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译十大名家资料(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3:4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笔译十大名家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笔译十大名家资料》。

第一篇:笔译十大名家资料

道安(312~385)

生平:释道安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佛学巨子,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划时代的佛教学者和僧团领袖,俗姓卫,西晋永嘉六年(312年)生于常山(郡治在今河北正定南)扶柳。他的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但父母早丧,从小寄养在表兄孔氏家里。7岁开始读书,经过五年学习,粗通五经文义;12岁出家为僧,开始了为弘扬佛教而不倦努力的生涯。

翻译理念:他在《摩诃钵罗蜜经抄序》中提出自己的翻译理念,即,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这为后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此即汉译经典五种易于失去原意的情形和三种导致翻译不容易的原因。同时他反对“义格”。

著作:综括道安一生,他在佛学上的贡献在于领导并参加翻译了《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三法度经》、《阿毗昙八犍度论》、《毗昙心论》、《摩诃钵罗蜜经抄》、《鼻那耶经》等上百卷、百余万字的佛经。佚失的著作还很多。

玄奘

生平: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是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著作:曾编译《成唯识论》,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这些都为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印度佛教古典的保存以及古代历史地理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翻译理念:玄奘所译佛经,笔法谨严,世称“新译”。玄奘的主要贡献除了佛经汉译,汉经梵译之外,还有翻译理论方法的创新(从旧译到新译,从直译到意译,并将直译和意译完美结合;在翻译实践中提出译经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提出五不翻译原则,即五大音译翻译原则;不翻不是跳过不翻,是指今天我们说讲的音译)

林纾

生平:(1852~1924年)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中国翻译史上的开拓者。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补柳翁、践卓翁、长安卖画翁。早年因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曾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翻译理念:林纾提出注重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林纾认为其翻译的作品应该顺应中国人民的表达习惯和熟悉的表现形式使译文与原文从总体感觉上保持一致。林纾在翻译过程中更为注重的是读者的感受。著作:其代表作有《黑奴吁天录》《茶花女》《快肉余生记》《大卫科波菲尔》《凯撒遗事》《伊索寓言》《鲁滨孙飘流记》《双雄义死录》。其作品被后人认为有救世功能和启发民众智慧的作用。

林纾在翻译的数量上让你瞠目结舌,但由于他本人并不懂外文,翻译全靠旁人转述,因此其翻译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与原著有一定的区别。

严复

生平: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翻译理念:严复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这条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翻译作品多起到了启迪民众思想的作用。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主要翻译著作有:《天演论》《群己权界论》(《自由论》)《穆勒名学》《法意》《社会通诠》《名学浅说》(《名学启蒙》)《原富》

傅雷

生平:傅雷(1908.4.7—1966.9.3)上海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曾留学法国。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已被整理成《傅雷译文集》。翻译理念:傅雷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传神达意,注重“神”与“形”的和谐。傅雷认为翻译之前要熟悉要译的文本,要反复研究直到“化为我有”,这样才能翻译出好的作品来。

著作: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老实人》《天真汉》《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夏洛外传》等

Cicero西塞罗

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年1月3号—前43年12月7号。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翻译家、法学家和哲学家。西塞罗出身于古罗马奴隶主骑士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从事过律师工作,后进入政界。开始时期倾向平民派,之后成为贵族派。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在后三头政治联盟成立后被三头之一的政敌马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公元前82—前30年)派人杀害。

他是西方史上最早的翻译家之一,他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理念雏形。西塞罗的主要观点:

1.翻译也是文学创作。

2.提出“解释员”式翻译和“演说家”式翻译,即直译与意译。3.直译是缺乏技巧的表现。翻译应保留词语最内层的东西,即意思 4.译者应该像演说家一样,使用符合古罗马语言习惯的语言来表达外来作品的内容。

5.各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彼此相通,因此翻译可以做到风格对等。6.西塞罗提出并强化了译者的“征服者”身份这一观点,这对译者和读者以及原作者来讲,都是一种极端化的思想。

