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务养修线路实现精益生产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工吉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三号黑体)
铁道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小二号黑体)
论文题目
工务养修线路实现精益生产的实践与探索
年 级:(小四号黑体)学 号:
姓 名: 吐鲁洪.马木提
专 业: 铁道工程 指导老师:
2008年 11 月
选题很好,加一些工作中的案例,充实你的论点 格式,字体,内容太少,字数不够,注意标点运用,尽快反馈
工务养修线路实现精益生产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铁路实施第六次提速与前五次提速有着明显区别,尤其是动车组开行后,对设备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只有不断探索提速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建立起一套与高速铁路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才能更好的适应提速新形势。精益生产是适用于现代铁路运输企业线路维修养护工作的生产管理方式,是确保高速铁路线路安全畅通的基础。
关键词:工务养修 精益生产 几个关系 实践与探索铁路实现第六次大提速后,铁路运输对线路设备质量的要求更高了。线路养修工作只有实现精益生产,达到零缺陷、零故障,才能确保铁路运输的绝对安全,实现零事故。学习精益管理知识,认真思考线路维修养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线路养修实现精益生产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要处理好路材路料使用上的合理布局和挖替节支的关系。
(每段开始要空两个字)要实现从传统生产向精益生产的转变,其基本思想就是要通过持续改进生产流程,消灭一切浪费现象,重点是消除生产流程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一个桥工段管辖上千公里的线路,一百多个班组分布在铁路沿线,点多线长,作业分散,线路养修需要的大量钢轨、枕木、零配件等路材路料主要集中在段上的材料库,依靠轨道车和汽车运输送到沿线车间、班组和施工地点。同时,为了便于养修和紧急抢修,各段在铁路沿线班组和沿线区间的一些地段也配臵了一些备用钢轨、岔心和轨枕等材料。在线路大型施工中,如果没有精确计算和严格把握,运送的材料出现卸放地点离施工地点较远或在线路复线施工的另一侧,就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材料搬运工作量,导致施工难度增大和施工成本增高。在线路故障处理中,如果在故障地点附近没有备用岔心、钢轨和轨枕,需要从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远的材料库或其它地方用汽车运送故障地点进行抢修,这既延误了故障处理时间,也增加了故障处理的工作量和生产成本。在线路日常养护工作中,班组急需的线路零配件缺少,而暂时不需要的零配件又过剩积压,班组的养护工作不仅无法正常进行,还会造成材料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如果沿线班组不挖潜节支,不利用好班组库存的备期材料,只是向段里要材料,也会造成材料的的严重浪费。在传统生产过程中由于对这些问题缺少认真的思考,没有处理好合理布局和挖潜节支的关系,上述种种材料浪费和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线路养修实现精益生产,就是要很好地解决材料使用上合理布局和挖潜提效的关系问题。材料的合理布局和班组挖潜节支是克服材料使用浪费现象的两个重要方面,要认真研究,很好解决。首先,要优化材料布局,使线路备用料的布局比较合理,达到符合线路养修和紧急抢修的需要。对沿线备用的岔心、钢轨和轨枕等材料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对不合理的配臵要进行调整,使线路故障处理能做到就近解决。对施工现场卸料位臵的选择要做到切合现场实际,做到班组和现场施工急需的路材路料能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卸料的地点要做到准确无误,且避免损坏线上其它辅助行车设备,以减少轨道车、汽车长途运输和现场材料多余搬运等情况造成的浪费。其次,要定期清理班组库存的零配件,对急需零配伯进行及时补齐,对多余的要及时清理调剂使用。对在材料使用上挖潜节支成绩突出的班组要进行奖励,否则,要严格考核,以激发班组职工节约用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合理利用班组库存材料,减少班组材料浪费和积压。
二、要处理好职工提素上的精通本职和兼具多能的关系。工务段一线职工,是线路养修的直接作业人员,如果在线路上作业稍有不慎,在安全质量上出现缺陷,就将对高速运行的列车造成不可设想的后果,这就要求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提高线路养修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运输的需要。传统生产也强调提高职工业务素质,但只是强调精通本职,而对掌握与本职相关的业务知识则强调得较少。因此,在工务班组的安全生产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在现场施工时,养路机械突然出现故障,班组职工没有一个能修理,只好停工,等段修配厂派人来修理,往往这样一等就是半天到一天,甚至更长时间。班组日常使用的起道器、钻孔器等器具坏了一个小小的零配件,也要派人乘车送到上百公理远的段修配厂去修理,送修人员往返要花一、二天的时间。这些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往都被看作是正常现象,没有人去认真思考和解决。精益生产则不同,它要求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尽量减少工 作中不必要的浪费,要求班组职工正确处理精通本职与兼具多能的关系,在业务素质上全面提高。这是每个职工适应精益生产面临的而且必须认真解决的新课题。在线路养护工作中,班组职工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本职工作的业务技术,能够独立作业,精治线路设各病害,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具有处理线路故障的能力,要求在精通本职业务的同时,还要掌握与自己本职工作有关的其他业务知识,比如日常养路机械的保养和修理等业务技能,做到在现场作业中对养路机械如起道器、拨道器等出现一些小故障,能自己动于检查修理,以保证养修作业在出现小的机械故障时能及时处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因此,班组职工要尽快适应精益生产的要求,加强对本职业务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做到能精通多种工作,转变养路机械出现任何故障都要送到段里维修或等段里派人来修理的现象,在养路机械日常检修保养上节省工时和费用,达到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
