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坪乡新农村建设短讯
长坪乡多措并举助力新农村建设
长坪乡按照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文化的“六化”要求,坚持以“统筹规划、重点突破、项目带动、产业支撑”为指导,凝聚干群力量,真抓实干,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春风,长坪乡结合本地实际,集思广益研究出台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扶持政策。今年,长坪乡以打造风格统一、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小区为目标,不断完善圩场新建小区的配套设施。其中,投资30万元修建了移民小区河堤,在河堤两旁加设栏杆,在河道上加设水车两座,不仅完善了小区的功能,还美化了小区的环境。投资40万元硬化了几条道路,实现了乡镇街路全部硬化。投资12万元添置了乡文化站卡拉OK点唱机、液晶电视、书籍等文化设施,并对外开放,丰富了群众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长坪乡全乡上下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坚持不懈,以打造美丽新长坪为目标,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关于烟坪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做法
关于烟坪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做法
烟坪党委、政府
烟坪乡位于湖南资兴市的东部边陲,平均海拔1200米,是一个典型的偏远贫困山区乡。近年来,烟坪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乡实际,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乡呈现农民稳步增收,乡村环境优美,基层基础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面貌。其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加强农村产业建设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把大力加强农村产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一是合理引导土地流转,严防土地抛荒。烟坪是全市典型的贫困乡,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是整家长年外出。针对这一情况,我乡一方面每年初逐村组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帮助农户积极协调关系和解决融资等困难,引导农户做好林地和耕地流转工作,鼓励种植能手发展规模经营,从而充分调动了在家农户种粮、造林的积极性,使全乡的林地、耕地基本做到了无抛荒现象,为农民的产业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实施产业兴村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根据我乡山地资源较多,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全乡确定了“山上以楠竹开发为主,田间以种植反季节西瓜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并规划和引导“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产业布局,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产业兴村工程,现代农业得到稳步发展。三年来累计完成楠竹新改造12000多亩,新造林木7000多亩,今年种植反季节西瓜2200亩、甜玉米800亩、杂交制种400亩,形成了以兰洞、大坪、顶辽村的楠竹,烟坪、双江村的甜玉米,坳头、杨公塘村的反季节西瓜,燕窝村的杂交制种为典型代表的专业村。今年全乡的农业产业收入达1500万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为广大农户了解、发布务工信息,引导、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从事第三产业,全乡现有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2000人以上,每年创劳务经济收入1600万元以上。
二、围绕农村发展,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要发展,基础必先行。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针对全乡水、电、路、信等方面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落后的状况,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资金和项目,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把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第一要责来抓,工作成效明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是切实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着力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备受全乡人民关注的州烟通乡公路于2007年8月正式竣工通车。两年来,通过多方筹资、乡上以奖代投等措施,全乡8个行政村7条通村公路,现已完成4条累计里程达15.54公里,完成通组通达公路10条40多公里。目前,乡内的主要道路路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广大群众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切实加快农网改造步伐,着力解决用安全电、廉价电的问题。两年前,各村组的电力线路均存在线路偏低、无序安装、线路纵横交错,用电安全隐患大,用电价格偏高的情况。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良状况,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市地方电力集团的重视,去年完成3个村农网改造任务,今年在全市安排27个村实施农网改造的情况下,我乡积极汇报,主动协调,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上,争取我乡剩余的5个村全面实施了农网改造,年内全乡将基本用上安全电、廉价电。三是切实加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着力解决通信难的问题。去年前,虽然我乡的固定电话使用得到普及,但移动通信仅覆盖乡政府所在地区域,这既严重制约了我乡的经济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乡村的正常工作开展。为此,乡党委、政府下决心要尽快在全乡开通移动通信。去年以来,争取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投资400多万元,在杨公塘、双江村两地建立了移动通信基站,在烟坪村建立了联通通信基站,并分别于今年的7月份和11月份全面开通,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切实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着力解决饮水难、灌溉难的问题。近年来,我乡采取争取上级投资与乡村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投资上百万元,完成20余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受益稻田2000多亩;完成10个村民小组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受益人口1000余人。五是切实加强小康新村建设,着力解决农民住房安全的问题。烟坪是典型的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民住房普遍建在山脚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逐步解决农民住房安全问题,我乡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坚持“选址安全、布局合理、有利防灾、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原则,将农民建房进行了科学选址规划,并以点带面,引导和鼓励农户新建改房。兰洞村麻子垅组和杨公塘村徐家组是我乡重点地质灾害易发点,不宜原址建房。为推动全乡的小康新村建设,2007年,乡党委、政府先后在上述两地搞新村示范点建设。通过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协调解决各种困难,最终两组40多户人家全部异地按规划建房,原先破旧的村庄变成了整洁美观的小康新村,在全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近两年来,全乡新建改房140多户。六是切实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小孩就学难、群众就医难等问题。2007年,争取上级投资,完成了乡卫生院和中心完小硬件设施改造任务,小孩就学、群众就医条件差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2008年,多方筹资60多万元,完成了乡司法国土综合楼建设、乡政府机关办公设施改造,完成了街道硬化和农贸市场灾后重建任务。
三、围绕乡风文明,大力加强农民素质建设
农民发展经济的能力强不强,农村文明风尚程度高不高,关键取决于农民素质高不高。为此,我乡把农民素质教育作为了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狠抓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主要围绕各村的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外出务工技能需求,采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认真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工作。近年来,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次,参训人员300多人次;共开展农业、种养、计生政策、森林防火等培训20多次,参训人员2000多人次。通过各种培训,使80%以上农民掌握了一至三门实用技术,70%以上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了一门以上就业技能。二是狠抓农民文明教育,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近年来,在全乡深入开展了普法教育活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和美家庭”、“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及“爱党爱国爱烟坪、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等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荣辱意识、和谐意识、全局意识和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目前,农村文明守法、勤劳致富、奋发向上的新风尚占领了农村阵地。三是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逐步改变落后思想观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于偏僻、落后的烟坪显得尤为重要。乡党委、政府平时注重通过大小会议、下村入户交谈、优化经济环境、处理矛盾纠纷、农民外出务工等途径,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坚决破除各种意识的、人为的和传统的障碍,自觉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目前,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较往年相比有较大转变。
