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材料

时间:2019-05-13 04:1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材料》。

第一篇:语文材料

2015—2016学年下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高中二年级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说法绝对。原文说“代表我国书法最高成就的作品有不少就是‘尺牍’”,并不就意味着“‘尺牍’代表了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2.B(理解有误。根据原文意思,我国书法的形制有纵式书写方式和横向书写格式,自上而下的书写形制也属于纵式书写方式。)

3.A(于文无据。“对书信材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书写材质出现多样化,而未提到这几种书信材质是不断发展进化的,更未提到古人对书信材质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延祐初,诏以进士科取士,时科举废已久,有司咸不知其典故,以不称明诏为惧,行省官主其事者,谘问于朋来,动中轨度,因以申请,四方得遵用之。)

5.A(应该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B(“当时朝廷里有名的公卿都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接见他”理解有误,原文“凡居是官者,多朝廷名公卿,皆以宾礼延见”,意思是说担任江西行中书省、提刑按察司的官员多是朝廷有名的公卿,是他们都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接见朋来,而不是当时朝廷里有名的公卿。)

7.(1)(熊朋来)曾经写过《瑟赋》,(当时)求学的人争相传诵它。追随他的弟子日益增多,附近的房舍都被住满,到了容纳不下的地步。【5分;译出大意给2分;“学者(求学的人、做学问的人)”、定语后置“门人归之者(追随/师从他的弟子/学生、归到他门下的门生/门徒)”、“至(到了„„的地步、以至于)”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熊朋来的学问,各部经书中对《三礼》的研究尤为深入,因此当时研究礼学的人,都推崇朋来,把他当作宗师。

【5分;译出大意给2分;“是以(因此、所以、因而)”“咸(都、全都、全部)”“宗(把„„当作宗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①章法结构:《蜀相》前两联写古迹周围的环境及古迹内的景物,后两联写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以及诗人抒发的情感;《禹庙》前三联写古迹内外的景物,最后一联写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及寓含的情感。②意境营造:《蜀相》用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烘托出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禹庙》尽管首联渲染了空寂、荒凉的氛围,但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庭中桔柚硕果垂垂和壁上古画神龙舞爪的景象,使荒庭和古屋充满生气和活力,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6分;每点3分,其中分号前内容1分,分号后内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歌颂大禹不畏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尾联中诗人赞美了大禹当年乘四载到处奔波,凿通三峡,为民造福的英雄事迹。②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新当政皇帝的期望。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诗人希望代宗皇帝能够发扬大禹艰苦创业的精神,重整山河,把国家治理好。(5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3)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共6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这这反映出如今的大学生们不思进取、懒惰堕落的校园生活现状”理解不恰当。D项说“体现出老黄敏感、脆弱”不恰当。C项“通过反省良心发现”的说法不准确。)

(2)①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老黄作为大学生宿舍管理员,十一年来一直兢兢业业管理学生宿舍,每天晚上敦促学生们按时熄灯。②关爱年轻人,宽厚、善良。老黄把大学生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即使他们有时候抗拒他的管理,甚至责怪他,但他依然真心关爱他们。③耐心、细致、周到。张飞逃课、玩游戏的时候,老黄苦口婆心地开导教育他;每天晚上老黄一间宿舍一间宿舍敦促他们按时熄灯;下雨的时候老黄经常提醒学生记得收衣服,甚至自己亲自去帮忙收。④乐于助人,热心无私。老黄看到大学生们有困难了,就时时处处帮助他们。他带李小璐到自己家吃年夜饭,把三百元钱塞给王斌,下雨天帮助学生收衣服等细节都能体现他的热心肠。(6分;答出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小说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顺叙为主,插叙为辅。顺叙记述了老黄一天的生活状况,脉络清晰;插叙部分交代了故事的相关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②小说以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展开叙述,视角客观、全面,便于交代老黄离开大学生宿舍管理员这一岗位前后的生活和心 2 理状态。③小说多用对话形式,通过大学生们大量的对话,使叙事更加集中,侧面烘托出老黄这一人物形象,真实可信。(6分;答出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小说结尾写大学生们晚上准时熄灯,与题目“今晚准时熄灯”相呼应,点明了小说的核心事件。小说叙述了老黄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每天晚上敦促学生们准时熄灯;而在他要离开这个工作岗位时,大学生又用准时熄灯来向他送行。②大学生们在老黄临走前的晚上准时熄灯,表达了对老黄的理解、尊重和感谢,侧面表现了老黄的人格魅力,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形象。③小说最后写大学生们为了给老黄送行,决定以“今晚准时熄灯”的行动表达对老黄的尊重,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只要真心付出,都能互相理解、尊重的主题。④大学生以“今晚准时熄灯”这一默契的行动来表达对老黄的感谢,既让老黄感动得“两行热泪又恣意地流淌开来”,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具有令人感动和回味的效果。(8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C项中“创建了流代数理论”一说不恰当,文中是说“促进了流代数理论的建立”。D项中“设计上一度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受到国际上高度保密的制约。E项文中指周光召把在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的部分中国专家召集到一起进行讨论。)(2)①丰厚的物理学科素养。他在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大学长期学习物理学,并且到莫斯科核子研究所从事过高能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②能够凝聚众多中国专家的力量。苏联撕毁合同时,他将在苏联工作的20多名中国专家联合起来共同回国,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③研究中体现出特有的敏锐和智慧。面对苏联提供的资料数据中的错误,他做了一个“最大功”的计算,结束了专家们的一场激烈争论。④邓稼先的赏识和重用。在国内研制原子弹遇到难关时,刚从莫斯科回国的周光召被邓稼先大胆重用,并参与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中。(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和主要贡献,思路清晰,脉络分明。②选材上,主要选取了周光召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主要事件,侧重表现了传主的主要贡献,重点突出。③引述传主的语言,用传主自己的语言来丰富传主的形象,使传记更显得真实可信。④开头段用精炼、形象的语言描写我国核爆炸成功的历史性时刻,以传主为之做出重要 3 贡献的事迹引出传主本人,具有渲染色彩,也增添了传记的文学色彩。(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①炽烈的爱国热情。苏联撕毁合同后,周光召为了祖国能顺利完成原子弹的研制,和20多位在苏联的中国专家联名请缨回国参战,为原子弹的研制呕心沥血。周光召一贯认为,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周光召勇于坚持真理,在对核武器理论的各个领域展开的全面研究过程中,他能够集思广益,尊重客观规律;周光召强调,创新是科学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必须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③敢于挑战权威的质疑精神。各国科学家聚集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时,周光召敢于提出和外国教授相反的意见,并通过研究,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看法;他不迷信苏联专家提供的数据,以自己科学的计算结束了大家的争论。④谦虚坦荡的品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有人称赞周光召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却将功劳更多地归给了工人、解放军和其他科技工作者,而强调自己仅仅是其中的十万分之一。(8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鳞次栉比是指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处用鳞次栉比来形容道路上的情形不恰当。)

