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业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汇报6

时间:2019-05-13 03:5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级电业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汇报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级电业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汇报6》。

第一篇:县级电业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汇报6

调控融合 扁平集约 积极推进“调控一体化建设”

——**县电业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电网目前拥有变电站19座,变电总容量63.6万千伏安,其中,220千伏棠溪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4座。共有供电电源点 5个,形成了以220KV为中心,110KV为骨架,35KV分区供电,城市10KV手拉手的供电格局。其中,**县电业公司管理110千伏变电站2座(其中代维市公司师灵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全部实现了无人值班和“五遥”功能。**县域供电面积1089平方公里,供电人口86万人,2011年供电量预计达到7亿千瓦时。

根据省市公司关于深化“三集”管理、推进“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县电业公司坚持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主线,以确保电网调度运行安全为前提,以提升电网运行绩效为目标,以突出管理创新和管理规范为重点,以提高人员业务能力为保障,积极探索实践县供电企业“大运行”体系建设之路。通过整合调度、监控、运维、通信及自动化等资源,变革组织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施调度集控专业融合、运维操作分区管理、保护自动化业务整合,1 构建了“1+2+13”的“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电网调度管理业务与运行监控业务的融合,提高了电网调度运行管控能力、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供电质量和生产效率,为实施“地县调控一体化”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调控融合,扁平集约,建立“调控一体化”组织架构

(一)管理模式变革的背景

2009年,我公司打破传统的变电站分站管理、多人值班模式,实行“调度中心+集控站+运维操作队+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调度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所管辖的13座变电站全部实现了无人值班,变电运行实现了集中控制、统一管理、协调运行,解决了变电站值班人员数量多和结构性不足的矛盾,降低了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和管理成本,使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水平得到提升。

随着电网智能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电网运行复杂程度的增大,对电网运行控制能力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愈来愈高,原有的管理模式也逐步暴露出管理层级多、链条长、信息传递环节多等问题,如集控站除负责监视变电站设备工况外,对上接受调度命令,对下向操作队进行调度命令的转令,调度与现场的一切上、下行信息全部需要经集控站上传下达,造成应急能力较差、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低等,已不能适应电网智能化发展的要求。2011年5月以来,我们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运行” 2 体系建设的要求,深入探索推进“调控一体化”管理,全面重组调度、监控、运维、通信及自动化等资源,重新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将监控业务划转调度,将调度运行和设备运行集约融合,构建了适合企业发展实际、具有特色的“调控中心+运维操作站”的县公司“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二)组织架构和管理职责

实施调度集控专业融合。成立调控中心,取消集控站,将原集控站负责的变电设备远方巡视、监控、遥控操作、状态评价等业务划转调控中心。调控中心设主任1名,下设电网调度班1个,调度员6名(含班长1名),系统监控班1个,监控员6名(含班长1名)。主要负责电网调度生产、运行监控、遥控操作、异常及事故处理指挥协调工作。

实施运维操作分区管理。成立运维操作站,主要负责变电站现场管理、设备巡视维护、现场操作以及事故处理等。在运维操作站分区域布点上,根据我县地域情况和电网结构现状,兼顾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利用现有资源,依托县域东、西部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分别设立李庄、师灵两个运维操作站,其中李庄运维站管辖李庄110千伏变电站和谭店、宋集、人和、盆尧、康李、二郎、重渠等7个35千伏变电站,师灵运维站管辖师灵110千伏变电站和吕店、出山、仪封、杨庄等4个变电站。从运维站到所辖子站车程均在40分钟以内。每个运维站设站长1名,安全员1名,值班长3名,正值班员6名,3 副值班员6名。

实施保护自动化业务整合。为满足“调控一体化”管理的需求,提升通信、自动化专业的保障能力,将通信、继电保护、自动化专业进行人员和业务整合,成立保护自动化班,负责继电保护、通信网络、电网调度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设班长1名,技术专责2名,运行维护人员5名。

通过以上机构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实施调度集控专业融合、运维操作分区管理、保护自动化业务整合,实现了资源优化调整,减少了管理层级,缩短了管理链条,构建了“1+2+13”,即1个调控中心+2个运维操作站+13个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调控一体化”管理组织架构。

二、完善系统,信息分层,建立 “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

一是升级改造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我公司最早于1991投入运行调度自动化系统,20年来进行了多次升级改造。为适应变电站无人值班和“调控一体化”管理的需要,2010年对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全面更新,在优化整合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多屏监视运行工状、多屏控制设备运行,具备更加强大的信息容量和更加完善的系统统计分析功能。新系统已于2011年9月顺利通过了省公司电网调度自动化实用化验收。

二是根据调控一体的实施需求,拓展应用了相关的功能软件。完善了变电站后台远程管理系统,对调度台实施了“调控 4 一体化”改造,增设了监控系统检修功能、信息屏蔽功能和未复归查询功能等,更好地完善自动化功能,减轻监控人员监视工作量。开发应用电网“调控一体化”能量管理系统(EMS),系统具备网络拓扑、状态估计、负荷预测、电网潮流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

四是应用了全网无功优化系统(AVC),实现了电网电压和无功补偿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电网供电质量,降低了电能损耗。

