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法制讲演稿
法制讲演稿
高一(5)班
黄金坚
今天我在这给大家讲解一下在你身边发生的几个法律问题:
1、未成年人吸烟严重程度上升 再也不容漠视
街头巷尾,三三两两学生模样的孩子凑在一起,人手一支烟,喷云吐雾,这样的场景绝非鲜见。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及“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未成年人吸烟低龄化、吸烟严重程度上升的严峻态势再次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施行,其中确认对未成年人售烟行为违法。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研讨会上,来自团中央权益部、专家、学者,以及立法、司法实务界人士认为,当前,未成年人吸烟的严峻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还出现了低龄化趋势。
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吸烟危害程度的漠视、以及监管等执法手段缺失,是导致未成年人吸烟严重程度上升的首要原因。
“一支尼古丁可以毒杀一只小白鼠,一盒尼古丁能够杀灭一头牛”吸烟对未成年人身心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吸烟对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吸烟导致一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专案组检察官杨新娥,至今对曾经办理的一起因吸烟引发的犯罪案件记忆深刻——两名初中学生找低年级学生要烟抽,双方发生口角,厮打在一起。两初中生气不过,通过网络联系了七八个哥们儿,第二天在校门口堵住低年级同学,挥着棍棒一顿暴打,把其中一个学生的小手指都打断了,场面十分血腥。
“因吸烟、酗酒引发的未成年人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案件已不容忽视。”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前来自家庭、社会对未成年人吸烟危害程度的认识还相当模糊。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少年法庭法官刘鹏带来了一组调查数据:今年1至4月,在少年法庭调查的45起未成年人案件中,有吸烟史的34人,占75%。
在谈及吸烟的诱因时,很多孩子承认是因为看到同伴吸烟很帅气,尤其是女孩子抽烟被看作“有派”、“很酷”。有时玩伴在一起,不抽烟、喝酒,就觉得无所事事、很无聊。对于吸烟的费用来源,其中65%是父母给的零用钱,或者同学间相互买,还有一部分是“借”的。“‘借’的背后其实就是靠强制、暴力等手段进行的抢劫、盗窃等不法行为。”
另外,在对29名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中,11名家长对孩子吸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感觉“没什么”、“管不了”、“由他去吧”;另外48%的家长没注意到孩子吸烟。问及对孩子吸烟有无办法,家长多感到无奈,认为“没什么办法”、“说说得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孩子买烟时都没受到什么阻碍。
造成未成年人吸烟问题严重的原因很多,如烟草广告诱惑、不良影视镜头影响等,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所吸香烟是自己购买的,长期从亲友处获得的很少。可见,从烟草来源入手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吸烟是立法的首要关注点。
我国1999年6月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首次通过国家立法明确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但由于没有规定对这种违法行为是否应当处罚以及怎样处罚,导致该法颁布施行后没有实现立法目的,未成年人照样可以轻松购买到香烟。”
2006年12月29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之盾更坚。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同时规定违反上述情形者,“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不向未成年人销售或提供烟草制品是使未成年人远离烟草的根本。然而在生活中,小商小贩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司空见惯,鲜见要求买烟者出示身份证件,尤其小摊位上,向未成年人禁售香烟的警示牌更是难觅踪影,未成年人买到香烟依然轻而易举。
世界很多国家对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规定了严格的罚则。在法国,禁止向16岁以下的儿童销售烟草产品的法案。烟草商一旦被发现向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卷烟,他们将会被罚款150欧元。;韩国政府禁止向青少年(19岁以下)售烟,否则将被罚款100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大约6.9万元)或入狱两年;意大利禁烟法规定,向16岁以下儿童出售香烟者处100万里拉罚款。
2、小孩子一句玩笑惹官司 终被处罚一万元
小孩子一句无恶意的玩笑话招来一场官司,最终被判付出万元的代价。可见法律并不认可“童言无忌”。
去年5月的一天,山东省章丘市某学校学生到镇医院例行体检。当轮到初二4班的女生佳佳透视时,医生看到屏幕上有阴影显示,这是由于佳佳的衣服上别了一个卡子造成的,医生再也没问什么。然而这一切却被站在一边的同学小虎看到了。
调皮的小虎大笑着告诉同学们,佳佳肚子里有个小孩,引起了佳佳一顿怒骂,事后也就没在意。然而从医院回到学校后,同学们都议论说佳佳怀孕了。仅一天的时间,谣言已遍及校园的每个角落。
佳佳终于忍受不了,把此事告诉了班主任范振华老师。范一再向同学们强调:那是一句开玩笑的话,不是真的,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谣言飞进了佳佳所住的村子,佳佳的父亲找到学校要求严肃处理此事。然而,因为过几天学校就要放假收麦,校方决定把此事放一放。但随后谣言越传越走样,人们甚至纷纷猜测孩子的父亲是谁?有的说是她爷爷,有的说是她爸爸。
佳佳及其家人,人格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再次找到学校。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学校召开师生大会辟谣,而且对小虎也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佳佳一家人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
佳佳的奶奶气得瘫在床上一病不起,佳佳父亲决定把小虎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告上法庭。学校由于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好此事,成为此案的第二被告。
老师们认为,学校已经辟了谣,谣言怎么传到社会上跟学校无关,社会上传播谣言的人才应该负主要责任。
去年12月10日,法院认定小虎已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分割:学校里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拖延的行为,造成了对原告精神的进一步损害。法院判决,两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15000元,其中校方承担5000元。两被告不服,提起上诉。今年4月5日,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此案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应该让孩子们意识到,虽然你年龄小,但如果你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或者做一些不负责任的事,可能就要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也会伤害到别人。
3、据《新浪网》2008年5月4日报道:四五名学生结伴到一废弃采石场的水塘边游玩,结果其中两名学生溺水身亡。两名死者落水后,其他的小孩因为惊吓不敢呼救,回家后也没敢声张。这是5月1日下午2时发生在福清市三山镇海瑶村的一幕惨剧,两死者尸体于次日上午7点浮出水面后才被发现。2名溺水身亡的学生分别是海瑶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小高(13岁),以及海瑶中学初一年级的小林(16岁)。事发现场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水塘,多处的水很浅,但离塘边越远水越深,村民说,这里最深的地方连竹竿都探不到底。
另:据《搜狐网》2008年5月4日报道:昨天下午3点,复兴南路水澄花园边的城河公园内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家都在为一个落水的6岁男孩担心。出事地点在靠近水澄桥边的一段河堤,与钱塘江水域相连,河水大约深3米左右,两岸有不少被水淹没的石阶。据附近居民介绍,平时这里很少有人经过,倒是常有些民工子弟喜欢在那里捉螃蟹玩。出事前,落水男孩和两个小伙伴正在堤上玩耍,捉蟹时不慎跌入河里。这时,正遇上钱塘江向内河放水。一转眼的工夫,湍急的河水就把小男孩冲出了老远。有居民听到孩子的呼喊声,立刻赶到现场,并拨打了求救电话。钱塘江上游水坝的工作人员闻讯,立刻停止了排水。当全副武装的潜水员下水打捞时,早已不见孩子的踪影。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人嘴里都在念着:“这么小的孩子,真可怜啊,但愿能活着救上来„„”下午5点05分,距男孩落水已经有两个多小时,落水男孩生还的可能越来越小。在潜水员的不懈努力下,小男孩终于被打捞上来,可经过多方抢救,幼小的生命还是凋谢了。夏季来临,未成年人的安全监护问题又将凸显,特别是民工子弟独自一人在家缺乏看管的问题,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据《新浪网》2008年4月18日报道:去年7月21日,赵能、王卓、李成与刘平四名少年(未成年人,系化名)一起去东荆河游泳,刘平滑到深水处,赵能上前营救无果独自上岸,王卓、李成提出喊人施救遭赵能阻止。三名同伴离开事发地商定:隐瞒事实真相,不向任何人透露。事后,刘平之母找三人询问儿子下落,他们均按商定内容没有说出事实真相。直到次日中午,人们才在事发地将李成的遗体打捞上岸。刘家人以三名同伴隐瞒真相、未及时施救是导致刘平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告上法院。法院认为,刘的父母未能尽到监护义务,是造成儿子死亡的主要原因,邀约人赵能在刘平溺水后阻止其他同伴呼叫人施救,对刘平的死亡存在一定过错,应承担次要民事责任。另两名同伴没有坚持叫人施救,存在过错。昨日,湖北省仙桃市法院判令三名同伴分别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共32789.80元。
目前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还存在单一化的问题,教育方法、内容简单化,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差生歧视、排挤、放弃教育,从而留下犯罪隐患。一部分人走出校门后不能升学而找不到就业门路,飘荡在社会上成为闲散人员。这些未成年人绝大多数人没有经济来源,在“哥们儿”的拉拢、胁迫、教唆下去偷、去抢,逐渐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创造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良好外部环境。
第二篇:中学生法制讲演稿1
中学生法制讲演稿
今天我在这给大家讲解一下在你身边发生的几个法律问题:
1、法律规定:父母侵犯孩子隐私也该受处罚
未成年人在家长眼里到底有没有隐私呢?答案是肯定的。“《儿童权利公约》、《未成年保护法》等都对儿童的隐私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其荣誉和名誉不受非法攻击。《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年修订)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法律还对侵犯儿童隐私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按照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9条规定: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另外,《治安管理处罚》第42条、第48条也对侵犯他人隐
私做处罚。这个处罚则不光适用于其他成年人,同样也适用于家长。■孩子与家长讲隐私保护很难最狭义的隐私,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家联系在一起的,或者更夸张地说,是以家为基础的概念。这个家既指空间上的,也指亲情上的。相对于父母讲未成年人之间的隐私,恐怕是更难的。因为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有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教育也
好,管理也好,还是保护也好,父母对子女都是有一定权力的。中国父母搜孩子的书包、偷听电话、看日记等种种行为表现,反映出我们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无力和无奈。除了一些个别父母有扭曲的心理外,大部分父母这样做,出发点还真是想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打探孩子隐私不是管理、教育好孩子的必然手段。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出现,给很多父母教育子女带来了挑战。长期以来,我们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视非常不够,没有将父母教育子女作为一门科学来看待,长期处于传统、粗放型教育阶段。另外,对于那些父母难以驾驭的未成年人,我们也缺乏一个政府干预机制。在西方国家,像美国、澳大利亚等,政府都有这样的机构,法律也会有这样的程序来帮助父母更好地矫治他们已经失控的孩子。■《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信件、日记和电子邮件是隐私的载体。那么QQ和MSN的聊天记录是否为隐私载体呢?电话内容是否为隐私载体呢?书包、衣柜和个人房间等是否为受保护的隐私范围呢?如果它们算作隐私范围的话,对于这些,是否只要不披露就不违法了呢?
在主体方面,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和其他社会主体在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方面的界定是否应该有所区别呢?在无行为能力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例外规定,但对于有一定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监护人就跟其他社会上的组织和个人完全受到同样的限制呢?
从对立法的善意解释来看,这些问题是不难解答的。对于信件、日记和电子邮件之外的,只要父母不披露,不算侵犯隐私。对于信件、日记和电子邮件,父母不能隐匿、毁弃。除了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父母也不能开拆、查阅。除了法律的例外规定,父母与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受到同样的限制。
对这样的规定,有些未成年人可能很失望,不披露算什么,让父母知道都不应该;再说就限制在信件、日记、电子邮件,范围也太窄了。对这样的规定,有些父母也可能很失望,我不知道信息,怎么管教孩子呢?管他不也是为他好吗?
