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优质粮食产业示范县申报材料
河南省优质粮食产业示范县申报材料
——河南省台前县
农业是安天下、稳社会的基础产业,粮食是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重视农业发展,搞好粮食生产,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台前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一、基本情况
台前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东、南、北三面与山东省接壤,呈犀牛角状插入山东境内。地处国家粮食核心区,全县总面积454平方公里,现辖七乡二镇,372个行政村,现有总人口35万人,总户数10.3万户。其中,农业人口28.8万人,农户8.2万户,耕地面积36万亩。黄河、金堤河横贯全境,境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光、空气、水等自然条件优越,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
二、取得成效
1、粮食产量连年增加。2010年,粮食总产21.8万吨,预计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25万吨,实现连续六年增产。
2、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有引黄闸3处,机井眼,桥涵闸,硬化渠10289米,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旱涝保收田亩。田间渠系完善,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3、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积极引进推广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质粮食新品种10余个,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2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
4、优质专用粮食市场竞争能力和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20万吨以上,其中优质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5万亩;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5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年加工粮食制品85万吨。
三、主要做法
我们坚持以强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以巩固提升高产田为支撑,通过完善政策、改善条件、主攻单产,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形成了高产与优质并重的发展格局。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把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作为强县富民的战略选择,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1、落实政策,促进生产。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等一
系列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2010年,全县共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2109.8万元、良种补贴532.1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76万元。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大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
2、改善条件,夯实基础。近年来,我县从农业重点工程建设入手,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强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快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农田耕地质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实施了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3、依靠科技,强化支撑。一是积极引进推广优质粮食作物新品种。在小麦新品种中主要推广了百农矮抗58和周麦16,目前这两个品种面积占到小麦总面积的95%以上;在秋粮新品种引进应用方面,推广应用玉米优良品种浚单20、浚单
22、先玉335号等。全县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应用率达到95%以上。二是大力示范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农业技术应用方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玉米模式化栽培、立体种植、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秸杆还田、玉米种子全部包衣等技术。农业新品种、实用新技术、新农药、新机械的广泛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为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产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扎实开展高产创建活动,3个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582公斤,万亩玉米核心区平均亩产达到665公斤,带动全县粮食亩增加50公斤。实现了从中低产向中高产的迈进。
4、优化品质,提高效益。以品种调新、品质调优、规模调大为目标,以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调整和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全县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6%。2005—2010年,全县累计发展优质小麦75万亩。
5、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加工能力。为了拉长粮食生产链条,实现粮食的加工增值,台前县充分发挥粮食产量高、品质好等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及其外延产业。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和政策、资金支持,发展壮大了一批向荣面业、三星面粉、前丰制粉、中大食品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一是加速规模膨胀,把龙头做大。引导中小企业以产权为纽带,组建新的企业,做大企业规模,发挥规模效益。通过重点扶持规模较大,拉动力和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原料、资金、技术、管理、品牌、市场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全面带动我县粮食产业化的发展。二是培植核心竞争力,把龙头做强。着力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树
立科技兴企,人才兴企的理念,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广泛引进管理、经营、技术人才,提高整体素质,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着力打造企业的知名品牌,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以质量创品牌、以市场闯品牌、以信誉保品牌,把企业的品牌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努力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积极更新加工设备,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发展“名优特新”产品,使企业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
