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科技奉献奖”评选表彰办法
山西省“科技奉献奖”评选表彰办法
第一条 为了表彰我省科协系统在科技创新和发展中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省科技事业发展,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根据中国科协和省有关奖励规定,结合省科协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注重科学技术水平和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对解决我省重大科技问题做出贡献和取得的效益。
第三条 评选的推荐、评审和授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评审标准,杜绝弄虚作假。
第四条 评选表彰成立山西省“科技奉献奖”评审委员会,下设山西省“科技奉献奖”评审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第五条
评选表彰范围:
(一)在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完成重大科技创新,应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之做出贡献的;
(二)在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循环化发展利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并为之做出贡献的;
(三)在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项目中,经过实践检验,获得
较大科技成果,创造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并为之做出贡献的;
(四)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对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或取得专利,实施后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并为之做出贡献的;
(五)在开展决策咨询和管理现代化的软科学中,被有关部门采用,对提高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推进工业新型化进程,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并为之做出贡献的;
(六)在组织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实施“金桥工程”、“厂会协作”、“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七)在开展“三农”服务中,着力培养提高有文化科技知识的新型农民,使广大农民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做出突出贡献的;
(八)在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或管理经验,对推动省或地区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
(九)在各级政府、各部门、国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劳动竞赛中作出突出贡献,并被授予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或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
(十)为科协事业发展和科学技术普及做出突出贡献的。第六条
对有下列内容的不属于本奖励的评选范围:
(一)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并由于保密原因不能公开的项目;
(二)正在研究的项目;
(三)在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员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有争
议的项目。
第七条
评选推荐申报程序:
1、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及所属分会申报,由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负责推荐申报;
2、各市科协和所属县(市、区)科协及有关单位组织申报,由所属市科协负责推荐申报;
3、各高等院校由所属院校的组织、人事部门或科研管理部门推荐申报;
4、省级科研院所由所属省级学会负责推荐申报;
5、省咨询业协会各会员单位由各市所属办事处推荐申报;
6、省国资委企业由所属市科协负责推荐申报或直接向省“科技奉献奖”评审办公室推荐申报;
7、中央驻晋及其他有关单位可向所属市科协、省级学会或直接向省“科技奉献奖”评审办公室推荐申报。
第八条
各申报单位要认真填写《申报推荐书》及《评审简表》,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和必要的证明材料,《申报推荐书》一式三份,《评审简表》一式五份,在申报与推荐栏内认真填写主管领导意见,并加盖公章。
第九条
推荐单位应当对申报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对审查符合条件的报送省“科技奉献奖”评审办公室。
第十条
为保证“科技奉献奖”评审真实可靠,在省评审委员会评审前,先由评审办公室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初评,然后
由省评审委员会进行终评。
第十一条
评选表彰设集体、个人奖,并各设特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个等级。本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获奖的集体和个人由省科协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联合颁发荣誉证书、奖牌或奖杯;获奖受益单位应从项目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奖给获奖的集体和个人。获奖者所在单位应将获奖的个人事迹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评定职称,晋升职务和其他评先的依据之一。
