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
铁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2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铁路运输设备进行防汛抗洪(以下简称防洪)活动,适用本实施细则。铁路办公及生活设施防洪活动参照所在省市防洪实施细则进行。
第3条 防洪工作以“全员防洪,科学防洪”为指导思想,实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全力抢修,当年复旧”的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第4条 防洪工作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实行防洪岗位责任制。
第5条 铁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洪的义务。必要时,铁路部门可按照《军队参加抢险就在条例》有关规定请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支援防洪抢险。在发生水害地点周围的铁路施工队伍,应在铁路局统一指挥下积极参加防洪抢险。
第6条 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指导下,铁路各单位应配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讯抗旱指挥部,协调相关的防洪工作,实行同沿线有关单位和地方政府防汛部门联防,争取地方群众积极支持。
第7条 铁路运营部门要适时对基础设施的抗洪能力进行检定,积极改善抗洪能力不足的铁路运输设备;对危及行车安全的设备病害,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整治,提高设备抗洪能力。
第8条 各有关部门汛期要加强对危及行车安全处所的检查、监测,严格执行汛期安全行车措施,防止发生行车事故,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9条 既有铁路改造,其设计应满足规范抗洪能力要求;施工必须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得影响既有线抗洪能力。新建铁路工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方相关工程、设施、环境等对铁路防洪能力的影响。
第10条 铁路防洪工作要依靠现代化科学技术,在预防、预警、抢险和复旧等环节,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应用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提高防洪工作和装备水平,使铁路防洪逐步实现现代化。
第二章 防洪组织
第11条 铁道部设立防洪指挥部,由主管部长任总指挥,总调度长任副总指挥,运输(含调度、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下同),建设、计划、财务、劳卫、安监、公安、宣传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指挥部成员,负责组织领导全路的防洪工作。
第12条 铁路局设立防洪指挥部,其成员比照铁道部防洪指挥部组成,负责领导本部门的防洪工作。有关站段组成防洪抢险队。山区铁路有关站段可组成以站长为组长的防洪领导小组。
第13条 各级防洪指挥部主要任务:汛前部署防洪工作,下达防洪命令和有关文件,检查防洪准备工作,组织复查重点区段和审定预抢工程项目;汛期组织领导防洪抢险工作;汛后研究善后处理,总结当年防洪工作。各级防洪指挥部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会议,对上述工作做出研究安排。
各铁路局防洪指挥部要根据有关规定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的防洪工作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第14条 各级防洪指挥部的办事机构设在工务部门,其成员的配备应适应管理防洪日常工作的需要。有关站段应有专人管理防洪日常工作。防洪日常工作的内容如下:
(一)掌握管内铁路沿线江河水库水情及运用情况;建立管内防洪图表数据资料档案;掌握沿线运输设备抗洪能力薄弱环节,制订安全渡汛措施;掌握病害看守点、巡检情况。
(二)使用和维护用于气象、水情信息接收与传递的技术设备;管理和应用各类防洪资料和数据库,做好与有关单位的联网及信息交换工作,及时将“汛期重点危险地点一览表”传递给本局和相关铁路局车务、机务等相关部门。
(三)建立与同级行车调度、同级有关防洪组织、路外有关单位的联系,互通信息,协调防洪抢险工作。
(四)制订重点区段防洪抢险方案;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防洪料具、备用车辆、大型施工机械的调配及抢险队伍的组织等项工作。
(五)参加防洪检查;主持制订汛期危及行车安全处所的预抢工程方案,供指挥部审定;安排预抢工程的实施。
(六)汛期收集、分析各类气象及水情预报,及时向有关单位传达,并提出防范对策。
(七)参加防洪值班,掌握灾情,随时向领导汇报;传达上级领导对防洪工作的指示;必要时编制防洪抢险快报、简报等。
(八)参加水害抢险,提供抢险及水害复旧工程方案;组织复旧工程的审查、施工及验收工作。
(九)汛后对当年水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探索铁路防洪规律,为增强设备抗洪能力,减少灾害损失,提供依据。
(十)推动防洪抢险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组织培训防洪人员,不断提高防洪工作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
(十一)组织编制、修订和管理防洪应急预案。
(十二)建立防洪抢险相关专业专家数据库,保持联系,必要时应防洪指挥部要求,请专家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第15条 防洪办事机构应配备较先进的通信、数据、图形和图像处理、气象、水情和灾情信息接收等设备,快速、准确传递防洪及灾害信息,提高办公效率。
第16条 防洪办事机构要管理好防洪资料及水害档案。铁路防洪资料及水害档案包括:
(一)历年防洪命令、防洪工作总结及有关防洪文件(包括重要电报、电传)。
(二)铁路防洪图,包括:铁路线名、站名、里程;工务段以上单位所在地及管界,水系,水库(注明病险水库),气象、水文信息和灾害监测报警装置,危险处所看守点,汛期重点危险地点一览表,抢险主要料具、机具存放地,抢险队伍等。
(三)与防洪有关的设备病害资料,包括:桥涵孔径不足,路基抗洪能力不足,易出现滑、崩坍、落石、泥石流、岩溶陷穴地段等。
(四)水害档案,包括:历年各类水害、气象、水文、防洪工程及预抢工程资料等。
第17条 铁路防洪工作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运输、建设、计划、财务、劳卫、安监、公安、宣传等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完成防洪工作。
第18条 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一)工务部门负责检查和掌握线、桥设备状态,对桥隧和路基的病害进行监测和整治;在汛期执行线桥、灾害地段分段检查负责制和雨中、雨后检查制,对危及行车安全的地点派人监守;按期完成防洪工程和预抢工程。
(二)建设管理部门负责既有线施工工点的防洪安全,对施工可能影响渡汛安全的既有设施进行防护,并组织相关施工单位随时做好参加水害抢修的准备。
(三)运输(客、货)部门负责防洪抢险、复旧工程的队伍、机具、材料物资的运输,按指挥部的要求及时将抢险用料运到指定地点,负责水害工地的运输组织工作;调拨抢险备用车辆和大型施工机械,沟通运输、灾情等信息;及时按照水害现场的请求和防洪指挥部的要求,发布调度命令,指挥列车运行;做好车流疏解,客车迂回和折返、旅客疏散及生活保障工作。
(四)机务部门乘务人员要根据防洪指挥部发出的“汛期重点危险地点一览表”和调度命令,加强瞭望,按规定速度运行,并与工务看守人员以信号应答。救援列车和发电列车等专用车辆要随时准备参加水害抢修。
(五)电务部门要对通信信号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技术状态良好;通信服务部门在病害看守点配备专用电话;水害发生后要尽快抢修,恢复通信,临时增设的看守电话及时安装到位,保证水害现场优先通话,及时传递情报;尽快修复因水害破坏的通信信号设备;遇较大水害,及时将水害现场图像信息传送铁道部防洪指挥部。
(六)供电部门对接触网供电线路要进行整修加固,发生水害及时抢修,并为防洪提供照明及抢修工程用电。
(七)供水部门要加强对水源及供水设施的防护,要制定应急措施,保证饮水卫生。
(八)铁路土地管理部门要定期巡视,及时制止在铁路用地范围内开垦种植、挖塘修渠、采砂采石、取土弃土等破坏路基稳定的活动,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九)计划、财务部门负责落实防洪款源,按规定分别在成本费用、基建、更新改造等项目中安排。
