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米坪乡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情报汇报
米坪乡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情
况
报
告
(在2010年7月19日在米坪乡第十三届人大主席团第十八次会议上)米坪乡新农办 符宁波
米坪乡人大主席团:
我受米坪乡人民政府的委托,向主席团报告米坪乡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米坪乡人民政府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主席团的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执行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全面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2010年,我乡新农村建设主要以发展农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切实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发展致富产业,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农业稳乡、交通强乡、科教兴乡、城建建乡、库区产业活乡”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结合乡情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稳定发展粮食、烤烟、油菜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库区生态渔业,实现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740万元,比上年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64元,增长10%。二是把我乡农业农村发展与构皮滩库区的水域资源、水上交通、库区旅游开发等相结合进行产业规划布局,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树立生态农业概念,加快推进米坪乡农村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以“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烟水配套工程、以工代赈、土地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争取上级支持,力争投入水泥400吨完成新农村大坪组示范点的串户路建设。五是完成200口农村卫生厕所项目建设,完善农村沼气池后续服务管理。六是认真落实“三创一办”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专项治理场天占道经营,实现乡容整洁。七是培育新型农民,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扶贫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粮食增产工程”示范点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种养植业能手、致富带头人。八是构建和谐村寨,通过创建无毒乡、“五五普法”、“严打两抢一盗”、提高小学与初中阶段入学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及“低保户”救助率实现米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一)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具体指导协调和监督。采取乡领导联系、部门帮村的方式,明确各帮村部门负责人和各村支书为新农村建设第一责任人,并将这项工作列入年终目标考核。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乡财政今年安排10万元作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资金。二是把新农村建设项目打包向上争取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捆绑扶贫、农业、交通、水利、林业、广播、能源和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建设。三是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
3、广泛宣传,积极动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激发广大农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4、搞好规划,夯实基础。乡村管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加强村寨规划建设的管理,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 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搞好村寨规划建设,严格规划管理。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寨,国土部门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未作出规划的村寨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未完成规划编制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把村寨建设规划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把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高效的村寨规划建设管理体系。规划建设模式力求形式多样,提高房屋设计水平,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提供各种房型供农民选用,尽量挖掘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农家民宅。
5、优化服务,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实施项目捆绑,从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村管所、城管办抓好村寨规划建设,并提供尽量多的村寨规划、房屋设计图纸供各村参考,同时抓好村寨环境整治;国土部门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乡农业服务中心抓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实施好农业科技项目;乡水利站大力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劳保所不断拓宽群众就业门路,合理转移农村劳动力,切实抓好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申报,协调处理民工工资拖欠等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乡卫生院建立和完善村寨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科技部门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做好科普与培训工作,普及科学知识;乡林业站抓好村寨的绿化工作;乡扶贫办、社会事务办按照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要求,加大扶贫工作重点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新产业、新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村级公墓建设;乡信用社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争取实现信用村、信用乡的创建,简化农业贷款程序。