台前县农业局 二O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有关资料
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也就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基本原料。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食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土壤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人们必须更深入的了解土壤,利用和保护土壤……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有关资料
日期:2004-12-31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讲话精神和具体要求,为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2003年10月份起,我部在认真调研、多次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2003年底,我部组织五位院士对《规划》进行了论证,并充分征求了有关部门以及粮食主产省农业部门的意见,经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后,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2004年4月2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规划。目前,《规划》实施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二、《规划》实施的战略考虑
在当前形势下,实施《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粮食需求将保持长期增长态势。因此,需要采取更直接、更明确、更有力的综合性措施保护和恢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确立长远目标,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形成粮食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考虑到粮食主产区地方财力有限、种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等因素制约,国家应出台支持粮食主产区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划》从建设区域、建设内容、建设步骤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和明确的建设目标。《规划》的实施,将对我国粮食产业发展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关键是要从根本上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基本农田粮食产出能力、农业基础设施抗灾减灾能力、粮食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多品种粮食供给保障能力、优质专用粮食市场竞争能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和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就目前情况看,这七方面能力都需要进一步保护和提高,但当务之急是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粮食产出能力、农业基础设施抗灾减灾能力、粮食发展科技支撑能力。针对这些问题,《规划》设计了良种育繁、病虫害防控、标准粮田建设、提高农机装备能力、粮食加工转化五大类项目,通过这五类项目在粮食主产区的配套实施,最终实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目标。
三是促进主产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前几年,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规划》在提出增加政府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的同时,突出了高产和优质的目标,并把粮食加工与粮食生产结合起来,注重增强粮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综合效益。因此,《规划》的实施对项目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来源:农业部
作者:
三、《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紧紧把握新时期粮食产业发展的特点,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调动和发挥粮食主产区政府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以产业化理念统领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粮食产业发展,突出改善基础条件,加快科技进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加工转化能力,全面增强我国粮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规划》的建设思路
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区,择优选择441个县、43个农场,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技术集成与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粮食生产和加工转化的有效衔接,系统构建从生产到加工的粮食产业链,提高粮食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逐步形成粮食产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规划》的建设目标
《规划》提出,到2007年末,建设以万亩连片为基准的标准粮田5000万亩;项目县(场)标准粮田良种更新覆盖率达到100%;标准粮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平均单产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8%以上,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0亿公斤以上;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00元,力争扩大农民就业岗位百万人以上。2008-2010年,力争再新建标准粮田1亿亩。
(四)《规划》的建设重点
