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感动中国事件泰州营养师有感而发
政府雇佣的网络评论员常用的一句话是:命苦不能怪政府。“感动中国”节目用一个个鲜活的悲惨经历告诉我们,比我们更命苦的人大有人在;又用一个个光彩夺目的平民英雄人物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非一无是处,在某些角落还存在有关爱,人性的光辉还闪现着。再加上主持人煽情的台词和富有感染力的念诵,我们彻底感动了,眼泪涌出了,再也没有力气追问那个问题:我们为何这样命苦?而导致悲剧的根源依然存在,还在为我们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感动”。作为一个在共产党关怀备至呵护下成长的电视台,CCTV小心翼翼地在政治宣传和商业利润间寻求平衡,可喜的是,它在两方面都成功了。
每个感人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尴尬的缺陷
麻风病人子女教育,记者管;贫困生上学,烤羊肉串的管
“感动中国”的一个评选原则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这个评奖初衷是好的,可一旦陷入了塑造“平民苦情英雄”的套路上,就往往为了感人而闹出笑话。比如这届的两个获奖者:张平宜和阿里木,他们一个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2003年起至2011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致力于四川省大营盘村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另一个是在贵州毕节把卖羊肉串的。8年来,把攒下的10多万元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评选者的用意是显示他们所处环境的艰难,以及完成这些事所需付出的努力。然而可笑的是:麻风病人的子女得不到当地有关部门的有效安置,而需要一个台湾记者去管;尚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孩子,没法上学,而需要一个卖羊肉串的人去支付他们的学费。这种感人事迹在让人感动之余,不由得脊背发凉。
2011年7月2日,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杭州一10楼坠落,吴菊萍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瞬间被撞成粉碎性骨折。整件事吴菊萍思考时间不超过两秒。按她的话讲,“这是本能,是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话说得很实在,也很合理。因为她是妈妈,把孩子当宝贝,看见天上掉下个孩子,本能地伸手接一下,这本应是人之常情。在当今这个人情日渐冷漠的时代,她的事迹有了感人的因素,这都是正常的。然而把她树为典型,受到全国各级嘉奖,就显得不那么正常了。被她救的那个孩子一家,在开始时一定对吴菊萍千恩万谢;但在宣传了半年后,他们作为人肉背景、苦情戏垫背人、没尽到监护义务的典型等角色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时,想来也是尴尬无比的。而全国人民看了那么多次,也渐渐看腻了。一次历时2秒钟的本能反应,被捧为了全国前十的感人举动,这本身就具有黑色幽默的感觉。
感人的事迹,恼人的现实
杨善州:清苦一生 死后热闹
本次另一名得奖者杨善洲,是原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后,他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临死之前,把这个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了国家。杨善洲的事迹在去年被拍成了电影,他清苦的一生得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然而,另一种尴尬正等着他。
去年夏天,《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7》等影片相继上映,《杨善洲》等一批主旋律电影也同期上映。有部分网友在微博反应,他们去影院看的是《变形金刚3》的电影,而打给他们的电影票却是《杨善洲》的。一开始还是个别人爆料,之后有此经历的越来越多。有的人还把影院票根展示出来,称花了80元买了一张《变形金刚》的票,打出的票根却是《变形金刚》20元、《杨善洲》60元的两张票。业内人士,上海联和院线副总吴鹤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曾建议旗下影城“双片连映”,即一部进口美国大片搭配一部主旋律影片进行连映,只收取一部影片的票价。简而言之,为了制造国产主旋律影片票房不比进口大片差的神话,用人为的方法把本应属于大片的票房,挪到了《杨善洲》等主旋律影片上。清苦了一辈子的杨善洲老人,如果得知有人用如此手段消费自己的名声,不知会作何感想?