6、健全机制,长效管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建立巡查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同时,通 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寨”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7、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制定目标考核方案并严格进行考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通报工作开展情况。
(二)取得的成效
1、生态农业
全乡完成烤烟种植3143亩。种植水稻3500亩,其中杂交水稻3000亩,旱育稀植2000亩,粮增工程示范100亩。种植玉米2600亩,其中杂交玉米2000亩,育苗移栽2000亩,粮增工程示范100亩。畜牧业实现生猪存栏0.63万头,出栏达0.33万头,发展家禽养殖2.1万羽,出栏0.8万羽,牛存栏0.24万头。250余亩晚熟桃等经果林今年已开始投产。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我乡积极开展农业基础设施抗灾救灾工作,努力降低旱情。冬修水利投入5万余元,完成灌区渠道修复1.1公里、清淤10公里,可恢复120亩耕地灌溉。投资3万元用于主渠道防渗和支渠建设。分别投入197万元和77万元修建大坪村4000亩、大坝村1000亩的烟水配套工程即将完工。投资130万元正在实施大坪村和云湾村共630亩国土资源治理项目。200口农村卫生厕所项目正在实施。泥池村响水洞1200尾大鲵驯养繁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即将竣工。
3、农村环境整治
深入开展“三创一办”工作。分别在各村开展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路、改厕工作,治理临棚乱搭、墙面乱画、庭院乱挂、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牲畜乱跑等现象。今年,乡政府将各通村公路保洁员纳入公益岗位,同时加强监督,提高了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使我乡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乡风更加文明。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由乡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集中时间、力量开展市场秩序整治,主要对乱搭乱建、场天占道经营、流动摊贩进行整治,强化市场管理。
4、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紧紧围绕我乡粮、油、烟、畜、渔、经果林等,进村入户,与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各级强农惠农政策结合起来,通过搞好先进农业科技试验示范,集中力量对农民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节本增效、新品种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地膜覆盖、水稻旱育稀植、粮食高产创建等实用技术的培训,切实把最需要、最实用的技术传授给农民。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示范户。目前已培训了粮食增产工程示范户109户,培训3个贫困村科技扶贫50余人次。
5、农村社会保障
我乡以“民富强乡,生态协调,百姓安康”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得到落实,弱势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证。为了解决干旱灾民、五保、孤儿、双残、低保户、空巢老人等特困户的生活困难等问题,截止6月底,共发放救济大米22吨、救济款37000元和7.3万元慰问金,发放温暖煤212吨,发放棉被50床,毯子100床,床单80床,抗旱救灾缸100余口。发放农村特困群众救助保障金66002元。共发放给五保户12180元。解决了4户残疾人建房补助金8000元,发放残疾学生或残病子女就学补助30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在抗旱期间,乡政府共使用了抗旱专项资金53000元、抽水机2台、潜水泵5台、应急输水管道9000米、应急供水车一辆、搭接临时供水点3处、补助农户建设应急水源蓄水池水泥30吨。今年上半年,我乡城乡统筹就业人数达到107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54%。农保工作顺利推进,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完成劳动用工年检5户,完成率为100%。协调处理民工工资拖欠6起,涉及民工90余人,追讨工钱23万余元。
6、其它农村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乡小学入学率达99.7%,初中入学率达110.9%。到目前为止,已完成200户农户通电视工程。全乡共调处矛盾纠纷12起,查破刑事案件2起,查结治安案件3起,调解各类纠纷14起。扎实开展殡改工作,实现入墓率达100%,火化率100%,无大棺材入土埋 葬,没有出现乱埋乱葬现象。
四、存在的问题
1、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还未出台,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大,群众收入低,我乡财力投入有限,自筹资金难度大,全乡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不明显。
2、由于我乡无采砂、采石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砂、石材料的供应紧缺。
3、部分群众观念陈旧,村容村貌整治、乡风文明建设难度大,战线长。
4、我乡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留守劳动力趋向于老龄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生态农业发展受限。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积极探索整合资源发展方式,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烟草等部门资金,主要用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将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同安排、同部署,不断改善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
2、加强部门协调,加大物资管理力度,确保各项新农村建设物资落到实处。
3、继续深入开展“三创一办”工作,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严格执行村规民约,加强群众监督,从根本上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4、以构皮滩库区产业发展为契机,结合我乡实际,谋划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制定新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的新举措,继续加强种养植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实现我乡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建设中将面临诸多困难,但我乡有信心,有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审议建议:
1、郑书记:新农村建设在今后应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实现新农村建设示范乡的工作思路,整体规划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在今年做一个新农村示范乡建设方案,并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方向、管理和要求达到的效果。对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是:掌握信息,主动出击;充分准备、虚时以待;做好当前工作,搞好软件;建管结合,创新管理方式,探索强硬手段。
2、张主席:进一步加强对全乡村干部在新农村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
3、马书记:我乡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加强“水、路、林”建设,即加强饮用水安全、农业生产用水安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三创一办”工作为主突出生态林业发展;应搞好我乡新农村的实际发展规划;集中村寨有利于示范点建设,在各村要建设至少一个典型;群众性评比活动是否真正落实;生态农业必须抓精品,稳定传统农业,做好新项目,并以项目主依托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在关键时刻扶持种养植业大户,抓好生态渔业发展,及时与上级部门搞好协调,加强技术培训,确保在抓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农业增收。
4、卢支书:新农村建设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建与管的谐调,搞好业务部门服务工作,共同搞好维护,加强示范,建设集中的村寨垃圾池,把全乡留守儿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汉南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总人口10.8万人,版图面积287平方公里,辖纱帽街、东荆街、湘口街、邓南镇及乌金、东城垸、汉南、银莲湖四个国营农场,共有51个建制村(大队)、338个自然塆,村民总户数14432户,村民总人数55681人。纳入今年“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10个
村(大队)分别是纱帽街的幸福村、江上村、通津村;邓南镇的水三村、邓西村、窑头村;湘口街的五湖大队、双塔大队;东荆街的沟北大队、乌金四大队。村民总户数3467户,村民总人数12852人。
二、工作目标和规划
从2005年开始,用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全区农村的49个建制村和农场大队中,分期分批地实施以“四到家园”为核心内容的创建活动。汉南区“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要与汉南区农村小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以“培植主要产业,创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着眼于建设生态农业、打造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力求通过创建活动,使村塆变面貌,群众得实惠,农业上台阶。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完善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基础;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努力把试点村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服务有序、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文明和谐的温馨家园。
2006年,全区要完成14个村的试点任务。其中,完成2005年4个试点村的试点和评估验收工作,同时探索村塆长效管理机制;完成2006年新增的10个村的试点任务。
三、2005年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05年在纱帽街江下村、东荆街东荆大队、湘口街湘口大队和邓南镇南庄村开展试点工作。四个试点村队共有村民小组24个,30个自然湾,村民总户数1701户,总人口5564人。一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四到家园”这个目标,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全面推进试点的各项工作。
一是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调整步伐:四个试点村、大队分别将致富门道明晰实施方案进行公示,让群众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理思路、阔视野、换脑筋”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技术指导和学习考察活动。抽调了涉农部门的业务骨干,组建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3个科技小分队,下村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农户再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还从试点村中选出60多户有代表性的农户为典型户,发动涉农部门机关干部,一对一对口帮扶;湘口大队为了发展林下养殖,组织10多人到河南学习考察林下养羊、养禽,目前已建起羊圈2000平方米。东荆大队组织大队干部及部分农户代表学习浙江大棚生产连茬礼品西瓜的先进经验,计划利用现有的大棚设施发展300亩。南庄村学习现已建成牲猪养殖小区成功经验,积极谋划将现有57户家庭分散养猪改为集中养殖的养猪小区。江下村组织村干部及农户代表到嘉鱼学习秋包菜种植经验,目前已种植了300亩,辣椒生产已初具规模,平均亩产纯收入达6500元,使农户尝到了甜头。
二是紧贴农民生活需求,倾力改变村容村貌:我们始终突出“44111”这十大项目建设,每个试点村、大队先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再由区规划局制定了村塆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四个试点村、大队通村路14.9公里全面竣工;通湾路26.12公里,已完成26.4公里,完成计划的101;改造机站3座,完成计划33;改造塘堰3口,完成计划60;疏通硬化渠道15公里,完成计划的72;有线电视网全部进村;新建和改造给水管网37.59公里,完成计划的100;建卫生厕所629个,完成计划的68;建三位一体45个,完成计划的115,改猪圈80个,完成计划80;改垃圾堆放场15个,完成计划的115;建户用垃圾池120个,完成计划的24;改造多用途活动室4个920平方米;建多用途活动场(晒场)4760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39;建排水沟12.35公里,完成计划88.3;绿化方案全部落实;农房立面整治18500平方米,拆违4990平方米;回填清运土方35100余立方,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工作。在资金投入方面,市财政专项资金为320.2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120万
元、街镇场投入资金130.5万元(邓南镇45万元、纱帽街26.5万元、湘口街34万元、东荆街25万元)、村、大队集体资金投入40.63万元(南庄村19.87万元、江下村12.36万元、湘口大队8.4万元)、农民投工投劳70.7万元(南庄村16.7万元、江下村23万元、湘口大队4万元、东荆大队27万元),总计投资682.03万元,平