14.C(A项偷换主语,应改为“使人物形象鲜明地凸现出来”。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观众不仅能从中找到现实社会的影子并产生共鸣”。D项成分残缺,应改为“指向了对当下‘人’生存状况的反思”。)15.B(注意语句内容的衔接和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

16.[示例]唐诗宋词的宝库里珍藏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我们钦佩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骨气,也敬重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也喜欢豪放中不失柔情的苏东坡。春光无限好,吟诵正当时。让我们用唐诗宋词来拨动青春的心弦吧!

(5分;紧扣主题1分,富有文采1分,运用修辞1分,引用唐诗或宋词的诗句1分,语句通顺1分)

17.参考答案:尽管有不少微信使用者进行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看腾讯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的文章,(2分)也有占一定比例的微信使用者阅读公众订阅号发布的文章和信息;(1分)但是更多的微信使用者进行的是与阅读无关的活动,如查看朋友圈中的朋友状态、聊天(收发文字、语音、图片等),(2分)还有些微信使用者青睐微信的实用功能。(1分)

六、写作(60分)

18.参照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细则](1)评分原则:

从考场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对每一位考生负责;本次考场作文明确文体为议论文,议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2)评分等级:

采用分项与分类结合的打分方式。此次高二作文评卷,像高考一样采取分项(内容项、表达项、特征项各占20分)打分;但为了便于操作,采用分项与分类结合的打分形式,一类卷48分以上,二类卷41—47分,三类卷31—40分,四类卷21—30分,五类卷20分以下。建议以二类中......44分切入打分。.......(3)参考立意:

从小女孩的角度:①明辨是非,不因为亲情而偏袒爷爷的错误行为,敢于劝阻爷爷的不文明言行;②既劝阻自己的爷爷,又向公交司机道歉,是讲文明、懂礼貌的体现。③主动认错,承担本属于他们爷孙俩的责任。

从公交司机的角度:①坚持原则,不在半途随意停车,既坚持了原则,也是为乘客安全考虑。②懂得忍让,尊重老人,面对老人的责骂,司机并没有理会。③恪尽职守,岗位就是责任,不在半路停车,在驾驶过程中不与乘客理论。

从老人的角度:①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②作为家长应该做好孩子的榜样,守规则、讲文明;③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倚老卖老。

注意:只有文章与材料内容完全无关,属另起炉灶的,或立意与材料内容相反的,才在四类及以下打分。(4)个案处理:

①缺少标题扣2分。②400字以上800字以下的完篇作文,可根据评分标准正常打分,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的作文,在五类内打分。③错别字每一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较多的酌情扣分,最高扣2分。④确认抄袭、套作的,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⑤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四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言素养较差者,视为五类卷。⑥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等“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特别提醒:老师应本着为学生每一分负责的态度评改作文,做到评分准确、客观,不要只看作文题目或草草浏览就判分。有的学生虽然作文题目不醒目、不恰当,但在行文过程中是围绕材料展开论述的;有的学生虽然字迹不够美观(特别潦草、字迹难辨的除外),但作文内容还不错。所以,评卷老师一定要认真看完整篇作文,否则容易误判。

参考译文:

熊朋来字与可,豫章人。南宋咸淳甲戌年,考中进士科,授从仕郎,未及赴任宋朝就灭亡了。当时世祖刚刚占领江南,广泛寻求宋朝的遗士而加以任用,尤其看重进士,征召甲戌年状元王龙泽为江南行御史台监察御史。朋来,在进士榜上名列龙泽之后,而名声不在龙泽之下,然而却不肯炫耀自己去谋求利禄,隐居于故乡,前来师从他学习的学生,常常达到数十上百人。熊朋来取朱熹《小学》一书,提取书中的要领来教导学生,求学的人家家流传此书,几乎遍行全国。豫章作为江西的都会,行中书省、提刑按察司都设在这里。凡是担任江西行省、按察司官员的,大多是朝廷有名望的公卿,他们都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接见朋来。朋来为人和顺而不放纵,耿直而不偏激,无日不与群贤讲论经义,儒家学者都依赖推崇朋来。正值朝廷派遣治书侍御史王构到江西选拔地方官员,于是参政徐琰、李世安一齐推荐朋来为闽海提举儒学官,使者报告朝廷,而朝廷认为东南地区儒学之士唯独福建、庐陵两郡最为众多,特地起用朋来兼任两郡儒学教授。朋来所到之处,考证古代篆籀文字,协调音律,配合诗歌,以此振兴祭祀聚会的音乐,制造乐器确定歌辞,必定效法古代的程式,求学的人为之感化。任职期满后,按常规调任建安县主簿,熊朋来没有就任,晚年在福清州判官任上退休。来自四面八方的求学之人,借用他自己的号,称他为天慵先生。朋来闲居时,就鼓瑟而歌以自得其乐。熊朋来曾经写过《瑟赋》,(当时)求学的人争相传诵它。追随他的弟子日益增多,附近的房舍都被住满,到了容纳不下的地步。熊朋来诚恳地向他们讲说经书的要旨和文章的大义,虽然年老而愈加不知疲倦。延祐初年,皇帝诏令以进士科考选拔官员,当时科举考试废弃已久,主管的官府部门都不懂得科举制度的成例,因而惧怕不符合天子的诏旨,江西行省主持科举的官员,向朋来咨询,(朋来所说的)凡事都符合法度,因而江西行省的官员向朝廷申报请求,全国各地都得以遵行朋来的意见。当初,朋来凭着《周礼》考中乡举第一名,而元朝制度,科举考试不设臵《周礼》科,学习《戴记》的人又很少,朋来为此多次上言。熊朋来的学问,在各部经书中对《三礼》的研究尤为深入,因此当时研究礼学的人,都推崇朋来,把他当作宗师。至治年间,英宗开始采用古代礼仪,亲自穿着礼服戴着礼冠祭祀太庙,专心致力于制定 礼乐制度之事。翰林学士元明善,在朝廷大声宣扬,把朋来作为推荐人选,朋来没等到皇帝召见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八岁。

