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贸易运行及口岸建设工作汇报材料(本站推荐)
页眉文字
对外贸易运行及口岸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8月31日省政府顾副省长和省级有关部门领导到我州就对外贸易、边境口岸建设等情况进行调研。李扬副州长受杨州长的委托,向顾副省长及各位领导汇报了今年以来**州经济、对外贸易运行情况及口岸建设方面的情况。
一、1—7月**州经济和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1至6月,全州共完成生产总值207.01亿元,同比
增长1.6%。完成工业总产值269.1亿元,同比下降7.1%,但是降幅在逐月减小。实现农业总产值44.23亿元,同比增长6.5%。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48.7%。共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54.47亿元,同比增长19.1%。完成财政总收入57.08亿元,同比下降10.2%,降幅比一季度缩小了1.7个百分点。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2亿元,同比下降9.7%,降幅比一季度缩小了3.8个百分点。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7.8亿元,同比增长6.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68元,同比增长4.8%。
从对外贸易运行情况看:据海关统计,1—7月,我州进出口总额仅完成3.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4.9%,其中:出口完成1.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8.1%;进口完成1.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5%。主要是大宗出口商品全面下滑,其中:白银、锡化工、焊锡丝及锡制品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48.4%、57.6%、83%。
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页脚文字
1、国家实施对资源性产品出口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2007年下半年,2008年1月、4月、8月,国家几次调整资源性产品出口政策,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率,大幅度提高出口关税,涉及我州钢材、化肥、有色金属等重点出口产品,我州的出口量骤然减少。今年以来,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产业振兴纲要,提高了部份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是更多的优惠产业政策惠及商品不在我州出口商品之列,对锡、铅、铜等商品的加工贸易限制政策还在执行。
2、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
从2006年9月起国家调整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我州加工贸易的产品大部份列为禁止类项目。2008年,全州加工贸易业务基本停止,仅此一项全年减少进出口贸易约2亿美元。今年我州加工贸易有所开展,但贸易量仍比较小。
3、越南发生经济危机使对越进出口量大幅下滑。
2008年3月,越南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越南盾贬值,人民币与越南盾汇率突创新高,削减了越方企业使用越南盾购汇的意愿,导致了我方企业出口收汇的时限加长,货款积压,全州对越贸易量大幅下降。
4、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需求量的影响。
去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传导至实体经济,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一方面缺少买方市场,订单骤减,我州几户大型企业订单减少在40%以上。另一方面出口订单减少价格倒挂,进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和结算风险增大。今年上半年,全球性经济危机还未走出谷底,进出口贸易形势仍十分严峻。
5、自身的因素。我州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突出,冶金、有色金属、化工传统骨干出口产品受占我州出口量的70%以上,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尽管**州部分生产型出口企业已经注意生产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但所占比重不大,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州一直以来以资源性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格局。
二、**州口岸建设、管理和运行情况
(一)口岸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1、河口口岸建设情况。河口口岸经过多方努力,十多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余亿元,实施了河堤、道路、水、电、通讯等工程项目建设,相继建成了南溪河公路大桥和建筑面积5485平方米的口岸联检大楼、建成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河口山腰铁路国境站联检楼和铁路物资验货场、对外商品交易市场、北山口岸货场等重要基础设施。