三、要处理好养修质量上的自觉把关和检查考核的关系。线路养修工作随时要接受行车的检验,线路不合格就要延误行车,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更需要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线路养修工作做得准确无误,以保证铁路运输的绝对安全。在以往线路养修工作中,职工在作业中不按章作业、线路质量达不到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检查考核成为监督线路养修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精益生产要求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线路养修活动的生产、检查和考核环节进行认真的思考,认真处理好自觉把关和检查考核的关系。首先,要做到自觉把好质量关。要求每个职工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追求零缺陷、零隐患目标,自觉避免工作中的失误,使自己养修的线路质量达到一次优质,不搞“第二次革命”。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检查考核。实行精益生产更注重职工自觉工作,在第 一道作业上严格把关,保证线路养修质量,要求将检查考核的重点放在提高职工自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放在培育职工独立工作的能力上。因此,精益生产下的检查考核不光是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还要注重做好职工的激励工作,不断解除职工作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从思想上认识到实现“精益管理”是有利于企业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全新的 管理方法,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从而做到自觉搞好本职工作,使自己的日常线路养修作业达到零缺陷的标准。
四、要处理好规范质量管理上的部门管理和班组管理的关系。
精益生产在质量管理上追求无缺陷,减少不良损失,用精益思想实施质量改进和攻关,提高线路养护质量。这就要处理好部门管理和班组管理的关系,不断规范职能部门管理和班组管理水平。职能部门是班组质量管理的主管部门,要做好班组质量管理的指导、培训、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职能部门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班组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班组质量管理水平能否不断提高的关键。班组是工务线路养修工作的作业单位,是线路养修质量把 关的前沿阵地。班组质量管理是部门服量管理的落脚点,线路养修质量和铁路运输安全最终是通过班组质量管理来实现。因此,首先要按照精益生产要求规范部门质量管理。线路、桥梁等职能管现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线路、桥梁作业的管理,要严格制定工作标准,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对班组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和监督,使每个环节、每道程序、每项操作都规范化,使每个职 工在作业中做到精心操作,严格把关,确保线路养护达到优质标准。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班组管理人员的的培训,让班组管理者充分认识在班组推行精益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班组推行精益管理的方法、步骤和程序,为班组质量管理提供业务指导。同时,要按照精益生产的事求,全而加强班组质量管理工作。班组对每一项线路养修工作都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情施。在施工前,班组要对安全质量进行超前预想,使每一个职工对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事先作好充分准备。在施工中,班组要将线路养修质量管理零缺陷的目标分解为几个分目标,并将责仅落实到各个作业组直至每个岗位,按计划分步实施,达到作业程序化、你准化,做到作业零攸陷。在施工后,班组要实行个人自查、职工互查、工班长复查的三组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把关,对作业中没有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及时纠正,搞好整改。通过严格的班组质最管理,造就一支追求作业无缺陷目 标,自觉避免失误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第二篇:关于精益管理在电解车间生产实践当中的实质意义与实现途径的探讨
关于精益管理在电解车间生产实践当中的实质意义与实现途径的探讨
第二电解厂三车间孙宁宁康军年
摘要:本文根据管理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通过对众多精益管理案例的分析,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精益管理在电解车间生产实践当中的实质意义加以阐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精益管理在电解车间生产实践的实现途径,并在文章最后引申提出了推进精益生产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从而对精益生产在我公司推进工作当进行一些客观的探讨。关键词:精益管理6S6-Sigma电解车间 意义 途径
所谓“精益管理”,根本意义则是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而电解车间生产过程当中的“精益管理”,则是基于6S现场管理基础之上的“6S精益管理”。
首先,应对精益管理的核心对象——产品,它的价值结构有所了解。产品价值结构即产品价值的组成、比例及其价值流程,即某种产品所提供的各种利益、支出及其比例关系以及价值的实现过程。
而电解车间生产出的产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提供于客户的终端产品,而是作为投入到下一次生产加工过程当中的材料性(原料性)过程产品,所以电解车间生产出的产品在本质上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
原铝液,作为电解车间的主要产品,其价值组成应包含三个方面:利益率、成本率以及附加价值率。价值比例占终端铝产品的85%以上,通过初级生产→次级加工→最终成品这一流程实现其价值。通过原铝液自身的价值结构不难看出,原铝液的生产过程将对终端铝产品的价值完成来讲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在这里,可以导入6-Sigma的知识直观的表述这种因素的决定性。我们都知道,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将终端产品的0瑕疵率称作“6-Sigma”,这种瑕疵率代表的是终端产品总数在合格区间范围内的相对偏差值。电解车间的原铝液产品作为过程产品的瑕疵率属于绝对偏差值。过程产品的绝对偏差值对于终端产品的相对偏差值的影响公式为:终端产品相对偏差值=过程产品绝对偏差值/标准偏差值X100%。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过程产品的绝对偏差之越大、瑕疵率越高,则会导致终端产品的相对偏差值越大,瑕疵率越高,终端产品的Sigma系数就越低,顾客满意率则越低。
