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奉献爱心 助老爱老——爱心大姐服务队
奉献爱心 助老爱老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我是原北汽摩公司退休的干部,老党员齐文真,是小黄庄社区“爱心大姐服务队”的创始人之一。大家说我性格开朗耿直,退休后一直就积极参与各项健身娱乐活动。2005年在我将近70岁的时候,参加了社区党委换届选举。就是在那时萌生了建立一支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的想法。经过和几位想法接近、身体健康的老姐妹沟通后,获得了社区的支持,“爱心大姐服务队”应运而生。
一、以老助老,老有所为
爱心大姐服务队2005年3月成立,成立之初只有6名队员,为2名空巢老人提供服务。2008年队员发展到7人,2009年发展到11人,服务对象增至4人。到目前为止爱心大姐服务队已有队员25人,为6名空巢老人服务了8个年头,志愿服务时间近万小时。队员们忙碌的身影,爽朗的笑声,是小黄庄社区志愿服务的一面标志。
爱心大姐服务队以党员为骨干居民为主体,队员们都是从50多岁到70多岁的大姐们。我们的服务宗旨是:奉献爱心,为空巢老年人服务。服务口号是:爱老、助老、帮老。几年来,我们以人为本,热情服务,为空巢老人服务做到“四定五有”: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基本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记录、有效果、有汇报。我们的服务内容是:每月定期到老人家中看望、理发、聊天、读报、做饭、搞卫生、干杂活。每逢节假日为空巢老人、弱势群体等送温暖、献爱心。表演自编自演的小节目。队员们都是祖母级的年龄,长期居住、生活在社区,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活动内容都把握得比较到位,特别是老助老、老帮老、老爱老方面,更是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实现了队员们“老有所为、奉献爱心”的目标。
二、热情服务、无怨无悔
“爱心大姐服务队”为空巢老人服务细心、周到,让老人们“巢空人不空,安心养老”。家住小黄庄社区一区9号楼的陈开浩老人,快九十岁了,两个女儿长期居住在美国,很少回家,老人过得即孤独又寂寞。服务队和老人协商,志愿为他服务。八年来坚持定期到老人家中看望,陪老人聊聊天,队员们很讲究聊天的艺术,三句里就有一句给老人吃宽心丸的话,五句里就有一句社区生活欣欣向荣的词儿。排解了老人精神上的空虚、寂寞。也在心灵上给予老人安慰。给老人读报、使他了解党的精神,了解事实;老人如果来了兴致,想听个老歌、戏曲什么的,姐妹们就立刻变成老人眼里的大明星了,老人的房间里就会充满欢声笑语。这是爱的汇聚、交融,是来自心灵的温暖和支持。看老人的头发长了,就给老人理理发,赶上节假日为老人买菜做饭、包饺子。顺便把厨房卫生也打扫干净了。这些事情劳神费力,占用了队员们很大的精力。队员们无怨无悔,把爱送到最需要关怀的老人身边,让他们和社区居民一道分享社区建设的成果,是队员们的心愿。
三、将心比心、缩短距离
爱心大姐服务队的特色在于,一揽子式的从基本生活需要到精神层次的需要都考虑在内的服务。空巢老人大多数年老体弱,精神头差,平常出门就更少,爱心大姐服务队的成员也都是老人,将心比心,最能理解这些老人的心态。队员们时常到老人家中看望,看看老人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是来自心灵的温暖和支持,空巢老人的生日队员们都记在心里,带上蛋糕与老人一起过生日。爱心大姐服务队,与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合作,举行了签约仪式,提升自己志愿服务的水平。队员们定期培训,保证服务水平,每次搞活动之前,大家都要开会讨论及布置工作。定期召开服务队经验交流会。更好的服务于社区老人。队员们和服务对象可以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不论境遇、不谈差距,真正像一家人一样和谐相处。用爱心、真心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四、一朝一夕,坚持不懈
爱心大姐服务队立足社区、服务社区里特定对象。几年来,队员们通过自己的活动,给予了空巢独居老人和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服务。一朝一夕,坚持不懈。快春节了,队员们分别走访空巢老人,为他们带去“福”字、春联、还有年历卡片,在老人家为他们打扫房间,收拾厨房。过完春节就是元宵节,社区为队员们请来专业的面点师傅,教队员们如何制作汤圆,边学边做,送去给空巢老人品尝,并制作了年糕与老人们一起吃的津津有味。到了端午节,队员们亲手饱好了粽子给空巢老人们送去,看见他们吃的高兴,队员们也乐得开心。到了最诗情画意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队员们就陪着老人们一起吃月饼,给老人们表演节目共度中秋。队员们的爱心志愿行动,给这些空巢老人们营造了一个“心家”,把空巢老人请来社区参加10月“敬老月”的茶话会,每一次与社区空巢老人零距离接触,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需要,也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为了庆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社区活动室举行了一次爱心联谊会,请来了社区的空巢老人,爱心大姐服务队为老人们准备了重阳花糕。祝福老人们步步登高,吉祥如意。到了传统节日冬至节,邀请社区内的五位空巢老人前来参加。这样温馨亲切的气氛能给空巢老人带去家的温暖,窗外数九寒天,窗内情谊融融,小小的饺子,包进了心意,吃出了情谊。
五、奉献爱心,夕阳更红
社区居民对爱心大姐服务队的行动,从刚开始时的旁观,逐步发展到赞许、不少居民更是主动加入这个行列。2011年3月又有五名队员加入,并与他们签订了志愿者服务协议,截至2012年上半年,爱心大姐服务队已经有固定成员25人,成为小黄庄社区志愿服务的骨干力量。2010年爱心大姐有幸参加了,东城区志愿服务宣传日活动,接受北京电视台公共服务频道采访,2011年爱心大姐服务队,被评为“东城区优秀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会上区领导的充分肯定,使我们这些新老队员们,都决心努力成为“东城区五星社区志愿者”。
