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优化机制促就业 校企合作育人才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优化机制促就业 校企合作育人才
就业是民生之本。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着力点,紧密结合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实施与企业全面有效对接,进一步优化就业工作机制,狠抓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开创就业工作的新局面,实现了就业质量、就业率“双高”和用人单位、毕业生“双满意”。学院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达90%以上。近几年,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排名中,稳居全省前列。
一、优化就业机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一)建立“2345”就业工作机制
深化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两项改革,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建立“学院为主导、系为主体、毕业生唱主角”的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形成了学院、职能部门、系、专业“四级联动”长效机制;实施就业考评、目标管理、实习导师、定期排查通报、预警五项制度。
(二)强化四个保障
不断强化就业工作意识,视就业工作为办学生命线。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硬件建设和制
度建设等方面,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夯实了基础。
1.组织保障。实施“一把手”工程,学院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任副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定期召开全院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确保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各系成立了以系主任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检查、落实本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毕业生就业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管理、教育、指导、服务”职能。建立了全院抓就业、全员抓就业、全年抓就业的“三全”就业工作机制,就业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就业。
2.队伍保障。按照“严把进口、加强培训、提升能力”的思路,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坚持以“双满意”为目标,努力打造思想政治水平高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就业工作队伍。一是在人员配备上保证了就业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二是重视就业工作人员培训和提高。
3.经费保障。一是经费投入。近三年安排用于就业市场、教育指导、科技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队伍培训、信息化建设等各类就业经费四百多万元。二是硬件设施。建立了集就业咨询、指导、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就业工作阵地,设有就业办公室、就业洽谈室、信息查询室、就业档案室、就业宣讲室等就业办公场所。
4.制度保障。立足自身优势,在就业中体现特色、突出亮点,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1)实施就业考评制度。制定了《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考评暂行办法》,按照“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既重横向比较、又重纵向对比”的原则,进行量化考核。
(2)实施目标管理制度。分管院领导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与各系主任签订年度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实现“双高”、“双满意”就业工作目标。
(3)实施就业实习导师制度。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加强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生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把推荐就业作为岗位职责,实行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4)实施定期排查摸底制度。学院定期实行毕业生就业情况摸排,对未就业毕业生逐个分析,找明原因,加强就业指导。
(5)实施就业进展情况月通报制度。1至5月份每月在全校范围通报各系就业进展情况,6月份实施周通报制度,一周一总结、一周一调度。
(6)实施就业预警制度。对就业工作开展不力、措施不到位、对口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和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限期整改提高。
(三)加强就业创业教育
加强就业规划和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积极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加强创业教育,积极培养班级创业团队,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益。如工美系2012届毕业生高维全在校期间,学院为其提
供专门创业工作室,在老师的帮助下,未毕业即注册公司开展创业。
二、强化政行企校合作,实现就业“零距离”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泰安全省旅游文化高地、“一圈一带”(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的重要城市,泰山旅游、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优势产业和人才需求强劲的独特区位优势,坚持政行企校合作,通过实施“德技并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德育为首、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并重,实现理论与实践交融,构建了“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培养德高技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可以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为顺利就业、零距离上岗提供了保障。
(一)政行企校合作,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安市政府统筹下主持组建了包括5所高职、23所中职、30家企业,中高职有机衔接、行企充分参与的机电技术职教集团等7大职教集团;与4所中职、4所本科合作办学;与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及台湾地区的企业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已培养韩国留学生67名,探索并深化政校、区校、企校和校校合作新模式。
(二)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始终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与企业联姻,与社会携手,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向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一是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巨头——瑞士ABB公司,合
作建立山东省唯一“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合作,共建校内汽车工程实训中心;与东方领航教育集团共同打造校企合作特色航空服务专业;与泰安轻松表计公司合作,将智能电表的焊接、组装、调试等工序搬进了实验室;利用电子专业技术优势,与中天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天电子等离子焊接研究所;利用校内SMT生产线,与泰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中厂”,生产“胎儿监护仪芯片”;机电系与泰安厚丰有限公司合作,把车间搬进学院,不仅为学生实践锻炼创造了全真的生产环境,并且运用企业化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创建了学生即员工、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的企业运行氛围。二是满足企业急需开设“订单班”。学院常年开设“三星电子班”、“鲁能班”、“晨辉班”、“方特班”、“银座班”“欧典班”等订单冠名班20个,成为学院校企深度合作的最佳典范。三是依托项目建设,校企深入合作。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实施了省级科研项目“重型汽车电气系统数字化”;与山东光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实施了市级科研项目“钢丝绳电动葫芦报警器”。四是探索实践 “实境体验、生产实训、顶岗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即在合作企业接受不少于30个工作日的职场实境体验,在一年内接受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的职业体验测评。之后,通过技能训练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一体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在进企业顶岗前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在第三学年进入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践,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相关工作经验