2、未成年人吸烟严重程度上升 再也不容漠视
街头巷尾,三三两两学生模样的孩子凑在一起,人手一支烟,喷云吐雾,这样的场景绝非鲜见。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及“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未成年人吸烟低龄化、吸烟严重程度上升的严峻态势再次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施行,其中确认对未成年人售烟行为违法。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研讨会上,来自团中央权益部、专家、学者,以及立法、司法实务界人士认为,当前,未成年人吸烟的严峻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控制,还出现了低龄化趋势。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吸烟危害程度的漠视、以及监管等执法手段缺失,是导致未成年人吸烟严重程度上升的首要原因。
“一支尼古丁可以毒杀一只小白鼠,一盒尼古丁能够杀灭一头牛”吸烟对未成年人身心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吸烟对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吸烟导致一些未成年人走
上犯罪道路。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专案组检察官杨新娥,至今对曾经办理的一起因吸烟引发的犯罪案件记忆深刻——两名初中学生找低年级学生要烟抽,双方发生口角,厮打在一起。两初中生气不过,通过网络联系了七八个哥们儿,第二天在校门口堵住低年级同学,挥着棍棒一顿暴打,把其中一个学生的小手指都打断了,场面十分血腥。“因吸烟、酗酒引发的未成年人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案件已不容忽视。”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前来自家庭、社会对未成年人吸烟危害程度的认识还相当模糊。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少年法庭法官刘鹏带来了一组调查数据:今年1至4月,在少年法庭调查的45起未成年人案件中,有吸烟史的34人,占75%。
在谈及吸烟的诱因时,很多孩子承认是因为看到同伴吸烟很帅气,尤其是女孩子抽烟被看作“有派”、“很酷”。有时玩伴在一起,不抽烟、喝酒,就觉得无所事事、很无聊。对于吸烟的费用来源,其中65%是父母给的零用钱,或者同学间相互买,还有一部分是“借”的。“‘借’的背后其实就是靠强制、暴力等手段进行的抢劫、盗窃等不法行为。”
另外,在对29名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中,11名家长对孩子吸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感觉“没什么”、“管不了”、“由他去吧”;另外48%的家长没注意到孩子吸烟。问及对孩子吸烟有无办法,家长多感到无奈,认为“没什么办法”、“说说得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孩子买烟时都没受到什么阻碍。
造成未成年人吸烟问题严重的原因很多,如烟草广告诱惑、不良影视镜头影响等,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所吸香烟是自己购买的,长期从亲友处获得的很少。可见,从烟草来源入手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吸烟是立法的首要关注点。
我国1999年6月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首次通过国家立法明确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但由于没有规定对这种违法行为是否应当处罚以及怎样处罚,导致该法颁布施行后没有实现立法目的,未成年人照样可以轻松购买到香烟。”
2006年12月29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之盾更坚。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同时规定违反上述情形者,“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不向未成年人销售或提供烟草制品是使未成年人远离烟草的根本。然而在生活中,小商小贩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司空见惯,鲜见要求买烟者出示身份证件,尤其小摊位上,向未成年人禁售香烟的警示牌更是难觅踪影,未成年人买到香烟依然轻而易举。
世界很多国家对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规定了严格的罚则。在法国,禁止向16岁以下的儿童销售烟草产品的法案。烟草商一旦被发现向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卷烟,他们将会被罚款150欧元。;韩国政府禁止向青少年(19岁以下)售烟,否则将被罚款1000万韩元(折
合人民币大约6.9万元)或入狱两年;意大利禁烟法规定,向16岁以下儿童出售香烟者处100万里拉罚款。
可见吸烟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我们再也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讲演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讲演稿
让青春的小鸟自由飞翔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
今天由我给大家讲述一个悠长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和导演是你是他,是我们大家。只要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能阻止故事的发生和上演,而谁又都不能无限制的演绎下去,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导演它,让故事都有一个美丽的过程,一个完美的结局,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故事。事实上,我给每个人的故事都设定了一个理想的结局,那就是:《让青春的小鸟自由飞翔》。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给大家来诠释这个故事:
一、青春期的概念和在人生中的地位;
二、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三、矛盾的青春期心理;
四、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七大体现;
五、青春故事,我为你支招。
下面,我们探讨第一个问题:
一、青春期的概念和在人生中的地位:
青春期是指一个人从少年时代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时期,一般是指从12岁—18岁的年龄段。它既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又是人生的一个困难时期。心理学家斯朗认为,当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后,其心理变化为:“自我发现”;“产生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开始逐步跨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他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心理学家霍林活斯认为,青春期到来之后的生理、心理变化相似于幼儿的断乳现象。这是人生的“第一次危机”。儿童进入青春期,意味着要从心理上摆脱对双亲的依赖。这种急剧而彻底的心理性“断乳”,也同样会给他们带来突如其来的一时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激动和**,这便是人生的“第二次危机”。因此,他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危机”。也就是“心里断乳期”。心理学家汤姆利兹认为,儿童期是“外界的获得时代”,而青春期则是“内部的获得时代”。由于性本能的起动,使之逐渐地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青春初期,他们常常会因自己不能掌握这种变化而烦恼,昔日儿童时期平静的心田被搅乱了而陷入于以反抗、冷淡、横蛮、怠慢、多变等表现为特征的否定与不安情绪之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是对自己也都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因此,他把青春期称为“否定期”或“反抗期”。面对如此众多的研究和社会中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受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标准制定为: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看看我们学校的男生,潇洒有活力,女生漂亮,亭亭玉立——两个字“健康”)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看我们同学们进餐,那真叫“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无光泽也没事,“海飞丝,丝丝顺滑,飞一样的感觉”)
10.肌肉、皮肤有弹性。
这一定义主要强调了健康的身体表征,而青春期更多的是要关注心理特征。下面我们介绍第二部分:
二、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青春期的情绪特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见人爱;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真像“枯藤老树昏鸦”,人见人忧,所以说“六月天孩子脸”,一点不假。
2、青春期的人际交往特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是心理断乳表现,他往往发生得太快,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难以接受。同时,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现为开始比较注意自己形象,特别是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也尝试与异性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很复杂,一方面渴望接近对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别人发现,结果,交往过程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反而显得别扭;一般情况下,这种表现与爱情无关,只是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喜欢一起交流和彼此欣赏。但是,由于表现的别样,成为同学们的谈资,一经同学的夸大处理便成为有色新闻,令当事人非常尴尬,有时候,由一起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引发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为数不少。这就是青春期的苦恼┉┉
案:我们同学当中不乏常常有这样的谈论:
女生私下里谈论:嘿嘿!姐妹们,你们说我们班哪个男生长得最帅。我认为是某某,你看他篮球打得多好,那投篮姿势,配上那时尚发型,简直帅呆了,酷毙了。我真的好喜欢噢!众女生一齐上阵,喜欢就去追呀!要不要我们帮你做“联络员”。
男生私下里谈论:“兄弟们,你们说我们班的女生谁最漂亮。”“哥们,你不会是喜欢上谁了吧!还不快快招来。”在同学或室友的一阵招呼中,该男生说出了女生的姓名。“哥们,是呀,我也觉得她对你有感觉,平时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呀”
对于这样的谈论,我们谁都无可厚非,我觉得,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是与爱情无关的。但众口铄金,事情的发展就成了另外的结局。有则寓言是这么说的:
养猴人一日要杀一母鸡以警示猴群,众猴便议论纷纷,上蹿下跳。小猴说:“活该,光吃粮食不下蛋。”母猴说:“谁叫你生个蛋就了不起,总是咯咯叫个不停。”公猴却说:“你肯定是和公鸭有一腿。”母鸡在临死之前大呼一声:“我的死还不都是被你们这群猴子说死的。”
3、青春期的情感特点: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博爱(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具有基本的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案:追星:现代青少年的追星潮似乎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正如09年春晚“小沈阳”演绎的小品中的台词“华仔,华仔,我爱你”,痴迷明星,有的已经直接影响了自己正常的情感、学习和生活。
4、青春期的思维特点:思维是人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初中生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他们对一般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到了高中阶段,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多维的、立体的考虑问题,并且通过综合、分析、推理找出本质和规律;所以,在此阶段,他们好辩论,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挑战老师和家长,呈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是,有时由于缺乏交流技巧,容易遭遇挫折。
案:人在青春期的智力会突然被激发。一战期间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9岁时还不能简单的数学运算,说话还不够利索,但在17岁后,却似乎突然开窍,学什么会什么,最终其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哲学博士,并且在外交上赢得了“百灵鸟”的雅称。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处在这一年龄段,不要担心学不好,说不定,明早一觉醒来,你就大大地变聪明了,将来能成为“威尔逊第二”。
总之,青春期的心理可以形容为疾风骤雨期,充满热情和抱负,富于理想主义,但对现实缺乏了解。由于抱负和理想,容易出现好高骛远,想入非非,因此,现实又很容易让青少年学生心灰意冷,甚至忧心重重。而这一切又缘于青春期少年的矛盾心理所致。
三、矛盾的青春期心理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案1:天气转凉,父母叮嘱次日加件衣裳。往往表现很不耐烦,叫我加就加,多没面子,我偏不。第二天出门不仅不加衣服,反而还减了衣服。中午回到家,母亲问穿这点不冷吗。“不冷,一点都不冷,我还热呢。”回到自己房间,嘴里马上嘟哝着:“噢噢,这鬼天真冷,冷死我了。”身体状况不好的,突然感冒发烧。这时就软下来了“妈,给我拿点感冒药,我好像发烧了。”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案:父母老师教诲孩子在外交朋友要交诤友益友,青少年学生也是往往显得不耐烦,“我已经是大人了,怎么做不用你们管,我知道怎样做”。结果交友不慎,重“哥们”义气,打架了,出事了。这时候就束手无策,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诉说,以求得师长的原谅:“本来我们只是想吓唬吓唬他的,因为他平时老师看不惯我们的做法,没想到那人那么不经打,才几下就成那样了”。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案:经常我们有的同学能大大方方的写日记,并能够把它放到自己的QQ空间,与大家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和烦恼,而有的同学则时常躲在被子里写日记,生怕被人知道似的。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案:俗话说:春天就做春天的事情。你可以通过正当的途径了解青春期相关的性知识。比如专业的网站,比如和父母交流。让春天永远只属于开花的季节,更能专注学业。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案:课堂中,应该说每一位同学都想认真听课,但又经不起手机小说或其他新鲜事物的诱惑,在被老师发现后,挨批评。明知道错在自己,但为了所谓的在同学面前的面子而与老师顶撞甚至发生冲突。事后又后悔不已。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是一个自然过程。因此,青少年要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不以自己的不当言行伤害到你最亲近的人。面对如此复杂的青春期心理特征,怎样的情商才是健康的呢?
四、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七大体现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与别人相似,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2.与年龄相符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3.善于与人相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4.乐观进取、情绪愉快。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5.适度的反应。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6.面对现实。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7.思维合乎逻辑。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专心致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头无尾。他们的思维合乎逻辑,说话条理分明,而不是东拉西扯,随说随忘。
以上四点让我们对自己的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找准定位,选好支点,我们就能顺利平安快乐地渡过人身的这一特殊时期。下面我就为大家支几招:
五、青春故事,我为你支招
1.四“C”效应:变化(change)、机会(chance)、挑战(challege)、竞争(competion)
2.五“W”效应:为什么要学习(why)、学什么(what)、和谁学(who)、该什么时候学(when)、在哪里学习(where).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我就不一一阐释了,但我想给大家留一份作业,那就是:“你怎么看待人生成长中的四C效应”以此为主题写一片不少于10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作业上交时间:4月12日。对于写得好的同学,将给予重重加分。同学们,这个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最终是属于你们的,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让我们多学知识,丰满双翼;练达人情,丰富情商,让每一只青春的小鸟自由飞翔在青春灿烂的天空。亲爱的同学们,祝大家一路走好,一路平安,一路阳光!
第四篇:中学生法制讲座稿
中学生法制讲座稿
作者:宜章城南„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14 更新时间:2009-12-8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这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即将结束,多彩的暑期生活将来到,同时初三的同学过几天就要进行毕业会考了,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升入高中、中专、职中,还有一部分同学将走入社会,今天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结合案件探讨青少年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的意义以及宪法等有关法律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法治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那么什么是法治观念呢?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实践活动的认识。要求大家要有法治观念,就是要大家明白,我们国家是用法律治理的国家,而不是用少数领导人来治理国家。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的一切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人都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必须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任何人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包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如果你的权利受到侵犯,法律会维护你的权利,如果你侵犯别人的权利,法律同样要惩罚你,如果你犯了罪等待你的同样是一扇铁门、一堵高墙、一座深院、一条走廊、一间暗室。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在这里跟同学们及青年朋友们谈增强法治观念及法律意识这个话题,是因为大家是一个和成年人不一样的特殊群体。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们国家的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从数量上看,近几年,全国的高中生由于法治观念淡薄,导致违法犯罪案件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据有关部门调查,违法青少年占所有违法人口的一半,全国在押服刑的劳改犯中,青少年罪犯就占70%左右,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其中,14至18岁的青少年发案率上升较快,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全国约2.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
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如,某县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了赌博和玩游戏机,他为了弄钱以绑架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一个9岁的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
