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工程项目的文化建设是个深刻而永恒的课题。说它深刻,是指它有许多我们尚未了解、掌握的层面。有许多我们认识、理解了但需要努力去做的方面,有许多我们通过自我剖析需要下决心纠正的问题。说它永恒,只有一点,只要工程项目还在,工程项目文化就存在,就需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良好的项目文化是促进国有施工企业项目改革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项目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新发展。
天津二建公司多年来始终把加强项目文化建设作为改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长期战略和重要途径,大力培育和发展“敬业、创新、求效、守信”的企业文化理念和“树企业形象、展项目风采”为核心的项目文化。今年以来公司党委提出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创建五种文化,做到无个体现,即:1管理文化:以苗起瑞“1634”项目创效工作法、“三合一”综合体系管理强化项目严细管理,每项工程施工部要做到安全、优质、环保,体现项目管理水平;
2、制度文化:按照集团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重点岗位规范管理标准、项目经理岗位纪律标准、公司有关项目管理制度,结合现场实际
严格遵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并形成有效机制,体现项目的规范化建设;
3、精神文化:打造学习型项目的精神文化理念,全面提升人员素质。突出讲学习、讲政治、变观念,寓教于乐、开展形式多样、适合于项目部的文化体育活动。把作为项目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形式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内涵,不断创新,在融入企业文化过程中,丰富项目业余文化生活,充分体现项目的整体素质。
4、现场文化: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为载体,在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三个系统”进行建设和产品打造。视觉识别系统:现场宣传形式统一,各项标识规范,架体搭设规范安全,建筑产品质量稳定,办公区、生活区设施人性化。理念识别系统:将提炼出的理念上升为制度,形成项目所有人员的准则,进而形成机制;行为识别系统:文明礼貌,精神状态,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使人性关怀充分体现;5.和谐文化:与甲方、民工队、分包队、监理、设计、外协等单位以及政府执法部门形成文明共建,用项目整体素质和每位项目成员的素质,努力提高工作对象的素质,用展示企业内在文化底蕴实现联营共赢,体现相互间的理解与尊重。最大限度地增强项目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地提高项目的综合竞争力,保证和促进了项目的持续经营。
一、突出项目文化的宣传、教育,让参建员工充分理解
项目文化的内涵。
今年,天津二建公司决心在于家堡金融区建设中,“树企业形象、展项目风采”,确保于家堡金融区项目达到市级文明工地标准,争创“海河杯”。面对建筑市场的竞争压力,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得到甲方的认可,就要做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决不能掉以轻心,二建二分公司全体参建人员下定决心要打个漂亮仗,出色的完成该工程施工任务。如何将这巨大的压力转变为强大的工作动力,自项目进场以来,班子成员统一思想,毫不犹豫的做出了在全体参建员工中塑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处处体现“安全、质量、形象”建设文化,将企业文化转变为精神,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助推施工生产的有序开展。
一是利用项目开工典礼、每月初的施工生产动员会、每月末的施工生产总结会等时机,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将“永争一流”的理念贯穿其中,而要达到这一理念,在施工生产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尚有欠缺,下一步如何推进,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找准薄弱环节,大力表彰先进,鼓舞士气,打造出一支牢不可破、勇于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
二是在广大参建员工、农民工中开展“五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围绕活动,始终将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其中,竞赛前在员工、民工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竞赛中注重发现和搜集活动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并利用宣传栏、对外报道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竞赛后有总结、有表彰,大力倡导奉献精神,以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施工生产不断向前迈进。于家堡金融区交通枢纽项目的工程施工难度大,地势非常复杂,为了保证工期,项目部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期进度计划方案,要求各作业队严格按照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量,参赛的天津大元劳务队是长期和我们合作的队伍,褚文海带领的队员具有的雷厉风行和勇于吃苦、敢打硬仗的作风。在这个工程中,为了完成计划进度要求,他们从不耽误工作,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项工程任务。队员们一天天都在施工现场辛勤劳动,每天都是汗流侠背,衣服都被汗水浸泡着。队员在竞赛中无一人回家,大家咬紧牙关,拼搏大干,为工程按期竣工做出了贡献。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工地安排了两台旋挖钻进行昼夜24小时钻孔作业,高峰期一天成孔达8根桩,并且做到成孔一根,必须灌注一根桩,且灌注一根桩至少要3个小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项目技术人员必须坚持全过程监控,就这样连续不断的工作10余天,从未叫一声苦和累,默默地奉献在施工一线。项目管理人员没有节假日、没有昼夜之分,只为每一天将本职工作干得更好,哪怕是坚持到深夜,也无怨无悔。
三是在广大党员中,开展党建文化特色的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以组织党员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的学习实践活动,丰富活动内涵,让每位党员真正明确自身
所处的历史地位,要成为新时期的合格党员,就必须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比一般的普通群众更先进、更进步。以良好的先进文化和工作作风在急、难、险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以项目书记、经理、工程师为首的党员干部带头在施工难度最大、困难最多的施工现场解决施工难题,保持施工的有序推进,其余党员也紧紧围绕施工生产,都有一片阵地,并在各自的阵地上大显身手,带动了项目整体工作向前推进。
四是树立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显示企业的文明程度,关心、爱护全体参建员工、农民工,使全体参建员工、农民工在施工工地上感受到家的温暖,员工办公、生活驻地,农民工住房采用彩钢瓦活动板房,有良好的通风保暖作用,且厨房、厕所、澡堂等生活设施配套齐全。项目工会牵头坚持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夏日来临,及时将电风扇、花露水、霍香正气液、人丹、白糖、绿豆等防暑降温物品发放到每位员工、甚至农民工手中,并将西瓜、矿泉水等降温食品送到工地现场施工人员手中,食堂每天熬制绿豆汤,让每位员工下班后能喝上一碗绿豆汤。冬天到来时,及时将烤火炉等供暖设施配发到办公室及职工宿舍,每逢端午节、中秋节,项目党、政、工、团将猪肉、月饼、盐蛋、啤酒等食品送到施工一线,慰问农民工,员工、农民工生病,由工会组织购买食品前去慰问,让项目每位参建员工、农民工时刻感到工地的温暖、企业的关怀。与此同时,在大型节
日,项目在不能安排员工正常休假的情况下,采取集中会餐,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让每位参建员工、农民工在劳动之余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将组织的关怀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全身心的投入到施工生产中,劳动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实现了月月创佳绩、月月夺高产的目标。
二、突出项目安全文化,打造安全达标工地。
在工期紧、任务繁重、危险源突出的情况下,确保工地安全。于家堡金融区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紧密结合施工生产,以突出安全文化、打造安全标准工地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安全工作有序推进,使全体参建员工、农民工真正树立“人人想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保安全”的工作氛围。
一是深化员工、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学习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各种文件,对工地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利用放幻灯片的形式,并结合血淋淋的事故案例进行直观教育,以活生生的事例让大家懂得只有安全工作做好了,无论为己为公都是最大福,从思想意识上树立起“安全第一”的理念。
二是建立了良好的安全培训制度,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就制定和下发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严格按照培训制度的要求,由项目安质部牵头,组织员工、农民工进行岗前、岗中的培训,将安全防护知识送进宿舍、送到工地,并辅之以安全知识考核相结合,以岗前安全培训考核不合格,不准上岗的约束机制,全面提高了员工、农民工的安全防护
