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 教育 观后感 《集结号》影评

时间:2019-05-13 04:0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队 教育 观后感 《集结号》影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队 教育 观后感 《集结号》影评》。

第一篇:部队 教育 观后感 《集结号》影评

批准人:

年 月 日

政治教育教案

题目:《集结号》影评

目的:通过对红色影片的观看学习,客观了解战争时期我军作战条件的极端艰苦,学习前辈们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意志,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结合自身查找不足,深入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内容:

一、客观的“国军”战斗力

二、疑点分析 授课:

方法:集中授课,班排讨论 时间:2小时 地点:俱乐部

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结合实际进行讨论。

《集结号》影评

冯导的《集结号》突破了传统国产战争影片中国军部队不堪一击,给予了国军部队战斗力的一个肯定。这是首部国产战争影片对国军战斗力的一个肯定。反观以前的国产战争影片,国军部队都是一战就退,听见枪炮声就撤退,给人在错觉上造成国军战斗力很弱,随便一个小部队就可以全歼大量的国军部队。这部影片如实的反映了国军部队整体以及散兵的战斗力。首先,影片在一开始就是解放军一个连队进攻国军部队防守的一段街道。从整个影片的这段战斗描写来看,这段街道国军防守人数应该是一个排外加一个加强工兵班。从装备来说,国军应该优于解放军,马克辛水冷重机枪,轻机枪,冲锋枪,定向爆破地雷。狙击步枪,平射炮。而且机枪数目比较多。在从国军布防情况来看,首先,狙击手一人在隐蔽位置隐蔽歼敌。其次一个机枪手和一个手拿冲锋枪的士兵在一个位置,楼层的每个窗子都有一名士兵把手。平射炮3人。房顶一人,街道机枪阵地4人。加强工兵班9人,楼层中间机枪阵地大概有7人,其他分散位置还有士兵。总体来说,国军的布防是正确的,占领制高点,机枪阵地相互牵制,炮位位于机枪阵地后方。从国军单兵素质来讲也是过硬的。先看狙击手在狙击位能够及时狙击。其他士兵再听到枪声以后能够迅速投入战斗。国军在伪装方面也做了必要的手段,在二楼一个楼梯口前,先是拉尸体做伪装,战斗开始以后,两名士兵迅速投入到这个伪装点开始反击,造成火力压制,一挺轻机枪一只冲锋枪。再一个是在房顶的国军士兵看到解放军突入,举手雷往下仍,这个士兵可以说是部署在房顶的一个火力点,当火力点起不到作用的时候,采取其他方式消灭解放军有生力量,虽说手雷没有扔成功,但是气质上体现出了一个军人的本色。在其他窗口,国军士兵的单兵素质都表现的比较好。首先是不畏战,二是有力的利用手中的武器进行火力压制。足以见国军的单兵素质是高的,是经过正规训练的。从国军工兵布的雷来看,是比较专业的,在突击路线上,以及墙角,残破的房门前,充分考虑到地雷爆炸以后士兵找掩体躲避的地点而埋设。其次是能够沉的住气,观察是否进入雷区后才引爆,没有经过战场洗礼的士兵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况且是攻击的解放军离自己那么近。再看重机枪阵地,这两个阵地上的重机枪,在对解放军冲入时突然给予开火,造成很大程度的杀伤,在压制解放军进攻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在重机枪阵地配属其他步兵进行有效防御,可见国军对于火力配置还是讲究的。对于国军的炮位的部署,是比较隐蔽的,炮位上有三名士兵,一名操作手,两名装填手,在炮位遭受解放军扔来的炸药包时,国军士兵做到的是先捡起来仍掉。无论从人的本能角度还是士兵训练角度,这个国军士兵做的无懈可击。这场攻坚战,解放军阵亡七十一人,国军一个排外加一个加强班足以使解放军阵亡这么多人,可见国军当时的战斗力。

在汶河狙击阵地,国军进攻时,先进行炮火攻击,然后炮火延伸,最后步兵突击,有军官带队。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名国军低级军官冲在最前面,起到了表率的作用。当攻击部队接近解放军阵地以后,遭受手榴弹的攻击以后,大部分国军士兵卧倒,紧跟着手提机枪的国军士兵马上顶上去,进行火力压制。从进攻层次到遇到攻击作出的第一反映然后进行反击都可以反映出国军士兵是经过正规训练的而且战斗力是比较高的。当进攻受挫,撤退以后,对于解放军阵地,国军放了狙击手进行监视。可见国军在处理战场之间的间隙时也做了防备。再一个是谷子地防守的阵地剩下最后几个人时,埋下炸药。国军利用夜间潜入到解放军阵地,从潜入阵地的国军士兵的阵型以及在行进当中的手势动作可以看出这只部队战斗力不差,在配合的默契度上也比较熟练,这些都是长期的积累,从其整体素质上来说战斗力应该不差!