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能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如:1997年,佛山的一个少年暴力犯罪团伙共三十多人,他们中最小的仅11岁,最大的17岁,在追求称霸一方,为所欲为的目标下,以由小到大,由近到远,吃干吐净为盟,排列座次,三人成伙,五人成群,穿插结合,交替作案,渐渐发展成一个犯罪团伙,于1999年被公安部门依法逮捕。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针对以上分析那么我们青少年学生在防范违法犯罪上,首先就是一定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更是我们同学们在自我防范违法犯罪中的法定义务和责任。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后悔莫及。最近几年,我县青少年犯罪人数和比重逐年递增,案件性质涉及盗窃、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劫、强奸、敲诈勒索等等,而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只有针对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总结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环境不好,家庭教育扭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教师。现在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不少家庭过分宠爱子女,无原则迁就子女的要求,养成子女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蛮横、粗野、为所欲为等畸型性格,当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惜采用违法犯罪的手段铤而走险。也有的父母脾气暴燥,子女一有问题,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子女产生对抗心理,或者造成悲观、自卑心理,失去进取心。还有由于有的家庭父母残缺,有的是去世或者有的是离了婚,缺乏父爱或者母爱,没有健全的家庭教育,失去精神支柱,容易造成情绪低落,从而产生多疑、孤僻等病态心理,形成人格分裂与性格障碍。也有的虽然父母健在,但是因为教育方法不当,或者父母榜样教育不良,自己整日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思想不健康或者作风不正派,或者行为不检点,这样时间一长,他们的子女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染上恶习,导致有样学样,也走上犯罪道路。(据我国某城市对2000名青少年罪犯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的24%来自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中有一人去世的家庭,另有20%是家庭其他成员有过犯罪记录的,余下的人是因为缺乏父母管教。)
2、不良的社会影响,引人误入歧途。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思潮并存,有些丑恶现象容易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比如说“有钱就有一切”这种观念,他们作案时心安理得,根本没有一种负罪感,直到事发东窗才追悔莫及。还有就是现在大街上到处是录像网吧,受到录像网吧里非法出版物的影响,从中学到一些作案方法后不惜以身试法,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3、放松自己的思想建设,缺乏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以为这只是空洞无物的理论,辩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够,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求上进。不懂得自尊自爱,只追求吃喝玩乐,没有心思学习,甚至发展到逃学弃学,过早地步入社会,在不良因素诱惑下,很快走上歧途。在新的学期里,大家要多学习一些系统的法律知识,逐步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树立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能正常运行。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许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如云南昆明花季少女被判徒刑便是例证。2001年12月21日昆明盘龙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卖淫案下达了一审刑事判决,令人吃惊的是,站在审判台的主角是一群花季少女,10名少女分别被判处1到4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她们被控介绍他人或者互相介绍从事卖淫活动,并从中收取中介费。10名被告年龄都介于16-18岁间,大部分是高中、中韧、职高的学生,她们从事卖淫的起因都很相似,一个混得开的女同学邀请另一个女同学去喝茶或者看电影,然后神秘地虑到高档宾馆卖的事情,说有些大老板有钱得很,出手大方,这样的好事你难道不想试试吗,为了金钱,为了好奇,这10名少女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前些年一位浙江大学的大学生(天之骄子),他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为他的昂贵的学费已经不知花了多少汗水,照理来说,这样大学生总应该懂点法,但是事情并非我们所想象,他在去年“五一”长假期间回到新昌,到他的一位表哥租住在城关镇的房间里去玩,他的表哥是一个曾经判过四年刑的青年,平时里也无所事事,不务正业,以可以说是作恶多端。这次他与几位哥们预谋拦路抢劫,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多次作案,利用晚上夜深人静之际,蒙面、持刀拦住路人交出钱财,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当夜他们再次商量时,他的大学生表弟在一边已隐隐约约,因为他的表哥在这点上还是有自知之明,表弟是大学生,自己曾是劳改犯,他并不想他的表弟与他们同流合污,参加他们的违法犯罪活动,因此,他在与他人商量时算是有意避开表弟,然而,他们在出发之际,他的这位大学生表弟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理,一定要跟他的表哥去,在他的固执下,他的表哥也只好同意了,于是他就迈出罪恶的一步,跟随这些有着劣迹的人一道去拦路抢劫,另外在寒假期间又与一些有不良行为的青年在一起,共同干出了强奸女性的勾当,虽然辩护律师为其深感惋惜,极力为他辩护,但最终他还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虽然他辩解他并不是为了钱,但是他的行为又完全反映出他的主观上是有为自己或者为他人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故意,以暴力等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该罪的成立不是以是否已经劫取了财物为条件,只要实施了暴力劫取钱财的行为,就可以构成,抢劫罪的最低刑是3年,他在这次抢劫中虽然没起多大作用,只是站在旁边说上几句自己感觉比较威风的话,但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而他参与的强奸因为是这一罪中的最严重的形式--轮奸,至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他因此被判有期徒刑14年,二个罪合并起来,就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同学们,当时他只有二十岁,要在监狱里蹲上十七年,就是说一生当中的黄金岁月都要在铁窗里度过,一下子从一个人人称羡的大学生沦落为阶下囚,这对于他本人来说还是他含辛茹苦的双亲来说,真地是不堪一击。当然,他的表哥,更因为抢劫次数多,数额大,被法院判处死刑。改变这位大学生的命运的这一切都发生在学校放假期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法制观念淡薄,所以,同学们在平时要特别注意,凡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要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可放任自己的行为。
其次,我在此忠告各位同学在新学期间更要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最要提醒的就是要自尊、自律、自强,不要多管闲事。所谓自尊,就是尊重自己,既不自己看不起自己,也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不容许别人歧视和侮辱;所谓自律,就是不随便乱来,自己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谓自强,就是不甘堕落,奋发向上。我们大家都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使自己健康成长,就必须做到尊重自己,严于律已,自强不息。一个人倘若自甘堕落,或者自我毁灭,那么,任凭社会怎样保护,也是爱莫能助,无济于事。另外我这里所说的闲事也不是平常意义的闲事,同学们到社会上多学一点、多看一点根本无可厚非,而且还要鼓励、表扬,我指的只是与自己、与社会没有意义的纯粹是别人个人的事情,不要出于讲江湖义气,不要去染指那些不良行为。对于哪些是不良行为,相信大家应该有所了解。我们看到的一些青少年案件中,有些青年本来是品学兼优的,只是由于没有管束好自己,看到社会上一些闲事,放任自己去参与,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比如说有这样一个案例,也是象你们一样的两个学生,他们是同班同学,因为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矛盾,一天,其中一位同学杨某对与他发生过矛盾的张某同学说:等一下,我们一起回去,张某就以为杨某要打他,于是他就去叫几位所谓讲义气的同学石某、王某等6人,一起商议如何对付杨某,然后尾随杨某,其中一人向对方挑衅,而杨某当时可能因为人少对其未加理彩,但后来却纠集了其余10多个人,又拦在路上向张某这方挑衅,即而呢,双方互相殴打,最后张某这方的一同学头部受到严重打击,被打成重伤,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后果。这是一起聚众斗殴案件,(聚众斗殴一般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除非是多次聚众斗殴,或者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或者在公共场所、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者是持械聚众斗殴的,应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聚众斗殴造成重伤、死亡者,就应按照刑法规定,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故意伤害就要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这起案件中有三人因在聚众斗殴中故意伤害了他人的身体致人重伤,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刑法规定对故意伤害他人造成重伤要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这起案件的起因只是同学之间的一点小矛盾,双方如果能退一步,就不致发生这样的结局。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同学们,人生活在社会中,难免相互之间有磕磕碰碰,但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发生许多恶性事件,又何必逞一时之强,酿终身大错呢?而案件中因为讲义气出手帮忙的同学,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其实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多管闲事,没有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导致发生如此后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2002年4月份一天夜里,在新昌县一所中学的寝室里,同学舒某和同住一室的陈某在熄灯后还在大声交谈,这个呢,学校都有规定,熄灯后学生不能再大声谈话,应及时就寝,当他们在大声谈话时,隔壁的同学王某等人就不满了,因此这些同学就争吵起来,后来陈某与王某就约好,二人到学校操场上去“单挑”,陈某开始还带上一把水果刀防身,但后来出门时因要换鞋,随手又将刀递给与他同寝室的舒某,之后,陈某和王某就按约定来到学校操场,当时那位姓舒的同学就带着那把刀,也跟到了操场上,看到陈与王二人在对打,当时他那把刀就抓在手上,陈某被打得在后退时,也许是出于“拔刀相助”这个成语的熏陶吧,舒某见陈某打不过对方,就随手朝对方王某腹部连刺数刀,刺破了对方的回肠,经法医鉴定,对方的伤势已经构成重伤。那么,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上的人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就要负刑事责任,而舒某当时正好是14周岁超出一个月,所以他还是要负刑事责任。最终他被判处有期徒刑,由于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减轻处罚,法院给他适用了缓刑。所以说我们一定学会面对矛盾时能正确处理各种事情,觉得自己无法解决时,别忘了还有你们身边的老师。当然我说了上面的不要多管闲事,不是说事不关已就高高挂起,不是碰到与已无关的事情就一味地退缩,如果你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碰上坏人坏事,不要一味地忍让,而是要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同学们在课堂上肯定也学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是可能不太全面,所以在假期里可以通过书本、电视或者网络等途径学习法律常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懂得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不要被利益所驱动去尝试本来不可以做的事情。
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是2003年的一起案件,看了这起案件,我心情比较沉重,因为案犯是一个象你们一样甚至比你们还要小的在校学生。这是一起敲诈勒索案件,由于这位学生平常法律意识淡薄,虽然家庭条件较好,但是父母管教较严,平时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也不是很多,所以他看到他的同学用钱大方,心里不禁产生一种自己不如他人的想法,一次,他在电视中看到一部警匪片连续剧,其中他看到一个匪徒利用恐吓书信,向一个富豪人家敲诈巨款,在一次得手之后沾沾自喜的情形,他就蠢蠢欲动,不禁萌生了利用这种方法弄点钱用用的想法,心想反正能敲诈来钱更好,敲不来也无所谓。于是他说干就干,就马上到店里买来信纸和原子笔,躲过父母亲的眼光,在自己房间写好一封恐吓信,主要内容是自己生意资金紧张,要求对方于某月某日拿6万元人民币到某某地点,不然对方全家难保平安,并有意识骑自行车到城关镇某别墅区去寻找目标,转到一家比较豪华的别墅地方,他就趁无人看见之际,将写好的信件塞进别墅门里,然后若无其事地赶去学校上课。之后,指定时间到的那天,由于学校要考试时间来不及,天气也不好,他就没有去指定地点取钱,这样他认为,一次机会失去了,于是又开始第二次冒险,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一封写好的敲诈信件塞进另一户膏华别墅,但最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终于还是没有成功。当承办人问他:你还是一个在校生,为什么要向他人敲诈数额这么大的钱财,总共有12万元人民币哪,他的回答是:只是为了不让对方怀疑他还是一个年纪这么小的学生,想让人家误以为是做生意的成年人,这只是制造一种假象,转移视线而已。然而敲诈勒索罪是数额型犯罪,虽然本案中他没有得到分文,但是他的行为已触犯了刑法,采用威胁的方法,向他人勒索钱财,构成敲诈勒索罪,且数额特别巨大,要按他提出的数额来定罪处罚,他面对的是必须走上被告席去接受法庭的审判。虽然他中间自动放弃犯罪,应当减轻、免除处罚,但毕竟这也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污点。也许是因为他只看了一半电视,没有看到敲诈案犯的结果,应该说电视也是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一个途径吧,电视剧中对作出这样事情的人,肯定不会有好的结局,而且据他说这部电视剧是在教育台播映的。在此,我想,各位同学,你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心理都不十分成熟,加上社会阅历浅,所以是非观念较差,容易去模仿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也容易被人利用。暑假期间电视节目一定非常精彩,但愿精彩后面不要出现无奈。首先不能整日沉湎于电视,要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意义的节目,其次要吸取电视节目中的经验教训,绝对不能象刚才案例中的少年那样铤而走险,去以身试法。还有现在上网的人多了,同学们在假期中可能在家里、网吧会经常上网,上网可以开阔你们的视野,可以促进你们的对外交流和学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网千万别上瘾,不然耽误你们的学业不说,还可能因为浏览一些不良网站、网页而诱发违法犯罪行为,因为里面的色情、迷信、赌博、暴力、恐怖等内容会严重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一些少年犯坦率地说:我们作案的念头是看了黄色录像后产生的,我们的作案方法是从非法出版物里学来的。所以上网一定要有一个度,要有所选择,做到心中有数,正确处理,这样才会有益于你们的身心健康。同学们,人生虽然漫长,但关键的路只有几步,你们一定要走好。尽管有许多主客观因素在影响着大家,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大家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就会自觉地克制住自己的心理,就会坚决抵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不良诱惑和影响,自觉的与不良的行为作斗争。大家要树立自尊、自重、自爱、自警、自省的意识,多抽时间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及维权意识,避免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等原因而出现违法不知法,犯罪不知罪,葬送了自己美好前程和美好人生的悲剧发生。避免由于缺乏依法维权意识,使自己受害,让违法犯罪者逍遥法外。我们也希望同学们及各位青年朋友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学会运用宪法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律己,成为自觉守法的良好公民,健康茁壮地成长!下面我们掌握一下法的概念以及宪法的有关知识
一、法的定义是什么?
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法的定义是判断曲直,惩罚罪恶,象征公正审判
2、西方的古罗马人认为: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
二、通过同学断案来说明“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
讲述3000年前发生在以色列的一个经典的法律故事。
据说,有一天,所罗门(当时以色列的国王)端坐在大神殿里的审判席上,有两个妇女抱着一婴儿上殿来,哭哭吵吵地向他陈述一个案件。其中妇女甲指着妇女乙说:她们二人,住在一起待产。她(甲)生下一个男婴的第三天,而她(乙)也生下了一个儿子。
当晚,妇女乙不慎把自己的孩子压死了。惊痛之余,妇女乙竟然趁夜深人静偷偷把两个孩子掉了包。妇女甲醒来发现怀中孩子已死,惊魂甫定后,仔细一看,她才发现,这死婴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
妇女甲陈述未完,妇女乙就激动地向所罗门抗辩道:“不!她说的是假话!死去的才是她的儿子”。而妇女甲则更激动、更大声地说:“活着的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
二女争子,吵个不可开交。这件天字第一号的奇案,一时间也难住了所罗门。
在所罗门的那个时代,医学上还未发展到验血认亲、DNA亲子鉴定的地步,而同时,本案又丝毫没有其他的人证、物证来可供参考。只见所罗门沉思良久,突然睁开眼睛,发出一个简短的命令:“拿剑来”。
甲乙二女大吃一惊,拿剑来干什么?所罗门说:“把婴儿切开两半,一人一半”。此时,妇女甲失声痛哭:“国王呵,把孩子给她吧,我宁可不争了,请不要杀孩子!”而妇女乙则恶狠狠地说:“好呵,我既不能得到,她也不能得到,干脆一刀两半,把孩子杀了吧”。
此时,真相大白。按人之常情,只有亲生母亲才会委屈自己,来保存孩子的性命,于是,所罗门作出了一个千古传诵的判决:“把孩子交给妇女甲,她才是真正的生母”。而狠毒的妇女乙,则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
三、通过故事,引导孩子提炼法的定义
四、法就在我们身边
过马路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上学要遵守《义务教育法》,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什么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而不是其他的呢?
理由是:这是由法律规定的,更准确说是由宪法规定的。
五、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
如何理解:
1、宪法是母法。它和其他法律的关系,就象母亲和孩子一样。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背宪法,违背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
2、宪法是爱法。就象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身和财产权益受到保护。
举例:
宪法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六、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从产生、修订到实施,处处都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与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关系呢?