2006年8月,2.85平方公里的河口国际口岸北山片区的建设规划经省发改委批准同意正式开工建设。具体推进情况是:全长8.2公里的中心干道、河滨路、东西干道2007年6月开工建设,滨河路部份道路已完工,今年年底其它路基全部形成;总投资6440万元的中越**公路大桥9月1日竣工;口岸联检楼主体工程9月1日完工,联检楼的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新的口岸已具备试运行的各项条件;进出口查验货场投资2.93亿元,由昆钢集团组织项目建设;河堤三期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20万平方米的商业贸易中心建设面积已完成20000平方米主体结构施工。保税仓库、国际商贸中心、中越物色产品交易区招商引资工正积极推进。
2、金水河口岸建设情况。金水河口岸1993年开通以来,投入基础设施建
设资金4000余万元,建成面积17.88公顷的商贸区和面积19.5公顷的生活区。2005年底,建成2800平方米口岸联检大楼、2.2万平方米
[1] [2] 的金水河那发边民互市市场和5000平方米的进出口查验货场。目前,已完成规划为2.1平方公里、预计投资6亿元的第三期(金水河田坝)口岸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并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3、边境通道建设情况。**州经省政府批准已建成老卡、新店、坝洒、马鞍底、十里村、平河、新寨、二甫8个边民互通道。新建和改建了平河、新寨、老卡、新店4个边民互市市场。河口、金平、绿春三县加大了边境通道交通建设力度,交通状况逐步改善。按照云南省口岸建设“十一五”规划,绿春县正积极做好2010年前平河通道提升为国家级口岸的前期工作。
(二)口岸管理不断加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延长了口岸通关时间。自2004年7月1日起,河口口岸实现铁路24小时、公路15小时通关,缓解了通关压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企业和旅客的通关需要;二是2004年,河口口岸被批准对持有护照的游客(包括第三国需出入境的游客)、商务考察人员办理落地签证手续,为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三是2006年初,河口—老街口岸被定为gms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下“一站式”通关试点口岸,河口口岸的通关与服务、速度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双边合作日益紧密,口岸贸易快速增长
一是中越双方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会晤,就涉及双边口岸经贸、社会发展等方面互通情况、交换意见,及时解决问题。二是开通了三条中越国际客货
运输线。即中国个旧市至越南文盘县往返线路,中国个旧市至越南沙巴往返线路,中国蒙自县至越南文盘县往返线路,进一步加强了中越双边人员和经贸往来。三是2001年12月,边境贸易会展机制形成。中国河口与越南老街每年轮流举办“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了8届“边交会”。四是2006年6月,中国河口县与越南老街市结为友好城市,为扩大双边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随着中越双方合作的不断加强,口岸贸易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河口口岸、金水河口岸进出口货值和进出口货物运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进出口货值为11.1亿美元,进出口货物达227.9万吨,出入境人员377.5人次,出入境交通交通工具12.03万车(列)次。2008年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出口货值为6.7亿美元,同比下降39.6%;进出口货物达155.4万吨,同比下降31.8%;出入境人员333.4人次,同比下降11.7%;出入境交通交通工具9.21万车(列)次,同比下降23.4%。目前河口口岸进出口货物量仍位居全省12个国家级口岸之首。
三、**州外经贸发展和口岸建设近期主要工作
一是想方设法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额。政府领导和商务部门积极深入外贸企业和边境口岸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外经贸队伍的数量增加和素质提高,及时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确保企业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扩大进口产品的范围和份额。
二是加大对海关等联检部门和外汇管理等涉外部门的协调力度,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口岸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通关便利化程度,确保各类
进出口物资高效通关。
三是积极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全面推进河口国际口岸北山片区各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1、10月以前,争取河口公路口岸联检楼及设施通过国家口岸办组织的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2、2010年2月,新建的进出口查验货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提供年进出口1500万吨的条件。
3、河口国际口岸的主干道今年内路基全部完成,明年上半年全部竣工。
4、积极争取河口公路口岸联检部门新增编制,积极开展边防检查北山分站等联检部门设施的建设,确保河口口岸各联检部门的正常工作。
第二篇:口岸工作汇报(本站推荐)
口岸工作汇报
2013年出入境旅客1842人次,同比下降68.8%,其中出境人员923人次,同比下降69%,入境人员919人次同比下降68%。进出口货物6938.1吨,同比下降84.6%,其中进口6228吨,同比下降49%,出口710.1吨,同比下降98%。实现贸易额524.6万美元,同比下降94.6%,其中进口143.8万美元,同比下降56%,出口380.8万美元,同比下降96%。