(十)劳卫部门负责对铁路职工实施奖惩与惩处、抢修现场的卫生防疫和协调解决医疗救护工作。
(十一)生活部门负责组织和抢修现场生活物资供应。
(十二)公安部门负责维护好救灾现场、滞留旅客车站和滞留旅客列车的治安秩序;防范和打击破坏、哄抢、拆盗等违法犯罪活动,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旅客的疏散转移等工作。
(十三)各级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贯彻落实防洪细则和有关防洪法规的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单位根据雨情、汛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保证行车安全。
(十四)宣传部门负责宣传工作。
第19条 铁路各级防洪组织应加强与当地政府防洪组织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并与有关水利、气象、道路部门建立联络制度,协调防洪工作。
第三章 防洪准备
第20条 每年汛期前,各级防洪组织应发布防洪命令,除贯彻本细则的要求外,应将防洪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值班电话号码、重点防洪及预抢工程安排、科学防洪工作的部署、天气趋势预报及其对策等情况上报下达。
第21条 每年汛期以前,各有关部门都要进行防洪大检查。
工务部门应对既有线路排水设备、路基、桥涵病害处所及其防护、导流设备等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提出预抢方案并进行整改;对可能发生水害的地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上一年汛期过后的秋检结果,提出当年“汛期重点危险地点”的可能灾情和预防对策;对暂时无法整治的病害处所,应采取安装实用可靠的报警装置或派人监视看守等措施;病害看守处所必须配备可靠的通信设备保证与车站、列车的通信,遇有险情及时与站车联系,采取措施;对确定的“汛期重点危险地点”预防对策及预抢工程件名,要抄报铁道部。
建设管理部门应检查既有线增建新线或改造工程施工对既有线路基稳定、桥涵排洪的影响,对查出的问题应立即处理,制定加固与渡汛措施,定期向铁路局防洪指挥部报告。凡是影响路堤、路堑稳定的工程,不宜在雨季施工。如果确系急需工程,应严格审查施工方案,制定可靠措施,并经铁路防洪指挥部批准后方可施工。水电、电务部门应检查沿线水围电杆、路基上的电缆沟槽、供电线路和供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车务、工务、机务部门联合对沿线及车站危树进行检查,及时修剪剪杆。
各级防洪办事机构与地方有关部门,应共同对沿线与铁路有关的水库、河道、江河堤坝、塘坝、贮木场及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按照《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及时向有关各级人民政府汇报,合理解决。
第22条 根据历年经验及预计可能发生水害的处所,应在沿线准备紧急加固和抢修的料具。
(一)防洪料具均应在雨季前备齐,并运至规定地点,未经有关防洪组织批准,不得挪用。
(二)防洪料具应本着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分别存放在便于装卸的地点,以便发生水害时迅速进行抢运。有关站段、采石场和各级材料厂,汛期要有一定的物资储备,各铁路局防洪储备料具的数量、地点要列表报铁道部备案。
(三)汛前,有关单位要对备用的推土机、装载机、拆装梁、工字梁、钢塔架等抢险设备进行状态检查,确保抢险使用。有关单位应掌握铁路沿线厂矿企业可用于抢险的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施工机械的数量、状态、存放地点和联系方式,根据需要可签订租赁合同和有关协议,以便应急租用。
(四)汛期,各铁路局应在适当地点设置水害抢险备用车,按规定向铁道部申请拨给,作为铁路路用车掌握使用。遇有特别紧急雨情、水情预报,铁路局长可按铁路路用车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临时安排少量抢险备用车。抢险备用车应配备必要的通信手段。
(五)防洪备用物资应随使用随补充,直至汛期结束后,方可纳入分配计划。
第23条 各级抢险队伍组成后,应加强技术演练,熟练掌握铺设便线,架设便桥,组装拼装梁、施工便梁以及搭枕木垛、立排架、组装钢墩等技术。
第24条 防洪指挥部对各部门检查发现的危险处所、防洪渡汛措施、防洪料具储备情况等,要进行重点复查和处理。对山坡、堑坡、隧道仰坡、危石、危土;路基裂缝、溜坍、严重下沉;桥涵淤塞、锥体下沉损坏、基础严重冲刷及排水设施破损等汛期可能危及行车安全,必须立即加固处理的处所,由指挥部审定预抢。
第25条 各铁路局应结合实际情况,配置降雨量、洪水位和桥基冲刷监测设备,探索雨情、水清与路基、桥涵设备抗洪能力的关系,据以制订相应的防范及整治措施。
第26条 各级防洪指挥部汛前应对管内职工进行防洪教育,使有关人员熟知防洪规章制度,并组织交流防洪抢险经验。
第27条 对防洪工程及预抢工程所需款源、材料,有关部门应优先保证供给,以确保工程汛前完成。
第四章 汛期安全行车措施
第28条 各级防洪值班人员,要加强与当地防汛、气象、水利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的变化,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布置防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密切各部门(包括物资、后勤)间的配合,做好防洪抢险准备,并及时向上级指挥机构报告。
第29条 行车调度人员,接到车站值班员,机车、列车乘务员或工务人员的报告后,应根据天气和线路情况,及时发出调度命令,指示列车停运或限速运行。无线列调电台要全部打开,尤其是机车电台一定要随时处于开放状态,以便及时与调度所取得联系。
第30条 机车、列车乘务人员,应对沿线重点病害地段心中有数,要认真执行调度命令,严格按照规定速度运行,不间断瞭望,并与工务巡守人员以信号应答。运行中的列车,遇有前方情况不明时,可适当减速或停车,发现险情及时采取有效果断措施,并及时报告车站或调度所。机务段应指派专人重点添乘,加强指导。
第31条 各车站,接到机车、列车乘务员、公务人员危及行车安全的报告后,不得盲目放行列车,应立即报告列车调度员,临时封锁区间,并通知工务领工员或工长迅速赶赴现场检查处理,经确认符合放行列车条件可再放行列车。
第32条 工务人员,要认真执行分段负责、冒雨检查和洪水通过危险地点检查监督制度。重点病害看守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加强检查,及时汇报,当列车接近时应显示规定的信号。工务人员在江河水位高涨、暴雨超过雨量警戒值、线桥情况不明,危及行车安全时,可在区间拦停列车或通知车站、调度所扣发列车或采取限速运行,确保安全。工务人员可添乘机车或开出轻轨车、轨道车前往区间查明情况,作出处理,排除险情后再放行列车。
第33条 电务人员,对水害地段的电线路要增加巡检次数,做到设备状态良好,保证通信畅通和信号显示正确。同时要加强无线列调的测试检查,保证站、车电台通话良好。
第五章 防洪与抢险
第34条 铁路局防洪指挥部,应根据当地的汛情规律,确定防洪值班起止日期。根据汛情变化,必要时适当延长防洪值班期。
汛期内,各级防洪办事机构应日夜值班,密切同地方防汛、气象及水利部门联系,及时准确地向防洪指挥部提供有关天气预报、水情预报和风暴潮预报。通信设施、交通工具必须服从防洪工作需要,优先为防洪抢险服务。
第35条 为了确保汛期行车安全,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汛期安全行车措施。当遇有大风、连续降雨、大到暴雨时,运输、机务、工务、电务等主要行车部门,应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把好安全关。各铁路局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汛期安全行车措施制订相应的具体执行办法。
第36条 汛期,工务段应严格执行对线、桥病害处所的检查、监视制度。设有巡守工的桥梁,要定时观测记录水位和浅基墩台冲刷的情况,严格执行降雨量、洪水位警戒制度,工区、领工区应执行冒雨检查制度。汛期内,各工区应有一定的人员留宿,以便夜间冒雨检查和参加抢险。工务段应为留宿人员设置必要的备品。在业余时间及假日出动检查者,应按规定支付加班费。汛期工务段及有关单位应有轨道车及汽车司机在单位值宿。
第37条 遇有灾害天气预报时,有关防洪指挥部应有领导值班,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加强检查、看守,保证行车安全。一旦发生水害,要由领导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全力抢修,迅速抢通。
第38条 遇有影响行车和危及行车安全的水害时,有关单位应迅速将灾情调查清楚,把发生的时间、地点、雨情、水情、灾情、抢险情况和预计抢通时间分别逐级上报,报铁道部时间:
(一)正线——在2小时以内;其中京广、京沪、陇海、京
九、浙赣线和京哈通道在1小时以内。
(二)站线在4小时以内。
(三)水害现场抢先情况每4小时向部防洪指挥部汇报一次。
抢险所需材料、劳力和机具设备,各有关部门要优先供应。
