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龙吟——桐柏红色革命纪念馆略感小纪
辽宁大学商学院庆祝建党九十周年 201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水龙吟
——循迹桐柏红色革命纪念馆略感小纪
招魂楚兮何蹉及——写在前面的话
战西风几点离恨,去经年英雄平楚。感起我前朝千古红尘事,叹革命烈火怎如荼!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暗雨斜风入住。
算几番时节匆匆,引无数先辈折腰。唱一曲抛珠滚玉泪婆娑,歌十里红军尽巍峨。一息功成,引颈埋骨,亘古华夏锦瑟。
但听我这琅琅环佩音,作这沧海龙吟歌!
一吟:登高临远忍淹留
正是夏日,暑意炎炎,和家人驱车来到桐柏这片土地上。
因为心中怀有对于那些半个世纪前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血染于此的革命志士无限敬意,从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胸中已氤氲出如同岑因巍峨的岚山般的心绪,只觉得宛如风过处万林吟啸,声势如怒,感慨万端。因为这里有着桐柏山,英雄血,和那些任由历史的车轮辗转而过之后依旧清晰的记忆在。想来历史上,桐柏成为当时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区域和各级首脑机关所在地。三军会师桐柏,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的军事力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青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为了解放和保卫桐柏这块革命根据地,牺牲了上至省委书记,下至党员干部、战士
和革命群众1.2万余人。而今逝者已矣,后人唯有自哀。
行往革命纪念馆的途中,视野所及的路旁,满是蓊蓊郁郁、翠色欲滴的香樟树,馨香绵远,清新怡人,有安定心神的意味。不远处的山体,古铜的肤色,奇峰跌宕,陡峭险拔,翠云舒卷,灌木丛生而遍布,似海似浪。一路迤逦而过,经过了英雄广场。八卦形状的汉白玉广场中间,玉砌雕琢的纪念碑上,“桐柏英雄纪念碑”七个镶金草字在酿红色的底色映衬下辽宁大学商学院庆祝建党九十周年 201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灼人眼目,熠熠生辉。来到碑底,需踏上九九八十一级台阶,虔诚地一步一步走上八角楼台。从这里环顾四野,便可以俯瞰整个桐柏县,四方街道,翠绿掩碧,人流滚滚。尘世间的繁碌与此间的沉静肃穆互为映衬,云影脉脉,偶或有不知名的鸟雀掠过,一切都是如此宁谧和谐,有生命的韵致在里面,令我心下感动万端。
二吟:阁中帝子今何在
离开气势开阖、凝重庄严的英雄广场,沿坡行向上的的林荫道渐行,最走过墨玉色的大理石前场,顺着台阶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名为后便到了此行所要重点观瞻的桐柏革命纪念馆。
丰碑的雕像组。刚刚下了场绵密的小雨,空气中还氤氲着淡淡的水汽,环布遍植的小柏树上露珠闪动,映衬着绯红色的石碑,上书“丰碑”两个描金大字。后面的人物是一群眼神坚定、面色刚毅、神色飞扬的红军战士,或负手驻足远眺,或手握地图微微含笑,或挂着一副望远镜若有所思,自然鲜活,栩栩如生。看着他们,似乎我也置身于半个世纪前的那个时代,身边是同样热血沸腾、一腔抱负的同胞,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无数劳苦人民而捐躯赴国难,舍身忘生死。绕过雕像之后,叶家大庄桐柏革命纪念馆便豁然出现在眼前。它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旧址。1945年10月24日,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王震领导的八路军三五九旅、王树声领导的河南军区部队三路大军六万雄师在桐柏胜利会师。当时,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军区党政军首脑机关均设驻在此,中原局代理书记郑位三,副书记李先念、陈少敏,行署主任许子威,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王树声在此工作至1946年,为实施中共中央“坚守中原,牵制敌人,制止内战”战略方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更为此挥毫题词“桐柏革命纪念馆”。在2004年,叶家大庄桐柏革命纪念馆被中央六部委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那些红色的记忆并不随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消无了印迹。极目所视,明末清初当地居民四合院形式的叶家大庄,青砖灰瓦,红漆门楣,古色生香,恢弘大气。进得半高的已斑驳的红木门槛,目光拂过依旧精致玲珑的八角琉璃灯,便可以见到当年作为中原军区机关时一进院落的全貌。两棵百年树龄的紫薇树花开旖旎,红花烂漫,枝桠虬扎沧桑,亦是那段风诡云谲的革命岁月的见证者啊。经介绍知道,这里原是古时门房辽宁大学商学院庆祝建党九十周年 201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男仆从的住所,战时便作为传讯员的记事处。旁边是向后延展的通向左右院落的甬道,清一色石板铺就,遍布青苔,透出旧家宅院的幽深厚重。二进院落就是会客厅改作的临时作战指挥室了。四方宽大的檀木桌子上与左侧墙上悬挂的是保存完好的中原解放区敌我形势图,勾勒出那个硝烟纷纭年代我军在桐柏土地上与敌军在各据点上激烈热血的战况,令人心神俱往。