在逊克口岸过货的企业有哈尔滨东方长城、黑河市速腾公司、逊克外贸公司等11家。主要商品有服装、大豆、农机具等12个品种。2013年口岸核心能力建设通过国家验收,粮食专用口岸争取工作已获得验审通过,口岸集中查验场地建设完成。总的看,2013年虽然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港务等联检部门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优化环境工作。但是逊克口岸的过货量和进出人员还是出现大幅下滑。究其原因:
1、逊克缺乏较强的贸易主体。
2、受俄罗斯大的经济环境影响,边境小额贸易越来越难做,同时面临俄罗斯对灰色通关有严格控制,对中俄双方小额贸易有很大冲击,引起贸易量下降。
3、在冬季过货时间段,有效的过货时间较短。
4、我国对粮食进口加强管理,中俄
市场价格差距不大,相对利润较低。
5、俄罗斯对我国出口的大型机械及汽车类产品的加价和控制,市场已接近饱和。
6、逊克今年遭遇特大洪水,缩短了明水期过货时间。
关于2014年口岸工作,主要目标是过货量5万吨、出入境1万人次,力争年内水毁码头工程建设完毕。主要措施:一是加强与联检部门的团结协作,多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保障好他们积极为地方服务的热情,优化通关环境。二是搞好同波镇口岸的合作关系,畅通中俄双方贸易通道。三是集外事口岸办所有力量,投入到码头的修复建设中来。最后建议县里在培育和引进外经贸主体上要舍得投入、要冒点风险。逊克口岸是成长中的口岸,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外贸企业的投入和政策倾斜是必要的。
第三篇:2015年口岸街道法治建设工作汇报
2015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口岸街道法治办(2015年12月23日)
今年以来,我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政法委的关心和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区对政法工作的统一部署,坚持把深化法治建设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抓手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以“法治创建”为载体,全面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推动法治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制定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用制度的力量推动法治建设水平不断前进。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全区政法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街道迅速传达学习区委王书记、区委政法委蒋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制订下发了法治口岸建设工作要点、法治创建任务分解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并根据人员变动和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补充街道法治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坚持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党政联席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明确了法治办专职副主任,,并要按照要求配齐配强两名兼职工作人员,形成了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重点保障法治创建工作的必要经费,并特别加强了对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治长廊、法治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投入,切实保证做到活动有场所、宣传有载体。
三是机制保障到位。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把法治创建工作纳入到街道重点工作和“四个文明”建设百分赛考核之中,实行绩效考核,并与各村(社区)签订责任书,签订率达100%。街道还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将法治创建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成员单位,并组织督查和通报,真正形成了年初有计划,平时有检查,季度有整改,年中年末有考评的工作机制,保证了法治创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民主自治能力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抓手,采取多项措施,扎实推进基层法治服务阵地建设,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基层民主法治实践。
一是结合“六五”普法规划和2015年街道普法计划,大力开展“送法进村(社区)”、“送法进家庭”等“法律六进”活动,大大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二是大力推进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定下发《加强村(社区)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村(社区)财务制度;指导村(社区)不断深化“三大直评”,健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和工作日制度,实现“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和参政渠道,充分保障群众参与社区管理与自治的权利。
