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事故危害有何办法
食品安全事故危害有何办法?
食品安全控制方法目录
HACCP——食品安全控制的有效方法 北京提升食品安全控制水平
对于预防、控制食品安全隐患,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危害有何办法?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方法 食品安全监控解决方案 食品安全控制方法
寻找控制农药残留的有效方法 研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有哪些部门对食品安全控制进行监测?
与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相比,haccp认证有什么独到之处
对于预防、控制食品安全隐患,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危害有何办法?
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世界各地都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从目前的做法看,主要是采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办法。从无锡的食堂的承包以及各個方面状況来看,在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上,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各部门初步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和预警。近年来,根据各市(县)、区食品消费总规模和食品产业结构情况,选择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消费各环节有代表性和群众主要购物、消费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全市设立了600个食品污染物监测点,每季度对蔬菜、猪肉、水产品、地产食品、饮料、餐厅冷盘菜等食品进行抽检分析。农林部门按5%的比例对定点屠宰的生猪进行“瘦肉精”抽检,在全市62个镇,344个村聘任基层蔬菜农残检测(验)员660名定期监测上市蔬菜农残情况。工商部门在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93家农贸市场以及176家5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商场)均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室,每天抽检上市蔬菜等食品安全情况并公示检测结果。卫生部门在相关医疗机构设置食源性疾病监控点,持续开展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今年,市人大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及监督工作》议案,要求政府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能力建设,我们将采取加强食品药品检测能力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污染物监测网等措施来达到这一目标。在风险管理上,我们一方面是组织各职能部门加强日常环节监管。种植养殖环节加快农业标准化和基地建设步伐,开展农业投入品整治,强化猪肉、蔬菜、牛奶等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生产加工环节严把准入关,加强对企业和小作坊的日常巡查和年度审查。食品流通环节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分类监管,建立完善以上市检测、索证查验、登记存档和不合格退出为主要内容企业自律机制。餐饮消费环节深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大力实施“放心餐桌”工程,开展“蓝盾”系列行动,控制食物中毒风险。另一方面是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市政府出台了《无锡市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预案》,我们编制了《预案操作手册》,制作了统一教材和光盘,发放到全市所有镇(街道)、村(社区),并派出专人以区县为单位,对各镇、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进行培训。2008年11月,市政府主办、锡山区政府和我局承办了全市首次食品安全突发生事故(Ⅳ级)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各级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的事故应急意识和处置能力。在处置“三鹿”奶粉引发的奶制品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中,我们协助政府及时启动预案,协调配合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应对,及时汇总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切实做好综合信息服务,对相关信息统一扎口把关。全市组织筛查婴幼儿11.8万人,清查下架不合格批次奶粉17.27吨,液态奶2.42吨;实施24小时驻厂(场)监管和检验检测,确保新出厂乳制品和地产鲜乳批批合格。切实抓好乳制品保供,加强舆论引导和情绪疏导,抓好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使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妥善处置。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方法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危害,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主动监测网络进行监测和评价;另一些发达国家则对禽、肉制品中沙门氏菌以及乳制品中李斯特菌进行动态监测和定量危险性评估。在化学污染方面,为了监测全球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变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WHO与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共同启动“全球环境监测规划、食品污染与监测项目”,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固定的监测网络和比较齐全的污染物和食品监测数据。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美国FDA的方法可检测360多种残留农药,德国的DFG方法可检测325种残留农药,加拿大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残留农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方面,发达国家拥有检测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超痕量、检测“瘦肉精”、激素、氯丙醇的痕量检测技术和大型精密仪器。一些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研究食品中疯牛病朊蛋白和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方法。
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的安全性研究与评估方面,美国投入巨资对所批准登记的农药进行内分泌干扰活性的筛选,并将于2008年根据筛选结果重新确定农药的最高残留限量。此外,建立从源头治理到最终消费的监控体系以保障食品的安全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一些国家广泛采用“良好农业规范”、“良好兽医规范”、“良好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分析等先进的安全控制技术。另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美国政府每年有7亿美元的经费支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把基于健康保护为目的的食品安全标准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食品安全监控解决方案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为适应目前复杂的食品安全形势,提高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协作、动态信息交换,实现以现代化信息化方式对整个食物链的安全监控,实现对食品安全状况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实现食品市场经济秩序的科学、规范,参照国际食品安全管理先进经验及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理,建立以食品办为核心,对食品安全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统一、权威和高效的系统平台。