第二篇:语文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出自------高尔基

2、“高岑”指的哪唐代两个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3.下列那一部诸子百家的作品自己没参与?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4、古代怎样表示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堂、令尊

5、《水浒传》中林冲、李逵的外号-------林冲(豹子头)李逵(黑旋风)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作者及其称号?-----李清照 易安居士

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的作者是(),其中诗中的“故人”是()A 王维 孟浩然 B 李白 孟浩然 C 李白 崔颢

8、“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 武松

9.下列哪个不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A《安娜卡列尼娜》 B《高老头》 C《复活》

10、文房四宝指什么--------笔、墨、纸、砚。

11、“而立之年”是指 A30岁 B40岁 C50岁

12、《神鞭》的作者是 A冯骥才 B张抗抗 C王宏伟

13、奸臣秦桧陷害抗金英雄岳飞的罪名是-----------“莫须有”。

14、《家春秋》被称为 A爱情三部曲 B农村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15、四大名著是指哪四本书,作者分别是?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西游记》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16、《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

17、老舍原名 A舒庆春 B舍予 C芾甘

18、《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是----------莎士比亚

19、我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谁的哪首诗?-----文天祥 的 《过零丁洋》

21、“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谁的名言? A郑板桥 B王冕 C王维

22、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是----------伊索寓言

23、《清贫》出自谁之手? A夏衍 B巴金 C方志敏

24、说出《楚辞》《汉书》的作者?-------《楚辞》屈原 《汉书》班固

25、朗费罗是哪国浪漫主义诗人?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26、四大名著中可称为“龙争虎斗”是哪一部------《三国演义》

27、“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出自: A《韩非子》 B《战国策》 C《孟子》

28、《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笛福

29、韩非是诸子百家中哪家的代表人物?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30、《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主要人物是 鲁达(鲁智深)。

31、“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孟子》,还有

A《中庸》 B《春秋》 C《尚书》

32、古代帝王的自称(至少说两个)----------孤、寡人、朕

3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人君”是谁的名言 A王维 B高适 C王勃

3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谁的哪部作品?--------刘向的《说苑》

35、下列哪部书是范晔的作品 A《汉书》 B《后汉书》 C《三国志》

36、被称为“大李杜”的两个诗人是指 A李白 杜甫 B李白 杜牧 C李商隐 杜牧

37、下列哪一个人物不是“唐宋八大家”? A王安石 B曾巩 C杜甫

3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哪个朝代的谁说的?-------清朝 顾炎武

39、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写的什么植物?------梅。

40、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A 《我的大学》 B《海燕》 C《鹰之歌》

41、有“奥林匹克之父”之称的是哪个国家的谁?---------法国 顾拜旦

4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哪部作品的开篇词?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4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 大闹天宫

44、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A老舍 B巴金 C矛盾

45、《水浒传》中发生在黄泥冈的重大事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智取生辰纲

46、“三顾茅庐”出自哪一部名著?《三国演义》

47、说出三个传统节日及其时间------中秋,八月十五。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端午,五月初五,48、“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哪个人物之手?-------林黛玉

4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哪位诗人的诗句-------贺知章

50、请说出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

51、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哪“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52、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作家是? A高尔基 B 列夫托尔斯泰 C果戈理

5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著名诗人王勃的哪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4、在古代,兄弟排行,老大、老二各称为什么?-------老大是伯, 老二是仲

5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A白居易 B陶渊明 C王勃

56、“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是谁的名句?

A王之涣 B李白 C刘禹锡

57、欧阳修、陶渊明自号为--------欧阳修“六一居士” 陶渊明“五柳先生”

5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哪个诗人的哪首诗?-----李白的《将进酒》

59、苏轼、李白的自称为?------苏轼 “东坡居士” 李白“青莲居士” 60、“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这句话最早出自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西游记》

61、下列哪一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 A《朝花夕拾》 B《野草》 C《彷徨》

62、请列举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谁的诗句---------陆游

64、老舍取字为舍予的由来--------原名舒庆春 “舒”分为两半即是舍予

65、下列哪一个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A曹孟德 B晁盖 C关云长

66、《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他的作者是谁?------老舍

67、觉新、觉民、觉慧是巴金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家》

68、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什么战役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赤壁之战

69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因醉酒调戏,被贬下凡。(天蓬元帅 嫦娥)

70、乐府和乐府诗有什么区别?----乐府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叫做乐府诗

71、《西游记》主要写哪四人西行取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唐僧

72、“黄河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谁的名句? A王之涣 B孟浩然 C崔颢

73、《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文其声”的是指谁?-----王熙凤

74、有“精神胜利法”的阿Q是谁笔下的人物? A夏衍 B巴金 C鲁迅

75、“竹外桃花三两枝”下一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7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谁的诗句? A王之涣 B刘禹锡 C高适

77、《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关羽。

78、下列哪一个不是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A自相矛盾 B鹬蚌相争 C狐假虎威

79、列举三个唐朝的边塞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

80、我国第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是西汉时的司马迁。他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81、“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是那部作品的曲子?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82《水浒传》中的“智多星”是指哪一个人物?吴用

8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什么朝代的哪位诗人的诗句(唐 杜牧)

84、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哪位诗人什么诗?这句是描写什么季节的?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描写冬天的 85、《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曹操。

