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精选八年级上(中国史部分)
历史典型题目精选(中国史部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2)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两次分离,这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历史?你有何感想?
2、【追溯历史屈辱岁月】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鸦片战争前、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向英政府提议:“只要我们对中国的商业活动处在受限制的状态中,就必然大受损害。政府要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清除障碍,达到我们的目标。”请分析当时英国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什么会在中国受到限制?
(3)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例: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
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4、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即可)
5、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出洋务派的两个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各打出什么旗号?列举洋务派所兴办的近代著名企业。
(3)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有什么区别?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这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
请回答:
(1)19世纪 90年代,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2)概括出材料中所表达的主张。
(3)为实现这些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5 “师夷长技” 图6 变法图强 图7 孙中山 图8 陈独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一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7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8、阅读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材料三:见右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
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
(3)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材料三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四 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四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谈到:“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固其所也。”
材料二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自觉》一文中指出:“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
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科技),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青年》第一卷第6号(1916年2月)材料三 国务院公告(2008年5月18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请回答:
(1)结合明朝的有关历史,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把君主“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文中‘‘伦理的觉悟”的含义。“伦理的觉悟”在近代中国有什么代表性运动?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11、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国防部 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先进化。据此请回答:
(1)1860年~1898年间,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取哪些重大尝试?
(2)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辛亥革命中,中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追求“思想文化的先进化”方面掀起了什么重大运动?该运动有何重大意义?
1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请回答: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出现的进步思潮有哪些?同时分别指南在这些进步思潮指导下的重大社会实践活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最终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3)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先进中国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14、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三: 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
(4)请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小明同学为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胡锦涛主体访日,展开“暖春之旅”,全面规划和推进中日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胡锦涛指出“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材料二:中日关系年代尺
请回答:
(1)“牢记历史”——你准备通过哪些方面获得有关中日关系的历史信息?
(2)请将年代尺中①②处正确内容写在答题卷上。
(3)根据年代尺,以1945年为界,请你概括中日关系前后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4)“面向未来”——请你从时代主题的角度来描绘未来中日关系的蓝图。
1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反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深受其害。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请回答:
(1)下列哪些资料能有效佐证材料一中的论点_______ 填字母代号)
(2)列举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因素。
(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哪些主要信息?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
1、(1)《马关条约》;危害:该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的野心,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大大加深了中国半列民地化程度)
(2)因为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或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奉行闭关自守(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没落腐朽。
(3)屈辱的外交。感想: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2、(1)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意图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2)本质区别:第一次分离是国家主权受破坏(或是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分离是中国内政(或国共内部矛盾所致)
(3)① 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 ②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3、(1)图1——中英《南京条约》;图2——中日《马关条约》;图3——《辛丑条约》(2)人物:邓世昌。事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或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将士与四艘日舰展开激战,最后壮烈牺牲。
(3)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4)呼吁变法;反对与日本议和;支持公车上书;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4、(1)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1)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代表有:李鸿章、曾国藩等。(2)前期和后期的旗号分别是:“自强”、“求富”;如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为了维护腐朽的清王朝,不改革内政;单纯引进,缺乏创新,最终失败。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引进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注意把引进技术同国内消化、吸收、运用、创造结合起来。
6、(1)康有为、梁启超
(2)改革政治制度,改革科举制,建立新式学校。
(3)维新变法运动,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关封建社会的中是行不通的。
7、(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三民主义
(3)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4)正确态度:① 民主、科学 ②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或不能全盘西化,或洋为中用等)
8、(1)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感悟:① 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③ 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9、(1)事件:洋务运动;目的:强和求富或维护清朝统治
(2)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3)孙中山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民主和科学
(5)启示:地主阶级、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10、(1)废丞相,设六部,君权不断强化;设置锦衣卫.东厂等,对臣民监视加强;“八股取士”,思想文化控制加强。
(2)“伦理的觉悟”:反对礼教,强调追求平等.自由.独立的人格 新文化运动
(3)综合国力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凝聚了民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表明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人权在中国得到尊重;新一届政府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11、(1)以“自强”为口号,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2)辛亥革命中,中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它猛烈的扫荡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4)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12、(1)“师夷长技”思想—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或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戊戌变法;三民主义思想(或民主共和思想,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实力救国思想—创办近代民族工业;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成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建立了新中国)。(3)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自己的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
13、(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遵义会议的召开(3)指国民党重兵围堵;恶劣的自然条件。
(4)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14、(1)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2)日本的领导人,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军国主义思想,他们否认日本所犯下的侵略罪行(3)中日两国的经济友好往来日益密切。(4)牢记历史,继往开来
15、(1)查阅有关书籍,网上搜索,实地参观纪念馆,请教别人等。
(2)①中日甲午战争;②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3)1945年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或以战争为主)
1945年以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在曲折中逐步发展正常交往与友好合作关系。(或以和平为主)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未来中日关系应是和平共处,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16、(1)A、B、C(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落后的原因: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如答清政府的腐朽,闭关锁国政策等具体表现即可);列强的侵略等。
(3)中日人民友好交往(如答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帮助亦可)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敬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材料分析题复习
一、材料一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
先死,已死身不埋。——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
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
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
而结束。
——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1、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是什么时候?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答:19世纪上半期。清朝的闭关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而鸦片走私却可以牟取暴利,于是英国商人便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有何举动?
