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领导事迹

时间:2019-05-13 05:2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的领导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的领导事迹》。

第一篇:人民的领导事迹

在全国战线,在燕赵大地,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勤政的事迹不胫而走。被人们争相传诵,强烈地激发和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心。这位领导干部就是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人民公仆荣誉称号的全国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省厅副厅长。

(一)年11月的一天早晨,省厅长丰路家属院里悄悄地开进一辆中型卡车,早起晨练的人们看到,随车来的几个人从车上搬下一个大衣柜,两个木箱子。三张木床,一个书柜,一张简易写字台,几个沙发以及米面,大白菜等日常生活用品,最值钱的物品大概就要算是那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了。全部家当加在一起,还没能装满一卡车。这就是刚刚调任省厅副厅长的秦皇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兼局长的全部家产。

实际上,是当年8月到省厅报到的。在此之前,身为副市长兼局长的一直在北戴河忙着暑期警卫工作,直到报到当天,他完成了最后一次警卫任务,才收拾行装。他把工作用手枪,寻呼机,哪怕是一沓信笺都一丝不苟地一一理清,交还组织。没吃一顿告别饭,没喝一顿告别酒,甚至没照一张告别合影,没打一个告别电话,他只带着市政府办公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和市局政治部主任,静悄悄地连夜离开了秦皇岛。

全家搬到 后,省厅宿舍院里的人们逐渐认识了这位新来的副厅长。他中等身材,衣着朴素,言语谦和,举止稳健,平时上下班总是骑着一辆只有在农村才能见到的28型加重自行车。在院里见到老人,远远地就下车打招呼,偶尔坐汽车回家,他的车从来不在院里鸣喇叭,如果前面有行人,汽车就在后面缓缓地跟着。家共有4口人,除他本人之外,还有妻子上小学的儿子和80高龄的岳母。孩子上下学都是妻子骑自行车接送,刮风下雨时,即使厅的汽车停在门口,也从没见到孩子搭过一次便车。他居住的宿舍楼上,是厅级别最高的干部,可他家却是惟一没有内装修的一家,分房时需要缴纳4。6万元集资款,他从两个从事个体养殖的内弟处各借了一万元,又从银行贷款2。5万元才交齐。

很多人起初不相信,一个可以说得上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家里何以窘迫到如此地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地理解了他。

在20多年的时间里,的工作岗位变动了11次,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的农村青年成长为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级别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太;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昌黎老家,上有年届70的老母亲,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加上外甥,侄子等全家近20口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一个沾的光办理户口农转非,他又从不为家里寻求任何致富门路。而作为长子,他必须在经济上给家里以资助。同时,当群众有困难需要扶困济贫时,成百上千地慷慨解囊的又总是他。如果没有其他的外快,仅凭他和做合同工的妻子的工资,其寒酸和拮据也就顺理成章了。

因此,在身上,你看不见一件名牌服装,他的一只手提包用了十几年,补了又补,却一直舍不得换掉。1999年国庆节前夕,人们告诉说彩电降价了,念及自己整天出差在外,无暇陪伴岳母和孩子,这才狠狠心,花1700元买来一台25英寸彩色电视机。而把那台看了十几年的黑白电视机抱到自己的办公室。

(二)在领导干部三讲教育活动中,在剖析材料中写道:20多年来,我从来没有收受过任何单位和个人赠送的任何礼品,礼金,纪念品和土特产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出这掷地有声的话来,需要付出多么昂贵的代价,需要忍受多么深重的压力,只有本人知道。

1996年刚调到省厅不久,一个市交警支队的领导耳闻的作风,将信将疑。春节前,支队给民警们发了些年货,为了表示对分管交警工作的的敬意,这位领导也为他准备了一份。内容与普通民警一样。开着车来到家门口,这位支队领导没下车,让司机把东西搬了进去,热情得又是沏茶倒水,又是点烟让座,可是客人临出门时,又让人家原封不动地把东西搬了出来,亲眼看着他把东西装到车上。

