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民政系统中推进社会工作
浅谈在民政系统中推进社会工作
今天我想谈一下关于在民政系统中推进社会工作的一些个人看法,有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大家应该都有听说过社工,就是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就是运用专业的方法帮助他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专业工作者。他和我们身边的义工、志愿者有着相同点:都是基于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自愿奉献社会,服务群众。不同点是社会工作者是一种职业,拿工资,具备专业的知识技术(比方说与人沟通谈话倾听的技巧,心理疏导,应急能力,组织能力„„)。
就目前中国社工的发展来看,香港社工发展居世界前列,有着60多年的发展历史,服务种类遍及养老,康复,青少年服务等,服务的单位也包括个人、家庭、医院、政府机构、社会企业等。
但在内地的社工发展是不平衡的,像深圳、上海、北京的发展比较快。就我们山东省来说,以济南、青岛、潍坊为中心的地区是全省的领头兵,但在其他市区比较缓慢。潍坊这两年非常重视社工人才队伍的建设,潍坊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红头文件,并且今年一年就购买了潍坊市社工协会的8个服务项目。
有一种观点提到:把我们民政系统看做是与社会工作专业联 系最密切的部门。因为无论是社会工作人员还是民政工作人员他们都是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服务的。在民政系统中推进社会工作理念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可以使工作更加专业化,更加贴近服务对象的内心。运用专业的知识从简单的关注弱势群体的生理需求到关注心理和精神需求。比方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时,通过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对他们家庭生活的调查和干预等方式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处境,避免把他们“送回去又跑出来”。
其次可以扩大我们民政工作的范围和服务领域,从关注城市三
五、低保、优抚、受灾对象到关注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这种尖锐又普遍的问题,更好的发挥政府职能,维护社会稳定。
但就实际工作来说,还存在以下的矛盾 我们民政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政治素质,工作踏实,爱岗奉献,但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甚至我们可能不清楚社工到底是干什么的。社工人员不是政府工作人员,如果没有人购买他们的服务,迫于资金等问题限制,他们的专业技术无法施展。
对于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1提高对社会工作的认识。组织民政队伍进行社会工作知识培训,把社工的理念方法引入现有的业务中,充实业务内涵。3通过考取社工资格证的方式,提高社会工作能力,当一名与时俱进的民政人。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
第二篇:民政社会工作
社工分析民政系统进入社区的意义
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和民政工作有着怎样的关系?民政系统推进社会工作意味着什么?在今天,厘清和解决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特殊意义。
没有一个领域像民政工作那样需要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
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有着本质的相同性。从使命来看,两者是相同的。民政工作是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出发,遵循“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开展工作。社会工作也是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出发提供服务的。无论是在民政工作中还是在社会工作中,都注意了被服务对象的价值和需要。从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上看,两者都是为困难群体以及有服务需要的群体提供服务的。就工作内容和方法来看,两者都以服务为手段开展助人活动。从服务功能上看,两者都有助人的功能。
同时,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服务理念看,民政工作代表党和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服务;而社会工作则遵循“平等”、“尊重”、“接纳”、“案主自决"等专业理念,更强调和服务对象平等的地位,使服务对象能够自立自强。从服务内容看,民政部门还有大量其他社会事务,如民间组织管理、行政区划管理、婚姻登记等社会管理职能,社会工作主要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从服务方式看,现阶段我国的民政工作主要是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帮助,而社会工作主要是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等专业方法进行服务性的助人。从服务功能看,民政工作多侧重于救济性、保障性功能,而社会工作则多侧重于福利性、服务性功能。
从以上比较不难看出,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上,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来源和历史看,它本身就是从最初的救济型、物质保障型不断向高层次、专业化、服务型方向发展的结果。从现阶段民政工一作发展的层次来看,可以看做类似社会工作发展的早期阶段,虽然其阶段层次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笔者认为,正如任何一项职业都有它自己的专业支持一样,社会工作理论就是民政工作的专业基础。在现代社会,使用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领域很广,但没有一个领域像民政工作那样广泛地需要社会工作,并且把它作为核心专业。社会工作在民政业务和民政范围领域起着制定政策、组织实施等核心和基础作用。
社会发展需要民政工作的社会工作化
从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民政工作引入社会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政工作的社会工作化,即要把社会工作作为民政业务领域的专业支持,通过在各项民政业务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服务方法,使民政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本土化,即和我国实际业务相结合,使社会工作从书斋走向实务,走向专业、服务全社会。
