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医精诚,精于转业,诚于品德
人的生命可以很坚强。白发苍苍的老人照样可以心不跳,气不喘的攀登珠穆朗玛峰。
生命也可以很脆弱,芸芸众生之中,路上行人,被汽车一撞,生命就悄然终结了。
生命之旅,常常不会是一帆风顺,要走完人生的旅途,必需小心谨慎,及早和消除可能存在的荆棘和陷阱。
医生可以说是人类生命旅途的守卫者。作为一个神圣的职业,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仁心仁术。在医术上立求不断突破,在医德上做到仁者仁爱。纵观古今,古有华佗广施人道不分贵贱;孙思邈立足民间精诚大医;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今有教人学真,学做真人的韩济生;中华骨魂郭春园;更有在“非典战场上用生命书写精诚的叶欣,虽然倒下但生命之光永恒的烈士梁世奎,邓练贤,陈洪光。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医生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烦恼的一个普通的人。作为一个医生,当他身穿白大褂时,他要用微笑去面对着病人的痛苦;他要用精湛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但是当他脱下白大褂时,他就和一个普通的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感情,也要为吃穿用住行而操劳。他没有老师那桃李满天下的学生;也没有明星那耀眼的光环所环绕。只有那戈壁荒滩中胡杨一样的平凡,只能在平凡的岗位用微笑去面对病人的痛苦默默无闻的奉献。在医生的心中,装着仁者仁心,在医生的血液里涌动着为千千万万患者解除痛苦的热情。这也许就是医生,一个将病人痛苦变为欢乐的平凡的职业。
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病因不明的非典型肺炎在祖国大地上悄无声息的吞噬生命。它阻断了人类生命的旅途,它带来了死亡的恐怖。面对人们的惊恐,看着人们生命的逝去,作为人类生命的守护者们挺身而出,站到了恐怖的面前,面对非典的白色恐怖,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忘记了非典的恐怖也在威胁了他们的生命;忘记了非典也会随时吞噬他们的生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这场生与死的搏斗中,涌现出无数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抗击”非典的勇敢的战士钟南山;为抗击非典而献身的梁世奎;用生命书写精诚的叶欣;以生命为代价挽救病人的陈洪光,还有那无数的不知名医护工作者们为了抢救人们的生命为了毕生追求的信念,他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用生命书写了精诚。
大医精诚,精为先,诚为辅。凡大医者,无不严谨诚爱为奉献,凡大医者,无不严谨治学恪守医德。然私心作怪,少数医护工作者依然存在一些陋习,收受红包回扣等现象屡有发生,破坏了人们心中医生的形象。在法制化社会日易完善健全的今天,医疗事故的官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医院和医生的不断卷入到医疗纠纷中,在科学对某些疾病的局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间的矛盾中;以及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和病人要求之间的矛盾中,医生作为矛盾的体现者被矛盾推到了风尖浪口,面对医疗体制的不完善,面对日益高呼的"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医生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命之重,重于千金,不时在医生的心中响起,珍惜生命,捍卫生命,也是我们所有医护工作者的心声。救死扶伤,精诚大医,更是我们所有医护工作者们毕生追求的信念。
欲成材,先成人。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学习的是医德,只有抱者芸芸众生皆平等之心,才能解天下大众疾病之苦,才能登上大医精诚之境界。
大医精诚,精于转业,诚于品德。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面对充满疑惑的世界,作为一名医生,需要的是一颗仁者仁心,力求做到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所提到的大医精诚之境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只有这样为仁者仁心具备了基本的技术条件,才能作到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断的学习提高,精于专业,诚与品德,力争做到精诚,尽毕生之力追求大医精诚之境界。
我们要以一颗仁者之心;一颗怜爱之心;一颗博爱之心,一心仆救,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人类身心健康奋斗一生;为人类生命旅途保驾护航,做一个守护生命旅途的平凡的人。
践行院训 完善自我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院训,完善自我》,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厚德尚学,精博至善”的医院院训,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在我的脑海中,院训就像一盏明灯,时刻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曾经指出: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勉励我们必须精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以渊博的学识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专业、更加优质的服务。正是基于对院训的深刻理解,正是有院训的指引和启迪,才会有我们医院骄人的现在:看!宽敞、明亮的就医环境;高端、精确的诊疗设备;专业、精湛的医疗技术;全面、先进的服务模式;以及我们引以为豪的北京大学科研基地、河南省博士后流动站、中南大学协作医院、新乡医学院教学医院等,为医院今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我院患者高位运行,我们临床心理科也在超负荷运转,主任、护士长常常告诫我们:一定要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时做到服务质量不打折。我想:这种特殊时期,是对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的真正考验,也是我们践行院训的良好机遇,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用实际行动迎接新的挑战与考验。
