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局年度体育发展工作要点
体育局年度体育发展工作要点
今年,全市体育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总书记在接见全国群众体育和体育系统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备战参赛陕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力做好体育彩票发行工作,继续加大全市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深入基层,夯实基础,努力做好全年各项体育工作,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为主线,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抓好“三纳入”长效机制。今年,市、区县体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XX市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力度,进一步扩大各级财政和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监督落实区县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全民健身体系考核评价办法,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和全民健身理论研究。
——深入基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好“全民健身日”等全国性示范活动,举办好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鼓励和支持各区县、各开发区承办和举办各类市级传统赛事,引导和指导各区县、各开发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一区县一体育品牌”的组织工作,不断提高品牌水平。以“体育三下乡”和“体育四进社区”活动为重点,形成全年群体活动重心下移基层的工作新格局;全年组织参加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人数要超过200万。组织举办第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建设省市惠民体育工程。今年,新建更新社区全民健身路径120个,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不少于600个;在大型广场、公园建设1至2个亮点健身工程,积极争取省级援建项目。按照《XX市全民健身路径管理暂行办法》,继续加大对全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和维护。——健全体育组织网络。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和整合基层资源,不断拓宽培训形式和内容。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000名,其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400名。加强健身气功站点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健身气功展示交流大会活动。积极开展科学健身理论指导。
——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加强对全市各单项体育协会和行业体协的工作指导。支持全市各行业体协和各单项体育协会举办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易于普及的体育健身活动。继续鼓励创建新的体育品牌赛事;各单项体育协会全年要举办200项次以上赛事活动。
二、以参赛陕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为切入点,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参赛省十五运会力争取得好成绩。参赛陕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是今年全市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各训练单位和各区县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要清醒的认识到参赛省运会面临的严峻形势,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及时了解备战动态和把握各项目规则变化,制定应对措施,力争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积极做好2015年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备战工作。
——优化和深化竞技体育布局。今年,要继续按照“提升强项、加强弱项、补齐缺项”的原则,对运动项目进行合理布局与结构调整,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优化结构,科学配置。继续抓好我市新增赛艇、皮划艇和拳击项目的组建工作。各区县和各级体传校也要结合实际,重点发展符合自身特点的竞技运动项目。今年积极承办2-3项省级、国家级体育赛事。
——重视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练员参加全国和全省学习培训及观摩全国高水平的体育比赛,举办我市教练员培训班,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训练水平。按照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和教育部门的协调沟通,完善“体教结合”试点学校工作,进一步深入解决运动员普遍存在的学训矛盾。
——强化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配合市教育部门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与全民健身工程相结合,加大青少年校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开放,不断提高我市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抓好市级训练单位、区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训练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省级体育传统学校、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今年是省运会年,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是体育队伍形象和行业风气的具体体现,关系到体育事业的兴衰成败。要继续坚持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加大青少年体育反兴奋剂工作力度,确保我市运动员在省十五运会上不出现违纪现象。
