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4:5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

《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黄洋将军希望学校 课题组

旺苍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是红军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期首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等曾在这里战斗生活了整整两年。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召开了重要的木门军事会议,组建了红军妇女独立师、水兵连、少共国际先锋师。红四方面军兵器修造厂、子弹厂、制药厂、造币厂、被服厂、红四方面军的医院、团校和红三十一军政治部都曾进驻黄洋。黄洋有大批儿女参加了红军,许许多多黄洋人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生命支持革命。“中国红军城”由此而来。“黄洋将军希望学校”位于红军城东9公里,始建于20世纪初,已百年风华。2008年汶川大地震,校舍损毁严重,学校无法正常上课。值此困难时期,曾就读于我校的黄洋籍将军赵金光组织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235位将军题词赠画,由紫气中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紫良先生捐资援建了学校。为铭记将军们的恩情,中共旺苍县委、旺苍县人民政府建造将军亭一座,成都军区政委刘书田上将题写“将军亭”牌匾,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黄洋将军希望学校”校名,使我校成为全国第六所、四川省第一所将军希望学校。

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将军们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立志报国,勤学向上的情操,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

1、校园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缩影,其本质是育人

校园文化是彰显学校个性和办学特色最鲜明的名片,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构成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展示学生才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适应了学生精神需要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古今中外,许多实例证明:优秀的校园文化所形成的学校精神和良好校风,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催化有潜在能力人才的迅速成长。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形成一种感染气氛,使学生很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逐渐形成与校园文化精神合拍的道德风尚,行为习惯和人格魅力。建设富有创造性、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2、旺苍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旺苍地处川北山区,经济、文化、教育在省内处于靠后的位置。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洪学智等老一辈无产 2

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木门会议旧址、红军兵工厂、红军被服厂、红军造币厂、310多条石刻标语(碑廊)、百丈关、黄猫垭等红军战斗遗址,它们至今都保留着当年的红色印迹,生动地再现了红军在旺苍两年来的光辉历程;旺苍红军城史迹陈列馆共陈列图片、文件共计280多件;妇女独立师、巴山游击队、红色童子团、水兵连,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广昭”、“陕南”、“西渡嘉陵江”三大战役,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可惜的是这些资源长期被闲置,未能在学校里得到有效的利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果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得不到提升与运用,就有被时代遗忘的危险。如果我们把这些红色资源引入学校,加以提升与运用,使之成为教育资源,让那些经过战争洗礼才凝聚而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与发扬,就为培养“四有”新人提供了保证。

3、丰富的将军书画作品等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235位将军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有37位将军莅临我校参加黄洋将军希望学校落成典礼,原二炮政委隋永举上将在落成典礼上即兴演讲,语惊四座,235位将军题词作画,为学校留下弥足珍贵的墨宝。为感恩将军,弘扬将军精神,教育学生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发奋图强,报效祖国,学校建造将军艺术墙、希望图书室、将军书画陈列室、将军艺术长廊。一篇篇散发着墨香的将军诗词、散文作品,字里行间处处都蕴含了将军的报国、为民、英武、勇猛、勤学、创新、坚毅、雄强、忠义、仁信等思想和精神,3

体现了当代军人面对困难无所畏惧,面对生死毫不退却,面对事业不断向前的精神,这些思想与精神必将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学校所特有的育人观、价值观、发展观、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让学生在欣赏将军墨宝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将军精神的感染与鼓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培养社会事业合格的接班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4、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觉醒,都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任何一个国家的强盛,都要靠文化的发达。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重要意义。校园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缩影,是社会主义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传播、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对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有利于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学校的创造力、软实力和竞争力。

二、课题界定

(一)课题界定

1、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校长、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二、渗透性。校园文化象和煦的春风飘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第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将传承下去,2、红色校园文化

红色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扬弃中外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 5

指导,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史和革命精神为基础内容的一种特色文化。红色文化的实质,主要 体现为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精神、群众利益至上、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红色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红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红色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传承和发扬革命理想、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群众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一种群体文化。构建红色校园文化,其目的是为了让广大学生通过学习,坚定地树立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宏伟理想,努力做一个积极进取、志向远大的优秀学生。它代表着学校的一种软实力,是学校优良传统的传承和积淀,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师生精神面貌的整体反映。它对师生的行为导向,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让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将军精神内化成教师和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使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材开发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素质及健全的人格;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文明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2、从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校育人资源的途径、方法及措施,构建学校的校本课程。

3、通过研究,逐步形成以红色文化和优良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将军精神为灵魂的校园文化体系。使红色文化和优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将军精神得以弘扬,学校办学理念得到更新,学校的办学品位得以提升。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改革实践活动,研究“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寻找优化红色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方法和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达到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结合。

2、案例研究法

研究“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发展的典型性,对个别学生、某一年级、某一群体、某些特殊文化现象等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提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本质。

3、经验总结法

对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经验事实进行分析、研究、概括,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重视实践及经验的多样性,认真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研究措施

1、加强红色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强化环境育人功能

(1)悬挂肖像格言

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的地方张挂了大量具有革命色彩的格言警句,悬挂徐向前、李先念、王树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肖像,并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学生们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气息。

