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里教育

时间:2019-05-13 04:1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心里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心里教育》。

第一篇:幼儿心里教育

规程》要求:“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重要标志。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成功者,无一不是在良好个性的支配下,经过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才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有的幼儿自尊水平低下,自信心极差;有的幼儿胆子小,怕做事,缺乏独立性意识;还有的幼儿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极强,使幼儿教育面临“棘手”的问题......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就有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好性格,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做事有信心,敢于在困难面不怕吃苦,坚持到底,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等好品德......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好孩子。我们很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尤其是很重视从小班幼儿开始抓起。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入园那一天起,就能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与培养下,克服和改掉在家里养成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消极东西。使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中,学会交往,提高意识,规范行为,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幼儿将来走入学校,适应高速度、快节奏的学校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以萌发幼儿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由于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有的孩子会因为想妈妈而哭,有的孩子会因为不熟悉环境而害怕,还有的孩子会因为性格上的问题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老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例如:

1、我们经常在活动区里投放一些幼儿喜欢玩儿的玩具,幼儿之间通过玩儿玩具,学习交往、学习合作,不断提高交往能力和分享合作的愉快;

2、通过引导幼儿在自然角里培育植物,孩子们会在每天为植物浇水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和求知欲;

3、通过鼓励幼儿饲养小动物,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4、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把课堂搬到户外,让孩子们在看“迎春花吹喇叭”、看“柳姑娘的长辫子”、“欢迎小燕子回家”的快乐中学习“小草醒”、“花儿笑了”、“青蛙在唱歌”、“燕子在跳舞”等美好诗句;在炎热的夏季,孩子们在捉蚂蚁,找蚯蚓,捕蝴蝶,观看雨后彩虹的快乐中,争论着“蚂蚁到底是六条腿还是八条腿”?“蚯蚓没有腿到底是怎么走路的”?萌发了“到彩虹上走一圈”的奇想;凉爽的秋季,我们带着孩子们在捡落叶的快乐中学会了分类、学会了搜集、学会了制作标本;在寒冷的冬季,孩子们在寒冷的风雪中感受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体验着什么是克服困难?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坚强的意志......使孩子们在一年四季中,从大自然里尽情吸吮大地母亲为他们提供的绝好知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扩大了孩子们的眼界,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性格,健康了孩子们的心理......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被逐渐的激活起来;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幼儿做事的自信心被不断地建立起来;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被不断地激励起来。有一次,一个过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遇到一点事情就爱哭得的男孩子,在玩滑梯的时候,不小心被同伴绊了一跤,小手划破了,出了一点血。许多小朋友都围上来“关心”他。可是这个孩子却忍住了小手被划伤的痛苦,他没有哭。老师唱了一首歌儿表扬了他:“好宝宝起床从来不哭闹,好宝宝走路不用妈妈抱,好宝宝摔倒自己爬起来,好宝宝手脏快去洗洗好”(自编)。这个男孩子一边听老师唱歌,一边高高兴兴地跑去玩滑梯了。许多小朋友都向他投去了赞扬的目光。从这个孩子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培养了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且,我们还看到了由于他的坚强之举对同伴产生的积极影响。使孩子们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越来越喜欢集体生活了,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中,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越来越提高了。孩子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愉悦了情绪,在愉悦中健康了自己的心理。

二、在游戏中促使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游戏和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实践活动,为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健康的游戏和有兴趣的劳动,满足了幼儿渴望实践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能促进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例如:在玩《开汽车》的游戏中,虽然无人售票车上没有售票员,但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还是模仿着无人售票汽车上的声音,一字不差的重复着:“本车23路,由黑石礁开往外国语学院方向,全程运行20分钟......”、“无人售票车,前门上,后门下,票价一元,上车的乘客请往里面走......”、“请哪位乘客为老人和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位,谢谢您的合作......”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了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了与人交往。有一天,陆一小朋友高兴得告诉老师:“我昨天跟妈妈坐23路汽车去学英语的时候,我给一个老爷爷让座了......”老师问他:“你年纪那么小,为什么还要给老爷爷让座”?陆一却爽快地回答道:“老爷爷年纪大,站不稳。我是小孩子,妈妈说我应该把座位让给老爷爷坐......”又如:在《开商店》的游戏中,性格内向林家正小朋友想当“售货员”。但是,他不好意思说卖东西的话。经过几次玩儿《开商店》的游戏之后,林家正的感性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在当“售货员”的过程中,他不仅会卖东西了,而且还会主动向顾客介绍商品的名称和基本价格。不仅培养了林家正活泼开朗的性格,而且,还锻炼了他的口语能力和交往能力,更满足了他渴望参与大人们实践活动的愿望和需求。

幼儿的积极性是需要成人激励和保护的。一旦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孩子们的情绪就会饱满,接受教育就会有效果。为了给幼儿提供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我们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品尝“吃苦”的滋味,锻炼耐劳的意志,感受学本领的快乐,鼓励向上的精神。例如:在“我把玩具送回家”(收拾玩具的劳动)、“我帮椅子洗洗脸”(擦椅子的劳动)、“我给手绢洗个澡”(洗手绢的劳动)、“我给鞋子扎蝴蝶结”(学习系鞋带的劳动)以及“小椅子真听话”(饭后摆椅子的劳动)等趣味劳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一双小手的价值。自我服务意识提高了,爱惜物品的情感增强了,自私、懒惰的坏习惯改掉了......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品尝了经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做事的坚持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幼儿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若能积极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大力的支持,合作和引导,将有助于幼儿形成坚韧的性格和有“主见”的个性。有一次,许多孩子想玩儿“警察抓坏蛋”的游戏。但是,由于谁都不想当“坏蛋”,孩子们的游戏有点儿进行不下去了。这时候,老师及时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并在游戏中扮演“坏蛋”,不仅促成了幼儿玩儿“警察抓坏蛋”游戏顺利进行,而且还引导孩子们在抓“坏蛋”的过程中,通过躲藏、追逐、周旋、抓捕、狙击等过程,培养了孩子们的机智,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提高了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当孩子们齐心协力把“坏蛋”抓到手的时候,他们对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等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区分;他们对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不怕困难,夺取胜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游戏中谁都不想当“坏蛋”和敢于同“坏蛋”周旋、勇敢抓捕“坏蛋”的行为,就是孩子们良好个性逐渐形成的最好证明。

三、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向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的源泉。在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很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当时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事情,来创编幼儿能理解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儿歌以及儿童歌曲等。用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去教育幼儿本人。例如:在故事《小手回来了》(自编)讲完之后,在孩子们中间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孩子都对不爱劳动的嘟嘟进行批评,都赞扬波波是一个聪明、勤劳、爱劳动的好孩子。他们表示要学习波波,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学做自己能做的事,做一个有独立性的好孩子。又如:在歌曲“我会干”(自编)教完之后,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喜欢自己做事了。能自己洗手绢,自己洗袜子,自己看图书,有时还帮助家里做这、做那的。球球的妈妈高兴地说:“过去,球球什么事情都让家长做。现在,球球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球球都抢着叠自己的被子。嘴里还唱着‘我会系鞋带儿,我会铺床单,我会叠被子,我会洗手绢,妈妈夸我真可爱,爸爸夸我好乖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的事情我会干......’呢!”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优秀的儿童歌曲,使幼儿摒弃了不良的习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更为幼儿模仿美好的事物提供了平台。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讲好听的故事和唱好听的儿童歌曲,陶冶了情趣,增长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提高了自信,学会了交往,磨砺了意志,健康了心理,规范了行为......例如:孙野桐小朋友很聪明,但是,他的性情暴躁,攻击性行为很强。他经常欺负小朋友,经常对同伴搞“恶作剧”。许多小朋友都害怕他。为了教育孙野桐小朋友改掉身上的缺点,能与同伴们一起快乐的学习与生活,我们创编了故事“没人理睬的小猴子”(自编),并让孙野桐在故事中扮演小猴子。使孙野桐小朋友在扮演小猴子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他觉得故事里小猴子做的那些事情自己也做过。后来,我们又创编了一首儿童歌曲“小兔子的红雨靴”,让孙野桐小朋友在“没人理睬的小猴子”和“小兔子的红雨靴”这两个不同角色中明辨了是非,懂得了道理。经过不断的教育和培养,孙野桐小朋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脾气不再暴躁了,他也不再搞“恶作剧”欺负小朋友了。有一天,他从家里带来一本图书送给老师。他告诉老师“这本图书里有小猴子帮助小乌龟找妈妈的故事”,它要求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让小朋友知道小猴子进步了......老师很理解孙野桐的心思,他是在暗示老师“他已经进步了”,他是想让小朋友们知道自己进步了。孙野桐的进步,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歌曲在他身上起了重要作用的结果。

四、把爱、尊重和严格要求融入到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中

在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把爱、尊重和严格要求融入到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工作中,是幼儿的个性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是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幼儿虽然单纯幼稚,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幼儿虽然体单力薄,但是,他们也有渴望参与成人活动的愿望......我们常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什么?怎样做才能尊重幼儿?怎样掌握严格要求幼儿的尺度?我们在学习《规程》和《纲要》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了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都非常注意与孩子们保持平等的关系,我们会在孩子们发生“矛盾”的时候,认真倾听孩子们的争论。通过争论,让幼儿认清自己错在哪里,今后应该如何改正。引导幼儿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学会友好交往和团结友爱,不断培养孩子们优秀的性格。有一天,老师在与孩子们一起活动的时候,一不小心碰倒了一个孩子。老师立刻给这个孩子道歉。一句“对不起”的歉意,让这个孩子高兴了整整一天。当晚上妈妈来接她的时候,这个孩子高兴的告诉妈妈:“今天老师真懂礼貌,她把我碰倒了,还给我道歉.....”老师的一句“对不起”,就让孩子们有了这么愉快的情绪,足以证明教师对 幼儿施以爱与尊重的教育是多么重要。在爱与尊重的教育过程中增加“适度”的严格要求,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喜欢“慈”而害怕“严”。但是,我们更知道正因为“严格”二字有着令人畏惧的特点,所以,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才显出“严格”二字的重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重视把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不因为喜欢哪个孩子而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也从不因为哪个孩子小而迁就他们的不良行为。在爱、尊重与严格要求中,使孩子们懂得了为什么要遵守集体规则?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通过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就是在爱他们,就是在尊重他们的。有一个女孩子刚来幼儿园的时候非常任性,经常把在家里没“闹”完的情绪带到幼儿园,在集体里影响很不好。我们把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的手段融入到了对她的教育中,引导她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克制与忍耐,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学会了分享,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提高自尊水平。逐渐规范了她的行为。家长感动得逢人便说:“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接受教育就是好。用这么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的身、心一定是健康的......”