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强有力的安全管理机制,为确保项目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制定了《项目关于实施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关于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措施》、《项目关于实施安全奖惩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安质部日常巡视狠抓落实,对安全工作做得好、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到位的,以每月评选一至二名安全文明工地和“优秀员工”、“优秀农民工”等形式进行表彰、奖励,对做得差的,能当场责令整改的,必须整改落实到位,不能当场整改的,限期整改,并按规章制度的相关条款,处以相应的罚款,如:在安全巡查中,若发现一人一次未配戴安全帽,处以50元罚款,高空作业未按规定系安全绳处以至少100元罚款。以强硬的手段,使每位员工和农民工增强安全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是以开展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安全活动促进安全,为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在员工、农民工中开展了“安全质量万人行”活动和召开“安全文明标准工地”现场观摩会,进行宣传动员、现场签名,为安全文明工地颁发奖牌和奖金等形式,大力倡导安全文化,使安全这个词扎根于心,伴随于行。与此同时,为使全体参建员工、农民工随时掌握安全防护知识,还将施工中常用的安全防护知识、安全理念、警句编印成小册子,发放到每位员工和农民工手中,供随时翻阅、学习,以浓浓的安全文化促安全。
五是以在施工现场设置带有企业浓郁文化特色的安全警示标语、标牌、操作规程的形式警示安全,确保有施工的地方,就必须有安全警示标志、标语,温馨的语言提示每位参建员工、农民工及过往行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有力地杜绝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突出项目文化建设,塑造企业形象。
自工程进场建点以来,项目领导班子认为,完成如此繁重的施工任务,就必须要在全体参建员工、农民工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突出项目文化建设,搞好工地有形化建设,充分展示企业形象,体现员工的精神风貌,激发参建员工的劳动热情,让每位参建员工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工地的温馨,企业的温暖。
一是搞好驻地形象建设,项目驻地是一个企业的门户。项目严格按集团公司手册进行安排布置,企业理念、企业精神、项目精神合理布置在办公区域内,各办公室、生活区的标示牌、引导牌整齐有序的布置在项目经理部内,办公楼上方彩旗飘扬,让每位参建员工随时置身于一个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也给来往项目办事人员感到大企业、大气派的风范;
二是将有形化建设溶入到施工生产中,项目根据施工管段的特点、地理位置、重难点控制工程所处的位置,有针对性地选择几处施工场地做为亮点,尽情展示企业文化,因该
工程是滨海新区重点工程之一,受到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也是充分展示企业形象的一个十分难得的宣传窗口。项目部将各种安全、质量的标示牌、操作牌、警示牌、导引牌整齐有序地分布于施工区域,预防安全、质量、鼓舞士气的宣传标语在已完成施工的墩柱、拌和站水泥罐上已随处可见,施工场地用废砖、石碴填筑,进场道路用混凝土浇注而成,随时保持场地、道路平直、整洁,让过往行人、来往领导感受到整洁、规范的施工场地,尽显大企业、大气派的风范;其次是将项目内施工人员住房、食堂、澡堂采用彩钢活动板房建设,并严格分开,钢筋加工房严格按高标准建设成推拉式活动房,达到通风、遮雨、避热的效果,彩旗、标语林立,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施工场地内,国旗、集团、公司的三面旗帜在施工现场上空迎风飘扬,大门进口处还设有门卫、场地内栽有花草,让每位参建员工随时随地处在浓浓的企业文化和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之中。
四是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将有形化建设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凡是进入项目施工的每位参建员工、民工,必须挂上由经理部统一制作的上岗证,头戴印有“天津二建”字样的安全帽,所有施工机械、设施上都标有“天津二建”的字样,将企业的名称充分展示出来;
五是制定和完善工地有形化建设管理办法,将其形成制度化,将各种标志牌、标示牌、标语、彩旗的管理落实到各片区、各现场管理人员头上,随时保持标牌、彩旗顺直、整
齐,对因责任心差、管理失控,导致彩旗、标牌东倒西歪、丢失的,将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让每位参建员工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将抓工地有形化建设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
六是强化对外宣传和信息上报工作。成立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并由专人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及时、准确地将项目的管理经验、各级领导检查工作、施工动态上报宣传出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工程项目的文化建设不仅是顺应建设先进文化的总方向,也是企业文化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向。在工程项目走向市场的大潮中,现代的项目文化更是不可或缺。项目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我们建筑业一代一代秉承前辈的文化品格与创新精神的延续和发扬,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项目文化理念,不断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文化元素,项目的文明建设才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机。
第二篇:施工企业船舶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施工企业船舶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交上航局中港疏浚有限公司 陆伟刚 汪 胜
摘要:船舶文化是船舶施工企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港疏浚有限公司航浚4008轮为例,通过介绍该轮在船舶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实际做法,以“围绕中心、打好品牌,宣传先进、树立标杆,传承坚守、培植力量,加强管理、苦练内功”为举措,在船舶文化建设上进行有效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抛砖引玉,力求在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和员工结构断层剧变中传承企业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企业的文化力,为推进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船舶文化 施工企业 建设 探索
中港疏浚有限公司是我国沿海港口及深水航道建设的骨干企业,隶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以大型耙吸式挖泥船为主要机具,施工足迹遍布全国各大沿海港口和海外亚非拉和南美市场,近三年实现产值超过80亿元人民币。公司从2003年开始大力推进企业文化,经过九年努力,企业文化开始逐步融入员工的思想,成为其自觉行为,对企业发展的文化引领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公司先后三次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作为船舶施工企业,船舶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港疏浚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种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加深,尤其是员工来源多样化、文化背景多元化、招聘方式多种化、薪酬结构多重化,给船舶的原有文化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船舶文化如何在传承中坚守,在包容中创新,继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文化提升力、精神驱动力和道德价值凝聚力,这给船舶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公司所属的航浚4008轮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大背景下,于1979年从日本引进,总舱容量为4500立方米,现有船员45人,属于一艘老龄船舶。该轮党支部在多年的船舶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围绕施工生产和船员生活的实际,通过“围绕中心、打好品牌,宣传先进、树立标杆,传承坚守、培植力量,加强管理、苦练内功”等举措,在船舶文化建设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和有益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成为公司船舶文化建设的一艘标杆船舶,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祖国沿海港口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该轮先后获得中交集团上海航道局先进党支部、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先进集体以及市劳动模范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该轮在船舶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有:
一、围绕中心,打好品牌。