四是所有变电站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安全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记录变电站的安全和设备运行情况,可提供事后事故分析的有关图像资料,并具备防火防盗功能。调控中心能够进行实时监控。

五是实施光纤环网工程,提升了通信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

六是开展信号分层规范清理工作,确保信号名称清晰、分级合理。按照信息重要程度,将信号分为四层,包括事故信号、重要告警信号、一般告警信号、其他信号。针对每日实时信号中无效信息比率较高的现状,在保证信号完整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技术措施“过滤”无效和冗余信息,提高集中监控的效率和安全性。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了集中监控后信息量大,易造成误报、频报的问题,为调控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优化流程,完善标准,建立“调控一体化”制度保障体系

今年,我公司承担了河南省电力公司标准化建设县级试点单位工作,为我们建立完善“调控一体化”制度保障体系提供了良好契机。遵照省公司统一策划的县供电企业标准体系表,根据“调控一体化”模式下新的管理内容、职责分配和保障要求,我们全面梳理调度、监控、运维操作、保护自动化等业务流程,编制相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共优化完善与“调控一体化”相关的业务流程21项,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3项、管理标准8项、工作标准23项,编制完成了《**主网调控一体化管理规定(试行)》、《**主网运维操作站管理规定(试行)》等相关规章制度,内容涵盖职责划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技术管理、培训体系、调度规程、应急预案、操作指导、无功电压管理等方面,并对相应的报表、记录、台帐进行规范完善,基本建成全业务、全流程、全岗位覆盖的“调控一体化”制度保障体系。

四、合理配置,复合培训,落实“调控一体化”人员保障机制

“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对调控值班和系统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稳步推进“调控一体化”的进程,实现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变革的平稳过渡、安全衔接,我们采取资质审查、考试考核、公开选聘的形式,使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同时,针对结构性缺员问题,实施复合型强化培训。制定了《调控人员培训计划》,集中各专 6 业技术骨干提前介入对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开展针对性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分批安排外出学习,并邀请专家及相关厂家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授课。组织人员到现场熟悉设备,既增加了对设备的感性认识,又促进了调控人员与相关生产单位人员的交流。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实战能力。采取轮岗培训和跟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扩展员工业务面,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各岗位人员很快熟悉了业务流程,掌握了业务技能,经过考试考核,具备了上岗和值班条件。同时,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竞赛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开展职业技能升级活动,积极开展调度、监控“双资格”培训,激励员工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技能等级,拓展技能资格,培养“双师型”、“双技能”复合人才。

五、把握关键,平稳实施,规范“调控一体化”专业管理 实行“调控一体化”管理,如何把调度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又能相互监督制约,使系统安全平稳地运行,我们的思路和做法是:明确分工、相互制约、有机结合、平稳实施、把握关键,关注细节、持续提升。

(一)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调控中心分别设置了调度运行班和系统监控班。调度运行人员履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管理、事故处理的指挥调度职责,具体负责调度计划的落实、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电网电压的调整和无功管理、主变经济运行、事故处理等。系统监控人员 7 负责电网的监视控制,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主网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对电网潮流、电压无功、设备运行状态、事故信号和变电站二次系统信号进行监视、分析、汇总,并报调度运行值班人员;同时,通过变电站视频监视系统对变电站现场进行实时监视,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或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报调度运行值班人员。调度运行人员在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后,向有关单位下达调度命令,系统监控人员根据调度命令进行调压、远方分合断路器等操作,运维操作人员进行变电站现场操作。

通过调度与监控业务的专业化分工,使调度与监控、指挥与执行作业实现了规范有效的监督制约,提高了电网调度运行的安全管控能力。

(二)有机结合,平稳实施

监控业务并入调控中心后,监控与调度运行人员同处一室工作,交接班统一进行,对全网的运行情况、调度计划、电网工作、事故障碍等都同时了解,进行无间断、面对面沟通,信息无时差共享,从而使调度与控制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电网的平稳运行。

(三)把握关键,关注细节,持续提升

把握调度与监控业务融合的关键点,找准专业化分工和协同机制的结合点,关注细节打磨和持续提升。分类梳理新模式下各环节新的要求、新的问题,细化措施,逐步实施,并加以 8 固化。如:

(1)对监控工作的规范性提出新的要求。针对系统监控人员对哪些信息需要监控、采取什么形式报告、报告信息如何表述等不统一、不明确、不规范等问题,编制《**电网调控运行信息管理规定》,对信息的来源、监控的范围、监控的重点、信息报告的形式、信息内容的标准化描述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并逐步对所辖13座变电站的相关监控信息进行清理,提高了监控工作的规范化。

(2)对常规的运维操作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运维操作站除严格落实日常维护计划制、定期巡视制、设备测温制、设备定期轮换制,强化现场运行维护管理之外,重点关注工作质量和细节优化。建立设备巡视卡制度,设备巡视卡详细列出巡视的各个项目和设备名称,要求运维人员按计划对变电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逐项巡视检查和记录,并签名确认,确保现场巡视人员到位和巡视工作质量。针对集中运维操作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多,设备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不断增加,分门别类、详细编制各类设备的操作要求、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形成统一规范的设备操作手册,使操作人员可以一目了然地熟悉掌握操作过程,帮助运维人员正确规范进行操作。