因此,从宏观上讲,电解车间开展精益管理的广义内涵在于对终端铝产品的顾客满意度的保障与提高,对于终端铝产品成本的控制与减少,对于整个生产流程中减少不必要浪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了解企业宏观环境下,精益管理对于电解车间的广义内涵的基础之上,再来看一下微观现实中的情况。[2][1]
电解车间生产过程的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不仅仅体现在原铝价值结构上。对比生产方式,与其他的企业或者车间不同的是,电解车间的生产过程是一种非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我们称之为这种生产方式为现场式生产,与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两个方面:第一,现场式生产相对于流水线生产具有更多的过程影响因素;第二,现场式生产属于复合型生产方式,包含局部的小规模流水线型作业。
根据这些特殊性,在电解车间开展基于6S现场管理的“6S精益管理”是非常切合电解车间的生产实际需要的。
6S精益管理的实质,是指在建立简洁、明了、高效、便捷的生产现场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成本的浪费现象。虽然这一管理方式同样适用于流水线生产方式,但对于现场式生产方式而言,则能够发挥该管理方式的最大功效。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6S精益管理在改变现场生产环境的同时,最终促使整个生产现场形成规则、有序的精益生产行为习惯;促使生产人员在主观上形成精益管理的思想模式,以此为基础,形成良性生产过程循环,从而实现精益管理预期的终极目标。
对精益管理在电解车间生产实践当中的实质意义阐述过后,应当对其实现途径加以思考。
同样,先从企业宏观环境出发,要对电解车间生产过程对终端产品的制造影响加以认真调研与科学分析,以量化、数字化、概念化以及公式化等方式对该影响程度形成客观依据,从而促进员工主观意识的形成。这种主观意识将包括辨识责任、受到激励、主动创造、规避风险等因素。
再从微观现实考虑,无论什么样的管理方式,都需要执行的手段。而当今最有效的手段已经不再是考核,而是绩效。虽然绩效当中包含了考核,但同样包含着奖励。考核作为约束员工生产行为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符合对于员工精益管理主观意识养成的需要,绩效则能够在合理约束员工的同时更积极的去促进员工的生产行为的改良,管理的效果也会随着改善。另一方面,应当结合在前面提到的客观依据,实行更为合理的绩效方案后,才能发挥精益管理的根本功效。
最后,结合管理学原理、员工心理学以及众多精益管理案例,笔者认为,电解车间开展与推进精益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虽然6S精益管理要经过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这一过程,但很多人的认知
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往往导致最终的推进结果夭折在形式化这一初级层
面上。6S精益管理的本质不仅仅在于生产现场干净、整洁、好看以及物料
工器具摆放定制有序等等,而是通过创造一个良好有序的生产现场以对管理
及作业人员养成6S精益管理的思想与习惯,这才是发挥了6S精益管理与良
好的作业现场所含的最大功效。
第二,虽然精益管理在丰田公司最初成型,并在众多世界级企业当中效果显著,然而
一味的照搬管理模式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因
此,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对比与管理模式提供者的差别,找出适用及不适
用的类别,在探索中不断尝试适合自身需要的精益管理推进方式才是精益管
理实施者首要面对的问题。
第三,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主观思想意识的养成,需要客观事实依据的制约与促进,各级管理者首先要自身根据客观事实依据形成正确的主观思想意识之后,应
带各级领被管理者在客观事实依据的基础之上养成管理者所期望的主观思
想意识。而单纯的以主观意识去干涉主观意识,是不可取的。
第四,在优化现场的工作当中,管理者应带切实根据生产需要定制合理的优化方案,不宜只是单纯的追求干净、好看,从而避免因在表面的优化过程当中造成更
大的人力、财力与时间的成本浪费。
总之,精益管理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变革。在这场变革当中,将会有所收获,有所损失。然而重要的不是得到了多少,或者失去了几何。最重要的是,通过这场变革,能否让企业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产生新的且积极、有利于企业良好运营及发展的精神状态。因为精益管理的深远意义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方式,一种能否让企业重获生命力,获得更大发展动力与空间的企业整体思考与行为方式。也许,精益管理之父大野耐一在书中留下了的反思能够引起我们更深一步的思考:“没有人喜欢自己只是螺丝钉,工作一成不变,只是听命行事,不知道为何而忙,丰田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真正给员工思考的空间,引导出他们的智慧。员工奉献宝贵的时间给公司,如果不妥善运用他们的智慧,才是浪费。”
注解:
[1] 6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养(习惯)(SHITSUKEI)、安全(SAFETY)。
[2]6-Sigma:六西格玛又称:6σ,6Sigma,是用来衡量一个总数里标准误差的统计单位。其含义引申后是指一般企业的瑕疵率大约是3到4个西格玛,以4西格玛而言,相当于每一百万个机会里,有6210次误差。如果企业不断追求品质改进,达到6西格玛的程度,绩效就几近于完美地达成顾客要求,在一百万个机会里,只找得出3.4个瑕疪。
第三篇:高铁线路养修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修改)
高铁线路养修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
实践与探索
自2009年6月起,成都铁路局管内先后开通了遂成线、达成双等多条快速铁路通道,生产模式从“白天到黑夜”、“单线到双线”、“低速到高速”,“天窗修”、“机械修”、“集中修”大量运用,“四新”技术广泛应用,规章制度不断更新,技术标准更高,“速度快、客货混跑、密度大、重载列车”要求高铁轨道线路“零误差、零缺陷、零故障”,对传统养修理念、队伍建设带来巨大冲击。找准在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高铁线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工培训工作机制,拓展培训思路,这是确保高铁线路安全的迫切之举。
