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重庆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开卷
本卷共四个大题
满分50分
考试时间: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面表格对应题号的方框中。
1.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2.“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历史上,唐僧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
A.天竺 B.新罗 C.日本 D.波斯 3.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4.右图人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的重大发明是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5.2008年8月,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假如你作为一名小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古代的建筑奇观,在下列各项中你可以选择的是
A.赵州桥 B.大雁塔 C.大明宫 D.故宫(紫禁城)6.清朝时期,由曹雪芹创作的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7.创办于重庆的民生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了卓著功勋,其创办者是 A.潘文华 B.张澜 C.卢作孚 D.马寅初
8.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重庆》缅怀了一代伟人周恩来在抗战时期的丰功伟绩。当时周恩来在重庆办公和住宿的主要地点是
A.曾家岩50号 B.桂园 C.红岩村 D.林园
9.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焦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82年
11.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他们无畏无惧、争分夺秒救援群众的事迹感天动地。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右图人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 A.邱少云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12.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的会议是中共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3.“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成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地区是 A.台湾、深圳 B.香港、澳门 C.澳门、深圳 D.香港、台湾
14.图片是形象的史料。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恰当的是
A.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15.相对论的创立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它的创立者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伏尔泰 16.右图是近代世界名画《向日葵》,它的作者是 A.毕加索 B.凡•高 C.贝多芬 D.列夫•托尔斯泰
17.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②《凡尔赛和约》的签订③《九国公约》的签订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18.面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通过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摆脱困境的是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19.20世纪60年代,法国等西欧国家为加强经济合作和提高国际地位建立的组织是 A.欧洲共同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冲破阴霾迎曙光,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二、填图题:本大题2小题,第21题2分,第22题3分,共5分。
21.观察图一,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2分)。郑成功攻破的荷军殖民据点: A.台湾城 B.赤嵌城
22.观察图二(图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略),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圆卷内(3分)
协约国集团的主要成员国: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嫁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
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
——刘泽华等编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配图:从北京开往拉萨的T27次列车准时抵达拉萨火车
站)
——据新华网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2分)
(3)读史明智。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结论?(2分)
24.小张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网络搜索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作的报告,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和开放是牵引中国前进的两个车头,到今年,它们引领中国前行了多少个春秋?(2分)
(2)根据材料,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怎样展开的?(2分)
(3)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意义。(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7分,第26题6分,共13分。
25.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回答:
(1)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重要运动。(2分)
(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3分)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2分)
26.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历史证明,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血与火的灾难。回答: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签订的什么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顶点?(2分)
(2)“七七”事变后,重庆成为日本空袭的主要目标。1941年,因日机轰炸致使众多重庆市民惨死于隧道中。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称为什么惨案?(2分)
(3)请任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一例史实。(2分)
重庆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面表格对应题号的方框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C D B C A B C D A B A C B A C A A
二、填图题:本大题2小题,第21题2分,第22题3分,共5分。21.左框:A;右框:B。
22.左上圈:A;
左下圈: B;右圈:C。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3.(1)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2分)
(2)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2分)
(3)汉藏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植下,西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等。(2分。答到2点即可得全分,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24.
(1)30个春秋。(2分)
(2)对内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对外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以西部。(2分)(3)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转变为全方位开放的格局。(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7分,第26题6分,共13分。
25.(1)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全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2)安徽凤阳小岗村(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等。(2分。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26.