下面说说国军的坦克部队,不明白的一点是第一次国军坦克进攻的时候步兵没有跟进,没有做好步坦协同作战。是国军认为两辆坦克足以扫平解放军阵地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在坦克进攻的时候,国军的坦克手在修正弹着点方面表现的比较好,典型的是第一炮打重机枪阵地没有成功,修正射击诸元以后第二炮就把重机枪阵地敲掉了,在和谷子地炮位对射的时候,也是第一炮打的有点近,第二炮修正以后直接命中。这些不经过长期训练和用弹药喂是打不出来的,可以证明国军在训练方面也是不计成本。

总体来说国军在影片中表现的战斗力是可以肯定的,特别是单兵素质都比较高,让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国军,从而改变我们带有色眼睛去看国军,给国军一个公证的待遇.几处疑点分析

1、战术问题。

(1)战术手语。这个在《集结号》上映初期,被不少战友加以批判,说白了,战友们认为我军当时没有这种战术手语。殊不知,从1927年建军起至1948年淮海战役止,我军在这20多年的仗就没停过,不管是红军时期、抗日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各类偷袭战是打过不少的,当时又没有单兵战术电台,你也不可能在夜深人静时拉着嗓子招呼队友。如果说一支百炼成钢的部队在20多年的战斗历程中还不能创造出基本的手语,那么我都要怀疑这个“百炼成钢”的含金量了。要知道,在红军时期我军就用手势互相联络了,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种手语,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内容只会是更丰富,更何况电影中九连的那些老兵们了,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互相之间配合默契,打几个手语有什么难的?更何况一排长焦大鹏打的手语其实相当的简单,就是伸两个指头指一指,外行也看得懂。当然了,有战友指出这是标准的特警手语,这个我们都承认,但要知道这是电影,总得有些噱头吧,但不能因此就认定我军没有手语啊。认为这是硬伤的战友,其实是在否定我军在手语方面的创造能力,明显就是一种对自己民族和军队不自信以及对外军盲目崇拜、媚外的表现。

(2)攻坚战中的6人搜索队形。这也是被战友重点批判的一个情节,认为这种队形明显不符合我军战术规则。不过大家看片时可能忘掉了一个细节,那就是焦大鹏等人刚冲出去时,确实是靠墙跃进的,只不过在转过弯之后才进入了一个类似广场的开阔地,这种地形本来就对攻方不利,他们没有散开应该也是个错误。而电影通过这个情节告诉我们,战争是何等的残酷,一个小小的错误将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敌人并不会随着你的冲锋号倒下或跪地求饶,他们同样训练有素,冷酷无情,身经百战,他们的武器更为精良,只要士气不垮,他们同样会在任何时候给予你致命一击,想想当年湘江之战5万红军是如何战死的。不要以为战争是过家家,不要以为我军真的是高大全,通过这些战斗场景,能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何等的来之不易,难道不应该值得我们珍惜吗?(3)谷子地不是一个优秀的指战员。持这个观点的战友也不在少数,有说他攻坚时中了埋伏的,有说他阻击时不留预备队的,还有的说他混了这么多年还是连长的。我不知道谷子地的战术水平和《集结号》有什么关系,难道非要我们的电影表现那些高大全的指战员才能算是真实吗?战友们也许忘了,其实指战员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他们在战场上时刻都在拼杀,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极度透支,手头上掌握的情报常常都是真假掺杂、支离破碎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能够不犯错吗?从古到今,别说像谷子地一样的下级军官了,包括那些百战百胜的名将们在战场上犯的低级错误还少了吗?战争本来就是在不断的犯错中进行的。在《陈赓大将》中也有一个连在进攻时没有注意防守侧射火力而导致全军覆没这样一个情节。话又说回来,从电影里面来看,谷子地阻击的是装备有坦克和重炮的国军254师,而他们自己呢?仅仅48个人,装备1门步兵炮、6个飞雷筒、两挺重机枪、杂牌的步枪和少量的冲锋枪,以及炸药,其中自动武器少得可怜,却要阻击200倍于自己的敌人,你要他怎么留预备队?战术条例上是规定了作战时必须要留预备队,但我们是该因地制宜地呢还是教条地使用呢?至于说谷子地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是连长,这个问题就问得太没水平了,在部队里,别说混了多年还是连长了,好多人混了十来年还是战士也不稀奇。

2、怕死?不怕死?

这是被许多持反方观点的战友所痛批的一个问题。在他们的心目中,解放军的战士就应该不怕死。在这里,让我们先看几段台词。

(1)禁闭室里谷子地与王金存的谈话。

谷子地:……听他们说,一营有一文化教员,冲锋的时候尿了,要军法严惩,是你么?

王金存:……

谷子地:不是你?是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尿了就尿了。(拍拍王的肩)谁不怕死啊?头皮上飞枪子,裤裆里头跑手榴弹,就是神仙也得尿了。

(2)旧煤窑里给王金存戴钢盔时的谈话。

老刺猬:老谷,新来的这位可有点尿啊。

谷子地:不碍事,见点血就踏实了。

……

谷子地:知道狗为什么咬人么?人一害怕身上有股怪味,狗就专咬这种人。子弹也一样。(把自己的钢盔给王戴上)谁害怕它找谁。只要你不害怕,子弹绕着你走。

(3)焦大鹏临终时九连的对话。

焦大鹏:你给连长报个数。

王金存:全连阵亡三十二人……

谷子地:你大点声!

王金存:全连阵亡三十二人!现在还剩十五人!有六名重伤,能动换的都在这啦!

罗广田:有两个在窑里自己解决了!

……

谷子地:王金存!你是九连的指导员,我现在想听你说一句,你听没听见吹号?

王金存:没有。我没听见。

老刺猬:你姥姥!你想害死九连啊!我崩了你!

谷子地将老刺猬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头:我也没听见。

罗广田将老刺猬踹倒:反了你了!你想干什么?

老刺猬:连长,你听听河对岸,我们团阵地还有动静么?大部队早就撤走了!

罗广田:你们谁敢跑!别怪我手榴弹不认人!

老刺猬:罗广田,你装什么大个的?九连个顶个!谁打仗比你差?焦排长……焦排长是想给九连留个种!

