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8章 传记(一)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答案】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王增藩著的《谢希德传》,多方面展现了谢希德先生一生的光辉业绩与魅力风采。作者笔下的先生有着坎坷的经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人格高尚,一生勤学不缀,堪称楷模。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性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解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是对谢希德科学研究的原因分析,要求筛选文中信息,紧扣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主要考查谢希德在工作中的态度体现,要求筛选信息,紧扣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三.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
虽然传记类文本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对传主的每一次经历都要有一种清楚的认识,这样,在具体筛选传主事迹或贡献时,便可以围绕这些思路,提炼答案要点。
如2012年辽宁卷12题(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解析:解答这一试题,必须理清文章的思路,本文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文章,要注意分清文章的层次,找出文中关于谢希德求真态度的内容,然后加以概括。
答案:见上一点。
【答题误区警示】
解答传记类文本试题,考生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题型神秘化,忽视现代文阅读的本质特征。
传记阅读题虽然是作为新题型出现在高考中,但它考察的高中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筛选、整合、分析、鉴赏评价、探究的能力。这种题型与过去常规阅读题型的本质都是一样,都属信息阅读,以获取、整合、分析信息为终极目的,并适当拓展。这里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在内,不要对所谓新题型产生什么紧张情绪,它具有现代文阅读的本质特征——信息阅读。
二.无视传记文特征,等同于文学类文本阅读。
传记阅读除具有现代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外,自身的文体特征非常明显。它介于文学与历史之间,或说传记借助文学手段来表现真实的人物(区别于文学虚构的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价值。这就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设题时哪些题考察传记文本身的特点,哪些题考察传记文借用的文学表达手段。学生答题时,这两点最易混淆,需彻底分清。
应加强对传记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等等。
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运用大量的文学常用手段,如各种人称叙述角度,各种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环境等),各种修辞手法,各种结构技巧(铺垫、过渡、照应等),其它如对比、衬托等。
三.鉴赏评价表层化,无法深入拓展。
阅读传记,要能够对传主的经历、事迹及其精神价值作出鉴赏评价,并能结合这些,探究传主的精神的根源及与时代的关系。
此类类题如:传主的精神表现对你有什么启示,人物的行为或精神怎么评价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或读者所处时代大背景,纵深或横向联系,深入拓展,体现你的深厚文史底蕴。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手观音”陈中伟:创造断手再植奇迹
在绣花厂里,女工们飞针走线,像在花丛中飞舞着的一只只蝴蝶。
在音乐会上,钢琴演奏者的手指,像急骤的雨点般敲打着琴键,而琵琶演奏者那只拨弦的手,由于动作太快,在水银灯下看上去成了一团白色的虚影。
在体操表演时,一个运动员擎起另一个运动员,那只手是何等健壮有力。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邮递员用手飞快地分信。
纺织女工用手在一眨眼间打好断纱的一个结头。玉雕工人用手巧夺天工地雕出精美的玉石花篮。
战士用黑布蒙着眼睛,用手迅速地把拆散的零件装成一挺机关枪。击剑运动员用手挥舞着银闪闪的利剑,刺向对手。
……
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手,那将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痛苦和损失!
1963年1月2日,一个工人被送到上海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在动手术的时候,陈中伟的心比绣花女工还细,手比绣花女工还巧。如今,他采用新技术进行断手再植,这新技术叫“显微外科”——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因为手的小血管非常细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楚、准确地进行手术。由于采用了显微外科新技术,现在,断指再植的成功率从原来的百分之五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
人们常用“明察秋毫”来形容精细,显微外科手术无愧为“明察秋毫”的手术。陈中伟所用的针、线,只有头发的三分之一那么细,一掉在地上就找不到了!那针往布上一插,针尖也会碰断!