食品安全监控解决方案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控制水平,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控力度,实现食品安全的科学决策。本方案将覆盖“从农田至餐桌”的各个环节:食用农产品生产源头、食品生产和加工、流通领域、消费环节分配各部门在系统中的角色和权限,并落实相关责任。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完善食品安全、食堂承包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统一协调、责任明确、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科学工作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通过项目的建设,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控和执法力度,坚决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与风险,防止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确保食品安全。
北京提升食品安全控制水平
9月6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上半年抽检结果显示,北京市场蔬菜、猪肉和豆制品等6类食品的合格率达97.18%。北京正在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组织网络和责任体系、食品安全监测网络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三大体系将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北京食品控制水平,食堂承包的衛生确保百姓吃上放心食品。北京市食品安全办新闻发言人说,食品安全组织网络和责任体系明确了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属地监管责任。截至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均建起食品安全协调制度,500余个居(家)委会已经完善食品安全联络制度,90%的社区和行政村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督员,食品安全监督员累计达到8165名,食品安全三级监控网络进一步完善。
食品安全监测网络体系已初步建立。市财政每年拨付食品安全检测专项经费不少于6000万元,每年监测样本10万个,对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动植物疫病和以食物中毒为主的食源性疾患进行监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食品安全监测评价指数。另外,北京的大中型企业也在建立自检体系,今年上半年,市、区两级部门共检测抽查65大类食品的43791个样本,总体合格率达95%。其中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蔬菜、猪肉和豆制品等六类食品的合格率达97.18%。着力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2003年以来,共对198个批次、3498种危害较大的不合格食品采取了全市下架措施,有29家企业因多次检出不合格食品被实施退市,天津蓟县、河南延津、山东昌邑、广东潮安、河北兴隆等7个产区曾因多次检出畜禽产品水分超标、检出瘦肉精或食品中过量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而被实施同类产品区域退市。据悉,目前北京已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工作,在100个蔬菜生产基地和企业应用了IC卡和条形码追溯系统。统一规范蔬菜产品标签信息,建立生产履历中心,记载产品用药、休药、交割、运输、批发、零售等信息。截至8月底,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累计达到1020家,其中蔬菜182家、果品307家、畜牧309家、水产135家。414家本市农业生产单位的780个产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22家企业通过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HACCP——食品安全控制的有效方
一、由来与发展
HACCP(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中文译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它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最经济、有效的保证食品安全的方法。不仅适用于食品加企业,食堂的承包也适于餐饮业和街头食品。20世纪60年代,为保证宇航员的食品安全,美国航天规划署与食品生产经营方合作,将建造宇宙飞般的质量安全保障系统(HACCP),移植到食品生产管理中,建立起食品生产中质量安全控制系统。HACCP,70年代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制定了低酸罐头的HACCP,作为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和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管理的指南,80年代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微生物标准化委员会(NACMCF)的倡导下,许多国家的食品生产者均采用了这一系统,并取得了很大成功。90年代,该系统传入我国。
二、HACCP的概念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一个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系统,它是运用食品加工学,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及危险性评价的原理,方法对食品加工过程实际存在的潜在性危害进行分析,判定并找出对终产品质量安全最有影响的关键环节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使终产品危害性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较为安全的目的.HACCP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HA即危害分析。第二部分是CCP即关键控制点或关键控制环节(下同)。
HA:是指收集和评估有关的危害以及导致这些危害存在条件的信息,以决定那些危害对食品安全有明显关系,需要在HACCP应用中予以重视的过程。CCP:是指能够对某个(些)潜在危害实施控制措施的环节,该环节通过采取控制措施能预防和消除该个(些)危害或将其减少到可接受水平危害:是指食品中存在的可导致对人体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因素。
控制措施:是指能够预和消除一个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减少到一个可接受水平所采取的任何步骤或行动。
三、HACCP的实施
一 HA(危害分析)的实施步骤危害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对食物原料,加工,储运,销售及使用方法实际和潜在的危害进行分析判定,并对危害的严重性、危险性进行评估与预测。其目的是为CCP及其所控制程度提供依据。
(一)组建HACCP工作组:工作组应由食品技术专家、微生物家、工程师,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经理及卫生管理人员组成并经过HACCP培训。
(二)制作工艺流程图:通过询问负责人,查阅收集原料,配方,加工工艺,设备,现有控制措施等资料,绘制详尽生产工艺流程图包括具体配方及工艺条件如:烹调、冷却、贮存的温度、时间,食品原料的污染状况和消费者食用方法是直接入品还是加热后再吃。
(三)现场观察:深入现场对生产运行实际情况进行细致观察。
1)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2)工作人员操作卫生。
3)设备容器消毒情况,有效性。
4)厂房环境条件。
(四)分析评估原料配方中危害因素;
1)是否存在某种危害因素?它们是什么?对食用者的严重性,危害性是什么? 2)加收产品废料是否被作为原料? 3)防腐剂或其他消毒剂是否作为原料?它们是什么? 4)某种原料如使用过量是否有毒?使用过低是否影响抑菌? 5)酸性原料的用量及成品中PH是否影响微生物存活? 6)保洁剂类型和成品中水分活性(AW)能否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六)测试分析
1)某些产品应测试相应的PH值、盐浓度和水分活性,评估其是否有利于微生物繁殖。
2)对于解冻、烹调、冷却等暴露工序,应精确测量暴露时间及温度。
(七)采样分析:对是否存在危害或控制措施效果评价,均应采样进行微生物检验验证其正确性。
(八)根据菌类分析对食品危险性进行评估。
1)评估项目及表示方法
1原料中是否存在危害因素;有为“+”,无为“0”
2加工过程是否在在有效控制措施:有为“+”,无为“0”
3食品加工及包装、储运、销售过程是否存在再次污染或食用前不再加热;有为“+”,无为“0”
2)食品危害性分类
(一)组建HACCP工作组(同HA的实施)(二)制作工艺流程图(同HA的实施)并深入现场进行验证补充。
(三)按照工艺流程列出每一点或环节(下同)可能发生的危害,这一步骤不要试图确定关键控制点而是要尽力找出潜在于深处的各种危害并确定控制措施。
(四)确定关键控制点
(五)制定控制措施的标准 为便于对CCP进行检测,对每一种控制措施应建立控制标准,有时在一个加工环节需建立几个标准,这些标准最好能够用快捷简便的方法进行测定如:温度、时间、湿度、PH、AW、有效氯、厚度、粘度等。
