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19:2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创新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中期报告

聂家桥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推进文化创新,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发展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学校应成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好的小环境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多次强调,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建设,增加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教育部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创造性。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观念落后,形式集中,内容陈旧,缺乏个性,存在热衷功利主义忽视人本情怀,重校内活动轻社会实践,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等误区。加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文化的更迭和形态的多元,社会开放性和透明性度的提高,信息传播的便捷,使得校园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呈现出纷乱、无主流、浅层次等特征,其育人功能弱化,已无法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乡地处湘西北农村的丘陵地带,一直以来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工作和物质文明建设上,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得家长忽视了自身的文化陶冶和孩子的文化熏陶,特别是近年,外出进城务工青年激增,隔代抚养现象严重,学生受不良文化冲击误导的机会大大增多。此外我乡地理位置优越,距常德市区仅25余公里,与本县和外县的多个乡镇交界,境内有中南五省最大的竹木和牲猪交易市场,流动人口居多,教师异动较频繁,每学期都有一批外校转入的学生就读,校园文化表现出不稳固、易冲击、无主流、师生审美情趣、价值观出现误区的特性,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据统计,全乡70%的学生缺乏自己的道德标准、目标追求,行为习惯不稳定,整体素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是非观念淡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由来已久。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有意识地去认识它、研究它。就其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情。在国际上,罗森霍尔兹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以开放与合作为规范的学校文化能很好地促进学校改进;富兰在其关于学校改革的研究中得出,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国内,校园文化研究在主要起源于高校。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第十二届学代会,竞选学生会主席的几位学生不约而同的以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竞选旗帜。同年5月,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召开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11月,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肯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并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写进了会议议程,中宣部和国家教委对此均表示大力支持。其他许多学校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开展过关于“学校文化”的研究。如,上海金山区注重学生发展及学校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以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湖南省郴州市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四个方面摸索出了一系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江苏东台实验小学的《构建小学校园文化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互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很好地探索总结了小 1

学校园文化与社区精神文明的契合和互动模式。但他们的研究都没有着眼于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也没有专门围绕校园精神文化而展开,涉及的对象大多为城市大、中学校。

鉴于此,我们的研究试图摸索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新的内容、新的举措、新的策略,扭转传统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育人功能弱化的局面,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模式,促使学校形成较稳固的精神文化,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农村小学摆脱传统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误区,减少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盲目性和盲从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方法、模式、经验。

三 研究构想

(一)理论依据

小学生情感丰富,可塑性强,认知水平、自我意识、道德感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易受暗示,情绪易波动不稳定,道德情感易反复不稳固。而环境和学校教育又对一个人稳固品德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斯普兰格认为,学校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唤醒生命”,而不在于传递知识。“教育之根和文化之根的寻求,只能通过人的灵魂的唤醒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的任何文化建设其核心问题应该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具有正面导向功能,凝聚激励功能、同化辐射功能、调节适应、约束规范功能。针对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所处的境况,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产生的教育力量能对学生产生潜在而持久的影响,让学生克服不良文化带来的消极因素,自觉接受认同正确的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身内部的道德需要,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素质教育观认为,坚持素质教育应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新型价值观念体系,建设具有渐进性、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的认识要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一个认识上升、精神成果创造的过程。

(二)研究目标

1、探索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新的内容和方法途径。

2、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模式。

3、建设积极向上,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打造具有人文、人本、和谐、个性特质的校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4、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促使教师观念、行为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三)研究内容: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的创新:

a学校人文文化的建设

b学校人本文化的建设

c学校个性文化的建设

d 学校和谐文化的建设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途径方法的创新:

a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打造,和谐家校、社校关系建设

b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建设

c 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实施

d 师生人际交往

e校园网络建设

f人本主义制度建设

g校训、校风、校标、校徽、校歌、校旗、校服、校刊建设

(四)研究方法;

