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炼乡土德育元素__锻造社区教育网络
提炼乡土德育元素 锻造社区教育网络
安溪县由义中学
安溪县由义中学地处安溪县剑斗镇福斗村,从县城往北58公里抵剑斗镇区后再盘山上行15公里。招生服务区错落在山地的4个行政村,世称由义,海拔800米以上,交通不便,茶叶种植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地理因素反弹了家长望子成龙、走出山村的强烈愿望,靠读书走出去的不在少数,从而积淀了较好的主流人文氛围,更是丰厚的教育资源。1969年,作为初级中学的由义中学应运而生。
尽管环境闭塞、经济落后,但历届师生坚守“明德敬学,笃行日新”的校训精神,因地制宜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有所成效的发展路子。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州市“办学效益较好的农村初中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先进单位”,安溪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先进单位”、“初中毕业生升学指导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初中教育质量评估先进单位”(连续四年)等一系列省市县荣誉,竟然花落这样一所山区小校。
21世纪初期,社会的复杂多元,让这小山村渐渐喧闹起来,学校也似乎不安静了。小青年聚众闹事、兜摩托挑衅、恐吓敲诈等现象常常使家长、学生担惊受怕,教师分心,正常的教学秩序深受影响。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利等教育方式在个别现象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的时候,人们自然会采取法律手段。可是校园治安个案问题并非只靠执法部门就能取得成效,况且我校的地理位臵和距镇区四十几分钟车程的交通条件,也客观上使得突发事件不容易得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即时支援。
在走访社区干部群众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确了从社区大校园的视角“因地制宜,联合小学,依靠村两委,发动群众”的思路。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主要以共建平安校园为中心、大校园合力为依托、乡土文化和家校联系为支点,突出抓好校园治安和学生教育管理。沟通家校、联动社区,发掘乡土育人元素,建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是我校的特色做法。
一、村规民约,铸造平安
2006年12月,创建平安校园座谈会在学校召开。会上,成立了“由义教育社区创建平安学校工作理事会”,之后出台《由义教育社区创建“平安校园”村规民约(十条)》。
理事会由各村书记主任、人大代表、社会贤达、中小学退休教师和学校校
块,即根据教育形势、热点即时编写,如防范手足口病、H7N9、文明出行、地震应急与自救互救等。三是针对学校工作需求而编写的,如通过《阳光体育呼唤体育阳光》,倡议广大群众关心支持运动场地的建设。当然更主要的内容是帮助家长如何以身作则管教孩子等专题,引导走出误区、正确教育。此外,我们还设臵“师表”、“学生风采”等栏目,搜集由义本地历届成功教育典型,整理刊发给家长借鉴,树立楷模,引领风尚。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对“职校生”根深蒂固的歧视,08年之前,多数家长对孩子就读职校并不支持,我校就读职业学校人数总是尴尬地处在全县后3名。有了《家校通讯》这个平台,我们大力宣传国家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强化社会形成“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技能就是财富”“适合孩子自身实际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新观念。09年我校就读职校人数一跃挤进全县先进行列,开创了本社区职校招生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更重要的是让许多孩子在迷茫的转折关头明智地走向职校,学一项技能,迅速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从而也有效地遏制了居高不下的辍学率。有一名学生,潜质不错,但好动贪玩,成绩一向低迷,几次自暴自弃想不读,父母生气着急,却又茫然失措。看了《家校通讯》的家教文章,这位学生家长学会了适宜的方法,积极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13年中考,该同学顺利考入了二级达标高中。这位家长由衷感慨:“是《家校通讯》挽救了我的家庭”。
自08年5月创办至今,《家校通讯》已持续出版64期。这份小报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由义月报”,成为多数家庭不可或缺的读物,很多家长养成了每月必读这份小报的习惯。
除此之外,我们还把家长委员会、关工委、家长学校、老人协会等机制制度化、常态化;聘请社区村书记、主任兼任学校师德师风、教育质量监督员。同时整合各方力量,成立由义中学教育促进会,每学期初和期末固定两次座谈交流,并不定期碰头,一方面集中反馈群众意见,另一方面也表达学校的工作诉求,双方共同研讨并解决具体问题。这样,充分利用社区内外合力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助推学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欲木之长,必固其本;欲水之长,必培其源”。如果说“村规民约”是对社区现成资源的发掘,那么再深一层思量,创办《家校通讯》、强化家校联系也是对资源进行精心的培育,是我们拓展德育视野、培育更肥沃的教育土壤的重要一步。我们意识到,资源的采掘是有限度的,如果不加以培育养护,那么有朝一日就会不可再生,或者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乡土优势,星火燎原
“风化于上,习成于下”。在乡村,学校应是一个地方文化和文明的灵魂;
材《安溪茶叶》,组织系列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豪和自励、鉴赏和创造、传承和递进的洗礼中,熏陶着温和儒雅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传统美德,也更多了一份掌握现代科技、改造茶园振兴家乡的励志素材。一位家长逢人就讲:孩子学习了茶文化后,变了不少。勤快了,节约了,作业认真了,对父母也客气多了……
为报春风香暗送。有了良好的德育环境,搞起教学来自然是得心应手。学校连续几年的中考成绩及不凡的殊荣,一次次印证了耕耘与收获成正比的定律,续写山区薄弱学校不薄弱的教育奇迹。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努力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四十不惑,弦歌不辍。尽管目前仅有教师22人、学生近200人,但全体师生将一如既往地朝着创办“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称道”的“小而精”特色农村初中校而追风踏浪,昂首阔步走在圆梦路上。
微博材料
安溪县由义中学,地处偏远山区,学生不足200人,是一所典型的麻雀学校。虽因地理因素制约着办学条件,然这里成长着一群奋斗不息的师生,近几年声名鹊起,连续几年中考成绩一次次印证了耕耘与收获成正比的定律,书写着山区薄弱学校不薄弱的教育奇迹。
第二篇: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朝阳市第三中学2010——2011学
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今年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是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精神为指导,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主题教育为载体,以体验教育为途径,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通过这项工作动员了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参与支持学生教育,营造和优化了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在一系列活动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了解社会,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现将今年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以社区(街道)为中心,以学校为纽带,以家庭为依托,形式仍采取“素质教育乐园”和“社区假日小队”为主,同时采用“社区学校”、“爱心学校”、“社区家长学校”、俱乐部等形式为辅开展活动,各区、街道(乡镇)、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均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
二、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形成工作网络体系