同样摆放在桌子上的还有三盏已是有些磨损了的煤油灯,仿佛依然在暗夜的晚上,为那些指挥战役深思熟虑的革命前辈们燃烧着,散发出无限的光明与希望。在院子里的左右厢房里面,分别是王震、王树声、任质斌、许子威等先辈的旧居。进去之后,就着稍暗的光线,可以看见他们可歌可泣的经历介绍,而屋内的一切摆设基本上都努力保持当年时的样子,宛如主人仍在这里,从开没有离开。石塑的半身雕像栩栩如生,仿佛一直在注视着他们曾经工作过的的桌子,用过的简陋饭盒,不曾离身的子弹带、工作包,还有整洁的床铺。院子里的修竹已拔节吐翠,月桂含羞结苞,铜锈的大缸里仍有半高的水,覆满了碧色盈盈的水草,安静地生长。我总是觉得在这样的祥和里,有一种沉淀下来的生命的韧性,即便物是人非,依然动人心扉。待进得当年的中共中央司机关,便可以清楚的看见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会议室的正厅和中原行署机关的厢房。除了作为办公室,这里亦是李先念、郑位三同志的住所。厅房里摆放着的一台老式西洋留声机,竟然是从国民党敌军手中夺来的战利品,相形之下,再看我军那些寒酸简陋的装备,便令人感叹万千了。一个把百姓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的政党,是没有心思考虑个人生活条件优劣的,而是宁肯牺牲所有来换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其生存、生活以及更好的存活。
三吟:千古高风说到今
穿过引风阁,沿着花园里蜿蜒的小径一路穿花拂柳,在延月亭旁边坐落的便是桐柏红色廉政文化展馆。馆中分四个阶段结束,从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的成立起的新的征程篇,历经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邓小平同志带领中国进入到春回大地篇与江泽民同志领导的中国的世纪跨越篇,到胡锦涛同志执政的现今谱写新章篇,详细介绍了桐柏大地上的廉政建设内容。英雄桐柏,是一片充满革命传奇的红色沃土,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漫山红叶。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桐柏就有一批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当领导偶的革命斗争。1925年,桐柏第一个党组织建立到全国解放,这里是我党3个中央局、9个地级、12个县级领导机构所在地。刘少奇、李辽宁大学商学院庆祝建党九十周年 201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先念等304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将帅在这里战斗和工作过。桐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民主革命斗争、取得民族解放独立、创建新中国的历史缩影。桐柏丰富红色文化沉淀,是革命先烈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激励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无论是艰苦的革命岁月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从党的领袖到广大党员,始终保持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革命本色。他们高风亮节,忧国忘家,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在党的历史和人民心中矗起不朽的丰碑。一路走过,展厅里各种珍贵的书籍、影像资料与记录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我看见自己一直敬仰的瞿秋白先生的题照。他说,“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这并不是格言,也不是哲理,而是另外有些意味的话。”注视着那张清癯的脸庞,感受到深邃眼眸中散发着灼灼光芒,心中不禁溅起波澜。
“宁儿,母亲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而今已到了牺牲的前夕了!”这是旁边的照片里赵一曼女士1936年8月2 日在被押往刑场的囚车中满怀深情给儿子写下的遗书的话,字字锥心,句句泣血。同样的还有江竹筠女士的托孤遗言,我们的江姐在生命尽头给孩子留下这样的话,“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不要娇气,粗服淡饭足矣。”做母亲的心,只能在梦中凝望自己的孩子了。这样的牺牲,却从未后悔过。
又见郭沫若先生为杨靖宇先生的题词:“头可断腹可剖烈气谁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河山!”还有“做官不许发财”的吉鸿昌,“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视死如归的狼牙山五壮士„„无数的英雄先辈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民族大义和人民利益奋斗终生,表现出了坚贞不屈、高山仰止的高洁品节。艰苦岁月,他们舍己为人,清贫一生;面对威胁,他们大义凛然,浩气长存;身陷囹圄,他们笑对严刑,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前仆后继、义薄云天的浩然长歌!