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进行课题论证和课题设计。

运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实施过程研究。

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比较分析法形成阶段成果和终端成果。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5月)

a.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对我校校园精神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b.对当代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c.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d.制定课题近期研究计划,讨论形成课题开题报告,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阶段(2010年6月—2012年12月)。

a.成立课题组,分配课题研究任务,强化研究人员职责。

b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开通校讯通,创办家教学校、召开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在社区聘请校外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

c.调查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光荣校史和历任校长、历届教师、校友中的优秀事迹,形成文字材料,编纂学校人文教育课程教材,并实施教学。

d在学校历任校长、历届教师、校友、全体师生中征集校训、校风、校标、校徽、校歌、校旗、校服,并推广实施。

e.确立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引导高年级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f.引导师生和谐交往。

g.建成校园网站,开通校园网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h.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在融入人本情怀的基础上讨论制定修改等学校各项制度,形成学校人本制度汇编。

i.形成中期报告,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中期论证,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

j.对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打造、课程实施、校外实践活动、学校人际交往、学校网络建设、制度建设、校训、校风、校标、校徽、校歌、校旗、校服、校刊建设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k.初步形成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模式。

l.邀请专家答疑解惑,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再深入,理论的再升华。

3结题鉴定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

a.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对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打造、课程实施、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实施、学校人际交往、校园网络建设、人本制度建设

校训、校风、校标、校徽、校歌、校旗、校服、校刊建设中培育校园精神文化的方法策略进一步提炼。

b.进行终端研究,形成研究论文集,编纂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新研究成果汇编,撰写结题报告。

c.聘请省、市教科研专家进行鉴定,并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

(六)成果预设

1、编纂我校人文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2、编纂我校人本制度汇编

3、形成调查报告《聂家桥乡完全小学校园精神文化现状分析》

4、形成研究报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现状综述》

5、形成专集《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新研究论文集》

6、形成研究报告《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李长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求是》 2008.22

2.关世民:《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03

3.眭依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一“学校精神”当论》《教育研究》,1992.03

4.华危特:《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常州卫生学校学报2006.6

5.刘云翔:《学校管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

6.鲁宏飞:《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7.于瑮:《教育组织行为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第二篇:校园精神文化创新研究计划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新研究计划

中学生情感丰富,可塑性强,认知水平、自我意识、道德感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易受暗示,情绪易波动不稳定,道德情感易反复不稳固。而环境和学校教育又对一个人稳固品德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斯普兰格认为,学校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唤醒生命”,而不在于传递知识。“教育之根和文化之根的寻求,只能通过人的灵魂的唤醒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的任何文化建设其核心问题应该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具有正面导向功能,凝聚激励功能、同化辐射功能、调节适应、约束规范功能。针对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所处的境况,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产生的教育力量能对学生产生潜在而持久的影响,让学生克服不良文化带来的消极因素,自觉接受认同正确的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身内部的道德需要,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素质教育观认为,坚持素质教育应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新型价值观念体系,建设具有渐进性、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的认识要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一个认识上升、精神成果创造的过程。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农村中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新的内容和方法途径。2.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模式。

3.建设积极向上,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打造具有人文、和谐、个性特质的校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4.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促使教师观念、行为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二、研究内容: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的创新:(1)学校人文文化的建设(2)学校个性文化的建设(3)学校和谐文化的建设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途径方法的创新:

(1)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打造,和谐家校、社校关系建设,继续创设沙城四中——百姓学校。

(2)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建设。(3)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实施。(4)师生人际交往。(5)校园网络建设。

(7)校训、校风、校标、校徽、校歌、校旗、校服、校刊建设

三、研究方法;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进行课题论证和课题设计。运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实施过程研究。

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比较分析法形成阶段成果和终端成果。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8月)

(1)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对我校校园精神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2)对当代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3)制定课题近期研究计划,讨论形成课题开题报告,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1)成立课题组,分配课题研究任务,强化研究人员职责。

(2)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聘请校外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

(3)调查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光荣校史和历任校长、历届教师、校友中的优秀事迹,形成文字材料,编纂学校人文教育课程教材,并实施教学。