初来乍到时,由于不了解他的这种脾气秉性,颇让一些同志碰了几次不尴不尬的软钉子。那年中秋节,省交管局机关发给每个民警一箱苹果,自然也没忘记主管交警工作的。给送苹果的任务就落在了行政科长李光锦身上。苹果搬到家。任凭你说破大天,就是不收,只得怎么搬进去又怎么搬了出来。事后,李光锦说:我也是50多岁的人了,又不是为了个人的事送礼,结果弄得我脸上灰溜溜的。以后给送东西的事,谁爱干谁干,打死我我也不去了。

经历了这样几件事以后,在省交管局逐渐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机关搞什么福利,都不用打的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规矩又从省交管局延伸到了基层机关。调到省厅之后,一年当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基层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对于基层机关送的一些土特产品,一概谢绝,甚至连人家装到车上,让他在路上饮用的矿泉水也不例外。有一次,到一个市检查工作,临走时,市局领导让人往他车上装了几箱当地生产的酒,盛情难却,推脱不掉,便不再说什么。可他突然出乎意料地提出,让市局出一辆警车带路。司机十分纳闷,一贯轻车简从,今天怎么破例了车出沧州,立即指示司机超越前面的警车。靠路边停下。这时司机才醒悟过来,待汽车停稳,司机小季迅速将那几箱酒搬到警车上,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他们已经开车离去。

连续六年给开车的司机小季已经了解了的一个习惯,到基层出差临走时,他必定要让司机打开汽车的后备箱检查一下,证实没有装载任何的违禁物品之后才肯上车出发。

还有一个尽人皆知的习惯,那就是每到一地出差,如果赶上吃饭的时候,他就率领随行人员就近找一路边小店,匆匆吃上几口,而饭钱总是他付。起初,跟他出差的工作人员为了尽可能地让他吃好一点总想点上几个好菜,倒也不反对,但他总是劝同志们吃,而他自己扒拉上几口就算完事。待到大家吃完饭去结账时,却发现已经结过了。久而久之,大家谁也不好意思点好菜了,尽量节俭,以免给他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

1999年6月下旬,在创建平安大道活动中,率员用了两天的时间前往辽宁,吉林,黑龙江,沿102国道考察学习公路巡警中队的建设情况。事先不与当地警方打招呼,住宿完全自理。抵达终点后,问随行人员一路吃饭花了多少钱,答曰花300多块。要过发票按上面的金额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钱来交给对方,然后噌噌几下,把发票撕了。了解的人都知道,撕发票,这也已经是保持多年的习惯了。

1999年,省机关国庆安全保卫的前线指挥部设在涿州,整整20天,与民警们同吃同住。指挥部在涿州,可是环绕北京的治安检查站遍布4市13县。每天都要前往检查工作,每天工作结束不管多晚也要回到一大队,有时回来时累得他连车都下不来,上台阶都抬不动腿,可都是吃民警们的剩饭,决不允许搞半点特殊。大队长实在看不下去了。命令大师傅,别的没办法,咱别让他吃凉饭,要保证厅长能随时吃上一口热乎的,哪怕是偷偷摸摸地,也要给他往菜里滴上几滴香油啊!(三)常说:干好工作。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享受,工作的快乐是任何其他的快乐都不可比拟的。因此,不管对什么工作,都会倾注极大的热情甚至是激情,并且随时准备搭上自己的性命。不管对什么工作;不干便罢,干就要干出一流的成绩。

上任伊始,从1995年9月至1996年9月,先后对全省11个市的139个县市和高速公路的交警大队逐一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并实地了解省内国道沿线的交通流量,交通秩序和交通基础设施情况,与1000多名基层民警和群众进行了座谈,行程近5万公里,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撰写了两篇专题调查报告,准确分析了全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交警队伍建设,交警管理体制,经费开支,基层基础建设以及交通管理科技等方面,提出了做好全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对策性意见,得到了省委政法委和省厅党委的高度重视,成为以后指导交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省交管局局长王兵勇感慨地说:我在厅工作了27年,39个交警大队也没有全部都走遍啊!部在。召开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会议之后,找到省厅调研处长黄福禄说:我准备用两个月的时间,把全省11个市的293个城市派出所全部争取走一遍。先摸清底数,然后再召开会议,结合我们省的实际来贯彻部的会议精神。你说怎么样黄福禄说:这种想法当然好,但两个月走将近300个派出所,哪怕昼夜兼程一天也得走5个,恐怕来不及。此话说过,黄福禄也就没再往心里去,但是一个多月之后,黄福禄到邢台市出差时与巧遇,这才知道,他正在按照自己的计划,逐一对全省的城市派出所进行考察。最后用了40多天的时间,完成了他自己给自己下达的任务。由于掌握了大量的第一资料,使全省加强和改革派出所工作的各项措施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调至省厅6年的时间,走遍了全省600多个城市和农村派出所。