三是努力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提高基层自治组织自治能力。今年,我们在已经成功创成8家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成率达38%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创建面,重点培植城东社区,再争创一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日前已向有关部门申报。
三、运用法治思维,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建立“说事评理”民主评议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建立“说事评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职责,创新评议方式,规范评议流程,为推行“说事评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在各村(社区)成立“说事评理团”,选拔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中心户长等人士担任“评理员”,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说事评理团”成立以来共化解大小矛盾纠纷39起,其中涉及人员意外死亡等重大纠纷13起,切实维护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全力做好全国“两会”、省委巡视组驻泰期间信访维稳工作,妥善解决突出信访问题,截止目前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28件,同比下降15%;处理人民来信7件,同比下降13%;将4月份定为重点信访事项、重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月,集中开展信访遗留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大涉法涉诉案件处理力度,对上级交办的4件重点涉法案件,已结案息访3件,还有一件正在协调处理中。建立健全重点信访案件包保制度,严格落实重点信访人员稳控措施,确保信访人员吸附在当地,实现了“无进京上访登记,无去省集访,无去市重复访”的信访工作目标。
三是落实街道政法委向党工委报告制度。街道政法委接到影响社会稳定事项报告后,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进行研判分析,如判定为影响社会稳定程度较大,立即向党工委报告该事项。
四、强化法治保障,严格落实依法行政
一是组织人大代表对街道“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有效了促进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二是实行了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该工作由党政办牵头,制定规范性文件部门配合,确保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达100%。
三是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针对前期各村(社区)因费用支出等方面的顾虑,而怠于聘用法律顾问一事。分管领导栾书记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会议,部署聘用法律顾问事宜,同时亲自到部分村(社区)当面督促,在规定时间内,街道与23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四是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成立临港经济园(口岸街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临港经济园(口岸街道)关于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对凡在临港(街道)范围内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严格落实风险评估制度,以法律为依据、以风险评估为前提,严格依法办事,实现“依法治街”。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对临港经济园区港城养生、天华索具两个重大项目及口岸街道敬老院撤并项目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五、加强法律宣传,不断营造法治氛围
一是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将一年不少于2次的党委中心组学法、一年不少于4次的综合性学法报告等活动按要求认真落实到位,同时将党委中心组成员学法活动的情况认真记载在册,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学法效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并拟写个人心得体会,大大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法治水平。
二是加强重点人员学法,特别对企业管理人员、机关干部、老年人等群体进行了普法惠民活动。4月8日配合区司法局开展了“12348”法润千万家法律服务活动,发放了500多份的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5人次,普法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月中旬,口岸司法所联合各村(社区)向群众发放有关《宪法》的宣传资料约15000份,确保辖区内每户家庭一份。9月30日在好润多超市广场开展社会治理法治宣传活动,接受法律咨询3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80份。11月2日下午,司法所周敏所长走进口岸中心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通过精彩激烈的答题竞赛,让学生在校园里接受了法制教育,激发和提高同学们的守法用法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平安和谐校园建设。专题报道《口岸街道法治宣讲员“送法进校园”》刊登在《江苏法制网》司法专版。11月13日下午,我街道举办首期“法治大讲堂”,邀请了区司法局公律科丁觉民科长为街道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村(社区)定职以上人员等150多