第39条 一般小水害,短时间可以抢通者,应由水害发生单位就近组织抢修。遇有较大水害,抢修比较困难,短时间不易抢通者,由铁路局组织抢修。
水害严重或特别严重、抢修技术复杂、施工困难、工期较长者,由铁道部组织指挥有关铁路局、并召集有关施工、设计单位参加联合抢修。设计单位必须携带有关勘测、设计资料参加抢修和制定复旧方案。在水害抢修中,指挥部可根据需要,请工程、设计部门参加,必要时可请当地军民或厂矿企业支援。
铁道部和铁路局根据水害严重程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水害应急响应的分级标准和应急响应行动由铁路防洪应急预案规定。
第40条 抢修方案既要考虑“先通后固”,缩短断道时间,又要考虑确保行车安全和将来正式修复的工程条件。在抢修通车后应立即进行加固,逐步提高速度,尽快恢复正常运输。
第41条 防洪抢险期间,公安部门应按照防洪指挥部的要求,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防止抢险物资被盗和对铁路设施的破坏活动,维持抢险现场秩序。
第42条 铁路桥涵等排水设施是确保铁路安全的重要设备,未经铁路防洪指挥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设障阻水或排放超过设计标准的流量。
第43条 在非常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确定的重点地区和大局安全而要破路排洪时,必须报经铁道部和省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批准。影响较大时,须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必要时报国务院批准,方可实施。
第六章 善后工作
第44条 汛期过后,水害发生单位对抢险剩余材料应及时清理,点收入帐,冲减支出,做到工完料净。防洪备用物资的分配,应优先用于复旧加固工程,亦可移做基建、大修、维修使用。
第45条 水害复旧工程要按照彻底消除水害根源,不留后患的原则,在抢通后,立即组织复旧施工,力争当年完成。
第46条 各级统计部门应对洪水灾害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坏、抢险和工程复旧费等进行统计,经财务审计部门核实后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47条 汛期过后,各级防洪指挥部应做好防洪工作总结。其内容为当年雨情、水情、水害概况(包括水害次数、中断行车时间、灾害直接损失等并进行分析,防汛抗洪新技术,主要灾害及大事故情况,防洪工作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及改进工作的建议等,以书面逐级上报,报部时间最迟为当年十一月底。
第七章 防洪经费
第48条 对于防洪预抢、为保证线路开通发生的抢险费用以及由于水害发生的资产损失在费用性支出中解决。
第49条 水害后的复旧费用,属于资本性支出的项目,在基本建设或更改投资中安排;非资本性支出,在费用性支出中安排。
第50条 自然灾害损失和修复费用以及预抢工程应急费用的管理,实行逐级负责审核制度。铁路局对铁道部负责,并对所属单位负有领导和审批的责任。各铁路局防洪指挥部、财务、工务等部门要有专人管理。
自然灾害损失和修复费用以及预抢工程应急费用及其备用物资列销,应严格按财务制度规定、款源划分原则和实际消耗列帐。每项预抢或修复工作完成后,有关部门应负责编报财务决算和相应的分析说明,不得以预算代替决算。
第51条 自然灾害损失,原则上由各铁路局自行消化。如遇特大自然灾害损失,铁局担负确有困难的,在铁路局严格审查、核实的基础上,可专案报铁道部。铁道部根据财力的可能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酌情解决。
第八章 奖励与处罚
第52条 对防洪抢险有功人员和单位,具有如下事迹之一者,各级防洪指挥部可按照铁道关规定制订具体实施办法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认真执行汛期行车安全措施,在灾害地点及时停车、拦停列车,防止重大行车事故者;
(二)坚持巡守检查,遇有险情及时报告,减少灾害损失成绩显著者;
(三)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时,组织严密,指挥得当,防护得力,奋力抢险,完成任务出色者;
(四)水情、雨情测报及时,情报传递迅速,克服困难抢测洪水,及时供应防洪抢险物资等,因而减轻灾害损失者;
(五)有其他特殊贡献,成绩显著者。
第53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行政处分、治安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不执行经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或者拒不执行防洪指挥部的防洪调度方案、防洪抢险指令者;
(二)玩忽职守,或者在防洪抢险中临阵退缩者;
(三)非法堵塞桥涵等排水孔道或扒决路基者;
(四)挪用、盗窃、贪污防洪物资或钱款者;
(五)阻碍防洪指挥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者;
(六)盗窃、毁损或者破坏铁路路基、桥涵及其调节建筑物等防洪工程设施以及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照明设施者;
(七)水情、雨情测报不及时,灾情信息传递迟缓,造成严重损失者;
(八)其他危害防洪抢险者。
第八章 奖励与处罚
第54条 本实施细则由铁道部防洪指挥部负责解释。
第55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行。原《铁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铁体法【1992】97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铁路实施防汛条例细则
铁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细则
1992年8月11日,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2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铁路运输设备进行防汛抗洪(以下简称防洪)活动,适用本实施细则。铁路工程、工业、院校及生活设施防洪活动参照所在省市防洪实施细则进行。第3条 防洪工作以“全员防洪”为指导思想,实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全力抢修,当年复旧”的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第4条 防洪工作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实行防洪岗位责任制。
第5条 铁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洪的义务。必要时铁路部门可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支援防洪抢险。
第6条 在“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的领导下,铁路各单位应配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讯指挥部,协调相关的防洪工作,实行同沿线有关单位和地方政府防汛部门联防,争取地方群众积极支持。
第7条 铁路运营部门要积极改善抗洪能力不足的铁路运输设备,对危及行车安全的设备病害,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整治,提高设备抗洪能力。
第8条 各有关部门汛期要加强对危及行车安全处所的检查、监测,严格执行《汛期安全行车措施》(附录略),防止发生行车事故,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第9条 既有铁路改造工程,设计应满足规范抗洪能力要求;施工必须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得影响既有线抗洪能力。
第10条 铁路防洪工作要依靠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防洪工作和装备水平,使铁路防洪逐步实现现代化。
第二章 防洪组织
第11条 铁道部设立防洪指挥部,由主管部长任总指挥,运输、机务、工务、电务,建设、安监、计划、财务、劳资、物资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指挥部成员,负责组织领导全路的防洪工作。
第12条 铁路局、铁路分局防洪指挥部,其成员比照铁道部防洪指挥部组成,负责领导本部门的防洪工作。工程处、大修处及有关段(队)组成防洪抢险队。山区铁路有关站段可组成以站长为组长的防洪领导小组。
第13条 各级防洪指挥部主要任务:汛前部署防洪工作,下达防洪命令和有关文件,检查防洪准备工作,组织复查重点区段和审定预抢工程项目;汛期组织领导防洪抢险工作;汛后研究善后处理,总结当年防洪工作。各级防洪指挥部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会议,对上述工作做出研究安排。