品牌承载着企业的文化,承载着企业的生命——质量和服务。在企业发展顺境时不忘乎所以,在逆境中更懂得珍惜。航浚4008轮结合企业经营形势,结合施工生产和船员思想实际,经常教育员工明确任务、振奋精神、努力增效、做好工程,为突破瓶颈、塑造品牌、促进企业发展服务。无论是长江口深水航道和外高桥支航道的施工与扫浅;还是神华集团的黄骅港航道拓宽施工,特别是在航道内“孤岛”的铲除和扫浅作业,为了企业生存、发展与品牌,发扬“舍我其谁、迎着困难上,勇啃硬骨头”的08风格。
位于黄骅港航道26#浮筒下游附近有个名曰“孤岛”的沉船,是拓宽工程的“拦路虎”,也是业主单位的一块心病。挖泥船挖沉船,风险可想而知,在拓宽工程中,船舶党支部经常教育员工要以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坚持以“现场保市场”为己
任,制定应对之策,做好施工管理。经过整整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清障目标,安全地完成了“孤岛清除”这一艰巨任务,拔掉了拓宽工程施工中的钉子,得到了业主的好评和嘉奖,在攻坚中为品牌添彩,在服务中赢得了口碑。
二、宣传先进,树立标杆。
标杆是引领,标杆是示范,标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不可少,不可替代。青年是企业的未来,也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船舶党政工团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激励青工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了解历史,肩负使命。结合企业形势和现状,要求青年为企业“二次腾飞”增长才干、展现才智、实现价值,实现与企业共同发展。航浚4008轮船刊《风采》开辟了新进操作工(新进操作员工)专栏,宣传青工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的点滴事迹,鼓励先进,树立标杆,营造氛围,推动发展。
电工小余,平时能刻苦钻研提高技能,牢记师傅的教诲,坚持每天看图一小时,在处理耙头刹车失控的紧迫状况时,沉稳应对,及时抢修,终于转危为安,“小电工化解大问题”的事迹上了中交集团《交通建设报》。水手小郑,刚来公司两年,凭着一股钻劲,一份执着,勤学苦练,在公司青工技术比武中获得第四名,“黑马是这样炼成的”一篇报道在中交上航局《航道报》上发表。为发扬4008轮优良传统和作风,激励先进,打造团队,提升素质,2011年2月,航浚4008轮还首次表彰2010“风采员工”,6位同志受到表彰。2011全年,4008轮《风采》船刊积极宣传员工中的闪光点,报道好人好事多达90余件。
三、传承坚守,培植力量。
“有传承,文化就活着,就是一种坚守。”随着老员工的大量退休,员工队伍与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青年员工的比例迅速上升,“接好班”这一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基层船舶的面前。以党建带团建,加大党员对青工培养的重视程度,是基层面对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了公司制作的反映青年员工茁壮成长的宣传片《他们在成长》,在青年员工中进行思想动态调研,并把调研结果向全体党员和船舶骨干通报,航浚4008轮35岁以下青工占70%,青年员工的想法和诉求已经和前一代完全不同。青工队伍快速增长及实操技能严重脱节的现象,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船舶党政号召党员、骨干着眼于公司持续发展,人人关心培训,做好榜样带好人,增强培养人的自觉性。党支部坚持对实习员工每季度进行考察,对实习员工转正前进行谈话;船舶党政工为青工脱颖而出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在带教和青工比武中,一些技术骨干发挥了的积极作用。
2011年外派考证的员工3名,提升职务的员工4名。在公司科技论坛征文中,航浚4008轮每年技术论文报送篇数排第一,获奖文章排第一,一等奖获奖文章排第一,年年如此,作为一条三十多年的老龄船舶,实在难能可贵。为回顾历程,总结经验,传承精神,也为船舶未来发展积累一些资料,一本历时8年结晶的航浚4008轮文化建设成果《寸草集》汇编成册,是2011年该船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种种努力,传达了一种理念、态度和情怀,传递了精神和文化的推力,促进了船舶文化建设的薪火相传。
四、加强管理,苦练内功。
“管理制度是招,文化理念是功。招可学,功要练”,否则,就会陷入“只学招,不练功”的误区。2011年,航浚4008轮从事的工程项目3个,船舶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了易懂易记的“做好事,不出事”的六字要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该轮突出人本理念,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了相关安全活动,开展安全建议及“鹰
眼”行动;加大对新员工进行安全、船纪船规教育;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责任在我,我要安全„安全生产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48人提出72项建议;该轮还把业主单位提出的“把隐患当作事故对待”的理念融入到船舶安全管理之中,坚持不放过安全隐患苗子,采取提醒、分析、批评等方式,对相关岗位人员就责任、管理、安全、效益进行教育,及时纠正操作偏差,防范违规行为,增强自警自觉意识。学招式练内功,化规范为习惯,将安全文化潜移默化融入其中。“文化是流淌在人们心中的血液,是渗透骨髓的细胞”,企业文化管理说到底是为员工发展服务的,“社会因科技而进步,因经济而发展,因文化而文明”。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倾听员工的呼声,关注员工所思、所需、所虑、所盼,客观地反映员工的真实意见和合理诉求,力所能及地在帮助、反馈、解惑、引导中凝聚力量,努力在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和员工结构断层剧变中传承企业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企业的文化力,才能为推进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第三篇:施工企业船舶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施工企业船舶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交上航局中港疏浚有限公司 陆伟刚 汪 胜
摘要:船舶文化是船舶施工企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港疏浚有限公司航浚4008轮为例,通过介绍该轮在船舶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实际做法,以“围绕中心、打好品牌,宣传先进、树立标杆,传承坚守、培植力量,加强管理、苦练内功”为举措,在船舶文化建设上进行有效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抛砖引玉,力求在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和员工结构断层剧变中传承企业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企业的文化力,为推进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关键词:船舶文化 施工企业 建设 探索
中港疏浚有限公司是我国沿海港口及深水航道建设的骨干企业,隶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以大型耙吸式挖泥船为主要机具,施工足迹遍布全国各大沿海港口和海外亚非拉和南美市场,近三年实现产值超过80亿元人民币。公司从2003年开始大力推进企业文化,经过九年努力,企业文化开始逐步融入员工的思想,成为其自觉行为,对企业发展的文化引领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公司先后三次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作为船舶施工企业,船舶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港疏浚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种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加深,尤其是员工来源多样化、文化背景多元化、招聘方式多种化、薪酬结构多重化,给船舶的原有文化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船舶文化如何在传承中坚守,在包容中创新,继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文化提升力、精神驱动力和道德价值凝聚力,这给船舶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公司所属的航浚4008轮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大背景下,于1979年从日本引进,总舱容量为4500立方米,现有船员45人,属于一艘老龄船舶。该轮党支部在多年的船舶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围绕施工生产和船员生活的实际,通过“围绕中心、打好品牌,宣传先进、树立标杆,传承坚守、培植力量,加强管理、苦练内功”等举措,在船舶文化建设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和有益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成为公司船舶文化建设的一艘标杆船舶,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祖国沿海港口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该轮先后获得中交集团上海航道局先进党支部、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先进集体以及市劳动模范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该轮在船舶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有:
一、围绕中心,打好品牌。
品牌承载着企业的文化,承载着企业的生命——质量和服务。在企业发展顺境时不忘乎所以,在逆境中更懂得珍惜。航浚4008轮结合企业经营形势,结合施工生产和船员思想实际,经常教育员工明确任务、振奋精神、努力增效、做好工程,为突破瓶颈、塑造品牌、促进企业发展服务。无论是长江口深水航道和外高桥支航道的施工与扫浅;还是神华集团的黄骅港航道拓宽施工,特别是在航道内“孤岛”的铲除和扫浅作业,为了企业生存、发展与品牌,发扬“舍我其谁、迎着困难上,勇啃硬骨头”的08风格。