答:鸦片输入危害巨大。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
3、概括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答: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
府的腐败无能、综合国力落后、封建制度的落后(或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
主义
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二、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
胜利
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抢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
洲。„„
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
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的回忆文
章
(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文中的“夏宫”指的是哪里?
答:英国、法国圆明园
(2)材料二中“订的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这一条约对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答:《马关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
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3)从上述材料的史实中我们要吸取怎样的教训?
答: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是出路(或我们要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等其他类似内容)
三、“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 筐子,等着
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美)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使》
(1)文中提到的“伙伴”和“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
答:“伙伴”指英法侵略者,“果园的主人”指中国清政府。“果子”指列强从清政府手中
非法夺取的各项侵略权益。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答:第二次鸦片战争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
园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答:美国不会维护清政府的利益,他只会以调停为名,要求清政府妥协退让,满足英法的侵略要求。因为美国是英法的帮凶,他也想在中国夺取侵略权益。
四、“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
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
答: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
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
(3)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答: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是出路。
五、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痛击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兵败身亡,清军收复喀什噶尔。第二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①左宗棠进军新疆采取的军事策略和方针是什么?
答:“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军事策略和方针。
②清军能一路胜利进军,最后收复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收复新疆是自卫战争,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有何历史作用?
答: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④伊犁当时还被谁占据?后来是怎样收回的?新疆设立行省是哪一年?
答: 俄国;后来中国通过军事进逼和外交努力,与俄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政府
收回伊犁地区; 1884年。
六、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
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
为中外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捻军起义军),可
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曾国藩
(1)你知道材料表述的是什么运动吗?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答:洋务运动,为了摆脱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2)请列举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二个。
答: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写出其中二个即可)
(3)场运动的目的有没有达到?请你举例说明此结果。
答:没有(1分),洋务运动之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再次失败,所以洋务运动没有达
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分)
(4)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答: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
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5)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答: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七、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
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 答:甲午中日战争
(2)“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答应割让了中国哪些地方给日本?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答:《马关条约》;(2分)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分)
《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
民地化程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八、材料一: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此外尚有缴械、献俘、迁民之说。阅《上海新报》,天下震动,闻举国延诤,都人惶骇。又闻台湾臣民不敢奉诏,思戴本朝。人心之固,斯诚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覆,数百年而得此。
材料二: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太强,孰轻孰
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变之之法,富国为先。„„——均摘自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1)材料一中,“与日本议和”是指什么历史史实? 答:签订《马关条约》
(2)依据材料二指出挽救民族危亡的办法是什么?答:变法图强
(3)这次“上书”的结果和影响如何?