…… 谷子地:我没听见吹号,我什么也没听见,我不能下撤退的命令。对不起弟兄们。把我兄弟抬窑里去。在他边上给我留个空儿。听见号的都可以走,我不拦着。我没听见我留下。能动换的跟我把炸药集中起来。

王金存对老刺猬说:把这几封信带出去。有烈士的。剩下的是我的。

老刺猬一把将王金存手上的信打飞。

(4)肉搏战前。

谷子地、王金存、老刺猬先后拉着了导火索,爆炸声中,全体上刺刀,冲锋……

谷子地:走!害怕你就大声喊!管用!

王金存大喊着冲了出去……

我不知道那些认为《集结号》侮辱了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人看了这些之后还会那样认为吗?九连的各位在面对百倍于己之敌死战不退,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战斗精神和士气。尤其是最后面对敌人刺刀见红,那是怕死的人做得出来的吗?两名重伤员为了不拖累大家,自行了断,那是怕死的人做得出来的吗?尤其是在焦大鹏临终时的那段争吵,颠覆了以往高大全影片中最后时刻的豪言壮语和铁板一块,生动地刻画出了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告诉我们,战士们也是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但是不管他们各自有什么想法,他们最后都还是自动地留了下来,留在了这块明知是死地的阵地上,一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这才是战友情、集体荣誉感和战斗精神的集中体现。《集结号》的这几段描写不但没有侮辱我军的战斗精神,反而从更真实的角度来升华了这种精神!

在这里我还要加上一句,那就是被战友们所批评的“留种”。如果有空,同志们可以去看看《远东 朝鲜战争》这本书,其中在一次战斗中,部队就下了命令,班里留下副班长,排里留下副排长,连里留下副连长……其余的人全部上战场,为什么要留下副职?就是为了留种!知道编制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荣誉!

3、杀俘虏。我在影院里看的内容是焦大鹏杀了一个投降的国军军官,据说原来未删节版中还杀了一些,不管杀了多少,杀一个也是杀,杀一百个也是杀。总之,谷子地确实做了错事,有些战友揪住这个,说《集结号》宣扬杀俘,是侮辱我军。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们再来看一段台词。

团政委:在上次的战斗中,三营九连打得勇猛打得顽强,也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本来是要为他们请功的,但就是因为连长谷子地下令枪杀已经放下武器的俘虏,还私分哄抢他们的衣服,无视战场纪律,在全团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师首长责令我们,对这一无视战场纪律的恶劣行径要给予严肃处理,因此,经团党委研究决定,给予相关责任人严厉处分如下:

一、调整现九连建制,谷子地以下四十六人全部转入团预备队,听候处置;

二、原九连连长谷子地给予军纪处分,记大过一次,禁闭三天。

从这段台词可以看出,谷子地杀俘完全就是一种个人行为,我军对这种杀俘行为同样是反对的,否则就不会给九连这样的处分。如果谷子地的这种个人行为能够代表我军的话,那么我军历史上所出的那些叛徒呢?他们的个人行为又代表什么?此外,从当时电影的战斗场面来看,谷子地杀俘恰恰是他血性的表现,九连被国军设伏后遭受了惨重的作亡,昔日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指导员甚至被炸成了两截,别说是九连的战士,任何人当时看着都血往上涌,想把对方全干光,一个不留。战争本来就是冲动的产物,是泯灭人性的东西。《亮剑》里面李云龙踏平已经被孔捷收编的黑云寨,将已经投降的二当家山猫子给砍了,那何止是杀俘,根本就是在对友军下手,可我只看到有人称赞李云龙血性,咋没见有人说他侮辱了我军?不管搞什么事情,还是不要双重标准的好。

4、哄抢战利品。

首先要说明的是,上面,团里已经对九连哄抢战利品的行为作出了处理,这就说明了哄抢战利品完全是谷子地等人的个人行为,我军同样是持反对态度的,所以,以九连的这种违纪行为来概括我军,不具有证明力。其次,我军当时有不少部队有着同一个外号——“两头冒尖”,什么意思?就是说他们打仗凶,抢东西也凶,对敌人狠,对友军也狠。其中的代表有钟伟的2纵5师、李作鹏的6纵16师等,当年16师在打篮球赛时犯规后不服裁判,打球变打人,就连上去劝架的高岗都挨了几拳。而5师抢战利品更是出了名,一名39军老兵,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是第一批入朝的军人,他说,在过去,战利品多就意味着装备好、吃得好,只有装备好、吃得好了,打起仗来才有劲,才能够更好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去缴获更多的战利品,所以各个部队都是将缴获战利品看得比较重的。在这里又要提到《亮剑》了,有一集里面二师不是和五师在抢战利品吗?段鹏(他当时还是班长哦)不是也擅自命令穿国军的军靴吗?这其实正是那个时代的真实体现。同样的,我也没有看见有人说《亮剑》卑鄙,倒是叫好声、真实声一片。双重标准,可见一斑。

5、组织不可靠。

这是战友们批判的重要依据之一,认为谷子地等人是被骗去打阻击战的,还有人引经据典,拿出当年彭德怀、林彪、孙连仲等人的命令来比较,说明团长是在骗谷子地等人,甚至说此命令不是军人的命令,而是商人的命令,并由此得出“组织不可靠”的结论。事实真是如此吗?还是拿证据说话吧。

团长:再给我重复一遍命令。

谷子地:明天中午12点以前,不惜一切代价,在汶河南岸旧窑场坚守阵地。

团长:还有。

谷子地:不管几点钟,以集结号为令,随时准备撤退。

团长:听不见号声,你就是打剩下最后一个人,也得给我接着打下去。

谷子地:是!