民政工作的社会工作化,使民政工作的内涵进一步充实。如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引入社会工作,可以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从服务对象本身的生理需求投入到服务对象的心理、精神需求,从关注服务对象本身到关注其家庭和所在社区。在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性救助领域引入社会工作,可以使我们和服务对象由简单的“送回去又跑出来”的循环往复中发现服务对象的真正问题所在,并通过启发个人和协调家庭、社区等综合方法予以彻底解决。在救灾救济领域引入社会工作,可以从传统的以物质救助为主的救济模式中跳出来,更加关注灾害对灾民心理和物质的伤害。在收养服务领域引入社会工作,可以由关注收养家庭的需要转变为关注被收养孩子的需要。
同时,社会工作化的民政工作将使民政工作的外延进一步拓展,扩大了民政工作的范围和服务领域。我们知道,民政工作主要是以物质救助为主,以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受灾对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服务为主,属于剩余福利模式,引入社会工作后,可以用社会工作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的需要,审视我们提供的服务。如目前我国的农民工问题、老年人问题、单亲家庭问题、家庭暴力问题、留守子女问题等,可以说既普遍又尖锐,处理不好必将引起社会动荡。所以,民政工作必须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为所有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提供专业服务。社会工作的引入,客观上还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民政工作引入社会工作的有效途径
民政工作引入社会工作既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另辟一块独立的业务,而是把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引入到既有的业务中去,更新服务理念,充实业务内涵,提高服务水平。在此,提高认识是基础,没有真正提高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就不可能真正在业务服务领域引入社会工作。
要对民政业务、民政范围的服务队伍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既然认识到民政工作社会工作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社会工作是民政业务的核心和基础专业,在具体服务中起着主导、策划、组织、协调和推动实施的作用,就需要组织所有民政服务队伍,进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知识、方法的培训,让所有民政工作人员掌握社会工作理念和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要研究设置专职社会工作岗位。在我国,目前各类提供公益性社会服务的事业单位是主要载体,引入社会工作的主要标志和重要结果,就是在各类提供社会服务功能的事业单位中研究设置专职社会工作岗位并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要研究制定专职社工岗位的岗位名称、专业级别、结构比例、工作范围、职责、从业人员资质要求等规范,并通过培训现有工作人员和吸引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引导大家从事专业社会工作。
要勇于试点探索,大力发展民办非营利专业社会服务机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专业社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作为政府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专项社会事务的职能部门,民政部门的责任必然越来越重,任务必然越来越多,但又不可能大包大揽。所以,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各自在提供专业社会服务方面的职能、职责与权限。一方面,强化民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行政职能,弱化并逐渐退出具体的社会服务工作领域;另一方面,制定鼓励扶持和规范发展的政策,促进民办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并加强管理与监督,使之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考试大收集整理
推进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写入《决定》,是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民政服务领域广泛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提升各级民政系统整体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对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一、充分认识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紧密的联系
???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人才是相对社会工作提出的,主要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区服务等领域,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性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关系紧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民政事业发展密切关联。民政部门所承担的工作,总体上都属于社会工作范畴。民政部门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由政府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的解决社会问题,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发展社会民主,保持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社会行政管理工作。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作用,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工作主线,不仅与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理念相一致,而且还丰富和充实了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内容。其工作领域包括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优抚安置、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区划地名、殡葬管理、民间组织管理等,绝大部分业务工作都与社会工作有密切联系,并主要体现在对五方面弱势群体的救助:一是对残疾人、老年人的社会救助;二是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救助;三是对受灾群体的救助;四是对处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五是对军人等的优抚和安置。多年来,我国绝大部分社会工作具体事务,都是由各级民政部门承担。民政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技巧,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密切联系是在广泛的实践基础上历史形成的。
???
