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重点题
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拆毁···不准中国人居住(1)上述三段材料是什么条约的内容?
(2)上述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严重影响是什么?
1、(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南京条约》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结果是入侵和反侵略的连锁反问。。”(1)材料中所说的使中国人···是哪三次战争?
(2)请举出两位在“反入侵“的斗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3)对于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2、(1)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2)邓世昌、关天培等(3)落后就要挨打(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材料一: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大炮···省时省钱,益国利民
材料二:姚莹认为:···他主张:出“夷之上者,赏给进士。”
(1)中国有识之士提出那几个方面来发展经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结合以上材料,对他们提出的军事经济改革思想作一简要评价。
3、(1)中国有识之士从兴修水利,重商力,准开矿,辟财源,提倡海运,革除漕运积弊等方面来发展经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内容包括:欲治夷患,必知夷情,承认“夷之长技”才能制夷;“师夷之长技”,关键在“师”;“师夷长技”,要重视人才。
(2)由于顽固派的专权,未能立即发挥大的作用。但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发展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对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军事经济向近代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4.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的中英贸易(表格)
材料二:1895—1919年间中外贸易(表格)
材料三;列强对华输出···而到了1919年猛增至14亿日元以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40—50年代英国···这种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造成上述趋势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你能引申出什么认识?
4、(1)1840-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迅速增加,1845-185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呈下降趋势。迅速增加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英国工业品大量涌入;出现下降趋势的原因是自然经济对外国工业品的抑制作用、通商口岸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中国白银大量流失造成的。)
(2)1895-1905年中国人超呈剧增局面;1914-1919年中国入超呈下降趋势。入超剧增的原因是列强控制中国海关,加紧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入超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英、法、德等国忙于欧洲战争,无暇东顾,而日本乘机扩大在华势力。4)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中国的经济根本不可能得到发展。(本问只要回答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5.材料一:《厅大洪告示》说;“天下贪官···心之苦极矣!”···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二:“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皆国库以养” 材料三:规定:主张“禁朋党之弊”···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1)造成材料一得社会背景是什么?并造成了怎样的结果?(2)材料二出自哪部纲领?主要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出自何处,有何积极意义?
5、答:(1)①清政府为了支持赔款拼命搜刮百姓;②鸦片贸易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③工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结果:通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道路。(2)1853《天朝田亩制度》,①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②建立基层政权组织“两”;③设立“圣库”制度。(3)《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部以纲领形式颁发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当时的时代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
6.材料一:奕忻认为强国灭敌之策···必先练兵
材料二:李鸿章:但求外敦和好···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三:冯桂芬在《校郡庐抗议》中指出···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简述洋务派为富国强兵都采取了那些措施?举列说明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哪些?其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有哪些?
6、答:(1)①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用工业,民用企业,如1865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轮船招商局。②建立新式海陆军,如北洋、南洋、福建水师。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2)作用:①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②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 ③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原因: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7.(1)材料一中孙中山对“诸友邦”的评价是。。思想根源(2)材料一二共同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材料3与一二想必。变化(4)材料四反应孙中山的认识又有怎样提高?这说明什么?
7、答①不符合。根源是中国与西方列强都提倡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所以列强能够理解,不会干涉。②都幻想得到外国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说明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妥协性。③多次斗争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向帝国主义妥协也不可能得到同情和支持。
④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彻底反帝反封建,说明了孙中山勇于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改正错误的革命精神。8(1)依据材料一二说一说当时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3)上述材料中有关社会心态的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
8.(1)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不完全正确。因为这种现象只出现在一些大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并不显著;社会上还有一些人眷念过去,存在浓厚的皇权心态,如袁世凯掌权后企图复辟帝制等。(言之有理即可)(1)概括材料易得核心观点?据学只是说明其实践的结局并分析造成此结局的原因?(2)材料二。本质?如何看待清末宪政?(3)据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所起的重要作用
9、(1)实行君主立宪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未能在戊戌变法的措施得到体现。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和妥协,不敢真正实践;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阻挠。
(2)本质上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看待:借立宪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维护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客观上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3)特点:由君主立宪到共和宪政。作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路径和选择有何不同b(2)。。结局如何?(3)。民主的迫切愿望? 10.1)康有为主张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挽救民族危机。孙中山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想向日本人学”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激发新的民族觉醒,“公车上书”揭开变法维新的序幕。为了宣传变法,维新派人物创立报刊、组织学会、开设学堂、编译著作,“百日维新”将维新变法运动推向高潮。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腐朽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11.(1)阅读材料一,可看出这是哪次运动的宣传材料?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2)1998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发表于5月4日?(3)综合以上材料和···有何现实意义
11.(1)五四运动;基本主张:召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惩办卖国贼。(2)戊戌变法中开办京师大学堂;五四运动中北京大学的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3)结合自身实际,就五四运动中的一点展开,如爱国主义或学生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12(1)支出大会的名称、地点、时间(2)最低纲领指定的依据是什么/革命的动力是什么