(4)校训、校风、校标、校徽、校歌、校旗、校服的推广实施。

(5)确立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引导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6)引导师生和谐交往。

(7)建成校园网站,开通校园网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8)形成中期报告,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10)对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打造、课程实施、校外实践活动、学校人际交往、学校网络建设、制度建设、校训、校风、校标、校徽、校歌、校旗、校服、校刊建设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11)初步形成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模式。3.结题鉴定阶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

(1)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对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打造、课程实施、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实施、学校人际交往、校园网络建设、校训、校风、校标、校徽、校歌、校旗、校服、校刊建设中培育校园精神文化的方法策略进一步提炼。

(2)进行终端研究,形成研究论文集,编纂农村中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新研究成果汇编,撰写结题报告。

(3)聘请省、市教科研专家进行鉴定,并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

第三篇: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本课题于2014年04月申报。2014年5月被汉滨区教研室批准立项。本课题2014年6月开题。预计2015年6月结束。为期1年。

一、课题的提出

古诗词是我国伟大的历史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的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古诗词的优美词句、丰富的内涵、高远的意境,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从而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对古诗词的教学重视不够,尤其是农村小学在这方面更加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小学生文化积淀不够,觉得古诗词含义深刻、字词生涩,难以理解,缺乏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的传统教法,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深刻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应当让学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

二、研究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从数量中我们也可以清醒的认识到,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踏实钻研,刻苦探索,尽快摸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增强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就目前情况分析,迫在眉睫。

三、课题界定:

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包括适合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小学古诗词教材及相关内容的适当拓展和有利于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陶冶情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古诗词言简意丰,表达准确,意境深远。通过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华古典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通过《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小课题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古诗词的能力,能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古典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对中国的古典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小学2011级1班、小学2010级1班、小学2009级1班。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原则及方法

(一)研究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2)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语文教学研究能力。(3)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

常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古诗词的积淀,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乃至文化素养。但是,目前,农村小学的古诗词教学,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观方面的不重视,面临着教学困境。此课题研究意在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策略,积极利用农村的丰富地理资源,结合农村学生的认知特征,发掘与古诗词的审美内涵相平衡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下,能很快的进入古诗词的学习当中,领略古诗词的审美魅力,提升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古诗词中的入选小学课文的很多名篇也农村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胡令能的《小儿垂钓》等,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完全可以安全的前提下,尝试场景还原,让学生农村实际的生活场景中,体会诗歌表现的审美情趣,设身处地的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样既丰富了教学的模式,也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有效的提高古诗词教学策略。

(三)研究原则及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学校古诗词教学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成果和现状等,进行学习。

2、问卷调查法:就学生和教师对“古典诗词”的掌握情况,对“古典诗词”的兴趣状况,对“古典诗词”编成歌曲的了解情况和喜爱状况,你知晓的“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方法等进行问卷调查,并科学分析和综合调查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向、策略、内容等。

3、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的行动研究,通过定期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增强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意识,提升古典文学素养,践行古诗词教学研究行为。

4、观察分析法:观察教师、学生在古诗词教学研究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高古诗词教学研究的有效性。

5、个案研究法:及时发现、收集、整理古诗词教学研究活动中典型的个案,并加以分析和研究,从中探索古诗词教学研究活动中的优秀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6、经验总结法:及时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并加以科学分析,总结出古诗词教学研究活动中的有益经验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研究实施步骤及措施研究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

此阶段主要做好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工作,明确责任,并撰写研究方案。是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任务。加强学习,广泛搜集,充实有关资料,并建立档案。

第二阶段:发现问题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

主要以与学生交流、调查研究问卷等形式,帮助学生分析了解古诗词的特点与分类,掌握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掌握学情。根据了解到的问题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成员根据调查情况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叙事等。

第三阶段:逐步研究课题阶段: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

研究《新课标小学古诗词教学大纲》,找准教学要求。调查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学习习惯、学习困惑及学情掌握。通过听课、评课授课多种形式,分析各种教法的利于弊。总结如何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与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在此期间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完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第四阶段:结题总结阶段:2105年3月至2015年6月

