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

时间:2019-05-13 04:5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

第一篇: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

附件:

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2007~2010年)

一、背景

男男性行为人群是艾滋病传播主要高危人群之一。根据《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估计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万,其中约4.7万是男男性行为人群,占7.3%。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设立监测哨点,数据表明,感染率在1~3%之间。近年在该人群中进行的一些专题调查发现该人群感染率已升至2.5~6.5%。高危性行为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普遍存在,该人群中有肛交行为的比例超过80%,50%以上有多个性伴,且一部分人还有女性性伴或与女性结婚、生育子女,而该人群的安全套使用率却很低,一般在10~20%之间。近年来,随着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越来越多得到重视,政府、专业机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共同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由于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基数较大、分布广、人群较隐蔽、不易接触,给有效的干预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因此与实际需求相比,目前的防治工作还有很多问题。为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促进男男性行为人群更广泛地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推动该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政府主导,有关部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及男男性行为人群共同参与;

(三)充分发挥男男性行为人群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目标

(一)总目标

遏制艾滋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传播蔓延。

(二)具体目标

1、到2007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将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纳入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常规工作内容,组织有专业机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及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志愿者参加的工作小组,了解掌握本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规模、分布、高危行为及艾滋病流行相关信息,制定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建立基本完善的督导评估体系。

(2)充分发挥网络、热线、咨询检测点以及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志愿者/志愿者组织等已有资源的作用,结合国家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有关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艾滋病咨询覆盖当地该人群的70%以上,在接受相关咨询的人中,艾滋病检测率不低于50%。(3)安全套推广使用、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等有效干预措施覆盖面达到当地该人群的70%以上。其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50%以上,为50%以上有性病求医需求者提供规范的性病诊疗服务。

(4)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抗病毒治疗工作覆盖该人群中50%以上已发现的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

2、到2010年底实现以下目标(1)进一步提高艾滋病咨询检测的可及性。艾滋病咨询覆盖当地该人群的85%以上,其中,艾滋病检测率不低于60%。(2)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90%以上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安全套使用率达到70%以上。为80%以上有性病求医需求者提供规范的性病诊疗服务。

(3)全面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抗病毒治疗工作覆盖该人群中80%以上已发现的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

四、防治策略和行动措施

(一)建立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机制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合作的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机制。各地要将男男性行为人群纳入当地艾滋病防治总体规划中,推动相关部门参与该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大相关政策的开发力度,促进该人群有关艾滋病防治政策出台。

2、发挥专业机构技术支持作用,建立相应的督导评估体系和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建立相应的督导评估体系;根据国家督导评估方案的有关要求,完善监测系统,基本掌握该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和趋势。各地要将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纳入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常规工作内容;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开展需求评估调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与该人群的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的整合利用和交流,定期汇总分析艾滋病疫情监测信息。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加强与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并为其提供防治有关的技术支持,帮助其建立和完善组织运作机制;帮助和扶持有志于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各类志愿者组织的形成和成长。通过社会动员,充分发挥公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展反歧视教育,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参与艾滋病防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发挥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的积极性,更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要加强自我能力建设,为有关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充分发挥本人群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切合实际需求的艾滋病防治活动;配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共同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平台。

4、发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作用,促进全社会参与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要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活动;倡导社会各界支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为有关组织和人员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为感染者/病人提供关怀支持。促进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艾滋病咨询检测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主动与当地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合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该人群特征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持,为该人群志愿者组织培训咨询员;推广快速检测,提高咨询检测服务质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当地1~2个咨询检测点为指定服务点,为该人群提供服务;做好检测前后咨询,遵循自愿和保密原则,组织开展对感染者的跟踪随访和咨询;加强高危行为改变等预防传播的知识教育;依托该人群志愿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关怀与转诊服务。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可利用同伴教育、外展服务、热线电话等多种干预活动促进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提高人群主动进行自愿咨询检测的意识和行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建立适宜的咨询检测模式;开展咨询工作,并在自愿和保密原则下,为感染者/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和转诊服务等。

(三)加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为当地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选拔和培训同伴宣传员,提高同伴宣传员的工作能力;加强监督和指导;开发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同伴宣传员、网站、热线以及外展、社区交流等活动的作用,结合目标人群(如青少年、进城务工人员、男性卖淫人群等)的特点和需求,普及艾滋病性病知识,提倡安全性行为;同时发挥志愿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创新性的宣传模式,倡导健康意识;组织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和交流活动,加强艾滋病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应积极开展社会动员活动,参与宣传教育,包括开发宣传资料、培训人员,支持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的交流活动。

2、推广安全套使用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积极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低的现状,制订干预工作方案,落实推广使用安全套的措施;要动员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深入有关公共场所开展预防干预工作;在该人群经常聚集的场所设置安全套发售装置;促进安全套、润滑剂市场营销/社会营销服务网络,鼓励相关企业研发适合该人群特征的产品,提高人群安全套和润滑剂的可及性。

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从事干预活动的优势,利用同伴教育网络、社区交流等活动发放安全套;深入到该人群聚集场所,发放安全套以及相关宣传材料,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应开展倡导活动,促进公共场所经营者在场所内开展安全套推广以及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

3、提供针对性的性病诊疗服务

各级卫生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性病诊疗服务资源,在当地选择1~2所合适的性病门诊,进行针对性的相关知识(如男男性行为人群社会和心理特征等)、技能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为男男性行为人群提供价格合理的规范性病诊疗服务。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将推广安全套作为性病门诊规范化服务内容,配合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可利用同伴教育、外展、社区活动、社区读物等多种干预活动,促进该人群性病预防和正确就医行为,提供性病治疗及医疗机构相关信息,逐步使该人群正确求医率上升。

4、开展特殊群体中男男性行为者的干预工作 要开展男性卖淫人群、男性变性人群以及青少年人群、农村进城务工人群中男男性行为者的干预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鼓励、扶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志愿者组织等民间组织探索和推广适宜的防治模式,促进其行为改变,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降低艾滋病的传播流行。

(四)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抗病毒治疗工作

根据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以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积极开展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为该人群中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人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加强当地指定的抗病毒治疗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与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以及感染者小组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做好病人的管理;积极开展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工作和有治疗需求的感染者/病人的机会性感染规范治疗工作,使机会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合国家及当地的关怀政策,对经济困难的感染者/病人适当减免相关费用,减轻其治疗负担。

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在自愿和保密前提下,开展随访、督导服药、强化服药依从性、心理支持等服务;积极参加艾滋病关怀护理和支持救助工作;加强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减少歧视;鼓励感染者互助小组更多的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开展自助自救,履行感染者/病人相关责任和义务,减少传播。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应协助相关部门和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开展反歧视的宣传教育工作;关怀支持感染者/病人/家属,支持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开展自助自救,为志愿者及家属提供关怀护理培训。

五、能力建设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专家队伍建设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加强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专家和顾问队伍建设,专家和顾问由跨部门、多学科、多专业及多层次(国家、地方及志愿者组织)人员组成,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治提供决策建议和技术支持,促进政府、专业机构、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及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二)提高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的工作能力 对各地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进行能力评估。了解现有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的干预覆盖率,客观评估能力现状和能力建设需求。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能力建设计划,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加强对计划和资金运作、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志愿者组织独立实施艾滋病防治项目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能力,鼓励公平竞争,支持各地新生志愿者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以提高干预覆盖率。

(三)强化专业防治机构人员培训

按照《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要求,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特点,加强专业防治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治工作知识、政策水平和技能。对艾滋病、性病诊疗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特别要加入男男性行为人群生活方式、行为、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四)开展国际合作和应用性研究