12.(1)1922年7月中共“二大” 上海(2)依据:中国国情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指出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段、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3(1)长辛店、将按大残杀是指那个历史事件(2)工人们为什么。(3)这次惨案给中党什么教训 1)“二七”惨案(2)既无政治地位又无经济地位,更没有自己的武装(3)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无法战胜强大而凶残的敌人。(1)分析材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特点及原因(2)阅读2 分析。实质(3)。主要基本点
14.①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然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②在材料2中,①、④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③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 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基本点:将当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15(1)材料1,2关于中国革命中农民问题提出哪些基本点(2)材2。理论依据是什么
15.(1)材料1中,①认为农民阶级虽然占中国人口的多数,但落后保守,因而很难参加到中国革命中来。这反映了陈独秀轻视农民阶级的右倾错误观点。②指出中国广大农民阶级迫于中外压迫,已经积极参加到革命运动中来,并且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这是在农民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材料2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广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愈发动起来,对中国革命则愈有利,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2)基本理论依据: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同时,农民阶级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革命军队的来源,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农民所在广大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战略阵地。因此,可以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16(1)据材1指出日本队国民政府的方针(2)据材2。方针有何变化?。原因(3)。。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
16、答案:① 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
② 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从当时中日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又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在敌后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日军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从而严重威胁了日军后 3 方,日本被迫改变原来的方针。
③ 日本提出所谓“普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项原则,作为对国民政府诱降的条件。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17(1)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前后没过对中国。重大变化(2)请从中国两战场。变化原因
17、答案:(l)以前美国制造“远东幕尼黑”阴谋,即对日本的侵华战争奉行绥靖政策;此时美国感到中国的抗战是对日本有力的牵制,这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因此采取了支持中国、联合中国共同抗日的政策。(2)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大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相持阶段到来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敌后战场的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极大地鼓舞着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和胜利信心。如百团大战、1941 一1942 年粉碎日军的扫荡、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战斗等,沉重打击了日军,配合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正是由于两个战场的配合、支援,使侵华日军陷于两面作战、腹背受击的被动局面,迫使它最终放弃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停止了对中国的战略进攻,改为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方针。太平洋地区的形势:日本的南进直接威胁到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使他们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正因为以上的原因,才促使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正式对日本宣战。18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并分析其原因
18、答案:(1)在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2)原因主要有:一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必须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二是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中间阶级力量强大,且有参政要求;三是国事就是国家的公事,无法为一党一派包办,应该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1)材1是针对什么事件?对此蒋介石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材料2。对日政策是什么c材(3)。实质如何?提出。理由是什么(4)对比材34说明四中。原因是什么
19、答:(1)材料一针对的是“九一八事变”,对此蒋介石的基本态度是认为“日本此举不过是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
(2)认为要负责任,但又没有多大关系,蒋介石对日本仍然实行妥协退让的不抵抗政策,而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用于“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即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3)外交政策的实质是对外妥协退让以换取苟安,并借口要保持和平以集中全力剿共。其提出这项政策的理由是对外政策要认清弱国地位;进行建设要保持和平,争取和平。
(4)材料四中蒋许诺“不会背信弃义,以破坏人类相持维系的正义”。即表示要抗日。其对日要抵抗的原因是日本的疯狂进攻已经威胁到了蒋政权的利益,四大家族的利益及其后台英美的利益。(1)依据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初起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2)材2概括当时西“观察家”。形象(3)艾奇逊。。“显见的理由”是什么 20、答:(1)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是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美国当局声称“不支持中国中央政府进行内战”,但它的这种作法恰恰是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内战政策的最实际的支持。
(2)政治腐败(争权夺利);***(独裁)。(3)中国的政治局势是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其显见的理由就是阻止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取得政权;尽力维护美国在华利益。21(1)材1中说“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许多顾忌,“蒋介石的估计主要有哪几方面”(2)材2中“。。而且比现在还大”例举两例说明(3)内战爆发钱。。那些努力(4)综合上述。基本认识
21、答:①蒋介石的顾忌主要有这些方面:一是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完成。由于国民党的军队大部分远在西南、西北后方,要把它们运往内战前线、完成内战部署需要相当的时间。二是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中国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之后,有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和愿望。三是中国共产党有相当的武装力量。抗战胜利后,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放区扩大到1亿人口。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也构成了其发动内战的 4 一个顾忌。四是由于国际上苏联、美国等都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实行和平建国。
②例如:全面抗战前夕,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的方针;抗日战争爆发后,承认蒋介石国民政府领袖的地位,并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③内战爆发前,中共为“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主要作了以下这些努力: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为实现反对内战、和平建国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让步(如让出八个解放区等),最终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在重庆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团结民主党派共同斗争,推动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五项决议。
④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意愿出发,为反对内战独裁、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巨大努力。尽管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它使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懂得了什么人应当对这场战争承担责任。这在政治上是一个重大的胜利。同时,经过努力,中国人民毕竟得了将近一年的和平的暂息时期。这也为扩大和巩固解放区、做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1)蒋介石为什么提出与中国和平谈判?其目的是什么(2)司徒雷登为什么建议蒋介石下台?结果怎样(3)毛泽东1949年四月四日。。标志是什么?
