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
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六篇
那些优秀的故事,在吸引学生去了解其中发生的事情时,又往往能把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道理教给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榜样,树立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下面了来看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六篇。
少年游击队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
第二篇:红色革命小故事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靖宇的勇气。
第三篇:红色革命故事
听红色小导游讲那古镇的革命故事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11年05月29日 00:04:43 手机看新闻 我要投稿
飞信报料有奖
本报讯 “叔叔阿姨好,我们是来自王村口镇中心小学的红色小导游,请跟我们一起走进王村口的革命遗址……”5月24日,“红色浙江行”采访团走进革命老区丽水市遂昌县王村口镇,刚一下车,4名小朋友便迎了上来向我们行“军礼”,他们身着红军服装,头戴八角帽,稚嫩可爱。
“这里是粟裕将军陵园。可以说粟裕将军独当一面的革命生涯就是从王村口开始的,所以将军对王村口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将军去世后,遵照其遗嘱,他的部分骨灰撒在了王村口乌溪江畔的月光山上。漫山的翠绿虽然遮掩了粟裕将军的纪念碑,却遮掩不住将军的赫赫战功。王村口人民为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在此建亭立碑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将军……”在粟裕将军陵园,小导游黄哲涵娓娓道来,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陵园情况和那段革命故事,引来大家阵阵掌声。
据了解,王村口古镇位于遂昌西南部,地处乌溪江之源。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全国革命处于低潮,刘英、粟裕率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并建立了首个党支部,打响了浙西南武装革命斗争的第一枪。粟裕在王村口浴血奋战,开展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与老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些红色小导游都是王村口镇中心小学的学生,掐指算来,„红色之旅‟导游团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有10个年头了。”王村口镇中心小学校长方志平介绍,当年,全国掀起少先队体验教育的热潮,王村口镇中心小学利用王村口这一红色资源,结合少先队“新世纪我能行”的体验教育要求,成立了“红色之旅”导游团。“这些小朋友都是王村口的孩子,他们有必要了解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壮举,通过他们的讲解,让每一名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接受红色文化的心灵洗礼。”
要当一名合格的红色小导游可不容易,要走家串户向当地老前辈了解革命故事,到相关部门翻阅相关资料,并基于此编写讲解词,而这些都需要在课外完成。“通过参加导游团,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重要的是对自己家乡的革命故事有了全面的了解。”谈起当小导游的收获,“小战士”邹可馨如是说。
记者发现,在小导游邹可馨的胸牌上贴着三颗星,而另一名小朋友的胸牌上只有两颗星。“学生实行了小导游„星级‟制,最低等级为„一星‟,能讲解一个革命旧址,而六星级小导游,能讲解王村口全部6个革命旧址。”邹可馨自豪地说,她在学校可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因为在今年4月份,她曾为远道而来的粟裕家人进行过讲解。
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向来往的人们叙述着那段红色的记忆,而当地政府也把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将来我们打算建起红军体验学校,让周边城市更多的孩子来感受这里的红色故事,让王村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村口镇镇长杨全优说。
李明亮 广元新闻网记者 向仕新
“这里是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部旧址。”
“这里是新建的5.12地震纪念馆。”
„„
6月25日,当笔者随着出席广元市“党旗颂、老区情”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暨中国•旺苍第三届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的嘉宾们参观中国红军城时看到,红军城里经过修复完善的多处红色旅游景点深深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财神庙”里的女子军训
“立正!稍息!”
“现在讲解刺杀动作要领„„”
在红军城王庙街一个叫“财神庙”的地方看到,按照“红、俗”和“新、旧”结合的原则整体改造后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部旧址”面貌一新,仿古建筑古色古香。展厅前十多位穿着红军军服的女兵武装训练表演将参观者的思绪拉回到70多年前的烽火硝烟中„„.据介绍,旺苍是红四方面军反敌三路围攻、六路围攻西线歼敌的主要战场,这两次大规模的反围攻作战,都是最先在旺苍境内打响。红31军为守卫川陕革命根据地西大门经历了大小战斗百余次,立下了不朽功勋。1935年4月中旬,红31军军部机关撤离旺苍,出发长征。
据介绍,1935年2月初,为策应中央红军入川北上和红四方面军准备长征,总指挥部决定以原来组建成立的两个妇女独立团为基础,把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各地撤到旺苍的机关妇女工作人员集中起来,组建成立妇女独立师。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建制最大的一支妇女武装。
与会嘉宾们感叹地说,“当年旺苍2000多名妇女群众参加红军,勇敢地投身到革命事业
中,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们是旺苍妇女群众的骄傲,也是全中国妇女同胞们的骄傲。”
据了解,在1.5平方公里的“中国红军城”内,现存有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等川陕苏区40多个党政军主要领导机关遗址,是全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遗址点最多的红军遗址群之一。经过近年来的修复和完善,各处景点已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抗震纪念馆”里的抗震救灾雕塑
走进建于中国红军城文昌街的5.12地震纪念馆,迎面矗立的一面旺苍民兵抗震救灾雕塑让人热血沸腾。
在2008年5.12地震中,旺苍城乡各地遭到严重破坏。在随后开展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经过三年重建,震后经济迅速复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迅猛发展。
在纪念馆内,一件件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实物、图像、音像展示,生动展示了红城儿女“从灾难中穿越、从废墟中崛起”的奋斗历程。
据了解,该县灾后重建两年的固定资产投入是改革开放至地震前近30年的总和。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7.6%,工业增加值增长3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3%。
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中,该县围绕“开发红色资源,加快老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分三期对红军城实施保护性开发,已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
经过灾后恢复重建和精心打造,昔日的老城区如今旧貌换新颜。当地老百姓面对参观人群激动地打出大幅红色标语,“感谢共产党改造红军城!”