五、家园携手 共育幼儿

家园共育幼儿,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由于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因此,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就得不到衔接,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向家长宣传“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克服溺爱孩子的心理,尤其是祖孙三代居住在一起的家庭,更应该保持家庭成员教育孩子的一致性的态度;

2、帮助家长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培养,不强迫孩子去做不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事情,重视对孩子进行能力培养,引导孩子参加社会活动;

3、真诚的向家长提供有关家教方面的书刊,指导家长在孩子面前如何以身作则,如何摆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增强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和检查孩子言行方面的作用;

4、建立《家园练习册》,在家园双方互相反馈孩子“表现”的过程中,加强对幼儿家、幼儿园一致性培养的作用,达到家园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5、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帮助家长不断端正教育孩子的态度,在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家园一致的良好培养。

6、经常性的电话联系,以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让家长们运用自如。它方便了家长的时间,减少了家长的负担,满足了家长的心愿。使电话联系成为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

通过上述的做法,幼儿的良好个性不断地被培养出来。家长们在家、园互动的过程中,提高了教育孩子的水平,显示出了家园共同教育幼儿的力量......例如:任冠豪的家长特别娇惯自己的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分照顾,使任冠豪自我意识低下,不知道吃鸡蛋还要剥蛋壳,不知道吃香蕉还需要剥皮,一点自理能力也没有。自从我们与家长建立了家园互动合作以来,任冠豪的家长提高了教育孩子的意识,端正了教育孩子的态度,开始理性的让孩子动手做事了。在家园双方的共同培养下,吴任冠豪学会了自己吃饭,学会了自己上厕所,学会了和小朋友一起玩儿,身体也健康起来......建议:

(一)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是一项艰难、复杂、长期的教育工作,全社会都应该重视这项工作,尤其是幼儿园和家庭,更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这一项工作。使我们的孩子们能在未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在对幼儿进行严格要求时,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应该严格要求的问题,一定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宽容、谅解的问题,决不能以“严”代之,使幼儿真正感受“严格”与“宽容”的界限之分。

(三)教师的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坦诚无私的心态应持之以恒,决不能随着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以免引起幼儿错误的模仿。切忌不负责任的现象发生。

(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应保持一致,教育方法要得当,切忌“拔苗助长”,以促进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

借此机会向为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个性的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敬!

第二篇:教育心里学

第一章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专家型家师的特点:1能运用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为三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个人因素,情景因素,系统过程(有目的影响教师成长的专门方法和手段)

教师成长的阶段(福勒和布朗):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微型教学训练,教学决策训练,反思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反思的类型 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反思的内容 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反思的方法:布鲁巴奇提出: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教师参与研究

教学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变化和发展规律

教学心理学性质:较强的教学应用性,不是普通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简单组合,而是专门研究发生在教育情境或关系中,由学习而引起的人的心理或行为.教学心理学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①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②帮助教师解决了实际的课堂问题 ③提供各种研究方法与角度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强调对照处理的不同效果分析,分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和个案实验)2相关研究(探讨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正相关,负相关和无相关,相关系数取值1~ —1程度,越近1相关越大。)3描述性研究(强调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描述和分析)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创建阶段: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命名的书,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命名的专著,世界公认最早的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发展阶段:维果茨基主张把其作为独立学科研究,强调在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成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关注教育实际应用和课堂学习研究 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 发现学习法 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研究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和保持。90年代关注学科心理学的学习和认知研究。从实验室转为对现实情境的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广义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身的心理变化 狭义 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

心理发展基本特征:1,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2,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 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1少年期(初中 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内心冲突:普遍存在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2青年初期(高中 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为主内心冲突: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常冲突,易与生活脱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指与大脑生长和知识技能有关的发展方面.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创立“发生认识论”,他认为,青少年认知的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依赖于助理对周围环境的操纵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认知发展必经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2)-形式运算阶段(11,2岁以上)。详解:感知觉认知—语言应用单向思维—守恒观念形成与具体思维—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具有自我调节作用,在认知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该理论的教学法:活动法,自我发现法,认知冲突法,同伙影响法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创立了著名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他被供认为是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念: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学生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点的教学法:活动法,自我发现法,认知冲突法,同伙影响法)2 教学促进认知发展(教学支架 指在儿童试题解决超过她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为一个人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整合。它是人在先天秉性的基础上受教育,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动态复合系统。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他认为人格的发展包含有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个相互而又独立的过程,是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强调自我成长,提出青春期是获得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期:婴儿期(0-1)信任感与不信任感的建立(主要任务是形成信任感。学会分辨人,哭和笑)幼儿期(1-3)自主感的形成羞耻感和怀疑感(学会走路和自己动手玩玩具)儿童早期(3-6)主动感对内疚感 主动探索—好问—好动—好说(角色认知)儿童晚期(6-12)勤奋感对自卑感 在幼儿园完成学习任务受奖励(学业成就)青少年期(12-18)自我同一感(个体组织自己的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关于自我一致性的形象)的建立,和自我同一感的混乱的矛盾初中和高中阶段 同伴与人生观 青年期(18-24)亲密感对孤独感 大学阶段,友谊与爱情(社会化 成家)成人期(24-65)繁殖感与停滞感 老年期(65---)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除社会因素外还有遗传因素)

培养(健构)健康人格的途径:1重视青少年人格的整体调节2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评,获得自尊感3建立良的人际交往环境4引导青少年正确应对挫折5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

自我意识:是人格结构中的调控系统,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分类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指导: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a 教师家长应对其作出适当的评价与期望 b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自我体验 a尊重学生人格 b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a帮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其自我控制能力b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与方法

中学生的认知差异 1认知方式差异 a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型指人们对客观事务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于自己内部的线索作为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b 冲动型于沉思型2智力差异 a智力的个体差异(IQ 智力测量结果的表示):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

分布b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了解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同质分组,如分快慢班)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得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3 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 通过教学机器和程序的教科书来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渐进的个别学习)

多元智力: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包括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差异的表现:1特征差异 2类型差异【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向性说,独立一顺从说】

性格的性别差异:麦考比和杰克林认为男性更具有攻击性。女性比男性更好社交,更容易受暗示,自信心比男性差,更倾向于解决简单的墨守成规的问题。

性格差异的教育上的意义 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人类的学习:指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在学习师生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学习的分类:根据学习内容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和态度的学习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之间联结。用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来解释学习过程。)

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作用(狗闻铃声掉唾液,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规律: 泛化、辨别、消退

桑代克试误说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是通过肓目尝试与错误而渐进的过程。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率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强化说)一个操作出现后如果有强化刺激尾随,该操作发生概率就会增加,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强化是增加概率的手段.个体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学习行为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包括正强化、负强化

联结学习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

1、塑造或促进良性行为a普雷马克原理促进低频行为b行为塑造、连续接近法c及时表杨

2、消除不良行为a餍足b代价c孤立3程序教学:把教材内容分解成很多小单元,并按这些单元的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又难到易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

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顿悟学习认为是一种知觉经验的变化过程,不靠渐进的偿试错误,由突然的顿悟(一种突然的领悟与理解,是对情境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实现。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过程,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阶段,通过“同化”或“顺应”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实现

奥苏伯尔认知同化学习论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的学习便产生.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1、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3、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观念利与新观念联系。学习是一种同化过程,同化方式包括含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组合学习)

认知学习理论的应用: 1重视对关系的了解 2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 3背景知识与先行组织者4发现学习(通过自己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方式学习;培养发现探索精神)与接受学习(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经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让学生将知识“内化”)

现代学习论的发展

加涅信息加工论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来类比人脑的认知过程,用信息的接受存储和提取来解释学习的过程,包括信息的存贮,认知过程3元认知

建构学习论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来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须重视学生的经验,它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提倡把学生自身的努力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应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协商和合作面对复杂环境解决真实的不明确的问题。不同建构学习论的共识:知识观 学习观 学生观 教学观建构学习论教学应用1研究性学习(教师提供问题情景,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验证假设来解决问题)2合作学习(几个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学习)3教学对话(学生通过与老师其他同学交流来学习,分“教学”和“对话”)

第四章学习动机

动机:直接推动人类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构成: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诱因指为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他人的奖励和表扬等。

学习动机的种类:1内部学习动机(如好奇心)和外部学习动机(如名次)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如马上的考试)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如前途)3认知内驱力(如好奇心),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地位 如名次)和附属内驱力(从长者处得到赞许)

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支持性条件,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学习过程,二是影响学习效果

耶克斯—多德森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种曲线关系,唤起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也得不到最佳绩效;动机的最佳水平还与课程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对简单的任务,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对复杂较难的任务,随动机的增强反有下降的趋势。