一、高铁线路技能人才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职工队伍实际文化和技能水平不适应高铁线路养修所需。成都铁路局遂宁工务段于2008年7月成立,现有固定制职工和劳务派遣工两种用工形式,共计2001人。其中1371名固定制职工中384人在初级及以下技能,占到28%,技师90人仅占6%;630名劳务工中90%的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技能人才严重缺泛、职工队伍实际文化严重偏低在我段显得尤为突出。
2、培养机制不健全。一是拟定制度操作性不强,造成“执行难、难执行”,以前制定的《职工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由于该制度涉及各工种、覆盖全职工、牵涉各级各部门、考核评比量大周期长,造成操作性不强,执行一段时间后便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以素质决定岗位、以岗位和能力决定收入”的目的。二是从事高铁线路的维修作业人员收入与普速一个标准,加之技能津贴太低和各等级之间津贴差距太小,不能有效激发职工学习积极性。三是素质高低未与任用挂钩。不彻底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势必导致缺乏自觉学习的内动力。
3、未建立高铁从业人员选拔和培养制度。一是未建立高铁岗位任职资格条件,未从职业道德、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选拔,入口把关不严导致后期培训难提高。二是对高铁岗位未建立必知必会,相对普速还应补充和更新哪些知识模块,否则导致在后期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差。三是对所有高铁从业人员未有培训规划,如何处理工种岗位人员多需要有一个统筹培养安排。四是“基层就是最好的练功场”,要强化车间和班组培训职责,制定车间和班组培训工作标准并督促落实。五是在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中,必须要到现场实作。
4、软硬实力严重滞后。一是兼职教师自身素质急需提高。我局高铁发展相对较晚,其养护理念、作业标准、作业方式、作业手段、作业技能等方面都与常速铁路有着质的区别和要求,对高铁的养护维修正处在探索阶段,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加之兼职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还处在消化吸收阶段,致使开展的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相对较差。二是缺泛高铁岗位标准、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课件),目前,市场上关于高铁方面的书籍理论的多,技能培训方面的少之又少,致使在培训时深感“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三是职工教育投入不足,段、车间和班组的设施设备水平与其他一些站段相比处于严重落后状态。
二、高铁线路养修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以上情况,我段以“总工→职教科长→车间主管教育的副主任→班组学习员”为主线,以“健全体系、创新思路、抓住重点、全员推动”为工作思路,以“严格把关”贯穿培训始终,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和不断总结,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培养管理体系。
(一)加强基础建设、健全培训体系,是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根本保障
1、建立高铁从业人员选拔制度,严把入口关。一是要建立高铁行车主要工种从业人员任职条件,我段高铁从业人员从中专文化且专业对口、中级技能水平及以上、两年现场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职工中选拔。二是要进行任职资格考试,对班组长等关键岗位还要求面试,经理论和实作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对高铁安全管理规定、技术标准、作业技能不达标和责任心不强的职工要坚决剔出高铁队伍,不留后患。
2、健全育人机制、完善培训体系。一是要建立全面系统的高铁培训规划。二是要分层次、分对象对行车主要工种人员建立轮训计划,我段自2010年开始已轮训6期300余人,以1-2个月为一个培训周期,滚动式轮训,用5年时间把高铁从业人员全部轮训完。三是完善培训软实力。如:我段组织兼职教师建立了高铁线路工、高铁桥隧工培训教学大纲、培训实施方案和考试题库,开发了24个高铁培训课件。四是对高铁区段营业线施工作业人员要进行资格性培训,每2年进行一次复审培训和考试。
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一是与任用挂钩,我段干部实行积分管理,总分12分,半年考评一次,凡是扣分超过12分的直接降级低聘,是一般干部的解聘为工人;对一般干部、中层副职积分分别排在后2位的将重新经过理论考试、述职、面试等环节竞争上岗,凡是空缺干部岗位全部面向全段公开招聘,彻底打破干部不能下、工人提干难老大难问题。班组长每年实行竞争上岗。在我段初步形成了工人→班组长→干部晋升阶梯,只要你“能行”,就给你一个舞台,能者上,弱者下,今天的素质决定明天的岗位。以前是请职工参加培训他不愿意来,现在是他想进培训还不容易,每期培训班报名人数比例达到1:3,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培训、考核与使用一体化。二是与收入挂钩,奖励分配和津贴补助上偏向高铁职工,适当拉开差距。
4、培养一支优秀的高铁兼职教师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在开展高铁培训前,必须把兼职教师队伍素质提上去,否则会事半功倍。我段在抓兼职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需求分析阶段、考察研究阶段和实践验证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由段长牵头,组织技术部分、安全部门负责人、兼职教师等人员,分析高铁线路养护重点、难点,共同确定了24个课题(高铁线路工15个、高铁桥隧工9个),每个课题由2-3名兼职教师组成。考察研究阶段将课题研究小组分三批先后到武汉铁路局、上海铁路局跟班考察一个月,或参加部局高铁培训班,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拟定初步培训教案,回段后,再组织行家里手对其教案逐项逐条集体“会诊”,形成共识。实践验证阶段将兼职教师安排到我段遂渝线,去实践应用学习成果,对高铁培训资料再修改、再论证,为我段全面开展高铁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培训时有学员在培训评估反馈信息表中写道:“这是我参加工作20几年,培训针对性和适用性最好的一次”。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是提升高铁线路养修水平的关键