1.优质专用良种育繁项目。目前,13个主产省区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年均可以提供精选加工后的商品种65万吨左右,仅占种子需求总量的49.2%,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为此,《规划》在设计优质专用良种育繁项目时,把重点放在了完善种子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专用新品种开发能力,创新良种配套集成技术之上。具体建设内容:①完善和建设一批良种选育和技术创新中心;②完善提高一批粮食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扩建和改造其原原种扩繁设施,补充建设一批专业化原种及良种繁育基地;③续建部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新建一批质量检测分中心;④建设一批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通过项目建设,构建功能完备的良种育繁、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体系,促进种质创新、品种选育、良种扩繁、配套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标准粮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辐射区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病虫害防控项目。我国病虫害防控基础装备落后、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应急防治能力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全国现有病虫监测站400个,平均100万公顷耕地约3.1个,每7个县才有1个监测站。韩国平均每100万公顷有检测站98.4个,约为我国的32倍;日本100万公顷有检测站59.8个,约为我国的19.3倍。我国目前有100多种重要病虫害,而现有监测条件只能满足监测15~20种。为此,《规划》在设计病虫害防控项目建设时,把重点放在了提高综合病虫害防控能力和应急减灾能力方面。具体建设内容:①完善和提升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分中心、区域站;②建立技术创新与支撑基地,包括微生物制剂研发创制实验室、有害生物天敌昆虫繁育基地、有害生物预警数字化技术基地。通过项目建设,使项目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装备水平和防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灾害平均损失率由5%下降到3%以下。
3.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由于农田基本建设欠帐严重,我国粮田地力衰退、污染严重、基础设施老化、抗灾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粮食主产区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1.5亿亩,受农药污染的耕地面积近1.35亿亩;粮食主产区粮田土壤有机质普遍下降0.5个百分点。为此,《规划》设计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的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基础地力,加强质量监控,使项目区耕地达到高产稳产标准。具体建设内容:①粮田基础设施,包括塘坝等水源及其配套设施、田间排灌渠系、土地平整和机耕道、田间道路等;②地力培肥改良田间工程,包括深耕深松、秸秆还田、配肥站建设等;③地力监测与配套设施。包括粮田地力与墒情监测站、环境质量监测站等。通过项目建设,使项目区耕地达到高产稳产粮田标准,平均单产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8%,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8亿公斤左右。
4.提高农机装备能力项目。目前,我国农业技术装备落后、应用水平低的问题十分突出。2002年我国万亩耕地大型拖拉机拥有量约4.6台,而印度2000年约为6.3台;而且配套能力低,我国平均每台拖拉机所能承担的作业项目不到1.5种,耕、种、收三项作业的平均机械化水平仅为30%,其中水稻机栽水平仅为6%,玉米机收水平只有1.7%。为此,《规划》确定的提高农机装备能力项目,重点是加强农机装备建设、提高技术集成和标准化应用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具体建设内容:①增加粮田作业大型动力机械,配备秸秆还田机、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机、专用联合收获机等新式农业机械装备;②以国家投入农机装备为龙头,以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组建多种形式的县、乡、村基层农机作业服务队或生产联合体,完善农机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地、县)—农户三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通过项目建设,使项目区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水平由现在的35%提高到50%左右,亩均生产成本降低10~20元,节省种子和化肥20%~30%。
5.粮食加工转化项目。我国是粮食大国,但粮食深加工率不到10%;食品加工用粮只占粮食产量的2%,而发达国家食品加工用粮占粮食产量的比重高达70%。为此,《规划》明确粮食加工转化项目的重点是培育粮食加工企业、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加工转化能力。具体建设内容是按照相关行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4种粮食作物加工业发展方向和目标,重点扶持食品加工、精深加工等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通过项目建设,使粮食加工转化率由现在的20%-30%提高到40%左右,初步测算,可扩大就业岗位百万个以上。
四、全力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今年,我部把组织实施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作为中心工作,围绕增粮和增收这条主线,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相关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背景、意义和建设重点等内容,为工程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积极宣传各地在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引导各地加强粮食生产。
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我部专门研究制定了具体方案,发布了项目申报指南。在地方申报的基础上,按照规划确定的选建标准,落实了项目建设地点,合理安排了项目规模和建设布局。目前,我部已将下达我部10亿元优粮工程国债资金和部内整合资金1.5亿元下达各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型商品粮基地整合资金、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合资金也基本落实到位。
三是严格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建设和评审标准,围绕《规划》实施中每个阶段和环节的重点工作,强化了监督检查,加强了追踪调研,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运用遥感监测等现代信息手段,及时掌握各地工程建设情况,为中央及时提供了准确、科学的决策信息。
四是搞好指导服务。今年以来,以《规划》为指导,围绕重点地区、主要作物,抓住关键环节和农时,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田间管理。围绕优质粮食产业带建设,做好以提供良种和配套技术为重点的各项服务。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在粮食主产区推广了50个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10项主推技术,加强对主产区种粮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
五是建立工作责任制。从今年开始,我部实行了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粮食主产省区的制度,帮助地方搞好工程建设和恢复粮食生产等工作,协助解决具体困难。主动加强了与有关省区的协调,为共同搞好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要求地方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
第三篇:优质工程申报示范汇报文稿
安徽八方工程有限公司
申报“合肥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
示范工地”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你们好!
首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忠心的感谢!
