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
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
“同志们太好了。这算不了什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是江姐在牢房了被敌人严刑拷打昏过去后又苏醒过来时给监狱里的难友们的回信。江姐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誓死不向敌人透露半点党的秘密。
读完《江姐》这篇文章后,我不仅思绪万千:江姐在敌人严刑拷问下藐视敌人,藐视死亡,镇定自若,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为了革命,为了捍卫真理,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她决不向疯狂的敌人透露半点党的秘密,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了,死去活来,可她却自始至终没有透露半个字,也没有发出任何呻吟声。因为忍痛,江姐紧咬着牙关,连嘴唇也咬破了,她顽强的革命意志却决不动摇。在敌人一次次审问下,她都与敌人针锋相对,极力保护党的机密,戳穿敌人的罪恶阴谋。
像江姐这样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献身的烈士还有很多。为了部队不被发现,在熊熊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他咬紧牙关,忍住烈火烧身的剧痛,像千斤巨石般纹丝不动,直至英勇就义;董存瑞为了炸掉敌人的碉堡,用自己的身体顶着炸药包,贴在碉堡上,点燃了导火线,在一声巨响中,壮烈牺牲了。还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的夏明翰,更有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或鲜为人知甚至无名的英雄战士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这幸福生活是无数爱国者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而用血和汗换来的。我们现在应该刻苦学习,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少先队员,将来为党、为人民争得荣誉、赢得光彩!
第二篇:红色革命故事个人读后感
红色革命故事个人读后感
简短红色革命故事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一】
现在的生活美好而安宁,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我们以前的生活曾经是黑暗的。
自从我读了《英雄人物故事》这本书,我才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现在的生活往往是许多英雄换来的。书里是这么讲的,一个人如果为祖国的光荣而牺牲,这个人肯定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肯定知道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们可以利用好这有限的生命换来美好的明天呀。比如说为了战胜鬼子不怕火的邱少云,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光荣牺牲的董存瑞,死也不告诉敌人秘密的刘胡兰,引鬼子到八路军埋伏圈的王二小……有了这些英雄,我们才会有今天美好的生活。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些当中最小的王二小吧。他一心想要当一个革命英雄,他心中就一直想着要为祖国添一份光彩,他想着要和他父亲学习,就算死,他也愿意,说到这儿,你们肯定会问我,王二小的父亲是谁吧?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了抗日的胜利而不停地与敌人战斗,最终被鬼子杀死了。成为小八路以后,王二小就每天早上早早的手举红樱枪,神气十足地站在门边守护着八路军的队伍,为八路军传递情报。
听了这些英雄们悲壮的故事,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虽然现在已经不需要我们流血牺牲,但是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甘于奉献的品质。
不朽!
我从小就很羡慕解放军叔叔,我喜欢他们那一身绿色的军装,威武的形象总浮现在我眼前。有一个英雄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但我始终不能把他忘怀。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小小年纪父母相继去世,但他没有悲观,没有失望,而是不断进取,并且以满腔热忱帮助了无数需要的人;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拦截汹涌而来的洪水;他不贪图安逸,执意来到了条件艰苦的钢铁厂……他的感人事迹传遍了全国,成为道德的楷模。他就是人民的好儿子——雷锋。
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他走到哪里把好事做到哪里,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天他做火车去*,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
尽管你已经离开了我们几十年,可我总能看见你的身影,那是你无数的化身,在工厂、在乡村、在学校、在军营,当无助的老人露出笑脸,充满感激的叫您一声雷锋,还有什么礼物比这更贵重,也许无须更多的语言赞美,无须美妙的旋律来歌颂,仅仅因为两个字--雷锋。
简短红色革命故事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二】
今天,我读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王朴的故事,有刘胡兰的故事,有董存瑞的故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1929年生在*省涞源县上庄村,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而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还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月*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走到山口时迷了路。他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让他带路。王二小先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词作家、曲作家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来纪念他。
读后我想到了王二小为了保护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牺牲了自己保护了别人。他可以不保护躲藏的乡亲们,他也可以不牺牲自己,但他没有,他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再想想我们,不用保护别人,也不用牺牲自己,在这种好的环境下,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想想别人再想想自己,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的,但我们不努力,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到。
从现在起,我们应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发奋读书,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同时,祝福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强国之首,不再受其他国家欺负。
简短红色革命故事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三】
《红色之旅》再次把我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大地,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为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登上历史的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五十三人的小党派一跃成为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一幕幕;一幅幅;一个个;一处处;一件件……
至此,我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能不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为之震撼和感动吗?