对前期和中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力求做到研究现象具有普遍性,理论依据具有科学性,实施对策具有可行性。在此期间完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整理课题研究期间各位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如获奖的论文、教案、课件、观摩课、评优课和竞赛课的获奖证书和资料等),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七、预期研究的效果及成果形式

预期的主要效果,增强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成果形式课题经验总结、课题有关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教师日志、课件展示、成果图片展示、学生活动方案、教师论文集等。

八、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人员保障,本课题负责人是小学高级教师-------,都是从事各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具有较高的各科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经验,有效地保证该课题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本课题组参与的语文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研究水平较高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

课题吸收了学科骨干教师力量的积极参与,对于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各种保障;人员同在一所学校工作,人手配备一台电脑,工作信息化。并建立讨论群,交流方便,随时随地均可交流。资料的查询方便;组内成员年轻有朝力,工作积极,团结协作,奋进创新,精益求精。

2、课题时间保障。合理分工,协调配合,科学分配时间,按计划完成指定研究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育部

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网络

第四篇: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题 目: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学院:经管 专业: 工商0501 学生姓名:汪桂洋学号:05242019

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本文将通过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分析商业模式的定义、特点、类型、重要性、变迁的轨迹,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大环境,探讨当前中国企业该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意义:

2.1现实意义:

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挂在创业者、风险投资者、企业家、学者嘴边的一个名词,几乎每一个人都确信,有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寻找商业模式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何降低创新的不确定因素,走正确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这将是本文要回答的实际问题,也是本文的意义之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将具有更大的现实价值;

2.2必要性:

好的商业模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商业模式却不能保证企业永远盈利,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今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许多耳熟能详的国际大企业纷纷倒闭或濒临破产,中国作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很大影响,大量企业开始裁员收编,众多中小企业倒闭破产;面对危机,成熟的大型企业开始对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当前的局势,稳固已由的市场份额和地位,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也跃跃欲试,企图找到一套新的商业模式,维持生存,并希望通过这次市场的洗礼和考验,占领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飞跃。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成果将成为企业改革的必要理论依据。

2.3理论意义:

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其理论分析框架尚未构建起来,有关模式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性初级阶段;同时对于商业模式如何创新,国内外学者也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和比较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的界定、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寻找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理论依,供广大学者研究考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商业模式这个名词在90年代才开始为人所熟知,现有文献中,很多学者也对商业模式的含义、结构体系、理论解释和模式创新机制等方面虽有所研究,但由于研究者站的视角不同,因而对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结构体系、理论范畴缺乏统一的认识,其理论分析框架尚未构建起来,有关模式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性初级阶段;

很多学者和文章研究的重点在:什么是商业模式?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对于商业模式如何创新,老企业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自己的商业模式,新生企业如何创造出新的模式以避开激烈的竞争,还没有一套成型的理论体系,研究成果也很少;

很多学者对特定领域、行业、典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展开探讨,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和创新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但对于商业模式的共性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还缺少系统的研究和概括,这不免使得当前的研究局限在局部和表面。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商业模式的含义及特点是要说明商业模式是什么或什么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它揭示了商业模式的核心意义,企业主明白了这些,就知道自己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好是坏,是落后还是先进,是否需要创新;

2.将通过对比不同时代典型的商业模式和同一时代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及各自成效,分析商业模式的发展轨迹、多样性及不可轻易复制性。商业模式没有对错之分,我们需要在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的前提,运用创新思维,适时构建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且不可照抄别的企业的商业模式;

3.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将进一步地说明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和路径及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依据,通过对几种商业模式路径分析,为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4.创新就会有风险,特别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其不确定很大,对企业的发展有生死相关的联系。我将分析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的不确定性因素有那些,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将商业模式创新的失败率降到最低;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苏美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7月号上 6-7页;

[2] 魏炜、朱武祥, 什么是商业模式,创富志 73-83页 ;