今年,全市体育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总书记在接见全国群众体育和体育系统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备战参赛陕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力做好体育彩票发行工作,继续加大全市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深入基层,夯实基础,努力做好全年各项体育工作,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为主线,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抓好“三纳入”长效机制。今年,市、区县体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XX市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力度,进一步扩大各级财政和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监督落实区县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全民健身体系考核评价办法,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和全民健身理论研究。——深入基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好“全民健身日”等全国性示范活动,举办好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鼓励和支持各区县、各开发区承办和举办各类市级传统赛事,引导和指导各区县、各开发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一区县一体育品牌”的组织工作,不断提高品牌水平。以“体育三下乡”和“体育四进社区”活动为重点,形成全年群体活动重心下移基层的工作新格局;全年组织参加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人数要超过200万。组织举办第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建设省市惠民体育工程。今年,新建更新社区全民健身路径120个,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不少于600个;在大型广场、公园建设1至2个亮点健身工程,积极争取省级援建项目。按照《XX市全民健身路径管理暂行办法》,继续加大对全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和维护。——健全体育组织网络。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和整合基层资源,不断拓宽培训形式和内容。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000名,其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400名。加强健身气功站点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健身气功展示交流大会活动。积极开展科学健身理论指导。
——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加强对全市各单项体育协会和行业体协的工作指导。支持全市各行业体协和各单项体育协会举办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易于普及的体育健身活动。继续鼓励创建新的体育品牌赛事;各单项体育协会全年要举办200项次以上赛事活动。
二、以参赛陕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为切入点,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参赛省十五运会力争取得好成绩。参赛陕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是今年全市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各训练单位和各区县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要清醒的认识到参赛省运会面临的严峻形势,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及时了解备战动态和把握各项目规则变化,制定应对措施,力争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积极做好2015年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备战工作。
——优化和深化竞技体育布局。今年,要继续按照“提升强项、加强弱项、补齐缺项”的原则,对运动项目进行合理布局与结构调整,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优化结构,科学配置。继续抓好我市新增赛艇、皮划艇和拳击项目的组建工作。各区县和各级体传校也要结合实际,重点发展符合自身特点的竞技运动项目。今年积极承办2-3项省级、国家级体育赛事。
——重视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练员参加全国和全省学习培训及观摩全国高水平的体育比赛,举办我市教练员培训班,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训练水平。按照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和教育部门的协调沟通,完善“体教结合”试点学校工作,进一步深入解决运动员普遍存在的学训矛盾。
——强化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配合市教育部门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与全民健身工程相结合,加大青少年校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开放,不断提高我市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抓好市级训练单位、区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训练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省级体育传统学校、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今年是省运会年,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是体育队伍形象和行业风气的具体体现,关系到体育事业的兴衰成败。要继续坚持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加大青少年体育反兴奋剂工作力度,确保我市运动员在省十五运会上不出现违纪现象。
三、以转变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为突破点,加快全市体育场馆建设步伐 ——积极研讨全市体育产业发展新思路。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深入研究发展体育产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推进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鼓励和支持各种资本进入体育市场,不断拓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加强依法行政,不断完善体育健身市场的管理,引导我市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和健全体育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全市体育系统行政管理工作法规制度,进一步加强干部法律法规的教育学习和贯彻落实,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简政放权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下放管理权限。
——做好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统一部署,全面展开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要认真做好前期普查登记环节的指导和督查,各区县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专人负责,确保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顺利进行,为我市体育事业长远发展和科学规划提供依据。——抓好全市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启动体育场改造项目,继续督促各区县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建设;大力支持各区县体育健身场地建设,为市民创建良好的健身环境。积极协调省、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的前期筹备工作。
——推动体育彩票发行稳步发展。继续推进区县分级管理模式,加强网站建设;注重宣传,强化监督,积极创新,不断扩大体育彩票销售渠道,今年全年体育彩票销售增长率要达到10%以上。