人作了题为“推进依法行政,共建法治口岸”的专题讲座。为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12月初,第二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我街道以“学习宪法,让尊法守法用法成为生活习惯”为目标,在辖区范围内持续开展 “宪法进万家” 主题宣传活动。专题报道《泰州高港口岸街道“宪法进万家”活动持续升温》被司法部网站采用。
三是大力推进法治实事项目,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宣传。丰富法治宣传形式,组织排演形式多样的法治文艺节目,深入各村(社区)巡回演出,今年以来,我街道法治文艺演出队共巡回演出18场次。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法治文化广场1个。健全“群众评议团”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广“车卫士”安全系统,目前已完成近1000辆安装任务。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再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上级对法治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创新、务实上狠下功夫,把法治创建和依法行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开展好权力阳光工程,把街道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真抓实干,为推进富民强区、建设美好高港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口岸建设
?增强口岸辐射作用 上海海关发挥区位优势
中广网上海11月28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孙群)上海海关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增强口岸辐射作用。目前,异地企业通过上海口岸的进出口贸易额已占口岸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
??? “365天,天天能通关”。早在2001年,上海海关就与检验检疫、港务、船代、空运代理、货代、仓储等单位建立了联系配合机制,实施对企业“一站式”服务的“大通关”系统工程。2003年10月1日起,上海海关在全国海关系统率先实行“5+2天”通关工作制,从此,上海成了“无休港”,为全国各地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全天候通关服务。
??? 2004年10月,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共同建设上海电子口岸的合作备忘录,上海电子口岸平台正式运行。目前,上海电子口岸上线运行项目达56个,其中海关类项目约占50%,用户数量已达4.5万家,遍集全国各省市,其中异地企业近3万家,西部12省市用户826家,科技手段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
??? 2004年11月,上海海关制定并实施了《上海海关支持转关运输6项措施》,从去年开始,上海海关积极协助成都关区实施“多点报关、泸州验放、上海出口”转关作业新模式试点。同时,重点支持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实施便捷转关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转关运输效率。今年前9个月,上海海关办理进口转关运输货物34.14万批,货值584亿美元,涉税183.2亿元,其中,办理西部企业进口转关货物价值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7%,涉及税款28.6亿元,同比增长28.8%。2005年11月,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下,上海海关与地处长三角的南京、杭州、宁波3个直属海关启动了区域通关改革试点。今年9月起,上海海关发挥长江沿线牵头海关的作用,与长江沿线重庆、成都等9个兄弟海关共同制定并签署了《长江流域区域通关改革联系配合办法》和《长江流域区域通关改革操作细则》,把改革范围扩大至跨越东、中、西部的10个关区,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八省一市。
??? 上海海关还主动参与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加快建设东西物流大通道。该关实施了长江沿岸至洋山江海联运海关监管模式,有效解决长江水道与洋山深水港之间的水运线路断点问题。积极开展长江水道内外贸集装箱货物同船运输试点,先后有7家船公司的144艘船舶开展试点业务,3家船公司的96艘船舶开展国轮捎带转关货物运输业务试点,有效拓展了长江水道外贸货物的运输量。同时,上海海关以区域通关改革、技术协作、文化共建等为载体,建立健全关际间协作配合机制。作为拉萨关区的对口支援海关,上海海关自1996年起连续选派4批共7名优秀处、科级干部支援拉萨海关建设,并为拉萨、兰州、呼和浩特等西部海关派员来该关考察学习、挂职锻炼提供良好条件。