——为开车的司机算了一下,六年时间,的车竟跑了近60万公里,平均一年10万公里。

1995年10月,在学习济南交警活动中,作为全国参评单位之一的省会城市 ,市内交通堵塞严重,交通设施缺乏,交通秩序混乱,值勤民警年龄老化,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执法形象欠佳。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提出了学习济南交警的工作思路:内治堵,外治乱,严治警,心系民的交通治理整顿方案。白天,他亲自考察市内交通环境,勘察线路,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每晚9时,准时在省厅主持召开由省厅交管局和 市交警支队有关领导参加的工作调度会,汇总研究当天的工作进展情况,部署第二天的工作。提出工作要求,经常延续到深夜。这种每晚一次的调度会一天不拉,风雨无阻地整整开了100天。为了实地了解城市外围对外埠车辆进行分流的情况,在寒冬腊月里与交警一同值勤,时间最长的一次,他竟从早晨8点一直站到晚上12点,一双鞋都冻在地上拔不下来。

部部署在102,107国道开展创建平安大道活动后,厅党委下定了在全国争一流的决心。为了了解掌握全省创建平安大道的实际情况,带领工作组沿着总长700多公里的两条国道,从最南端的漳河大桥到最北端的山海关,一个路段一个路段地现场查看,一个县一个县地现场办公,一个中队一个中队地提出要求,国道沿线的40个交警中队,最多的去过20多次,最少的也去过7次。

第二篇:领导事迹范本

胡学文,男,经济师,是塞外香公司的创始人,现任宁夏中航郑飞塞外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吴忠市劳动模范,福建省十届人大代表和厦门市十一届政协常委,连续两届获厦门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又同时任中国工商埋事会常务埋事、福建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厦门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厦门市总商会副会长等近二十多个社会职务。长期从事食用油加工、销售、技术开发以及企业管埋工作,具有较强的经营管埋能力,熟悉国内外食用油加工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

胡学文同志,经过9年的艰苦奋斗,将一个粮食加工的小企业发展成目前福建省食用植物油生产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中盛公司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先进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福建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省级文明单位、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突出贡献企业、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厦门市重点工业企业、厦门市重点民营企业及连续十四年被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他具有丰富的食用油生产经验和不断学习、持续开拓创新的钻研精神。以“中盛创品质一流,盛洲为健康加油”,以质量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求发展,加强和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先后引进建成四条国际先进食用植物油精炼生产线,注重科研队伍建设及科研经费的投入,实现产品创新,朝着“营养、安全、风味、便捷”的食用油发展方向,创造性地率先在全国推出“盛洲”非转基因食用油系列。食品安全、举国关注,黄文传同志又率先在全省倡导实施“盛洲食用油放心工程”,引导百姓科学、安全、放心消费食用油。中盛粮油的“放心油工程”对厦门市乃至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放心食品工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主要事迹如下:

一、白手起家、艰苫奋斗,独资创办厦门中盛粮油企业有限公司。

1、炼放心油,黄文传成全国劳模,中盛公司成省内同行业老大黄文传同志于1993年独资创办厦门中盛粮油企业有限公司,经过十四年的艰苦创业,将一个村办小油坊发展总占地面积 16万平万米,总投资2•4亿元,年生产食用植物油能力23万吨的规模化企业。“盛洲”食用油先后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全国首批“放心油”生产企业;通过 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双认证及QS认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盛洲”图文商标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产品被评为“福建名牌产品”、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是首届“厦门百姓喜爱的十大品牌”唯一粮油品牌。在黄文传同志的蓝图中,到2010年,中盛公司年生产食用油将达35万吨,年产值38亿元,创利税6700万元。以科技创新带动品牌发展,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2003年聘请具有亲和力、健康形象的影星凯丽作公司产品形象代言人,通过央视八套及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对“盛洲”食用油的品牌宣传。今年上半年“盛洲”图文商标正在冲刺“中国驰名商标”,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实现“盛洲”非转基因食用油成为中国非转基因食用油第一品牌!

