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夏县奶业形势分析汇报材料
临夏县奶业形势分析汇报材料
一、奶牛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县充分利用背靠牧区、面向大中城市的区位优势,少数民族聚居、善养殖懂经营的民族优势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大、饲草料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奶牛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北部塬区为主的万头奶牛产业带。截止2008年底,全县奶牛存栏1.68万头,占到全州奶牛存栏的47.3%,年产鲜奶16896吨,占全州奶产量的51.8%。全县建成12个奶牛养殖专业村、9个标准化养殖小区、9个规模养殖场,养殖农户达8000多户,其中规模养殖户2700多户。同时,配套建设了1个乳品加工企业、6个挤奶厅、26个鲜奶收购站、14个奶牛冻配点和1个奶牛协会,奶产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二、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 正当我县奶牛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三鹿”奶粉事件突然发生,导致我县奶牛产业即刻陷入困境,鲜奶销路不畅,价格持续下跌,为了减少奶业损失,我县及时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奶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以畜牧局局长为组长的专项检查小组,组织人员对全县养殖场、饲料生产企业(营销户)、收奶站和乳品公司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鲜奶质量安全。北塬奶牛协会也及时召开会员代表座谈会,详细分析存在的困难和应对措施。倡导金牛乳业公司开足马力,加大奶粉生产,各收奶大户也千方百计地寻找鲜奶出路,为全县奶产业应对此次危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目前我县奶产业面临的重大困难和问题
1、奶牛品种质量不高。高产奶牛少,特别是纯种高产奶牛更少,单产水平低,全县养殖户饲养的奶牛平均日产奶15.1公斤,养殖场(小区)饲养的奶牛平均日产量为17.5公斤。奶牛的选种选配上随意性很大,部分农户仍采取危险、落后的本交配种,严重影响奶牛健康。
2、奶牛标准化生产水平低。青贮饲料是奶牛粗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我县60%的奶牛养殖户以麦秸为主要粗饲料;饲养管理粗放,普遍存在用养黄牛的办法养奶牛,未能发挥奶牛应有的生产性能,出现高产奶牛低产量的现象。绝大部分奶牛养殖户圈舍简陋,80%以上的奶牛户没有专门的运动场。大部分奶牛养殖户没有专门的挤奶设备,手工挤奶占90%以上,挤奶设备很不卫生,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不规范,鲜奶质量无法保证。
3、鲜奶及奶牛价格低而不稳。目前国内消费信心不高,奶制品消费数量减少,我县鲜奶价格下跌到1.2元-1.4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1.2元/公斤,成年奶牛市场价4500-5000元/头,较去年同期下降8000-10000元。
4、奶牛养殖效益差,奶牛数量出现下降趋势。由于奶价下跌,养殖农户和部分场户已经开始亏损,严重挫伤了养殖积极性。截止2009年目前,已贩卖、屠宰奶牛1500多头,还有不少农户将低产奶牛进行育肥,准备出售。
四、建议
针对目前我县奶牛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建议省上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救助:
一是认真落实奶牛良种工程补贴政策,积极开展奶牛冻配服务,每年以政府补贴的形式引进良种奶牛300-500头,投放到我县奶牛主产区开展良种繁育,进一步提高我县奶牛良种化水平。同时,配合保险公司认真开展奶牛保险和死亡奶牛理赔工作,将国家惠农政府落到实处,切实降低奶牛生产风险,提高奶牛养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对我县奶牛产业实行临时性救助政策,即奶牛农户每生产一公斤鲜奶补贴0.2-0.4元;存栏产奶牛5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场)一次性补贴5万元;乳品加工企业每加工1吨奶粉补贴200元;鲜奶收购站每收购1吨鲜奶奖励30元。
三是由省上扶持在我县奶牛养殖集中的乡镇建设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加快奶牛生产方式的转变,扩大奶牛生产规模,巩固奶牛数量,并在奶牛养殖小区和养殖场配套建设挤奶厅,在奶牛养殖户比较集中的村社建立流动挤奶站,实行管道挤奶,从源头上保证质量。
四是拓宽鲜奶销售渠道。加大对现有乳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对当地鲜奶的实际消化能力,并千方百寻求国内外乳品加工企业在我县设立收奶点或建设鲜奶加工厂,为我县鲜奶销售开拓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五是加大饲草料扶持开发力度。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技术,特别是全株青贮技术,以铡草机购置补贴或窖池补助的方法,鼓励奶牛养殖场(小区)和养殖农户开展玉米青贮和全贮,降低奶牛生产成本,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措施,帮助我县奶农和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奶农情绪,巩固我县奶产业发展基础。
临夏县畜牧局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八日
第二篇:奶业生产情况调查汇报材料
奶业生产情况调查汇报材料
根据甘肃省畜牧管理总站(2012)20号《关于开展全省奶业生产情况调查的通知》文件的精神,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奶业生产现状,准确把握奶业发展动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推进奶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高我县行业技术推广和协会对奶产业的服务能力,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就我县奶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奶业生产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县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大力引导发展奶牛产业,截止2011年底,全县奶牛存栏1100头,其中成年奶牛存栏1000头,荷斯坦牛存栏650头,黑白花奶牛母牛存栏620头,年产鲜奶6700吨,农民人均奶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全县建成奶牛养殖小区4个,分别为:XXXXXXXXXXXXXX,有规模养殖户97户。