工程概况:合肥血液集中化检测中心工程位于合肥市合肥市蜀山区环湖西路,该工程为12层单体建筑及地下车库组成,建筑高度53.8m;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项目建筑面积12900㎡,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I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工程于2014年8月1号开工建设,工期为500天,现正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进展顺利。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创“合肥市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
建设单位:合肥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设计单位:合肥工大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察单位:合肥工大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合肥康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总
监:江名权
施工单位:安徽八方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刘鸿轩
一、安全管理 文明施工
在安全文明管理方面,明确创“合肥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 示范工地”的工作目标,坚持“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做到安全文明
铸造精品工程
展示八方风采
安徽八方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为确保目标的实现,组建了以项目经理刘鸿轩为组长的创优小组,公司及项目部各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参加的安全领导小组,防火领导小组,综合治安领导小组等,通过以上各机构的运转,带动整个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的有效运行。项目部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根据考核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并制定奖惩措施,充分调动了各管理人员、班组的积极性,在现场的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项目部设立了专职安全员,全面负责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对安全设施定期检查,项目部按照工程特点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及较大危险工程的专项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施工。
施工中切实做好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现场的围挡,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合理布置,材料物品堆放整齐、标识清晰,危险源处醒目的安全警示牌齐全。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齐全。
场地四周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管道,裸土进行覆盖或绿化,并由现场保洁员进行定期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场清。施工区材料按不同规格、类别堆放整齐,并挂牌统一标识,注明材料信息。
现场设置消防水泵房,满足高层的消防用水,配置充足的灭火器材,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控制环境污染,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夜间施工时间,尽量做到各类施工机械错开使用,减轻噪音污染,现场垃圾集中堆放。
二、脚手架
该工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为落地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相结合搭设方式,悬挑钢梁均采用16A#槽钢,其中建筑物内悬挑3m,建筑物
铸造精品工程
展示八方风采
安徽八方工程有限公司
外悬挑1.5m,在每次悬挑底层用木板封闭严密。架体立杆搭设尺寸,纵距为1.5米,横距为0.85米,步距为1.8米,外侧张挂绿色安全密目网封闭施工,竹笆隔层满铺,连墙件按两步三跨进行设置,与外架连接牢固。剪力撑采取连续式设置,角度在45度~60度之间。外架横平竖直、牢固美观、整洁。
三、模板工程
本工程所有构件全部采用18mm多层板,板缝采用单面胶密封带密封,钢管脚手架做支撑系统,搭设支撑系统的立杆稳定,纵横向支撑和立杆间距符合方案设计及规范要求
四、高处作业
项目部对预留洞口、临边进行严密防护,所有防护栏杆均涂刷黄黑警示色。楼梯等临边采用防护栏杆防护,及时跟踪到施工层; “四口”是施工现场防止高空坠落的重点,1.5米长边以内的洞口均用固定盖板防护,1.5米长边以上的洞口四周设置1.2米高的防护栏杆,并用钢管搭设网络架,在上面满铺木板。在通道口、施工电梯口搭设了双层防护棚,有效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现场使用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均为合格产品,并附有检测报告、合格证等。
五、施工用电
现场临时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严格按专项方案进行实施。干、支线全部采用电缆架空或埋地暗敷。施工用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对配电箱及施工机械做好重复接地,配电箱采用专用的标准箱,现场有专业电工巡查维护。建立施工用电档
铸造精品工程
展示八方风采
安徽八方工程有限公司
案,配置楼层开关箱,箱内开关及漏电保护器灵敏有效,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六、塔式起重机
该项目采用1台塔式起重机作为主体结构施工的垂直运输工具。塔吊安装结束经特种设备检测院检测验收,合格后到主管部门登记备案使用。塔吊司机及塔吊指挥均持证上岗。做好每天检查和保养工作,对塔吊加节及维护均由专业公司承担,并做好加节和维保记录工作。塔吊检测报告及出厂合格证齐全。在集水坑内放置水泵一台,及时抽干坑内积水。
七、施工升降机
项目按计划一共投入1台SC200/200施工升降机作为室内填充墙及装饰工程的垂直运输工具。安装结束后经特种设备检测,验收合格 报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后使用。接料平台两侧用栏杆防护,内侧用木板进行严密防护。由专人负责操作,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
八、施工机具
中小型机具采用定型化防护工具,施工机械实行定人、定机,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施工机械用电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保险”。按照机械操作规程要求,对所有机械设备安排专职机修工进行日常的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机具运行正常,安全可靠。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创建“市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是我们项目部全体员工共同的目标。特此申报“市级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请上级有关部门组织验评。