(1)《慕尼黑协定》(2分)
(2)“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2分)
(3)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等。(2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第二篇:重庆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说明
《重庆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已经出炉。今年各学科考点、考试题型将有哪些变化?面对新题型考生该如何复习备考?昨天,记者采访了重庆一中、巴蜀中学、重庆外国语学校的一线名师为大家支招。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考继续为同学们减负,主要表现在删减题型、减少知识点。
语文 取消两个必考题型
“语文最大的变化是删除了两个考了10年的题型。”昨天,重庆一中初三语文教师窦榆俊说,病句修改题与文学常识题是每年必考的题目,需要大量记忆,不过今年都不考了,这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在古诗词和文言文考查上,今年依然是20首古诗词和10篇文言文,不过也有一定调整。20首古诗词中,删除了李白的篇目,同时更新了其他几篇文章。文言文考查上,过去侧重名句考查,比如要求考生默写句子,今年则改为考查重点句子或段落,难度略微增大。这10篇文言文分别是:《论语十则》、《曹刿论战》、《周忌讽齐王纳谏》、《桃花源记》、《出师表》、《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马说》、《送东阳马生序》、《三峡》。
窦榆俊分析,从《考试说明》上的样题来看,今年中考可能增加题目灵活性,比如增加词语运用题、句子排序题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样题上还出现了汉字书写题目,比如根据拼音写汉字。
数学 取消尺规作图考查
重庆一中初三数学备课组组长周祝军表示,根据《考试说明》,今年中考数学的题型结构保持稳定,甚至基础题更加简单,最大变化就是作图题有一定调整,取消了尺规作图考查。周祝军说,具体来看,取消了求某些数的立方根、推导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识点的考查。
“基础题更简单,但难题还可能加大难度。”周祝军分析,解答题共有8道,第25题属于二次函数题,今年的难度可能加强。周祝军同时提醒,《考试说明》透露,2011年新课标中不做要求的内容,在今年中考中不会作为主干知识考查,也就是不会专门出大题,这也为考生减轻了负担。
英语 听力题改为长对话
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三英语备课组组长郎天燕说,根据《考试说明》,今年中考英语比较大的一个改变是听力部分,在题量和分值不变的情况下,从听两篇记叙性短文变为听两个长对话和一篇短文。这样的改变体现了“学为实用”的宗旨,也反映了中考英语难度变化的趋势,更为今后实现人机对话的听力模式过度。郎天燕说,从听力材料的容量上来说,长对话比一篇短文要大,难度上也适当有所增加,对话的内容略显凌乱和灵活,容易出现干扰信息,从而影响学生判断。
另一方面,今年的中考词汇相比往年增加了70个左右。由此可猜测今年试题在单项选择的题干呈现上或阅读性文章的选择上,较以往略有难度,这个变化对于中等和优秀的学生没影响,但对于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讲增加了理解题的难度,从而更容易失分。
物理 今年增加实验考查
“总体来说,今年中考物理要考查的内容与往年基本上重难点相同,但难度会略高于去年。”巴蜀中学初三物理备课组组长张霞说,去年电学部分考查得较难,今年可能对力学受力分析的要求有所提高。
张霞说,由于同学们使用的是新课标修订后的教材,《物理新课标标准》和《中考说明》中行为动词的对象有较大的变化,其中,需要同学们理解的知识点变为四个:力度、压强、欧默定律、电功和电功率。同时,今年增加了“验证焦耳定律”的实验考查,同学们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化学 增考“氢气的主要性质”
巴蜀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田博文说,从知识点来看,今年中考化学新增了1个考点,即“氢气的主要性质”。题型和分值上,选择题和计算题有所加强,填空题和实验题有所弱化。具体来看,选择题增加1个题,选择题分值增加2分,填空题减少2分,实验题减少1分,计算题增加1分。
田博文说,氢气主要性质包含:氢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无色;密度:比空气小,气味:无味;溶解性:难溶于水),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氢气燃烧生成水,这就体现了氢能源作为燃烧,其优点:原料来源广;放热高;无污染)。对于新增的考点,同学们要了解重点掌握氢气的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思想品德 取消多选题 难度降低
育才中学初三政治备课组组长姚安琪说,这次考试最大的变化是取消多选题,全部变成单选题,降低了难度。在知识点上增加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传统美德等考点,删减了竞争和合作等考点。
■复习建议 在备考时,考生要格外重视汉字书写的工整度,关注词语的运用。一般不会考查生僻字词,主要还是教材上的内容。此外,平时复习也要关注时事热点。
■复习建议 重点关注《考试说明》上的例题。另外,还要重视计算能力,做大题时要规范,并研究参照中考评分标准,做到知己知彼。
■复习建议 针对听力题型变化,在增强口语能力的同时提高听力能力。同时,在听对话时要筛选捕捉与题有关的重点信息。加强基础词汇的记忆和巩固。■复习建议 注意理解表达知识点的准确性。规律、公式要强调它们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习题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
■复习建议 定时强化训练单选题。实验题要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入手复习。定时复习错题。最后两周要特别重视课后习题。
■复习建议 重基础,复习要点在道德、法律、国情和社会热点方面。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进行评论
第三篇: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说明
《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说明》
物理:记忆知识点少了5个
今年中考物理中的知识点做了以下删减:原“热学部分”的“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原“光学部分”的“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原“电磁学部分”的“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和“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还删去原“电磁学部分”的“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第四篇:重庆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2010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参考建议