均每个试点村约170万元。
三是以建立社保体系为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我区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方面,在前二年的基础上,民政、劳动、卫生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区领导挂点街镇场,各驻联系点委办局派专班深入村队,现在四个试点村、大队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达4788人,占其总人口的86;针对弱势群体,我区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做到低保应保尽保126人、五保28人,供养率达100,重大疾病救助按政策已经启动,使“三无”人员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落实优抚政策,优抚对象42人发放了优抚金总计69310元。不断完善救灾制度,及时上报灾情,保证救灾物质和经费100在第一时间下达,落实到位。
四是以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加强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村委会换届工作,抓住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了“三个程序、四种机制、五项制度”。“三个程序”是村务公开程序、民主决策程序、村级财务审批程序。“四种机制”是村务公开反馈处理机制、决策责任追究机制、村干部约束、激励机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五项制度”是民主决策制度、自治章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并举办了汉南区村和大队“领头雁”培训班,便于新班子迅速进入角色,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村级民主氛围更为浓厚,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严格落实“两劳一少”人员帮教管理制度,5年内重新犯罪率控制在4以下,无贩毒、制毒、种毒活动,村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无发生“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和×××活动。村民对治安满意率高达91,2005年我区被省里评为了“平安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设目标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改变农村面貌,特别是拓宽农民致富增收门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农民几千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处理五年目标的阶段性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长期性这个问题上办法不多,五年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而实现全面的小康乃至现代化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二是“四到家园”全面推进和抓重点的问题:“四到家园”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重点要处理好全面推进的综合性与抓重点抓薄弱的突破性地关系。现在部分村队对农村家园建设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建设多半偏向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待规范。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去年一个试点村市区两级资金一百万元,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是规划滞后、政策出台的问题:区里作了城乡一体化规划,规划了我区的20个中心村,但是每个具体的中心村怎么组成,村湾怎么建设,都还没有一个规划。“致富门道明晰”是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第一任务,试点村队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方面没有一个长久、清晰的规划、措施和思路。政策上,集中建设新村,需要国家出台拆迁腾地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整合涉及“三农”的有关政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方面的政策都没出台。
五是政府引导、部门行动、群众参与的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创建主体是农民,而政府的支持重在规划、引导。只有把政府引导、部门行动和农民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现在区里成员单位和28个区直相关部门,配合不够默契,没有形成合力,试点村队的有部分群众缺乏直接参与意识。群众对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理解不透认识不够全面。
五、今年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党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的事情,所有相关单位要紧紧围绕创建工作的目标,相互配合、整体联动。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个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落实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切实按照责任分工,重点抓好指导和监督作用。健全和完善协调沟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各方面工作衔接,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各街镇场、村队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办理好议案对促进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自觉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4个街镇场和10个试点村队要相应成立家园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及时上报到区家园办。
二是抓好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在电视、电台、报纸上设立专栏,采取文艺演出、志愿者活动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规定,宣传先进典型,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规划,稳步推进:规划是行动的指南,目前我区已编制了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为我区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提供了整体规划蓝图。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城乡互补优势,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最终一体化,这与“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让农村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目的是相同。我们要充分利用规划的这一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各街镇场、村队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更为细致的策划和规划,因地制宜,形成汉南特色。