为了使双手能够在显微镜下进行如此精细的手术,陈中伟不论在挥汗如雨的炎夏,还是在寒风刺骨的严冬,每天坚持用大白鼠做试验,缝合那纤细如丝的小血管。练着,练着,手越练越灵活,越练越细巧。
医学界有句行话:“一个好的外科医生,要具有狮子般的心、鹰般的眼睛和女人般的手。”陈中伟正是从无数次手术和试验中出色地磨炼出这三项本领的。
美国作家赫纳汉为美国《科学年鉴》撰写的《显微手术》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陈中伟的成就:
毫无疑问,断指、断肢再植成功病例最多的还是在中国内地。中国的显微外科医生在1964年首次成功地再植了断指。最早在一只手上再植上四个断指的也是他们……最近访问过中国的原美国医学学会主席托德说:“他们(指那些外科医生)的本领比我们在美国见到的高超得多。”
他们的技巧之所以精湛,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中国人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些显微外科中心,每个中心都为千百万人服务。世界上最大的这样一个中心就是上海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4.有人说陈中伟的成功取决于丰富的知识,也有人说陈中伟的成功取决于反复的实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E3分,D2分,A1分。(B错在“各门成绩优异”,C错在“为提高中国医学技术在世界的影响力”)
2、①从主旨上看,突出手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赞美陈中伟的“千手再造”之功;②从结构上看,呼应题目“千手观音”,呼应文章结尾;③从技法上看,运用比喻、夸张、铺排的手法增强文采,制造悬念,吸引阅读。
3.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位优秀的外科医生应该具备的条件,即过人的胆量,敏锐的目光和细巧灵活的双手。
4.我认为,陈中伟的成功离不开知识储备,同时也离不开反复实践。成功离不开知识储备,知识储备是成功的基础。陈中伟从小把学问当做“桑叶”,认为只有不断吃进“桑叶”,将来才能“吐丝结茧”;中学时代生物课成绩突出,又很喜欢英语;在大学里特别注意学好解剖学。同时,成功离不开反复实践,反复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陈中伟不放过家 中宰鸡剖鱼的机会,借机解剖动物、了解动物构造;亲自动手解剖十几具尸体,脑中有一张立体的解剖图;坚持做家务,坚持用大白鼠做实验,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知识储备】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第二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必知技巧
一:多音字识记技巧
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2.注意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如 “巷”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读 “hàng”,而一般情况下读“xiàng”,如“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等。
3.运用记少去多的方法。“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考生只要记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如“迫”字有两个读音 “pò”和“pǎi”,只有在“迫击炮”这个词中时,“迫”才读“pǎi”,其余的都读“pò”。因此考生只要记住“迫”在“迫击炮”中读“pǎi”,就知道了它在其余词语中的读音了。
4.依据词性辨别读音。有一部分多音多义字因词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读音。如“处”,读“chǔ”时多为动词,读“chù”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变不惊”、“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5.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普通话的常用字中有许多多音多义字,主要是因为词性不同和词义不同而产生了异读。所以,考生最好准备一个本子,把平常遇到的多音多义字分类记录下来,并经常翻阅。
二:形声字记忆绝招
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对象。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词语中的加点字都读 “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词语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ào、nào、chuò、diào”。对待形声字,一方面我们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中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相同。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要反复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
三:快速掌握形似字的技巧
区别形似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注意词语书写上的细微差别,千万不可“一瞥而过”,另外要结合注音的字所在的具体词语的语境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比如 “缜密、滇池、嗔怒、精卫填海、谨小慎微”这五个词语中的“缜、滇、嗔、填、慎”,从词形上看区别不是很大,但是读音差别不小,分别读作“zhěn、diān、chēn、tián、shèn”。在复习课本相关知识或解读高考试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一些形似字进行联想积累,〖JP+2〗举一反三,可以采用整体比较的记忆方法,也可以自己结合一些具体的语境进行辩证记忆。
四:音同异义字形题的解题技巧
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如“一筹莫展”中的“筹” 意思为“计策、办法”,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若不知其义,就很容易将“筹”写成“愁”。
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如“惩前毖后”的“毖”,它是“必”字旁,表示“谨慎、小心”,就不能写成以“死”字为形旁的“毙”。
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五:探源法巧解字形题
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所以要识记词语的字形,最好能结合其最初的来源,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六:辨析近义实词的方法
1.正确掌握词义。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的语素及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词语的相异语素可以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一组词语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深,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浅。在辨析这些词语时,一定要分清词义的侧重点,结合语境准确选择。
3.注意词语的习惯搭配。要清楚词与词的习惯搭配,不能任意改变。
4.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实词,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句中包括的各种情境因素,做到“词不离句”。在每一道题中都应考虑这个因素,绝不能忽视。
5.把词语代入句子中。通过默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在每一道近义词辨析题中都可用这种方法。
6.运用排除的方法。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七:近义虚词的辨析技巧
辨析虚词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固定搭配。比如,关联词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并且搭配固定,如“如果……那么”、“既然……就”、“既…… 又”等。2.语法特征。词性决定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其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词,如介词要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等,副词要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3.词语意思。分析词语的意思,从词义的角度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