“感动中国”评选逻辑硬伤:用缺陷讨眼泪
用泪水化解矛盾,用感动转移情绪
刚才谈到了“感动中国”的选人标准问题。评奖者内部肯定有各种考量,比如一定要有少数民族的名额,一定要有军队、公安战线的名额,一定要有教师名额,一定要有刘翔、袁隆平这样的名人以提升知名度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句话可以概括,即选的人要能起到“用泪水化解矛盾,用感动转移情绪”的作用。
评奖者应该比我们清楚,这一个个感人事迹的背后,是一个个制度漏洞、保障缺陷的残酷现实。然而在这种前提下,仍然要树典型,宣传感人事迹,恐怕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种种丑陋现象层出不穷。而一个人人自危,人人觉得冷漠的社会是不利于治理的。让老百姓感动,让大家看看有比你还惨的人,成了有关部门的需要。同时,社会矛盾引发的不满情绪也要通过适当的渠道排解。于是,塑造典型——营造悲壮感——转移民众注意力——掩盖矛盾缓解不满,这样的一个感动流程就应运而生了。简单来说,就是有感动要上,没有感动制造感动也要上。
感动之后应是行动 期待着“感谢”替代“感动”的一天
说到底,老百姓需要的不是感动,而是感谢,更具体说,是一个“说感谢的机会”。不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上不起学,一个蹬三轮的老人资助我的孩子上学了,我感动了。而是通过有效的机制与保障,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让我们去感谢这个“让孩子上得起学”的机制;我们不要期待一个老人默默种植荒山20多年,然后将一片树林无偿捐献给国家这样的小概率事件频繁发生,而应把开发大城市房地产的热情分10%过来,精心开发一下我国大片的荒山沼泽;我们不想再看到“8岁孩子照料瘫痪母亲”这样所谓感人的新闻,而想听这个孩子在她妈妈得到良好保障,受到精心照顾之后,对照顾妈妈的叔叔阿姨说一声谢谢,然后出门跟小朋友跳猴皮筋去„„我们不想看到畸形的感动,而想痛痛快快说一声谢谢。请给我们这个机会。
第二篇:“虐童事件”有感而发
“虐童事件”有感而发
最近虐童事件频频发生,孩子被揪耳朵拎起来,被贴胶带封嘴,被强迫抱在一起接吻;算不出数学题被老师打耳光,不听话被老师打到做手术,半身瘫痪。心情不禁沉重愤恨!
如此残暴的虐待行为,发生在托庇孩子的幼儿园里,不禁让家长们心有戚戚,不知自己的孩子何时也会遭此厄运。而肇事“老师”在视频、照片上表现出的暴戾、冷酷,也让人产生更普遍的疑虑和担心:即使不考虑幼儿教师的身份,她们的行为也违背了基本的人性常识。已经或即将为人妻、为人母的她们,本该对孩子们具备基于人性本能的关爱,而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她们背弃或丧失了这样的天性而变得那么乖戾而残暴呢?
从没有想过如此残暴的行为会发生在幼儿园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身上,我认为教育是要充满爱,尤其是在天真活泼的孩子身上更要充满爱心。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被誉为教育学“圣经”——《爱的教育》中文版译者夏丏尊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翻译此书时说过的话。我还想说,教育如果没有爱,那些被称为“太阳下最光辉职业的人”也不配为人师表。
随便问问周围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公办幼儿园?经费充足的公办幼儿园硬件好、师资条件好,连伙食都很好。家里有幼儿的人都知道:送孩子进公办幼儿园绝不是一件容易事。如果说公共教育资源的短缺与倾斜是造成民办幼儿园幼师素质层次不齐的一个客观因素,那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失察难道不该为一起起揪人心的虐童事件承担责任吗?个别幼师的暴虐只是个人的师德品质问题,但如果教育资源长期得不到平衡、行政监管经常缺位、法制的阳光照射不到,缺少教育公平的幼教体系势必诞生虐童等怪胎。“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
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可想没有爱的教育是多么可怕!但我想要办充满爱的我认为幼儿教育,不是一所幼儿园所能解决的,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一起努力,但政府在其中更要有担当。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感而发
传统文化故事有感而发
最近这一年看过的报纸和杂志以及电视里也开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看过后自己也深有体会,再加上幼儿园老师让我们看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及每天诵读的弟子归。更加觉得老祖宗的东西在我们这代不能再丢了。
当我们看了报纸上的,假冒食品,假冒的药物及拐卖儿童,我们这些做家长的直接神经是什么东西我们才可以相信啊,什么才是对孩子是最好的,是不是我们都要进口的呢。这些似乎跟传统文化没有什么关联一样。事情你静下来想一下,到底是什么一个力量驱动这些人那么做,是利字,贪字。当一个人已经没有道德去约束他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羞耻之心。他或许会大言不惭的说我也只是混口饭吃。