第十二条
如发现获奖的集体或个人弄虚作假,剽窃、侵夺他人成果,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骗取“科技奉献奖”的,经查明属实,则撤销其奖励,追回荣誉证书、奖牌,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第十三条
省“科技奉献奖”评奖活动从2007年开始,每年评选表彰一次。
第十四条
本《评选表彰办法》由省科协“科技奉献奖”评审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评选表彰办法》由省科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共同制订。
第十六条
本《评选表彰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厅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国资委
第二篇: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
民政部关于印发
《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的通知
民发﹝2014﹞1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各司(局),全国老龄办,各直属单位:
《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已经2014年5月19日民政部第9次部长办公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民政部 2014年6月3日
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
(2014年5月19日第9次部长办公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条 为切实做好“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确保评选表彰活动公开、公平、公正,鼓励更多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慈善事业,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和《民政部表彰奖励工作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由民政部负责实施,每两年举办1届,旨在表彰我国慈善领域事迹突出、影响广泛的个人、企业、机构和项目。
第三条 每届“中华慈善奖”具体奖项设臵根据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和特点确定,表彰名额原则上不超过50个;同时设立提名奖,原则上不超过100名。
第四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库由党政军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学术机构、媒体、企事业等机构的代表和热心慈善事业的个人组成,共设100个席位,其中机构席位70个,个人席位30个。
—1—
第五条 每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启动前,民政部自评委库中选取25名评委组成当届“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其中包含8名指定评委,由民政部领导和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其余为随机抽取。
担任评委的机构,应选派其负责人作为代表履行评委职责。
评委个人或其所代表的机构参加“中华慈善奖”评选时,实行“回避”制度。
第六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成立后,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可选择有资质的行业性、联合性慈善组织以及富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开展合作。
第七条 “中华慈善奖”候选对象由推荐和自荐两种方式产生。推荐和自荐的候选对象申报“中华慈善奖”时,应提交能够证明其对慈善事业发展所作贡献的文字或影音材料。材料应真实、准确、详细。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按照属地原则接受个人、企业、机构或项目的推荐或自荐,完成初选工作,确定拟推荐候选对象,向“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进行推荐。
第九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同时受理来自中央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全国性社会组织,港澳台地区等关于个人、企业、机构和项目的推荐或自荐。对于自荐材料,评委会办公室将向自荐者所在地省级民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第十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统筹研究候选对象在慈善领域的贡献程度、社会影响、区域和行业布局等因素提出当届“中华慈善奖”建议提名名单,报评委会审核同意。
第十一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将提名名单在民政部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公示,接受公众网络投票。
第十二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独立对提名名单进行甄选、投票。评委所投选票需附个人签字方有效。
第十三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综合评委投票情况并参考网络投票情况提出拟表彰名单。