当我驻足于刘胡兰纪念馆时,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又一次使我们想起这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时年不足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毅然选取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来,但刘胡兰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个人比较喜欢红色经典的小说,没事的时候也会经常看一些这样的书籍还有电影,因为我总觉得这是我们国家诞生的标记,没有这些书籍、影音制品,我们怎样样看到我们国家一步一步的富强?所以红色经典是十足的珍贵的。
简短红色革命故事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四】
我被《红色少年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李氏姐妹,机智勇敢的王二小——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狱中小烈士”宋振中,“神奇女交通”潘香风,“红色小歌仙”张锦辉——他们死守党的秘密,笑对敌人的酷刑,视死如归;保护牛草的何运刚,英雄之花努尔古丽,护林英雄赖宁——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群众的财产……
“有志不在年高”是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红色少年们虽然年纪小,但战争的洗礼,灾难的袭击已经让他们有了大人的成稳,勇敢和机智。在敌人面前,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人小,不会受到敌人的怀疑,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敌人的追捕;而在灾难面前,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少而胆怯,相反他们勇敢的挺身而出——看到这些红色少年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在20**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以林浩为代表的少年英雄们的事迹,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少年英雄的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在被一个个,一代代的少年们英雄感动的同时,我更为他们而骄傲。我骄傲我们华夏子孙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少年英雄辈出;我骄傲我是华夏的子孙,我是少年的一分子。谁说我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谁说我们是被宠坏了的一代?想想自己在各方面的努力,看看周围同学的执着认真;想想伙伴们在赛场的挥汗如雨,看看同学们在苦难面前的齐心协力,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古英雄出少年”阿!
我们此刻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不用为衣食发愁,我们不必提心吊胆地生活,我们是幸福的,无疑也是幸运的。但我们有我们的职责和义务,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有时间紧迫感,行动起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像红色少年一样,脚踏实地,肩负使命,为祖国灿烂辉煌的明天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简短红色革命故事个人读后感精选例文【五】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小兵张嘎》的红色经典读物。这本书主要讲了在抗战时期的冀中平原一位名叫张嘎的少年英雄的感人故事。张嘎和他的奶奶住在白洋淀边的一个名叫“鬼不灵”的村子里。张嘎和奶奶的家住的地方比较偏僻,奶奶又很热爱八路军,常常帮助八路军做事。他们经常掩护八路军干部转移,也常有八路军的伤员躲在他们家里养伤,时间长了,张嘎也喜欢上了八路军,常常和奶奶一起照顾八路军。他渴望自己也能拥有一把枪,也想早日能当上八路军战士。
有一天,一位在他们家养伤的名叫钟亮的八路军做了一把木头手枪,并且说要送给一位抗日小英雄。这下嘎子要当八路军的决心就更强烈了。后来张奶奶被一个叫肥田的日本鬼子杀害了,钟叔叔也被鬼子抓走了,他怀着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抱着为奶奶和钟叔报仇的决心,通过种种考验,加入了八路军。张嘎参了军后,用他的机智勇敢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获得了胜利!并通过“挑帘战”缴了一只伪军手枪。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战斗是:区队长安排张嘎去引敌人到埋伏区。张嘎化装成村民,带着鸡蛋去哄骗日本鬼子,把日本鬼子引入了埋伏区,自己还顺利的脱了身。随着“轰”的一声雷响,敌人的部队被炸,大个李拿着机枪掩护战友们前进,在20分钟内就把日本鬼子给打败了。
《小兵张嘎》的故事告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这个故事还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从嘎子身上我还看到了勇敢机智和坚强,我要向嘎子那样,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三篇:红色革命故事
听红色小导游讲那古镇的革命故事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11年05月29日 00:04:43 手机看新闻 我要投稿
飞信报料有奖
本报讯 “叔叔阿姨好,我们是来自王村口镇中心小学的红色小导游,请跟我们一起走进王村口的革命遗址……”5月24日,“红色浙江行”采访团走进革命老区丽水市遂昌县王村口镇,刚一下车,4名小朋友便迎了上来向我们行“军礼”,他们身着红军服装,头戴八角帽,稚嫩可爱。
“这里是粟裕将军陵园。可以说粟裕将军独当一面的革命生涯就是从王村口开始的,所以将军对王村口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将军去世后,遵照其遗嘱,他的部分骨灰撒在了王村口乌溪江畔的月光山上。漫山的翠绿虽然遮掩了粟裕将军的纪念碑,却遮掩不住将军的赫赫战功。王村口人民为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在此建亭立碑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将军……”在粟裕将军陵园,小导游黄哲涵娓娓道来,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陵园情况和那段革命故事,引来大家阵阵掌声。