鼓励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拓宽合作渠道。鼓励不同学科领域的人员参与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研究,探索针对性的防治模式,特别是探索在青少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男性卖淫者及男性变性人群中的男男性行为者开展艾滋病防治的策略和方法。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也应发挥自身优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模式,并加以推广。

(五)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规范、整合与完善现有的信息发布、交流渠道,建立信息平台,促进防治信息及经验在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等民间组织之间分享和交流。

(六)经费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将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纳入工作计划,落实相应经费;鼓励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多渠道争取经费,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鼓励社会各界支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

六、督导评估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与评估,纳入国家整体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评估体系,按照《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方案》进行相应的组织实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根据该人群具体情况确定督导评估内容及指标(见附录)。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地的督导评估指标和方案,逐年进行督导评估,国家对各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和评估。

附录: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评估内容及指标

督导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推动工作的落实,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工作方式有日常督导、专项督导和联合督导等。

评估是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通常是对知识与行为的改变和防治效果的评价。

(一)督导评估内容

从四个层次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即保障措施的落实、防治工作的开展、知识和行为的改变以及防治效果的评价。

1、保障措施的落实:督导政策倡导(相关政策出台)、经费投入、政府和部门防治规划和计划制定、多部门的协作与配合、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社会团体和组织的参与等进展情况。

2、防治工作的开展:男男性行为人群宣传教育与措施落实、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咨询检测、性病防治、抗病毒治疗及机会性感染预防等防治活动进展情况。

3、知识和行为的改变: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等知识和行为的改变情况。

4、防治效果的评价: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抗病毒治疗后病人生存率等指标,结合知识和行为指标综合评价防治效果。

(二)督导评估指标

1、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是指在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督导评估过程中,各地必须收集和填报的指标。核心指标共9个,包括:

(1)省、地(市)和县级政府用于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经费数额;(2)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开展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项目的数量;(3)在过去12个月中该人群接受过艾滋病检测并知晓检测结果的比例;(4)艾滋病预防措施覆盖该人群的比例;(5)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覆盖该人群的比例;

(6)该人群已掌握的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7)该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

(8)该人群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9)该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核心指标考核频度及信息来源见表1。

2、附加指标

附加指标是指各地在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评估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收集和填报的指标。附加包括:(1)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中接受培训的同伴教育者、外展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人次数;(2)针对该人群性病诊疗服务需求每年度培训的性病规范服务医务人员人次数;(3)该人群中每年度安全套发放数;(4)该人群中每年度宣传资料发放数;

(5)该人群中接受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存活的病人比例;(6)该人群性病感染率。

附加指标考核频度及信息来源见表2。

表1:

核心指标考核频度及信息来源 核心指标名称

频度

信息来源

保障措施

1、省、地(市)和县级政府用于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年度经费数额

每年一次

省、地(市)和县级财政部门、防艾办

2、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开展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项目的数量

每年一次

防艾办、卫生、民政、工商等部门以及国际机构等文件、资料

防治工作

3、在过去12个月中该人群接受过艾滋病检测并知晓检测结果的比例

每年一次

综合监测点、专项调查、VCT门诊

4、艾滋病预防措施覆盖该人群的比例

每年一次

综合监测、专项调查

5、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覆盖该人群的比例

每年一次

卫生机构记录、专项调查

6、该人群已掌握的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

每年一次

卫生机构记录、病例报告统计

知识与行为

7、该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

两年一次

专项调查

8、该人群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

每年一次

综合监测、专项调查

效果

9、该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每年一次

哨点监测

表2:

附加指标考核频度及信息来源 附加指标名称

频度

信息来源

保障措施

1、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组织中接受培训的同伴教育者、外展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人次数

每年一次

工作记录、相关统计表

2、针对该人群性病诊疗服务需求培训的性病规范服务医务人员人次数

每年一次

工作记录、相关统计表

防治工作

3、该人群中安全套发放数

每年一次

工作记录、相关统计表

4、该人群中宣传资料发放数

每年一次

工作记录、相关统计表

效果

5、该人群中接受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存活的病人比例

每年一次

病人记录、报告

6、该人群性病感染率

每年一次

哨点监测、专项调查

第二篇:2012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武陵区2012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宋人全贵蔷刘穗军汪蓉

【摘要】 目的 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SM)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探索适合MSM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艾滋病哨点监测统一设计的《MSM健康调查问卷》,通过自愿者招集MSM在歌厅开展活动,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后MSM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84.94%提高到91.94%;最近六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率从32.64%提高到51.47%,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率从70.29%提高到82.43%;最近六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率从42.31%提高到84.00%,最近一次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率从61.54%提高到92.00%。结论 通过同伴教育、外展服务、专题讲座、赠送宣传品和安全套的推广与正确使用等综合措施进行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后, 该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使用安全套的频率都有显著性的提高,其措施有效。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者; 艾滋病(AIDS); 干预效果;

MSM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之一,该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态度和性行为的规范,对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为阻止艾滋病在MSM中的传播, 武陵区从2009年开始对MSM人群进行艾滋病宣传、检测和高危行为干预,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就2012的干预效果评估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武陵区辖区男男性接触者239人。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干预前后均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1.2.2调查方法 采用艾滋病哨点监测统一设计的《MSM健康调查问卷》,通过常德蓝蓝爱心工作站等男男同性恋组织招集MSM在歌厅开展活动,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安全套使用等情况。①基线调查,按照调查方案于2012年4月份在MSM中开展,②干预,对MSM整群实施干预,③终末调查,干预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

1.2.3干预措施同伴教育、外展服务、专题讲座、赠送宣传品和安全套的推广与正确使用等综合措施。

1.2.4知晓率判定标准知晓率=被调查者合计答对题目数/被调查者应答题目总数×100%

1.2.5统计分析所收集的数据采用Epi 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应用卡方检验计算器V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结果

2.1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各获得239份问卷,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4.15%、91.94%(P﹤0.01),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调查对象对多数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性提高,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共餐是否会感染艾滋病”、“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是否会得艾滋病”、“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是否会得艾滋病”、“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生下的小孩是否会得艾滋病”、“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否会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等(P值均﹤0.01)。但是对“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从外表上是否看得出来”、“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是否可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等方面的正确认知情况提升幅度不大,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1)。

表1干预前后239名MSM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n(﹪)

调查内容

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从外表上看得出来吗?

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共餐会感染艾滋病吗?

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会得艾滋病吗?

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生下的小孩会得艾滋病吗?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

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平均知晓率

干预前 199(83.26)170(71.13)181(75.73)224(93.72)217(90.72)209(87.45)206(86.19)203(84.94)1609(84.15)

干预后 211(88.28)186(77.82)221(92.47)238(99.58)234(97.91)231(96.65)228(95.40)209(87.45)1758(91.94)

X值 2.47 2.82 25.03 12.67 11.34 13.8 12.12 0.63 55.17

P值 >0.05 >0.05 <0.01 <0.01 <0.01 <0.01 <0.01 >0.05 <0.0

12.2使用安全套的变化情况

2.2.1 与同性使用安全套的改变情况 干预前后各调查239名对象,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率由干预前的32.64%提高到干预后的51.47%(P﹤0.01);最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率由干预前的70.29%提高到干预后的82.43%(P﹤0.01),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但干预后还有部分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时从未使用安全套(表2)。

表2干预前后239名MSM与同性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变化情况n(﹪)

调查内容 最近六个月从未使用 最近六个月有时使用 最近六个月每次使用 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

干预前 20(8.37)141(58.99)78(32.64)168(70.29)

干预后 10(4.18)106(44.35)123(51.47)197(82.43)

X值 3.56 10.26 17.39 9.7

52

P值 >0.05 <0.01 <0.01 <0.01

2.2.2 与异性使用安全套的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调查对象中,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的人数分别是26、25人。最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率由干预前的42.31%提高到干预后的84.00%(P﹤0.01),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率由干预前的61.54%提高到干预后的92.00%(P﹤0.01),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但干预后还有各别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表3)。

