于人工合成的材料而言指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如橡胶、棉花、沙子、石材、蚕丝、煤矿、石油、铁矿、亚麻、羊毛、皮革、粘土、石墨等。

2、分类:

1)天然的金属材料,几乎只有自然金;2)天然的有机材料,有木材、竹材、草等来自植物界的与皮革、毛皮、兽角、兽骨等来自动物界的材料。这些都是人类乐于使用并有很高使用价值的一类;3)天然的无机材料,有大理石、花岗岩、黏土等。

天然的石材根据生成条件,按地质分类法,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特征:

1)具有强烈的个性;2)材料的性能、纯度的偏差大;3)地域性强,表现在不同地区的出产偏差值大,或者产地仅仅局限在少数地区;4)材料的形状、性能不一,有形状与数量的限制

5)一般不适宜作为单一品种大批量产品的材料使用,而多用手工工艺产品。但是天然材料是与人及自然最为调和的材料,用它们制作的产品具有高雅质朴的品格,与人之间最具亲和感,是最乐用的材料之一,尤其是天然的有机材料。常将它们加工成加工材料,以改善性能、纯度,减少地域性的偏差,以及形状与数量的限制。在充分保持天然材料个性与品格的基础上使之亦适用于单一品种大批量的产品,能更好地为工业设计师所利用;6)天然岩石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良好的耐久性与耐磨性,资源分布广,便于就地取材。但岩石的性质较脆,抗拉强度较低,表观密度大,硬度较高,开采加工比较困难。

二、人造材料

1、定义:

人造材料又称合成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其特质与原料不同,如塑料、玻璃、钢铁等。人造材料中,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号称20世纪三大有机合成技术。它们的登台大大地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塑料:

最早发现到塑料存在的是19世纪末叶的德国化学家拜耳,他曾将苯酚跟甲醛化合,得到一种树脂般的物质。可惜,他不知道它能派什么用场。

1907年,美国工业化学家贝克兰再次研究苯酚与甲醛反应,并加入适量的填充剂,结果发现产品有韧性而且绝缘性能良好。于是,在1910年建成了年产1000吨的历史上第一家塑料制品厂。到1939年,产品发展到20多万吨。虽然氯乙烯是1912年发现的,但使它成为塑料却是在1932年,是由英国卜内门公司生产的。1947年,美国化学家杰勒留和孔宁合成了聚苯乙烯。到本世纪50年代,德国化学家齐格勒和意大利化学家纳培发明了新的催化聚合剂,才把塑料制造业推向高峰。此后高性能的塑料品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常见的有聚丙烯、ABS、聚砜、聚碳不下数百种之多。全世界年产量已超过6000万吨,等于木材和水泥的总产量。

塑料的特性:

质轻、比强度高。塑料质轻,一般塑料的密度都在 0.9 ~ 2.3 克/立方厘米之间,只有钢铁的 1 / 8 ~1 / 4、铝的 1 / 2 左右,而各种泡沫塑料的密度更低,约在 0.01 ~ 0.5 克/立方厘米之间。按单位质量计算的强度称为比强度,有些增强塑料的比强度接近甚至超过钢材。例如合金钢材,其单位质量的拉伸强度为 160 兆帕,而用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可达到 170 ~ 400 兆帕。

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几乎所有的塑料都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如极小的介电损耗和优良的耐电弧特性,这些性能可与陶瓷媲美。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能。一般塑料对酸碱等化学药品均有良好的耐腐蚀能力,特别是聚四氟乙烯的耐化学腐蚀性能比黄金还要好,甚至能耐“王水”等强腐蚀性电解质的腐蚀,被称为“塑料王”。减摩、耐磨性能好。大多数塑料具有优良的减摩、耐磨和自润滑特性。许多工程塑料制造的耐摩擦零件就是利用塑料的这些特性,在耐磨塑料中加入某些固体润滑剂和填料时,可降低其摩擦系数或进一步提高其耐磨性能。

透光及防护性能。多数塑料都可以作为透明或半透明制品,其中聚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塑料象玻璃一样透明。有机玻璃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用作航空玻璃材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和保暖性能,大量用作农用薄膜。塑料具有多种防护性能,因此常用作防护保装用品,如塑料薄膜、箱、桶、瓶等。