(六)建立监测系流建立CCP的监测系统是HACCP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即定期对CCP每一控制标准进行测定和观察并作出记录以确保CCP在有效控制之下,监测可以在现场进行,如温度、时间、厚度、PH等,也可以不在现场进行,如含盐量、AW等,监测既可边续进行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七)建立纠偏措施
纠偏措施是指当检测结果表明CCP偏诹控制标准时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再加热,重加工;2)提高温度,延长时间;3)降低PH,提高含盐量;4)调整原料配比;5)追回销毁产品。
(八)验证HACCP HACCP系统是否被正确实施,工作小组应定期进行验证,验证内容包括:
核查温度、浓度、时间等标准的记录;观察CCP操作;矫正监测准确性;询问操作人员对监测的掌握程度;随机采样分析,观察控制效果。
(九)建立记录和文件
食品生产者证明自己能正确使用HACCP系统,必须建立完善的记录档案,包括CCP的确认文件,控制标准、监测结果、纠编记录、验证记录等。HACCP食品安全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微生物的控制。文章来源:新华社
灌云:对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推出新举措
2009/10/29/09:23 来源:连云港政府网
【慧聪食品工业网】近日,灌云县对全县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使用食品添加剂实行备案管理制度。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一是主动申报。各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根据食品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将确定必须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按《灌云县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申报表》内容进行填写,并在规定期限前申报;
二是资料审核。对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的申报材料,对照《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进行书面审核; 三是现场审查。根据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的申报情况,对照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现场审查;
四是审批核准。对符合要求的,下发同意使用的备案监督意见书,明确使用的计量和范围;
五是备案检查。各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须按照备案意见书中核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使用量合理使用。凡是违反备案意见的违规使用单位、未建立食品添加剂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制度、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单位,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下列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一)食用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的食品,发生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事故;
(二)有证据证明食品发生生物性、化学性或者其他有害因素的污染,危害或者可能危害公众生命健康的事故。
第三条 食品安全事故分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普通食品安全事故,其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分类分级标准见附件。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相应依据《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地方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或各部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
达不到普通食品安全事故级别的日常食品安全问题,由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按照监管职责分工依法查处。
第四条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应当边报告、边调查、边处置,尽快查明事故原因,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危害后果。并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遵循预防为主、依法科学、迅速正确、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实施本地区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协调机制,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级政府、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商务和公安、监察等部门及有关单位,履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调查处理职责。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组织起草事故调查报告;组织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救治;组织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发布。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建立相应专业队伍,执行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有关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分工负责监管职责范围内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依法采取控制措施、查处违法行为,提出职责范围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
(一)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发生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和其它涉及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问题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二)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发生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其它涉及食品生产环节问题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发生在国境口岸、食品进出口环节和其他涉及食品进出口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发生在食品流通环节和其它涉及食品流通环节问题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发生在餐饮、食堂等消费环节和其他涉及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五)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发生在生猪屠宰环节和其他涉及生猪屠宰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
第八条 县以上监察部门,根据需要可全程参加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依法开展监察工作,对食品安全事故涉及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关认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调查,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事故调查处理中,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依法进行监察。第九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加强事故发生地区的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及时立案侦查涉嫌犯罪的案件。