重庆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继续保持2009年的命题态势,贯彻落实市教委“减负提质”的精神,充分体现课改理念。试题题量适中,难度降低,信息量增大;命题选材鲜活,具有时代性、人文性,富有生活气息,考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一、中考复习指导思想
中考要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为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考试主旋律:建设和谐社会,尝试考试改革,鼓励公平教育,在减负上下功夫。难度降下来,成绩提上去。
依据新课标理念,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进行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分配和题型示例)、考查内容与要求、诗歌和文言文篇目请参阅《2010年重庆市中考复习大纲》。
新闻考试不从文体知识设题。古诗文考试复习范围: 古代诗歌(二十首):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使至塞上》《行路难》(金樽清酒……)《望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观刈麦》《赤壁》《夜雨寄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渔家傲》(塞 下……)《浣溪沙》(一曲新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游山西村》《诗经》两首(关睢蒹葭)《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已亥杂诗》
古文(十篇):
《论语十则》《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三峡》《马说》《岳阳楼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记》《送东阳马生序》
二、关于阅读训练的复习建议
(一)总体思路: 1.了解阅读的能级和层次。2.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整体感知→梳理文脉→代入问题→确定范围→筛选信息→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3.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4.提供适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
(二)针对考点进行阅读能力训练及答题技巧点拨: 1.记叙类文章或文学作品
首先要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然后在阅读训练中掌握答题的技巧。考点主要有:(1)概括文本内容。
(2)领会文章主旨或寓意或重点句的含义。(3)把握全文结构。(4)概括人物形象。
2(5)概括文中表现对象的主要特点。(6)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
(7)评价作品的基本写法与表达技巧。(8)提取全文关键信息,如总说句、中心句等。【答题技巧点拨】
有整体意识,反复的精读文章,做到胸中有文。
(1)首先要辨其文体,从总体入手进行宏观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要善于联系文章主旨来进行高度概括。
(2)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或标题来迅速感知文本内容。2.基本分析能力训练 主要考点有:
(1)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2)划分文章或段落的结构层次。(3)解说层次划分的理由。(4)编写文、段的结构提纲。
(5)找出能显示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或句子。(6)找出表示过渡、照应的词语、句子、语段。(7)分析句与句、段与段、部分与整体间的结构关系。(8)排列文段句子的顺序。
(9)根据行文脉络,将打乱的语句、文段归位。(10)分析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答题技巧点拨】
(1)必须通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辨别文章体裁。(2)要重视标题的提示作用。
(3)注意人称的转换和表达方式的变化。
3(4)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以及表示层进、并列、转折、总结的关键词语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3.概括提炼能力训练 考点主要有:
(1)提炼记叙的要素。(2)概括文章的情节。(3)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4)提炼刻画人物的方法。(5)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6)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7)提炼说明顺序、说明方法。(8)提炼或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9)提炼论证的过程及论证的方法。(10)概括文、段的中心或内容的大意。(11)提炼段、句的写作模式并进行仿写。(12)通过划分文、段的结构,提炼文、段的思路。(13)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14)将材料进行归类。(15)提炼概括文、段的表达特点。
【答题技巧点拨】
做概括提炼题时,可以采用标题诠释法、中心句法、摘要法、联合法、词句整合法、概述法。
4.阐释解说能力训练 考点主要有:
(l)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2)依据文章的内容,对词语、语句所指代的内容进行具体描述。(3)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哲理句、中心句等)的含义进行解说。(4)给描述的对象下定义。(5)根据具体的描述,给描述的对象画出直观图形并进行解说。(6)根据文段所表达的内容,对其含义进行阐释。(7)对文章标题的含义进行解说。(8)对文章所表达的主旨进行阐释。(9)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说明。(10)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章所叙写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阐释
【答题技巧点拨】