1、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途径:一是每年分中层干部、线路专业技术主管、桥路专业技术主管三个层面,脱产轮训10天。二是利用段机关每周一11:00—12:00的固定学习时间,开展三个模块学习,第一个模块宣读2篇励志、感恩、阳光心态等文章;第二个模块由安全技术部门讲一堂业务知识专题课;第三个模块是传达上级文电或学习管理等方面知识。三是每月由技术科下达学习一个专题(附学习资料),由其自学,月底进行集中统一考试,对考试前2名和不合格者(或最后2名)分别增减干部积分,并进行经济奖罚。四是拟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和具体措施,下达研究课题,并开展课题论文评比。五是自2011年1月起对青年大学生签定师徒合同,师傅由段长、主管业务段长、业务能力强的科长(主任)担任,每周学习一个模块,每周星期天19:00—21:00徒弟要汇报学习情况,由师傅点评帮教,现已签订15对。六是根据阶段重点工作组织技能演练,今年已开展了红光带、胀轨跑道、防洪抢险等演练7次。
2、班组长培养途径:
一是每月利用车间生产会,对班组长进行一次理论考试,遇有新技术或新设备投入应用时,还要进行现场操作培训。
二是建立了以业绩决定岗位的动态考核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对发生班组管理差、轨检扣分超标、发生一起A类违章违纪等直接免去班组长职务。
三是加强预备班组长培训,建立预备班长、预备工长人才库。培养方式采取校企联合办学。今年在路局职教处牵头支持下,打破以前西南交大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开创路局职工学历教育新方式,利用西南交大师资和专业优势,按现场实际所需由我段自行设计培训课程和培养实施方案,增加现场实作课程,对43名入学职工采取“每月面授4天+每月一考+每月讲一堂课+每月一个实作科目+每学期综合考评一次”模式,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是每年开展高铁班组长资格性培训,培训时间2个月,理论10天,现场实作50天,集训期间突出“四个严”和“技能”,有效提高了班组长排解现场疑难杂症的能力。(1)管理上突出 “四严管理”:严格要求教师、严格筛选学员、严格过程管理、考试严格斗硬。严格要求教师是指在开班前要组织所有授课教师、科室负责人和领导对教师教案进行评审,培训结束后由学员对教师教案质量、传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和建议,这一前一后的卡控,从源头上避免了以前教师照本宣科、敷衍了事的作法。严格筛选学员是指要经过层层筛选和全方位的考评,挑选技能突出、综合能力强的职工参加培训;严格过程管理是指培训期间实行军事化管理和学分管理制管理,将整个培训过程按日常操行、安全模块、综合知识模块、专业理论模块、实作技能等模块分别计算学分,学习期间扣到60分便走人,培养学员养成了“令行禁止”工作作风,改变以前以一张试卷成绩定优劣片面性做法。考试严格斗硬是指凡是参加段的各类考试均实行单人单桌闭卷考试,考试纪律明确按照“中考高考”要求,试卷严格判分,差一分也不留人情,培训结果期期通报,严格考核斗硬。
(2)培训重点突出“技能”。在2个月的时间安排上,理论时间占20%,实作技能占80%。每个实作科目都按照收集现场数据→室内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实作指导教师审核→现场实作→召开施工作业总结会→独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等几个步骤进行,学员的每个实作科目成绩以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和实作后次日轨检车扣分进行计算。
(四)推动生产一线作业人员素质提高,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
为稳步推进生产一线作业人员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段、车间和班组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段每月执行 “四个一”、季度“技能达标抽样”管理制度。“四个一”是指:每月分工种编写职工《学习手册》,人手一份;每月抽查5个以上班组日常学习执行情况;每月抽考职工学习效果一次;每月通报一次抽查抽考情况。这种方式一是解决班组学习针对性差老大难问题,又可缓解班组学习资料溃泛现状;二是时效性很强,能及时将局及段的最新作业标准、安全规定及时下发到每个职工进行学习。季度“技能达标抽样”是指每季度分若干个片区开展技能达标考评,被考评者是由段随机抽取,而不是由车间推荐,以此成绩评定各车间、班组日常学习效果。
2、车间采取的措施。车间包保干部每月必须参加或组织包保班组职工学习一次,主管教育的副主任和技术员每月分别要到班组开展一次授课,车间月度生产会要组织参会人员进行考试以检查本月学习效果;车间每季度开展一次岗位练兵活动。
3、班组执行“七个一”学习制度,即:每日一问、班前半小时集中学习一次、每周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每月组织一次理论考试、每月组织一次岗位练兵活动、每人每月一堂课、每月考核评比一次。
三、培训模式显成效
通过以上培训模式,2人通过锻炼走上了车间主任岗位,有6人走上了车间副主任(科室副科长)岗位,14人走上了车间技术员岗位,143人走上了班组长岗位,免去19名不合格班组长,解聘干部3人,低聘干部21人。职工“两违”明显减少,设备质量明显提升,定期轨检成绩一直名列全局前列,养修理念得到明显转变,职工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
四、技能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1、建立督导检查小组。部分车间、班组为应付检查只做台帐,形式主义严重,各类培训管理制度如何在车间和班组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是目前基层站段职教工作存在的难题,因此建立一支定期督促、指导、检查和考评的督导检查小组显得迫切需要。
2、实作技能培训应与班组生产要结合起来。现在职工急需提高的是技能,而在集训时对技能培训又是做得最差的,因实作需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且担心安全出事而不去现场实作,往往是在教室照着课件讲一下,导致技能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实际上,我们在开展技能培训时,把学员分成若干个小组,深入到各班组,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帮助班组攻克现场病害,既搞好了设备,又提升了职业技能,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3、积极开发实作技能演练教学光盘。目前培训课件均以文字叙述为主,不适宜一线工人,其培训效果较差。如果,将作业程序、技术标准、安全要求以实作演练光盘形式展示出来,会更让成人接受。其实就用DV将实作操作过程记录下来后,再合成多媒体教学光盘,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更佳,值得尝试。