2、加大科研投入,依靠自主创新,做大做强食用植物油产业。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的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黄文传同志深知科技创新方可将食用油产业做大做强。公司一手抓企业自主创新,为企业注入活力,一手抓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巩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早在1998年,黄文传同志在公司成立研发中心,自己亲自任研发中心主任,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研研究、新产品开发、先进设各引进等,先后与省农科院、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连续四届参加福建省6•18项目成果对接会,成功对接“抗黄1号”新品种花生油研发、纯物理分提法食用棕桐油。得到国内业内权威人士及消费者高度评价,迅速扩大了产品的市场上占有份额,促使公司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局主管成立厦门食品科学研究院,本公司承担食用油科学研究所建立,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企业技术力量,促进了食用油行业的发展。

3、率先在全省倡导实施“盛洲放心食用油工程”,为百姓健康加“油”食品安全、举国关注,中盛公司加强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强化质量管理。十几年来,“盛洲”牌食用植物油被国家、省、币质检部门抽检近200次,抽检合格率达100。至此,针对食用油市场产品品牌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散装油掺杂使假等现象,黄文传同志面对各大媒体向全市、全省消费公开做出承诺:“中盛粮油有能力、有实力保证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安全、卫生的食用油,保证本公司产品100%合格,愿意接受质检部门和同行业、及新闻媒体的监督”。2003年“非典”后期,黄文传同志带领导中盛公司率先在全省倡导实施“盛洲食用油放心工程”,让百姓满意,让政府放心。2004年3月,在厦门市贸发局、质监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厦门市召开了“盛洲食用油放心工程'暨拒绝'地沟油'新闻发布会”,为我市餐饮行业、食品工业及企事业单位食堂量身订作,推出安全、放心、经济实惠的25升、20升“盛洲”中包装食用油,深受广大用户、消费者的欢迎。同时,公司深入农村、社区进行健康食用食用油宣传,引导安全消费理念,为百姓的健康加“油”。“盛洲食用油放心工程”建设对厦门市乃至全国治理餐桌污染、建设放心食品工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第一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被授予“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002年1月获 全国首批“放心油”称号,2007年3月荣获“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先进单位”。

4、保障军供民需、政府储备。积极参与承担政府储各食用植物油安全入库及轮换工作,以及部队食用油供应和百姓市场需求任务。在这次全国性油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中盛公司积极配合参与省、及各地市增加政府储备植物油的任务,为福建省油价波动非常时期平抑市场,应对备战备荒做好充足准备。

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

黄文传同志带领中盛公司一直采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确立了“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市场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发展战略,建立并完善了以“食用油研究、开发――原料种植――技术服务――原料收购――食用油加工、销售”为主体的产业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高效无公害农业和食用植物油深加工,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公司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在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大力推广国内首创抗黄曲霉素――“抗黄1号”新品种花生种植;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向种植农户承诺: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指导,保证亩产比老品种高出10-15%收成,保证按高于老品种市场价格 15%收购。在三大保障体系下,基地农户积极推广新品种种植,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基地示范带动能力、生产水平、经济效益得到了不断提高。中盛公司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公司发展、农民增收、政府满意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目前是福建省、厦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2007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品牌农业重点企业”。

三、行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权,倾听民声、代表民心、反应民意。

身为省十届人大代表、厦门市十一届政协常委的黄文传同志,他在每年的“两会”前夕深入农村第一线,了解民情,倾听民声;走到市场前沿,视察调研食用油市场行情,掌握最新市场动态。在2007年厦门市“两会”期间,身为市政协常委的黄文传提写的《关于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受到了大会的高度关注和好评。他在建议中,号召民营企业家“结合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实力情况,采取产业带村、项目兴村、村企结合等多种万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今年,又提出了《关于农村建房节约土地的提案》;他认真履行代表、委员职责,认真积极提出议案,反应民意,为各行各业的发展积极献言献策。正是因为多数提案针对性、可操作性强,质量高,黄文传同志于4月底被选为厦门市政协经建委兼职副主任,同月,中盛粮油获得了“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先进单位”称号,而半年前的2006年10月份,中盛粮油还捧回了“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的牌匾。