1、宪法序言中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那么这些事靠谁来做呢?在今天,靠校长、靠老师、靠王叔叔以及数不清的叔叔阿姨来做。而到了将来,等你们长大了,靠的就是你们。靠你们用勤劳的双手,不断地创造物质财富;靠你们用聪明的脑袋,不断地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靠你们用高尚的情操,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感染周围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2、宪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就是说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宪法保护。这条规定对我们每个普通家庭都有重要意义。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是保护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财产。你们的爸爸妈妈可以安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你们的家庭财富会越来越多,生活会越来越好。
3、宪法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王叔叔说个真实的故事给大家听。四川广安有一位叫邹海全的老爷爷,他快70岁了,自己一个人过。身体还硬朗的时候,老爷爷自己种一些地,吃饭基本有保障。几年前,老爷爷的身体突然垮了,种地没有力气,一天三顿饭全靠村里的好心人周济。老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邹爷爷曾找过村里,村里叫他去找镇上。到了镇上,领导又叫他去找村里。这样被踢了几回“皮球”,邹爷爷只好回到村里,艰难度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缺乏社会保障,80%的劳动者与老年人没有基本养老保险,90%的人缺乏基本医疗保障,乡村贫困人口还没有制度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将社会保障制度写入宪法,将有力推进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这样,等到你们这一代人老了的时候,就可以靠养老金、医疗保险来维持正常的生活,再也不用像刚才提到的老爷爷一样三餐都得不到保证。
4、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内容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中,许多矛盾和问题表现得很突出。如和我们普通家庭息息相关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生活、医疗和子女受教育等问题。所以说,宪法明文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十分必要和必需。可以这么说,尊重人权就是尊重生命。宪法修正案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还是预祝初三的同学们中考顺利!谢谢大家!
2009年6月15日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赣榆县海头镇边防派出所 顾志祥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这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就开始了,暑期生活已经结束,那么我首先在此祝愿各位老师和同学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假期。相信老师们对各位同学在新学期中的注意事项已经讲得很清楚,而我呢,作为西河中学的政教主任,从法律的角度对各位同学再提几点要求,希望与同学们共勉。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况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相当多。青少年犯罪(已满14岁,未满18岁的)所占比例,建国初期共占全部犯罪的1﹪。70年代末占4﹪,进入90年代以后,已增至7﹪左右,进入八十年代以来,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一直占50﹪左右,有的地方已达60-70﹪。所以研究和解决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缓。
二、青少年犯罪的构成和特性
(一)、犯罪构成;(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2)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某种客体造成侵害的客观事实特征。(3)犯罪主体,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4)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青少年犯罪不同于成年人犯罪,就在于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犯罪主体是青少年,由于青少年的年幼,其生理、心理都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犯罪的主观方面,也就是犯罪的动机、目的。对危害结果发生所持的心理态度决定了青少年犯罪有以下的特征:
<1>、盲目性
由于识别能力低下,人生观未确定,他们往往是稀里糊涂,自以为是地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盲目性首先表现为青少年对自己人生观的模糊认识。由于年龄小,人生观正在萌发并逐步形成,但却没有确立,还具有不稳定性,极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他们中一部分由于没有受到坏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又加上正确及时的引导,就很好地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一部分人虽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袭,但因教育及时,引导及时,最终也能够获得一个基本明确的人生目标,而另一部分青少年由于他们受到各方面不良因素的污染,又加上学校及家庭教育没能跟得上,结果在迷途上越走越远,误入歧途,人生观低下或扭曲,在一些是非问题面前极易被拉下水。其次表现在对事物的美丑、善恶是非缺乏鲜明的标准与界限,认识上常常模糊不清,甚至是非颠倒,美丑混淆,善恶不分,崇拜豪杰,羡慕结义,称“老大”。其三,盲目性还表现在少年的冒险欲和模仿性强上,有无穷的好奇心,求知欲。看别人抽烟“好玩”,看黄色的书刊、电影、电视觉得“过隐”,竭力去模仿。据统计,未成年人奸淫案,少年性罪错意和行为的发生有相当比例是出于对影视镜头及他人行为的好奇、神往和盲目模仿铸成的。
<2>、突发性
是指少年犯罪在事先往往没有明显的动机或明确的作案目标,没有预谋和准备阶段,常常是在某种偶然事件的诱发和特定情境的刺激下突然起意,或因一句话,一件小事发生口角,感情一时冲动,顿生犯罪念头并立即实施,即所谓头脑一热,感情一冲动,说干就干,根本不考虑行为的后果。这些行为与少年的生理、心理相适应的,他们的理智水平比成人要低。
<3>、纠合性
团伙犯罪在少年犯罪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团伙中绝大部分是不固定的,而是临时纠合,这种纠合性与少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是一致的。
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心理极不稳定,他们大多数活泼、好动、好奇,希望被人爱、被人理解、关心。而一旦他们这些需求不能在家庭、学校等环境得到时,他们就会到社会上去寻求。他们的心理、生理未完全成熟,缺乏生活的独立性和充分的自信力,少年人由于年龄相近、心理水平、志趣爱好及价值观大体相同或相近,他们就很容易走到一起,拉帮结派。而一旦犯罪,就往往成为团伙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犯罪与刑罚这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伴随人类已经走过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还将伴随着人类继续发展下去,还将继续围绕着人类。只有不断加强研究,不断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从而尽可能将犯罪控制在不危及社会根本生存条件这一社会可以容忍的限度内,将是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最佳途径。青少年犯罪亦是如此。扼制青少年犯罪重在预防。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非常关心。1979年党中央就要求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1985年党中央又指出“能否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共产主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并为此向全党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199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把全社会共同作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进一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从以下几方面作好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
(一)、家庭预防
几十年来几乎所有对青少年行为问题的研究都认为,少年犯罪与不正常的家庭关系有关。这种不正常包括家庭环境的不正常、家庭教育的不正常和家庭管理不正常三个方面。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成为社会细胞,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人生活的起点单位,对未成年人来说其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学习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家庭对人的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的形成,道德情操的陶治有重要影响作用。一个人从生下来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渡过,家庭对人的影响到至关重要,所谓“三岁之魂、百岁之材”就是这个道理,社会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家庭的稳定对社会的安定具有重要意义,父母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者,其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规范对子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改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指一个家庭所处的情况和条件。家庭环境一般包括生活条件、家庭关系、家长行为等因素。家庭环境是每一个少年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始于家庭基本技能的掌握、社会规范的接受、生活目标的确定、生活方式的形成、社会角色的培养等等,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从历史上看,几乎任何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少年时几乎都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结构欠缺,家庭关系破裂,家长行为粗鲁、野蛮,则会导致青少年的人格向变态方向发展,往往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客观因素。所以必须;
1、巩固家庭结构。
对失去家庭温暖,失去父母之爱,失去家庭保护的孩子,有关单位、个人、学校、街道都应给予特别关心。
2、改善家庭关系。
① 改善夫妻关系。夫妻应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维护家庭稳定。
② 改善父母子女的关系。
A为人父母者,应自遵、自重、自律、自爱、学法、知法、守法,更不能有违法犯罪行为,并对家庭成员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加以劝阻和制止,给子女竖立一个遵纪守法,主持正义的良好形象。
B、为人父母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休养,不做有违背人伦道德的行为,特别是要坚持反对和禁止酗酒、赌博等是不健康的行为,以免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上的畸形。
C、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自己的行为,应举止文明,不出口伤人。
(2)、强化家庭管理
未成年人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方式的培养和形成,不仅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教育,更需要家长严格、科学的管理,任何行为如果失去管理约束,都将会走向歧途。
无论是正面的鼓励、引导,还是反面的批评、限制,都必须掌握一个度,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鼓励过分和批评无度都不能起到应有的、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得其反。目前在我国的家庭管理中还有在以下几种错误的管理方式。
(1)溺爱,家长对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独生子女增多,少年犯近一半是父母溺爱的环境中生活。
(2)体罚,不少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信条,挖苦、捆绑、饿饭、下跪等方式惩戒子女。
(3)控制,父母封建意识浓厚,对子女要求多、规矩多、教育条款多,对子女的言行举止,衣着爱好,学业工作,都严格要求并加以控制。(4)放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夫妻关系紧张的家庭,父母无心管教子女,对子女只养不教,任其放荡。
(5)庇护,对子女的不良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姑息迁就,纵容护短,包庇坦护,致使未成年人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越陷越深。
二、学校预防
犯罪与人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不少人文化素质低下,理智程度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不能约束自已,从而导致犯罪。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又是塑造人格的地方。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一)改善教育内容。
1、道德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3、法律教育。
4、人生观的教育。
(二)加强学校的管理
1、改善和加强学习制度上的规章。
2、纪律制度上的管理。
3、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社会预防。
全社会应共同关注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共青团、妇联、街道等社会群团组织都应极积参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挽救工作,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四、司法预防。
1、公安预防。
2、检察预防。
3、审判预防。
公、检、法三机关在办理青少年犯罪件中,在案件的各个程序,在严格依照刑诉法办案的前提下,充分保障青少年的权利,严格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犯罪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规,对青少年本着帮助,教育,挽救的原则,本着惩治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的从宽处理,给少年犯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2008年4月6日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力行“十戒”预防犯罪 同学们: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仍然突出,是现阶段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力行“十戒”预防犯罪》。什么是“十戒”呢?第一是戒“贪”、第二是戒“奢”、第三是戒“骄”、第四是戒“假”、第五是戒“黄”、第六是戒“毒”、第七是戒“赌”、第八是戒“惰”、第九是戒“散”、第十是戒“妒”。这十种需要“戒”的,都是同学们容易沾染的不良习惯、不好的性格,或不健康的东西,这些不良习惯、性格或不健康的东西如果让它在你的身上滋长、蔓延,或不能有效的远离它,那么就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人民所唾骂的阶下囚。人们常说“科学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违法犯罪与否我认为也只是一步之差,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同学们应该明白,这个犯罪之“念”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只要同学们加强自身的修养,理解并确实做到“十戒”,时刻预防犯罪之“念”的产生,自然就能够预防犯罪。