第十四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将拟表彰名单在相关媒体进行为期两周的公示,并向相关单位和部门征求意见。
公示和征求意见后,报民政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确定表彰名单。
—2—
第十五条 未入选表彰名单但入选提名名单且公示无异议的个人、企业、机构和项目获提名奖。
第十六条 民政部采取适当形式对获奖者进行表彰。
第十七条 累计10年或今后连续5届获得“中华慈善奖”的个人,可授予“中华慈善家”荣誉称号,作为终身荣誉,此后可不再参评“中华慈善奖”。
参评企业、机构和项目不受时间和届次的限制。
第十八条 被推荐或自荐参加“中华慈善奖”评选的个人、企业、机构或项目,填报评审材料或者在网络投票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核实,6年内不得再行申报。
获奖者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对其已获奖项予以撤销。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5年发布的《“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关于修订《“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的说明
—3—
附件
关于修订《“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的说明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各项要求,切实做好“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确保评选表彰活动公平公正、严谨细致地进行,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认可度,更广泛地传播慈善理念和慈善文化,在总结《“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八年来有关情况以及历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拟对《办法》进行修订。现将修订情况说明如下:
一、修订动因
自2005年开始实施原《办法》至今,我部已经连续举办八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近年来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原《办法》逐步显现出一些不适应,主要表现为:
(一)奖项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中华慈善奖”在举办之初,每届只设臵10个奖项,“少、精、金”的特点十分突出,很快形成了知名度很高的品牌。近几年,“中华慈善奖”的奖项增加到每届100个,在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获奖名额大幅扩大,也使得一部分公众乃至个别获奖者,对奖项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其表现之一就是近年来的评奖活动中,许多获奖的企业家本人已不再出席颁奖仪式,奖项的号召力、吸引力有所下降。
(二)奖项设臵过于局限。
原《办法》在设臵奖项时,主要立足于表彰在救灾捐赠方面做出突出
—4—
贡献的个人、机构和项目,只设臵了三类奖项,即爱心捐赠、志愿服务和慈善项目。近年来慈善活动已由传统的扶危济困拓展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体育等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相比之下,原《办法》的表彰范围受到奖项设臵的局限,难以将这些新领域的慈善主体和慈善行为囊括在内,更不利于树立“中华慈善奖”作为我国政府最高规格慈善奖项的公平性、代表性和感召力、公信力。
(三)评选程序不够严密。
原《办法》规定的评选工作程序较为简单,只设臵了审核、评审、公示、审批等四道程序,并将评选权限全部囿于评选委员会内部,缺乏来自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同时,对于申报者弄虚作假或获奖者日后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等情况,原《办法》没有设臵惩罚和追缴机制。评选程序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评选表彰活动的公平公正和社会公众的认知认可。
(四)地方参与不够充分。
原《办法》没有要求地方民政部门参与“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但就目前慈善工作的整体形势看,让地方参与进来十分必要。一方面,当前各地民政部门虽然普遍成立了负责慈善工作的处室或科室,但仍有很多地方不知该如何开展工作;参与“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可以帮助这些地方开启工作思路、提供工作抓手。另一方面,地方民政部门如能按照属地原则协助核实申报对象有关情况的真实性,也将大大提高评选表彰活动的效率和材料审核的可靠性。
(五)执行部门有所变动。
原《办法》规定,民政部设立“中华慈善奖”评选委员会,负责“中华慈善奖”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在部救灾救济司设立办公室负责评选日常工作。2008年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时,慈善事业促进职能已转移到社会福利和
—5—
慈善事业促进司,办法中的规定也须作相应调整。
二、修订内容
针对原《办法》存在的不足,结合当前慈善事业发展和“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我们做了如下修订:
(一)调整了评奖的周期、名额和奖项设臵。
为了让“中华慈善奖”显得更为珍贵,同时,也为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有关精神,新《办法》将评奖周期改为两年一次,同时将名额由近年的每届100个减少到每届不超过50个,这等于将表彰名额减少了75%。这样,获奖的难度会大幅度上升,奖项的含金量也随之提高,会对社会各界更具吸引力。此外,新《办法》不设臵固定的奖项,而是规定每届评选活动举办时,结合当时的政府宏观工作部署、社会各界具体需求及慈善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来确定,以充分体现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吸收地方民政部门参与。