(3)对二次系统运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按照“管理集中,专业融合”的原则推进二次系统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二次系统的专业融合,培育二次系统复 9 合型人才。实行统一的二次系统管理模式,优化二次系统业务管理和流程控制,实现了二次系统的有机整合。

(4)对应急状态下处置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在极端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下,变电站暂时恢复有人值班。

四、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电网调度运行管控能力

实施调控一体化,调度与监控业务的融合,减少了管理层级,缩短了业务链条,简化了值班流程。同时,强大的调度技术支撑体系,实现了信息无时差传递和辅助决策,使调度运行人员对电网信息掌握更加全面精确,事故的快速准确分析与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调度命令下达更加直接快捷,全面提高了电网调度运行的集约管控能力,为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供电和优质服务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二)提高了电网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相比变电站分散管理模式下,变电运行业务的集中管控,使人员的安全管控范围和安全管理幅度变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安全系数得以提高。专业化的监控人员,使监控的深度、广度、精度和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判断能力显著提高。专业化的运维操作队伍,职责更加明确和清晰,工作标准和管理要求更加细化,员工业务技能也由过去的“全而粗”向“单而精”转变,生产管理的重心从“事后”抢修转为“事前”预控,倒闸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等现场执行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 10 升,现场操作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同时实施调度遥控操作,大大减少了运维人员往返变电站的次数,降低了交通安全风险。

(三)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

调度与监控业务的融合,“调控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息沉淀和误判,使风险预警、事故预判能力进一步提高,减少了电网发生事故停电的风险。同时,一旦电网发生异常或故障,调度、监控人员能在第一时间直接获取异常或故障信息,省略了集控分析、核实、上报等环节,提高了故障处理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全网无功优化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实现了电网电压和无功补偿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电网供电质量,降低了电能损耗。

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成效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调控人员根据监控到线路和设备过负荷情况,直接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实施负荷转移,下达相关限电指令,有力保障有序可靠供电。实施“调控一体化”后,电网异常和故障的处理平均缩短约12分钟,加快了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时间,电网运行方式调整节约15分钟左右。

(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专业化的班组设置,业务技能的针对性培训,使合适的人 11 到合适的岗,合适的人干合适的活,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各专业人员力量不足、结构性缺员和部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素质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开关一次设备遥控、主变分接头自动调整、电容补偿装置自动投退等,大量减少了操作人员赶往现场次数,缩短了设备停役时间,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应的交通、人力、管理成本也随之降低。

(五)为实施“地县调控一体化”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调控一体化并不是简单的调度、监控业务合一,它不仅是技术的革新,也是设备运行集控业务的转变、变电运行业务的改革、生产管理组织方式、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转变。**公司率先实施县公司层面电网调度业务与运行监控业务的融合,通过建立完善“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制度保障体系和人员保障机制,优化业务流程,深化专业管理水平,逐步积累了“调控一体化”管理经验,建立完善了相关标准制度,培育了专业管理和技能人才,为下一步实施“地县调控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县电业公司通过“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实现了机构“瘦身”,层级更扁平,作业更专业,流程更优化;技术支撑,电网更坚强,资源更集约,管理更高效;业务融合,协同更有力,响应更迅速,服务更优质。但是,由于此项工作刚刚起步,虽 12 然整体架构已经搭建完成,但部分环节还有待梳理和完善,各专业之间的衔接、融合和协同需要进一步“磨合”,调控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规范完善相关标准制度,更加注重专业融合和流程优化,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增强协同管控能力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和完善“调控一体化”管理,为“大运行”体系建设和“地县调控一体化”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县电业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工作汇报5

集约管理 专业执行 检修专业化提升电网保障能力

——**县电业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电业公司在省市公司的统一部署和具体指导下,按照“三集五大”和“四接轨”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通过集中整合改体制、专业细分梳流程、统一管控建机制、规范业务配资源、深化管理促提升,集约管理,专业执行,形成了“输配电运检一体化、变电检修专业化”的大检修管理模式,实现了检修一体化、专业精细化、管理集约化,全面提升了电网保障能力,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实现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益提升。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集中整合改体制

改革传统的变电检修、高压试验、继电保护大混合的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营配合一和供电所“一揽子挎”的管理机制,整合输电、变电、配电运维和检修资源,以“输配电运检一体化、变电检修专业化”为原则,结合实际进行体制改革。

(一)建立上下协同的“大检修”管理体制 生产副经理统一管控“大检修”工作;

生产技术部是“大检修”的职能管理单元,组织实施检修标准化生产流程,应用相应信息化技术支持系统;建立健全现场标准化作业制度并监督实施;编制基于设备状态评价结果的 综合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审批检修材料计划并组织竣工验收等;承担推进和实施设备状态检修及带电作业管理的职责等;

检修中心是“大检修”的专业执行单元,负责输配电线路运维检修和变电设备检修试验工作;

安全监察部是“大检修”的安全管控单元,负责对检修工作流程环节的全过程安全监督工作;