[3] 刘艳巧,探析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企业活力 2008.10;

[4] 张鸿 电信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8年24期 99-100页;

[5] 韩庆祥 营销制胜的商业模式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08第10期/上 20-24页;

[6] 王光丽 对ppG商业模式的思考 山东纺织经济 2008年第5期 60-61页;

[7] 鲁培康 模式创新是营销战略之本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6页

[8] 王冉 中国将会出现引领全球的商业模式 经济管理文摘2008第18期40页

[9] 阳佳耘 基于商业模式的小企业战略创新 企业活力经营谋略2008第9期/上 06-07页;

[10] 杨崑 视频服务亟待创新商业模式 观点 2008 8/中国电信11页

[11] 符星华 新媒体产业呈现三种商业模式 中国新通信 52-53页

[12] 汪旭晖 中外大型零售企业中国市场商业模式的对比分析 中外企业 25-30页

[13] 钱志新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战略 管理论坛-江苏科技信息 30-33页

[14] 杨敏丽 手机广告基本商业营销模式探析 《当代经济》2008年第6期(下)64-65页

[15]王廉,商业模式是第一生产力,暨南大学出版社,200

5[16]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11期

[17]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

4[18] 杨洵 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一个分析框架 西安 邮电学院学报 2008年3月 第 13卷 第 2期 2-4页

[19] 陈键 以创新的商业模式走出自主创新之路——朗科的专利运营模式 深交所 2008年8月 26-30页

[20] 吴俊、陈静 电信增值业务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生产力研究》N0.20.2007 104-106页

[21] 田溯宁 投身中国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 《解读前30年预测后30年》 63页

研究方案:

我将阅读大量的关于商业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文献资料,掌握前人对该问题的理论成果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阅历以及指导老师的辅导和建议,提出自己对商业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的见解,达到研究的目的,完成本论文;

首先我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的定义、特点、类型、重要性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其次我将重点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及需要遵循的理论依据,分析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的不确定性因素有那些,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将商业模式创新的失败率降到最低;

通过本文我将对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结构体系、理论范畴建立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更重要的是我要归纳总结出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基本理论依据和需要规避的风险,让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中有一个理论依据和参考,将商业模式创新的失败率降到最低,让更多的企业从商业模式的创新获利。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序号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安排备注

01查阅资料,理清思路,完成开题报告1-5周02完成初稿,斟酌重点,分析问题,中期检查;6-9周03仔细分析现状,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复稿;10-14周04撰写论文,条理清楚,分析深刻,完成论文;15-16周05在导师指导下做答辩前的准备。17-18周指导教师意见:

填写说明:查阅资料是否全面,提出的研究方案和计划进度是否可行,还有什么需要注意和改进的方面,是否同意按学生提出的计划进行等。

指导教师签名: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第五篇: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梁山县徐集镇教办课题组

2012年9月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镇《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是济宁市科研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平等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要想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就离不开农村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小学教育肩负着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担。“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另外,我镇是有名的“建筑之乡”、全国闻名的“挂车之乡”,基于从事建筑和挂车行业人员比较多,留守儿童也比较多,再加之受思想认识、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我镇已经意识到学困生对提高全镇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全国各地已有不少著名专家、学 者有针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不少的方法策略和理论研究,但是从中我们并未找到一条真实贴近我镇实际情况的学困生转化有效途径,所以如何转困、脱困,去探索一条符合我镇实际的学困生转化规律,已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决定开展《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限定在我镇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上。

2、对学困生定义的界定。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指的是智商在正常水平,由于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影响或无法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

3、对非智力型学困生定义的界定。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为非智力型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因社会、家庭、学校、心理障碍等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

4、本课题预定研究小学语文、数学两学科的学困生,找出成因,实践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如果能成功找到转化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成功地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既针对目前我们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又将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在研究实践中寻找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转化学困生模式,既满足于当前新课程的需要,又能丰富基础教育的教学理论。