我校成立了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学校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计划。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学校财政划拨活动经
费1万余元,作为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活动专项经费。采用“社区学校”、“爱心学校”、“社区家长学校”、俱乐部等形式为辅开展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突出重点,主题鲜明,积极开展各类特色活动
1、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军爱家乡教育活动。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开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举办了“党在我心中”中学生党史知识竞赛及“庆祝建党90周年军民联欢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双拥”慰问活动,各区、街道(社区)、学校等有关单位通过给军人及家属送慰问品、打扫卫生、军警民联欢等活动,为我市的“双拥”工作增添了新的亮点。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加大法制、安全教育力度。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是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知识竞赛、故事会、模拟法庭、法制展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先后开展了“国防教育知识竞赛”、“与法同行、携手明天”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弟子规与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举办自护自救培训班、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播放法制教育录像片、法制警示教育演讲会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全面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3、关注特殊群体子女的生活
近年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城市留守少年儿童成为特殊教育群体,学校在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中尤为关注他们的教育状况,在各项活动中鼓励和推荐他们参加,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融入集体生活,做城市的新主人。相继开展了“让爱与阳光同行”免费为留守儿童做口腔检查活动、“给留守儿童一点爱”学习用品捐赠、“留守儿童欢乐大家唱”等活动,开展了留守儿童及特困生慰问活动。为这些特殊少年送上的特别关爱,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4、发挥“素质教育乐园”和“社区假日小队”作用。
我校立足街道(社区)建立了素质教育乐园和假日小队,设立了德育园、科技园、读书园、文学园、体育园、网络园、手工园等,使之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长才干、展示自我的天空。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支持,也成为孩子们第二个快乐的家。各社区、街道也相继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小队,这些素质教育乐园、社区假日小队以及各种形式活动阵地的设立,体现了益德、助智、健体、促美等特点,丰富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积极参加创建环保城市活动。
今年,我市开展创建环保城市活动,继续深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通过发放宣传单、铲除“牛皮癣”护绿以及“节
约电能,人人有责”“节水在我身边”主题宣传活动,观看创建环保城市知识展览,争做环保小使者倡议等活动,积极参与环保城市创建。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多年来,我校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得到了社区工作者和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支持和配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教育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索。如一些部门、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面还不够广泛;教育活动的载体模式还须进一步创新;营造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仍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和研究。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挖掘出更丰富的社区资源,不断完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同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规范工作管理,使我校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在构建和谐朝阳的伟大事业中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朝阳市第三中学
二0一一年七月
第三篇: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朝阳市第三中学2010——2011学
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今年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是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精神为指导,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主题教育为载体,以体验教育为途径,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通过这项工作动员了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参与支持学生教育,营造和优化了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在一系列活动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了解社会,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现将今年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以社区(街道)为中心,以学校为纽带,以家庭为依托,形式仍采取“素质教育乐园”和“社区假日小队”为主,同时采用“社区学校”、“爱心学校”、“社区家长学校”、俱乐部等形式为辅开展活动,各区、街道(乡镇)、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均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
二、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形成工作网络体系
我校成立了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学校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计划。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学校财政划拨活动经
费1万余元,作为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活动专项经费。采用“社区学校”、“爱心学校”、“社区家长学校”、俱乐部等形式为辅开展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突出重点,主题鲜明,积极开展各类特色活动