由此可以看出,团长在下命令时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谷子地,如果不吹集结号,你的九连就必须要在汶河南岸旧窑场阵地死守到最后一兵一卒。这个命令与彭德怀、林彪、孙连仲的命令有什么区别吗?还是哪里说得不明白?这是一个典型的军人的命令,而非某些人所说的商人的命令。那个什么“组织不可靠”的说法纯粹就是一些低级趣味的家伙在借题发挥,什么叫组织不可靠?没有可靠的组织,共和国能够建立起来吗?中国现在能够强大吗?那些人还能够吃饱喝足闲着没事坐在这儿说这些不负责任的话妈?正不可靠的,就是编这些鬼话,不相信国家,不相信共产党的家伙!

6、谷子地质疑命令,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

这是一个自称搞战略研究的人提出的一个观点,主要是针对谷子地在团长墓地前的那段话,说那段质问不是中国军人应该提出的。这个观点最近好像很流行了,不少战友都拿着这一条来对《集结号》开炮,甚至有人提到了军魂这个高度,并与那句“组织不可靠”遥相呼应,让人叹为观止。不过也有许多战友指出,这个质问其实也就是一句牢骚话而已,没必要纠缠,到底孰是孰非,我们来看看。

赵二斗对小梁子说:……他手下的人都死了,找你们找了那么多年,你让他嚷嚷两句怎么啦?

小梁子转头坐在墓前。赵二斗接着说:这事过去了,都别提了。转头对谷子地说:你也别提了。都冷静点。将谷子地的酒瓶拿下放回墓前。

谷子地:老刘啊,咱不是,非得跟你矫情,吹没吹这号,咱九连,四十七个弟兄,明明都是烈士,怎么就成了失踪了呢?你现在躺在这,谁能给他们证明这事?老刘,好好睡你的觉,往后清明的烟酒我年年替你供着。咱哥俩是一个命,你先走一步,我早晚得跟过去,就在那边踏实地等着我。

再联系到前面谷子地在团长墓前的那番大吼,可以看出,那番咆哮其实就如赵二斗所说,不过是几句牢骚话而已,而非战友们所说的质疑命令,毕竟,九连在战前没有质疑命令,在战斗中没有质疑命令,他们以全体牺牲的代价践行了这个命令,难道这还不算是军人吗?这种精神还不算是军魂吗?难道非得要有几句“共产党员跟我上”或“这是我的党费”才叫军魂吗?退一步说,战后质疑命令怎么了?那些研究战史的军人不都是在战后质疑命令吗?那他们又算什么?如果战后质疑命令都算是亵渎的话,那么那些开国将帅们在战场上抗命那又算什么?军人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想法,但不管他们有什么想法,他们忠实地执行了命令,这难道不够吗?难道我们非要让他们连个人的想法都不准有吗?那他们还是人吗?硬性地将军人们往高大全的机器人框框中塞,这才叫亵渎,这才是侮辱我们的军魂!

8、装备。

特别说一点的就是坦克,在以往的国产军事片中,我们总是把敌人的坦克描写得一无是处,就是一副铁棺材、活靶子,就是一个为了显示我军英勇无敌的道具。但是《集结号》却让我们见识到了在没有重武器的步兵面前,坦克是多么的可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坦克会驰骋沙场,为什么步兵打掉一辆坦克就可以立功甚至被授予战斗英雄,战争,从来就不是游戏。《集结号》中打坦克的那段,充分地显示了我军英勇无畏敢打善拼的精神,不但没有抽走我们的军魂,反而让它的光芒更加闪亮!

备: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红军由原来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

湘江战役虽然粉碎了国民党军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后损失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连同前3次突破封锁线的损失(包括非战斗减员),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这是“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实行逃跳主义所造成的严重恶果。此战之所以能够保重红军主力部队渡过湘江,是因为红军指战员在作战中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英勇的献身精神,阻止住了敌人的进攻。此战之所以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损失,则主要是因为“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没有充分发挥红军的长处,部队在行动中仍要背负着“坛坛罐罐”行军,行动迟缓,战略战术指导上更是存在着严重错误

湘江战役

——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军头目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臵重兵,构筑碉堡,设臵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此时的蒋介石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以为定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了。

11月20日,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白崇禧同粤军和湘军一样,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以防红军进入本省或被蒋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7天之久。

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到来了。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红1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华里的湘江两岸。这时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

剩下的问题就是争取时间。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遗感的是,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行军的速度。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最高三人团是想将中央苏区整个地搬到湘西去。临突围前,雇了几千名挑夫,绑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厂拆迁一空,工厂都卸走机器,凡是能够搬走的值钱的东西都装在骡子和驴子的背上带走,组成了庞大的启方运输队。需要七、八个人抬的石印机,需要十几个人抬的大炮底盘,也舍不得丢下。在山间羊肠小道上行走,这样的队伍怎么能加快行军速度呢?