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新的挑战和诱惑,更需要我们秉承先辈的光荣传统,热爱并永远忠诚于自己的国家,为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吟:百般红色斗芳菲 辽宁大学商学院庆祝建党九十周年 201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以“英雄桐柏、桐柏英雄”为主题的桐柏革命纪念馆。该馆主展厅分为淮源星火、红旗漫卷、抗日烽烟、中原伟业、桐柏霞光五部分,配以声、光、电、多媒体沙盘模型和园雕,采用文物与景观、照片与影视、音乐与解说、参观与参与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再现了成立中原局、桐柏军区等重大历史事件和桐柏30年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历程以及桐柏英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
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淮源星火主题部分,记述了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下,桐柏一些进步青年走出家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投身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成长为共产党员或革命骨干,而后受党组织派遣回乡,传播革命思想,开展抵制日货和声援“五卅”的革命群众运动。在这种形势下,南阳地区第一个中共组织在桐柏建立,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桐柏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都在历史从此揭开崭新的一页。
红旗漫卷的土地革命时期,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桐柏县党组织在建立、发展、壮胆的进程中,积极发展党员,广泛发动群众,领导农协武装,开展农民武装斗争,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政权——新桐柏委员会。张星江等领导鄂豫边工委开展了鄂豫边桐柏山游击战,创建并巩固了鄂豫边桐柏山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南方八省十五块红色游击区之一。在展台上,可以看见当年革命时期桐柏农协武装用过的部分武器:梢子鞭,已有斑斑锈迹的长矛、大刀,还有沉重的长枪,都诉说着那些过往的旧事。
继续沿展台所述的故事往后走过。时值抗日烽烟染遍中国大地,在桐柏山区,共产党领导的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农民救国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自卫队及桐柏“七七工作团”等抗日组织的建立,为新四军二、四、五师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桐柏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奠定了中原抗战胜利和绾轂中原、反对内战的基础。
接下来的中原伟业部分,则为我们娓娓道来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为了争夺胜利成果,率兵进攻解放区的事迹。1945年10月,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新四军五师与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河南军区部队及晋冀鲁豫军区水东八团会师桐柏,创建了中原解放区,成立了中共中央中央局、中原军区、中原行署。在此期间,先后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桐柏战役,歼敌近万人,并大量牵制了敌人,有力地支援了兄弟部队在其它战场的作战。1945年6月下旬,中原军区部队成功组织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辽宁大学商学院庆祝建党九十周年 201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目光从一张张黑白照片上扫过,其中有一张是穿着朴素军大衣的毛主席送行五三九旅南下支队时的情形。他说,“共产党员好像柳树一样,到处插下去都能活,但柳树也有缺点,容易顺风倒,所以还要学松树,挺而有劲。柳树有机动性,松树有原则性;柳树可亲,松树可靠,我们共产党员是要可亲,是要可靠。”字字珠玑,引人深思。
最后我们来到是是桐柏霞光部分的展厅。1947年7月,根据党中央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桐柏即是中原前线战场,又是开辟新区的后勤供给基地。敌我形势对比力量分布图、生动鲜活的影像资料,令人不难想象当年江山大好、新中国诞生即将诞生的璀璨历史画面!
五吟:星河欲转千帆舞
巍巍桐柏山,人类始祖盘古举起巨斧开天辟地。巍巍桐柏山,炎黄子孙振臂换地改天。在这里,共产党人向着新纪元,三十年浴血奋战,三十年红旗漫卷,三十年气壮山河。砸碎封建枷锁。斩断日寇铁蹄,横扫蒋家王朝,碧血丹心铸山魂,电影《小花》和电视剧《桐柏英雄》中的故事荡气回肠。桐柏山红军游击队的呐喊犹响耳畔,中原局旧址更在眼前。桐柏山,英雄的山!
悠悠淮河源,舍家治水的大禹足迹三至。悠悠淮河源,华夏忠贞儿女前仆后继。在这里,桐柏人民为了新生活,三十年枪林弹雨,三十年抛妻别子,三十年义无反顾。笑对屠刀护亲人,千纳布鞋一片心,支前车流无尽头,百炼钢铁化指柔,万名先烈的英魂九泉之下心系故土。桐柏英雄纪念碑仰天高歌,桐柏纪念馆倾诉衷肠。淮源水,深情的水!