第一戒“贪”。所谓的“贪”,是指对某种事物欲望老不满足,有很强的物质占有欲。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爱占小便宜、小偷小摸、拾到物品不交。如果这种占有欲膨胀,以非法的手段将他人的财务占为己有,严重危害了社会,那就是犯罪。据我统计,在我国刑法规定的罪行中,与“贪”字沾边的罪,约占30%。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的盗窃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抢劫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葬物非法占为己有,拒绝不退还或者交出的侵占罪,以及贪污、受贿等等。因贪而判刑的人非常之多,小的在你们学生当中、大的到高级官员都有,你说成克杰、胡长清的官够大了吧?因“贪”最终被执行死刑或被判无期。从我市来说,盗窃、抢劫、诈骗、贪污等案件占了总案件数的65%以上,他们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制裁。有一个女性少年犯走上犯罪的道路过程值得我们深思:陈某3岁时被亲身父母卖到尤溪县洋中镇某村,由于养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陈某从小对邻居的宽裕生活十分羡慕;其养父在陈某14岁时为了贪图1000元钱,狠心的把陈某卖给他人当童养媳。陈某在莆田忍受不住给别人当童养媳的生活,曾勇敢的只身偷跑回养父家。当然,回养父家的路费是陈某靠着路上乞讨筹集的。这个经历使陈某深深感到“钱”的重要性,物质占有欲开始强烈。第二年即1999年,陈某到某公司当打扫卫生钟点工,一个月收入达到500元。但是陈某不满足,时常乘房东不注意之机,将小件物品占为己有。公司老板发觉后,陈某被赶出公司。2000年7月间,陈某以该公司的名义窜入水东电站一住宅打扫卫生,见房间无人,顺手牵羊,把现金、人参蜂皇浆、手表、照相机、外币等窃为己有。在对陈某审判的时候,当问她为什么要盗取别人的财物,她说,那些东西她家里没有,实在太诱人,东西就像磁铁一样,不自觉得把她的手吸引过去。陈某原来的经历固然值得人们同情,但她不甘清贫而用盗窃的钱财满足自己的欲望却是可耻的。因她构成了盗窃罪,被判处了徒刑。清溪初中学生入室抢劫案也是一个因贪而犯罪的例子。陈某市清溪初中三年级学生,他平时贪图享乐,时常乘市场里一开食杂店的名叫“拐脚瓮”的人不注意之机,将小样食品偷来。后被“拐脚瓮”发现,告诉了陈某的父亲。陈某的父亲为此对陈某进行严厉的看管,放学回家后就不让陈某上街闲逛。陈某人虽在家里,心却飞到了“拐脚瓮”店里的食物。2000年间11月间的 一天晚上凌晨2点,他携带一把水果刀和一块蓝布,窜至“拐脚瓮”的食杂店,用蓝布蒙面,踢门入店,把正在熟睡的“拐脚瓮”揪起来,把水果刀架在“拐脚瓮”的脖子上,要“拐脚瓮”拿出钱来。陈某抢得人民币155元。第二天,陈某把抢劫的事告诉了同学刘某、陈某、朱某和林某,并用抢来的钱买了鸭头、鸡爪和啤酒请刘某等四人。刘某等四人发现陈某得钱这么容易,于是四人就共同用同样的手段抢劫“拐脚瓮”的钱,共抢得人民币920元及香烟、高粱酒等,四人分赃后将赃款、赃物挥霍掉。后这五个人因犯入室抢劫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八年、六年六个月。那么,我们怎么戒“贪”呢?我认为首先要培养正确的消费观,抵制畸形消费,不能染上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气;其次要通过正当途径,获得合法利益,禁止采取如上所述的偷、抢、贪污等手段取得财物。
第二戒“奢”。所谓“奢”市指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享受。表现在行为中如:出手大方,生活奢侈,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住的追求豪华,穿的追求名牌,讲攀比,附风雅等。一“奢”之下,钱财滚滚出,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被你奢得干净,尔后怎么办呢?只好孤注一掷:去偷、去抢!以满足你的奢侈!当然这种行为最终逃脱不了人民对你的审判。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奢”比“贪”更可怕,“奢”是温柔之刀,在无形中致你于死地。因此要戒“奢”。因“奢”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也不乏其例。如少年犯许某就市一个典型的例子:许某祖籍莆田,其父母在尤溪经商,许某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平时只知玩乐,不思念书;上初中时就经常邀集一群狐朋狗友上饭店吃喝,还时常到麻将馆里小赌一番。被其父亲发觉后许某确实被父亲打了一顿,并且断了财源,没有了零花钱。但父亲的教育没有能改变许某奢侈、高消费的习惯,于是在2000年8月间与同伴们乘夜深人静,采取撬门
爬窗入室的手段,进入西滨镇多家饮食店、批发部盗取香烟、啤酒、卤味及猪蹄等,价值人民币1600元。后许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怎么才能戒掉“奢”呢?首先同学们要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积极参加劳动,养成节俭习惯,反对奢侈浪费;其次要参与家庭理财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第三戒骄。“骄”字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自豪;二是指自高自大、自满、自以为是。对于前者之“骄”,我们不但不能戒,还要大力提倡和培养。我们所要戒的是后者之“骄”。具有“骄”的人,往往分不清是非,满足现有的成绩,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表现在行为上有:拉帮派、当“大哥”、胆大妄为,打的同学敲诈小的同学,严重的打群架、斗殴,无故殴打、随意追逐他人,进行流氓活动,严重扰乱社会和校园秩序,所以对骄而引起的犯罪我们要狠狠地打击!据调查,中小学中带着“骄”的还比较普遍,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那些具有拉帮派、爱打架、以大欺小、敲诈学生行为的同学,应及早悬崖勒马,不能继续“骄”下去,否则发展到犯罪,悔之晚矣!因骄而犯罪的也有很多案例,如少年犯蒋某,就是一个由“骄”引起犯罪的典型例子。蒋某是个独生子,6岁那年因为淘气不小心从二楼摔至地上,造成头颅前骨破裂,经医院抢救,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头颅前骨不能硬化,该处颅骨软如皮肤、如豆腐,只要用手轻轻一按,则会陷及脑浆,因此蒋某成为残疾人。本来对蒋某非常疼爱的父母,此后对蒋某更是爱护有加。从小学到初中,同学、老师知道蒋某是残疾人,都让他三分,生怕不小心触及蒋某的豆腐头,惹祸上身。但蒋某却认为自己有威信,是“大哥”,经常在校园里滋事。冬天,他经常把学生宿舍的棉被抱到学校背后的山上,躺在棉被上晒太阳;有一次他在街旁饭店喝酒时,看到街对面2个人在嘀咕着什么,认为这两个人太大根,没把他放在眼里,竟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捅上其中一人的屁股;1999年10月10日晚,蒋某骑着自行车经过校门口,该校一名白发老师看蒋某两眼,蒋某认为这个老师看不起他,于是就于次日邀集一名社会青年要找白发老师算账。在校门口遇到该校林老师,蒋某问林老师白发老师在哪里,当林老师回答美看见时,蒋某就动手殴打林老师,被旁人劝住。蒋某随后跑到校门前的饮食店里拿了一把柴刀,冲进教师宿舍楼找林老师算账未果,就用脚踢怀教师宿舍门,并打碎宿舍窗户玻璃。蒋某被当场抓获。自然蒋某因犯寻衅滋事罪,受到了刑罚制裁。例
二、梅仙镇肖某寻衅滋事案。肖某从小就狂妄自大,念初中因经常打架而闻名全校,被学校开除走上社会后他仍不改恶习。2000年间的一天晚上8时,他到梅仙街道的一家发廊店邀少女陈某上舞厅跳舞,遭到陈某的拒绝。这是陈某的男友从尤溪县城找陈某,并和陈某一起到舞厅跳舞,肖某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认为自己没有面子,于是邀集了三个社会青年,准备了马刀,守候在发廊店旁。当陈某和其男友跳舞回到发廊店时,肖某即和三个社会青年冲上前,将陈某的男友砍伤。以上案例都是由骄而引起的犯罪。
要做到戒骄,要求同学们做到两点:一是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不能自满;二是邀谦虚谨慎,积极进取,不能逞强好胜、称王称霸。
第四是要戒“假”,所为“假”是指虚伪、不真实。勿庸多说,与“假”相关的数不胜数,同学们也应该体会到身边“假”之泛滥,如:假话、假币、假酒、假冒产品等。假的东西已经充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所造成的危害涉及到财产、人的身体健康甚至人的生命。因此我国政府对“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严厉打击,取得了显著成绩。涉及到“假”的犯罪也不少,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罪。
“假”的危害如此之大,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有什么理由不戒呢?戒假要戒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戒自己,即自己不讲假话,不欺骗他人,不用假的坑害他人;另一方面要坚决抵制和远离假烟、假酒、假币等,提高对假的识别能力,积极同制假的犯罪分子用斗争。我还送给同学们十六个字:“珍惜荣誉、摒弃虚荣;诚实守信,实事求是。”
第五是戒“黄”。黄也称黄色,指下流、堕落的、淫秽的,特指色情,如黄色书刊、黄色录像、色情服务等。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不健康、黄色的、淫秽的东西也随之渗透到国内,不断腐蚀人们的心灵,很多抵制不住诱惑的人被黄色拉下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对色的危害性,古人早就有一个非常确切的比喻,即“色为杀人不通之刀”,意思是一旦染上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断送自己的性命。同学们,你们正处于青春期,对黄色的东西抵御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远离“色之刀”,即要“戒黄”。因黄而犯罪的例子很多,如:16岁的中学生李某看了黄色书刊后,躁动不安,把邻居家9岁的小女孩骗到他的卧室,掐其脖子,使其窒息,实施强奸。施暴后,见小女孩还活着,便将其掐死。李某后被判了有期徒刑12年;20岁的蒋某受黄色书刊的影响,数次窜到多所学校,潜入女厕所、女澡堂等处进行窥视。1997年6月17日晚,蒋某潜入某校女厕所强奸并勒死该校学生吴某,后被判处死刑;邵某等12名少年,游戏机上的淫秽画面让他们想入非非,后又在街上录像厅迷上了黄色录像,从此非“三级片”不看,几天不看就觉得空虚。最终从欣赏到模仿。1996年6月15日晚,将一名18岁的女孩轮奸。前段时间福建“东南电视台”也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件:一名15岁的少年看了黄色录像后,心里躁动不安,有一天其见堂姐一人在屋,就试图奸淫堂姐,遭到堂姐的反抗,一怒之下砸死堂姐而后奸尸。这个少年犯下了强奸、杀人的弥天大罪!但是,戒黄不等于你们不要了解性知识,实际上“性盲”有时候也会走上犯罪道路,如有电视报道:有个少年模仿电视镜头亲了一女孩,后该少年听说跟女孩亲嘴女孩肚子会大,他十分害怕,于是该少年准备了一把刀,乘女孩不注意时将其捅死。这个少年因“性盲”而杀人的教训是沉痛的。所以我们在戒黄的同时,要提倡性教育,要学习青春期知识,提高免疫力;要接受 性道德教育,增强抗腐力。
第六戒“毒”。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毒”,如果不了解毒品,那么戒毒就无从谈起。曾经有个笑话:某市政府进行“拆墙透绿”,在市政府楼门口的花园里种上鲜花,市政府楼的环境焕然一新。在该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名贵花卉,引得众人驻足观赏。其中有种花开得特别鲜艳,特别引人注目,观赏者都啧啧称奇,后有知花者打电话给市政府领导,说那花是罂粟花,市政府赶紧派人查实后,连夜把该罂粟花铲除掉。“毒”即毒品:包括鸦片俗称大烟,是用罂粟果实中的乳状汁液制成的毒品,为白色晶体)、吗啡(是由鸦片中提取的一种麻醉药物),还有甲基笨丙胺、犬麻、可卡因等,这些物品吸食后可麻醉人的精神,使人们丧失意志,数次吸食后就可上瘾,对人体危害非常之大。因此制造、贩卖、吸食毒品均为各国政府所禁止。毒品的危害很大,请看以下案例:16岁的少女禾某,原本品学兼优并擅长书法,1996年因交友不慎染上毒瘾,以卖淫的方法取得毒资。1999年2月被民警送进戒毒所强制戒毒。禾某在戒毒所中忏悔道:“我真的很后悔,是毒品把我的一切都毁了。”24岁的文某,从小与外婆相依为命,染上毒瘾后经常向外婆强索毒资。1999年大年初二,因向外婆索要毒资不成,竟将外婆勒死,后文某被判死刑。据说,我们现在某些迪吧还供应摇头丸,而摇头丸是用某些毒品制成的,服食后,摇头如飘仙,食久会上瘾。不知你们当中有没有人食用这种东西,如果有请你们及时戒掉。总之,我们要进行全民戒毒,才能有效地阻止源头,让毒品无藏身之地。那么,怎么戒毒呢?我也有两句话送组同学们:一是了解毒品性质和危害,提高禁毒意识;二是克服不健康心理,培养健全人格。
第七戒“赌”。“赌”即赌博,指用斗牌、掷色子等形式,拿财物作注比输赢。赌博危害很大,一量沉迷于赌博,不旦会造成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而且还会引发其他如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请看以下案例:
1998年8月18日13时许,某市台溪乡村民陈秀梓在中仙乡剑溪村汤某家中赌博时,陈秀梓借用被害陈才从人民币60元,事后陈才众向其讨要,陈秀梓还了50元,尚欠10元,被陈才众责备,两人发生争执。后陈秀梓从菜厨取出一玻璃瓶,趁陈才众不备,从背后朝其头部敲去,陈才众被敲后还手,陈秀梓敲断酒瓶与其对打,并朝其右腋下刺去,致陈才众倒地后,逃离现场。陈才众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陈秀梓分别潜逃到广州、浙江、云南等地,于2001年7月1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被公安人员抓获。2002年4月16日,陈秀梓因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判处死刑,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10元赌债,两条人命呀,同学们应以此为戒!某市坂面乡陈某五兄弟,因开矿赚了很多钱,后陈某到福州赌博,不到一个月,陈某不但将一百多万钱输得干净,而且还欠下了十万元的赌债。最终,张某因犯赌博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五万元,陈某也受到了法律制裁。如何戒赌呢?要求同学们一要克服贪婪好胜的心理,自己不参与赌博;二是要努力劝阻你的亲戚朋友赌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八戒“惰”、第九戒“散”。“惰”只懒惰,“散”指生活散漫,没有规律,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惰”、“散”是一对孪生兄弟。轻的表现在经常迟到 早退,睡懒觉;重的经常逃学,到街道闲逛,夜不归宿。去年秋的一天上午八时三十分许,县法院的驾驶员准备开车下乡,打开吉普车车门一看,车内竟有两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睡得正香。一番盘问后,得知他们是城关某学校的学生,逃出来后打游戏机打到深夜,不敢回家,当晚又下大雨,两人见有一辆车就乘机到车内过夜。去年年底,其中一个少年因涉嫌犯罪被逮捕。举这个例子是要让同学们明白,不要不把“惰”、“散”当一回事,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没什么关系”,这是极端错误的。怎么戒“散”呢?我认为一是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二是要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勤奋实干;三是要制定学习、生活规划,养成规律;四是要树立纪律、法制观念,明确规范。第十戒“妒”。所谓的“妒”是指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妒与犯罪也是有关联的,有一个姐夫抢大舅的案件很能说明问题:张某是罗某的妹夫,妹夫张某与他人赌博输掉十几万,跑至三明打工;大舅罗某则在尤溪县城关开一家油漆店,赚了很多钱。1997年间,张某在三明打工时认识了陈某,讲起赌博输钱之事,张某对其大舅赚那么多钱,心生嫉妒,和陈某决定抢劫罗某钱财。于是乘车到城关,友勾邀了堂妹张某某,对罗某的住宅进行踩点,并购买了女丝袜、水果刀作案工具。当晚,由堂妹望风,张某和陈某用丝袜蒙面,到罗某的住宅敲们。罗某开门后,张某和陈某即用刀威胁罗某交出钱来,遭到罗某的反抗,张某和陈某逃离现场。张某和陈某仍不死心,数次挂电话给罗某,要罗某给出五万元放在某地点,否则看着办。罗某一方面准备了五万元放在张某指定的地点,另一方面向公安机关报警。当张某到某地点将五万元取出时,即被埋伏在附近的公安人员抓获。张某和陈某因犯抢劫和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被判处八年有期徒刑,而堂妹张某某也因犯抢劫罪,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
如何戒妒呢?我认为一是要树立信心,赶超他人;二是要主动交流,抒发感情,要心胸宽广,心怀大志。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明天,社会的未来,希望你们能时刻记住并做到“十戒”,预防犯罪,奋发向上,茁壮成长,以健康的人生去迎接未来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之五——法的定义、宪法修正案
一、法的定义是什么?
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法的定义是判断曲直,惩罚罪恶,象征公正审判
2、西方的古罗马人认为: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
二、通过同学断案来说明“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
讲述3000年前发生在以色列的一个经典的法律故事。
据说,有一天,所罗门(当时以色列的国王)端坐在大神殿里的审判席上,有两个妇女抱着一婴儿上殿来,哭哭吵吵地向他陈述一个案件。其中妇女甲指着妇女乙说:她们二人,住在一起待产。她(甲)生下一个男婴的第三天,而她(乙)也生下了一个儿子。
当晚,妇女乙不慎把自己的孩子压死了。惊痛之余,妇女乙竟然趁夜深人静偷偷把两个孩子掉了包。妇女甲醒来发现怀中孩子已死,惊魂甫定后,仔细一看,她才发现,这死婴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
妇女甲陈述未完,妇女乙就激动地向所罗门抗辩道:“不!她说的是假话!死去的才是她的儿子”。而妇女甲则更激动、更大声地说:“活着的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
二女争子,吵个不可开交。这件天字第一号的奇案,一时间也难住了所罗门。
在所罗门的那个时代,医学上还未发展到验血认亲、DNA亲子鉴定的地步,而同时,本案又丝毫没有其他的人证、物证来可供参考。只见所罗门沉思良久,突然睁开眼睛,发出一个简短的命令:“拿剑来”。
甲乙二女大吃一惊,拿剑来干什么?所罗门说:“把婴儿切开两半,一人一半”。此时,妇女甲失声痛哭:“国王呵,把孩子给她吧,我宁可不争了,请不要杀孩子!”而妇女乙则恶狠狠地说:“好呵,我既不能得到,她也不能得到,干脆一刀两半,把孩子杀了吧”。
此时,真相大白。按人之常情,只有亲生母亲才会委屈自己,来保存孩子的性命,于是,所罗门作出了一个千古传诵的判决:“把孩子交给妇女甲,她才是真正的生母”。而狠毒的妇女乙,则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
三、通过故事,引导孩子提炼法的定义
四、法就在我们身边
过马路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上学要遵守《义务教育法》,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什么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而不是其他的呢?