(2)举办专题图片展览

围绕“黄猫垭”、“百丈关”、“西渡嘉陵江”等战役,举办专题图片展览,让学生充分了解红四方面军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事迹,努力学习革命前辈的可贵品质。

(3)打造红色景观文化

学校建成红军浮雕墙、将军亭、将军园等。课余时间,学生在红色景观区漫步,追忆历史的足迹,反思自身的不足,物质化的景观起到了应有的教育作用。

(4)用好校外德育基地

学校将黄洋红军兵工厂、红军被服厂、红军造币厂、木门会议会旧址、旺苍红军城史迹陈列馆等作为校外德育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史观、遗址,写参观日记,谈参观感受。校外德育基地的充分利用,使得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充实。

2、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弘扬将军精神,提炼学校办学新理念,强化文化育人功能

将军的墨宝、诗词散文、题词、寄语、讲座等,处处都体现了将军的报国、为民、英武、勇猛、勤学、创新、坚毅、雄强、忠义、仁 8

信等思想和精神,也是共和国将军对国家昌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的美好祝愿和对学生的殷切希望,更是对共产党治军理念――“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内涵科学诠释。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挖掘将军精神内涵,进一步提炼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德才兼备、诚信守纪、勤奋开拓、追求卓越”,让学生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办学理念熏陶下,道德得到提高,理想得到升华。

3、开发红色教育资源,构建校本课程

红色文化的铸就,需要有充实的教育资源作后盾,需要有文化精神作引领。我们将整理、整合、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红色教学研究,着力打造学校的文化建设特质。(1)加强老区红色资源开发

组织教师到县档案馆查阅资料、走访老红军、请老红军回忆战争岁月,从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多处寻访革命遗存,通过搜集、整理、编著、校刊,开发校本课程系列教材:《红色纪事》、《巴山红色歌谣》、《红色革命斗争故事》、《巴山红色诗词》………。把红军英雄事迹与思品课相结合;把红四方面军在旺苍战斗历程和光辉事迹与历史课相结合;把旺苍的红色歌谣与音乐课相结合,使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2)收集整理将军书画、诗词等作品资源,开发形成校本教材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黄洋籍将军赵金光为我校捐赠他的大量作品:《实用对联三千副》、《风景对联三千副》、《喜庆对联三千副》、《行 9

业对联三千副》、《赵金光诗词选》、《西溪1—8集》、《春秋赋》、《中华民族之歌》、《故乡的夏夜》、《奥运之歌》、《老师,您好》……;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235位将军为我校捐赠237幅书画作品,如:吴铨叙上将的书法作品“希望”,邵龙中将书画作品的“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努力向上、为国争光”……李天荣、王振荣等少将亲临课堂给学生作“树立理想、牢记使命、勤奋学习、为国争光”的专题讲座;原海军副司令赵兴发中将,原海军装备部政委黄代培少将,原济南军区联勤部政委曹学德少将,总后军需大学副校长赵金光少将,原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尚全孝少将,原总装备部21基地政委王振荣少将,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金、办公室主任李欣莅临我校考查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并与师生举行了座谈会;第二炮兵原政委隋永举上将、沈阳军区原司令员钱国樑上将,军事科学院原政委张序三等6位中将和31位少将来校参加黄洋将军希望学校落成典礼。我们把将军为我校题词作画的书画作品,编著成书画教材与书法课、美术课相结合;把将军的诗词、散文、盈联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把将军的书画作品与美术、书法课相结合;收集整理将军亲临我校考察、参加重大活动的图片、视频资料,制成相册和光碟,供师生教学使用;收集整理将军来校上课的讲稿、寄语、演讲稿等,把这些资源开发成一系列校本教材,让师生学习将军忠诚于党,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等精神,让学生感受将军的人格魅力品质。

4、丰富活动载体,突出活动主题

我们对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并扎实推进,使红色校 10

园文化在内容上系列化,在目标上层次化,在时间上常态化。

(1)活动主题序列化

一至七年级着重加强革命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守纪律守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八年级着重加强艰苦奋斗教育,让学生远离不健康生活;九年级着重加强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精神。(2)活动时间常态化

开学初对学生进行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学生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让学生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树立崇高的理想,立志成才;“

五、四”和“一二、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六、一”,以“红领巾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教育,让学生牢记历史使命,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

七、一”,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使学生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党的宗旨。

五、预期效果

1、让红色校园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红色校园文化在学生自我发展中内聚红色文化精髓,外显将军精神气质。红色校园文化特色属性内化生成学生的自我属性,铸就学生的鲜明个性特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素质及健全的人格;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文明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2、以红色文化提升师德,以将军精神铸造师魂,使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打造一支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

3、创建红色校园文化特色,构建红色校园文化体系,深化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红色资源”为主线,以“将军精神”为灵魂,以课程文化为核心,以活动文化为载体,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弘扬将军精神,使校园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朝着现代化、规范化、个性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形成红色校园文化特色,使学生在这片红色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实现自我塑造,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课题可行性论证与课题开题启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方向、重点、目标,完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4年12月)