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

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湘江一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编写人:

第二篇:集结号影评

迟来的号角

【内容概括】《集结号 》是 根据当代作家杨金远的短篇小说《官司》改变而来,讲述的是在三年内战中身为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九连连长谷子地和他的兄弟们为保大部队转移镇守汶莱南岸打狙击战,并以集结号为准听不到集结号不得撤退,可战争打响后从上午打到次日上午集结号一直都没有响而他所有的兄弟都把血泼在了那块土地上,只有谷子地一人存活。于是谷子地为了弄清 号到底响没响,为了给死去的兄弟得到身份的证明踏上了追寻谜底之路。

【关键词】 兄弟情人性寻找

《集结号》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精神大片,给人以无限的精神力量.引发人们无限深思。《集结号》这部战争大片其故事情节摆脱了以往国产主旋律战争片情节,以谷子地率领众战士与国民党军队周旋并给了两种选择一是吃枪子二是大家一块围起来吃饺子这其中显示了当时普遍战士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隐含出了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后来在汶莱南岸的狙击战中以集结号为令,集结号不吹响就不能撤退,但集结号却始终没有吹响,在这场战争的最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九连战士只剩下谷子地一人,其余战士全部阵亡,影片就已集结号是否能吹响为线索,展现了谷子地为这场战场上战死的战友们争回应有荣誉的艰难历程,反衬出人物的坚毅的性格。而极具悬念的故事情节发展是以往国产战争片中不曾多见的。但如果将《集结号》归类于主旋律电影的话,那又未免太武断了些。

本片通过对人物鲜明个性的塑造、丰富的表情特写以及精彩绝伦的战争场面描写,让我们感觉到精神上的震撼,感受到在战争中生死一线时人性的表现。从这一点上来讲《集结号》就突出了人性,突出了勇敢,突出了正义,这说明我国战争题材电影已摆脱了以往主旋律电影的模式,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新的层次。并且它放弃了以往不已英雄的为主线的情节反之更是对小人物英雄在那战争中的经历和无奈以及对人性本质的 探索和对战争的一个控诉以及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对于战争它留给我们后代人的不仅仅是残酷和伤痛更多的是对其中的一种精神的反思。以及我们该负起怎样的责任?

在以往国产战争片中对人物的塑造几乎都是“高、大、全”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殊不知这是战争片的禁忌。英雄就是英雄,和别的士兵有了区别,别的士兵牺牲了也就是牺牲了,而英雄牺牲了就要不遗余力的对牺牲过程进行详细表现,而且国产电影片中的英雄“命非常硬”子弹就是打不中他,等到英雄就要就义的时候之前还要高喊几句。例如《英雄儿女》中王成的英勇就义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就非常夸张,导演运用仰角镜头特写王成,表现其高大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他光辉的英雄形象,但这就大大的有损战争的真实性和战场的真实感。但在《集结号》中“高、大、全”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已经完全见不到了,观众领略到的是一个整体英雄,而在牺牲的处理上冯小刚导演运用“短、平、快”的手法,使情节更加紧凑。例如其中一个镜头描写的是一个战士奋力向外投掷手榴弹,在投掷的一霎那战士被乱枪打死,镜头从战士的侧面拍摄,突出

了战士牺牲的动作,从而表现出战争的惨烈和残酷。镜头虽短,但带给观众的将是难以忘却的震撼。在《集结号》中,血肉横飞的硝烟战场,密如骤雨的子弹在战士的耳边呼啸而过。在第二场大战结束后战士吕宽沟小心翼翼的在尸体间匍匐摸索着寻找战利品,当他终于在敌人的尸体的口袋找到一块手表时,欣喜若狂的他猛地站起来,暴露了目标,被隐藏在暗处的狙击手一枪毙命,他的笑容凝固在脸上而生命却被剥夺了,从这个地放冯小刚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在战场上人生命的脆弱,以及人性在张场上被扼杀的表现,只又打胜仗才能活下去。这些让人记忆犹新的镜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集结号》在这方面实现国产战争片质的飞跃,为其他战争题材的电影做出了好榜样。

评价一部战争题材电影的好坏关键一点在于是否对战争场面做出最真实的再现,而《集结号》这部电影在这方面的表现就很好。晃动镜头的大量运用不仅加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和紧凑感,更好的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反映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战争可以改变一个人。”而《集结号》中指导员王金存恰好可以印证这句话。依然是镜头的表现,当王金存初入战场时,被战场的残酷吓得大呼小叫,这时镜头给了王生存一个脸部特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脸上留出的鼻涕,而当王金存引爆炸药时,同样是脸部特写镜头,这时我们看到的是王金存脸上坚毅的表情。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打仗尿裤子的文弱书生转变为一个视死如归的铁血战士,这个答案就是战争。战争的洗礼让王金存有了男儿本色,我们已经厌烦了从始至终不怕死的主人公设定,而更加青睐于在战场中战士由弱到强的成长设定,真实的战争中没有一个士兵是不怕死的,因为战争是残酷的,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而改变什么。可一旦你拥有了一颗勇敢的心,那即使是牺牲也变得意义重大。只要你拥有一颗勇敢的心,每一个牺牲都将会永垂不朽,意义非凡。《集结号》正是要告诉我们这一点,而这种勇敢,震撼着战士也震撼着我们每一个观众的心。同时他也告诉了我们人的本性和对生命的价值,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自己面前不怕死的往前冲后王金存终于知道了战争的意义和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人民来讲意味着什么,是家破人亡是妈妈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但若小家不舍大家便消失,在国家感情和个人感情中我想无论是文弱书生还是农家汉子他们的选择应该只有一种那就是向前冲。哪怕明知是死也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冲上去。而作为现在的我们却正在渐渐远离 甚至是渐渐遗忘这种精神、这种理念。我想王金存这个角色应该也是对这种精神的一个写照和发扬!这种心灵的震撼是我们难以忘记的,在电影集结号中我们也能找到《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子,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枪林弹雨,每个战士们的生命稍纵即逝。这也正是《集结号》在向这部战争大片致敬。其中有一个场景与《拯救大兵瑞恩》中那个拿下钢盔被击中的士兵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震撼同时也巧妙的折射出了中国战争片的一种升华,也是中国战争片的又一次发展