四、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出发点,大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做出了全面部署,也为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年,全市体育系统要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深化体育事业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着力解决好我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的满足全市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狠抓机关工作作风建设。要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为抓手,继续开展“勤政敬业、改进作风”为主题的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不断提高机关服务意识。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件(试行)》,实行学分制。坚持周三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岗位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抓住勤下基层、完善制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三环节,确保作风建设取得成效。
——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修订稿)》,进一步规范人权、事权、财权的正确行使,紧紧围绕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大力推进廉洁体育建设。按照市纪委、市直机关工委有关要求,在机关开展强化正风肃纪整治机关作风专项活动。要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教育,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要始终保持联系群众、务实为民、埋头苦干、勤俭办事的良好作风。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和“优秀党日”活动。
——扩大体育宣传和交流活动。积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紧紧围绕“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推进思路,积极谋划与丝绸之路国家城市之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外交往。全市体育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网络和各类刊物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扩大宣传空间和范围。全年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网络宣传报道全市体育工作,力争超过220次,中央新闻媒体宣传达到5次以上。
——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和节能减排工作。局机关继续巩固创建省级文明机关成果,直属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体育场馆等资源进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宣传教育。要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采取月检查,半年通报的办法,确保全局系统各项节能指标达到市上要求,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今年,全市体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推动我市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2021年体育工作要点_体育局工作要点
2021年体育工作要点_体育局工作要点范文
xxxx年全市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________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系列讲话批示精神,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和“六大攻坚战”统一部署,抓改革促创新,抓项目促提质,抓群体促健康,抓竞技强基础,抓产业促消费,抓宣传浓氛围,抓队伍优作风,着力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健康运动与休闲旅游的融合,为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健康XX作出贡献。
一、抓改革促创新
1、着力解放思想。倡导敢破敢立、敢闯新路、开明开放,提高健身健康意识,切实转变落后的思想理念、思维定势,让敢想敢干、执着担当、创新创造在体育系统蔚然成风,不断趟出新路子、开辟新境界。
2、以推进“一县一品”为抓手,着力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强化服务,继续支持南康乒乓球省级训练基地发挥改革引领示范作用,以乒乓球项目快速普及,带动乒乓产业各门类、新业态发展,形成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共同发展局面,走出一条体育改革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路径。盘活公共体育场馆资源,探索市属体育场馆采取公司化、企业化运营模式。支持崇义县、XX县、XX区、赣县推动户外运动项目发展;支持大余县进一步开发建设丫山健康运动休闲旅游区;支持瑞金、兴国、于都打造红区运动休闲旅游基地;其他县因地制宜、探索体育综合发展之路,拉动体育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3、完善公共服务方式,充分调动体育社会组织积极性。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体育社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法》,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社会力量、体育社会组织承接体育部门转移职能及委托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让赛事活动、健身场地由政府、部门包办转变为政府部门购买服务、社会一起办。创新经营服务形式,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和效率,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积极性,为体育市场注入活力。
4、创设体育发展平台,着力推动智慧体育建设。通过斯迈夫会员社群分会等体育产业会员社群和体育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进入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赛事运作、体育用品制造等领域。探索建立市级体育产业研究智库,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建设XX智慧体育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整合体育社会组织、场馆、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资源,实现数字化管理,为全民健身广泛开展提供便利。
二、抓项目促提质
1、落实体育事业发展相关规划项目。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xxxx”规划纲要》《XX市全民健身计划(xxxx-xxxx年)》等体育相关政策,推动《XX市“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XX市“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XX市足球事业发展规划(xxxx-xxxx)》等规划项目的落实。