理由是:这是由法律规定的,更准确说是由宪法规定的。
五、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
如何理解:
1、宪法是母法。它和其他法律的关系,就象母亲和孩子一样。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背宪法,违背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
2、宪法是爱法。就象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身和财产权益受到保护。
举例: 宪法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六、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从产生、修订到实施,处处都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与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关系呢?
1、宪法序言中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那么这些事靠谁来做呢?在今天,靠校长、靠老师、靠王叔叔以及数不清的叔叔阿姨来做。而到了将来,等你们长大了,靠的就是你们。靠你们用勤劳的双手,不断地创造物质财富;靠你们用聪明的脑袋,不断地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靠你们用高尚的情操,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感染周围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2、宪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就是说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宪法保护。这条规定对我们每个普通家庭都有重要意义。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是保护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财产。你们的爸爸妈妈可以安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你们的家庭财富会越来越多,生活会越来越好。
3、宪法第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王叔叔说个真实的故事给大家听。四川广安有一位叫邹海全的老爷爷,他快70岁了,自己一个人过。身体还硬朗的时候,老爷爷自己种一些地,吃饭基本有保障。几年前,老爷爷的身体突然垮了,种地没有力气,一天三顿饭全靠村里的好心人周济。老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邹爷爷曾找过村里,村里叫他去找镇上。到了镇上,领导又叫他去找村里。这样被踢了几回“皮球”,邹爷爷只好回到村里,艰难度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缺乏社会保障,80%的劳动者与老年人没有基本养老保险,90%的人缺乏基本医疗保障,乡村贫困人口还没有制度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将社会保障制度写入宪法,将有力推进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这样,等到你们这一代人老了的时候,就可以靠养老金、医疗保险来维持正常的生活,再也不用像刚才提到的老爷爷一样三餐都得不到保证。
4、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内容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中,许多矛盾和问题表现得很突出。如和我们普通家庭息息相关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生活、医疗和子女受教育等问题。所以说,宪法明文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十分必要和必需。可以这么说,尊重人权就是尊重生命。宪法修正案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受市委关工委的委托,应邀参加我们学校举行的法制报告会,我很高兴,借此机会,我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什么是违法和犯罪;二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个案和分析;三是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与同学们共勉。
首先,什么是违法和犯罪
同学们,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我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是否想过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是否想过日常行为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当然,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违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是,什么是违法和犯罪行为呢?
违法行为,它是指违反法律,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从广义上讲,违法是指违反一切现行法律规范的行为,包括违反刑法、违反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等。违法行为,又称为“非法的行为”“不法行为”。从狭义上讲,所谓违法是指违反刑法以外法律的行为。我们通常所讲的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严重不良行为,即: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上述列举的行为中,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偷窃他人财物等违法行为在学校是时常发生的,那么对具有上述违法行人的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处理呢?一方面对违法行为较轻的未成年人,一般由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和学校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另一方面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如果未成年人具有上述违法行为,且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什么是犯罪行为。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17条第2款还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譬如有这样一个案例:王某,男,案发时未满16周岁,1999年11月14日下午,他在某区一家游戏机室遇见邢某即向邢某索要香烟,邢某说没有,王某便觉得邢某没有给他面子,就又叫他去外面拿烟,邢某不去,王某便一拳往邢某腹部打去,当邢某躬着身抱着肚子叫痛时,王某又用右肘部击他后脑造成邢某颅出血死亡。此案例中的王某已满14周岁,且实施的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规定,应承担刑事责任,后被判刑10年。
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在这里,我给同学们举几个说明未成年人由于不知道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懂犯罪概念而酿成大错的真实案例:
第一个是发生在2002年的一名十四周岁的中学生投毒案。这天下午,该学生将自己买来未吃的冰袋咬破一口,再灌入一点老鼠药,而后放入附近一小学的某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有毒的冰袋后,很快就死了。这起案件侦破后,该投毒的中学生后悔不已,他说自已没有想害死人,以为小学生吃了只会拉肚子,但是严重的后果已经造成,该学生的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惩罚,根据《刑法》的规定,投毒致人重伤、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后该同学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第二个是2002年发生的诈骗案。被告人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某地四中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沉迷于玩网吧和游戏机,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敲诈钱,一天,他在四中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我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敲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第三个是发生在2001年夏天的抢劫案。杜某十四岁,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成绩一直很好,在他小学毕业就要升入初中的那个暑假,在与同学玩时认识了在社会上混的李某等一伙人,他见李比自己才大两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李某出手大方,经常带杜到网吧、游戏室等地方玩,他很羡慕李某,于是天天跟着李玩,但是出去玩必须要有钱,李某口袋中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李某就对杜说:“我们现在没钱玩了,要玩就必须搞钱”,他们一合计杜某决定到一个他认为有钱的同学家去抢钱,杜某带着李某等三人趁同学的父母上班、同学一人在家之时闯入同学家实施抢劫,同时还将该同学打成重伤。公安机关很快就破了案,将李某和杜某等人抓获归案。到了9月1号,杜某坐在牢房里悔恨交加,他痛哭道:“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多么想背着书包去上学呀,当时我只是想到好玩,我没想到我的行为是犯法的,我后悔呀。”但是法律是无情的,谁触犯了它就要受到处罚。
第二,青少年违法犯罪个案及分析
案例之一:九青年结伙抢劫
断送前程追悔莫及
2002年×至×月,保××等九人分别纠集在一起,先后在某中学,某城电影院等地,抢劫作案8次,抢劫现金2130元,其行为不但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而且又直接侵害到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有的学生不敢上学,有的被致伤送医院治疗,有的辍学回家,甚至牵连到学生家长,对学生上学不放心,严重地侵害了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学校和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触犯了刑律,构成了抢劫罪。从庭审调查的事实看。保××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是本案的主犯,且结伙多次持刀抢劫。对社会危害大,影响极坏,使学生上学无安全感,犯罪情节严重,应从重处罚。鉴于保××犯罪时未满十六周岁,应减轻处罚。刘×、梁××犯罪时已满十八周岁,在犯罪中起了次要作用,是本案的从犯,应根据其周岁,在犯罪中起了次要作用,是本案的从犯,应根据其犯罪的情节比照主犯从轻处罚。张××、尚××、樊×、李×、关××、丁××犯罪时未满十六周岁,且是本案的从犯,应减轻处罚。法院2002年×月15日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以抢劫罪,判处保××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2000元;判处刘×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1500元;判处张××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樊×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李×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梁××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关××有期徒刑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元;判处丁××有期徒刑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元。
他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呢,从本案的审理和走访监护人等途经可以看出有几个原因。本案多数被告人过早离开学校,失去了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过早涉足社会,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称兄道弟,哥们义气是非不分,良莠不辩,以至胆大妄为,以身试法。关××上初中期间与保××、刘×相识,平时常在一起玩耍,因家中无人管教,遂以无钱吃饭,交房租为名,要关××、李×、丁××与其一同参与抢劫活动。关××、李×、丁××哥们意气驱使,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个案件告诉我们:和人交往,一定要慎重,牢记古人忠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案例之二:三学生年幼无知,受欺骗引狼入室
2003年6月11日放学后,在校外个体户邱×授意下,一中学生武××对本校一学生贺×说:“××地方好玩,你从家里偷些钱,我带你们到××地方玩去”。6月14日下午3时,贺×叫上同学卸掉了爷爷家的防盗门螺丝,把邱×叫来。6月15日上午,武××、贺×入室、刘××放哨,偷了23500多元现金和两条香烟,刘××分得2000元,其余由武××拿着,四个人到某地玩过回来只剩3000元,其余均在××地挥霍。案发后,邱×、武××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6个月。
本案涉及的刑法的概念是盗窃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秘密窃取,是指犯罪分子采取自认为不使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窃取其财物。
这件案子的主要教训是:贺×年幼无知,听信欺骗,引狼入室,造成严重后果。青少年学生世界观没有完全定型,思维方式极不稳定,判断事情的能力差,遇到事情,一定要仔细思量,权衡利弊,切不可头脑发热,贪图蝇头小利而误入歧途。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在何处?我认为,勤劳致富,才是正道。上好小学、初中、高中,考上大学,学好本领,参加工作获取报酬,才是正道。相反,采取坑、蒙、拐、骗、偷、抢等手段获得钱财,那是不义之财,那是邪门歪道,轻则受到道德的谴责,重则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我们应该立大志,苦学成才,长大报效祖国,用劳动所得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这个案例还告诉我们,个体户邱×唆使几位学生作案,他们几个在校学生不但不制止,反而积极配合,足见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慎独”意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我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有自己的主见,且不可盲从。
案例之三:因情结仇不示弱,为防攻击送人命
2006年5月14日晚11时许,湛江遂溪县某学校初三学生蔡某在校园内被人用刀刺伤在地,该校老师、学生将其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经法医鉴定,蔡某身中16刀,因右肺破裂,胸部大出血导致死亡。在大量细致的排查工作后,专案组民警排除了图财害命的可能性,将侦查重点放在“情杀”和“仇杀”两方面。调查中,据最后接触死者的同班女同学陈某回忆说:5月14日是其生日,死者蔡某特意在晚自习的时候来到教室走廊送给她一只手表作礼物。之后,班长李某走进教室,靠近她坐下,并在聊天中用手捏了她的脸颊。见到这一幕,站在走廊的蔡某当即冲进来说:“你想打架吗?以后离她远一点。”李某回答:“不敢”。蔡某为了显示和她的关系亲密,当着李某的面强行拥抱了她。
10月27日上午9时,专案组将嫌疑人李某抓获,在大量事实和证据面前,李某交待了犯罪事实。据李某交代,5月14日晚10时50分许,蔡某与李某离开教室后在校内相遇,蔡向李挑衅,李某也不甘示弱,为了防止受到攻击,李某回到宿舍,从厨房里拿了一把水果刀藏在身上。稍后,李某再次在初一教学楼下碰见了刚刚从女生宿舍过来的蔡某。蔡见到李后,二话没说,将李推倒在地,李从地上跃起,迅速从身后抽出水果刀向蔡捅去„„
案发后,李某逃回宿舍换下血衣,下楼时把血衣和水果刀包成一团交给刚买夜宵回来的同班同学许某和谢某拿到校外香蕉园处藏匿。李某则回到宿舍洗澡。这期间,死者被发现,校园内一片嘈杂,李某洗澡后下楼参与抢救死者,在将死者抬到医院路上,李某还痛哭流涕。
专案组随后抓获犯罪嫌疑人许某和谢某,缴获作案水果刀1把。犯罪嫌疑人李某和许某被刑事拘留分别被判刑15年和3年。谢某因为不知情,不构成犯罪,被释放。
这一案件为防卫过度型凶杀案。它告诉我们,爱情不可以用决斗的方式而获得,同学之间生活上情感上为情而结为仇敌,不甘示弱,不共戴天,争强好胜,是最要不得的,俗话说,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关键时刻,如果一方胸怀大度,忍让退却,将避免一桩命案发生。大家都清楚,忍让是美德,忍一忍柳暗花明,退一退海阔天空,同学、同志之间发生一些感情纠葛是难以避免的,应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应对,应采取适当的办法来处理,这中间忍让是弥足珍贵的。同时案件还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侵害时,正当防卫是对的,但不可过分,过头的防卫,导致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案例之四:一学生情怒之下起杀心,六儿男被刺血洒楼梯间 某年5月15日晚上8时18分左右,广东电白县第三中学校园内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在读初二的17岁中学生吴某持刀先后刺向下第一节晚自修课后走下楼梯的邻班的6名学生,致其中2人死亡,另4人受伤。究其原因,“这个学校常有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要‘保护费’的情况。”被捅的6名学生中有人向吴某索要“保护费”,吴某当时表示自己已经交过一次了,因此没有交,为此他向老师反映又未获解决,于是 “后来就上来刺伤了6个人。” 据16日晚通报称,在警方16日上午贴出悬赏3万元缉捕的通缉布告10多个小时后,犯罪嫌疑人该校初二(6)班的学生吴某在父母的陪同下到电白县林头派出所投案自首。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6名学生中有人向吴某索要“保护费”,为此并向老师反映但未获解决,是导致吴某杀人的主要原因。索要“保护费”是学校学生中不应该存在的非法行为。如果没有这类非法行为存在,或已经存在时,老师得知此事后如能妥善给予解决,就不会发生吴某杀人事件。从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看,当然吴某在多次受到侵害而又无助后,对学校存在的“大学生”向小学生索要“保护费”现象是深恶痛绝的,但是所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当,不采取理智的进一步向学校反映争取学校解决的理性办法,而头脑简单,不前思后想,凭感情用事,值法律于不顾,采取一意孤行的做法,怎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所好的是在警方悬赏3万元通缉时,学生吴某犯罪知罪,主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将获得减轻处罚。
案例之五:一包瓜子闹出校园命案 同窗舍友反目利刃相见
2005年×月×日,济南历下区某中专学校内发生了一起校园惨案。17岁的学生周某是威海人,与同岁的临沭县人胡某是同班同学且同住一间宿舍,平时二人关系比较要好。×日下午,胡某发现周某偷吃了自己放在宿舍的一包瓜子,两人当即发生争执,胡某向周某腹部踢了几脚,并将其颈部抓伤。同学们把他俩拉开,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此时周某心中已产生了报复胡某的想法。当晚21时许晚自习后,周某手持一把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冲进宿舍,向站在床边的胡某肋部猛刺两刀,转身逃离学校。胡某被刺后只挪动了两步便跌倒在地,紧急送往医院,因肝、脾破裂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当晚,历下公安专案组民警驱车赶到犯罪嫌疑人周某的老家威海乳山市进行布控堵截。事发之后第三日,经过周密侦察,发现周某正在威海市一网吧内上网。11时许,在当地公安局的大力配合下,专案组民警在网吧内将犯罪嫌疑人周某成功抓获。之后被判刑15年。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为了一包小小的瓜子,昔日的亲密同窗拳脚相向,为报复将匕首刺向对方的要害,致使年仅17岁的受害人死在了同学的刀下,太不应该。处同学应该宽宏大量,不应该因生活小节斤斤计较;发生口角争执常有事,不该拳脚相加致人伤;遇事毛糙,恼羞成怒,寻求报复,不考虑后果,让同学成为刀下鬼,害人又害己,落个阶下囚,丧失了一生美好年华,实在可惜。