旺苍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尚华对记者说,“中国红军城”这一红色文化品牌如今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下一步,将把“中国红军城”创建成国家5A景区,打造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川陕旅游黄金线上红色文化体验目的地。
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曲折幽静的林荫小道,古色古香的民居风貌,近日,记者走进改造后的旺苍“中国红军城”,莫不感受面目一新。“很多两三年没来过红军城的游客,如今再来还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哦。”居住在红军城的居民马继禄老人乐呵河地告诉记者。
打造新名片
2005年初,旺苍县政府就即将实施的城市建设项目公开征求市民意见,红军城保护开发项目列在最亟待实施项目前两位。
“坚持文物保护、旧城改造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把红军城打造成为红色旅游观光游览区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委、县政府领导达成共识。
根据红军城保护性开发详细规划,红军城概算总投资9.25亿元,保护开发时间拟定为5至8年。工程计划分三期实施。是旺苍县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工期最长,社会影响最广泛的综合性城市改造与开发项目。
2006年5月24日,红军城保护开发一期工程正式开工。该县坚持“红”、“俗”结合,恢复老城古镇原有业态及场景,引导居民开办红军商店、红军餐馆等,把红军城景区打造成为片区居民就业的主场所;坚持“新”、“旧”结合,在古镇的改造中,适当注入现代元素,使之既能体现古朴沧桑,又能符合现代审美观。尤其是在红军城核心区保护性开发上,旺苍坚持“修旧如旧”,对26处川陕苏区重要的党政军机关遗址实施整体回购,建设红军遗址博物馆群,同时对三条主街实施整体风貌改造,打造特色街区,复原川北古镇民国初年风貌。
“红军城就是旺苍的一张名片。为了革命圣地的保护,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尽最大努力早日将一座崭新的„中国红军城‟呈现给大家!”副市长、旺苍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光志说。百姓得实惠
“红军城开发涉及到我们社80多亩土地,虽然大多村民都需要土地种季节性蔬菜、卖菜收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但为了项目建设,都应该大力支持。建设一个大项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这是一个能给我们带来实惠的大项目呢。”东河镇沿河二社社长魏庭龙说。
和老伴儿一直居住在龙潭街62号的居民王保观,今年已逾花甲。记者来到他家,看见他们正一边经营自己的小百货生意,一边和街坊邻居围坐在电炉旁说着近年来红军城里的新变化。整洁明亮的临街小屋内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我家房屋改造是从去年11月份开始动工的,今年1月份搬进来住的。”老王指着四周说,“原来街上的很多居民住房都是竹泥结构,不严实不说,墙壁灰尘和泥土还常常脱落,影响卫生和环境。县上实施改造后,我和邻居们的住房全都换成了砖木结构,外墙、门面、阁楼都是过去的样式,住着既舒服,又亲切。”
“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原来红军城和现在哪能相比?生活环境好了,哪个不高兴?”看见建设现场一天一个样,五峰村五社村民欧其林激动地说。“红军城开发后,环境好了,游客一定比原来多多了,我们的生意一定很火。”他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正准备扩大店面,大干一场。
据悉,红军城核心保护性开发从去年11月开始,涉及龙潭街、文昌街、王庙街等三条主街道500多户民居,目前住房风貌均已改造按照“红、俗”结合,”“新、旧”结合的原则改造完成。同时民俗馆等建设已经完成,上清宫、财神庙、禹王宫等文物点的维修、重建及绿化美化等工作均在最后收尾。明天更美好
王庙街88号住户马继禄老人是一位退休教师。说到县上这次红军城大改造,他态度十分鲜明,“对自己生活和对后代教育都有大好处的改造,我和家人不仅十分支持,而且十分感恩。不是现在的政策好,哪来美好未来?”