??? 上海海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发挥上海口岸的辐射功能,支持西部,服务全国,近期上海海关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上海口岸通行能力,增强口岸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功能。以配合洋山保税港区分期开发和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的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创新和完善洋山保税港区“水水转运”海关监管作业模式,推动启运港退税政策的落实。二是采取“梯次推进、点片辐射、区域一体”策略,进一步推进长江流域通关改革。探索以武汉、重庆等主要转运港口为枢纽,辐射中南和西部地区,将到达上海口岸的内陆进出口货物,通过长江“黄金水道”的阶梯状、逐层次分流,解决物流运输瓶颈,缓解口岸通关压力。建立“长江流域合作区”,在合作区内信息共享、执法统一的前提下,优化口岸海关与内陆海关业务分工和资源配置,承东启西,使整个长江流域成为一个经济合作区域整体。三是启动中国电子口岸全国数据备份中心建设,改造核心网络系统,强化口岸电子通关的功能。推进与各口岸管理单位、港务部门和企业间的电子联网,加快实施“电子提货单”、“远程打印电子签章场站收据”等联网项目,扩大信息共享的对象和范围。四是全面落实海关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支持“西气东输”、西藏地区通讯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西部重大支柱产业和重点投资项目提供便捷通关措施,促进西部特色产业发展。
浙江制造青睐“家门口”进出 省内港口辐射内陆作用明显增强
“大通关平台”、“水路直通关”、“新区直通车”„„随着杭州海关不断推出多种便捷通关模式,一张连接省内各沿海港口与内陆物流中心的“快速通关网络”日渐成熟,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浙江外贸企业选择了“家门口”通关。据杭州海关统计,1-7月,“浙江制造”经浙江省内口岸进出口达到95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2%。
嘉兴乍浦港:年进出口货运量增速超20%
8月22日,浙江八木服装有限公司向绍兴海关属地申报出口2万只护肩垫,同日这批价值6.1万美元的服装辅件在嘉兴乍浦港快速装船出口。对公司报关员陈奇英来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护肩垫的出口之旅并非始于熟悉的洋山港,而是离公司较近的嘉兴港。“最开始是听海关‘企业流动服务站’的关员介绍了乍浦港的情况,与公司的对外发展线路比较吻合,就尝试从乍浦出口。现在走了几次下来,发现这条线路不光能省下不少运费和仓储费,而且在绍兴就可以办报关手续,很方便。”
陈奇英的报关工作之所以变得轻松,源于杭州海关开发的区域大通关平台中推出的一项重要的通关便利举措——“属地申报、乍浦验放”。应用这一模式,省内外贸企业尤其是浙北地区企业可以就近在所在地海关报关、验放、施封,而货物则在嘉兴乍浦港验封、上船,真正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属地出口货物当天报关、当天放行。据测算,应用“属地申报、乍浦验放”通关模式,一个标准集装箱从绍兴运到嘉兴港的公路运费,与原先直接运到上海洋山港区的费用相比,可减少1200元左右。
成本低、通关便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嘉兴乃至浙北外贸企业选择乍浦港作为出口的“始发港”。原先习惯“走上海”的湖州企业——浙江尤夫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是“属地申报、乍浦验放”的忠实拥趸。陈彦副董事长说:“到7月底,我公司通过区域大通关模式出口已有300余标箱,这种模式加快单证流转,提高公司的通关效率,综合算下来节省成本近20万元。”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湖州、绍兴、富阳、余杭等浙北外贸企业通过“属地申报、乍浦验放”模式累计进口集装箱1356个,同比增长76%;出口集装箱 9045个,同比增长120%。
原先在上海、宁波两大港间难以找准定位、一度发展缓慢的乍浦港因此迸发出了新的活力,进出口货运量每年以超过20%的增速在发展。今年1-7月乍浦口岸进出口总值达到26.6亿美元,同比增长67%,其中进口货值20.7亿美元,同比增长60%,出口货值5.9亿美元,同比增长97%。
舟山金塘港:7月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环节增长117.7%
“水路直通关”是杭州海关针对舟山金塘港特点“量身定制”的通关模式,也是杭州海关激活港口活力,构筑口岸与内陆通关新通道的又一有力举措。与“属地申报、乍浦验放”相同的是,应用“水路进口直通关”的外贸企业也可以在“家门口”就近报关,所不同的是,货物在“家门口”附近的港口启运后,需要通过水路内支线运抵沿金塘港出海。
近日,应用“水路直通关”模式,浙江华建尼龙有限公司从俄罗斯进口的满满20个集装箱的货物,在舟山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从国际集装箱船“远东宏伟”号卸下后,顺利装上内支线船舶“联合23”号运往温州港。“华建尼龙”负责人余当说:“有了水路直通关,我们的集装箱就可以直接从舟山运到温州了,省钱省时省力。”
“水路直通关”模式下,浙江温州、台州以及内陆地区的集装箱都可以通过“水路直通关”实现“报关本地化,进出舟山化”。温台地区的外贸企业在出口货物时,可以在当地海关申报,办理单证审核、税费征收、查验放行等手续,货物通过水路驳船运抵舟山金塘大浦口集装箱港区,由舟山海关监装货物上船,运至国外;而在进口时,企业可以将承装货物的集装箱先从国外运至舟山港,再通过水路驳船运回本地,然后在本地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水路直通关”模式的开通让舟山金塘大浦口码头的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也助推了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国际航线的开辟。据金塘港航分局统计,今年7月份,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月度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879标准箱,环比大幅增长117.7%,其中国际航线箱量达到8443标准箱,占月度总箱量的50.02%。1-7月,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吞吐量累计75583.5个标准集装箱。为适应进出口货物的急速增长,金塘港今年还新开通了3条国际航线,使航线数量达到5条,分别是:中海川崎赫伯罗特西非线、远东俄罗斯线、太平洋东南亚线、马士基西非两条线。