位于黄骅港航道26#浮筒下游附近有个名曰“孤岛”的沉船,是拓宽工程的“拦路虎”,也是业主单位的一块心病。挖泥船挖沉船,风险可想而知,在拓宽工程中,船舶党支部经常教育员工要以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坚持以“现场保市场”为己任,制定应对之策,做好施工管理。经过整整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清障目标,安全地完成了“孤岛清除”这一艰巨任务,拔掉了拓宽工程施工中的钉子,得到了业主的好评和嘉奖,在攻坚中为品牌添彩,在服务中赢得了口碑。
二、宣传先进,树立标杆。
标杆是引领,标杆是示范,标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不可少,不可替代。青年是企业的未来,也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船舶党政工团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激励青工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了解历史,肩负使命。结合企业形势和现状,要求青年为企业“二次腾飞”增长才干、展现才智、实现价值,实现与企业共同发展。航浚4008轮船刊《风采》开辟了新进操作工(新进操作员工)专栏,宣传青工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的点滴事迹,鼓励先进,树立标杆,营造氛围,推动发展。
电工小余,平时能刻苦钻研提高技能,牢记师傅的教诲,坚持每天看图一小时,在处理耙头刹车失控的紧迫状况时,沉稳应对,及时抢修,终于转危为安,“小电工化解大问题”的事迹上了中交集团《交通建设报》。水手小郑,刚来公司两年,凭着一股钻劲,一份执着,勤学苦练,在公司青工技术比武中获得第四名,“黑马是这样炼成的”一篇报道在中交上航局《航道报》上发表。为发扬4008轮优良传统和作风,激励先进,打造团队,提升素质,2011年2月,航浚4008轮还首次表彰2010“风采员工”,6位同志受到表彰。2011全年,4008轮《风采》船刊积极宣传员工中的闪光点,报道好人好事多达90余件。
三、传承坚守,培植力量。
“有传承,文化就活着,就是一种坚守。”随着老员工的大量退休,员工队伍与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青年员工的比例迅速上升,“接好班”这一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基层船舶的面前。以党建带团建,加大党员对青工培养的重视程度,是基层面对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了公司制作的反映青年员工茁壮成长的宣传片《他们在成长》,在青年员工中进行思想动态调研,并把调研结果向全体党员和船舶骨干通报,航浚4008轮35岁以下青工占70%,青年员工的想法和诉求已经和前一代完全不同。青工队伍快速增长及实操技能严重脱节的现象,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船舶党政号召党员、骨干着眼于公司持续发展,人人关心培训,做好榜样带好人,增强培养人的自觉性。党支部坚持对实习员工每季度进行考察,对实习员工转正前进行谈话;船舶党政工为青工脱颖而出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在带教和青工比武中,一些技术骨干发挥了的积极作用。
2011年外派考证的员工3名,提升职务的员工4名。在公司科技论坛征文中,航浚4008轮每年技术论文报送篇数排第一,获奖文章排第一,一等奖获奖文章排第一,年年如此,作为一条三十多年的老龄船舶,实在难能可贵。为回顾历程,总结经验,传承精神,也为船舶未来发展积累一些资料,一本历时8年结晶的航浚4008轮文化建设成果《寸草集》汇编成册,是2011年该船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种种努力,传达了一种理念、态度和情怀,传递了精神和文化的推力,促进了船舶文化建设的薪火相传。
四、加强管理,苦练内功。
“管理制度是招,文化理念是功。招可学,功要练”,否则,就会陷入“只学招,不练功”的误区。2011年,航浚4008轮从事的工程项目3个,船舶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了易懂易记的“做好事,不出事”的六字要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该轮突出人本理念,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了相关安全活动,开展安全建议及“鹰眼”行动;加大对新员工进行安全、船纪船规教育;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责任在我,我要安全„安全生产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48人提出72项建议;该轮还把业主单位提出的“把隐患当作事故对待”的理念融入到船舶安全管理之中,坚持不放过安全隐患苗子,采取提醒、分析、批评等方式,对相关岗位人员就责任、管理、安全、效益进行教育,及时纠正操作偏差,防范违规行为,增强自警自觉意识。学招式练内功,化规范为习惯,将安全文化潜移默化融入其中。“文化是流淌在人们心中的血液,是渗透骨髓的细胞”,企业文化管理说到底是为员工发展服务的,“社会因科技而进步,因经济而发展,因文化而文明”。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倾听员工的呼声,关注员工所思、所需、所虑、所盼,客观地反映员工的真实意见和合理诉求,力所能及地在帮助、反馈、解惑、引导中凝聚力量,努力在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和员工结构断层剧变中传承企业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企业的文化力,才能为推进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战略高度上定位企业文化为管理新资源,认为企业文化是有别于技术、人才、资金等传统要素的第四种资源,是构成企业生产力要素的重要因素。这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史上第一份由国务院部委颁发的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
人们对于企业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一些部门和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企业管理,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开展起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活动。我国企业20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文化建设以“活动”、“标语”、“标识”等有形载体为主,文化建设主要“发力”在表层,企业在核心价值理念的提取和培植上下的功夫不够,尚未渗入到“骨髓”中去。
近二十年来,我国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企业经营被置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经营体制的调整要求企业改革内部经济运行中与市场不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实质是利益格局调整和价值理念再造。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理念的转变是企业改革的前提条件,企业改革过程也是企业文化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在企业文化的改革实践活动中,企业对文化的认识由肤浅到深刻,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的手段、措施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与现代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把脉企业文化运动的轨迹,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更好地建设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普遍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中的“管理”包括“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以“人”的管理为主,“软”管理和“硬”管理兼备而以“软”管理为主。群体意识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心理态势等;行为规范则指企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习惯风俗等。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都存在着差异性,表现为强烈的个性特征,但企业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特征。
1.企业文化与企业同时存在。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在其著名的论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观点:“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企业文化打交道”。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但以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作用于企业的管理活动,却是与企业同日而生的现象。有企业就有人的行为,就存在文化活动,企业文化与企业同时存在,并且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存在企业文化的有无问题,从来没有搞过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企业文化就不存在。
2.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与人力资源所所长吴春波教授对企业文化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而且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的重要程度要高于公司的有形资产,而且高于产品品牌的无形资产。”;正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员工精神境界、思想观念的塑造是一个艰难而且漫长的过程。企业文化从开始建设到最终走向成熟,需要6-8年。海尔执行官张瑞敏说过:“海尔十几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在于无形的东西,这些就是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全新变革。否则,其他搞得再好也是瞎掰。”