第14条 各级防洪指挥部的办事机构设在工务部门,其成员的配备应适应管理防洪日常工作的需要。有关段(队)应有专人管理防洪日常工作。防洪日常工作的内容如下:
(一)掌握管内铁路沿线江河水库水情及运用情况;建立管内防洪图表数据资料档案;掌握沿线运输设备抗洪能力薄弱环节,制订安全渡汛措施;掌握病害看守点、巡检情况。
(二)使用和维护用于气象、水情信息接收与传递的技术设备;管理和应用各类防洪资料和数据库;做好与有关单位的数据联网交换工作。
(三)建立与同级行车调度、同级有关防洪组织的联系,互通信息,协调防洪抢险工作。
(四)制订重点区段防洪抢险方案;督促有关单位防洪料具、备用车辆的调配及抢险队伍的组成。
(五)参加防洪检查;主持制订汛期危及行车安全处所的预抢工程方案,供指挥部审定;安排预抢工程的实施。
(六)汛期接收、分析各类气象及水情预报,及时向有关单位传达,并提出防范对策。
(七)参加防洪值班,掌握灾情,随时向领导汇报;传达上级领导对防洪工作的指示;必要时编制防洪抢险快报、简报等。
(八)参加水害抢险,提供抢险及水害复旧工程方案;组织复旧工程的审查、施工及验收工作。
(九)汛后对当年水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探索铁路防洪规律,为增强设备抗洪能力,减少灾害损失,提供依据。
(十)推动防洪抢险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组织培训防洪人员,不断提高防洪工作人员的素质。
第15条 防洪办事机构应配备较先进的通信、数据处理、气象信息接收等设备,以便快速、准确传递防洪及灾害信息,提高办公效率。
第16条 防洪办事机构要管理好防洪资料及水害档案。铁路防洪资料及水害档案包括:
(一)历年防洪命令、防洪工作总结及有关防洪文件(包括重要电报、电传)。
(二)铁路防洪图,包括:铁路线名、站名、里程;工务段以上单位所在地及管界;水系;水库(注明病险水库);灾害报警装置;危险处所看守点;抢险主要料具存放地等。
(三)与防洪有关的设备病害资料,包括:桥涵浅基;桥涵孔径不足;路基抗洪能力不足;沿线滑坡;崩坍落石;泥石流等。
(四)水害档案,包括:历年各类水害、气象、水文、防洪工程及预抢工程资料等。第17条 铁路防洪工作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各部门〔运输(客、货)、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物资、基建、计划、财务、劳资、生活、卫保、安监、公安等〕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完成防洪工作。第18条 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一)工务部门负责检查和掌握线、桥设备状态,对桥隧和路基的病害进行检测;按期完成防洪及预抢工程,在汛期执行线桥灾害地段分段检查负责制和冒雨检查制,对危及行车安全的地点派人看守。
(二)工程(基建)部门负责既有线施工工点的防洪安全,对施工可能影响既有线渡汛安全的工程进行防护,并随时做好参加水害抢修的准备。
(三)运输(客、货)部门负责防洪抢险、复旧工程的队伍、机具、材料物资的运输;按指挥部的要求及时将抢险用料运到指定地点;负责水害工地的运输组织工作;调拨抢险备用车辆;沟通运输、灾情等信息。
(四)机务部门乘务人员要根据防洪指挥部发出的“汛期重点危险地点一览表”和调度命令,加强了望,按规定速度运行,并与工务看守人员以信号应答。救援列车和发电列车等专用车辆要随时准备参加水害抢修。
(五)电务部门要对通信信号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技术状态良好;在病害看守点配备专用电话;水害发生后要尽快抢修,恢复通信,保证水害现场优先通话,及时传递情报;尽快修复因水害破坏的通信信号设备。
(六)供电部门对接触网供电线路要进行整修加固,发生水害及时抢修,并为防洪提供照明。
(七)供水部门要加强对水源及供水设施的防护,要制定应急措施,保证饮水卫生。
(八)物资部门负责防洪、抢险和复旧工程的料具储备和供应。
(九)计划、财务部门负责落实防洪款源,按规定分别在营业外、基建、更新改造、大修及其它有关经费项下列支。
(十)劳资部门负责奖惩工作。
(十一)生活、卫生部门负责抢修现场生活物资供应、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十二)公安部门负责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第19条 铁路各级防洪组织应加强与当地政府防洪组织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并与有关水利、气象部门建立联络制度,协调防洪工作。
第三章 防洪准备
第20条 每年汛期前,各级防洪组织应发布防洪命令,除贯彻本细则的要求外,应将防洪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值班电话号码、重点防洪工程安排、科学防洪工作的部署、天气趋势预报及其对策等情况上报下达。
第21条 每年汛期以前,各有关部门都要进行防洪大检查。
工务部门应对既有线路排水设备、路基、桥涵病害处所及其防护、导流设备等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提出预抢方案;对可能发生水害的地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上一年汛期过后的秋检结果,提出当年“汛期重点危险地点”的可能灾情和预防对策;对暂时无法整治的病害处所,应采取安装实用可靠的报警装置或派人监视看守等措施;病害看守处所必须配备与车站、列车同频率的对讲机,遇有险情及时与站车联系,采取措施;对确定的“汛期重点危险地点”预防对策及预抢工程件名,要抄报铁道部。
工程部门应检查既有线增建第二线或改造工程施工对既有线路基稳定、桥涵排洪的影响,对查出的问题应立即处理,制定加固与渡汛措施。凡是影响路堤、路堑稳定的工程,不宜在雨季施工。如果确系急需工程,应严格审查施工方案,制定可靠措施,并经铁路防洪指挥部批准后方可施工。
水电、电务部门应检查沿线水围电杆、路基上的电缆沟槽、电线路和供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各级防洪办事机构与地方有关部门,应共同对沿线与铁路有关的水库、河道、江河堤坝、塘坝、贮木场及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检查,按照《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及时向有关各级人民政府汇报,合理解决。
第22条 根据历年经验及预计可能发生水害的处所,应在沿线准备紧急加固和抢修的料具。
(一)防洪料具均应在雨季前备齐,并运至规定地点,未经有关防洪组织批准,不得挪用。
(二)防洪料具应本着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分别存放在便于装卸的地点,以便发生水害时迅速进行抢运。有关站段、采石场和各级材料厂,汛期要有一定的物资储备,各铁路局防洪储备料具的数量、地点要列表报部备案。
(三)汛前,有关单位要对备用的推土机、装载机、拆装梁、工字梁、钢塔架等抢险设备进行状态检查,确保抢险使用。
(四)汛期,各铁路局应在适当地点设置水害抢险备用车,按规定向铁道部申请拨给,作为铁路路用车掌握使用。遇有特别紧急雨情、水情预报,铁路局长可按铁路路用车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临时安排少量抢险备用车。
(五)防洪备用物资应随使用随补充,直至汛期结束后,方可纳入分配计划。
第23条 各级抢险队伍组成后,应加强技术演练,熟练掌握铺设便线,架设便桥,组装拼装梁以及搭枕木垛、立排架等技术。
第24条 防洪指挥部对各部门检查发现的危险处所、防洪渡汛措施、防洪料具储备情况等,要进行重点复查和处理。对山坡、堑坡、隧道仰坡、危石、危土;路基裂缝、溜坍、严重下沉;桥涵淤塞、锥体下沉损坏、基础严重冲刷及排水设施破损等汛期可能危及行车安全必须立即加固处理的处所,由指挥部审定预抢。第25条 各铁路局应结合实际情况,配置雨情观测设备,探索降雨量与路基、桥涵设备抗洪能力的关系,据以制订相应的防范及整治措施。
第26条 各级防洪指挥部汛前应对管内职工进行防洪教育,使有关人员熟知防洪规章制度,并组织交流防洪抢险经验。
第27条 对防洪工程及预抢工程所需款源、材料,有关部门应优先保证供给,以确保工程汛前完成。
第四章 防洪与抢险
第28条 各级防洪指挥部,应根据当地的汛情规律,确定防洪值班起止日期。
汛期内,各级防洪办事机构应日夜值班,密切同地方防汛、气象及水利部门联系,及时准确地向防洪指挥部提供有关天气预报、水情预报和风暴潮预报。通信设施必须服从防洪工作需要,优先为防洪抢险服务。
第29条 为了确保汛期行车安全,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汛期安全行车措施》。当遇有大风、连续降雨、大到暴雨时,运输、机务、工务、电务等主要行车部门,应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把好安全关。各局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汛期安全行车措施》制订相应的具体执行办法。