四、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大面积地转化农村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学困生。具体目标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内部因素(非智力、身心素质等)、外部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班级文化等)。

2、学校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的健康成长,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 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一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人都具备多元的潜能,都具有可挖掘的创造潜力。

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是:(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2)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 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3)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

六、实验内容及基本操作方法

1、实验对象:我镇小学学困生。

2、子课题的设计

(1)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2)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文献、以往经验对各学科学困生进行归类,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

3、具体实验内容

(1)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2)造成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学困生的影响、家庭教育氛围与家庭结构对学困生的影响等。

(3)怎样在语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转化学困生。(4)对学困生进行个案辅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5)如何通过密切家校联系转化学困生。

4、基本操作方法

本实验综合采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又侧重个案的研究,建立学困生档案,从外到内,全面深 入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七、实验方法和步骤

1、实验对象:徐集镇中心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对比对象:徐集镇前杨楼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徐集镇潘庄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把握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在学困生课题的实施中,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方法来展开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研究。

(3)实验研究法:根据以往的教学和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精心考虑,提出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对某些策略进行检验或试验,取得相关数据,找出该策略与学困生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达到验证该策略是否有效的目的。

(4)问卷、访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找出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及时地反馈,积累资料,积极做出调整。

(5)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3、实验步骤(即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2012.6—2012.9准备阶段 申报课题,立项、学习有关理论。

第二阶段 2012.10—2012.12调查分析形成方案阶段。调查了解现状,形成方案。

第三阶段 2013.1—2014.2实施调整阶段。

全面实施课题方案,不断学习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总结经验,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第四阶段 2014.3—2014.5总结、结题鉴定阶段。对课题研究情况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八、课题实验的组织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张士方 副组长:高 峰

成 员:盛庆喜 杨庆昌

2、课题组成成员及分工

组 长:杨庆昌 领导组织课题研究与实施

副组长: 杨东孔 组织小学数学实验

仇念章

组织小学语文实验

成员: 吴金凤 组织实验、收集整理材料

张宪勇 小学数学实验 刘春梅 小学语文实验 薛香菊 小学语文实验 李玉荣 小学数学实验

3、指导专家

李升 许鑫 乔卫华 孙霞

4、协作研究成员

黄凤娥 冯恒雨 郭恒亮 杨作海

九、经费预算

第一阶段 2012.6—2012.9准备阶段

申报课题,立项、学习有关理论,经费预算约800元。第二阶段 2012.10—2012.12调查分析形成方案阶段。调查了解现状,形成方案,经费预算约1000元。第三阶段 2013.1—2014.2实施调整阶段。

全面实施课题方案,不断学习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总结经验,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经费预算约3000元。

第四阶段 2014.3—2014.5总结、结题鉴定阶段。对课题研究情况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经费预算约1000元。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教办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以上是课题的具体实施计划,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我们将尽力完善、完备课题实施计划。

谢谢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莅临指导!

徐集教办课题组主持人 杨庆昌

2012年9月26日

下载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创新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创新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相关的教育现状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加强作为课程改革重要......

    《公开课文化现象研究》开题报告

    《公开课文化现象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公开课,应该说,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很熟悉,特别是在中小学、幼儿园,这几年的公开课活动搞得是轰轰烈烈、如火如荼。随着2000......

    公共文化产品研究开题报告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与文化消费环境优化研究 -以海南省为例 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 蒋国洲 课题研究人:王召鑫 所在院系: 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 国际商务硕士 二......

    《文言文课堂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教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SJHYBKT2013024-14 课题名称: 文言文课堂创新研究 课题负责人:行政主持:别永娟 学术主持:李青宁 课题成员:关雪侠、刘娟、贠静莉、姚彬玲 一、课题研......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

    文化开题报告

    文化开题报告 文化开题报告1 选题依据: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农村小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一、社会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造成贫困家庭在物资、经济、精神等方面与社会的差距加剧,给这些家庭的孩子在......

    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研究》 开题报告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项全国性阳光体育活动,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它既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又是体育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