表3干预前后MSM与异性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变化情况n(﹪)调查内容

最近六个月与异性从未使用 最近六个月与异性有时使用 最近六个月与异性每次使用 最近一次与异性使用安全套

干预前 6(23.07)9(34.62)11(42.31)15(61.54)

干预后 1(4.00)3(12.00)21(84.00)23(92.00)

X值 2.47 3.62 9.48 7.90

P值 >0.05 >0.05 <0.01 <0.0

14.讨论

MSM人群隐蔽性强,对社会相对封闭,是外界难以介入的一个群体。本次通过常德蓝蓝爱心工作站等男男同性恋组织招集到239名MSM,由防艾专业技术人员逐个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本次干预前的调查显示MSM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84%以上,最近一次与同性或异性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率分别在70%、61%以上,说明近几年来对MSM人群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收到一

定的效果。本次干预后的调查显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平均晓率达到了91.94%,调查对象对多数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性提高,但也有部分内容知晓率提高幅度不大,部分人员的相关知识仍然偏低;干预后最近一次与同性或异性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有显著性提高,分别达到了82.43%、92.00%,但还有部分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与同性或异性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多性伴行为变化不明显。

综上述,在以后的干预活动中,应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知识和相应的宣传材料,注意知识点的干预力度与深度,在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的同时,应着力于增强该人群对艾滋病的防护意识,使其彻底改变艾滋病高危行为。

二○一二年十二月六日

第三篇:2012年艾滋病防治各目标人群随访工作

2012年艾滋病防治各目标人群随访工作

目标管理责任书

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二十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医学随访。”艾滋病随访工作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工作职责,为认真做好我镇艾滋病各目标人群的随访工作,及时掌握各目标人群现状,为科学防治艾滋病提供依据,特制订以下目标责任。

一、随访责任人:

镇防保站和站长为随访目标责任人,目标责任人可对此项工作进行分解,并 与直接随访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和任务。

二、随访要求:

掌握辖区艾滋病病人及HIV阳性者基本情况,掌握发病趋势,对所有随访对 象建立联系制度,才需人盯人随访,要及时掌握随访人员动态,及时报告,并对随访中采集的信息做好保密工作。

三、各目标人群随访任务:

1、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随访:HIV感染者每6日随访一次,艾滋病病人每3日随访一次并填写《艾滋病个案随访表》于次月3日前上报。

2、对艾滋病母婴阻断目标人群登记随访:对HIV阳性育龄妇女,每月随访一次,夫妇双方中丈夫单方为HIV阳性的育龄妇女,每半年随访一次,并分别准确掌握孕情,提供咨询服务;于次月3日填写《河南省艾滋病母婴阻断目标人群登记随访表》并上报。

3、对HIV阳性者及配偶个案随访:HIV阳性育龄妇女,每月随访一次,夫妇单方阳性者的配偶每半年随访一次并进行HIV抗体监测,并填写《河南省方城县HIV阳性者及其配偶个案随访表》于次月3日前上报。

4、各目标人群的随访率要达到100%,各种随访报表及其它有关材料上报及时率、准确率达到100%。

四、奖惩:随访工作纳入考核,按上报规定完成随访任务,给予奖励;未完成任务者按照《艾滋病防治条例》及有关规定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追究责任。

独树卫生院院长签字:

村卫生所所长签字:

2012年月日

第四篇: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活动方案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活动方案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活动方案

为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艾滋病危害性及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遏制艾滋病疫情传播,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宣讲活动,使干部职工、中学生、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达到90%、90%、75%、65%、85%以上。

二、宣讲对象

各级各类单位干部职工、中学生、农村及城镇居民,以及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吸毒人员、性病患者、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等。

三、组织机构

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决定成立县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团,其组成人员如下:

团 长:

副团长:

成 员:

宣讲团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卫生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为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工作的协调、信息收集和整理、宣传等日常工作。

四、分组安排

第一宣讲组:

组 长:

成 员:、负责石子、文星片区,县级医疗单位职工,川东监狱服刑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宣讲工作和对上半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第二宣讲组:

组 长:

成 员:、负责东柳、杨家片区,城区中学师生艾滋病知识的宣讲工作和对上半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第三宣讲组:

组 长:

成 员:、负责清河、周家片区,城区歌舞厅娱乐场所业主及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宣讲工作和对上半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第四宣讲组:

组 长:

成 员:、负责高穴、庙坝片区,城区大型企业艾滋病知识的宣讲工作和对上半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第五宣讲组:

组 长:

成 员:、负责镇、清水片区艾滋病知识的宣讲工作和对上半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

进行督查考核。

第六宣讲组:

组 长:

成 员:、负责石桥铺、观音片区艾滋病知识的宣讲工作和对上半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第七宣讲组:

组 长:

成 员:、负责石河片区,监所羁押人员,城区洗浴类娱乐场所业主及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宣讲工作和对上半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四、其他事宜

宣讲工作从8月1日开始,到10月底前完成。各宣讲组每个月向宣讲办汇总报送一次工作开展情况。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负责本辖区、本单位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活动的人员组织召集、宣讲会场的准备等有关工作。

县疾控中心负责提供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课件和宣传资料。

第五篇: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年

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年

第一章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2003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指出:中国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至2003年,总体上呈低流行,但在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中存在高流行,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2004年的流行状况仍然呈现上述特点。在过去的一年中,艾滋病监测数据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改善,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和未来趋势更加清晰。

依据全国艾滋病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84(65-102)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7%(0.05-0.08%),艾滋病流行呈现明显的地区和人群聚集性。在云南、新疆、河南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艾滋病的流行已出现较高的流行水平,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感染率超过5%,孕产妇感染率超过1%。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划分流行程度的标准,这些省份的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广泛流行阶段(Generalized Epidemic)。经吸毒传播仍是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既往(1996年以前)有偿采供血人群中的艾滋病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可能已接近高峰。经性传播的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男性同性恋人群存在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危险。行为监测资料显示部分地区吸毒人群、暗娼人群的危险行为有下降的迹象,但仍处在较高水平。

一、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1998年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疫情报告。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48%的县报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

(一)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

不同省份疫情报告数差别大,截至2004年9月,河南省疫情报告数累计超过20,000例,云南省疫情报告数累计超过10,000例,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4个省(自治区)疫情报告数低于100例。不同地区吸毒人群、暗娼人群和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感染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新疆、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部分地区吸毒人群感染率超过50%;江苏、浙江、内蒙古、辽宁等省(自治区)吸毒人群感染率低于5%。大多数地区暗娼人群感染率在1%以下,云南、重庆、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的一些地区暗娼人群感染率超过1%。河南、湖北等省份局部地区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艾滋病感染率超过30%,湖南、黑龙江、广西等省(自治区)大部分地区,该人群感染率低于5%。所有省份均存在经吸毒、经性传播的感染。

(二)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历年报告疫情数字增加明显,一方面反映了疫情的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监测力度加大,发现的病人和感染者人数增加。河南、云南等省份开展了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和吸毒人群等重点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状况筛查,发现并报告了大量的既往感染者。

哨点监测资料显示,吸毒人群、暗娼、孕产妇等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吸毒人群感染率较高,1995至1999年增长迅速,近年增加速度减缓。暗娼、孕产妇感染率虽然较低,但呈现缓慢的增长。

(三)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但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2003年全国疫情估计,目前经吸毒途径传播仍为主要传播方式,经性传播及母婴传播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既往有偿采供血传播虽然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主要是1996年以前发生的感染。