减震、消音性能优良。某些塑料柔韧而富于弹性,当它受到外界频繁的机械冲击和振动时,内部产生粘性内耗,将机械能转变成热能,因此,工程上用作减震消音材料。例如,用工程塑料制作的轴承和齿轮可减小噪音,各种泡沫塑料更是广泛使用的优良减震消音材料。上述塑料的优良性能,使它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它已从过去作为金属、玻璃、陶瓷、木材和纤维等材料的代用品,而一跃成为现代生活和尖端工业不可缺少的材料。然而,塑料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耐热性比金属等材料差,一般塑料仅能在 100℃以下温度使用,少数 200℃左右使用;塑料的热膨胀系数要比金属大 3 ~ 10 倍,容易受温度变化而影响尺寸的稳定性;在载荷作用下,塑料会缓慢地产生粘性流动或变形,即蠕变现象;此外,塑料在大气、阳光、长期的压力或某些质作用下会发生老化,使性能变坏等。塑料的这些缺点或多或少地影响或限制了它的应用。但是,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和塑料材料研究工作的深入,这些缺点正被逐渐克服,性能优异的新颖塑料和各种塑料复合材料正不断涌现。

3、折叠编辑本段合成纤维:

至于合成纤维,最早是在改造天然纤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55年,德国化学家安地玛首先用浓硝酸处理桑树枝得到一种纤维,可惜它易爆燃,未能应用。1884年,英国化学家斯温曾用硝酸与纤维合成得到“安全人造丝”,并于1889年在巴黎博览会展出,曾轰动一时。1935年,美国化学家卡罗泽斯以已二醇和己二酸首先合成尼龙-66,推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纤维。1937年,德国有机研究所又合成尼龙-6。

1939年,日本化学家楼田一郎合成了能耐水耐热的尼龙纤维。1940年,英国化学家狄克逊合成涤纶纤维,当年即投产,产量达5万吨。如今,合成纤维产量日增,全世界年产量已达1500万吨,超过天然纤维的产量。

4、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也是从模仿和改造天然橡胶开始的。

1838年,美国工人古德意用松节油、硫磺、碳酸钙在高温下与生橡胶加热,获得性能优良的橡胶。从此,橡胶名声大噪,广泛地用作车胎、绝缘线等。由于汽车、飞机工业的迅猛发展,天然橡胶的产量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受英国海军封锁,得不到东南亚、南美洲的橡胶,急需以代用品来解燃眉之急,因而,合成橡胶就应运而生了。当时,德国化学家首先用乙炔和丙酮合成2,3-二甲基丁二烯橡胶2350吨以解战争的急需。战后30年代,科学家们又合成了丁苯橡胶和西腈橡胶,虽成本高于天然橡胶,但质量已基本接近天然橡胶。1932年,美国化学家纽兰德先用乙炔氯化、聚合得到a一氯-1,3丁二烯单体,再聚合成氯丁橡胶。它有耐氧、抗震、抗热等优点,性能已超过天然橡胶了。50年代以来,合成橡胶产量已超过天然橡胶2倍,年产量达到600万吨。

折叠编辑本段中国人造材料产业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造材料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绩。2005年,中国合成材料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32,040,068千元,同比增长26%;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35,085,415千元,同比增长27.0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7,817,592千元。

2006年,中国合成材料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35,263,987千元,同比增长24.33%;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33,852,575千元,同比增长23.9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313,594千元。

2007年1-2月,中国合成材料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2,535,246千元,同比增长35.99%;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58,045,168千元,同比增长35.56%;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840,789千元。

中国合成材料在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突显,有的行业盲目投资,产能过剩,导致经营效益大幅衰退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

因此,中国合成材料行业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自主研发能力,走集约化规模经营之路,这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

科学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入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背后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下是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欢迎阅读。

《科学是„„》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 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理解。课一开始就用站在指尖上的纸鹦鹉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探究其中的奥秘,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的纸片来尝试,寻找如何让它们平衡。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保持活动场地整洁,实验井然有序。