3.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具有持续性。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职工对本企业生存发展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反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精神境界、理想追求和是非标准。它对企业宗旨、目标、方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起决定作用,是企业群体意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漫长,正是因为企业价值观“深植”于职工内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一旦为职工“内化于心”,实质上就是在企业与职工之间形成了心理契约,员工自觉自愿的认同了企业对他的要求,在不需要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自愿、主动、自发地工作,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并持久生效,强有力地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4.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的文化,也是企业全员的文化。企业界流行一句话:“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领导者的文化”。何谓“领导者”?顾名思义,“领”就是“带领”、“率领”、“带头”之意;“导”指“导向”、“疏导”、“引导”,“领导者”就是带领组织成员继往开来,努力完成组织目标并不断开辟新目标的带头人。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位居多个“第一”,即第一倡导者、第一创造者、第一设计者、第一实践者等。企业家的人格魅力、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都会直接作用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准、成败和好坏。拿破仑有句名言,“一头狮子率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
领导者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方向和行动,但并不能认为企业文化纯粹是领导文化,领导再能,没有员工也是孤掌难鸣;领导的决策再正确,也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实践。企业领导所倡导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需要职工群众从思想上认同、吸收,逐渐取得共识,逐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自觉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之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当职工群众齐心协力地为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为实现企业目标而付诸行动的时候,职工对企业便产生了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企业对职工就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三、传统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
本课题中“传统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研究的时间范畴仅限定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概念引进至今的特定历史阶段。
1.经济体制的不同决定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企业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我国企业20余载的企业文化实践活动中,企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大体制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生产计划,一般是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对于市场需求不重视,也不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实践主要用艰苦奋斗、勇于奉献、集体主义、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价值观念统一大家的思想,引导职工去完成国家计划,鼓励大家为社会多做贡献。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客观上要求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参与市场竞争。企业要取得自己的生存价值和生存空间只有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效率的竞争,而效率的客观表现是绩效,追求高绩效是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企业必须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树立有利于绩效提高的新的价值观念,诸如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效益观念、公平观念、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法制观念、科技观念、开拓创新观念等,竞争和创新是主流的价值观念。
2.企业组织变革中传统文化理念遭遇挑战
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不愁销路,企业经营风险性很小,企业组织机构比较稳定。实行市场经济后,国家将企业推向市场,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经营思路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发生剧烈碰撞,原来的经营理念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甚至成了企业改革的障碍。企业多年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格局也逐渐成了经营的巨大包袱,经济效益日渐滑坡,不少企业严重亏损,甚至到了断炊的境地。企业为了求生存,不断地进行流程再造,致力于组织机构调整,然而,许多调整工作并不是一调就见效,周而复始,反反复复,企业固有的核心价值观不适应市场竞争机制,但新的价值观念又未形成,企业就象海行中失去了方向的船只,企业文化所表现出的是表层的混乱与零散,缺乏核心的价值理念。
3.两种文化对人的价值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计划经济时代,生产环境艰苦,机械化程度不高,因此,“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是过去企业和社会弘扬的典型,老实肯干讲奉献受到尊重和表扬,并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过分强调组织利益,“讲待遇”会遭到批评和指责。职工工资依据技能和工龄等要素“套标”,以“论资排辈”为主,领导与员工收入差距小,“绩效分配”只能占其中很少的份额,而且“多劳多得”是“绩效分配”的指导思想;人才不能自由流动,“辞职”一词听起来都觉得新鲜。
企业被推向市场以后,企业真切地感受到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一条公认的真理。随着沿海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迅猛崛起,内地人员开始流向沿海一带,起初还只是以民工流动为主,层次相对较低,但随着民营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并将矛头转向国有企业高级的技术、管理、操作人员,所开出的薪酬标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国企;另外,外资企业除少数高管外,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也逐渐“本土化”,国有企业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是“猎头”的首选对象。企业外部人才市场象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国企员工。如果说几年前养老、医疗等保障措施还让我们的一些员工有所顾忌的话,如今国家规范劳务用工,养老、医疗等保障措施也不再让人担心。现代人时间和金钱观念、个人成就感和受尊重的意识强烈,在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员工“辞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从高管人才、技术管理型人才发展到高级操作型人才,国企成了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对人才的重视光靠口头喊几句是不见效的,企业已开始研究人才的激励问题,并制定一些人才激励措施,如绩效薪酬制度,技术骨干聘任制度、特殊人才薪酬谈判制度等,从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的角度为员工的成长营造制度环境和工作氛围,以体现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也许某些制度取得的效果不理想,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但企业对待人才的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迈出的这一步也许还不成熟,但已经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4.从企业文化认识的深浅程度到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以及业文化建设的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概念开始引入中国,立即在国有企业掀起一股文化热,其实当时多数人对它的认识还是狭窄的、浮面的,感觉企业文化是个新鲜的东西,并不知道它有多大的用途,好像很时髦。因为对企业文化没有真正理解,一些企业并不知道建设企业文化有什么用处,看着别人搞,自己也不甘落后,争着赶着上,模仿的东西很多,缺乏个性。不少企业文化口号雷同,人云亦云。有人作过统计,在企业文化的宣传标语中,有80%的企业均打出“以人为本”的旗号,如何以人为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各取所需,不仅不能统一思想,相反却造成理念的混乱。