86、“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87、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从哪部作品中演绎出来的?《三国演义》

88、《水浒传》中外号为“鼓上蚤” 时迁

8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的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90、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______)借东风——巧用天时(2)(_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

(3)(____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孔明 刘备 猪八戒)

91、《三国演义》中塑造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古往今来奸雄第一奇才”是 ;“古往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是。(曹操 诸葛亮)

92、《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是谁所著,后40回为谁所著?曹雪芹 高鹗

9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刘备、关羽、张飞)

94、《茶馆》的作者是 A老舍 B巴金 C矛盾

95、鲁迅回忆性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96、《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国家及其君主分别指的是(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

97、《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指的是哪四家?(贾、史、王、薛)

98、《红楼梦》以前又叫做什么?------《石头记》

99、在我国被称为“东岳”的名山是-----------泰山

100、<水浒传>中共有_______将,天罡共_____人,地煞星共________人.一百单八 三十六 七十二

101、古诗文中 “须眉”、“巾帼”、“同窗”各指什么?------男人、女人、同学

10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谁?保尔•柯察金

103、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刘姥姥

104、下列哪一个不是夏衍的剧本? A《秋瑾传》 B《上海屋檐下》 C《包身工》

105、“高山流水遇知音”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发生在钟子期和谁之间的动人故事------俞伯牙

106、《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

107、《孟子》、《墨子》和《韩非子》的作者有何不同?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 《墨子》墨子的弟子和后人 《韩非子》韩非及其弟子

108、“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三父子”是指?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109、说出冰心的两部诗集---------《繁星》《春水》《冰心诗集》)

1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谁的名言A孟子 B墨子 C庄子

1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话?---------范仲淹 112、“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这是《红龙梦》中对谁的描述? A王熙凤 B 林黛玉 C薛宝钗

113、水帘洞上的对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14、成语“鸿雁传书”来自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苏武

115、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116、”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那您知道中岳是什么山吗? A华山 B嵩山 C泰山

117、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118、《水浒传》中叙述了哪个好汉“大闹野猪林”的故事?------鲁智深

119、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120、《红楼梦》中贾家的四位小姐分别叫什么名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121、下列哪一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 A《朝花夕拾》 B《野草》 C《彷徨》

12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诗句中的描写的人物是谁——诸葛亮

12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经典诗句是谁写的?(杜甫)

124、《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指谁--------庞统

125、下列哪一个不是《水浒传》的故事?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C《灌园叟晚逢仙女》

126、古代关于“第一”的两种说法: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

127、《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人物是----------诸葛亮

128、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谁-------荀子

129、科举考试殿试第三名被称为 A解元 B 探花 C 榜眼

130、《双城记》的作者及国籍--------英国的狄更斯

131、严监生是中国古代那部作品中有名的吝啬鬼形象 A《老残游记 C《聊斋》 C《儒林外史》

131、“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出自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三国演义》

132、号为“香山居士”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133、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134、“大江东去,浪淘尽”的下一句是?(千古风流人物)

13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谁的诗句?------苏轼

13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我国的哪座名山?--------庐山

第三篇: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

演 讲者: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王尚文 演讲时间:2007年12月22日

演讲地点:宁波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报告厅 记录点评: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发中心 汪燕宏

语文是什么?这里就有一个例子,我们这次会议的标语——热烈欢迎专家、学者、教师前来莅临指导。“莅临”已经包含着“前来”的意思,这句话读起来不通不顺。语文是什么?这就是语文。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 信手拈来一个现成例子,王教授就开门见山地为语文下了定义。听者笑,笑前辈的率真,而绝非嘲笑承办方的这一点点失误。]

语文是什么?成为了一个问题,大家都觉得怪异,甚至荒唐,因为其他学科从来都没有什么学科是什么的问题,而语文独立成科100多年来,老师教了100多年,学生学了100多年,专家研究了100多年,到现在还是个问题,所以也才会出现前面的这个“前来莅临”的问题。课改到现在,不是没有培养出好的学生,但总体水平在滑坡,我个人感觉,浙师大招的大学生语文素养一届不如一届。

事实上,语文是什么本来是很明确的,倒是给一些专家炒糊涂了,如有的人指出:语文是语言文化,即“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按这种说法,中小学、大学所学的课程都是语文了?现在还有说: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化,即语言+文字+文章+文化,七加八加,真正的语文水平却降了。如果把语文所涉及到的都加在一起,看似有包打天下的勇气,但语文的负担太沉重了。

我可以严格而负责地说:课程标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把语文是什么的问题搞糊涂了。语文课程标准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标准,但是问题太多,亟待修订。1963年至2000前,语文教学大纲共有11次制订或修订,在2000年之前有关语文本体的表述都是“祖国的语言文字”,强调的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到2000年却把“祖国语言文字”改成了“祖国语文”。为什么改?有关专家不管是否自觉,总有点推卸责任的味道。因为在1997年,有一次“讨伐”单纯强调语文工具性的“语文大讨论”,因此改了,“语文”的解释比较起“语言文字”来有弹性呀,其实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制订课标的道理也不说,偷偷摸摸地改了,事后也不交待,于是就变成了问题。

[ 关于以上的论述,我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P11找到了王教授的严格考证: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再查阅《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现,课标连使用一次“语言文字”的勇气都没了。

由此,我赞佩王教授的较劲,也听懂了以上讲话的主要意思:问题就从“玩忽职守”中来。]

刚才在开幕式上,有位领导说现在的语文教学“流派太多了”,我很赞同。这可能就是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语文的解释,不能在书斋里用测字法来讲,而要从青少年的发展来讲,我在最近出版的《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这本书里提到汉语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必要性。语文作为课程是汉语教育和文学教育复合而成。两者不是相混,而是叠加。语文教育解决的是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别的。《钱江晚报》曾有一文报道记者拜访某一名人后代,看到其房舍破烂又小,于是就写“看来居住条件差强人意”,其实“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啦。大家看,语文教育该管的不管,就会导致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下降了。