二、目前我县奶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奶牛养殖企业小区大户贷款融资困难,极大的制约了奶牛养殖的健康快速发展。
2、奶牛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由于近年奶牛扶持资金少,标准养殖推进进度较慢,未能发挥奶牛应有的生产性能,出现高产奶牛低产量的现象;一部分奶牛养殖户没有专门的挤奶设备,用手工挤奶,影响了乳品安全。
3、鲜奶价格低而不稳,奶牛养殖效益差。由于袋装奶的冲击,我县鲜牛奶消费数量减少,加上奶站建设滞后,致使原奶收购价较低,为6元/公斤,较去年价格涨幅不高。影响了养殖积极性,造成奶牛存栏有所下降。
三、解决办法
针对目前我县奶牛产业面临的问题,应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巩固我县奶产业发展基础,有效引导和推进我县奶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1、加大奶牛养殖企业小区大户贷款融资力度,重点扶持养殖小区,解决制约奶牛养殖的瓶颈问题。
2、加快奶牛生产方式的转变,扩大奶牛生产规模,并在奶牛养殖小区和养殖场配套建设挤奶厅,在奶牛养殖户比较集中的村社建议建立流动挤奶站,从源头上保证质量。
3、建立专业奶站,拓宽鲜奶销售渠道。加大对现有乳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建设奶站,减少季节性因素对奶牛养殖的影响,支持企业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对当地鲜奶的实际消化能力,为我县鲜奶销售开拓良好的市场环境。
4、加大对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我县将建立大型养殖小区2个,存栏奶牛达到5000头,配套建设挤奶设备,建设挤奶大厅,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配套,加大粪污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控制牛奶质量,保障牛奶安全,促进全县奶牛养殖健康发展。
5、引进大型牛奶加工企业,解决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小区后顾之忧,促进奶牛养殖健康快速发展。
二0一二年五月十六日
第三篇:中国奶业发展过程及趋势分析
中国奶业发展过程及趋势分析
胡朝阳北京四方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今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三十一号文件,这对于促进奶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我国奶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今,中国奶业的发展不仅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亮点,而且也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的一项重大措施。
一、中国奶业发展过程
(一)奶牛养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为散户饲养、小区饲养和规模化饲养。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1996年,这时期我国奶牛养殖模式一直处于“散”、“小”、“乱”的家庭式养殖,全国90%以上的奶牛由农牧民饲养,且饲养手段以手工劳动为主。当时,乳品企业的规模很小,对原奶的需求量较少,因而奶牛养殖没有形成规模,农户只是把奶牛饲养当作一种副业收入。
第二阶段从1997年到2000年,这时期主要是以伊利为代表的乳品企业提出的“公司+农户”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小区饲养管理模式,较散户传统饲养模式有了显著发展。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企业与千万个奶户建成了相互依托、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把分散的小农户引入了大市场,同时也提高了奶农抵御风险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原奶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当时来说,这种模式非常具有前瞻性、示范性、先进性和引导性。
第三阶段是从2001年以后,此阶段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化大型牧场饲养管理模式。虽然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模式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仍然存在饲养技术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低,原奶质量难以保证,环境污染不易解决,人畜混居,卫生防疫、品种改良等服务体系跟不上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1年以来,各乳品企业在品牌效应的推动下,协同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第三方投资者,在奶源基地建设和管理模式上又进行了战略性的转变。把以往村村镇镇、一家一户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模式逐步转变为“现代化大型牧场”的新模式,逐步实现由大群体小规模向大规模小群体方向转变,走科
学化、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奶牛饲养道路。
(二)乳品加工
中国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液态奶包括鲜奶、酸奶和其他花色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有全脂和脱脂奶粉,而黄油、干酪和炼乳产量很少。现在国内牛奶正在朝高端奶市场发展,如蒙牛的特伦苏、伊利的金典。
近几年来,中国乳品加工企业加大了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强强联合等方式组建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如内蒙古伊利、蒙牛、上海光明、北京三元、黑龙江完达山等,初步改变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使中国乳业资源配置日趋合理。
(三)乳品消费
乳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中国乳品消费市场以超过预期的速度快速成长,已成为市场消费热点。2006年,全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21.6kg,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量达到32.5kg,比2005年增长28%。由于消费需求旺盛,2006年共进口乳制品25万t,相当于150万t鲜奶,占全国牛奶总产量的12%左右。