在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推进试点村的建设。发改委、农业规划部门要加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制订促进农民增收和村塆建设规划。凡未制订村塆建设规划,或者建设规划规划未经区人民政府批准的村,一律不准动工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和建设中心村。结合“百镇千村”、迁村腾地、移民安置等有关政策,制定好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重点要规划好各村、大队的经济发展方向、农业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方向,严格按规划落实创建工作。
四是拓宽致富渠道、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要始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要始终坚持“一村一策”,明晰主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致富的长效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原始积累”。在致富门道上,不仅要在政策支持、项目吸引上继续做文章,还必须在资源重组、资源利用上作足文章。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明晰主导产业,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广小型农机应用等方面都是很好的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五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专项建设资金,并把政府部门涉及“三农”项目的资金整合使用,集中投向试点村。同时,积极倡导城乡对口帮助、社会单位赞助、企业参与投资、致富能人支持、广大群众动手,动员多方力量,支持家园建设。在筹集建设资金的过程中,要坚持乡、村不举债、不担保,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强行集资和摊派。上级应该尽快出台关于迁村腾地、合小村并大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作用,筹措和平衡家园建设资金的问题,单凭政府投入是不行的。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村队不举债的原则进行建设,不搞大跃进。
六是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在社区创建达标883行动计划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前面做,后面毁、前面拆,后面搭、前面扫,后面扔等不协调现象,在道路维护、排水沟疏通、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方面都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可试行用村规民约和制定适宜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约束不良行为,确保各项工程长效使用、发挥作用。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小石棚乡杨树房村是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地处盖州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人口2300人,10个村民组,辖区面积30km2,有耕地2266亩,果树1045亩,人均收入5230元。
2005年以来,我们小石棚乡在营口市总工会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下,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为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一、理清发展思想,实现生产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乡为发展经济积极引导村民拓宽致富门路,扩大生产规模,实行科学管理。
1、凭借地域优势,扩大新兴产业
养鸡,在我乡杨树房村是新兴产业,几年来,随着人们绿色食品需求的扩大,加之我们是距市中心最近的山区乡,距盖州市仅26公里,每年从春到冬来这里买家鸡蛋的人络绎不绝,近的有盖州市、鲅鱼圈,远的有营口市内,价格由原来的每个4至5角上涨到现在的8角至1元。针对这种形势,我们对有能力养殖的户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参观,使他们认识市场,增强信心,先后有12户养蛋鸡和肉食鸡,年存栏数在10万只以上,产值达到80万元以上。
2、注重传统产业,实行科学管理
果树生产是我乡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几年来苹果价格的回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水果生产,乡政府每年都举办各种技术指导和科技讲座10余次,参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科学管理,水果套袋,修果树梯田、水渠等投入逐年增加,水果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年水果产值仅杨树房村就达到200多万斤,产值达到120多万元。
3、发展新兴产业,抓住市场脉搏
五味子的种植,由原来的几户小面积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十几户大面积种植,全村总面积达到100多亩地,价格相当可观。
蘑菇生产,方兴未艾,今年有5户新建了蘑菇大棚,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成为村民投资产见效快的好项目,增加了群众致富的门路。
二、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
在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福利水平的同时,注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全村共有2100多人参加了新农合,占全村农业人口的98%,对生产相对较困难的户村里给予缴纳,全村共垫付4000元,极大的减少了村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出现。乡政府投入十万元建立培训基地,先后有一千多人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仅劳务输出一项全乡办就增加收入2000万元。
三、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
二OO六年以来,我们乡开展了以创建“十星文明户”“教育好儿女”“好邻居”活动,通过活动村民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乡评选的‘敬老好儿女’得到了营口市妇联的表奖,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邻里关系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个个想做模范的社会风气。