任何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有自觉实施汉语教育和文学教育的意识,拿到教材,任务要清晰,不能有什么讲什么;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要有侧重地解决汉语和文学问题,要把全部都聚焦于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或运用语言文字上,这就是把功夫花在了该花的地方的语文课。如果这样理解,语文教学在小学、初中、高中有不同的侧重,那么,高中侧重在文学教育,初中侧重在汉语教育,小学有特殊性,两种任务尚未分叉,而课文大多是文学作品,所以,汉语和文学教育都必须进行,从而打下汉语言文字的扎实功底。

[ 以上,王教授对语文的本质作出了正确的界定,他主张中小学生必须在语文课程中既接受语言(母语,即汉语)教育,又接受文学教育,他认为“语文”是汉语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复合,复合不是混杂、混合、混同,即使不分为两门课程,各自也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使我们对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有了清晰的认识。]

关于“语言”,华师大潘文国在他的《语言的定义》一书,搜集各种观点六十多条。语言,是跟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文字,即口语和书面语,语文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习口语和书面语的理解和运用,别的少管,少教。这儿,我又要与叶圣陶先生唱反调。对不起,我有不良嗜好,就是要抽烟(王教授开始边抽烟边讲),叶老提出“读写听说并重”,我觉得是错误的。理由一,是口语是婴儿生活在汉语环境里自然习得的。儿童汉语口语能力是自主建构、自然习得的过程。而文字是学得的。理由二,语文教学是不能不管口语的,但不能和读写等量齐观。如何提高口语能力,要通过书面语的学习,促使口语逐渐接近书面语的水平,也不能语和文并重,应该以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为主。前一阵流行“语文姓语”的说法,我也认为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语文应该姓文,文字、文章、文学,首先是文字。我这样和叶老唱反调,作为后人是不厚道的,但是叶老当时的提法也是有其特定背景的。因为当时整个世界的背景是“语音中心主义”,认为口语具有本源性,文字是派生的,是记录口语用的,是符号的符号,叶先生这么说,当然可以理解。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哲学家已经对“语音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甚至颠覆,认为文字有自己的源头,尤其是德里达的“文字中心主义”观点认为:“口语和文字两者相比,文字更有本源性。”因此,口语和文字是两条河流,相互影响,教学中是书面语言影响和提高口语水平。张中行先生这位了不起的语文教育家,他认为“文”的地位、贡献没有被充分地肯定,“语”和“文”在质的方面有相当大的区别:话轻文重,话粗文精,话低文高,等等,总之,文所传的不只是话,而远远超过话。他认为:“文”的理解有大本领,大成就。

[ 王教授的观点无疑是:汉语素养主要是“文”的素养,从《走进语文教学之门》P166中能够找到更有说服力的比较:

“与音声相比,书写无疑是一种更高的文化。” “书页捕捉住了流动的思维和言语。” “从交际的角度看,文字远比语言更有权势。” “书面语可以提高口语的品质。”

由此,我们领会到语文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也是不能等量齐观的,要让学生会读会写、读好写好,从而影响和促进学生听和说的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王教授质疑权威、颠覆传统观念的勇气和精神。正如滕春友老师所说“年近七旬的老先生有着作为学者的率真和个性”。

解放后,有人提出:白话有什么好教的?但是,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确实有大成就,大本领哟。这里举些例子:解放前,中苏两国政府曾签署合作协议。一次,中国政府因为没有收到苏共中央发给各国的一封函,就公开致函苏共“要求你们把信发给我们”,苏共的回信是:你们怎么不用“请求”而用“要求”?我国回答:在我汉语里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相近或相同的。苏共再回:据我们所知,这两个词语在汉语里有重大差异,我们对汉语有比你们高的评价。

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巴拉迪曾说:我每次发表谈话,都极其认真、小心,稿子都要修改十几次,因为用一个词就意味着战争或是和平。

余秋雨先生也有望文生义的错误,如“致仕”原是退休的意思,而在他的文章里则是促使去做官的意思。

[ 从过去到现在,从国际到国内的生动事例,都说明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这一语文教师本职任务的坚守,是多么光荣而又艰巨。举余秋雨的错误,似乎过于苛刻,这让我想起了马斗全在《大师的小误》一文中对语言大师季羡林的失误例举:

季先生的《我看北大》有“时间斗换星移”之句。斗,即北斗。北斗不会换的,永远是那北斗,而且永远在北方,只是因季节的变化而变换斗柄(第五至七星为斗柄,又称斗勺)所指的方向。所以古代典籍多有“斗柄移”、“斗柄转”、“斗转”之说,而不说“斗柄换”,更不说“斗换”。若欲作“×换星移”,那便应是“物换星移”,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换星移几度秋”。可知季先生所云“斗换星移”,还有其《春归燕园》的“星换斗移”,改作“斗转星移”才对。

我们不禁感慨,中国文化是何等博大而精深,中国汉字是多么丰富而微妙。而这恰好又一次印证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这一语文教师本职任务的坚守,这是何等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因此,如果能让学生会用、用好这3500字常用字,这就是语文教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对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了。我,师范毕业,幸运的是参加了高考,我一直敬重语文老师,他的名字和音容笑貌至今活生生地浮现在我眼前。

因为今天要赶来聊语文是什么的话题,我6点半就起床,听到了国歌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我也起来,起来。建国以来,今天的中国最强盛,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是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的要有“忧患意识”,于是,我要说“中国的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初等教育问题大得多,多得多哟,而小学最有活力,贡献最大,初中、高中应试教育更严重,以分为本,分数是学生的、教师的、学校的、教育局领导的命根。

[ 从语文的定义,到语文课程的任务、语文课程任务中的轻重缓急,层层深入地告诉我们语文究竟是什么。王教授接下来讲述的这两个问题正是小语界长期讨论、实践中始终摇摆不定的核心问题,可以说,认清了这两对关系,语文教学之门就能轻松踏入;把握好了这两对矛盾,语文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接下去,我要讲的是两个问题是语文和人文,内容与形式。