(作为译者,这时的罗马人就是“征服者”,像掠夺战利品似的来利用和掠夺希腊的文化产品。)他们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把希腊作品作为一种由他们任意“宰割的”“文学战利品”。他们(对原作随意加以删改,丝毫也不顾及原作的完整性,选择翻译作品并吸取希腊文化的精华,为我所得,为我所用,使异域文化归顺并丰富译语文化。)这样,罗马的译者就可以凌驾于希腊原作者之上了。(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位理论家、古罗马翻译家西塞罗认为译作超过原作,译者高于作者。)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是一种极端的表现。

主要作品:《论演说家》(De oratore)、《论最优秀的演说家》(Deoptimo genere oratorum)和《论善与恶之定义》(De finibus bonorum et malorum)《论共和国》(《论国家》)《论法律》《论责任》《论名声》《论命运》

7.Alexander Fraser Tytler(A.F.泰特勒)

生平:18世纪著名英国翻译家。著作:《论翻译的原理》(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提出了“翻译三原理”,对当时以及以后影响很大。

翻译理念:于1790年著《论翻译的原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

泰特勒指出,这三项原则是好的翻译所必备的条件,它们次序的排列是恰当的、自然的,是按重要顺序排列的,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牺牲某一个原则就要注意到它们的次第和比较上的重要性,决不能颠倒主次,以牺牲思想内容的忠实来求得译文的优美和流畅。

而泰特勒的三原则是忠实的三个层次的详细界说,从内容忠实到风格手法一致再到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步步深入、层次井然。反映出的逻辑形式清晰明了,与洗练含蓄、充满暗示的“信达雅”的重大不同。

“(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谭载喜,2006:129)John Catford(约翰.卡特福德)(伦敦学派)

生平:著名英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就读于爱丁堡皇家高中和爱丁堡大学,专攻法国语言文学,曾在法国巴黎大学钻研语言学,获文学学士地位,毕业后在爱丁堡大学任教。曾执教于美国密执安大学,任语言学教授。

著作:英国伦理学派代表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翻译理论:卡特福德的翻译限度理论

他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对等的文本材料。翻译是可能的,但完全翻译是不可能的。为了建立翻译等值关系,原语和译语文本都必须与功能上相关的语境特征相联系。反之,如果不可能把功能上相关的语境特征建立在译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之中,就无法进行翻译,或者说出现了不可译性。卡特福德将翻译的不可译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因素造成的不可译,另一类是文化因素造成的不可译。补充而已::: 语言的不可译

所谓语言的不可译,是指在语言形式方面,译语没有与原语文本相对应的形式特征。卡特福德认为,语言的不可译主要源自两个方面:第一,原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或语法单位共用一个语言形式;第二,原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语中没有相应的一词多义。如同形异义,同音异义,谐音双关等现象都会对翻译活动造成一定的障碍。

2.1.1同形异义和同音异义造成的不可译

英语句子“Time flies.”中的“flies”既可以是名词“fly”(苍蝇)的复数形式,又可以是动词“fly”(飞快的流逝)的第三人称单数。再加上“time”本身既可做名词又可做动词,因此这句话就可能有两种理解:(1)How quickly time flies.(2)Make observation on the speed of flies.这种英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含混性在汉语中是无法完整的表达出来的。

2.1.2谐音双关造成的不可译

谜语一则:What begins with T, ends with T, and is full of tea.这则谜语的谜底为teapot.谜面中的字母 “T”不仅代表单词 “teapot”的首尾字母,还借谐音暗指“tea”,起到了提示答案的作用。对于这类谜语,如在翻译中不加以解释,只按字面直译成汉语,译者是很难明白的。

2.1.3对偶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运,九里香,七八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在结构上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非常讲究形式,上面这个例子就是不能英译的一例。

2.2文化的不可译

卡特福德把文化不可译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与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他还认为,文化的不可译一般不像语言的不可译那么绝对,有些文化上不可译的词语也可归之于语言的不可译。前面我们说过,由于历史背景、发展状况、民族信仰、自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等的不同造成了各个民族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中存在的现象有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是缺失的,这就造成了不可译性。

