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5:贷款新规框架下信贷业务审计(银监会与审计署培训提纲)

时间:2019-05-13 03:1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材料5:贷款新规框架下信贷业务审计(银监会与审计署培训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材料5:贷款新规框架下信贷业务审计(银监会与审计署培训提纲)》。

第一篇:阅读材料5:贷款新规框架下信贷业务审计(银监会与审计署培训提纲)

阅读材料5:

贷款新规框架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计

主讲:曹严礼

(中国银行业协会百佳培训师、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南京审计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银行的基本职能是预测、承担和管理风险。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贷款新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重点从贷款全流程管理、贷款合同管理、贷款发放支付管理、贷款用途管理、贷后管理和贷款人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要求,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贷款新规框架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计的目标:

(1)确定信贷业务是否合法、合规;特别是贷款用途管理、合同管理、支付管理、贷后管理。

(2)评价信贷业务管理的组织框架是否健全、有效;(3)评价授信政策是否适当和稳健;

(4)确定信贷业务是否建立了涵盖所有业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审慎、有效和独立;

(5)确定信贷业务是否科学地识别、衡量、监测、预警、控制了信贷业务风险;(6)贷业务的操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健全;

(7)确定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地核算了各项信贷业务;

(8)评估资产质量、损失情况、准备金提取情况和准备金提取情况和对信贷业务稳健性的影响;

(9)评价内部职能部门对信贷业务的检查频率是否足够、检查范围是全面、检查效果是否良好;

(10)针对信贷业务在合规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业务风险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处理建议。

贷款新规框架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计的内容:

1、业务合规性审计:信贷业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当局“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贷款新规的要求;是否根据“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贷款新规法规,及时修改和完善了已制定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是否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贷款新规各项合规性要求。

2、内部控制审计

一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审计

(1)审计商业银行是否根据“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贷款新规建立完整统一的授信政策、授权管理、统一授信管理、授信风险评审和决策机制、审贷分离、发放和支付、授信资产风险分类及不良授信管理、授信档案管理、授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统计分析、检查监督和其他管理制度;

(2)审计是否根据“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贷款新规建立了规范的信贷业务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操作规程能否完整涵盖业务的全过程和各风险点,各业务环节是否具备有效的控制手段,控制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控制职能的划分是否清楚;

(3)审计是否根据“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贷款新规建立授信工作尽职问责制,明确规定各个授信部门、岗位的职责,对违法、违规造成的授信风险进行责任认定,并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二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审计。审计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操作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是否严格执行了授信业务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对授信政策和各项信贷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讨;是否存在章不循、违章不究或执章不严的情况。

三是内部控制环境审计。审计商业银行是否创造良好的授信工作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使授信工作人员明确授信风险控制要求,熟悉授信工作职责和尽职要求,不断提高授信工作能力,并确保授信工作人员独立履行职责。

3、数据的真实性审计

(1)检查各类授信资产归类及会计核算是否真实,有无错列或乱列会计科目情况,有无账外发放贷款情况,造成授信资产总额不真实。

(2)检查授信资产风险分类是否真实,有无人为调整或隐瞒的情况。(3)检查上报监管当局和对外披露信息的真实性。

4、风险管理审计

(1)审计商业银行对行业、地区、客户的授信分布和集中度管理的政策是否科学合理;(2)审计授信客户的确定标准和范围是否与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相符合;

(3)审计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控和预警体系;(4)审计是否建立授信业务的统计分析平台,对授信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进行整理分析,统计信息是否准确、真实和完整;

(5)管理层是否对存在问题和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是否确保授信总体风险处于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6)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和程序是否科学;

(7)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是否科学,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是否充足。

5、内部检查审计

(1)审计银行内部职能部门对信贷业务的检查监督是否充分;(2)审计内部职能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

(3)审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进行了纠正,纠正的情况如何。

第一章 信贷营销与市场准入审计

如果银行的贷款管理经常出现问题,其原因并不是它缺乏贷款风险管理的体系、政策制度和程序,而是因为它没有占主导地位的信用文化,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程序真正执行并发挥作用。