宗国英:三个方面工作发挥滨海新区辐射带动功能—新闻中心—人民...??? 人民网·天津视窗3月1日电:日前,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做客天津政务网。在谈到滨海新区提升服务功能时,宗国英介绍说,滨海新区拥有广阔的内陆腹地,辐射中国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按照中央要求,滨海新区将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同时,市委、市政府要求滨海新区要在全市“三个层面”联动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好服务辐射作用,是中央是天津市赋予滨海新区的重大使命。围绕这项任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产业对接。滨海新区分别与河北、山东等地的8个城市签署经济协议,天津市人民政府还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围绕产业配套、劳动力市场建设等开展了有效的合作,引导新区相关配套产业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另外,为市内六区规划开发滨海工业园,把新区的政策效应向区县延伸,进一步拓展了市区的发展空间。
二是功能延伸。我们进一步提升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等特殊政策区的辐射功能,加强电子口岸建设,完善大通关体系,强化跨区域口岸直通与合作,为北方地区和东北亚区域大宗货物进出提供一流服务。目前,新区面向内陆城市设立了16个“无水港”,将天津港口岸服务功能延伸到内陆腹地,减少通关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此外,我们正积极努力,通过有关渠道建议我国与中西亚国家联合签署通过天津港出海协议,进一步发挥对周边国家的服务作用。
三是科技和人才服务。滨海新区以建设自主创新高地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抓紧在建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博士后工作站,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建设向新区汇集。按照《京津塘科技新干线论坛合作廊坊协议》,新区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在环渤海区域合理配置、自由流动,为加快区域发展提供支撑
第五篇:宁波电子口岸工作汇报
宁波电子口岸工作汇报
尊敬的关领导:
近年来,宁波电子口岸本着服务海关、服务企业的宗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从三个方面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业务发展情况
宁波电子口岸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大通关”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子口岸“三集中”及“单一窗口”服务模式已初具规模。2010年电子口岸平台注册企业数总量累计达11809家,比09年净增2725家;口岸大通关电子政务项目达59个,平台项目总数达161个,在地方电子口岸中依然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方物流市场有了突破性进展,平台的注册会员量已达到6850家,开发了GPS物流监控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双重运输平台、外贸服务平台等特色服务得到普遍认可。
电子口岸与第四方物流市场联系三年在政府组织的运营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两大平台将政务与商务、通关与物流进行紧密衔接并相互支撑,初步形成了支撑宁波口岸发展的通过物流综合服务平台。
(二)团队及经营及情况
目前员工总数已达150名,均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或外贸、物流业务专业人员。2010年公司实现总收入为3187.02万元,比2009年增加787.78万元。同比增长率为32.83%;净利润为363.19
万元,比2009年增加102.75万元,同比增长率为39.45%,自2009年公司实现首次盈利以来,持续保持着良好的成长势头。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浙江省政府明确提出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建设“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要求,宁波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打造国际强港作为统一部署“六个加快”的重大举措之一。宁波市政府将宁波电子口岸及第四方物流市场定位为“加快打造国际强港”、“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的重要信息平台及数据交换中心。公司三个项目已纳入宁波市加快打造国际强港重点项目。根据市政府要求,公司定位为依托宁波电子口岸平台的核心基础,以第四方物流市场为服务延伸,打造区域通关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口岸、智慧物流。实现以上目标公司将主要通过两项举措,一是推进信息聚集,形成口岸基础数据库;二是提升信息应用,满足振幅、企业需求。以此为工作思路,海关相关工作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
(一)加快“物联网”应用,支撑物流监控
通过物联网应用实现“船、车、货、场站”多位一体、全程覆盖的物流监控体系,提升监管效率,缓解现场实际监管要求与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在海关通关、物流监控、技术部门的支持下,依托目前电子口岸已有的AIS、GPS、RFID、电子关锁等产品,下一步将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船的监管,继续完善AIS船舶监控系统,将其与海关、海事、港务等部门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联网监管。在海图上正确显示