那我们细想一下,为什么他们没有道德之心呢,道德之心是怎么样形成呢。或许我们觉得会荒唐,我们每天读的弟子归及论语之类书,就能让孩子变成有德行的人吗,答案是的。每天诵读这类有德行人写的书,在你的幼小孩子里面就会慢慢播下一颗心善的种子。当然父母为什么也要读呢,以身作则才是本,我们也必须自己慢慢去感化,修正自己不足之处,当你觉得有事情做的不对感觉有羞耻心的时候,这就说明这颗种子在你的内心结出果子。说一个我身边的事情,我婆婆家隔壁,一个孙子打了他爷爷一个巴掌,原因是他也因为某一件很小的事情没让他,他才那么做,后来爷爷很生气,生气了两天没跟他奶奶说话。婆婆就拿这件事情来开玩笑的跟我宝宝说,我觉得这类事情根本没有必要说,而且更不能以玩笑口气说,说那孙子胆子可真大啊。我当时立马纠正说,这样行为是不对的,并不想让这类不文明,大不敬的事情去宣扬。孩子还小,学坏容易,学好难,大人最好多灌输一些好的榜样给孩子听。
我的宝宝有时候,我们不让她看巧虎时候也会反抗,当我们打她手的时候,她也会打过来,虽然不痛不痒,但我还是盯大眼睛去制止,并告诉她,小孩子是不可以打大人,或许我自己也要纠正,打孩子,家长同样也是不对的,但是我们告诉她,打你,妈妈同样很心疼,但你总是无理取闹时候,妈妈的耐心没有了,才会想你停止这样行为才出手打你的手,或扭你的屁股。我多希望中国传统故事能早日在我和宝宝心里开出小花,我们从自己行为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当我在看传统故事里王烈先生,在处理王小二的事情上,他首先纠正是自己的错误,是我们的德行做的不够,才会让有这类想法,当他至少知道羞愧,他马上扯块布送他,当王小二见到王烈先生对自己的态度和他的德行,他马上跪地地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后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王小二。如果说我们每个行业都做到自己的德行,当官学会民做事情,农民也本分的种植食物,工人也好好建房子,商人也本分做生意,老师们也以德传授美德。那么这样的一个社会循环,还会出现现在社会上那么多不良事情发生吗?
用钱文忠先生说的话作为总结,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薄弱,再富也不会强,当前能做的是将功补过,抢救并宏扬传统文化才是正道。
第四篇:中国营养师现状
中国营养师现状
据中医药大学调查显示,由于普通居民缺乏营养指导,营养失衡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吃得好却未吃出健康来,营养师这一新兴职业的“钱途”由此显现。据某人力资源公司调查,目前,营养师服务一个对象的收入平均在2000-3000元,如在保健品公司讲课,月薪可达数万。业内人士说,营养师做得越久收入越高,其收入水平与个人能力密切相关。而从未来趋势看,营养师的收入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随着我国首部《营养法》的即将出台,今后所有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社区、宾馆饭店、食品生产企业等单位都将强制配备专业营养师;同时规定直销、美容、体检机构等从业人员也必须持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按国家配备营养师比例,仅昆明市就需要10万名职业营养师。据成都市中医药大学公共营养师培训中心老师介绍,新兴职业营养师必将成为我市未来的黄金职业,既营养了别人又富裕了自己。同时,下半国家将提高营养师报考门槛,而现在报考不受相关限制。“我国要尽快制定《营养改善法》,百姓餐桌旁应出现专门指导膳食搭配的营养师。要让中国人吃得更健康。”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医附院整形医科主任医师汪春兰提出了这样一份议案。
“中国人都是用嘴巴吃饭,而不是用脑子吃饭。”日前,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万承奎教授在21世纪健康新概念讲座上指出中国现在需要140多万名高级公共营养师,同时呼吁有关部门进行全民的心理卫生扫盲运动。
万承奎指出,中国现在需要140多万名高级公共营养师来指导人们“吃什么、怎么吃和吃多少”,指导人们如何“吃”出健康,远离各种“富贵病”。他在讲座上介绍说,我国儿童肥胖率已经达到8.1%。根据我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2009年编写的“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9”,自1982年~2002年,我国7岁~17岁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率增加了3倍。其后几年则在此趋势上走得更快。肥胖不仅影响儿童少年的正常成长,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上述报告称,儿童少年肥胖不仅可以延续到成人期,而且导致成人慢性病的发生,而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放眼日本各个中小学,找不到一个小胖墩。”万承奎指出,中国儿童肥胖率一直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不会吃”。
日本是压力最大,竞争最激烈,高效率、快节奏的国家。1945年日本战败后,全国人均寿命45岁。到2005年,日本全国人均寿命82岁,排列世界第四。万承奎指出这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重视饮食。他介绍说,在日本几乎找不到胖子是因为日本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营养师指导。
日本现行的《营养师法》规定,超过700人进餐的餐厅、食堂,必须配备营养师。目前,日本总共拥有40万名专业营养师,大约330人中就有一名营养师。这些营养师广泛分布在医院、学校、宾馆、食堂、食品加工企业和政府部门,为人们提供营养指导。在美国,大约300人中也有一名营养师。中国首部《国民营养条例(草案)》也同样规定了,所有的幼儿园和学校,甚至包括社区都要配备专业营养师。然而事实却是我国的营养师是非常“珍稀”少见的。