2、推进现代服务业体育重大项目规划建设。落实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积极融入我市“现代服务业攻坚战”部署,抓好体育旅游有关项目建设,按照城市社区“十分钟健身圈”建设目标,坚持体育用地、居住绿地与公园绿地的“三地”融合,建设便民、利民的健身设施。加大户外运动场地建设力度,促进体育与旅游(休闲)项目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及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精品线路。市本级实施XX市老年活动中心项目和XX图书文化体育综合体项目建设。指导配合县(市、区)规划建设运动主题健身休闲公园、登山步道、山地自行车道、城市绿道、足球场、攀岩场、滑翔场、汽摩场等户外体育设施,有计划建好城市、乡镇、社区的室内外场馆(全民健身中心、“两场一馆一池”、乡镇健身工程等项目)。发挥各地资源潜力,支持打造x-x个体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发展示范点或示范基地,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3、积极做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认真落实“北上南下”工作路径,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的汇报沟通,加强向体育事业发展先进地区的学习,服务好对口支援工作,拓宽振兴发展新路。争取国家相关部委(省厅局)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XX、崇义等更多的倾斜和扶持。xxxx年计划组织、承接并开展国家、省、市体育相关人员培训活动xx次以上,参训人数xxxx人以上。争取更多的赛事落户XX。
三、抓群体促健康
1、推动《XX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xxxx-xxxx年)》的落实。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进一步明确并细化“十三五”期间全民健身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快群众体育的社会化,努力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2、突出品牌特色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体育.惠民xxx”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举办XX市民健身大联赛,搭建活动平台,印发《市直驻市单位及各县(市、区)全民健身活动安排》《市级体育社团民健身活动安排》,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并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开展好节、假日群众健身活动,办好春节“龙腾狮跃闹元宵”、端午赛龙舟,国庆球类、户外项目赛事,暑期游泳等XX本地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在x月x日“全民健身日”期间,联合各相关单位及单项体育社团,集中推出一批优秀全民健身项目、优秀体育社团、健身站点,打造“市民健身大联赛”等活动。培育好健身休闲项目,争创省级全民健身活动基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符合单位系统、企业职工特色的全民健身比赛和活动。
3、积极举办和承接特色赛事。发挥各类体育主体作用,积极挖掘红色、客家、山水资源,盘活体育场馆,争取多部门协调配合,承接国家级、省级、周边省市赛事活动。xxxx年全市重点举办(承办)好乒乓球、攀岩、游泳、篮球、足球、自行车等xx个以上高级别赛事和若干个体育品牌赛事(游泳、自行车、攀岩、足球、乒乓球等),扩大XX影响力。
4、落实社会体育指导员“千人培训计划”。举办全国健身气功培训班,抓好一级和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各县(市、区)开展好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年培训人数不少于xx人。吸引高校、社会专业人才,企事业单位体育骨干,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义工)等加入到社会体育组织和体育指导员队伍中。在全市开展“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组织举办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太极、武术等展示,XX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等活动。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开展以“同一片蓝天”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5、规范指导并积极培育发展社会体育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管理考评办法和相关激励机制,市级培育x星级体育社会组织x-x个,培育发展体育社会组织x-x个,完善体育社会组织x个。做好各类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的登记备案工作。
6、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建立和运行市级国民体育监测中心,指导督促县(市、区)建立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配齐监测设备,完善监测机制,明确监测任务,确定监测场所和人员。创造条件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健身群众开展体质监测。
四、抓竞技强基础
1、备战十五届省运会。xxxx年是十五届省运会举办年。要加强项目队伍的组建,做好与十五届省运会项目设置的对接工作,根据省运会组别设置、年龄结构要求,有针对性的把各组别人员配全配齐,做好现有队伍的优化工作,确保参加锦标赛的运动员年龄段符合省运会年龄段比例,做到既突出重点、又不不缺项。
2、建好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培训)基地。发挥我市攀岩运动先发优势,与省体育局、x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合作共建x省攀岩队,深化教体融合,打造专业攀岩队,形成长效机制。支持并发挥省乒乓球二队南康训练基地优势,借力引力,推动我市乒乓球项目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培育水上运动等项目金牌新增长点,做大做强重竞技等优势项目。加强和规范田径、游泳、水上、摔跤等省、市级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力争创建x个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办好市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发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作用,使校办运动队、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省(市)基地融为一体,创出品牌和效益。
3、强化体教结合。完善体教结合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扩大训练网点,形成自身优势,改善训练、办学、保障条件。加强对县(市、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健全县级体校机构,积极推动项目进校园,市本级项目进校园学校数量达到x所以上。武术、攀岩、跆拳道等项目开启进校园试运行模式。
4、强化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提高各级教练员业务水平,把好入口关。用好国家体育总局对口支援的优势,进一步协调市内外体育院校、训练单位分期分批帮助培训我市教练员(体育教师),年内组织乒乓球、足球、综合教练员等多期教练员培训班。继续开展全市“十佳教练员”评选活动。抓好裁判员管理、培训、发展工作,根据我市裁判员项目、年龄结构、地域分布等做好全市裁判员培训统筹规划工作,推进我市青少年锦标赛裁判员选派制度改革,将裁判员纳入各项目协会管理,推动裁判员公平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提高。