四、致富思源,关爱困难弱势群体,真情回馈社会

十四年来,中盛公司在黄文传同志的带领下保持了稳定、快速、健康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发展同时,他十分关心社会上许多困难弱势群体,他曾多少次帮助他们、资助他们走出困境。黄文传同志曾有一句训语“企业的发展靠社会,我们要反哺社会”。他正在积极地履行着自己和社会对社会责任。在2003午全国上下抗击“非典”严峻时期,公司义不容辞地向厦门市红十字会捐赠“盛洲”食用油1320盒(价值10万元),为社会稳定而贡献出自身的微薄之力。从2004年5月起,连续三年向厦门市360户下岗特困职工家庭捐赠每户每年两箱的“盛洲”食用油,价值达42万元。2007年,向厦门市红十字会捐赠盛洲食用油2500瓶,价值5•5万元用于贫困户慰问,向厦门市慈善总会捐赠盛洲食用油5508瓶,价值13万元用于扶贫。十四年来,资助特困生、贫困户,捐助希望工程、残疾人事业及我布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物)400多万元。

五、开展“双爱双评”活动,增强企业和员工的情与感。

以“人”这一质量要素为中心,把人才引进、员工培训来提高员工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职业素养为重点,尊重员工的创新意识和革新精神。这是黄文传同志提出的人力资本开发的重点。要求企业通过“人”这一资本的不断增值来实现企业资本的不断增值,同时向广大员工宣传员工是企业的士人,企业只有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同时,他要求公司党支部、工会在企业内部旗帜鲜明地提出民营企业职工也是企业的主人,积极在公司内部开展“双爱双评”活动。2007年先后被评为“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和“双爱双评先进企业”。通过开展活动,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老板爱员工,员工爱企业的良好风尚。通过开展活动,员工队伍稳定,跳槽率低,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职工群体,为企业诚信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文传将继续做强做大“盛洲”食用油产业,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规模化生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新的业绩,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海西经济和厦门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县人民医院院长事迹

贡江——中央红军长征的光辉起点,当年的风萧马鸣、炮火硝烟早已一去不返,而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精神却永载史册,永远激励着后人。而今,贡江河畔,一位从小喝着贡水长大的中年汉子传承了这种精神,正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这片曾经养育过他的红土地。

他,就是共产党员,于都县人民医院院长曾渊平同志。

~年3月,曾渊平赴任县人民医院院长。众所周知,那是一段“非常时期”,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肆虐全国,一时举国上下人人自危、谈“非”色变。于都,有着近90万人口的大县,外出务工人员近20万,大量的流动人口极大的增加了“非典”病毒在该县传染的机率,县人民医院是全县唯一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而对于临危受命、上任伊始的曾渊平院长来说,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以来遭遇的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全县人民都在注视着他。

“我将尽我的一切能力维护医务职业的荣誉和崇高传统”,希波克拉提斯的誓言在曾渊平的脑中反复回响,面对危难,他没有退缩。疫情就是战斗无声的号角。

曾渊平院长立即组织成立了“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家门诊小组、发烧门诊,抽调48名精兵强将组成预备队,迅速启动危机处理和全院动员机制。从领导体制、医疗救治、科技攻关到群防群控、物资保障、市场供应等各方面做到全面整合、高效运行。为了确保医治水平,全院进行了8次“非典”知识培训,平均每名职工参加了两次以上考试。为了为了提高实战能力,曾渊平还亲自指挥了4次救治“非典病人”的模拟演练。为了解除少数人的工作顾虑,曾渊平首先承诺:只要有险情,他将带头上阵。在他的感召下,全院职工积极报名参战,仅三天时间就有280多名职工递交了请战书,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最棘手的还是筹建新的传染病隔离区,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隔离区的整体搬迁,不仅需要寻找合适的地址、资金的到位,还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在这样一个高难度的复杂系统工程面前,曾渊平再一次展示了他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强烈的事业责任心。为了工程能如期完工,他天天守在工地,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吃盒饭。凌晨摸黑上班,晚上挨黑下班,经常熬夜加班眼圈发黑,因此被同事们称为“三黑”院长。他家在四楼,由于劳累过度,平时健壮的他是多次晕着被扶上楼的。