答:结果失败,但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
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独秀文存》 请问:⑴此文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
答:《新青年》或《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
⑵“德”、“赛”两先生实际指什么?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
答:是指民主与科学;陈独秀
⑶此运动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
倡新
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发起冲击。
十、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①中国近代化历程先后主要经历了哪四次重大运动?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②这四次运动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各举一位)
答:李鸿章、张之洞等;康有为、梁启超等;孙中山、黄兴等;陈独秀、李大钊等 ③这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答: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主与科学
④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次空前的解放(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⑤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或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
历史诊断:下面是有关辛亥革命的一段文字,请找出4处错误并改正。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宜昌发动起义。起义取得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第二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12年为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错误:改正:错误:改正:错误:改正:错误:改正:
答、宜昌——武昌;大总统——临时大总统;人民共和国——民国;1912年——1911年
第三篇:2014八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
(3)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得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结果怎样?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5)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答案:(1)《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3)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4)中英《南京条约》、《辛丑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5)清政府的本质是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人民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开始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各一位。
答案:(1)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2)洋务派──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革命派──孙中山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请回答: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2)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职务。(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5)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还说它失败了?(6)参观这所学校遗址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7)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8)从孙中山的讲话中能否知道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答案:(1)黄埔军校;1924年5月(2)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3)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4)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行动: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原因: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6)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
(7)孙中山以往几次革命都失败了,教训就是没有一支自己的革命队伍。孙中山想通过创建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政治人才,达到创建革命军的目的。(8)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4、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材料三: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 2
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该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谁?其中“贼”是指谁?出现“无力回天”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是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纲领,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该运动中两位代表性人物的名字。
答案:(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谭嗣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顽固派的实力过于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民报》(4)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5、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这次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2)该运动的性质是怎样的?上述材料中的哪句话能体现这一性质?
(3)运动的两个阶段运动中心是哪儿和主力军都是谁?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4)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1)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体现这运动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第一阶段运动中心是北京,主力军是青年学生;
第二阶段运动中心是上海,主力军是工人阶级。
评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抗战,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3)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吗?为什么?(4)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答案(1)重庆谈判
(2)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3)没有。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真,和平谈判是为了欺骗国内外舆论,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内战
(4)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埃德加斯诺的《红星耀中国》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杨虎城;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重庆谈判; 毛泽东、蒋介石; 《双十协定》; 中原。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红军何时开始长征?根据材料指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险阻。
答;1934年10月。渡过金沙江、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过草地。
(3)诗中哪句诗句描绘了红军长征跳出敌人乌黑圈及最惊险的战斗?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各有何重大意义?
答:大渡桥横铁索寒。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4)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5)红军长征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
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6)长征途中我党召开什么重要会议?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答:遵义会议;毛泽东。
(7)红军长征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或为什么红军“三军过后尽欢颜”?)
答: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8)从红军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哪些教育(或有哪些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答:长征精神: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乐观主义精神);高尚的革命品质,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认识到中国革命历史的艰难曲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红军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三 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2)“朱毛合”分别指谁?建四军有何奇功?(3)材料二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
(4)请用史实说明 “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深刻寓意。答案:(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
(2)朱德、毛泽东;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歌谣;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10.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一把历史年代尺和一张历史图片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的一部分。
材料三:“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蒋介石
请同答: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国运动没能成功的共同表现是什么?(1分)