第十条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协助、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处理,提出有关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和有关部门的委托,开展下列工作:
(一)对患者和相关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二)对生产和加工可疑食品的现场提出卫生学处理措施的建议,并对采取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上述工作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上述工作需要,可以开展相关检验检测,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无偿提供检验检测所需样本,没有标准检验检测方法的,可以采用科学、公认的有关检验检测方法。第三章 管 辖
第十二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同级政府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发生在本行政区的普通食品安全事故,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报请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一)可能构成Ⅳ级及Ⅳ级以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二)由上级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监管的单位发生的事故;
(三)涉及其他行政区的事故;
(四)其他需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的事故。
第十三条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同级政府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发生在本行政区的下列食品安全事故:
(一)发生在本行政区的Ⅳ级、Ⅲ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涉及本行政区内两个以上县区的事故;
(三)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部门指定组织调查处理的事故;
(四)本级有关部门负责监管的单位发生的普通食品安全事故;
(五)其他需要设区的市级卫生部门组织调查处理的事故。
第十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同级政府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发生在本行政区的下列食品安全事故:
(一)发生在本行政区的Ⅱ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涉及本辖区内两个以上设区的市级行政区的事故;
(三)本级有关部门负责监管的单位发生的Ⅱ级以下事故;
(四)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卫生部指定组织调查处理的事故;
(五)其他需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的事故。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对本行政区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管辖做出具体规定。
第十五条 卫生部组织协调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处理下列食品安全事故:
(一)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国务院指定或者卫生部认为需要卫生部组织调查处理的食品安全事故。第十六条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处理由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调查的食品安全事故。也可以根据事故情况,将本级管辖的危害程度较轻的食品安全事故,交由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 事故肇事单位、事故发生地不在同一省级行政区域的,肇事单位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本级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予以配合,提供涉及病人及事故现场情况的有关资料。
第十八条 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发生管辖争议的,由共同上级机关指定管辖。被指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协调本级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事故调查处理职责。
第四章 事故报告 第十九条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不得隐瞒、谎报、缓报。
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第二十条 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履行报告职责:
(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情况和信息,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负责本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发生可能与食品有关的急性群体性健康损害的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接收食品安全事故病人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第二十一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接到有关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的相关信息,应当立即进行核实,经初步核实为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通报,并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医疗机构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的报告信息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审核信息,对可能属于食品安全事故的,应立即向本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进行评估,初步核定事故等级。
第二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初步核定的事故级别,立即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通报同级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并按照下列规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对Ⅰ级、Ⅱ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逐级上报至卫生部,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二)Ⅲ级、Ⅳ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第二十五条 接到通报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前条规定,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
必要时,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直接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卫生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情况。
第二十六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相关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可能导致事故食品的名称、来源和流向;
(三)事故简要经过;
(四)发病和死亡人数;
(五)检验检测、技术分析评估等情况;
(六)已采取的措施;
(七)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 在事故处置和调查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工作进展,补报出现的新情况,更正有关报告信息。第五章 事故调查
第二十八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妥善保护造成事故或者可能导致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灭相关证据。
第二十九条 事故调查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处置与调查同步,原因调查与责任调查相结合,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第三十条 事故调查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调查工作方案,确定各部门调查职责;