22、答:(1)蒋介石提出与中共和平谈判,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在三大战役中—败涂地以及美国和国民党内部对他的压力。其目的是以和谈作缓兵之计,以获得喘息时间,准备卷土重来。
(2)是因为国民党政治腐败和军事失败,使美国对蒋介石逐渐失去信心,欲寻求新代理人。结果蒋介石被迫下台,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3)毛泽东发表文告的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蒋介石下台后以李宗仁为代表的南京政府以八项和谈条件为基础,和中国共产党在北平进行和平谈判,但李宗仁的真实企图是划江而治,所以李宗仁南京政府最终选择了继续与人民为敌的道路。其标志是拒绝在国共双方代表团达成的和平协定上签字。
第二篇:近代史重点题
POINT
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4)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
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三篇:英语重点题
英语重点题
选词填空:
Unit 1:
1.The group(elected)one of its members to be their spokesperson.该团队推选了一位成员当发言人。
2.Wage increases are being kept to a(minimum)in many companies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depression.由于经济的萧条,许多公司将工资增幅控制在最低点。
3.The engineering profession now has many(distinct)branches.现在工程业有很多不同的分支。
4.Now that you’re 13you should have more sense of(responsibility).既然你已经13岁了,就应该有更强的责任感。
5.Students usually(pursue)one or more of the subjects, which they have studied ay “A” level, such as Art, Drama, English, Music, etc.学生们通常会继续学习一门或几门他们已经达到“A”级水平的课程,如艺术、喜剧、英语、音乐等。
6.We need to make sure that we(exploit)our resources as fully as possible.我们要确保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
7.Congress is considering measures to(restrict)the sale of possible.国会正考虑采取措施限制香烟的销售。
8.College courses should be designed to(equip)students with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help them survive in modern society.大学课程的设计应能使学生们获得有助于他们在现代社会生存的知识和技能。
9.The local government(granted)$1.1 million so that the old theatre could be taken down and rebuilt.当地政府不宽110万美元,这样这座老剧院就可以拆掉重建了。
10.For his achievement in the medical field, the Mayor(awarded)him a medsl of merit.为了表彰他在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市长给他颁发了荣誉奖章。
Unit 2:
1.I’m absolutely sure that this dress is a cheaper(version)of the one saw in that department store.我完全可以肯定这条裙子和我们在那件百货商店看到的那条一模一样,只是价格更便宜些。
2.The bookshelves were crowded with books and scientific(publication).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图书和科技出版物。
3.If you want to open a fire,(click)twice on the icon for it.如果你想打开一个文件夹,请双击该文件夹的图标。
4.To their disappointment, the thieves were(spotted)by the police at the moment they were entering the bank.让小偷们感到失望的是,他们一进银行就被警察发现了。
5.During World War II, many(refuses)fled to the United States.二战时期,许多难民逃到了美国。
6.They’ve updated a lot of(entries)in the most recent edition of the dictionary.在最新版的字典中他们更新了许多词条。
7.Despite(financial)difficulties, they did not find the life in London unpleased.尽管有经济上的困难,他们并没有觉得在伦敦生活有什么不如人意。
8.After a lot of part-time job, John finally got a(full-time)position.做过许多兼职后,约翰终于找到了一份全职工作。
9.In your report, you should give a(detailed)description of the whole incident.在报告中你应对整个事件做出详细描述。
10.Companies publish(annual)reports to inform the public about the previous year’s activities.公司发表报告向大家通报公司过去一年的情况。
Unit 3:
1.Company loyalty made him turn down many(attractive)job offers.对公司的忠诚使他拒绝了很多诱人的工作。
2.Miller’s(fascination)with medieval art dates from her childhood.米勒对中世纪艺术的着迷源于童年。
3.His(statement)that he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affair was greeted with some suspicion.他说自己与此事无关的辩解遭到了怀疑。
4.There are good novelists,(despite)the terrible flood of bad novels and poor work.虽然有很多粗制滥造的小说和作品,但还是有很多优秀的小说家。
5.The shops are well stocked with food, clothing and other consumer(items).商店里满是食物、服装和其他商品。
6.Something is worrying me, but I con’t(define)exactly what it is.我隐隐有些担心,但又不知道担心的是什么。
7.She had a clear(image)of how she would look in twenty years’ time.她很清楚20年后自己会是什么模样。
8.The agency is more(concerned)with making arty ads than understanding its clients.该代理公司更注重做一些矫揉造作的广告,而不是真正理解自己的客户。
9.The dead soldier was identified only by his uniform and personal(belongings).只能根据支付和个人物品来确定该阵亡士兵的身份。
10.Food and clothing are the bare(necessities)of life.食物和衣服是最基本的生活用品。
Unit 4:
1.The driver gave a(signal)that he was going to turn right.司机发出了向右拐的信号。
2.It was reported that 41people were killed in a place(crash)in the Himalayas last week.据报道,上周的喜马拉雅山空难中有41人丧生。
3.The ship’s captain radioed that it was in(distress).船长通过无线电报告轮船上遇上了险情。
4.The skaters moved over the ice with a smooth, effortless(grace).滑冰运动员做轻松、流畅,姿势优雅地在冰面上滑行。
5.The bomb was taken away and the soldiers(exploded)it at a safe distance from the houses.炸弹被转移,并且战士在远离民宅处安全引爆。
6.They were on their way to the Shropshire Union Canal when their car was involved in a(collision)with a truck.在前往希罗普郡联合运河的途中,他们的叉子与一辆卡车相撞。
7.The Central Bank(lowered)interest rates by 2 percent.中央银行将利率下调了2%。
8.He(beamed)a cheerful welcome as he opened the door for the distinguished guest.他为贵宾打开门时,脸带微笑地表示热烈欢迎。
9.He used to(scatter)his toys all over the floor and I had to pick them up.他过去常常把玩具丢得满地都是,还得我一一收拾
10.The(destruction)of the world’s forests concerns everyone in some way.全球森林遭到破坏,在某种意义上,这关系到每一个人。
Unit 5:
1.The economy in that country(was sinking)deeper and deeper into crisis.那个国家的经济正陷入越来越深的危机中。
2.My father was a historian and his(specialty)was the history of Germany.我父亲是历史学家,专长是德国历史。
3.They decided to close the museum(purely)and simply because it cost too much to run.他们决定关闭博物馆纯粹是因为经营费用太高。
4.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decided on new measures to(discourage)car use in favour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当地政府已经决定采取新措施限制小汽车的使用以利于公共运输。
5.It’s pretty(unlikely)that they’ll turn up now – it’s nearly ten o’clock.都快10点钟了,他们很可能不来了。
6.The interchange of ideas aids an understanding of group(dynamics).相互交流思想有助于理解群体的动力。