1、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军爱家乡教育活动。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开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举办了“党在我心中”中学生党史知识竞赛及“庆祝建党90周年军民联欢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双拥”慰问活动,各区、街道(社区)、学校等有关单位通过给军人及家属送慰问品、打扫卫生、军警民联欢等活动,为我市的“双拥”工作增添了新的亮点。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加大法制、安全教育力度。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是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知识竞赛、故事会、模拟法庭、法制展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先后开展了“国防教育知识竞赛”、“与法同行、携手明天”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弟子规与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举办自护自救培训班、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播放法制教育录像片、法制警示教育演讲会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全面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3、关注特殊群体子女的生活
近年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城市留守少年儿童成为特殊教育群体,学校在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中尤为关注他们的教育状况,在各项活动中鼓励和推荐他们参加,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融入集体生活,做城市的新主人。相继开展了“让爱与阳光同行”免费为留守儿童做口腔检查活动、“给留守儿童一点爱”学习用品捐赠、“留守儿童欢乐大家唱”等活动,开展了留守儿童及特困生慰问活动。为这些特殊少年送上的特别关爱,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4、发挥“素质教育乐园”和“社区假日小队”作用。
我校立足街道(社区)建立了素质教育乐园和假日小队,设立了德育园、科技园、读书园、文学园、体育园、网络园、手工园等,使之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长才干、展示自我的天空。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支持,也成为孩子们第二个快乐的家。各社区、街道也相继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小队,这些素质教育乐园、社区假日小队以及各种形式活动阵地的设立,体现了益德、助智、健体、促美等特点,丰富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积极参加创建环保城市活动。
今年,我市开展创建环保城市活动,继续深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通过发放宣传单、铲除“牛皮癣”护绿以及“节
约电能,人人有责”“节水在我身边”主题宣传活动,观看创建环保城市知识展览,争做环保小使者倡议等活动,积极参与环保城市创建。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多年来,我校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得到了社区工作者和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支持和配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教育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索。如一些部门、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面还不够广泛;教育活动的载体模式还须进一步创新;营造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仍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和研究。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挖掘出更丰富的社区资源,不断完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同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规范工作管理,使我校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在构建和谐朝阳的伟大事业中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朝阳市第三中学
二0一一年七月
第四篇: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总结(小编推荐)
朝阳市第三中学2010——2011学
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今年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是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精神为指导,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主题教育为载体,以体验教育为途径,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通过这项工作动员了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参与支持学生教育,营造和优化了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在一系列活动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了解社会,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现将今年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以社区(街道)为中心,以学校为纽带,以家庭为依托,形式仍采取“素质教育乐园”和“社区假日小队”为主,同时采用“社区学校”、“爱心学校”、“社区家长学校”、俱乐部等形式为辅开展活动,各区、街道(乡镇)、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均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
二、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形成工作网络体系
我校成立了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学校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计划。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学校财政划拨活动经
费1万余元,作为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活动专项经费。采用“社区学校”、“爱心学校”、“社区家长学校”、俱乐部等形式为辅开展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突出重点,主题鲜明,积极开展各类特色活动
1、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军爱家乡教育活动。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开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举办了“党在我心中”中学生党史知识竞赛及“庆祝建党90周年军民联欢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双拥”慰问活动,各区、街道(社区)、学校等有关单位通过给军人及家属送慰问品、打扫卫生、军警民联欢等活动,为我市的“双拥”工作增添了新的亮点。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加大法制、安全教育力度。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是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知识竞赛、故事会、模拟法庭、法制展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先后开展了“国防教育知识竞赛”、“与法同行、携手明天”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弟子规与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举办自护自救培训班、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播放法制教育录像片、法制警示教育演讲会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全面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3、关注特殊群体子女的生活