爱心大姐服务队一系列的亲情服务,就像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我们要让这样平凡的爱的细流长久流淌在人与人之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灌溉一切美好与希望。给“空巢”老人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夕阳才会更红、更美。也许我们的服务无法延长老年人的生命,但是我们可以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小黄庄社区爱心大姐服务队
2012.7
第二篇:爱心助老倡议书
爱心助老倡议书
各位朋友们: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人的物质生活、精神需求、健康保健等方面虽然得到了很大改善,有了很大提高,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许多实际困难,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我在此向大家发起敬老助老的倡议:
一、孝敬老年人、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老年人健在的时候要多尽孝道,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老年人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需求,而且要注重和老人交谈,了解老人的所思、所想、所盼,做到在精神上慰藉老人,消除孤独感。
二、社会参与、全民关怀。作为一名社会人,我们要全力尽到应尽责任,对老年人要怀有“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仁爱之心。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社会上,要积极支持老龄事业,自觉参加为老服务活动,带头尊重和维护老年朋友的合法权益,真心实意的尊重他们,主动热情的为他们提供服务。
三、真心敬老、热心助老、一心为老。大力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风气。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关怀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你我他。积极举荐和传播身边让人感动的孝子故
事,谴责和揭露社会上各种不孝顺、不道德的行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倡导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切实为老年人做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确保他们有一个幸福安祥的晚年。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要维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秉承起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了解爱的内涵,体验爱的情感,懂得爱的责任,学会爱的奉献,孝亲敬老事关你我他,连接千万家。让我们勇于奉献,敬老爱老;尽职尽责,养老助老。为构筑文明和谐社会、为建设“活力古塘、和美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敬老爱老 奉献爱心(写写帮推荐)
敬老爱老 奉献爱心
亲爱的同学们:
沐浴着阳春三月温暖的阳光,乘着三月“学雷锋”的春风,我们带着满满的尊敬和爱心来到了敬老院。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雷锋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古往今来,多少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卧冰求鲤”“黄香温席”“亲尝汤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已成为做人的一条准则。
在漫长的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过辉煌的时刻。不同的是,老人们的辉煌已成为历史,他们曾对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与无限的关爱,他们把自己最美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祖国,他们用宝贵的青春与汗水浇灌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欢乐。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小学生也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有很多:比如早晨起床、放学归来,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和身边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亲爱的同学们,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3月5日是个温暖的日子,让我们以此慰问活动为一个剪影,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奉献自己的爱心、孝心,让世界铭记我们带给他人的美丽与温暖吧!