介词、副词是考试中经常涉及的两种虚词,判断这两种词使用是否恰当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从介词的语法特性看,介词可以修饰限制名词,如果不能判定一个词语是否是介词,可以在这个词语的后面加名词。如“把”、“给”,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一个名词,如“人”,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是介词。〖JP3〗同样,判断一个词语是否是副词,可以在它的后面加动词或形容词,如“已经”“甚至”,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动词“笑”,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都是副词。
八:修改病句的口诀
病句修改有诀窍,方法步骤要记牢。基本成分先找到,主谓宾语是否少。成分不缺看搭配,主谓动宾可搭好。搭配恰当读句子,重复之处不能要。词序不当须重排,用词不妥应换掉。再看逻辑乱不乱,自相矛盾不可靠。感情色彩别弄反,事情次序勿颠倒。对症下药仔细改,切莫信手胡乱搞。
九:扩展语句的解题技巧
1.看清要求,弄清语体。考生在做题时,要看清需要扩写的语段是什么语体,弄清其究竟是记叙性的、描写性的、说明性的,还是议论性的。
2.辨明情境。准确识别题目中提供的具体情境及其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扩写的语句要符合题目规定的情境。
3.明确重点。准确把握题目中要求扩写的重点,不能偏离,更不能转移。
4.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是扩写的灵魂。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情境,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将情境表现得具体而生动。
5.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在扩写的时候,除了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之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这样,不但能使语段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扩展后的语段形象、生动。十:压缩语段的关键
1.弄清语段的说明对象。
2.把握说明对象的要点,如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
3.弄明白语段共说明了几个问题,并作简要概括。
4.弄清语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便更好地归纳概括。
5.注意答案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压缩语段时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句间关系。
十一: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类析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不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5.对偶:给人以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
6.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7.反复: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重语气,加强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十二:语言表达生动的答题技巧
1.恰当选用词语。(1)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选用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把词语用活。(2)选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里的色彩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
2.恰当选用句式。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与常用句式、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交错使用,注意语句的整散、语气、倒装等方面的问题。
3.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还能增强语势。
第三篇:高考一轮复习
一、地毯式扫荡
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二、融会贯通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三、知识的运用
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捡“渣子”
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翻饼烙饼
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六、基础,还是基础
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 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 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十五、过度复习法
“过度复习法”记忆有一个“报酬递减规律”,即随着记忆次数的增,复习所记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为了这种“递减”相抗衡,有的同学就采取了“过度复习法”,即本来用10分钟记住的材料,再用3分钟的时间去强记——形成一种“过度”,以期在“递减时不受影响”。
第四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讲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讲义:审题立意
第一讲
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
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因此,审题时一定要端正态度,做到耐心、细心,力求快速、全面、准确。
二、审准两种基本作文命题类型的方法技巧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后两种作文的题目是考生自拟的,而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命题者确定的,是唯一的,是不容变更、置换的。这是命题作文与其他两种作文最大的区别。为此,考生在审题时,必须牢牢围绕这个“所命之题”展开。如何展开呢?八字要决——字字落实,有所侧重。
字字落实,实际上就是把题目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写清楚。如作文题:《我与小王的一件趣事》。
事:写作对象。一件事:写作范围和文体。我和小王:取材的范围,必须关于“我”与“小王”两个人。趣:题旨,审题的要害,什么是“有趣”,怎样写才算是“有趣”。把上面逐字(词)的理解合起来,审题就算审准、审透了。
有所侧重,就是分析文题结构,找准写作的重心,即题眼。①主谓式结构,如“我能”,题眼是谓语“能”。②偏正式结构,如“诗意地生活”,题眼是修饰或限制语“诗意”。③动宾式结构,如“品味时尚”,题眼是动词“品味”。④并列式结构,也称关系型命题,如“走与停”、“一步与一生”、“我与故事”等,审题时要写清楚几个概念间的关系。题眼就是“关系”。即要“两点论”,兼顾两面,不可只抓一面,不顾其余;又要“重点论”,应有所侧重,分清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
⑤独字(词)式,如“见证”、“常识”,它们既有表面意义,又有隐含意义,既可实指,也可虚指,审题时要虚实结合。
如何审题眼呢?务必要“咬文嚼字”,可以判明词性,可以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词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总之,一定要审到吃透它的内涵和外延为止。如“见证”,首先想它是什么意思。“见证”一词的含义有两点:一是“见”,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二是“证”,可以作证。再依据材料分析。也有两层:第一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动词的含义,第二句话讲的是它作为名词的含义。据此思考:(谁)见证——见证的主体(见证者),见证(什么)——见证的对象(或是历史进程、历史事件或是身边小事,这是“实”),见证的意义——见证的意义、价值(这是“虚”)。经过这一番咀嚼、思考后,题意自然就把握准了。