-------爱德华《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

风险审计要点1:风险文化未真正建立,市场定位发生偏差。★相关链接:袋鼠与笼子 ※案例一:小的就是好的

风险审计要点2:预期客户信息不对称

审计建议: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户基本信息,主要包括:

◎知悉你的客户【客户的品质及信誉、高管素质、法人治理结构、核心资产等】 ◎知悉你客户的业务活动【生产经营活动的合规合法性(案例)、所处的行业、市场前景、财务状况、盈利能力、拟申请贷款的真实用途等】

以上两条是国际银行业的良好做法 ★案例二:内蒙古新丰电厂事件

第二章 信用等级评定审计

信用分析的质量由获得的可信的财务信息的数量决定。

-------布赖恩·伊尔

风险审计要点3:未按规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及评定结果与实际差距较大或人为调整

第三章 统一授信管理审计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萨谬尔逊《经济学》

风险审计要点4:未经评级直接授信或未经授信直接发放贷款

风险审计要点5:未按有关规定对公司类信贷业务测算核定授信额度

风险审计要点6:授信工作人员未按有关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关系人申请的客户授信业务实行回避

风险审计要点7: 违反规定对客户多头授信风险

风险审计要点8:违反《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有关规定,对客户新增超比例授信

风险审计要点9:超权限、违反程序授信

风险审计要点10:未按规定对客户信贷业务全部纳入统一授信进行总体控制 风险审计要点11:对以下用途的业务进行授信:

风险审计要点12:未按规定对关联企业、集团客户实施统一授信 风险审计要点13:授信风险过度集中 案例四:南海华光

第四章 信贷业务申请与受理审计

每笔贷款的风险决策是克服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障碍的过程。克服这个障碍,信贷人员应像侦探一样搜集借款人的经营管理信息,对借款人所讲的故事中找破绽,以及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

-------冯禄成《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风险审计要点15:未同时具备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的以下6项基本条件

第五章 信贷调查审计

多年来,持有质量不断下降的贷款就像看日落,你除了在那里等他落山,其它一点办法都没有。所有的分析重点都集中于一项交易的事前阶段,极力避免一项不良资产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

-------蒙特利尔银行副总裁瑞逊

相关链接:蝴蝶效应 相关链接:《曲突徒薪》

风险审计要点16:信贷调查对风险揭示不充分 审计建议:做到“四看一走访十确认” 案例五:银广厦造假案

风险审计要点17:期限设置不合理、贷款利率定价随意性强 风险审计要点18:抵押担保不足或不可靠。

第六章 信贷审查审计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朱子治家格言》

相关链接:扁鹊的故事 案例六:铁本事件

风险审计要点19:贷款审查流于形式,未能充分揭示风险

第七章 信贷审议与审批审计

人和人类组织所从事的事情一定会出现错误,我们只能控制和减少操作错误的发生。

-------墨菲定律

风险审计要点20:贷审会审议不规范

风险审计要点21:按照领导授意审议贷款

风险审计要点22:审批意见优于贷审会(小组)审议意见

风险审计要点23:未按规定对大额信贷业务上报行业管理部门咨询 风险审计要点24:越权或变相越权审批信贷业务

风险审计要点25:审批同意贷审会(小组)审议未通过信贷业务

第八章 合同签订与贷款发放审计

千万不要小看贷款条款的设计,严密的限制性保护条款能使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

-------蒙特利尔银行高级副总裁罗尔逊

风险审计要点26:合同签订存在瑕疵

风险审计要点27:未使用贷款证及未上柜台办理 风险审计要点28:收取贷款利息违规操作

风险审计要点29:贷款出账用途与审批用途不符 风险审计要点30:未办妥抵质押登记手续发放贷款

风险审计要点31:审批条件未落实或者擅自变更审批条件发放贷款

风险审计要点32:信贷资金违规入账

风险审计要点33:发放贷款收回承兑垫款、缴存承兑保证金以及用于兑付到期银行承兑汇票 风险审计要点34:发放借(冒)名贷款 :