第一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0月):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将军书画作品等资源在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中可行性、价值性;研究红色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理论依据、整体设计思路、实施方案等;编写校本课程,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和论文,召开课题研究小结会。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2月):研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等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成效影响等;研究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等隐性文化和环境建设显性文 12

化有机统一的策略;研究红色文化力和将军精神力对师生的成长影响力。

3、总结提炼成果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整理研究资料,梳理提炼形成研究报告,发表研究论文,申请结题鉴定,填写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

七、组织管理

1、制度管理

建立课题的管理制度、研究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参研教师职责、主研人员定期培训制度。

2、组织机构(1)课题顾问

周 林

研究员

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 青 春

特级教师 四川省教科所科发室主任(2)研究小组 组 长:

母鑫华 中学高级教师 黄洋将军希望学校校长 对课题研究进行管理、组织、协调

副组长:

尹翠林

中学高级教师 对课题进行论证,撰写实验方案,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管理、指导,撰写研究报告

成 员:

李 海

中学二级教师 落实课题研究方案,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工作报告

李长城

中学二级教师 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张荣华

中学一级教师

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郭小玲 小学一级教师 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蒋文明 中学一级教师 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何小俊 小学一级教师 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詹大春 中学二级教师 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何正兴 中学一级教师 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杨书凤 小学一级教师 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3)经费保证

学校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经费支出,每年划拨四万元人民币投入课题研究,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执笔:尹翠林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1

篇一:《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界定

1.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 校本课程

2.关键词解读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以所有的工作为载体,在各种工作中,在各种活动中,点滴建构,点滴积累,是一个由外在的口号,逐步内化、形成共识、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过程,是一个内涵发展的过程。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崔允漷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P132)也有学者简洁地表述为:“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校本课程。”(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J].教育研究.20xx,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办学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学校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在学校有效实施。

学校文化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资源,课程模式为学校

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操作范式。按照课程的操作范式来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可以使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更具目的性,操作的规范性因而自然会有高效性特点。学校新课程文化重构需要载体,需要操作思路;校本课程建设需要内容和资源;学校文化建设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内容,校本课程建设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形式和操作思路,一体二用,形成互补,一为载体,一为内容。从这一角度看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需求。理清这一关系的重要意义,在于形成了学校课程开发的需求因而也产生了课程开发的动力,课程开发也有了取之不尽的资源。

3.课题界定

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是相关联的,校本课程开发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School-focused curriculum planning),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以学生为本,建设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育人目标,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是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差异性,

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并起补充的课程体系。

学校文化是一种具备系统性要求的组织文化,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及其它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它是学校主体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从根本上讲,无论哪一种要素,都必须围绕学校的精神核心,形成一种气势、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现象、一种强力的磁场效应,使身处其中的个体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左右,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应,对学生气质、性格和人格的塑造产生积极的意义,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0xx年9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38个实验区开始启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强烈地冲击着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角色开始发生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突破和改进,教师的观念有了一定的更新。 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文化这一内隐性的因素已经在课程改革的推行中发生了制约作用。同时,新课程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蕴涵着新的学校文化,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建设现代化学校文化的过程,也是以人为本、实施文化管理的过程。让我们用新理念建设学校文化,打造先进的文化管理,在建立新课程体系的同时,建设现代学校文化。1932年,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组成的 “中等学校课程检讨委员会”针对社会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提出了进行大规模的知识协同教学的必要性,进而强调学科间的整合,一些国家先后出现的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等就是这种课程整合模式的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受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整个世界掀起了儿童经验主义的教育思潮。针对传统学科课程将知识割裂开来的弊端,主张学习即生活,教育即儿童经验的连续改造,要求把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作为课程整合的核心。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学校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学校特色和理念的体现。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在内容还是途径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校本课程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的建设有了依托,把校园文化建设融进校本课程,既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又展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二者的有效整合可谓是相得益彰。

一个学校,从建校起,建设自己独有的文化是每一个领导者的职责,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更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研究目标

结合农村特点开发农村小学校本可用资源,挖掘地方文化的潜在资源,根据教师特长、能力和学生特点,进行课程整合。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本地区、学校和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 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校园文化课程资源 ,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 使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益和价值。

五、研究内容:

将校园文化整合到校本课程当中,在校本课程中充分展现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2

本课题属于长春市教育学院关于《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策略的研究》的子课题。它是在学校快速发展的时期郑重提出的。我们旨在通过以课题形式的研究来有力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起一个优美的自然物质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置身其中,让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让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还教育以本来就应该具有的高贵的灵魂。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去努力探索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与规律,从而使学校的发展不断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们清醒地知道,湖南大学排名,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学校文化建设自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积淀的过程;但我们同时也明白,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它或许能够使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从自然发展走向尊重规律,这就能够让我校的文化建设逐步沿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现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大环境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同时,校园文化作为蕴含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等内容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今天,我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上级政府和人民大众对我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学生数和教师数逐年增多,办学规模逐年增大,于是造成了教育难度、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的局面,所以,我们也迫切需要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在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上摸索出一条新路子,以适应我校不断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是校园文化本身内涵及功能决定的。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群体行为方式规则的总和,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物质形态,是学校这个共同群体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素质与文化集合的整体表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方面如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作为其物质载体,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校园文化在纵向结构上由表及里,可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心态的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校园文化形态的整体。