4、开设心理辅导课十分需要。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方式,加之生产任务繁重,职工长期夜间作业致使心理上产生巨大变化。因此,开设一些心理辅导课显得特别重要,我段推行的“阳光心态、快乐工作、有效劳动、健康生活”理念深入广大干部职工,都能以“阳光心态”来调整自己心态,同时,我们请了一些心理辅导师和专职培训机构人员开展心理辅导,能让一个近五十岁、脾气一直十分火爆的干部发自内心的忏悔,足以说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加强宣传,引起各级负责人的重视。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大量无效劳动,甚至是有害劳动,均是因素质不达标所致。基于以上认识,我段主要领导极度重视,强推基础教育,也让领导尝到了“培训转化为生产力”的甜头,各级主要负责人认识到了“培训是昂贵的、不培训更昂贵”的重要性是搞好职工培训的关键。
五、结语
铁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做到统筹规划,选择有效的培养途径和对策,才能带动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才能保证高铁安全。
第四篇: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思修论文
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
摘要:我将从价值及其人生价值观的定义,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途径和联系实际的具体做法这三方面来讲述“论大学生怎样实现人生价值”这一论文。并谈谈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学生的一些价值观的取向,来说明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重要性。文章将结合我自己的具体实践和经历来说明我个人是怎样打算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人生价值;大学生的价值观;实践出真知,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大学生
一.人生价值含义
首先,我们来说明一下,什么是价值及人生价值。价值的宏定义是相当抽象的,而且没有一个标准的尺度去衡量它,所以说它的相对性很大。“价值”在哲学的范畴中其本质是:现实的人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说它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及所追求的对象。而人生价值则是一种很特殊的价值,它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会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会决定的外在行动。它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
我们知道一艘船之所以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却不会迷失方向那是因为它有着一个明确的方向标指引着它,同样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的。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当我们有了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事业,才不会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迷失自我,不会误入歧途,毕业后能成为一个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谋求福利的人。所以说,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实现自我的一个先提条件。
(二)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奋斗精神
人活着,就要有精神。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可以让人在面对各种事物与情况时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让自己从容面对社会,不至于因为一点点挫折或打击而心灰意冷,甚至精神扭曲。奋斗精神,则让我们时刻充满战斗的欲望,时刻勉励自己不断前行、不松懈、超越自我,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知识和能力不论多少,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之一。知识和能力是从事一向具体工作时所不可或缺的,它们的储备除了在校学习时期的不断努力外,社会对于它们不断丰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我们在工作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才能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助一臂之力。倘若,一个人不学无术,没有一点科学和文学素养高谈阔论地将要实现自己的“伟大”人生价值,这属无稽之谈的,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说,我们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包括专业课扎实的科学知识和思想道德上的为人处事的社会能力,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
(四)要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总结,更新自己的目标
目标不论长远的还是短期内的,都是人生价值的具体、量化的体现。树立的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指路明灯,可以让自己在社会大潮中不迷失方向。而目标也要不断地更新,社会在发展、人生在进行,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局面,将使得自己原有的目标变得不再那么的具有前瞻性和指向性,只有不断地总结,并更新自己的目标,人生才能更好的前行,价值才能更好的实现。
三.实践出真知,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大学生
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他如何面对,如何解决。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的奋斗写好自己的人生,个人价值要用个人的创造来实现。实现人生价值,这是每个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但每个人看待和实现价值的方式方法却各不相同。