7.She says it’s a good film and recommends it to all her friends, though she hasn’t(actually)seen it.她说这部电影不错,并推荐给她的所有朋友,尽管事实上她并没有看过。
8.Stop shouting and let’s discuss this(reasonably).别在大喊了,让我们理智地讨论一下。
9.People now(have perceived)that green issues are important to our future.人们现在已经认识到环保问题对我们未来的重要性。
10.Kathy and Eric run this small hotel as an “(extended)home”, which should give you a good idea of the atmosphere of warmth and hospitality there.凯西和埃里克把这家小旅馆当做一个“大家庭”来经营,这让你体会到那里温馨好客的气氛。
Unit 6:
1.The audience cheered and(clapped)enthusiastically as the curtain came down.落幕时,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2.Torrence expects to(defend)her title successfully in the next Olympics.托伦斯希望在下一届奥运会上卫冕成功。
3.Would you(quit)your job if you inherited lots of money from your parents?
如果从父母处继承了一大笔钱,你会辞职吗?
4.Jack has spent yea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perfection)of his wine – making techniques.杰克花了数年的时间来完善她的制酒工艺。
5.As an advanced journalist, she has(interviewed)celebrities and political leaders on her radio program for over 25years.作为一名高级记者,她在其电台节目中采访名人和政客已超过25年。
6.According to a(survey)of 1000city residents, garbage collection is the city service people like most.一项1000名市民的调查显示,人们最喜欢的市政服务时垃圾回收。
7.The reporter managed to get an(exclusive)interview with the Prime Minister.这名记者设法对首相进行独家采访。
8.We’ve had to build some cupboards to give us more(storage)space.我们得做几个碗橱一边多一点储藏空间。
9.“I’ve always found German cars very reliable,” he(observed)in the newspaper column.“我一直觉得德国车可靠,”他在报刊专栏上如是说。
10.A team of sports journalists was sent to Germany to(cover)the 2006 World Cup.大批的体育记者被派往德国追踪报道2006年世界杯。
Unit 7:
1.You have to be a burn(optimist)to be able to do this hard job and not despair.你得是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才能做这项艰巨的工作而不绝望。
2.Economic(reconstruction)in the country must begin with the recover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这个国家的经济重建必须从恢复农业生产开始。
3.Her speech failed to(sway)her colleagues into supporting the plan.她的发言没能说服他的同事支持这一计划。
4.Jack never allowed himself to be bullied into doing anything that went against his(principles).杰克从来不屈服于他人的威逼而去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
5.I felt disgusted and wondered how I could ever have been so(gross).我觉得恶心,我怎么会做出那么不雅的事情。
6.The director insisted that the conditions of the contract should be(fulfilled)exactly.主管坚持必须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中的条款。
7.Trade Union representatives are chosen by(election);All the members have a vote.工会代表由选举产生,每名成员有一次投票机会。
8.The doctor who performed the(surgery)gave Aikman an 85% chance of full recovery by September.给艾克曼做手术的一声使他有85%的机会到9月份完全康复。
9.Mother was a(pillar)of strength to us when our situation seemed hopeless.当我们身处似乎绝望的境地时,母亲使我们力量的支柱。
10.The students complained about the(rigid)rules and regulations at the school.学生抱怨学校的规章制度太死板。
C – E翻译:
Unit 1:
1.任何年满18岁的人都有资格投票。(be eligible to)
2.每学期开学前,这些奖学金的申请表格就会有学校发给每一个学生。(apply for, scholarship)
3.遵照医生的建议,我决定戒烟。(on the advice of)
4.公园位于县城的正中央。(be located in)
5.这所大学提供了我们所需的所欲材料和设备。(facilities)
Unit 2:
1.警察们正忙着填写关于这场事故的何种表格。(fill out)
2.我想在还车之前把油箱(fuel yank)加满。(fill up)
3.如果你要投诉,最好遵循正确的程序。(follow the procedure)
4.要不是约翰帮忙,我们绝不会这么快就完成实验。(without)
5.暴风雨之后,岸边的人们交际地搜索湖面以期发现小船的踪迹。(scan for)
Unit 3:
1.我们需要通过减少道路上的车辆以降低燃料消耗。(consumption)
2.电费上涨增加了我们的负担。(add to)
3.你应该自己判断行事,别总是跟在你哥哥的后面。(follow the lead)
4.那种发型今年很流行,但是我想明年就会过时。(in fashion)
5.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注定(fate to)要遭受失败的痛苦。(in one’s quest for)
Unit 4:
1.她在公交车站一直等到末班车进站。(come in)
2.如果我们能够帮得上忙,尽管和我们联系。(contact)
3.他需要多少船务人员才能使他的游艇(yacht)航行?(crew)
4.虽然她的新书没有上一本好,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它。(not quite as)
5.我从未遇到过如此善良的人。(never before)
Unit 5:
1.我们得把感情放在一边,从专业的(professional)角度来对待这件事。(from a„standpoint)
2.这部戏非常精彩,我很快就沉浸于激动人性的剧情中。(lose oneself in)
3.她没有什么爱好——除非你把看电视也算作是一种爱好。(unless)
4.他说他是直接从市长本人那里得到的信息的。(first-hand)
5.既然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好问问别人。(since)
Unit 6:
1.那件工作很难做,不过我想试试看。(have a shot)
2.这本书关于上午时间而非理论的书。(as opposed to)
3.社会活动从未耽误她的学习,(in the way)
4.知道1911年人们才发现第一种维生素。(It is not until„that)
5.很明显,自然灾害是造成这个国家经济危机的原因。(crisis)
Unit 7:
1.他并不后悔说过的话,只是觉得他完全可以不用这种方式表达。(could have done)
2.我们最好等到12月14日。那是大为已考完试,就能和我们一起去度假了。(will have done)
3.他正在做一个新项目,年底前必须完成。(work on)
4.他们让我们使用他们的实验室,作为回报,我们则让他们一项研究成果。(in return)
5.诸如打电话,听电话一类的事情占用了这位秘书的大部分时间。(take up)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非标准答案)
一、材料 1:
1944年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
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
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从3月19日起,这篇长史在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仅
隔 20天,毛泽东就在《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指出:“我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
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
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1月21日,毛泽东复信郭沫若:“你 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他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
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摘编自《《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 2:
1949年 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北坡前往北平(北京)。临行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进京‘赶考’嘛。”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摘编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8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材料 3: 2013年 7月11日至 12日,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摘自《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1)1949年春,为什么毛泽东吧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5分)