边练边悟1 请以“主流和另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作文,首先要注意其思辨性。请从“主流和另类”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审题立意。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从辩证地看待“主流”与“另类”的关系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审题:“主流”是大众化的,“另类”则是个性化的。“主流”与“另类”单一来看是对立的、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如“主流也罢,另类也罢,它们都是人们思想的外化,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都应该支持,都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它,特别是另类,它可能是孕育新思想、创造新秩序的火种”。立意:①“另类”“主流”可以和谐共存;②“主流”与传统,“另类”与时尚;③“主流”“另类”都是潮流;④“另类”终将汇聚成“主流”。
(二)新材料作文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边练边悟2 试用提炼中心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①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②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个观光团的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个观光团的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整体把握材料。同样的情况,在不同的人心里由于意念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同样的路,同样的游客,不同的导游给出不同的诠释,当然,带给游客的心境也不一样。由此可以写:同样的境遇,以不同的心态看待,感受就截然不同;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换一种角度欣赏风景,换一种心情体验人生。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边练边悟3 请用抓关键句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小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见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它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是关键句,其中“伞”是个喻体,比喻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诸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超人的优势等等。由此可写:没有优越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2)2011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索尔•佩尔马特,在得知获奖时淡定地说:“我终于也有自己的停车位了。”
在该校中,有一排写着“NL”(诺贝尔桂冠得主的英文缩写)标志的停车位,是专门为诺奖得主服务的,这是学校的唯一奖励,也是学校向他们致敬的特有方式。
得了诺贝尔奖,不涨工资不升职,照样上课、监考、做实验,不同的是他们的车终于有地方停了。
对于这个奖励措施,伯克利的教授们这样说:“做学问如果没有一颗淡定的心,就没法继续,更不可能前进。”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教授们的话是关键句,据此可这样立意:做人(学问)有了淡定之心,方能前进。
3.由果推因法
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边练边悟4 请用由果推因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自己的同类作报告。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的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本题可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之所以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翔,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别迷失自我;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2)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它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的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公鸡为什么不愿得到宝玉,而愿意得到一颗麦子?因为“麦子”能吃,“宝玉”不能吃。据此可以这样立意:①自己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4.抓关系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边练边悟5 请用抓关系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1)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则对话有一个“快乐”与“痛苦”的矛盾问题,抓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立意就准确了。如:快乐与痛苦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了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我们到底在喝什么。”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所给的是一则寓意性材料,核心内容主要是围绕“咖啡与杯子”来谈的,因而要加以联想引申,要将“咖啡与杯子”上升到社会生活层面,挖掘其深层的指代意蕴。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咖啡”实际上就是生活的本身与本质,而“杯子”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因为学生要喝的是“咖啡”,“杯子”只是盛咖啡的工具。因此,“咖啡”与“杯子”的关系,就是主与次、本与末、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则材料的含意也就是生活中我们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不能迷失在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上。
5.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型。
边练边悟6 请用求异同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材料一 古语: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
材料二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材料三 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有的甚至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适合用求异同法,异中求同。上述三则材料都是讲的中国人的“面子”。“面子”在这里有两重含义,浅层的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的是指人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中国人爱争面子,在国人看来,面子是人们身份的标志,有面子是才干的表现。面子关系着人的尊严、荣誉。国人看重脸面,这对于维系人情和稳定社会不无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变成虚荣,就会产生浅薄,就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浮靡奢华。然而,为了面子而不顾实际,为了形象而不顾人的死活,却是当前某些人的一种通病。
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面子。我们要的是表里如
一、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
(2)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有句深深触动人们内心的诗句:“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依靠着。”
写出该则材料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可以寻找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前一则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充实自我,后一则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自立自强。合起来说,就是:人,既要不断充实自我,又要自立自强。