(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性与功能

一般说来,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群体性。校园文化既不是某种单一表象的短暂显现,也不是整体样式的简单复合,而是通过校园文化的持久、稳定的表现来反映学校主流与文化趋向。

(2)综合性。指对社会其他文化既能继承,又有吸收、选择、过滤、整合与创造,在此基础上综合成一种特定的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

(3)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特有的熏陶影响与约束教化,并因其不带强制性而显示出道德力量与文化定势,调整、规范着学校群体的行为。

(4)发展性。校园文化的发展性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使然及其映照,而同时又较突出地表现出自身的演进惯性。

从校园文化呈现出的上述特性,我们不难归纳出其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认同作用。这是其群体性的必然功效。校园文化群体的道德趋向,归根到底是一种人格、人品等的协调与认同。相近趣味、爱好的个性在整体倾向上而又不失个性风格,其实就是精神凝聚的一种心灵感应。

(2)修养作用。无论是校园文化的物质或精神方面,对学生主体的修养、熏陶都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持久表现。我们常听到的书卷气、学生味等其实正是校园文化定势对师生气质、风度等心理陶冶及修养教化作用的直观烙印。

(3)规范作用。这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本质约束力,其作用的强度虽因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现出不同层次,但由于这种规范内涵的规定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感受又呈现出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内涵,从而显示出无意、无形、无所不在与现实的制约力量。

(4)导向作用。现代条件下,校园文化是开放式的,从而为学校群体行为及价值趋向提供了较广的选择余地。同时,校园文化又以其文化物质的定势为这种选择提供了主动吸收与消化导向,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被动盲从,而能对任何非主导文化观念和倾向进行抑制、批判与指责。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客观上指导着学校群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倾向。

(5)娱乐作用。校园文化本身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并发展着的。通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集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教乐相融,不仅可使师生群体得到多层次、全方位、高格调的情感宣泄与交流,还会使他们在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与境界提高。

(三)研究意义

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理论依据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和谐教育思想

(三)创新教育思想

四、研究原则

(一)实事求是。

(二)整体规划,分阶段研究。

(三)边研究,边实施。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难点

(一)物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二)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日常规范、奖惩条例、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活动、饮食卫生等等;

(三)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等等。

其中,研究重点是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难点是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讨论法

(三)访谈法

(四)行动法

七、人员组成

八、人员分工

史富坤:参与设计研究方案,负责定期召集课题组会议,确定会议议题,督促研究落实情况,向学校行政与教代会提交供讨论通过的研究成果;安排课题组成员参观学习的相关事宜;邀请顾问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研究指导。

黄宏明:负责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报告和结题报告,整理最终成果,统筹、审定书稿;联系顾问,不定期地与顾问交流,听取顾问的指导性意见。

课题组成员分工将详见研究方案中。

九、研究时间

20xx年8月1日20xx年4月30日

十、技术路线与研究步骤

(一)技术路线

1、研读文献,探寻学校历史,访问学校历史知情人,筛选、提炼学校之魂(精神)。

2、设计研究方案,据方案、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研究。

3、课题组全体成员每两周定期集中讨论一次,内容主要是汇报并讨论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

4、至少每两月向学校汇报一次研究情况。

5、及时向学校行政和教代会提供需讨论通过的相关制度、措施。

6、及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反馈研究成果,认真听取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7、已经征得学校同意,每学年进行一次报告和一次奖励,最后结题时再进行结题奖励。

(二)研究步骤

1、20xx年8月1日-8月31日,组建课题组并开展具体工作,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和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提炼与论证。

2、20xx年9月1日-9月30日,完成课题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

3、20xx年10-20xx年7月,研读文献,探寻学校历史,访问学校历史知情人,完成学校精神的.提炼;完成校徽、校旗的设计和校歌的制定;更新学校网站主页,使学校网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的面前;进一步强化学校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增强学校环境的文化氛围;完成报告。

4、20xx年8月-20xx年7月,进行学校制度文化的研究与制定,以之带动心态文化的良性发展;完成报告。

5、20xx年8月-20xx年4月30日,完成制度文化的建设;完成成果整理;完成书稿撰写;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等待结题验收。

十一、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校的全力支持。学校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本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相信学校将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

(二)强大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成员,以学识论,几乎全是学校骨干;从素质看,全部拥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且都能忧心于学校发展,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从行政职务上看,包括了学校党务、行政、政教、教务、总务、工会六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远瞩,又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实现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十二、预期成果

(一)优美、和谐、高雅、大气的校园环境,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之地,奏响春风化雨的育人小夜曲。

(二)改进后美观大方、实用精彩的学校网站,既打开学校与外界沟通的通道,又提供师生在线交流的平台,为学校培养个性化人才提供网络基地。

(三)良好的校风,和睦的人事关系,逐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乐做事的管理妙境。

(四)编印图书一册,汇集3年的研究心得,从理论到实践阐述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行动,以鉴后人、启来者。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3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文化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既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更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同时,学校文化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广阔途径,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的研究,能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系。同时也能促进了学生家庭文化生活的改变,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必能促使其家长对学校的关爱,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能得到家长的认同。让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家庭的文化品位,促进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