以上所列举的例子只是外地较为典型的几个案件,我们知道2005年以来,我市中小学发生的校园案件近20余起。其中校园凶杀案5起之多。包括新河中学一起,岔河高中一起,赵墩中学一起,运河小学一起,明德实验学校与六中发生一起等,其案件类型、性质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影响不再一一叙述,其案件发生率及其法制教育淡化的形势不容乐观,事实告诉我们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我们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不学法不知法,不把聪明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乱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你这一逞强就有可能将自己送进监狱。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正确的教育和指导,遵纪守法,什么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方,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方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实践中发现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就是由于在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后,受其影响,逐步学坏,最后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最后,我向同学们讲一讲青少年如何加强对违法犯罪的自我防范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保护一切合法权益、惩罚各种不法行为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同学们要机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果畏惧罪犯的话,就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地实施犯罪行为。那么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什么呢?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青少年学生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青少年学生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因此,青少年学生就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如在99年的一起未成年人入室抢劫案中,涉案人员有三人娄某、李某和王某,其中年龄最小的王某年仅14周岁。在实施入室抢劫时,王某见状退出房外,最后娄某被判8年徒刑,李某被判5年徒刑,王某因年少,不辩是非,又没有实施具体行为,未受起诉处理。此案中如果王某也积极主动动手帮助实施抢劫,那么王某也将被判刑坐牢。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青少年学生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青少年学生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如一抢劫、伤害案,案犯程某原是信州区五中的学生,因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一直不好好读书以至成绩越来越差,他的母亲把他转到三中读书后,他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还是自暴自弃,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玩游戏,并结识了也是不读书的刘某等人,后与刘某等人一同去打架伤人,抢劫出租车司机,坠落的无法自拔,最后被关进监牢,被判处七年徒刑。
(三)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青少年学生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同时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增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青少年学生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三点:
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如一件案例。一天住在一村庄附近的小女孩娟娟放学后背着书包独自一人往家里赶,罪犯王某看见娟娟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往家赶,王某心想:这个小女孩家可能大人没在家,我就跟着她待她开门后就冲进她家抢点东西。于是王某就一直跟着娟娟。走了一段路后,娟娟发现后面有个男青年一直跟着她,心里很害怕,在走到自家房子门口时,她心想:如果我现在开门进房间的话,这个坏蛋一定会冲进我家干坏事的,我不能开门。娟娟一直在家门前马路上逛来逛去,王某见娟娟没开门就躲在马路对面等,过了一会儿,娟娟看见隔壁的张阿姨走了过来,就立即凑向张阿姨的耳朵把她遇到的情况告诉了张阿姨,张阿姨叫娟娟去开门,她立即打110报警。在娟娟开门后,王某就冲上前将娟娟逼进一个小房间里反锁起来,并威胁娟娟不准喊叫,他自己就到娟娟父母的房间里翻东西。在王某翻东西时,由于张阿姨报了警,公安人员及时赶到将王某抓获。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时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情节严重的是要构成犯罪的,要被判刑坐牢。
第三,一种自我保护的特殊情形。举一个案例来说:学生蒋某假期与邻居李某及张某的几个朋友在一起玩,一天,蒋某和李某等人坐出租车出去玩,在出租车上,蒋某听李某及朋友张某说:“等一下要将那人的手机抢来,另外还要搜一下他的身,看有没有钱”,蒋某听了这话知道李某等人是要去抢劫,他有点想不去,但碍于朋友情面,他跟着去了抢劫现场。实施抢劫时,蒋某站在边上看,李某叫蒋某帮忙搜一下受害人的身,蒋某就上前搜了受害人的身并将搜到的钱全部交给李某。案发后,由于受害人及时报案,公安机关很快将李某等三人一并抓获。蒋某归案后一直辩解说他并不想抢别人的钱,他觉得很冤枉。但是法律规定:帮助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强行劫取公民财物的行为同样构成抢劫罪。蒋某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当你开始与同伴在一起玩,发现同伴有犯罪意图时,你应当制止他,如果你制止不了的话,就要赶快想办法远离他,千万不能为了哥们义气跟着同伴去抢劫,因为你一旦到了犯罪现场,即使你没有动手,也难脱干系。是因为受害人不管你具体有什么行为,他只说共有多少人实施了抢劫,凡是去现场的人即使没动手也都助了威。所以同学们以后如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惹祸上身。
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坚信邪不可能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人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以上我给同学们讲述的仅仅是违法犯罪的一点基本知识和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几点问题,不敢说对同学们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我要说,只要同学们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充分认识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学习法律常识,始终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真正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同学们的生活与学习一定会在法律的保护下,更加愉快,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希望同学们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努力争做新时代的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建设和谐校园和文明和谐的新邳州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同学们,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健康成长。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受市委关工委的委托,应邀参加我们学校举行的法制报告会,我很高兴,借此机会,我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什么是违法和犯罪;二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个案和分析;三是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与同学们共勉。
首先,什么是违法和犯罪
同学们,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我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是否想过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是否想过日常行为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当然,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违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是,什么是违法和犯罪行为呢?
违法行为,它是指违反法律,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从广义上讲,违法是指违反一切现行法律规范的行为,包括违反刑法、违反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等。违法行为,又称为“非法的行为”“不法行为”。从狭义上讲,所谓违法是指违反刑法以外法律的行为。我们通常所讲的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严重不良行为,即: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上述列举的行为中,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偷窃他人财物等违法行为在学校是时常发生的,那么对具有上述违法行人的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处理呢?一方面对违法行为较轻的未成年人,一般由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和学校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另一方面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如果未成年人具有上述违法行为,且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什么是犯罪行为。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17条第2款还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譬如有这样一个案例:王某,男,案发时未满16周岁,1999年11月14日下午,他在某区一家游戏机室遇见邢某即向邢某索要香烟,邢某说没有,王某便觉得邢某没有给他面子,就又叫他去外面拿烟,邢某不去,王某便一拳往邢某腹部打去,当邢某躬着身抱着肚子叫痛时,王某又用右肘部击他后脑造成邢某颅出血死亡。此案例中的王某已满14周岁,且实施的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规定,应承担刑事责任,后被判刑10年。
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在这里,我给同学们举几个说明未成年人由于不知道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懂犯罪概念而酿成大错的真实案例:
第一个是发生在2002年的一名十四周岁的中学生投毒案。这天下午,该学生将自己买来未吃的冰袋咬破一口,再灌入一点老鼠药,而后放入附近一小学的某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有毒的冰袋后,很快就死了。这起案件侦破后,该投毒的中学生后悔不已,他说自已没有想害死人,以为小学生吃了只会拉肚子,但是严重的后果已经造成,该学生的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惩罚,根据《刑法》的规定,投毒致人重伤、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后该同学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第二个是2002年发生的诈骗案。被告人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某地四中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沉迷于玩网吧和游戏机,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敲诈钱,一天,他在四中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我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敲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第三个是发生在2001年夏天的抢劫案。杜某十四岁,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成绩一直很好,在他小学毕业就要升入初中的那个暑假,在与同学玩时认识了在社会上混的李某等一伙人,他见李比自己才大两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李某出手大方,经常带杜到网吧、游戏室等地方玩,他很羡慕李某,于是天天跟着李玩,但是出去玩必须要有钱,李某口袋中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李某就对杜说:“我们现在没钱玩了,要玩就必须搞钱”,他们一合计杜某决定到一个他认为有钱的同学家去抢钱,杜某带着李某等三人趁同学的父母上班、同学一人在家之时闯入同学家实施抢劫,同时还将该同学打成重伤。公安机关很快就破了案,将李某和杜某等人抓获归案。到了9月1号,杜某坐在牢房里悔恨交加,他痛哭道:“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多么想背着书包去上学呀,当时我只是想到好玩,我没想到我的行为是犯法的,我后悔呀。”但是法律是无情的,谁触犯了它就要受到处罚。
第二,青少年违法犯罪个案及分析
案例之一:九青年结伙抢劫
断送前程追悔莫及
2002年×至×月,保××等九人分别纠集在一起,先后在某中学,某城电影院等地,抢劫作案8次,抢劫现金2130元,其行为不但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而且又直接侵害到公民的人身权利。使有的学生不敢上学,有的被致伤送医院治疗,有的辍学回家,甚至牵连到学生家长,对学生上学不放心,严重地侵害了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学校和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触犯了刑律,构成了抢劫罪。从庭审调查的事实看。保××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是本案的主犯,且结伙多次持刀抢劫。对社会危害大,影响极坏,使学生上学无安全感,犯罪情节严重,应从重处罚。鉴于保××犯罪时未满十六周岁,应减轻处罚。刘×、梁××犯罪时已满十八周岁,在犯罪中起了次要作用,是本案的从犯,应根据其周岁,在犯罪中起了次要作用,是本案的从犯,应根据其犯罪的情节比照主犯从轻处罚。张××、尚××、樊×、李×、关××、丁××犯罪时未满十六周岁,且是本案的从犯,应减轻处罚。法院2002年×月15日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以抢劫罪,判处保××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2000元;判处刘×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1500元;判处张××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樊×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李×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梁××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000元;判处关××有期徒刑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元;判处丁××有期徒刑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元。
他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呢,从本案的审理和走访监护人等途经可以看出有几个原因。本案多数被告人过早离开学校,失去了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过早涉足社会,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称兄道弟,哥们义气是非不分,良莠不辩,以至胆大妄为,以身试法。关××上初中期间与保××、刘×相识,平时常在一起玩耍,因家中无人管教,遂以无钱吃饭,交房租为名,要关××、李×、丁××与其一同参与抢劫活动。关××、李×、丁××哥们意气驱使,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个案件告诉我们:和人交往,一定要慎重,牢记古人忠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案例之二:三学生年幼无知,受欺骗引狼入室
2003年6月11日放学后,在校外个体户邱×授意下,一中学生武××对本校一学生贺×说:“××地方好玩,你从家里偷些钱,我带你们到××地方玩去”。6月14日下午3时,贺×叫上同学卸掉了爷爷家的防盗门螺丝,把邱×叫来。6月15日上午,武××、贺×入室、刘××放哨,偷了23500多元现金和两条香烟,刘××分得2000元,其余由武××拿着,四个人到某地玩过回来只剩3000元,其余均在××地挥霍。案发后,邱×、武××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6个月。
本案涉及的刑法的概念是盗窃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秘密窃取,是指犯罪分子采取自认为不使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窃取其财物。
这件案子的主要教训是:贺×年幼无知,听信欺骗,引狼入室,造成严重后果。青少年学生世界观没有完全定型,思维方式极不稳定,判断事情的能力差,遇到事情,一定要仔细思量,权衡利弊,切不可头脑发热,贪图蝇头小利而误入歧途。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在何处?我认为,勤劳致富,才是正道。上好小学、初中、高中,考上大学,学好本领,参加工作获取报酬,才是正道。相反,采取坑、蒙、拐、骗、偷、抢等手段获得钱财,那是不义之财,那是邪门歪道,轻则受到道德的谴责,重则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我们应该立大志,苦学成才,长大报效祖国,用劳动所得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这个案例还告诉我们,个体户邱×唆使几位学生作案,他们几个在校学生不但不制止,反而积极配合,足见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慎独”意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我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有自己的主见,且不可盲从。
案例之三:因情结仇不示弱,为防攻击送人命
2006年5月14日晚11时许,湛江遂溪县某学校初三学生蔡某在校园内被人用刀刺伤在地,该校老师、学生将其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经法医鉴定,蔡某身中16刀,因右肺破裂,胸部大出血导致死亡。在大量细致的排查工作后,专案组民警排除了图财害命的可能性,将侦查重点放在“情杀”和“仇杀”两方面。调查中,据最后接触死者的同班女同学陈某回忆说:5月14日是其生日,死者蔡某特意在晚自习的时候来到教室走廊送给她一只手表作礼物。之后,班长李某走进教室,靠近她坐下,并在聊天中用手捏了她的脸颊。见到这一幕,站在走廊的蔡某当即冲进来说:“你想打架吗?以后离她远一点。”李某回答:“不敢”。蔡某为了显示和她的关系亲密,当着李某的面强行拥抱了她。
10月27日上午9时,专案组将嫌疑人李某抓获,在大量事实和证据面前,李某交待了犯罪事实。据李某交代,5月14日晚10时50分许,蔡某与李某离开教室后在校内相遇,蔡向李挑衅,李某也不甘示弱,为了防止受到攻击,李某回到宿舍,从厨房里拿了一把水果刀藏在身上。稍后,李某再次在初一教学楼下碰见了刚刚从女生宿舍过来的蔡某。蔡见到李后,二话没说,将李推倒在地,李从地上跃起,迅速从身后抽出水果刀向蔡捅去„„
