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试题

时间:2019-05-13 04:3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生活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生活试题》。

第一篇:文化生活试题

五、文化创新

2011广东卷·30.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1福建卷·35.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2011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剧,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2011安徽卷·8.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1北京卷·25.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2011浙江卷·40.(20分)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面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有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

40(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六、中华文化

2011福建卷·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2011海南卷·1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 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1广东卷·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1福建卷·39.(42分)

材料一: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

(1)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万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节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七、中华民族精神

2011福建卷·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八、文化生活

九、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安徽卷·7.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 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 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 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1山东卷·21.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2011天津卷·1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13.(7分)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天津卷·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1月,《人民日报》以“社会好与坏,居民说了算”为题对天津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经验进行了介绍:一是综合评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2010年河西区178个社区居

委员会接受了9960名居民代表的民主评议。二是建设社区居民参与评议监督机制,将知情、表达、决策、监督权全部交给居民。尖山街辖区一个大院138户居民家暖气不热,居委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约请各方代表共商解决办法,督促有关单位改造了输热管道,是公开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遇到难题充分与群众协商,和平区尚友里有200多辆车,而车位仅130多个,为解决挣抢车位的问题,居委会邀请个方代表召开恳谈会,听证会、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1)2011年5月1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开始实施,期间明确规定“全国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细则”实施之后,小龙同学发现,仍有居民在社区活动中心等室内公共场所吸烟。为减少此类现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三点可行性建议。(6分)(2)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搞好普法宣传;开展“无烟型”社区创建活动;依靠群众,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理性、绿色消费。(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十、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2011安徽卷·7.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 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 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 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1江苏卷·22.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套含有《记忆.我爱你中国》、《信念》等内容的“红色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一股“信念”与“记忆”的热潮在全市学生中掀起。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奏响主旋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B.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 C.培养爱国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D.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二篇:文化生活试题

新泰一中北校2014级高二上学期

第二次大单元考试

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1.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请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中性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70分)1.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③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④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鉴于屠呦呦获奖,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鼓舞民族士气,浙江省投入资金实施屠呦呦旧居保护,把它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建筑抢救保护工程。这样做是因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它可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3.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有望于2016年春季开幕。历时7年设计并建设的全球首个“加勒比海盗”主题园区成为其最大亮点。这一根据华特·迪士尼旗下真人电影系列《加勒比海盗》创意形成的园区,将提供多项全球前所未有的互动娱乐及高科技体验。材料表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主题乐园等文化产业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③商业贸易能克服时空局限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中国的诗歌像文化里的另一条黄河,无时不在滋润着国人的心田。诗歌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音韵优美的文学体裁,也不仅仅是像孔夫子说的那样可以“兴观群怨”,还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②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被动接受的过程③诗歌作为~种精神力量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自1994年以来加入英语的新词汇中,“中文借用词”数量独占鳌头,以5%--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来源。该机构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这表明()①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也是竞争力

③经济决定文化,国家经济发展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2014年12月24日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禁止学生过平安夜,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假如开展一次以“学校(不)应该支持过洋节”为辩题的辩论赛,作为正方辩手,你认为下列观点可以采用的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过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文化趋同化,对传统节日与洋节应同样对待 ③过洋节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借鉴与融合 ④重视我们的民族节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8.读图,一篇关于旅游不乱扔垃圾的“甄嬛体”微博,激发了网友们的创作活力。这些微博的广泛传播有利于()

①教育社会公众,维护公共环境从自身做起

②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摒弃传统文化 ③以幽默温情,汇聚培育文明风尚的正能量 ④人们直面道德冲突,增强全民法制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5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申遗的不断成功()①表明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再次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进一步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是因为它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15年11月1日,韩国首尔韩电艺术中心举行“中国旅游年”闭幕仪式。李玉刚应邀为国际友人献唱《梨花颂》、《莲花》等东方唯美歌曲。他的妆容歌舞和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诠释令中韩嘉宾赞叹不已。李玉刚的表演()

①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创新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以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2.2014年12月5日,文化部正式启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32批艺术家采风小组,深入近20个省区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艺术采风和体验生活。举办这一活动()

①是为了在交流中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能够促进艺术家相互借鉴,博采众长 ③有利于文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创新

④有利于创作人民群众需要的文艺作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②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4.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16.“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

A.发挥“主心骨”的引领作用

B.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C.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