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县政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中国红军城是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的,还要着力建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开发保护中,旺苍既保持该片区作为传统商业中心的地位,又着力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存历史的痕迹。”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建设质量,从县指挥部成员到施工队伍,大家已几乎没有周末休
息时间,春节后一直奋战在工地上。“虽然压力大,但是动力足。”看着县委政府制定的工程倒计时目标任务表,指挥部工作人员王玺说。
“红军城改造是造福老百姓的一大惠民工程,无论对提升红军城居民生活质量,还是对发展旺苍红色旅游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坚信红军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尚华信心十足地说。
相关链接:红军城位于旺苍县城东河镇,面积1.5平方公里。1933年这里成为川陕苏区中心,曾有40多个党政军重要领导机关驻扎于此。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等在此驻半年之久。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踏上长征之路。
第四篇:红色革命的故事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村里的人好像都记得那个六月,那个人,那样的事。
——题记
话说六月梅雨,这在江南的小镇上是更是深有体会的。村里已经下了将近一个月的雨了,此刻淅淅沥沥的还在下着。胡含顶着蓑衣去村的后山上,下了这么久的雨,上山的路早已面目全非了,泥泞的路让蓑鞋无所适从,脚踩下一步便要费好大的劲提上来。过了好久,终于到了山顶,只见他径直地向一团茂密的草堆走去很熟练地扒开它然后走进去。
翌日,雨停了。山下,几千村民聚集在村广场上,广场周围站了一群持着枪械的国民党士兵,台上的长官吹胡子瞪眼地坐在我们的八仙椅上,旁边的秘书唯唯诺诺地听着他的咆哮大喊,点了几次头之后,尽换刚才谄媚的嘴脸对着村民狐假虎威地说:“长官说了,鉴于国民党实行的‘亲民政策’,所以只要大家供出共产党地下特别情报员刘光并且向我们献上一年的粮食,那么我们就不会伤害你们也不追究你们私藏共产党的罪名,如果不服从,那么„„,”只见他捋捋了两边的胡子,阳声阴气地说,“毙了你们所有的人。”一时间,场下出现怪异的安静,然后是一片聒噪声。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还没有人被交出来,显然那个长官已经失去耐心了,只见他崩着脸背着手左走走右走走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喷出一连串带着极浓口音的谁也听不懂的话,而那个秘书哈着腰跟在他的屁股后面扯着嗓子帮腔喊:“长官很没耐心了,如果还不交出共产党要员的话,那么你们边上的枪就会齐刷刷地向你们射来,别敬酒不吃吃罚酒,给你们三秒的时间考虑,现在开始倒计时3„„”“2”音还未脱出口,“是我”就像仲夏夜的响雷般轰隆隆地吞噬了周围的一切,只见胡含腰杆挺得特别直,头抬得也特别的高地走出人群向台上走去,高喊着:“我是共产党员地下特别情报员刘光同志,在我受伤的这段时间感谢各位村民对我的照顾,我是个汉子我不会连累大家的。”场下,人们都将目光投向他,而其中一个人的眼神格外的坚毅,好像在心中下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台上的长官似乎对这样的结果也很满意,毕竟没有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顶另一个人的命吧,那么这个站出来的必然就是真的共产党地下特别情报员刘光了。
其实是他想错了,事实上是胡含真的替了刘光,用自己的命换了他的。生命本无贵贱,但在那样的年代,有人视你的生命如草芥,为了反击他们,我们受压迫的人必须心连在一起,不分你我。这也正是胡含心中所想的,但好像故事的开始应该连接到胡含冒雨上山的那天,他进了山洞,见了什么人。
对,那天他见的人正是在山洞养伤的刘光,他是去向他告知国民党将在明天在村里大肆搜捕他,希望两人商量着能出对策,可因为他们知道村里的人数又知道有一个共产党员藏身于此,所以潜逃什么的根本不可能说不好还连累村民呢。如果此时细心发现,我们会发现胡含的神情有点严肃,最后他好像已经做好了一个决定然后咬着牙一字一句地对着刘光说:“我替你去,自从几年前鬼子进村糟蹋了我的妹妹胡韵,杀了我的哥哥胡日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手刃他们。可是为了照顾家中的老父,这样的机会我一直都没有。直到我知道共产党是抗日的主力军知道共产党员是抗日英雄的时候,我就想为你做点什么。而当我又知道国民党为了自己的私心大搞“白色恐怖”抓共产党员,又在村里镇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时,我已决定我应该替你去,我真的希望你不要拒绝我,用你更有价值的生命去做伟大的事,答应我好吗?”听着这些话,杨国光早已泪流满面了,虽说七尺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听了这些话任谁不能不被感动啊,他拭了下泪,双手有力地放在胡含的肩上坚定地说:“从现在起,你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然后,两个大男人流下了在有生之年最感动的泪,相互抱在了一起,此时无声胜有声。
最后,胡含被国民党带走了,在他走后村里开始放晴了,而且晴了好久还久,从此也没有人再见过他。而被国民党运走的粮食一运回粮仓就发霉不能吃了。真的感谢这六月的梅雨,让村里的家家户户都潮湿地挤出水来了,晒得再干的稻子放在这样的房里然后经过一段运输放在密闭的仓库里,不发霉才怪呢?而那山洞里藏的才是真正的一年的粮食。
第五篇:红色革命故事演讲稿
红色革命故事演讲稿一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他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铁军”。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浑身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红色革命故事演讲稿二
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 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谢谢大家!
红色革命故事演讲稿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谢谢大家!
红色革命故事演讲稿四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