中国奶类的人均消费与世界人均消费100kg、发达国家人均消费300公斤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二、中国奶业发展前景展望
我国奶业比往年的快速增长放缓了脚步,增长速度还在继续有所下降,但国家和农业主管部门对畜牧业、特别是奶业发展继续采取支持政策,品种改良使产水平有所提高,奶业养殖成本增势得到缓解,原料的奶价格在受奶源竞争的推动会有所上升,加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提高和需求增长的刺激下,发展奶业仍然是当今畜牧业的发展重点,预计我国奶业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一)奶牛养殖
如今中国的奶业已经进入由传统拴系饲养模式向现代化散栏饲养过渡的转型期,未来奶业的发展趋势正在向朝集约化、规模化和一体化迈进,目前国内外奶牛饲养工艺趋势是自由散栏饲养,这种饲养方式更加符合奶牛的自然和生理需要,能够使奶牛全天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自由运动,使奶牛获得最大的舒适
度,提高奶牛福利,增加产奶量。
奶牛的饲喂由人工饲喂向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转变,全混合日粮饲喂实行分群管理,简化饲喂程序,避免奶牛挑食,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约劳动力、降低饲料成本,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挤奶由人工挤奶、管道式挤奶向挤奶厅并列式、鱼骨式、转盘式挤奶转变,奶厅集中挤奶做到了奶牛饲养区和挤奶区的完全分开,保证了牛奶卫生和质量,在挤奶过程中能够利用先进技术对各头牛只进行全面监控,做到牛奶质量的在线监测,最终实现牛奶品质的提高。牛舍的清粪由原来的人工清粪转变为机械自动清粪,保证牛舍二十四小时的清洁干净,为奶牛和优质奶源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未来的现代化生态牧场以奶牛养殖为载体,以有机、环保技术为支撑,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科技型的牧场。牧场通过对奶牛粪污实行综合处理,在保证消除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牛场的废物利用,经固液分离后的残渣进行堆肥发酵、干燥,可以作为牛床垫料或制成有机肥,垫料回收后可以继续利用,有机肥用于各种有机花卉、蔬菜、周边饲料基地和农田的施肥;废液送到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作燃料,此时“废物”变为“绿色能源”,沼液经暴氧、好氧处理后,用于绿化和饲料田的灌溉,实现污水零排放。与此同时,使用了有机肥的饲料基地的作物和农田内的副产品又被用来饲养奶牛,最后奶牛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奶,由此形成了循环的生态产业链,并且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通过生态科技牧场的建设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循环链,使牧场走向了产业化、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道路。生态科技牧场将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生态奶业的样板,也是未来奶业及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乳类消费的总量将继续增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乳品市场需求旺盛,市场日趋扩大,乳类消费总量将继续增加。
1.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刺激乳品消费。据2006年国家计委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所作的调查,居民收入每增加10%,乳类消费量就相应增加0.32%。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特别是国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促进乳品消费和开拓农村乳类消费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中国居民的奶类消费基数依然很小,据估计未来5年内,消费年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在15%以上。
2.政府的支持和对乳品宣传力度的加大为乳业消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奶业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奶业,各种新闻媒体也对乳和乳制品进行了大量报道和宜传,这些都促进了奶业的良性发展和乳品消费的增长。在大中城市,乳品正在成为生活必需品。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购买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乳品营销网络的深入和扩大,乳和乳制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3.国家学生奶饮用计划的实施将推动奶类消费市场的发展 目前全国有中小学生2亿多人,根据计划,到2008年可望有1500万中小学生喝上奶,年消费牛奶约110万t。
4.有机奶的需求增加:
(1)有机奶是未来食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今世界健康食品的潮流;
(2)国内市场空白很大,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以及富裕农民的增加,我国潜在的牛奶消费市场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消费的追求,有机牛奶在我国将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3)国家商务部发出通知对有机食品实行减免政策;
(4)跨国零售业、大卖场订购纯天然食品,满足上层人士购买欲,树立卖场形象
目前,欧洲市场上的有机牛奶价格要比普通牛奶高37%。而在德国,有
机牛奶的价格却往往要比普通牛奶高出40%。因此,本项目所产生的有机乳制品必然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这也符合人们追求安全天然食品的心理,可见市场潜力巨大。
(5)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逐渐走向健康化、安全化
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牛奶已经作为健康食品被接受。据调查,大多数有
机食品的购买者,愿意或可以为有机食品多支付20%-25%的额外价格。