D.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17.“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2015年初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讲述了100个村落故事。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这种共鸣()A.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18.“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团结勤劳的民族精神檀根于中华文化中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9.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由此可见:()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D.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0.2015年春节期间,山东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这说明()

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基层首要的工作

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善德之美被发现,虽然主角都是普通百姓,但她们在奉献爱心的一瞬间,却像一个美丽的天使,照亮了一座城市。我们之所以要高度弘扬美德,是因为它()

A.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政治保证

B.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C.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2.文化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文化担当托起中国梦,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必须

()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下列漫画中的所谓“在线算命”()

①仍然属于腐朽文化

②仍然是文化糟粕

③需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④需要予以改造或剔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三字经》里说 “昔孟母,择邻处。”下列说法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之一致的是()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③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5.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捉妖记》里有共享的价值观、成熟的操作经验、诚意的创作态度。观众很挑剔,也很容易满足,前提是电影人对电影、对观众有足够的诚意。敬畏观众才能收获掌声,收获票房。这是《捉妖记》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艺术效果“丰收”的关键。这说明()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必须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完全变成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绝非一日之功。为此,我们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①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②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③体现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 ④渗透到改造腐朽资本主义思想的过程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7.一位母亲在陪送女儿参加高考的路上被车撞倒,在交警和路人劝说下,女儿含泪继续赴考,母亲经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女儿含泪赴考,被一些人解读为舍母赴考,进而上升到高考与母亲谁更重要的价值层面,对女孩进行道德批判。下列对该事件的解读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思想道德冲突普遍存在,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所有冲突进行道德批判 ②道德评价不能忽视具体情境,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要上升到道德高度 ③道德原则应该推崇,但不能用抽象的道德原则来评判一切现实行为 ④高考与亲情始终是冲突的两个方面,舍母赴考违背了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8.孟子日:“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2周年。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30.2015年10月0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另外两名外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这一成果()①印证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印证了存在对思维有决定作用

③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无法回避

④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成功获取的首批影像图。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增加了传感器和谱段数,获取了5米全色、10米多光谱等多种影像图,可广泛应用于中国和巴西农作物估产、环境保护与监测、国土资源勘查和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满足持续提供稳定的中分辨率普查数据的迫切需求。推动两国在防灾救灾、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合作。可见()①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②科学仪器为人类实践提供更加先进的认识工具

③科学仪器可以代替人对客观世界作出精确的反映

④借助科学仪器可以完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在七月初美国《新科学家》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中,研究者第一次实现了用电击大脑单独区域的方式将意识关闭。这个发现表明有可能是一种被称作“屏状核”的地方,将分散的大脑功能组合在了一起,进而产生了思想、知觉和情感。这让我们对困扰了科学家和哲学家上千年的一个问题--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这进一步佐证了()①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②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的机能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意识依赖于物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3.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34.2015年6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成功利用人类的大脑意念遥控活体蟑螂。这只蟑螂借助技术手段,在人脑的指挥下,竟然完成了S形轨迹和Z形轨迹等任务。这说明了()

①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决定了实践的进程和结果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活动在科学实践中更加趋向于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在经历两年停机维护、加固升级及数月重启准备后,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于2015年4月5日正式开启第二阶段运行。它通过超导磁铁加速并碰撞粒子,可在微观尺度上还原宇宙大爆炸后的宇宙初期形态,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起源并寻找新粒子。这表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认识工具的日益完备成为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③在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能发现和发展真理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 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发展符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汲取中华法律精华,借鉴国外有效经验,但绝不能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既要汲取中华法律精华又要借鉴国外有效经验的正确性。(9分)

37.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已占到35.7%,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国家怎样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冲击。(10分)

38..上世纪30年代,在民族危难之际,鲁迅倡导发起了新兴版画运动。新兴版画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就是“抗日”!版画家们以真挚、有力的艺术语言,真实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坚韧、不屈和抗争,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奋起、团结和战斗,无情揭露了侵略者的残酷和侵略战争的不义。这些版画所发出的呐喊,激发了全民奋战的力量,激励了亿万民众投身抗战洪流,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指出材料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分)(2)新兴版画运动是如何体现意识作用的?(8分)

一.选择题

1-5 A C A B C

6-10

B B B B B

11-15

A D C D B 16-20 B A B B B

21-25 C C D D D

26-30 C B C A C 31-35 A B B C D 二.非选择题

36.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批判继承中华法律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3分)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有利于吸收国外政治文明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3分)

③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是世界的;同时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故我们既要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又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3分)

37.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2')②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③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4')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