近年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城市留守少年儿童成为特殊教育群体,学校在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中尤为关注他们的教育状况,在各项活动中鼓励和推荐他们参加,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融入集体生活,做城市的新主人。相继开展了“让爱与阳光同行”免费为留守儿童做口腔检查活动、“给留守儿童一点爱”学习用品捐赠、“留守儿童欢乐大家唱”等活动,开展了留守儿童及特困生慰问活动。为这些特殊少年送上的特别关爱,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4、发挥“素质教育乐园”和“社区假日小队”作用。
我校立足街道(社区)建立了素质教育乐园和假日小队,设立了德育园、科技园、读书园、文学园、体育园、网络园、手工园等,使之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长才干、展示自我的天空。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支持,也成为孩子们第二个快乐的家。各社区、街道也相继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小队,这些素质教育乐园、社区假日小队以及各种形式活动阵地的设立,体现了益德、助智、健体、促美等特点,丰富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积极参加创建环保城市活动。
今年,我市开展创建环保城市活动,继续深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通过发放宣传单、铲除“牛皮癣”护绿以及“节
约电能,人人有责”“节水在我身边”主题宣传活动,观看创建环保城市知识展览,争做环保小使者倡议等活动,积极参与环保城市创建。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多年来,我校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得到了社区工作者和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支持和配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教育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索。如一些部门、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面还不够广泛;教育活动的载体模式还须进一步创新;营造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仍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和研究。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挖掘出更丰富的社区资源,不断完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同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规范工作管理,使我校学生社区教育网络工作在构建和谐朝阳的伟大事业中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朝阳市第三中学
二0一一年七月
第五篇:网络社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模式构建
网络社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模式构建
谷 峰
(湖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摘要: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重要通讯工具之一,其特有的魅力与优越性使之成为了时代的标志,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也正是互联网的便捷、快速、匿名等特点使之成为了民族分裂分子手中带血的匕首,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进行民族分裂的可耻行径。民族工作者担负着维护民族团结的重任,应该不断的利用先进网络科技武装自己,建立民族工作专题网站,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民族团结保驾护航。
关键词:民族团结;网络社区;教育;模式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个血脉相通的多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共同繁衍、共同进步、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也正是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才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并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且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中的56个兄弟姐妹血浓于水,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就是说只有民族团结,国家才会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相反,如果民族团结遭到破坏,那么必然就会导致国家动荡,社会发展停滞。可见,“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有重要作用。”也只有“各民族只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才能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目前很多与民族群体相关的网站社区只是利用网络多媒体的传播优势,忽视了民族群体在网络中的实际心理需求,即只以多媒体的方式表面的将少数民族信息网络化,却没有真正的实现民族工作者与民族网络信息浏览或使用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网络代替了民族教育工作者的地位,使得网络民族工作成为了简单的“人—机”对话,从而使得网络社区没有真正成为当前民族工作的平台。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民族团结教育的平台失去了活力,成为了被人们不停灌注的“一滩死水”。因此,可以说如何打好互联网阵地中的攻坚战,更好的服务民族大团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
一、网络社区式民族团结教育模式概念阐释
网络社区也可被称为社区的信息化、网络化,通常是指依托网络载体出现的交流空间,如论坛、贴吧、个人空间以及聊天群组等,随着当代网络社区的规模扩大,在地球任何两个地域之间的距离和时间差异不复存在。网络社区的形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社区为进一步加速不同的民族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却并没有因为时空距离的缩短而变得更加接近,反而网络为民族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份子提供了进行民族分裂活动的平台,他们“利用网络传媒在世界不断蔓延,对我国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也更加凸显了加强网络传媒建设,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的重要性。”[2];民族教育,也被称作少数民族教育,是指在我国除汉族以外,对其他55个少数民族群体开展的教育活动,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体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完善,逐步建立起了具有时代特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包括了学前教育、中学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在内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少数民族教育的结构也趋于合理,逐步形成了民族职业教育、民族成人教育为补充的合理态势,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人员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模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诸如:政治模式、经济模式、行为模式、社会运行模式、教育教学模式等等,通过“模式”的构建,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所谓网络社区民族团结教育模式是指:借助网络社区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实施体系,它包括网络社区民族团结教育原则、内容、以及构建途径等。通过网络社区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的构建,可以更好的借助网络的优势,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保障。