物流分中心是“大检修”的物资保障单元,负责设备、材料和备品备件等的统一采购和配送工作。

(二)建立专业化的“大检修”执行体系

成立专业化的检修中心,整合原来分散配置的输电、变电、配电运维检修资源,进行集中、集约配置,形成一体化的专业检修作业组织。改变传统的配网分散式管理方式,从供电所分离10千伏线路运行维护检修业务,并入检修中心,实施输配网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

按照分压分区、专业细分的原则,检修中心下设变电检修班、继电保护班、输电线路运行班、配网管理班、线路检修班和配电设施检修班等各专业班组。其中:

变电检修班负责1座110千伏变电站、11座35千伏变电站的设备检修、大修、技改、调试和维护等工作。

继电保护班负责12座变电站保护装置、二次设备的校验、调试和维护。

输电线路运行班负责20条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的运行、2 维护工作。

配网管理班负责全县61条10KV线路设备的运行、巡视、操作、缺陷处理、故障抢修及日常性维护工作。配网管理实施分区管理,根据**县地域情况、电网结构、设备状况和作业半径的要求,按照“精简高效、布局合理、资源集约、业务集中、方便服务”的原则,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成立李庄、师灵、城区等3个配网管理班。

线路检修班负责全县所有输、配电线路的集中检修工作。配电设施检修班负责全县公用配电变压器、配电装置和线路开关的工厂化检修工作。

通过整合资源改体制,从原来的检修管理单位多、管理链条长、营配不分、多重标准和岗位职责、管理流程杂乱转变为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明确了检修执行主体,一方面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减少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数量,保证实现专业归口管理;另一方面集约整合生产管理资源,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同时确保抢修队伍均能在40分钟内到达现场,实现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二、专业细分梳流程

为规范有序推进各检修业务顺利进行,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认真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对设备缺陷、两票、两措、安全、安全工器具、变电检修、变电事故抢修、带电作业、输电设备计划检修、输电线路巡视、输电线路事故抢修、配电设备计划 3 检修、配电线路巡视等13项业务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分别绘制了流程图,明确了环节管控责任,使流程管理更加顺畅、环节制约更加严密、专业协同更加高效、运作更加规范有序。

三、统一管控建机制

(一)建立“大检修”标准化管理体系

组织编制了变电设备检修与试验、继电保护检定试验、油务、试验仪器、变电设备评级、配电设备检修与试验、10KV配电线路运行维护、输配电线路巡视、输配电线路故障处理、输电线路大小修、设备缺陷管理、配电设备评级、输电线路评级、安全工器具、带电作业、配电线路大小修、备品备件、安全活动、“两措”、“两票”、值班、检修车辆运行等25项管理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全面引用上级技术标准体系,修订完善现场检修技术标准和标准化指导书,按电压等级和设备类别共涵盖22个专项;建立健全各岗位工作标准21项。同时规范了相应的管理记录、台帐、报表,基本实现了标准体系的全业务、全流程、全岗位覆盖。

(二)建立全员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公司对检修中心、检修中心对专业班组、专业班组对员工个人的三级绩效考核体系。针对各类专业班组和岗位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从供电可靠率、设备完好率、两措执行率、两票合格率、一次修复合格率、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投入率、校验率、正确动作率、标准化设备达标率等方面细化考核 4 内容和工作重点,明确各专业关键绩效指标。各管理层充分发挥管理职责,严格考核制度和考核过程,拉开奖金收入分配档次,保证了标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严格执行,充分调动各单位、各专业班组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三)完善抢修快速反应机制

检修中心及各分域专业班组设有值班室、工器具室、备品备件库和抢修车等生产资源,实行24小时值班。同时,充分发挥供电所属地管理职责,在紧急或故障情况下,协助检修中心实施突发事故的先期处理等工作,实现快速巡查、快速恢复送电,大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通过健全完善“大检修”专业化管理标准体系,生产管理流程进一步理顺,固化了工作流程和员工作业行为,使每一名员工都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月计划、周安排、日落实,员工持工作任务单和标准化作业指导卡实施作业,确保了每一个步骤、每一环节、每一道工序规范、合规、有序,实现了分级计划管理和分层考核。

四、规范业务配资源

(一)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采取资格审核、考试考核、公开双向选聘的方式,组织各专业班组。变电专业技术水平高、具有大专以上专业学历、资格等级证书和一定专业工作经验技术人员,充实到变电检修班、继电保护班; 5 年富力强、线路专业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强化输配电专业管理;以有经验的老同志为主组成运行班,以年富力强的青工为主组成检修班。同时在各关键岗位配置专业技术骨干,在检修管理层提拔使用技术型干部。专业化的检修模式对检修人员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同时,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轮训力度,不断提升各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大检修”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有效配置科技信息资源

拓展生产管理系统功能,实施检修信息化管理,网上填写巡视记录、设备台账,网上传递缺陷、隐患,网上办理工作票、上报下达工作计划等,全面规范了基础管理工作。开发应用了全电网地理信息系统,配置MG758新一代GIS平台手持机,可随时查询线路所处地形及设备信息,为线路运行与集中检修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深化标准化作业系统的应用,严格“三措一案”、作业指导卡管理。通过积极采用新技术、配置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为集约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三)集约管理生产服务资源