新《办法》将省级民政部门纳入评选表彰工作中,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按照属地原则开展初选工作,负责接受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推荐或自荐,并向“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进行推荐。
(三)突出了社会参与。
设立“中华慈善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慈善理念、吸引公众更踊跃的参与慈善事业,因此,新《办法》设计了多项突出社会参与的条款。如在媒体参与方面,新《办法》提出我们可以选择富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作为合作单位,充分利用其宣传资源来扩大声势。再比如,近年来,我们在评选中增加了公众网络投票的环节,也大大提升了奖项的影响力,新《办法》正式将这一做法作为条款确定下来。
—6—
(五)设臵惩罚机制和奖项追缴与撤销机制。
新《办法》设立了惩罚机制和奖项追缴与撤销机制,规定被推荐或自荐参加“中华慈善奖”评选的个人、企业、机构或项目等,填报评审资料或者在网络投票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核实,6年内不得再行申报;获奖者在接受表彰后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对其已获奖项予以撤销。
三、修改过程
2013年,我司将《“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的修订工作列为当年重点工作之一。在2013年4月举办第八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后,即着手修订工作。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大量的资料收集以及多次开会研讨等工作的基础上,于 9月中旬完成修订稿初稿。2013年底至2014年初,我们又在五个层面征求了意见:一是征求了部机关各司局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的意见;二是邀请国家公务员局、公安部、商务部、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相关部委进行专题讨论;三是邀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社会福利等中央主流媒体和部属媒体的跑口记者进行讨论;四是两次邀请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总会、红十字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二十余家慈善组织进行讨论;五是通过民政部门户网站向全社会征求了意见。最终,我们共收到各方意见与建议三百余条,主要集中在评奖的周期、表彰名额、奖项设臵等方面。在对这些意见与建议进行梳理和吸收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修订稿第二稿,并于2014年3月再次通过部网站发布,公示一个月,请社会各界批评指正;但这一轮只收到了一条意见。我们在第二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认真研究,最终形成现稿。
—7—
第三篇: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
“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
第一条 为做好“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鼓励更多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和《民政部表彰奖励工作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慈善奖”是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旨在表彰我国慈善活动中事迹突出、影响广泛的个人、单位、慈善项目、慈善信托等,由民政部负责实施。
本办法所称的慈善活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条的规定。
第三条 “中华慈善奖”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奖项设置慈善楷模、慈善项目(慈善信托)、捐赠企业、捐赠个人等类别。表彰名额原则上不超过150个。包括以下奖项:
慈善楷模奖,表彰在我国慈善领域事迹突出、社会影响良好、具有感召力、公信力、示范性的个人(包括慈善工作者)和团体,原则上不超过30个。
慈善项目(慈善信托)奖,表彰在我国慈善领域具有创新性、示范性、推广性的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原则上不超过50个。
捐赠企业奖,表彰在表彰周期内向我国境内捐赠数额较大、贡献突出的国(境)内外企业,原则上不超过40个。捐赠个人奖,表彰在表彰周期内向我国境内捐赠数额较大、贡献突出的国(境)内外个人,原则上不超过30个。
第四条 每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方案,由民政部部长办公会审议确定。
第五条 民政部组建当届“中华慈善奖”评委会,按《评委会工作规则》对候选对象进行评价。评委会由民政部门、有关党政部门、军队有关单位、人民团体、慈善行业组织、新闻媒体、教育科研等机构的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组成。
第六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负责其行政区域内“中华慈善奖”的申报、参评材料审核和初评工作,经社会公示后向评委会办公室进行推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具体负责范围包括:
(一)在省级及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参评捐赠企业、慈善项目(慈善信托)的。