另外,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这主要表现在:

1、陶冶功能。校园文化比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独特的效能。首先,它要求创设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校的各方面特别是育人起到指导作用;其次,它以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起到规范、引导作用,这种濡化、规范作用是无所不在的,深远长久的。???2、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3、教育促进功能。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各种求知欲望和业余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过剩精力也需要在课堂之外找到新的天地。校园文化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发展环境,无论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还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加强素质的培养,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等,都大有好处。

4、导向功能。学校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思维在这里交流碰撞,使莘莘学子耳濡目染,浸润其中。所以文化的导向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担负着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观的重任,其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校园文化是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还是起到负面的消极影响。

5、社会整合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中介”,起着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系统在整个运作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作用。校园里的每个成员在一定的校园背景下,其观念将与社会主流文化不断融合,同时,作为学校的文化载体,他们又将校园文化带入社会并作用于社会大文化。正是校园文化这些重要的价值功能,才促使了教育工作者对它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实践。

二、课题实施条件: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镇直小学,但是一直注重校园的建设,先后被授予襄樊市快乐校园示范学校,襄樊市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先进单位,襄樊市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襄樊市示范家长学校;襄阳市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学校;县级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级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县级群众最满意学校,县级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县级美术教育先进单位,,县级电教工作先进单位,县级少先队红旗大队、县级共青团五四红旗团支部,谷城县第二届中小学艺术节先进单位,县级文明单位“艺术校园示范学校”市“课改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校园大环境。

学校有浓郁的课题研究氛围,有一整套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制度,学校主要领导对研究课题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课题组成员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课题组组长曾多次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培训学习,课题组全体成员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为本课题研究实施提供了师资保证。

为了本课题研究,学校相关的资料比较丰富,网络、影视、书报、杂志都可以找到有关的材料,实验器具齐备,在教学设备上能满足广大驾驶学生需求,由于具备了这些条件,使这个课题具有了可行性和操作性。

三、研究目标

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校园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朝着现代化、规范化、个性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力争经过1至2年的努力,使学校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一)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抓校园环境建设,突出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加大学校硬件建设的步伐,提高楼廊文化、班级文化的育人作用,让学校的每一寸地方都能说话,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用警示标语、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完善规章制度方面:通过制定科学严谨的各种规章制度,强化领导工作的自主性、创新性。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生活、学习的自律性。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常规的教育教学制度无形中就形成一种文化,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原有的制度建设基础上,能修订的及时修订,不完善的争取完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学校形成一种无形的潜在的管理机制。强化制度的作用性,注重制度的连续性,发挥制度的导向性。

(三)开展校园活动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1、成立多种兴趣活动小组,并坚持经常地活动。像美术的书法绘画小组、音乐的舞蹈、合唱、器乐等活动小组,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等小组。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启学生的智慧。

2、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利用特殊的节假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像四五清明祭扫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读书活动,坚持经常,不但为学生送去精神食粮,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小学生“毕业典礼”,使学生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茶文化方面的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等。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任务分工:

杨泽岐:全面负责课题项目。

黄云:全面负责课题项目,进行开题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撰写。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和管理制度,相关问卷调研。

张玉文:负责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协助写好中期评估报告和结题报告,负责课题论文指导工作。培训研究人员,收集理论学习材料,网站,构建本课题研究框架和策略

邹家明: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校园文化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收集课题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

任磊:负责开展班级文化的研究,组织学生活动

闵少丽、卢红波: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与途径的研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课堂教学如何有效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途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收集、材料搜集整理、组织学生活动。

杨前锋:网络管理员,对本课题进行网络管理。

2、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7月至xx年12月)

(1)收集近期有关理论资料。学习有关的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实验提供依据和指导。

(2)成立以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组。

(3)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制定实施计划,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2、实施阶段(xx年1月至xx年12月)

第一阶段(xx年1月至xx年3月)

实验任务:

(1)清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学习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2)课题组成员制定个人课题计划,提出自己研究的方向与方法

实验方法:理论学习,制定计划等。

成果:每个人的详尽的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xx年4月至xx年8月)

实验任务:

(1)以构建校园文化为主题进行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评比活动

(2)班级文化建设的研讨活动

(3)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工作

实验方法:课堂教学评比、研讨法等

成果:课堂实录的征集班级文化建设研讨的结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图片展

第三阶段:(xx年9月至xx年12月)

(1)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2)茶文化的提炼与整理,开发适合我校的茶文化建设的校本教材

(3)信息技术方面、科学方面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达到在活动中打造特色

(4)课题组成员撰写有关论文

实验方法:特色活动等

成果:校园文化艺术节精彩回眸集?校本教材《茶文化》?论文

第四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8月)

(1)课题组召开阶段性研讨,旨在实验的基础上,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也就是来自于实践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和交流。

(2)向省教育厅“五项专题”研究与实验工作管理机构申请结题。

(3)校园文化方面的论文或者案例征集

(4)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

成果:教学案例论文集

3、结题阶段(20xx年9月—11月)

课题组成员总结,学生典型总结、课题目标与效果全面总结。

发挥广大师生潜能和教育资源优势,课题组成员对子课题研究的所有相关材料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写出经验总结和结题报告。课题组根据以上的总结,写出综合性的实验报告。