第30条 汛期,工务段应严格执行对线、桥病害处所的检查、监视制度。设有巡守工的桥梁,要定时观测记录水位和浅基墩台冲刷的情况,在降大雨、暴雨时,工区、领工区应执行冒雨检查制度。汛期内,各工区应有一定的人员留宿,以便夜间冒雨检查和参加抢险。工务段应为留宿人员设置必要的备品,并应按规定支付夜餐费。在业余时间及假日出动检查者,应按规定支付加班费。汛期工务段及有关单位应有轨道车及汽车司机在单位值宿。第31条 遇有灾害天气预报时,各级防洪指挥部应有领导值班,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加强检查、看守,保证行车安全。一旦发生水害,要由领导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全力抢修,迅速抢通。
第32条 遇有水害时,有关单位应迅速将灾情调查清楚,把发生的时间、地点、雨情、水情、灾情、抢险情况和预计抢通时间分别逐级上报,报部时间:
(一)正线——在四小时以内;其中京广、津浦、京山、沈山、哈大、陇海线在两个半小时以内。
(二)站线在八小时以内。
抢险所需材料、劳力和机具设备,各有关部门要优先供应。
第33条 一般小水害,短时间可以抢通者,应由水害发生单位就近组织抢修。遇有较大水害,抢修比较困难,短时间不易抢通者,由铁路局(分局)组织抢修。
水害严重或特别严重、抢修技术复杂、施工困难、工期较长者,由铁道部组织指挥有关铁路局、工程局、设计院参加联合抢修。
在水害抢修中,指挥部可根据需要,请当地军民或厂矿企业支援。
第34条 抢修方案既要考虑“先通后固”,缩短断道时间,又要考虑确保行车安全和将来正式修复的工程条件。在抢修通车后应立即进行加固,逐步提高速度,尽快恢复正常运输。第35条 防洪抢险期间,公安部门应按照防洪指挥部的要求,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防止抢险物资被盗和对铁路设施的破坏活动。
第36条 铁路桥涵等排水设施是确保铁路安全的重要设备,未经铁路防洪指挥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设障阻水或排放超过设计标准的流量。第37条 在非常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确定的重点地区和大局安全而要破路排洪时,必须报经铁道部和省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批准。影响较大时,须报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批准,方可实施。第五章 善后工作
第38条 汛期过后,水害发生单位对抢险剩余材料应及时清理,点收入帐,冲减支出,做到工完料净。防洪备用物资的分配,应优先用于复旧加固工程,亦可移做基建、大修、维修使用。
第39条 水害复旧工程要按照彻底消除水害根源,不留后患的原则,在抢通后,立即组织复旧施工,力争当年完成。
第40条 各级统计部门应对洪水灾害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坏、抢险和工程复旧费等进行统计,经财务审计部门核实,报中企处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41条 汛期过后,各级防洪指挥部应做好防洪工作总结,其内容为当年雨情、水情、水害概况(包括水害次数、中断行车时间、灾害直接损失等并进行分析);防汛抗洪新技术;主要灾害及大事故情况;防洪工作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及改进工作的建议等,以书面逐级上报,报部时间最迟为当年十一月底。
第六章 防洪经费
第42条 铁路财产因遭受水害发生的损失、抢修以及复旧费用,按有关文件规定,分别在营业外、成本、大修、更新改造基金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项下列支:
(一)凡属于下列性质者,列营业外支出:
1、在汛前防洪检查中对已出现险情,为防止灾害可能对线路建筑物造成破坏而采取的紧急防护措施。
2、线路遭受水害而中断行车后,为了迅速恢复运输而进行的抢修工作(包括修建便桥)所需的费用。
3、水害抢修恢复通车后,必须对原建筑物(不包括桥梁、隧道、挡土墙及单独作为固定资产的护坡,档水坝、导流堤等)继续进行修复或加固。
4、沿线通信信号、牵引供电、供水等设备遭受水害毁损后,为迅速恢复正常使用,进行抢修和复旧所需费用。
5、灾害发生后的现场清理费用。
6、灾害中属于流动资产的非常损失。
(二)凡属下列性质者,分别在国家基建投资、更新改造、大修理基金或维修费用中解决:
1、桥隧建筑物以及单独作为固定资产的挡土墙、护坡、挡水坝、导流堤等,遭受水害毁损后,因工作量较大,抢修时未能同时修复,而系以便线、便桥或架设便梁排架等临时工程抢修通车者,在通车以后,为了能正常使用,必须对破损部分进行彻底修理或部分重建工作,属于部颁线桥设备大修规则规定的大修工作范围的工程,其费用在大修理基金中列支。
2、上述建筑物遭受水害后,全部破坏,必须重建或修复的工作量超出部令规定的大修范围,以及增加桥孔,接长明洞或新建其他建筑物工程,所需费用在国家基建投资内解决或更新改造基金内解决。
3、上述基建、更改或大修工程,一件工程尽可能不分作两种款源,如工程内容主要属于基建或更改性质,则全部费用列入基建或更改计划;如工程内容主要属于大修性质,则全部费用列入大修计划。
4、除线路及沿线通信信号设备以外的其他各类固定资产遭受水害,发生损失,如确系需要修复的,其修复费用按其性质分别处理:
(1)损失较轻、稍加修理即可恢复使用的,由维修费解决。(2)修复工程符合大修范围的由大修理基金解决。
(3)修复工作量已超出部令规定的大修范围或必须重建、更新的,在国家投资内解决或更新改造费用内解决。
(三)为减轻水害损失而直接用于防洪工作的气象、水情预测预报;信息传递设备的购置、租用、服务等费用,可在生产发展基金、更新改造费或运输成本中列支。
第43条 列入营业外支出的复旧费用,应在当年完成。如当年确实不能完成时,其剩余工作量应列入次年有关计划,继续施工完成。
第44条 按规定应由国家投资的基建、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无论是当年或次年施工,均必须按规定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或更新改造计划才能施工。由大修解决的,也需按手续追加大修计划。
第45条 各类固定资产因遭受水害发生损失,不能修复或不必修复时,按报废注销手续处理。第46条 自然灾害损失和修复费用以及预抢工程应急费用的管理,实行逐级负责审核制度。铁路局对铁道部负责,并对所属单位负有领导和审批的责任。各铁路局防洪指挥部、财务、工务等部门要有专人管理。
自然灾害损失和修复费用以及预抢工程应急费用及其备用物资列销,应严格按财务制度规定、款源划分原则和实际消耗列帐。每项预抢或修复工作完成后,有关部门应负责编报财务决算和相应的分析说明,不得以预算代替决算。
第47条 自然灾害损失,原则上由各铁路局自行消化。如遇特大自然灾害损失,路局担负确有困难的,在铁路局严格审查、核实的基础上,可专案报部。部根据财力的可能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酌情解决。凡未经部审查批准的,部一律不单独另外补助。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48条 对防洪抢险有功人员和单位,具有如下事迹之一者,各级防洪指挥部可按照部有关规定制订具体实施办法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认真执行汛期行车安全措施,在灾害地点及时停车、拦停列车,防止重大行车事故者;
(二)坚持巡守检查,遇有险情及时报告,减少灾害损失成绩显著者;
(三)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时,组织严密,指挥得当,防护得力,奋力抢险,完成任务出色者;
(四)水情、雨情测报及时,情报传递迅速,克服困难抢测洪水,及时供应防洪抢险物资等,因而减轻灾害损失者;
(五)有其他特殊贡献,成绩显著者。
第49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行政处分、治安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不执行经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或者拒不执行防洪指挥部的防洪调度方案、防洪抢险指令者;
(二)玩忽职守,或者在防洪抢险中临阵退缩者;
(三)非法堵塞桥涵等排水孔道或扒决路基者;
(四)挪用、盗窃、贪污防洪物资或钱款者;
(五)阻碍防洪指挥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者;
(六)盗窃、毁损或者破坏铁路路基、桥涵及其调节建筑物等防洪工程设施以及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照明设施者;
(七)其他危害防洪抢险者。
第八章 附 则
第50条 本实施细则由铁道部防洪指挥部负责解释。第51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管理条例
【关 闭】 【打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管理条例
1991年6月28日 国务院第八十七次常务会议通过