(2)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5分)(3)两做一学的重大意义?
(1)
第一,“赶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和“建设”的重大任务。
第二,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尚未完成。比如,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还没有推行;官僚资本主义还存在;全国性的各级人民政权还没有建立等。
第三,中国共产党将成为全国性执政党,面临执政的重大任务。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地方性政党转变为全国性政党,如何执政对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第四,全国性政权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将面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近代以来,先进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结果大多以失败宣告结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性政党建立以后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2)第一,这说明我们党在执政 60多年、现代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情况下,面临新的世情、党情和国情,迫切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第二,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发扬西柏坡精神,始终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下,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3)答: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一)“两学一做”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延展深化。
(二)“两学一做”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三)“两学一做”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抓手。
(四)“两学一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大部署。
二、伟大长征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①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③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青年一代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自由发挥)参考:
长征精神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就业、考研、交往、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生活能力问题„„这种压力随着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益凸现。很多大学生在这些压力中逐渐地退缩,甚至走入了迷途,出现了许多的悲剧。今天的我们再也不会面临长征那个时候的物质生活的困苦,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庆幸的,然而,我们却要每时每刻地面临社会环境带来的发展困惑,生存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惑和生活方式带来的选择困惑,这一点,又是我们的前辈们没有遇到的。其实,生活和长征一样,并不轻松,但我们如果能像长征中的勇士一样,信念坚定,乐观向上,那么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再难的险阻我们都能跨越。精神的追求、价值的选择、信念的确立,成了现在的我们自身发展的核心问题。对任何时代的年轻人来说,精神上的满足永远是一个人的目标,信念的力量永远是一个人的根本力量。而在这个问题上,“长征”二字所诠释出的,恰恰是精神与价值上的永恒。
长征精神是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力量。
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没有一点精神是做不成的。长征完成的是史无前例的壮举,最大程度上显示了精神的巨大力量。而当今的大学生,要做的事情很太多:就社会责任,于国家民族,要在这一代人手中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政治、物质、精神文明;就个体发展,于自我生存,要安身立命,构建起自己的物质支撑、自我精神支撑和社会支撑。面临物质化、多元意识、巨大挑战、全方位压力,面对今天一些青年的“啃老”“闲散”“惰性”等生活状态,长征路上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力图胜利的精神力量是一剂强效的清醒针。
长征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创新胆略。
毛泽东在长征部队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胆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而改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中国革命终于转危为安,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创新精神自然是非常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21世纪是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当代大学生承担着未来建设者的重任,那么就更应该注重锻炼自己。实际上当今的大学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活动和创新竞赛,也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这正说明了大学对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视。当代大学生应该珍惜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种良好的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我们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长征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走完长征路的,单靠一个人的力量也不可能在现在的成功之路上走出成果。团结协作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长征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对大学生而言,团队精神都是成长的必需,也是个体社会性生存发展的必要品格。信念是团队的内在基础,规则是团队的无形骨架,正确认知自我是团队的必备条件,接纳与包容是团队内部联系的土壤,和谐的情感是团队的凝合剂。这一切都是今天的我们生存发展必须完成 的任务。细读“长征”,我们将能够深切领悟到其中团队精神的力量。我们大学生相处必须注重团结,一项课题没有组员间的团结肯定不能完成;一个活动,没有同学间的相互配合也无法开展;进入工作岗位,分工更加精细,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友爱,优势互补,互相帮助,向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不断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
长征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怀。
新时期的大学生,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长征精神,就要在毕业后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始自己的新的人生征程,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新时期清华人发扬长征精神,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突出体现。
长征所展示的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的创新精神等等,实在是留给当代大学生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当然,长征所蕴涵的精神宝藏绝不仅仅是上述三个方面,我们身上历史地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责任,挖掘这一宝藏,我们任重道远。
三、材料1
1949年10月1日。
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气泡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想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摘编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2
2009年10月1日
上午10时整,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晚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
天安门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巨幅彩色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纪念碑两侧超宽电子屏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格外醒目。广场东西两侧,56根绘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图案的民族团结柱,象征着56个民族共同擎起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基业。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摘编自200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1)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参考答案:
(1)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的失败,表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就让位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其前途是社会主义)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孙中山的努力终于有了果实。(2)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第一,结束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蒙受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强林。第二,结束了本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夷不断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第四,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始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1)答:①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孙中山带领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②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此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所以说,“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2)
答: ①1949年10月1日—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此时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成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真正主人,为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奠定了制度基础。
②1956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主要任务应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遗憾的是,在实践活动中有一些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在20多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也取得了建设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为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基础。③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进一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为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前提。所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四
材料 1:1841年 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
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
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 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
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 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
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692页。
材料 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
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
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 630页。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 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 2和材料 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
响。
(1)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
罪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
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 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
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
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
穷落后的根源
五
(1)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历史
革命是最好的营养液?
革命历史是全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战火硝烟、风雨洗礼,一次次绝望中的奋起,一场场鏖斗中的挺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艰苦朴素、敢于胜利的优良品格。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把马克思主义真理播撒中华大地,无数党员先锋和革命战士为之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甚至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把革命历史当“营养剂”,要在学习党的历史中牢记党的使命。接过先辈们的“接
力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砥砺前行,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迎接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使命面前,要不负重托,勇于担责。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把革命历史当“营养剂”,要善于把握执政规律,汲取执政智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摸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领导干部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领导素养、提高执政能力和提高精神境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以贯之,更好地执政为民。
把革命历史当“营养剂”,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自上而下全面展开,瞻仰党的革命历史,学习优秀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树立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看家宝”。重温党的历史,做到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高度统一,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把它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顺利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2)结合中共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说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的意义。
1.延安精神的最显著特征是艰苦奋斗.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疑是直接由我党我
军在井冈山时期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发展而来 的革命圣地延安,是红军长征结束后的立脚点和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中心指挥部.在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里,党中央,毛泽东在延安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
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中,经历了难以列数的艰难困苦和自我牺牲.2.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三大战役和七届二中全会都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
运的大事件,在西柏坡这个农村指挥所里,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号角,这就是历史事实;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革命形势急剧高涨,群情振奋,胜利在望,这就是革命精神产生的客观物质条件。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正是在如火如茶的革命高潮中,产生了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等多种革命精神,但这些革命精神的精髓只能是实事求是,是实事求是在不同方面的表现。西柏坡精神是在战略决战的殊死搏斗中产生的,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夜产生的,是党中央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西柏坡精神有大决战硝烟的洗礼,有迎接胜利喜悦的撞击,有摧毁旧政权、建设新政权的各种困难的挑战,有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经验的升华。这一历史阶段虽然短暂,但由于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历史上最生动、最活跃、最威武雄壮的一幕。