教学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

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四)、布置任务:

1、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二、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 校园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

里的植物名称 生长环境 生长特点

(可以写也可以画)高矮排队

(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1、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动物植物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比较,找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人与黑猩猩的比较了解人与动物的血缘关系。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通过比较人与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将人融入自然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可供观察的动植物图片。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植物、动物的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开来,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概念的认识。教学中可以借助集合图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对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体会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了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都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与相同。(板书课题)

一、动物和植物的观察与比较

1、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多。

再找找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

把你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2、再找一找其它的动植物进行比较。

二、讨论并汇报。

1、兔子和萝卜有哪些不同之处?

兔子:能运动、要吃青菜和萝卜、全身长毛、耳朵特别长、„„

萝卜:不能运动、生长需要土壤、有根和叶子两部分组成、叶子是绿色的„„

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它们都能长大,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分,都需要养份„„

三、人与黑猩猩的比较

四人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把小组的意见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漂亮。

人与黑猩猩的

相似之处 人和黑猩猩的 不同之处

吃东西 人会制造东西

生孩子 人会说话

都可以走路 黑猩猩会爬树

„„ „„

学生讨论,充分表达各小组意见,班级集体交流后,把记录纸上要求的内容填完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比较了动物和植物之间如兔子和萝卜的不同和相同,虽然兔子是吃萝卜的,但兔子和萝卜间还是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另外我们还比较了动物和人的区别,发现我们人类和动物一样,也是有生命的物体,也需要水分和空气以及食物才能长大。那么,植物、动物和人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观察并记录

观察教材第22页中的两幅图,说一说,动物、植物和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之处有: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三、小结

动物、植物和人的众多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珍惜植物,把自己也看作大自然的一份子。生命的世界包含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四、拓展

根据教材第22页的插图,各种各样的笔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幅圈图来表示。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把有生命的物体——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铅笔

钢笔 物体

自动铅笔

生物 非生物

圆珠笔

《生命离不开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2、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

3、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西红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

教学活动建议:从小到大,孩子们天天跟水打交道,生活的经验使他们能够说出许多水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脸洗手、能浇花、能养鱼„„这些的粗浅认识,正是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水单元的基础。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扩展到动物、植物的生命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水的认识、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数据加以说明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带领学生做一个装置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想多种方法,了解植物的含水量,注意,只要是合理的,都要鼓励学生尝试。

教学过程:

导课:

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书课题)

一、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二、了解水的作用

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

三、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

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

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

四、活动

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人体65%是水;

B鸡蛋76%是水;

C鱼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试验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五、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观察水》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教学活动建议: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本课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其属类——液体的特征,并采用竞赛活动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液体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引入课题 板书:观察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学生实验,师巡视。汇报观察结果。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等相关的学生用语。

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

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请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透明)请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五、拓展

实验探究水滴大小与流动快慢的关系。

分别将1滴、2滴、3滴、4滴、5滴水滴在塑料盘的同一“起跑线”上,慢慢倾斜塑料盘到一定角度,看看哪种水滴跑得快?

观察实验并思考:

为什么要等到滴完再掀动塑料盘?为什么要滴在同一“起跑线”上?

五、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们应爱护自己的身体。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

1.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或 人造材料尤其是人造新材料对人们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将会怎样?)

答:人类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材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种优越性能的材料,而材料的发展,又推动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没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社会各个方面都不会有大的发展和进步。

3.什么是“白色污染”?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答:“白色污染”是指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

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1)回收塑料,要把塑料物品(如塑料袋、塑料杯)分类放置,分类回收,以利于再加工。(2)在制作塑料制品尤其是易废弃的生活用品时,加一些添加剂,使之埋入地下易腐烂(注意不能焚烧,因为有的塑料燃烧时会放出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4.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从而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物体停止发声时其振动也停止。这说明了没有振动,就不会产生声音。

6.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声音传播的方式,方向是什么?

答: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7.声音的大小、高低与什么有关?

答: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8.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什么是噪声?