和一定的顶岗报酬。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培养的人才深受企业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与社会需求联系的衔接点。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市场,着眼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现实和前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找准专业定位,调整培养方向,以完全的“市场思维”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专业设置应“时”而“动”。学院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采取“留、并、撤、转、上”等方式,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园艺技术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6大专业群,服务当地支柱产业发展。
二是课程建设应“需”而“变”。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为标准,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改革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以及生态、旅游、泰山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完善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的课程评价标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学院专业设置随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应“时”而“动”,课程建设随经济社会发展应“需”而“变”,专业建设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实现了“贴身服务”、“零距离对接”。
三、桃李成才自芬芳,成就泰职品牌
(一)技能大赛获佳绩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大力支持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累计获奖200多项,体现了学院突出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成效。2012年技能大赛获奖数量、等次再创历史新高。在学生参加的22项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4个,其中,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获得省级奖项42个,其中,一等奖7个。
(二)学子事业起飞展风采
学院毕业生秉承“攀登”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坚守职业道德、苦练职业技能,迅速在企业站稳脚跟,涌现出一批企业、行业技能能手,并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屡屡获奖,展示了“泰职人”的风采,在社会上树立了泰山职教品牌。2012年9月服装设计专业09级学生肖振宇同学的作品淘小子@《唐顿》在第14届江苏国际服装节的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进入全国总决赛。旅游专业2000届毕业生韩兆君,被评为泰安市终身精品导游,2012年获得全国导游员大赛大奖。2013届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巩熙,现任总装备部上等兵,担任“神十”解说员。毕业生岳文利,毕业一年后就职区域销售经理,第二年个人销售总额突破1300万元。毕业生刘国,毕业后创建了5家公司,解决就业2000余人,年营业额过亿元。
(三)泰职品牌打造就业高地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毕业生追踪回访制度,密切关注毕业生生存、发展状况。经统计,毕业生就业满意率、用人
单位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泰山职业教育品牌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用人单位认为学院毕业生爱岗敬业,能吃苦、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专业技术扎实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整体素质较高。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认可度为泰职学子搭建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就业平台。2011年,毕业生2695人,就业率98.77%。2012年,毕业生2337人,就业率98.48%,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01%。部分毕业生入职半年就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2012届毕业生最高年薪达23万元。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毕业生凭借超强的综合能力迅速融入企业,受到社会的普遍青睐和认可。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评估”和“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中均获优秀等级,在社会上确立了良好的泰职品牌形象。(闫远东 毕于民)
第二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特别是要瞄准世界科际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可见科技创新
在科技强国的战略下,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提高生产力的战略支点,然而在现实中,我国高新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1.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投入方式有待创新。
一般而言,科研阶段,成果转化中间阶段与产业化阶段的资金投入比大约在1:10:10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由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改革在不断深化中,其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科技成果研发阶段,而对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机制创新和科技金融平台的支撑,因此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2.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难以对接,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环节割裂,企业自身科技成果沉淀较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尤其中小企业难以承接、吸纳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设备改造工作,此外,链接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中间组织和平台尚未发挥功能,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难以对接。
3.科技成果转化环节不顺畅,实现市场化困难。
由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缺乏沟通,其科研成果仅限于研发阶段,其对终端市场信号不敏感,即使研发成功了,也无法及时投入市场,甚至有时其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后于市场的变化,不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其科技成果转化是涉及到多方面,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其转化过程不仅涉及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个创新主体及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运作,同时涉及科研成果从研究开发,经设计试制到工业性试验,并最终成为商品,实现产业化,因此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需重点解决资金问题,创新环节中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1.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准确定位政府职能。
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进步,国家才能日益强盛,政府应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整合带动作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前沿技术供给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增强创新力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大幅度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支持力度。