(1)联系语言环境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
(2)注重整体感知,把握文段、文章的内容,进行准确表述。(3)提炼信息及要点,在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隐含信息,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揣摩,选取最佳思维角度。
5.语言品味能力训练 考点主要有:
(1)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2)比较、品味词、句、段的表达作用和效果。(3)品析词语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4)品析成语、俗语等的精练准确及表达作用。(5)品析句式的变化及表达作用。(6)品析修辞手法的精妙及其表达作用。(7)品析段落及全篇的语言特色。【答题技巧点拨】
(1)要紧密联系语境。答题时强化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意识
(2)要准确把握角度理解品析文段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3)要精练准确地表述。答题时注意从各种语言现象中发现带共性的语言特征。
(4)对某种表达方式作用的理解必须从文段的体裁、内容、主题等角度考虑。
6.表达手法欣及赏能力训练 考点主要有:
5(1)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2)说明文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诠释、拟人式写法、答问式结构等。(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4)散文的表现手法如托物寓意、咏物抒情、人称变化、抑扬结合、联想想像、比喻象征及语言的骈散结合等。(5)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6)语言运用方面的特色、表达方式的运用、文章美点的欣赏
【答题技巧点拨】
(1)解答手法欣赏方面的题目,要注意调动知识积累。(2)要注意对文章通用手法的理解。
(3)要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4)语言表达要具体、完整,突出层次感,做到既有观点,也有例证。
7.感受评价能力训练
考点主要有:(1)摘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3)结合现实生活,谈对文中某问题的认识。(4)是否同意文中的某种说法并说明理由。(5)针对阅读内容提出建议或设想。(6)根据文章内容,想像情节。(7)揣摩文中人物性格,想像其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8)自选角度,谈读了文章之后的感受。(9)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答题技巧点拨】
(1)摘录句子并说明理由时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2)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应着眼全文,结合语境。
(3)谈对文中某问题、某说法的认识必须“结合现实生活”。
6(4)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建议或设想,既要联系文段,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
(5)根据内容想像情节及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一定要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情感倾向,具体分析。
(6)谈阅读感受一般应着重从文章的情节内容、思想内涵给人的心灵启迪方面来谈。
(7)评价人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
三、中考阅卷场新材料作文写作中出现的四点主要问题及新材料作文的有关要求
1.少数考生未读懂材料。2.一些考生文章完全脱离材料。3.部分考生选择角度或立意不够好。4内容泛泛而谈,举例不具体。新材料作文概念
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命意作文、后话题作文),作文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今年话题作文不纳入考试内容。
(一)新材料作文特点
新材料作文已不再单纯是要求按照“引—议—联—结”模式写材料作文了。现在的材料作文经过了改良,通过材料,寄托和蕴含写作话题,同时明确指出“文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打破了审 7 题的惟一性,立意的限制性和表达的单一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还学生以适度的写作自由。
(二)新材料作文特点
材料作文读写并存,一题多查,能够真实反映出考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以及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同时由于材料作文具有内容的多向性、体裁的灵活性、思维的诱发性、写法的多样性等特点,防止考生宿构。
(三)新材料作文特点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
(三)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旧材料作文诸多方面的区别 1.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新材料作文不直接提供话题,其话题就是考生对材料的感悟或联想。话题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材料语”+“话题语”+“要求语”新材料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材料语”+“要求语”
有无“话题语”是话题作文命题和新材料作文命题的根本区别。2.旧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
旧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有: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 8 体,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或由以上文字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文体要求方面的区别
旧材料作文一般只要求写成议论文 新材料作文则要求“文体自定”。4.引用材料方面的区别 旧材料作文要求必须引述材料
新材料作文则要求引关键词或关键句(明引、暗扣)
(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
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五)新材料作文审题的方法
1.理清对象——材料中有哪几个对象?