学习动机的理论

动机的强化说:斯金纳(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强化说—强调外部诱因的作用)认为学习活动中,强化是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动机的需要论:马斯洛(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动机—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成长需要:认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的归因理论:海德和韦纳(对学业的归因解释会对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能力V努力)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动机=成功的主观可能性×成功的诱因价值(应用于努力程度的激励)他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部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外部因素1学习任务(任务的性质/价值/维度)2教师内部因素1兴趣2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能否胜任任务的主观估计或能力判断)3归因与习得性无助(由于学习者长期把学业的失败归因为稳定不变的不可控制的内部因素,既能力缺失,其结果使他们产生了这样一种信念:无论怎样努力都避免不了失败的结果)4能力观(既认为能力是不变还是可变的)与目标定向(指向学习内容既掌握目标,指向学习结果既表现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①、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②、帮助学生自主设置合理目标③、进行归因训练

2、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①、使学习更有趣②、设疑引发认知冲突③、合理使用表扬、有效应用表扬、合适的反馈

第五章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的种类:根据迁移的效果分为:正、负迁移(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根据迁移的方向分为:顺、逆迁移(学习过程顺序)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横向迁移(又叫水平迁移,指先前学习的内容与后继学习的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属于同一水平层次上)纵向迁移(又叫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逐渐的相互影响)根据迁移的内容分: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又称为特殊迁移)(举一反三与跳水组合)依据迁移自动化程度---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迁移的基本理论:

形式训练说:沃尔夫认为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这些官能可以想肌肉一样通过训练得到发展的加强。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以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境中自动地起作用。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与伍德沃斯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的迁移。

经验类化说: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能概括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贾德通过水下击靶实验提出,共同要素只是迁移的前提,关键是从两种活动中获得概括性的经验和原理。享德里克森进一步实验后得出,概括化过程不是自动的,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关系转化说:顿悟要素、经验、原理与情境的整体关系是迁移的关键。

影响的迁移的要素:1相似性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原有的认知结构:原有的经验水平/原有经验的组织性/原有经验的可利用3学习定势(定势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也称之为心向)

怎样促进迁移(为迁移而较)1在真实生活中学习2注意最初的学习程度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为学习提供多元化的环境4教授学习方法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本质: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联系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的种类:从反映活动和深度看分为感性知识(对活动的外贸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应)和理性知识(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从反映活动的内容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从反映活动的形式分为陈述性(又称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新旧知识的复杂程度分为: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是学习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产生的)

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知识直观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提高直观方法:a灵活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b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c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d培训学生的观察能力e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过程概括类型:感性概括,理性概适

有效的概括方法a用好正反例证b正确的运用变式c科学的进行比较d自觉概括

错误观念: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

错误观点转变的条件:1不满现有观念2新观念可理解性3新观念的合理性4新观念的有效性

促进错误观点转变的教学1创设开放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

记忆系统分类: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视觉0。25~2秒 听觉大约4秒容量无限大 短时记忆5秒~1分钟 容量7加减2个组块 长时记忆1分钟~终生 容量无限大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不均衡,先快后慢,呈现负加速型

遗忘理论: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在“练习律”中提出 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适于机械学习过程)同化说: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积极遗忘和消极遗忘)动机说:遗忘是记忆被压抑(弗络伊德提出)

促进知识保持的办法1深度加工(如意义联想与举例推理)与主动参与(记笔记,相互提问,操作讨论)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的过度学习(达到150%时效果最好)5合理的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背诵)

第七章 技能

技能: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2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3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纵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技能的作用:1调节和控制动作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 3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动作技能的形成:操作的定向(讲解示范),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练

怎样培训动作技能:①准确示范和讲解②必要适当的练习(预防过度练习造成错误动作定型化/高原现象)③充分而有效地反馈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的五阶段论:活动定向/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有声外部言语/无声外部言语/内部言语心智技能的三阶段论:由我国学者重新合后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阶段论安德森的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怎样培养心智技能:1遵循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2注意原型完备性独立性概括性3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4创设实践,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第八章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重复、抄写、记录、划线等)精加工策略(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等)(记忆术: 位置法、首字母法、关键词法、谐音法、引申提问)组织策略(群集策略、概括法、图解法、网络法、比较法、提纲)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设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等)监控策略(自我检查、集中注意等)调节策略(调整阅读速度、复查等)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建立时间表、设置时段或限时目标)学习环境管理(寻找固定安静的地方等)努力管理(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强化等)他人支持(寻求教师帮助、伙伴帮助、合作学习)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 特定性原则(量身定做)生成性原则(再加工)效能性原则。

策略训练三要素:一是策略及巩固练习;二是自我监控执行;三是了解策略的价值及适用范围。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区别:学习策略的使用是一种程序性知识,是一种技能而学习方法是一种称述性知识的习得

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训练;

2、程序化训练模式(即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学生总结,提问,析疑,预测策略)

5、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面对的情境

问题的成分:

1、给定的条件(问题的起始状态)

2、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状态)

3、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问题的分类常见分类:复杂问题和简单问题 具体问题和抽象问题材 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 综合分类:结构良好的问题:条件和目标都明确,解法规范,答案的确切性(唯一性)结构不良的问题:条件和目标模糊

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变成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指向性 2认知性 3序列性

问题解决过程:发现问题→理解和表征问题→提出假设(算法和启发式)→检验假设(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1算法式2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纽厄尔和西蒙提出:找到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减少差距的手段)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特征

2、知识经验

3、定势和功能固着(功能固着定性:一种特殊的心理定势)

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2、教学生运用策略

3、促进基本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创造: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意志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一定价义的成品的活动或过程。

创造性:即指个体产生独特性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的分类:真创造(人类首创)和类创造(个人首创)

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成份:创造性想象: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认为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所具有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高度灵活,新型独特的思维方式。美.吉尔福特提出创造性思维的结构:集中(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核心 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智力(智力与创造性的一定的相关非线性关系)/ 个性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创造适宜的环境: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个性的塑造:保护学生好奇心/接纳学生想法/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3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

第十章品德的形成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这是核心)2道德情感:包括直觉式道德情感: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尤为重要)想像式道德情感:张思德、刘胡兰、雷锋 伦理式道德情感:如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 3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阶段(10岁以前)-自律阶段(10岁以后)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论: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三水平六阶段①前习俗水平:一阶段是惩罚取向,以果(行为结果会否受罚?)判断;二阶段是功利取向,以需判断。前习俗水平,主要是以个体自身感受为主的道德水平,即对自己所恐惧的和所快乐的为取向。

②习俗水平:三阶段是社会认可取向,以因(是否社会所期望的?)判断;四阶段守法取向,社规判断。习俗水平,主要以社会规范对个体的要求和期待为主的道德水平,表现为是否服从和维护社会规范。③后习俗水平:五阶段,以社会契约公正为取向,可维护也可修改,六阶段以人伦原则为取向,行为自律。后习俗水平,认识到法律和社会规范只是一种社会契约,以良心公义人权伦理超越规范自律行为。

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认为社会参与活动是构成青少年公民同一性,政治和道德同一性发展的基础,而对人性和社会的尊重是道德行为的根本机制,道德教育的使命就是让个体通过社会参与活动培养起尊重品质。1社会参与经验:可以促使青少年联系他人反思自身,促进并可预测其后来的道德发展。2有助于道德同一性的形成:自我认同和寻求超越性意义(社会历史定位)。3培养青少年对人性的尊重:道德同一性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对他人的尊重,二是对社会的尊重。道德同一性的两层涵义:自我认同和对人性的尊重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a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b自我意识增强c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由初中时道德发展的动荡性走向高中自律为主发展的成熟过渡。

品德学习的形式:亲历学习和观察学习,其中观察学习又分为示范学习(榜样行为)和替代学习。

品德学习的过程:依从、认同和内化三阶段。

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个人信念和发展水平。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1、有效的说服,单双面论据

2、榜样示范

3、价值澄清(三阶七程:选择阶段、赞赏阶段、阶段行动),4、群体约定

5、赏罚控制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志:1身体,智力,情绪调和1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保障中中学生心理健康健康的客观需要,2是时代的呼唤,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3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A、个人因素:生物学方面和心理方面 B、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父母期望/教养方式(鲍姆林德的四类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专断

型:子女常不满,有畏缩,不信任人的个性缺陷。苦大仇深型,能忍耐。放任型:散慢的个性,生活少乐趣,悲观失望,敌视抵触,个性不成熟,长不大的孩子。权威型:子女能获得足够的安权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和心满意足。民主型:子女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个性意识,善于与人交往和取悦他人)/父母个性C、学校因素:教育方式,同伴关系,学习负担D、社会因素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1隐匿性和突发性2多元性和单一性3无知性和盲目性

中学生典型的心理问题:

神经症:抑郁症(持久心境低落)恐怖症(社交恐怖、物体恐怖和处境恐怖)强迫症(强迫观念、行为)焦虑症:(急性焦虑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症)神经衰弱(易疲劳难记忆,易激惹头晕睡眠障碍)

人格障碍:偏执型(偏信自己执迷不悟)、反社会型(粗暴不守法无内疚)、冲动型(情绪冲动不计后果)、强迫型人格(刻板固执过分谨慎多虑)、回避型人格障碍(懦弱胆怯易惊恐,自卑回避与人交往)

性心理问题:手淫和早恋,同性恋。

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原则: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原则+重点咨询和整体辅导相结合的原则+保密性原则。

心理辅导和咨询的理论和方法:1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疗法:自由联想、释梦、阻抗、移情分析、解释)2行为主义治疗(行为疗法:脱敏疗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强化法(行为塑造/消退法/代币法))等。3认知--行为治疗:美国艾斯创设的“理性情绪治疗理论”4个人中心疗法: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人本主义非指导性支持疗法。

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技术:1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技术、鼓励和重复技术、反应技术2影响技术:包括指导技术(言语干预/给予建议/自由联想解释/角色模拟替代/训练式指导)面质技术(指出其言行中的矛盾,激励来访者面对掩饰的问题)自我开放3非言语技术:包括目光注视/身体姿势/声音特征