1.疫情报告情况

截至2004年9月底,全国累积报告的89,06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吸毒人群占41.3%,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占31.1%,异性传播人群占7.9%,男性同性恋人群占0.2%。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群分布的估计情况

2003年估计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中注射吸毒人群占43.9%,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约占24.1%,异性传播的人群占19.8%(其中,暗娼占4%,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占2.1%),男性同性恋人群占11.1%。

(四)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2003年评估报告曾指出,2001年以来,艾滋病发病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一些省份已出现艾滋病集中发病及死亡的现象。2004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2004年1至6月,报告的病人数是7,801例,多于2003年全年报告的病人数(6,120例),预示2004年全年的病人数可能会高于2003年的2倍。根据艾滋病平均潜伏期推算,在艾滋病流行较早的地区,大量感染者已经达到发病期。

(五)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

监测资料表明中国的艾滋病流行正由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2003年全国流调及部分省哨点和流调资料显示,部分地区孕产妇、婚检及临床无关联(匿名)检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个别地区婚检人群感染率大于1%,孕产妇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达到5%,与周边高流行国家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水平类似。全国疫情报告中母婴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

(六)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

在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感染者所占比例近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表1),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暗娼等人群感染及发现人数增加,二是河南等省近年来加强既往有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监测,报告女性感染者较多。随着报告的女性感染者人数的增加,母婴传播危险性加大。

表1.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的比例(1998-2004.9)

二、不同人群的流行形势

(一)吸毒人群

2002年后,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在吸毒人群中发现了艾滋病感染者。国家级哨点中吸毒人群的总感染率为5%-8%。2003年的36个哨点有13个哨点的感染率比上一年有所增加。新疆伊犁注射吸毒人群感染率高达89%;云南、广西省(自治区)部分哨点的检出率在20%以上。1995年以来,吸毒人群感染率呈现增加的趋势。

2003年流调结果显示,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吸毒人群感染率为7.0%。各地吸毒者中注射毒品者的比例和注射毒品者中共用注射器的比例相差很大。注射毒品者比例的平均数为53.8%(最高98.8%,最低4.0%)。静注毒品者中共用注射器比例的平均数为45.0%(最高93.1%,最低0.0%)。该人群感染者已陆续出现发病和死亡。

(二)暗娼人群

哨点监测和流调资料显示,全国暗娼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5-1.0%。2004年国家级哨点监测发现,暗娼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平均为1.0%。2003年流调发现,云南红河、新疆吐鲁番、云南德宏及新疆伊犁感染率分别为6.7%、4.3%、4.3%及3.3%。1995年以来,暗娼人群感染率呈现增加的趋势。

暗娼人群“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仍处在较低水平。2003年的调查显示,在最近的一次商业性行为时,62.1%的调查对象使用了安全套,但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各地差异很大(7.8%-90%以上)。“从未用过安全套”者比例为20.5%,与2002年(24.5%)相比有所下降。而“每次都用”者比例平均数为19.3%,与2002年(16.1%)相比略有上升。

吸毒是暗娼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另一危险因素。2003年流调结果显示,1.4%的暗娼在过去半年有注射吸毒史,其中37.9%有共用注射器史。2004年哨点监测资料显示,广西、湖南、重庆等省(直辖市)的暗娼哨点中检出的艾滋病病毒阳性者有注射毒品史者占25%-100%。

(三)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

截至2004年9月,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作30个省(自治区)均有该人群的感染者报告1。2003年流调显示,全国14个省(自治区)30个地区艾滋病病毒总体检出率为2.7%,但各地差异较大。湖北随州的检出率为33.7%,山东菏泽为8.9%,吉林市为5.8%,其它各地检出率较低。既往调查显示,河南一些地区感染率为40%以上。由于该人群感染者大多数在1992至1996年间感染,目前50%左右的感染者已经到了发病期。

(四)男性同性恋人群

该人群数据比较缺乏。从调查数据看,北京、哈尔滨、广州、沈阳等地男性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在1%以上。2003年全国流调发现,近半年内有肛交性行为的男性同性恋者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大,如常德、西安两地分别为42.9%和38.5%。该人群已有一定的感染水平,危险行为较高、人群规模较大,艾滋病流行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五)一般人群

在艾滋病流行较早、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一般人群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已达一定水平。2003年全国18个孕产妇门诊哨点中,有8个哨点检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新疆喀什、河南上蔡、湖北随州、河南商水、新疆阿克苏孕产妇门诊哨点均检出阳性者,感染率分别为5.3%、2.4%、0.5%、0.4%及0.3%。

2003年全国流调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个地区开展了综合医院就诊者的无关联(匿名)检测,7个省9个地区检出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感染率在1%以下。

输血人群的感染状况值得关注。在1990年代中期有偿采供血比较严重的地区,2004年发现并报告了既往输血感染的病例。局部地区报告了自采自供血造成的艾滋病感染病例。

三、全国疫情估计

根据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利用艾滋病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等,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UNAIDS推荐的艾滋病疫情估计方法,对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进行测算。该方法是以省/地区为单位,对各类人群的基数进行估计、利用专项调查获得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测算不同人群艾滋病感染人数,然后累加得到全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总人数。

●艾滋病病毒感染各地区分布

据测算,在31个省份中,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估计人数5万以上的有7个省;1万以上的有15个省。全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大于0.1%的有5个省份;在0.05-0.1%的有7个省份。

●艾滋病流行的趋势

根据目前的流行模式和趋势,未来中国艾滋病的流行是保持快速增长或逐步趋于平稳,这取决于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地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活动和提供治疗与关怀。

经吸毒传播和经采供血传播所占的比例将有所下降;性传播所占的比例会有所上升。男性同性恋人群基数较大、危险行为普遍、具有一定的感染率,将会成为艾滋病流行的重点人群之一。

第二章 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

出处:中国网

2003年联合评估报告指出了妨碍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的八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即政府领导与协调、监测和检测系统、宣传教育和干预、综合关怀和治疗、信息、交流和利用、规划落实和督导、法规修订与完善以及资金支持与使用。2004年,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在上述诸多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04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艾滋病防治的重点策略和工作领域,特别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和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监测和信息、系统、实施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开展治疗关怀和救助、增加投入和加强国际合作。本评估报告基本反映了2003年12月以来在上述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

目前,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一方面艾滋病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另一方面艾滋病流行已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中央政府充分认识到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和加强各级政府政治承诺的重要意义,一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加强国家级的政治承诺

面对艾滋病流行的挑战,国家领导人做出了表率: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到北京地坛医院看望了艾滋病病人和医务人员,并宣布了防治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2003年12月,吴仪副总理还专门听取了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汇报,深入河南省艾滋病疫情严重的上蔡县文楼村,亲临艾滋病感染者家中探望病人及其亲属,充分表明了中央加强解决艾滋病问题的决心。2004年7月,温家宝总理发表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署名文章,进一步强调了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和策略。中央财政2004年又进一步加大了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的投入。

“四免一关怀”

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2、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3、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4、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5、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协调

1996年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的成立,为促进中国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2月,国务院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由吴仪副总理任主任,23个部门(社会团体)的部级领导和疫情较重的7个省(自治区)分管副省长(主席)为成员,进一步加强对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同时,明确了委员会和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

主 任:吴仪(国务院副总理)

副主任:高强(卫生部常务副部长)、徐绍史(国务院副秘书长)

成员单位:中宣部、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铁道部、交通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质检总局、民航总局、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委员会职责:

●研究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规划;

●协调解决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大问题;

●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三)明确了国家防治艾滋病的政策、方针和策略

2004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干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7号),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要求各级政府要制订具体的防治目标和行动计划,每年组织督导检查,建立领导责任追究机制。为落实国务院通知的要求,中央政府各部门相继出台了政策文件,为国家防治艾滋病的政策框架增加更为明确的政策内容:

2004年国家出台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

1、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提)》的通知(国艾办发〔2004〕4号);

2、中区中央宣传部、卫生部下发《关于印发〈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提纲〉的通知》(中宣发[2004]17号);

3、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自愿咨询检测的办法》的通知(卫生疾控发[2004]107号);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卫医发〔2004〕106号);

5、劳动和社会部《关于落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7号);

6、民政部《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患者遗孤救助工作的通知》(民函[2004]111号);

7、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建立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4]129号);

8、卫生部、国家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关于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避孕套)实施意见》(卫疾控发[2004]248号);

9、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4〕108号);

10、卫生部《关于加强对在职卫生人员进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通知》(卫科教发〔2004〕131号);

11、司法部与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全国劳教场所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实施办法(试行)》(司发通[2004]155号)。

(四)中央各有关部门采取了应对措施

2004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主要组成部委,在会上就本部门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了工作安排和意见。一年来各有关部委在政策制定(见“2004年国家出台有关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结合部门职责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卫生部在加大对第一批51个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支持和指导力度的同时,启动了第二批示范区。目前全国示范区的总数已达127个。

中宣部制作了预防艾滋病宣传光盘并下发到全国各地宣传部门,并要求在县一级自办电视台播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发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明确了6个抗病毒药物为甲类药物,并在乙类药品中新增5个抗病毒药物,扩大了参保人员临床治疗用药的可选范围。

科技部设立了艾滋病防治科技专项,与有关部门和地方合作建立了河南、云南两个艾滋病防治研究平台,重点开展了临床治疗方案、治疗药物、诊断试剂、流行病学等研究,已有一批艾滋病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教育部印发了落实国务院七号文的专门文件;在7省建立了省级培训基地,举办了省级师资培训班;组织编印了初中、高中预防艾滋病专题的教育系列资料,并开展了专项督导检查工作。

商务部积极争取国际多边、双边无偿援助资金,并积极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公共健康问题的谈判。并牵头组织了督察组对12个省、自治区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督察。

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利用机场航站楼、铁路、港口的候车/船大厅及城铁各站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民航总局在全国大型国际机场旅客必经通道和候机大厅,设立了艾滋病防治宣传灯箱和户外广告牌,并通过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交通部组织长江航务管理局举办防治艾滋病骨干培训班。铁道部下发了《铁路系统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行动计划》并组织督导落实。在云南、河南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安全套社会营销工作。

计生委对育龄群众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评估调查;组织召开了艾滋病社会行为与消除歧视国际研讨会;利用计划生育网络和“人口网站”、报刊等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教工作;推动在高危人群中安全套的推广。农业部专门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宣传,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把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广电总局通过新闻、专题节目加大宣传力度,并围绕“世界艾滋病日”等组织主题宣传活动。

国家质检总局加强了对出入境重点人群以及边境往来司机和娱乐服务人员的艾滋病监测工作,同时在出入境口岸及交通工具上进行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继续落实抗艾滋病药物快速审批的基础上,对创新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实施早期介入,有力的促进了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近期将批准艾滋病复合疫苗进入临床实验,同时加强了已上市抗病毒药物的管理。

(五)加强了法制化建设

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传染病防治法》,以法律形式保障了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落实,严格了采供血规范,规定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2004年,《预防控制艾滋病管理条例》已被纳入立法的工作程序,近期将提交国务院讨论。同时,有些省份也制定了地方法规和规章,如:云南省制定了《省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江苏省通过了《预防控制艾滋病条例》。

(六)各地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根据《规划》,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中期评估的结果显示,89%的省(自治区)有规划或行动计划;所有省份均有工作计划,74%的地市级有工作计划。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下发及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后,省和地方各级政府制订了相应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河南省在艾滋病流行严重的村庄制定了“六个一”的援建机制,即修建:一条村路、一眼深水井、一所学校、一个标准卫生室、一所福利院、一个教育活动室;并提出了“四有一不”的目标:使艾滋病病人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基本医疗保障,不使一个适龄儿童失学。

云南省实施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的“六大工程”,一是实施净化社会环境防治艾滋病工程;二是实施全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程;三是实施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工程;四是实施清洁针具交换和美沙酮替代治疗降低毒品危害工程;五是实施艾滋病关爱中心建设工程;六是实施艾滋病预防监测和科技攻关工程。

湖北省政府加强领导力建设和部门协调工作,省长担任省防治工作委员会的主任,24个委员会成员已有22个出台了政策性文件,有力的促进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七)中国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000年,吴仪副总理指出:“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动员他们广泛参与,共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广泛影响的重要社会团体,如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中国青联)、全国总工会、中国红十字总会均为新成立的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国家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分别与卫生部合作,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对妇女和青少年开展了“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基金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十多个非政府组织在开展宣传教育、高危人群干预、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与护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感染者自助小组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如新疆、陕西、山西、贵州、上海、北京、广东、四川等地,他们在反歧视宣传、咨询、生产自救和配合治疗等方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监测和信息系统

中国艾滋病监测体系和监督评价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得到了加强和重视。信息的收集、交流和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防治工作的综合评价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应用于各种报告中。

(一)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利用

2002年12月,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办公室(国协办)组织了首次多部门联合督导检查。2004年6月,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艾办)启动了《规划》和《行动计划》中期考评工作,随后又一次开展了多部门联合督导检查为国家的督导与评估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为督促考核各示范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及时总结与推广工作经验,卫生部于2004年6月对第一批51个示范区中的18个示范区实施了督导考核。督导报告上报国务院,同时反馈到各示范区,促进了示范区工作的开展,增进了示范区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国家和地方加强了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沟通。中国艾滋病信息网络(CHAIN)在互联网资源共享和新闻报道收集等方面的工作初见成效。

由UNAIDS和WHO联合制定的战略信息框架(SIF)包括了一些用以衡量政策水平和不同项目领域进展的评价指标,为制订和完善国家监督与评估体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在过去一年里,有关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志愿者利用各种国内国际会议开展广泛交流,及时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促进了最佳实践的推广:

●2003年12月,卫生部在成都召开了国际项目经验交流会,来自31个省、中央机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的代表共计270人参加了会议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2004年7月,来自中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感染者、义务宣传员等100余人参加了在曼谷召开的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设置了展区,充分展现了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并首次举办了中国非政府组织论坛。

(二)监测系统的完善和能力提高

中国在建立一个综合可靠的艾滋病监测系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它能更加及时、准确地提供艾滋病流行规模和趋势的信息。

国家级监测哨点的数量已由2003年的194个增加到2004年底的247个,并在19个省建立了42个行为监测点。行为监测点覆盖吸毒者、暗娼、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长卡司机等人群,利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收集不同人群艾滋病危险行为资料。各省(自治区)也在积极扩大本地的监测系统,截至2004年全国已经建立省级哨点400余个,监测的人群包括吸毒者、暗娼、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长卡司机、医院无关联(匿名)检测人群、孕产妇、结核门诊病人等。各地加大了艾滋病监测的力度,例如温州市,2004年6月在开展艾滋病预防项目时扩大了高危人群的检测项目;江苏省在过去的5年已经检测了310万高危人群,包括吸毒、卖血人群和暗娼和嫖客。

2003年在31省(自治区、直辖市)138个地区6类人群(吸毒者、暗娼、男性同性恋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既往有偿献血人群、医院无关联(匿名)检测人群)开展了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感染率资料和行为资料有效地补充了监测系统的数据。2004年,河南、云南等省份开展了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吸毒等人群的艾滋病筛查工作,促进了对疫情的掌握,为干预、抗病毒治疗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3年以来对全国监测技术人员在哨点监测资料收集、数据录入和传输、资料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培训,分批对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艾滋病监测技术人员进行了疫情估计方法的培训。开发了新的基于网络直报的全国艾滋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使艾滋病疫情能及时、全面地上报并分析利用。