2.分清主次——几个对象间孰轻孰重,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这是立意的根本点。
3.拎清关系——关于这一重点对象,材料中有哪些关键语句? 4.析清含义——仔细揣摩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
5.弄清“要求”——把握新材料作文关键要读懂“要求”中的两句话
(六)新材料审题立意的思路
1、提炼——划出关键语句
2、压缩——概括材料大意
3、选择——确定立意角度
(七)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要点 1.把握材料寓义 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2008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杨柳自有杨柳的洒脱,青松自有青松的壮美。生于世界上,在于宇宙间,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每个生命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展示着无穷的魅力。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材料作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字数在500-800字之间;⑤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这一材料作文,关键在于概括材料的寓意和主旨。考生只需咀嚼最后一句“每个生命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展示着无穷的魅力”的寓意,便可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了。
2.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见仁见智,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
如阅读下面这则材料:
有一棵树,不断埋怨自己周围的那些树,说他们挡住了自己的阳光,让他整天生活在黑暗里;让他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得不到雨水的滋润;它们还吸光了土里的养分,让他吃不好,长得又瘦又小。有一天,樵夫把小树周围的那些高大的粗壮的树木砍得一根不剩。这棵树高兴得欢呼起来。可是,他高兴得太早了。正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他的躲上,到了晚上,忽然下起了大暴雨,大雨夹杂着豆大的冰雹 10 劈头盖脸地朝着小树砸下来,连他的树枝都被折断了好几根;终于,狂风吹来的时候,这棵树支持不住,被风刮倒在地上。
请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立意,写一篇作文。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角度审题立意
1、要合理处理好自我发展与同伴的关系;
2、竞争更要合作;
3、失去了才知珍贵;
4、要认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5、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等
5、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展开“发散思维”,思维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下面以安徽淮南市中考作文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考生既可沿着题目中的提示打开思路,选择立意,比如:
立意一:痛苦中包含着收获。
立意二:事物总是辩证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立意三: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 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
立意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还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思路。
立意五:亲身体验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给自己的帮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时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难往往带来甜果。
四、关于综合性学习复习建议。“课标”中综合性学习的几点关键信息: 1.语文性: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2.综合性: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解决综合问题,包括跨领域问题;
3.实践性:
(1)策划设计:关注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能够策划设计活动;(2)问题发现: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3)信息搜集与处理:掌握获取资料的方法;具备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4)结果展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来呈现探究的结果。“考试说明”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考点分析:
运用语文知识,发现、探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考点1:语文知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史知识);
考点2:语言运用(包括口语交际、给活动命名、拟标题、写主题词等)
能策划语文活动,拟定活动方案
考点3:语文活动的策划(活动的项目、活动建议、问卷设计、宣传册子的栏目设计、活动方案的修改等)
拟定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是不太经济、也不太现实的考法。能根据材料筛选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考点4:对图画、图表等信息的提取;
考点5:对文字材料内容或形式所蕴含信息的探究、评判; 考点6:能就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自己的思路方法
考点7:能就问题的解决说出搜集信息的途径。与生活的契合点相结合的地方文化。
(2008年北京卷)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为支援灾区,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准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募捐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1.募捐现场的一块展板上有下面两则材料,为了向前来参加的同学做介绍,团委书记请你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震后不到1小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震后不到两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飞赴灾区。随即,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据国务院救灾总指挥部统计:5月24日,各界捐款捐物总计261.01亿元;5月28日,各界捐款捐物总计347.42亿元;6月2日,各界捐款赠物总计417.42亿元。
2.募捐活动中,学校广播站小记者采访你,请你对在地震中失去校园同龄人说几句安慰和鼓励的话。(用上“素不相识”“自强不息”两个词)