第十二章 群体心理与课堂管理

课堂群体分类: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和作用:以感情和兴趣爱好一致为纽带,有非正式领导起辅助作用或抵触作用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群体对个体的作用是助长还是惰化--→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活动的难易程度+竞赛动机的激发与否+对周边评价的态度+注意的干扰

群体的凝聚力:如何提高?了解现有状况→整合群体目标→引导情感归属→促成价值认同→及时反馈强化

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者态度从原来的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

从众:人们在群体影响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家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课堂气氛: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

课堂气氛分类:分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课堂气氛:勒温,将其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集权型:教师为主,听教师的,学生易产生压抑和抵触放纵型:教师对学生无所求,易造成纪律涣散,学生各行其是干扰多,易成为对抗型气氛 民主型:师生间相互尊重,易形成相互信任,支持的积极课堂气氛。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3教师的移情4教师的焦虑水平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教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课常里的人际关系表现:表现为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课堂管理的目标:

1、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

2、争取更多学生投入学习;

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普雷斯顿划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

2、班集体的规模和性质

3、对教师的期望

课堂管理的策略: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变换管理

课堂纪律类型:美·林格伦把课堂纪律分为四类:教师促成的纪律、群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课堂结构: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情境这三者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的课堂情境结构的创设 控制班级规模,建立课堂常规、合理分配座位

课堂教学结构的创设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科学编制课程表。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外向攻击型问题行为,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预防、非言语暗示、表扬、言语提醒、有意忽视、转移注意

第十三章 教育测量

教学测评:是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搜集学生信息,描述,分析和判断学生学习状况的活动。

测量、测验、评价三者相互联系:完整的教学测评包括测量和评价两部份,测量可由系列测验组成,更侧重搜集资料的过程,评价可分为:常模参考评价和标准参考评价。测评的分类:根据发生的时机,教学测评可分为:诊断性测评(教前)形成性评价(教中)总结性测评(教后)根据测试解释标准分为:常模参照测评和标准参照测评(自我参照测评)根据测评的严谨程度分为:正式评定和非正式评定

测验的功能:

1、鞭策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2、促进教师的教学;

3、有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4、作为教育评价的依据

测量的局限性:

1、测验结果的相对精确性。

2、导致测试分数取向教育。

3、不可测试的因素。

测评的方法:

1、标准化成就测验 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一致性,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常模资料。(适于大规模测试)测验标准化的程序:①制定目的②修改项目③扩大样本④确定常模 标准化测试的优点:客观性/可比性 缺点:难于及时诊断、反馈和支持教学活动/可能欠公平2自编测验 指教师自己编制的测验(适于小规模的学习评定)步骤:1确定测验的目的2确定考查的学习结果3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4写出考试计划或细目表5针对测量目标,选择适合题型。自编测评的分类:分客观题(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和主观题(论文)有效自编测评的必要条件:效度 信度和区分度 自编测评编制时注意:a测验应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b测验必需是教学内容的良好取样c根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结构e注意测验的信度,在解释结果时应慎重f测验应该能促进学生学习

第三篇:开启幼儿心里的音乐旅程

2006年秋——2009年春音乐课题总结

开启幼儿心里的音乐旅程

执笔者:鲤城二幼

李梦影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音乐教学确实和其他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前的音乐教学中我也有很多的困惑,通过我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并在工作中大胆尝试和创新。

一、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材的调控性。

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材料一般可分为音乐材料和其他辅助性材料两种。前者包括音乐的旋律、歌词等,后者包括道具、身体装饰物、教具、学具、音像制品和音像设备等。这监材料或作为音乐教学的内容,或作为音乐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其组织、结卡幻及早现方式等会作为外部因素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并进而作用于音乐教学情景中的其他因素而影响教学的成败。

1.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选择必须根植于儿童自己“自然的生长土地上”,符合儿童自然发展法则。目前,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仍然有远离幼儿生活实际的倾向,教学内容过于小学化,甚至达到成人化。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们要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创新。

(1)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如果教师生硬地要求。幼儿唱一些晦涩难懂的歌曲,幼儿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内容,也就无法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当然,幼儿就不可能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2)教学内容应更具有时代特点,能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3)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

(4)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适应时代需要,突出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要扩展和更新现有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扩展和更新后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欣赏”、“表现”和“创造”三方面的内容。幼儿欣赏方面,要求用美的事物、艺术作品感染幼儿,唤起他们对美的注意、向往和追求,萌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感;表现方面,能让幼儿在主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能整理生活印象,感受各种艺术手法的传情作用,初步表现美;创造方面,要求给幼儿自由支配的时间,选择好的内容让幼儿自由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音乐教育活动中,就可以让幼儿自制简易乐器、自编歌词、自唱、自奏、自跳等。比如,一个空易拉罐,几只碗碟或者几块竹片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又如选择她们经常听到的儿歌、流行歌曲、动画影视歌曲……在播放音乐同时让她们去模仿或自由的发挥想要表现的人物或事物形象,培养她们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初期达到敢于表现自己,敢于随着音乐起舞。

2.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辅助性材料的选择。(1)道具对音乐教学活动的调控作用。

道具一般是供教师或幼儿表演时用的器物。虽然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使用道具,但道具的作用不容忽视。好的道具不仅能唤起幼儿的参与热情,而且能起到调控幼儿的学习情绪、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拓展幼儿的想像空间、培养幼儿快速反应能力等作用。例如,我在组织大班幼儿玩游戏“戏狮”。活动中,幼儿扮演小狮子,所用道具是一个套在腰间的塑料圈;我扮演大头佛,所用道具是一把普通的芭蕉扇。在音乐前半部分,我设计了“你追我赶”的情节:“大头佛”挥舞扇子,“小狮子”根据扇子上、下、左、右的挥舞线索,双手扶圈做起跳、后退、左摆、右摆的动作。在音乐后半部分,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幼儿即兴自由模仿小狮子在地上打滚的自娱活动,“大头佛”则将扇子的柄插入衣领,模拟“挠痒痒”。可以想像,长时间的即兴自由打滚动作必然会导致幼儿兴奋扩散,于是,“扇子”此时又成为帮助幼儿自律的有效工具:凡被扇子触碰到的“小狮子”必须变成“木头狮子”,即摆一个造型不动。当然,“大头佛”会让兴奋过度的“小狮子”先变成“木头狮子”。在音乐结束处,所有的“狮子”都变成“木头狮子”。游戏反复进行。

上述活动中,小道具“扇子”发挥了大作用:它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对扇子挥舞的线索作出快速反应,使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它使课堂教学有动有静,有收有放,有紧有松,呈现出舒适的节律;它更促使幼儿自觉维护课堂纪律,成为纪律的主人,秩序的主人。

(2)身体装饰物对音乐教学的调控作用。

所谓身体装饰物是指幼儿表演时用来修饰、打扮、化装用的材料。很多教师提供身体装饰物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强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实际上身体装饰物的教育价值远远不止这点。

提到“小绅士”,很多教师头脑中浮现的便是一位头戴绅士帽、身穿白衬衣、戴领结、拄拐杖的男孩形象。于是在设计双圈集体舞“顽皮的小绅士”时,许多人顺理成章地认为可给幼儿提供上述身体装饰物或道具。其实这些材料对集体舞蹈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

例如,我在进行“顽皮的小绅士”集体舞教学时,我就想到一种绝妙的装饰物——白手套。每个幼儿戴一只白手套。因为在这个舞蹈中,身体的右侧相对重要,所以让幼儿的右手戴上白手套正是为了帮助幼儿随时对自己的身体右侧作出快速反应。如教师要求幼儿拉手连接时,只需说“请小绅士们手拉着手,手套拉着手套,面向圆圈站好”,内、外圈上的舞伴便能很快完成“右手拉右手,左手拉左手,顺时针方向站立”的任务。而在要求幼儿辨认与结交新舞伴时,我也只需对内圈的女孩子说:“用戴手套的手指着现在的朋友,再顺着手的方向指到旁边,找到下一位朋友,和下一个朋友握手转圈。”甚至该舞蹈中所追求的“步伐统一”的教学目标也可依靠手套来达成:“双手放在腿上,戴手套的手放在哪条腿上,哪条腿就先走。”这样既帮助幼儿理清手套对方位的提示作用,有意识地让幼儿反省身体装饰物的应用效果,又可进一步强化与巩固这个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日后迁移这个策略作好准备。

由此我们得到启发:设计既有美感又可明显提醒幼儿左右方位的身体装饰物,可起到有效化解教学难点的作用。

二、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学形式不断的创新和利用,实现音乐教学的创新性。

1.以情育情,锻炼幼儿的情感思维能力。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在事业、孩子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小班音乐教材《长大要当解放军》这是一首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教唱这首歌时,我请一名幼儿穿上小军装,背上小木枪,学习解放军走路的姿势出现在活动室。孩子们顿时嚷开了:“杨阳当解放军了”、“杨阳真神气!”我说:“那我们一起来做解放军吧。”孩子们积极愉快地模仿着解放军走路、扛枪等。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表现出解放军英勇、威风的形象,我边请幼儿观看解放军的图片,边问幼儿解放军是干什么的?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解放军叔叔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们勇敢的消灭敌人。”“解放军叔叔是保卫祖国的。”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达音乐所包含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解放军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音乐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情传神,以情动人,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2.把歌词编成故事,提高幼儿歌曲表达能力。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小班教材歌曲《小老鼠上灯台》,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3.灵敏的听觉是感知音乐的前提,培养幼儿专注能力。

教师一定要让孩子从听觉入手,让孩子多听,自己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运用各种有趣的音乐手段来激发幼儿听音乐的愿望,引起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听的习惯,从而分辨出音乐中的细微差别。另外,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动感的画面等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因此,还要借助与多媒体让孩子从视觉上,听觉上都能受到刺激。将抽象的音乐变为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象的音乐。