相关链接:借冒名贷款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关链接:监管新规的支付管理

第十章 信贷业务发生后的管理审计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战国策·楚策四》

案例七:核工业建设集团 相关链接:亡羊补牢

风险审计要点35:未按规定时间和频率进行贷后检查,流于形式,预警不力 相关链接:青蛙现象 案例八:宝港事件

第十章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审计

追求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

——中信银行经营理念

风险审计要点36:对关注类和次级类认定不准确。

风险审计要点37:过于重视对客户的财务分析,忽视现金流量分析。风险审计要点38:过于依赖担保因素分析

相关链接:重组贷款

第十一章 贷款收回审计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风险审计要点39:不良贷款未及时催收而失去诉讼时效

风险审计要点40:在催收借款人时未同时催收保证人而失去担保时效 风险审计要点41:违反规定办理借新还旧。

第十二章 信贷档案管理审计

风险审计要点42:借款资料、信用等级评定资料、风险分类资料分别保管,不利于整合企业的综合信息和评价贷款的风险状况。风险审计要点43:信贷档案管理不善

第十三章 信贷风险监控与责任追究审计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风险审计要点44:部门、岗位人员责任不明确,道德风险不同程度存在,追究制度不落实。相关链接:“热炉”法则 相关链接:鲁相不吃鱼

第十四章 客户关系管理审计

客户关系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与先进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企业重新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从而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包括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

——马蔚华《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探讨》 风险审计要点45:对信贷市场缺乏科学合理的细分。

第二篇:合规执行银监会贷款新规

合规执行银监会贷款新规

2009年以来,银监会相继颁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以下并称贷款新规),就银行贷款业务管理进行了规范。贷款新规发布后,各级行能够认真按照总行部署,积极进行学习贯彻,规范贷款业务操作,有关推行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具体执行中也反映出理解不到位、认识不清楚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贷款新规在我行的贯彻执行,今天进行再次学习。

一、准确把握贷款新规的精神和要求

贷款新规着重强调了贷款全流程管理、诚信申贷、协议承诺、贷放分控、实贷实付、贷后管理、罚则约束等原则,为我行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防控,规范信贷行为,强化监督管理提供了明确依据,对保障各项贷款业务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各级行要紧扣这些核心理念,结合我行整合后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信贷业务操作手册‣、•信贷政策指引‣(农发银发„2010‟97号)和转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的通知‣(农发银发„2010‟40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全面准确地领会并把握贷款新规的各项要求。要严把贷款准

入关,严格依照我行信贷支持行业范围,审批和发放贷款,确保贷款用途符合监管部门批准的业务范围,确保信贷支持投向“三农”领域;要严把贷款使用关,充分认识银行信贷资金与企业自有资金在性质和管理要求上的区别,切实加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督促信贷资金的实际流向符合审批意见和合同约定;要严把贷后管理关,牢固树立贷款全流程监管的意识,既执行贷款新规的规定,又坚持发扬我行行之有效的封闭管理方法,信贷风险防控不留死角、不出空白。在依规强化信贷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好贷款新规的客户宣传工作,切实将各项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二、正确运用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方法 贷款新规中对借款人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方法,全面考虑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各项要素,尤其是针对一些特殊情况,专门强调了需考虑的其他因素,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情况。对此,各行要认真掌握,正确运用,将其作为确定贷款额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在相关调查报告中予以体现。对借款人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不得超出其实际需求,占用的融资风险量应控制在相应的授信额度之内。在运用测算参考方法计算营运资金量时,除考虑存货、结算资金等日常占用外,还可适当考虑企业因归还贷款本息而需备付一定货币资金的情况。在计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时,扣减项中的“借款人自有资

金”指参与生产经营的借款人自有流动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可适当剔除拟用销售收入等非我行贷款资金归还的即将到期的他行流动资金贷款。对借款人接受政府部门指令或委托,承担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储备或调控任务的,可根据有关计划或预案测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对贷款用于粮棉油等农副产品采购的,在依据贷款新规测算方法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季节性因素、借款人合同收购量及其存储、加工、经营能力,准确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并合理安排贷款期限。

三、加强集团客户资金账户和贷款支付管理

由于集团客户关联交易多,成员分布广,对其加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是贯彻执行贷款新规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各行要强化合规办贷和风险防控意识,注重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积极做好沟通宣传工作,力争得到客户对我行支付监管措施的认可和配合,既保证贷款资金合规使用,又满足客户内部资金管理需要。