铸造精品工程
展示八方风采
安徽八方工程有限公司
我们通过创标化的过程不断积累、改进、创新,我们有信心在往后的文明施工管理中更进一步,使工程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再上新台阶。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安徽八方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06月
铸造精品工程
展示八方风采
安徽八方工程有限公司
附1:
安徽八方工程有限公司简介
安徽八方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公司为独立法人,企业注册资本金6007万元人民币。公司现具有国家建设部批准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贰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电力工程总承包、金属门窗专业承包、智能化专业承包、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承包叁级资质。营业范围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电力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建筑装饰工程;园林绿化景观工程;门窗工程;市政道路工程;防腐、保温、防水工程;消防施工及土石方工程;建筑、电力、办公材料及设备销售和租赁。现有在册职工1230人,一级注册建造师15人,二级注册建造师25人,专业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有丰富的经营理念和较强的施工能力,其中:高级工程师15人,中级职称7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 320人。
为了适应新时期市场竞争的需要,公司将本着“讲诚信,树品牌”的经营理念,积极开拓市场,同时不断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以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追求卓越的工艺,建造杰出的工程。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标准设置了生产管理部、经营部、财务部、安全质量部、综合办公室等职能部门。
公司于2011、2012年分别通过了ISO9001:2008版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2001版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和ISO14001:2004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13被评为“合肥市优秀施工总承包企业”“合肥市优秀先进企业”等荣誉和称号。
面对当前竞争激励的建筑市场,我公司深刻认识到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安全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在质量中求生存,在质量中求发展。公司本着众志成城、进取不息的精神,以“精心施工,琢创精品”的经营方针。在竞争中求发展、树信誉、创品牌,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努力为国家基础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铸造精品工程
展示八方风采
安徽八方工程有限公司
铸造精品工程
展示八方风采
安徽八方工程有限公司
附2:工程剪影
铸造精品工程
展示八方风采
第四篇:关于立项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请示
[推荐]关于立项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请示
市计划发展委员会:
我县是川中丘陵地区的农业大县,现有耕地68万亩,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82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30万亩,粮食总产量45万吨,是全市、全省的粮食主产县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丘陵地区示范县。为了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近年来,我们在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先后实施了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建设项目、旱作农业项目、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和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区域站建设项目,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瘦肉型生猪发展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粮食产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基础,提高病虫防控能力是保粮增收的重要措施。为此,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报送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紧急通知》,我县申报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检验检测室建设、实验配套用房建设、标准观测场建设和药械库建设等土建工程、田间工程、仪器设备配套以及其他应急机制。项目建设期限两年,从2004年至2005年。项目投资496.2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451.1万元,地方配套45.1万元。该项目的实施,既有利于提高我县粮食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发挥我县的区位优势,提高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能力、防控能力,为全市和川中丘陵地区提供有代表性的预测预报信息服务。该项目由县植保植检站负责实施。县植保植检站具有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承担中、省、市项目实施经验丰富等优势,多次受到部、省业务部门的表彰。我们认为,项目建设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恳请市计委转报省计委审批立项,并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
2004年9月17日第五篇:“产业粮食”――新材料
“产业粮食”――新材料
“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具体涵盖:新材料本身形成的产业;新材料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传统材料技术提升的产业等。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新材料(或称先进材料)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比传统材料的性能更为优异的一类材料。新材料技术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