亲爱的同学:
3.募捐活动结束后,学生会宣传委员准备写一份这次活动的纪实报道。下面是围绕“情系灾区”这一主题所写的报道草稿,请你将其中不必要的两个句子挑出来。(将句子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处)
教学应对策略:
关注社会热点和地方文化,丰富生活信息。
因为综合性学有许多是以社会热点和地域文化为背景材料而设题的。如果留心这些事件,学生有所了解,解答起来就从容一些。如2008年就有多个地区的综合性学习试题涉及了地震、奥运、地域文化等。
增强三种能力:
概括能力:如对多则材料,需要逐段概括其内容;
比较能力:需要对材料的相同相异之处进行比较,获取其相同点、不同点。如果是图表,需要对表格的横向、纵向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关键信息来。
表达能力:整合获得的信息元素,组合关键词作答。关注典型题例,明确解题思路 比如图表题:(例略)解题策略:
竖着看:2007年重庆阅读率低于全国平均阅读率;2009年重庆阅读率高于全国平均阅读率;2009年重庆人均阅读量略高于(或基本持平)全国人均阅读量。
横着看:重庆阅读率2009年较2005年有大幅度增大;全国阅读率2009年与2005年基本保持不变;
提活动建议题:
一围绕活动主题、活动的组织来提;二是要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三是几条活动建议之间内容不能交叉包容。
细心审题,避免过失性失分
综合性学习探究能力的养成更多依靠在平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培养。提升综合性学习解题能力的关键还在于平时要扎实深入地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实践中锻炼、习得这种能力。
综合性学习不能仅着眼于做得起题,能得高分,更应该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层面来认识,从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高度来认识。
五、兼善中学初2010级语文复习规划及现代文阅读策略
(一)复习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我市制订的《语文考试说明》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即将到来的中考中,语文科的综合评价指标能有较大的突破。
(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 15 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高中扩招的形势下,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4、点面结合,讲练同步。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3月中旬——4月下旬):依纲扣本,以教材知识联动中考考点,在字词句篇中夯实语文基础知识,以促厚积薄发。
(2)专题训练,突破重点(4月下旬——5月中旬):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依据中考题分版块、分专题巩固拓展训练,并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拟题重点突破;
16(3)模拟练习,提升能力(5月中旬——5月下旬):模拟试题训练,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全面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4)考前练兵,综合复习(6月上旬):古诗词文言文强化训练,审题和规范答题训练,同时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回归课本,捕捉中考信息。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充分发挥每周三集体备课的优势,加强备课组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兼善高效课堂研究
近几年的重庆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这些现状,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思考了一些特色训练方式,从现阶段复习的情况来看,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其课堂高效的关键在于立足教材,以教材知识联动中考考点,辅之以精选的练习,以求课堂效益最大化。
1、紧扣课本,梳理知识,致力于基础知识的夯实。
复习首先要紧扣课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知识梳理,分清主次,各个击破,把最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牢固。从往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第一大题的“积累”题目,涉及的多是名言警句,都能从课文 17 中找到答案,像古诗文中、现代文中的名句首先要背得准确、熟练,要知道出处、作者等。第二大题中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其中一段是课内讲读课文中的语段。如果课内文言文掌握得好,至少做好这些题目有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完成好课外文言文的阅读题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常会出现考查字词的题目,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复习过程中将现代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好。综上可知,课本内的知识重点,主要包括现代文中的名言名句、词语、文言文中的古诗词名句和对文言文尤其是讲读课文的背诵理解。
2、深专文本“怎么写”,巧借课文之东风,扬高分作文之帆 我们的语文课是以课文研读为核心的教学,但认真翻阅各种教师用书,编者解读文本的着力点主要放在文本内容的归纳、文章重难点的提示和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方面,面对文本“怎么写”的问题却很少讨论。比如教杨绛的《老王》,老师往往通过阅读,了解老王的“苦”和“善良”,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而对老王的“苦”和“善良”是写出来的,作者又是用哪些“写出来的语言”表现她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等则缺乏讨论。事实上作者的情感浸润在字里行间,渗透在用语言叙述的几个生活片段,比如“取缔”,就不仅是“取消和禁止”,还有强者对弱者的欺侮,就可以理解老王悲惨生活的社会根源。这样的咀嚼就是在体会“怎么写”,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语文味,更重要的是为语言表达和写作提供借鉴,实实在在的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以下的探索:
(1)咬文嚼字探写法模仿表达激智慧
我们备课组在初一到初三的文本教学过程中,注重经典文章的“咬文嚼字”,在涵泳文章思想情感时,斟酌“怎么写”的问题,让 18 学生在揣摩体会的过程中积累情感,模仿表达,产生写作的灵感,激发写作的智慧。
(2)定时作文出效率多重修改成佳作
本期以来,年级作文训练定时化,每间周三是我们的固定作文时间,题目的拟定参考历届中考优秀作文题,并根据文体、表达方式、内容等进行分类,做到训练系统、内容充实,一练一得;值得一提的是作文批阅的方式多样化,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文不厌百改”,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交叉修改———自我修改——老师点评——再次修改”是备课组作文修改的四部曲,这当然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作文修改技巧的条件下进行的,在修改的过程中明确要求、提升思想、掌握技巧,最终将作文升格为佳作。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进行三次定时作文训练,主要训练审题、立意、细节描写,成效较为明显。