二、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
??? 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各级民政系统是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早日健全和完善专业化的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体系是一项重要而十分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下手:
??? 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要结合民政干部队伍实际,以提高运用专业理念、提供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处理复杂问题等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组织动员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以及社区和社会公益类民间组织的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在民政系统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二是要实施职业认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要贯彻落实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全面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要研究制定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办法、社会工作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证书登记管理办法、社会工作者考核评估办法、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体系。
??? 三是要开发社工岗位或专业技术职务,建立社会工作人才使用机制。要根据人事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尽快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的事业单位中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调研,深入研究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会福利机构等各类民政服务事业单位以及社区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等级设定要求、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
??? 四是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社会工作人才干事的积极性。社会工作人才激励的重点是在实施和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中,规范社会工作者属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薪酬和保险待遇,逐步提高其社会地位、职业威望和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使社会工作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对于民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工作人员,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做好“资格与岗位挂钩,岗位与薪酬挂钩”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对于在民办社会服务机构从业的社会工作人员,要适应社会工作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特点,研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财政支持体制和合理的薪酬指导标准。对社会工作人才中的先进典型,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支持他们,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对加强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一点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社会工作的国际定义:社会工作职业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加强和解放人类对福祉的追寻。社会工作借助人类行为与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的与环境交流融合。它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而开展的。社会工作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着多样化、复杂的交流。它的宗旨是促进人类发展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职业社会工作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和变化。社会工作者们正是社会变迁、个人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进步的代理人。社会工作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既是一项明确的工作任务,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社会工作的宗旨、工作范畴、本质特征而言,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更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推进民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应是一项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目标任务。
一、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内在联系
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是更大范畴的民政工作。深刻理解民政工作的内涵,准确把握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对于推动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民政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政工作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从社会工作定义中可以看出,原来的民政工作就是现在的社会工作的范畴。民政部门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民政工作在服务理念、服务对象、工作领域、功能作用等方面与社会工作存在着密切联系。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作用,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工作主线,与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理念基本一致。民政工作中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优抚安置、社区建设等多项业务从本质上看都是社会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社会工作者,而且是把社会工作作为核心专业使用,社会工作在民政业务中起着制定政策、组织实施等基础和核心作用。
(二)民政工作是推动社会工作的载体。民政部门经过长期努力,初步建立了覆盖所有民政对象的社会服务组织体系,构成了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许多民政业务如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优抚安置、社区建设、民间组织等法规政策体系健全,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为社会工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特别是在长期的民政工作工作实践中,已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人才,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才保证。民政工作者在实践中创造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也为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民政工作需要引入社会工作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民政公共服务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质量也越来越高,必须转变管理方式,走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道路,形成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政府工作与社会工作互补的格局,变政府单一行政管理为政府与社会合作管理,形成科学的社会治理结构;必须引入社会工作 “助人自助”、“平等”、“接纳”等理念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为民政对象服务;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大量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快培养一支数量众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充实民政基层服务组织。这是进一步做好民政工作,提升民政事业发展水平重要途径。
二、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面临的问题
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提出,在我国主要体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通过民政部的强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
(一)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总量不足。据《中国民政事业发展报告(2007-2008)》显示:“目前,全国尚有4000多万优抚安置对象(重点优抚对象600多万),约有5000多万城乡低保对象,有1.44亿老年人(570万农村‘五保’老人和相当数量的城市‘三无’老人),8200万残疾人和57万孤儿,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需要由福利院、光荣院、优抚医院等单位直接为其提供生活服务。只有进一步加强民政事业单位建设,才能切实保障好‘三个群体’基本权益,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民政事业单位也必须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高龄老人比例不断提高,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对发展老年福利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1.44亿老年人口中,约有3200万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而目前全国各类养老事业单位只有3.9万个,床位数只有170.2万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11.8张,与发达国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50至70张相比差距甚远,我国老年福利服务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全国民政系统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约有45.3万”。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持续、普遍提高,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迫切要求各类民政事业单位牢固树立“为民”宗旨,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拓宽服务领域,继续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来。特别是在县乡两级民政部门,社会工作人才更为缺乏,就我们湖北省竹溪县民政系统而言,全县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96个村,15个林特场,人口37.3万人。全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只有113人,除负责15个乡镇民政业务工作以外,还要负责县办1所光荣院,2所社会福利院,1所殡仪馆,1所老年公寓的特殊服务工作。县民政局机关干部职工只有35人;15个乡镇民政所只有2个乡镇民政所有3名民政干部,其它13个民政所都只有2名民政工作人员。因此,在民政系统培养壮大社会工作人才的任务非常艰巨。
?