例如一首歌曲或乐曲,我们配上不同的画面、不同的图案让幼儿自己想象创编故事、创编动作等。比如我在一次孩子自由活动时间放了一段“梁祝”,并给幼儿提供了一张在网上下载的两只蝴蝶的图片。我对孩子提出可以认真地听,也可以在不出声音的前提下玩自己喜欢的玩具。有10几个幼儿在认真的听音乐,听完后,我问小朋友:“蝴蝶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孩子们有的说:“两只蝴蝶在跳舞,跳得很美很美的舞。”有的孩子说:“两只蝴蝶不高兴了,它想找妈妈。”还有的孩子说:“两只蝴蝶玩得太没意思了,它想上幼儿园。”等等,孩子的回答是天真的。之后我又让幼儿可以表演一下蝴蝶,那些在玩其他玩具的幼儿也被我们吸引过来,一起表演。孩子的表现还十分的稚拙但都是真实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会想象力、独创性。

4.音乐创编活动的充分利用,感受音乐教学的无穷魅力。

音乐活动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的有利途径,音乐通过表演(演唱、演奏、舞蹈)使听众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近几年来,智力和创编能力在音乐学习中得到了锻炼,这一观念已为人门所普遍接受,只是在具体的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真正有意识、有目的、有技术、有效果地来促进儿童智力、创编能力的发展。音乐以及其独特的语言形势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音响的物理因素亦作用于人的心里,优美、悦耳的音乐使人精神愉快、增强活力,对人们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动作创编的兴趣,使其感受其中的乐趣。

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是独特的,又是及其多样的。在幼儿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我们应重视对音乐本身审美特征的挖掘和理解,帮助幼儿感知音乐作品的内容、形象、结构以及其他表现要素。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的感知通道越多,对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幼儿对有兴趣的东西便接受的快,所以在活动的开始部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幼儿创编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在幼儿创编以前,我首先将和有关创编的内容在课余时间于幼儿一起交流讨论,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在玩耍中体会创编动作的乐趣。如在学习小动物走路的律动以后我请小朋友想一想还会学什么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小朋友们想起了幼儿园动物角的小猴子,我便带幼儿到动物饲养角前观察小猴子走路的样子,让幼儿即兴模仿。孩子们便在猴笼前蹦蹦跳跳的模仿起来,而且模仿的特别像。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道具,并用孩子的思维去想,用孩子的话去说,用孩子的动作去做,帮助孩子领会动作创编的特点和规律,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创编动作的乐趣。如在创编洗手绢的动作时给幼儿一块小手绢让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音乐教学中游戏性教学方法的的有效利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1)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

在玩中学,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在玩中出现了一个一个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对游戏规则进行探究。在音乐游戏《小兔儿乖乖》中,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边玩边学的活动,能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更快的记住游戏规则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玩中学的过程中,利用“领悟悦”的一种认识理论:狼要吃小兔子,妈妈不在家时小兔子们不得开门。孩子领悟到:“妈妈不在家,小兔子们开门,有陌生人来了怎么办?开门了也许会是大灰狼,会被它们吃掉怎么办?”这个游戏情景孩子记得牢,对该歌曲又记得快,且贯穿情景表演,使教育意义更印象深刻。

(2)幼儿在模仿中学会了音乐游戏。

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供正确的、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供幼儿模伤。在音乐活动中是一个很重要教学方式,但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模仿,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想象空间都有不同创造的需要,更不能排除幼儿的自主能幼性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创新能力。

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使幼儿喜欢上音乐课,并愉快的投身于活动中,也从中得到发展,也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得心应手,效率更高了!音乐游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使孩子喜爱并接受,它的推崇主幼学习音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还能使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及分享所以这些可以使孩子更快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音乐的创造力,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3)幼儿在创造中学会了音乐游戏。

第一,音乐让幼儿发挥创造性。轻松的音乐能够很好地调动幼儿的创新思维,开掘深层的创造潜如欣赏《摇篮曲》、《睡吧,小宝贝》、,可以借助图片,反映幼儿、小猫、小狗睡觉的姿势,引导幼儿观察歌中的不同对象的睡觉方式,启发他们用身体去表现事物的睡觉姿势,通过这种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编动作,经常性的培养幼儿这种参与意识,正确树立和突出幼儿在音乐教室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欢乐的音乐氛围,有效的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性、表现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的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以发展。

第二,音乐让幼儿最大限度表现童真性。幼年时代是游戏的时代。儿童所追求的就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愉快欢乐,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游戏中最大限度表现童真性。例如:小班《办家家》、中班《泥娃娃》、大班《唐老鸭》这些歌曲的歌词很富有童趣,孩子在歌唱的时候,边做优美的姿势,再加上富有童趣的音乐过程中,使孩子在玩中更好的得到学习。

三、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评价的重要性。

评课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作用正如一位教师所言――老师的教学理念在评课中升华,教研能力在评课中加强,技能技巧在评课中产生,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合理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教学活动是直接受到教师影响的,我们现在特别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应做到:

1.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激活幼儿的创新意识,鼓励、诱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支持幼儿积极思维,勇于探索。通过这种充满信任、情景交融、民主、开放的活动,使幼儿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格身心在紧张(适度的)和愉悦中都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2.教师应当善于变换自己的角色,不仅当好知识的传授者,更应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知识的诱导者(启发引导幼儿自行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幼儿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积极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3.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诱导幼儿思维的参与和开发上。

总之,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认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在本篇文章中,我从分析教材内容、发挥教育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阐述了我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教师只有在音乐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以发展幼儿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为目标,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

2009年6月

第四篇:心里健康教育

一、解释名词

1、健康: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即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

*

2、心理健康;指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

3、心理问题;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

*

4、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

*

5、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致。

*

6、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卫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

7、心理压力;指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

8、心理应激;指人们在压力情景下引起的一系列不同于平时的身心反应。

*

9、挫折(心理挫折);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自认为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

10、合理化;主要是通过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如贬低目标(酸葡萄机制);美化结局(甜柠檬机制)、推诿责任等。

*

11、否认:这是对挫折情境采取的一种鸵鸟政策,即不承认态度,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

12、投射;即将引起压力和冲突的焦虑感以及深层的需求与动机转嫁到其他人身上以减轻自身压力的方式。

*

13、幻想;即通过幻想或想象的方式来暂时满足一下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某些需要的调节方式。

*

13、固执行为;指坚持某些明知无效甚至有害的反应方式,而不能作出有效的调整。

*

14、攻击行为:比如受到别人的指责后马上反唇相讥,甚至恶语伤人,这是直接攻击;假如此时意识到这种言语侵犯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于是将供给矛头转向与之有关的其他目标,这叫间接攻击;如果受挫折是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懦弱的人,也可能把攻击矛头指向自己,这是自我攻击。

*

15、压抑行为:指运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理智的行为,避免给自己带来更大伤害的反应方式。

*

16、替代行为;就是寻找新的目标来代替原有目标,借以不长远目标未能实现所造成的心理损伤。

*

17、升华行为:是将挫折感受转化为一种奋发上进的动力的反映方式。

*

18、逃避行为:这是一种想方设法躲开挫折行径的反映方式。

*

19、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具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20、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成效的一种主观体验。

*

21、自我质辩:即同自己的完美主义要求进行辩论,从中发现不合理之处。

*

22、角色互换:即把那些要求别人的期望标准用到自己身上,体会一下被别人苛求的感受。

*

23、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

*

24、情感的两极性:人的任何一种情绪与情感体验都有性质上完全相反的两种表现,高兴与生气,喜欢与厌烦等。

*

25、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对方有它的道理。

*

26、合理宣泄:合理宣泄是指在不妨碍或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以自己和他人能接受的方式达到“分流”的目的。

*

27、性格:是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28、内向型和外向型:根据人们感兴趣和关系的对象,以外部客体为主的属于外向型,以主体自身为主的属于内向型。

*

29、A型性格:性格急躁、争强好胜、易激动、行动快、做事效率高、整天忙忙碌碌,常感时间不够的人是A型性格。B型性格的人正好相反。容易知足,悠闲自得,不争强好胜。

*30、大五人格结构:即从五个大的方面来描述人类的性格结构;第一、外倾性。第二、随和性;第三、认真尽责;第四、情绪稳定性、第五、求新性。

*

31、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期望效应,由教师的期望引起的学生在学业、智力、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变化,称为“期望效应”。

*

32、成功教育:即通过各种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与自尊心的教育模式。

*

33、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认识水平,是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共同结果

*

34、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通常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各项心理素质,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自我观念、性格特征等。

*

35、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综合而成的。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

36、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交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着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

*

37、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态的重要因素,改善和协调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

38、文人相轻: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坏习气,指的是文人之间相互轻视、贬低的不良习气。

*

39、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或“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是由脑器质性损伤、遗传基因的作用、神经递质的作用、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引起的。

*40、学校恐惧症:是以学校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害怕或拒绝上学,一到学校就感到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痛苦烦躁,有时还会伴随一些生理症状。

*

41、孤独症:孤独症是一种社会交往方面的明显缺陷,通常都伴随有一定的言语障碍,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智力发展落后。

*

42、心理辅导活动: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

*

43、心理咨询: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

44、共情:就是咨询员不仅要设身处地的进入对方的个人精神领域,去理解和体会对方的各种内心感受,而且对来访者所处的境况要达到心领神会,并将对方的感觉和内容表达出来,告诉对方,对其进行帮助。

*

45、助人自助:试心理咨询的精髓所在,因为它指明了咨询的目标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就事论事的,而是要从根本上帮助一个人充分发展,提高适应水平。

46、心理卫生;一般认为,心理卫生即是心理保健。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是一种手段与目标的关系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观点提出:心理卫生即讲求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之道。