(2)材料一中图片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二,写出1935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重大事件。(1分)
(4)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条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
(5)阅读材料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发动内战。材料中“惠临陪都,共同商讨”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
(6)通过阅读以上材料,从中国共产党经历的90载艰苦卓绝和荣耀辉煌中,你得到了怎样的感悟?(1分)
答案:(1)都以失败告终,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井冈山会师2分(3)遵义会议 2分(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分(5)重庆谈判 2分(6)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等”。
第四篇:八年级下历史材料分析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请回答:
1、你知道这段文字的出处吗?你是否亲自看到过?人民英雄英雄纪念碑碑文
2、“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以来?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1946年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3、“三十年以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以来? 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道都北京30万人齐聚在天安门广场。毛泽东挥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庆典,人 民以无限的喜悦,欢庆新中国的诞生。请回答:
1、此段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场面?开国大典
2、“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什么? 54门礼炮齐鸣 象征着 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经过28年的奋斗历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大会奏起的国歌的名称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
4、这一天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国庆节
5、如果今天让你继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碑文,你准备增加哪些内容?答: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几百年来,中国各民族之间是不团结,藏民族内部是不团结,这是满清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统治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挑拨离间的结果。现在**喇嘛所领导的力量与**额尔德尼所领导的力量和中央人民政府之间都团结起来了„„” ——毛泽东(1951年)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判断中央人民政府用什么办法解决西藏问题? 和平方式
2、解决西藏问题的标志是什么?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3、西藏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西藏和平解放说明了什么?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因为美国的侵略活动已经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材料中的“参战”指的上什么? 抗美援朝
3、“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为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参战部队的司令员是谁?这些参战的士兵在当时被赞誉为什么?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
5、请你谈谈参战有哪些好处? 参战的利益,抗击美国侵略,可以巩固人民政权,赢得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可以壮大新中国的志气,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政府向“邻人”大规模派兵的共有两次,请你说出这两次出兵的时间,战争名称,战争的结果和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这两次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答:(1)第一次: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第二次: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2)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妥协退让,求和。而新生的中国政府和勇敢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3)启发:不同的结果有
力地证明了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战争的正义性,还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以为人民的斗志等因素,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才能保家卫国,争取世界的和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请回答:
1、此材料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此材料主,我国开展了什么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
2、此运动什么时间大体结束? 1952年底。
3、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4它与现在的土地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现在是土地公有制。5土地改革的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请回答:
1、这则材料是出自于什么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这个文件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中共八大。1956年。
2、材料中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标志着什么? 1956年底。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这次会议上确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⑴材料一是哪一个时期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⑵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共八大
第五篇:2014年历史周年大事中国史部分
2014年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题一
一
1、如下“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中,最具有“民主”气息的是(、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A、奖励创造发明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设立京师大学堂D、裁汰旧军,精练新军
2、使五四运动被赋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的主要历史现象是()A、学生游行B、商人罢市C、工人罢工D、传媒宣传
3、据晚清学部统计,18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万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万所,学生达156万人。材料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京师大学堂创办B、新文化运动兴起 C、民族工业的发展D、科举制度被废除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出现了全国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B、深圳等经济特区发展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东南地区气候宜人
5、当前中共中央人民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的目的是()A、保持香港澳门繁荣B、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C、创造和平统一条件D、促进沿海地区开发6、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其根本原因是()
A、海的城市形象良好
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中国是亚太乃至世界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D、开放的中国、古老的文明吸引着各国领导人
7、某班同学故事会比赛中,一位同学讲到:……一天,他用浴盆洗澡,发现水漫溢出来,身体却感到微微上浮。他突然得到灵感;相同重量的物体体积不同,排出的水量也不同……。这位同学讲故事的主人公是()
A、汉谟拉比B、屋大维C、马可·波罗D、阿基米德
8、在希腊一百多个城邦中,最著名的雅典城邦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并且还拥有比较健全的()A、经济制度B、教育模式C、民主政治D、军队体系
9、佛教自诞生时就主张“众生平等”,针对的是当时不公正、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这里的“不公正、不平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金字塔的修建B、《法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C、种姓制度的建立D、公民大会的召开
10、炮兵少尉拿破仑抓住机遇,在极短的时间里战攻卓著,超级当上了将军。“机遇”指()A、加入英国议会军作战B、支援美国独立战争 C、投身法国大革命D、发挥对外侵略战争
11、格拉思大学(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地方)经济系主任安东尼·斯来文说“詹母斯·瓦特之所以成功,既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其历史的偶然性。”“必然性指()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急需解决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 B、瓦特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一丝不苟、认真踏实
C、牛顿等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创立了一系列理论 D、英国专利法对新技术、新发明的鼓励与保护12、2013年4月17日,美国参议院以54票赞成、46票反对的结果,使两党议员提出的控枪法案没有达到过关所需要的60票,法案“胎死腹中”。大感失望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只能通过怒斥这是“耻辱一天”来发泄不满,因为在美国,大部分法案需在国会众、参议院同时提出,在两院获表决通过后,才可能由总统签署生效。美国的这一制度源于()
A、《独立宣言》B、“1787年宪法”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国家工业复兴法》
1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国家的干预和调节中运行的。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源于()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罗斯福新政取得实效