(三)乳品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
1.中国入世对奶业带来一定压力 根据中国人世谈判中有关奶业的承诺,人世后乳制品的关税将逐步降低,进口乳制品的价格也随之降低,这势必对中国乳制品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特别是对那些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品种单
一、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较高、产品质量较低的中小乳品企业影响最大。其中受冲击最大的产品是奶粉,一些保质期较长的保鲜进口奶也会增加,奶酪和黄油由于消费量不大,影响相对较小。
2.国际乳业集团瞄准中国市场,采取各种方式积极抢滩登陆 国际乳业集团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奶类新兴消费地区拓展市场的历史告诉他们,中国将成为下一个海外大市场,这些企业已经开始以各种方式争占中国市场。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奶业生产大国拥有成本优势,把直接出口产品作为主要策略,目前中国进口乳品的64%来自这两个国家。其他地区的跨国企业则直接在中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世界排名前20位的企业已经全部进入。瑞士雀巢在中国经营10多年,拥有多家独资和合资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网络,其竞争优势正在初步显现。
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趋于并购重组 以抢占奶源基地和争夺市场份额为核心,国际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市场角逐,竞争日趋激烈。光明乳业首先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建设奶源基地和加工厂,带动各大乳品企业掀起抢占奶源基地的热潮。
4.乳品市场细分化程度提高,品牌效应将成为竞争的焦点 在乳品消费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对乳品品质和种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乳品市场细分将不断强化,以质量、信誉和服务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将日益激烈,品牌效应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如在液态奶市场,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属于领先品牌;在奶粉中低档市场,已打造出了三鹿、完达山、伊利等全国性品牌;其他的固态奶如奶酪、黄油等伊利和光明也有所突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乳品加工业的整体实力将不断增强,乳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必将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品牌。
第四篇:2013年中国奶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3年中国奶业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13-03-20 来源:中国乳业信息 作者:2012年我国奶业在平稳中发展,牛奶产量将达到3 870万t,比2011年增长1.5%;奶业贸易,尤其是苜蓿草和奶粉进口量比2011年有较大增长。奶牛规模化养殖进程加快,预计2012年我国存栏100 头以上的奶牛场和小区的存栏量占总存栏量的比重将达到36% 以上。2012年国际形势也复杂多变,美国大旱、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以及不确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都将对2013年的全球经济继续产生影响。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奶业转型期规模化牧场快速发展与散户大量退出市场竞争、牛肉价格提高、奶牛淘汰率增加、劳动力紧缺、饲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大背景下,预计2013年我国奶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将表现为“稳中有升”。为保持奶业生产在稳定的基础上有较快的增长,2013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奶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二是积极推进“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三是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化发展模式。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刚刚结束的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与此同时,2013年的全球经济将持续低迷。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2013年我国奶业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2.1 标准化规模养殖将继续推进
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奶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证明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破解当前奶业发展难题、加快现代化奶业进程的根本着力点。2013年农业部将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工作重心由“创建”向“辐射带动”转变。因此,2013年奶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进程必将加快。与此同时,一些大规模养殖场的发展进程也将加快。大规模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达数千头、甚至是上万头的养殖场。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已建成和在建的大规模养殖场已有500 多家。这些大规模养殖场的建设主体可分为3 类:第一类是乳品企业,如伊利、蒙牛、光明乳业、辉山乳业、飞鹤乳业等知名企业;第二类是为大型乳企提供原料奶的奶牛养殖企业,包括现代牧业、圣牧高科、内蒙古奶联社、中地种畜、上海牛奶集团等;
第三类是外资企业,包括恒天然、澳亚牧业、华夏畜牧、雀巢等。2013年,这3 类投资主体将继续投资建设规模牧场,进一步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比例。