集约管理车辆、通信、物资等生产服务资源,提高集体作业和应急服务能力。整合原来分散到各站、所、班组的生产资源,合理地配置项目建设与运检过程中所需车辆、物资、备品备件、工器具等,科学编制物资定额与需求计划,审批后由物流分中心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实现了资源集约化管理。

五、深化管理促提升

(一)全面实施综合检修计划管理

每年11月20日前,生技部组织编制大修、技改、两措等计划;检修中心根据负荷要求、设备状况及运营情况,每月20日拟订月度综合检修计划,由报生技部进行审核,并根据业扩施工、农网建设、大修技改项目建设、计划检修、设备缺陷处理、安全隐患治理等统筹安排停电时间;检修中心根据生技部下达的检修计划,制定检修方案和材料计划,报生技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全面落实设备巡视预防制度

制定年、季、月巡视计划和预防性维护工作,“关口”前移,减少设备安全隐患,降低故障率。推行计划巡视工作制。变电设备实行变电运行部和检修中心双重巡视制。检修中心每月进行1次定期巡视;变电运行部调控中心通过变电站视频监视系统进行实时遥视,运维操作站每月进行正常巡视、全面巡视、闭灯巡视、特殊巡视各1次,重大节假日和恶劣情况下增加特巡次数。发现缺陷按不同类别及时上报生产技术部。输电、配电线路专业每月对电力设施巡视1次,发现缺陷及时上报检修中心。完善特巡、夜巡、故障巡视制度。气候剧烈变化(大雾、覆冰、暴风雨)、自然灾害、过负荷时,进行设备特巡;高温、高负荷时期安排夜巡;设备故障时进行故障巡视;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建立设备巡视管理监控制度。实施 7 巡视现场盖章制度,同时应用GPS监控巡查系统,检修中心安监人员按月对巡视情况进行监督。

(三)实施集中检修作业和标准化作业

对输、变、配电设施实行集中检修。以专业班组为主,一般问题,专业班组自行解决,大的检修任务、技改项目、冬修等内容,整合各专业班组力量实行集中检修。统筹安排农网工程、业扩工程、周期检修、隐患处理、线路清障等,停一次电开展多项作业、解决多个问题。推行集中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作业全过程有人负责、有人监护,形成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四)逐步推行和完善工厂化检修模式

改变现场设备检修模式,变为现场进行拆装、检修车间专业检修的模式。建成了“检修车间”,目前,我公司对配电变压器、配电装置、线路开关等已实现工厂化检修。目前正在逐步扩展变电设备工厂化检修项目,目前已实现隔离开关、10千伏真空开关、SF6开关、综合自动化保护模块等设备的工厂化检修。同传统的检修模式相比,工厂化检修把检修从现场改为在环境安全、条件充足、设备精良的“检修车间”中实行专业检修,不受时间条件限制、不受天气因素影响,提高了效率和检修质量。大幅度缩短了现场检修时间,减少电网非正常运行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设备利用率。同时降低了现场安全风险,特别是安全风险大的高空作业时间大为减少,一线员工的 8 人身安全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五)试点开展状态检修工作

变革定期检修模式,按照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在李庄110千伏变电站试点开展状态检修工作,对避雷器、电压互感器、变压器等设备引入在线监测技术,通过系统的分析诊断,判断设备的健康状态,决定设备的检修策略,可在设备检修周期到来之前根据设备状况提前进行检修, 也可以根据设备的状况,延长检修周期。有效克服了定期检修造成的设备失修或过修,降低检修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真正落实了“应修必修”的“应”字和“修必修好”的“好”字。

六、取得的成效

通过实施“输配电运检一体化、变电检修专业化”的大检修管理模式,实现了检修一体化、专业精细化、管理集约化。从设备的巡视、检测、分析、评价到操作和检修实现了闭环管理,生产管理的重心从“事后”抢修转为“事前”预控,从被动应对故障、抢修发生,变为提前开展巡视、预防性维护工作,统筹安排检修时间和内容,减少了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提高了设备健康运行水平和供电质量。工作化检修和状态检修的开展,降低了检修成本和安全风险,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设备利用率,有力保障了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优化。2011年,全县输、变、配电设备完好率100%,一类设备率98.5%,供电可靠率RS-3完成99.8547%,综合电压合格率 9 98.57%,综合线损率4.06%。

集约管理,专业执行,“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我公司专业化检修管理水平立体提升,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以设备管理为核心、围绕可靠性指标提升,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重点抓好“检修车间”建设、状态检修、带电作业、精益可靠性管理和检修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不断深化和完善“大检修”体系建设。

第三篇:公司QMS体系运行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本公司严格按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同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和质量方针,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文件。自今年3月份运行以来,总体是符合标准要求的,适合本公司管理需要的,且在增强顾客满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上都起到了保证作用。现将体系实施近3个月来的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情况