38.(1)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3分)(2)①版画家们通过版画真实地表现中国人民的苦难、坚韧、不屈和抗争,体现了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4分)

②新兴版画运动通过揭露侵略者的残暴和不义,激励亿万民众投身抗战洪流,为抗战的最后胜利立下不朽功勋,体现了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4分)[ 解析 ] 第(1)问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审设问明确知识限定,把握答题指向是材料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属于体现类非选择题。根据教材基础知识并结合材料比较容易作答。

第(2)问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限定为意识的作用,设问指向是新兴版画运动是如何体现意识作用的,属于体现类非选择题。答好本问,需要熟练把握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体系。审读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确定具体知识。根据材料“版画真实地表现中国人民的苦难、坚韧、不屈和抗争”可从意识指导人们认识世界角度分析;版画“激发了全民奋战的力量,激励了亿万民众投身抗战洪流,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可从意识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角度分析。最后一定要注意理论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考试政治试题

第三篇:文化生活期中试题[范文]

文化生活期中试题(1-5课)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企业进行生产

③观看文艺演出

④参观历史博物馆

⑤网上评议政府活动 ⑥参加学雷锋精神活动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2.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_________文化。()A.社区

B.都市

C.校园

D.网络

3.清华大学的校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能促进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B.能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4.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文化消费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但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对此,我们应当()

①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

②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

③树立科学的文化消费观

④减少文化消费的支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短暂强烈的影响

④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下列关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②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③是创造性思维

④是主观想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旅游线和100多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7.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表现在()

①有利于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③能够使我们克服一切不良文化的影响

④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红色旅游的文化意义表现在()

①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

②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③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增长知识、陶冶人的精神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据统计,2004年全国20个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总收入达202.57亿元,同比增长33.2%,这说明()

A.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B.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资源优势

C.社会效益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优秀文化作品,曾影响了20世纪一代人的成长,这说

明()

A.文学作品有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学作品

B.当时文化活动少,文学作品匮乏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活动

D.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

2001年11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31届会议通过了《世界维护文化多样性宣言》。《宣言》指出,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据此回答11~12题。

11.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

A.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B.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12.之所以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是因为()

①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③文化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

④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04年10月,法国文化年在中国举办。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对增进中法两国人民互相了解、促进东西文明的交流借鉴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关于举办中法文化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举办中法文化年,符合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符合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C.表明了我们既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D.中法两国间已不存在分歧

14.2005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71周年的日子,红军在长征中孕育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至今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D.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 15.2005年5月10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岳麓书院的影响说明()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科技的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宋楚瑜率团抵达北京后发表简短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两岸都是中国人,炎黄子孙。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可因时而变

C.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D.这是人们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上的认同感

17.文化交流与继承的关系是()

A.文化交流不需要继承

B.文化继承可以离开交流

C.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D.文化交流和传播是同步进行的

18.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文化继承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9.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

A.社会实践

B.交流、融合

C.取其精华、去其糟柏

D.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 20.“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①全民学习

②活到老学到老

③终身学习

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1.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22.据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的时候,传闻亚洲某国却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

①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文化记载着社会发展的变迁

④文化是不可取消和更改的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23.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青岛港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造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A.“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D.精神力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产物,同时也是党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飞跃。思想是行动之源,在中国发展战略面临重大转型时,各级领导能否在思想领域就科学发展观达成高度共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成败。这表明()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B.思想决定着行动

C.科学发展观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成败

D.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5.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销售额猛增,并以1:10的规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表明()

A.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

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我们鼓励支持一切文化产业的发展

D.网络游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2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说明()A.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发展

B.世界文化的繁荣以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为基础

C.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D.有民族的文化,没有世界的文化

27.尽管已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还是喜欢乌龙茶,习惯于用筷子,见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8.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A.努力创造文化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9.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30.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4个题,共40分)

3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4分)

32.2005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作出了明确规定。

(1)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开展红色旅游。(4分)(2)怎样开展红色旅游?(6分)

33.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设计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将向世界各国来宾展现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让他们切身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

(1)各国在举办奥运会时,为什么设计具有本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5分)

(2)有人说,现代中华文化就是旧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5分)

34.《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1)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哪些优秀文化?(2分)

(2)在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时,应做到什么?为什么?(5分)(3)怎样进行文化创新?(3分)

第四篇:文化生活试题

高二政治周清月结三

1.2013年7月,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19届国际语言学大会”,各国专家学者就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问题进行研讨,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