三、实施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

艾滋病的流行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尤显重要。2004年,大众宣传教育覆盖面有所扩大,安全套项目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在较大范围推广;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取得初步成绩;血液安全、母婴阻断工作不断加强;对青少年、流动人口,以及在工作场所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也有所进展。

(一)大众宣传教育工作规模扩大

2004年,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防护意识和消除歧视方面有显著进展。国家领导人公开倡导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爱支持,对推动综合防治工作意义重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

中国领导人打破艾滋禁忌呼吁人道关怀

温家宝总理与艾滋病病人亲切握手,促膝谈心的情景周一晚上出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他呼吁国人要给予艾滋病人“关爱与支持”,温是第一位公开谈论艾滋病快速流行与积极应对的主要国家领导人。

温总理探望北京的3位住院病人打破了长期以来对艾滋病的政治和社会禁忌,标志着共产党对遏制艾滋病的政治承诺……

华盛顿邮报2003.12.1 Washington Post,Dec.1,2003

●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分别和卫生部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联合开展针对妇女和青少年的“面对面”防治艾滋病宣教活动,通过发动和培训基层妇女和青年骨干,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宣传工作,大大提高了农村妇女和青年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意识。

●今年7月,国艾办、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科技部等12个部委举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海报进村入校暨„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启动大会”,为全国近75万个行政村、5万个街道办事处和10万余所大中学校发放宣传海报,并翻译下发了近6万套维吾尔、哈萨克和藏族的宣传海报。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全国总工会、全国企业联合会共同在职工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卫生部组织出版了《远离艾滋病》的科普读物,并翻译成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文字向少数民族群众、大中小学生发放。

●艾滋病公益广告在大中城市的地铁、机场、火车站等场所张贴。

●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宣教工作,无论车站、广场和学校,艾滋病公益宣传广告随处可见。

●卫生部、农业部等9部委联合开展的全国健康促进项目,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防病(包括艾滋病)意识已使数以亿计的农民家庭受益。

●河北大厂评剧团,充分利用该剧团的特点,有机地将艾滋病相关信息“关爱和反歧视”等内容融入到小品、歌舞等节目中,为广大农民编排了“红丝带万里飘”专场演出,并巡回示范区演出。

(二)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在迅速推广

干预政策的出台使2004年的干预工作有了长足进展。加大干预力度,推广成功试点,加强实施能力建设正在形成合力。卫生部要求,各级卫生防疫部门成立了“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负责组织和开展对娱乐场所、吸毒人群、男性同性恋人群的预防干预工作。

1.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项目不断扩大

2004年7月,中宣部、卫生部、广电总局等6部委下发了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实施意见,明确了推广使用安全套的策略、方法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同月卫生部在湖北宜昌召开了“全国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试点经验交流会”。湖北、湖南、海南、江苏、广西五省(自治区)试点结果证明,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在中国行之有效。通过项目的干预活动,暗娼人群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该人群性病(衣原体)感染率下降幅度在34%(湖北项目点)到88%(海南项目点)之间。此外,不少省市还开展了对该人群的性病综合服务的试点工作。其它一些重要的进展如下:

●利用中央或地方经费,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已经在海南、湖北、湖南、贵州、江苏、四川等省的娱乐场所推广实施;山西、新疆、广西、广东、福建等省(自治区)已举办培训班。

●云南省出台在省内所有的娱乐场所推广安全套的政策,计划2004年娱乐场所的覆盖率达60%,2005年达到100%。四川省47个县也开展了安全套综合推广项目。

●针对暗娼人群的综合服务项目点增加到近30个,服务内容包括性病诊治、同伴教育和自愿咨询检测等。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机构开展了安全套社会营销项目以保障安全套的供应。

2.针对静脉注射吸毒人群的减少危害工作有长足进展

2004年,针对吸毒人群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政策有了重大突破。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下发了“国家成癌性药物依赖治疗指南”,成立了美沙酮维持治疗国家工作组。

第一批美沙酮门诊试点项目顺利开展。今年9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美沙酮门诊试点阶段总结会充分肯定了试点取得的成绩,结果显示:试点地区吸毒人群注射行为、海洛因消耗以及与吸毒有关的犯罪行为均有所减少。

清洁针具的社会营销和交换工作规模逐步扩大。云南、四川、湖南、新疆、广东、广西省(自治区)的针具交换项目进展较快,项目点数已上升到近50个。

3.男性同性恋人群预防干预工作已经开始

针对男性同性恋人群的预防干预工作日趋重要。2004年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杭州、昆明、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举办了男性同性恋人群艾滋病预防培训班。一些城市进行了针对男性同性恋人群的自愿咨询检测和关怀的可行性评估。杭州市首次在男性同性恋人群聚集的酒吧提供艾滋病病毒咨询与检测服务。

●成都市开展了综合干预项目,对男性同性恋人群自助组织提供帮助,并开展咨询热线、同伴教育、安全性行为和安全套推广使用等活动。

挺胸做人终有时

以往的十四年,人生中近五分之一的时光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了“白魔”——海洛因,失去的太多,现在才感觉到浪费了自己最为宝贵的青春,丧失了人格和尊严。加入美沙酮维持治疗快三个月了,开始觉得自己的身体、心态逐渐趋于正常。我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好轻松、好自在、好开心。我将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坚持操守。我现在最重要的是怎样开创新生活,怎样重新融入社会。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终会有挺胸做人的那一天……

摘自 云南省个旧市疾病控制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心得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艾滋病预防教育

对年轻人进行性健康教育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各地教育部门在中学安排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许多学校已经做到艾滋病知识“进教材,进课堂”,部分省份已将此列入必考科目。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全国工读学校中开展青春期教育、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和拒绝毒品教育。

●中国首次拍摄针对初中学生性教育专题片“我如何告诉你”,着眼于激发如何与孩子们进行更加开放的性相关对话的讨论。

(四)血液安全继续改善

依据献血法和血液制品生产管理条例,国家要求血库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只能购买实验室检测合格的血液,2004年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临床用血中无偿献血比例由1998年的220上升到2004年6月的88%。

●开展了全国血液安全工作专项检查,共抽查了900多个血液采供机构和36家血制品生产企业,85家单位受到警告、责令整改或被吊销许可证的处罚。

●关闭了华东、华南和东北各地283家小型的血站。

(五)阻断母婴传播工作不断加强

随着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阻断母婴传播成为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国务院文件要求妇幼保健机构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母婴传播,2004年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成立了母婴阻断工作专家组,制定了母婴阻断技术指南。

●对15省85个(市)县(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师资培训,培训对象包括管理人员、医生和护士。

●在五个省八个示范区启动了阻断母婴传播项目,对292,825名围产期孕妇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并提供了咨询服务。229名检测阳性的孕妇中,90名选择自愿终止妊娠,118名孕妇接受了抗病毒药物预防治疗。

●自2004年7月1日开始,湖北省对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开展母婴阻断工作,无偿提供婴儿奶粉。广东深圳市在所有孕产妇中负责提供自愿咨询检测。

(六)工作场所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工作起步

工会和私营企业在制定工作场所艾滋病政策并开展活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数家跨国公司和国内公司正在开展工作场所艾滋病预防工作。中国企业联合会与联合国机构一道,成立了中国企业艾滋病工作组,开展私人企业与工作场所的动员工作。在减少工作场所中对感染者与病人的歧视、维护其权利方面也有新的进展。

流动人口既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又在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一些地区加强了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

●铁道、交通、人口计生等部门通过本系统网络,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宣传教育、推广安全套、咨询等活动。