按照GB/T19001-2008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了我公司生产的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及产品所涉及的部门、车间。从质量方针和目标、机构设置、职责和权限的确定,资源配置,过程的确定和监视、测量、改进措施、文件编制等方面来看,基本满足标准的要求。对体系包含的各个过程基本上都有文件规定。生产和质量管理等许多表格都作为产品符合要求和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列入质量记录清单,并且根据标准进行了编号,规定了保存期。

二、体系的实施情况

1、重视体系的实施情况

各部门能够结合员工培训相关的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使大多数员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体系文件的要求,较好地改变了以往不同程度存在的文件不规范,办事口头化现象。

2、由行政部编制了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对本公司各级人员,进行了体系文件宣传、专业知识学习、岗位技能培训等。从今年3月份以来,先后举办规模不等的多次培训。培训的教师以内部管理技术人员和外培为主,并准备了适用的教材,进行了必要的考试和考核。

3、内审情况

内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情况的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时改正的一个过程,以确保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和文件要求,实现体系的有效运行。今年4月份制定了内审计划,并于4月28日到4月29日进行了体系运行以来的第一次内审,这次内审范围覆盖标准要求的相关过程、活动及所有场所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次内审也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3个月来的情况的一次全面检查。内审严格按内审实施计划执行,并按程序文件规定成立了审核组,编写了审核计划作为现场审核依据。此次内审由徐海川任审核组长,审核成员程阿荣。内审共开出了1项不合格报告,为一般不合格,分布生产部。不合格项开出以后,责任部门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在限定时间内通过了内审员的验证。通过此次内审结果可以确定我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上符合GB/T19001-2008标准和本公司体系文件的,运行是有效地。

三、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本公司的质量方针正确地反映我公司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与本公司的总的宗旨

相适应,显示出本公司在质量领域的追求,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目标是用以支持质量方针,实现并能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制定目标时要超过实际质量水平,它既要表现出先进性,又要经过努力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实现。同时,我们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的人、机、料、法、环五个环节,切实执行工艺纪律。满足顾客要求,首先要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顾客的信任,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四、生产过程控制

根据我本公司产品的特点和本公司多年生产经验,品质部 和技术部编写了检验规范和作业指导书,并对操作工进行了培训。在重要工序过程设立质控点,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五、满足顾客要求

本公司建立体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增强顾客满意。因此本公司的各项工作,各个过程都是围绕这点,在5月份,销售部对现有顾客进行了调查,从顾客反馈的信息,可以得出顾客对我们的产品满意程度是比较高的,自QMS运行至今还没有接到顾客的投诉。

综上所述,本公司的体系是适宜的,过程的开展比较充分并受到控制,已初步取得了成效。但由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不久,各级管理人员对体系文件不够熟悉,因此使用起来还不是很得心应手,还应加强宣传工作。二是车间、仓库等生产现场的管理还需加强,产品的标识、区域的划分还不是很明确,必须及时改进。另外品质部 和技术部人力资源不足,不便于控制质量,有待于加强。总之,从本公司QMS几个月的运行情况来看,基本上符合标准要求的三性,即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今后,本公司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应该进一步增强顾客意识,自觉贯彻执行体系文件规定、加强过程控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为全面贯彻质量方针和达到质量目标,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而不断努力!

报告人::

日期:

销售部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自本公司3月份QMS体系运行以来,我部门严格遵守本公司职责分配情况,及时对顾客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也积极配合本公司品质部、行政部等部门对本公司产品质量进行了控制,现将工作情况加以汇报。

首先,在响应本公司QMS的“全员参与”,我部门参加了本公司组织的ISO9001:2008标准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为了进一步地完善部门现有规章制度,我部门及时组织了相关人员对第三层次文件进行了仔细的学习。

同时,我部门对现有顾客进行了调查,从顾客反馈的信息来看,顾客对我本公司的产品质量还是比较满意的,对我本公司的产品交付、服务、价格等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同时,我部门积极收集市场信息,与行政部、品质部 参与讨论,讨论一致认为,我本公司还应下一定的时间、精力研究如何在此基础上,、质量良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同时提高技术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交此方案;对交货期进行不定期监督。

目前,国内外大量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源源不断地涌现,使得我们销售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提高“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意识、是我本公司的当务之急;在技术方面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立足于整个市场更是我本公司的立足之本与发展之道。

综上所述,本公司实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选择是正确的、明智的、其运行也是有效地、适宜的,本公司方针、目标是适合自身发展的、充分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的改进、完善本公司现有的体制,提高企业与同行业间的竞争能力。

报告人:

日期:

品质部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为了配合本公司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我部门参与了大量工作,现将近期工作加以汇报。首先我部门首当其冲,在反复学习了GB/T19001:2008标准的基础和前提下,主要地负责了本公司产品质量检验的工作和监视测量仪器的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本公司监视和测量器具的有效性,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质量,我部门严格按要求对监视测量仪器月份对本公司的计量器具进行了送检。

本公司QMS实施3个月来,本公司的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据品质部 产品合格率统计数字显示,从3月份到5月份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改进,但是,我部门仍存在大量的不足,例如:对本部门的培训工作做的还不够,对三个检验规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统计工作虽然在做,但也非常粗糙,对数据的收集也不够准确、全面(如通常采用“大概”、“左右”等模糊不清的术语及不能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分析,因而对领导的决策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项也没有科学地利用统计技术进行原因分析和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改进、完善。

综上所述,本公司在现有的管理基础上选择QMS管理是科学的、明智的,制定的方针、目标也是符合本公司自身发展的、适宜的,运行也是有效的、持续的;同时我部门也会在努力完善自我的前提下更好地控制及推动本公司的产品质量,为本公司创立自己的品牌而奋斗!