对集团客户的流动资金贷款,原则上应坚持直接向借款人交易对手支付。如因集团财务、采购等管理需要,贷款资金确需在母(总)公司与子(分)公司之间进行划转后才能向交易对手支付,则使用贷款的母(总)公司和子(分)公司均应在我行开立账户,使贷款资金的实质性支付处于我行的监控之中。母(总)子(分)公司开户行应密切配合,与客户沟通协

调,提前做好资金计划和衔接工作,确保支付审核、资金划转和向交易对手支付顺利进行。对集团客户的贷款支付审核原则上应由贷款行负责,因情况特殊也可由用款方开户行代为进行审核,具体可由贷款审批行在贷款调查时与贷款行及用款方开户行协商,在现行制度规定的框架内,因企制宜地制定贷款资金支付监管方式,并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各有关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四、严格项目融资资金账户和贷款支付监管

对项目融资,应按照贷款新规和我行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支付审核,确保贷款资金合规如约使用。要从贷款业务受理或调查环节开始,提早研究资金支付计划,根据项目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实施进度、原材料采购、资金结算等因素,合理安排发放和支付进度并匡算受托支付和自主支付额度或比例。对采取自主支付方式的贷款资金,应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放款,可发放至借款人账户,按相关规定监督其支付使用;对采取受托支付方式的贷款资金,原则上应同步发放和支付。对政策性贷款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县域城镇建设,融资主体与实施主体相分离,且实施主体或交易对手较为分散的,如贷款资金确需在借款人与项目实施主体(或其他有关单位,下同)之间进行划转后才能向交易对手支付,应延伸支付监控环节,各项目实施主体也应在我行开立账户,确保贷款资

金在实质性支付前处于我行的监控之中。采取自主支付方式的,可先向项目融资主体发放贷款,及时划转至项目实施主体在我行的账户,再向交易对手支付。采取受托支付方式的,项目融资主体与项目实施主体开户行应密切配合,与客户沟通协调,提前做好资金计划和衔接工作,确保支付审核、资金划转和向交易对手支付顺利进行。相关支付审核原则上应由项目融资主体开户行负责,如因交易对手多、分布广、时间紧等情况,项目融资主体开户行难以进行全面审核,可与项目实施主体开户行进行协商,委托其代理支付审核,并签订协议,明确各有关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五、认真执行实贷实付规定

对采取受托支付方式的,原则上应在贷款发放当天,将贷款资金通过借款人账户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手。确因客观原因在贷款发放当天不能将贷款资金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手的,贷款人应在下一工作日完成受托支付。对采用事前审核的,如贷款资金支付对应的交易发票、工程量清单等证明材料无法在事前提供,在借款人正常履约并积极配合我行监管措施的前提下,可先对相关交易合同或单据等进行审核,事后及时补充证明材料,一旦发现套取或挪用信贷资金的情况,应立即停止贷款支付,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

六、做好客户沟通协商和合同签订

协议承诺原则是贷款新规的核心要义之一。贷款新规对

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合同签订做出了细致的规定,各行要全面掌握这些要求,在我行现有制度规定和合同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客户沟通协调。对贷款新规强调的支付条款、借款人承诺、违约责任和采取措施等,应着重向客户申明,需要双方事先约定的,应认真协商约定,并做好信贷合同的填制或补充工作。

在执行贷款新规过程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总行反映。

第三篇: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

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

摘要:新医改政策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体制改革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针对在新的医改政策框架下,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医院内部的审计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最新的医改政策要求,就目前我国医院如何适应新医改政策要求,加强内部审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医改政策、内部审计、审计政策建议

新医改政策为我国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颁布的相关指导建议。继2009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之后,政府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其他关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如不久前颁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在之前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更具体的指明了2014年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相关目标定位和工作范围。该政策从整体上将我国医改在各个层次和阶段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整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对需要改进的制度、部门以及工作进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明确申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作为我国医改工作的关键内容进行,同时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于医改工作深入推进的决心。在这样的医改工作推进过程中,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将成为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医改背景下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1]

一、医院内部审计特征探讨

前几年,国家曾颁布了《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在这项政策中,对我国医院内部审计的相关定义进行了界定:医院内部审计主要指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组织,对其自身部门和组织财务活动在合理性和规范性方面的监督审核工作。