我觉得我们大可不必将怎样去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写成理论性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亲身经历的事情来说明怎样具体的去实现我们的价值,这样更具有真实性和可感性。就比如说,我们学生我们真的做到合格吗?这值得我们去深思:我们真的能做到上课风雨无阻,能坚持每堂课都按时按点参加,在课堂上就真的能主动积极地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心得吗?真的就能将所学的东西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能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吗?我们每个同学就真的注意过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真的立志成为一名德,智,体,艺,品行兼优的学生吗?真的是能关注身边事物及天下时事的有心人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令人深思!所以所说,我们将怎样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倒不如去实现身边每件小事的价值。我们要的不是去大谈和空谈怎样去实现人生价值,应该是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往往每每收获一点小价值,去成功实现这样一些细小的价值,我们就会离我们心目中的理想更进一步,才为让优秀成为我们的习惯。
总而言之,我们每个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第五篇:高速铁路养修作业模式实践与探索-乔成
高速铁路“三位一体”养修管理模式
实践与探索
上海铁路局 乔成
摘要:伴随着京津、武广、沪宁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顺利开通运营,中国铁路正在稳步跨入高速时代。高铁可靠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全新的布局必将呼唤新的养修管理模式。本文结合沪宁高铁实行的工供电“三位一体”综合养修模式实践,就高铁三专业日常生活生产相互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协调、综合保障养修管理模式进行阐述分析,并进一步探索优化“三位一体”养修模式新方法、新举措。
关键词:高铁养修模式、统筹平衡、天窗、三位一体、成效 新举措
1.引 言
沪(上海)宁(南京)高铁2010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全长301公里,设置21个车站,除联络线外正线均采用CRTS I型无碴轨道结构。全线无碴部分归属上海客专基地高铁部管理,具体范围从上下行K11.7—K300.254公里,其间有18个站,3个线路所,涉及管辖范围内所有工务、电务、供电三个主要专业设备,同时兼顾车站应急值守。上海客专基地高铁部管内全面实行工供电“三位一体”综合养修管理模式,设一个综合维修车间,下设镇江、常州、苏州三个综合维修工区,工区采用图定垂直天窗作业。
2.高铁具备实行“三位一体”养修模式的现实基础
高速铁路无论从稳定的设备结构本身还是从管理养修人员精干上考量,都具备实行三位一体养修模式的基础,再加之一些诸如设备多专业多系统集成、作业标准严格等固有特性,更呼唤综合管理。2.1高铁的设备基础
高速铁路均为客运专线,采用无碴轨道结构,这种结构稳定性强,各种技术指标可靠。建设初期的投入和联调联试的精心组织,使得开通的高速铁路设备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故障率。也就是说“出生”与“孩提时的培养”决定了高铁具有性能可靠、维修工作量小的设备基础,这为三位一体综合养修提供了较可靠的硬件保障。2.2高铁的人员素质
高铁的先进技术也决定了从事高铁养修管理人员更加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学历层次、人员素质的极大提高,给三位一体养修模式本身的协调开展、三专业互相学习借鉴、一岗多能人才的培养都创造了有力条件。就沪宁高铁来说,全部定员196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就有78人,占39.8%,而且35周岁以下青工占51.5%,计101人。2.3高铁的经济成本
维修成本是整个高铁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下行近600km的沪宁高铁,仍然按照既有线的管理模式,比照既有京沪线沪宁段,就从工区的建制来看,光工务就要50个工区,再加之车间、段级机构,再放大到三个专业,期间人员翻冗,管理成本高,专业站段配合难度大,多车间多工区上传下达效率低。走集约型养修之路是高铁养修模式的必然。2.4高铁的固有特性
高铁设备之间本身组成部分的兼容性和系统集成性强烈要求一些日常养修作业必须有工供电协同作战,不得推诿扯皮。比较典型的是工电联整缺陷道岔、轨道车作业运行配合确认、防灾系统管理等。防灾系统一个基站有工务设备、也有信号设备、还有供电设备,系统一旦故障,三家谁不到场都有可能无法消除故障,三位一体后,三专业协同配合,是你的设备也是我的设备,是我责任的也是你责任。另外高铁的三零理念和故障延时控制到最小的安全要求也呼唤三位一体,沪宁高铁实践证明三位一体对设备维护管理中的应急抢险排除故障十分有利。
3.“三位一体”高铁综合养修模式的组织实施 3.1从生活的三位一体融合到生产的统筹协调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生产对生活的依赖性增强,图定0:00-4:00共计240分钟夜间垂直维修天窗。职工主要靠白天睡眠休息,工区车间提供公寓化食宿条件。建设的前瞻性保障了生产的有序性。沪宁高铁在线路开通运营的同时建设了三个综合维修工区和一个综合维修车间的办公、公寓食宿生活设施。三个专业在同一个环境下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娱乐。人员的熟悉与融合为生产的统筹协调奠定了基础,生产中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家的事情,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3.2大工长负责制和综合例会制度
综合维修工区设备大工长1名,副工长2名。班长3名,并明确大工长负责制。副工长和班长只是现场专业作业的带班人,整个工区内部的生产协调和工区的对外交流都是以大工长为主。大工长统筹安排工区生产事宜,工供电都就像工区的三胞胎,都是主角。
工区除了小组作业点名分工外,均实行综合例会制度。文件学习传达、安全等会议、综合作业用车平衡、综合学习、班组天窗点名例会都采用三位一体共同召开模式,统一协调相关事业。3.3专业计划在统筹兼顾平衡后上报综合周天窗申请
设备的维修的计划管理是“三位一体”养修模式的核心,三个专业根据自身设备特点编制本专业周计划,然后集中在周四下午15:30召开专业间计划平衡会。主要是平衡劳力组织、生产用交通车辆调配、设备联合整治天窗、计划冲突点回避等事宜。经认真平衡后,一份兼顾劳力、用车、机具、通道入口、天窗综合利用、登销记、防护员、把关干部等方面的综合天窗周计划编制成功,上报调度,待批准。3.4“三位一体”下一日作业标准化的严格执行
工区实行一日作业标准化,即车间会同工区制定了工区一日不同时段需要做哪些工区的固定项目展开表,一日作业标准化同样实行三位一体制度进行落实。严格的一日标准化对工区内部专业融合与减少甚至杜绝职工“两违”起到重要作用。让工区每个职工都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从而更好地驾驭支配个人时间。3.5现场作业生产资源共享、安全卡控形成合力
高铁以桥代路也是一个特点,这样基础稳定、节约耕地、减小铁路对城市的分格影响,同时高铁线路实行全封闭管理。这样作业要通过作业通道进入线路或者上桥,通过三个专业综合天窗模式,可以统筹协调生产用车,进出作业通道管理、登销记、防护员等。同时联合作业采取指定主体,现场GSM-R通信、干部把关制度。每一现场作业均必须遵守无计划无命令不上道、依照路局文件设置驻站及现场防护员、作业人员佩戴证件上岗、作业机具摆放在两线间、作业完毕落实回检制度等作业要求和纪律。现场自控、他控、互控,形成安全合力。3.6综合模式下不失突出专业技术管理