万承奎同时指出,中国人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的饮食习惯是百病之源。据悉,现在很多人包括中、小学生20%早上不吃早饭,70%吃不好的早饭,致使这些人群普遍存在脑饥饿。针对这种一天营养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他建议公众应该做到: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化子的晚餐,来彻底颠覆原来的不良饮食习惯。
汪春兰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营养知识的缺乏,一些人甚至不知道“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结果导致大量慢性病及亚健康人群的出现,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汪春兰建议,我国应尽快制定《营养改善法》,把提高居民的营养水平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营养改善工作。“要在全国建立并推行营养师制度。加强营养师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培训,严格营养师的资质认证和市场准入。”汪春兰呼吁,国家应依法设立营养师执业岗位,在卫生预防部门及文化宣教部门增设公共营养师这一职业,为大众提供营养知识和营养教育。
第五篇: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件及颁奖词
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件及颁奖词
1、何东旭,陈及时,方招
事迹简介: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三位大学生因为救人,最后终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自己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名人坊颁奖词:为了别人的生命,牺牲了自己年青的生命。作为大学生,他们对生命的那份理解和担当,不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社会上有太多人批评90后,可这三位均出生在90年代的大学生,正在用实际行动向这个社会证明着他们的人生价值。
2、陈玉蓉
事迹简介:为捐出二分之一的肝挽救自己重病的儿子,患有重度脂肪肝的她,毅然开始了自己艰苦的减肥计划,节食,暴走。为此,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让医生感叹道:“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
名人坊颁奖词:“可怜天下父母心”。陈玉蓉作为一个妈妈,为了挽救自己的儿子,最终用非凡的坚持和毅力和心中有的那份母爱,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也成功挽救了自己病重的儿子。这样的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妈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肃然起敬。
3、范阡川
事迹简介:初恋女友张益容患上肝硬化,已经分手19年的“前男友”范阡川卖掉自己的面馆,并决定捐出自己的肝脏救治这位曾经的爱
事迹简介:在给朋友父亲祝寿的返回途中,一支“三无”小木船翻到在长江上,船上12人全部落水。而唯一会游泳的蔡毅,毅然救完其余11个人后,因为体力不支,被无情的江水吞没。
名人坊颁奖词:英雄的牺牲,总让我们为之动容。在闻讯有三艘小渔船赶来救人的同时,蔡毅不顾个人安危,依然坚持着配合救出其他六人。而就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当所有人都安全上船,救人英雄却用自己的生命向我们证明着这个灵魂的伟大和不凡。
6、次仁曲珍
事迹简介:在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99岁的老party员次仁曲珍,虽然生活清苦,孤苦伶仃,却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祖国和party的热爱,每天坚持在这个边陲小镇升旗另她骄傲的五星红旗。而这一坚持就是41年。
名人坊颁奖词:41年来,次仁曲珍坚持的是那份对于祖国和party的热爱。她虽然生活困苦,可她那一份心灵的坚持足够令所有人动容。尽管地处偏远不为人们所知,可她每天毅然升旗的那面五星红旗,却代表了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对于祖国的挚爱之情。
7、李灵
事迹简介:从淮阳师范毕业的李灵,在父母和朋友的支持下,办起了专收辍学在家的留守儿童的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由于免除了全校三百多名学生的学费,李灵自己已经欠下八万元的外债。她为了能让学校的孩子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不顾炎炎烈日,毅然在郑州的街头收起了废旧书本。而她每天的伙食竟只有两个烧饼。
名人坊颁奖词:王化安这名纯朴的山里汉子,也许并没有轰轰烈烈的语言,但是我们从他质朴的语言中,体会到的是一个园丁对于“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坚持和对于身上这份责任感的担当。尽管,他们走的是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社会办学之路,但是清苦的环境下,他还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为大山中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双眼开辟了一片蓝天。