码头、泊位信息,区分内外贸船舶性质,区分海关监管船舶靠离泊是否向海关申报,提供预警、查询统计、轨迹回放等功能,为海关加强运输工具管理提供有力工具。
二是车的监管,通过建设GPS平台为每辆海关监管车辆安装车载GPS终端,通过海关监控中心平台,监控整个货运过程,杜绝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舞弊行为;采用电子关锁技术,转出地海关将施封信息写入电子关锁中,转入地海关卡口自动识别验封,并与海关后台数据比对,大幅提高海关监管效率。通过电子锁专管运输试点,将能够形成典型应用,有助于无水港口联盟的形成,进而帮助宁波港扣向腹地拓展。
三是货的监管,建立货物账册管理,正确反映货物性质,通过RFID技术实现监管场所内货物进仓、出仓、盘点等的实时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推进单证电子化进程,通过企业端联网实现电子装箱单、报关单、舱单信息动态管理相互校验,达到进出口舱单100%核销的目标。
四是监管场所监管,应用GPS、AIS、RFID电子车牌、视频监控、只能卡口识别、EDI技术等物联网技术,推动智能仓库、堆场建设,实现保税物流园区、进口拆箱、出口拼箱等单个监管场所及多个监管场所间进出车辆、集装箱、货物的全程智能化、可视化的监管,保税货物物流自由顺畅流动,区港联动提供信息化支撑。
(二)提升“单一窗口”服务,实现智能通关
借助海关持续提升“单一窗口”建设的示范效应,把握各口岸监管单位实际参与电子口岸建设的良好态势,在海关通关、监管、缉私及技术部门支持下,依托海关、国检、海事、边检外网服务平台年内在电子口岸全面部署和电子口岸货主企业80 %、货代企业65 %、场站及船务100 %的服务覆盖率,通过信息互联互通、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宁波口岸全程智能通关服务。
即围绕以进出口“船、箱、货、人”的统一申报与查询、围绕口岸单位的政务监管,建设能向企业及口岸各监管单位提供多种数据、信息及服务的“云服务”模式的电子口岸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重点解决电子装箱单、报关单、舱单核对校验,通过“数据智能,操作智能,管理智能,服务智能”实现智能化数据联动与继承,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提升口岸信息共享程度,控制监管风险,提高通关效率。
(三)强化运维保障,实现联合监控
随着业务的发展,电子口岸在口岸通关中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在海关技术部门的支持下,在已初步建成的“联合监控中心”的基础上,电子口岸将进一步强化平台运营保障工作,与口岸相关单位建立多向技术保障机制,并通过联合的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和网络运行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对产生的故障制定协作响应的流程,明确技术保障的分工和职责,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随着电子口岸的不断发展,企业将享受更多增值服务,并从中获益:一是通过大通关“单一窗口”服务,企业将享受“进一个门,办所有事”的便利,提升其通关效率;二是通过数据联网,实现电子化
申报及“一单多报”,减少数据错误,提高申报、办事效率;三是享受通关、物流信息集成服务,实现物流全程跟踪,信息权威、透明,有效提升管理效率、规避业务风险。而通过实现“单一窗口”的服务,电子口岸建设的核心目标也将顺利达成。
四、相关建议
在海关的领导与支持下,目前电子口岸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一方面还需要继续得到以海关为主的监管单位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电子口岸在大通关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可为海关提供服务,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于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涉及面广,不仅涉及监管单位众多,而且业务也较复杂,协调难度大,需要海关业务与技术部门联动推进,建议请庞关长牵头成立联合工作小组,主要业务与技术部门参与,推进电子口岸建设,特别是与海关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
(二)加强增值服务合作
随着电子口岸面向企业增值服务的不断深入,公司愿意在企业增值服务领域,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密切与海关技术处、数据分中心开展商务合作,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合作共赢,实现协同发展。
(三)提升电子口岸品牌
近年来全国各地电子口岸建设均在艰难中探索,而宁波电子口岸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未来在物流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将面临全面竞争,希望能够得到宁波海关的大力支持,进而持续提升宁波电子口岸
影响力,打造全国一流,区域领先的地方电子口岸品牌。
多年以来,在海关的关心与呵护下,宁波电子口岸不断积累经验、凝聚力量、提升服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会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以政府及企业需求为导向,在电子口岸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自身的优势,并弥补劣势,坚持创新、强化合作,朝着目标奋勇前进,用实际业绩回报海关、回报社会。
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二O 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