四、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1、新修村路3.8公里,投入资金20万元,改善了群众出行难的现状,使群众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成为历史。此项工程得到了原营口市总工会主席曲广明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
2、新建客运站一座,投资50万元。、3、新建卫生院一座,投资50万元,设备20万元,新卫生院的建成将极大的改善群众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实现小病不出乡。
4、改善人居环境。对原有的道路两侧的脏乱差进行治 理。,对因305国道拓宽、路面增高带来的水流不出去,导致雨天群众院内屋内进水的实际,乡政府投资新建了下水管道,并和交通道路部门一起搞绿化亮化工程,届时将形成具有山乡气息又不失现代风韵的山区小镇,鲜花、绿树、草地和谐共处,河水、清山、田园交相辉映。
5、通过改侧,投资30万元新建沼气池,届时柴草满街、现代风韵的山区小镇,鲜花、绿树、草地遗失便地将成为历史。
6、全乡投资100多万元新建自来水,使全乡1200多户能够吃上自来水(含自流水)。
五、目前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于我乡财力有限,还有一些应该解决但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
1、公路两侧,尚有2公里的下水管道需要解决,投资15万元。
2、新农村建设亮化设施所需路灯、线路尚无力解决,需资金10万元。
3、修路(3.8公里)投资30万元尚需5万元。
4、部分因营口自来水工程新出现缺水户安装自来水,需打井2眼,投资6万元。
5、新建农贸市场场地硬化需5万元,建大门2万元,新建摊位2.4万元(120个,每个200元),合计9.4万元。
6、新建沼气试点20个,每个投资2000元,尚需4万元。
上述目标如能实现,将极大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形象和步伐,但尚需49.4万元,自身无力解决,请市领导予以协调帮助解决。
盖州市小石棚乡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八月十四日
第四篇:乡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乡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乡是环绕加格达奇典型的城郊乡,全乡管辖三个行政村,8个自然屯,20个村民组。全乡总人口7329人,2213户,其中:农业人口6541人,1635户,行政村的面积4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9440亩。
2005年,**乡从自
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乡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分别获得了“全省优美乡镇”、“地区生态乡镇”、“地区平安乡镇”、“地区乡村务公开先进集体”、“地区先进武装部”、“省六好乡镇党委”荣誉,荣获加区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连续三年的超标单位。
理清发展思路,实现生产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一年来,我们从加北乡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凭借“实干 拼搏 创新”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通过推行农业结构调整,强力发展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村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符合加北乡实际、具有加北乡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2005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9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04万元,同比增长13.2;牧业产值969万元,同比增长27.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86万元,同比增长5.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8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住房砖瓦率达53。
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以大病救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我乡参保率达78.9,切实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在社会保障和救济工作中,我们都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部分群众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群众就业能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为3个村和机关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成立了乡信息服务中心,利用网络、以《信息快报》的形式,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从就医、到养老、教育、就业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发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的良性互动。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乡党委以“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活动为契机,在全乡开展了以“互学、互比、互帮为内容的精神文明上台阶活。同时,广泛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互相学习和评比,使每家每户增强保持卫生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村民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达到精神文明创建的目的,实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目标。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效促进全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投入2.5万多元,解决了加北村和五一村居民自来水供水不便的问题。投入近10万资金,进行高低压线路电线杆的改造,更换老化电线杆65根,老化电线近10公里,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安全。投资33.2万元,修沙石路13公里,投资12万元,给五一村新修了600多延长米的油漆路面。投资7万多元分别对加北村部、幸福村部和五一村部进行维修,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办公条件;投入5万余元,对乡政府办公室进行维修;投入4.5万元,对通乡公路面两侧的民房进行样板房改造。砖瓦化率为53,砖瓦化率逐渐提高。对背街巷道和庭院卫生进行了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治理活动,为辖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了辖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村容整洁。2005年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中,**乡和加北村荣获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幸福村和五一村荣获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二等奖。