据了解,王村口古镇位于遂昌西南部,地处乌溪江之源。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全国革命处于低潮,刘英、粟裕率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以王村口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并建立了首个党支部,打响了浙西南武装革命斗争的第一枪。粟裕在王村口浴血奋战,开展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与老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些红色小导游都是王村口镇中心小学的学生,掐指算来,„红色之旅‟导游团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有10个年头了。”王村口镇中心小学校长方志平介绍,当年,全国掀起少先队体验教育的热潮,王村口镇中心小学利用王村口这一红色资源,结合少先队“新世纪我能行”的体验教育要求,成立了“红色之旅”导游团。“这些小朋友都是王村口的孩子,他们有必要了解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壮举,通过他们的讲解,让每一名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接受红色文化的心灵洗礼。”
要当一名合格的红色小导游可不容易,要走家串户向当地老前辈了解革命故事,到相关部门翻阅相关资料,并基于此编写讲解词,而这些都需要在课外完成。“通过参加导游团,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重要的是对自己家乡的革命故事有了全面的了解。”谈起当小导游的收获,“小战士”邹可馨如是说。
记者发现,在小导游邹可馨的胸牌上贴着三颗星,而另一名小朋友的胸牌上只有两颗星。“学生实行了小导游„星级‟制,最低等级为„一星‟,能讲解一个革命旧址,而六星级小导游,能讲解王村口全部6个革命旧址。”邹可馨自豪地说,她在学校可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因为在今年4月份,她曾为远道而来的粟裕家人进行过讲解。
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向来往的人们叙述着那段红色的记忆,而当地政府也把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将来我们打算建起红军体验学校,让周边城市更多的孩子来感受这里的红色故事,让王村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村口镇镇长杨全优说。
李明亮 广元新闻网记者 向仕新
“这里是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部旧址。”
“这里是新建的5.12地震纪念馆。”
„„
6月25日,当笔者随着出席广元市“党旗颂、老区情”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暨中国•旺苍第三届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的嘉宾们参观中国红军城时看到,红军城里经过修复完善的多处红色旅游景点深深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财神庙”里的女子军训
“立正!稍息!”
“现在讲解刺杀动作要领„„”
在红军城王庙街一个叫“财神庙”的地方看到,按照“红、俗”和“新、旧”结合的原则整体改造后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部旧址”面貌一新,仿古建筑古色古香。展厅前十多位穿着红军军服的女兵武装训练表演将参观者的思绪拉回到70多年前的烽火硝烟中„„.据介绍,旺苍是红四方面军反敌三路围攻、六路围攻西线歼敌的主要战场,这两次大规模的反围攻作战,都是最先在旺苍境内打响。红31军为守卫川陕革命根据地西大门经历了大小战斗百余次,立下了不朽功勋。1935年4月中旬,红31军军部机关撤离旺苍,出发长征。
据介绍,1935年2月初,为策应中央红军入川北上和红四方面军准备长征,总指挥部决定以原来组建成立的两个妇女独立团为基础,把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各地撤到旺苍的机关妇女工作人员集中起来,组建成立妇女独立师。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建制最大的一支妇女武装。
与会嘉宾们感叹地说,“当年旺苍2000多名妇女群众参加红军,勇敢地投身到革命事业
中,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们是旺苍妇女群众的骄傲,也是全中国妇女同胞们的骄傲。”
据了解,在1.5平方公里的“中国红军城”内,现存有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等川陕苏区40多个党政军主要领导机关遗址,是全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遗址点最多的红军遗址群之一。经过近年来的修复和完善,各处景点已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抗震纪念馆”里的抗震救灾雕塑
走进建于中国红军城文昌街的5.12地震纪念馆,迎面矗立的一面旺苍民兵抗震救灾雕塑让人热血沸腾。
在2008年5.12地震中,旺苍城乡各地遭到严重破坏。在随后开展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经过三年重建,震后经济迅速复苏,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迅猛发展。
在纪念馆内,一件件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实物、图像、音像展示,生动展示了红城儿女“从灾难中穿越、从废墟中崛起”的奋斗历程。
据了解,该县灾后重建两年的固定资产投入是改革开放至地震前近30年的总和。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7.6%,工业增加值增长3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3%。
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中,该县围绕“开发红色资源,加快老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分三期对红军城实施保护性开发,已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
经过灾后恢复重建和精心打造,昔日的老城区如今旧貌换新颜。当地老百姓面对参观人群激动地打出大幅红色标语,“感谢共产党改造红军城!”