六、预期课题研究成果

1、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优美、和谐、高雅、大气的校园环境,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之地。

2、形成有价值的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对本地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3、完成研究报告。

4、课题组成员的论文提升高度,形成论文集。

七、成果表现形式

探究成果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载体表达出来。可以是“文字

材料”,如:考察报告,实验观察日记,建议书,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资料、数据,各种活动的记录材料等。也可以是“实物材料”,如拍摄的照片,制作的模型,绘制的地图,设计的邮票,磁卡等。

我们会在上级科研部门和专家组的指导下,群策群力,把我校的课题进行深入探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切支持。

八、经费预算

3万元

九、保证措施

1、师资保证。进行必要的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各种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选拔典型,推广经验,为研究提供必要的师资准备。

2、经费保证。实验资金专款专用,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一切物质条件

3、强大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成员,以学识论,几乎全是学校骨干;从素质看,全部拥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且都能忧心于学校发展,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从行政职务上看,包括了学校党务、行政、教务、教研、安全五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远瞩,又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实现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从年龄上看,老中青结合,老教师的阅历、经验,中年教师的睿智、眼光,年轻教师的精力、创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课题组将聘请专家—县教育局教研室为顾问。

4、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总课题组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各子课题组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每两周一次。

第三篇: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属于长春市教育学院关于《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策略的研究》的子课题。它是在学校快速发展的时期郑重提出的。我们旨在通过以课题形式的研究来有力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起一个优美的自然物质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置身其中,让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让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还教育以本来就应该具有的高贵的灵魂。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去努力探索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与规律,从而使学校的发展不断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们清醒地知道,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学校文化建设自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积淀的过程;但我们同时也明白,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它或许能够使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从“自然”发展走向尊重规律,这就能够让我校的文化建设逐步沿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现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大环境”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同时,校园文化作为蕴含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等内容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今天,我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上级政府和人民大众对我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学生数和教师数逐年增多,办学规模逐年增大,于是造成了教育难度、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的局面,所以,我们也迫切需要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在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上摸索出一条新路子,以适应我校不断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是校园文化本身内涵及功能决定的。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群体行为方式规则的总和,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物质形态,是学校这个共同群体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素质与文化集合的整体表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方面如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作为其物质载体,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校园文化在纵向结构上由表及里,可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心态的”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校园文化形态的整体。

(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性与功能

一般说来,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群体性。校园文化既不是某种单一表象的短暂显现,也不是整体样式的简单复合,而是通过校园文化的持久、稳定的表现来反映学校主流与文化趋向。

(2)综合性。指对社会其他文化既能继承,又有吸收、选择、过滤、整合与创造,在此基础上综合成一种特定的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

(3)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特有的熏陶影响与约束教化,并因其不带强制性而显示出道德力量与文化定势,调整、规范着学校群体的行为。

(4)发展性。校园文化的发展性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使然及其映照,而同时又较突出地表现出自身的演进惯性。

从校园文化呈现出的上述特性,我们不难归纳出其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认同作用。这是其群体性的必然功效。校园文化群体的道德趋向,归根到底是一种人格、人品等的协调与认同。相近趣味、爱好的个性在整体倾向上而又不失个性风格,其实就是精神凝聚的一种心灵感应。

(2)修养作用。无论是校园文化的物质或精神方面,对学生主体的修养、熏陶都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持久表现。我们常听到的“书卷气”、“学生味”等其实正是校园文化定势对师生气质、风度等心理陶冶及修养教化作用的直观烙印。

(3)规范作用。这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本质约束力,其作用的强度虽因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现出不同层次,但由于这种规范内涵的规定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感受又呈现出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内涵,从而显示出无意、无形、无所不在与现实的制约力量。

(4)导向作用。现代条件下,校园文化是开放式的,从而为学校群体行为及价值趋向提供了较广的选择余地。同时,校园文化又以其文化物质的定势为这种选择提供了主动吸收与消化导向,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被动盲从,而能对任何非主导文化观念和倾向进行抑制、批判与指责。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客观上指导着学校群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倾向。

(5)娱乐作用。校园文化本身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并发展着的。通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集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教乐相融,不仅可使师生群体得到多层次、全方位、高格调的情感宣泄与交流,还会使他们在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与境界提高。

(三)研究意义

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理论依据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和谐教育思想

(三)创新教育思想

四、研究原则

(一)实事求是。

(二)整体规划,分阶段研究。

(三)边研究,边实施。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难点

(一)物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二)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日常规范、奖惩条例、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活动、饮食卫生等等;

(三)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等等。

其中,研究重点是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难点是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讨论法

(三)访谈法

(四)行动法

七、人员组成略

八、人员分工

史富坤:参与设计研究方案,负责定期召集课题组会议,确定会议议题,督促研究落实情况,向学校行政与教代会提交供讨论通过的研究成果;安排课题组成员参观学习的相关事宜;邀请顾问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研究指导。

黄宏明:负责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报告和结题报告,整理最终成果,统筹、审定书稿;联系顾问,不定期地与顾问交流,听取顾问的指导性意见。