2.2 散养户退出市场的步伐将继续加快,牛肉高价加速奶牛淘汰
近几年来,受养殖成本上涨、劳动力短缺以及效益低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散养户将逐渐向着小区或家庭牧场过渡,大部分将选择退出奶牛养殖业。2012年牛肉价格持续上涨,最高时超过50 元/kg,进而促使奶牛场淘汰牛的价格随之上涨,目前国内淘汰1 头体重在500 kg 的奶牛价格在10 000 元左右,比2009年高3 000 元,淘汰奶牛的高价格也促使不挣钱的散养户借机加速奶牛淘汰。
“三聚氰胺”事件后,河北省的规模化养殖比重逐年增加,2011年存栏3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78 个、奶牛小区1 436 个,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95%以上,2012年再增长至少1 个百分点。
2.3 奶业贸易将进一步扩大
由于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青睐有加,2012年国内奶业市场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表现强劲。2013年奶业贸易的扩大势头仍将延续,干乳制品进口有望突破百万吨大关,其中,由于国内刚性需求未减,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还未恢复,预计2013年奶粉进口将直逼60万t 大关,乳清进口有望达到40万t。2012年是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第一年,宁夏、黑龙江、内蒙古、天津、甘肃等地都制定了专项发展规划,但还未完全建立我国的苜蓿产业,国内企业在产量以及品质方面的竞争力还相对薄弱,规模化牧场还将依赖进口苜蓿,但进口数量取决于国内苜蓿产量、品质以及2013年美国苜蓿的产量,预计2013年苜蓿干草进口有望达到60万t 左右。燕麦草进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13年奶牛进口数量可能减少,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内一些规模化牧场已经从奶牛进口阶段转入自繁扩群阶段;另一方面在于新建牧场会加大奶牛进口数量。综合2 个方面因素,2013年奶牛进口规模将不会超过10万头。
2.4 国家对奶业的扶持政策力度将继续加大
2013年,国家对奶业扶持政策力度将继续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将继续加大,中央财政投入的资金有可能达到10 亿元,相当于2012年的2 倍;二是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将继续跟进,补贴范围和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三是继续扩大生产性能测定规模,2013年测定规模将达到70万头;四是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行动计划”,中央财政将继续投入资金,2013年投入规模有望超过2012年。
2013年是全面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承上启下关键之年。我国奶业正处于快速转型阶段,因此如何处理好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宏观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社会经济问题,应尽快提到议事日程。
3.1 高度关注现代奶业的发展,探索“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
标准化的规模养殖是发展现代奶业的必由之路。主要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各国、日本、韩国等,在现代奶业发展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走以家庭牧场和规模化养殖为主的发展道路。我国近几年来规模养殖场的高速增长对推进奶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规模养殖场的发展在粪污治理、疫病防控、奶牛福利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奶牛养殖是一个高排污的产业,以1 个万头牧场为例,平均1 头奶牛1 d 排粪尿50 kg 左右,那么牧场每天排放的粪污量近500 t,每年的粪污排泄量十分庞大。如果忽略牛场附近的人口密度、水源、降雨量、土地面积以及能否实现有效的农牧结合等因素,一哄而上地发展超大规模的牧场,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环保和疫病风险问题。按照欧盟标准,土地容纳氮含量是170 kg/ hm2,要容纳1 个万头牧场排出的500 t 氮至少需要2 940 hm2土地(约合4.41万亩)。因此,奶牛养殖需要探索“农牧结合”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应该考虑区域特点,结合当地自然以及社会条件,因地制宜;二是结合人口数量以及土地承载力、奶牛福利等因素,发展与土地承载和消纳能力相匹配的规模养殖。
3.2 高度关注现代奶业的养殖模式,推广“种养结合”
在养殖模式的选择方面,为了有效缓解环境问题和成本问题,主要发达国家,无论是大牧场还是小牧场,都普遍采用“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奶牛场可做到优质粗饲料的基本自给,而且粪污可以100%还田,既可降低养殖成本又可降低环境压力。目前,我国的奶牛养殖模式,无论是规模养殖场还是散养户,基本都处于“种养分离”状态。因此,不同区域、不同养殖模式、不同规模养殖场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是建立
现代奶业的重要基础和条件。2013年农业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后,更要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推广经济、高效的粪污综合利用模式。
3.3 高度关注发展现代奶业的组织形式,培育适合我国养殖特点的奶业产业化模式产业化模式问题,说到底还是产业组织体系建设问题。主要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各国、日本、韩国等,都是通过奶农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实现了计划生产和计划销售,并有效解决了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合理分配问题。目前,我国非规模化牧场普遍推行的是“企业+奶站+奶农”产业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形成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导致3 个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分配发生严重扭曲。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以及国内正在探索的经验,引导在土地和草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家庭牧场,鼓励企业自建牧场,扶持小区升级改造,采取试点乳企入股规模牧场以及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发展多种有生命力的奶源基地,探索建立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化模式。