(二)在当地从事慈善活动的当地户籍或非当地户籍人员参评慈善楷模、捐赠个人、慈善项目(慈善信托)的。
(三)在地方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在省级及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等参评慈善项目(慈善信托)的。
(四)其他在当地开展慈善活动的单位参评“中华慈善奖”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要在其行政区域内进行充分宣传和动员,挖掘先进典型,扩大活动影响,吸引各方参与,提高推荐质量。
第八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不接受单位和个人自荐,只接受以下推荐: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关于其行政区域内慈善楷模、慈善项目(慈善信托)、捐赠企业、捐赠个人等的推荐。
(二)各业务主管单位关于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参评慈善项目(慈善信托)、慈善楷模等的推荐。
(三)中央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央群团组织等部级单位在职责和业务范围进行的下列推荐:
1.中央企业、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评捐赠企业的。
2.港澳台企业、组织和个人参评“中华慈善奖”的。
3.国外企业、组织和个人参评“中华慈善奖”的。
(四)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参评慈善楷模等的推荐。
军队和武警部队的参评单位和个人,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推荐,不向省级民政部门进行申报。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不接受按照属地原则应由省级民政部门负责初选并推荐的申报。
第九条 参评“中华慈善奖”,应提交能够证明其对慈善事业发展所作贡献的文字和影音材料。参评材料应真实、准确、详细,参评材料涉及的捐赠金额应提供捐赠票据等证明。
参评“中华慈善奖”的个人奖项,一般要在其所在单位进行公示。
第十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和各省级民政部门有权就参评材料向参评者和推荐单位进行核实,参评者和推荐单位应积极配合。
第十一条 “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办公室汇总各方推荐,进行形式审查后,形成“中华慈善奖”候选名单,由“中华慈善奖”评委会评委对候选名单进行评价。社会公众同时对候选名单进行网络投票,网络投票时间为7个自然日。
第十二条 评委会办公室根据评委评价和网络投票等情况,统筹考虑候选对象的地域分布、慈善领域和行业布局等因素,提出表彰入围名单。
第十三条 评委会办公室将表彰入围名单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征求意见。
第十四条 评委会办公室将表彰入围名单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意见提交民政部部长办公会审议,形成拟表彰名单。
第十五条 评委会办公室将拟表彰名单在民政部官网进行为期7个自然日的社会公示。
第十六条 拟表彰名单在社会公示期间,没有接到问题反映的,拟表彰名单即为表彰名单;在社会公示期间接到问题反映的,由民政部部长办公会审议决定表彰名单。
第十七条 民政部一般于9月5日举办“中华慈善奖”表彰活动。
第十八条 已经获得表彰的慈善楷模和慈善项目(慈善信托),一般不再参评“中华慈善奖”。
已经获得表彰的捐赠企业和捐赠个人,可重复参评“中华慈善奖”。
第十九条 参加“中华慈善奖”评选的单位和个人,填报参评材料或者在网络投票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核实,不再允许该单位和个人参评“中华慈善奖”。
第二十条 “中华慈善奖”获得者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经民政部部长办公会议决定,对其已获奖项予以撤销。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14年发布的《“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精神文明奖评选办法
南华大学2007年大学生田径运动会
“精神文明奖”评选办法
为弘扬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为发扬团结拼搏、实事求是,公平竞赛的社会主义体育道德风尚,为实现本届运动会“文明、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决定在本届大运会期间开展“精神文明奖”评选活动。评选办法如下:
一、评选名额录取“精神文明”十个队(包括“观众组织奖”)。
二、评选条件
(一)赛前筹备工作做得好。
(二)参赛运动员服从裁判、尊重裁判。
(三)讲文明、讲道德、讲礼貌、守纪律,比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四)各代表队组织得好,能听从大会指挥,乐意为大会服务。
(五)宣传鼓动工作做得好。
(六)开幕式、闭幕式队伍组织得好。
三、评选细则
根据大会组委会确定的“精神文明”评选办法,制定本细则。
一、召开各代表队所在单位总支书记和组委会办公室正副主任,竞赛组、宣传组正、副组长,“精神文明奖”评选成员联席会议推荐。
1、组委会办公室通报表扬开幕式、运动员及观众和筹备工作中的典型事例。
2、组委会竞赛组通报各代表队运动员遵守《运动员守则》的典型事
例。对不服从裁判、不尊重对手及违反组委会规定及竞赛纪律的人和事,实行“精神文明奖”一票否决。
3、组委会宣传组通报各代表队关于“阳光体育,为中国喝彩”征文大赛投稿数量及采用情况。
4、组委会宣传组通报各代表队向大会广播站投稿采用情况。按“采用”占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排序。学生在900人以上(含900人)的单位为一组,学生在900人以下的为一组,分组排序。
5、组委会“精神文明奖”评选组通报各代表队观众组织的情况,每天抽查两次观众人数,按观众累计数占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分二组排序,分组方法同上。