课题组成员分工将详见研究方案中。

九、研究时间

十、技术路线与研究步骤

(一)技术路线

1、研读文献,探寻学校历史,访问学校历史“知情人”,筛选、提炼学校之“魂”(精神)。

2、设计研究方案,据方案、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研究。

3、课题组全体成员每两周定期集中讨论一次,内容主要是汇报并讨论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

4、至少每两月向学校汇报一次研究情况。

5、及时向学校行政和教代会提供需讨论通过的相关制度、措施。

6、及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反馈研究成果,认真听取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7、已经征得学校同意,每学年进行一次报告和一次奖励,最后结题时再进行结题奖励。

(二)研究步骤1、2007年8月1日—8月31日,组建课题组并开展具体工作,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和“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提炼与论证。

2、2007年9月1日—9月30日,完成课题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

4、2008年8月—2009年7月,进行学校制度文化的研究与制定,以之带动心态文化的良性发展;完成报告。

5、2009年8月—2012年4月30日,完成制度文化的建设;完成成果整理;完成书稿撰写;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等待结题验收。

十一、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校的全力支持。学校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本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相信学校将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

(二)强大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成员,以学识论,几乎全是学校骨干;从素质看,全部拥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且都能忧心于学校发展,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从行政职务上看,包括了学校党务、行政、政教、教务、总务、工会六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远瞩,又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实现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十二、预期成果

(一)优美、和谐、高雅、大气的校园环境,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之地,奏响春风化雨的育人小夜曲。

(二)改进后美观大方、实用精彩的学校网站,既打开学校与外界沟通的通道,又提供师生在线交流的平台,为学校培养个性化人才提供网络基地。

(三)良好的校风,和睦的人事关系,逐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乐做事”的管理妙境。

(四)编印图书一册,汇集3年的研究心得,从理论到实践阐述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行动,以鉴后人、启来者。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它过分的系统化、知识化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再加上现在班额普遍偏大,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因材施教,新课程改革就要求教师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而校园文化的构建及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恰如其分地填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有趣的育人环境,为培养21世纪的一代新人创造最佳条件。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在校园中无处不在的展示,是一所学校最为宝贵的东西。今年是我校本着高标准、高品位这样一个基本方针,搞校园文化建设,从新颖的立意到突出我校的特色,体现创新,并且结合我农村学校地理优势和办学新理念,全方位、多角度,体现教育性,利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努力为我校的文化建设献计献策,无私奉献。充分挖掘校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散发个性和体现特色的工程。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

一、物质文化建设

我校的物质环境逐年改善,应向着“全方位、高标准、创新性、独特性”的目标定位,对我校校园建设的设施,植物、植被以及绿化人文景观进行了规划设计,大到主要建筑,小到角角落落,精心斟酌,使其科学合理美观实效,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同时布设文化设

施,开辟阅报栏、宣传板面、黑板报、图书、阅览室、德育展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教学楼、办公楼,悬挂精心挑选的励志性标语,展示学生作品,设置了教育格言、警句,提倡稳馨提示,开辟一块玻璃宣传栏,结合教育主题让学生涂鸭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绿化体现“以人为本”自主创建。教学楼道墙壁上书写着“学会学习、学会参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需要”、“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梦想从这里起飞”、“我自信,我能行”,让每一块绿地,每一块墙壁,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真正体现了校园时时有文化、处处皆教育的深刻内涵。

我们邙岭一中,整体布局规划较为合理,硬件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对现有的大型的建筑设施,立足实际,因地地制宜地进行整体科学规划布局并进行二次包装,加以改造利用,合理配置了内设,细化、深化教育功能,力争突出学校特色和文化底蕴。校门及校园道路、学生活动场所、橱窗、墙报等设施,实用、美观、和谐。

绿化、美化方面:我校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园空间进行绿化,充分挖掘空间,因地制宜:依山设计,体现立体性、层次性、丰富性。并且有效地进行合理搭配体现一定的文化寓意,学校因地制宜增设绿色长廊、小路、运动器材等,扩大了学生们的活动面积。

人文景观方面:学校建立宣传教育专栏、阅览室、住校生活动室、音乐室、绘画室,橱窗、教室设计美观大方;内容设计精美,制作精良,方便学生阅读,教学楼,办公楼悬挂喷绘,张贴标语口号,处处显示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也充分反映我校的办学思想、特色及新的教育理念,对

社会、对家长有一个承诺。学校所设格言警句对学生极具启发性,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有益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精神文化方面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和灵魂。我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校风建设,二是校园文化活动,按照“高质量、深层次、多角度、生动性、先进性”的要求,着力打造校园精神,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发挥先进教师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昂扬向上的校园精神,具体工作有如下两方面:

1、校风建设:校风包括教风和学风,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学校首先从教风入手,不论是领导班子还是教师,都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洁、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在教师中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铭记校训、编写校歌、设计校徽。突出我校的形象和标志,打出学校的“名片”。展现我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和整体风貌。开展校园“净化”:净化卫生、净化语言、净化行为、净化心灵。卫生要做到校园“四无”,为我校创造了优美洁净的育人环境。

2、校园文化活动:我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利用革命前辈英勇抗日的事迹以其大无畏的精神,使学生受到教育,每年的“