第四篇:残疾人的爱心大姐
平阴县道德模范推荐表
注:
1、“主要事迹”一栏在200字左右,要求简明扼要。
2、请另附一份1000字左右的先进事迹材料,要求事迹突出,简要生动,情况真实。
3、表格及事迹材料一律用A4纸双面打印。
平阴县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残疾人的“爱心大姐”
张秀芬,东阿镇残联的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自从2008年通过市残联“一专两员”考核成为一名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后,她转遍了全镇1000多残疾人的家庭,对每一个残疾人信息都了如指掌,积极为残疾人争取扶持资金,先后帮助数百名残疾人重拾生活信心,指导十余名残疾人走上了致富路,全镇的残疾人都亲切的称呼她“爱心大姐”。
1996年,丈夫在出差的途中遭遇车祸,经医院诊断为重度颅脑损伤,经过全力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成了一个植物人。肇事司机逃逸,巨额的医疗费、两个年迈的老人和一双读小学的孩子让张秀芬身兼生活的重担。为此,张秀芬毅然辞去了已经干了12年的工作,专心在家侍奉一家老小,她买了残疾人康复书籍,给丈夫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每天定时给他做康复训练。四年零七个月后,在张秀芬的悉心照料下,丈夫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而且能简单的开口说话,张秀芬便经常带着他去人多的地方聊天,慢慢的,丈夫说的话多了起来,性格也一天天的开朗起来。
2008年,张秀芬报名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一专两员”考试,并成功通过考核,成为东阿镇残联的一名就业指导员。
白塔村有一位残疾人闫允岱,自幼肢体残疾,身材矮小、身体瘦弱,虽然生活可以自理但不能进行体力劳动。身体上的障碍让他从小自卑心就强,父亲车祸去世后更加沉默寡言了。张秀芬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上门与闫允岱进行沟通,随着接触的越来越多,闫允岱由开始的一言不发到主动给张秀芬吐露自己的心事。张秀芬趁热打铁,给他讲残疾人自立自强的故事,并帮助闫允岱弄到了一组獭兔。在闫允岱的精心饲养下,不长的时间,他的獭兔就发展到200多只,在张秀芬的引导下,他和同是残疾人的“好哥们”陈泽忠积极响应镇残联号召,发起了“獭兔爱心接力”活动。到了今年,活动已经搞了3届,闫允岱每一届都会拿出三到五组獭兔捐给那些尚未脱贫的残疾人。在张秀芬的带动下,目前,已经有53名残疾人家庭受到捐助,辐射带动起70多户残疾人养起了獭兔。
在政府开展的“人人享有健康”的活动中,作为一名残疾人就业扶贫服务员,张秀芬为了让残疾人兄弟能足不出户享受到国家政策,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她积极搞好协调工作,依托村康复指导医生,在重度贫困、智力、精神、肢体残疾人居家护理这项工作中,用心服务,用情沟通,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有一位叫苏广元的病人,因病导致右下肢活动不便,心情烦躁,张秀芬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对他做康复服务,面对苏广元的冷漠,张秀芬一遍又一遍的为他梳头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按摩手指关节、捶背,最终感动了苏广元,积极配合张秀芬的治疗,身体一天天好转起来。
不管工作多么忙,张秀芬都要抽出时间来,把身边的残疾人的故事写出来,在济南市残联的主办的“我的兄弟姐妹”网站中,已经采用了张秀芬撰写的残疾人自立自强的故事20多篇。
第五篇:爱心服务队发言稿
广州星火爱心服务队发言稿
各位领导,志愿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广州星火爱心服务总队新闻总监郭伟,仅代表服务队谢谢团委领导与志愿者朋友们对我们工作上的支持!我们服务总队有百脑汇驿站与妇儿中心驿站,驿站服务项目有山区助学,环境保护,关爱儿童,关怀长者与扶助街头游民等等公益活动。
今天主要来跟大家分享一个公益团体比较少关注的项目,在介绍之前,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对夫妻来到一口许愿井旁,丈夫弯腰许了一个愿,之后他就往井了扔了一枚硬币。
妻子也想许愿,当她弯腰时不小心翻入了井里,丈夫吓呆了,然后笑着对自己说:“哇?许愿还真灵呀!”