6、联席会议成员无记名投票推荐。
7、以得票多少为序,取前10个代表队向组委会推荐。
二、推荐意见报组委会办公室。
三、组委会办公室提交组委会正、副主任审定。
大会组委会
二零零八年九月十日
第五篇:奖助学金评选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在籍全日制普教本科学生。
第二条 对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评选为先进个人,分别授予“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毕业生”在学生毕业前评选。
第三条 “先进个人”评选由辅导员组织学生评议推荐,学院进行审核,报校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审定。
第四条 先进个人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积极上进。
(二)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模范执行大学生行为准则,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礼貌,诚实谦虚,品行端正。
(三)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外活动,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自觉锻炼身体,体能素质成绩合格。
第五条 凡学年内有下列情况之一,取消先进个人的评选资格。
(一)受警告以上(含警告)纪律处分者;
(二)上课经常迟到或早退,有旷课行为者;
(三)有不及格课程需补考者;
第六条 评奖学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能参加奖(助)学金的评定。
(一)违反国家法令和校纪校规,受到通报批评或警告以上(含警告)处分者;
(二)所学的必修课程(含体育课)考试不及格(需补考或重修)者;
(三)评奖学期内个人宿舍目标管理得分450分(学年900分)以下者;
(四)有无故旷课记录,或有无故缺席各类政治学习活动、集体活动记录者;
(五)缺乏诚信,恶意拖欠应交学杂费或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有不良记录者。
第七条 学校对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同时颁发荣誉证书。
学习优秀奖学金
学习优秀奖学金为奖励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而设立。根据奖(助)学金评定要求及学生学期学分绩点,按专业年级排名,确定奖励人选。学生学期学分绩点以教务处统计资料为依据。
1.学习优秀奖学金设一、二、三等奖学金。2.评定原则及程序
(1)学习优秀奖学金每学期评定一次(毕业班学生按学年评定一次);
(2)学习优秀奖学金原则上按比例同年级同专业评定,获奖名额总数以学院为单位核定;
(3)学生提出申请,班级根据基本条件及评定细则组织评议,学院评审小组按条件、比例审核推荐,公示无异议后报校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审批。
3.评定条件、比例及奖励金额
(1)一等奖学金:学期学分绩点达到3分及以上者,根据专业年级学生个人学期学分绩点高低顺序排名,结合奖(助)学金评定要求,按参评人数4%的比例从前往后择优评定。奖励金额为1000元/学期▪人
(2)二等奖学金:学期学分绩点达到2.5分及以上者,根据专业年级学生个人学期学分绩点高低顺序排名,结合奖(助)学金评定要求,按参评人数8%的比例从前往后择优评定,奖励金额为500元/学期▪人;
(3)三等奖学金:学期学分绩点达到2分及以上者,根据专业年级学生个人学期学分绩点高低顺序排名,结合奖(助)学金评定要求,按参评人数25%的比例从前往后择优评定;奖励金额为200元/学期▪人。
学习进步奖学金
1.学习进步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本学期学分绩点较上一学期有所提高,但本学期未获得三等及以上学习优秀奖学金者。
2.评定原则及程序
(1)学习进步奖学金自一年级第二学期起每学期评定一次(毕业班学生按学年评定一次),与三等及以上学习优秀奖学金不可兼得;
(2)学习进步奖学金原则上按比例同年级同专业评定,获奖名额总数以学院为单位核定;
(3)学生提出申请,班级根据基本条件及评定细则组织评议,学院评审小组按条件、比例审核推荐,公示无异议后报校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审批。
3.评定条件及比例
本学期学分绩点达到1.5分及以上,且较上学期有所提高,根据专业年级学生个人学期学分绩点提高程度(即本学期学分绩点减去上学期学分绩点的值除以上学期学分绩点)排序,结合奖(助)学金评定要求,按参评人数5%的比例,从前往后择优评定,并颁发荣誉证书。
素质拓展奖申请标准及程序:
(1)每学年评定一次,总比例不超过参评学生人数的20%,奖励金额为400元/学年▪人;
(2)学生申报素拓奖,除符合奖(助)学金评选基本条件(一学年内无挂科、无迟到旷课、无违纪处分、宿舍目标分450分以上等)外,学年内(例如申请大二的素拓奖,在大二这一学年内)还必须获得2个以上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学分,且1个以上相应学分等级为优秀。
(3)学生自评符合条件者提出申请,班级根据基本条件及评定细则组织评议,学院评审小组按条件、比例审核推荐,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审批。
优秀大学生申请标准及程序:
1.优秀大学生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且学年个人公寓目标管理分不低于950分:(1)本学年获得校长奖学金。(2)本学年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一等奖1次,并达到申报素质拓展奖学金的基本条件。(3)本学年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二等奖1次和素质拓展奖学金1次;或学习优秀奖学金二等奖2次并达到申报素质拓展奖学金的基本条件。
(4)本学年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三等奖2次和素质拓展奖学金1次。2.符合上述条件的优秀大学生,均可申报,不受比例控制。评选须坚持标准,宁缺毋滥。3.优秀大学生在每年9—10月份进行评选。