2012年我们临床心理科的全体护理人员齐心协力,以院训为指导,争创患者满意、和谐温馨的病房。姐妹们胸前佩戴了爱心微笑牌,时刻提醒每一位护理人员转变意识、用心去呵护每一位病人。我们还为患者发放了爱心卡,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出院回访等工作。并根据我们科老年患者多、需要更多关怀、体贴的特点,经常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服药情况,生活上是否需要帮助等,从而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信赖。为医院整体形象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院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是我们施展才华的地方、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塑造医院灵魂,我们责无旁贷;树立医院形象,我们义不容辞。“厚德尚学,精博至善”本来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积极追求的目标,今天它作为我们医院的院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全院的每一名职工都深刻理解院训,积极践行院训,努力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更美好!让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更加宽阔!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步手神圣的医学学府的时刻,我就深知作为一名医学生的重大使命,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在大学生涯里,我就激励自己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求实创新,全面发展。
时光一晃,我参加了工作,随着接触的病人越来越多;随着接触的病情越来越复杂;随着接触的病因越来越难寻。在这时候我才领会到曾经誓词的真正含义,才发现医务工作者的重大责任;才发现医学知识的博大精深;才发现医学技术的无比重要。我要在工作中中磨练自己,学习大医精诚--做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
众所周知,医德和医术是医务人员的灵魂,也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中的精华。其中大医指优秀的医务人员,精即为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技术上就要精益求精,生命不息,探索不止。扁鹊、华佗、李时珍等行医者能千古留传,医学著作仍被世世代代沿用,他们就是大医:在防病治病工作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群众称颂的优秀医务人员,他们又何尝不是大医呢?
当传染性极强的非典病毒突然袭来的时候,无数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主动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曾经有人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为什么会主动提出把危重病人集中到研究所来?为什么60多岁了还不顾危险每天到病房查看病人?钟南山回答很简单: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没有豪言壮语,但又有谁能说他不是大医呢?他就是新时代的大医。
工作在麻风第一线,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白衣战士徐根保同志,为做好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他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就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并多次在市里、省里受到表彰,在2005年8月,他被省里评为优秀医生,但又有谁能说他不是大医呢。
作为一名检验科的医务人员,时刻牢记职业赋予自己的职责,准确、及时的发出检验报告,更好的配合临床医生对患者做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时刻以病人为中心,热忱对待每一个病人,消除患者对疾病产生的恐怖心理;时刻有严谨务实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工作之余,经常翻阅医学资料,丰富自己的视野,学习先进仪器的使用……就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不要有惊人的壮举,不要有耀眼的光环,只有一份执着,一份追求,我兢兢业业、我勤勤恳恳。
给生命一些绿色,让生命充满阳光。只要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多一些奉献和责任,就能做到医患和谐,管理和谐,才能构建出一个和谐的医院,一个让群众满意的医院。
第二篇:诚于医德,精于医术
诚于医德,精于医术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常常不会一帆风顺。但是,芸芸众生中,无论生命遭遇由于健康、金钱、时间和尊严而带来的任何一个困境,都会显得脆弱无力。曾有人这样形容我们的医护人员:他们以一颗仁者之心;一颗博爱之心,默默地为人类的生命旅途保驾护航。
然而,面对错综复杂、充满诱惑的世界,极少数医护工作者忘记自己的神圣使命,不钻研技术和业务,暗收“红包”、“回扣”,甚至出现了类似“天价医药费”事件的发生,这些不正之风,给我们神圣的职业抹上了一层阴影,将所有医护人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因此,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职业技术水平已迫在眉睫。
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之说。而立德又为大上,因此先立德做人,才立功成事。相对于才而言,德更为根本,“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医本仁术,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职业操守,难道还能成为一个良医?自古以来就有无德不成医,成大医者必先有德之说。医务人员的品德要求除了共性的品德规范以外,还应有大爱之心、感恩之心,以及甘于奉献之心。
我们五病室二区开展了医德教育,涌现了许多医德高尚的优秀人员和事迹,主任以身作则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每到节假日,我总能看到我们的主任来病房看看,与病人聊聊天,适时为他们解决一些大小问题。曾有病人好奇,就问她”为什么总能在这里看到你,为什么今天放假你也过来了?”我们的主任却淡淡一笑“还是放心不下你们,就来看看”。在岗一分钟,常忧六十秒,这不正是对此事最好的写照吗?正是出于对本职岗位的一种责任,一种敬畏,我们无不每时每刻牵挂着我们的职责和病人。