同时,该政策还对我国医院内部审计特征进行了总结,具体为:(1)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在于相关部门和组织,以及工作人员,次要内容才是自身单位或组织的相关财务活动;(2)在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中,对于财务活动的监督审核不仅仅局限于合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方面,还要涉及到财务活动对于单位的整体收益效果;(3)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是与其他部门相互独立存在的,尤其和审计部门主要针对开展工作的部门,其工作的开展也是在自身部门的领导带领下进行的。(4)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必须严格在政府审计规则的指导下进行。[2]

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医改政策在我国医疗组织和机构中的不断深入推进,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也逐渐受到了重视,相关部门和业务也快速开展起来,在新医改政策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互相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跟实际业务不相匹配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1)审计机构建设情况不达标

目前我国较多医疗机构或组织对于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够,有较多医疗机构或组织并没有单位自身的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审计工作人员,而且还有部分医疗机构从未有过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这都远远没有达到政府以往颁布的相关政策要求,例如年收入在三千万以上的,或者配备病床数量超过三百张的相关医疗机构或组织,都必须拥有其单位自身的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专业的审计从业人员。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2013年医院内部的审计部门或组织的设置情况并不十分完善,具体如图1所示:

图1: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实际审计机构设立情况

从图1可以清楚的看出,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情况并不达标,其设立审计机构的医院数量仅仅占所有医院总数的16%,而其中机构设立健全的医院数量仅为医院总数的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情况并不达标。

(2)审计工作领域并不全面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或组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较多的是由部门或单位领导指引进行的,执行的方式、力度以及范围也是由领导认为决定,并没有较好的结合规范的审计标准和规定进行,这就导致了医疗机构或组织内部审计工作在思维方面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前审计工作的不合理性。

另一方面,全面的审计工作应该包括医疗机构或组织的基本财务活动、制度管理以及整体运营状况,以此来对企业的整体运作进行审计监督管理,而当前我国医疗机构的审计工作更多的从财务活动角度展开,而忽略了在制度管理和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角度开展工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当前审计工作领域不全面的现状。

(3)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

当前政府发布的关于我国医疗机构或组织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并不多,导致在新医改政策下,我国医疗机构或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医疗机构或组织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强硬性。由于医疗机构或组织内部审计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没有有效的制度支撑,强制性不足,受到被审计部门的多层阻碍,审计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效果不佳,而且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医院内部的审计部门逐渐成为其他部门所抵触的机构,在工作性质上予以否定,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重阻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4)内部审计风险大,质量低

受我国社会性质决定,我国医院性质一直在公益组织和营利组织之间徘徊,为维护自身利益,医院在管理力度方面一直变通调整,造成内部制度强制性不足,法规建设思想较弱。尽管国内部分医院已经实施了一些相应的规则制度,但并未形成具体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没有较好的控制力度。

医院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因素,降低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层次。当前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大部分都是对财务活动后期的问题进行优化处理,缺少对财务风险因素的预测分析能力,因此不能很好的从事前预测、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后期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不能有效的帮助医院规避财务风险,不能较好的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达不到所需的内部审计质量水平。

(5)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从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配置方面来看,整体专业比例仍然较乱,大部分的医院审计从业人员是财会专业,其次是其他各类专业的拼凑较多,因此造成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良莠不齐的现状。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将被进一步重视,而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当前的审计工作人员配备情况明显不利于深层次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整体专业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整体专业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2013年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大多为财会专业,比例占到总体审计人员的63%,管理类专业比例达到12%,法律专业9%,而其他专业人员的综合比例达到16%,甚至高于管理专业人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专业比例比较杂乱,审计人员的专业程度较低,不利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6)政府投入支持程度不高 受我国政策支持影响,政府对于医院的投资支持程度并不高,导致医院为实现自身的发展只能通过药物销售来推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医院对于销售利润的追求,受经济效益的驱动影响,医院对于内部的审计工作则更加的不重视,甚至取消内部审计相关部门,导致医院的财务活动无法得到规范的监督和管理,相关审计职能不能合理发挥,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也不能有效进一步推进。