优秀学生干部申请标准及程序:
1.优秀学生干部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任职期满一学年;(2)有合作和奉献精神,热心为集体、同学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完成任务好、模范作用突出。
(3)所在寝室为本“文明寝室”或学年本人公寓目标管理分不低于960分。(4)本学年获得三等以上(含三等)学习优秀奖学金1次和素质拓展奖学金1次。2.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干部,均可申报,不受比例限制。评选须坚持标准,宁缺毋滥。3.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工作,每年9—10月份进行。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学生 先进班级评选办法(试行)
南财大学字[2012]8号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设优良校风、学风、班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育人环境,激发广大学生不断增强成才意识,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凡符合评选条件的全日制普教本科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生班级均可参加校级先进班级评选。按校、学院二级管理办法,先进班级评选分为校级先进班级和学院先进班级。
第二条 先进班级按学年组织评选,每年9-10月份进行。
第三条 先进班级评选工作由辅导员组织各班在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平时检查、考核等积累的资料,对照条件进行申报。按分级管理办法分级审核、审批。学院级先进班级由学院审核审批,校级先进班级由学院审核,学生处审批。
第四条 班级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取消参加评选资格。
(一)班团干部不团结,对班级重大事项安排存在着严重分歧;班级同学有因违纪行为受到警告以上(含警告)纪律处分。
(二)组织时政学习、文体活动等集体活动,无故缺席人次累计超过全班学生人数的15%。
(三)校学风督导小组、任课教师反映班级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人数多,课堂秩序差。
(四)所在班级学生因违反学生公寓管理规定,被学生处通报累计两人次以上,或学生公寓目标管理分学年人均950分以下。
(五)所在班级学生早锻炼未达规定次数人数超过本班级总人数的10%。
(六)经核实,班级在评奖评优等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等不公正现象。
第二章
校级先进班级的评选
第五条 校级先进班级是指在思想政治、学习、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各方面均表现突出的班级。先进班级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全班同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开展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出勤率高,效果好,思想积极上进,要求进步的同学多,组织有特色的思想教育活动多。
(二)班委、团支部组织健全,班级制度完善有效,学生干部自身素质高(包括思想素质、学习成绩等),能团结一致,以身作则,努力为同学服务;能认真贯彻学校各项规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全班同学能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系融洽,诚实谦虚,尊敬师长。
(四)班级学风严谨,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勤奋刻苦,全班同学必修课学习成绩在同年级名列前茅,课程重修率低于3%(重修门次占班级人数门次和)且及格率排名居专业年级前列,在考试、考查中班级同学没有舞弊行为。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在同年级中处于前列。
(五)全班同学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无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及校规校纪行为,能认真执行大学生行为准则。
(六)自觉爱护公共财产,不在桌椅、墙壁上乱涂画,不挪用、损坏、拆卸公共设施和器材。
(七)全班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早锻炼,以班级组队在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中成绩显著。创造性地组织班级活动。
(八)有完整的班级档案,档案中包括班级人员变动情况、班团干部调整记录、班团工作计划及实施情况记录、班级重要活动组织情况、班级奖惩记录及证书、班级任课老师及辅导员情况等。
(九)本被评为学院先进班级。
第六条 校级先进班级名额控制在学院班级总数(不含当年的新生班)的20%内。第七条 在校级先进班级基础上,对学年内班级成员无违纪处分、必修课程无不及格的,同时授予“双优班级”称号。
第八条 经学校审批后,对获得校级“先进班级”、“双优班级”的班集体予以表彰并奖励一定数额的班级活动费。先进班级奖励500元、“双优班级”奖励1000元(“双优班级”不重复发放奖励金)。对连续获得先进班级或“双优班级”的先进班集体,奖励逐年累加。
第三章
院级先进班级的评选
第九条 各学院可根据本学院特点和要求,参照校级先进班级条件开展学院级先进班级的评选。具体评选细则由各学院自定并报送校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条 学院级先进班级评选,名额控制在班级数的30%,评选结果报送学生处备案。第十一条 学院级先进班级,由学院根据本学院情况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作为参加学校评选校级先进班级的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