(说到这里,老师们可能要问,基础知识考点在课本,作文训练也可以从模仿开始进行,可是现代文的阅读呢,文章都来自课外读物,立足于教材的复习会不会有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相反架空课本的复习方法,就如空中楼阁,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接下来,我来和大家就个问题交流交流)
3、精选教材现代文文本,提炼知识要点,致力于阅读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中考语文现代文的复习总是意味着铺天盖地的练习,永无休止的的讲评,将近九成的学生认为课文“学了不考”,从而导致复习的盲目甚而高中阶段对于教材文本学习的忽视。事实上,《课标》的教材建议里谈到: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 19 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因此,在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中,完全可以摒弃长篇大论的知识点讲解,在六本教材中精选文本,提炼出与中考考点接轨的知识,借助课文的熟悉度,快速的形成能力的迁移,提高复习的效率,亦增强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
(1)研读考纲,揣摩考点,精选教材。
从近几年的《考试说明》和中考试题看,关于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和散文为主)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针对这些目标,我们精选了相应的课文:
A、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丑小鸭》(七下)《伟大的悲剧》(七下)《孤独之旅》(九上)B、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文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背影》(八上)(孔乙己)(九下)C、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最后一课》(七下)《斑羚飞渡》(七上)
D、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初步作出自己的评价。《风筝》(七上)《社戏》(七下)
E、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云南的歌会》(八下)《杨修之死》(九上)
F、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以及语言表达作用。《雪》(八下)
举个例子,在文体知识的落实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有条理整理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 20 说、散文等文体知识体系,结合课本找出对应的典型课文来掌握其特点,如整理小说的体裁知识时,我从教材中挑选了《范进中举》《孔乙己》等几篇典型课文来复习小说的三要素以及相关的描写方法和作用,让学生由抽象的死记到具体的感悟,从而让学生牢固掌握各种文体知识。
(2)能力迁移,针对训练方法引导
现代文阅读考点多而杂,这要求复习训练应该具备针对性,将课本知识迁移为答题能力,这一环节强调所选练习的精炼性;另外,学生的能力层次存在差异,因此训练时分层指导。今天我们的唐超群老师就是针对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考点,由熟悉的《孤独之旅》提出请概括36段段意,概括36-42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三个问题,从而对概括这一考点提出提取法,截词法,要素概括法等实用的概括方法,并精选复习题进行针对训练,让学生从文思法,胸中有法,依法答题。既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又最大限度的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除了针对考点的方法细化引导,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类总结能力,整体阅读技巧,和审题能力等。
(3)定时训练及时反馈有效指导
进入初三,我们每周会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定时阅读,在现场及时反馈,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高效率。长期坚持下来,孩子们从平均21分的阅读分提高到了28分的平均值,对中差生的提高更是较为明显,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4)借用习题,联系生活,规范答题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也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反复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掌握也不例外。但是这训练必须科学,不是盲目地题海战术。精选出的课文后附着的课后练习实乃最好的复习资源,它不仅能针对性的考查知识要点,还可以引导学生练习生活拓展阅读,培养其创新意识;另外在课后练习和针对复习的练习中可以恰到好处的落实学生的表达规范,这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修之招。
总而言之,初2010级语文备课组,三年来坚持“用课本教”的理念,致力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中考的复习,我们仍然会用好教材,扣纲扣本,致力于学生答题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因为,我们一直把课文作为生活的艺术和结晶来体悟,并以此为点,扩大学生阅读视野,联系现实生活,把语文“小课堂”延伸为生活“大语文”。
2010年3月26日
第五篇:2011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统一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2011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统一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第一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山西简称“晋”。下列选项与“晋”的来历相关的是(B)A大禹治水 B西周分封 C晋楚争霸 D商鞅变法
2、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年封建正统思想。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B)A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学说 B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隋唐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D明朝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3、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她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A)A市舶司 B平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D)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