2.2.1历史典故造成的不可译性

“东施效颦”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理解这个成语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如果只按字面意义将它翻译成: DongShi imitates XiShi.那么原文的文化内涵就完全没有被表达出来。如果想要译文读者也明白,那就得对译文进行加工,翻译为“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更合适。

2.2.2 词义空缺造成的不可译性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中西方亲属称谓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家族伦理是这一伦理道德的基本。所以在汉语的亲属称谓中,父系、母系、长幼尊卑都划分地十分明确,一点都不含糊。而在英语中亲属的称谓却不一样,只表明辈分。例如:汉语中有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之分,而英语中,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称谓不分,都用“grandfather”和“grandmother”。因此,在翻译这些称谓时也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就不能清楚的表达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9.Peter Newmark(彼得.纽马克)生平:彼得·纽马克,生于1916年,是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多种欧洲语言的翻译工作,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纽马克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学家,并担任英国语言学家协会会长。他的主要兴趣就是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把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相结合。补充:::

彼特·纽马克出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市。五岁时,离开家乡迁居英国,之后在英国接受传统的学院教育。纽马克曾就读于著名的拉格比公学,后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语言,期间他学习并精通法了法语和德语,且英国文学成绩优异。与在拉格比公学压抑的氛围相比,剑桥的学习开放而自由。二战后回国从事教师工作,他的教师经历渐渐改变了他对翻译在英国教育体系中的看法。纽马克发展并完善以翻译作为双语对比分析的手段的教学方法。

著作:

第一步著作《翻译问题探讨》 《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论翻译》(About Translasion)《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和《翻译短评(第二集)》(More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翻译理念:其翻译思想的核心观念-“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在《论翻译》(About Translasion)一书,提出全新概念“翻译关联法” 他反对过分强调语言社会层面的价值,而是把语言看做思考和自我表达的工具,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形成了“交际翻译”的观点。

10.Eugene Nida(尤金.奈达)生平: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之后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

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个国家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翻译理念: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动态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

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由于奈达把翻译和语言学密切联系,他把翻译的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分析(analysis),转换(transfer),重组(restructuring)和检验(test)。补充:::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著作:奈达著作等身,他单独或合作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250馀篇,另外,还有13本专供《圣经》译者使用的参考书。奈达的第一本专著是1946年出版的《<圣经>翻译》(Bible Translating),最有影响的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第二篇:粤曲名家资料

什么是粤曲

粤曲广东最大的地方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奏。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

粤曲名家

粤曲各个时期均产生有杰出人才。“师娘”时期有月英、汉英、翠燕、馥兰、群芳、二妹等。“女伶”时期人才辈出,代表性人物是大喉唱家熊飞影,子喉唱家张琼仙(又名张玉京)和四大平喉唱家的小明星(邓曼薇)、徐柳仙、张月儿和张惠芳。这个时期的著名乐师中,被誉为“四大天王”的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何浪萍是佼佼者。此外,还有著名撰曲家王心帆、吴一啸、曾浦生、陈冠卿、杨子静等。建国后,粤曲更是人才济济,著名演员有李少芳、关楚梅、黄佩英、何丽芳、白燕仔、谭佩仪、黄少梅、李丹红、何紫霜、何世荣(失明艺人)、陈燕莺、赖天涯等。著名乐师有梁秋、方汉、朱海、陈萍佳、苏文炳、屈庆、黎浩明、汤凯旋等。著名撰曲家有蔡衍棻、陆风、丁枫、陈自强、刘汉鼐、潘邦臻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和乐师。

粤曲传统曲目有八大名曲:《百里奚会妻》、《辨才释妖》、《黛玉葬花》、《六郎罪子》、《弃楚归汉》、《鲁智深出家》、《附荐何文秀》、《雪中贤》。

红线女

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广东开平人,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文千岁

文千岁,香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出身於戏剧世家。文千岁曾演出长剧超过百套,如《胡不归》、《大闹青竹寺》、《三戏周瑜》、《吕布与貂蝉》、《西施》、《唐宫恨史》、《梁祝恨史》等;折子戏有《李陵困谷》、《秦琼卖马》、《驿馆怜香》、《山东响马》、《醉打金枝》等。曾灌录粤曲唱片盒带超过一百八十多款。历年来曾获云雀奖、「粤剧艺术家贡献奖状」、「潇洒腔曲王」荣誉奖等。文氏功底扎实、文武全才、声线甜润、唱腔流畅、吐字清楚,唱功早受行内及观众赞赏,曾拜师高胡大师余其伟教授门下学习高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粤剧艺术家。