旺苍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尚华对记者说,“中国红军城”这一红色文化品牌如今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下一步,将把“中国红军城”创建成国家5A景区,打造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川陕旅游黄金线上红色文化体验目的地。
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曲折幽静的林荫小道,古色古香的民居风貌,近日,记者走进改造后的旺苍“中国红军城”,莫不感受面目一新。“很多两三年没来过红军城的游客,如今再来还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哦。”居住在红军城的居民马继禄老人乐呵河地告诉记者。
打造新名片
2005年初,旺苍县政府就即将实施的城市建设项目公开征求市民意见,红军城保护开发项目列在最亟待实施项目前两位。
“坚持文物保护、旧城改造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把红军城打造成为红色旅游观光游览区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委、县政府领导达成共识。
根据红军城保护性开发详细规划,红军城概算总投资9.25亿元,保护开发时间拟定为5至8年。工程计划分三期实施。是旺苍县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工期最长,社会影响最广泛的综合性城市改造与开发项目。
2006年5月24日,红军城保护开发一期工程正式开工。该县坚持“红”、“俗”结合,恢复老城古镇原有业态及场景,引导居民开办红军商店、红军餐馆等,把红军城景区打造成为片区居民就业的主场所;坚持“新”、“旧”结合,在古镇的改造中,适当注入现代元素,使之既能体现古朴沧桑,又能符合现代审美观。尤其是在红军城核心区保护性开发上,旺苍坚持“修旧如旧”,对26处川陕苏区重要的党政军机关遗址实施整体回购,建设红军遗址博物馆群,同时对三条主街实施整体风貌改造,打造特色街区,复原川北古镇民国初年风貌。
“红军城就是旺苍的一张名片。为了革命圣地的保护,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尽最大努力早日将一座崭新的„中国红军城‟呈现给大家!”副市长、旺苍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光志说。百姓得实惠
“红军城开发涉及到我们社80多亩土地,虽然大多村民都需要土地种季节性蔬菜、卖菜收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但为了项目建设,都应该大力支持。建设一个大项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这是一个能给我们带来实惠的大项目呢。”东河镇沿河二社社长魏庭龙说。
和老伴儿一直居住在龙潭街62号的居民王保观,今年已逾花甲。记者来到他家,看见他们正一边经营自己的小百货生意,一边和街坊邻居围坐在电炉旁说着近年来红军城里的新变化。整洁明亮的临街小屋内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我家房屋改造是从去年11月份开始动工的,今年1月份搬进来住的。”老王指着四周说,“原来街上的很多居民住房都是竹泥结构,不严实不说,墙壁灰尘和泥土还常常脱落,影响卫生和环境。县上实施改造后,我和邻居们的住房全都换成了砖木结构,外墙、门面、阁楼都是过去的样式,住着既舒服,又亲切。”
“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原来红军城和现在哪能相比?生活环境好了,哪个不高兴?”看见建设现场一天一个样,五峰村五社村民欧其林激动地说。“红军城开发后,环境好了,游客一定比原来多多了,我们的生意一定很火。”他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正准备扩大店面,大干一场。
据悉,红军城核心保护性开发从去年11月开始,涉及龙潭街、文昌街、王庙街等三条主街道500多户民居,目前住房风貌均已改造按照“红、俗”结合,”“新、旧”结合的原则改造完成。同时民俗馆等建设已经完成,上清宫、财神庙、禹王宫等文物点的维修、重建及绿化美化等工作均在最后收尾。明天更美好
王庙街88号住户马继禄老人是一位退休教师。说到县上这次红军城大改造,他态度十分鲜明,“对自己生活和对后代教育都有大好处的改造,我和家人不仅十分支持,而且十分感恩。不是现在的政策好,哪来美好未来?”