3.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 的共产主义信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井冈山道路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与井冈山道路连在一起的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精辟地、科学地把它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井冈山精神则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穿越时空,永放光芒。
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既是指其开辟新的中国革命道路的首创性,也是指其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原创性。
井冈山精神的原创意义在于,它是对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井冈山精神并不游离于民族精神之外,而是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伟大创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彻底的爱国主义者。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亡国灭种的危险,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救亡图存,演出了一幕幕爱国主义的壮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不但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重任,而且努力探索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道路。正是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成功道路,建立了新中国,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并把中国引上了通过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可以说,正是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正是井冈山精神把爱国主义的传统从民族图存的境界升华到了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从而突显出它的原创意义。
六、材料 1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
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
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
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
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
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
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1935年,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
时候,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2年 12月12日)、《方志敏文集》
材料 2
2012年 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割占领土、设立租借地、划定势力范围示意图前,在鸦片战争期
间虎门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民的文物和照片前,在《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前,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等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文物和照片前,在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前,在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照片前,习近平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仔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在参
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
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1)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向新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将最终实现。
第五篇:刑诉重点题
刑诉法冲刺
1..依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以下对各种违反法定程序产生的法律后果表述正确的是哪些?()
A.某故意杀人案,侦查人员甲威胁证人苏某而获得的证人证言应当排除
B.某盗窃案,一审程序中的合议庭成员乙曾担任本案的鉴定人,被告人舒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C.某绑架案,一审过程中,被告人丙本人不委托辩护人辩护,法院也未为其指定辩护人,一审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后,认为该程序违法,可能影响公正审判,遂裁定不予核准,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D.某贪污案,侦查人员在因接受请客送礼为由而被决定回避之前所取得的证据一律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答案:ABC
2.王某因涉嫌故意杀害谢某,因手段特别残忍,被依法判处死刑,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了死刑。一年后,发现杀害谢某的另有其人,王某是无辜的,检察院依法提起了再审。法院应当作出何种裁判?()
A.撤销案件的判决
B.无罪判决
C.裁定中止审理
D.裁定终止审理
答案:B
3..甲因涉嫌绑架被某区人民检察院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该区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甲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经合议庭报审判委员会决定后,书面请求移送市中级法院审理
B.该区基层人民法院接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意移送决定书后,应当通知区人民检察院和当事人,并将起诉材料退回区人民检察院
C.市中级法院同意移送的,应当向该区基层人民法院下达同意移送决定书,并书面通知市人民检察院
D.市中级人民法院不同意移送的,应当向区人民法院下达不同意称送决定书,由区该基层人民法院依法审判
答案:BCD
4.庭审过程中,被告人赵某指出,合议庭的陪审员李某曾在侦查阶段担任鉴定人,并据此要求李某回避。对于赵某的回避申请,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法庭可以裁定延期审理
B.因申请回避延期审理,恢复审理时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C.如果李某被决定回避,李某可以当庭申请复议一次
D.如果决定李某不予回避,越某可以在恢复庭审前申请复议一次
答案:ABCD
5..某市人民法院受理未成年人陈某盗窃一案时,指定律师高某作为陈某的辩护人。开庭审理时,陈某拒绝高某继续为他辩护,法院的下列处理方式中,不正确的是()。
A.无论陈某是否有正当理由,法院都应当准许
B.陈某有正当理由,法院准许并必须重新为其指定辩护人
C.陈某无正当理由,即使陈某要求另外自行委托辩护人,法院也不应当准许
D.陈某有正当理由,法院准许后,陈某自行委托辩护人,法院未再为其指定辩护人 答案:AB
6.关于取保候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不得要求保证人交纳保证金
B.不服没收保证金的决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一次
C.对被取保候审人判处罚金的判决生效后,如果保证金属于被取保候审人个人财产,法院可以书面通知执行机关将保证金移交法院执行刑罚
D.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经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答案:AC
7..下列关于取保候审的各种表述,不正确的是()。
A.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某盗窃案的被告人甲决定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法院不得中止对案件的审理
B.甲因失火罪被人民法院以提供保证金的方式决定取保候审,后因甲在一次传讯时没有及时到案,法院责令甲具结悔过并没收甲已交缴的保证金,法院责令其重新交纳保证金仍对其作出取保候审决定,此时取保候审的期限应当重新计算
C.某法院受理某检察院起诉的被告人甲(17岁)涉嫌盗窃一案后,其祖父乙作为甲在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间委托的辩护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对甲取保候审
D.某法院对涉嫌煽动国家分裂罪的被告人甲取保候审,甲欲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甲只需经过国家安全机关批准,国家安全机关在批准之前,无需征得法院的同意
答案:BCD
8.下列对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询问证人的异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均可在指定地点进行讯问或者询问
B.证人和犯罪嫌疑人均应如实回答
C.若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是聋哑人,均应在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在场
D.讯问和询问的时间均不得超过12小时
答案:C
9.某甲诈骗一案,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后,下列哪些做法于法有据?()
A.公开宣布不起诉决定
B.对侦查中扣押、冻结的财物,书面通知相关机关解除扣押、冻结
C.没收被不起诉人的违法所得