四、围绕管理民主,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乡村领导班子建设。近年来,乡、村两级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和“三级联创”活动,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依法依程序完成了支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切实选好配强了村级干部队伍,全面提高了乡、村两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目前,乡党政班子成员团结共事、和谐相处,充满活力,支村两委干部工作积极性高涨。二是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乡切实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不折不扣落实了“岗位承诺、绩效考核、责任追究”三项制度,建立健全了乡村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全乡农户发放了便民服务卡,严格约束了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目前,广大党员干部责任明显增强,形象明显好
转,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三是切实加强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乡村两级建立了高标准的党政信息之窗,并按上级要求凡是需要公开的内容全部及时公开。对乡级的重大项目、重大问题和重大开支,全部坚持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并及时对外公开。对村级重点狠抓了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工作,村级事务和财务管理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作者单位:烟坪乡党委、政府
第三篇:乡新农村建设总结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年初把我乡桑株村(11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文秘家园,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同时大力推进“一村一品”,探索主导产业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引导农牧民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工作。桑株村是我乡一个各方面
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交通便利,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人民勤劳等等。乡党委政府抓住这些有利特点,立足山区优势,彰显生态特色,积极探索实施“庭院经济”和“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努力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实践表明,只要尊重农牧民意愿,维护农牧民利益、增进农牧民福祉,在桑株村这样的山区贫困乡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大有可为,前景光明。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农村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些初步体会,主要是:
着眼长远,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部工作。在推进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以人为本、科学编制,突出重点、协同配套,合理布局、成片推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讲求实效”的发展思路,具体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科学编制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编制好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协同配套就是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重点,并与居住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规划配套衔接。合理布局、成片推进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来引导农牧民相对集中建房、相对集中居住,解决建房分散、占地过多的问题,降低公共设施配套成本,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就是以不同自然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加强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作到和而不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是既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做好近期规划,使其能够及时见效,又以前瞻的眼光做好中远期规划,使其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就是区分轻重缓急,从农牧民最急最盼最能够做到的事情起步,做一件见效一件,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增加农牧民负担。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统筹全乡的原则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农牧民意愿,维护农牧民利益,调动农牧民积极性,让农牧民参与建设过程,共享建设成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农村产业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农村生产力,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这是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牧民可持续增收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必须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化能力;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尽快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要把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其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坚持科技人才兴村,切实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无论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还是推动农村社会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离不开人才。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业科技入户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大对农牧民特别是农牧民技术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把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培养成农村致富带头人,把脑子活、信息灵的外出务工农牧民培养成劳务输出领头人,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鼓励各种人才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坚持支部带村,抓住关键,建强班子。建设新农村,村是工作的基础,农牧民是行动的主体,能否增强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关键在干部,重点是班子,我们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
第四篇: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是一项宏大、复杂、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繁重,需要不断统一思想认识,不断探求工作方法,不断摸索有效途径。基层要做好建设新农村这篇大文章,尤其要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应着重从五个方面突破。
一、抓“兴工富乡”,实
现以工带农