一句不经意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可以温暖患者的心房,给他们以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做病人之所需”,爱岗敬业,取信于患者,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私奉献,用温馨的微笑恪守那个神圣的誓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缔造出人间爱的真谛,从而,我们的工作,也在平凡中得到了升华!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除应有优秀的思维品质、良好的人文修养和职业操守外,还应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效的工作方法。
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说过: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医务工作者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技能的过程。我们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理论知识,与扎实过硬的执业技能,才能游刃有余地为患者办实事,减轻和解除患者困难。
在病人眼里,再年轻的医生也是长者,他肯向你倾诉一切;再无能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他认为你可以解决一切。要知道,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失去知觉的状态下,让医生在他的肉体上动刀,这是对医生寄予多大的信任呀!病人对医务工作的高度信任,理应赢得医护人员以亲人的态度对待。而医务人员则应以解决患者疾苦为己任,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把业务做精、做细、做好,以医技双馨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依赖。
在每月进行的业务学习中,我科室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尤其是对心电图知识的阶段性学习,使我们能迅速准确的判读心电图, 了解患者的异常情况, 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做出积极的反应。
医学是一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学科,而我们没有理由止步不前。临床工作要求我们具备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技术、对学科发展方向及前沿领域发展动态的准确把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钻研。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坚持“三基”培训,利用每月业务学习加强专业技术和临床技能培训;积极参加院内及院外专业讲座、业务学习,根据学科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现实情况,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以及对细微变化的敏锐洞察力,着眼未来,锐意进取,创新发展,形成自己的技术特色并力争形成技术优势、学科优势,完成向学者、学科转变的目标。
工作至今,我最深的感受是:医务人员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对生命的精心呵护。医务工作是一份神圣职业,需要“忠诚、厚德、精医、奉献”的精神,它要求我们在座的每位医务工作者要诚于医德,精于医术,使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科研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实现向“学者、学科、学院”转变的目标,为迎接我院更加绚烂夺目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精诚大医》观后感
《精诚大医》观后感
时间:
《精诚大医》观后感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这是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一生的真实的写照,也是他一生践行医者至高的品性。《精诚大医》这部电影以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为原型,同时集众多名老中医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于一体,向我们展示了国医大师李振华的精彩人生,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本片以一个女生哒哒的脚步声为开场,真实的表现出了病人在求医时的急迫心理。然后又以倒叙的手法叙述了李老的一生。端坐在医堂中,双眼微闭,神色平静,望闻问切,及其符合中医在人们印象中的形象。李老在平静中又给予患者亲切的关怀,这大概就是病人信任他的原因吧。那后面排起的长长的队伍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那个人人都食不果腹的年代,李老深知患者的经济情况,他不仅向病人免费提供药物,更是向病人提供饮食,所谓医者父母心,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影片中罗县发生瘟疫,万千民众,一夜之间,痛失子女,看到这里,实在是让人揪心。李老面对瘟疫,亲自奔赴前线,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以一颗普济众生之心,竭尽所能救助患者。这让我想到了本次的新冠疫情,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奋不顾身的精神,原来这种精神从来都不是哪个时代的特殊产物,而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代代传承的优秀品质。
童颜鹤发翁,端坐医堂中,带着一颗悬壶济世之心,用那双回春之手,抚平万千病患的伤痛,这是年迈的他,愈发平静淡然。身后紧跟的是深深崇拜信任他的学生们——他的希望。看到这里,我就突然想起了竹,他就是那株高高挺立的竹,当春雨拂过,春笋都嗖嗖的冒了出来,长啊长,长成一片竹林。那是他的学生,是新时代中医的希望。
孙思邈这样写到: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观看完影片,我想李老应该就是孙思邈所说的苍生大医吧。作为河中医人,我很骄傲我们学校有着一群以李老为代表的苍生大医,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传承他们的精神,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第四篇:《精诚大医》观后感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电影《精诚大医》。这部气贯长虹、极富感染力的电影巨作在医药卫生界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和思考。再联想到前几天哈尔滨一医学生被杀害的惨剧,不禁感叹万千。在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中,医患关系成了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方面。医务人员该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如何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精诚大医》令观者为之动容、落泪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答案。