任剑辉

(1913年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丽初,又名任婉仪,广东南海西樵人,一九一二年农历十二月廿九日出生。她自幼喜爱粤剧,广州小学毕业后十四岁那年跟随姨母小叫天(粤剧女小武)学习粤剧。得小叫天的引荐,跟从当时广州先施天台的全女班有女马师曾之称的粤剧女小武黄侣侠学艺。黄侣侠唱做摹仿马师曾,演的是诙谐戏,任剑辉一心要走正式的女文武生,对黄侣侠的马腔不感兴趣,却对粤剧一流文武生桂名扬之唱做极为心仪,闲时便往戏院打戏钉从中偷师学习,故当时任剑辉的身形台步,极受桂名扬的影响,因而有「女桂名扬」称号。

代表作:《帝女花》,《紫钗记》,《李后主》

白雪仙

原名陈淑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一九二八年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广东广州,籍贯广东顺德人,粤剧名伶小生王白驹荣之女,排行第九,故行内爱称她为「九姑娘」,世人尊称她为仙姐。

代表作:《帝女花》,《紫钗记》,《李后主》

陈浩德

自小喜爱音乐的陈浩德,並曾组织乐队。因为唱片公司监制的一个构想-长头发乐队唱广东歌,结果在一九七三年演绎了他第一首粤语歌《悲秋风》而大受欢迎,其后的《劲草娇花》和《分飞燕》(合唱:甄秀仪),更为他带来了大批蓝领听众。可以说是是1970年代初期香港粵語流行曲的先行者之一

代表作:《悲秋风》、《分飞燕》、《春花秋月》

新马师曾

新马师曾(1916—1997)1916年6月20日出生,原名邓永祥,广东顺德人,又名新马仔,後辈多尊称他为祥哥。九岁随何寿年(何细杞)学粤剧,十岁时入“一统太平”班赴四乡演出,早已有神童的称号。新马师曾因演戏时模仿名伶马师曾,于是他师傅给他改了“新马师曾”这个艺名。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新马先后参加过多个剧团及多次自组剧团演出;早期有“觉先声”及“定乾坤”等著名剧团,亦曾自组“玉马男女剧团”。

尹光(街歌)

尹光,原名吕明光,是香港著名的歌手,一代民众经典、有“庙街歌王”之称,香港高胡大师冯华的徒弟(一代宗师吕文成的契仔),在越南长大,其父亲是粤剧迷,开设戏剧院常推荐省港剧团到越南为华侨演出,耳濡目染使尹光从小就喜爱粤剧粤曲,歌唱事业超过50年,歌路与郑君绵相似,歌曲比较市井及另类,所唱的粤语流行曲诙谐鬼马、讽刺时弊,充分代表了香港七八十年代本土大众文化。由尹光自己创作的歌词更是低死精警、幽默惹笑、谐而不谑,深受市民欢迎。

胡美仪

胡美仪(Amy Hu,1956年6月12日-),著名歌影视及舞台艺术工作者,也是香港著名粤曲歌手。其丈夫为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

陈玲玉

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国家一级演员,粤曲琵琶弹唱、演唱家,广州市第八届政协委员。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运腔自如流畅,音色圆润清亮。她精于弹奏琵琶,专攻自弹自唱粤曲。

方伊琪

昵称方姨,香港歌手、演员,现为亚洲电视艺员。她有与邓丽君相似的温柔婉若歌声,她于11岁时参加无线电视《声宝之夜》歌唱比赛节目,4个灯为满分,得到3个灯评分。1975年完成学业后,开始在夜总会做驻场歌手,于1976年首签风行唱片公司出唱片[1],同年11月签约无线至现今。在1990年代初曾患癌症。1978年结婚后,从未淡出娱乐圈,1984年首为无线拍摄剧集《楚留香之蝙蝠传奇》。至1999年重新拍摄剧集,例如《十月初五的月光》、无线台庆剧《东方之珠》等。