答: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使人烦躁的声音叫噪声。噪声使人烦躁不安。人长时间受到喧闹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巨大的噪声可以损伤人的听力,致人耳聋。

9.怎样减少噪声?

答:可以:(1)禁止鸣喇叭;(2)多在路旁植树;(3)关门窗;(4)装消音器等来减少噪声。

10.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

答:(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反射声音的材料,房屋内部要选择容易吸收声音的材料。(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帘可减少噪声的传人。(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11.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答: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光学仪器;半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太阳镜,也可用于做百叶窗、窗帘等,以控制进入屋内的光线数量;人们需要遮蔽光线时就使用不透明材料,如:洗相片的暗室等。

1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

答: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的物体会全部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光会部分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光不能通过。

13.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答:光能透过透明的物体,像玻璃、水、透明的塑料等。

14.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遇到镜子时会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反射现象。

15.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答: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或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

一、填空

1、塑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独特的优点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

2、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材料),一种是(人造材料)。

3、用塑料制作的手套和用棉布制成的手套戴在手上,塑料做成的手套感觉(凉),棉布做成的手套感觉(暖和)。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7、为了减少噪音危害,人们通过(禁止鸣喇叭)(植树)、(装消音器)等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危害。

8、人的痛觉区域在(130)分贝以上,人的听觉区域在(0)分贝以上。

9、鼓槌敲鼓发声时,鼓面(振动),鼓面的豆子(振动)。

10、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1、太阳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2、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13、平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14、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5、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16、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有(白光)出现。

17、七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18、我们家里用电器使用的电是(发电站)供给的。

19、干电池有两个电极,铜帽的一端是(正)极;锌皮的一端为(负)极。

20、一个简单的电路至少要由(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

21、(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铁丝)、(铜丝)、(铝丝)。

22、(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纸)、(布条)。

23、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

24、磁铁能吸(铁),磁铁还有(指南北)的性质。

25、当磁铁的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6、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27、磁铁让我们知道了一种神奇的力——(磁力)。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我们称为(磁极)。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28、磁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在(地质考察)、(军事)、(登山)、(航空)、(航海)。

29、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使用磁来储存信息的。

30、信息是由(信号)传递的。

31、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的

32、(一段话)、(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声、(光)电、(磁)的广泛应用,使快速,简便,准确的远距离通信成为了可能。

33、未来的通信将向着(更快捷)、(更便利)、(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二、问答

1、什么叫做人造材料?

答: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2、儿童玩具大部分是用什么做的?用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

答:塑料做的。用这种材料遇热变软,遇冷变硬,易成形,易着色,而且耐磨。

3、“白色污染”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答:“白色污染”是人们大量用塑料袋而造成的污染。自觉少用或不用塑料袋,积极宣传,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4、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答;共同特征:各种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说一说声音的产生与那些因素有关?

答: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还与材料有关。

6、什么是噪声?应怎样减弱噪声造成的危害?

答: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使人烦躁的声音叫噪声。可以禁止鸣喇叭、多在路旁栽树、关门窗、装消音器登措施来减弱噪音。

7、当你走到小河边时,水面的小鱼便立即游开,这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和水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便游开了。

8、用纸卷一个直筒,通过这个直筒看灯光,然后把这个直筒弄弯,再看灯光,两次都能看见灯光吗?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通过直筒可以看见灯光;把直筒弄弯,便看不见灯光了。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9、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答:影子是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背面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及物体与光屏的距离有关。

10、怎样得到电?

答: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从电池里可以得到电。发电站利用火力、水力、风力、原子能的力量推动发电机发电的。

11、在组成的简单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电池可以给电路持续供电,导线可以将电路接通,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灯泡可以发光,以消耗电池中的能量。

12、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

答:磁铁的两极吸引力最强。

13、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答;具有磁性的铁制物体都可被磁铁吸引。

14、自制的小磁针能吸引曲别针吗?能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N极S极?

答:能。我们可用磁铁的N极吸引小磁针的一端,被吸引过来的一端是小磁针的S极,反过来也成立。根据指南性,指向南方的一端是S极,北端的是N极,等多种方法。

15、磁在哪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磁的用途很广,在航海、航空、军事、地质考察、登山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用。

16、磁有什么性质?