巍巍桐柏山,火红的杜鹃以鲜血染成,连起河南、河北两省;悠悠淮河源,沁香的兰花用赤诚凝聚,浸透豫鄂皖边区。桐柏山化纸,淮河水为墨,无数仁人志士的身躯作笔。写就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壮美华章!
此行的桐柏革命纪念馆,是桐柏波澜壮阔革命历史长河的微缩画面。在这里,我似乎触摸到来桐柏历史的脉搏,令他到革命者的心声;在这里,我可以感悟到崇高的人生价值观,从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在这里,亦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愈加完臻自我,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无数建设者中的一员!
待归去,君子在上,伏惟尚飨。辽宁大学商学院庆祝建党九十周年 201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追往思今,壮怀激烈;残阳如血,苍山如海;一阕龙吟,歌尽人散。然愿我民族,青春再来!
第二篇:桐柏红色革命的历史沿革
桐柏红色革命的历史沿革
地处淮河源头的桐柏县是革命老区,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南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战争时期,桐柏先后成为3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桐柏是“二战”时期的苏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根据地,刘少奇、李先念、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战斗和工作过,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被确定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1945年10月,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和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6万余人在桐柏胜利会师。10月30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在桐柏县城郊叶家大庄宣告成立。桐柏成为当时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区域和各级首脑机关所在地。三军会师桐柏,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的军事力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84年,国家确认桐柏为老苏区县,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桐柏革命纪念馆”和“桐柏英雄纪念碑”。2005年3月,桐柏革命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南省四家,南阳仅桐柏一家。桐柏革命纪念馆建成了以“英雄桐柏、桐柏英雄”为主题的桐柏革命纪念馆。该馆主展厅分为淮源星火、红旗漫卷、抗日烽烟、中原伟业、桐柏霞光五部分,再现了成立中原局、桐柏军区等重大历史事件和桐柏30年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历程以及桐柏英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纪念馆成为桐柏红色文化的展示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桐柏英雄》电视连续剧拍摄基地.
第三篇:江西红色革命后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的责任,卫国为家!江西是红色的土地,在这土地上有多少鲜为人知的血泪史。打来历史的画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其中最为浓厚的一笔。抗日战争的胜利距今已经有了70年。但是历史却永远都铭记那一刻那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了无条件投降。在那一天我们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以胜利者的姿态宣告全世界。日本侵略者虽然走了,但是它给我们留下的伤痛与耻辱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开而消失。时光的的流逝可能会冲谈人们的少许记忆,但我们铭记历史,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是多少中华儿女用鲜血换来的。在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上都留有中华人民永不屈服的坚毅精神。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多少英雄儿女不甘辱难义勇向前。他们的心中都认为国家有国才有家。当国家的领土被侵略者所践踏的时候,他们的心也被凌辱踩践。日本侵略者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往日的繁荣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疮痍的腐朽。落后就挨打!不!反抗的声音在中国的大地上洪亮的响起,我们不能在懦弱下去,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是血气方刚的英雄儿女。革命义不容迟,为了国家,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他们九死一生,可是他们不畏惧,他们的心中都有着必胜的信念!江西是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这一个个红色经典的称号与地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已化作一颗颗与日月同辉的星辰,在红色中国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中,奏响雄浑激越的华彩乐章。据统计,1955年至I965年、被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籍将帅人物共325位,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总数的20%。据统计,全省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5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无名烈士更难以计数。