黄俊英

黄俊英是相声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他自幼喜欢广东戏曲,16岁开始从艺,曾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具有深厚的曲艺功底。1958年黄俊英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接触到北方人特别喜欢的相声。相声这一曲艺品种幽默、灵活多样的形式深深地吸引他,他下决心把这株北方的艺术奇葩移植到南粤大地。他对北方的相声本子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普通话和广州方言的音调、发音等都不一样,他和其他曲艺演员合作,对这些曲目进行必要的修改,再用广州话进行演出。他还根据广东地方特色和生活实际,创作出一大批符合广东人口味的相声作品。

黄梅戏

中国汉族地方戏曲,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香港粤语经典歌曲名家

许冠杰

许冠杰(1948.9.6-),昵称“阿Sam”,在香港乐坛被尊称为“歌神”、“香港歌王”、“香港流行音乐祖师”和“广东歌鼻祖”。许冠杰是现代粤语流行歌曲的开山鼻祖,他创造的香港口语演绎法开创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纪元,对粤语歌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他也是香港乐坛自作自唱的先驱。许冠杰1974年推出的专辑《鬼马双星》揭开了香港当代流行乐坛的序幕,1976年的经典大碟《半斤八两》则标志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市场正式形成。许冠杰是缔造当代香港流行歌曲的最大功臣。他与兄弟许冠文、许冠武和许冠英合称“许氏四杰”。

汪明荃

汪明荃,香港著名艺人。原籍上海,1967年加入丽的电视任基本艺员,主演四千金而成名。作为香港电视界的知名艺员,汪明荃涉及影视、歌唱、戏曲、主持、话剧、政界等多方面。2007年荣获香港城市大学副监督梁乃鹏博士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代表作:《万水千山总是情》、《京华春梦》

罗文

罗文(RomanTam),原名谭百先,籍贯广西桂平。他是香港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著名的实力派歌手,并且是香港新一代不少歌手的师傅,有“乐坛教父”之美誉,亦有人称他为“歌圣”、“歌神”。

代表作:《狮子山下》《小李飞刀》《世间始终你最好》

张德兰

张德兰(Teresa Cheung,1960年11月10日—),香港久负盛名的歌唱前辈。其本名张圆圆,以童星的身份进入演艺圈,经常为一些电视剧或者卡通剧进行配唱,如《芸娘》里的《月光光》等。2004年,张德兰不仅推出了她的国语经典金曲《往事只能回味》,并举办了经典金曲个人演唱会。

代表作品有《网中人》《何日再相见》《情义两心坚》。

徐小凤

徐小凤(Paula Tsui,1949年1月1日-),原名徐郧书,香港殿堂级歌手,人称“小凤姐”,籍贯湖北武昌,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初活跃于香港歌坛。40年的歌坛生涯,徐小凤的歌声慢慢的成了一种经典,是我们心挥之不去,永远珍藏的一份醇厚真情。

郭兰英(红歌)

郭兰英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走红的歌舞剧演员和歌唱家,她因演出歌剧《白毛女》而一举成名,后不断在演唱界刷新纪录,她演唱的《南泥湾》、《绣金匾》等上百曲老歌在全国传唱,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她的演艺精湛,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行腔富于韵味,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歌唱特色,为新歌剧艺术的发展和民歌演唱做出了开拓性、历史性的贡献。

梁玉嵘

梁玉嵘 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国家二级演员,青年粤曲平喉“星腔”演唱家。广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她曾受四年系统专业培养,专业基础厚实,师从劳艳娟、黄少梅等老师,专习粤曲“星腔”演唱,深得“星腔”的精髓,博采各家所长,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她演唱声情并茂,韵味浓郁,深受观众欢迎。她在“星腔”传统基础上求新求美,表演形式多样化,她的演唱无论发声、运气、吐字、唱腔、韵味都能发挥“星腔”柔媚委婉、跌宕有致,抒情色彩甚浓的艺术特色。代表作:《旧梦不须记》、《今宵多珍重》、《冷夜》、《齐上》