5、加强运动员队伍建设。全面掌握县(市、区)各项目业余训练情况,规划和明确市、县级开展项目、规模、输送等任务指标。加大对优秀运动苗子的培养输送力度,争取多人进入省体育局“xxx优苗工程”重点培养对象。各县(市、区)积极参加全省百县田径、篮球、足球运动会并力争取得好成绩。
6、做好青少年参赛、办赛工作。参加全国青少年相关锦标赛、攀岩赛,争取取得好名次;参加省锦标全部比赛项目,争取获xx个项目团体前三,全部项目实现团体前六,个体第一实现xx个以上。依托省级训练基地办好高水平赛事,xxxx年计划承办全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基地分区赛(南方赛区)、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全国攀岩比赛及x省青少年乒乓球、游泳、足球锦标赛等x项省级以上赛事,举办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攀岩、武术套路、举重、摔跤、游泳等x个项目的市级青少年锦标赛。
7、加强市体校建设。市体校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训练水平,努力打造全省一流体校。着力解决好市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争取教育、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办学形式、教师聘任、设施完善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促进市体校可持续发展。
五、抓产业促消费
1、提升体育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主动融入市“现代服务业攻坚战”工作大局,加强体育与文化、旅游、休闲、健康等产业的融合,整合力量,发展体育服务业,培育体育休闲、体育旅游、健身娱乐、竞赛表演、训练培训、“互联网+体育”等体育市场。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及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精品线路,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示范点或示范基地建设,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出台并落实鼓励扶持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注入更多资金活力。培育和引进大型综合体企业、广告策划公司、体育用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落户XX,引导大众体育消费,提升体育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
2、加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牢固树立公共体育设施“亲民、惠民、利民”,“以体为主、公益为先”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健全场馆设施的免费、低价位开放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利用场馆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场馆运营机制改革创新,激发场馆活力,增强场馆综合运营能力,充分发挥场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场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3、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吸引市场运营、金融、互联网、宣传等行业人士参与发展体育产业。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支持我市与体育发达省、市企业及社会组织对接,多形式开展体育管理干部、体育社会组织培训、交流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市属、驻市高等院校加强与发达地区高等院校体育相关专业的对接,开设体育经纪、场馆运营、体育宣传、体育休闲等专业,培养更多能从事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加强与发达地区、周边省市的联系、交流,借力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
4、推动体彩销售创新发展。进一步落实省“x+x”文件,注重抓基层、打基础,优化服务手段,强化网点建设,巩固、扩大彩民群体,加大体彩宣传力度,争取各方支持,落实体彩工作考评机制,加大体育资源与体彩销售的良性互动。推进依法依规治彩,进一步规范销售行为,强化彩票销售工作安全运行,提高彩票工作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增机扩点,开展好大卖场等销售活动,力争全年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xx.xx%以上,即达到x.x亿元以上。
六、抓宣传浓氛围
1、拓宽宣传渠道。提升体育宣传意识,发展壮大体育宣传员队伍,完善宣传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和运用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宣传效力,丰富XX体育信息网,构建XX体育微信、体育终端平台,不断拓宽宣传渠道。
2、加强主题宣传。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赛事、体育行业先进人物示范典型、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场馆开放服务、体育彩票惠民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正能量,浓厚体育发展氛围,提升体育文化吸引力。
七、抓队伍优作风
1、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改作风、提效率”意见及市委推进干事创业实行容错减责免责的办法(试行)和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责办法(试行),大力倡导和积极践行“敢想敢干、奋勇争先,直面问题、敢于担当,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善谋实干、一心为民”等优良作风,努力建设一支创新、实干、团结、进取的体育干部队伍。
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讲政治、讲规矩、守纪律;落实局党组主体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积极开展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政治品质和从政道德教育,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动态排查、目标管理、预警问责等制度。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降低“三公”经费和其他各项公务成本,严肃各项工作纪律,确保廉政纪律执行到位。
3、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落实组织制度,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党员干部,激发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精神。发挥工、青、妇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切实提高系统内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指导和管理,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4、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体育部门职能,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抓实抓好市直单位“精准扶贫”及服务“六大攻坚战”等各项工作,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做好综治维稳、法治建设、深化改革、公共机构节能、体育宣传、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等工作,努力争取多项工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创建更优的体育发展环境。