47、心理卫生学:研究心理卫生的基本原理与规律的学科。

48、社会角色;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对他提出的要求,借助于自己的主观努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49、角色认知;是指对某一角色规范的了解与认识。

50、角色期待;指人们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某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通常包括外部期待和内部期待(自我期待)两种

51、教师的自我期待;是指教师基于对教师角色的正确理解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期望。

52、教育诊断。教育诊断是运用教育诊断和心理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

53、代偿失调;指在应激过程中出现了整合功能减弱,适应水平下降,甚至发展到心理崩溃的程度。

54、心理应对机制;心理应对机制是人们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适应机制,其心理成分可以包括认知、态度和行为三部分。

55、自发的应对机制:主要是通过遗传所获得的本能的反应方式,这些由潜意识支配的应对方式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里被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56、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认识或看法。主要表现在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

57、学生观: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等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的认识与理解。

58、发展观:是人们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认识或看法。主要表现在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

59、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功能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念会对教育质量观产生直接的影响。

60、意识狭窄:人在过于激动的情况下,出现的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的现象称之为意识狭窄。

61、升华:是将情感激发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

62、自卑: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并伴有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不良的情绪体验。

63、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的相对稳定而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构。

64、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积极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65、心理诊断:心理诊断就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个体的发展状况进行分类、鉴别与描述的过程。

66、学习技能障碍:是在某些特殊学习技能方面的“缺损”现象,主要指阅读、拼音、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的明显障碍。

67、焦虑:指由于对自己的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现象。

68、焦虑症:指在没有受到直接的外部刺激却体验到强烈的焦虑感,并且长期不能摆脱的现象。有急性焦虑症和慢性焦虑症两种。

69、厌学症:指以学习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痛苦的事,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以逃学的方式逃避学习,严重者会导致辍学。

70、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神经症,主要表现是经常出现一些无意义、不必要、妨碍正常生活和工作而自己又无法控制的观念、意向或动作。

71、交友原则:交友原则是指咨询员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及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来访者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的朋友式的关系。

*

21、如何合理表达教师积极情感?

答:

1、使用积极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

2、充分发挥表情的作用。

3、利用动作表达积极情感。

4、多种沟通手段的综合运用。

*

22、应如何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

答:

1、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

2、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

3、在育人成才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4、在创造性劳动中体验自我价值感。

*

23、人民教师的情感调控的意义?

答:

1、防止干扰教学过程,降低教学效果。

2、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

3、克制或合理宣泄不良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

*

24、教师消极情感调控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1、知足常乐。

2、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3、心理换位。

4、转移认知对象。

5、合理宣泄。

6、升华调控

7、自我安慰

8、一笑了之

9、快乐作业。

*

25、好教师应具有什么特征?

答:第一、控制班级的能力;第二、对学生个人关心和同情;第三、把课程教好,使学生学懂学会。第四、耐心;第五、教的方式让人有兴趣,鼓励学生的热情和信心,使他们学会;第六、行为上高标准,使学生尊敬。第七、喜欢并尊重儿童,师生关系好。第八、对于教学热忱专致。第九、又容易接近、令人愉快的性格,第十、对所教的学生的性格彻底了解。

十一、有幽默感。

十二、对待问题掌握灵活。

十三、公正。

*

26、性格与身心疾病的关系。

答:心身医学家研究发现,尽管人们的性格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的方面,性格对人体疾病,尤其是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合病程的转归都有明显的影响,身心医学家巴登研究发现,同一疾病的患者往往具有类似的性格特点。如偏头疼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尽善尽美、死板、好争、嫉妒。

*27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答:

1、读书明理,增强自我完善的方向性。培养塑造良好性格,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是最理想的。

2、内省慎独,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在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良好性格的过程中,内省和慎独是自我完善的两个基本途径。

3、虚心求教,严于律己。

4、实践锻炼,磨练性格。

*

28、谈谈嫉妒的产生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答:第一、形成原因:①在早期成长环境中,家长、教师的“攀比”心理及相应的教育方法。②自我中心、虚荣心强、心胸狭隘、眼光短浅、知识浅薄。第二、矫治措施:①加强自身内在的修养。②缩小“我”字。③善于自知。④为自己设计切合自己实际的生活目标,并不断为之努力

*

29、成功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有哪些启示?

答:(1)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2)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3)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4)改变学生的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恢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理想目标,是成功教育的最大成功之处。

*30、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评价学生(应遵循的原则)?

答:

1、评价要全面客观,首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其次收集信息要全面、客观。

2、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评价的方式必须服从评价目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进取。

3、评价要有发展性,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切忌要僵化、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

31、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因素分析。

答:

1、内因方面: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1)智力因素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认识水平,是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共同结果。(2)非智力因素通常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各项心理素质,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自我观念、性格特征等。

2、外因方面: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外因主要是教学环境,其中包括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1)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的相对稳定而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构。(2)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综合而成的。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态的重要因素,改善和协调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

32、教学中如何贯彻积极情绪这一心理卫生原则?

答:(1)教师本身先要有一个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要有较强的感染力。(2)教师的教态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3)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4)创设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

*

33、教学中如何贯彻体验成功这一心理卫生原则?

答:(1)确定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设置教学目标要有弹性,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真正体现“因材施教”。(2)教学评价应体现鼓励性的原则,要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充分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与长处;要引导学生多运用自我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3)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

34、教学中如何贯彻合理负担这一心理卫生原则?

答: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者的素质,这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关键。

2、增加教学管理中的科技含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3、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少课外练习的负担。

4、适当减少考试次数,合理控制职业总量。

*

35、教学中如何贯彻民主自治这一心理卫生原则?

答:

1、教师首先要增强民主意识,实行民主化的课堂管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

2、师生共同协商制订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规范标准,教师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应尽可能争取学生的认同后再去执行。

3、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应以积极的引导为主,以消极的限制为辅,尽量避免激化矛盾,防止师生间的直接冲突。

4、对违反课堂行为规范的行为,应尽可能通过集体舆论,借助集体压力来解决。

*

36、谈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答:

(一)充分利用知识作载体创造力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媒介和载体。一方面,知识越丰富,联想也就越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开阔;另一方面,有关创造方法和技巧的知识越丰富,创造的成果就会越丰富,水平也就越高。

(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安排教学内容上要注意研究教学内容是否渗透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否注意运用教材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使用科学探索教学模式和发现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一种复合型的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形式逻辑思维与辨证思维、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都有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

37、简述人际关系的类型。

答:(1)以感情为基础的人际关系(2)以利害为基础的人际关系(3)缺乏任何基础的陌路关系。

*

38、简述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答:

1、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满足基本的心理需要

2、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保持愉快的心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4、不良的人际关系会损伤身心健康。

*40、教师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答:

1、我们都是教育者,在学校里,校长与教师的关系既是上下级的关系,又是平等的同志关系。

2、了解领导的需要,教师首先要满足领导获得尊重的需要,支持领导的工作,队领导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承认。

3、争取领导的支持,一个教师只有尊重、信任领导,听从领导指挥,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

*

41、教师如何处理与同事关系?

答:第一、独木难成林,学校是一个集体,教师在学校里是作为一个教育集体共同担负育人任务的。

第二、不要文人相轻,要辩证的看待自己的已有成绩,要看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中都包含着其他人的心血,不是单凭个人努力的结果,要给自己订出更高的目标,确定更远大的志向。第三、团结协作,共育良才。要尊重同事的劳动,维护同事的威信,同同一学科的教师要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密切配合。

*

42、师生关系对学生有什么的影响。

答:(1)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2)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3)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4)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

43、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答:(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的指导态度(3)教师的个性特征(4)教师的专业能力

*

44、师生冲突的产生及其解决方法?

答:师生冲突的产生:师生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师生冲突的解决方法:第一,教师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热情耐心地帮助学生,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教师的了解。第二,在师生冲突不可避免时,教师要冷静,防止冲突加剧。第三,在冲突中,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找出冲突的症结和自己思想方法与工作上的不足,不能采取强制的做法。第四,教师不能为了解决师生冲突而放弃原则,屈从于学生的压力。

*

45、教师如何尊重与信任学生?

答: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学生与教师在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因此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人。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

*

46、心理诊断的任务是什么?

答:

1、确定状态是否正常,2、确定问题的性质和原因。

3、确定问题的程度。

4、预测发展前景。

*

47、简述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及矫治措施。

答:表现:临近考试和在考场上就出现紧张、担忧、注意不能集中、记忆堵塞、思维迟钝并伴随食欲不振、失眠、血压升高、手脚冰凉、腹泻严重甚至发生休克等生理异常现象。矫治:第一,帮助压力过大的学生重新认识考试的价值,调节自己的期望值,减轻心理压力;第二,帮助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恢复或增强自信心,减轻对考试结果的不必要的担忧;第三,教给学生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控制过度紧张的情绪;第四,症状比较严重的,建议到专门的咨询部门去寻求帮助。

*

48、简述强迫症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神经症,主要表现是经常出现一些无意义、不必要、妨碍正常生活和工作而自己又无法控制的观念、意向或动作。

*

49、简述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原则及程序。

答:(1)针对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强调了活动目标的针对性。(2)民主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对师生交往方式提出的要求。(3)活动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对活动形式方面的基本要求。(4)参与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对活动主体方面的基本要求。设计程序:(1)明确目标确定辅导活动的目标要做到具有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确定内容内容的确定要以目标为依据,要紧紧围绕目标的实现来安排有关内容。(3)选择形式形式的选择要服从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要体现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

*50、心理辅导活动的特点?