(二)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规范的岗位设置、科学的从业标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认同等。现有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历水平较低,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民政服务内容来看,过去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钱财物的帮助,但是现在的情况是,现代社会的许多人心理失衡,期望值高。因此,提高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素质非常急切、非常重要。
?
(三)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法规政策滞后。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法规政策来推动和保障。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法规和政策。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民政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但这些机构的用人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对社会工作人才的使用缺乏刚性要求;同时除行政、事业单位外,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自治性较强,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吸引力不大,一些受过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一般也不愿意到这些机构就业。因此,必须通过深化各相关方面体制的改革,抓紧制定《社会工作者条例》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才能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更加宽广的就业渠道和施展才能的空间,才能顺利推进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三、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途径
如何更好地推动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建立适应新时期民政事业发展需要的结构更合理、素质更优良的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紧制定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规划。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民政部的总体规划,到2020年力争使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达到国际通行的配备比例,即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二左右;在结构上实现各级各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初、中、高级合理的梯次结构;在素质上应该受到专业教育,具备务实操作能力。为此,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据此抓紧制定各级民政部门的具体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要对现有的社会工作人才岗位设置、社会工作人才需求量以及现有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人员结构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规划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要把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纳入各级人才建设总体规划,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具体工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到位。
(二)坚持岗位培训和岗位聘任两轮驱动,努力造就一大批与民政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才。要坚持学校育才与社会选才并举,加快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各级民政院校、设有社会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以及人才培训中心的作用,通过开办学历教育、短训班、研讨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对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特别重视加强民政基层社会工作人才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认真贯彻落实人事部、民政部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资格认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登记管理和选聘制度,为不断充实壮大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使用和管理体系。民政事业单位是社会工作人才分布集中的领域,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是社会工作人才的主要承载者,城乡社区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当前要以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规范社区工作者选聘等为抓手,按照分层分类的要求,建立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要建立岗位准入制度,逐步做到在社会工作岗位从业者,必须持证上岗。对在公务员岗位上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依据公务员的考核办法进行评价。对在民政事业单位、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等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应在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建立社会工作师(者)专业技术职务和薪酬待遇。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把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现有的人才管理体制,逐步在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类的法律法规中,明确社会工作的岗位,保障社会工作者有施展才华的平台。
(四)健全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发展社会工作,必须发挥政府在经费保障、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切实解决制约社会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预算经费项目,形成购买社会服务的公共财政体系。要把政府购买公益性社会组织服务纳入政府购买序列统一管理,推行招投标制度,保证购买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为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要理顺工作关系,在系统内部要成立社会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本系统内社会工作的业务指导;在系统外部要成立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工作者协会等,直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用行业自律的办法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
?