强化村务公开,实现管理民主。我们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做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实际,实行了“村帐民理乡管”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各村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对各村财务进行监督审查;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尤其是财务方面,村理财小组的职能得到了强化,任何开支未经小组审核的均不能入帐,村内财务状况的透明化,让村民对本村财务“心中有数,心服口服”。我们还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认真制定了新农村创建规划以及学习宣传、文化教育、法制道德、日常活动的目标、制度等,切实保障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使新农村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乡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第五篇:--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加北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规划
为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地委、区委有关建设新农村具体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为途径,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发挥
区域优势,立足城郊,强力推进“农业经营生产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化,生态旅游特色化,农村建设城镇化”,全面打造新型乡镇形象,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争取早日跨入全省先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列。
二、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是坚持水、田、路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农业产业、人居工程、交通水利、教育、通讯等各项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四是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
三、规划范围、预期指标、总体目标和初期目标
1、规划的范围:整个加北乡辖区,包括3个行政村20个村民组,总面积458平方公里。乡址所在地加北村作为试点村,兼于幸福村、五一村和城区接壤,居民城镇户口也比较多,把幸福村、五一村纳入城镇社区管理。
2、加北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项目规划及说明(附后)
3、规划总体目标: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北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是:“一年启动、三年突破、五年变样”。重点是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乡村;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造服务型政府。把加北乡建设为一个“功能分区日趋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个性特色突出、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现代小乡镇,使加北乡成为兴安首府一个环境一流的生态旅游观光的亮点,使经济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农村先进行列,实现经济结构好、人居环境好、道德风尚好、生活方式健康、富裕、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
4、初期目标:
根据加北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初步确立为在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五通、实施五改、做到五有、达到五化、建设五好、争取五达标”的“六个五”目标任务,不断开创加北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1)、农业经济发展主要是以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主辅换位”、富余劳动力输出、冬贮和小作坊规模化经营、山产品采集等五个方面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持续在5%以上。以加漠公路为主线,重点建设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符合生态农业要求和城市居民需要的现代化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园区和一个农贸批发市场(在加北铁路工区南、加漠公路北侧),此农贸批发市场位于加北、幸福两主大产业村、组的交接处,依托通县(加漠)公路,交通便利、货源充足。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合理布局,压缩秋菜面积,增加春夏菜保护地面积和绿色蔬菜面积,抢前延后夺效益,同时依托丽雪淀粉厂,发展种薯和商品薯基地,以订单农业进一步促进结构优化,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道路,实现以销定产,加速结构调整的步伐。畜牧业“主辅换位”:在重点培植幸福村无公害肉、蛋、禽生产小区的基础上,以幸福村扶贫开发项目之一——放母还犊工程为契机,加大无公害肉、蛋、禽和“笨”字号的发展,拉动乡域经济的发展。富余劳动力输出:对富余农村劳动力就业进行培训,提升新型农民的科技素质,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增加就业渠道。冬贮和小作坊规模化经营:以以幸福村冬贮为基地,鼓励农民进行保鲜冬贮,延后销售,避免集中售价不高的问题,瞄准市场价格来增加收入,利用幸福村离城区近的便利条件,统一规范小作坊的规模,打出绿色豆芽、豆腐的品牌,逐步向专业村的目标迈近。山产品采集:继续利用好地委、行署使农民增收的宽松政策,开发林下资源,在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的情况下,有组织地、适时地进行山产品的采集,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2)、“实现五通”就是通路、通电、通邮、通电话、通电视。通路:即各行政村主路和屯内主巷道建成柏油马路,田间路沙石化,道路硬化率第一年启动达60,二年发展、三年突破道路硬化率达80,五年初现雏形道路硬化率达100,行政村、自然村内外形成交通网络。通电:即要保证生产和生活用电充足,入户老化线路在两年内更新改造完毕,保证居民安全充足生产和生活用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