报告人:

日期:

内部体系审核报告

编号: QR-8.2.2-031/1审核目的:检查本公司质量体系是否有效运行,体系保持情况是否良好。

审核范围:ISO9001:2008标准所要求的各个要素及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场所。

审核依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相关法律法规及产品标准。受审核部门:管理层、品质部、销售部、行政部、生产部、技术部、采购部 审核组长:

审核计划实施情况:

4月20日审核计划批准后,审核组成员根据计划要求编制相应的内审检查表。4月28日上午按时召开首次会议,各部门根据实施计划的时间要求安排工作,密切配合,使审核工作顺利展开,内审过程中,内审员和各部门负责人通过交谈、查阅文件记录、现场观测等方法收集客观证据,与受审方一起确认不合格事实并予以记录。4月29日下午召开末次会议,澄清了受审部门提出的问题,宣读了不合格报告,确认了责任部门,并提出了纠正措施和完成期限。本次审核在公司总经理的重视及各部门的支持下,按计划完成了全部审核任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内审,共发出1份《不合格报告》,为一般不合格。通过此次内审说明虽然各个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从审核结果来看,各部门对ISO9000标准、程序文件的熟悉程度还不够,需要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学习标准的要求,使各部门尽快掌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体系运行情况总结及有效性、符合性结论:

本次审核是本公司推行ISO9001:2008标准后的第一次内审,也是质量体系运行一年来的一次全面检查,通过审核可以看出本公司的质量体系已基本进入正常状态,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完善作业指导书及加强各类人员的培训。

本公司各部门需要对内审开出的不合格报告认真整改,并举一反三,通过下一次的内审,使质量体系正常而有效的运行。

(审核组长)签名:

(总经理)签名:

日期:

生产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工作报告

自本公司从3月份QMS运行以来,我部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把近3个月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我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参加了本公司举办的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知识培训,明确了标准的要求。在本公司颁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并实施以后,组织了本部门的管理人员多次进行培训,明确了本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工作能做到有章可循,避免办事口头化,工作模糊化。

3月份以来,我部门先后举办规模不等的多次专业知识学习、岗位技能培训等。培训的教师以内部管理技术人员为主,并准备了适用的教材,进行了必要的考试和考核。

其次,在生产组织安排同时,我们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的人、机、料、法、环五个环节,切实执行工艺纪律。满足顾客要求,首先要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顾客的信任,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生产过程控制:

根据我本公司产品的特点和本公司多年生产经验,为确保产品质量,技术部编写了生

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对员工进行了培训,严格按要求进行控制。在重要工序过程设立检验点,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生产的产品检验批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工作环境控制:

制定了工作环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并划分了工作区域且进行了标识,生产设施统一挂上标识牌,且做好日常的保养记录和检修记录。并有专人进行监督、检查。

综上所述,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适宜的,过程的开展比较充分并受到控制,已初步取得了成效。但由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不久,各级管理人员对体系文件不够熟悉,因此使用起来还不是很得心应手,还应加强宣传工作。二是车间等生产现场的管理还需加强,产品的标识、区域的划分还不是很明确,必须及时改进。

报告人:

日期:

第四篇:电业公司30范文

2011年底**财务决算工作安排会胜利召开 15日,**公司**人参加了省公司召开的2011决算会议,为贯彻会议精神,做好公司财务决算工作,近日,公司在**地方召开了2011财务决算工作安排会,会议由**主持,参加会议的主要有**

会议传达了省公司决算会议精神,学习了2011决算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工作经验,肯定了2011年公司决算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人就公司的决算工作作了周密部署。

2011年公司决算工作硕果累累: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加强了风险管理,完善了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形成了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定期信息交流和相互培训机制。

**人对年底决算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本着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原则,规范工作程序,严把数据质量关,做好各项清帐工作,强化决算数据的应用效果。二是利用热线电话和公司宣传栏及时解答决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成立由一把手直接领导的决算工作小组,保障公司决算工作顺利进行。

**局:扎实推进财务工作月月透明化

财务是公司发展的命脉,**局领导为提升财务规范化管

理水平,扎实推进财务工作月月公开、月月透明,周密安排精心部署:一是公司财务负责人按时完成公司各项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准确无误地出具各类会计报表,及时全面准确真实地反映财务信息。二是每月底财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公司经营情况,依据资金运作状况,制出详细简洁易懂的表格张贴于楼下的公告栏,真正做到财务工作无暗区,财务工作人人知晓,财务工作扎实前行。

该项措施实施以来,财务部得到了相关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可,也为其他部门的工作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五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等难点堵点问题,**市以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指引,通过经济为杠杆、党建为引领,带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创新构建了“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以激发群众共谋善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达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有力增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乡村善治共富。