第三篇:体育局工作要点
2011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优化经济环境,服务全市经济建设为工作重点,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努力打造“三张名片”,继续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繁荣全市人民的文体生活,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为构建和谐恩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全力打造恩施市旅游文化
二、再接再厉,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及保护工作,力争有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省级和国家级名录
1、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验收工作。
2、建立恩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3、争取资金对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
三、加强文物保护
1、全面启动第三次文物普查。
2、落实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州城址的规划和保护工作。
3、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面启动叶挺将军公园建设。
四、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文体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挤进文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按国家及省、州、市安排,做好恩施市民族体育运动中心扩建项目的规划、实施。
2、完成“雪炭工程”援建我市综合健身馆项目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
3、指导和监督新塘乡完成文体服务中心站舍修建。
4、按计划逐步实施市、乡、村三级文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体育器材和资金,抓好“清江万米健身长廊”等全民健身路径建设,提高群众体育设施档次,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健身活动场所,满足广大市民体育锻炼需要。
6、在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整合现有文体资源,实行招商引资,落实女儿会剧场等文化体育基础项目建设。
7、完成其它城乡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
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1、以广场为载体,组织开展节庆活动。
2、以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为主线,带动全市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努力营造欢乐祥和、新颖喜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积极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充分发挥体育专项协会作用,以第二届龙舟邀请赛为重点,举办好学校体育、职工体育、老年体育、社区体育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促进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力争xxxx年每天坚持锻炼人数达到10000人次以上。
六、抓好文艺精品生产、体育竞技训练以及文体人才的选拔培养
1、大力推进文艺精品战略的实施,加大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力度。
2、积极开展文艺汇演、文艺作品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选拔培养优秀文艺人才和优秀文艺作品参加州级、省级和国家级大赛,力争取得好的成绩。
2、并积极选拔竞技人才参加市内外的各项体育赛事,并力争赛出好成绩,为我市争光添彩。
七、进一步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1、积极争取资金,全面完成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2、大力加强文体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各基层文体单位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作用,不断完善功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全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八、加强农村文体建设
1、加大对乡镇文体服务中心的指导、监督力度,巩固乡镇配套改革已取得的成果。
2、积极落实开展农村电影“2131”工程和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活动,指导农民开展体育锻炼,丰富农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3、培养更多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和建设一支农村业余体育指导员队伍。
4、继续支持新农村文化体育建设。
九、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切实开展好全市“扫黄打非”工作
1、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办事效率。
2、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治理行动,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
3、做好文化娱乐经营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杜绝不安全因素发生。
十、按市委、市政府要求,继续做好文化体制改革相关工作。
十一、大力加强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1、进一步制定措施,优化环境,完善服务功能。
2、继续推动学习型、效率型、务实型、廉洁型、创新型机关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四篇:区文化体育局全区文化体育工作要点
2006年全区文体工作指导思想是着眼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发展趋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颁布和实施《硚口区文化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继续深化“素质文体、品牌文体、经营文体、社会文体”理念,以建设精神小康为目标,以“人人享受文体”为内容,以“创新”为载体,以“八艺节”、“六城会