(二)指导协调和督办事故调查工作;
(三)审核各有关部门提交的事故调查报告;
(四)对有关部门、单位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认定事故原因和责任,起草综合调查报告。
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调查组要求承担具体事故调查工作。第三十一条 调查食品安全事故,应当深入分析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经过、健康损害情况;
(二)食品原料、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工艺流程,场所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健康和卫生状况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相关因素,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三)事故单位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食品安全管理情况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操作规程的情况,判定事故单位责任;
(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事故单位许可和监管情况,查明事故中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责任;
(五)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对事故单位认证、评价、检验检测情况,判定有关机构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责任;
(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引发事故的原因及教训、防范和整改措施;
(七)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等。
第三十二条 承担具体调查工作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在事故调查组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本部门负责的事故调查报告,并提交事故调查组审核。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单位概况;
(二)导致事故的食品名称、来源、数量、流向;
(三)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四)事故造成的健康损害、死亡情况;
(五)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六)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检测、诊断和鉴定结果;
(七)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八)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九)其他应当报告的事项。
参与事故调查的主要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第三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或者有关部门根据调查工作需要,可以聘请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食品生产经营等领域的专家和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专家组,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调查、分析、评估。
第三十四条 事故调查过程中,因事故造成的健康损害或者死亡人数变化等因素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已经超出管辖权限的,组织事故调查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由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三十五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或者参与调查的有关人员,与所调查的食品安全事故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第三十六条 事故调查组和负责事故调查的有关部门,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病历、检验结果或者标本等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三十七条 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或者专门技术机构进行技术鉴定。第六章 事故处理 第三十八条 事故调查结束后,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事故调查报告报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属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
第三十九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对事故单位给予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第四十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对事故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第四十一条 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后,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由组织调查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按相关规定归档保存。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事故调查中,涉及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诊断判定和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现场卫生处理的,依照卫生部颁布的有关管理办法、规范、标准和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各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各部门职责与本办法规定的职责分工不一致的,各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承担相应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任务。在具体事故调查处理中,遇到职责不清或职责交叉情况时,由本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建议明确职责分工。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问题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此前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执行。
附件:
食品安全事故分类、分级标准
事故分类
事故分级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Ⅰ级:
(1)有证据证明存在严重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流入多个省份或2个以上境外国家和地区(港、澳、台),对2个以上省份或境外国家和地区(港、澳、台)造成特别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或经专家委员会评估,认为事故危害特别严重的;
(2)国务院认定的其他Ⅰ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区市,造成或经评估认为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的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
(2)发现在我国首次出现的新的污染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造成严重健康危害后果,并有扩散趋势;
(3)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并出现2人以上死亡,或出现10人以上死亡的;
(4)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Ⅱ级食品安全事故。
Ⅲ级:
(1)有证据证明存在或可能存在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并涉及2个以上县(市),标准* 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2)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或出现2~9人死亡的;(3)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Ⅲ级食品安全事故。Ⅳ级:(1)有证据证明存在或可能存在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
(2)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50~99人,或出现死亡病例的;(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Ⅳ级食品安全事故。普通食品安全事故:(1)有证据证明存在或可能存在健康危害的污染食品,尚未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但已经进入流通领域,且消费者有食用可能。
(2)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50人,且未出现死亡病例的。(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普通食品安全事故。
*注:标准中所列各项为并列关系,符合其中一项即可认定相应类别和级别。
第三篇:垃圾食品及其危害
垃圾食品及其危害
十大垃圾食物:
一、油炸类食品
1、导致心血管疾病元凶(油炸淀粉)
2、含致癌物质
3、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二、腌制类食品
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
2、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
3、易得溃疡和发炎
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含大量防腐剂(加重肝脏负担)
四、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1、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对肝脏功能造成负担)
2、严重破坏维生素
3、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五、汽水可乐类食品
1、含磷酸、碳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钙
2、含糖量过高,喝后有饱胀感,影响正餐
六、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1、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2、只有热量,没有营养
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
1、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
2、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
八、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1、含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防腐和显色作用)
2、盐分过高,含防腐剂、香精(损肝)
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
1、含奶油极易引起肥胖
2、含糖量过高影响正餐
十、烧烤类食品
1、含大量“三苯四丙吡”(三大致癌物质之首)
2、1只烤鸡腿=60支烟毒性
3、导致蛋白质炭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食物中毒
南非24小时新闻网消息,南非开普敦日前发生一起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151人因误食了过期食品相继出现不适反应。据开普敦灾难风险控制中心发言人介绍,上周末,开普敦低收入地区的卢万德勒(Lwandle)共有151人相继因食物中毒接受治疗。
据南非24小时新闻网消息,南非开普敦日前发生一起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151人因误食了过期食品相继出现不适反应。初步调查显示,部分食品已过期7年。据开普敦灾难风险控制中心发言人介绍,上周末,开普敦低收入地区的卢万德勒
(Lwandle)共有151人相继因食物中毒接受治疗。当地居民透露,他们是吃了过期变质的食品。该发言人说:“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一名卡车司机装载着Simply Value食品厂的一车过期食品来到社区,食品厂委托卡车司机将过期食品倾倒掉,但卡车司机却将食品带到了社区,卖给了居民。”初步调查显示,一些食品早在2003年就已经过期。
1,浪淘沙·毒奶事件有感
毒奶害儿郎,丧尽天良,名牌免检更猖狂.大小官员何事管?只饱私囊.孔孟叹家乡,道德沦亡, 精神境界变蛮荒.自毁长城民企弱,乐坏西洋.2,浪淘沙·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商家尽说保平安。君子求财须有道,诚信当先。科技用途偏,啥都能掺,苏丹氰胺赚黑钱。生命健康全不顾,坏了心肝。
3,浪淘沙·毒奶事件
横祸起温柔,警满神州。居然名品惹人愁。救命奶成摧命药,诡计谁谋? 利欲爆狂流,易纵难收。奸商污吏结帮俦。整治端须凭辣手,严禁效尤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
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
700吨。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第四篇: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超出省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发生跨地区(香港、澳门、台湾)、跨国的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食品安全事故。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州)级 行政区域的;造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的;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省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区(市)县,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造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 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市政府认定的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区(市)县行政区内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造成伤害人数在30—99 人,未发现死亡病例的;区(市)县政府认定的一般食品安 全事故。
第五篇:打击食品添加剂专项宣传:吊白块有什么危害
吊白块有什么危害?
一些犯罪分子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吊白块漂白粉丝、白糖、单晶冰糖、米线(粉)、面粉、腐竹等食品导致人民群众食物中毒。为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执法能力,现将吊白块的知识简介如下:
什么是吊白块:吊白块又称雕白粉,化学名称为次硫酸氢钠甲醛,易溶于水。有漂白作用,120℃下分解产生甲醛、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吊白块水溶液在60℃以上就开始分解出有害物质。吊白块在印染工业用作拔染剂和还原剂,生产靛蓝染料、还原染料等。还用于合成橡胶,制糖以及乙烯化合物的聚合反应。
吊白块的毒性:大鼠经口LD50(半数致死量)>2克/公斤体重。吊白块的毒性与其分解时产生的甲醛有关。口服甲醛溶液10-20毫升,可致人死亡。口服甲醛溶液后很快吸收。人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蒸汽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嗜睡、食欲减退、视力下降等。甲醛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肺水肿,肝、肾充血及血管周围水肿。并有弱的麻醉作用。如何抢救:对进食含甲醛食品引起不适者,应立即饮300毫升清水或牛奶。立即到附近医院治疗。甲醛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口服后应尽快洗胃。洗胃后给灌入30-60克活性炭及3%碳酸铵或15%乙酸铵(醋酸铵)100ml,使甲醛变为毒性较小的六亚甲基四胺。可应用缓泻剂以加速毒物排泄。密切观察,防治上消化道出血。
有关规定:基于甲醛以上的急性毒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美国环保局限定甲醛仅能在限定范围和应用量的条件下作为动物食品添加剂。根据收集到的资料,面粉及粉丝中检测出的甲醛浓度即使不足以引起使用者发生严重的急性中毒,但其长期、潜在的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各地质监、工商、卫生等行政部门对我国食品市场进行全面整顿。
罚则:《刑法》第144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两倍以下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