刚才开幕式上,有位领导说现在关于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已经达成了共识,我并不赞同,这只能说是大部分人的认同。因为其他学科从来没讲过这种关系,比如音乐从来就没讨论过“音乐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课标把“人文性和工具性”对举起来讲结合是不够科学的。理由有一,语文和政治、历史等学科一样都是人文课程,和科学课程有区别,人文课程自然而然有人文性,并不是语文特有。1993年,我总结出我国当代语文教学先后经历了三大思潮,即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并撰写了专著《语文教改的第三次浪潮》,就此掀起了以人文性为主的第三次浪潮,我成为了语文人文浪潮的始作俑者。但后来发展为一边倒,结果是离开了语文的本体,大讲人文套话,并愈演愈烈。2004年,我先后撰文《紧紧抓住语言的缰绳》、《语文教学要走在“语文”的路上》等三篇,想讲清楚人文性和语文的关系。但是到现在,有些人还是没弄清。举个例子,如“韵律”,即诗歌中的平仄、舞蹈中的节奏、建筑中的各种变化„„是一些具体可感的实在。词典里有解释“韵律”,但不是韵律的本意,音律是融于诗歌的,不能把它抽出来讲。所以,教学的实体只有一个——语文。我们要牢牢牵住语言文字的本体。我们自己这碗饭已经够吃了。人文渗透在语文中,人文可以激活语文,人文教育贯穿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之中。如果是这样,当年的编辑就不会不明白鲁迅当时的痛斥了:“不要说这事野兽干不出来,就是人也干不出来的。” 人的第一次诞生是口语的习得,学会文字则是人的第二次诞生,由此才会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人。人类的文明都集中在文字中。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在《文学概论》中说:“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梁”。一个学生学了汉字,4000年的文明史都展示在面前了。因此,我要向在座的语文老师敬礼(向全体听者鞠躬)。我们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3500个常用字,一方面他们学习汉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受到人类真善美的感染,这一任务是艰巨而光荣的。[ 从这段叙述中,能明显感受到王教授真是语文课改的弄潮者,他笑说自己是语文课改第三次浪潮的始作俑者。为什么要弄潮?因为他觉得方向不对,片面强调了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那么,今天,他会成为自我言论的掘墓者吗?显然不会。因为他那一句“把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讲结合是不够科学的”深入人心。然而他不太理解那些他所说的大部分人,也正如他当时掀起第三次浪潮一样,他们是基于对语文本体的真实揭示才提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这样一个中庸之道的,因为语文学科较之其它学科的人文因素实在过于突兀和特殊了。而当有人自称融合了前三大思潮,并提出“语文味——语文课改的第四次浪潮”时,不知王老前辈会如何作想? ]

第二个问题是:内容与形式

出现在课本里的都是一篇篇作品,它们都有两方面,即形式和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按照马列主义的说法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我提出两句话:形式实现内容,形式生成内容,而不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苏联维果茨基提出:“词不是表达思想,而是实现思想。”如果没有词出现,思想就是一摊迷雾,只有词出现了,思想才会生成,才被实现出来。历史、政治、地理全是文本,但是语文以形式为重点,而它们则以内容为重要。语文教学要侧重课文怎么说,而它们则关注课文说什么?语文课关注课文是怎么运用语言文字来生成思想,而不是像有的老师把语文课上成数学课,如《田忌赛马》,我们应该要问:话怎么说。其实,话怎么说,就是做人。

我的朋友发表文章“批判”我,后来调子比较高了,我就“反击”了。我指导自己的研究生搜集相关文章写一篇批判性文章。他的初稿写得好像在骂对方了,还摆出专家的架势。我就指导他:我们的立足点是要澄清自己的观点。后来,他写得委婉谦虚,但把道理说得清清楚楚,“孺子可教”也。这就是把人文思想体现在“话怎么说”上,尤其是信的开头一段和末尾一段的写法,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不知道大家服不服我着这个观点?所有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学作品,它们的思想高度都达不到“打倒地主阶级、推翻封建制度”。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流传下来,不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跟马克思一样,而是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抒写出了人性的感悟。

但是有人恰恰津津乐道于内容,因为内容好说,但要区分形式是否优美,就难了,如上《江雪》,老师问:渔翁为什么要在下大雪的冬天里钓鱼?学生的回答是:因为他受压迫,生活贫困,要钓鱼来换饭吃等等。这里,我们应该让学生对古诗的韵律有感受。诗的每行首字连起来“万千孤独”,表现了主人公特立独行的高贵人格,要抓住形式。

一次,我到金华某县初中听课讲座,讲座前十分钟休息,我思想斗争激烈,要不要讲真话?抽了烟,思想斗争后,终于说了真话:这堂课零分。因为老师选的教材是当时省编教材里的一篇《谈兴趣》,文章句子不通,逻辑不合,真是是非不分,美丑不辨。但最后,我还是用十分钟时间狠狠地指出了上课老师的优点。后来,这位女老师比我的觉悟还高,她说:非常感激您,知道了教材选的文章未必一定是好文章,通过这次上课,观念也变了,有质的进步。

我觉得语文教育界,不是说没有争鸣,只是讨论和争鸣的空气淡薄。基于这一点,我想通过这次发言,给大家一点思考,我再次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观点,我不赞成。[ 在我们看来,王教授似乎过于强调“形式”,我们知道,没有内容,哪来形式?不弄清楚课文讲什么,哪里能明白课文怎么写?所以,我理解,王教授是站在人文浪潮还未停歇的江岸上观望,他的担忧依旧随波澜起伏,我也完全相信他关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创见。但是,我们也可以把维果茨基提出的“词不是表达思想,而是实现思想。”改为“词既是表达思想,同时也是实现思想。”不是吗?因为,我们相信内容是生动的,而形式是僵硬的,只有当裹上内容的外衣,形式才会华美。所以,只有当揭开了内容之后,才能体会到形式的存在。]