天道酬勤,新传染病隔离区实现了一个星期完工,一天内搬迁完毕,一天内按“非典”防治要求和标准布置好相关设备的“三个一”要求。这被誉为“于都的小汤山速度”。同时还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非典”防治设备和药品。省、市的督查领导对医院务实高效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该院的隔离病区建设在县级医院中是一流水平的。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鏖战,防治“非典”工作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曾渊平既表现出了运筹帷幄的将者风范,又显示了他身先士卒的勇者胆魄。在疫情面前,他义无返顾、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休息,夜以继日地忙碌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以生命为代价,以知识为武器,创造着奇迹,坚守着使命,他和他的白衣战友们用自己的激情谱写了一曲曲壮丽之歌,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经历过“非典”的洗礼,曾渊平院长更加意识到一家医院的实力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而医院的实力就是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壮大。利润的追求不是目的,而是最大限度的让利于病人,造福于社会。

他组织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医疗市场进行理性分析,形成了医院发展的共识:医院在市场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特色取胜,又特色才有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曾渊平首先着手调整医院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性收入所占比例,降低药品费用。从~年7月开始,医院果断将147个价格高且有普药可替代的新药清出药架,并对120种常用药实行讲价,平超市价格。这样医院的医疗性收入比例由2002年的40%上升到~年的43%,有效的控制了门诊处方外流,增加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极大的增强了医院发展的活力。

其次是着力抓好人才梯队建设,做好科技兴院文章。一所好的医院首先要有一批技术过硬和医德高尚的医生,曾院长深谙此理,所以他十分重视全院干部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重点培养专科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医院先后选送了14位青年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选派了30位医务人员到外地参加短期学习,为医院人才结构的完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医院只有人才还不行,还必须有一流的设备。~年一年间医院就投入了230多万元购买设备230余台/件,如电脑自动洗片机、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血气分析系统、光疗婴儿培养箱、多参数监护仪、显微镜遥控自动对比造影灌肠器等。使医院的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要驾驭风云变幻的市场,决策者不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也要有战略的眼光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曾渊平就是一个不墨守成规,敢于改革,善于创新的人。他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思路,在全县首创了集医保、社区服务、健康体检三位一体的社区中心。把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居民个人为中心,以促进健康为目标,向社区提供一体化服务。形成了社区为医院发掘病人,住院病人康复期转到社区中心的新型医疗模式,走出了一条既能满足社会健康需求,又能节约医疗资源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得群众的好评。

于都县人民医院作为县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每年采购的药品设备都达千余万元。有很多企业和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明修栈道”,或“暗度陈仓”。但曾渊平院长对此早就定下了一条铁规矩:公事只在办公室谈,大的项目必须有三位以上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场,决不搞“暗箱操作”。有一次,医院要购置一批昂贵的医疗设备,先后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有关公司到医院洽谈,有的私下许诺给办加拿大移民或国外旅游,有的则许诺给予高额回扣,但他都不为所动。经过医院班子的反复对比论证,报请主管局批准,选择了一家实力雄厚、信誉度高的公司,并对公司进行了艰苦的考察

第四篇:人民调解员事迹

社 区 和 谐 是 我 最 大 的 愿 望

——人民调解员xxx事迹

xxx1960年出生,现为xx街道xxx社区主任,几年来她同社区其它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作用,用春风化雨般的工作方法,用公平诚信的利剪,裁断一桩桩纠纷,2011年她所在的社区共调解30多起各类纠纷,使社区的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她勤于钻研,把调解工作当事业来干,xxx自参加社区工作以来,认真做好每一件上级交办的工作,尤其是人民调解工作,她本人在这个社区已经住了很多年了,对辖区的情况也是很清楚,同时周围邻里邻居有什么矛盾都会来让她解决。记得刚接触此工作时,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她不段的向同事学习,并加强理论学习。在调解方面严格按照人民调解原则处理大小纠纷,讲政策、讲法律、讲事实,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大大提高了人民调解组织的公信力。工作中她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法律和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规定。

在调解工作中,xxx常说的一句话:“群众利益无小事,对于每一起纠纷都要用心去调解,讲究方式方法,决不能和稀泥,也决不能拖泥带水”。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俗话讲群众的事无小事,可小区的事,事事连着百姓的心,哪件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小区的和谐和稳定。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xxx始终把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困难再大也千方百计地去克服。

调解民间纠纷,确实是一件又苦、又累、又难、又烦的差事。面对困难,xxx心想,辖区内发生了纠纷,如果没有人去做调解工作,矛盾就会升级,小事就会酿成大事,社会就不能安宁,将会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也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有人出来做调解工作,使纠纷及时解决,矛盾平息,就会促进和谐,大家一心一意谋发展,那该多好啊!