案发后,李某逃回宿舍换下血衣,下楼时把血衣和水果刀包成一团交给刚买夜宵回来的同班同学许某和谢某拿到校外香蕉园处藏匿。李某则回到宿舍洗澡。这期间,死者被发现,校园内一片嘈杂,李某洗澡后下楼参与抢救死者,在将死者抬到医院路上,李某还痛哭流涕。
专案组随后抓获犯罪嫌疑人许某和谢某,缴获作案水果刀1把。犯罪嫌疑人李某和许某被刑事拘留分别被判刑15年和3年。谢某因为不知情,不构成犯罪,被释放。
这一案件为防卫过度型凶杀案。它告诉我们,爱情不可以用决斗的方式而获得,同学之间生活上情感上为情而结为仇敌,不甘示弱,不共戴天,争强好胜,是最要不得的,俗话说,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关键时刻,如果一方胸怀大度,忍让退却,将避免一桩命案发生。大家都清楚,忍让是美德,忍一忍柳暗花明,退一退海阔天空,同学、同志之间发生一些感情纠葛是难以避免的,应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应对,应采取适当的办法来处理,这中间忍让是弥足珍贵的。同时案件还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侵害时,正当防卫是对的,但不可过分,过头的防卫,导致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案例之四:一学生情怒之下起杀心,六儿男被刺血洒楼梯间
某年5月15日晚上8时18分左右,广东电白县第三中学校园内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在读初二的17岁中学生吴某持刀先后刺向下第一节晚自修课后走下楼梯的邻班的6名学生,致其中2人死亡,另4人受伤。究其原因,“这个学校常有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要‘保护费’的情况。”被捅的6名学生中有人向吴某索要“保护费”,吴某当时表示自己已经交过一次了,因此没有交,为此他向老师反映又未获解决,于是 “后来就上来刺伤了6个人。” 据16日晚通报称,在警方16日上午贴出悬赏3万元缉捕的通缉布告10多个小时后,犯罪嫌疑人该校初二(6)班的学生吴某在父母的陪同下到电白县林头派出所投案自首。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6名学生中有人向吴某索要“保护费”,为此并向老师反映但未获解决,是导致吴某杀人的主要原因。索要“保护费”是学校学生中不应该存在的非法行为。如果没有这类非法行为存在,或已经存在时,老师得知此事后如能妥善给予解决,就不会发生吴某杀人事件。从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看,当然吴某在多次受到侵害而又无助后,对学校存在的“大学生”向小学生索要“保护费”现象是深恶痛绝的,但是所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当,不采取理智的进一步向学校反映争取学校解决的理性办法,而头脑简单,不前思后想,凭感情用事,值法律于不顾,采取一意孤行的做法,怎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所好的是在警方悬赏3万元通缉时,学生吴某犯罪知罪,主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将获得减轻处罚。
案例之五:一包瓜子闹出校园命案 同窗舍友反目利刃相见
2005年×月×日,济南历下区某中专学校内发生了一起校园惨案。17岁的学生周某是威海人,与同岁的临沭县人胡某是同班同学且同住一间宿舍,平时二人关系比较要好。×日下午,胡某发现周某偷吃了自己放在宿舍的一包瓜子,两人当即发生争执,胡某向周某腹部踢了几脚,并将其颈部抓伤。同学们把他俩拉开,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此时周某心中已产生了报复胡某的想法。当晚21时许晚自习后,周某手持一把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冲进宿舍,向站在床边的胡某肋部猛刺两刀,转身逃离学校。胡某被刺后只挪动了两步便跌倒在地,紧急送往医院,因肝、脾破裂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当晚,历下公安专案组民警驱车赶到犯罪嫌疑人周某的老家威海乳山市进行布控堵截。事发之后第三日,经过周密侦察,发现周某正在威海市一网吧内上网。11时许,在当地公安局的大力配合下,专案组民警在网吧内将犯罪嫌疑人周某成功抓获。之后被判刑15年。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为了一包小小的瓜子,昔日的亲密同窗拳脚相向,为报复将匕首刺向对方的要害,致使年仅17岁的受害人死在了同学的刀下,太不应该。处同学应该宽宏大量,不应该因生活小节斤斤计较;发生口角争执常有事,不该拳脚相加致人伤;遇事毛糙,恼羞成怒,寻求报复,不考虑后果,让同学成为刀下鬼,害人又害己,落个阶下囚,丧失了一生美好年华,实在可惜。
以上所列举的例子只是外地较为典型的几个案件,我们知道2005年以来,我市中小学发生的校园案件近20余起。其中校园凶杀案5起之多。包括新河中学一起,岔河高中一起,赵墩中学一起,运河小学一起,明德实验学校与六中发生一起等,其案件类型、性质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影响不再一一叙述,其案件发生率及其法制教育淡化的形势不容乐观,事实告诉我们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我们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不学法不知法,不把聪明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乱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有些同学喜欢打架,将别的同学打伤;有些同学不爱护公物,故意毁坏公共场所的物品;有些同学以大欺小,没有钱买东西吃、没有钱进游戏室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等等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你这一逞强就有可能将自己送进监狱。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正确的教育和指导,遵纪守法,什么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方,千万不要进去,因为那种地方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实践中发现很多这样的案例:有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就是由于在游戏室、网吧、舞厅等地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后,受其影响,逐步学坏,最后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最后,我向同学们讲一讲青少年如何加强对违法犯罪的自我防范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比如说被人敲诈、被人殴打、被人抢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么办呢?我们要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保护一切合法权益、惩罚各种不法行为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面临危险的时候,同学们要机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果畏惧罪犯的话,就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地实施犯罪行为。那么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什么呢?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青少年学生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青少年学生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因此,青少年学生就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如在99年的一起未成年人入室抢劫案中,涉案人员有三人娄某、李某和王某,其中年龄最小的王某年仅14周岁。在实施入室抢劫时,王某见状退出房外,最后娄某被判8年徒刑,李某被判5年徒刑,王某因年少,不辩是非,又没有实施具体行为,未受起诉处理。此案中如果王某也积极主动动手帮助实施抢劫,那么王某也将被判刑坐牢。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青少年学生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青少年学生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如一抢劫、伤害案,案犯程某原是信州区五中的学生,因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一直不好好读书以至成绩越来越差,他的母亲把他转到三中读书后,他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还是自暴自弃,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玩游戏,并结识了也是不读书的刘某等人,后与刘某等人一同去打架伤人,抢劫出租车司机,坠落的无法自拔,最后被关进监牢,被判处七年徒刑。
(三)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青少年学生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同时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增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青少年学生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三点:
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如一件案例。一天住在一村庄附近的小女孩娟娟放学后背着书包独自一人往家里赶,罪犯王某看见娟娟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往家赶,王某心想:这个小女孩家可能大人没在家,我就跟着她待她开门后就冲进她家抢点东西。于是王某就一直跟着娟娟。走了一段路后,娟娟发现后面有个男青年一直跟着她,心里很害怕,在走到自家房子门口时,她心想:如果我现在开门进房间的话,这个坏蛋一定会冲进我家干坏事的,我不能开门。娟娟一直在家门前马路上逛来逛去,王某见娟娟没开门就躲在马路对面等,过了一会儿,娟娟看见隔壁的张阿姨走了过来,就立即凑向张阿姨的耳朵把她遇到的情况告诉了张阿姨,张阿姨叫娟娟去开门,她立即打110报警。在娟娟开门后,王某就冲上前将娟娟逼进一个小房间里反锁起来,并威胁娟娟不准喊叫,他自己就到娟娟父母的房间里翻东西。在王某翻东西时,由于张阿姨报了警,公安人员及时赶到将王某抓获。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时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情节严重的是要构成犯罪的,要被判刑坐牢。
第三,一种自我保护的特殊情形。举一个案例来说:学生蒋某假期与邻居李某及张某的几个朋友在一起玩,一天,蒋某和李某等人坐出租车出去玩,在出租车上,蒋某听李某及朋友张某说:“等一下要将那人的手机抢来,另外还要搜一下他的身,看有没有钱”,蒋某听了这话知道李某等人是要去抢劫,他有点想不去,但碍于朋友情面,他跟着去了抢劫现场。实施抢劫时,蒋某站在边上看,李某叫蒋某帮忙搜一下受害人的身,蒋某就上前搜了受害人的身并将搜到的钱全部交给李某。案发后,由于受害人及时报案,公安机关很快将李某等三人一并抓获。蒋某归案后一直辩解说他并不想抢别人的钱,他觉得很冤枉。但是法律规定:帮助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强行劫取公民财物的行为同样构成抢劫罪。蒋某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当你开始与同伴在一起玩,发现同伴有犯罪意图时,你应当制止他,如果你制止不了的话,就要赶快想办法远离他,千万不能为了哥们义气跟着同伴去抢劫,因为你一旦到了犯罪现场,即使你没有动手,也难脱干系。是因为受害人不管你具体有什么行为,他只说共有多少人实施了抢劫,凡是去现场的人即使没动手也都助了威。所以同学们以后如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惹祸上身。
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坚信邪不可能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人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以上我给同学们讲述的仅仅是违法犯罪的一点基本知识和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几点问题,不敢说对同学们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我要说,只要同学们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充分认识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学习法律常识,始终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真正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同学们的生活与学习一定会在法律的保护下,更加愉快,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希望同学们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努力争做新时代的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建设和谐校园和文明和谐的新邳州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同学们,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健康成长
第五篇:中学生法制演讲稿
中学生法制演讲稿
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战斗。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生法制演讲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中学生法制演讲稿
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颗威力十足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颗埋伏在我们生活中的炸弹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悲苦。所以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家里并不富裕,但是她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得很开心。每天早晨起来,妈妈都会给她和爸爸做上一顿美味的早餐,一家人很温馨。吃完早餐,爸爸骑车送她去上学。一路上,父女俩总是有说有笑。放学后,不管风雨多大,小女孩总是看见爸爸耐心地在等待着。回家的路上,小女孩总是开开心心地向爸爸诉说学校所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一天傍晚,小女孩的爸爸像平常一样到学校去接她。然而,一辆迎面而来的汽车由于违规行驶,把小女孩的爸爸撞倒在地,被送进了医院。小女孩并不知道爸爸发生了交通事故,她还是像平常一样在学校门口等她的爸爸来接,等了好久,还是没人来接她,小女孩心里想:为什么到这时候爸爸还没来接呢?是不是出事了?还是家里有什么事?小女孩心里很着急。当妈妈把她带到爸爸的病床前的时候,她似乎傻了,她扑在爸爸的病床前哭了起来。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就是教训,所有人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她多么希望这场交通事故没有发生,渴望爸爸没有因为这次事故造成残疾,能象平常一样用自行车载着她上下学。
交通事故是那么可怕,一刹那间,就会夺走了人的生命。现在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拥挤,同时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每年,有多少的生命被夺走,有多少个家庭被破坏,有多少人要失去亲人了。如果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交通规则,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相信一定可以避免很多悲惨的交通事故。让交通法规在我人们心中生根吧,让我们牢牢记住:遵守交通规则就是珍爱生命!
篇二:中学生法制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是指什么呢?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指法制法规。因为有了法制法规,才对人们的行为有了约束,才有了所谓的规矩。在当今社会,法制法规已经进入了每一位老百姓的家,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离我们中学生的生活也越来越近。
首先,我想问的是,什么是“法制”,法制法制,顾名思义,就是法律和制度的结合。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或许只是一个正在叩响法制大门的学生,又或许对所谓的法制只略知一二,但是,迎着时代的朝阳,法制也让我们越来越熟知。法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引导着我们的学习,领导着我们不断向前进步。同学们,我们都是21世纪主人青少年,我们是未来祖国的主人,对于学习阶段的我们来说,我们不断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法制知识。因为法制教育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时代,更影响着我们的终生。
今年是我国普法教育的第24年,而今天又是法制的宣传日,此时此刻,我向全校师生提出倡议:让我们一起来学法,守法,用法,宣传法。
一个人只有学习了足够的法制知识,才能真正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法制知识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只有学习了法制法律知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合法,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我们才能明辨是非,才能遵纪守法,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也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我们才能够真正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法制法规是神圣的,它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而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守护着法制这道神圣的围墙。因为,法制法规它保障了我们生活的安全,让我们享有公民所应有的权益。广大的青少年只有懂法守法,才能依法办事,远离犯罪边缘线。
同学们,法制法规无处不在。它就如我们身您正在中国教育文摘查看《中学生法制法规演讲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旁的骑士,时刻给我们保护,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合理运用我们手中的法制法规知识,学会保障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权,让我们都加入学法守法用法的行列吧,让我们的祖国在法制法规的保护下,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三:中学生法制演讲稿
犯罪,犯法它们是兄弟?不,不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
犯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一件事。
而犯罪呢!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会让我们流血流泪。
不要自以为是地说:“我们是未成年人,犯罪没有关系。”在此,我要严肃地告诉你:“不,你说错了。18周岁以下的我们是不能犯这8种罪的:杀人、放火、抢劫、投毒、撅水、故意伤害造成他人重伤和爆炸。”
不也不要满不在乎地说:“我一定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就拿我们认为离我们最遥远的投毒来说吧。
曾经有多少人这么认为过:毒品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写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坚强的人。但是,又有多少这么认为过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认为它离我们遥远,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呀。说不定,在无意中,毒品已经走进你的生活。
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战斗。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