第三篇:中国十大儿童文学名家

葛翠琳

著名儿童文学家。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代表作有童话集《野葡萄》、《进过天堂的孩子》、《最丑的美男儿》、《会唱歌的画像》等。另有散文集《十八个美梦》。《野葡萄》曾获得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并被评为瑞士儿童书籍国际优秀作品,《翻跟头的小木偶》、《会唱歌的画像》、《核桃山》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儿童剧《野天鹅》曾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奖。

金波

1935年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诗集《我们去看海》《让太阳长上翅膀》等十余部,童活集《影子人》《乌丢丢的奇遇》《追踪小绿人》《蓝雪花》等多部;散文集《感谢往事》《和树谈心》《等你敲门》;评论集《幼儿的启蒙文学》、《能歌善舞的文字》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选集有《金波幼儿文学选》(4册);《“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

白冰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编审,现任接力出版社总编辑。主要作品有:儿童诗集《飞翔的童心》、作品集《绿太阳和红月亮》、童话集《吃黑夜的大象》、低幼童话《狐狸鸟》、“小老鼠稀里哗啦”系列等。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儿童诗《假如》、《写给云》等作品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张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作有小说、散文、评论、童话等。出版图书《阳光洒下来》、《飞鸟的天空》、《红舞鞋》、张洁美文系列《美丽的约定》《爸爸的灯塔》等。翻译儿童图书《米奇的奇妙世界》等。长篇小说《敲门的女孩子》出版英文版。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新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上海文化新人称号等。

张秋生

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静海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长期担任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日报》总编辑、《童话报》主编等职。出版过儿童诗、童话、散文集百余种。作品《小巴掌童话百篇》《骑在扫把上听歌的巫婆》《鹅妈妈的西瓜蛋》《新小巴掌童话》等曾获中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汤素兰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已出版《小朵朵和大魔法师》、《小朵朵与半个巫婆》、《笨狼的故事》、《寻找快乐岛》、《阁楼精灵》、《时间之箭》、《住在摩天大楼顶层的马》等数十部儿童文学作品。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首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大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翌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中少社评为“十大金作家”。其作品曾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新闻出版署图书奖,北京市建国60周年文学作品优秀奖,上海优秀儿童图书奖等文学奖。

不仅出版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更翻译外文作品100多册。主要作品包括小说:《少年摔跤手》、《早安、跆拳道》、《冬天的小号手》、《猫王》等;童话:《迷糊蛋与蹦蹦猪》、《骑狼的小兔》、《小鼹鼠的火车》、《小狗布丁》、《魔法猫》、《花喵咪的故事》、《克隆世界》、《网络大劫难》、《小飞虎》、《精灵鸭》等;译作:《一个孩子的诗园》、《布朗家的天才宝宝》、《布朗家的超级明星》、《威廉先生的圣诞树》、《中英双语图画书》等。

李东华

女,1971年生,山东高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儿童诗、儿童小说创作和儿童文学研究。出版有长篇小说《薇拉的天空》、《男生向左?女生向右》、《远方的矢车菊》、《左岸精灵》、《桃花鱼》,长篇童话《猪笨笨的幸福时光》、童话集《阳光老鼠皮拉》、《枫叶女孩》、传记《文豪武将辛弃疾》、评论集《思无邪》、图画书《装满阳光的梦》等作品。曾多次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2006年获第10届庄重文文学奖,2010年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高洪波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代表作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等,散文集《高洪波军旅散文选》《为二十一世纪祈祷》《悄悄话》等。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

吕丽娜

1977年生,1996年起发表作品,作品以童话为主,迄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出版童话书30余册,主要童书作品有《小木偶山米》《吕丽娜童话绘本系列》、《亲亲大自然丛书》《亲亲大社会丛书》《流浪狗和他的巫婆朋友》等。作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曾获冰心奖、童话名家奖,陈伯吹奖,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原创作品奖等,作品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及日本中文教材。

第四篇:名家代表人物--考试资料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吕不韦、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吕氏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邹衍。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田骈、尹文。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宋钘。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申不害、杨子、慎到。作品:《韩非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淳于髡。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吕不韦、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吕氏春秋》农学家代表人物:许行