1991年7年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6号发布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 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防汛抗洪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防汛工作实行<>的方 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第四条 防汛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统一指挥,分级 分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实 行防汛岗位责任制。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 部队是防汛抗洪的重要力 量。
第二章 防汛组织
第六条 国务院设立国家防汛总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防汛抗洪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国务院水 行政主管部门。
长江和黄河,可以设立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该江河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 简称流域机 构)负责人等组成的防汛指挥机构,负责指挥所辖范围的防汛抗洪工作,其办事 机构设在流域机构。长江和
黄河的重大防汛抗洪事项须经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批准后执行。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等流域机构,设立防 汛办事机 构,负责协调本流域的防汛日常工作。 第七条 有防汛任务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指挥部,由有关部门、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负 责人组成,由各级人民政府首长担任指挥。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指 挥部在上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和同级人 民政府的领导下,执行上级防汛指令,制定各项防 汛抗洪措施,统一指挥本地区的防汛抗洪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城市市区的防汛指挥部办事机 构也可以 设在城建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所辖范围的防汛日常工作。
第八条 石油、电力、邮电、铁路、公路、航运、工矿以及商业、物资等有 防汛任务的部门和单位,汛 期应当设立防汛机构,在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统一领 导下,负责做好本行业和本单位的防汛工 作。
第九条 河道管理机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和江河沿岸在建工程的建设 单位,必须加强对所辖水工 程设施的管理维护,保证其安全正常运行,组织和参加防汛抗洪 工作。
第十条 有防汛任务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以民兵为骨干的群众性防汛队 伍,并责成有关部门将防汛 队伍组成人员登记造册,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
河道管理机构和其他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可以结合平时的管理任务,组织本单位的防汛抢险队 伍,作为 紧急抢险的骨干力量。 第三章 防汛准备
第十一条 有防汛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流域综合规划、防洪 工程实际状况和国家规定的 防洪标准制定防御洪水方案(包括对特大洪水的处置措施)。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防御洪水方案,由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的防御洪水方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 定后,经有管辖权的流 域机构审查同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或其授权 的机构批准后施行。
有防汛抗洪任务的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流域综合规划和江河的防御洪水方案,制定本城 市的防御 洪水方案,报上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机构批准后施行。 防御洪水方案经批准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必须执行。 第十二条 有防汛抗洪任务的企业应当根据所在流域或者地区的防御洪水方 案,规定本企业的防汛抗洪 措施,在征得其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本企业的上级 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水库、水电站、拦河闸坝等工程的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程规划 设计、防御洪水方案和工程 实际状况,在兴利服从防洪,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制定汛期调度 运用计划,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报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备案,并接受其 监督。
经国家防汛总指挥部认定的对防汛抗洪关系重大的水电站,其防洪库容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经上级主 管部门审查同意后,须经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批准。预报警报、避洪、撤退道路等安全设施,以及紧急撤离和救生的准备工作进行汛前检查,发现影响安全的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七条 山洪、泥石流易发地区,当地有关部门应当指定预防监测员及时 监测。雨季到来之前,当地 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对险情征 兆明显的地区,应当及时把群众撤离险区。风暴潮易发地区,当地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库、海堤、闸坝、高压电线等设施和房屋的安 全检查,发现影响安全的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 地区之间防汛抗洪方面发生的水事纠纷,由发生纠纷地区共同向 上一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 主管部门处理。
前款所指人民政府或者部门在处理防汛抗洪方面的水事纠纷时,有权采取临时紧急处置措施,有关当 事各方必须服从并贯彻执行。
第十九条 有防汛任务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和完善江河堤防、水库、蓄 滞洪区等防洪设施,以及该 地区的防汛通信、预报警报系统。
第二十条 各级防汛指挥部应当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汛抢险物资,由商业、供 销、物资部门代储的,可以 支付适当的保管费。受洪水威胁的单位和群众应当储备一定的防 汛抢险物料。 防汛抢险所需的主要物资,由计划主管部门在计划中予以安排。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汛前应当向有关单位和当地驻军介绍 防御洪水方案,组织交流防 汛抢险经验。有关方面汛期应当及时通报水情。 第四章 防汛与抢险
第二十二条 省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根据当地的洪水规律,规定汛期起 止日期。当江河、湖泊、水 库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时,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 重大险情,情况紧急时,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报告上级人民 政府防汛指挥部。
第二十三条 防汛期内,各级防汛指挥部必须有负责人主持工作。有关责任 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及时掌 握汛情,并按照防御洪水方案和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进行调度。