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②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

③保持文化多样性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2.在2013年6月21日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至此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基于()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013年6月10日,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这说明()

A.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

C.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4.近年来,我国不断在海外举办或互办文化周、文化月、文化年、“感知中国”等颇具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②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③世界各种文化在交流中趋于统一 ④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相对于印刷媒体的单向被动传播,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交流更便捷、更充分。互联网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话题的N种观点、N种链接、N种选择。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表明()

A.网络技术加速了新旧传媒的更替B.文化发展依赖于网络技术的进步

C.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传播方式变革D.大众传媒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6.一谈起爱国,人们往往会想到金戈铁马,血洒疆场。实际上,在和平年代,爱国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当前,我国消费不旺,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从一个方面说,积极消费就是爱国。这表明

A.民族精神永不泯灭B.消费是爱国程度的衡量标准

C.爱国主义是具体的D.消费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7.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努力奏响高雅文化主旋律,以先进文化引领新风尚,以优秀文化作品教育大家,服务社会,不断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奏响文化主旋律需要()

①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进行吸纳 ②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 ③发挥大众文化在文化生活中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④让社会主义文化在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9.《致青春》编剧李樯认为《致青春》六天破3亿的票房和口碑摆在那里,数字不会骗人,市场不开玩笑,它火爆的原因之一便是,“它触发了话题,引起了众议”。这启示我们()

A.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建设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

C.能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

D.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10.在第二届名优电视栏目推选表彰暨第二届电视节目创新论坛会议上,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电视栏目获奖。这些栏目注重大众参与性、娱乐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影响大,收视率高。可见()

A.应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B.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C.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D.建设文化强国,就是发展先进文化

11.下表是某机构对200名20岁以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

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A.尊重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支持自主文化选择B.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

C.提倡多元化,反对某种思想作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

D.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思想行为

12.2013年继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写“到此一游”后,一张中国游客卢浮宫前水池泡脚的照片,引发了关于国人文明素养的热烈讨论。人民日报评论国人陋习:若不改正,或面临“开除国籍”的危险。这说明()

A.应坚持个人的合法权利B.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公共意识

C.应消除国际文化差距D.应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13.2013年3月23日,绵阳市安县雎水镇举行了传统民俗活动——踩桥会,人们通过“踩桥”“丢药钱”“拜干爹”等形式为自己和家人祈福。2013年“踩桥会”上,主办方引入现代科技,加上了灯光、舞美等视觉效果,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这一古老节庆活动焕发新的光彩。这表明()

A.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就能焕发生机

C.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赋予其时代的元素

14.200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西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C.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D.文化发展是先进民族文化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的过程

15.109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将被拍成微电影,用15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16.材料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倡导“礼之用,和为贵”,将“和”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原则,主张“协和万邦”。也有外媒评论说,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地带有传统的厚重外衣,而现代的通俗理解稍显困难;中国的“贵和”思想中国人人人都能理解,却缺乏国际化的生动诠释,其他民族在理解上总存在隔膜;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停留于思想层面,而缺少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普通民众的身体力行的生动表达。“贵和”思想需要得到今天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角度,谈谈如何让传统“贵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17.2013年7月16日至8月25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组委会在各大报刊、网络同步刊登318名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善举感动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挥了引领道德风尚的积极作用,营造了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传递着巨大的道德正能量,将激励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说明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传递道德正能量的意义。

第五篇:近年高考文化生活试题

近年高考文化生活试题汇编

(2010全国19).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0全国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过: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材科二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 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 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 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l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 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

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6分)39.(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答案一:

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

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功能。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6分)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0安徽8)、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2010安徽9).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0安徽38).(28分)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2)请你结合乙同学的发言,运用经济生活常识说说发展低碳经济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3)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8分)

38.(28分)(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

(2010北京)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回答第24、25题。

24.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A.①②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C.②④

D.③④

B.①③

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A.①②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应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②④

D.③④

B.①③

40.(24分)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答案:(3)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2010福建2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2010福建31).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闺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客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2010福建32).图Ⅱ的寓意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必须 A.重视家庭美德建设

B.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C.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D.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紊质

(2010福建39).(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2)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8分)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神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此,某报记者就“我心中的幸福”采访了不同人群,以下是他们的看法。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是先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12分)

(4)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结合大学生对幸福的看法,谈谈国家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10分)

39.(42分)(1)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2)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祷、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觉“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3)答案一(农民工):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农民工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答察二(家庭主妇):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消费者的台法权益;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生产符合食品安垒标准的产品;消费者要了解市场信息,懂得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参与监督,共同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