10、程明
事迹简介:出生于1970年的程明,2003年参加了公共安全专家工作。在国庆60周年安全保卫工作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一直战斗在第一线。2009年10月1日55分,由于劳累过度,在工作岗位上光荣牺牲。而就在国庆安保和“扫黑除恶”斗争中,他主动要求深入离主城最远的10个区县开展工作,两次路过家乡都因放不下工作,没能回家看过一眼。
名人坊颁奖词:这位战斗在一线的民警,毫不愧对头上的警徽和人民赋予他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对最艰险的环境,这位人民pol.ice勇敢的斗争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光值得我们钦佩,更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也将永远记得,有这样一位人民pol.ice,值得人民永远铭记。请允许我真诚的道一句:“谢谢你,一路走好”!
刘 伟
2011—4 刘伟 无臂钢琴师刘伟 简历
颁奖词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 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杨善洲
2011—5 杨善洲 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简历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
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价
简历
40岁的阿里木10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毕节有不少穷孩子上不起学,阿里木便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
。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获奖名片
义侠巴郎 颁奖词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
向善的涟漪。张平宜
2011—7 “希望之翼”张平宜 让麻风村孩子受教育 获奖名片
希望之翼
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颁奖词
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
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编辑本段吴菊萍
2011—8 吴菊萍 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
获奖名片 最美妈妈 颁奖词
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简历
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
留作自用,为此背负了不少压力。“我需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赡养父母、培养孩子、还房贷……任何普通人,都无法对这些现实问题视而不见。
“我会把重心调整回工作、家庭中来,减少媒体活动。”吴菊萍年后将重返工作岗位,她最大的心愿
是看着妞妞与自家孩子健康长大。编辑本段孟佩杰
2011—9 孟佩杰 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获奖名片 孝女当家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丁俊杰这样评价孟佩杰: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一个感动中国人的平凡
女孩。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颁奖词
。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
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
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
管线内原油泄漏发生火灾,火势顺排污渠蔓延。火情就是命令。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第一时间率领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救灾。面
对长达数千米的火线、数十个储量巨大的油罐随时爆炸的危险,刘金国在前沿连续指挥了七个小时,直至将大火扑灭。
每逢重大突发事件,刘金国都亲临一线指挥。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他担任公安部前线总指挥,紧急调集、指挥全国2万多名公安专业救援力
量,从废墟中搜救出被埋压人员8335人铁血将帅的另一张面孔,是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1995年,刘金国调到河北省公安厅,搬家时他 的全部家当只有半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单位分给他一套房子,需要交4.6万元的集资款,但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只能找
银行贷款。担任领导职务的几十年,刘金国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他自己的38个亲属无一跳出“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