关于材料及新材料产业,结合我国工业统计标准,“材料产业”主要包括:纺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医用材料及医疗制品业、电工器材及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等。
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嵌套。新材料主要有传统材料革新和新型材料的推出构成,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产业结合日益紧密,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的特点。按照应用领域来分,一般把新材料归为以下几大类:
1.信息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及产品支撑着现代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络、微机械智能系统、工业自动化和家电等现代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材料领域。微电子材料在未来10~15年仍是最基本的信息材料,光电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信息材料。信息材料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以硅材料为主体,新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也包括高纯化学试剂和特种电子气体;光电子材料:激光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液晶显示材料、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材料、光纤材料等领域;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磁性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压电晶体管材料、信息传感材料和高性能封装材料等。
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技术前沿包括柔性晶体管、光子晶体、SiC、GaN、ZnSe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有机显示材料以及各种纳米电子材料等。
2.能源材料
全球范围内能源消耗在持续增长,80%的能源来自于化石燃料,从长远来看,需要没有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来代替所有化石燃料,未来的清洁能源包括氢能、太阳能、风能、核聚变能等。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能源材料的突破,无论是提高燃烧效率以减少资源消耗,还是开发新能源及利用再生能源都与材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传统能源所需材料:主要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现在集中在要发展超临界蒸汽发电机组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上,这些技术对材料的要求都十分苛刻,如工程陶瓷、新型通道材料等;氢能和燃料电池:氢能生产、储存和利用所需的材料和技术、燃料电池材料等;绿色二次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高性能聚合物电池等新型材料;太阳能电池:多晶硅、非晶硅、薄膜电池等材料;核能材料:新型核电反应堆材料。
新能源材料就材料种类来说主要包括专用薄膜、聚合物电解液、催化剂和电极、先进光电材料、特制光谱塑料和涂层、碳纳米管、金属氢化物浆料、高温超导材料、低成本低能耗民用工程材料,轻质、便宜、高效的绝缘材料,轻质、坚固、复合结构材料,超高温合金、陶瓷和复合材料、抗辐射材料、低活性材料、抗腐蚀及抗压力腐蚀裂解材料、机械和抗等离子腐蚀材料。当前研究热点和技术前沿包括高能储氢材料、聚合物电池材料、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等。
3.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是和生命系统结合,用以诊断、治疗或替换肌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它涉及材料、医学、物理、生物化学及现代高技术等诸多学科领域,已成为21世纪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现在几乎所有类型的材料在健康治疗中都已得到应用,主要包括金属和合金、陶瓷、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和生物质材料。高分子生物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中最活跃的领域;金属生物材料仍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承力植入材料,医用钛及其合金,以及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热点;无机生物材料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国际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是模拟人体硬软组织、器官和血液等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而开展的仿生或功能设计与制备,二是赋予材料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或生命活性。就具体材料来说,主要包括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组织工程材料、仿生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生物活性材料、介入诊断和治疗材料、可降解和吸收生物材料、新型人造器官、人造血液等。
4.汽车材料
汽车用材在整个材料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属于技术要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三高产品,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水平。
汽车材料的需求呈现出以下特点:轻量化与环保是主要需求发展方向;各种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正在发生变化,主要变化趋势是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和复合材料的用量将有较大的增长,汽车车身结构材料将趋向多材料设计方向。同时汽车材料的回收利用也受到更多的重视,电动汽车、代用燃料汽车专用材料以及汽车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工作不断加强。
5.纳米材料与技术
纳米材料及技术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各领域快速发展的主导技术之一,21世纪前20年将是纳米材料与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纳电子代替微电子、纳加工代替微加工、纳米材料代替微米材料、纳米生物技术代替微米尺度的生物技术,这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纳米材料与科技的研究开发大部分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如纳米电子与器件、纳米生物等高风险领域,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但纳米材料及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能源产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相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6.超导材料与技术