答:磁铁能吸铁,能隔东西吸铁;当磁铁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还有指南北的性质,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17、信息传递的过程可分为几个步骤?

答:信息的传递经过编码、传送、接收、译码等过程。

三、判断

1、没有人造材料,只有天然材料就足够了。()

2、用塑料制成的矿泉水瓶,遇到热水变软,变形。()

3、声音的强弱、高低变化与发声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

4、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中传播的快。()

5、杯子里装有水,敲击水越多的杯子发出的声音越高,水越少的杯子,发出的声音越浑厚。

6、声音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错)

7、只要振动就可以听到声音,跟有没有空气无关。(错)

8、光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热光源,一类叫冷光源。(对)

9、月亮是光源。(错)

10、只要阳光穿过透明玻璃,就可以得到七色光(错)

11、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光。(错)

12、潜望镜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对)

13、用红光和绿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蓝光。(错)

14、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光可以。光在真空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对)

15、绝缘体是绝对不导电的物体(错)

16、把两块磁铁的N极互相接近,会看到互相吸引的现象。(错)

17、磁铁能吸起所有的金属制品。(错)

18、现在已有了能使聋哑人通话的“聋人电话”(对)

19、至今还没有能充当“值班秘书”的电话。(错)

20、教师授课不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错)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

三年级科学工作总结

刘文虎

一、教师个人素质方面

1、去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新老师,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教学经验也很不丰富,所以我要求自己多听老教师的课,我想学科虽然不同,但课堂的组织每科都是有共性的,从听课中,我感觉到了自己和其他老师的差距,从中也收益多多,例如有一天路过教室的窗口,听到有位老教师在上课,老师虽然年龄比较大了,但是上课的激情非常不缺,声音如涓涓流水,上课的到位和过度也那样的天衣无缝。而刘华老师的音乐课能让所有学生感觉到上课是一种快乐,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同学和老师都是充满激情的。我从中受益非浅,感触颇深。

2、多看专业书籍,给自己及时充电。

专业知识是个人修养的重要表现,这个只通过听别人的课是学不到的,只有自己多看专业书,来提高自己的修养,特别是科学老师,科学包括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的内容,知识含盖面非常的广,所以我经常会跑书店,把有关科学教学方面的书籍买回来阅读。

3、参加活动,吸取精华。

小学科学的科学小制作、小发明也很重要,而我这个学期其中一个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可以说,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怎样进行小发明,就更不用说是指导了,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刚来学校两个月就参加了在文山州大同中学举行的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的培训学习,这次活动,让我对科学小发明有了实质性的了解,也为自己进行小发明开创了思维。

二、课堂常规教学

1、备好课。做好上课前的充分准备。

我觉得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就是上好课,而上好课的基础就是备好课,我每个星期只需要备两堂课,所以每次我都会提前两个星期备好课,比如《材料》这部分的内容,需要同学回家带东西的,就必须提前一周告诉学生带过来。在备课的时候,我会充分的分析每课的重难点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所以每次我都要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意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当出现问题时,不慌不忙的解决,沉着冷静。

3、课堂的管理方面

记得以前我就想,如果学生能对我又爱又恨,我想这并不矛盾,而且应该是成功的表现,所以我也尽量的学习,在课堂上,纪律是课堂之本,我会严格要求学生,以幽默的形式加以引导,如,我看到有学生上课很久了,还没有拿出书来,其实我很生气,也觉得他很不尊敬我,但是我克制制了自己的“冲动”,我面带微笑的说,是不是今早上,学校早餐不行,所以一大早就把书吃了啊,那学生也知道我是笑里藏刀,乖乖的把书拿出来了,以后也都会做好课堂的准备。

第五篇:三年级家长会要点

0三年级家长会要点

很高兴,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孩子的家中会,同时也很高兴能够陪孩子们继续三年级的学习。今天的家长会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三年级学生变化特点