在科技计划分配中,应合理分配基础研究,应用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资源,大幅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投入力度,运用多种资金投入方式,如无偿补助,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等,引导和带动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本,促进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利益机制转变,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率。
3.建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长效合作机制,利于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
由政府出面,使学校和企业及时对接,沟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与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不仅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也避免出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落后于市场,不符合市场的需求,无法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当中的尴尬境地。
我公司今年在香坊区政协的大力沟通和协调下,与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成功合作开发了“不同氨基酸能量水平对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科研项目,使我公司的饲料产品有了大幅度提高,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紧贴市场脉搏,也为公司带来了良好收益,未来,我公司还会加大科研投入,积极与学校合作,研发出更多更好的饲料产品服务于广大养殖户。
第三篇:校企人才合作协议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校、企联合,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协商决定建立合作关系,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建立定期的信息交流合作机制,甲方及时向乙方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乙方及时向甲方提供相关毕业生生源信息。
二、为加强双方合作,甲、乙双方拟自年月开始,在乙方原有的专业基础上,增设选修课或以集中培训的形式,实施“电缆专业定向”陪养计划。甲、乙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甲方派专业技术人员授课。
三、双方合作建立校、企供需基地。即:甲方为乙方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基地;乙方为甲方的人才培养输送基地,每年向甲方优先推荐优秀专、本毕业生名;甲方每年将用人需求以书面形式递交乙方。
四、乙方组织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甲方将优先参加;甲方到乙方招聘应届毕业生,乙方积极配合,为甲方提供招聘场所、搞好宣传动员工作、减免相关费用。
五、双方根据教学及企业发展需要,选派相关人员到对方进修,双方应予以支持;乙方到甲方拓展就业市场、建立实习基地,甲方积极支持合作。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协商解决。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其终止需双方协商。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代表人:代表人:
年月日年月日
第四篇:校企人才合作协议书
校企人才合作协议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校、企联合,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协商决定建立合作关系,达成如下协议:
1、双方合作建立校、企供需基地。即:甲方为乙方的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乙方为甲方的人才培养、输送基地。
2、甲、乙双方建立定期的信息交流合作机制,甲方及时向乙方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乙方及时向甲方提供相关毕业生生源信息。
3、甲方利用企业优势为乙方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等方面的条件;乙方根据甲方的需求,每年向甲方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名。(甲方每年将相关用人需求以书面形式递交乙方)。
4、同时,为加深双方合作,甲乙双方拟自年月开始,针对乙方开设 的专业,以增设选修课或开展集中培训的形式实施“电缆专业定向”陪养计划,由乙方在校生自愿参加。
5、乙方组织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甲方将优先参加;甲方到乙方招聘应届毕业生,乙方积极配合,为甲方提供招聘场所、搞好宣传动员工作、减免相关费用。
6、双方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选派相关人员到对方进修,双方应予以支持;乙方到甲方拓展就业市场、建立实习基地,甲方积极支持合作。
7、甲、乙双方建立网站链接,共同加快就业招聘信息化步伐。利用双方网络的服务功能,使双方合作更加便捷、有效。
8、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本着合作培养人才的原则协商解决。
9、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其终止需双方协商。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代表人:代表人:
电话:电话:
年月日年月日
第五篇:最新校企合作就业协议书
最新校企合作就业协议书
最新校企合作就业协议书
甲方:xx学院
乙方:xxxx
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双方就共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 学院 专业教学实践基地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总则
1.通过合作,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2.成立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学生实习、就业及其他校企合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制定工作计划,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校企合作协议书程和教学资源;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甲方同意乙方为甲方的“校外教学及就业基地”,列入协议用人单位,在尊重学生本人意愿的前提下,向应届实习学生和毕业生推介乙方。
2.甲方与乙方合作,参照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共同开发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共同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
3.甲方与乙方合作,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4.甲方与乙方合作,将企业和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5.甲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与乙方共同协商后,确定部分课程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将课堂设在乙方进行,经双方确认后组织实施。
6.甲方与乙方协商后,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有组织地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到乙方进行顶岗实践。
7.甲方可以根据乙方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服务。
8.甲方根据有计划安排教师到乙方参加顶岗实践工作,并协助乙方管理参加定期顶岗实践 的学生。
(二)乙方
1.乙方管理人员应甲方邀请,作为相关专业的校外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为甲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出谋划策,并安排相关岗位的一线员工实质性承担甲方的授课任务。
2.乙方可以接受甲方的专业教师深入到乙方企业参加顶岗实践。
3.甲方学生顶岗实践期间乙方将按公司现有各类规章制度对顶岗实践学生进行工作管理,按照同等对待,同工同酬的原则,按照____元/小时为学生发放顶岗补助。
4.在顶岗实践期间,乙方应负责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安排实习生在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关的岗位上进行工作,不安排实习生从事与学生专业无关的工种和岗位、危险和粗重工种以及其他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岗位。结合实际情况,为实践师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从事专业实践活动的机会,并委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5.乙方安排专门车辆,组织甲方实践师生的来回接送,并保证其途中人身安全。
三、合作时间
本协议有效期为 年,即 年 月至 年 月。
其他
1.如因不可抗力事件致使协议无法履行,则本协议自动终止。
2.合作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来解决协议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其他情况。
3.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日 期: 日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