社区曾多次接到小区居民反映,有人在楼区内养狗,严重影响了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些都是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起邻里间的不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为确保社会稳定,xxx和其社区工作人员对养殖宠物的居民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说服工作。通过反复摆事实、讲道理,使居民认识到,邻里和睦关系到社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邻里之间有些事情碍于面子不方便直说,就需要社区人民调解员出面调解才能使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今年4月底,xxx一区2号楼2单元601户居民xxx给社区打来电话说他在六楼楼顶了,说他要离婚,不想活了,给社区说一声。

我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一区阻止事态的发展,看到xxx站在六楼楼顶一直在喊:“我要离婚,我不活了”。我了解到:xxx妻子屈建萍有些精神恍惚,常常要钱、偷钱,并怀疑丈夫游海滨对家庭不负责,时常到丈夫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岗位大闹腾,致使丈夫多次失业并丢掉所谓的尊严。一些家庭矛盾及琐事的处理不当,夫妻前夜又发生口角并动手打架,游海滨思想砖牛角,情绪高涨,想通过和妻子离婚来解脱困惑,因种种原因又一时离不了,他实在想不通,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准备上楼自杀。经过我的耐心开导,游海滨情绪平稳下来。大中午的我顾不得回家吃饭,为把游海滨的家庭矛盾处理妥当,妻子的娘家与游海滨的妻子屈建萍进行了沟通调解。最后屈建萍思想平稳,表态说她们夫妻平时比较好,孩子也很好,说要和丈夫好好过日子,等身体好了就回家的。在我的耐心说理劝解下,有效地缓解了矛盾,避免了悲剧的发生。xxx号楼,由物业公司负责维修管理,由于多种原因,房顶出现漏水情况,居民多次与物业协调,物业公司出面给维修了一次,但今年又开始漏水了,使居民不厌其烦一直没有解决。今年6月的一天,xxx接到居民的电话:“由于楼上落水,导致自己家不同程度的损失。”当她来到居民家中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卫生间、厨房用塑料布接水,客厅、卧室地上摆满了接水的瓶瓶罐罐…..她了解了情况后马上和物业公司联系,并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经过10多次的协商,最后物业公司答应解决处理,房顶漏水情况得到了基本解决。

今年11月初,xxx1、2#的居民找到社区,说他们家已经停气好几天了。居民们找到社区,希望出面帮助和物业公司进行协调,我和居民代表一起来到物业公司,同物业公司代表进行协商,经过了解,2#很多居民没有交暖气费,物业公司被迫停气。随即我、居民代表与物业公司代表协商,物业公司承诺先给供气,我协助无业公司收取暖气费。当天下午,暖气就恢复供应,居民们很是高兴。

同时,xxx认识到做好“两劳”释放人员帮教工作。也是对社区的稳定起到关键性作用

她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和过渡性安置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感化、挽救”这一工作方针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子,做到出来一个教育一个,减少重新犯罪,取得了明显成效。

xxx三区居民xxx,今年7月刑满释放,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就业,一直赋闲在家。xxx经常性的上门与其谈心,了解到他一直与父母住在一起,家庭住房困难,她主动帮助他办理了经济适用房的申报手续,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中国有句俗话“清官难断家务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运用法律解决家庭事务纠纷的越来越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每天都会有磕磕绊绊的事情发生,但是只要是找到我们人民调解员,我们就要管,能帮忙的一定帮忙。”这就是xxx的心里话。

就是这样,xxx奉献自己,服务社会,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维护一方平安,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

xxx

2011年12月

第五篇: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精选)