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手段方面,以硬件设施建设为主。许多企业在总结企业文化建设成就时,大多要宣传本单位在职工住房修建、厂区绿化、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医院、学校、托儿所、职工活动场所等后勤服务功能建设情况,企业文化建设给人更多的是看得见的东西,并且投入很大,一些人由此认为企业文化“闲贫爱富”。在资金捉襟见肘时,企业省减了许多与生产经营短期效益不直接相关的活动,企业文化也在其中。企业文化建设在遇到“挫折”之后,热情退却,理性升温,人们开始冷静的思考,开始客观地看待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开始由口号、仪式、活动转向行动,由浮华转化为朴素。不少企业在市场搏击过程中,认识到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活下去关键在于它有没有核心价值观,对于未来有没有完整系统性的思考,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企业对于企业文化认识的质的飞跃。企业核心价值观、愿景和使命不再简单定格为“以人为本”、“顾客是上帝”、“世界一流”,企业文化不再是飘扬在企业半空中的一面旗帜。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开始以人的文化品牌培养为核心,发自内心的尊重人,并将它渗透融合于企业的各种关系之中。
四、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比较研究发现,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相比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差异,正是基于核心理念的差异,企业对于文化建设的态度、手段、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认识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差异,科学把握企业文化运行轨迹,企业才能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发展和创新企业文化,并选择合适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建设企业文化,首先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理念的提炼和培植过程中,领导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重组方兴未艾,重组文化的融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在企业价值导向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1.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人”的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是企业的“头脑”,决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企业文化理念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企业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及日常的管理行为诠释着企业的文化。对于企业来说,考虑的不是有无文化和是否需要文化的问题,而是怎么去认识和改造文化,有意识的建设文化。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不会自然形成,有意识培养企业文化和没有意识地建设企业文化的区别只有在企业长期经营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
(2)企业文化是个性文化。假如把企业看作一个生命体,那么企业文化就是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完全相同的两个企业文化也难以寻觅。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提到IBM公司就想到“IBM就是服务”的企业精神,提到沃尔玛就知道“低价销售,保证满意”。人的个性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企业文化的“个性”也是如此。华为的狼性文化与万科的温情文化截然不同,但均造就了他们企业的成功和卓越。企业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培养自己的文化品牌,别人的东西再好,也只有经过本企业充分消化吸收才有用,一味的效仿“拿来”,其结果就是没有特色,缺乏个性,这样的文化缺乏核心理念,难以凝聚人心。
(3)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和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塑造人心,改变观念。观念的塑造与规章制度的实施不同,规章制度可以采取一些非常强制的措施和手段,一般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往往很难在企业表层感受到。
企业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要指望搞一搞活动,让某个部门或几个人抓一阵就能取得什么显著效果,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必要的形式也是需要的,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过多的活动、过分的口号往往让人产生厌烦情绪。建设文化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分步实施。文化建设要做的是要刨耕土地、浇水、施肥、播种、开花、结果,辛勤耕耘。要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做实际的工作,要冷静系统的思考,科学提炼价值理念,精心培植核心价值观念,并在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充分诠释企业的价值理念,让理念“自外”化于行、固于制,再“向内”化于心。
(4)建设企业文化要把握好时机,对文化的作用不可否定也不能无限夸大,企业管理活动中对企业文化的定位应准确。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不能雪中送炭,但是可以锦上添花,不能指望企业文化来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说到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绩效不是短期直接有效的,对于那些追求发家致富的企业家而言,辛辛苦苦培育企业文化对于其“暴富”的目标意义不大。文化与企业时刻相随,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从一开始就必须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是保证企业文化向前推进的前提条件,一个企业如果效益低下,就不要奢谈文化,否则员工会非常反感,企业需要兢兢业业把效益搞上去。企业在具有一定文化存量基础,并且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需要管理升级,或者面临二次创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导入企业文化,效果会更好。
2.企业领导重视和身体力行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企业领导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举止对内影响着员工的价值取向,对外代表着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来源于企业领导的文化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决定于企业领导的文化自觉。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依靠自身的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强调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和全过程学习。那么,作为企业领导者该学习什么呢?企业领导者要学习的东西可能很多,但提升思想境界的东西必须学习。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领导者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曾经有一位记者问张瑞敏:“一位企业家首先应懂哪些知识?”,张瑞敏想了想说:“首先要懂哲学吧!”。张瑞敏联系企业实际,从老子思想中悟到“无”比“有”更重要、“无”生“有”的道理,这里“有”指产量、利润、生产工具等有形的东西,“无”指看不见的文化理念、氛围等无形的东西;张瑞敏还从老子的思想中悟出 “以柔克刚”,柔才能克刚、谦逊才能进取的为人做事之理。张瑞敏说:“在过去人们把此话看成是消极的,实际上它主张的弱转强、小转大是个过程。要认识到:作为企业家,你永远是弱势;如果你真能认识到自己是弱势,你就会朝目标执着前进,也就会成功”。万科集团的掌门人王石将万科定位于“高峰”与“低谷”,他说:“万科把自己放在高峰,这样才能有做大事的胸怀。同时也要把自己放在低谷,这样才能吸收别人的长处。”,王石所说的也是一个关于企业家思想境界的问题。企业领导者只有思想境界提高了,才能志存高远而高瞻远瞩,也才能虚怀若谷脚踏实地。
企业文化是领导者的文化,“领导者”是个集合的范畴,这个集合就是领导集体。张瑞敏代表海尔文化,但不能说海尔文化就是张瑞敏的个人文化,企业文化思想是企业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结晶。企业核心价值观念首先是企业领导班子所共同