三、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策略

新医改政策框架下,医院应当在继续强化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寻求审计理念、职能、内容等方面的实质性发展与突破,通过开展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为改善组织的运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服务,为管理层当好参谋和顾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改进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管理层需要认识内部审计的真正价值;二是内部审计人员更需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医院管理层应当认识到,一个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不是一个“专门找茬”的负担,而是在评价内部控制、协助组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有诸多优势,能为有效降低运行风险、增加医院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机构。内部审计从警察角色向积极为医院做贡献的理念转变,需要精心培育和良好管理。内部审计是否成功的标志必须转变为建议的采纳实施情况,而不是报告自己发现了多少问题。

(2)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内部审计既是医院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又监督着医院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与评价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保证。医院应按《规定》的要求,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其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确保其权威性。同时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并保证队伍素质和稳定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管理、服务功能,使内部审计工作真正成为医院运行的“经济卫士”。

(3)建立科学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内部审计需要识别职能领域、风险领域、风险要素,审计的重要结果以及相关的建议,应该与风险情况相对应。为此,需要建立起三个层次的风险评价标准体系:第一层次是共性标准;第二层次是行业分类标准;第三层次是项目补充标准。三层标准互为作用,互为补充,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风险最大的领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审计人员应当就衡量的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导向性与管理层进行协商,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

(4)创新审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方式。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内部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加快知识更新,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开阔内部审计人员的视野。不仅要精通会计、审计知识,还要熟悉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信息和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还可以尝试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培训内审人员,吸收社会审计的方法,通过实践,全面提升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此外,也要抓好内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高尚品质。(5)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质量。一套健全的信息传递、沟通与反馈信息系统有助于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机制。医院应积极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涵盖全部业务活动的基础数据模型,并根据有关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实现与纪检监察、事后监督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具体的审计项目前能充分利用监督成果,增强审计的针对性。

(6)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相关的准则进行支持,需要相应的规范加以指导,需要明确统一的风险评估体系,以使风险评估的结果更趋合理化,科学化。由于法律法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医院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国家《审计法》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相关法制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各单位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内审机制,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同时,加大对审计人员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

(7)探索审计科长委派制,促进内审工作向纵深发展。按照“上级委派、双重领导、双层管理、双轨考核、定期交流”的原则,一定规模的公立医院审计科长改由卫生局委派,实现“三个统一”:审计项目计划统一安排,审计实施方案统一制定,审计业绩统一考核。实行审计科长委派制度,能够强化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加强信息沟通,方便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基层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宏观监控;推进了全过程审计监督的进程,扩展了内审范围,促进医院加强成本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四篇:银监会委托贷款新规 打击了谁

银监会委托贷款新规 打击了谁?

文 / 林建建2015年01月17日 12:11:5916

(本文作者为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兼首席宏观研究员、华尔街见闻专栏作家管清友博士,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事件:1月16日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委托贷款的监管打击了谁?影响几何?

一、打击了地方政府

何谓委托贷款?从定义上讲,委托贷款是一方提供资金,由受托方(通常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受托方只收取手续费。值得注意的是,委托贷款中的受托方,也就是金融机构,不承担贷款风险,这是委托贷款的本源。受托方不承担贷款风险这一点很重要,也就是说委托贷款的相关风险应该由委托人来承担,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委托人的资金应该是自有资金,金融机构并未经营委托贷款相关风险。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Internal 信息分类: 内部 但因以下几点原因导致委托贷款发生了异变: 1、2009年国内实行了大规模刺激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发了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等后遗症,中央不得不对银行表内信贷加紧约束。

2、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地方政府项目的后续资金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前期投资借贷的大量资金到期无法得到偿付,房地产商开发贷款资金捉襟见肘。由于地方和部分产能过剩部门的预算软约束特征对利率不敏感,房价不断上涨导致房地产行业盈利能力强于其他制造业,在资产端高收益的驱使下,金融机构为上述部门提供信贷的积极性高涨。

3、但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却遭遇了存贷比的严监管,在此限制下,银行选择了同业创新将表内信贷出表,利用同业创新扩大对上述部门的信用扩张,委托贷款正是这种同业创新的一种。