”为契机,深化文化体育体制改革,建立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大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以人为本、科学规划、适度超前、提高品位、弘扬特色、和谐发展,实现文化体育建设全面与社区对接、与市场对接、与社会对接、与学校对接、与市民对接,为把硚口建成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文化体育创新能力更加强大、文化体育市场更加繁荣、文化体育人才更加集聚、文化体育生态更加和谐、文化体育产业化程度更加高新的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区夯实基础。
一、创新文体中心户建设
拓展“三有”标准。按照提升文体中心户的竞争力,扩大文体中心户“有特点、有影响、有业绩”的目标,进一步不断强化文体中心示范户“以一带百”,文体中心特色户“以一带十”,文体中心基础户“以一带二”的“中心”效应,推动文化体育先进社区的创建。
发展“三个”层次。总结文体中心户示范户“以一带十”创建经验,指导街乡“以十带百”开展“文体中心特色户”创建工作,进而指导社区“以百带千”开展“文体中心基础户”创建活动。全年共创建各类“文体中心户”1513户,以此促进全区文化体育人口逐步增长。
延伸“三类”群体。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分层次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文体服务组织;提高公务员的健身意识和健身热情,高标准形成公务员带头健身的格局;打破参与体育健身男女性别比的不平衡性,发动更多以男户主为主体的家庭参与全民健身。
组织“三万”活动。万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艺术节、歌咏比赛、民俗展示;万人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文化社区、“十五”辉煌回顾展、演讲比赛;万人健身活动:社区运动会、“七千”健身活动、国民体质测试。全年共开展大中型文体活动116场。
二、创新文体活动载体
新办“百姓舞台”。以“服务”为导向,加大全区社区文化服务轻骑总队服务力度,指导组建社区分队,依托“百姓舞台”,按照文明专题、廉政专题、和谐专题、外来务工人员专题等,分阶段、多形式地深入社区巡回服务。
拓展星海文化艺术节。以“合唱”为导向,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庆祝建党85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系列合唱文化活动,激活社区文体建设的内源性动力,形成社区文体知识型、娱乐型、健身型、实用型和观赏型等五大文体活动系列。
组建乒羽俱乐部。以“市场”为导向,总结足球俱乐部的创办经验,依托现有软硬件资源,组建乒羽俱乐部和公务员、教师健身服务中心。
提升文体骨干团队建设。以“社会”为导向,政府投入建立文体团队的奖励指导机制,鼓励引导社会投入,通过联办、共建等形式发展星海合唱团、京剧团、全区社区文化服务轻骑总队及各街乡、企业、学校、部队等有特色的文体骨干团队。
优化全民健身工程。以“需要”为导向,在全区建设面积达4000㎡的“全区全民健身中心(冠军广场)”;在各街乡建设面积达500㎡以上,拥有健身器材12件以上的“平方公里文化健身苑(文化广场)”;在各社区建设面积达100㎡以上,拥有健身器材6件的“千米文化健身点(晨晚炼点)”。
强化文体骨干培训。以“培训”为导向,建立全区社会文化资格论证指导中心,继续发挥区社会体育指导员联络指导分中心的作用,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文艺骨干的业务技巧与能力,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文艺骨干结构,规范文化体育阵地秩序。
三、创新文体产品生产机制
共驻共建打造群文精品。以全国“八艺节”群星奖获奖为目标,建立“群星奖”奖励机制,巩固和完善与市电信艺术团、七色花少儿艺术团等单位合作方式和合作机制,依托星海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载体,调动社会文化团体和文化中介机构参与群众文化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特征和组织优势,聚拢群众文化人才,拓宽群文活动网络,形成群文创作的人才和节目源。在楚天群星奖比赛获奖数要在全市城区中位于前列,力争有1个节目在“八艺节”群星奖比赛中展演。
完善区级文化体育人才库。借力辖区专业体育资源,实施人才培养双赢战略,通过“定点选苗、定位跟踪、定向培养、定时服务”的科学培训机制,强力建设国家级羽毛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1个,重点扶持举办举重、摔跤等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0个,大力发展曲艺、书画等有影响的文艺品牌团队5个,形成我区文体后备人才培养的梯次结构。
分类发展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进一步与区教育局合作,发挥优势,采取“市队区办”的形式,争取世界
冠军回硚口合作,如建立陈静少儿乒乓球俱乐部,巩固一批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加大投入,瞄准青少年竞技体育领先地位,推行如少儿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重点项目的俱乐部制,发展一批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整合资源,从解决竞技体育薄弱环境入手,充分调动各中小学校积极性,新建一批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重点实施韩爱萍羽毛球学校人才培养经营计划。按
照奥运备战的需要,明确“头年选材,三年培养,五年成才”的培养方向,构建“普及训练、俱乐部制、市队区办”的多元结构,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培养羽毛球后备人才。建设对接初中、高中等级羽毛球学校,形成“培养市区骨干、向上一级运动队输送高水平人员和面向社会有偿经营输出人才”的培养渠道。
四、创新文体市场管理机制
上下联动,建立三级网络。按照“三保一增”(即保目标完成、保责任到位、保市场净化,增强市场管理工作的辐射力)的思路,依托已形成的“扫黄打非”三级监管网络,拓展文体市场管理的内容、目标及形式,将文体市场监管工作延伸到社区,推行“工作细化、目标量化、管理深化”,做到“目标到底、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统筹协作,强化综合管理。在各街乡选择1个社区开展文体市场三级监管网络的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市场管理信息通报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举报登记制度、举报转办制度、义务巡查员制度、岗位培训制度等六个制度,建立由辖区社区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教师、社区市民、志愿者等参加的市场综合治理骨干队伍,使文体市场既满足群众需求,又引起群众的关注和参与,促进群众知晓率、检查登记率、反馈报告率、宣传发动率等均达到100。
抓住重点,明确管理方向。关注市场热点难点,明确将网络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书刊市场作为今年管理工作重要内容;按照市场管理需要,明确区文体局、各街乡、各社区应将建立目标管理机制、网络协调机制、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等作为今年工作重要抓手。
五、创新文体资源运作方式
深化平方公里图书馆建设。与社区对接,以“统一硬件、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布置、统一调配”为标准,继续推进街乡图书资源连锁共享,总结企业图书资源对社区开放的经验,引导部队、机关、学校等社会图书资源向社区市民开放,新建“平方公里图书馆”2个,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对内挖潜整合资源。与市场对接,组建硚口体育资源开发运营公司,以区文体局为主体,吸纳社会体育资源,整合六角亭足球场,六角亭乒球馆,硚口体育中心等处体育资源,实现产业效益共赢;继续完善新星文化公司产业化运作,面向市场拓展舞台工程。
逐步开放社会体育场所。与社会对接,从创建市级全民健身基地入手,规范化推进市四中体育场向社会开放;从建设区级示范基地入手,区文体局自管场所要增加投入改善环境,全天候对广大市民开放;从大力推行全民健身入手,动员社会有条件的单位运动健身场所适时向广大市民开放。
六、创新文体产业推进形式