D.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某甲所在单位
答案:ABD
10.下列关于公开审判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即使无当事人申请也不应公开审理
B.张某挪用资金案因涉及商业秘密申请不公开审理,审理时张某的妻子可以旁听
C.M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因申请仓促,法院来不及审查理由,可以在庭审后的判决书
中写明
D.不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审判
答案:A
11.以下关于合议庭审理的评议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依法不开庭审理的案件,合议庭全体成员均应当阅卷,不得提交书面阅卷意见
B.合议庭全体成员均应当参加案件评议,不得提交书面评议意见
C.合议庭成员评议时发表意见不受追究
D.开庭审理时,合议庭成员未参加庭审、中途退庭或者从事该庭审无关的活动,当事人提出异议的,应当纠正。合议庭仍不纠正的,当事人可以要求休庭
答案;AB
12.合议庭组成人员存在违法审判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应责任。合议庭审理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议庭成员不承担责任()。
A.因对法律理解和认识、案件事实和证据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B.因新的证据而导致案件而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C.因裁判所依据的其他法律文书被撤销或变更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回重审的D.因法律修订或者政策调整而导致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的答案:ABCD
13.下列哪些案件可以由审判长提请院长或者庭长决定组织相关审判人民共同讨论,合议庭成员应当参加:()。
A.重大、疑难、复杂或者新类型的案件
B.合议庭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上有重大分歧的案件
C.合议庭意见与本院或上级法院以往同类型案件的裁判有可能不一致的案件
D.当事人反映强烈的群体性纠纷案件
答案:ABCD
14.在法定情形下,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由人民陪审员和法院共同组成合议庭进行,下列哪些案件属于该情形?()
A.涉及群体利益的B.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C.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
D.刑事被告人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答案:ABCD
15.16周岁的杨某因抢劫罪被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杨某对其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法院受理后经审查认为本案可以适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进行审理。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如果法院拟依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审理,应当征求检察院、被告人及辩护人的同意
B.由于杨某系未成年人,法院不能按照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审理此案
C.如果杨某可能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法院应当转为普通程序审理此案
D.由于法院是按照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审理此案,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支持公诉,人民法院在开庭前可以阅卷
答案:AD
16下列哪些情况下,法院在受理审查时,应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
A.某诽谤案,被告人害怕惩罚逃亡外地,已不知去向
B.某虐待案,该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C.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被害人已经死亡,提起诉讼的是被害人的同胞哥哥
D.某侵占案,被害人在被害人劝说的情况下撤回了起诉,过了几天,其就该事实决定再一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答案:ABCD
17关于自诉案件的撤诉,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A.自诉人要求撤诉的,法院应当准许
B.法院裁定准许自诉人撤诉的案件,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予以变更
C.自诉人经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应当决定按自诉人撤诉处理
D.自诉人是二人以上,其中部分人撤诉的,不影响案件的继续审理
答案:ABC
18.张三和李四共同强奸、故意杀人一案,一审法院判处张三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李四有期徒刑十三年。检察院依法对李四提出抗诉。二审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审理过程中,张三未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二审法院改判张三死刑立即执行。该案存在以下哪些程序违法?()
A.公开开庭审理此案
B.组成合议庭审理此案
C.张三未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
D.二审法院改判张三死刑立即执行
答案:ACD
19.章某、吕某在酒吧喝酒时和周某发生纠纷,章某、吕某将周某打成重伤,章某并趁周某昏迷将周某身上5000元拿走,该案经过第一审人民法院审判后,判处章某故意伤害罪7年有期徒刑,盗窃罪3年有期徒刑,合并执行9年有期徒刑,吕某盗窃罪5年有期徒刑。章某不服提起上诉,吕某没有上诉,检察院认为对吕某判决过轻,对吕某提出抗诉,根据上诉不加刑原则,二审法院可以做出什么处理?()。
A.二审法院将一审中章某故意伤害罪7年有期徒刑改为5年,盗窃罪3年改成5年,总和刑期仍是9年
B.二审法院认为章某不构成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于是在刑期不变情况下将罪名改为抢劫罪
C.认为对章某应判处附加刑,所以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判
D.将吕某由5年有期徒刑改为8年有期徒刑
答案:BD
20.最高人民法院对已经停止执行死刑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确认罪犯正在怀孕的,可以依法改判
B.确认原裁判有错误,需要依法改判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死刑,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C.确认原裁判没有错误,但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需要依法改判的,应当依法予以改判
D.确认罪犯没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裁定继续执行原核准死刑的裁判,原审法院接到该裁定后即可执行
答案:B
21.在法院执行财产刑过程中,下列哪些属于应当裁定终结执行的情形()。
A.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提出异议确有理由的B.据以执行的刑事判决、裁定被撤销的C.被判处罚金的单位终止,且无财产可供执行的D.依照刑法规定免除罚金的答案:BCD
22.下列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处理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
A.除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外,审判第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B.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案卷材料,未经本院院长批准,不得查询和摘录,并不得公开和传播
C.在审查批捕时,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检察人员参加
D.人民检察院审查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认为未成年人系犯罪集团的组织者或者其他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应当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案起诉
答案:AC
《侵权责任法》第34、35、41、42、43、44、45、54、55、56、58、59、60、61、62、63、78、80、81、82、83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4、5、8、13、14、15条。
预测卷四简答题与论述题
简答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三个至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三个效果;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3.注意与法理学的法与和谐社会
4.结合法律体系与立法的基本理论简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5.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
刑法论述题
刑讯逼供(从程序正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等角度治理刑讯逼供)
行政法论述
程序正当原则:在行政法律规范中,程序性规范占据着极大比例,因此程序正当也是法律上对行政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这个考点将是热点。程序正当的具体内容也可以被分解为几个方面:1.信息公开,又称情报公开,指的是行政机关应向社会大众公开其活动的依据、过程以及结果,当然,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在公开之列。2.公众参与,指的是行政机关做出重要的规定或者决定时,应当听取公众意见,尤其是应当听取直接相对人与其他利害关系人的陈述或者申辩。需要注意的是,公众对行政程序的参与,并不意味着他们最终能够和行政机关一道做出决定,最终的决定权仍掌握在行政机关手里。
法理学论述
法与社会的关系
(王老师收集信息)