第三篇: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岗前培训初探
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岗前培训初探
王庆凯(民政部培训中心)
随着全球化和多元化趋势的加剧,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艰巨使命。处于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我国,面临着相同的任务和挑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陆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给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社会工作人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在社会不同领域独特魅力的发挥。
一、开展社会工作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1、经济发展拐点凸显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2698元,按照现在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1:6.8计算,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国际社会流行的一个标准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就是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这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分水岭。
同时,国际经验更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这个国家便会进入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1社会矛盾凸显期,传统行政干预式解决矛盾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针对当前的现实情况,如果依然按部就班,这将无益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更 1 王振耀.建设与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J].社会福利.09,(2)有甚者加剧冲突,引发一系列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仅仅依靠传统方式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政府管理层面急需植入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思维方式。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在西方社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也可以说社会工作专业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遭遇到了一定的挫折,1987年国家民政部为了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在北京马甸举行了社会工作教育论证会,确认了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自此社会工作发展迎来了春天。
在我国,民政部门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民政工作在服务理念、服务对象、工作领域、功能作用等方面与社会工作存在着密切联系。在现代社会,使用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领域很广,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优抚安臵、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到青少年服务、医疗服务、司法矫治、家庭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涉及到的部门很多,但没有一个领域像民政工作领域那样广地需要社会工作,并且把它作为核心专业支撑,没有一个部门像民政部门那样把社会工作作为主要和基本专业指导。2
2、社工岗位对社工人才上岗的专业要求
2007年,民政部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75个地区和90家单位开展首批试点。2009年又确定 2 http://sw.mca.gov.cn/article/llyjlm/200706/20070600000479.shtml?2 了88个区、市、县、乡镇和170个单位开展第二批试点。参与试点的地区和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探索,加强了社会工作岗位设臵,目前各地已在社会福利、社会事务、慈善救助、优抚安臵等民政事业单位开发设臵了8000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在城乡社区服务机构中开发设臵了37000多个社会工作岗位。3
2008年和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连续组织举行了两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产生了我国首批持证社会工作师,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27000多人,社会工作师8400多人,向建设一支服务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当前,行政性的、半专业化的实际社会工作模式在我国内地处于主导地位。随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针对实际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毕业学生以及有志于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人群及有志之士的专业培训日益迫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及本土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会工作岗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岗位设臵之路,社工人才的培养速度加快,如何促使社工人才又好又快地走上社工岗位,进入角色,开展工作,发挥社会工作在相应岗位上专业引领作用,成为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社会工作培训发展及现状4
http:// 彭凤萍.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若干问题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09,(8).在我国,由部门所属学校提供的对本部门(系统)干部的带有一定社会工作性质的培训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起初民政部培训中心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作为民政干部培训的一项业务内容,地方各省市的民政干部培训中心也有过类似的尝试,上海市民政干部培训中心最早将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培训事业。但普通高校参加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则是80年代中后期的事。1986年,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被列入国家教育部门的专业目录,并批准由北京大学等学校试办此专业。由此,中国大陆开始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进程。社会工作专业建立之初,民政部就给首批建立该专业的北京大学以重要支持,如1988年民政部资助北京大学100万元。同时,北京大学也承担了为民政部门培养专业学生的任务。后来根据民政部门工作的发展,北京大学又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司合作举办了三期民政干部“社区服务培训班”,由北京大学教师结合社区服务工作实际讲授比较专门的社会工作课程,收到较好的效果。随后其他普通院校也为地方民政部开办了专门的社会工作培训班。
1998年机构改革后,上海市民政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赋予干部培训中心专门培训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并给培训合格者颁发社会工作从业证书。实践证明,该类型的培训既有利于解决社会工作者的准入和素质提高的问题,同时也是建设社工人才队伍的有益探索。