5、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B)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红军长征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学校准备举办“1919——1949年国共关系图片展”。右面这张图片应归属的栏目是(A)
A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B十年对峙,战火连绵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7、山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近现代的革命斗争给山西留下的革命纪念地有(D)①平型关战役旧址②中共七大会址③百团大战纪念碑④刘胡兰纪念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对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叙述不正确的(C)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日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发生在中美谋求改善关系之际
9、房价问题关系到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1995年国家就启动了安居工程,它体现了我国(D)A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B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C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D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10、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C)A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 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D拜占庭帝国被外族所灭 11、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这个资本主义时间。面对这场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办法是(C)
①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③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④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下了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实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A赫鲁晓夫——实施新经济政策
B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民族解放运动 C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3、“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发展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这则材料论述了(B)A“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 B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C二战后美国经济恢复的影响 D欧洲经济共同体创立的过程
14、下图所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他们的核心动力是(C)
①蒸汽力②煤炭③石油④电力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2011年,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深切关注。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D)A阿基米德的杠杆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的运动三大定律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2分)
16、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请填写下表。(4分)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17、九(2)班以“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历程”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A、B两组同学就收集到的部分图片提出下列问题,请你回答。(8分)
(1)A组问题:图
一、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了吗?为什么? 答:没有(1分)
原因: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1分)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1分)根源在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不独立。要想国家富强,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1分)
(2)B组问题:图
三、图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
答:图三:建立了以东北为主的多个工业基地,我国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1分)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分)图四: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分)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1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6分)
18、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640年唐太宗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遂使唐蕃“和同为一家”。
材料三:元世祖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满足关系的发展。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材料四: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在清朝辽阔的疆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分)
答: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1分)
(2)分别写出唐朝和元朝民族融合的一则事例。(2分)答: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到吐蕃。(1分)
元朝: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形成新民族——回族。(1分)评分说明:分别打出唐朝和元朝的事例各一个,一个1分,共2分。
(3)与北魏、唐朝和元朝相比,清朝民族管子的发展有什么特点?(1分)答:政府设机构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1分)评分说明:写出“政府设机构”或“加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