2、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3、学好语文,做好六件事

4、家庭教育

5、对家长们的要求 一、三年级学生变化特点

开学快一个月了,可能家长已经感受到了三年级作为中年段,对孩子的要求有了些许变化,比如作业本变成横条本啦,大作文小作文啦,课堂上语文书作笔记啦,成绩怎么大幅度下滑啦,等等等等,是的,三年级和二年级对孩子学习习惯和能力的要求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从近两次的语数测验来看,班上的大多数孩子还没有适应年段的要求,在学习上找到感觉,仍然花着二年级的学习时间来面对三年级的学习任务,我看着有些着急,所以也就借由这次的家长会和家长谈谈新年段您需要关注的内容,(虽然都是老生常谈的)但越是重复的,越是重要。

三年级是一个关键年段,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有些学生很可能就在这个年段成为了学困生。有人将学生的小学六年学习成绩,比喻为“u”字型,低年级起点较高,中间的三年级是处于最低点,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成绩又会慢慢地升起,直至最高点。所以说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期和转折期。

1、所学知识从简单基础变为复杂多样,所学知识是小学的重要转折点。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作业更多的是句与片段的训练,很多题目也没有什么最标准的答案的。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该读的还要读,该抄的还得抄,但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阅读能力要求也很高。

(这个在后面谈到语文学习时再具体说一说)

2、心理变化特点

三年级的孩子对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开始有独立性,知道“难为情”了,他怕“丢面子”了,所以各位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同时,孩子们的思想从单纯走向了复杂,很倔,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了。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三年级正好是他们的一个心理反叛期。这时家长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将他们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3、学生之间出现很大差异,这和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1)首先正是因为孩子学习习惯上的差异,而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一种差异。好的习惯:上课时专心,作业专注,作业速度很快。坏的习惯:发呆、开小差、说话、神游、拖拉、磨蹭、不交作业

(2)其次家庭的重视程度有差异。敷衍了事(作业、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责任心)说说班上的个别孩子的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理。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孩子学习不好的(基本都是非智力上的因素)主要原因是习惯差 表现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课后的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作业,这样就造成课堂上的知识听的一知半解,课后也得不到巩固。所以说,习惯决定未来。小故事:(PPT)

所以,我们说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其实,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任何行为只有多次强化才会转化为习惯,包括好习惯和坏习惯。1.保值保量完成作业的习惯1.阅读的习惯,并做好读书笔记,好词五个,两个好句,一个好段。3.背诵的习惯,鼓励孩子能被的要求背诵的药背下来。记忆是一种习惯不能忽视,熟能生巧,脑子越用越灵活。

对一个学生来说,课堂上的40分钟是最重要的,如果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40分钟,那是回家花几个小时都不能弥补的。所以认真听课很重要。(以班上实际情况表扬部分孩子)

三、学好语文,做好六件事 ★认真预习

三年级语文预习(本学期预习要求)

1.课文,首先要扫除拦路虎,第一遍读,请标上自然读序号,给文中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画出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

2.再读课文,练习大声朗读,注意自然停顿,达到正确、通顺;对喜欢的段落反复练习朗读。

3.默读课文,提出问题(至少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自行查找资料,可以通过想、问、查等方式先尝试解决疑问。

4.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一定要查字典理解。(教辅资料上会有错误)5.完成小练习:田字格中的生字每个扩两个词。

学会预习就要学会复习。复习,三年级的要求是字词当天过关,今天学,今天就要会默写。三年级字词重要性三分之一,不像二年级字词是学习的全部,所以教学时间少了,生字数量多了,字形还难了,对于某些孩子老说是个挑战。我要求孩子天天默写,我布置作业,就写在作业本上,不布置,就写在自己的听写本上,孰能生巧。★完成作业

1.抄抄写写 2.读读背背

3.做一做,玩一玩,查一查,画一画等 ★专心听课

1.学会倾听 定能生慧,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发言,是坐得住,听得见,静心静气,学会倾听,他们的听觉和视觉要习惯性地属于聆听搜寻的状态,班上的有的孩子上课非常专注,你看她的眼睛永远盯着你看,耳朵听着你讲,这类孩子是学习最轻松的,也是成绩最好的,我非常希望和家长配合,把孩子调整到这样的学习状态。我在课堂抓,你在家里抓,孩子不会倾听,不够专注,肯定不光反映在课堂上,家里写作业的时候不停喊你,一会儿去上个厕所,字写得龙飞凤舞的,你对 孩子说话都要说好几遍的他才能听见去做的,这样的细节,请您关注。喊你,不要理,上厕所写作也前上一次,然后不许上,字不好,更简单,重写。