第二十四条 在汛期,水利、电力、气象、海洋、农林等部 门的水文站、雨量站,必须及时准确地向各 级防汛指挥部提供实时水文信息;气象部门必须 及时向各级防汛指挥部提供有关天气预报和实时气象信息;水文部门必须及时向各级防汛指 挥部提供有关水文预报;海洋部门必须及时向沿海地区防汛指挥部提 供风暴潮预报。
第二十五条 在汛期,河道、水库、闸坝、水运设施等工程管理单位及其主 管部门在执行汛期调度运用 计划时,必须服从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 挥或者监督。
在汛期,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其汛限水位以上的防洪库容以及洪水调度运用必须服从有管辖 权的人民 政府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
第二十六条 在汛期,河道、水库、水电站、闸坝等水工程管理单位必须按 照规定对水工程进行巡查,发现险情,必须立即采取抢护措施,并及时向防汛指挥部和上级 主管部门报告。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 水工程设施出现险情,应当立即向防汛指挥部和 水工程管理单位报告。
第二十七条 在汛期,公路、铁路、航运、民航等部门应当及时运送防汛抢 险人员和物资;电力部门应 当保证防汛用电。
第二十八条 在汛期,电力调度通信设施必须服从防汛工作需要;邮电部门 必须保证汛情和防汛指令的 及时、准确传递,电视、广播、公路、铁路、航运、民航、公安、林业、石油等部门应当运用本部门的通 信工具优先为防汛抗洪服务。
电视、广播、新闻单位应当根据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提供的汛情,及时向公众发布防汛信息。 第二十九条 在紧急防汛期,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必须由人民政府负责 人主持工作,组织动员本地 区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洪抢险。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听从指 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分配的抗洪 抢险任务。
第三十条 在紧急防汛期,公安部门应当按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的要求,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 作。必要时须由有关部门依法实行陆地和水面交通管制。
第三十一条 在紧急防汛期,为了防汛抢险需要,防汛指挥部有权在其管辖 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的人力,事后应当及时归还或者给予适当补偿。因 抢险需要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 障碍物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拦。
前款所指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事后应当依法向有关部门补办手续。
第三十二条 当河道水位或者流量达到规定的分洪、滞洪标 准时,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有权 根据经批准的分洪、滞洪方案,采取分洪、滞洪 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对毗邻地区有危害的,须经有管辖权 的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批准,并事先 通知有关地区。
在非常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确定的重点地区和大局安全,必须作出局部牺牲时,在报经有管 辖权的上] 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批准后,当地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可以采取非常紧急措施。
实施上述措施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拦,如遇到阻拦和拖延时,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有 权组织强 制实施。
第三十三条 当洪水威胁群众安全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群众撤离 至安全地带,并做好生活安 排。
第三十四条 按照水的天然流势或者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标准,或者经批 准的运行方案下泄的洪水,下游地区不得设障阻水或者缩小河道的过水能力;上游地区不擅 自增大下泄流量。
未经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或者授权的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江河河势的自然 控制点。第五章 善后工作
第三十五条 在发生洪水灾害的地区,物资、商业、供销、农业、公路、铁 路、航运、民航等部门应当 做好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和运输;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应当 做好灾区群众的生活供给、医疗防疫、学 校复课以及恢复生产等救灾工作;水利、电力、邮 电、公路等部门应当做好所管辖的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第三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应当按照国家统计部门批准的 洪涝灾害统计报表的要求,核实和统计所管辖范围的洪涝灾情,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 部门,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
第三十七条 洪水灾害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应当积极组织和帮 助灾区群众恢复和发展生 产。修复水毁工程所需费用,应当优先列入有关主管部门建设 计划。 第六章 防汛经费
第三十八条 由财政部门安排的防汛经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列入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预算。在汛期,有防汛任务的地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一定的防汛抢险的劳务和费用,具体办法 由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九条 防御特大洪水的经费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对蓄滞洪区,逐步推行洪水保险制度,具体办法另行制定。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 表彰或者奖励:(一)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时,组织严密,指挥得当,防守得力,奋力抢险,出色完成任务者 ;(二)坚持巡堤查险,遇到险情及时报告,奋力抗洪抢险,成绩显著者;(三)在危险关头,组织群众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抢救群众有功者;(四)为防汛调度、抗洪抢险献计献策,效益显著者;
(五)气象、雨情、水情测报和预报准确及时,情报传递迅速,克服困难,抢测洪水,因而减 轻重大洪 水灾害者;
(六)及时供应防汛物料和工具,爱护防汛器材,节约经费开支,完成防汛抢险任务成绩显著 者;(七)有其他特殊贡献,成绩显著者。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 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 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不执行经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或者拒不执行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防汛调度方 案或者防汛抢险指令的;(二)玩忽职守,或者在防汛抢险的紧要关头临阵逃脱的;(三)非法扒口决堤或者开闸的;