持有并身体力行的价值观,是否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决定着领导团队的战略规划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对员工的凝聚力和企业挑战困难局面的能力。因此,企业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炼领导层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是第一要务,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只能停留在形式上,没有核心的团队注定是要失败的团队。
3.企业重组文化融合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掀起一股企业兼并重组热潮。重组双方各自持有的企业文化原本有差异,彼此之间的不适应和不理解肯定会存在。据报道,国外大公司的重组,约有一半以上都因文化的不相融而产生无休止的摩擦,严重影响到经营效益,最后不得不宣告重组失败。于是文化融合就成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文化融合的实质是核心价值观念的融合,由此决定了经营战略、经营目标是否能在双方取得共识。文化融合以强势文化为主,以弱势一方的优秀文化为补充,这是重组文化的必然选择,但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操之过急。重组方在将自己的文化植入被重组方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被重组方对于植入的文化是否能有效吸收,有无“排异”反映?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相互理解、学习、消化及至互相渗入的过程,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是任何一方均应持有的态度,如果文化强势的一方将自己的管理理念强行移植到弱势一方,很有可能会“水土不服”。任何一个企业重组,员工“本土化”是大趋势,因此,研究被重组方的文化传统,是文化融合的前提条件。文化融合的初期不妨从小事入手,从物质和行为等表层文化建设开始,让别人感受到你做事为人的态度,逐步拉近与被重组方员工的距离,待时机成熟后再灌输你的核心价值理念。如果一开始就大势宣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被重组方的员工可能因不理解而反感,并产生强烈的排斥作用,以致重组失败。
4.绩效管理制度应在价值理念“根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把有关“人”的各项需求如工资报酬、招聘晋升等向组织中每一位员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用人力资源机制去引导人的行为,去驱动人的行为改变。绩效管理系统将企业价值理念的诉求体现在绩效指标中,考核就是刚性的牵引,通过绩效指标的层层分解,将上层管理理念迅速地传递到员工。员工对于绩效指标有一个认识、理解的过程,员工照着企业所要求的考核指标去努力,在完成绩效指标的过程中,将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与实现员工个人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企业与员工在绩效目标及达成绩效目标的资源、手段等不断沟通协调的过程中,理解并认同企业目标,逐步实现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价值取向的统一,做到组织与员工共同提升和谐发展。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都是隐藏在言行背后的,属意识形态的范畴,对企业来讲,将价值理念融入到绩效管理中,通过人力资源机制让员工真实地感觉到企业理念的要求是什么,管理层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是什么。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员工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企业经营理念的存在,将价值理念这种不易感觉的东西变得可以触摸,员工将企业高层传递的价值理念与自己的价值追求进行比较,并迅速作出认同与否的反映。如果员工认同了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将在努力完成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养成习惯,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稳定的价值取向。
第五篇:浅析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质量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能为企业注入强大的生命活力,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纵观世界上许多成功的企业,他们都经过了长期努力,精心培育出来优秀的、独特的企业质量文化。这种质量文化将企业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目标与价值系统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了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活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近几年来,天然气处理厂计量化验中心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为载体,增强了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完善了规章制度,规范了员工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检测质量,提高了分析数据准确性,降低检测误差,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创造了检测准确率达100%,用户满意率达100%的良好成绩。
一、含义
从广义上说,企业质量文化是指导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质量问题的意识、规范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以及风俗。其核心内容即是质量理念、质量道德观、质量行为准则。从狭窄上说,就是指该车间把修车质量问题提升到文化的层次,使保证修车质量、提升修车质量成为干部职工自觉的理念、行为的准则,表现在修车质量上,体现在质量管理活动中。
二、原则
1.及时性。就是根据生产经营的变化,紧密围绕工厂的中心工作,及时确定工作思路。
2.广泛性。就是组织动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升修车质量献计献策,尽职尽职,作出贡献。
3.针对性。就是针对在修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关键重点,确定质量攻关项目,进行技术攻关,解决质量难题,完成生产任务。
4.灵活性。就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和活动载体,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吸引职工,凝聚职工,使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5.实效性。就是扎扎实实地做提升质量的每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修车成本,缩短检修周期,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维护企业和谐稳定。
三、方法
1、警示教育法。利用职工大会、班组政治、班前站会、质量分析会、张贴质量通报,用数码相机拍下质量陋习和质量缺陷进行曝光等形式,进行警示教育,帮助和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安全质量意识。
2、解答探讨法。成立“小先生”质量攻关小组,介绍并推广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解答职工的生产作业疑问,共同探讨优化生产、提高质量、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及时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把各种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3、学习借鉴法。紧密结合车间实际,学习、借鉴、汲取外厂和机务段的经验教训,实施质量攻关,提升修车质量。
4、精益生产法。所有进入总装配件有标识、有标牌,标识包括车型号、数量、名称;准时化拉动式生产;细化作业单元;进行作业写实;确定各作业单元的材料配件现场存量;消除生产过程中的非增值活动,实现“零缺陷、零库存、零浪费”。
5、“5S”活动法。整理,就是经常清理有用、无用的东西,并将无用的东西处理掉;整顿,就是将有用的东西有秩序地放在应该放置的地方,以便随时取用,用完后立即放回原处;清扫,就是经常清自己的工作场所;清洁,就是永远保持自己的工作场所的整洁及有序;修养,就是培养操作人员自觉维持现场整洁的习惯。
四、做法
第一,强化教育引导。一是深入开展“学精神、谈变化、转观念、献良策”职工大讨论活动,悬挂“围歼硬伤、打好质量翻身仗”等大幅标语,出版以质量为主题的黑板报,张贴在质量方面涌现出来的“闪光点”,撰写在质量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好人好事的宣传报道稿件,开展“修理样板车竞赛”、“开展征集质量格言、质量警示语”、“比早开工、晚收工,保生产进度;比精检细修,保产品质量;比遵章守纪,保安全生产专项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献金点子活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氛围,帮助和引导干部职工深刻意识到:“只有全体员工都重视质量,产品的质量才有保证”、“企业质量文化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的反映”、“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好坏,直接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直接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大力培育“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的质量精神,牢固树立“抓产品质量就是抓成本、抓效益、抓市场”、“质量取胜、诚信为本”、“以法治企、以德治企”、“质量是立足之本、发展之机、增量之道”、“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对用户负责、为社会服务”、“柴油机检修无小事、工作责任心是关键”的思想观念,“产品就是人品、品牌就是形象,客户就是上帝、市场决定生存”、“人品决定产品,品牌决定企业命运”、“树经营品牌,打安全品牌、强设备品牌,创服务品牌”的品牌意识,“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以真诚服务赢得用户,以良好信誉求得生存”的经营理念,“靠质量求生存,靠质量创效益,靠质量争市场,靠质量促发展”、“做标准事,出精品活”、“高精度、零误差”、“永不满足,追求一流”的质量观念,“对外不讲诚信,企业就没有市场;对内不讲诚信,企业就没有质量”的诚信意识,坚持“铁腕抓质量,修车创一流;工作按规范,服务赢市场”质量方针,恪守“精心修车、真心做人、同心造企业”企业道德,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质量观念渗透在自己的思维之中,将追求质量的意识化为行为准则,把维护企业的质量信誉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质量管理,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认真负责,扎实工作,遵章守纪,诚实守信,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把好质量关,做到不合格的零件不流入下序,不合格的部件不组装,不放心的产品不出试验站。