C、马歇尔计划影响重大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4、据统计,1960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为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B、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D、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
15、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和雅尔塔会议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共同作用是()
A、扭转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不利局势B、使德国法西斯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C、为战后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初步方案D、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12年6月,拿破仑率61万大军(其中法军30万,其余为被征服国家的军队)远征俄国。俄军的抗击、俄国的严冬,再加上法军供养不足,使拿破仑遭到了惨败。
材料二1942年7月,希特勒下令集结150万军队和大批坦克、飞机、南北突击斯大林格勒。苏军奋勇抵抗,经过四个月的防御作战,阻止了德军的进攻;11月中旬,苏军转入反攻,迅速突破德军防线,包围德军主力部队30多万人。1943年2月初,苏军全歼被围德军,迫使德军停止了战略进攻。
(1)、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哪一部作品是以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为背景创作的?(1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何重要的地位?(1分)结合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这场战役中德军惨败的非人为因素是什么?(2分)
(3)、拿破仑和希特勒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拿破仑依然被后人纪念,而希特勒却遭世人唾弃。这一现象说明人们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们法国拿一半,我们英国百分之三十,怎么样?”“不行!不行!这次大战,我们法国受害最大,我们得百分之五十八!”“好了,好了!我们美国一分钱也不要。我们两家都得让一点,利益均沾,还得让别的国家分一点呢!”
材料二: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签署了《四国条约》,条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即告失效。当时日本代表就愤愤不平地对英国代表说:“不管怎样,你们毕竟给同盟安排了一场盛大的葬礼。”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国际会议的场景?这次会议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材料二中“盛大的葬礼”指哪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签定的《九国公约》对中国有何影响?(2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召开的会议,英美对中日的态度有何变化?这种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三、探究论证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名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才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3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3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
材料二:对内改革,就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建立各种形式的责任制。„„
对外开放,就是为了引进外国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材料三中:中国一些变化可以说是向现代化进步„„这些变化包括:公共卫生、身体保健和食品配给的进步;高水平的工业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商品,从最初的保温瓶、电风扇,发展到手表、自行车,随后是电视机和洗衣机,到20世纪90年代,则是汽车和空调„„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有着什么样的关系?(2分)
(2)、材料二提到的责任制在农村和城市最突出表现分别是什么?(2分)为实行对外开放,我国政府采取哪些重大举措?(2分)
(3)、材料三所述的变化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1分)这些变化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2分)
参考答案:1—5BCDBC6---10BDCCC11---15ABBAD16、(1)《战争与和平》。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2)是二战的转折点。苏联的严冬,苏联地域的广阔。
(3)要看人物的主流活动是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等。
17、(1)巴黎和会。签署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获取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而华盛顿会议时反对日本独霸中国从而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一些权益。说明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与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18、(1)公车上书。拒和、迁都、变法、练兵。(2)兴办商务,重用人才,鼓励创造发明。
19、(1)材料二中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在材料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等。
(3)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的这些变化正是由于材料二的改革开放政策引起的。
2014年历史周年大事中国史部分:
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75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借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6月3日---6月25日。意义。
2.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130 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知识点见荆州资料知识网络。4.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20 5.1899年,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115
6.1909年,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并通车。105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7.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95见荆州资料。8.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和国民大革命的开始。90
9.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90以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见荆州资料。10.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征。80 见荆州资料。
11.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65 12.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65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1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国内、国际意义。
1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0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5.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60 见荆州资料。
16.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40 意义。17.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5
18.1984年,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30
19.1984年,安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洛杉矶的第23届奥运会上获得中国首枚奥运金牌。30 20、1984——2014年,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见课文。
21.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5 港澳回归的意义。
世界史部分:
1.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365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325 3.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225 4.1794年,“热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220 5.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215 6.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930
7.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开始了长期的合作,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70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8.1879年,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135发明大王。9.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00 10.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
11.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95 主要签订惩罚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和其它和约,建立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12.1944年,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70 13.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75 14.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65
15.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55 16.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剧变。25
17.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发动科索沃战争。1518.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人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15 注:每项后面数字代表为距离2014年多少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