(四)挪用、盗窃、贪污防汛或者救灾的钱款或者物资的;(五)阻碍防汛指挥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六)盗窃、毁损或者破坏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程建筑物和防汛工程设施以及水文监测、测量设施、气象测报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通信照明设施的;(七)其他危害防汛抢险工作的。
第四十三条 违反河道和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 管理条例》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四条 虚报、瞒报洪涝灾情,或者伪造、篡改洪涝灾害统计资料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 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 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 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 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汛期,也可以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强制执行;对治安管理处 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办理。 当事人在申请复议或者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的规定,结合 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2017铁路防汛自查报告
x铁路x标x分部防洪防汛自查报告
根据工管部4月21日下发的“关于做好2017年防洪度汛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为认真贯彻落实x公司及上级防汛指示,我分部积极行动,立即安排人力物力着手开展2017防汛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防汛组织情况
为抓好今年的防洪工作,做到指挥、组织、实施统一协调,提高防洪整体效力,并强化防洪领导责任制,我分部成立了以分部经理x为领导的防汛防洪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分部经理 副组长:x分部书记 组 员:x分部总工
x 工程部部长 x 安质部部长 x 计划部部长 x物资部部长 x财务部部长 x测量队队长 x试验室主任 x办公室主任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落实好汛期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度汛,确保施工生产安全可控。
二、防洪防汛领导带班制度
为落实防汛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项目领导带班工作职责,规范带班工作程序,确保汛期防汛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参照有关防汛规章制度,特制定了《防洪防汛领导带班制度》,并已在本月开始实施。
三、防洪防汛教育和演练情况
为强化一线工人防洪防汛安全和责任意识,分部对各个工班成员进行防洪防汛培训教育,认真学习汛期施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同时为提高现场工人应急避险能力,检验防洪防汛领导小组的处突能力,分部根据已经批复的《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在本月7日组织人员设备在x大桥附近进行了一场防洪防汛应急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并结合去年防洪防汛工作的经验,分部在拌合站、碎石场、x隧道以及各个驻地提前储备了用于水害抢险所用的施工机具、砂石料等物资材料,建立了防洪物资管理台账,以确保一旦发生水害,可以立即投入使用。
五、防洪度汛安全隐患自查情况
针对目前现场施工情况和今年的防汛形势,由安质部牵头,组织各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防洪防汛检查。鉴于分部桥涵工程已全部施做完毕,本次检查重点关注x隧道洞口、涵洞进出口和路基高边坡防排水情况,驻地围墙稳固情况,以及办公区和住宿区临时板房的加固情况。通过本次自查活动,发现现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个别地段天沟和侧沟未及时顺接。
2、个别涵洞地段不畅,未能和就有排水体系有效连接。
3、诸如钢筋加工厂顶棚等大临设施需进一步进行加固。
4、侧沟和排水沟等排水设施仍需加快施工速度,争取在主汛期来临之前完工。
存在的问题已要求相应部门及时整改。
六、防洪度汛重要措施
1、提前在拌合站、钢筋加工厂等区域储备足量的抗洪抢险用的机具和材料,登记造册;同时在易发生水患的部位储备一定量的砂石料,以确保一旦发生水害,可以立即投入使用。
2、建立健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同时加强汛期巡查,在汛期做到“积极巡查,不留死角”;在分部防洪防汛应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每个工区选派工班精干力量组织防洪抢险小组,出现险情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应对”。
x铁路x标项目经理部x分部安质部
2017年x月x日
隧道驻地
拌合站驻地
项目部驻地
应急演练
第五篇:防汛实施
首先在河岸堤坝前打进一排木桩,防止沙袋会被冲入水中,再在木桩与堤岸之间堆放沙袋。例如九八年抗洪,是同时从江堤和煤船两侧不停地抛投砂石和粮包,但是洪水转眼间将砂袋、粮包冲走了。还是在钢管运来后,将其绞成栅栏打入江底,然后再抛块石、钢筋笼块等。在古代应当就是用人力打木桩,用麻绳绑的。
首先在河岸堤坝前打进一排木桩,防止沙袋会被冲入水中,再在木桩与堤岸之间堆放沙袋。例如九八年抗洪,是同时从江堤和煤船两侧不停地抛投砂石和粮包,但是洪水转眼间将砂袋、粮包冲走了。还是在钢管运来后,将其绞成栅栏打入江底,然后再抛块石、钢筋笼块等。在古代应当就是用人力打木桩,用麻绳绑的。
防汛沙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防汛沙袋,另一种是吸水膨胀防汛沙袋。性能
每当雨季来临时低洼地区、地下室入口、车库等必备。最短时间完成临时防水工事,轻轻松松搬沙包。紧急灾害、台风水灾、淹水,排水工程、车库挡水、预防泥土崩塌,等紧急临时工事及水灾预防必备品。结构
用过后充分干燥即可收藏重复使用(如果袋子保持完好,没有破洞,可重复使用。紧急沙包就像一般的布袋一样,轻巧好搬运可以折迭储存;交叉迭砌,就像使用传统沙包一样,却比沙包容易使用,搬运和收藏。特点
产品特点:轻巧,搬运简单,可以快速完成防水部署。收藏方便,施工轻巧快速,不占空间。
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材料,可以当一般废弃物处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规格
一般防汛沙袋的规格有四种,分别是40*50、30*80、25*70和40*60这四种 防汛抢险膨胀袋 应用范围:
(一)、防止堤坝滑坡:当堤坝由于受到渗水影响而造成滑坡时,如果不及时阻止,会有垮堤的危险。具体使用方法:在堤坝滑堤的下部用防汛抢险膨胀袋按“品”字型多层堆叠起来,在最短时间阻止坝土继续滑坡,同时可以加紧时间填土抢修垮坡的堤坝。
(二)、堤坝升高:根据水情预告,洪水位将超过设计洪水位甚至可能超过堤坝,在洪水来临之前,用吸水袋在堤顶临水一边抢修子埝,以防漫溢。具体使用方法:吸水袋膨胀后,把它分层错篷垒筑压紧,为了避免层间渗漏,应在层间添加散土。如果能配合塑料薄膜使用,防渗效果更好。
(三)、消浪防冲:当洪水过急,水位不断升高,会对防洪堤坝造成巨大的压力,由于吸水袋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把吸水袋扎牢堆放在堤坝边上可以起到缓冲洪水对堤坝的冲击,从而起到护堤抢险的目的。具体使用方法:把吸水袋摊开放平,将袋两端用绳系在堤岸木桩上,直接抛置于水面上,吸水袋膨胀后,由于吸水袋具有一定的浮力,能够随波起伏,发挥消浪作用。
(四)、管涌蓄水反压:管涌是堤坝时常发生的险情,当管涌口较小时抓紧时间封堵就可以阻止面积扩大。当临背水头差较小时,可在涌水口用土袋抢修较大面积围井,蓄水反压。
七、具体使用方法:以堤坝的背水一面作为一个固定边,把膨胀好的吸水袋以多层“品”字型堆砌成一堵沙包墙,于堤坝另一面围成一个长方型的蓄水槽,然后往槽中注水,通过水压抑制管涌回渗。为了防止渗漏,应在吸水袋内侧添加一层塑料薄膜。
1.不用时,应把防洪袋放置室内干燥处备用,讯期或台风雨季可随时使用,防洪堵水。2.使用时,就近将袋子移至所需处进行防洪堵截。
3.洪水退后,未浸水的防洪袋可放回室内干燥之处保管,已浸过水的防洪 袋待自然风干后放到干燥处可重复使用 通常选用 粗砂,一般不用过细的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