在《集结号》中,更多的是在展示追求真理的过程,而战争只是永不磨灭的回忆。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虽然没有了宏大的战争场面,但仍围绕着主体:集结号到底有没有吹响。主角谷子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为牺牲的战友征求说法与荣誉的艰辛历程。导演运用大量的长镜头来展示谷子地一人在煤厂挖煤誓要挖出战友们的骸骨,从谷子地挖煤的动作可以看出他的心理变化过程,也许谷子地

知道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找到战友的骨骸的。但他至始至终都没有放弃,是信念支持着他继续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远方传来恢复战友烈士荣誉的消息时,谷子地激动得都无以言表、欲哭无泪,当在团长的陵前得知集结号根本就没有打算吹响时,谷子地陷入了疯狂。这种强烈的感情深深的触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谷子地顽强的正义感和对战友深深的感情影响着片中甚至是我们每一个人,这是正义感所带来的无可比拟的震撼。而这股正义感放到现在似乎也是对我们当代社会的缩影的一个折射。

《集结号》相对来说似一个不错的战争类电影但是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镜头剪切过快、影片删减造成情节突兀等缺点。但是优点多大于缺点。同时对于冯小刚个人来讲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飞跃,《集结号》也使国产战争片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影片的结尾士兵在烈士墓前为烈士鸣炮三响,三个炮象征着对人性的光芒纪念、对勇敢执著的敬仰、对正义力量的歌颂,三炮齐响、深深的震撼着人们的内心。迟来的号角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信念,也带给了人们无尽的精神力量和憧憬。

第三篇:集结号影评(范文模版)

《集结号》—不同凡响的军号

《集结号》看完了,给我突出的感觉有三个:一是很震撼,二是很真实,三是回味无穷。第一,很震撼

在人们的印象中,战场上的红旗是飘扬的,军号是嘹亮的。然而在《集结号》影片里,红旗没有飘扬过,军号也没有吹响过。尤其那没有吹响的军号,系结着47名战士的生命。在1948年淮海战役的一个战斗中,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刘泽水约定以集结号为撤退的号令,集结号不响,连队不撤。预定时间过了,没有号响,战士一个接一个地倒下。谷子地继续率兵奋勇作战。出乎意料的是,勇猛的排长焦大鹏在临死之前说听到了集结号响,劝谷子地带着仅剩的几个弟兄撤退,战士中有人附和、有人反对,大家对此产生了分歧。谷子地此时发现大部队早已撤退,但坚信没有听到号声。结果,47名战士终因寡不敌众,全部阵亡。事后,幸存下来的谷子地怀疑是自己忽略了号声,导致战友们枉送性命。进入和平年代,复员的谷子地意外见到当年的司号员小梁子,得知他根本没有吹响集结号,因为团长没有下达命令。

这部影片首先引起我震撼的是他的选题,导演的敢于创新。比以往冯小刚的作品,确实有太多的变化。比如从逗人笑到逗人哭,从紧跟老百姓熟悉的生活小事到放眼战争历史,从语言风格的转变,摄影风格的转变,作为一个导演的求变转型之作《集结号》是比较成功的。

这个影片从内容和表达的形式上,我们看到的战士不再英勇无敌,也看不到那些符号化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场面,因为在导演看来,怕死是人类的本性,没有人愿意打仗,更没有人愿意去送死。

这个影片简炼而有力,比如过去战争英雄站起来一边豪言壮语,一边机枪扫射,四周倒了一大片还没死,但这次不少英雄刚站起来,还不及说一声“啊”,就已中弹阵亡了。影片从士兵的角度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他们脱下了高、大、全的外衣,一个个真实地牺牲在战场上。而以往的镜头是:某某伟人把烟头在鞋底上捻灭做若有所思状,之后便伏案挥毫写下一首开天辟地的诗词佳作,一声令下,万炮齐发,摧枯拉朽,人民解放军势不可挡。而后欢呼雀跃的群众们给战士们塞鸡蛋,装红枣,披红挂彩,好不热闹,最后人民解放军成了最可爱的人。每当看到这时,很多时候,生出的是对战争的向往,对英雄的崇拜,痛恨自己如何不生在那个时候,也当个英雄过把瘾。

《集结号》却一反常态,人们看到了被打断的手臂,被击穿的脖子,淋漓的鲜血,扭曲的身体,血肉横飞。特技效果及其视听冲击把血腥残酷展现在观众眼前,使之恐慌。在这里我们不再向往战争,战场也不再“美好”,没有了夕阳的余辉,也没有了军号的嘹亮,对战争充满了恐惧、厌恶,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人们心灵上受到的重创,不禁使我想起了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自从它问世后,战争电影仿佛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里程碑的高度,以至于人们说斯皮尔伯格毁了这个市场,后来者没法拍了。这里面,技术高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集结号》没有超出《拯救大兵瑞恩》,准确说依然落后于它。但子弹呼啸和坦克仿佛来自世界之外的迷离般轰隆音效,借鉴得非常好,绝对应该超过《太极旗飘扬》,或者至少是一个水准,战场造型、爆炸和枪战非常类似。从子弹射出、枪的震动和烟雾火舌,直到真实感觉的击中人体,真实感觉到流血仆到,通过一个镜头而非蒙太奇剪辑解决,犹如纪录片。

但不足之处,就是中野部队不知何时练成了一套盟军侦察兵才有的现代巷战本领。

第二,很真实

艺术的生命贵在真实。电影艺术更不例外。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假货满天飞的今天,对虚伪深恶痛绝的人们,百倍地希望追求真实,呼唤真情。这部大片给人的突出印象,恰恰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真”字。历史的真实,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真实的矛盾,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细节,真实的表演……毋容讳言,以往那些没有灵魂的“英雄豪杰”,大多是无心无肺、刀枪不入的活神仙。敌人则全都是闻风丧胆,不堪一击的窝囊废。描写战争的作品,往往回避无情的现实,不敢正视残酷的流血牺牲,轻描淡写,把你死