超导材料与技术是21世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广泛用于能源、医疗、交通、科学研究及国防军工等重大领域。超导材料的应用主要取决于材料本身性能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
目前,低温超导材料已经达到实用水平,高温超导材料产业化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高温超导带材和移动通讯用高温超导滤波子系统将很快进入商业化阶段。
7.稀土材料
稀土材料是利用稀土元素优异的磁、光、电等特性开发出的一系列不可取代的,性能优越的新材料。稀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轻工农业、电子信息、能源环保、国防军工等多个领域,是当今世界各国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具体包括:
稀土永磁材料:其是发展最快的稀土材料,包括NdFeB、SmCo等,广泛应用于电机、电声、医疗设备、磁悬浮列车及军事工业等高技术领域;贮氢合金:主要用于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稀土发光材料:有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光源用稀土发光材料,高清晰度、数字化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显示器用稀土发光材料,以及特种或极端条件下应用的稀土发光材料等;稀土催化材料:发展重点是替代贵金属,降低催化剂的成本,提高抗中毒性能和稳定性能;稀土在其他新材料中的应用:如精密陶瓷、光学玻璃、稀土刻蚀剂等方面也正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如稀土电子陶瓷、稀土无机颜料等。
8.新型钢铁材料
钢铁材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机械电力、轻工纺织、医疗卫生、建筑建材、家电通讯、国防建设以及高科技产业,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新型钢铁材料发展的重点是高性能钢铁材料。其方向为高性能、长寿命,在质量上已向组织细化和精确控制,提高钢材洁净度和高均匀度方向发展。
9.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
主要包括铝、镁、钛等轻金属合金以及粉末冶金材料、高纯金属材料等。
铝合金:包括各种新型高强高韧、高比强高比模、高强耐蚀可焊、耐热耐蚀铝合金材料,如Al-Li合金等;镁合金:包括镁合金和镁-基复合材料、超轻高塑性Mg-Li-X系合金等;钛合金材料:包括新型医用钛合金、高温钛合金、高强钛合金、低成本钛合金等;粉末冶金材料:产品主要包括铁基、铜基汽车零件,难熔金属,硬质合金等;高纯金属及材料:材料的纯度向着更纯化方向发展,其杂质含量达ppb级,产品的规格向着大型化方向发展。
10.新型建筑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国际上建材的趋势正向环保、节能、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其中玻璃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功能型、实用型、装饰型、安全型和环保型五个方向发展,包括对玻璃原片进行表面改性或精加工处理,节能的低辐射(Low―E)和阳光控制低辐射(Sun-E)膜玻璃等;此外,还包括节能环保的新型房建材料,以及满足工程特殊需要的特种系列水泥等。
11.新型化工材料
化工材料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在航空航天、机械、石油工业、农业、建筑业、汽车、家电、电子、生物医用行业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型化工材料主要包括有机氟材料、有机硅材料、高性能纤维、纳米化工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等;纳米化工材料和特种化工涂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精细化、专用化、功能化成了化工材料工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12.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是在人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和世界各国纷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一般认为生态环境材料是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同时又被赋予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这类材料的特点是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而且从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循环利用的整个寿命过程,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主要包括:环境相容材料,如纯天然材料(木材、石材等)、仿生物材料(人工骨、人工器脏等)、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包装袋、包装容器)、生态建材(无毒装饰材料等);环境降解材料(生物降解塑料等);环境工程材料,如环境修复材料、环境净化材料(分子筛、离子筛材料)、环境替代材料(无磷洗衣粉助剂)等。
生态环境材料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包括再生聚合物(塑料)的设计,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的理论体系,降低材料环境负荷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13.军工新材料
军工材料对国防科技、国防力量的增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是决定武器装备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拓展武器装备新功能和降低武器装备全寿命费用,取得和保持武器装备竞争优势的原动力。
随着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起支撑作用的材料技术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复合化,通过微观、介观和宏观层次的复合大幅度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二是多功能化,通过材料成分、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和精确控制,使单一材料具备多项功能,达到简化武器装备结构设计,实现小型化、高可靠的目的;三是高性能化,材料的综合性能不断优化,为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奠定了物质基础;四是低成本化,低成本技术在材料领域是一项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对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