这个时代需要精诚大医,呼唤大医精诚精神的回归。李振华作为一名国医大师的人性光辉。他热爱中医事业胜过一切,他为祖国医学的发展献计献策,他为中医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在他心中,中医事业与他血脉相连,是他一生奋斗的动力和源泉!这使得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从心里敬仰他。欢看《精诚大医》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从内心深处感谢为影片诞生做了大量工作的幕后英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医工作。中医教研和中医临床工作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近年来,中医药事业更是获得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机,祖国医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正逐渐被更多的国家认可和接纳。《精诚大诚》向世界展现了中医学的无穷魅力。“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正是中医长期发展的灵魂,也是医家的最高追求。《精诚大医》中李智华的原型在“文革”期间被打倒,被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抢救患者,亲自为患者煎药、喂药;为了给更多患者治病,他累到吐血,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一种心中只有患者、毫不利已的大医精神!在当前医疗
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我相信,影片公映后,将会在医疗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卫生厅、河南中医学院等相关部门给电影的摄制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重视,电影不可能问世。河南中医学院院长郑玉玲对本部影片的发起、策划、运作、编剧等做了大量工作,党委副书记张丽霞组织拍摄,编剧张芳呕心沥血写出这么好的作品,共同为我们打造了丰盛的精神大餐。作为观众,我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做为医务工作者,医患关系更是紧张,更需要责任心,我坚信,有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中医药事业将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医学术将会传承创新,得到空前的发展,更多的精诚大医将会涌现!
儿科,2012.
第五篇:《大医精诚》读后感
《大医精诚》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大医精诚》,联系已过两年半的学医生涯,对于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大医精诚》的字里行间里,会发现落在医生身上的关键就是责任二字。也许责任很好说,做起来却很难。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首先强调了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一个医生若无精良医术,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不能救人于疾患危难之中,医德纵然也是一句空话。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人命大于天,分秒中的诊断便决定着一条性命的去留、一个家庭的悲欢,因此作为医生需时刻谨慎,一丝不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精,要求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还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个是诚,要求医者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而且要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从《大医精诚》中,我们看到了责任,看到了精诚,更看到了医德的重要性。这篇文章没有教给我们具体的医学知识,但教给了我们行医的道德。从古至今,文明社会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设,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这样形成的。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之准则,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道德传统。本文作者孙思邈先生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典范,成为历代医录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之一。
也许有人还在辩解着部分病人的道德问题。诚然,他们中的一些人无理取闹,可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他们也是脆弱的。并且,这不是我们降低医德标准的理由。作为医生,首先得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任何时间都得以精诚来要求自己,才可以更深入了解病人,方便我们行医。毕竟今天传媒技术那么发达,谁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公众负面的关注点。
再来半年,我们就要去医院见习了。到时我们不仅要加紧学习医学知识,还要学习医生们的精诚,看看他们是怎样尽心尽职的对待病人,学习他们的医德。可能我们也会见到一些对自身要求不高的医生,但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到经验教训,引以为鉴。
读完《大医精诚》感慨良多,也被孙思邈严于律己的崇高品德所感染,古人尚能以精诚的医德来要求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不能位于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