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县政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中国红军城是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的,还要着力建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开发保护中,旺苍既保持该片区作为传统商业中心的地位,又着力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存历史的痕迹。”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建设质量,从县指挥部成员到施工队伍,大家已几乎没有周末休
息时间,春节后一直奋战在工地上。“虽然压力大,但是动力足。”看着县委政府制定的工程倒计时目标任务表,指挥部工作人员王玺说。
“红军城改造是造福老百姓的一大惠民工程,无论对提升红军城居民生活质量,还是对发展旺苍红色旅游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坚信红军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尚华信心十足地说。
相关链接:红军城位于旺苍县城东河镇,面积1.5平方公里。1933年这里成为川陕苏区中心,曾有40多个党政军重要领导机关驻扎于此。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等在此驻半年之久。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踏上长征之路。
第四篇:关于中小学生读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汇总
关于中小学生读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汇总
关于中小学生读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汇总【一】
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过去,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幸福欢乐的时光中。然而,我们却要铭记那些为了祖国未来而牺牲的烈士们,当我翻开《红色少年的故事》时,我感受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概,更是深深地被他们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所打动。
书中记录着许多年纪不一样的少年,经历不一样的爱国英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刘胡兰。刘胡兰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因为对万恶的旧社会不满,而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与向往。当因判徒的背判而被抓时,她虽是被捕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她却用弱小的身体,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容不迫地去承受敌人残酷的刑罚,宁愿牺牲自我也不愿意出卖革命。最终,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为了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在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时,不能忘记这是无数位像刘胡兰一样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当珍惜生活,用更好的精神风貌去应对未来。
现代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家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精神,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为了革命事业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英雄。在土地革命时期,黄土高原上有一支神出鬼没的少年武装——红色少年先锋队。他们都是由穷人家的孩子姐成,能吃苦、胆子大也十分地团结,他们平时每一天进行操练,当敌人进攻时,他们总是团结一心、奋勇抵抗,真是人小志气大。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应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知识,团结在一齐共同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
书中还有少年英烈—欧阳立安,抗日小英雄—杨来西,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王华等英雄。在他们那一段段已经逝去的光辉岁月中,是中国少年对历史的呐喊与对未来的期望,我们应当在这最美丽的时代中,继承少年英雄们的遗志,做一个进取向上,不断开拓的好少年,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关于中小学生读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汇总【二】
我被《红色少年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李氏姐妹,机智勇敢的王二小——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狱中小烈士”宋振中,“神奇女交通”潘香风,“红色小歌仙”张锦辉——他们死守党的秘密,笑对敌人的酷刑,视死如归;保护牛草的何运刚,英雄之花努尔古丽,护林英雄赖宁——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群众的财产……
“有志不在年高”是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红色少年们虽然年纪小,但战争的洗礼,灾难的袭击已经让他们有了大人的成稳,勇敢和机智。在敌人面前,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人小,不会受到敌人的怀疑,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敌人的追捕;而在灾难面前,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少而胆怯,相反他们勇敢的挺身而出——看到这些红色少年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在20**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以林浩为代表的少年英雄们的事迹,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少年英雄的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在被一个个,一代代的少年们英雄感动的同时,我更为他们而骄傲。我骄傲我们华夏子孙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少年英雄辈出;我骄傲我是华夏的子孙,我是少年的一分子。谁说我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谁说我们是被宠坏了的一代?想想自己在各方面的努力,看看周围同学的执着认真;想想伙伴们在赛场的挥汗如雨,看看同学们在苦难面前的齐心协力,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古英雄出少年”阿!