这里有两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和家长分享一下:

爱吵爱闹,意味这一个孩子的心门是闭塞的,它的眼里只看见自己,耳朵只听见自己,怎么可能能从书本中吸纳和汲取。

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你只要注意她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上课专心致志,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2.学会发言

倾听比发言重要,倾听的孩子如果能积极发言就更好了,班上很多孩子很优秀,但发言并不积极,家长并不用太心急,她们发言少是因为对自己要求比较高,怕错,这类孩子我的建议是:加强预习中的置疑环节,可以参考一些教辅书,把课文在老师上前弄懂点,这样上课又底了,手也就自然敢举了。★做好笔记 ★做好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

30年的教学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该阅读。内容选择:孩子什么理解水平就是什么程度的书。班级差异比较大。看书时一心一意,那些看着表看书的,都不算真正的阅读,他那时在应付任务。

1.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2.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3.筛选内容 ★写好文章

1.课本中的习作 2.日常小作文 3.考场作文

写作能力: 感谢家长,我能看出很多孩子的习作是您悉心指导,多次修改之后的成果,曾将看过一句话: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我能感受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尽心程度很对学校任务的配合程度,我很感动,教育这样的孩子,我觉得责任重大,我也会全力配合这些家长,把孩子教好。

讲家长指导写作问题,1、教很有必要(老师的指导统一,教会了孩子就是她的了)

2、教得方法:

多读书 多观察生活(例子)

提供素材与范文 自己组织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孩子喜欢写作文,学会写作文。

四、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

1、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和自己比)

2、教育孩子遵守纪律。(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培养纪律性)

3、针对孩子的情况,及时和老师联系、沟通。

4、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遗忘、推搪、找借口)

五、对家长的几点要求:

1、让孩子迅速开始写作业。

2、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学生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而其注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较差。(要求家长将电视和电脑全部关闭,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不要在儿童做作业的时候批评、教育孩子)

3、对孩子应该严格教育和管理。

4、严格管理时间,科学安排时间。

5、家长要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

6、请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

7、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几点建议和希望:(PPT)

定能生慧,熟能生巧,学会倾听,认真预习,天天复习,学写作文,多练习题,认真书写,是我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以期待他们能中低年段完美过渡,走上新的起点。

过去两年,我看到绝大多数家长再用行动配合老师,我想说,孩子的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孩子的教育工作是琐碎的,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也会出现疏忽或不足之处,恳请家长们批评指出,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有什么不合理之处,也欢迎家长们能坦诚与我们交流。如果我们在教育您的孩子时,有令您不满意之处,请您及时与我们沟通,并给予理解,您的理解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谢谢大家!希望各位家长多提宝贵意见!期待着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共同为您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感谢语:最后,希望家长们都能带着一个好的心情去面对你的孩子,我想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家庭应当是温馨的,成长应当是幸福的。

下载三年级科学要点(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科学要点(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品德要点

    三年级品德复习资料 姓名 一 填空 1 我们在一起成长,我们充满(信心),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别人的(长处),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我们善于发挥自己的(......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测定水分及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原理] 种子萌发,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水分和温度对种子萌发具有重要影响。 [材料和设备]小麦种子,培......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 第二学期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孩子们对于身边常见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属性的观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重点训练了学生能......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准则,全面推选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目的要求 教材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

    三年级科学总结

    2012—2013学年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春华学校梁楚苹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三(2)班、三(3)班、三(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教学平台,制作......

    三年级科学作文

    三年级科学作文 篇1 今天,郑淇少来我家做科学小实验。妈妈拿来一杯水,然后我和郑淇少挑了一种颜色,把颜料倒在水中。接着用筷子弄均匀,然后在水中放入食用油。开始扔炸弹了,把泡......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一、课标要求1、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