江西人民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和极其光荣、伟大的牺牲。他们不在乎是否能够名垂青史,他们只是希望将那些卑劣的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土地赶出我们的国家。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有落后与他们,但是我们拥有的是坚毅的心,只要我们还剩一口气我们就就不会屈服!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革命也不是一天成功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具有其灵魂的。在长江中下游南岸,有座古朴的城市——九江。九江地形宜于大部队集结展开,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南有修河、潦河等水系,呈“彐”形西对武汉。这些水域是中国军队的天堑畏途,却是握有制空、制海权的日军的黄金水道,基地设于此不用担心中国军队从背后偷袭。当时公路、铁路都不发达,仅有的几条线路又是中国军队破袭的首选目标,日军大吨位运输主要依靠水路。九江通江达海,有良好的深水码头,部队和物资的运输即使从日本本土起锚,航行7天也可抵达九江。而中国的滇军、黔军想要增援九江,路上至少要走1个多月,物资的运输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日军第11集团军的战役第一阶段目标就是攻占九江。
第11集团军以第6、第9、第27、第101、第106共5个师团和1个波田支队(旅团)为基干,另配置航空兵团、海军一部协同作战。其中第6师团布署在江北,由安徽的望江、宿松,湖北的黄梅、广济自东向西攻击,从北岸确保长江水运的安全;其余5个师团和波田支队及海、空力量全部投入九江战场。
国民政府也在积极备战。淞沪会战时,国军密集兵力布署在狭窄地域,被日军猛烈炮火大量杀伤;南京保卫战时,十几万国军凭城孤守,结果成了日军的瓮中之鳖。汲取以上两次教训,结合武汉无险可守的现状,国民政府制定了新的策略。战役目标是:
1、以空间换时间,争取后方人力、物力、财力的转移;
2、最大限度地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拖垮其继续攻势的能力;
3、达到以上两项目的后,就主动撤出武汉,保存继续抗战的实力。具体战术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立足外线,保持部队高度的机动性,逐次抵抗消耗日军。此战役的关键点就在于九江。守住了九江,日军就对武汉鞭长莫及,会战就可以持久打下去;而一旦九江沦陷,再谈坚守武汉就不现实了,那时就放弃武汉,全线后撤,拉长日军战线,稀释日军战力,再寻机歼敌。为此,国民政府将第9战区2个兵团全部投入九江战场。第2兵团张发奎部沿长江南岸东西布防,在彭泽、湖口、九江、瑞昌构筑江岸阵地;第1兵团薛岳部沿南(南昌)浔(九江)铁路线南北布防,并沿鄱阳湖西岸配置兵力。两个兵团呈“T”字形布阵,各自防御纵深都有100多公里,日军要想压破这两根“大弹簧”的张力极限,不会是容易事。
中日双方都看出九江是会战的支点,一场空前残酷、恢宏壮烈的大厮杀就不可避免地在九江暴发了。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九江战斗就打了4个月;日军共投入14个师团,加上战时补充兵员,约35万人,阵亡近10万人,其中大半死在九江;国军共投入124个师约100万人,阵亡近20万人,其中牺牲在九江的达14.35万人。十多万烈士埋骨于九江红土地。“青山有幸埋忠骨”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一代人通过拼搏努力争取来的。我们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祖国的希望!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应该要铭记那些抹不去的耻辱。振兴中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国人我们要具有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在雄起的同时,周边国家对于我们及时忌惮又是有种威胁。在这种竞争压力日益俱增的条件下我们要有着一颗乐观的心,我们虽然面临着压力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
第四篇: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烈士守护的土地
临床5班
12010508
郭开焱 寒假里去了刘老庄(我母亲的老家),参观了八十二烈士陵园。八十二烈士墓在淮阴区几乎人人尽知,但到了市区几乎没几个人知道,去年拍了一部电影叫《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可能名气会大一些。那么,我就先做个介绍吧:八十二烈士陵园座落在淮阴县刘老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淮海区刘老庄牺牲的82位烈士而设立的陵园。1943年3月18日,日伪军3000余人从淮阴出发,企图合击位于六塘河一带的中共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此时,驻守刘老庄的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营第四连的82位壮士,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带领下,为掩护人民群众和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与日军展开激战,毙敌200余人,伤敌300余人,后因弹尽援绝,全部壮烈牺牲。淮阴人民将烈士遗骨清理并举行公葬,建成八十二烈士陵园。
陵园中最奇特的莫过于两座碑,一座是建国初的一九五五修的高十五米的纪念塔,上书原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的题字“淮阴八十二烈士墓”;另一座是现在新建的纪念碑,为白色的大理石建筑,上面有一红五星,碑座上书写着“八十二烈士纪念碑”。走在烈士陵园中,不仅感受到烈士们英雄壮举的伟大,同时也从当地人的角度感受了一下两座碑。旧碑屹立,透发沧桑,给人一种稳重.厚沉的感觉;新碑朝气蓬勃,给人一种“新”的气息。两座碑都很高,但不让人感到被拒之千里,仿佛是在守护这片土地,保佑这片土地上的一切蓬勃发展。
八十二名烈士生前为保护这片土地而壮烈牺牲,死后的丰碑继续镇守,守护。从刘老庄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感到了烈士们对这片土地的祝福与热爱,以及人们对这些烈士的崇敬。我相信,将来这片土地一定会随这八十二名烈士一起被更多人知晓。这不,去年拍的《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不就是一个开头吗?我们也将永远铭记带给我们新生活而牺牲的壮士。
第五篇:红色革命小故事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