我活的拼搏,当成了一场儿童游戏:掩盖了战争的恐怖和罪恶,反而贬低了英雄的高大形象。实话实说,战争是残酷的。英雄的伟大,正是他们在生死考验中的无畏。在那血火纷飞的战斗岁月里,不知有多少谷子地和英雄九连那样的悲壮故事或者有多少的英雄被当作失踪,这绝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杜撰的故事。

《集结号》实际上只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阻击战争,另一个是谷子地为战友正名。阻击战争结束后,谷子地受伤并且被解放军当作俘虏。释放后他又得知,自己原来的部队番号已经取消,47名战士被定为“失踪”,而不是烈士。谷子地的后半生就是为死去的战友找回部队,找回应有的荣誉。

在影片结尾,谷子地回到当年发生血战的旧窑场,相信47具遗骸就在窑场下面。他发疯似地挖掘如山的煤矿,他要真相大白,让尊严复回。最后,上级追认他们烈士并树立了纪念碑,没有飘扬的红旗终于出现了,没有吹响的集结号终于由小梁子吹响了!

《集结号》重笔描述了军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这些军人都是平凡的农民子弟,他们没有闪光的语言,但有朴实传情的台词;他们没有典范英雄的脸谱,但有实在的人情味和层次感。也许是头一次,影片告诉大家,人民子弟兵也有不敢开枪的、尿裤子的、怕死的,这正是影片的真实之处。

冯小刚的确很会讲故事,整个故事线索清晰明了,情节一气呵成,首尾遥相呼应,内容张驰有度。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字来概括:

乐观、真实、责任、公正。

第三,回味无穷。

首先,对于这个影片,故事的流畅、逻辑的严密性等都来自于民间,显得很贴切,还时不时流露出底层真实的幽默。如:“头皮上飞子弹,裤裆里晃手榴弹,神仙也得尿”。还有电影开篇就是一场箭在弦上的突击战争,谷连长还不忘幽它一默: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是选择吃子弹还是饺子……。在已经知道九死一生的情况下,他们这群无名英雄还在从容的相互揶揄。联想到我们自己,有什么事情会比随时死亡的威胁,更加让人不安呢?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乐观从容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

其次,在物欲横流,唯利是图,追星成风的势利社会,人的价值常被扭曲。人们疯狂崇拜的偶像,都是那些媒体炒热的“大人物”和“大明星”,很少有人关注和尊重身边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无名英雄”和“芸芸众生”。感谢电影《集结号》,不但把镜头对准了谷子地这种重情重义、爱憎分明、讲人话做人事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还热情大胆地塑造了从恐惧到无畏的指导员王金存,因失言违约而愧疚终身的刘团长,临终苦劝战士逃命“给九连留个种”的焦大鹏,谎称听见集结号支持撤退的老刺猬,为给连长缴块手表而搭上一条命的战士吕宽沟,以及罗广田、姜茂财、黑子……等等充满人情味和鲜明个性的生动英雄群像。尽管他们有缺点,有错误,甚至于有过动摇或怯懦的闪念,但在关键时刻不惜献出生命,最终留下的仍

然是一片赤胆忠心!

共和国的繁荣富强,不应忘记那些万世流芳的著名英雄,更不应忘记那些默默无闻、无处不在的广大无名英雄。影片《集结号》正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极力呼唤良知和警醒,呼唤友爱和宽容,呼唤人们在欢乐和平的日子里居安思危,不要忘记血写的历史,不要忘记每一个为人民幸福流血牺牲的无名先烈!这岂不是“太平盛世”的及时雨吗?

“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这是《集结号》最耐人寻味的庄严主题。

第四篇:集结号影评

已集结号为准

——观《集结号》有感

《集结号》是部老片子了,但我却一直没有看过,原因是我虽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但不喜欢看打到最后没有胜负的战争,更不喜欢看正义的一方打输了的电影,所以对这部前四十分钟鲜血后八十分钟眼泪的电影,我一直都没有看。

周五晚上,部里叫我们去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就是《集结号》。在夜幕中,大大的幕布拉了起来,很有电影院的味道。一开机,满眼的土八路,满耳的枪炮声很是振憾,故事便这样开始了:一个不怕死的连长接到命令带领47人在一小山丘掩护大部队撤退,阻止敌人对大部队的追击,直到听到集结号才可以撤退,否则剩下一个人也要战斗下去。数以万计的敌人向蚂蚁一样压向小山丘,两次进攻后,能动的只剩下九人,为炸掉敌人的坦克而被火烧的奄奄一息的焦排长拉着连长的手,用尽全身的力气说,他听见集结号了,这时,身后的黑子、二虎也跟着说他们听到吹号了,连长愣住了,他说他没听见,并发了疯的抓住他们的衣领一个一个一遍一遍问有没有听到,连长还一字一句的补充到他没有听见吹号,所以他要留下继续战斗,并说听到号声的可以走,但大家没有一个离开阵地。就这样,九连共击退敌军三次进攻,击毁坦克两辆,伤敌无算,全连除连长谷子地之外四十七人,全部阵亡„„