任何事物都有其“黄金分割点”都不能偏废一边,三位一体养修模式同样也不能一味强调综合,丢弃专业管理。对于一些专业性独立的技术管理,还是要强调本专业的具体规章制度和运作方式。比如供电的《停电工作票》制度,就不能省略简单地和工务、电务《作业派工单》合在一起。能综合的、或者说综合后更有利与生产组织开展的就一定要综合,必须专业管理的,也要注重尊重客观规律,强化专业管理。
3.7应急抢险三位一体有机保障、优势互补
“三位一体”养修模式在设备应急抢险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应急故障往往是出乎意料或者说在正常巡视检查范围所未及的地方,原因复杂,这是三个专业有主次地联动抢险,极大地缩短了延时。就工务断轨来说,既有线要通知电务、供电专业车间配合,而现在一旦发生断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三专业同步赶到现场,立即可以开展抢险抢通工作。真正的优势互补在最关键的时候体现充分。4.践行“三位一体”养修模式后的成效与优势
通过半年多的实践探索,概括地讲,三位一体养修模式在以下方面取得成效:
4.1三位一体养修制度初步形成
从最初工供电三专业的机械融合、人员融合到现在的生产组织大融合,规章制度一体化,应急抢修联动,责任共担,充分反映了三位一体综合养修制度在沪宁高铁维修生产实践中初步建立。4.2三专业配合作业能力不断提高(1)综合维修意思增强
通过半年来三位一体养修模式的推行和开展,职工综合意思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记得2010年8月还出现电务确认道岔病害后反映是工务的责任,而现在面对整个沪宁高铁设备管理,电务为工务操心,工务作业返回途中也看看供电设备。三专业互动配合意思增强。(2)专业配合能力提高
三位一体最大的好处就是专业配合协调效率高无推诿扯皮。最突出的就是工务和电务对道岔工电联整。车间专门临时成立了有电务、工务人员组成的道岔整治小组,对管内道岔病害进行销号整治,半年来,工作效率高,效果良好。道岔晃车极大得到改善。4.3生活生产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
车间、工区三专业同吃同住同劳动。硬件生活设施实现了共享。生产中对顽固病害的整治同样优势互补,资源合理利用。比如作业通道管理,科学的综合天窗计划,使得两个以上专业在同一区段作业,这就只要开锁一个通道门上线即可,坐同一辆交通工具到达作业点,设置一个防护员,甚至使用一套照明工具即可,避免了人力财力的浪费。
4.4高铁团队精神与整体成就感明显增强
铁路是个大联动机,高铁更是系统工程。综合维修模式锻炼培养者每个职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有一种完整的高铁自豪感。看着通过的和谐号动车组,内心总会想:列车安全平稳运营是我们齐心协力保障的结果,不再单单是工务轨道的功劳,也单单是供电接触网的功劳,而是一个荣誉体。4.5干部职工专业知识有效拓展
综合维修体制下,职工专业知识潜移默化很重要。从初期彼此不懂对方专业,到后期了解其他专业生产主要任务和工序,再到现在一岗多能担当一些简单的第二专业生产任务,不能不说这是进步。5.继续探索优化三位一体模式下高铁养修工作新方法、新举措 沪宁高铁开通以来安全有序运营,设备质量稳步提升,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日趋常态化,现实以无可置疑的事实证明探索中的“三位一体”模式比较适应高铁的养修管理。但任何事物的成长总是有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在管好设备的同时,继续探索优化这种综合养修体制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5.1建议路局业务处室建立高铁合署办公制度
路局管理的不光一条沪宁高铁线,路局的处室完全像沪宁综合车间一样完全融合是不现实的。介于沪宁高铁综合管理中,路局业务处室存在多对一问题,建议路局在针对高铁下发相关制度、文件、要求或者业务指导时建立以某一处室牵头的合署办公制度,这样便于生产一线执行和落实。比如一些问题反馈时间节点的规定,如能协调统一,极大节省了车间工区劳力,同时会有效促进三位一体工作的开展。5.2在日常养修模式外注重高铁养修规律的积累探索并形成成果
立足沪宁高铁,放眼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开创性的事业是需要胸怀和胆略的。管好一条沪宁高铁线是一批人的责任;而通过一条或者几条高铁线的养修探索形成整个中国甚至世界高铁最科学权威的养修管理知识体系,是一代甚至几代高铁人的使命。前无古人的事业,必须要自己全新探索。因此在确保当前管理高铁线路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要注重设备病害及变化规律的摸索总结,并形成实践理论成果。5.3建立工区车间工供电专业交叉拜师业务学习考评制度
高铁“三位一体”融合的关键是人与人、人与知识的融合,借助这个有利的模式,建立工区、车间工务、供电、电务三个专业交叉学习掌握彼此专业知识的机制,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长期的制度化坚持,对内部职工个人技能的提高、一岗多能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量的积累必然换来质的飞跃,综合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增加,势必为日后更深入更顺利的综合管理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5.4尝试实行轨道车综合出行作业运送组织模式
高铁养修中,都是在垂直天窗中进行。行车对作业人员人身伤害危险性很小,而点多线长的作业环境,决定了每日有多组作业,需要多辆汽车运送,道路安全隐患极大。并且无法实现运送点—作业点零距离对接,工机具搬运不便。采取轨道车综合出行,可以将当日所有作业组乘轨道车,轨道车按照作业点具体位置临时停靠,人员机具下车后,轨道车继续开行,运送下一组,依次循环,作业结束后返回沿途接回。这样可以实现作业人员、机具点对点到达作业地点,为高铁养修带来极大方便,并且消除夜间汽车运送人员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6.结束语
我国高铁事业起步晚、发展快,其养修模式也尚未形成既定模式,都处在不断摸索不断开创的时期。高铁的养修,既不能照搬国外案例,也不能墨守成规。只能靠我们这一代自觉肩负起高铁使命的铁路人从我国高铁建设发展运营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更加适合我国国情、路情、高铁现状布局的生产养修模式。期间可以遵循这样“三个有利于”:只要是有利于高铁运营持久安全稳定;只要是有利于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高铁养修生产力;只要是有利于高铁知识体系建立健全的做法都是可以尝试并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铁道工程》郝瀛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 2.《铁道工务(第1册)》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0 3.上海铁路局高铁养修管理相关技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