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发展至今,主要形成了以下三个培训模块: 一是普及型培训。主要是根据培训对象的特性和工作要求,将有 关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如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社会工作与和谐社会等课程,穿插安排于各种专业培训和民政业务培训班之中,在主要业务培训课程中增加社会工作的有关课程,以期提高从业人员对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从而有力地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广泛深入开展。
二是提高型培训。这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各种小切口、深开掘、精讲授的社会工作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以及社会工作的国内外发展形势等。目的是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理念和实务能力,保障服务对象能够享受专业化、优质化、人性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三是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前培训。这是应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建立而生的一种培训。考前培训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全国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开设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等课程,目的是强化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提升受培训者的理论水平及应试技能和技巧,提高考试的合格率,从而使更多的人走人合格社会工作者的行列,提高整个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
三、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岗前培训的体系框架
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岗前培训体系框架的建构,对于开展切实有效的培训具有先行引导的作用,能够明确培训的重点,指明培训的方向。结合民政工作相应岗位的实际特点,从培训内容设臵、教材开发、培 训师资、培训方法等方面入手,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框架。
培训内容设臵:社会工作岗前培训的内容,同社会其他各个行业一样,传统的岗前培训内容应包含在内。其中包涵: 规章制度、职业道德、业务知识、行为规范、共同的价值观等,其中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的培训都是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岗前培训内容之外,社会工作岗前培训的内容应与努力探寻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它不能游离于实际工作之外,与实际工作相脱节。这就需要在内容选择时,高度分析民政系统岗位的特点,寻找社会工作与原有工作的介入点,追求实效,内容能够真正 “解渴”,为一线社会工作者在最短时间内胜任岗位提供进步阶梯。
培训教材开发: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本专门针对社会工作岗前培训的教材。没有教材,岗前培训将受到很大的牵制。培训教材的编写,不能停留于理论层面的思想辩证,必须深入一线调研,切实了解广大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工作需求,目标定位明确——缺什么补什么。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各地试点地区各单位,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经过探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理论研究者,如果能将这些实践层面的东西(社会工作实务操作)加以升华提升,这对教材的开发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教材更具有适用性,从而发挥示范、带动、影响的作用。
培训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社会工作岗前培训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基本保证,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培训的实际成效。搭建一线政策制定者与一线工作人员交流平台,一方面,政策的制定者如能近距离倾 听一线工作人员的呼声,将大大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切实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广大一线社会工作者,能够了解最新的政策方针,掌握前沿信息动态,能够及时查找工作不足之处,迅速改进工作方法。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师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工作一线,切实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建立高校与社会的有效联结,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引领作用。切实发挥一线社会工作者在实务操作演示、经验分享交流方面的优势,使停留于理论探究层面的知识,能够扎根于实际工作的土壤中。例如,民政部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之一,脑瘫自闭症儿童康复社会工作介入培训,香港注册社工扎根西宁市儿童福利院长达13年,分享社会工作介入脑瘫儿童康复手法,受到广大培训学员一致好评。
培训方法选择:社工岗前培训的群体多为成年人,需要对这一群体进行细分及研究,探索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社会工作岗前培训方法。首先,培训对象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贫乏。工作分工差异较大,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和专门的业务技能及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低,知识不够完整和系统,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培训过程中理论讲授必不可少,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接受程度;其次,思维能力较强但记忆力较差。培训对象一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都较强,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培训学员的记忆力明显减弱,不善于硬性记忆,尤其对一些重要概念、重要公式和重要理论不能牢固掌握,对于 社会工作一些概念、理论知识的掌握具有较高难度,培训需要引入鲜活案例,增加视频、音频等现代科技手法增强直观性;再次,自制能力较强但思想自由松散。培训对象一般在生活、纪律、学习、管理等各方面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和自己约束自己。但是,由于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工作单位,各自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较普遍存在着我行我素、互不干涉、自由松散的思想。针对这一特点,必须充分调动学员的热情,引导其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研讨中,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培训应高度重视实践考察环节,搭建实际工作交流分享借鉴平台。岗前培训开设参观考察环节,充分发挥先进地区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使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可以借鉴现实经验。
四、社会工作岗前培训的建议
转变思想观念:2009年,笔者有幸参加了民政部组织的民政系统第一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评估工作,先后到达江西、湖南、山西进行实地考察。考察过程中发现,各个试点地区、单位在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试点建设中反映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对社会工作的认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为数不少的基层民政工作者对社会工作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基层工作本已非常繁重,现在在原有工作基础之上还要开展社会工作,增加了负担,没有精力。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之下,开展社会工作也就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形象工程”。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社会的工作方法,开展社会,是在开展原有工作的基础之上增 加了一种方法,而不是增添了一项新的任务。因此,社会工作岗前培训,转变广大基层民政工作者思想观念,使他们不仅从认识上接受社会工作的理念,而且能够将之内化成实际工作的指引。