●共青团中央通过“青春红丝带”活动,在1,800名青年务工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上海、浙江、河北、湖北、湖南、辽宁和山东等省(直辖市)对青少年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同伴教育、宣教和健康门诊以及安全套社会营销工作。

四、开展治疗、关怀和救助

2004年艾滋病治疗,关怀和救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启动了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和就地家庭治疗的原则,并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逐级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了抗病毒治疗与关怀服务的质量,大大的降低了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

(一)提供有效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自去年国家公布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以来,中央政府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将抗病毒药物纳入城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地区新的医疗合作框架。目前已有11种抗病毒药物纳入国家医疗保险计划,部分省份已公布了本地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计划。为规范和指导治疗,卫生部分别会同财政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在今年4月下发文件,明确规定治疗范围不仅包括抗病毒治疗还涵盖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国家级建立了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各地县以上也建立了相应专家组,并设立了定点医院。

到2004年6月,中国已累计治疗艾滋病人10,388人,治疗范围覆盖了18省(自治区),50地(市、州)163县(区)。《国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诊断与治疗指南(2002版)》目前正在修订之中。2004年8月,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与相关国际机构共同完成了《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的编写工作,该手册用于指导当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治疗工作和制定管理计划。

母婴传播的阻断治疗已在大部分省区开展,儿童的抗病毒治疗也正在积极准备中。同时,为科学有序的开展治疗,覆盖所有治疗地区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数据库已基本建立,免费治疗的监督评估方案也正在制定中。同时,随着检测设备的逐步到位,一些地区已初步具备了治疗所必需的检测能力,如CD4、CD8T淋巴细胞的检测。目前,中国的兔费抗病毒治疗工作正在从应急治疗,向实现逐步完善的全国统一的标准化治疗过渡。

(二)抗病毒药物的生产及提供

由于政府对治疗工作的重视和推动,中国已经有5种抗病毒药物投入生产,包括:齐多夫定(AZT)、司他夫定(d4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茚地那韦(IDV)。加之进口的拉米夫定(3TC)和依非韦伦(EFV)两种药物,中国的一线治疗药物已达到WHO为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制定的抗病毒治疗指南所推荐的要求。

在抗病毒治疗工作开展的同时,中医药治疗的工作也在积极的探索之中,国家投入资金在河北、河南、安徽、湖北、广东等11个省开展中草药治疗和关怀服务。

(三)加强师资培训和能力建设

一年来,中央级已培训覆盖全国各省市的抗病毒治疗专业师资约1,100人。并在全国已建立9家临床培训中心,为基层医生开展为期2-3个月的临床培训。

全国省、地、县三级的卫生医疗机构在抗病毒治疗、抗机会性感染、关怀救助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为进一步开展治疗与关怀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表2)。

表2.2002-2003年省、地、县三级有能力提供治疗与关怀的机构数比例

(根据国家中长期规划中期督导、评估调查的资料)

(四)加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关怀、救助和反歧视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在关怀、救助和反歧视工作中取得了以下进展:

●2003年在全国建立的5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其成功的关怀、救助和反歧视的社区工作已在示范区间和全国范围内推广。

●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不断开展有力地支持了治疗与关怀工作。2004年国家对127个示范区的自愿咨询员开展了业务培训,提高了自愿咨询检测的服务能力。

●艾滋病孤儿问题受到高度的重视。2004年8月,民政部下发《关于加强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病人家属和病人遗孤救助的通知》,并拨专款向拥有或照顾艾滋病孤儿的家庭提供经济补助。各级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对艾滋病孤儿开展救助,如家庭寄养、认养、助学、建孤儿院等。

●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已将对传染病感染者的歧视列为法律禁止的范围,从法律的角度给感染者提供了保护。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亲自接见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推动了全社会反歧视活动的开展。

五、资金动员、使用和加强国际合作

各级政府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投入显著增加,有力地促进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一)政府对艾滋病防治的投入显著增加

为了推动各项新的防治政策和措施落实,中央政府对艾滋病防治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在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投入1.2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又追加投入2.7亿元,用于重点地区的艾滋病人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关怀救治。2004年,中央财政的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计划达到8.1亿元。

来自地方政府的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入也有所增加。2003年地方经费为1.79亿元,省级艾滋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平均为335.7万元。2003年来自县级的防治经费总额比上一年增加了53%。

(二)政府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向和使用

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经费预算的制定,充分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同时考虑到与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前国家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入重点放在艾滋病流行的重点省份和地区,不同地区各有侧重。2003年,中央经费的60%投入九个“重点”艾滋病流行的省份,其中,河南、四川、安徽、湖北、云南五省获得的经费占中央投入总量的51%。2004年开始,卫生部将云南省德宏州和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作为重点联系点,加大经费的投入和技术支持。中央专项经费每年向两个地区分别投入1100万元。

过去五年,政府艾滋病防治经费使用的三个重点领域为血液安全(27.4%)、宣传干预(25.9%)和监测与检测(24.8%)。随着各地疫情的变化,一些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病不断增加,国家用于治疗和关怀的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加。

(三)国际社会的支持增加,并注重与国内艾滋病资源的整合 国际社会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经费主要来自于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及疟疾基金(GFATM)、双边国际机构和联合国机构等。据不完全统计,国际社会对中国艾滋病的投入由2003年的2.56亿人民币增加到2004年的4.21亿。

目前,国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已覆盖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重点投入的省或自治区有云南、广西、新疆、四川以及山西。在中央一级,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优先领域有开发领导层、倡导政策和开发、战略规划以及多部门合作。在地方,优先领域则为机构能力建设、艾滋病综合防治、监测和检测、关怀与支持。不同的国际组织的艾滋病防治项目各有侧重。

国际社会的投入与国家的防治规划和重点开始注重协调整合。为准备和实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国政府与国际机构成立了国家协调机制。在该机制下,国际组织与国内多部门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局面进一步得到加强。已获得资助的第三轮全球基金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进行了较好的结合。全球基金项目覆盖了2003年启动的综合防治示范区中的39个。

(四)开展中国艾滋病防治资源需求估计

根据《规划》的目标要求和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能力和现状,有关专家使用UNAIDS推荐的“艾滋病资源需求预测软件”,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的资源需求进行了估算。2004年总经费低方案需求为31亿,高方案需求为52亿。如果将“四免一关怀”政策所需经费单独计算的话,2004年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总需求低方案为8.9亿元,高方案为12.5亿元人民币。

第三章 挑战与建议

出处:中国网

目前,中国处在一个有着较好政策环境的阶段,各种艾滋病防治政策为各地各部门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平台和支持框架。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在应对艾滋病流行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多个方面有三个问题很突出:一是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二是能力建设,三是对防治工作的督导考核。按照本报告第二章描述的框架,本章分五个方面描述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

挑战:

●一些地区和部门对艾滋病防治认识不足,措施不到位。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建立加强了多部门和重点省份防治工作的协调领导力度,但是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缺乏充分认识,把艾滋病看成是单纯的卫生问题,未能从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深度来认识艾滋病流行的危害性、复杂性,以及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督导考核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多部门协作在一些地方仍停留在形式上。另外,省、地区和部门的战略规划的制定(形势分析和应对分析)尚待完善和加强。

●非政府组织能力不足,参与工作有限。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目前非政府组织在注册登记方面的困难和经费不足,使得非政府组织参与有限,尤其在基层更为突出。另外,现有的非政府组织在项目实施、管理监督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建议:

●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最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打一场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地方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国家艾滋病防治政策的学习,应将艾滋病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之中。纳入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实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制”。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目标,确定可行措施,落实责任。在制定和完善国家防治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监督与评估体系,逐级加强督导与考核。