主 要 事 迹

XXX同志自担任葛山村调解主任以来,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已度过了十八个春秋。他热爱党、热爱人民,在调解工作中,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人民调解工作,平时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调解技能,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精心呵护着自己的一方土地的安宁,尽心尽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被村民誉为乐于奉献,为民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XXX同志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以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为宗旨,急群众所急,需群众所需,想群众所想。常常风里来雨里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名,不要利。经常利用休息日和晚上时间帮助群众,调解纠纷。例如:去年2月份,本村XXX组村民XXX与本组村民XXX因宅基地纠纷发生口角继而打架造成XXX腰、肌肉破伤共花去医疗费1000多元,双方邻里关系一度紧张。XXX发现这一纠纷后,主动上门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次劝说。最后,双方达成和好协议。同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来本村务工多的特点,还适时开展了外来人员的管理和调处工作,严格把好登记入住关,做到对外来人员一视同仁,推进与当地群众关系的融洽。例如:去年五月份,本村砖瓦厂外来务工人员XXX夫妻关系不和,发生矛盾,女方在思想上产生轻生的念头。通过XXX的多次上门调解,做工作后,夫妻双方最终和好相处,在砖瓦厂一道高高兴兴的上班。XXX同志为捍卫一方平安和社会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同时,XXX还积极做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经常深入归正人员和边缘青少年家中,与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经常组织他们学习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并及时做好了安置帮教工作的移交和衔接,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宗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在镇司法所的指导帮助下,围绕“抓规范,强基础,抓落实,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地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帮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了定帮教对象,定帮教力量,定具体帮教措施,定期检查实现表现的“四定”及处理与帮教相结合,专门机构与社会帮教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制度。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为载体,细化职责任务与工作目标,对帮教对象政治上严要求,生活上多关心,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巩固改造成果。在安置帮教工作中,以思想教育为重点,教育刑释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之真正改过自新。通过深入仔细的工作,XXX村归正人员重新犯罪和青少年犯罪明显减少。

XXX同志还经常对帮教、涉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信息员的作用,对涉教人员进行按月帮教,按月进行台帐记录,对涉教人员进行动态管理。经常教育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公生明,廉生威。XXX同志长期以来从没有吃过大家一顿饭,拿过人家一分钱。坚持公德在民心。不论使什么人之间的纠纷,总是深入群众,多方调查,防止偏听偏信,误判误断。坚持做到大小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多年来,做到无民间纠纷转为刑事案件,无群众集体和个人上访事件。用一名农村普通党员的标准,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默默无闻的奋斗在基层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的履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平安建设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下载人民的领导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的领导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调解员调解事迹

    案例 2011年3月份苏村镇调委会调解员贺洪宪同志接到仕子口村书记徐仰日电话,讲村民徐兴廷与儿子徐仰海之间发生了赡养纠纷,村干部、调解员多次调解无果,请求镇调解委员会给予出......

    优秀人民调解员事迹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留给自己 **街道调解员 ** **,今年42岁,自2006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勤勤恳恳,为人忠厚老实,对工作充满热情,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肯定和表扬。他......

    人民调解员事迹(最终版)

    社 区 和 谐 是 我 最 大 的 愿 望 ——铁东社区人民调解员刘玉萍事迹 刘玉萍 1967年出生,现为瓮声街道铁东社区人民调解员,几年来她同社区其它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

    县人民医院院长事迹

    贡江——中央红军长征的光辉起点,当年的风萧马鸣、炮火硝烟早已一去不返,而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精神却永载史册,永远激励着后人。而今,贡江河畔,一位从小喝着贡水长大的中年汉......

    街道领导事迹(五篇范文)

    街道领导事迹责任,一个我们耳畔常栖的名词,普通而又非凡,抽象而又具体。说它普通,是因为对任何人而言,它都是一个行为规范,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父母、夫妻、儿女,都有一种责任,责任维......

    雷锋事迹--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事迹--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

    为人民服务人及事迹

    1.焦裕禄 焦裕禄是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于贫农家庭,1946年1月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本县区武装部工作。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河南尉......

    市人民医院院长先进个人事迹

    市人民医院院长先进个人事迹 十几年如一日,每年平均参加献血1-2次,献血总量超过5000cc……。这就是**市卫生局副局长、**市中医院院长***的献血经历。***,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