思想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管子、许行、告子、田骈、环渊

军事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哲学家代表人物:田骈、尹文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吕不韦、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吕氏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邹衍。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田骈、尹文。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宋钘。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申不害、杨子、慎到。作品:《韩非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淳于髡。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吕不韦、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吕氏春秋》农学家代表人物:许行

思想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管子、许行、告子、田骈、环渊

军事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哲学家代表人物:田骈、尹文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吕不韦、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吕氏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邹衍。作品:《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田骈、尹文。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宋钘。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申不害、杨子、慎到。作品:《韩非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淳于髡。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吕不韦、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吕氏春秋》农学家代表人物:许行

思想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管子、许行、告子、田骈、环渊

军事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哲学家代表人物:田骈、尹文

第五篇:名家论教育资料

名家论教育资料大全

我的教育信条(杜威)

杜威:教育即生长

爱因斯坦:论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教育的23常能--陶行知

陶行知

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一)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二)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三)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四)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五)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六)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七)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八)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九)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十)陶行知永不退色的教育思想

(十一)陶行知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

(十二)托尔斯泰如是说

(一)托尔斯泰如是说

(二)托尔斯泰如是说

(三)托尔斯泰如是说

(四)托尔斯泰如是说

(五)托尔斯泰如是说

(六)托尔斯泰如是说

(七)钱理群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工程 直面中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做教师真难,真好

致青年朋友

(一)致青年朋友

(二)致青年朋友

(三)刘铁芳

何谓班级民主管理

必须超越技术主义

点亮我们的心灯

伟大的教育者都是伟大的读书者

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班级生活

肖川

道德教育的目标

自述:我受教育的经历

我的教学主张

教师的六个学会

建基于信仰的教育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成为知识分子

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一)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二)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三)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四):假如我能做一个校长

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五)肖川教育随笔精华实录

(六):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

周国平

比成功更重要的周国平论教育(选、三)

周国平论教育(选、二)

周国平论教育(选、一)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教育的七条箴言

张文质:

在逆光中行走(节录)

教育是慢的艺术

(一)教育是慢的艺术

(二)李镇西:初当班主任

吴非:反抗需要勇气和底气

吴非:论校长的教育使命

朱小曼: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一种值得重视和挖掘的教育资源 许锡良:对习惯的追问——评魏书生先生的习惯

许锡良:教育评估正在将中国的教育引向死路

许锡良:能够让学生喜欢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李石华: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选一)

郑杰:为什么教育家办学可能是有害的薛涌: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自由!

品格之忧(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选一)

一旦失去信任,沟通再无可能(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选二)当教育不再强调育人(徐九庆:《中国教育怎么了》(选三)朱永新:追问教育的原点!

张志勇:做敢于直面“真教育”的勇士

冯骥才: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张志勇:都是教育体制惹的祸?

奥巴马:构建美国全面而有竞争力的教育体系

奥巴马总统对全国学生在线演讲的讲稿全文

奥巴马:美国的未来取决于什么?

聆听大师的声音

聆听大师的声音

(一)聆听大师的声音

(二)聆听大师的声音

(三)牛顿语录

教育是没有用的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一)

教育是没有用的(二)教育之困

教育是没有用的(三)回归教育的纯真

教育是没有用的(四)全面依靠孩子

教育是没有用的(五)教育的目标是焕发人性光辉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一)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二)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三)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四)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五)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六)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七)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连载,八)

政策法规规定条例

教育名言大全

班主任管理经验50条军规

高中教室189条常用标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200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

四大亮点:教育部解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持续提升高中教学质量的18条建议

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

升学率不得作中国教师考核指标

如东县实验中学教师“每日十问”

哈佛图书馆自习室墙上的训言

世界人权宣言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职业道德规范

21条学生品德规范准则

其他类

关于举办“全国班主任队伍建设及专业发展高级论坛”的通知 杜朗口“热”的“冷”思考

高校招生将添两道门槛未来10年年年扩招

中国教改方向是“去官场化”