重规划,定位产业发展目标。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挖掘特色、配套发展的原则,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合理构建硚口文体产业的立体结构,确定文体产业发展“强东兴西、东贸西工”的总布局。在东部引导流通业的有序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发挥已建成的文化市场、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国体武汉商城的作用,在市民的文化消费中起主导作用;在西部强化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有重点、有创新地建设文化用品加工业、出版印刷加工业,在“武汉制造”中形成“硚口制造”品牌。
强优势,打造产业发展品牌。要大力扶持国体武汉商城、艳阳天休闲美食中心、新石文化传播公司、汉口茶市等品牌文体产业的发展,从强化服务、内引外联、科技进步等角度,帮助他们在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上,将文化思路与商业出路有机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品牌做强做大。
抓人才,弘扬产业发展特色。要积极培育和引进人才,按照“善经营、懂科技、会管理”的要求,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特色需要的创新人才,推进“世界冠军的摇篮”、“星海合唱团”、“汉正街商埠文化”等品牌文体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发挥和利用现有文体资源,拓展文体产业的特色发展空间,把特色的触角延伸到一切可能的领域,创造效益。
《区文化体育局全区文化体育工作要点》
第五篇:文化新闻出版体育局工作要点
区文化新闻出版体育局工作要点
工作总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抓住重点、亮点,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继续打造文化品牌——壮族八音文化旅游
节,形成更大影响。努力开创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工作新局面。,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一)尽早谋划,科学策划,打造“一地一节”文化品牌——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总结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工作成绩,学习借鉴外地城市举办节会的成功经验,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做好做活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整体活动策划这篇大文章,努力提高办节的档次,把“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打造成在全市、全区具有影响力和特色的节庆活动品牌。把传统文化和先锋文化品牌相结合,集中展现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注重节目形式的包装,加强八音、山歌演员队伍的扩量和素质培养,强化训练,提升演技水平。整合旅游资源,培育和打造更多旅游品牌。
(二)围绕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一是抓好“元旦—春节系列文体活动”;二是组织开展“三八”、“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节日期间文艺演出、体育竞赛活动;三是精心组织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歌台演出活动,在规模、特色、水平上比上年有新突破;四是开展壮族八音、嘹啰山歌、采茶戏等地方特色小舞台演出活动,推进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五是组织开展第四届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动。
二、大力抓好文化阵地建设
(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按时完成自治区、市、城区政府下达的文体项目建设指标任务。完成上级下达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开展文化惠民—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农村公益电影下乡场次;扶持建立村屯社区业余文艺队9个,加强文艺辅导,组织业余文艺队在乡村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每个团队每年演出不少于30场。
(二)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一是继续抓好村级篮球场建设。按照“十二五”三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到2015年,每个行政村都有水泥篮球场。区共有65个行政村,完成的村级篮球场建设任务后还有14个行政村建未建有水泥篮球场(其中那楼镇7个村、百济乡7个村)。为加快区村级水泥篮球场建设,计划在那楼镇和百济乡建设6个村级水泥村级篮球场,每个篮球场投资5万元左右,总投资30万元。二是抓好乡镇级体育场地建设。目前,区5个乡镇所在地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状况还是比较落后,只有蒲庙镇、新江镇建设有带看台的灯光按球场,其他3个乡镇均未建有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计划在那楼镇、中和乡、百济乡中选一个乡镇,建设一个带固定看台的灯光篮球场,具体建设地址待定。计划投资15万至20万元。
三、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一)提高知名度,申报广西文艺之乡。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历史文化及其发展成果,提高知名度,提升文化品味,打造“一地一节”文化品牌,做好申报广西“壮族八音文化之乡”工作。
(二)申报国家级壮族嘹啰山歌生态文化村。一是利用嘹啰山歌传承基地打造国家一级的生态文化村(包括: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农家乐本土小吃、烧烤、游戏乐园等)。由政府打造观光旅游亮点,引导带动农户产业化一条链,建立双赢产业。如:种植几千亩的油菜花或向日葵等具有可观赏性和生产价值的其它农副产品;有专门的一批文艺演出团队定期定时的演出(包括:迎宾,敬酒,节目表演等)。二是拟建传习所。拟建壮族嘹啰山歌传习所。主要用于传习壮族嘹啰山歌,位于新江镇那桃村;拟建壮族八音传习所,位于蒲庙那路村;拟建壮族采茶戏传习所。主要传习壮族采茶戏,位于那楼镇那良村。三是拟建传承基地或展示中心。拟建壮族抢花炮传承基地。位于中和乡中和社区孙头坡;嘹啰山歌传承基地。位于新江镇团阳小学;拟建壮族八音传承基地。位于蒲庙镇良信村委;拟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拟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保护内容为采茶戏、壮族八音、嘹啰山歌、抢花炮,位于区蒲庙镇。以上的传承基地和传习所集中于生态文化村做为一体化统筹。
(三)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深入挖掘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新公布1-2项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四、扎实推进旅游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以举办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巩固、拓展和完善区首条乡村风情观光旅游线路,即“蒲庙镇(五圣宫)——那路壮族八音传承培训基地——联团红龙果生态旅游区”。在开通该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增加在那路村观赏那路壮族民俗风情展演、品尝那路美食等内容,增加在红龙果生态旅游区烧烤、餐饮、住宿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