一、构建“五位一体”网络化指标体系。

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为农户、行政村、乡(镇)三个层级设置指标体系。从家庭收入、家庭资产、就业创业等方面构建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指标,全面激发农户通过诚信勤劳争取高分的积极性,引导农户积累信用、增强发展实力;从爱党爱国爱家乡、热心村级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指标,引导乡村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家,维护风清气正乡村政治生态;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教学等方面构建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指标,引导农户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遵守意识形态的相关规定;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方面构建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指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群众形成和谐团结、互信互助互爱的乡村生态;从家园干净整洁、爱护公共资源等方面构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指标,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意识,引导村民爱护资源环境,共建生态宜居家园。目前,全市11个县(区)均已完成“五位一体”农村信用指标体系设置,并在xxx县完成整县推广,其他9个县(区)已分别完成1个乡(镇)的试点。截至2022年5月,全市已采集农户信用指标信息数77.65万户,占应采集数的88.15%;已采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指标信息数4721家,占应采集数的69.9%;全市系统录入农户数共52.7万户,占全市56.5%。

二、树立“信用为本”鲜明时代导向。

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指导下成立信用评级小组,制定《农户信用等级测评表》,配置了经济指标占比50%,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分别占比10%、10%、20%、10%的指标权重结构,开展信用等级评价。根据农户实际,评出信用分数和信用等级,将各县(区)所有农户信用分为B级和1A~5A级六个等级。B级农户只评级不授信,1A级及以上为信用户,存在重大负面信息记录的直接列为“失信农户”,3年内不能评为“信用户”。以信用户为基础单元,全村信用户达到70%以上、有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且全村不良贷款率保持在2%以下的行政村,可评定为信用村;以此类推评定信用乡(镇)。每村每年评选“十佳信用户”,发放“信用牌”,营造讲信用、守信用的“比赶争超”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已完成农户评级9.32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31家,已授信农户2.36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3家;授信总金额13.64亿元。

三、建立“配套集成”现代化治理机制。

根据信用评级和授信情况,把道德与经济、精神与物质、人品与产品“藕联”,推动“信用+N”配套集成。如“信用+金融”,信用户可免抵押、免担保获得金融机构5-30万不等小额贷款,且一次授信、随时用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高效快捷、利率合理,满足农户融资需求,形成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信用+数字乡村”,将“信用建设”“金融服务”“电商服务”相结合,信用农户可获得更多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可优先通过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展示和交易特色农产品。如“信用+人才培养”,在村“两委”干部选拔、党员发展、公务员招录、教师招聘等组织人事方面成为重要衡量指标。如“信用+服务保障”,4A级以上信用户凭信用二维码,可享受县内公共交通乘车费、景区景点门票等优惠;涉农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扶持、医疗服务等生产生活保障方面,给予信用等级高的主体优先支持。截至2022年5月,全市累计发放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金额12.03亿元。

四、推行“多维管理”常态化保障制度。

制定出台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和政策,将农户的信用分变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收益和可享受可感知的社会权益。一旦单个农户失信,将降低全村的授信额度、提高其他农户的贷款利率;一旦评为信用村,就会提高村内信用户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农户、行政村和乡镇层层嵌入治理网络,并将农村赌博、打架斗殴、治安乱象问题等违法犯罪行为和矛盾纠纷、信访调处、环境保护等纳入考评体系,构建政治、德治、自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在“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的引导下,基层治理、社会风气、村屯风貌明显改善,全市上访案件、恶性治安及犯罪案件明显下降,2022年第一季度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98.86%,排名全区第4位,较2021排名上升3位;全市获评**“绿色村屯”51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4个,2021年有11个行政村纳入自治区级乡风文明行政村示范点。

下载县级电业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汇报6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级电业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工作汇报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岗位级双体系建设考试题

    岗位级双体系建设考试答案 单位: 姓名: 岗位:得分: 4分,共40分,不填或填错不得分) 1.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

    2008年分公司QHSE体系运行情况汇报

    2008年分公司QHSE体系运行情况汇报 2008年经过分公司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累计完成生产总值约 4470 万元,实现了无重大质量、安全和环境事故。基本实现了年初与总公司签订的各项......

    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总结(水利电业公司)(定稿)

    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总结(水利电业公司) “>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总结(水利电业公司)2007-12-08 17:13:2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总结(水利电业公司)行风建设和纠风工......

    县电业公司大营销建设汇报材料2023

    整合与提升 专业化成就农电营销管理新模式 ——**县电业公司营销专业化管理工作汇报 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实施专业化管理是农电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精益化的必由之路。......

    对外贸易运行及口岸建设工作汇报材料(本站推荐)

    页眉文字 对外贸易运行及口岸建设工作汇报材料8月31日省政府顾副省长和省级有关部门领导到我州就对外贸易、边境口岸建设等情况进行调研。李扬副州长受杨州长的委托,向顾副省......

    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地方税务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按照中央和税务总局的部署,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各方面工作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

    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构建惩防体系创建和谐*** 中共***镇党委 (2012年6月27日)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纪委的精心指导下,我镇紧扣“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

    农村基层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县委、县政府将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人的素质、提高科学发展水平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一标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多方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