答:(1)目标的单一性:心理辅导活动的目标比较单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2)内容的补充性: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通常都是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来安排,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补充。(3)形式的独特性:心理辅导活动在形式上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

51、简述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要领

答:(1)明确角色。教师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应扮演设计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活动过程中应当发挥导演的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2)开放自我。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和开放自我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对学生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3)机动灵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定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

*

52、简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答:(1)在内容上,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多从政治理论、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的角度,在“他律”的基础之上,着眼于学生社会行为规范的养成;而心理辅导与咨询则是从社会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医学的角度,以人为本探讨人的内心世界。(2)在方式和目的上,学校政治思想工作多采用宣传、说教、批评、表扬、提供榜样、纪律约束等方式,促使人逐步完成社会化的过程;而心理辅导与咨询则通常采用交友、共情、倾听、接纳、参与、鼓励、辅导、训练等方式,注重在“自律”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完美,助人自助自强。

*

53、心理咨询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答:(1)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帮助活动;(2)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的互动过程;(3)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过程。

*

54、什么人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

答:第一、有心理困难以及轻度神经症患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些严重的病态性格及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属于咨询帮助的范围之列。第二、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对涉及到“潜能开发”和“人的发展”有关的学生、家长、老师给与辅导,帮助人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使其潜能得到最佳的发展。在学校心理咨询中重点是对那些在学习、适应、发展、择业、交友、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与辅导与帮助。

*

55、心理咨询的原则有哪些?

答:

(一)指导与交友——交友原则

(二)理解与共情——共情原则

(三)助人自助——自助原则

*

56、建立咨访关系的技术有哪些?

答:

1、善用“请谈”,2 分类筛选。

3、集中滑梯、4、巧妙的鼓励、5、开放式提问、6、注意倾听、7、妙用沉默。

57、简述不健康心理的划分依据及种类。

答:不健康的心理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1)心理问题(2)心理障碍(3)心理疾病

58、简述西方心理卫生运动的历史(起源、发展、典型人物等)。

答:古罗马医生盖伦在其著作中就提出“感情卫生或精神卫生”的问题。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始于正确认识精神病及给精神病人以人道主义待遇。第一,法国医生比奈是心理卫生运动的倡导者;第二,费尔赫特斯列宾写了《关于心灵营养问题》、邵尔茨写了《关于精神营养问题》一书,被称为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第三,弗洛伊德和巴甫洛夫的有关理论为心理卫生学的产生起了奠基作用。第四,1908年美国的比尔斯发表了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会而写成的《自觉之心》(我国翻译为《一颗自我发现的心》)。以此为标志,现代心理卫生学诞生。比尔斯被称为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起人或创始人。

59、简述我国心理卫生运动的历史。

答:第一,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著名思想家都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第二,在古代许多医学典籍中也都提到了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问题。第三,我国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

60、简述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

答:心理卫生的三级目标: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障碍的预防和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已经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得到了贯彻。

填空

1、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

2、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

3、不健康的心理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4、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统计测量标准

2、临床病理标准

3、社会适应标准

4、个性发展标准。

5、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观点提出:心理卫生即讲求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之道。心理学家潘菽提出:我们因注意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发展,就必须注意心理卫生。

6、在古代许多医学典籍中也都提到了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问题。如《医学入门》中就提出内伤七情的理论,认为暴喜伤心、暴怒伤肝、积忧伤肺、过思伤脾、失志伤肾。

7、我国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4月19日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985年4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再次成立,并在泰安召开了首届代表大会。

8、心理卫生工作目标的三个阶段(1)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时间大致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世界大战结束。(2)从关心身心因素的作用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时间是从第二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3)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时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

9、当今世界心理卫生运动的最新目标和发展趋势是:重点是健康人的心理保健,是全社会人口的心身健康,是人生全程的心理健康。

10、心理卫生的意义:(1)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心理保健意识。(2)有助于改善家庭、单位里的人际关系状况,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缓解人际冲突,增进团体内部的凝聚力,改善家庭和单位的气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3)有助于提高人们承受压力,耐挫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提高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能力,减少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1、心理卫生前景:(1)学科本身的发展水平正在走向成熟与完善,而且有极强的整合功能和辐射作用。(2)社会需求逐步升温。

12、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于80年代重新恢复活动以来,很快就被引进了校园,起初是高校,随后是部分中小学。

13、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按照目前对人才素质结构通行的划分方法,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其中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

15、学业成就不仅与智力水平有关,而且同非智力因素有关。

16、A型性格的人表现为进取向上,争强好胜,急躁易怒、节奏紧张,容易得心脏病。

17、B型性格的人表现为从容不迫、温和平静,不容易得心脏病。

18、很多情况下,身体上的不适感并不是来自生理上的原因,而是来自心理的原因。

19、教师职业示范性的基础主要是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

20、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不仅表现在教育活动中,而且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所有方面。

21、积极的工作态度包括敬业和爱生两方面。

22、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23、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24、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从而使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25、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是建立在正确的人性观、师生观基础上的。

26、“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就能做一个好老师”

27、敏锐的观察力是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前提条件。

28、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29、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就是通过人际沟通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0、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

31、人际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非语言沟通手段的能力。

32、语言表达能力是指正确运用语言词汇传递信息的能力,语言在知识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3、非语言沟通通常是借助于手势、体态、表情等方式来进行的。

34、教育诊断是运用教育诊断和心理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

35、正确的自我期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目标和动力,自我期待的水平越高,教师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

36、教师的自我期待是指教师基于对教师角色的正确理解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期望。

37、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表现: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少数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

38、成语中所说的“情急生智”、“狗急跳墙”等现象都是应激反应。

39、心理压力的来源大致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

40、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

41、导致挫折外部因素一般包括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发展机会以及各种天灾人祸和意外事故等方面。

42、发的应对方式常见的有:①合理化②否认③投射④幻想⑤仿同⑥潜抑

43、消极的应对方式常见的有:①攻击行为②逃避行为③固执行为④压抑行为

44、积极的反应方式常见的有:①继续努力②调整目标③替代行为④升华行为

45、减轻压力的方法正视现实合理宣泄学会放弃自我放松

46、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陈家麟的观点)。第一、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并对之作出有效地反映。第二、要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良好的成绩。第三、要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第四、要情绪乐观稳定,善于排遣消极情绪。第五,要有自知之明,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自尊、自制。第六、要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即行为反映要与环境适应,在活动中要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制力。

、健康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2、角色扮演是指让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体验不同情境中的感受,帮助他们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3、自我意识是指导个体对自己的意识,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

4、代币法是一种通过奖励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代币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为物品的券,注意代币与来访者感兴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才有作用。

二、辨析(每题5分,共20分)(给出对错2分,理由3分)

1、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所面临的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又能不断地保持并完善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和意志行为方面都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它受社会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时代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有差异。

2、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实质,在于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错。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实质,在于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关键在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智力因素、非智为因素和健全的人格,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没有形成就无所谓发展。

3、与气质相比,性格是较容易发生改变的。

对。气质与个体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不易发生改变,性格受教育和环境影响较大所以易改变。

4、小学生班级中小团体的存在影响着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错。班级中的小团体,是小学生同伴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对小学生吸收同伴的经验、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锻炼实际活动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小团体的存在能满足小学生归属的需要,增强同伴之间的情感支持,小团体的存在对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简答(每题8分,共24分)

(一)简要说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讲授法;

2、认识指导法;

3、活动体验法;

4、行为改变法;

5、自我调控法。

(二)简述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愉悦性原则;

2、激励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支援性原则;

5、预防性原则;

6、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三)简述适应性咨询的特点。

1、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心理和行为问题;

2、要处理的问题是学生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在认识水平上的帮助;

3、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来访者的理性作用,帮助他分析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强调发掘、利用其潜在的积极因素,自己解决问题。

4、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方面;

5、伴随整个学校学习阶段。

四、论述(20分)

试述小学生考试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原因:(10分)

小学阶段频繁的考试,是孩子们知识、智能、生理和心理上的激烈竞争和对抗,容易引起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反应迟钝,精力涣散,焦虑及畏难情绪等不良心态。从而影响考试成绩和身心健康。事实上,学生由于考试而过于紧张而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的案例时有报道,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辅导十分必要。措施(10分):

1、加强考前心理辅导:

如扎实掌握知识;端正考试态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科学用脑;克服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劳逸结合和饮食卫生,预防疾病。

2、考试期间,掌握考试方法。

如记住考试的时间地点,备齐考试用品;明确考试规则,答卷方法和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考试题前的说明和要求,审视试卷,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审题,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注意答题技巧,先易后难;合理安排时间,不顾此失彼。

3、做好考试后的心理辅导:适当的休闲活动、适时总结经验

五、分析(20分)

分析:(10分)

这是种典型的对抗心理。

1.对抗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缺乏良好的教育造成的。

2.小学生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有的行为是由于天性使然,并无恶意。3.小学生有时把这种对抗作为一种不满情绪发泄的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措施:(10分)

1.在明白对抗心理的原因基础上,查找自身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足,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还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2.对待这种儿童切忌急躁,以关心、爱护减少他们心理上的抵抗。

3.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育,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但应从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会他们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

4.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发现其中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勇敢、求异等,合理引导,使他们向好的行为方式转化,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五篇:心里健康教育策划

国防科技学院

2012年下学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国防科技学院

二零一二年九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策划

一、活动背景

学院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响应活动主题,同时解决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问题,让所有学生以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剩余的大学生活

二、活动形式

板块一:院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以“爱”为主题的合唱兼手语操比赛

活动内容:

1、国防科技学院大一至大三各班以班级为单位以合唱加手语的表现式 表演以“爱”为主题的节目。体现“爱”的含义,表现出自己对爱的 认识

2、感受聋哑人的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并在比赛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参赛曲目可各班自行选择,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4、比赛形式:各参赛队伍按照抽签顺序依次登台表演,每支参赛队的表演可适当添加旁白,朗诵,舞蹈等

活动要求:

1、手语表现:手语动作准确到位,能跟上音乐节拍,流畅整齐

2、合唱要求:合唱歌曲有感染力,声部和谐,声音统一,能正确把握 乐曲旋律、节奏、及乐感处理的基本要求

3、表现形式:表现形式灵活多样,穿插有旁白,朗诵,舞蹈等形式

4、现场感染力:手语表演感情到位,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能调动现场观众的气氛

5、合唱人数不少于班级人数85%,手语表演人数至少1人

6、服装及精神面貌:精神风貌良好,服装统一,整洁,大方,能较好 配合表演主题

板块二:心理委员成长沙龙

活动内容:

邀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和学院负责心理活动的老师给学院

所有班级的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心理委员要根据培训内容针对自己班级的情况向老师进行汇报,并且向老师咨询相关的处理方法,并让心理委员作为班上心理活动开展的领导者。

板块三: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大一年级:大学生活适应

活动目的:

 引发学生对如何适应、经营大学生活的思考。

 从大学生活适应的常见问题入手,解决新生普遍遭遇的适应不良问

题,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变。

 激发学生对大学生的憧憬与热爱。

活动内容:

大学生团体心理团体辅导课程

大二年级:职业生涯规划

活动目的:

 引导学生完成自我探索,为职业生涯决策奠定基础。

 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 督促学生完成行动计划的制定并开始付诸行动。

活动内容:

(一)、热身活动

活动参与者:大二年级各班同学,活动参与以班级为单位

活动名称:我的梦想

活动规则:每人一张纸,每人一支笔,根据指导者的口令在纸上写出答案,给大家一定的思考时间,写完答案之后请同学出来分享,然后所有同学将纸折叠好写上姓名日期写在纸上,交给指导者,指导者将所有同学的答案放在一个档案袋里然后密封,一年后再发给大家

活动内容:

首先画一条我的生命线在纸上画一条线,在右侧标出箭头,这一条线代表你的生命线,起点代表你出生的时候,然后找出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回忆过去发生在你生活中的事情,并将它们按时间顺序在生命线上画出竖线,你感受愉快的画在线条上方,不愉快的画在线条下方,竖线的长度表示你愉快或者不愉快的程度。然后再想象未来你想要做的事情及可能发生的事情,仍然按可能是愉快或不愉快画在线条的上下方。在你已经过去的20年左右的生命中,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你小时候梦想自己干什么?

问题

2、小时候的梦想现在改变了吗?

问题

3、你在大学四年里一定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问题

4、仔细想想现在你的兴趣和特长是什么?

问题

5、现在有没有想过以后要做的工作时什么?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问题

6、你希望自己将来的工作时怎样的?稳定的、待遇高的、工作环境好的、轻松快乐的、能发挥个人能力的、自己感兴趣的、对社会有贡献的?

问题

7、如果你的工作只能满足以上一项,那你会选择吗?

活动时间:20分钟

(二)、主题活动

活动名称:梦幻生涯

活动规则:引出梦想与目标的话题,然后引导同学们思考自己的梦想与目标,想象自己十年后的生活与工作的状态,所有参与者闭上眼睛,想象指导者说的场景。然后请同学进行分享。

活动内容:参与者选择一个舒适的方式坐好,闭上双眼,时间慢慢流动,我们搭乘的时光机开始启动,带你缓缓的走向了十年后,你慢慢的长大,算一下那时候你的年龄,想象一下那是的你是什么样子,比现在胖了还是瘦了?仔细想一想那时候的你,越具体越好。

现在你已经三十多岁了,你躺在家里舒服的床上,清晨的鸟叫唤醒了沉睡的你,你从睡梦中醒来,看到了卧室中的天花板,看到了吗?它是什么颜色?

接着,你下床了,走到浴室刷牙洗脸,看看自己的脸,是什么样子的呢?洗完脸,来到衣柜前,准备换衣服上班。没错!你有工作了!它是一份怎样的工作?你打算穿什么衣服去上班?穿好衣服,你来到餐厅,早餐吃的是什么?和你一起用餐的有谁?是父母还是丈夫或者妻子还有儿女?

吃完早餐,你准备到工作地点,你回头看一下你的家,它是什么样的房子呢?周围的环境怎么样?然后,你搭乘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骑车,开车还是坐公交车?还是其他的?你快到达工作的地方了,先仔细看看这个地方看起来如何?接着你进入工作的地方,和同事打招呼,大家是怎么称呼你的呢?其他人在做些什么呢?你该做些什么呢?

中午的时候,上个月的薪水发下来了,大概有多少钱?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你躺在早上起来的那张床上,请你回忆一下这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你满意吗?过的愉快吗?

好,你睡着了,时光机载着你返回了现在,我们渐渐的回到了教室里,请大家睁开眼睛活动一下。

请问大家想回来吗?刚才幻想的生活美好吗?

活动时间:30分钟

(三)、结束活动

活动名称:我的名片

活动规则:每人一支笔一张纸,根据刚才幻想的十年后的自己的身份与工作,设计一张属于自己的个性名片,内容包括:姓名,职业,职位,主要贡献与成就,我对生活和工作的想法以及别人眼中的我,写完后同学间相互介绍,相互写些鼓励的话,然后请同学们互相介绍并分享收获。

活动时间:20分钟

大三年级:象牙塔里的爱情

活动目的:

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恋与未恋的问题。

 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恋爱、学业、工作之间的关系。

 促进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 学习如何正确处理恋爱挫折,在恋爱中认识、完善自我。活动内容:

(一)、热身活动

活动参与者:大三年级各班同学,活动参与以班级为单位

活动名称:无家可归

活动目的:让成员体会到无家可归的感觉,感同身受,体会到团体对个人的重要性,更愿意投入团体,增强团体凝聚力,体验有家的温馨。

活动规则:1.全体成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从中体会在一起的感觉。

2.指导者说口令:“变——4个人一家”,成员必须按照要求,短时间内重新组成四个手拉手的新家。

3、落单的同学需要表演一个节目或者接受大家的惩罚

4.指导者可以多次变换人数,让成员体会团体的力量

活动时间:10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在活动中,可能会有成员被单出来,此时该成员的心中可能会感受到失落与尴尬,此时可以指导者可以让他向某个“家”发出请求加入,这个家的成员集体大声喊出:“同意加入。”

(二)、主题活动

活动名称:象牙塔里的爱情

活动内容:首先播放一段视频,引出大学生恋爱的话题,然后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恋爱观,并且讨论恋爱中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两个重要的心理任务和男女生在恋爱中的情绪需求。

参考资料:

一、恋爱中必须完成的两个重要的心理任务:

1、要更了解自己。除自我认知概念外,让两性恋爱中的自己更完整清晰地

呈现出来。

2、培养我们爱人的能力。从自小习惯被爱开始学会爱人。

二、男生在恋爱里的情绪需求有如下几点:

1、自身的能力被肯定。他时常会关心是否有让人瞧得起?

2、才华被欣赏。也许他有些嗜好和才华与其工作完全不干,但你仍需学会喜爱和尊重。

3、努力被感激。他对你以及对这段感情所做的努力需要被感激。

三、女生在恋爱里的情绪需求:

1、时常被关怀。虽是日常的唠叨,请你耐心倾听。

2、再三地被肯定。她可能一二再而三地询问你是否爱她。其实她只是需要再三地肯定,你需要给她信心。

3、想法被尊重。(在分享情绪种种时增进彼此感情)

活动时间:30分钟

(三)、结束活动

活动名称:吹气球

活动规则:将参与者分为若干组,每组3—5人,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活动,在指导者说“开始”后大家尽力吹气球,哪组同学吹的气球最大则为获胜。活动结束后请将气球吹破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然后指导者予以总结:做事情讲究一个度一个分寸,尤其是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很可能让一份原本美好的感情成为一张张碎片。同时要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的问题。

活动时间:20分钟

大四年级:职场心理准备

活动目的:

 了解基本的求职与职场生存知识。

 学会处理职场人际关系和可能遭遇的职场挫折。

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活动内容:

(一)、热身活动

活动名称:比长短

活动目的:让参与者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让他们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并树立自信心

活动规则:将所有参与为若干个组,每组五人以上,在指导者宣布比赛项目之后每组派出一名他们认为会获胜的人参与比赛,等所有组派出代表后宣布比赛内容,并记录小组输赢情况,对获胜的小组发奖

比赛内容:比谁的头发长,手臂长,上衣长,比谁的手指头短,裤子短,比谁的个子高,声调高„„

活动时间:20分钟

(二)、主题活动

活动名称:职场心理准备讲座

活动内容:邀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对大四学生进行心理培训,通过讲座的方式给大四的学生上一堂有关职场心理准备的课程。

三、活动目标

1、除大四年级的职场心理准备主题活动外,其余参加活动的单位都是班级,在参加活动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计时发现并帮助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同学,用团队的力量温暖内心孤独的同学;

3、引导同学正确处理学习与心态的问题,以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所有问题。

下载幼儿心里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心里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里健康教育cehua

    心里健康教育——看电影活动策划书一. 活动名称 管理学院市场营销1101班心理健康教育——看电影活动二. 活动目的与意义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并提......

    心里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初中部 杨帅印 2011年7月28日 2010—2011学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在2010—2011学年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心里健康教育教案(模版)

    2、学会对自己的事负责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劳动的表现,是光荣的。 情感: 愿意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行为: 自......

    心里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

    心里健康教育5篇

    新店坪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张建春 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对网络......

    心里健康教育讲话稿

    同学们: 大家好!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说,我们的心理没有问题,给我们讲心理健康干什么。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误解,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世界......

    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佳,不是在教学或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而是出现了心理障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分析、研......

    心里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合集

    心里健康教育学习心得 夹江一小:龚焦兵 2012年5月,我参加了由夹江县教师进修校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对我来说,这次为期3天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