由于委托人并未将保险、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排除在外,那么,券商资管或基金子公司就可以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该计划与银行理财资金或自营盘对接,然后该计划通过委托贷款,最终流入地方平台、房地产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实现监管套利。但这样的话,银行就不再是简单的受托人角色了,银行体系内的资金完全参与到对地方政府、开发商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若实体经济下行导致信用风险暴露,金融系统会为其所累。

12月委托贷款大幅反弹,我们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银行在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上报截止日前抢着搭上地方融资平台项目的“末班车”。毕竟,这在目前看来还是兼顾了低风险和高收益的一块资产。若委托贷款监管真的落实到实处,将直接打击到地方政府平台续命之本,考虑到部分城投将剥离地方政府债务,我们认为今年部分低评级城投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正在上升。

二、打击了股市

但委托贷款的资金需求方在今年发生了点变化。股市替代过去的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正在成为委托贷款的资金最终需求方。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Internal 信息分类: 内部 我们曾在年报中总结过吹向股市的三轮大风的形成机制:

来自央行的风:经济下行和融资成本高企的顽疾并没有得到解决,央行直接祭出降息大招,开启了货币全面宽松。降息压低无风险收益率和信用溢价,提升了股市相对吸引力。来自金融机构的风:银行由于风险偏好收缩,失去了对信贷类业务的兴趣,沉寂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和理财资金用不到实体,而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已降无可降。在此背景下,券商将已有的融资融券资产向银行抵押融资,银行也积极沉积的流动性和理财资金投入伞形信托投入股市,涌入股市的伞形信托越来越像曾经的“非标”,而委托贷款实际上是参与了这个过程。

来自实体经济资产重配的风:伴随着无风险利率降低和刚性兑付预期打破,投资者配置于信贷类理财信托的积极性在下降,债券市场收益率降无可降,如果考虑到蓝筹股的低估值(潜在的高收益率资产),巨量套牢于地方政府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借道金融创新和券商两融开始涌入股市。

但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却遭到了挑战,一方面是高度不确定的国际资本流动,人民币贬值,12月外汇占款单月下降千亿元;另一方面是降息之后,利率在股市的狂热带动下不降反生,实体融资成本并未因此下降。

此外,金融机构吹来的风也遭到封堵。《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受托发放的贷款应有明确用途,资金用途应符合法律规定和信贷政策。资金用途不得为从事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理财产品、股本权益等投资。而证监会也颇为配合,在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检查之后,对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开出罚单,暂停上述券商融资融券新开账户3个月。

顺着这个逻辑,吹动牛市的风可能会暂时偃旗息鼓,市场短期需要警惕。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Internal 信息分类: 内部

第五篇:银监会关于委托贷款的新规可能带来的影响

披着各种“外衣”变异而来的委托贷款,其好日子可能行将结束。银行、券商和基金子公司,可能也将因此遭受重创。

银监会日前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规定银行授信资金、筹集的他人资金等五类资金,不得进行委托贷款,且委托人不得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具有贷款业务资格的机构,银行也不得为委托贷款承担信用风险。

委托贷款是指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借款人、用途、金额、币种、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协助监督使用并收回的贷款。

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除了个人、一般企业外,委托贷款委托人表面上以券商、基金资管子公司为主,但很多是充当银行通道,银行才是真正的资金提供方和风险承担者。而新规的目的,可能是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堵住银行借助委托贷款规避监管的通道。

“新规执行后,券商、基金子公司会变得很难。”一家股份制银行投行人士说,由于《办法》一定程度上堵住了银行资金进入委托贷款,银行会丧失很多相关收入。而在短期内,唯一受益的就是信托公司。

委托贷款变异

华南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由于不具备放贷资格,除了个人、一般企业外,券商、基金资管子公司已成为委托贷款主要资金来源。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项目、资金等均来自委托人,委托贷款收益颇为丰厚,颇为各家银行看重。据上述投行人士介绍,目前银行委托贷款年化费率在0.1%~0.3%之间,平均约为0.2%。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还规定,委托人是指提供委托贷款资金的政府部门、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等,但不得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具有贷款业务资格的各类机构。