二、网络社区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的构建原则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少数民族工作则是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少数民族的工作对象是少数民族人员,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这是因为以人为本与少数民族工作有着共同的目标,即都是为了实现人的更好地发展。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论,应该贯穿于整个少数民族工作的过程之中。其次,网络社会的主体性、去中心性等特点也进一步肯定了人的主体价值,这就要求在网络社区民族工作中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设置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容,以“尊重”和“肯定”来赢的少数民族群体对民族团结的认同。2 “三贴近”的原则
“三贴近”就是指要贴近少数民族实际、贴近少数民族生活、贴近少数民族群众。在构建网络社区式民族团结教育模式中就是要在民族教育内容、民族教育方式上要呈现出“民族风格”,贴近少数民族群体的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将少数民族中的现实活动向网络化转变,并借助网络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少数民族群体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人们加深认识自我、完善人格,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而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 现实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网络社区与现实社会之间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般而言网络社区的运行模式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的,现实社会通过网络来扩大社会的影响力和传播覆盖面,所谓现实与虚拟性相结合就是指在网络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必须要与现实社会相关联,例如在网络社区中,可以选拔少数民族优秀成员作为民族社区网站的管理者与运营者,组成社区管理与宣传队伍,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他们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是少数民族社区的负责人之一,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强化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并以这些优秀的民族成员作为扩散点,使他们称为舆论的引导者,形成以点带面的扩散效应。
三、网络社区式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的内容设置
网络社区民族团结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3]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不仅是民族精神凝聚力的重要体现,还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对于公民个人而言,爱国主义又是当代公民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第二,应该进一步优化党的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宣传教育、展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教育等,最后还应该不断的填充新的内容,提高网络社区民族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转变,这首先是由网络社区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网络社区是当前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如果在网络社区中到处充斥着理论性过强的宣传标语以及口号等,必然会导致人们产生厌烦的情绪,最终也不利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因此必须要坚持在理论宣传教育基础之上,不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整合,尤其是要深入到民族群众的现实生活之中,以生活化、时代化得内容实现少数民族教育的与时俱进。以志向教育树立少数民族群体服务祖国建设与发展的理想信念;以责任教育树立少数民族群体维护祖国稳定、团结的责任感;以宽容教育树立少数民族在与不同民族交往中的博爱之心;以感恩教育树立少数民族群体对邻里、社会以及国家的感恩之心。
四、网络社区式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的构建途径
当前网络社区以各类网站的博客、贴吧、论坛及微博等形式,为网络社区民族团结教育模式构建发挥着重要;
(1)发挥网络社区中的“议题设置”功能,培养人们的民族情感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也就是说大众传媒对一件事情是否予以报道或者报道程度有多大,将影响着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美国著名新闻学家W·李普曼认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它形成人们头脑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并由此影响人们的行为。民族团结首先需要一定的民族情感作为内在支撑,民族情感是民族团结构成要素之一,指在多民族国家生活中,人们在看待不同民族体系、民族活动、民族事件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着人的情感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不同民族的好恶感、爱憎感、美丑感、亲疏感等心理反映的统称。因此,在网络中可以发挥议程设置的重要功能,通过构建外部环境,从而影响民族群体的群体心理与行为。
(2)丰富网络社区中民族信息等相关链接,深化人们的民族认知
网络凭借其“超链接”功能,能够使网民在上网阅读信息时,除了能够获得信息“量”上的满足,还获得了信息“质”的满足。网络“超链接”功能使与民族群体相关的信息可以有更多背景资料的支持,因此可以显得厚实且有深度,使其能够更加“立体、多维,有厚度、有质感”,这就很好的能让不同民族群体在浏览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好的把握信息中的内在精神,不断深化自身的民族认知。(3)重视网络社区中的“意见领袖”作用,坚定人们的民族认同
所谓认同是指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与情感认可,正如弗洛伊德所认为:“认同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4]而民族认同作为一个民族学人类学概念,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以区别他民族的一些稳定的属性和特征,是此民族的成员之间所具有的相似性。它由一系列相对稳定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普遍心理等因素构成。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通过“意见领袖”的对网络社区民族群体的舆论引导,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使得各民族获得对国家政治、经济或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认知,并借助主流的舆论导向,促进各民族形成与主流社会相融合的身份意识和观念。[5]把握好“意见领袖”的引领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民族团结示范点 多民族共存乃湖南之福》[J].民族论坛2009(12):08.[2]龙运荣.《全球网络时代的大众传媒与民族认同》[J].广两民族研,2011(01):16.[3]《列宁全集》28卷[M].人民出版社,1990 68.[4]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375.[5]龙运荣.《全球网络时代的大众传媒与民族认同》[J].广两民族研,20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