我们此刻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不用为衣食发愁,我们不必提心吊胆地生活,我们是幸福的,无疑也是幸运的。但我们有我们的职责和义务,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有时间紧迫感,行动起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像红色少年一样,脚踏实地,肩负使命,为祖国灿烂辉煌的明天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关于中小学生读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汇总【三】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革命故事的书。这本书讲了许多英雄人物有:王二小、海娃、刘胡兰、潘冬子、雨来、张嘎、李爱民、黄继光、李大钊……其中我最喜欢革命小英雄雨来。
这个故事讲的是:小雨来的父亲是民兵队长,小雨来从小就有爱国精神。每次他打鬼子的时候,总是冲的最猛、打的最狠的一个。秋天到了,村子里开了夜校,小雨来也参加了,每次上课他都热血沸腾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撒下了让国家更加强大的信念。一天小雨来在家读书,家里没人。突然他看见李大叔跑进了自己家,他搬开墙边的缸对雨来说:“一会你把刚搬到原来的位置你就出去玩吧,记住什吗事情也不要管。”雨来刚把缸搬回原来的地就碰见几个带刀的鬼子闯进了自己的家,小雨来软硬不吃什么问题也不回答,鬼子十分生气就把他到河边准备用枪杀了他,在鬼子开枪的一瞬间雨来跳进了河里。大家都以为雨来死了,在河边哭泣,过了一会儿雨来将头钻出了水面,大家看见雨来没死都喜出望外。
读了这篇故事我深有感受,小雨来面对敌人的诱惑没有动摇毫无畏惧。在的敌人的枪口下依然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机智果断让最后让自己脱离了危险。而我呢?作为21世纪的少年的我,整天过着美好*、无忧无虑的生活,吃着有营养的食品,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上课时,总是不爱动脑筋不爱积极举手发言;做作业时,碰见不会的问题一点也不思考就问家长。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多动脑,自行解决自己不会的东西,尽量不依靠家长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我要学习小雨来在任何情况下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机智果断不受别人威胁利用和爱国的精神。
关于中小学生读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汇总【四】
读《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有感
在外公家的书柜上,有很多写毛泽东的书。今年暑假,外公帮我选了一本《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书,书中讲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出生、学习成长、参加革命,直到最终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读了很受鼓舞。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和周恩来、朱德等无数革命前辈一起带领全国人民英勇奋战,经过艰苦的革命斗争,赶走了日本国侵略者,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不再受压迫和剥削。1949年*月*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毛泽东的故事告诉我一个道理,要有理想、有抱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关于中小学生读红色革命故事读后感汇总【五】
文章中写到了一位男孩子随母亲去买菜,见母亲拿的东西太多,想帮母亲拎一小包,这位母亲发现后,不由分说把那个包夺过来,放下一句话:“这些事我会做,你只要把书念好就行。”另一位小女孩正在做值日,来接她的父亲看见了,便从女孩子手中,夺过扫帚,边扫边说:“在家里都不让你干活,你们老师可真是狠心……”
天哪,拿一包东西都不让,扫一下地,要骂老师狠心,难道老师真的狠心吗,我也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生考进了大学,就连鸡蛋的外壳怎样剥都不知道。
这可都是白字黑字的事实,我们这些被称为“祖国的花朵”的孩子们,在家长们的细心呵护下,无微不至的照料下,成了温室里的一朵花,逐渐失去了生活上的自立能力,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小小的挫折,凡事都依靠家长,学校里,经常说:“我能行。”可说得容易做得难又有几个同学真正地做到了我能行。