上述华南股份行人士说,委托贷款本来是纯粹的代理业务,银行提供通道。但在实际操作中,委托贷款已经变异,成为银行规避监管的通道。

据上述股份行人士介绍,银行通过委托贷款进行表外业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表内授信资金和理财资金。由于受政策限制,一些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银行便先向一家企业贷款,然后又通过这家企业,以委托贷款的名义向有需求的企业贷款。此外,由于贷款集中度限制,一些小银行也会将贷款拆分,做成委托贷款。

而利用理财资金进行委托贷款,也有两种方式。上述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之前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受限后,银行之间互相合作,以委托贷款的名义间接投资非标资产,但这种模式已被监管叫停。在此情况下,券商、基金资管子公司在委托贷款中的作用开始显现。其操作流程是:券商、基金资管子公司设立资管计划,银行以理财资金认购,最后再回到银行,变成委托贷款。

该投行人士表示,通过这些方式做的委托贷款,很多都进入了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和落后产能等领域,这都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的。

而正是因为如此,《办法》规定,银行不得为具有特殊用途的各类专项基金、银行授信资金、发债筹集的资金、筹集的他人资金、来源不明的资金等五类资金发放委托贷款。

“监管新规执行后,资金来源受限,委托贷款规模可能迅速萎缩。”上述投行人士说。

监管意图何在

按照《办法》,办理委托贷款时,银行只收取代理手续费,不承担信用风险。若违规代为承担风险,由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可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并实施处罚。

“如果是真正的委托贷款,银行基本不承担风险,有的委托贷款,连合同文本都是委托人提供,银行只需要监督后续资金使用和还款,可以说是坐地收钱。”某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但通过委托贷款进行的表外业务,银行不但要负责全部业务流程,还要承担贷款风险。

最近几年来,委托贷款规模快速增长,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央行1月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2.51万亿元,占比为15.2%,同比高0.5个百分点。

而规模巨大的委托贷款中,究竟有多少资金来自银行,目前尚无权威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资金规模的不断增加,银行承担的风险也在增加。

“看起来整个流程都在外面,通道方只赚一点通道费,包括贷款审批在内的所有流程,都要银行来做,如果发生风险,最后只能由银行来承担。”上述股份制银行投行人士说,通过上述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堵住银行风险敞口扩大。

与此同时,监管层可能亦有进一步压缩影子银行的意图。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银行通过委托贷款绕道表外的通道堵住后,在市场需求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会逼着券商、基金资管子公司直接进行债权类业务。

而这并非全无可能。上述华南股份行人士介绍,除了通过银行进行委托贷款,此类机构还可以通过受让各类受益权,开展债权类业务。从2014年开始,已有此类机构开始绕开银行,通过受让受益权,用资管计划直接投资各类债权,但其主要渠道还是在银行。

利好信托

“新规执行后,券商、基金子公司日子可能会非常难过。”上述股份行投行人士说,新规一旦执行,券商、基金子公司将会丧失通道收入,其母公司的利润可能也会受到一定冲击。

“受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商业银行。”上述业内人士说,由于委托贷款的融资方资质相对较差,或对资金成本并不敏感,银行可以从中获得较高的资金回报。《办法》执行后,委托贷款规模可能萎缩,银行的整体利润也可能会随之下降。

唯一可能从中受益的,则是信托公司。由于银行、各类资管子公司受到削弱,资金需要寻找出口,而信托公司正是合适的渠道。由于信托公司投资工具较多,不但具备放贷资格,亦可通过受益权转让进行债权投资。

加上信托公司在项目来源、资金募集、贷款管理方面具备一定优势,空缺出来的市场份额,会部分转移到信托公司。此外,保险资管子公司的部分业务,可能也会流向信托公司。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保险资金虽然可以直接投资债权,但相关项目需要向保监会报批,周期长达三个月左右,而且对融资方要求较高,通过审批较难。在此情况下,一些保险资金也不惜借道信托公司。这意味着,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体系的资金,都有可能流向信托公司。

“但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从短期来看,是对信托公司构成重大利好,但现在信托坏账和潜在风险也很大了,短暂冲高后,信托公司的业务很有可能也会萎缩。”上述股份行投行人士说。

下载阅读材料5:贷款新规框架下信贷业务审计(银监会与审计署培训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材料5:贷款新规框架下信贷业务审计(银监会与审计署培训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