后来谷连长责怪自己耳朵被炮弹炸伤,误以为没有吹号,而葬送了47条性命,于是他开始寻找自己的部队。许多年以后,头发渐白的老连长终于找到了当年的部队,并从当年吹号的警卫员口中得知,当年刘团长根本没有安排他吹集结号,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组织只有放弃了九连的四十七条性命,听完警卫员的话后连长谷子地发狂了,他发疯的哭了„„

只是到了最后,组织给九连证明了身份,并追加“烈士”称号,授予解放奖章。这时,司号员拿起了集结号,电影也就随着永不停息的号声结束了。

电影结束了,在这个寒冷的黑夜,我浑身却在发热,而且强烈感受到心在快速地跳动,整部电影根本就没有吹集结号,大家都在等,我们也在等,焦排长谎称听到了吹号,无非是想让大家走,用他的话说是想给九连留个活种,明知是必输的仗,他们打了,明知在乱炮中可以听到想象的“集结号”,他们却留下来了,不是不能走,而是为了捍卫纪律,铁一样的纪律啊!

我在想,若换成是今天,会有人在那么拼死命的等号声吗?你可以说他们傻,也可以说他们笨,但有一点他们是对的,因为他们是纪律的守护者,然而正是有了他们,组织才是这样的可靠。

再看看今天的我们,在上大学的日子里,我们每天都有一遍又一遍的铃声,然而每天都有同学踩着铃声踏进教室;还有的同学打过两三遍铃后才姗姗而来;更有甚者无视铃声的存在依旧赖在被窝里。打了铃,且打得很响,我们的耳朵却没有听见,没有坦克没有火炮,我们的耳朵也没有聋,但为什么没有听到?因为平静而舒逸的生活让我们的心变聋了,没有了心声,更何来上进心呢?一个人是这样那么这个人便没有了进步的要求,一个单位是这样那么便没有了发展的希望,一个国家这样那么它迟早有一天它会在地球上消失。

生活中,工作中,听不到集结号的时候还多着呢,要不怎么会有迟到、早退,又怎么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怎么会有知法犯法?希望看完《集结号》的我们,不要在没有吹号的时候给自己吹响号的假象,更不要在吹响的号声里装做什么也没有听到,让我们以集结号为准!时刻准备着!

褚特汉语言文学10-2班

第五篇:集结号影评

《集结号》影评 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无回战役。一群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士兵。一个丢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弃的执拗军官。一段永远没有吹响的集结号,一段不为人知的背弃故事。这是冯小刚最近力作《集结号》的正式写照。

本片是根据著名作家杨金远的小说《官司》改编而成,故事背景发生在1948年到1956年间,一个连队的战士全部阵亡却无人知晓,全片通过寻找追溯的过程展现了这几个战士的英勇和感人的事迹。从而表现出《集结号》中人物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生命的伟大精神。在《集结号》中,我们看到的战士不再英勇无敌,也看不到那些符号化的革命英雄主义场面,因为在导演冯小刚看来,怕死是人类的本性,没有人愿意打仗,但在这种本能下主角谷子地又做出勇敢的举动,这个反差,这样才能对比出来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印象最深的是九连连长谷子地带领47名战士与多余自己几倍的敌人奋勇厮杀,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最后集结号没有响起,除了连长,其他战士全牺牲了,这说明了解放战争中,中国解放军的爱国精神是多么的伟大、是多么的崇高。

与当时的情况作对比,现在的人渐渐地把爱国这个词语给忘记了,有人说他很爱国,但是,在升国旗的时候,嘴巴却一动也不动,这是爱国的表现吗?爱过不应该挂在嘴上,而是应该在行动上表现出来,《集结号》中的战士不是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吗?

《集结号》中的战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奉献自己生命的精神。

高二(1)班

尹家俊

下载部队 教育 观后感 《集结号》影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队 教育 观后感 《集结号》影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结号影评

    《集结号》影评 看《集结号》前,我对冯小刚充满了期待,期待这位过去只会拍贺岁喜剧片的导演再次挑战自己。看完《集结号》,我想说集结号故事感人,战争场面震撼,这是中国战争题材......

    《集结号》影评(精选5篇)

    《集结号》影评 《集结号》讲述了一个退伍老兵为牺牲的战友追寻尊严和荣誉的故事。这个题材比较独特,既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又对传统创作禁忌有所突破。关于无名英雄被遗......

    集结号电影影评

    集结号 集结的号角 —评电影《集结号》血雨腥风的年代永久的驻足在了六七十年前的黑暗,今世的中国人,自强不惜的中国国人,用前人的骨肉和鲜血铸造了今日的辉煌。《集结号》仿若......

    集结号影评(精选5篇)

    集结号——原创影评 张真汉 一个在谷子地里捡到的男孩儿,一个在解放战争中无人知晓的男人,一个为了兄弟的尸骨不再被人践踏而目无一切的勇士。谷子地为我们诠释了战争的完整性......

    集结号观后感

    观《集结号》有感 重温这部经典影片《集结号》,在热泪盈眶的同时,以更深层的角度去理解它,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结合当今现状,对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

    《集结号》观后感

    人文思想的光辉——影片《集结号》观后感 strong 发布于: 2008-05-20 14:44 影片《集结号》的发行,引起了很大轰动,在这新旧交替的岁末年初成了街头巷尾、饭桌茶楼的谈资与议......

    《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10外秘(2)班11号刘思远 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致命的“真实”,一点假的没有。看到这句话,你别以为<集结号>是我看过百部爱国主义电影后的第一部电影,围绕着“......

    集结号观后感

    电影《集结号》观后感 这个假期,再次重温了这部经典的影片《集结号》。这次是以更为成熟的心态去观看了这部影片,也有了很多新的感触,多了几分更为深刻的思考,对这部电影所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