有关古诗文的问题,我谈一些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观点。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呀,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包括古代文学的成就,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姜建华演奏《二泉映月》,感动得泪流满面,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现代的教学就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遗产。但是我们首先要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不要把自己所了解的那一点当成全部,要继承和发扬并不容易。就如平仄,许多人包括一些大学里教文学的教授未必弄得清。但是,《红楼梦》里十来岁的林黛玉、贾宝玉都弄得清清楚楚了。要领悟古代诗歌的美,就要跨过“平仄”这道坎。我曾经和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人争论,读古诗,是让音韵迁就语句呢,还是让语句意义决定音韵呢?我的观点是:音韵是铁定不动的。现在都降低了要求,如果不用古代的平仄来论,就标明是按现代汉语标准来论的,但不能不讲“平仄”。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应该制订作为一个文化人必读的古诗文。

再说说时下流行的“读经”现象,经典是要读的,但我要说的是:

一、“经”里面封建糟粕多得很,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要批判地接受。

二、衡量什么是精华,就要以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为标准,这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否则,就是开历史倒车。

三、要学生背诵,必须要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全不懂地背是要不得的。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不一定对,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欢迎各位同行朋友批评、指教![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教授的演说即刻引发了听者对语文究竟是什么的诸多思考和争议,大家都希望听到和谐一致的声音,正如新课程需要新规范一样,新思潮的涌入需要及时清理和疏通。于是,随着浙江省教研室滕春友老师掷地有声的总结讲话,骚动逐渐停歇,思想逐渐纯净。

滕老师指出:我们要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消化性地吸收王尚文教授的报告。我们要在坚定对语文本体的坚守的同时,正确看待如下问题,如:关于内容与形式,王教授是站在语文本体的角度强调了形式,我们则要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到语言表达的领悟;如:朗读中的表音节奏和表义节奏,我们认为小学阶段应该读出表义节奏;如:平仄严格相对的问题,因为随时代发展,其相对的条件已经缺失,因此,我们只要学生能有所了解„„

再一次庆幸,再一次感谢!这次宁波之行,这次甬城月湖畔的精神洗礼,能让我带着比较清醒的头脑又一次跨入语文教学之门。]

王尚文(1939—),浙江遂昌人。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先在中师后在中学长期任教语文,1988年调入浙江师范大学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4年评为教授,后任硕士导师。曾在《教育研究》《北师大学报》《语言教学与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学习》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有《语文教改的第三浪潮》《语文教育学导论》《语感论》《对韵新编》。主编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进修教材《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参与主编浙江师范大学版《初中语文课本》(实验本),《新语文读本》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1997年获浙江省教育科研重大成果二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曾宪梓教师奖(二等);2000年评为浙江省功勋教师。2002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其作了专题介绍。

第四篇:语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大全

第一部分

词语积累 五年级上册

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课文四字词语积累:

倾盆大雨 毫不犹豫 能书善画 风欺雪压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安然无恙 藕断丝连 银光闪闪 小心翼翼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欢声笑语 破烂不堪 满怀信心 一如既往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天南海北 奇珍异宝 满腔怒火 斩钉截铁 万水千山 四面八方 排山倒海

饥肠辘辘 滚瓜烂熟 流光溢彩 津津有味 天长日久 如痴如醉 浮想联翩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 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大显身手 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 呕心沥血 颇负盛名 香飘十里 守望相助 古往今来 庞然大物 气象万千 星罗棋布 大喜过望 心灵手巧 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 受用不尽 轻松自在 不动声色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大吃一惊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来日方长 忐忑不安 聊胜于无 悬崖绝壁 夜以继日 端端正正

归类积累

描写春天的词语:春暖花开 万物复苏 鸟语花香 莺歌燕舞 草长莺飞 描写夏天的词语:骄阳似火 赤日炎炎 汗流浃背 暑气逼人 烈日当空 描写秋天的词语:红叶似火 秋高气爽 果实累累 丹桂飘香 落叶纷飞 描写冬天的词语:滴水成冰 冰天雪地 寒风刺骨 雪花飞舞 白雪皑皑 描写老师的词语:知识渊博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为人师表

含反义词的词语:天罗地网 左顾右盼 弄假成真 三长两短 南征北战 含近义词的词语:自言自语 千真万确 大惊小怪 冥思苦想 东张西望 含数字的词语

:一心一意 三言两语 五湖四海 七上八下 十全十美 含动物名称词语: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狐假虎威 龙争虎斗 含颜色名称词语:青红皂白 花红柳绿 黑白相间 一清二白 飞黄腾达 出自寓言故事的词语: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叶公好龙 拔苗助长

含表扬色彩词语:坚强不屈 视死如归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舍生取义 含批评色彩词语:贪生怕死 狼狈为奸 胡作非为 阴险狡诈 见利忘义 描写心情高兴的词语:喜出望外 兴高采烈 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表示忧愁的词语:垂头丧气 忧愁满腹 愁肠欲断 一筹莫展 忧心忡忡 表示笑的词语: 哄堂大笑 开怀大笑 笑逐颜开 喜笑颜开 眉开眼笑 描写人物心情着急的词语:心急如焚 火烧眉毛 忐忑不安 迫不及待 abb式:红彤彤 绿油油 黑乎乎 亮晶晶 阴沉沉 圆溜溜 aabb式:口口声声 世世代代 堂堂正正 原原本本 高高兴兴 abab式:研究研究 考虑考虑 商量商量 打听打听 打扮打扮 abcc式:风尘仆仆 忠心耿耿 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气喘吁吁 aabc式:井井有条 彬彬有礼 洋洋得意 津津有味 楚楚动人 abac式:无忧无虑 谢天谢地 自言自语 不知不觉 可歌可泣 含比喻特点:水平如镜 红叶似火 骨瘦如柴 江山如画 第二部分

句子积累 第九册

有关读书的名言: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有关思乡的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励志名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为人处事格言: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谐音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爱国名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有趣的对联:

1、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

(回联)

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数字联)

3、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叠字联)

4、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顶针联)

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伯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拓展:竹篮打水——一场空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名人名言:

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德国)歌德

2、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雪莱

3、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印度)泰戈尔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拓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中国)鲁迅

拓展:花好月圆辞旧岁

张灯结彩迎新春

(春联)第三部分:古诗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五年级上册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

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夏天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写冬天的古诗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边塞诗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关于友情的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一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