●出台对基层非政府组织的鼓励政策,培育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动员非政府组织的广泛参与。在非政府组织自筹资金为主的基础上,根据防治工作实际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要引导非政府组织将工作重点放在政府工作难以涉及的领域和边缘人群,结合自身的组织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特点开展工作。支持感染者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监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挑战:

●全面的信息资料搜集、分析、整合和利用有待加强。近年来,在艾滋病预防、监测检测、治疗、关怀等方面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但各地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和利用十分有限。不同项目间、地区间、部门间的信息整合、共享和经验交流明显不足。有关艾滋病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的信息资料很少且零散,缺乏及时的综合分析。相关信息资源机构的建设和服务提供尚处于起步阶段。

●疫情监测系统需进一步完善。哨点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人群覆盖面不够,各地哨点运行质量差别较大。行为监测系统刚启动,需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从监测系统中获得的一些基础信息深入分析不够和利用不足。

建议:

●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加强决策层对信息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更好的发挥相应机构的作用,定期收集、分析、整合、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为艾滋病防治决策和多部门防治工作服务。通过完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据库,整合艾滋病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专题调查、自愿咨询检测及治疗等的数据。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影响的研究。

●完善监测系统,加强能力培养。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的哨点,在疫情严重的地区,除重视高危人群外,还应增加一般人群的监测哨点,如孕产妇及结核病人的监测。与血清学哨点监测结合,增设行为监测点,逐步建立二代监测体系。在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积极开展高危人群规模调查。加强培训,提高各级专业人员资料分析和利用的能力。加强行为监测技术指导和现场督导,提高资料的可靠性。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的监测工作。

三、实施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

挑战:

●宣传教育缺乏深度、广度和创新;大众保护意识低,歧视依然严重。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深度和广度不够对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尤显不足。社会歧视严重,许多医务人员仍然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存在歧视和恐惧。

●高危行为普遍存在,有效的干预项目规模和覆盖面不够。过去的一年中,虽然不同地区预防干预项目的范围有显著扩大,但其总体规模和覆盖率仍然十分有限。非政府组织和受益人群的参与不足。

●血液安全和医源性感染仍存在隐患。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大多数地区,血液供应安全得到了基本保障,但少数地区非法采供血以及采用非正规血库血液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医疗机构依然没有完全实施安全操作规范。

建议:

●加强全国宣传教育指导方案的落实。充分调动有关部门开展宣教工作,特别是大众媒体。对医务人员和公安司法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动员私营企业和社会力量,鼓励受益人群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完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有关权益的法规。

●加大高危行为的干预力度。扩大对高危行为的干预措施,包括安全套推广使用(特别是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对男性同性恋人群高危行为干预,确保有效的覆盖面,加强安全套的质量控制。完善和加强多部门协调机制,形成更为有力的干预支持环境。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开展高危人群干预方面的能力。探索对同性恋人群开展干预工作的有效模式。

●巩固现有血液安全工作。继续加大打击非法采供血力度,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不规范用血和操作的查处。

四、开展治疗、关怀和救助

挑战:

●综合治疗、关怀和救助体系有待完善。艾滋病治疗的总体规划有待制定。艾滋病病人的综合关怀和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抗机会性感染、社区动员、病人参与、家庭支持)需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病人的规范治疗受到限制;同时现有的医疗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医疗卫生机构间有效协调沟通的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挑战:

●治疗的管理和实施能力不足。虽然已下发了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手册和技术指南,但在一些地区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仍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医护人员普遍缺乏药物副作用处理和提供关怀的能力,有些地方缺乏便捷有效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可选择和调换的抗病毒药物有限,缺乏儿童治疗用药。

●免费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覆盖面有限。目前的免费抗病毒治疗主要集中在农村既往卖血人群中,其他人群(如吸毒人群和暗娼)的治疗还存在技术和实施上的障碍。在高危人群中,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工作开展不足,使许多艾滋病病人失去了及时治疗的机会。

建议:

●加强卫生系统内部的协作。加强卫生系统各部门分工与合作,做好医院和社区的治疗和关怀工作,体现防治结合的原则。

●总结试点经验,有步骤的开展治疗工作。总结已有的抗病毒治疗经验,制定实现“3×5”目标的行动计划,进一步促进抗病毒治疗规范而有序的开展并不断扩展。国家正在积极准备获得更多的抗病毒药物,并力争到2005年免费抗病毒治疗人数达到3-5万人。鼓励感染者参与,促进治疗依从性和家庭社区关怀的落实。积极探索,扩大对其它人群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方法和机制。采取多种途径降低抗病毒药物的价格,增加药物品种。

●加强治疗的应用性研究。对各种药物配伍、副作用及治疗失败的处理、耐药性等实用课题进行研究。

五、增加资源投入和加强国际合作

挑战:

●资源投入与防治需求存在较大缺口。虽然近年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对艾滋病防治的投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中国人口基数大,随着预防工作的扩展和发现的病人逐年增多,投入与防治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缺口。据专家估算,2004年的艾滋病防治需求最低为31亿元人民币,而来自中央政府和国际社会资助仅约为12.6亿元。

●经费管理有待加强。应考虑经费投入分配的平衡性,一些地方资金投入过多,资金同时多方面注入,资金合理的统筹和利用的管理能力尚显不足。低发地区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以开展急需的监测、预防等工作。此外,地方资金投入尚未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国际合作项目需进一步加强协调。国际社会在艾滋病方面的支持和投入逐年增加,但在与国家艾滋病防治总体规划有效的协调方面有待加强。各合作项目间交流协调不够充分。

建议:

●加强各级艾滋病防治规划和筹资能力。为资金投入的分配提供策略框架,制定中国遏制艾滋病的五年行动计划。加强各级艾滋病防治规划能力和提高资金合理分配和使用效率。加强地方政府的投入,拓宽资金筹资渠道,鼓励和吸纳私营部门的投入。

●加强艾滋病防治经费的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及经费的有效使用。加强对各级项目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的培训。加强艾滋病专项经费的管理,包括对资金流向和使用监管,做好资金流向和使用的督导与评估。

●加强国际合作项目间的协调。国际合作项目之间要加强在财务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协调,以更大发挥国际合作项目的作用。实现联合国提出的“三个一”,即一个艾滋病领导机构、一个艾滋病防治规划和一个监督与评估体系。进一步发挥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的沟通与协调作用。

艾滋病防治工作不仅是卫生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政府主导下,全面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倡导和鼓励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妇女的参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关注妇女 抗击艾滋”

-200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

下载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报告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引言:2001年12月的第一个周末,普通的一天,太阳懒懒地晒着,但是走在街上的人们会发现许多“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的横幅迎风飘扬。而就在不久前,由著名......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报告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引言:2001年12月的第一个周末,普通的一天,太阳懒懒地晒着,但是走在街上的人们会发现许多“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的横幅迎风飘扬。而就在不久前,由著名......

    艾滋病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宣传方案

    江油市健康教育所 关于呈报江油市2010年中央补助艾滋病防治 项目宣传教育实施方案江油市卫生局: 根据《江油市2010年中央补助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要求,并结合我市艾滋病......

    青云谱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方案

    青云谱区2011年流动人口(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 宣传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国艾办发[2005]53号)精神,针对我区流动人口多、分布范围......

    xx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文件母婴阻断方案

    Xx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xx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为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根据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修......

    国际艾滋病防治基金或撤出中国,艾滋病检测试纸受畅销

    国际艾滋病防治基金或撤出中国,艾滋病检测试纸受畅销艾滋病防治与治疗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安全,所以国际上对艾滋病的非常重视,不但有众多的国际性的组织,国际......

    XX大学开展2021年青春健康·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月教育活动方案

    XX大学开展2021年青春健康·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月活动方案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健康意识,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