答案三(企业家):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家要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处理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4)①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确保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010广东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0广东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2010广东)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37.(26 分)

(I)○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 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2)① 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②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③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⑤ 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育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山东)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扳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 、、

C.1、、

D.1、、

(山东)22.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山东)23.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0山东)28.(25分)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图9 材料二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1)描述图9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2)加入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6分)

(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

28.(25分)

(1)图9显示,2006-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都在快速增长。期中,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持续上升,GDP的增长率先升后降,且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GDP的增长;GDP的增长为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消费奠基了物质基础,有利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2)答案一:人大代表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形式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意见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答案二:政协委员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②积极提交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②《沂蒙》等“红包”硬是作品的成功,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思念过就没有创新。(分)(4)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2010山东)29.(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2)据图11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

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材料四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材料五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12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5分)29.(35分)

(1)措施;设郡县(分);修驰道(分)。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分);巩固了国家统一

(应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分)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分)

(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①神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分)

(5)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分);单位CDP能耗呈下降趋势(分)。(6)以煤为主,石油、天然和水电的比重较低。(分)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分)

(2010天津7).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2010天津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路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14.(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10分)(2)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10分)(3)某中学组织开展“参与,让世博更美好——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如果由你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请说明理论依据。(5分)14.(25分)

(1)①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② 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③ 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④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2)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

②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3)①突出美观或强调实用,坚持重点论。

② 主张美观和实用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10浙江)世博会是战士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的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回答27-28题。

27.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28.“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 ① ② B ② ④ C ② ③ D ③ ④(2010浙江41)材料二.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竟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生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 “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加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送”等一系列文化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指出材料一中图

13、表7的经济信息。(6分)

(2)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l4 分)

(3)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12分)4 1.(32)(1)图 13 显示,2006 一 2009 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在整张,但前者大于高于后者.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二者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波动较大.表 7 显示,2009 年浙江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来源多样化;工资性收入比重大于高于其他项的比重.

(2)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省政府着力提升传统工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为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创造了条件。分配和交换式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省政府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培育各类专业市场,有助于促进商品流通和城乡生产发展,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省政府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既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又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

(3)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

(2010江苏)18.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故里人们信仰宗教 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宜 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21.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据此请回答23-24题。

23.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世博之梦】

(1)请你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帮助他解答疑问。【世博之魅】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世博之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该主题。中国江苏馆则以“园林+园区=家园”的特色,构建了对世博主题的独特诠释。

发帖:本届世博会倡导的理念有哪些? 跟帖: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2)请你再列举两个理念,并依据唯物辩证法原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

三、探究题(本题18分)

37.(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世博会的举办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结果;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2)①跟帖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

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还要:充分发挥世博会的产业引领功能,更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文化融汇契机,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明推动功能,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民族精神。

(3)答案要求:列举的理念要温和所列材料中反映的信息,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要贴切,践行举措要联系自身实际、具体可行。

参考答案示例:

①创新理念。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不断优化学习方式,积极参加研究型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②合作理念。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树立合作意识,积极参加合作学习和社会活动,提供合作能力。

下载文化生活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生活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生活综合试题一

    文化生活综合试题一 1.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2017---2018年度文化生活期末试题

    《文化生活》期末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近两年,“小目标”、“洪荒之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等大量新词、热词层出不穷,这些词......

    2017-2018学年度文化生活第一课试题

    文化生活第一课试题 一、单项选择(30*2,共60分) 1.“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试题

    阜新市育才中学2013-2014(上)测试2013.9.8《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命题人:马云峰校对人:王香卉关静一、选择题1、2013年1月电影演员徐峥导演的《泰囧》已创造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

    2012各区期末试题整理-文化生活5篇范文

    2012.1北京各区期末试题分模块整理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请回答15~17题。 【西城期末15】微博打假、微博寻......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第一单元 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1年7月8日的《光明日报》报道,时值建党90周年,献礼......

    文化生活第六课试题(精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测试题 编制 袁春磊审核高二政治组时间2015/10/27 一、选择题 1.(安徽文综,)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

    高二文化生活试题(含2012各地高考试题)(合集)

    高二文化生活试题 审核:徐州市沛县湖西中学高二政治组 制作人:赵芳 1.人们常说“仓廪实则知礼节”,但现实生活中,仓廪实未必知礼节的情况比比皆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也可以有文化的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