二是以开展评选和推荐“质量标兵、质量信得过班组”活动为载体,大力总结、表扬、选树、推广在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方面做得好的班组、个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形成一个“人人重视产品质量,人人为了产品质量,人人去抓好产品质量”的浓厚氛围。三是把深化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与扎实开展“质量月”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刻汲取“4•28”重大事故教训,深入查找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认真落实安全大反思、大检查的整改措施,同时在各车间开展以无违反工艺修、无下工序质量投诉,实现无质量事故、无质量修、无质量责任,实现质量零缺陷主要考核内容的“质量月”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全车间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彻底摒弃“放一码”、“无所谓”的侥幸心理,坚决克服违规修、简化修、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等不良陋习,正确处理好工作速度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工艺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把产品质量关,生产出合格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第二,建立完善制度。一是成立车间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控制检验的规章制度、质量管理档案、质量奖惩制度等,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工作责任,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严格执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标准,严细质量控制,将“零缺陷”品质管理的理念贯彻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完善记名检、记名修、记名验制度和干部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定性定责双向检查考核,体现公平的考核原则,并将质量管理转化为事前的分析和卡控,做到防范于未然,对质量做的好的个人给予重奖,同时对质量差的个人予以重罚,切实让那些精检细修的职工、工作业绩好的干部得到实惠,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一体的防范格局,确保产品质量。二是制定详细的工艺技术人员分工细则,明确各员的具体工作项目和要求,进一步完善质量考核制度,与班组签定了质量指标承包责任书,平时加大质量检查和考核力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考核通报并公布,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四是建立和完善厂内外回修的记录、分析和反馈制度,为统计分析故障原因,确定责任和整改打下良好基础,把修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五是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以服务质量为核心,实施“质量回头看”和“质量走访”制度,对用户进行产品质量走访,经常与用户单位主动沟通信息,了解本企业产品质量,诚恳听取用户意见,以用户的声音为准则,以最好的服务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熟练的技术技能搞好售后服务,及时处理故障,坚持持续改进,提高用户满意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第三,强化基础管理。一是严抓劳动纪律、工艺纪律、计划纪律,对违反纪律的班组和员工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从严从重考核,以铁的纪律确保修车质量的提高。二是建立完善的柴油机检修质量控制系统,重点对检修过程实施质量控制,设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3个,特殊工序控制点1个,同时,充分运用目视看板技术对各类质量问题实施看板管理,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避免类似质量问题的发生。三是针对车间“工序管理”存在的问题,车间技术室就车间工序质量记录、机体主油道冲洗、曲轴凸轮轴检修等存在的问题进行部署,要求各班组严格做到“质量有记录、检修按规范”,进行专项检查,抓好过程控制,严格检查考核,确保检修质量。四是从规范班组的质量记录和文件资料入手,按要求认真填写质量记录,实行记名修,做到谁检修谁记录,特别是结合工厂3月对柴油机因气缸盖水压记录不全的考核通报,在各班组进行反思和专项检查,配齐质量文件资料柜和文件盒,进行工艺技术文件整顿,较好地满足生产现场工艺技术支持。五是根据机车提速,产量增加,压力加大的实际,今年4月份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优化整合生产组织结构,实行大班组制,对不称职的班长和岗位员工予以撤换,把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员工提上来,充实关键工序岗位,同时安排管理人员下班组行质量包保,同时设三名经验丰富的技师对检修工序、总装工序和试验工序进行质量检查和现场技术指导,对不符合工艺要求的操作及时指出纠正,工序质量的好坏直接与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挂勾,奖优罚劣,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涌现出许多典型事例,如:李柳生同志认真检查,在总装工序发现了DF4B 2522机车曲轴裂纹,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得到了工厂500元的奖励。
第四,狠抓工作落实。一是按照生产班组的具体情况,制作项目简明、全面,便于职工操作质量跟踪卡,建立全员质量档案,每个月由负责各班组生产的质量序检员发至对应的班组,职工们在完成工作后进行签认,然后,序检员将每一件产品的记录收集整理好,再由质量管理员按照质量纪录收集存档,当发生质量问题时,可以直接调出质量档案进行核查,避免定责不清情况的发生,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二是积极开展查质量意识、查质量细节、查售后服务、查整改措施,总结检修经验,汲取检修教训,创新检修方法,探索检查规律,执行工艺纪律,提升检修技能、按标准化作业,实行班前预想、班中控制和班后总结分析过程控制,作业不停、抓细节不停,精检细修,严把修车质量关,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三是建立质量监督信息平台,将信息平台作为强化质量隐患源头卡控,提升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实现质量信息的高度共享。四是从细节着手,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严格把关,由技术室牵头召开每月一次的质量分析会、班组每周一次的质量讲评会,针对产品质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评,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探讨规律,创新方法,提出质量改进措施,落实专人负责,狠抓工作落实,从而把质量隐患消灭在工序上。
第五,实施质量攻关。一是紧密结合车间实际,学习、借鉴、汲取外厂和机务段的经验教训,实施质量攻关,如泵主动齿轮齿面破损故障,通过从检修和组装方面进行工序质量控制,实施上下工序互检确认,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较好地减少了泵主动齿轮破损故障;针对水泵轴断破损故障,车间从配件的领用、探伤复查到检修装配制定了详细的措施,并指定专人进行工艺写实,从而使水泵的检修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又如调整机油粗滤器检修的滤芯安装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机油过滤品质不高的问题,同时通过加强对柴油机油道冲洗和试验站机油品质控制,有效地避免了碾瓦事故的发生。二是针对惯性质量问题开展攻关,如通过改变油堵拆卸检修工艺,全数检测连杆的弯曲度扭曲度,较好的控制了曲轴裂断和碾瓦故障的发生以及彻底解决了大小油封漏油问题。三是自行研发独特的柴油机机体检修工艺,如全路独创的“宋氏换板修复”工艺在机体焊修中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机体的变形,保证了质量。四是勇敢挑战原设计的不足,提出的柴油机增压器滑油系统调压阀下移的改造方案较好的解决了因滑油系统泄漏容易引的发火灾事故,并得以在柳州局全局机车上推广使用。五是设立质量提升攻关项目,组织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技术攻关,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解决质量上的难题和惯性问题,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