五、一”、“

十、一”学生利用长假,走出去宣传,元旦前夕的校园文化展示周的活动安排,形成我校独特校园文化传统,此外我校广泛开展主题班队活动,专题教育活动,并结合节日的相关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

动的内容。

3、制度建设方面

学校按照“全面、严格”的要求,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学校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食堂、宿舍及卫生方面的管理。此外,学校还健全了德育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安全管理、班级管理、食堂管理、宿舍管理、校园行为规范管理等制度,做到以“规”律生、从严治校,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自律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结束的能力,养成自学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

以上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从物质、文化和制度三方面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设想,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有大量的工作去做,为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的水平,还有待于社会各界的支持,上级领导的关心,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各方面工作都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第五篇: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情况综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教师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形成爱校如家、师生互敬、勤奋好学、遵规守法的风气。近些年来,随着教育局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尤其是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影响深远,各校都依照局领导的要求,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并根据学校实际,依照方案逐步实施,效果明显。走进校园,首先看到的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有喷绘的、有油漆书写的;其次,各类文化宣传牌、布置精美的橱窗都向来客展示着学校浓浓的文化氛围。

二、目前状况

(一)办学思想

通过这几年教育局的领导与督促,各学校都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办学思想。尤其是年龄较轻的一部分校长,他们善于学习,所以很快领悟到“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的真正含义。因此,他们真正从学校实际出发,广纳博言,集思广益,认真研究,提出了属于学校独有的办学思想。如青湖齐庄小学,虽然只是一所村小,但始终秉承“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思想。

但是,有部分的学校校长是迫于压力,临时抱佛脚,办学理念东平西凑,抄袭严重。校训不是“团结、奋进”,就是“求实、创新”,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办学宗旨大同小异,口号色彩浓,文化内涵少。学校工作与办学理念毫无关系,不仅学生、老师不知道学校的办学思想,甚至连很多领导都不知道,他们的工作不是以学校的办学思想为指针在开展,而是以自己的经验和校长的安排应付工作。因此,这样的学校工作不见起色,没有特色。

(二)文化建设

此处的“文化建设”是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一牌”、“二栏”、“三室”。

外行看热闹。走进校园,首先是看有没有文化宣传牌;其次是看宣传橱窗公示栏、班级黑板栏办的质量高不高;最后是看是否加强了荣誉室(陈列室)和图书室建设。如果连热闹都谈不上,那么,《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不过是一纸空文。

内行看门道。文化宣传牌、黑板栏不能千篇一律,要有个性,它应该是学校特色的载体;图书室、图书角是文化建设的中心,它直接服务于学生,是《营造书香校园》的主要载体,如果图书室没有几本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图书,如果图书角空无一书,那么,《营造书香校园方案》就是一纸空文,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是一句口号。

但是,据调查表明,大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针对合格学校、特色学校创建等工作而进行的;有大概58%的校长纯粹把它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和自己的一项政绩工程,因此,不惜人力、物力、财力,修校园“文化墙”、立校园雕塑、搞硬件建设等。这样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奠基学校育人品位的目标。而且,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于庸俗。目前,大多数村小依然存在生搬硬套,特色不突出的现象。有的学校“文化墙”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过多,属于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很少,导致师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有的学校上墙的制度太多,但落实不力。

(三)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的好坏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品味,代表了一个校长的品味。一个有品位的校长一定会建设一所环境幽雅的学校,因为只有品位高的校长才可能做到“让每寸土地传情”这一目标。纵观全县各乡镇小学,能把“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寸土地传情”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很少,至少落到实处的不多。校长们谈到文化建设和环境整理,往往会抱怨学校经济紧张“我们学校经济条件差,哪有闲钱来搞这个?”成了校长们的托词。其实,“环境育人”,能够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的校长才能称得上合格的校长,因为环境不仅能陶冶人,也折射了学校养成教育的效果。我到过几个村小,看到他们的花坛光秃秃的,于是问他们为什么不种植一些花草?他们多是一个答案——学生太淘了,种不起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环境的好坏反映的不仅是校园文化工作的好坏,而且反映了学校的管理、学生养成教育的绩效!

三、解决措施

(一)塑造个性,彰显特色文化

有专家说:“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因校制宜,不要盲目攀比,力求突出特色。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塑造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照搬,避免千校一面;三是特色设计应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学校的文化精神,形成新亮点。

(二)逐步推进,构建过程文化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财力、物力等一定的条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不少农村小学还很难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就需要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分步推进,保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实现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现实可能性的机结合,从而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师生携手,打造和谐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师生的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让师生在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形成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下载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情况综述: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教师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养成良好......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情况综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教师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课题开题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

    浅谈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浅议乡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南阳市第四十二小学 李明丽 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文化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因为学校文化建设既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

    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中期报告 聂家桥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推进文化创新,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发展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仁怀市第十一届小学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仁怀市高大坪小学 姓名:陈钊 联系电话:*** 作者简介:陈钊、男、现年41岁、中共党员、小学语文高级教......

    浅谈如何加强地处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推荐]

    浅谈如何加强地处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综合素质和文明形象的窗口,它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历史和风格,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陶冶人的情操,规范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