找准介入点:社会工作不能停留于理论层面,必须与民政自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找准介入点。雷洁琼先生提出“民政工作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民政系统内开展社会工作,有着坚实的基础。江西省万载县结合本地实际,在社会救助、优抚安臵、居家养老、五保供养、婚姻登记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该县在社会救助方面,运用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充分挖掘救助对象的潜能,探索改变传统的救助方式,变消极救助为积极救助、变输血救助为造血救助,探索出一条社会工作介入之路。因此,社会工作岗前培训,提高上岗人员将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融合的能力,寻找恰当结合点,避免骨肉“两层皮”
建立健全岗前培训机制: 社会工作岗前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岗前培训机制,合理全面统筹培训事宜,做到有章可循、按章行事,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科学合理的时间分配,既不能给正常工作带来冲击,也能有充分的时间确保培训实施。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岗前培训提供经费保障,是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
社会工作岗前培训,伴随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逐步开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改进、完善,为社会工作在民政系统内发挥独特魅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全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提纲
全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提纲
1、民政企事业单位(含城乡居民自治组织、社区社会工作站,下同)、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数量及机构设置情况,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人才及社会工作者数量、学历情况、年龄结构、专业背景、从业时间、分布情况。
2、民政企事业单位服务对象数量,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的比例情况。
3、有多少民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已经设立了社会工作岗位?在设立社会工作岗位的民政企事业单位中,制定了怎样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
4、各类民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社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总结形成了哪些较成熟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
5、各类民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发展专业化社会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困难及其原因。
6、在各类民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中,哪些工作由于没有配备社会工作者不能开展或不能正常开 1 展工作?将来哪些工作需要由社会工作者来承担?
7、在民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中,哪些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完成?
8、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存在哪些问题、困难及其原因。
9、发展专职社会工作对于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有何重要意义。
10、“十一五”期间,各类民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发展专业化社会工作需要设置多少专职社工岗位?配备多少社会工作者?需要配备高级、中级、初级专职社工比例如何。
11、对我省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有哪些政策意见和建议。
12、本地区加强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有哪些,对加强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何政策意见和建议。
第五篇:民政系统推进社会福利的工作计划
(一)以建设县级福利中心为平台,推进全县社会福利事业新发展
拟在***征地**亩,投资****万元,将光荣院、福利院、养老院合为一体,建设高标准、上等级县级社会福利中心,成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为城镇孤老、孤儿提供优雅舒适的供养条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社会提供上水平的养老托老服务。同时,上报**、**、**等新建项目,切实改善农村养老条件,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以建设殡仪馆为重点,实现殡葬改革新突破
年初提出殡仪馆、骨灰寄存堂建设和推行第二批乡镇实施殡葬改革方案。广泛宣传殡葬法规及殡葬改革重要意义,积极引导群众改革葬礼,丧事简办,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协同有关部门整治丧事沿街大放鞭炮、大摆场面等有悖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
(三)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建立覆盖城乡救助体系
今年末明年初,对全县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普查,重新确认,对部分乡镇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五保户、特困户百分之百纳入低保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对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实施临时困难救助,解决家庭特殊困难。继续实施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努力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扩大民政慈善超市惠及范围,进一步解决城镇低保对象生活水平偏低问题。
(四)以为民服务为根本,狠抓民政系统作风建设
20**年,我县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列为省民政厅重点评议单位之一。要以此为契机,在全县广泛开展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活动,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管理,公开服务事项、服务内容和服务承诺,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切实以“着力民生,着力民心”为工作出发点,把上级党委、政府一系列惠民政策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五)以强化自身建设为手段,全面落实民政各项工作
要通过加强学习、教育、培训等方式,切实解决一些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服务态度较差的问题,不断提高全县民政工作者为民服务本领,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要争取资金,增加投入,解决基层民政部门办公条件差,特别是部分敬老院房屋破损、设施陈旧等问题。通过强化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事务、社会福利、基层建设、区划地名、殡葬改革、老龄事业、平安建设、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