一是合理调配,增强企业发展力量。进一步健全强化了乡机关干部联系标志性企业制度,要求每名班子成员、站办所长都联系标志性企业,宣传政策,主动服务,协调关系,协助管理,维护企业利益。积极提供企业急需的人才,由乡发放工资派遣机关干部入企业工作。二是加强服务,解决企业发展困难。经常性开展调研,组织企业老板座谈会,专题研究企业发展工作。巩固了铸造、皮革、电器、陶瓷等行业协会。三是创造条件,加快企业发展进程。因势利导,分类规划,新建、扩建了20多家企业。压缩办公场地,将机关二院整体转让给深思电工,帮助其扩大生产。组织村干部及规模企业老板赴江浙一带参观学习。打造文化艺术节,在全乡营造推进兴工富乡的氛围。四是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出重拳,下猛药,狠刹邪气,严惩村痞村霸,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同时大力招商引资,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兴办工业企业。始终做到把“老外”当作老乡看待,用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亲商、安商、富商。2005年,共完成招商引资1300万,项目建设资金4700多万。
二、抓基地建设,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依靠科技抓调整。大力推广“猪—沼—稻”生态农业结构,全乡共建沼气池2000多个。二是力求规模抓调整。实施了“四个十工程”,即扶持50亩以上种田大户10户,饲养千头以上生猪10户,纳税过5万元餐饮户10户,特种养殖户10户。三是围绕增收抓调整。实施“吨粮田变万元亩”工程,在全乡范围内普及了优质稻;加大了生猪品改力度,良种猪养殖达70;大力推广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全年种植春秋玉米5000亩,蔬菜5000亩,黄花菜1000亩,花卉苗木500亩。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黄花菜生产、冬季蔬菜生产等九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基地促开发,以基地联产业,农业经济呈现勃勃生机。
三、抓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摆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把握国家对乡村道路建设投资的机遇,广泛宣传发动,激发村民的积极性,2005年硬化村级道路25千米;水利建设上,争取上级农综开发等资金,广泛发动群众集资,投入400万元,建设工程项目320处,改造病险水库1座,维修机埠5处,修高标准砼路15千米;电力建设上,绝大部分的村农网改造基本完成,新建了110KV变电站,架设了双回路输电线路,与城区实现资源共享;通讯、有线电视、教卫设施的建设成效明显,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四、抓劳务经济,畅通增收渠道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握三个重点,把人力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把外出务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以中介为重点,强力推进就业输出;以维权为重点,建立健全维权体系;以宣传为重点,把劳务经济炒热叫响。2005年全乡共输出劳动力15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2000万元,仅此一项就创人均纯收近2000元。
五、抓组织建设,强化发展保障
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改进农村党组织的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化“五联创”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巩固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成果,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党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第五篇:乡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乡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乡是环绕加格达奇典型的城郊乡,全乡管辖三个行政村,8个自然屯,20个村民组。全乡总人口7329人,2213户,其中:农业人口6541人,1635户,行政村的面积4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9440亩。
2005年,**乡从自
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乡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分别获得了“全省优美乡镇”、“地区生态乡镇”、“地区平安乡镇”、“地区乡村务公开先进集体”、“地区先进武装部”、“省六好乡镇党委”荣誉,荣获加区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连续三年的超标单位。
理清发展思路,实现生产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一年来,我们从加北乡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凭借“实干 拼搏 创新”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通过推行农业结构调整,强力发展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村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符合加北乡实际、具有加北乡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2005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9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04万元,同比增长13.2;牧业产值969万元,同比增长27.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86万元,同比增长5.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8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住房砖瓦率达53。
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以大病救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我乡参保率达78.9,切实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在社会保障和救济工作中,我们都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部分群众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群众就业能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为3个村和机关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成立了乡信息服务中心,利用网络、以《信息快报》的形式,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从就医、到养老、教育、就业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发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的良性互动。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乡党委以“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活动为契机,在全乡开展了以“互学、互比、互帮为内容的精神文明上台阶活。同时,广泛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互相学习和评比,使每家每户增强保持卫生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村民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达到精神文明创建的目的,实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目标。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效促进全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投入2.5万多元,解决了加北村和五一村居民自来水供水不便的问题。投入近10万资金,进行高低压线路电线杆的改造,更换老化电线杆65根,老化电线近10公里,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安全。投资33.2万元,修沙石路13公里,投资12万元,给五一村新修了600多延长米的油漆路面。投资7万多元分别对加北村部、幸福村部和五一村部进行维修,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办公条件;投入5万余元,对乡政府办公室进行维修;投入4.5万元,对通乡公路面两侧的民房进行样板房改造。砖瓦化率为53,砖瓦化率逐渐提高。对背街巷道和庭院卫生进行了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治理活动,为辖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了辖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村容整洁。2005年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中,**乡和加北村荣获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幸福村和五一村荣获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二等奖。
强化村务公开,实现管理民主。我们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做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实际,实行了“村帐民理乡管”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各村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对各村财务进行监督审查;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尤其是财务方面,村理财小组的职能得到了强化,任何开支未经小组审核的均不能入帐,村内财务状况的透明化,让村民对本村财务“心中有数,心服口服”。我们还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认真制定了新农村创建规划以及学习宣传、文化教育、法制道德、日常活动的目标、制度等,切实保障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使新农村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乡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