当我们对妈妈爸爸说:“让我来做吧。”他们总是一句话,像是商量过了,“你只要读书好,其他的我们都会帮你做。这短短的一句话,使得同学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一但独自到外旅行,游玩,常常出洋相,不是纽扣扣错了,就是裤子穿反了。
爸爸妈妈我们不愿做温室的小花,我们宁愿做一颗路边的小草。
第五篇:红色革命的故事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村里的人好像都记得那个六月,那个人,那样的事。
——题记
话说六月梅雨,这在江南的小镇上是更是深有体会的。村里已经下了将近一个月的雨了,此刻淅淅沥沥的还在下着。胡含顶着蓑衣去村的后山上,下了这么久的雨,上山的路早已面目全非了,泥泞的路让蓑鞋无所适从,脚踩下一步便要费好大的劲提上来。过了好久,终于到了山顶,只见他径直地向一团茂密的草堆走去很熟练地扒开它然后走进去。
翌日,雨停了。山下,几千村民聚集在村广场上,广场周围站了一群持着枪械的国民党士兵,台上的长官吹胡子瞪眼地坐在我们的八仙椅上,旁边的秘书唯唯诺诺地听着他的咆哮大喊,点了几次头之后,尽换刚才谄媚的嘴脸对着村民狐假虎威地说:“长官说了,鉴于国民党实行的‘亲民政策’,所以只要大家供出共产党地下特别情报员刘光并且向我们献上一年的粮食,那么我们就不会伤害你们也不追究你们私藏共产党的罪名,如果不服从,那么„„,”只见他捋捋了两边的胡子,阳声阴气地说,“毙了你们所有的人。”一时间,场下出现怪异的安静,然后是一片聒噪声。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还没有人被交出来,显然那个长官已经失去耐心了,只见他崩着脸背着手左走走右走走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喷出一连串带着极浓口音的谁也听不懂的话,而那个秘书哈着腰跟在他的屁股后面扯着嗓子帮腔喊:“长官很没耐心了,如果还不交出共产党要员的话,那么你们边上的枪就会齐刷刷地向你们射来,别敬酒不吃吃罚酒,给你们三秒的时间考虑,现在开始倒计时3„„”“2”音还未脱出口,“是我”就像仲夏夜的响雷般轰隆隆地吞噬了周围的一切,只见胡含腰杆挺得特别直,头抬得也特别的高地走出人群向台上走去,高喊着:“我是共产党员地下特别情报员刘光同志,在我受伤的这段时间感谢各位村民对我的照顾,我是个汉子我不会连累大家的。”场下,人们都将目光投向他,而其中一个人的眼神格外的坚毅,好像在心中下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台上的长官似乎对这样的结果也很满意,毕竟没有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顶另一个人的命吧,那么这个站出来的必然就是真的共产党地下特别情报员刘光了。
其实是他想错了,事实上是胡含真的替了刘光,用自己的命换了他的。生命本无贵贱,但在那样的年代,有人视你的生命如草芥,为了反击他们,我们受压迫的人必须心连在一起,不分你我。这也正是胡含心中所想的,但好像故事的开始应该连接到胡含冒雨上山的那天,他进了山洞,见了什么人。
对,那天他见的人正是在山洞养伤的刘光,他是去向他告知国民党将在明天在村里大肆搜捕他,希望两人商量着能出对策,可因为他们知道村里的人数又知道有一个共产党员藏身于此,所以潜逃什么的根本不可能说不好还连累村民呢。如果此时细心发现,我们会发现胡含的神情有点严肃,最后他好像已经做好了一个决定然后咬着牙一字一句地对着刘光说:“我替你去,自从几年前鬼子进村糟蹋了我的妹妹胡韵,杀了我的哥哥胡日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手刃他们。可是为了照顾家中的老父,这样的机会我一直都没有。直到我知道共产党是抗日的主力军知道共产党员是抗日英雄的时候,我就想为你做点什么。而当我又知道国民党为了自己的私心大搞“白色恐怖”抓共产党员,又在村里镇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时,我已决定我应该替你去,我真的希望你不要拒绝我,用你更有价值的生命去做伟大的事,答应我好吗?”听着这些话,杨国光早已泪流满面了,虽说七尺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听了这些话任谁不能不被感动啊,他拭了下泪,双手有力地放在胡含的肩上坚定地说:“从现在起,你就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然后,两个大男人流下了在有生之年最感动的泪,相互抱在了一起,此时无声胜有声。
最后,胡含被国民党带走了,在他走后村里开始放晴了,而且晴了好久还久,从此也没有人再见过他。而被国民党运走的粮食一运回粮仓就发霉不能吃了。真的感谢这六月的梅雨,让村里的家家户户都潮湿地挤出水来了,晒得再干的稻子放在这样的房里然后经过一段运输放在密闭的仓库里,不发霉才怪呢?而那山洞里藏的才是真正的一年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