第五篇: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2010/10/11/13:59来源:中国休闲食品门户
【慧聪食品工业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奶业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策支持,实施优势产业布局,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一)奶牛存栏快速增加,奶类总产量大幅增长。2008年,全国奶牛存栏达到1233.5万头,是2000年的2.5倍;奶类产量3781.5万吨,是倍。我国奶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成为奶类生产大国。
(二)奶牛生产区域化进程加快,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08黑龙江、河北等13个优势省(区、市)奶牛存栏占全国84.3%,与
持平;牛奶产量占全国88.3%,比200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优势区域内部布局也进一步优化,涌现了一大批奶牛养殖大县。
(三)奶牛规模养殖加快推进,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20082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6%,比2003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水平达到4800公斤,比2000年提高了40%。挤奶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年底达到66%。
(四)乳制品加工业飞速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达到791家,比2000年增加414家;实现工业产值1555.8年的8倍;前10家大型骨干企业乳制品工业产值占全行业的47.5%
(五)乳制品产量持续增加,产品种类丰富多样。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1810.6万吨,其中液态乳产量1525.2万吨,分别是
7.7倍和11.2倍。目前,市场上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酸乳、乳粉、干酪、奶油、炼乳等产品种类齐全,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六)乳品消费同步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8民人均乳品消费量22.72公斤,比2000年增长56.8%;农村居民人均为2000年的3.9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金额比2000年增长了
但是,我国奶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养殖方式落后。小规模散养户仍是生鲜乳生产的主体,专用饲草饲养方式粗放,高产奶牛比例不高,单产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母牛平均单产不足5吨。二是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依然薄弱。生鲜乳收购站点数量多,条件参差不齐,开办主体复杂,监管难度大;乳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三是乳制品市场秩序不规范。一些乳制品企业缺乏稳定的奶源基地,淡季压价、旺季争抢奶源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乳制品企业为抢市场打价格战和广告战,炒作概念,不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误导消费者。四是机制不合理。奶农组织化程度低,乳制品企业单方面决定生鲜乳价格,年的4.1年基本;奶牛单产2008是20002000年的4.81公斤,1.8倍。饲料缺乏,成原料奶定价奶农利益2000年,内蒙古、2000年,全国存栏亿元。年,城镇居
难以保证。五是消费市场培育滞后。科学消费的观念和习惯尚未形成,乳品消费市场培育滞后于奶业发展。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与婴幼儿乳粉事件、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叠加,交互影响,使得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乳品消费萎缩,乳粉进口大幅增加,出口下降,乳制品企业经营困难,生鲜乳价格持续下行,奶牛养殖亏损严重,奶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从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全面提高产业素质转变的关键时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从消费市场看,城镇居民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村居民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只有城镇居民的1/5,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不断改善,资源条件看,奶牛存栏已突破
多万只奶山羊资源可供开发,近7亿吨可用作饲料的农作物秸秆还有的开拓潜力。从政策环境看,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
持奶业发展的政策日趋完善,重要位置,加大政策落实和资金扶持力度。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因势利导,遇,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1200万头,还有40%左右的利用空间,奶业发展相关资源还有较大乳品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巨大。1000多万头牦牛、2000多万头水牛和牧区生态逐步恢复,、《乳品质量安全各级政府把发展奶业摆在就能化危机为机从500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饲草产业稳步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相继出台,国家扶规范奶业发展的管理制度逐步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