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就请不要当老师

优秀班主任的五项追求

陶行知与南京安徽公学

思想者:教师的应然追求

择校费有碍教育公平

艺莲苑里的生活教育

电子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

孔庆东:温酒一杯话高考

《高三》

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

快乐班主任守则

班主任一定要面对的9个问题

辽宁本溪一中学校长涉嫌贪污千万元被批捕

广东紫金限期清退代课教师执教17年补偿9千元落泪

农村代课教师新年集体遭清退与学生合影落泪

“中国反传统教育全才培训机构”训练营中14岁男孩被打成病危 广西南宁通报“网瘾少年”被打死案

行走学校无法无天意料之中的必然

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中心:86条规定

徐向阳的“行走学校”

戒除网瘾的“魔鬼训练营”(视频)

谁养大了“治网瘾”产业?

令我无语的“教授”

WOW公会会长与陶宏开的一次电视PK

河南新密高三生自杀遗书不满学校不正之风 警惕德育的“婢女化”趋势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

改变一生的五句话

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

我们离成功还有多远?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侮辱教师,教育民主失衡的结果

中国教育:惹不起你躲的起

父亲,原来可以这样做

一位浙大教授令人寒心的演讲

为什么上大学

不上大学也可以

给所有还在大学中徘徊的人

学校还是要慎提“开除”

我为你骄傲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到底有哪些? 中国教育之“九问”!

我心中的班主任

又一个“早教”的悲剧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与一个高三逃课生的网聊

写给我亲爱的女孩们

愈行愈远的教育

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价值

新教育的时代使命

为幸福而做教师

也问易中天励志培优咋就摧残人性?

驳易中天:励志非立志

世界上最大的教室和最坚强的学生

“另类教师”需要的是勇气

好一位老板老班

初识老板老班

让学生进入学习轨道

看韩国教师惩罚学生

教育不转型国人只能当苦力

超常规行为引发的思考

美国的一节语文课和中国的一节语文课

中美招聘广告的差异

从教师心理研究热点看30年“好教师”标准的变迁 如何选择一所理想的高中学校

中国的男人需要一点性感和阳刚教育

毕业班的中后期管理

高三典型心理10问

高三学生如何选择专业

自习课上16岁男孩跳下五楼身亡家属校园内讨说法 《中国青年报》:班干部,选出来

感动中国的10大灾区教师

四川安县考生“巨型教室”中积极备战高考 高考改卷内幕

对江苏省美术高考统考评分的质疑

2008高考作文中的搞笑语句

一张凳子引发的改变

下载笔译十大名家资料(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笔译十大名家资料(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笔译工作总结

    翻译工作总结与体会 从业以来,仅就笔译而言,做得还算进退自如。当初兴趣使然,毅然决然半路出家做了翻译,现在想来,有些冲动和冒险,但应该说这是一次正确的选择。走到今天,除了机遇......

    翻译笔译

    官网信息: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7英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参考书目近年来国内出版的英语专业高级阅读、翻译、写作教材,以及任何大学语文教......

    外国名家资料整理[样例5]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二十世纪文......

    中国十大诗人资料(★)

    中国十大诗人资料 NO.1 胡适(已故)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

    高考作文十大预测.资料

    “高考作文十大预测”中每个内容都浓缩为一个精短扼要的题目,每个内容都由3个要素:题目、素材和点拨组成。这十大内容几乎覆盖了当前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热点时事......

    名家推荐

    名家介绍 辛晓娟,笔名步非烟,笔名来自于皇甫枚所著的唐代的传奇《步飞烟》。当代的女性武侠小说作家,被称为“北大才女”。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

    笔译方法总结

    笔译方法总结一、笔译步骤 1. 搜索,在网上搜索是否有现成的译文或稿件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向客户索要参考资料),查找自己是否翻译过的类似稿件; 2. 浏览,掌握大意,理清脉络结构; 3. 机......

    笔译实践心得体会

    笔译实践 院系名称:外语学院 专业年级:英语F1101 姓名:王欢 学号:201119010209 心得体会 在做这次笔译实践题目之前,关于笔译我是完全不了解的。在我的感觉中笔译相对于口译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