3、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已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走遍天下书为侣》

二、理解填空。

1、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

2、《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代表作是《城南旧事》。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体是(访谈录),“大树”是指(季羡林)老爷爷。

4《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课文中作者把一本书比作(朋友)、(家)和(故地)。

5《我的“长生果”》作者是(叶文玲),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其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三、日积月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第二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思念亲人的情绪是由(秋风)引起的。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故园无此声”说明(作者思念家乡)。

4、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5、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到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二、理解填空。

1、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游子们思念家乡)。

2、《泊船瓜洲》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诗中传颂千古的名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是写景抒情

3、《秋思》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籍)。最能表达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抒情方法是(叙事抒情)。

4、《长相思》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作者是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

5、《梅花魂》的作者是(陈慧瑛)。课文写了外祖父眷念祖国的五件事:①教“我”读唐诗宋词。②(珍爱墨梅图)③无法回国而哭泣④(郑重地送我“墨梅图”)⑤临别赠“我”手绢。

6、《小桥流水人家》作者是(谢冰莹),课题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7、“推敲”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贾岛)和(韩愈)。

三、日积月累。(表达思乡的诗句)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间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第三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三组课文的都是(说明文)。我们了解到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2、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蓝鲸),目前仅存不到(50)头。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呼吸)、(睡觉)、鲸的生长。

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3、《松鼠》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布封),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

4、《新型玻璃》为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5、“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6、《森林报》不是(报纸),而是(一本书)。它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

二、日积月累。(《四时之风》)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第四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我一次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是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二、理解填空。

1、第四组课文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

2、《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得意——(急切、委屈、沮丧)——(乞求)——无奈(依依不舍)。

3、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类似的名言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4、《落花生》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许地山),笔名(落华生)。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可以概括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重点描写。课文的中心句是:“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珍珠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冯骥才),课文的中心句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成语故事“水滴石穿”的主人公是(张乖崖),现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三、日积月累。(关于生活启示的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五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

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

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2、在书法家的笔下,汉字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二、理解填空。

1、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习,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它分两个板块,一是(有趣的汉字),二是(我爱你,汉字)。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2、“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打一字:(哭),猜谜语的方法是(组合法)。”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日),猜谜语的方法是(象形法)。谐音是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括号内是(本)意,括号外是引申义。

3、“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古代(仓颉)创造了汉字。文字产生以前,古人曾经采用(绳结记事)和(物语)表达和交流。

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在此之前,人们在(竹)片和(木)片上写字。“册”就像竹简的形状,因此它是(象形)字,此外还有几种造字方法,如(指事)、(会意)、形声。4、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是清朝光绪年间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甲骨文已经是比较完善的文字,盛行于(殷商)时期。

5、我知道著名的古代书法家有(王羲之),他的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还有唐朝的(柳公权、欧阳询)和颜真卿。第六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二、理解填空。

1、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父母的爱)。

2、《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地名)。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3、《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课文中的“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现代诗《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冰心)。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5、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三、日积月累。

(关于诚信、孝敬、立志的名言警句)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huán 桓宽)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第七单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二、理解填空。

1、第七组课文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中,课文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如(设计)的精美,(建筑)的宏伟,(历史文物)的珍贵。这样写能激发读者对圆明园的无比(喜爱之情),更能激发对(凶残)、(可恶)、贪婪的(英法联军)无比的(憎恨)。学完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用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难忘的一课》中,三次出现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最后一分钟》作者(李小雨),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时刻的思绪。

三、日积月累。(励志成语)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第八单元

一、理解填空。

1、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

2、《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中写“山”的两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水”的两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是(1934)年(10)月,行程(两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会场设在(天安门广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开国大典程序如下: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主席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群众游行)。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6、《毛主席在花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①、(请乡亲们回来碾米)②、(给群众沏茶)③、(帮助母女推碾子)。

7、成语故事《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祁黄羊),我还能写两个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前仆后继)(大同小异)。

8、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电波),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二、日积月累。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五篇:语文

两首都是写描写夏日的经典之作。写作手法上不同在于:

《山亭夏日》是在山亭俯视院落,而《夏意》则是从屋内向屋外描写。两首诗都是静中有动,《山亭夏日》的动是由微风带来的,是从视觉到嗅觉的描写;《夏意》的动是由流莺带的,是从视觉到听觉的描写。更深层次的是作者心境的不同。《山亭夏日》表现了作者悠闲的心情,《夏意》则是在作者被削籍为民,隐居不仕的时候所作,诗中表达的宁静,反映了作者的淡泊从容,也反衬了其内心的痛苦。

-----------------------------------------

《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夏意》是北宁苏舜钦所作。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写得小巧别致,情趣盎然。它也不是以平行的意象呈现的,诗中的视线是在不断的流动转换中:先是幽深的小院,然后透过竹帘望见一树明艳的石榴,再是日在中天、树荫垂地的一片夏日景色,最后以一声流莺惊破主人的梦和午睡时的静寂。通过诗人内在体验的流程来构成诗的节奏,脉络肌理十分细密,这正是宋诗的一种特色。

高骈的《山亭夏日》:

绿柳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下载语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

    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

    语文

    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

    语文

    一、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 二、阿利盖利·但丁,《神曲》 三、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 四、拜伦,著作有《异教徒》《哈罗尔德游记》 五、莎士比亚,《查理三世......

    语文

    三道考场易见文题立意钻探 字数:279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玉皇大帝和如来谁大”“《西游记》里面一共有几个妖怪”„„自主招生高校妙趣横生......

    语文

    1.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语文

    外国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1、含有神话的名著包括哪些?《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赋比兴、风雅颂”为“六义”,《楚辞》第二部诗歌总集 2、编年体著作:《资治通鉴》、《左传》(又......

    语文

    2. 雪儿 一、导入: 1、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雪儿。 (板书:注意“......

    语文

    一、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召唤(zhāo) 迤逦(lǐ) 停泊(bó) B.海藻(zǎo) 绮辉(qǐ) 雕镂(lòu) C. 嗫嚅(rú) 窸窣(sù) 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