【课后训练】 1.请写出“走近你,融入你,成为你”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写作提示 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你”所指的对象,以积极向上的为佳;然后写出“走近你”“融入你”“成为你”的含义、原因和具体做法(即怎样“走近、融入、成为”你);另外,这三点都应写到,且体现出层次性。例如,可以谈对事物的认知、与人的沟通、对理想的追求等,格调高雅、有思想深度即可。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世间万物都有“根”,树木有树根,大厦有根基,事情有根据,思想有根源,文化有根脉……根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只有根稳固了事物才能更好地发展。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从选材来看,这篇作文的角度可以很宽泛,考生容易有话说,毕竟生活中与“根”相关的内容非常多,例如,花草树木之根、游子之根、人类之根等等。正是选材的广泛性,反映出考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较好地起到拉开等级的作用。如果能跳出一般意义上的“根”,不是单纯地谈植物之“根”,而是能大胆地发挥想象和联想,化实为虚,化具体为抽象,赋予“根”以新的内涵,文章的立意就能更高一些,更深刻一些。例如谈中国人特别是海外游子的寻根,以体现出爱国热情;从西方节日的大举“入侵”,而中国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可以谈中华民族的根——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继承吸收发展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谈“丑陋的根”,即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内容。总之,在行文前一定要在立意、文体、材料等方面细加斟酌,拓宽写作思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更好地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2)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非凡的成就。有人问她:“一个人可能遭到的最大悲哀是什么?”海伦•凯勒回答说:“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 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是对材料主旨的把握。这则作文材料呈现的对话意蕴可谓意味深长:整个材料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叙述了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凭借非凡的毅力创造了非凡的成就;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他人与海伦•凯勒的问答可以做这样一个紧缩:“一个人可能遭到的最大悲哀是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而这个紧缩句,其实就是材料要告诉我们的关键所在。作文的最佳立意就应该由此确定:有眼睛而仍然看不见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然而,不少同学由于缺乏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对材料断章取义,或者受一些定向思维的影响而片面领会,出现以下错误立意: “残疾与成就”“毅力”“创造”和“毅力与创造”“悲哀”“最大的悲哀”“眼睛”“看不见”“有眼睛却看不见”……
在写作的基本构件上,可以循“什么是‘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看不见’会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3)一阵风过,峰顶上的小草俯身看到了涧底的松树,小草对松树说:“即使你吸尽了大山的乳汁也不可能达到我的高度。”松树笑而不语。又一阵风过,松涛阵阵,天高云淡。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从松树的角度,可以谈淡泊不争,坚守自我,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实现等诸方面。从小草的角度,可以谈居高自傲,不尊重他人,缺少多元价值观。也可以从环境对人或事物的影响、制约入手作文。(4)2013年3月6日,一乘机老人突发心脏病,东方航空公司航班紧急备降三亚滞留16小时,某滞留旅客因为航班延误造成损失,心生不满,“本来备降就是为了救人,我们乘客又没有延误责任”。后又觉得补偿方案不合理拒绝再登机,飞机只好载着其他乘客先行离去。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的网友大赞航空公司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处理及时;有的网友指责旅客冷漠、缺乏包容心;也有的网友说:“16个小时都被困在机场,谁受得了啊。” 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①从航空公司的角度:(正面)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反面)工作要尽善尽美(抢救老人及时但安抚工作没做好)。
②从乘客角度:(反面)对行善之举要包容(不能脱离“行善”谈包容)、吃小亏行大善、设身处地(为生病老人和航空公司着想)。(正面)敢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5)人们处于遥远的地方,看不见一棵在地平线上努力生长的小草。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小草要想使人们看见它,就要让自己长得足够翠绿、茂密、高大、魁梧;人们要想看到小草,不能只遥远观望,要亲近、走近小草,给小草的努力以鼓励,以肯定;小草无需赢得人们的眼光,它只要努力地生长,活出自我就够了;人们与小草因为距离的遥远而彼此陌生,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由此产生等等。
(6)材料一:聪明的钓者,钓上来一只螃蟹,往往会盖住钓篓子盖子。钓上来第二只、第三只,就用不着盖盖子了。原来当有两只及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拥去。而竹篓口很窄,只能允许一只螃蟹通过。于是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那同样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
材料二:古代日本渔民,打捞的鲇鱼很快就会死去,后来他们发现放上一群沙丁鱼在里面,鲇鱼被活泼好动的沙丁鱼一搅,有了危机感而奋力游动,从而避免了由于窒息而亡。写出文章的两个立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两则材料,均围绕垂钓展开。第一则材料中的螃蟹只知道竞争,结果害了自己;第二则材料中的沙丁鱼和鲇鱼彼此合作而保住了鲇鱼的性命。立意时,我们可以将两则材料结合起来,从合作与竞争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切入。这个话题素材丰富,构思立意的选择性极大,有利于考生写出个性文和才情文。此外,此题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可以联系起来。面对激烈的升学与就业的竞争压力,或许合作可以造就双赢。当然,失去了竞争的一团和气,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材料对我们的人生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五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环境
小说环境描写
● 复习目标
1.了解小说环境描写分类及作用
2.掌握小说环境描写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小说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难点:一景三考——特点、技巧和作用。
● 设计思想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 教学资源
《小说环境描写》教学PPT
● 教学设计 考点解读
一、把握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它的主要作用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故事气氛。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⑤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社会环境的暗示。
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二、把握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