我想大家应该都听得懂这个笑话,但是有些人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拥有较差的沟通及感知能力。他们是听不懂这个笑话的,这就是今天我要介绍需要特殊关怀的一个族群---自闭症孩童
我们服务队从去年5月份就开始关心自闭症儿童的照顾与辅导,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受损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幼儿三岁前,会表现出可以被诊断出来的症状。自闭症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尚无定论,但肯定不是由父母的教养态度所造成。自闭症患者从小就表现出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困难、很难与身旁的人建立互动性的情感、对各种感官刺激异于常人、一成不变且难以更改的固定玩法与行为等,和一般儿童大不相同。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数据,在美国,大约每110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患有自闭症。在中国盛行率也提高至每一千人中约有6名左右,同时,男孩患病的几率较高,比女孩高出4到5倍。
作为正常人的我们,该如何跟自闭症患者相处呢?他们又会怎样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呢?这是我们关爱自闭症儿童一直想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在关怀活动中我们发现自闭症辅导老师不足,而且自闭症儿童很需要一对一的帮扶,辅导,于是就与广州童心园的老师沟通,准备自闭症儿童资料,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完善了童心园儿童自闭症辅导的准备工作才开展这项志愿活动。
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下我们团队志愿者参加了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后的感想!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共鸣,支持与关爱!
面对自闭儿童,我们一起上课,一起游玩,一起欢笑的时候,我最喜欢一个喜欢笑的孩子南南,于是我就负责带他,我渐渐发现到他的不同之处,嘴里不停的唠叨,手指不停的比划,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好奇着想知道他所表达的意思,可是南南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还遥远。
当吴老师给孩子们讲《青蛙和天鹅》的故事的时候,有声有色,生动的表情逗得大家哈哈直笑,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拿教具示范,青蛙咬着天鹅抓住的木棍,在天空飞翔,青蛙如果张嘴,就会天空中摔下。接下来考验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孩子们饰演在天空的青蛙,老师喊一个小朋友周周的名字,周周看着老师没回答,老师继续喊:周周,你干嘛不说话呀,周周应了老师一声,接着老师就对周周说:“哇,青蛙张开嘴巴说话,啪(教具掉地上)摔伤了。”其他小朋友看到很紧张的赶紧捂住嘴,接着老师陆续的叫了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捂嘴巴不说话,老师表扬小朋友都是聪明的青蛙,小朋友手舞足蹈的表示很开心,从而看到孩子们都能根据故事情景内容表露出自己的情感,其实孩子们都很聪明的,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这一节课我发现老师是最可爱的人:善良,耐心,有责任心,关爱每个孩子,留意他们的变化,真的不容易。
相处了一下午,初步了解到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们,他们不是精神有问题,他们都是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会哭会笑,爱玩爱闹,都是父母的宝贝。只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行走的很慢,他们需要的是社会上给予鼓舞与支持。关爱自闭孩子,让孩子们就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亮晶晶,每天都是笑嘻嘻。
在这个分享案例里,带给我们很深的思考,自闭症儿童长期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懂如何处理复杂的外部关系,虽然没了常人的许多烦恼,但这也使他们无法融入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
当父母老去后,他们该如何生活?会活得跟现在一样好吗?这应该是他们父母最大的担忧,也是社会的担忧,应该要得到国家及社会的重视与关爱。
我们团队志愿者通过与自闭症儿童的相处,明白了,留心观察、细心揣摩与耐心辅助,是跟自闭症患者相处的最好方法。只有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多给予正面引导,他们才会与你建立良性互动,才会逐渐走出他们自己狭小的“密室”,进入社会更为广阔的天地。
自闭症儿童的辅导有很多种疗育方法,包括应用行为,游戏治疗,行为疗法,感觉统合治疗,音乐治疗,艺术治疗等等,都需要培训更多的专业辅导老师,除此之外,也需要很多的社会志愿者支持,例如开办星儿辅导班,针对自闭儿提供辅导课程,内容以课业指导、生活教育、体能训练、小区适应…等等,让自闭儿的父母有喘息的空间,并增进自闭儿群体生活经验,培养基本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或者安排定期志愿者服务,内容以协助老师进行课程与活动,从旁指导自闭儿课业、维护上课秩序为主。
我们需要热血的您一起加入我们,一起努力让每颗人间失落的星星亮起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